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诗嫦娥全文注释及鉴赏

唐诗嫦娥全文注释及鉴赏

唐诗嫦娥全文注释及鉴赏
唐诗嫦娥全文注释及鉴赏

嫦娥

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收起译文及注释

︿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背景,永远离不开作者本人的政治生活背景:作者终身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805年)开始,到唐宣宗时期(846年)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牛李党争的实质就是太监当权,本诗就是讽刺太监当权的黑暗、讽刺宪宗的皇权旁落。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嫦娥》即是“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类诗的典型。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此时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

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至于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交待。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

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诗人把握住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隐的特长。

诗歌鉴赏——题目、注释在鉴赏诗歌中的作用教案

诗歌鉴赏——题目和注释在鉴赏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了解并应用通过题目和注释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自学指导】 1.通过独立思考和同位讨论的方式,在回顾诗歌鉴赏步骤的同时,了解诗歌的题目、注释在鉴赏方面的作用。 2.自主探究结束后将进行实战演练 【自主探究】 一、导入: 泱泱中华,星河璀璨,诗歌是古代文人最常用的一种抒情达意的方式,或悲或喜的情感,腾挪跌宕,总能在诗歌中淋漓尽致地挥洒。中国诗歌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含蓄,加之时光流逝,时代变迁,当我们解读诗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抑或那样的困难。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诗歌考试类型和答题技巧做了一些讲解,今天我们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看解读诗歌的方法。(板书:题目和注释对诗歌鉴赏的作用) (过渡句:那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知识) 二、复习过渡: 设问: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明确:看题目、看作者、看诗歌内容抓意象、看注释 (过渡句:为了让大家对解读题目和注释有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解读题目和注释对诗歌鉴赏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三、新知学习: (一)分析题目:“目”乃诗之眼 (过渡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常可以借助眼睛来窥探古人写诗时内心所思所感,所以分析题目自然尤为重要。) 在诗词鉴赏中,我们可以从诗题、词题中可知一些重要信息,有些诗题,词题往往点明时间、地点,有的点明全词内容和写作目的,为我们的分析提供线索。 我们以高考题为例: 1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由题目我们可以抓住什么信息(老师给学生以时间考虑,然后点出) 明确:我们可知作者在送友人,而且在傍晚天上还下着雨的时候 那么可以想见分别时候的气氛如何诗中应该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呢(老师给学生以时间考虑,然后点出) 明确:氛围:凄清、悲凉;情感:离别带来的离愁别绪 2、再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抓住题目中的____________(设问,让学生考虑,然后点出“左迁”为“贬谪”之意。)可以知道作者此时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设问,让学生考虑,然后点出心境凄凉,壮志难酬之慨)。 3、像这样的诗歌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过故人庄》,“故人”是“友人”之意,自然有和故人就别重逢分欣喜. 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乃重阳,古代人习俗是家人或朋友三五成群,登高远眺,祈福抒怀,一“忆”字又说明此时作者应该和这些兄弟门分别,诗中自然会饱含思念之情。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嫦娥》

古诗《嫦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以生为本。站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角度,在他们思想认识情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解读古诗,让他们基本明白古诗的意思,对古诗描述的艺术形象有所感悟,对古诗饱含的情感有所体会,对诗人有所了解,对本诗的特点有所发现。激发起他们对诗人的好奇,激发起他们对经典的喜爱。 学习目标 1、会认“烛、晓”两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四个字。 2、能背诵《嫦娥》,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习重难点 能背诵《嫦娥》,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先来看一幅图画。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的故事你能讲讲吗?(多媒体出示嫦娥图) 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故事中的嫦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温柔善良美丽 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大屏幕出示《嫦娥》诗配画) 二、新授 (一)导学 师:学一首古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会读会写会背会意思悟情感知诗人 师:是的,知人论诗。让我们先走近诗人李商隐。谁听说过他?你会背他的诗吗? 生背李商隐诗《登乐游原》。 屏幕出示李商隐简介: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我们在学《嫦娥》诗时会有所感受。 (二)粗读古诗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抽生读。 屏幕出示生字词,师抽读检测,并相机指导正音。 指导生字“屏、烛、晓、偷”的书写,生每字些三遍。 (三)细读古诗,体会诗意 读出节奏 读出韵律本诗一、二、四句押韵,押韵的字是“深沉心”,这几个字儿都是前鼻音,注意读准确。 读出画面让学生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些什么?你看到的景象或人物是什么样的? 师生互相启发,把想象的画面说一说。 师生共同归纳诗的大意:室内:云母屏风上印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嫦娥》

《嫦娥》教学设计 西山小学谢美菊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是《古诗两首》。《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内涵丰富,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古诗,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神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幻想。学习重点应该是在引导孩子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银河上搭起鹊桥,牛郎织女一家人相会了,多么地幸福美满。同在天上的广寒宫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PPT嫦娥奔月)大家认识她吗? 2.对,这就是嫦娥奔月,我们接下来学的这首诗就与这个故事有关。关于嫦娥奔月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今天老师要讲的也许是你们没听过的版本哦!话说嫦娥本来与丈夫后羿在人间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讨来了不死之药,交给嫦娥保管。嫦娥一心想成仙,就背着后羿把它偷吃了。吃完之后不一会儿,嫦娥感觉到身体轻飘飘的,慢慢地飞了起来,她升到空中看着自己温馨的家,想起疼爱她的丈夫,她突然间就不想离开人间了,她不舍得她的家人啊。可是没办法,灵药已吃,人间是不能待了,她只好转身朝月亮飞去,在广寒宫住了下来,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 二.初读感知 1.唐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李商隐,他也听了这个故事,然后就有感而发写下了《嫦娥》这首诗。(板书:嫦娥)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感受一下李商隐笔下的嫦娥吧! 2.你能不能像第一首诗那样,给这首诗画上停顿符号,找出押韵的字呢! 3.请一位同学来做小老师,为我们读一读这首诗吧!

诗歌结构诗句作用知识讲解

诗歌结构诗句作用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古诗鉴赏 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古诗鉴赏 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古诗鉴赏 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5)暗合(照应)题目,

古诗《嫦娥》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大意,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理解大意,感受古代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思,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七夕节时织女和牛郎相聚在银河的鹊桥之上,合家欢乐。此时,还有一个人对着银河暗自叹息。她是谁?她又在叹息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都读读第二首李商隐写的《嫦娥》吧。读《嫦娥》) 二、方法迁移: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自学古诗 请同学们用刚才第一首诗的方法。学学这首诗。 三、借助资料,自读自悟 (一)学懂了什么? (二)不懂的地方用“”画出 四、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一)出示第一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讲解诗意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 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二)出示第二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会吗?学生说一说 2.引入课外资料:(让学生读资料或播放动画《嫦娥奔月》) 关于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的习俗相传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难活下去。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严令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非常美丽,温柔贤慧。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乡亲们都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匣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可她一心还恋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经过。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念。乡亲们听说以后,也都在各家院内摆上供桌水果,遥祭善良的嫦娥。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是嫦娥奔月的忌日,月亮又是格外明格外圆。后羿和乡亲们怀念善良的嫦娥,都早早地在院中月光下摆上水果祭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以后年年如此,世代相传。因八月十五时值

2020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句作用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句作用题 (附答案解析) 1、(2019·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小题。(9分)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1)~(2)。(9分)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 (唐)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优诏”,看似美称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层。

古诗文《嫦娥》赏析

古诗文《嫦娥》赏析 嫦娥 唐朝: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译文及注释 【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韵译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嫦娥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

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它写出了诗人的一种情绪。诗的前两句表现了嫦娥面对烛影,彻夜不眠的情景。通过用“深”、“渐落”、“沉”三个词将屏风、烛影、长河、晓星这四样事物串联起来,使我们感受到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触摸到了诗人孤清凄冷,不堪忍受的寂寞情怀。诗的后两句借用嫦娥偷吃灵药奔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因此,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入情入境,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同时本单元主题是神话和传说,这首诗是以神话故事作为背景,所以要合理引进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课下,更要搜集神话传说故事,为口语交际中的故事会做准备。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诗歌中“屏、烛、晓、偷”四个生字。 2、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浪漫丰富的想象。 3、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炉火旁,我们也许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一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课件出示嫦娥图片) 2.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3.谁能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古诗,知诗人,解释题,懂诗意,悟诗情。)我们继续运用这个方法学习这首诗。 二、学古诗,有方法。 1.读古诗。 (1)生试读。(课件) (2)师正音。 (3)学习生字。(课件) 2.知诗人。(课件)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代表诗人,才学兼具,却多愁善感。二十多岁便考取进士,他原来也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但一生中却被政治派别和感情的痛苦所纠缠,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伤感忧

诗歌鉴赏专题之作用

高三诗歌鉴赏微专题之作用题 A01《江上雨寄崔碣》杜牧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 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 此时怀一恨,相望意如何? (2)联系全诗,简析颈联的作用。(4分) 承接上文,从远望的角度描写雨中暗澹空濛之景,流露出作者怅望之意,为下文思念故人作铺垫。(4分)补充说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角度:描写了空蒙的景象1分,营造清冷迷蒙的意境1分。结构角度:承接上文1分,为尾联抒情作铺垫1分。 A03《南康望湖亭①》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3分)①照应诗歌题目;②交代渡湖的季节与地点;③奠定全诗凄凉感伤的情感基调(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每点1分) B09《蝶恋花·离情》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分) (3分)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每点1分) C18《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1)诗中颔联写景有何作用?(3分) 描写了秋夕读书的清幽环境,照应题目,烘托了岁月蹉跎的感伤之情,为下文言志抒情作铺垫。(3分) C22《夜过鉴湖》戴昺(bǐng)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1)《夜过鉴湖》中“推蓬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 (4分) (4分)交待观景的立足点;展现鉴湖广阔的水面;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铺垫。(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D23《满庭芳·晓色云开》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1)上阙末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结构上有何作用? 末句描写了一幅诗意的画面:春天里,东风吹拂,柳叶纷飞,一位端庄高雅的贵族女子正在弹筝(2分)这一句从前面的写景过渡到写人,为下阙回忆与旧识同游的胜景张本。(1分) D24《玉蝴蝶》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注】①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秋情怀。②蘋花:一种在夏秋开小白花的水草。③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④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1)简要分析上阙“遣情伤”在全词中的作用。 承上启下,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是由景及情的转折处);统摄全篇;为全词的主旨。(没点1分)

古诗词:《嫦娥》阅读

古诗词:《嫦娥》阅读 嫦娥 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逐步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不过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

为理应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 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 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 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能够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个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 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此时连这最后的伴 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 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 不眠之夜。即使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 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 的意绪却几乎能够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 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 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 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 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 “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对应的 感情。因为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 合理。所以,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 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至于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 交待。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所

诗歌鉴赏诗句作用类

诗歌鉴赏诗句作用类 学习资料 (一)诗句在内容方面得作用: 1、点明时令、地点或就是环境 2、、渲染气氛 3、、表现(暗示)人物心情 4、、表现人物形象 5、描摹画面 6、点明主旨 (二)诗句在结构方面常见得作用 1、诗歌首联在全诗中得作用: (1)总领全诗 (2)引起下文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 (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埋下伏笔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得作用。 2、中间句得结构作用: 1、承上启下、 2、埋伏笔,做铺垫 3、尾句得结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三)诗句作用题提问方式: 1.某句诗有什么作用? 2.某句诗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3.某句诗(词)对全诗(词)感情得抒发有什么作用? (四)诗句作用题答题方式: 1.内容上 2.结构上 示例: 1、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她、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就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全词中得作用就是什么? 答案:内容上:1、渲染了冷清、孤寂得气氛2、表达了作者愁苦得心情 结构上:为全诗奠定了凄苦得感情基调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题:“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中得作用就是什么? 答案:承接上文所描写赤壁壮观得景色,引起下文对周瑜得描写。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问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得作用就是什么? 内容上:这句描写了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得依依不舍之情。 结构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4、赴官寿安泛汴①张耒 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新霜缉缊袍②。开遍菊花残蕊尽,落余寒水旧痕高。 萧萧官树皆黄叶,处处村旗有浊醪。老补一官西入洛,幸闻山水颇风骚。 【注】①这首诗就是诗人赴洛阳府就任寿安县尉,途经汴河之作。②缊袍:以乱麻为絮得袍子。 问题:诗歌得首联“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新霜缉缊袍”得作用就是什么? 答案: (1)内容上:秋天来了,西风瑟瑟,到处萧条一片;昨夜下了霜,人们已经开始做棉衣了。渲染出 一种萧条冷落得氛围,暗示了诗人悲凉得心情 (2)结构上:为全诗定下悲伤得情感基调。 实战练习 1、

关于嫦娥的诗句

关于嫦娥的诗句 以下是关于关于嫦娥的诗句,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1、《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 唐·白居易 洞房门上挂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 还似初生三日魄,嫦娥满月即成珠。 2、《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3、《侍宴赋得龙沙宵月明诗》 南朝·刘孝威 鹊飞空绕树。月轮殊未圆。 ·

嫦娥望不出。桂枝犹隐残。 落照移楼影。浮光动堑澜。 枥马悲笳吹。城乌啼塞寒。 传闻机杼妾。愁余衣服单。 当秋络已脆。衔啼织复难。 敛眉虽不乐。舞剑强为欢。 请谢函关吏。行当封一丸。 4、《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之二十赐烛) 宋·梅尧臣 天子赐烛昏夜时,嫦娥闭月栽桂枝。 称量高下唯妍辞,相与尽心无附离。 求安去病如上池,照耀不容毫发私。 品藻一定何可移,光焰夺昼资尔为。 宣王徒美庭燎诗,魏帝自彻月殿披。 我朝好士万古垂,搜索贤俊登蒿藜。 孰不力吐肝胆脾,枉用晏饮生脤脂。 云龙将见升騤騤,燃此必欲无所遗。 收残喜气蒸炊,蜜蜂◇愧空多知。 5、《永叔石月屏图》 宋·苏舜钦 ·

日月行上天,下照万物根。 向之生荣背则死,故为万物生死门。东西两交征,昼夜不蹔停。 胡为虢山石,留此皎月痕常存。 桂树散阴,有若图画成。 永叔得之不能晓,作歌使我穷其原。或疑月入此石中,分此二曜三处明。或云蟾兔好溪山,逃遁出月不可关。浮波穴石恣所乐,嫦娥孤坐初不觉。 6、《和冯中允仙娥峰》 宋·王禹偁 熊耳如当出槛熊,仙姿孤秀压诸。采芝逋客怜贞质,化石佳人丽容。身上霓衣慵整顿,天边华盖会裁缝。嫦娥月里休相笑,万古应无窃药踪。 7、《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古诗鉴赏之探究古诗中表达技巧的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古诗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考试要求】 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复习目标】 1.让学生熟悉古诗中常用的表达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识记一些术语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一首好的诗歌它常常需要采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并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运用这些手法时,引用专业“术语”,往往会在诗歌鉴赏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古诗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真题再现】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2分) 答: 10.(2分)参考要点:景色优美,充满哲理,对仗工整。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从炼字与修辞角度赏析) 【例题精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北宋·王安石

古诗嫦娥教学设计

古诗《嫦娥》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神话故事,我相信你们也听到过一些有趣的神话故事。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听到的神话故事与大家分享分享?(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哪吒闹海、大闹天宫)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那就是嫦娥奔月,大家想听吗?(播放嫦娥奔月视频) 同学们,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从古至今也有许多文人雅士写过嫦娥。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古诗《嫦娥》,(教师板书),它是由晚唐诗人李商隐所写的。所谓知人论诗,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二了解诗人 (出示诗人简介以及介绍写作背景) 三朗读古诗 出示古诗。 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诗句。 请生范读课文,学生互作评价,教师从旁指导。 同学们,总体来说你们刚才读的还是不错的,但是古诗不同于一般的课文,不仅要把字音读准,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出示诗的节奏)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按照223的句式来读,注意根据老师的手势掌握节奏。划了斜线的地方就要稍微

停顿一下。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全班朗读。接下来,老师就为大家播放一段音频,请大家听听名家是怎样来读古诗的。 (播放录音) 同学们,是不是和我们读的不一样?他读的比较慢而且感情很充沛,我们也来学习这种读法,好吗?接下来老师再放一遍,请大家跟着一起来读一遍。 同学们非常棒,看来你们找到了读古诗的感觉,这一次,我们自己来一遍好吗?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听了名家朗读以后你们的朗读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可是,我们要想真正的把一首诗读好,就得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诗人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 四学习古诗 出示古诗的前半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教师范读,学生再跟读。 同学们,读完以后你们能告诉老师,在诗句中你读到了哪些景物吗?生答(云母、屏风、烛影、长河、晓星) 出示这四种景物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1云母屏风:用云母石做的屏风。石头做的屏风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摸上去凉凉的、冰冷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寒意。)2深:幽暗、暗淡。暗淡的烛影说明蜡烛就快要燃尽了,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诗句作用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诗句作用题 1、(2019·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小题。(9分)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2、(2020中山纪念中学高三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1)~(2)。(9分)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 (唐)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优诏”,看似美称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层。 C.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伤感中。 D.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情意真挚。(2)赏析本诗颔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和在结构安排上的作用。(6分) 3.(2019·河南洛阳市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杂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①,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②,处者③歌式微④。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中秋节的诗句——《嫦娥》.doc

中秋节的诗句——《嫦娥》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

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

诗歌结构诗句作用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