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练习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练习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练习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练习新人教版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自反.(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弗.食( ) 其旨.( )

2.【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教然后知困

(3)教学相长也

理解词义

(1)虽有嘉肴

..(美味的菜)

(2)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3)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自我反思)

(5)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自己督促自己)

(6)弗.学,不知其善也(不)

古今异义

(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思,意义)

(2)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3.本文主要讨论了______和______的关系。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课文要阐明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为什么开头却谈到“嘉肴”?

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8.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2)教然后知困.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9.《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虽有嘉肴.( ) 然后能自强.也( )

教学相长.( ) 不知其旨.也( )

自反.( ) 弗.食(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因此,学习了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也不知道它是善良的。

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翻译: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D.教学相长也。

翻译: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文学常识填空。

《虽有佳肴》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_编纂的。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进行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①长者,轻慢同列②。人疾之③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④。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 ①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②同列:同辈。③疾之:怨恨他。④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弗食,不知其旨.也(味美)

B.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C.夫学者,所以求益.耳(益处,好处)

D.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怠慢)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与“学”的关系,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B.甲文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这个结论。

C.乙文告诉我们:我们学得的东西,要用到正确的地方,否则还不如不学。

D.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者。

8.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详解

1.yáo fǎn qiǎng zhǎng fúzhǐ

2.(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教/然后知困

(3)教学/相长也

3.教学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4.D

5.用类比的手法引出本文的核心内容,手法巧妙,由浅入深,合乎思维规律。

6.示例: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我们通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和同学交流,帮同学解决问题,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地方理解得不透彻。在教学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仅是讲授者,本身也是获益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会教老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态系统”中共同展现着自身的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7.(1)即使有美味的菜,(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8.(1)古义:味美。今义:意思,意义。

(2)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9.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

【作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解析版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1. 【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____) 自反.(____) 自强.(____) 教学相长.(____) 弗.食(____) 其旨.(____) 【答案】(1). yáo(2). fǎn(3). qiǎng(4). zhǎng(5). fú(6). zhǐ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的拼音即可。注意“肴”“长”“弗”字的读音。 2. 【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教然后知困 (3)教学相长也 【答案】(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教/然后知困 (3)教学/相长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文言文阅读要注意断句的练习,朗读时根据文意和语境的需要进行停顿,通常连续的两个动作之间、句首发语词之前需要停顿。本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句意和句式特点划分即可。 3. 本文主要讨论了______和______的关系。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继而引入 “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答案】(1). 教(2). 学(3).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4).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5). 教学相长【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文章论述思路的能力。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为了论述“教学相长”,先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谈起,再到“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学相长”。 4. 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D项,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和学的关系,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故选D。 5. 课文要阐明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为什么开头却谈到“嘉肴”? 【答案】用类比的手法引出本文的核心内容,手法巧妙,由浅入深,合乎思维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本文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据此回答即可。 6. 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题,考查的是学会与同学、老师交往。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地方不足;学习中,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据此回答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7.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归纳

《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礼记》 《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分为四类:记礼节条文;阐述周礼的意义;解释《仪礼》之专篇;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背景材料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文章中心概括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3.写作特点 (1)运用类比手法。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兑.(yuè)命》曰“兑”通“说”,指的是 ①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②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主旨 ③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穷苦,艰难 ④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⑤教学相长.也 今义:增长 (3 ①学:学.学半(动词,教导) 学学.半(动词,学习) ②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形容词 不知其旨.也 旨:原意为甘美,文中指甘美的 ①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善.也 善:原意为好的,文中指好处 (5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有些知识)理解不了。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问题探究 ①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答:学和教都很重要,教学相长。全文运用

《礼记》二则知识点整理

《虽有嘉肴》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亲身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 说理浅显易懂。(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2.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 相长”的观点。 3.《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也。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 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 4.《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 ①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③最后引用《兑命》“学学半”进一步补充论证。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 7.《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 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 一、课文翻译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⑤《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大道之行也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⑥是谓大同。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

《虽有嘉肴》 一、基础积累 1.重点词汇释义 (1)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因此) (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 2.重点虚词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其此之谓乎(语气词,表示推测)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 3.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古今异义 (1)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2)不知其善也(善:古义:好。今义:善良。) (3) 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4)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意义) (5) 然后能自强也(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6)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 词类活用 1.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 2. 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3. 不知其善也。(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5.作家作品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共49篇。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6.主题解读 本文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7.重难点解析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在现代教育学中,“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引发教师的思考,使教师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8.整体感知 1..划分文章层次。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观点的? 3.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4.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5.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6.请试概括归纳本文主旨。 答案: 1.第一层(第一句)运用类比,从反面阐述学的重要性。 第二层(第二句——第四句)论述教和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第三层(第五句)引用《兑命》的话,印证观点。 2.“教学相长”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归纳 1 / 3 《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礼记》 《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分为四类:记礼节条文;阐述周礼的意义;解释《仪礼》之专篇;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背景材料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文章中心概括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3.写作特点 (1)运用类比手法。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兑.(yuè)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 ①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②不知其旨. 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③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穷苦,艰难 ④然后能自强. 也 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⑤教学相长.也 今义:增长 (3①学:学.学半(动词,教导) 学学.半(动词,学习) ②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 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形容词 不知其旨.也 旨:原意为甘美,文中指甘美的 ①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善. 也 善:原意为好的,文中指好处 (5)重要句子翻译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有些知识)理解不了。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问题探究 ①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答:学和教都很重要,教学相长。全文运用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优.选)

《礼记》二则 【朝代】先秦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析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赏析 《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析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赏析 本文表达了作者希望未来能建设一个没有君主统治,人人平等自由、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的美好心愿,从侧面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 改 1 / 1word.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教案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教案 《虽有佳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学习重难点: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学习过程:背景链接(介绍作者):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jiá)(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① 虽有嘉肴即使② 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⑦教学相长增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⑾学学半教⑾ 其此之谓乎大概4、古今异义。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主旨今义:甘美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5、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教学相长。合作探究: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

《礼记·学记》二则(虽有嘉肴、玉不琢,不成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

《礼记·学记》二则(虽有嘉肴、玉不琢,不成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深圳 市中考题) 三、本大题共3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礼记·学记》二则,完成7-9题。(9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①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①典:常。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味美 (2)教然后知困 困感,阻碍 (3)人不学,不知道 道理 (4)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称王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注意“弗”的翻译) (2)玉不琢,不成器。 【答案】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器物。(注意“琢”的翻译) 9.根据内容,完善表格。(2 分)

核心观点(原文)讨论角度 甲文 教学相长 ② 教与学的关系 乙文

① 念终始典于学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出处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资料 1 广东省深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语言积累与运用(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3 古诗词阅读(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4 《礼记·学记》二则(虽有嘉肴、玉不琢,不成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5 非连续文本阅读(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6 《燕子筑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7 《西游记》名著阅读(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8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作文题目

最新完整版《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申选平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注释翻译文句,掌握本文类比说理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及道理,联系实际,学会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结合注释翻译文句,掌握本文类比说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及道理,联系实际,学会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生活中从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告诉了美是要我们通过自己眼睛去发现。那么对于学习,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虽有佳肴》这篇作品,看作者是怎样来教我们学习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礼记》,相传西汉梁国人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记》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本篇选自《礼记正义》。 三、预习检查(出示课件) 1、给下列红字注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教学案例一

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礼记》中的一篇文章——《虽有嘉肴》。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答案] yáo qiǎng yuèxiào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虽然。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困惑。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思。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释义问题并及时巩固。 四、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会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别人之后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明确:先用“嘉肴”“至道”进行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再从教与学的关系中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五、熟读成诵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教案(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名称《礼记》二则虽有佳肴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式朗读法、交流法 技术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课 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 yuè)命学( xiào )学半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 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 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

《礼记》二则《_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知识点练习

《礼记》二则知识点练习 《虽有嘉肴》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亲身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2.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 3.《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也。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4.《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 ①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②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③最后引用《兑命》“学学半”进一步补充论证。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 7.《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八下《礼记》二则 -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诵读训练,积累文言字词。 2.小组译读课文,合作理解内容。(重点) 3.联系实际品读课文,理解写法和论述的道理。(难点) 【学情】 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一般,文言积累较少,文言语感较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的目的。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戴圣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2.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明确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2)译读课文,合作理解内容。(重点)

(3)品读课文,理解写法和论述的道理。(难点) 二、初读课文预习检测 (一)资料助读 1.课文节选自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_______________的论著。 《礼记》又叫《》。与《》《》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了修身做人的准则。 2.《礼记》______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____________(作者)编撰。_______,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字次君,世称__________,西汉梁国人。 (二)字音检测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学(xi ào )学半 三、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读出停顿。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读出文义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结合课文下注释,将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3分钟) 2.小组交流,组长归纳翻译问题,班内解决。(2分钟) 3.找学生代表翻译课文,出示翻译原则: 逐字译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增添删补 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基础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基础练习 一、文学常识。 1.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二、重点词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2. 虽有嘉.肴 3. 不知其旨.也 4.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 6. 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7. 弗.学,不知其善也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8. 虽有嘉肴.( ) 9. 然后能自强.也( ) 10. 教学相长.( ) 11. 不知其旨.也( ) 12. 自反.( ) 13. 弗.食( )

四、单项选择 14. 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15.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因此,学习了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也不知道它是善良的。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翻译: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D.教学相长也。 翻译: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五、通假字。 16.《兑命》曰(“”通“”, )

六、翻译句子。 17.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9.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0.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七、古今异义词: 21. 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古义:;今义:) 22. 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今义:) 23. 然后能自强(强古义:;今义:) 24. 虽.有至道(虽古义:;今义: ) 25. 教学相长也(长古义:;今义: ) 八、一词多义 26. 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弗学,不知其善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