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基本配置

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基本配置

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基本配置
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基本配置

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基本配置

YF-Z3型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是按照国际气象WMO组织气象观测标准为农业气象生态考察研究而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可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具有自动记录、超限报警和数据通讯等功能。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采集仪,气象软件三部分组成。广泛应用于农、林行业的植保推广、科研和教学单位病虫研究和病虫测报领域,采用先进的微型控制器技术,与计算机联接,实现病虫害测报必需的区域性气象数据的整点自动采集、处理和储存,具有单机累计存储365天和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等功能,根据需要选择时间和分项查看数据,同时可将小气候数据导出到Excel 进行编辑,按需要生成图表,分析、研究农林病虫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发生规律,快速实现数据统计分析、准确预报。是植保和林业部门病虫测报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工作必备的基本设备。

系统基本配置:

1、液晶监测记录仪1台;

2、传感器:环境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土壤温湿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可根据需求选配);

3、小气候观测支架1套;

4、分析软件1套;

5、数据通讯及传感器连接电缆1套;

系统高级配置

1、液晶监测记录仪1台;

2、传感器:环境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土壤温湿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可根据需求选配);

3、小气候观测支架1套;

4、分析软件1套;

5、数据通讯及传感器连接电缆1套;

6、太阳能供电系统选配;

7、无线通讯器(GPRS网)选配;

8、办公数采系统(需搭配无线通讯器使用)选配;

9、超限报警系统(需搭配无线通讯器、办公数采系统使用)选配。采集参数:

名称测量范围分辨率准确度

基本配置环境温度-50~+80℃0.1℃±0.1℃

相对湿度0~100% 0.10% ±2%

风向0~360°3°±3°

风速0~70m/s 0.1m/s ±(0.3+0.03V)m/s 雨量0-999.9 mm 0.1mm ±4%

大气压力550~1060hPa 0.1hPa ±0.3hPa

土壤温度-50~+80℃0.1℃±0.1℃

土壤湿度0~100% 0.10% ±2%

高级配置(选配)

露点温度-40~50℃0.1℃±0.2℃蒸发量0~100mm 0.1mm ±1.5%二氧化碳0~2000ppm 1ppm ±20ppm 紫外线0~500W 1 W/㎡≤5%总辐射0~2000W 1 W/㎡≤5%直接辐射0~2000W 1 W/㎡≤5%日照时数0~24h 0.1h ±0.1h 光合有效辐射0~500W 1 W/㎡≤5%光照度0~20万Lux ------ ±7%紫外线指数0~16 0.1 ≤5%

蔬菜栽培设施任务工单

任务名称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姓名: 时间: 电热温床的设计与安装 熟悉电热温床的工作原理,能够独立设计并合作安装电热温床,熟练掌握自动控温仪和电热线的连接方法,会使用和连接交流接触器。根据信息采集单中问题三所给出的任务,设计并安装一个电热温床。 100m长的电热线、自动控温仪、交流接触器、电源、配电盘、电工工具(每组套);马粪、炉渣、营养土、细沙、常用农具等。 1 .电热温床的设计:绘制电热温床布线 示意图(另附绘图纸) 2.做苗床 3.布线和连接控温仪等设备 考 核 标 准 指导教师签字:

第组 姓名: 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名称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姓名: 时间: 日光温室滴灌系统安装 了解日光温室滴灌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设计温室滴灌系统管网设计和材料预算,能根据生产实际合作完成滴灌系统的安装并正确使用。 定植后的栽培畦;PE输水管和滴灌带;文丘里施肥器;旁通、堵头等配件;打孔器等工具。 1.测量和主要耗材计算 2.滴灌系统(含施肥器)安装步骤 3.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应用 考 核 标 准 指导教师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田间调查作业单1 姓 名: 时 间: 第 组

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名称 目的要求 材料用具 田间调查作业单2 姓 名: 日光温室小气候环境观测与调控 时 间: 上午8时,各小组进入温室,分别在温室中部、东西两侧山墙下、前底脚处和后屋 面下选择不同的观测点进行观测,每个测量结果读数三次,取平均值。同时收集各 组观测数 据填入表中。通过观测了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环境特点,学会通风、清洁 棚膜和使用卷帘机。并能过调控前后的测量数据比较,体会调控效果。 照度计、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等。 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的小气候环境比较 结论: 调控对小气候环境的影响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结论: 清洁棚膜前 清洁棚膜后 通风前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通风0.5h 后

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

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 小气候是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为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小气候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有五大特点。 1.范围小 沿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因此,常规气象网站的观测不能反映小气候差异。研究小气候必须专门设置测点,要求密度大,观测次数多,仪器精度高等。 2.差别大 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3.变化快 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例如,M.N.戈尔兹曼曾在5厘米高度上,25分钟内测得温度最大变幅为7.1℃。 4.日变化剧烈 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 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由于小气候影响的范围正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研究小气候具有很大实用意义。我们还可以利用小气候知识为人类服务,其中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为小气候的典型类型。 一、农田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农田小气候从成因上划分可分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和秸秆覆盖小气候。 1.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 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可分为农林间作小气候和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⑴农林间作小气候效应:在防风、降温和增加湿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可有效应对高温及干热风危害。 ⑵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在湿润地区,防护林可使农田温度升高;可明显降低风速,起到防风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秋季节和白天防护林具有降温作用,在春秋季节和夜间防护林可使农田升温;防护林农田内的土壤湿度要高于开阔农田。 2.秸秆覆盖小气候效应 低温条件下,地面覆盖秸秆后,会使导热率变小,辐射能量反射率增大,从而使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变化较小,减少了气温急剧变化而对作物造成的生理伤害;覆盖秸秆可明显抑制田间水分蒸发,明显提高近地面土壤的水分含量。 二、森林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1.湿润区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湿润区的森林,面积较大,蒸腾作用旺盛,使空中大量水汽遇冷凝结降水。导致林内气温、土温散失迟缓,大大降低土壤水水分蒸发。树冠、树枝、树叶使降水着地迟缓,减少径流减弱穿透树冠的降水对林地土壤的冲击力,使降水能够充分渗入土壤,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2.城市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可以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明显消减太阳紫外线的强度;降低局部的气温,减少闷热天数,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3.绿洲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绿洲内部的气温低于绿洲外部,并且绿洲的覆盖率越高降温越明显;绿洲内部的温度变化幅度要低于林外,湿度均高于林外,所以绿洲在维持生物最少需水量起到一定作用;绿洲可降低水分的蒸发,增加降水的有效性;绿洲还可以降低风速,缓解风沙流动。

农业小气候观测站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 一、概述 农田小气候指农田中作物层里形成的特殊气候。农田小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以及病虫害都有很大影响。农田小气候既具有其固有的自然特征,又还是一种人工小气候,人类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田小气候。研究农田小气候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满足GB/T 20524-2006国家标准要求,可为病虫害防治、作物生产和商业及科研分析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检测精度高,无人职守,抗干扰能力强,软件功能丰富等方面特点,实现了提高观测效率,减轻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是植保部门病虫测报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工作必备的基础设施。 产品组成:传感器部分、数据采集仪、通讯系统、供电系统及支架等。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植物保护部门,科研教学,农民生产等领域对农田小气候的实时监测。

二、产品特点 1、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不仅可对常规十二种气象因子(大气温度,环境湿度,平均风速风向,瞬时风速风向,降水量,光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露点温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分,叶面湿度)进行直接测量,还可以测量水面蒸发,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等多种要素。 2、系统监测记录仪具有大屏幕汉字图形液晶显示屏,实现即可用微机实时监测数据,又可独立运行显示、存储气象要素值。自动气象站监测记录仪完成对测量数据及时间进行采集、存储、显示处理。 3、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主机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数据8000条以上。同时可选配U盘数据存储器,实现无限容量数据存储功能。该技术结合了移动存储器及数据通讯转换技术,与仪器通讯口连接就可完成监测数据的连续存储。具有操作方便,数据实时可靠,断电后数据永不丢失等特点。 4、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管理软件采用可视化操作界面,在WINDOWS XP以上环境即可运行,实时显示各路数据,每隔10秒更新一次,数据自动存储(存储时间可以设定),与打印机相连自动打印观测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 EXCEL标准格式并可供其它软件调用。 5、系统采用交直流两用供电方式,同时也可配接太阳能电池板,保证系统在无电地区常年稳定工作。供电系统内置蓄电池具有交流电(220V)与太阳能电池双充电功能。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具有停电保护功能,当交流电停电后,由充电电池供电,可维持48小时以上不间断观测。 6、观测站的通讯系统具有标准RS232通讯接口,可与微机连接实现数据下载。

实习三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

实习三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LTER)考察一、实习目的意义: 系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二、实习内容: 1.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目的意义、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台的分布及参与的大型课题研究项目。 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 3.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 4.森林生态系统水分特性研究 5.森林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与研究 三、实习地点: 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空青山) 四、实习报告编写 森林生态定位站简介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监测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冲击与调控过程,建立森林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和预警体系,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我们更有依据、更科学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概况

(一)背景介绍 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于1986年正式建站,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森林生态站。本站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宁镇山脉东段丘陵区(如下图)。代表区域为江淮平原丘陵落叶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林区,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典型植被类型。常见植物有栓皮栎,麻栎,枫香,枸骨,冬青等,其大致形成五个森林群落,依次为毛竹林,栓皮栎、麻栎林,松林,杉木林和板栗林。 (二)硬件设施 江苏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站拥有定位观测铁塔(高30m)1个,碳通量观测系统1套,小气候观测站4个,标准径流场6个,测定森林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固定样地11块,测定森林水分循环和养分循环的固定样地4块,以及60m2的野外观测用房和100m2的档案室和资料室。其中,径流场主要用于测定林中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速度与方向,而小气候观测站则是测定林分中的湿度与温度状况。(三)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积累了200多万个野外观测数据,撰写研究论文40多篇,其中在SCI发表3篇,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33篇,出版专著3本。获得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我国LTER站台建设情况和研究发展趋势。 1、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

农田小气候的改善与利用

农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层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风的状况以及土壤上层、土壤表面的热状况和水分状况,即作物生活环境的小气候。错综复杂的农田小气候常通过农田中不同作物群体结构内的辐射、温度、湿度、风和co2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反映其主要特征。农田小气候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反过来农田小气候又受作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1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1.1光和辐射 太阳光进入农田作物层中,受到茎叶层层削弱,有些被吸收,有些被反射,部分透过第一层叶片,进入第二层之后又被反射和吸收,部分则经过茎叶空隙直达地面。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的铅直分布趋势基本相似,都是从上往下递减,并且都在开始时递减缓慢,通过枝叶密集的作物群体上层时递减迅速,到了下层递减速度又减慢。晴天农田各个高度上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早晚弱而中午强;但量值变化白天在各个高度上却存在差异;高度越高光照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1.2温度 农田作物层中的空气温度,主要决定于作物群体结构内不同茎叶层透入太阳辐射和湍流交换(影响水汽和热量输送)强弱的对比关系。在作物群体密度大时,作物层内白天的空气温度与裸地比较相对较低,夜间则相对较高。如作物密度不大,则作物层中的温度在夜间就可能相对高些。但是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期,农田上温度的铅直分布情况有相当的差异。 1.2.1生长发育初期和后期 初期作物茎矮叶小,植株覆盖面积少且分布稀疏,白天和夜间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几乎与裸地一样,即白天温度呈由地面向上递减的日射型分布,夜间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相应上升的辐射型分布。到作物成熟的生长发育后期,禾谷类作物茎叶枯黄,阳光透达地面,植株蒸腾减弱,农田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又几乎回复到生长发育初期的状况。水平阔叶作物(如棉花地)的情况有所不同,白天空气温度铅直分布廓线的最高点并不出现在地面,而是在植株顶部的叶面附近。夜间温度廓线的最低点却仍在地面。 1.2.2生长发育盛期 这一时期,作物封行,枝繁叶茂,形成小气候的因子变化频繁,温度铅直分布情况也较为复杂,白天和夜间温度的分布正好相反。 1.3湿度 农田中的空气湿度状况主要取决于农田蒸散(即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之和)和大气湿度两个因素。农田作物层内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汽,往往因为株间湍流交换的减弱而不易散逸,故与裸地比较,农田中的空气湿度一般相对较高。湿度铅直分布相对比较简单,不论白天和夜间绝对湿度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1.4风 农田中的风速与作物群体结构的植株密度关系很大。由于植株阻挡,摩擦作用使农田中的风速相对较小。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断减弱,最初减弱很快,以后减慢,到达一定距离后不再变化。从铅直方向看,风速在作物层中茎叶稠密部位受到较大削弱;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风速较大;离边行较远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 1.5co2 农田co2的状况,决定于农田湍流交换强度、大气中co2含量和土壤释放co2数量三个方面的因素。作物层内co2浓度在叶面积密度最大层次附近为最低。在白天,农田co2由作物层上部向下和由地面向上输送。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是用来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小型气象站广泛应用于气象服务、大气实验、通信和农业等领域,测量的大气参数主要包括风速、风向、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等。 由于大气参数的自身特点,使得小型气象站在便于携带、实时测量、功耗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有较高的要求。在数字信号处理出现之前,田间小气候仪主要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面对大量的气象数据,单片机数据快速处理能力的不足暴露了出来,而DSP因为其自身的硬件结构使得它能够快速进行数据处理,弥补了单片机的不足。基于DSP的小型气象站是结合了DSP 的工作原理、大气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小型气象站的自身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设计,能够进行大气参数的实时测量,并具有了功耗低、便携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田间小气候仪工作原理: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气象站主要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DSP系统和电源模块4部分组成。由于所测的大气参数都是非电量,而测量结果是建立在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以,在气象站中针对每一个大气参数都采用了相应的传感器进行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传感器的输出因为其工作原理不同而不同,本文根据实际选择的传感器设计了不同的信号调理电路,对传感器的输出有针对性的进行滤波,I/V变换,脉冲稳幅和电压放大等不同形式的调理,使得传感器的输出经信号调理电路之后满足DSP芯片上A/D转换器的输入模拟电压的范围或 I/O端口的电平要求。DSP系统由DSP芯片,DSP外围复位电路、振

荡电路、复位电路和串行通信口组成。DSP系统主要进行模拟量输入通道选择,A/D转换,信号处理,对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的控制以及和上位机进行串行通信。电源模块为 DSP系统和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田间小气候仪应用领域: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采用一体化设计,专门为学校科研教学,小气候观测,流动气象观测哨、短期科学考察、季节性生态监测等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可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太阳辐射量、太阳紫外线、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同时根据微气象学中空气动力学方法,自动计算并存储风寒指数、ET蒸腾蒸发量及温/湿度/光照/风指数。该气象站已成为目前为止国内测量气象要素最全面的小气候观测站。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主要应用于科研教学,微气象学研究,军事运用的支援、临时气象观测点,如突发事件(如火灾、洪涝灾害)的响应及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监控、大中小学的气象观测台站、农业农情灌溉气象环境指标监测、森林火险气象指标监测等,又可作为环境科研监测的补充观测仪器。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计器(Ⅲ型)、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仪、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农作物病害(赤霉病、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仪、田间病虫害发生信息移动采集设备、病虫害调查工具箱。

设施园艺学实验

设施园艺学实验

————————————————————————————————作者: ————————————————————————————————日期:

设施园艺学实验 实验一大棚的搭建 一、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了解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的结构和类型,掌握塑料薄膜的贸烫黏接技术,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要求进行装配式塑料大棚的选型、设置和安装; 二、用具和材料 装配式塑料大棚各部分组件及安装工具,塑料薄膜、纸张、绘图工具等。 三、方法和步骤 1.绘制图纸画出单栋装配大棚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和多个单栋大棚布置的平面图,注意棚间距离及道路设置,配以文字说明。 2.大棚安装 (1)确立方位和放样首先用指南针等工具确定方位,然后按图纸设立的位置进行现场放样。大棚的方位确定后,在准备建棚的地面上,测定大棚四角的位置,埋下定位桩,在同一侧两个定位桩之间沿地平面拉一根基准线,在基准线上方30cm左右再拉一根水准线。 (2)安装拱架①在每根拱架下标上记号,使该记号至拱架下端的距离等于插入士中深度与地面距水准线距离之和。⑦沿两侧基准线,按拱架间距标出拱架插孔位置,应保证同一拱架两侧的插孔对称。③用钢钎或其他工具向地下所需深度垂直打出插孔。④将拱架插入孔内,将拱架安装记号与水准线对齐,以保证高度一致。 (3)安装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①安装棚头:用做棚头的两副拱架应保持垂直,否则拱架间距离不能保证,棚体不正。②安装纵向拉杆和压膜槽:纵向拉杆应保持水平直线,拱架间距离应一致,纵向拉杆或压膜槽的接头应尽量错开,不要使其出现在同一拱架间。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安装完成后,应力求棚面平齐,不要有明显的高低差。 (4)覆盖塑料薄膜将粘接好的3—4块塑料薄膜覆盖于棚架之上,裙膜与天幕相接处重叠50cm左右,留作通风口,用卡槽将薄膜卡紧,压好压膜线,棚的四周薄膜埋入土中约30cm,以固定棚布。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小气候和大气候不同,它除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远近等影响外,还受当地的地势、方位、土壤性质及地面植物覆盖等下垫面的状况差异的影响,这些差异会引起局地热量和水分收支的不同,从而形成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小气候。也就是说,小气候就是指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通常指2米以下的近地层气候。这种小气候特点是: 越接近下垫面的空气层,受下垫面的影响越大,小气候特征越显著;反之离下垫面越远,小气候特征也就不明显了。 小气候可分为: 农田小气候、保护地小气候、山地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等多种多样。其中以农田小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更为广泛,更为重要。因为在贴近地气层的小气候环境中,生活着各种生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基本上都在这一层中进行。同时,小气候也最容易按着人们的需要加以改造利用,例如应用不同的耕作方法、灌溉、营造护田林、设置风障、保护地经营等等,都能使小气候条件向所需要的方向改变,并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产和试验中,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可以了解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所形成的小气候情况。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农田小气候效应,以便考查分析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并按照需要采取不同措施,创造有利的农田小气候条件,达到两高一优的目的。 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测点和确定观测项目。观测点要有代表性,选择的测点应能反映当地的一般实际情况,观测点分为基本测点、辅助测点和对比测点等。基本测点是进行小气候观测的主要测点,通过基本测点取得农田小气候的特征资料。基本测点要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段上,观测项目比较全,如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光照等。辅助测点是为了补充基本测点资料的不足,为了更加完善地了解基本测点的小气候特征,满足小气候分析需要。辅助测点按照需要,可以设固定的,也可以是流动的,观测项目和基本测点相同,或少于基本测点,但观测时间应当一致。对比测点是根据对比观测需

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实习报告简介 (3) 一.摘要 (3) 1.中文摘要 (3) 2.英文摘要 (4) 第二部分实习报告内容 (5) 一.前言 (5) 1.小气候的概念 (5) 1.1小气候的特点以及其体现因素 (5) 1.2小气候的分类 (6) 1.3研究目的 (6) 二.材料和方法 (7) 2.测点概况 (7) 2.1测定内容和方法 (9) 三.结果分析 (10) (1)单点分析 (10) 3.1 太阳辐射日变化 (10) 3.1.1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规律 (10) 3.1.2 太阳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 (12) 3.1.3总辐射(St )的日变化 (15) 3.1.太阳反射辐射(Sr )的日变化 (18) 3.2 土壤温度的变化 (20) 3.2.1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20) 3.2.2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0) 3. 3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23) 3.4 不同高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27) 3.4.1 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 (29) 3.4.2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 (31) 3.5 气压日变化 (32)

3.6风的日变化 (32) (2)对比分析 (33) 1、不同测点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的比较 (33) 2、不同测点的散射辐射的比较 (33) 3、不同测点的反射辐射 (34) 4、不同测点土壤温度(0cm、5cm)对比分析 (35) 5、不同测点(20cm、150cm)气温对比分析 (37) 6.相对湿度(u)对比分析(20、150cm) (38) 7.水汽压(e )对比分析(20、150cm) (40) 四、结论(测点小气候总结) (41) 4.各个小气候要素的简要总结 (41) 五、实习感言 (42) 六、参考文献 (43) 引言: 1.小气候的概念: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面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 2.特点: (1)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1)范围小,是指小气候现象的铅直和水平尺度都很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2)差别大,是指小气候现象中各个气象要素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相差都很大,具有更显著的日变化和脉动现象。3)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4)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2)小气候特点的体现因素 局地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和风)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雾,露,霜)上的差异。气温铅直梯度折合成100M为超绝热梯度,水平温度梯度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复习

绪论 1.什么是气象?什么是气象学?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总称。 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科学,是农业气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农业气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研究内容: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小气候与调节;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政策 3.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答a.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b.大气提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c.气象条件对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产生影响d.大气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e.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反作用 第一章 1.什么是大气圈?答:整个空气圈层成为大气圈(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组成。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 2.大气的成分答: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3大气污染的概念、环节.。答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环节:污染源排除污染物;大气的运送扩散;污染对象 4.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途径答:工业布局和减排;煤烟型污染防治;减少交通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绿色植物和覆盖。 5.什么是气温,气压,风,湿度,云 气温:通常就是指地面气象观测场内处于通风防辐射条件下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m处的干球温度表读数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以百帕(hPa)为单位 风: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 湿度:表示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云: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6.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作用 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共五层。(P21) 对流层的特点及其作用:气温虽高度增高而降低。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气温见底的情况是不同的。(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高层和低层的空气能够交换和混合。使得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固体杂质等向上运送。对层云致雨有重要作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地流层受地面影响最大,而地表有海陆,地形起伏等性质差异,使对流层中温度、湿度、CO2等水平分布极不均匀。在寒带大陆上空的空气,因受热较少和缺乏水源就显得寒冷而干燥;在热带海洋上空的空气,因受热多,水汽充沛,就比较温暖而潮湿。温度,适度的水平差异,常引起大规模的空气水平运动。 第二章 1、太阳常数、四季形成的原因。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距离处于平均值,垂直于太阳入射光表面的太阳辐射时的辐射度。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是产生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 2、太阳高度角、赤纬、可照时数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以当地地理纬度来表示,称为赤纬。赤纬的变动范围是+23.5o—-23.5o。 可照时数: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3、什么是地球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总称为地球辐射。

园艺设施实训大纲标准、指导书

《园艺设施与环境调控》实验实训课程标准 学院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学时 28学时 编制陈景蕊

本大纲是根据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园艺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中《园艺设施》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的。本大纲适用于高职三年制设施农业技术(园艺方向)专业。 一、实训任务 实施本课程的实训是使学生掌握园艺设施的建造,园艺设施的环境调控基本技能,为设施园艺植物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设施农业技术行业生产对第一线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训目标 (一)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实训教学,增强学生对园艺设施的感性认识,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必要的园艺设施的建造和园艺设施环境的调控,为科学调控植物生产环境和优化园艺产业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设施农业的意识,树立严谨的学风,形成科学的态度,树立职业道德观念,爱岗敬业,对学业精益求精。 三、实训内容和要求 1、初识园艺设施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能准确识别常见园艺设施,并了解其结构,及其应用情况,能根据当地园艺设施的类型选择园艺植物种植的类型。 2、地膜覆盖技术 了解地膜覆盖的规格和种类;进一步掌握地膜的增温和保墒效应;并能根据种植的园艺植物和地膜的用途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地膜的类型,规格,厚度。 3、半透明覆盖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调查 正确识别遮阳网,防虫网、农用无纺布等园艺设施常用半透明覆盖材料;了解其种类、规格型号;通过观测调查掌握其性能。根据材料的用途作用、选择合适的半透明材料的种类,规格。 4、小拱棚的建造

第八章农田小气候

第八章农田小气候 一、名词解释: 1. 小气候:在局部地区内,由于下垫面性质和状况的不同而引起近地气层与土壤上层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2. 农田小气候:是以农作物为下垫面的小气候。它是农田贴地气层、土壤耕作层同作物群体之间物理与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3. 坡地小气候:由于坡向坡度的不同,坡地上的可照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差别很大,因而获得太阳辐射总量也不同所形成的小气候。 4. 非独立小气候:既受到本身下垫面影响又受到周围下垫面条件影响的小气候。 5. 活动层:农田植被吸收太阳辐射,进行长波辐射交换和热交换的物质层称为活动层。 6、小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通称小气候。 7、活动层:凡能籍辐射作用吸热或放热,从而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或其它物质层)温度状况的表面,称为活动面或活动层。 8、干燥度:干燥度是衡量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标。又称干燥指数。用地面失水(如蒸发、径流)与供水的比值表示。比值越大,表示气候越干燥;比值越小,气候越湿润。 二、填空题: 1. 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是(1)辐射因素、(2) 下垫面因素、(3)大气环流。 2. 我国年辐射总量的地理分布是自沿海向内陆(4) 增加。 3. 我国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高而(5)增大。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6) 增大。 4. 我国降水变率自沿海向内陆(7) 增大;全国而言,降水变率冬季(8)最大。 5. (9) 400毫米年平均等雨量线将我国划分东南半壁湿润区和西北半壁干旱区。 6. 1月份平均温度的0℃、3℃和8℃等温线分别通过我国的(10)秦岭(淮河)、(11)长江流域和(12南岭(桂林)) 等地区。 7. 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是(13)季风性显著和(14)大陆性强。 8. 农业气候资源中最主要的有(15) 太阳辐射、(16) 温度、(17) 降水。 9. 高山气候特点之一,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18)增加。 10. 立夏和芒种之间是(19) 小满,日期是(20) 5月21日。 11.小气候的特点是()、()、()。 12.不同坡向所接受太阳辐射差异很大,南坡(),北坡()。 13.农田小气候群体中光照强度自上而下是按(1)指数衰减规律分布。 14.作物生长盛期,温度分布特征白天外活动面上方为(2)日射型型;下方为(3)辐射型型。 15.作物生长盛期,空气湿度分布特征是白天外活动面上方为(4)湿型;下方为(5)干型。 16.作物生长盛期,温度日变化中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部位是(6)外活动面上方附近。 17.作物种植行向的不同,其主要气象效应是(7)实照时间和(8)太阳辐射量的差异。 18.农田中二氧化碳浓度日变化浓度最大值出现在(9)日出前,最小值出现在(10)中午前后。 19.冬季水域对邻近陆地小气候的影响是(11)保温作用。 20.垄作使土壤层疏松且增厚,土表面积增大,其气象效应之一是土温日较差(12)增大。 21.在山区冬季夜间因辐射冷却,使山岗和谷地之间(山腰)形成一(13)暖带。 22.本省某地(纬度为32.5)冬季欲盖一向南的玻璃温室,要使冬至日正午时太阳直射光线垂直于玻璃面,则玻璃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为(14)56°。

小气候观测仪详细介绍

小气候观测仪详细介绍 关于小气候观测仪,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小气候观测仪是一款安装在田间,专门用来检测田间环境气候的农业气象仪器。在以前,农业种植者预测天气都是根据观察太阳和云的变化,既不科学也不可靠,而如今有了小气候观测仪,农业种植者可以利用该仪器对风速、风向、雨量甚至大气压力进行远程监测与查询,并且该仪器带有云平台,用户在线就可以知晓田间的农业环境信息情况。 在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就是光照度、温度、湿度、另外还有如雨量、二氧化碳含量等因子,这些因子组成了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如何控制好这些因子,成了提高农业效率,使农业向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步骤。而小气候观测仪则可以实时采集空气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农业环境参数。解决了参数控制困难的问题,同时也为农作物生长发育提供准确的一手气象基础资料。 并且,小气候观测仪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有效保证了各项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更加有利于维护农业原有的生态环境,为开展科学农业生产作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小气候观测站的帮助下,作物会生长的更好,产量和品质也会更高,符合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基本利益,同时对于田候对于农林业的植保推广、科研教学单位的病虫研究和测报领域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托普云农研发生产的NL-GPRS-I小气候观测仪,也称固定式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可以用于对风速、风向、雨量、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蒸发量、大气压力等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现场检测。可以通过专业配套的数据采集通讯线与计算机进行对接,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气象数据库中,用于统计分析和处理。主要应用于气象、农业、地理、环境等方面,并适合于野外科研实验应用。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运用农学和气象科学技术来不断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使农业发展的实用性学科。 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单指生物体及其生产过程,也不能单指生物体所处的气象环境,而是生物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一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另一方面也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主要内容: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的研究(二农业小气候研究 (三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的研究(四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五因地制宜开展专业气象研究和服务(六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 光在群体中垂直分布规律的数学描述 I = Io exp(-kF) 光合有效辐射(生理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即白天光照和夜晚黑暗的交替与它们的持续时间对植物开花有很大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光饱和点:光强增强时,光合量也增加。光强达到一定强度时,光合量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如前所述,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补偿点,在这一光强下,光合作用制造的产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产物相等,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此时非但不能积累有机物质,反而要消耗贮存的有机物质,如长时期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将逐渐枯黄以至死亡。 对于水稻、小麦等C3植物,光饱和点为3-5万勒克斯,C4植物的光饱和点一般比C3植物高。.作物群体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单叶为高。 光能利用率是投身到作物表层的太阳光能或光合有交辐射能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的比率。三基点温度与受害、致死温度:不论对于哪种温度,仅就其生理过程来说,都有三个基本点,即通常所说的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或称为下限温度,最适温度、上限温度。对于作物的生长,下限温度是指在一定低温影响的一定时间内,作物不能继续生长,最适温度是指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上限温度是指作物处于一定高温的一定时间内,不能继续生长,但也不受伤害的温度。 就某一项生理过程而言,也有三基点温度。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存在三基点温度,一般地说,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为0-5℃,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温度为40-50℃,对呼吸作用,则分别为-10℃、36-40℃、50℃。不同作物及品种,作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的三基点温度也有变化,而,光照强度、CO2浓度,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等都会影响三基点温度值的大小。 如果温度高于上限温度或低于下限温度,作物就会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此时称为受害高温或受害低温,温度进一步升高或降低,则会使作物受害致死,称为致死高温或致死低温,结合上面所讲的三基点温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五基点温度或七基点温度。 界限温度的农业意义 农作物生命活动的另一个基本温度是农业界限温度,又叫指标温度。它表明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开始终止的温度,所谓“界限”,完全是从农业生产和气象条件的关系上划定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 设施农业是通过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小气候观测站和室外自动气象站。通过对棚内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不同生长期和室内外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日光温室小气候的形成机理,针对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以科研为依托,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参考方案 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数量用途 (一)小气候观测 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系统)NL-GPRS-I托普仪器1套 用于采集田间各项农业气象参数(空气温度、 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 水分、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等)。无需亲自到 田里,可通过网络、短信方式直接查看气象参 数信息。可以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如《** 省农业气象监测平台》将所有下面县及乡镇监 测点的气象数据全部发送到这个平台上,可轻 松了解监控各点气象信息。 大田作物“四情”监测系统 (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灾情)NL-GPRS-A托普仪器1套 用于采集田间各项农业气象参数(空气温度、 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 水分、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等)。无需亲自到 田里,可通过网络、短信方式直接查看气象参 数信息。带摄像头,可实时拍摄监测区苗情、 虫情照片。 便携式无线农业气象远程 监测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BNL-GPRS托普仪器 1套 用于采集田间各项农业气象参数(空气温度、 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 水分、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等)。可通过网络、 短信方式直接查看气象参数信息。 手持农业气象监测仪TNHY-11-G托普仪器可实时采集各项农业气象参数,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园艺等领域,实现对农业生态信息的自动监控,指导农业生产。 (二)生长状况、生长量的测定 植物营养测定仪TYS-4N托普仪器1台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可同时测量叶绿素、氮含量、叶片温度和叶片湿度四个参数。充分反映植物生命体征及生长状况,在农业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 叶绿素测定仪TYS-A托普仪器1台无损植物活体检测,可快速测量叶绿素和叶面温度两个参数,充分反映植物生命体征及生长状况。 叶面积测定仪YMJ-D托普仪器1台 植物叶片面积大小,是作物生长情况、成熟程 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该仪器可以进行野外活体 测定,不损伤植物,可测量叶片的面积、周长、 长度、宽度、长宽比及形状因子。 YMJ-C托普仪器1台 用于离体植物叶片面积的大小,可测单张叶片 的面积,也可以多张叶片同时测量,可分别显 示叶片形状和面积数据。 植物冠层测定仪TOP-1000托普仪器1台用于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与光能利

农业小气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范围、内容和特点1.2农业小气候观测的任务 1.3农业小气候观测的分类 1.4农业小气候观测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农业小气候观测仪器 2.1辐(射)照度和光照度仪器 2.2温度观测仪器 2.3空气湿度、CO2浓度和氧浓度观测仪器2.4风速观测仪器 2.5农业小气候自动综合观测仪器 2.6农业小气候观测架 2.7其它仪器 2.8农业小气候仪器的自然对比检定 第三章农业小气候观测设计与方法 3.1裸地小气候观测 3.2密植作物地小气候观测 3.3稀植作物地小气候观测 3.4间作地小气候观测 3.5覆盖地小气候观测 3.6果园小气候观测 3.7温室小气候观测 3.8畜舍小气候观测 3.9菇房小气候观测 3.10农田防护林(网)小气候观测 3.11农业地形小气候观测 3.12山地小气候观测 3.13水域小气候观测 第四章农业小气候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4.1观测的记录 4.2观测资料的初步整理 4.3小气候观测总结报告

第一章总则 1.1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范围、内容和特点 1.1.1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范围 农业小气候是指农业生物生活环境(如农田、果园、温室、畜舍等)和农业生产活动环境内(如晒场、喷药、农产品贮运环境等)的气候。这些小环境内的气候与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直接地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农业小气候范围(尺度),是以农业生物或农业生产活动所处的地点为起点,垂直方向大约在几米范围之内,一般不超过10米;水平方向上没有明确规定,小到数米,大到数百米以上。 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种类很多,它们分别处在不同类别的农业小气候系统中。农业小气候系统是由众多客观存在的、并通过某些物理过程将其相互联系且相互发生作用的客观实体所组成。由于构成农业小气候系统的实体不同,以及联系这些实体之间的主要物理过程不同,从而区分出不同类别的农业小气候系统。例如,农田小气候系统、园林小气候系统、保护地小气候系统、温室小气候系统、畜舍小气候系统、贮藏库小气候系统以及地形小气候系统、水域和岸边小气候系统等。以上所举各系统,前者的尺度均小,后者的尺度较大。 1.1.2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要素 农业小气候观测,也就是对农业小气候系统中某些物理特征量的测定。我们把描述农业小气候系统中的这些物理特征量称之为农业小气候要素。常用的农业小气候要素大致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表征辐射的各种特征量,如辐照度、辐照时间、总辐射量、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照度、光照时间以及辐射的光谱特征等。 2、表征热的各种特征量。如介质(空气、土壤、水等)温度、表面温度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等。 3、表征气体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氧气等)的各种特征量,如密度(质量浓度)、质量份额、摩尔浓度、摩尔份额和容积份额等。 4、表征水气的各种特征量,如水气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和饱和差等。 5、表征空气运动的各种特征量,如风速(系指水平流速)、垂直速度、风向(指水平方向)、流线等。 农业小气候观测值,除直接用表示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表示外,还可以用平均值、极值、积分值等表示,有时也常用各种表格、图等予以表示。 1.1.3农业小气候观测的特点 农业小气候系统内的小气候与大、中尺度的气候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设计有重要意义,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特点: 1、农业小气候系统与大气候相比,没有人工控制设备的(如通风等)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和能量与物质交换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农业小气候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大,即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有较大的梯度。而各要素梯度的存在,使农业小气候观测在空间上的布点显得十分困难。因此,需要周密地选择测点的位置与观测的高度。此外,为了避免仪器和观测人员的影响,遥测和隔测的方法是非常重要且需经常使用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