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说明社会现象的表面状况,还要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并且把握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为宽泛。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

所得到的经验资料,而是要通过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而得出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4、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概念定义为: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

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5、社会研究的4个特征(多选题)

(1)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目的性是社会研究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2)经验性(经验性特征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3)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

(4)社会性(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4、所谓“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5、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首先,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2)其次,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3)再次,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

(4)最后,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产生影响。

6、社会研究的基本4个要素:(多选题)

(1)社会研究主体(是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与人员)

(2)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是其他社会单位)

(3)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和,包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各种程序、规则和各个研究阶段上应采用的各种方法)

7、各类组织在社会研究活动一般扮演以下4种角色:

(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政治组织、学术组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性组织)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这类组织主要是一些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多选题)(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8、“社会研究对象“在概念上不同于“研究内容”。社会研究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而研究对象则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发展范围中的人和社会单位。

9、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10、所谓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11、社会研究是以揭示某类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为目标,对象应该是社会中某类群体或组织的总体。

12、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分析单位”的概念来区分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对象)与社会研究对象的不同。

13、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要收集的信息。

14、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分析、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不同的层次。(多选题)

15、研究内容的广度和层次受研究的目标所决定。

16、社会研究的3个目的:(多选题):(1)探索未知的事物(2)验证不确定的认知(3)扩展已有的知识

17、社会研究最基本的目标之一是要探索未知的社会现象。

18、社会研究者探索未知社会现象的原初动机首先为了服务于社会实践。

19、所谓社会研究的意义,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活动及其研究结果对研究主体(研究者、委托者等)所能够产生的作用。

20、社会研究的意义(分为理论性意义和应用性意义)

(1)判断一项社会研究是否具有理论意义,主要自它在上述几方面是否有新的观点、新的资料、新的理论结论等,总而言之,是否有理论创新。(多选题)

(2)一项社会研究是否具有应用性意义,主要看其研究是否能直接应用于当前的社会实践,帮助人们解决各类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

21、社会研究的4个基本原则:(曾考多选、单选、论述题)

(1)客观性原则(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22、所谓客观性原则,简单说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指社会研究应该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23、社会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

24、所谓“事实判断”是指对社会事实客观情况的判断,即通过科学的研究而对一个社会及其原因和规律客观存在的状况做出的判

断。

25、所谓“价值判断”是指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程度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26、“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27、“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28、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从事社会研究工作人员所必须遵从的基本职业道德。

29、现代社会研究活动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必须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

30、社会研究方法的2个意义:

(1)保证社会研究客观性的意义;(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首要意义是社会研究客观真实性的要求)

(2)提高社会研究活动效率的意义;(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另一方面意义源于社会研究活动简捷性和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的要求)

3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4个特征:(多选题):(1)经验性(2)理论性(3)规范性(4)多样性

32、所谓经验性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直接接触社会实际而获得社会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其具体的方法包括访谈、观察、实

验等。

33、规范性使研究的结论能够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

34、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多选题、单选)

(1)方法论。(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即对社会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哲学论证)

(2)研究方法(指研究中采用各种的研究形式,包括研究的程序及每个步骤上具体的操作方式)

(3)具体方法和技术。(具体方法和技术是指在社会研究的各个环节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和工具等,其中重点包括各种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方式等。

35、社会研究方法论一般不直接应用于具体的研究工作,但它对具体研究工作中所采用研究方法起到理论基础的作用。

36、在社会研究中有多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几种主要的

类别。

37、社会研究的5个过程:(曾考论述题、多选题)

(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38、研究设计阶段中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的研究工作做出规划和设计,要制订出整个研究工作的总体方案以及研究工作各个阶段中各项任务的具体行动方案。(单选题)

39、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研究路径设计、具体研究内容的确定、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工具的设计和准备,以及研究组织、人员和其它相关资源的调动方案等。(多选题)

40、社会研究中最多采用的是通过社会调查来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41、整理资料的方法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类、转换和录入等。(多选题)

42、资料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统计分析,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语义分析和内容分析。

43、社会研究的选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所决定的。

44、实施社会研究工作的过程,首先是收集资料的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重点章)

1、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分类:

(1)从研究的性质划分: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划分: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划分: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2个主要差别是:

(1)理论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规律;

(2)应用研究则强调通过研究来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3、理论性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4、理论性研究既包括在抽象层次进行学术探讨,如建立概念体系和分类框架,对各种理论观点进行评述、批判和综合,澄清理论分

歧,对经典理论和学史进行系统分析和介绍等;也包括在理论层次上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现实问题。

5、通过建立各种理论假设而得出关于某种社会现象的理论解释,然后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概括和抽象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和提供

新的理论解释,这类研究称为实证研究,是理论性社会研究的重点。

6、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3个不同点:

(1)首先,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其次,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此外,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在方法方面上也有所不同。

7、理论性研究的任务不限于建立学科理论,还包括建立指导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一个经典

例子。

8、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9、应用性研究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解释性和预测性的。

10、应用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1)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单选题)

(2)理论性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发展一般性的社会知识;而应用性研究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3)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多经验性的理论研究本身在社会实践中也有应用的价值,而应用性研究一般也并不排斥理论研究。11、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

开辟新的领域:政策评估研究、社会指标研究。

12、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人口管理、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

区域发展、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

13、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单选题)。

14、探索性研究是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现象进行初步了解。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5、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过程,它通过对现状的准确全面的描述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

的问题。

16、解释性研究则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

17、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单选题)

18、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三个部分:(简答题)

(1)实地考察;

(2)请教专家;(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研究课题的背景资料,为正式研究奠定基础)

(3)查阅资料。

19、通过探索性研究工作可以获得相应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提出关于所研究现象或问题的初始命题或假设,试验并确定正式研

究应采用的方法,以及探讨进行正式研究的可能性。20、探索性研究主要是一种先导性研究。

21、探索性研究对正式的课题研究在探求因果关系、建立理论假设、探索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2、探索性研究通常采用的收集资料方法包括:(1)观察法(包括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2)访谈法(主要是无结构式访谈)

等,有时也进行小规模的问卷调查,或者一些典型个案的调查。(探索性研究中的调查对象规模通常都比较小)

23、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即描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如何发展的,其特

点和性质是什么。

24、描述性研究不仅包括应用研究,如民间测验、市场调查、人口普查、犯罪问题和婚姻问题等,而且包括理论研究,如社会阶级

状况研究、等等。

25、系统周密的描述是正确认识与解释社会现象的前提,只有在客观真实地描述现状的基础上才能说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同时

发现新现象和新问题。

26、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是指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达到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28、描述的概括性则是指在社会研究中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是能反映出总体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普遍现象,而不应该只是个别的或

片面的现象。

29、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

(1)一是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2)二是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30、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差别:

(1)首先,描述性研究在研究的时间地点、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比探索性研究更明确具体;

(2)其次,描述性研究在方法上与探索性研究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突出地表现在描述性研究所具有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上。

31、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

32、解释性研究就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单选题)

33、解释性研究是在了解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求这一现象的原因和作用机制,解释性研究在研究方案的设计

上,首先要对所涉及的社会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即对有关的变量进行测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行分析,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并进而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4、在定量研究方法中,解释性研究通常是先提出研究假设,然后从理论假设出发,设计出调查方案(收集资料的方案),并采用各

种调查方法去收集经验资料,最后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验证假设,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

35、解释性研究的方案设计首先要明确提出所需检验的假设,并且其理论假设一般是一种因果模型,它一般包括以下层次的方式:(1)列出现象的原因或后果。

(2)提出某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或后果)和次要原因(或后果),即对各种因果变量的关联强度提出理论假设。

(3)建立复杂的因果模型。

36、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更加集中,更具有针对性。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相关、回归、对数线性

模型等高级统计方法来分析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模型的目的。

37、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选取多少人来做调查,要依据研究的目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条件来决定。

38、按照调查中选取被调查者的人数及其占总体中的比例,以及选取被调查者和实施调查方法的不同,可以将调查活动分为普查、

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39、普查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可以采写报表的方式(如国家统计部门每年进行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普查),或直接登记的

方式(如全国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等)。

40、普查的4个主要特点:(简答题或多选题)

(1)第一,结论确定。(2)第二,资料精确。(3)第三,调查项目少。(4)第四,工作量大。

41、抽样调查是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42、在社会研究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由于研究目的的要求,往往无法或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研究对象都进行调查。

43、抽样调查的核心在于抽样。

44、抽样调查的3个特点:(简答题)

(1)首先,它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2)其次,由于调查规模有限,因此抽样调查的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并且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

(3)最后,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方法,研究者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

概括来看,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社会研究各个领域。

45、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这些个体被称为个案)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研究方式。它的主要作用是详

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46、个案调查的5个特点:(曾考简答题)

(1)第一,调查的深入性;

(2)第二,由于调查对象比较少,因此,个案调查一般比较节省人力和经费;

(3)第三,个案调查一般不需要动员众多的调查员,只需要由研究者或少数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因此调查的质量往往更高;

(4)第四,在个案调查中,由于需要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各种情况,这种调查活动对调查人员的要求很高,一般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来担当调查工作;

47、由于一般性的个案调查结论对总体的体表性较差,研究者会选取一些特殊个案,以提高个案调查结果对总体的代表性,此方面

主要有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方式。

48、所谓典型个案,是指能够代表总体中某类群体突出特征的个案。49、典型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

50、重点调查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重点调查的对象不一定要有代

表性,但必须在总体中占有重点的地位或在总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51、定性研究是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矛盾分析

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有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

5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特点可以从其哲学基础、研究目标、分析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技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看出。

53、定性研究的4个特点:

(1)首先,从其哲学基础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人文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不能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简单地应用到社会研究中;

(2)其次,从研究目标上看,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社会现象的某种因果关系;

(3)再次,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性调查主要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方式,有时也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而一般不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

(4)最后,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语义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并有时辅之以图片和实物,不常采用统计分析、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54、定量研究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55、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一般通问卷调查、统计文献资料、实验等方式去收集有关调查对象的数据资料。

56、定量研究的4个特点:

(1)首先,从其哲学基础上看,定量研究是基于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应用到社会研究中。

(2)其次,从研究目标上看,定量研究一般注重将所研究的问题从复杂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中抽象出来加以具体的数量化描述,并分析其因果关系。

(3)再次,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去进行调查,并通过被调查者的语言和行为等外部信息去获得有关的经验资料;

(4)此外,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并且常常采用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5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基本特点的比较:(P43页)优缺点比较P44页

●定性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的灵活性、特殊性。

●实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常见的研究方式。

●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个人生活史是定性研究中主要的资料收集技术。

●定量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操作化。

●抽样调查、内容分析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式。

●量表、测量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结构式观察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资料收集方法。

58、定量方法的3个优点:

(1)首先,它能够快速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

(2)其次,定量方法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而提高了研究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

(3)最后,定量方法还能大大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

59、定性方法虽有其能够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本质的突出优质,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定性方法所获得的结论难以在较大范围中

推论到整体;其研究成果很难以数学的语言加以精确的描述。

60、按照社会研究的时间跨度,可以将其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61、横向研究又称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单选题)

62、大多数的社会研究项目都是横向研究,如民间测验、市场调查、人口普查等。

63、横向研究是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各种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基本上者是采用横向研究的形式进行。

64、横向研究的优点是调查面广,多数采用统计调查的方式,资料的格式比较统一,标准化程度较高,而且资料来源于同一时间,

65、横向研究也有缺陷,如在进行关于社会变迁的研究中,横向研究的资料只能对变迁时间进行间接的推测,而不能直接论证。

66、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1)趋势研究(是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2)同期群研究(又称“队列研究”,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3)同组研究(又称“追踪研究”,它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67、纵向研究指的是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收集资料,综合分析,以描述这种现象的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68、纵向研究的范围很广,如社会史研究、生活史研究、政治制度史研究、家族生命周期研究。它也关注现实问题,如犯罪问题、人口问题、离婚问题等都可以采用纵向研究。

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师(重点章)

1、在社会研究的最初阶段中,选题和研究设计是其最主要的工作。

2、进行社会研究,首先要选择一定的题目;在题目确定后,需要设计研究方案。

3、任何一个社会研究项目都是从选题开始。(单选题)

4、所谓选题,是指社会研究者根据客观需要、自身的研究兴趣、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

5、所谓“研究题目”,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

6、选题过程一般从以下4个方面去确定研究题目:

(1)一是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即要研究什么问题;

(2)二是要确定研究的角度,即从什么角度或什么方面去研究该问题;

(3)三是要确定题目的层次,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问题;

(4)四是要确定研究的目标,是主要解决理论问题还是实际问题。

7、选题过程是一个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过程。

从客观上看,研究者确定研究题目要根据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主观上看,选题过程要受研究者的研究专长、能力和兴趣等自身的主观特点的左右。

8、应用性研究的选题更多地受客观实践需要的影响,理论性研究的选题则更多地受研究者学术专长和兴趣的引导。

9、选题的意义:(简答、多选)

(1)首先,从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上看,一个合理的选题过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有效地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从而使研究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

(2)其次,从研究过程来看,选题规定着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

10、选题选题过程事实上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从大量的理论及实践问题中选择一定的研究题目来进行研究。

11、所谓选题的标准,是指研究者评价和选择研究题目时所采用的一般标准。

12、选题的标准:(论述题)

●选题的标准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标准。

●客观的标准一般包括题目的重要性、新颖性、可行性;

●主观的标准则是指研究题目要适合研究者的特点;

(1)选题客观标准的基础在于选题要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

(2)在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需要根据重要性、新颖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来选择题目;

(3)选题的主观标准是指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态度、研究兴趣和其他自身条件而设置的标准。

13、所谓“重要性”是指一项研究题目的意义和价值,它一般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在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而决定的。

14、所谓“新颖性”,又称“创造性”或“创新性”,是指研究题目具有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新颖性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方

面:

(1)首先,是研究领域的新颖性;(未有人涉足的、“填补空白”的领域)

(2)其次,是研究视角的新颖性;(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新的研究)

(3)再次,是研究内容的新颖性;(对已经研究过的内容补充不同的研究内容)

(4)最后,是研究方法的新颖性;(即采用新的方法进行新的研究)

15、所谓“可行性”是指一项社会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它包括以下5个方面:(多选题)

(1)首先,是研究人员的可行性;(是否有足够的合格研究者及辅助人员)

(2)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现有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想研究的问题)

(3)再次,是组织体系的可行性;(是否需要并且能够得到必要的组织配合)

(4)另外,是物质条件的可行性;(是否具备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工具和其他物质手段)

(5)最后,是社会的可行性。(是否符合法律、道德、习俗、政治标准,能否被社会所接受)

16、题目的来源: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1)首先,社会实践是研究题目的主要来源;

(2)其次,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发展也是社会研究题目的重要来源。

17、对研究者来说,是从社会实践中还是从理论发展中选择题目,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术背景、研究基础和研究的兴趣。

18、选题的方式:(多选题)

(1)研究者选题(又分“纯自主选题”和“课题申报”)

(2)实际工作部门定题(又分“上级定题”和“委托研究课题”)

(3)学术界选题

19、纯自主选题一般只用于一些教学性的研究项目和纯粹按照个人兴趣出发的项目。、

20、申报研究课题:申报研究课题是社会科学研究中较常用的选题方式。

21、实际工作部门定题的基本方式是由各类从事实际工作的部门(政府机构、企业或其他组织)根据其业务工作和组织发展的需要

而拟定研究课题。

22、上级定题:这类选题方式一般用在专门的研究机构中。比较适合于一些时效性较强的研究项目。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很多研究

题目是以这种方式而选定的。

23、委托研究课题:直接委托给有关的研究机构或研究者,或者通过招标的方式去选定研究机构和研究者。与研究课题的申报所不同

的是,招标项目一般说来实用性更强一些,更多地体现了招标方对研究成果的需要。

24、选题过程:(论述题)5点

(1)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中需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选题者的工作和研究领域中有哪些应该研究的问题?(提出问题)

②这些问题是否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问题是否具有重要性)

③其他人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问题是否具有新颖性)

(2)初步选择研究题目;

(3)论证题目的意义;(一个研究题目的意义可以从其重要性和新颖性两方面分析)

(4)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

(5)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25、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的目的:

(1)一方面是为了使研究者更加明确其研究的目标和价值;

(2)另一方面是为了使上级领导和资助者明白该题目的意义,使研究得更多社会支持。

26、可行性论证一方面是为了帮助研究者进一步理解研究项目及其所需要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出准备;

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获得上级的支持和有关机构的经费支持。

27、所谓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进行规划和安排。

28、研究设计包括以下3方面内容:

(1)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

(2)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

(3)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29、一般说来,在研究阶段需要从两个方面去明确研究目的:

(1)首先,确定研究目的的层次。(社会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不同的层次)

(2)其次,在对研究目的层次做出了明确定位以后,研究者还需要对研究项目的具体目的须知出分析和陈述。

30、社会研究项目以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为多。

31、一般说来,研究性质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33、确定分析单位是确定研究对象中的重要环节。

34、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分为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等不同的层次。

35、确定分析单位时,关键是要注意区别群体类别与集合体之间的不同。

36、家庭、非正式群体、组织、社区等是集合体。

37、研究方法的设计:

(1)确定研究方式;(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选择研究方式)(单选题)

(2)选择资料收集方案;(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包括:各种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技术、文献选择、文献收集技术等)

(3)设计资料分析方案。(资料收集的内容范围往往会大于资料分析的内容范围)

38、社会研究中有以下4种常用的研究方式:

(1)调查研究(2)实验研究(3)文献研究(4)实地研究

39、调查研究是一种定量研究方式,是指采用问卷调查等结构性访谈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加工分析,

从而获得研究结论的方式。

40、调查研究的最突出特点是:可以获得标准化的数据资料,并且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抽样调查,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当代社

会研究中大量采用这种研究方式。

41、实验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进行研究。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比较常用这种研究方式。

42、文献研究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而进行研究。

43、实地研究是指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中,通过与他们的密切接触而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并能过观察、深

入访谈等方法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44、实地研究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获得比较真实和深入的研究资料。

45、在实地研究中,我们也可以选择是采用参与观察方法为主还是深入访谈法为主。

46、资料分析方案包括资料分析的内容、方法及技术。

47、资料分析的内容是指在收集的资料中需要进行各种分析的内容。

48、社会研究项目的资料分析方案一般者在进行资料收集工作之前,与资料收集方案同步进行设计。

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重点章)

1、发展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2、社会理论最终是来自于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经验观察,是对社会的理论抽象和普遍性概括。

3、社会理论是人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人们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从形式上看,社会理论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是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抽象概括。

4、社会理论具有以下3个特点:(曾多次出题)

(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包括日常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等)

(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3)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5、所谓“抽象理论”,是指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

6、所谓“理论概括”,是指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归类表述。

7、通过理论的抽象和概括以后,原来杂乱的社会现象在研究者的思维和语言里就变得有序了,而这种有序的思维和语言就是“理论”。

8、所谓“社会理论”,就是社会研究者通过高度的抽象概括而对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实质做出的反映。

9、从一般意义上看,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10、所谓经验概括,是指人们通过有限的经验观察而获得的对一类社会现象的规律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概括。

11、建立理论所要做的工作包括:

(1)在形式上使用抽象的概念;

(2)提出具有理论形式的命题,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

(3)通过一定的方式去论证和检验理论命题的真实性。

12、从社会研究的角度看,理论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可以用它去解释和预测各种社会现象。

13、研究者一般相信,只要理论是按科学方法建造起来的,它就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4、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4个意义:(简答题)(曾考简答题)

(1)首先,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2)其次,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3)再次,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

(4)最后,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

15、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来自社会实践,二是来自理论发展。

16、在理论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问题是许多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

17、社会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抽象和概括。

18、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是概念、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多次出题)

19、人们运用理论的基本形式是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多次出题)

20、所谓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

21、概念是人们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22、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概念、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基本关系。

23、所谓“概念的定义”,实际上就是对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进行说明.

定义概念最基本的方式是对表述概念的语词进行语义说明。

24、所谓“操作性定义”是指一组实际操作来说明概念的实际含义和使用方式。社会现象的经验研究中需要使用此种定义方式,尤其是对于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更是如此。

25、概念不仅有质的含义,也有量的含义。

26、所谓“变量”,就是指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概念。

27、社会研究最初的理论准备阶段和最后的理论总结及表述时,往往更多地运用抽象的概念,而在设计测量方案,收集、整理和分析社会资料时则需要运用变量。

28、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其概率性特点,即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不具有必然性;

二是社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常常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

因此,研究者只能通过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共同变化情况来推测他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29、研究者需要通过以下3方面情况来推测两个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1)首先,两个社会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共同变化的情况;当一个出象出现改变时,另一个现象是否也有相应的改变;

(2)其次,两个现象发生的时间上先后顺序,按“前因后果”的原理去确定其因果关系;

(3)最后,按已有的理论和常识去判定两个具有共同变化的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30、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有程度和方向之分。从程度上看,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有大有小。

32、概念是理论的基本要素。

3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还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33、在科学研究中,理论的基本形态是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多次出题)

34、所谓“理论命题”,是指研究者用来说明各个概念(变量)存在及表现程度,以及各个概念(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的科

学语句。

35、根据各种命题所表述的理论类型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简单描述性命题、比较性命题、解释性命题、预测性命题。

36、社会理论的3个目的:

一是要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存在和表现的程度(即“描述性理论”)

二是要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之间及多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即解释性研究或因果性研究)

三是要在描述和解释的基础上对未来和未知的领域做出预测(即预测性研究)

37、所谓“理论模型”,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

38、理论模型有多种表述方式,常用的有:变量结构图示法、坐标图示法和公式法。

39、变量结构图示法的优点:

(1)首先,它可以包含许多变量。(当变量数较多时,常用这种表述方式)

(2)其次,这种方式能够较清楚地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和影响关系。

这种表述方式的主要缺点在于:它难以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40、坐标图示法的优点是:能够表示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缺点是:它只能包含少数几个变量,而无法表述众多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41、当所涉及变量较少、变量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或随时间推移变化的特征时,常采用坐标图示法。

42、公式法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较精确地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精确的分析。

它的缺点是:往往只能包含少量的变量。

43、理论的层次:社会理论可以分为宏观社会理论、微观社会理论、中观社会理论。

(1)宏观社会理论。(又称为一般性社会理论)

(2)微观社会理论。

(3)中观社会理论。

44、宏观社会理论是对发生在整体社会层次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反映。

它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是反映社会映象的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宏观社会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往往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社会。

45、所谓微观社会理论,是指关于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理论。

微观社会理论反映的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个人和家庭层次等微观的社会层次上。

46、微观社会理论所使用的概念抽象程度较低,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的结构也比较简单,因此,比较容易直接通过与经验事实的比较来

加以验证.

47、中观社会理论是指抽象和概括的程度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并且通常是反映社会生活某一方面或某一类社会现象的理论。(如社

会分层理论、社区理论、社会控制论都是属于中观社会理论)

48、如何从经验材料中得出理论命题是整个研究工作的主线:一般的方法是:

首先通过理论建构的方法从经验观察和经验概括中形成假设性的理论命题(理论假设),然后用理论检验的方法支验证这些理论假设的真实性。

49

假设—检验原则、统计原则、抽样—推论原则等。

50、所谓“经验归纳”,是指人们通过对特定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大量经验观察的资料中总结出关于该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51、在社会研究中遵循归纳原则最大的好处是保证研究结论都能够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并且能够通过众多经验观察的归纳而

为建立普遍性命题打下基础。但是,在现实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常常无法观察到某一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所有情况。

52、演绎推理是按照人们的思维逻辑从一个(或多个)命题中推导出另一个新命题。

53、演绎推理中,新命题的真实性(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由原有命题真实性保证的。

54、演绎护理的逻辑也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中。

55、在社会研究中中演绎法虽然很重要,但它并不能保证一个命题的真实性,也不能检验一个命题的真实性程度。因此,在社会研

究中要同时采用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即通过归纳逻辑去检验命题的真实性,而通过演绎逻辑去提供对普遍性命题进行经验检验的条件。

56、所谓“假设—检验方法”是指研究先通过有限的前期调查研究而提出关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收集相关的经验资

料去验证这一理论假设,从而得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解释。

57、理论假设的来源可以是社会研究过程中的前期探索性调查、对以前文献的分析、或者直接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或常识。

58、理论假设形成以后,研究者将围绕它去收集有关的经验资料,并通过经验资料去检验它的真实性。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可以采用

证实和证伪两种研究逻辑。

59、社会研究过程中比较多地采用证实的逻辑。例如,在关于收入差别的研究中,提出了“人们的教育程度对收入水平有正向的影

响”的理论假设,采用证实逻辑。

60、社会研究中的“统计性原则”是指在社会研究要发现社会运行的统计性规律。

所谓“统计性规律”,是指某类现象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概率度。社会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是一种概率性的事件,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一种概率性的因果关系,因此,社会规律常常是一种统计性的规律。

61、社会研究中的抽样—推论原则是指在社会研究中要通过部分成员的调查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抽样—推论原则多次出题)

62、在社会研究中之所以可以用部分个案的情况去推论总体,其依据在于个体与总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统计性关系。

63、根据现代统计学的研究,被调查的个体(样本)的情况与总体情况相一致的概率程度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总体的同质性程度、

抽样的随机性程度、样本量。

64、在理论形成的过程中要经历一个从经验观察到经验概括,再从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但是从经验概括到理论却需要通过

65、所谓理论建构,就是指研究者根据经验观察和经验概括而建构理论假设的过程。

66、理论建构的目标是形成理论假设。在社会研究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形成理论假设。

67、在研究者比较熟悉的领域中,他们可以将过去的经验概括直接上升为理论假设;在一个不太熟悉的领域中,则一般要通过前期

的调查而获得足够的经验观察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经验概括,然后再将其上各为理论形态的理论假设。

68、在形成了理论假设以后,就可以进入理论检验的阶段。所谓理论检验,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去论证社会研究中

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情况。

69理论检验一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进行命题扮演;第二步是对理论假设命题进行经验检验,即直接与经验材料加以比较,以确定经验资料是否能够支持理论假设。

70、所谓命题推演,就是按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概念操作化的方式将一个理论假设命题推演为一个或多个能够进行经验检验的

命题。

71、命题推演包括逻辑推演和操作化推演两种类型。

72、逻辑推演是按照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从一个理论假设命题中得到另一个或多个新的命题。

73、命题的操作化推演是指,按照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的方式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接进行经验测量的变量。

74、所谓经验检验,是指研究者按照理论假设中的内容去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以确定理论假设能否被经验资料所支持。

75、经验检验的具体方法是:

一是按照变量的测量指标提出收集资料的方案;

二是通过社会调查和其他各种方法去收集实际资料;

三是通过对经验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所收集的经验资料是否支持理论假设。

76、前面介绍的“假设—检验”主要是定量研究的逻辑过程,其研究方法的思路来自于实证的科学方法。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则往

往采用不同的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即社会科学中的“理解方法”。

77、所谓“理解的方法”,是指在社会研究中通过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语言和行为的实际意义来真实地认识研究对象。

78、“理解方法”最初来源于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论述。

79、定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最大的不同点是,定性研究不需要采用“假设—检验”的逻辑,因此,不需要在正式收集资料前设计一个假设性的理论模型,而是由研究者直接进入研究场所,通过与被研究者进行长期性的深度接触,并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去获得有关的定性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而得出研究结论。

第五章抽样(重点章多次曾出应用题)

1、社会研究中的抽样方法,即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或程序。

2、抽样是一项有力的技术,除了社会研究外,它在市场调查、民间测验、生物和医疗实验、工业产品检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

用。

3、抽样的理论基础是数理统计学。

4、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从一个规模很大的研究对象中,选出一部分作为研究,这个选取过程就是抽样。

5、为什么进行抽样,主要是考虑研究成本和研究的可行性。

6、抽样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

(1)非概率抽样(主要是依据研究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选取对象)

(2)概率抽样(主要是按照随机原则来选取对象,完全不带有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7、非概率率抽样和概率抽样两种方法最大的差别是,在概率抽样中,能够比较精确地估算出抽样误差,而非概率抽样中,则无法估

算抽样误差。(单选题)

8、如果用专业术语严格定义,则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取一组元素的过程,由此产生的元素集合体称为样本。

9、在专业化表述中,每一个具体的调查对象被称为元素,全体研究对象被称为总体,样本则代表一组元素,即一部分研究对象。

10、总体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研究总体和目标总体。

●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元素的集合体。

●目标总体有时也称为调查总体,是实际抽取样本的元素集合体,它是排除了研究总体中的一些特例后的总体。样本只

能推论目标总体,而非研究总体。

11、样本中元素个数与总体中元素个数的比率(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称为抽样比率。

12、研究者在实际抽样(特别是概率抽样)时,经常是先找到一份近似涵盖所有总体元素的名单,然后从中抽取部分元素,这份名

13、抽样框中的总体元素又被称为抽样单元,有时抽样单元与分析单位是相同的。但在较大范围的抽样中,可能有多个层次的抽样

单元(初级抽样单元、次级抽样单元、终级抽样单元)。在一次抽样中,抽样框的数目与抽样单元的层次是相对应的。

14、总体的情况或特征是未知的,由参数值来描述;而样本的情况或特征则是已知的,

由统计值来描述。

15、参数值与统计值之间的差异就是抽样误差。差异越大,抽样误差就越大;差异越小,抽样误差就越小。

16、抽样误差是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它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和样本规模。(抽样中因违反抽样规则产生的人为误差

如抄写、资料录入和计算中的人为失误,并不是这里所说的抽样误差)

17、抽样的步骤:(多选题或简答题)

(1)设计抽样方案;(2)抽取样本;(3)评估样本。

18、设计抽样方案包括以下4点内容:

(1)首先,要界定总体;

(2)其次,介绍抽样框的具体内容;

(3)再次,要确定样本所含个体数目;

(4)最后,要根据不同的目标总体,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19、抽取样本是指抽样人员按照抽样方案中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实际抽取总体元素,构成样本的过程。

20、由于抽样方法不同,实际抽样工作既可以安排在实地调查前,也可以与实地调查同步进行。前者比较适合总体规模较小,事先

有比较完整抽样框的情况;而后者则比较适合总体规模较大,抽样采取多阶段方式进行的情况。

21、评估样本是指样本抽出后,对样本的代表性和各类误差情况的检验和评估,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样本偏差过大而导致对总体推

断的失败。

22、评估样本的方法是先找出一些能够反映总体特征的资料,通常是一些数据,与同类指标的样本统计值进行比较;评估所依据的

总体统计数据越多,评估效果越好。

23、非概率抽样:(多选题)

(1)方便抽样(2)配额抽样(3)判断抽样(4)雪球抽样

24、进行概率抽样的前提条件是有抽样框,但这个条件有时无法满足,如电视台收视情况的调查,就很难编出合适的抽样框。在这

种情况下,经常会采用非概率抽样。

25、非概率抽样的成本较低,操作也比较方便,但无法预先估计抽样误差,因此,很难对总体情况做出可靠的判断。

26、方便抽样又称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使用对自己最为便利的方法来选取样本。这种方法很容易产生系统误差,样本代表性很差,

因此,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总体的情况越复杂,方便抽样的效果就越差。

27、两个方便抽样例子:记者“街头拦人”调查、报纸问卷调查。

28、配额抽样首先要根据某些参数值,确定不同总体类别中的样本配额比例,然后按比例在各类别中进行方便抽样。

29、配额抽样的逻辑是通过样本配额,使样本结构尽可能与总体结构保持一致;配额矩

阵所依据的总体参数值越多,则样本元素的分类也越细,样本与总体的结构也越接近。

30、配额抽样中经常采用的参数值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和职业类别等。

31、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在这种抽样中,样本是否能满足研究目的的

要求,是否能正确反映总体情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对研究个人的研究素质要求较高)。

32、判断抽样经常被用于以下三种研究场景:

(1)首先,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择特别能提供信息的独特个案;

(2)其次,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取很难以接近的特殊人群;(如外来人员)

(3)最后,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取某种特殊个案类型,以便深入探究。

33、雪球抽样也称网络抽样,是一种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旧人介绍新人)

34、雪球抽样是一种多阶段的技术。

35、雪球抽样特别适合用来对成员难以找到的总体进行抽样。(如吸毒者、流浪汉、散工)

第三节概率抽样(经常应用题、论述题)

36、抽样能让研究者依据少量元量素,来推断元素众多的总体。而概率抽样则是实现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最佳方法,概率抽样是按照

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因此又常被称为随机抽样。因为它是以随机原则为前提的,因此不仅能使研究者在选取要素时避免各种形式的系统误差,而且还能估计出抽样误差的大小。

38、概率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多段整群抽样

39、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指研究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来抽取样本。

40、“随机原则”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意味着在选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使每一个对象被选中的概率都相等,即要满足等概率要求;

另一方面每一上对象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即要满足独立性要求。

41、概率抽样和等概率抽样在概念上并不相等。所谓概率抽样是指总体中每个元素都有一定的非零概率被抽中,每个元素被抽中的

概率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相等称为等概率抽样,不相等称为不等概率抽样。

42、随机抽样是一种等概率抽样。

43、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先要建立抽样框,然后再从抽样框中选取元素构成样本。

44、简单随机抽样这种抽样方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了解的概率抽样方法,。

45、根据被抽中的元素是否放回总体,简单随机抽样又分为可放回和不放回两种。

研究者在实际抽样中大多采用不放回抽样。

46、当总体数目N不大时,可以用抽签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47、如果总体数目N很大,可以用随机数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这种方法的关键是产生随机数。(产生随机数最常用的工具是随机

数表)

48、用随机数表产生随机数,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第一,确定选出随机数的位数。

(2)第二,决定从5位数组中选择哪几位数字。(关键是预先约定好规则,一直按此规则)

(3)第三,确定在表中选择数字的顺序。(关键选定一个顺序后,一直按此顺序)

(4)第四,确定开始选择的5位数组起点。

(5)第五,处理大于总体规模或重复的随机数。

49、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

50、系统抽样的样本元素是按某种确定的规则从总体中抽取的,由于等间距抽取是最常用的规则,故系统抽样经常被称为等距抽样。

51、由于抽样使用的是抽样间距,而不是随机数,故等距抽样是一种准随机抽样方法。

52、与简单随机抽样相同,等距抽样也需要先建立起抽样框,即给总体的每一个元素按顺序编上号码。但与简单随机抽样不同,等

距抽样不用随机数,而是按一个固定的间距抽取人选。

53、等距抽样的步骤:

(1)首先,确定开始抽取人选的位置;(任何随机的起始点都可以)

(2)其次,计算抽样间距。(抽样间距k=N÷n)(样本占总体比例f=n÷N)

(3)最后,确定抽取元素的方法。

54、对于周期内性排列的总体,要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要么重新随机排列总体元素。

55、分层抽样是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次级总体),然后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

56、与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相比,分层抽样能减少抽样误差,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57、除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采用分层抽样还有另一个理由。当研究者感兴趣的某个类别在总体中比例很小,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

很可能会漏掉该类别的元素时,研究者就会使用分层抽样。

58、实际进行分层抽样,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一,怎样进行分层,或者说根据什么原则确定分层变量。(选择分层变量需要依据一定的总体特征、注意总体性质、尽可能选择与研究变量相关的分层变量)

(2)第二,怎样确定样本比例。(分层抽样采用等比例方式进行,即各层抽取元素的数量在样本中的比例,与该层在总体中的比例相等。当某些层的元素太少或太多时,也可采用不等比例方式)

(3)第三,确定实际分层抽取的方法。(两种方法:一是先将总体元素变量分层,并计算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二是分层等距抽样,这种方法适用于等比例分层抽样)

59、前面介绍的三种概率抽样方法,在总体规模或范围很大的情况下,会遇到两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很多情况下,无法获

得抽样框元素名单;其次,样本分布很散,实地调查的成本极其昂贵。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多段整群体抽样。

60、这里“多段”指的是按总体内的层级关系,把抽样分成几个阶段。

61、以群为抽样单元的抽样方法,就是整群体抽样。

62、整群抽样中的群可以是班级、学校、工厂、公司、街道、居委会、城市等,对群的抽样可采用简单随机、系统、或分层抽样方

63、多段整群虽然提高了抽样效率,省时、省钱的代价,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抽样精度。多段整群抽样的误差会显著地高于

一段概率抽样。

64、实际进行多段整群抽样,需要解决以下2个问题:

(1)首先,要决定是多抽群,还是多抽群中的元素。(经费允许时,尽可能多抽取一些群)

(2)其次,处理群大小不等的情况。

65、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如果不考虑经费问题,那么样本规模主要取决于抽样精度和总体标准差。

抽样希望达到的精确度越高,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越大,所需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首先,抽样精度是指抽样中希望达到的精确度,就是能容忍的抽样误差。

其次,总体标准差是反映总体元素之间异质性程度的指标。

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重点章简答题多论述题少)

1、社会测量是一种科学观察技术,它要求观察结果必须是可检验的,或者说观察程序是可重复的。

2、测量是人们通过现实世界细致的系统观察而把握某种现象存在程度的过程。

3、测量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5个重要的作用:

(1)第一,测量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

(2)第二,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因此通过一定工具而进行测量往往比仅靠人自身感觉的测量要精确得多;(如温度计)(3)第三,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还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4)第四,靠一定标准化工个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5)第五,测量还能帮助人们观察非物理世界的存在。(如聪明、漂亮、态度消极)

4、社会测量也是一种科学测量,它具备一切科学测量的3个基本要素:

(1)首先,它是按照一定程序的系统测量,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记录,是可重复的、客观的和能被检验的;

(2)其次,它不仅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还是在一定理论背景下发生的;

(3)最后,它有精心设计的测量工具,特别是有针对类似偏见这样的非物理存在,发展出了特殊量表工具。

5、社会测量中,与自然科学测量最为接近的是定量测量,即针对表示某种社会属性的概念,构造出相应的测量工具,对之进行经验

观察,并以数字形式表示观察结果。

6、社会研究中还有定性测量。

7、一般说来,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1)首先,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形式表示出来,或者说对测量对象形成概念化认识,这就是“概念化”过程;

(2)其次,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

(3)最后,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8、社会测量过程的第一步是对测量对象形成一定的概念。

9、社会测量过程的第二步是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加工,将它们变为可测量的变量。

10、构造提问属于问卷设计。

11、在测量过程中,另一项工作是相伴而行的,这就是测量质量并进行评估,即根据一些标准来判断对社会现象的测量是否成功。

12、测量的成功与否,主要靠信度和效度两项技术指标来评判。

13、所谓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测量工具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指的是测量的可靠性。

14、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真实含义,指的是测量的准确性。

15、概念化和操作化是测量的两个关键环节,前者对概念行名义定义,从理论层次对概念的含义加以说明;后者对概念进行操作定

义,从经验层次形成测量概念的工具性指标。

16、概念化是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概念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即在理论层次上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

17、研究者经常用维度这个术语来指称概念的层面或具体方面。区分概念的维度,实际上就是对概念的含义进行分类,这有助于加

深对概念的了解。

18、除了个人主观认识上的差异外,概念所依据的理论框架的差异,也是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19、想要具体测量这个概念,需要把概念抽象的名义定义进一步具体化,使其转化成能从经验上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变量和指标,这

个过程通常被称为操作化,即在经验层次对概念进行操作定义。

20、通过操作定义,概念转换为变量形式,即转变成了能有不同取值的概念。、

22、可以直接观察的变量又称为指标,它比变量更加具体,直接从经验层次反映出概念内涵中某个层次的内容。

23、变量的经验观察只能通过指标观察结果的综合来实现,这种综合观察被称为复合测量,常见的形式包括量表和指数。

24、测量层次:(每次会考到)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按精确度由低到高,

测量分为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四个不同的测量层次。

(1)定类测量(是根据属性的不同对人或事件进行分类)

(2)定序测量(不仅对属性进行分类,还根据属性强度的不同来进行顺序排列)

(3)定距测量(以相等的固定间距(标准间距)来确定属性强度的实际距离)

(4)定比测量(是在确定了间距数字后,通过确定有实际意义的零点,将属性强度间的比例关系用间距数字间的比例关系表示出来)许多重要的社会科学变量,如收入、年龄都有符合定比测量的要求。

25、定距测量的例子比较少见,除摄氏温度外,标准化智力测验(IQ)也属定距测量。

26、指数与量表是测量抽象概念的常用工具。

27、在社会研究中,量表是一种将所测量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都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出来的测量工具。在实际的社会测量中,量表就像一把有刻度的尺子一样,用来测量人们某种社会现象的态度、意愿以及某种社会特征存在的程度。(如测量对某一事物是否赞同的态度,1=完全赞同5=完全不赞同)

28、在实际测量中,由多个指标构成的指标群,通常被整合为某种指数。

29、指数是将多个指标整合为一个单一的分数。

30、利用指数这个工具去测量个人和社会的某种特征,可以在给个人或社会的许多相关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的基础上,通过将这些

分数加以整合形成一个综合分数,最终反映出此个人或社会特征存在的状况。

31、量表不仅能测出变量的大小,而且还能反映出变量的强弱结构,因此能获得比指标测量更多的信息。

32、量表测量和指数测量都属于定序测量层次,但是,在实践中,许多研究者从便于统计分析的角度考虑,都将指数测量作为定距

测量或定比测量层次的测量来使用。

33、从使用频率看,指数比量表运用得更加频繁,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已有的资料建立量表的难度较大。

34、指数的建立包括以下3项技术:

首先,选取指标的方法,这需要对指标进行表面效度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其次,对指标分值进行加权的技术

最后,处理缺失值的方法。下面介绍每一步骤的具体细节:

(1)指标的选取(建立指标数的第一步是选取符合标准的指标,首先,要尽可能挑选表面效度较高的指标,其次,要对不同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

(2)指标的加权(在按一定标准选定指标后,进一步要考虑每个指标在指数中构成的分量如何,也就是考虑加权问题。加权是给指数中的某些重要指标赋以特殊的分量)

(3)处理缺失值(无论是何种方法收集到的资料,都会出现资料缺失的情况。产生数值缺失,就可能是影响整个指数的信度和效

度。)

35、量表的类型:李克特量表、语义差异表

36、美国心理学家李克特在20世纪30年代,将答案从两种选择扩展成了4种: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清楚的顺

序回答形式,是李克特量表最大的优点。

37、李克特量表的答案类别应保持在4~8个之间,最好能包含类似“不知道”、“未决定”“没意见”等中性类别。

38、在实际测量中,一般总是针对某个议题的不同层面,设计出不同的陈述,分别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然后将每一个陈述的测

量得分的进行加总,用加总后的综合得分,来代表对该议题的测量结果。这种形式的测量又被称为李克特总加量表,简称为总加量表或李克特量表。(李克特量表属于定序测量)

39、语义差异表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人的感觉。

40、以形容词正反语义为基础建立的量表,被称为语义差异量表。

41、从语义上看,形容词大致分为三大类:评价(好与坏)、力度(强与弱)、行动(主动与被动),其中,最经常使用的是评价。

42、进行语义差异测量时,首先要确立测量客体;然后选择3~15组语义相反的形容词或短语,他们应能够显示出测量客体在某个

方面的对立形象。接下来,准备一份计分表,让被访者对测量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注意使每对语义相反的形容词之间含有7~11个评分点。

44、常用的几种信度: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45、信度是指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如果说某个指标或测量工具的信度高,那它提供

的测量结果就不会因为指标、测量工具、测量设计本身的特征而发生变化,反之亦然。

46、再测信度又称为稳定性信度,是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在两种不同场合对同一群受试者前后测量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47、相关系数反映的是测量分数的稳定性程度,故称为稳定性信度。

48、再测信度是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的方法,但它存在着不足之处,即第一次测量产生的“练习效应”,会对第二次测量产生影

响。

49、复本信度是在一个测量中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本来对同一群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时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50、复本信度是等值性信度的一种,它比再测信度的工作量大。

51、相关系数反映的是测量分数的等值性程度,故复本信度又称为等值性信度。

52、与再测信度中“练习效应”产生的困难一样,复本信度中完善的复本是很难构造的。为了克服复本信度操作上的困难,心理学

家斯皮尔曼使用了一种变通的方法,即只用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级一群受试者实施一次测量,但将奇数题和偶数题分开计分,再计算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即所谓的折半信度。

53、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

54、社会研究中常用的效度: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

55、表面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或学术界形成的共识之间的吻合程度,如果吻合程度高,则表面效度就高。

56、测量是否有表面效度,主要是基于个人的主观判断。

57、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被测量概念的全部内涵。测量工具代表了概念定义的内容越多,则内容效度就越高。

可见内容效度实际是在检查由操作化得到的经验指标是否能够比较全面地代表概念所包含的内容。

58、概念定义往往会包含数个维度或层面,具有内容效度的测量工具应该是所有层面的代表。

59、内容效度的测定也是通过主观判断来实现的,但由于有概念定义作为客观依据,因此,随意性比表面效度小。

60、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一些能够精确表示被测概念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根据比较标准与测量结果

之间是否在时间上有延迟,又可将效标效度分为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两种类型。

61、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和效度是评估测量质量的两个标准,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必要条件);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非充分条件)。

62、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可信的测量,不一定者是有效的。

第七章问卷设计(应用题)

1、采用问卷调查是系统搜集资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2、问卷设计在社会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很多研究方法,特别是问卷调查方法的关键环节。

3、什么是问卷?简单地说,它是一组问题的集合,这些问题经由研究者精心设计,并按照一定的版式和结构进行排列,旨在系统、

科学地收集被调查者的信息以便研究者进行分式。

4、在实际的社会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等的不同,研究者采用的问卷类型是多样化的。

5、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问卷可以分为:(基本类型)针对个人的问卷、针对家庭的问卷、针对组织的问卷。

根据问卷填答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本类型)一是自填式问卷;二是访问式问卷。

6、问卷设计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问卷在内容上要符合测量方案,要反映测量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的要求。

(2)问卷在语言上要注意用日常语言表达,以便被调查者能清楚地理解每个问题。

(3)问卷具有规范性的结构,各种问题应该按照一定的结构提问并给出回答的选项。

7、问卷的基本结构:(单选题或多选题)

一份规范的问卷大体上包括这几个组成部分:

封面、致被调查者的信、填答指南、问题、答案(选项)、编位码、访问记录、结束语。

8、问卷中的问题是调查指标的具体化,答案则是研究者设计的测量尺度,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共同构成问卷的主体部分。

(问题和答案是构成问卷的主体部分)

9、根据问题与答案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把问卷中的问题分成三种类型:

10、问卷设计的4个基本原则:(多次出论述题)

(1)满足研究需要的原则;(满足研究需要原则是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

(2)考虑被调查者的原则;(3)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4)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

(一)满足研究需要原则:

●研究者确定的研究主题是问卷设计的灵魂,它决定着问卷的内容和形式。

●在问卷设计中体现满足需要原则:

一方面,要求设计者全面考虑研究目的,尽可能地收集所需资料,不要遗漏;

另一方面,也要求设计者能够准确地理解研究的目的,将测量指标转换为问卷中的适当问题,提高问卷设计质量。

(二)考虑被调查者的原则:需注意以下5个方面:

第一,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

第二,被调查者的语言习惯;

第三,被调查者的文化心理背景;

第四,避免设计过长、过于复杂的问卷;

第五,问卷卷面的简洁明快。(专家艾尔·巴比曾指出过卷面问题的重要)

(三)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要基本掌握分析调查资料的方法:

(1)首先,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是进行手工分析还是计算机分析;

(2)其次,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主要是进行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

(3)最后,问卷设计者应明确调查后的资料是进行简单的描述统计还是复杂的统计分析。

(四)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是指问卷设计者应当根据使用问卷的具体方式来调整问卷内容的设计、编排。

11 、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2)设计问卷初稿(3)试用问卷初稿(4)修改、确定问卷并印刷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

(1)首先,是明确研究主题,了解究竟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哪些信息,或者说哪些信息是研究者必需的;(这项工作对问卷设计极其重要)

(2)其次,要注意搜集已有的问卷调查,请教相关的研究者,了解哪些问题的设计是不适当的,哪些问题经过调查检验,表明是比较适用的。

(3)最后,要通过探索性的访问,熟悉和了解被调查的一些基本情况,从而避免提问和答案设计的盲目性,增强问卷的适用性。(二)设计问卷初稿:设计问卷初稿的具体做法有两种:

(1)卡片法(卡片法遵循归纳法则,从个别到部分到整体)

(2)框图法(框图法遵循演绎法则,从整体到部分到个别)

(三)试用问卷初稿:

●试用问卷初稿的最好方法就是参照实际调查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派访问员使用问卷初稿进行面访。这种方法也叫客观检验法。

●客观检验法的成果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访问员的记录或报告,包括对每个问题的评估;二是实际完成调查的的问卷。

●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送给相关的专家、研究人员以及少数的被调查者,提出修改意见,这种方法叫主观评价法。

●大型的研究中,会同时采用主观评价法和客观检验法。

12、问卷设计的主要技术:

(1)提问技术(提问技术是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2)题型选择

(3)答案(选项)设计

(4)问题的排序设计

(一)提问技术:

(1)第一,提问应当尽可能简短;

(2)第三,提问应当力求明确,让人一看就懂;(你上周看了几次电视?)

(3)第三,避免一题两问甚至多问;(你父亲退休了吗?)

(4)第四,应当避免使用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进行提问;(如核心家庭)

(5)第五,应当中性提问,避免暗示和诱导;(一女不嫁二夫)

(7)第七,提问要使被调查者有能力回答;(首先,提出的问题应当尽量与被调查者相关;其次,要考虑被调查者的记忆能力、计算能力,不要设计超出其能力的问题。)

(8)第八,要尊重被调查者,避免询问他们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如家庭存款、个人性生活、越轨行为、对领导的看法、某些政治话题的态度等)

(9)第九,尽量避免设计某种情境进行提问;(假定性问题)

(10)第十,尽量使用第二人称提问,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我是第一人称)

(二)题型选择:问卷设计中的题型包括以下7种:

(1)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

(2)填空式问题(填空式问题是开放式问题中的一种,年龄、收入支出、家庭人口常用填空式)

(3)二项选择式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只有两项,如男和女、有和没有等)

(4)多项选择式问题(多项单选式、多项任选式、多项限选式、多项排序式)

(5)矩阵式问题(6)表格式问题

(7)关联式问题(由第一个问题决定是否继续回答后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称为“过滤性问题”,后而的问题称为“相倚问题”)●运用关联式问题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1)其一,是对一部分调查者的回答进行追问,以便获得更多的研究信息;

(2)其二,是方便一部分调查者,使其不用花费时间阅读和回答与其无关的问题。

(三)答案(选项)设计:(论述答案设计的要求)答案设计的要求有:

(1)第一,使答案与问题相对应,避免答非所问;

(2)第二,应当努力设计完备的答案,即涵盖所有可能的答案;

(3)第三,应该努力使每个答案彼此独立,也就是具有互斥性;

(4)第四,鉴于答案实际上是测量尺度,所以,在能够使用高层次尺度时,应当尽量使用高层次尺度;

(5)第五,答案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既要避免每个答案的表述太长、太啰嗦、又要避免答案数量太多。

(四)问题的排序设计:排序设计遵循以下6个规则:(单选、多选题)

(1)第一,把内容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避免问卷显得杂乱;

(2)第二,把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的问题放在后面;

(3)第三,把容易引起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容易引起紧张或顾虑的问题放后面;

(4)第四,把了解现状的问题放在前面,把需要回忆的问题放后面;

(5)第五,在派访问员面访的情况下,先问个人或单位的基本情况,其它问题放后面;

(6)第六,如果设计了开放题,一般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排序设计也会产生一定的顺序效应,即一定的问题顺序影响了被调查者对有关问题的回答。

13、高质量问卷的4个标准:(多选题)

(1)第一,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第二,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3)第三,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

(4)第四,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

14、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分为问卷访谈调查和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两大类。

15、问卷访谈调查是指调查员按照问卷的内容和要求,通过与被调查者交谈而进行的调查。这种方法一般是由调查员提问,被调查

者回答,然后调查员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

16、问卷访谈调查是最常用的问卷调查方法之一。

17、采用访谈法进行问卷调查最大的好处是能够通过调查员与被调查者之间的直接交谈而获得比较具体和翔实的资料。

18、访谈式的调查又分为直接的问卷访谈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

19、电话调查的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其方便、快捷和成本低。20、问卷访问调查同时也是访谈法中的一种类型,属于结构性访谈法。

21、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是指将问卷交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问卷中的各种问题,并且自己在问卷上写出

回答。

22、自行填写问卷最大的好处是比较节省人力和时间;但其主要的缺点是调查者缺乏对调查过程的直接控制,因此对于篇幅较大

和问题比较复杂的问卷有时候可能会导致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或不认真回答,或者受到其他人或环境因素的干扰而使其回答扭

23、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又分以下不同的实施方式:

(1)留置问卷

(2)邮寄问卷(适合于篇幅较小、问题比较简单的问卷。回收率一般低于访谈调查)

(3)集中填写(常常用于工作、学习场所的调查;效率很高的方式。适用于整群抽样的调查)

(4)报刊调查(推论总体时会存在问题,对抽样和推论要求较严格的项目不采用这种方式)

(5)计算机网络调查(一是通过电子邮件二是登载在公共网页)

24、调查资料的审核要注意以下三点:(完整性、逻辑性、控制性)

(1)完整性,是不是该填写的项目都填写了;

(2)有没有逻辑错误。(如年龄填23岁,工龄填18年)

(3)通过检查问卷中的控制性问题来判断回答的可靠性。

25、问卷调查的优缺点:(论述题)

(一)问卷调查的5个优点:

(1)第一,问卷调查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

(2)第二,如果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要比采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要节省资料,包括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3)第三,问卷调查通过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研究对象的思想顾虑,有助于获得一些相对真实的研究信息;

(4)第四,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过常要比其他一些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标准化、规范化;

(5)第五,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目前对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都是采用定量方法)

(二)问卷调查的4个缺点:

(1)问卷调查的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

(2)问卷是事先设计好的标准化测量工具,也许与多样化的现实有所出入;

(3)问卷篇幅一般经较简短,难以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4)问卷调查不利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自由交流。

第八章访谈法

1、访谈法是在当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的一种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社会研究者们普遍地使用这种方法,以

获得大量的研究资料。

2、访谈法的含义:访谈法又叫访问法,即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交谈而获取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3、访谈法的基本特点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交谈,既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交谈,也包括借助于电话等通信手段而

进行的远距离交谈,以及通过翻译而进行的使用不同语言的交谈。(不包括信件进行的交流)

4、访谈法比观察法更深入地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内在信息,能获得更为丰富的资料。

5、调查者常常也要观察被调查者的非语言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表情、语气、衣着、家庭居住环境、工作场所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但其最基本的获取信息途径是通过直接语言交流。

6、访谈法的优缺点:(多次出题)

和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访谈法的突出特点是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之间形成较多的人际互动,更容易获得真实、深入的资料。(一)访谈法的5个优点:

(1)信息量大。(既可以了解被调查者的客观情况,也可以挖掘被调查者的内在主观情况)

(2)灵活性高。(访谈研究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它的灵活性)、

(3)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社会各个群体的被调查者,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调查群体)

(4)控制性强。(可以保证回答是真实可靠的,同时可以确保回答的完整性)

(5)访谈法可以与其他方法相合,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

(二)访谈法的5个缺点:

(1)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

(2)成本较高。访谈研究费用极高。

(3)访谈通常时间长。

(4)隐蔽性差。

7、访谈法的类型:(访谈因研究的目的、性质或对象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方式)

(1)根据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法、无结构式访谈法;

(2)根据访谈中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交流方式分为:直接访谈法、间接访谈法;

(3)根据一次被访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法、集体访谈法;

(4)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可以分为:一般访谈法、特殊访谈法。

8、按访谈内容的结构性程度不同,可将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法和无结构式访谈法。

9、结构式访谈法,也叫标准化访谈法。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

10、结构式访谈法的特点是:对于每个被访者来说,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顺序以及被访谈者回答的格式和记录方式等

都是相同的,有时甚至连访谈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等外部条件,也要求保持基本的一致。

结构式访谈法的最大好处是,访谈结果在形式上比较统一,便于进行量化的统计分析。

缺点:结构式访谈获取的资料比较固定,难以获取问卷之外的信息;并且它对于一些敏感性、尖锐性或有关个人隐私的问题的信度往往不高。

11、无结构式访谈法,也叫开放式访谈或非标准化访谈法,是不对访谈方式和内容预设严格的限制,而只按一个大致的提纲而围绕

某一主题所进行的访谈。

12、无结构式访谈的最大特点是:弹性大,有利于充分发挥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3、无结构式访谈法比较费时,对访谈结果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对访谈员要求也更高,访谈员的态度、素质、经验等对访谈结果有

决定性的影响。

14、直接访谈法就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面对面交谈而获取信息的调查方法。

15、间接访谈法是调查者借助通讯工具对被调查者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交谈,或者通过翻译进行不同语言而获取信息的调查方法。

16、电话访谈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间接访谈方法。

17、直接访谈法所获取的信息更真实、完整,但同时成本也较高。间接访谈可以使访谈更加方便、快捷,并降低成本,但常常要损

失一些信息,对访谈质量控制较差。

18、个别访谈法是由调查者和一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它常常用于深入了解特定个体的情况,尤其是用于了解带有个人性、隐私

性和隐蔽性的问题。

19、小组访谈法,又称“座谈法”“集体访谈法”,同时对多名被调查者进行的访谈。

20、调查者邀请同类群体人就某一问题进行小组访谈,称为“焦点小组法”。

21、一般访谈法,是对一般调查对象,如普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所进行的访谈。

22、特殊访谈法是指对特殊调查对象和在特殊场景下进行的调查。特殊调查对象包括具有特殊地位、特殊身份和特殊调查难度的人,

如个有特殊职务或特殊知名度的人,重要事件的当事人、囚犯,以及儿童和聋哑人等。特殊情景包括突发事件现场、监狱以及正在执行勤务的现场等。

23、访谈过程(访谈的程序),大体上可以分为访谈的准备、进入访谈、访谈控制、结束访谈、访谈记录与资料审核这几个阶段。

24、访谈的准备工作:

(1)熟悉调查内容;(2)了解被访者的社区特征;

(3)确定并了解访谈对象;(4)拟定实施访谈的工作计划;

(5)准备工具。

25、问卷访谈调查多采用随机抽样选取对象,在采用开放式个案访谈时,需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群体的特点以及其

所在社区的特点等因素来确定对象。

26、进入访谈:

(1)进入访谈的第一步,是要取得地方机构或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2)进入访谈的第二步,是与访谈对象见面;

27、在访谈过程中,调查员始终应该对双方的交谈实施有效的控制。

28、所谓访谈控制,是指调查员通过提问和其他方式对交谈的内容和方式实施控制。

29、调查员对访谈过程实施控制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提问和采用一定的表情和动作。

30、提问控制:

(1)恰当的提问方式;(2)恰当的题目转换方式;(3)控制跑题;

(4)对问题的追问;(5)合适的发问与插话。

社会研究方法_中南大学网络教育_课程考试复习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试题: 1.请以低保家庭生活状况为调查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2.对你的研究课题进行操作化; 3.问卷设计要求有不少于30道题,要求包含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指导语可以包含在封面信里); 4.问题必须有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同时至少有一个相倚性问题。答案设计可以自由选择多种形式; 5.请尽量避免犯下问卷设计的一些常见错误。 解答:共四页 关于某某社区城市低保家庭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关注和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这部分人尽快脱贫是各级政府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认真学习《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本人居住社区城市低保家庭进行走访调查,随机选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50户居民家庭为调查样本,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姓名 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 年龄 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成员人数____________ 1、您的婚姻状况是 □已婚 □离婚 □丧偶 □未婚 2、您的的受教育程度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或中专 □专科 □本科 □硕士以上 3、您的政治面貌 □群众 □中共党员 □其它党派人士 4、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领取的低保补助是多少 □100元以下 □100-300元 □300-500元 □500元以上 5、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收入主要来源 □种植养植业 □低保收入 □外出打工 □做小生意 □工资收入 □其它 6、您已经享受城市低保的时间 □半年以下 □半年-一年 □一年-二年 □二年以上 7、您及其家庭的住房面积 □50平米以下 □50-80平米 □80-100平米 □100平米以上 8、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结构 □钢筋混凝土 □砖混材料 □砖瓦砖木 □其它 9、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来源 □租赁房 □购买商品房 □自建住房 □拆迁安置房 □保障性住房 10、您及其家庭成员中就业人数

2020南大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作业名称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20-9-20至2020-10-31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 A、5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45分钟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中的() A、研究资料 B、分析单位 C、访问对象 D、观察对象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什么是社会调查?这是每一个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应弄明白的() A、第一件事 B、重要事件 C、核心内容 D、重点方向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的第二个用处------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 A、现状 B、原因 C、趋势 D、状况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统计值的描述来勾画出() A、样本状况 B、总体面貌 C、分析形态 D、群体动态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社会调查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 A、说明 B、追求 C、途径 D、目的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 A、对象 B、目标 C、主体 D、程序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抽样误差就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 A、相似 B、相合 C、误差 D、差异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简称为() A、普查 B、抽查 C、访谈

社会研究方法2016.10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具有( D )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D.社会性 2.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A.社会科学研究B.历史研究 C.心理学研究D.哲学研究 3.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C ) A.“是什么”的问题 B. “为什么”的问题 C.“如何做”的问题D.“怎么样”的问题

4.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A.抽样调查B.重点调套C.定性调查D.典型调查 5.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B.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D.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6.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B ) 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 7.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A ) A.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B.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C.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D.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8.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A ) A.具有概率性特点B.具有必然性特点 C.通常可直接观察D.通常可直接测量 9.从“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和“张三是人”这两个命题推导出“张三会死”这个新 命题,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中的( A ) A.演绎推理原则B.经验归纳原则

2017年4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

2017 年4 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 真题 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 年4 月《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 全国2017 年4 月高等教育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 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 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 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 目的性 B. 社会性 C. 应用性 D. 理论性 2. 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 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 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 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 体现的角色是 A. 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 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 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 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 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 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 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 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 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 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 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 确定研究的角度 C. 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 确定研究的目标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测量的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分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的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的,即既是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情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等级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字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的等级排序,还有如:测量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等级的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征是加或减。比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的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有一个绝对的零点,即有实际意义的零。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城市人口等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说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因为他的调查资料以城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以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的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4. 我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在研究中之所以要进行抽样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代表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节省时间,方便有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总题数:30,分数:30.00) 1.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社会性√ C.应用性 D.理论性 2.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体现的角色是()。 A.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确定研究的角度 C.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确定研究的目标

6.选题的工作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2)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3)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4)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5)初步选择研究题目。一般说来,选择的一般过程是()。 A.(5)(2)(3)(4)(1) B.(4)(5)(3)(1)(2) √ C.(4)(5)(1)(2)(3) D.(5)(4)(1)(3)(2) 7.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 A.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B.选择资料分析方案 C.确定研究方式√ D.确定研究方法论 8.当人们看到某个人在大学毕业后获得了工资较高的职位,这时还只是看到了这一具体的个别事例,或者说将所看到的现象局限在某个具体的人或事上。但当人们观察到很多大学毕业生所得到的工资都普遍高于其他同龄人时,就会产生一个一般性的()。 A.理论抽象 B.经验概括√ C.普遍规律 D.理论概括 9.变量和概念的差别是()。 A.概念注重从质的规定性方面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某种特征,而变量侧重从量的方面去反映这种特征的存在√ B.变量可以是高度抽象的,而概念可以在经验当中测量 C.社会研究在设计测量方案时往往运用概念,在总结和表述时往往运用变量 D.因果关系是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则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10.定性研究遵循的逻辑是()。 A.假设——检验原则 B.社会科学中的理解方法√ C.抽样——检验逻辑 D.统计性原理 11.要调查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该大学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就是该调査的()。 A.研究总体 B.抽样单元 C.目标总体 D.抽样框√ 12.标准化智力测验(IQ)属于()。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题型: 1、填空题:20*1分=20分 2、不定项选择:10*1分=10分 3、名词解释:5*4分=20分 4、简答题:5*5分=25分 5、论述题:两题12分+13分=25分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 PPT: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书本: (P2)社会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泛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即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体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P4)社会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2、社会研究的特点:(P5) (1)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性(指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的方式是实证的(价值中立)——实证性(社会研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或者说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3)研究的主题是经验的(可检验,也重复)——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获取的资料,并能通过验证资料的验证。) (4)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获得的经验事实是客观的。) 3、社会研究的类型:(P11) (1)按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按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按社会研究的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 (5)从时间性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P18) ①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截面研究:(瞬间取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横剖研究通常是较简单、较省钱的方法,但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状况,是调查研究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②纵向研究/纵贯研究:指的是在较长时期内的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讨社会现象的前后联系,力图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纵贯研究通常比横剖研究来得复杂,涉及的成本也比较高,但也比较有力,特别是当研究者想要寻找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 ●纵贯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区别) A.趋势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总体的某一特征一直得到研究)。(书本: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变化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资料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B.同期群研究/同龄群研究/世代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每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 (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 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 2社会研究的对象 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 2态度调查 3因果分析 4预测分析 5对策研究 第二节 (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三节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 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一)理论研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是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简答) 1、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 第二节 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3、查阅资料。 (二)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 2、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三)解释性研究: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和研究。 第三节 (一)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主要特点: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2017年10月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 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

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要求所有关于社会的知识应当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进行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纯粹思辨的基础上。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经验性 C.理论性 D.应用性

2.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老年人B.贫困者C.残疾人 D.国家 3.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A.实地考察、研究设计和请教专家 B.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假设检验 C.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D.研究设计、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4.关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调查的结论确定B.个案调查的结果可以推论总体 C.个案调查需要科学的抽样

6.关于选题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的选题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B.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规定着选题 C.研究题目一旦确定,后面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必须完全按照选题阶段确定的目标、视角及方向进行 D.选题过程的质量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大 7.下列研究对象中,可以定位在个人层次进行分析的是 A.家庭 B.组织 C.外来工群体 D.非正式群体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 具有(D ) 目的性 B .经验性 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社会科学研究 B 心理学研究 D 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做”的问题 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 A. 2. A. C. .理论性 .历史研究 .哲学研究 ?社会性 3. A. C. ( B. D “为什么” .“怎么样” 的问题 的问题 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 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套 C .定性调查 5. 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6. 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4. B ) .典型调查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A. C. 7. A. B. B D (如心理学研究 (B ) B D (A )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C. D. & A. 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有概率性特点 B .具有必然性特点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査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I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功能主义 B.科学主义 C.实证主义 D.人文主义 7、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现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提出理论模型 B.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建构 D.进行命题推演 11、在一个900人的总体,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定距测量—一定序测量—一定比测量一一定类测量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样本

社会研究办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简介测量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一种。即将研究对象不同属性或特性加以区别,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拟定其类别。其数学特性重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奉等特性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提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即既是互相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状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级别测量,可以按某种特性或原则将对象分为强度、限度或级别不同序列。其数字特性是不不大于或不大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种层次。例如:测量人们文化限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级别排序,尚有如:测量都市规模,人们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但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别为不同类别,不同级别,且可以拟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级别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性是加或减。例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但值得注意是定距测量值虽然可觉得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备上述三种测量所有性质外,尚有一种绝对零点,即有实际意义零。它测量所得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收入、年龄、出生率、都市人口等进行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阐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现象。如在以都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都市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都市,呈现出“都市流动人口越多,都市犯罪率越高”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由于她调查资料以都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结论也只能是关于都市结论,而不能是以关于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测详细指标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概念进行详细测量时所采用程序,环节办法手段详细阐明。例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积极协助盲人过街,积极给讨饭者钱物,积极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一种例子。 4. 咱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取或抽出样本过程。在研究中之因此要进行抽样可从如下几方面阐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某些结识整体这一过程核心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某些结识总体”这一目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重要解决是对象选用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某些对象作为总体代表问题。这样就有助于咱们在研究中节约时间,以便有效。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欧阳光明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第一章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二章导论 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8、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9、社会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 (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 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范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普遍调查的特点。 答:由于普遍调查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所以这一调查方式有以下特点: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 2、简述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选择调查课题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4、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答: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准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5、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抽样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1)设计阶段:确定抽样调查目的,作用和要求;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样本单位的样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样本单位的数目;组织抽取样本单位的工作;辅助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培训,资料印刷,工作进度安排。 (2)样本资料的收集 (3)资料的整理和推算 2、试论述社会调查的特征。

答:(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作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确定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一定发生的想象。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2)统计规律性 由于存在着随机性,人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抽样结果当做总体分析的数据。但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也并非毫无关系。统计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可以透过抽样推论总体。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是两个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量。 三、操作题(共40分) “新的一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争取使每个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严......” 请结合课程内容试对上述论述中的“尊严”一词进行概念操作化。 答:尊严的概念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尊严就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不分男女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自己要保护的东西也不一样,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好。 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6月28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 (顾书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技术)”补充)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b)研究的干扰性;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a.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b.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a.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 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b.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 准备)。 ③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阶段略。 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研究 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3.微观理论 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由一组命题构成;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c.命题中的一部分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