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训诂学试题

训诂学试题

训诂学试题
训诂学试题

浙江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义训

2.貌

3.读如

4.反训

5.对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________,二、________,三、________。

2.东汉经学大师郑玄除了作《毛诗笺》外,还撰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著作,合称《三礼注》。

3.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训诂方式叫做________,亦称________。

4.改字的术语________、________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又称做“破读”。

5.训诂的起源,应该上溯到________,这一点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6. 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刘淇的________和王引之的________。

7.几个字展转相训,意义相同,谓之________。

8.《说文解字注》是清代训诂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

9. 学习和研究训诂应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观点。

10.对《广雅》的研究,主要著作有________的《广雅疏证》、又《补正》,________的《广雅义疏》。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空穴:孔穴。

2.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得失:得与失,犹成败。

3.偶以(武汉自考)形佳骨娴,皮媚色称。()

称:匀称。

4.臣愿披心腹,堕肝胆。()

堕:毁。

5.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觉:觉察,觉悟。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无虑: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流:

3.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不如也。”

贺:

4.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徉。

隐悯:

5.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

思:

6.举手长劳劳,二情长依依。

劳劳:

7.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隈:

8.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与:

9.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突梯:

10.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与春风酒渴人。

愧: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朱骏声

2.司马贞

3.张相

4.张揖

5.裴松之

6.陆德明

7.俞樾

8.孙诒让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方言》

2.《释名》

3.《经义述闻》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毛传》:“言志往而行正。”郑笺:“志往谓踟蹰,行正谓爱之而不往见。”孔颖达《正义》曰:“……有德如是,故我爱之欲为人君之配。心既爱之而不得见,故搔其首而踟蹰然。”又云:“女德如是,乃可悦爱,故下文云爱而不见是也。”(《十三经注疏》上册页310,中华书局版)按:孔氏《正义》以“爱”字为“悦爱”之“爱”,其实不对。段玉裁谓“郭注《方言》作‘薆而’,‘薆而’犹薆然也。”胡承珙《毛诗后笺》、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亦主是说,且所举证据甚坚确,可成定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是说静女躲藏了起来,害得对方搔首踟蹰。从声音线索来看,爱是影母字,凡属影母之字,多有隐蔽模糊或茂盛之义(茂盛义与隐蔽义是相同的),……陶诗《归田园居》五首之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依依”与“暧暧”对文,则即“暧暧”也,状渺远模糊貌。逯钦立《陶渊明集》释为“偎依留恋貌”,不确。……我们可以发现,爱、薆、暧、衣、依、庡、……这些影母字均有隐蔽或茂盛之义。

浙江省2010年1月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反训

2.义界

3.互文见义

4.破读

5.形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______,二、______,三、______。

2.我国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______、______。

3.古人将汉字字形的构造归纳为六种,即所谓______。

4.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训诂方式叫做______,亦称______。

5.析言又称对文、对言,浑言又称______、______、散文、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的通别。

6.训诂的起源,应该上溯到______,这一点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7.隋唐时期汇集佛经音义的专书,以______和______编纂的两种《一切经音义》为代表。

8.清代的《说文》四大家包括______、______、王筠、朱骏声。

9.清代对《释名》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毕沅的______,王先谦的______。

10.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广雅疏证》、《读书杂志》、______、______。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玄谓诸少年曰:“吾为卿等走此女。”( )

“走此女”即“使此女走”的意思,“走”当训“跑”。

2.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

思:思念。

3.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

获:辱也。

4.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亡。( )

行:离开。

5.及务耕桑,种树蓄养,去食谷马。( )

谷:养。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顾:

2.诸将微闻

..其计,以告项羽。

微闻:

3.小娘子成长,忘我矣!常有物与我子停.,今何容偏?

停:

4.终.风解而雾散兮,陵迟而堵溃。

终:

5.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

利:

6.狼民与汉人交关

..,长夜为市,以鼻齅金,知其好与恶。

交关:

7.酒用林花酿,茶将.野水煎

将: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属引:

9.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

..如堵墙。

硉兀:

10.张都监叫抬上果桌饮酒,又进了一两套食次

..,说些闲话,问了些枪法。

食次: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陆德明

2.裴松之

3.张守节

4.刘淇

5.颜师古

6.孙诒让

7.钱大昭

8.郝懿行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诗词曲语辞汇释》

2.《方言》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毛传》:“言

志往而行正。”郑笺:“志往谓踟蹰,行正谓爱之而不往见。”孔颖达《正义》曰:“……有德如是,故我爱之欲为人君之配。心既爱之而不得见,故搔其首而踟蹰然。”又云:“女德如是,乃可悦爱,故下文云爱而不见是也。”(《十三经注疏》上册页310,中华书局版)按:孔氏《正义》以“爱”字为“悦爱”之“爱”,其实不对。段玉裁谓“郭注《方言》作‘薆而’,‘薆而’犹薆然也。”胡承珙《毛诗后笺》、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亦主是说,且所举证据甚坚确,可成定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是说静女躲藏了起来,害得对方搔首踟蹰。从声音线索来看,爱是影母字,凡属影母之字,多有隐蔽模糊或茂盛之义(茂盛义与隐蔽义是相同的),……陶诗《归田园居》五首之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依依”与“暧暧”对文,则即“暧暧”也,状渺远模糊貌。逯钦立《陶渊明集》释为“偎依留恋貌”,不确。……我们可以发现,爱、薆、暧、衣、依、庡、……这些影母字均有隐蔽或茂盛之义。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义界

2.形训

3.谓

4.析言、浑言

5.递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______,二、______,三、______。

2.改字的术语______、______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又称做“破读”。

3.学习研究训诂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训诂方式叫做______,亦称______。

5.隋唐时期汇集佛经音义的专书,以______和______编纂的两种《一切经音义》为代表。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释名》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毕沅的______,王先谦的______。

8.继张相《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的《______》。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

吟:呻吟。

2.富有天下而无怨财。()

怨财:滞财。

3.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作息:偏义复词,单指作。

4.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

请:请您允许我。

5.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柳:瘤。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空穴:

2.青灯含思静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

思:

3.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党见:

4.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俭:

5.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

言问:

6.沛令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高祖。

保:

7.虽云梦不足怪,此何太适适。

适适:

8.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柱:

9.红烛短时羌笛怨,清歌咽处蜀弦高。

处:

10.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极: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朱熹

2.张守节

3.戴侗

4.邵晋涵

5.颜师古

6.桂馥

7.方以智

8.孙诒让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说文解字注》

2.《方言》

3.《经典释文》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说者谓“指柳条迎风披拂的样子”(高亨《诗经今注》230页)。其实“依依”与“霏霏”相对,“霏霏”指雨雪之密,“依依”亦当指柳条之茂密也。“依”是影母字,凡属影母之字,多有隐蔽模糊或茂盛之义(茂盛义与隐蔽义是相同的)。高亨《诗经今注》引一说“依借为殷,殷殷,茂盛貌。”其实因声求义,“依”字自有茂盛义,不必谓为“殷”字之借。《诗经·小雅·采薇》“依彼平林”,《毛传》:“依,盛貌。”是其证矣。陶诗《归田园居》五首之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依依”与“暧暧”对文,则即“暧暧”也,状渺远模糊貌。逯钦立《陶渊明集》释为“偎依留恋貌”,不确

浙江省2009年10月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貌

2.递训

3.谓之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读书杂志》是清代训诂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

2.宋人________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这个观点被人称之为________。

3.明________著《骈雅》七卷,所收词头都是________的,其中有一些是冷僻词,有一些是不见于高文大典的俗语词。

4.按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对训诂这一术语便能得到如下的印象:训就是________,诂(故)就是________。

5.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在清代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清代《说文》注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成就最卓著,通常称他们为《说文》四大家;四家中,________的成就又首屈一指。

6.《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三曰________。

8.近人________的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究。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

俭:俭朴。

2.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

挥:挥酒。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唧唧:叹息声。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5.还似墙西紫荆树,残花摘索映高塘。( )

摘索:索取。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莺能歌子夜,蝶解.舞宫城。

2.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3.惭.君济活,若有急难,当见告语。

4.臣愿披心腹,堕.肝胆。

5.臣闻圣主言问

..其臣,而不自造事。

6.吉日兮辰良

..,穆将愉兮上皇。

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8.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

9.未知即是《通俗文》,为当

..有异?

10.然其痛心疾首,恳恳必以逐满为职志者,虑.不数人。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朱骏声

2.王逸

3.俞樾

4.李善

5.释慧琳

6.戴震

7.蒋礼鸿

8.毛亨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方言

2.尔雅义疏

3.经典释文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极有疲惫之义,倦极是同义复词,极犹倦也。《广雅·释诂》:“疲、惫,极也。”是极有疲、惫之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庸人之御驽马,亦伤吻敝筴而不进于行,胸喘肤汗,人极马倦。”极、倦对文,则极亦倦也。殷芸《小说》:“晋明帝为太子,闻元帝沐,上启云:‘伏闻沐久劳极,不审尊体如何?’答云:‘去垢甚佳,身不极也。’”其中“不极”极字,一本作“劳”。明极有劳义,而劳、倦义相通。

浙江省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互训

2.之为言

3.读若

4.当作

5.因声求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说文解字》是汉代文字学家____________的代表作。

2.训诂学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籍整理,一般不外乎对古籍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释和翻译。

4.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__。

5.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训诂方式叫做____________,亦称____________。

6.改字的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又称做“破读”。

7.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邵晋涵的____________和郝懿行的____________。

8.清代的《说文》四大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家中,____________的成就又首屈一指。

9.近人张相的《____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究。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姜氏何厌之有?( )

厌:满足。

2.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

哀思:哀念。

3.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

存:存在,这里指生活。

4.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

赊:语助,即“唦”。

5.不肤挠,不目逃。( )

肤:肌肤。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念欢的的

..,子行由豫情。

的的:

2.枳句来巢,空穴

..来风。

空穴:

3.日暮,所击杀者无虑

..百十人。

无虑:

4.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

5.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不如也。”

贺:

6.然隐悯

..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徉。

隐悯:

7.解为人静悍

..。

静悍:

8.罔流涕以聊虑

..兮。

聊虑:

9.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益:

10.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挥: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王念孙

2.刘熙

3.方以智

4.裴骃

5.刘淇

6.张揖

7.杨雄

8.俞樾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2.《一切经音义》

3.《经典释文》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荀子·天论》:“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唐杨倞注云:“党见,频见也,言如朋党之多。”王念孙曰:“杨说甚迂,且训党为频,于古无据。惠氏定宇《九经古义》曰:‘党见,犹所见也。’训党为所,虽据《公羊》注,然怪星之所见,殊为不词。余谓党古傥字,傥者,或然之词。怪星之党见,与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对文,谓怪星之或见也。《庄子·缮性篇》:‘物之傥来,寄也。’《释文》:‘傥,崔本作党。’《史记·淮阴侯传》:‘恐其党不就’,《汉书·伍被传》:‘党可以侥幸’,并与傥同。”

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推原

2.音训

3.犹

4.当为

5.读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训诂学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辨析古书异例,古书异例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复文、变文等。

2.古籍整理,一般不外乎对古籍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释和翻译。

3.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谓之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又称对文、对言,______________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训诂中

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________的通别。

5.隋唐时期汇集______________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陆德明的______________。

6.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

7.学习和研究训诂应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观点。

8.审文例里的所谓文例,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举其要者,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文、整部书的用词等等。

9.对《方言》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戴震的______________,钱绎、钱侗的______________。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而肉骨:使死者复生,使枯骨长出肉来。

2.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顾:回顾。

3.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思:悲、哀。

4.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落:始。

5. 从此后阿爷两目不见,母即玩遇。负薪诣市。()

玩遇:顽愚。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我念欢的的

..,子行由豫情。

的的:

2. 青灯含思.静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

思:

3. 解为人静悍

..。

静悍:

4.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

党见:

5.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益:

6. 因自皮.面决眼。

皮: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

8. 何太龙钟

..极,于今出无妨。

龙钟:

9. 门户潇洒

..,庭宇清肃。

潇洒:

10.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俭: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方以智

2.王引之

3.刘熙

4.顾野王

5.释慧琳

6.张揖

7.桂馥

8.颜师古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诗词曲语辞汇释》

2.《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3.《说文解字注》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黄雀“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其中,“以其类为招”一句颇费解,清人王念孙指出:“类当为颈,字之误也。招,的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引此作‘以其颈为的’,《艺文类聚》鸟部、《太平御览》羽族部并引此云:‘左挟弹,右摄丸,以加其颈。’姚曰:‘《春秋后语》云:以其颈为的。’的或为招,招、的古声相近,故字亦通也。”

浙江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递训

2.读如

3.谓之

4.推原

5.形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关于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_______、二、_______、三、_______。2.校勘是校正古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错误的一种学问,它与训诂学的关系至为密切。

3.宋代学者朱熹著述宏富,重要的古书注解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训诂学。5.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_的《尔雅义疏》。6.所谓联绵词,是指_______。

7.《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凡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凡_______卷。

8.元代卢以纬_______一书专门研究虚词的用法,是我国第一部虚词词典。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丛林之下无怨士兮,江河之畔无隐夫。( )

怨:怨恨

2.无德薄才,以色称媚。( )

称媚:称赞美丽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爱:隐藏

4.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

挥:发挥(能力机会)

5.僧即处分步者先排比,行十余里,不至。( )

排比:安排,准备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

2.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3.未知即是《通俗文》,为当

..有异?

4.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

..为谁雄?

5.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

6.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

7.然其痛心疾首,恳恳必以逐满为职志者,虑.不数人。

8.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9.昔非姻好,不醒

..拜侍。

10.杏花两株能.白红。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刘熙

2.张相

3.王筠

4.徐铉

5.刘淇

6.孔颖达

7.张揖

8.陆德明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方言

2.广雅疏证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史记·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按:劳苦、倦极、疾痛、惨怛,均属同义连文之例,倦极的极也应是疲倦之义。《广雅·释诂》:“疲、惫,极也。”是极有疲惫的意思。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胸喘肤汗,人极马倦。”极、倦对文,是极亦倦也。殷芸《小说》:“晋明帝为太子,闻元帝沐,上启云:‘伏闻沐久劳极,不审尊体如何?’答云:‘去垢甚佳,身不极也。’”“不极”的极,一本作“劳”,明极有劳义,而劳、倦义相通。

浙江省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义训

2.读如

3.对言

4.破字

5.琏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6.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__________________,二、

____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__。

7.凡以一句释一字之义者,即谓之__________________。

8.《释名》:“沦,伦也,水之相次,有伦理也。”此为__________________的训诂方式。

9.《庄子·齐物论》:“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此为__________________

的训诂方式。

10.杜牧《闻雁》:“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由賖。”句中远、賖__________________,賖犹远也。

11.“留落”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又写作“牢落”,乃落魄不耦之义。

12.继张相《____________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的

《__________________》。

1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一个字的解释,大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三项。

14.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____________的《经典释文》。

15.清代《说文》注家中当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四家为最卓著,通常称他们为《说文》四大家。

16.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助字辨略》和__________________

的《经传释词》。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辨识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7.宋玉《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枳句:言枳树多句(曲)。

18.《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存:养。

19.杜甫《秋雨叹》:“秋来未省见白日。”()

省:见。

20.《史记·刺客列传》:“因自皮面决眼。”()

皮:剥,离。

21.《晏子春秋·问篇》:“公市不豫,宫室不饰。”()

豫:诳。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2.上有积财,则民臣必匮乏于下;宫中有怨女,则有老而无妻者。(《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怨:

23.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韩非子·五蠹》)

利:

24.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史记·项羽本纪》)

微闻:

25.盈盈公子步,冉冉府中趋。(《陌上桑》)

冉冉:

26.终风解而雾散兮,陵迟而堵溃。(贾谊《旱云赋》)

终:

27.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史记·日者列传》)

夸严:

28.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柱:

29.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唧唧:

30.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战国策·楚策四》)

与:

31.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白居易《伤友》)

苦: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32.刘熙

33.王逸

34.皇侃

35.张守节

36.郭象

37.徐锴

38.周伯琦

39.郝懿行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0.《玉篇》

41.《广雅疏证》

42.《一切经音义》

七、综合题(本大题共15分)

43.根据以下给定的材料,分析注释的正误。

原文:《窦娥冤》:念窦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

问题:“念”字该作何解?请根据以下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

(1)高中语文第四册:“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想想我窦娥糊里糊涂地承担罪名。”(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上海教育学院编的《中国古代文学读本》把“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意译为:“(希望你)怜念我窦娥糊里糊涂地承当了这个罪名。”(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3)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姆边幼子立侧,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

(4)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哭殷遥》:“生理无不尽,念君在中年。”

(5)陆游《致仕后即事》:“一饱坐兼南北美,始知造物念衰翁。”

(6)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7)关汉卿《裴度还带》:“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

(8)杨梓《霍光鬼谏》:“感陛下特怜念旧公侯,亲自来问候。”

(9)《琵琶记》:“梦里分明有鬼神,想是天怜念。”(巾箱本)

浙江省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之言

2.互训

3.为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析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浑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

2.《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5.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不少辞书类的训诂专书,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人__________的__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究。

7.复文是一种古书异例,其中同义字复用,有__________复用者,亦有__________复用者。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屈心而抑志兮,神高驰之邈邈。( )

志:帜字之借,旗帜。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爱:隐藏。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4.还似墙西紫荆树,残花摘索映高塘。( )

摘索:索取。

5.沛令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高祖。( )

保:保障。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何当

..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浙江1月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 2.互训 3.犹 4.读曰 5.当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________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 意如下三点: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__________;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 谓的__________。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 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__________来改读古书中的 __________。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__________,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1

训诂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下着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 B、《经传释词》 C、《经典释文》 D、《释名》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 B、笺 C、音义 D、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 B赋税 C政治制度 D统治者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 B、当为 C、读若 D、析言 5、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 A、东汉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6、提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 A、读若 B、谓 C、如字 D析言 7、“盗,逃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直训 C、义界 D、推因 8、《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淹淹。”句中“薄”的读音是() A、bá B、bà C、báo D、pā 9、“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推因 C、摹写 D、义界 10、“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指() 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 B、满清规矩 C、清真规矩 D、繁琐、不合理的成规 11、下列词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 A、庄严 B、庄重 C、严肃 D、威严

12、《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槟郎。句中“仁频”来自() A、朝鲜语 B、日语 C、爪哇语 D、马来西亚语 13、下列着作郭璞作注的是() A、《诗经》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14、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 A、《周易正义》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15、《孟子正义》的着者是() A、陈奂 B、马瑞尘 C、刘宝楠 D、焦循 16、汉朝人注释经籍鉴定了训诂学的基础,代表人物有() A、毛晋 B、郑玄 C、孔颖达 D、邢岗 17、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在 A、先秦 B、两汉 C、魏至唐 D、宋至明 18、《诗经·南周·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归”指() A、出嫁 B、回家 C、偿还 D、行礼 19、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 A、衍文 B、脱文 C、讹文 D、倒文 20、利用他书来校勘本书的校勘法叫做() A、对校法 B、他校法 C、文物校书法 D、理校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章炳麟《国故论衡》认为,“训诂”包含() A、通论 B、驸经 C、绪论 D、略例 E、概说 2、训诂的方法包括 A、据文证义 B、依境别义 C、因声求义 D、以形索义 E、析词审义 3、萧统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体有() A、李善注 B、五臣注 C、郭璞注 D、范宁注 E、孔颖达注

北京市自考训诂学试题

2008年10月北京自考“训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释名》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释名》是一部用声训的方法推求名源的书。 B.《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著作。 C.《释名》编于战国时期。 D.《释名》的作者是刘熙。 2.“集注”、“集解”类注释书是最早出现于训诂学史上的(). A.先秦两汉时期 B.魏晋隋唐时期 C.宋元明时期 D.清代 3.《说文解字义证》的作者是() A.桂馥 B.段玉裁 C.王筠 D.宋骏声 4.认为“说字之训诂与解文之训诂不同”的人是() A.王念孙 B.颜师古 C.许慎 D.黄侃 5.下列著作属于“字书(形书)”的是() A.《论语集解》 B.《小尔雅》 C.《切韵》 D.《玉篇》 6.下列各书作于汉代的是() A.赵岐《孟子章句》 B.朱熹《论语集注》 C.洪兴祖《楚辞补注》 D.孔颖达《五经正义》 7.《诗经》“蔽芾甘棠,勿剪勿拜”郑玄笺:“拜之言拔也。”郑玄的意思是() A.“拜”是“拔”的同源字 B.“拜”是“拔”的通假字 C.“拜”是“拔”的异体字 D.“拜”是“拔”的同义词 8.下列关于“义疏”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义疏”即疏通其义的意思 B.“义疏”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训诂体式 C.“义疏”既解释典籍原文,又解释典籍中前人的有关传注 D.“义疏”表示意义有疏漏 9.下面关于“字”“词”关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字与词不是一一对应的 B.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是不能变化的 C.字与词是相互而彼此区别的两个概念 D.字的意义不等于词的意义 10.“声训”是指() A.高声训斥 B.用音同音近的字来解释被释字

训诂学试题(1)汇总

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也称“当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笔记自考复习过程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一 一、训诂的功能:汉代人去读先秦或更早的典籍,已略有困难;而 到了唐代,一般人对两汉、先秦的典籍,就更不容易懂了。所以,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就需要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减少语言隔阂。 二、“训诂”这两个字连用,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唐代的 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他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三、《毛诗诂训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简称《毛传》。“传”是一种发明经典大义的体例。“春秋三传”有左丘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毛亨注释《诗经》虽有叙事,但却以解释语言为主,所以叫《毛诗诂训传》。 四、孔颖达的意思是说,诂和训,是解释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法则:(一)“诂”是解释“异言”的。所谓“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因时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因地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方言。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 (二)“训”是道形貌的。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五、近代学者黄侃先生对“诂”、“训”二字的解释,反映了训诂学进一步发展后所具有的新的含义。‘诂’就是‘故’,‘本来’的 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黄侃先生对‘诂训’的解释,说明他已有了词义的系统的观点。在解释词义的时候,首先要推求它的本义,即可以推溯的最原始或最核心的意义,然后沿着词义发展的线索,找出它不同的引申义。这样才能完成对一个多义词词义系统的解释。比如(诗经。大雅。大明),毛亨不把“京”解释作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 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

填空、选择 一、填空: 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古训传》。 2、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 3、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 4、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另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这以作者尚难考定的《尔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辑的字典为最早。 5、《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6、训诂学的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7、 8、训诂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对训诂学史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学的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纂等。 9、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10、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 11、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 12、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于学官学校,定为“五经”。王易的一经为《乐经》 13、“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14、传统训诂学最大的局限是“崇古”。 15、总释群书语义的代表作是《尔雅》。 16、《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方言》汉·扬雄。 17、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已归入注疏类,从略,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文》唐·陆德明。 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19、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20、唐人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注释,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在唐代就有《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 21、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时期的裴《史记集注》 22、李善注《文选》,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 23、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24、朱熹的《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合称《四书集注》。 25、严复翻译十八九世纪世界名著,有过“信、达、雅”之说,翻译古文亦然。 26、“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实情。 27、以人民往视者。以:有。 28、“谓”:指的是。 29、“或”:说的是。 30、当为(当作)、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之言(之为言) 31、使用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 32、如字:这个术语是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训诂术语,与“破读”、“读破”相对而言。 33、解释词义的方式有互训义界(推因) 34、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及其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析言。 35、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 36、“名与实”是小学研究的主线。 37、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是外在形式的利用 38、作为以形索义的形训,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 39、《说文解字》是以形索义的典式。 40、有一种训诂的方法是以形索义,例如“弈”的“大”古代写作(P89页),像一个人正面站立的样子,本义是大;“弈”的“89 ”古代写作# 。本义是围棋。 41、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据 42、“厥义”即字形中反映的词义,也就是笔意。

《训诂学基础》期末试题A卷附答案

《训诂学基础》期末试题A卷附答案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 ) A. 《毛诗诂训传》 B.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 C. 《说文解字》 D. 《尔雅》 2.魏晋隋唐时期是() A. 训诂的产生期 B. 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C. 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 D. 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 3.《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A. 许慎 B. 梅膺祚 C. 段玉裁 D. 戴震 4.《墨子间诂》属于() A. 传注 B. 章句 C. 义疏 D. 集解 5.《释名》的作者是() A. 许慎 B. 段玉裁 C. 刘熙 D. 黄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 2.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 3.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训就是,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 4.声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5.从训诂的体式来看,专门解释古书正文的叫,既解释古书的正文,又解释前人的传住的一般叫。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乾嘉学派: 2.《经籍纂诂》: 3.以形说义: 4.义训:

5.同源词: 增字足义: 四、说明下列各例属何种训诂方式(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尔雅·释宫》) 2、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方言》) 3、二足以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4、邑外曰郊,郊外曰野。(《诗政训传》) 5、天,颠也。(《说文解字》) 6、福者,备也;备者,备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之谓备。(《礼记》) 7、采,采取也,从木从爪。(《说文解字》) 8、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者,得也。(《庄子·齐物论》) 9、乱,治也。(《尔雅·释诂》) 10、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课之绣。(《诗政训传》)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2.通释语义与随文释义的区别是什么? 3.解释?望文生训?的含义,并说明产生这一训诂弊病的主要原因。

历史系史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 现刻的思想活动;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生活需要激发起来的;三是历史是按 现时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考和理解的。这个命题含有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 的消极成分,但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那就是确认了一个事实:历史认识的 起点,来源于研究者感受到的现实需要。 列举从古自今史考的名著:司马光《通鉴考异》、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章学诚《文史通义》、崔述《考信录》 列举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作:曹佐熙《史学通论》、李则纲《史学通论》、周容《史学通论》、杨鸿烈《史学通论》、李大钊《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蒋祖怡《史学纂要》。 列举史学方法著作: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姚永朴《历史研究法》、浮田和民《史学原论》、梁启超《新史学》 马克思史学的东西:翦伯赞《中国史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列举出列举出五部查阅资料的工具书:唐代欧阳洵《艺文类聚》、北宋李昉、李穆《太平御览》、三国魏文帝时刘劭、王象等《皇览》、明解缙《永乐大典》、,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太平广记》、北宋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文苑英华》、清朝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唐初的虞世南《北堂书钞》 名解历史观: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 领域的延伸。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 期的影响、文明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英雄史观、正统史观、个人历史观等。 历史比较研究法:历史比较研究法是对历史上同类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比较 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遵循“可比性 原则”——拿来作比较的事物,其材料必须是同类的,同一范畴的,采用同一 标准的,处理方法也是相同的。从历史事实出发进行比较。明确比较研究的主 题,确定比较对象。深入比较,找出异同。广泛验证,揭示规律。这样就有助 于克服史学研究的片面性、狭隘性,可以起到“间接实验法”的作用结论鲜明, 有说服力有助于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发现新问题。比较方法不是唯一的,也 不是万能的,结论会有不完全性或或然性,结论还带有很大的揣测性,容易产 生牵强附会。

最新10月浙江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貌 2.递训 3.谓之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读书杂志》是清代训诂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 2.宋人________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这个观点被人称之为________。 3.明________著《骈雅》七卷,所收词头都是________的,其中有一些是冷僻词,有一些是不见于高文大 典的俗语词。 4.按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对训诂这一术语便能得到如下的印象:训就是________,诂(故)就是________。 5.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在清代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清代《说文》注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成就最卓著,通常称他们为《说文》四大家;四家中,________的成就又首屈一指。 6.《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三曰________。 8.近人________的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 究。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 俭:俭朴。 2.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 挥:挥酒。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唧唧:叹息声。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自考2017年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

2017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 B.《经传释词》 C.《经典释文》 D.《释名》 【答案】C 【解析】《经典释文》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30卷。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了十四部文献《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撰。 《释名》,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 B.笺 C.音义 D.释文

【答案】A 【解析】笺,也是给书作注解的意思,但注只是对原著做注释,笺既有对原著做的注释,也有对注解做的注释。“音义”,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做音义。音义本以辨音释义为主,但往往也从事校勘。音义也有许多别称,如释文、音训、音注、音释、音解等,还可以省称“音”。 释文,解释词语音、义的文字。唐·陆德明有《经典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 B.赋税 C.政治制度 D.统治者 【答案】B 【解析】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 B.当为 C.读若 D.析言 【答案】B 【解析】训诂中改正误字误读,则说“某当为某”之言:格式是“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有时是双声或叠韻的关系。 读若:拟其音注音,多用于拟声注音的训诂学术语析言:析言又称对文、对言,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所谓析言,是指近义词同中有異,而强调其異的一面;所谓浑言,是指着眼其共同性的一面,而不计较其中细微的差别。 5、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 A.东汉 B.唐代

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2011年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连语 2.读如 3.推原 4.之为言 5.音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辨析古书异例是训诂学的内容之一,古书异例包括倒文、______、______、变文等。 2.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三、______。 3.《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这属于训诂方式中的______。 4.析言又称______、______,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

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的通别。 5.学习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和唯物的观点。 6.继张相《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先生的《______》。 7.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的《经典释文》。 8.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______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______。 9.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的《尔雅义疏》。 10.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一个字的解释,大体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项。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乐府诗《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复:又。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 益:副词,更加。

训诂学试题

浙江省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貌 2.递训 3.谓之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读书杂志》是清代训诂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 2.宋人________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这个观点被人称之为___ _____。 3.明________著《骈雅》七卷,所收词头都是________的,其中有一些是冷僻词,有一些是不见于高文大典的俗语词。 4.按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对训诂这一术语便能得到如下的印象:训就是________,诂(故)就是________。 5.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在清代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清代《说文》注家中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成就最卓著,通常称他们为《说文》四大家;四家中,________的成就又首屈一指。 6.《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三曰________。 8.近人________的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究。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 俭:俭朴。 2.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 挥:挥酒。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唧唧:叹息声。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5.还似墙西紫荆树,残花摘索映高塘。( ) 摘索:索取。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莺能歌子夜,蝶解舞宫城。 2.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训诂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训诂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形训—— 2、互训—— 3、犹—— 4、读曰—— 5、当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以后泛指正。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4、《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凡一百卷。 5、,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 6、读破又称或,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7、训诂的中心内容是,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的方法。 8、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 9、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和 10、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其中一种是注释工作,其余两种是:、。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隈:躲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音义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特征? 2、如何进行“析词审义”

训诂学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 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也称“当作” 二、填空题 1、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2、解释佛典 3、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4、释玄应;释慧琳 5、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6、破字;易字;假借字;读音 7、释词;释词 8、《五经正义》。 9、应用训诂学;理论训诂学 10、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三、判断题 1-5 ×√√×× 四、简答题 1、音义关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偶然性、约定性、回授性、延展性、类聚性、多元性。 2、析词审义要做到“三分清”:分清词与词组;分清单纯音与合成词;分清合成词的含义与偏义;分清词组的结构方式

文字学试题

一,文字学术语解释 1小学2.小篆 3 大篆4.古文5合文 6 以形会意宇7.借形变体字8合音宇9.异体宇10古今字 l 小学:专门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民国以前称为“小学”。隋唐以后,“小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了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科的总名。清代末年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建议把它改为“语言文字之学”。其后,人们逐渐用…汉语文字学”或“文字学”来代替“小学”,专称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近人多改称之为“汉字学”。 2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泰国文字,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小篆的面貌,现还可以从一些秦代的刻石、有铭文的金属器物,以及《说文解宇》和三体石经上看到。 3 大篆:广义的大篆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文字。狭义的大篆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是与小篆相对而言的。大篆通过《说文解字》和春秋时的金石器物流传至今,《说文解宇》中籀文、石鼓文、诅楚文和秦公钟、氢公鎢、秦公簋上金文是其典型代表。 4 古文: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 5 合文;或称合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刻或合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象一个字而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例如:甲骨文中“祖乙”写作、“祖丁”写作、“四祖丁”写作。 6以形会意宇一种会意字,即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的会意宇。例如:“ ifc休,”和“制(杲)”字。 7 借体变体宇;指改造变易现存字的形体结构而形成的与原字不是异体字关系的新字。它是通过改变笔画形态、增减笔画、倒书或反书字形、移换偏旁的位置等方式来形成的与原字读音、意义有不同的字。例如:“甩”、“乒”、“丛”、“幻”和“忡”等。 8 合音宇:是一种由两个作表音构件的宇组合而成的合体宇,其读音由用作构件的两个字反切而成,即取一字的声母取一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例如:…… ”(名夜反)和“秽(禾岁反)。 9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部可以互相替代的宇。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宇。例如:“野”字和“墼”字,“块”宇和“由”字。 10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的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今字。例如;“要”字和“腰”字,“说”字和“悦”字。 二,填空 L《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甲骨文字释林》的作者是(于省吾)。 2.《说文释例》的作者是(王筠),(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朱骏声)。 3.《三代吉金文存》的作者是(罗振玉),《两周金文辞大系》的作者是( 郭沫若)。 4.《甲骨文编》的作者是(孙海波),《金文编》的作者是(容庚)。 5.周有光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中根据汉字使用符号所起的表意和表音作用的整个状况得出汉字是( 意音、语素)文字的结论;裘锡圭在《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根据汉字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将汉字又叫做( 音节)文字。 6. 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 象意、)文字、( 形声)文字三类。 7. 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过程,把汉字分为( 象形)、( 假借)和形声三种基本类型。 8.人们一般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 古文字、),把用秦隶书以后的

自考2015年4月《训诂学》真题

2015年4月《训诂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代释慧琳完成的训诂著作是()。 A.《水经注》 B.《世说新语注》 C.《论语义疏》 D.《一切经音义》 【答案】D 【解析】唐释玄应和慧琳的《一切经音义》是汇集这类双语研究成果的训诂专著。【考点】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训诂学的深入与拓展期——魏晋隋唐 2.训诂的方式除了有互训、义界之外,还经常使用的有()。 A.转语 B.推因 C.以形索义 D.浑言 【答案】B 【解析】常见的训诂方式有互训、义界和推因。 【考点】注释原理 3.提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这一说法的是()。 A.许慎 B.孔颖达 C.段玉裁 D.黄侃 【答案】D 【解析】黄侃认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考点】绪论——训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

4.李善注释《文选》主要是()。 A.注明出典 B.考证人名、地名 C.考核史实 D.阐明哲理 【答案】A 【解析】《文选》多引据经典,李善便集中力量注明出典,其次才兼及释义。【考点】训诂专书——训诂专书的类型 5.体例中具有“连篆为句”现象的著作是()。 A.《方言》 B.《说文》 C.《尔雅》 D.《释名》 【答案】B 【解析】《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 【考点】训诂专书——训诂专书的目的、性质和意义 6.下列词语中不属于佛教词汇的是()。 A.当今 B.因果 C.法宝 D.现在 【答案】A 【解析】因果、庄严、法宝都是来自佛教用语,并且受到了汉语的融化。【考点】训诂考证的工作与材料——考释与证明综述 7.训诂术语“某,某也”表示的是()。 A.以一般释特殊 B.以具体释抽象 C.某一词当解释为另一词 D.同义词间的关系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 、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 、 、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 、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 、 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 、 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7、意大利史学家 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8、史的初意是 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这里的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11、 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 13、历史学是 14、历史是 15 、 历 史 学 的 学 科 结 构 可 分支学科和 版本指 、印本也兼及写本。 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 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 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 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 史”是 的科学。 规律论等。 地理环境论等。 、经世史观等。 、训诂学、辨伪学 的意思。 的基础。 的过程。 分为以客观 的分支学科。 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 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 陈垣的《古教四考》是 陈垣在 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 、 、私家自刻。 、圣人史观。 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补正 、 三个部分。 和。 年中国唐朝刊刻的《 》卷子。 、 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 、 和《元秘史意 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 》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 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 “史学之 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 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 分组成。 两部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 和 ,而 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 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 》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33、 14-16 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 与 为主题。 34、18 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史学以 和 为主题。 35 、 十 九 世 纪 被 称 为 历 史 学 的 世 纪 , 在 前 期 的 西 方 史 坛 占 据 主 导 地 位 的 是 ,中后 期是 ,下半叶是 。

最新《语言学概论》历年自考真题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54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革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汉语属于 A.孤立语 B.屈折语 C.粘着语 D。复综语 2.“种花”的“花”和‘‘花钱”的“花”是 A.同义词 B.多义词 C.同音词 D.近义词 3.苏美尔人发明了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阿拉伯字母 4.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常常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叫 A.语言相关 B.语言辅助 C.语言影响 D.语言迁移 5.“郭明义是当代的雷锋”中,“雷锋”属于借代中的

A.以部分代整体 B.以特征代本体 C.以具体代抽象 D.以专称代通称 6.“成立”和“建立”这两个词的词义区别主要是 A.理性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7.根据乔姆斯基提出的假设,人的大脑中储存的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语言知识叫 A.人类语法 B.普遍语法 C.个人语法 D.个别语法 8.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 A.地方话 B.隐语 C.亲属语言 D.原始基础语 9.“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 B.拟物 C.夸张 D.降格 10.语言符号的能指是 A.词汇 B.语音 C.语义 D.语法 11.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主要出于 A.人们的喜好 B.经济上的原因 C.文化上的原因 D.政治上的原因 12.诗歌属于 A.谈话语体 B.应用语体 C.文学语体 D.宣传语体 13.纳西族语言称“大树”为“树母”、“小树”为“树男”,反映出古代纳西族曾经历过 A.群婚制阶段 B.族外婚制阶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