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商管理名词解释

工商管理名词解释

工商管理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所谓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规律两部分。

3.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简化表示。

4.量表:是用于每一被观察单位的测量系统。根据行为变量研究的任务不同,量表测量有关变量的精确程度也各不相同。

5.观察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6.调查法:是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包括人)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

7.实验法: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刨设一定条件的环境诱发被研究者产生某种行为特征,从而进行针对性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8.个案研究法:是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9.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10.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11.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例如,搞外交工作,要具有灵活而敏捷的思维、较好的语言表达和答辩、较强的记亿等能力;从事管理工作,要具备一定的组织、交际、宣传说服等能力。

12.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外界现实的作用下,通过个人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对现实产生了各种态度,构成态度系统,并决定着个体的行为表现,逐渐形成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13.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当一个客观事物的某一种属性对有关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时,通过一系列传入神经,把这一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引起相关的一个感觉信息组合的活动,因而得以反映当前该整个事物的存在。

14.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

1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16.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哪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7.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18.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

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9.职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

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

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

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

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21.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

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

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

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由于

这类因素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大的努力,所以称之谓

激励因素。

22.挫折: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

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

绪状态。

23.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

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24.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组织

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

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

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25.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

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

(如职业道德手册),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26.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

程度。它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

斥其他群体的倾向;而我们提倡的团结往往既包括群

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的相互支持、相互

协调。

2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

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

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

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28.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

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

矛盾。冲突的产生不仅会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过分紧张

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群体活动与组织秩序,

对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9.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

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

30.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

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

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31.组织设计: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经营目的

而实际探索应该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即一种

由管理机制决定的、用以帮助达到组织目标

的信息沟通、权力、责任、利益和正规体制。

32.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

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

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33.压力:即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

时,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

34.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

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

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

准则的总和。

35.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

着决定性作用的、组织所处的内在与外在的

客观条件。

36.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

合理有效的配置及运行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37.组织变革: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最初仅是在

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变革和

修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在已发展到对全部组织进行有计划、系统的、长远

的变革和开发,并形成了一整套开发和变革的战略、

措施和方法,成为组织行为学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

域。

38.组织发展:包括了建立在人本主义的民主价值观

基础上的有计划变革的干预措施的总和,它寻求的是

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幸福。组织发展重视人员

和组织的成长、合作与参与过程以及质询精神。

39.工作生活质量:的概念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的。最初仅仅把它看成是促进职工个人的工作满意感

和心理健康的措施,以后从另一角度认为它是改进工

作、提高生产率的特殊技术,或者把它看成为一个思

想运动。它既是一种关于人与组织关系的指导方针和

管理哲学,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和措施。它是由工会和

管理部门共同合作,以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和工作环

境、增进参与决策为手段,达到提高生产率和职工满

意感的目的的一项根本措施。

40.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正如

人要学习一样,组织也要学习。所有的组织都在学习,不管它们

是否有意识这么做,这是它们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

在职研究生工商管理名词解释精华整理

非正式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程序化决策处理例行问题。指决策可以程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它们出现时,即可按照固定程序进行处理,而不需要再特意去处理它们. 制度化管理?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性的为管理方式。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是指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领导?是较为直接、具体的管理工作,是管理者运用权力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按照企业目标要求努力工作的过程。 非正式沟通?是不按组织结构中正式的沟通系统传达消息、而让消息在组织结构中任意流动。 企业使命?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 竞争优势?指企业通过气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总体战略公司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文化环境建立等。 PEST分析法(宏观环境分析)?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核心能力?就是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竞争对手做的更好的能力

价值链?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SWOT分析法?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常用的方法。 波士顿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由布鲁斯首创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 蓝海战略未出现的行业。六种方式:放眼其他可选择的行业。不同战略类型.客户链。服务。情感诉求。未来 战略联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业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波特钻石模型?是国际竞争的分析工具。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组织战略和竞争。 绿色营销即企业在满足消费需求、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经营理念,以环境保护、节约自然资源并自觉注意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为价值观,并将此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和营销活动。 文化营销?指企业营销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并且针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和沟通策略。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从感官、情感、思维、行为和关联诸方面设计营销理念,以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环境:指对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主要包括:技术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 货币时间价值:指在没有风险的前提下货币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使用而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年金:指等额、定期的系列收支。 实际收益率:已经实现的或者确定可以实现的资产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的某资产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投资者对某资产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系统风险:影响所有资产的,不能通过风险分散而消除的风险。 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资产组合而分散掉的风险,它是指由于某种特定原因对某特定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指与投资决策有关的项目方案所引起的在未来一定期间所发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两者相抵后的余额。 回收期: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时所需要的时间。 净现值: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现金净流量,按投资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原始投资现值以后的差额。 内含报酬率:指能够使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等于原始投资现值。 债券内在价值:指发行者按照规定从现在至债券到期日所支付的款项现值,即债券在未来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现值。 简答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投资管理 2、筹资管理 3、营运资本管理 简答企业投资按照不同标准如何分类 1、按投资活动与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划分: 直接投资间接投资 2、按投资对象的存在形态和性质划分: 项目投资证券投资 3、按投资活动对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前景的影响划分: 发展性投资维持性投资 4、按资金投出的方向划分 对内投资对外投资 5、按投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划分: 独立投资互斥投资 简答年金的含义,年金的主要形式以及各种年金的概念 年金:是指等额、定期的系列收支 形式: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 普通年金:是指各期期末收付的年金 预付年金:是指煤气期初支付的年金 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支付发生在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的年金 永续年金:无限期定额支付的年金 简答财务交易原则的含义及包括的主要内容 含义财务交易原则:是人们对于财务交易基本规律的认识 主要内容:

建筑结构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史上最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注明:红色部分为重点) 1、建筑结构 保持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并行成内部空间的骨架。 2、设计基准期 建筑结构设计所采用的荷载统计参数、和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都需要一个时间参数。 3、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在规定条件下不需要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4、结构上的作用 是指结构产生作用效应的总和.作用效应:内力(N、M、Q、T)和变形(挠度、转角和裂缝等) 5、荷载 凡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属于直接作用,称为荷载,如恒载、活载。 6、荷载 凡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属于间接作用,如基础沉降、地震作用、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焊接等。 7、结构抗力 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 8、结构可靠性 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9、结构可靠度 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10、荷载标准值 在结构使用期间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和可变荷载标准值。 11、可变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组合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与该作用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时的作用值。 频遇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仅为设计基准期的一小部分的作用值。 准永久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仅为设计基准期的一半时的作用值。 12、立方体抗压强度 规定以边长为150mn的立方体在( 20土3 °C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N/mm2)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用f表示cu 13、混凝土的变形 受力变形:混凝土在一次短期加载、荷载长期作用和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 体积变形:由于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以及温度和湿度变化产生的变形。

政治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4、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2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6、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2

1.组织:为了实现企业的共同任务和目标,对人们的生产经 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合理分配和使用企业的资 源,正确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管理活动。 2.定义: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领导:利用职权和威信 施展影响,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为实现目标 而努力的过程。 3.控制:指管理者接受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 和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监察、发现偏差, 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 计划,已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4.企业: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 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 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实体。 5.企业管理:由企业管理人员或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 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 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 6.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是由两人或以上依法集资联合组 成,有独立的注册资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7.有限这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有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 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 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8.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 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 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9.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 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0.组织层级:是指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 人员之间所形成的层次 11.组织结构:组织内部各个有机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 式或形式,亦可称为组织的各要素相互联结的框架。它包 括:组织部门的多少、管理幅度、规范化及集权化的程度12.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善于获取和使用各种知识、信 息,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组织 13.集权:把较多的和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权责集中于企业高层 组织 14.分权:把较多的和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权责分散下放到企业 的中下层中去。 15.战略:是对全局问题的筹划,最早运用在军事领域,是指 对战争全局的谋划 16.经营: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 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 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它解决的是企 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问题,具有全局性和长远 性。17.经营战略: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自身条 件,为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又是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18.决策:为了实现组织所确立的目标,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备 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过程 19.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 与消费者之间实现产品(服务)价值,满足需求的交换关系、交换条件和交换过程。 20.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 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21.市场细分:按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或服务) 的整体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的过程。 22.目标市场:在需求差异性市场上,企业根据自身能力所确 定的欲满足的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23.市场定位:针对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 根据消费者或用户对该种产品某一属性或特征的重视程度,为产品设计和塑造一定的个性或形象,并通过一系列营销努力把这种个性或形象强有力地传达给顾客,从而适当确定该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 24.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创 造、建立并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和关系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过程。 25.企业资金循环:企业资金在经营过程中从货币资金开始, 经 过若干阶段, 依次转化其形态, 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称作资金循环。 26.资产: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来 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它权利。 27.负债: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在将以资产或 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28.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 有权。 29.生产: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30.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 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31.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出产的全过程,通常 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等待停歇过程和自然过程,是劳动过程(基本过程)和自然过程(借助外力作用)的总和 32.质量:IS09000-2000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3.质量管理:ISO9000-2000定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 的协调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34.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汇总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 第1章 1.财务: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着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2.财务活动: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的活动。 3.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4.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5.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 6.代理问题: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或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代理人有意选择违背契约的行为。 7.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8.拍卖方式:是以拍卖方式组织的金融市场。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是通过公开竞价形式形成的。 9.柜台方式:又称店头交易,通过交易网络组织的金融市场,其中证券交易所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不是通过竞价方式实现的,而是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自行确定的。 10.金融市场利率:它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金的价格。 11. 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12.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违约风险的大小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高低成反比。 13.变现力: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 14.到期风险:是指因到期期间长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变化的风险。 15.再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利率下降,使购买短期债券的投资者于债券到期时,找不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而发生的风险。 第2章 16.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17.现值:又称为本金,是指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 18.终值:又称为本利和,是指一个或多个现在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流量相当于未来某一时刻的价值。 19.复利:它是指在一定期间按一定利率将本金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即“利滚利”。 20.年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的时间发生相同数额的系列收复款项。如折旧、租金、利息、保险金等。 21.普通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 22.先付年金:又称为预付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 23.递延年金:又称延期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款发生在第二期,或第三期,或第四期,……的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 24.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支付的年金,永续年金没有终止的时间,即没有终值。 25.偿债基金:是指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提取的存款准备金。 26.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给定的年限内等额回收或清偿初始投入的资本或所欠的债务,这里的等额款项为年资本回收额。 27.风险:是指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或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通常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影响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 28.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生产经营上的原因给企业的利润额或利润率带来的不确定性。 29.投资风险:它也是一种经营风险,通常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名词解释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名词解释: 1结构的极限状态: 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结构的可靠度: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包括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3混凝土的徐变: 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4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收缩。 5 剪跨比 m : 是一个无量纲常数,用 0Vh M m = 来表示,此处M 和V 分别为剪压 区段中某个竖直截面的弯矩和剪力,h 0为截面有效高度。 6抵抗弯矩图: 抵抗弯矩图又称材料图,就是沿梁长各个正截面按实际配置的总受拉钢筋面积能产生的抵抗弯矩图,即表示个正截面所具有的抗弯承载力。 7弯矩包络图:沿梁长度各截面上弯矩组合设计值的分布图。 9预应力度 λ: 《公路桥规》将预应力度 定义为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0M 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s M 的比值。 10消压弯矩:由外荷载产生,使构件抗裂边缘预压应力抵消到零时的弯矩。 11钢筋的锚固长度:受力钢筋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混凝土所需的长度。 12超筋梁:是指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破坏始自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尚小于屈服强度,在钢筋没有达到屈服前,压区混凝土就会压坏,表现为没有明显预兆的混凝土受压脆性破坏的特征。 13纵向弯曲系数:对于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把长柱失稳破坏时的临界压力与短柱压坏时的轴心压力的比值称为纵向弯曲系数。 14直接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和分布力。 15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的原因。 16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与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之比。 17换算截面:是指将物理性能与混凝土明显不同的钢筋按力学等效的原则通过弹性模量比值的折换,将钢筋换算为同一混凝土材料而得到的截面。 18正常裂缝: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的裂缝,不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能。 19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以150mm ×150mm ×300mm 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 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 c f 表示。 2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每边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 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cu f 表示。 21混凝土抗拉强度:采用100×100×500mm 混凝土棱柱体轴心受拉试验,破坏时试件在没有钢筋的中部截面被拉断,其平均拉应力即为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2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采用150mm 立方体作为标准试件进行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操作,则混凝土劈 裂抗拉强度ts f 按下式计算:20.637 ts F F f A ==πA 23张拉控制应力:张拉设备(千斤顶油压表)所控制的总张拉力Np,con 除以预应力筋面积Ap 得到的钢筋应力值。 24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混凝土硬结后通过建立预加应力的构件。 预应力筋的传递长度:预应力筋回缩量与初始预应力的函数。 25配筋率:筋率是指所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26斜拉破坏: m >3 时发生。斜裂缝一出现就很快发展到梁顶,将梁劈拉成两半,最后由于混凝土拉裂而破坏 27剪压破坏:1≤m≤3时发生。斜裂缝出现以后荷载仍可有一定的增长,最后,斜裂缝上端集中荷载附近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28斜压破坏: m <1时发生。在集中荷载与支座之间的梁腹混凝土犹如一斜向的受压短柱,由于梁腹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29适筋梁破坏:当纵向配筋率适中时,纵向钢筋的屈服先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是因钢筋受拉屈服而逐渐破坏的,破坏过程较长,有一定的延性,称之为适筋破坏 30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受压:混凝土构件表面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受力状态。 31束界:按照最小外荷载和最不利荷载绘制的两条ep 的限值线E1和E2即为预应力筋的束界。 32预应力损失:钢筋的预应力随着张拉、锚固过程和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 33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当钢筋混凝土梁界限破坏时,受拉区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开始屈服时,压区混凝土同时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高度1b=2b*h0,2b 即称为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34控制截面:在等截面构件中是指计算弯矩(荷载效应)最大的截面;在变截面构件中则是指截面尺寸相对较小,而计算弯矩相对较大的截面。 35最大配筋率 m ax ρ:当配筋率增大到使钢筋 屈服弯矩约等于梁破坏时的弯矩时,受拉钢筋屈服与压区混凝土压碎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破坏称为平衡破坏或界限破坏,相应的配 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 36最小配筋率 min ρ:当配筋率减少,混凝 土的开裂弯矩等于拉区钢筋屈服时的弯矩时,裂缝一旦出现,应力立即达到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 37钢筋松弛:钢筋在一定应力值下,在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应力值随时间增长而逐渐降低。反应钢筋在高应力长期作用下具有随时间增长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质。 38预应力混凝土:就是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配筋混凝土。 3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预应力钢筋再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应力的结构。 40T 梁翼缘的有效宽度:为便于计算,根据等效受力原则,把与梁肋共同工作的翼缘宽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称为翼缘的有效宽度。 41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现象。(不受力情况下的自由变形) 42单向板: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的板,荷载主要沿单向传递。 42双向板:当板为四边支承,但其长边2l 与 短边1l 的比值2/12 ≤l l 时,称双向 板。板沿两个方向传递弯矩,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 43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考虑再弯矩作用平面内挠度影响的系数称为轴心力偏心距增大系数。 44抗弯效率指标: u b K K h ρ+= , u K 为上核心距,b K 为下核心距, h 为梁得全截面高度。 45第一类T 型截面:受压高度在翼缘板厚度内,x < /f h 的T 型截面。 46持久状况:桥涵建成以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作用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 47截面的有效高度:受拉钢筋的重心到受压边缘的距离即h 0=h -a s 。h 为截面的高度,a s 为纵向受拉钢筋全部截面的重心到受拉边缘的距离。 48材料强度标准值:是由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经数理统计以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强度值,即取值原则是在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强度实测值的总体中,材料的强度的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49全预应力混凝土: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的正截面受拉边缘不容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λ≥1。 50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安全、使用功能 和外观要求的能力。 51预拱度:钢筋混凝土产生受弯构件考虑消除结构自重引起的变形,预先设置的反拱。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5、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6、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7、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9、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12、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3、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4、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5、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16、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17、绝对多数代表制:又称过半数当选制或二轮选举制,即参加选举的政党或候选人在选区第一轮选举中,必须获得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或占有该选区全部应选名额,否则要进行第二轮选举。 18、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

同等学历《工商管理》历年考试名词解释(适用于第一、二、三版考试大纲)

适用于第三版考试大纲 名词解释: 1、管理幅度:指管理者能直接有效地协调下属的人数。 2、企业核心:指在企业重要性竞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的能力。 3、市场定位:指企业为了使自己生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要从各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 4、年金:指在某一确定的时间里,每期都有一笔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它实际上是一组相等的现金流序列。年金付款时间的先后,可分为先付年金和后付年金、延期年金和永续年金。 5、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 6、并购战略:合并是指同等企业之间的重新组合,新建立的企业常常使用新的名称;收购是指收购者吸纳了被收购者的业务。 7、大市场营销:是菲力普·科特勒提出的营销策略,就是要运用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打破国际或国内市场上的贸易壁垒,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开辟道路。大市场营销除包括一般市场营销组合(4P)外,还包括另外两个P:权力和公共关系。 8、净现值:是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 9、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10、垂直整合战略:扩展了原来同产业的竞争范围。后向于资源的供应者;前向于最终产品中的终端使用者。 11、充分需求:指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目前需求水平和时间等于预期的需求水平和时间的一咱需求状况。这是企业最理想的一种需求状况。 12、内部报酬率:又称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内部报酬率实际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该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13、动机:是指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14、战略目标: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包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总体规模、竞争能力、技术能力、市场份额、收入和盈利增长率、投资回收率以及企业形象等。 15、物流:指通过有效地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 16、货币的时间价值:指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真实报酬率。 17、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于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组织的风气、风格。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 18、资源配置:指企业过去和目前资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资源配置是企业的特殊能力。 19、品牌:也就是产品的牌子,它是销售者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用作一个销售或销售者集团的标识,以便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 20、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保证公司最佳资本结构的前提下,税后利润首先用来满足公司投资的需求,有剩余时才用于股利分配的股利政策。当公司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时,可以少分配甚至不分配股利,而将税后利润用于公司再投资。这是一种投资优先的股利政策。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1、财务管理:是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遵循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各种契约关系,组织和控制企业的资金运动(财务活动),协调和理顺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体制: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组织机构并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采用一定的运行方式的总和。 3、财务管理环境:把财务管理视为一个系统,那么在这一系统之外,并对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条件。 4、财务管理目标:是理财主体所希望实现的最后结果,也是企业理财主体为之努力的方向。 5、管理:指为了实现预期目标,由一定的专业人员利用科学方法和专门技术对特定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 6、普通年金:指在每一相同的间隔期末收付的等额款项。 7、预付年金:指在每一相同的间隔期初收付的等额款项。 8、年金终值:各期年金的复利终值之和。 9、年金现值:各期年金的复利现值之和。 10、投资的风险价值: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也就是投资收益多于或少于货币时间价值的那部分。 11、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12、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值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13、投资报酬率: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资金数量与其所带来的利润的比率。 14、资本金报酬率:是企业税后利润与企业实收资本的比例关系。以资本金作为计算投资报酬率的因素是基于投资者的立场。 15、每股盈余:又称每股收益、每股获利额,是每一普通股可能分得当期企业所获利润的多少。 16、市盈率:指普通股市价与每股收益之比,又称价格与收益比率,它是投资者用来判断股票市场是否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17、杜邦分析法:财务分析者在进行综合财务分析时,必须深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内部的各项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全貌。杜邦分析法正是这样一种分析方法,它是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创造出来的,故称杜邦分析法。 18、筹集资金简称筹资:是企业针对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根据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和策略,充分考虑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方面的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筹资渠道和资金(资本)市场,运用筹资方式,向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有效筹措所需资金的一项理财活动。 19、筹集资金的渠道:指企业取得资金的来源,企业的资金来源是由所有制和国家管理资金的政策和体制所决定的。 20、筹资方式:指取得资金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它体现着公司拟筹资本的性质。 21、资金成本:为取得与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即资金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资金所有权和资金使用权分离而形成的一种财务概念。 22、营业风险:指企业息税前收益围绕其期望值变化而产生的不确定性。 23、营业杠杆:是企业利用固定成本提高息税前收益(即营业利润)的手段。 24、财务杠杆:指企业利用债务成本的习性而带来的额外的营业利润。 25、财务风险:是企业运用负债融资及优先股筹资后,普通股股东所担负的额外风险。 26、复合杠杆:企业同时使用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就会产生复合作用,从而使销售收入的变动直接导致每股税后利润的变动,这种作用就是复合杠杆的作用。 27、资本结构:指企业资金中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又称负债权益比。 28、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使其综合资金成本最低,同时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29、存量调整:是在企业现有资产规模下对现存的自有资本与负债进行结构转化、内部重组,以实现资本结构趋于合理。 30、增量调整:指通过追加或缩减资产数量来实现资本结构合理。 31、资本金:指企业设立时必须向企业所有者筹集的、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 32、资本金制度:是国家对资本金筹集、管理和核算以及所有者责权利等方面所作的法律规范。 33、法定资本金:又叫法定最低资本金,是指国家规定的开办企业必须筹集的最低资本金数额。 34、联营投资:指境内两个货两个以上的企业在组建联营企业时,以各种形式吸收的联营各方的投资。 35、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主权资本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股东拥有公司股份的凭证。 36、记名股票:是在股票票面上记载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并记入公司的股东名册,其财产所有权归股票上所记载姓名或名称的股东所有。 37、普通股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代表股东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不加特别限制、股利不固定的最基本的股票。 38、优先股股票:是公司发行的在取得股利和公司剩余财产时具有优先权的股票。 39、法人股:指企业法人依法以其可以支配的资产向公司投资而形成的股份,或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国家允许用于经营的资产向公司投资而形成的股份。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问答) 三、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5.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7.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12.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14.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5.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6.政治共识: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7.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8.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9.选举: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20.政治监督: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

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专业名词解释整理

战略管理 第一章传略管理理论 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利益群体:内部的利益群体指的是企业的董事会、股东、管理人员和职工。企业外部的利益群体是指顾客、供应者、竞争者、政府机构和一般公众等。 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 长期目标:长期目标的计划期一般为五年。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战略管理的过程:是指战略的how、who和when,即战略如何分析、构思和制定,战略涉及谁,以及在什么时候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具体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形成、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四个环节。 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又称为企业的定域。 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过去和目前资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的效果。 总体战略:又称公司战略。在大中型企业里,特别是多种经营的企业里,总体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第二章企业战略态势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产业:是指一组生产的产品非常相似、可以互相替代的企业的集合。 进入壁垒: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第三章企业内部环境与资源均衡分析 核心能力:就是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能力。和性能力的产生是企业中各个不同部分有效合作的结果。 价值链: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第四章企业业务层竞争战略 红海战略:已存在的行业;已知的市场空间;游戏规则已确立;竞争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的、老化的战略。 蓝海战略:未出现的行业;尚未开发的市场空间;没有游戏规则;没有竞争,海阔凭鱼跃;新时代、有活力的战略。 第五章企业公司层战略与管理 战略联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业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并购战略: 合并:同等企业之间的重新组合,新建立的企业常常使用新的名称。 收购:一个企业(收购者)收购和吸纳了另一个企业(被收购者)的业务。

(完整版)财务管理重点名词解释

财务管理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总论 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企业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从整体上讲,财务活动包括:(1)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2)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3)企业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4)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 企业财务关系就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的财务关系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通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2)企业同其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3)企业同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4)企业同其债务人的财务关系;(5)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关系;(6)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7)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不同国家的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不同,同一国家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同,发展战略不同,财务管理目标在体现上述根本目标的同时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运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在股份公司中,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时,当股票价格达到最大时,股东财富也最大。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又演变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的企业外部条件的总和。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是影响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如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状况、政府的经济政策等。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货币的时间价值:时间价值是扣除风险收益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真实收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