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三章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三章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三章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三章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2013 练习题

《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

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

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 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

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

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

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

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B.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C.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

D.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

A.过渡性语句

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C.事实性话语

D.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

A.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

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C.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

D.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

A.“我们的出价是每股67 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们能在一

起工作”

B.“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

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

A.“三角平衡”原则

B.“多重佐证”原则

C.“事实核准”原则

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

A.姓名

B.单位

C.职务

D.性别

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

A.据车祸现场的目击者说

B.某医院的内科医生李某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C.据某某媒体报道

D.某单位说

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

A.政府公开文件

B.某中央级知名媒体报道

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D.某事故现场目击者

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

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B.保护了消息源

C.增加了报道的独家性

D.报道更具可信度

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

A.准确

B.时效

C.传神

D.吸引眼球

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

A.论坛

B.博客

C.媒体官方微博

D.社交网络

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B)

A.时效性

B.规范性

C.可读性

D.娱乐性

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

A.“3G 手机”

B.转氨酶达2000 多

C.“高开低走”

D.“固体燃料”

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C)

A.1 个

B.2 个

C.3 个

D.5 个

26.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A)

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B.原告律师说证人撒了谎

C.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

D.节目如下

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

A.描述式

B.叙述式

C.评论式

D.修饰性

28.以下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D)

A.保持新闻的真实感

B.增加生动性

C.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D.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29.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

D.报道中尽量不使用间接引语,要多使用直接引语

30.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择是错误的?(A)

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

B.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C.内容表述直截了当,不以夸张的手法解释新闻事实

D.写作准确具体,减少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

(二)多选题

1.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D)

A.法律原则

B.道德原则

C.伦理原则

D.正当原则

2.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

A.无害原则

B.知情同意原则

C.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D.保守机密原则

3.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ABCD)

A.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

B.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

C.不要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

D.不展示不恰当的内容

4.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ABCD)

A.保证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

B.对所引用的一切资料等都具备确切的来源

C.核实关键性事实

D.报道若出现失实,及时地更正

5.怎样核实关键性事实?(BCD)

A.准确记录,避免断章取义

B.到达新闻现场,核实新闻来源

C.多方求证,核实新闻核心要素

D.查找权威资料,核实具体精确事实

6.怎样解释新闻事实?(ABC)

A.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B.内容表述直截了当,慎用情感性词语

C.写作准确具体,减少修饰性词语

D.夸张表述,吸引受众关注

7.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ABC)

A.禁止对任何人的歧视

B.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

C.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

D.多采访学术界人士和记者

8.怎样做到利益规避?(ABCD)

A.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好处,新闻报道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B.不做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

C.要特别注意语言方面的中立

D.对新闻事件中的冲突双方,要注意均衡报道

9.直接引语的特点有哪些?(AD)

A.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

B.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被转述的话不放在引号内

C.较具概括性

D.具有现场感

10.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ABD)

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

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

C.读者兴趣优先

D.不要“异口同声”

11.引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改动?(ABC)

A.原话有语病

B.表达模糊

C.出现方言时

D.当事人未表达出记者想要的观点

12.直接引语有哪些效果?(ABC)

A.保持新闻真实感

B.增加信息量

C.增加趣味性

D.更具概括性

13.下列哪些引语的使用规范是正确的?(ABC)

A.尽量不用间接引语

B.直接引语应是某人所说的原话,除对语法和句法错误进行必要的纠正之外,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不得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D.记者可根据自己角度来改变消息源的观点

14.使用消息源时,以下哪几点是错误的?(AB)

A.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

B.完全依赖网络作为消息源

C.尽量采访到核心消息源

D.报道中需注明消息来源

15.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如何选择?(AB)

A.选择与本报道最相关的职务

B.征询受访者哪个身份更合适

C.全部使用

D.只使用姓名不使用职务

16.通常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匿名消息源?(AB)

A.消息源主动提出要匿名

B.消息源本身不愿接受采访,记者为了得到关键信息,进行匿名处理

C.记者未采访到消息源

D.记者对消息源的身份不明确

17.理论上,以下哪些是只能作为引述而不作为事实进行叙述的消息来源?(ABC)

A.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

B.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案件记录、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

C.权威机构内部文件

D.司法机构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

18.当对受访者的身份、观点不明确时,记者应该怎么办?(BCD)

A.凭个人理解梳理

B.使用其他消息源代替

C.再次采访受访者

D.不使用

19.在匿名消息源的处理上,记者应注意哪些问题?(ABD)

A.保留录音、手记等一手材料

B.与编辑沟通,得到编辑的指导和同意

C.尽量为匿名消息源提供帮助

D.保护匿名消息源

20.制作新闻标题的规范有哪些?(AB)

A.准确

B.传神

C.时效

D.追求点击率

21.下列哪些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CD)

A.新闻标题

B.署名

C.社论

D.编者按

22.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权威的消息来源?(ABC)

A.司法机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公证机关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

B.具有合法地位的政党、国家机构在公文、正式出版物、蓝皮书、白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中确认的事实,或其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及其他正式而公开的场合,以该政党、国家机构的名义发表的讲话

C.为配合待定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而发表的信息

D.某单位的内部文件

23.新闻语言的规范有哪些?(ABCD)

A.新闻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

B.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术语或专业词汇

C.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叙述性语言

D.把数字转换成普通人易于理解的语言

24.下列哪些媒体是可被援引的权威媒体?(ABCD)

A.党报党刊

B.行业性报刊

C.国家通讯社

D.电台、电视台

25.微博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CD)

A.发行方式

B.消息来源

C.生产机制

D.行业互动

26.记者新闻微博使用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BC)

A.要广开言路,多多关注

B.发新闻要再三确认

C.发表观点要讲证据

D.观点不同,要在微博上据理力争

27.采编与经营的“防火墙”原则有哪些?(ABCD)

A.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

B.严禁“有偿新闻”

C.规范专业性记者的个人投资行为

D.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外单位兼职取酬

28.西方发达国家媒体主要采取哪些“编营分离”的措施?(BC)

A.报业上市

B.发行人制度

C.激励—约束机制

D.宣扬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9.广播电视新闻的引子与报纸新闻标题有什么不同?(ABCD)

A.引子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B.引子应该自成一体

C.引子与其他新闻或广告内容分离

D.制作人在引子里提出有待回答的问题

30.在批评报道中,如何注意平衡?(ABCD)

A.记者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

B.对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给予答辩的机会

C.报道语言平实,避免主观

D.标题更要紧贴事实,切忌主观色彩

(三)判断题

1.为了公共利益,记者可以适当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新闻事实。(X)

2.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任何机密信息。(√)

3.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X)

4.为证明事实铁证如山,记者可以在手法上加大事件的冲突要素。(√)

5.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可以适当以

文学化的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X)

6.减少副词、修饰性词语的使用,多使用动词。除非可以出示确凿证据,不得使用“最大”、“最好”、“最坏”、“最多”等最高级形容词。(√)

7.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该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X)

8.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X)

9.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

10.为更好地烘托新闻事实,可对新闻图片进行合成和拼接。(X)

11.必须准确记录与匿名消息来源和受访者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

更好。(√)

12.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证该新闻是在所在新闻媒

体已经播发过的。(√)

13.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

14.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若经过努

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

15.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新闻事件

的过程。(X)

16.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

消息来源直接引用。(X)

17.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分,会增加报道不实产生的对新闻当事人的诽

谤等侵犯他人权益的几率。(√)

18.记者可以就争议性的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报道发表个人

观点。(X)

19.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受众。(X)

20.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

21.记者使用微博面对不真实甚至是恶意的指责时,要据理力争维护

自己的观点。(X)

22.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没有改变意思或基本没改变意思的情况下,

可以修改引语。(√)

23.“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我们的

好班长。’”此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X)

24.直接引语更具现场感。(√)

25.肢体语言不可作为引语。(X)

26.在使用事实性的内容时,只用陈述的方式即可。(√)

27.援引其他媒体信息时,须注意选择最初媒体来源,也可以从二手

新闻转述。(X)

28.使用消息源时,应该慎用单一消息源。(√)

29.一篇报道中多次使用某消息源的话语时,第二次开始可以不用全

称,只用姓名即可。(√)

30.报道中引用本媒体过去报道过的信息和数据,则无需特别注明。(√)

31.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X)

32.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X)

33.使用匿名消息源时,记者需向编辑部说明,得到编辑部的同意。(√)

34.政务微博也可作为一种较权威的消息来源。(√)

35.选择消息源时,只看重消息源的头衔、名气即可。(X)

36.西方发达国家的“采编经营相分离”原则,主要是严格要求编辑、

记者不能插手经营业务,不能去拉广告,但并不是完全切断采编和经

营之间的关系。(X)

37.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

38.对于口头传播的新闻,由“谁说的”来衡量新闻的可信性。(√)

39.记者在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不用再次核对。(X)

40.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时,为了准确,记者应该将其身份全部写出和使用。(X)

新闻练习题(答案版)

新闻练习题 1. 2. 2007年北京卷 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北京市民披露了两条重要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5字)(4分) [本报讯]近来,北京市民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情况更加关注。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起点为湖北丹江口水库,终点为北京颐和园旧城湖,总干渠1277公里。其中,北京段起点在房山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全段输水管道线路长74.8公里。中线工程竣工后长江水才可进京,竣工时间最后敲定为2010年。为保障在长江水抵京前北京的用水,南水北调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完工,2008年4月具备通水条件:届时,前段可作为应急调水通道,从河北省的岗南等4个水库引水,每年大约可向北京供水4亿立方米。这对奥运会筹备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解析] 本段第一句作为总领句,概括了此报道的核心话题,即“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这里的关键词不在于“南水北调”,而在于“进展”,也就是工程的“阶段”,统观全文,发现共两个阶段,一是中线工程2010年竣工,一是北京段今年年底完工,但概括信息题,除了要简述核心话题外,还要把握题干中隐含的要求,本题要概括出对北京市民而言重要的信息,两个阶段,重要在哪儿?也就转化为概括两段工程的作用,这在文中均有明确说明,中线工程要实现长江水入京,北京段则可作为应急调水通道。这几点答全,也就踩中了答案中的四个给分点。 信息一:长江水将在2010年引入北京。 信息二: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年底完工,可作为应急调水通道。 3. 2010年天津卷 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36字以内)(3分)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4. 2008年安徽卷 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审、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参考示例:①淮河、巢湖的治污步伐加快。②淮河、巢湖治污提速。③安徽强化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

2014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三章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 2013 练习题 《新闻伦理》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B) A.社会责任原则 B.为人民服务原则 C.新闻专业原则 D.新闻自由原则 2.西方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D) A.社会责任原则 B.为人民服务原则 C.新闻专业原则 D.新闻自由原则 3.世界各国新闻伦理规范中,最普遍的原则是什么?(C) A.客观、平衡原则 B.社会责任原则 C.真实原则 D.为公众服务原则 4.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特性? (D) A.核心服务对象的公共性 B.较强的政治伦理色彩 C.社会示范的强烈性 D.较强的商业性 5.为何对党和政府监督是我国新闻记者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 下列哪条解释不正确?(B) A.有助党和政府“照镜子” B.记者是“无冕之王”,是“第四权力方” C.新闻媒体的耳目功能,要求记者将各种信息都传递给党和政府 D.防止党和政府被党和政府内少数不良分子和集团所“被代表” 6.2009 年修订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共七条准则,哪 一准则被摆在第一位?(C) A.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B.遵纪守法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7.下列哪一选项不应成为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调解方式?(C) A.通过评价、教育、示范、激励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新闻工作者的职 业行为 B.通过唤起新闻工作者的知耻心、敬业精神等方式,促使他们自觉遵 守职业道德规范 C.通过法规、政策等方式强制约束新闻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D.通过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方式 8.客观是新闻记者所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不属于新闻客 观的评价标准?(D) A.是否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B.是否将事实与观点严格分开,避免主观倾向

1 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2013 练习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以下哪一项?(A) A.社会和谐 B.生活小康 C.全面小康 D.四个现代化 2.党的十三大提出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A) A.“三步走”发展战略 B.“四步走”发展战略 C.“五步走”发展战略 D.“全面小康”发展战略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B) A.2015 年 B.2020 年 C.2030 年 D.2040 年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C) 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D.“六位一体” 5.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的历史地位,并将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6.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D) A.二B.三C.四D.五 7.党的十八大把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B)A.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政策D.完善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 8.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的梦。(A) A.人民B.工人阶级C.中国共产党D.全球华人 9.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道路。(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现代化C.和平发展D.改革开放 10.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力量,就是。(B)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 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C.工人阶级团结的力量 D.全球华人合作的力量 1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B) A.土地改革制度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改革开放政策 D.和平发展政策 12.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A.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B.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C.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D.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A.改革开放B.优化经济结构C.提升国民生产总值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A)A.中国共产党B.工人阶级C.无产阶级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A)A.广大人民群众B.工人阶级C.无产阶级D.全球华人 16.胡锦涛同志在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范畴。(C)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 D.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 1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实现途径。(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1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行动指南。(B)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根本保障。(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20.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历史性飞跃。(A)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 2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C) A.改革开放 B.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生态文明建设 2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B)A.深化所有制改革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C.激发民营企业的创造活力D.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2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 A.党的领导 B.人民民主 C.无产阶级专政 D.权力制衡 2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D) A.党的领导 B.理论学习 C.典型示范 D.制度建设

新闻写作练习试题有答案解析

新闻写作习题练习库(夏玲) 新闻知识写作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真实性 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新闻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守的原则。 2、故意失实 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3、非故意失实 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4、用事实说话 指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或者说是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总之,是“事实”和“观点”的结合。 5、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 时效性——指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短,则时效性越强。 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

读、读的下去。 针对性——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写新闻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二是要明确你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而发。 6、新闻角度 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7、“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的倒叙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把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叙述,后发生的放在后面叙述。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8、“蒙太奇”结构 把新闻事件的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利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再组合和连接而成写作表现方式。 9、新闻语言 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文字语言叫做新闻语言。 10、新闻白描 新闻白描,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11、新闻背景 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

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五章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五章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 2013 练习题 《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 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

D.社交网络 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B) A.时效性 B.规范性 C.可读性 D.娱乐性 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 A.“3G 手机” B.转氨酶达 2000 多 C.“高开低走” D.“固体燃料” 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C) A.1 个 B.2 个 C.3 个 D.5 个 26.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A) 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B.原告律师说证人撒了谎 C.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 D.节目如下 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

新闻培训材料

新闻培训材料 一、新闻体裁 大致分类: 1、新闻报道: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1、消息 概念: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 结构: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新闻五要素) 2、通讯 概念: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分类:人物通讯、工作通讯、事件通讯、文艺通讯等。 3、新闻评论 概念: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 4、深度报道 概念: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分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形式,着重揭示why和how两个新闻要素。 二、新闻结构 1、标题 (1)类型 引题:交代背景及原因,说明意义和内容,一般一行,文字简短。 主题:概括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通常一行。 子题:补充主题的不足,内容较多,有需要可做成多行副题。 插题:穿插在文中的小标题,对文中某一段落进行概括。

(2)要求:表述准确,体现新闻价值。高度概括。传达实在信息。尽量活泼灵活。2、导语 (1)常用写作方法: 直接法: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 延缓法:描写法、问答法、感叹法、引用法、对比法。 (2)注意:简洁、抓重点、言之有物、避免和标题简单重复。 3、主体 4、新闻背景 (1)分类:历史地理背景、人物背景、知识背景等。 (2)位置:导语、主体、结尾 三、实用技巧 1、新闻跳笔 概念: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较大的跳跃和分裂。 方法:分散材料、简化段落、变化角度。 2、过渡方式 “换言之”:官方消息称、据目击者描述、记者感到 四、两大主要校园新闻类型 1、会议新闻 (1)结构:导语、重要领导发言、主办方目的、各代表发言、总结、补充(据悉……)(2)“政治立场”:内容提升——思想、育人 (3)打磨语言:凝练 (4)顺序:抓核心,明主次 2、活动新闻 (1)内容丰富,增大信息量,可从多角度进行叙述。 (2)增加部分人物采访(不要写成问答式) (3)深入,抓亮点。 五、关于外发 1、明确各媒体的风格,总结不同新闻类型 2、时刻关注身边新闻点 3、勤练笔 4、多联系

科普与新闻练习题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科普与新闻)专题针对训练 一、(2017·高考全国卷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 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 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 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 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 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 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 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 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 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 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 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

中考新闻拟题练习附答案

中考新闻拟题练习(附答案)(2) 中考新闻拟题练习(附答案)(2)文章来自: 中考新闻拟题及文段修改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不 超过16个字) 据《英国医学杂志》网站报道,英格兰南部伯恩茅斯 糖尿病和内分泌中心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含二氧化碳气 体的饮料会使人发胖。为遏制全球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 问题,应严格限制他们的泡沫饮料饮用量。专家们鼓励 儿童选择稀释过的果汁或者纯水为饮品,同时呼吁学校 应采取措施避免儿童饮用泡沫饮料,各路明星也应停止 为泡沫饮料做广告,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在全 球5岁以下的儿童中,估计有1760万名超重。(湖南永州) 2.将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用两句话简要地表述出来,字数在40字之内。(含标点符号) 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10000户居民所做 专项调查的结果显示:62.7的家庭,教育消费已成为家 庭开支的重要一项,超过50的家庭1-3年内要把钱花在 教育上,而且是大额支出。然而对重金消费中的教育质 量是否感觉物有所值呢?在调查中,只有25的居民给予 肯定,另有48.5给予否定,有26.5认为无法判断。(湖 南株洲)

3.阅读下列简讯,请给这则简讯拟一个标题。(不 超过15宇) 5月23日,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致信“雷锋车”组,热情支持该组发出的签名支持申请美猴王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倡议,并认真写出自己支持美猴王 申吉的两大理由:“一、孙悟空为取真经,不怕千难万险,终于取胜,这是中国人的精神。我们希望中国运动 员用孙悟空的拼搏精神,在奥运会比赛中多得金牌。二、《西游记》和孙悟空闻名中外,在中国家喻户晓。我赞同‘雷锋车’组的倡议,选孙悟空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江苏连云港) 4.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少年科学院第三届小院士表彰大会上,徐芳硕等来自全国的50位小院士受到表彰。这是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全国少儿中开展体验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活动周的一项重 要内容。 “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是全国少工委、中国少 年科学院为引导和鼓励少年儿童学习科学家精神,热爱 科学,参与科普实践活动而设立的最高荣誉称号。小院

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三章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2013 练习题 《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 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 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 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 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 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新闻记者培训2013练习题六

新闻记者培训2013练习题(六)防止虚假新闻(一)单选题 1 . ___ 是新闻的生命。(C) A. 市场性B .奇异性C .真实性D .趣味性 2?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的_______ 原则。(B) A .趣味性 B .真实性C.时效性D .接近性 3虚假新闻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与 _____ 不符的报道。(D)A ?受众需求B.广告主的需求 C ?媒体的需求 D ?客观事实 4 ?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大众传媒赢得____ 信任的能力。(D) A ?新闻界 B ?企业C.广告公司 D ?公众 5 .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 _____ 的基础之上。(B) A?新闻数量B?新闻真实性 C ?新闻时效性D?新闻趣味性 6 .在宏观层面上,虚假失实新闻损害了 _____ 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D) A .新闻从业人员B.广告公司C .广告主D .新闻业 7 .记者通过___ 来让公众认知。(A) A ?新闻报道B.个人魅力C ?所在媒体D ?行业状况 8 .虚假失实新闻是对社会公众的损害。(B) A ?名誉权B.知情权C ?隐私权D ?肖像权 9 ?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是一种的关系。(B)A?此消彼长B?相互促进(促退)C ?相悖 D ?没有关系 10. “纸箱馅包子”的案例属于_____ 层面的虚假新闻。(D) A ?新闻知识 B ?新闻采写 C ?新闻编辑 D ?新闻伦理 17?新闻单位要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保持新闻采编活动的_____ 。(C) A. 全面性 B .活力性 C .独立性 D .趣味性 18. __ 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来源,调查新闻事件的基本 权利和保障。(B) A. 申诉权 B .采访权C.批评权D.出版权 19?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新闻从业者必须_____ 。(B) A. 与广告主及时沟通 B .加强对新闻的核实 C.服从媒体机构的利益 D .迎合受众的喜好 20.假新闻一旦发生,新闻单位要_______ o (D) A. 沉默应对B .拒不承认 C.推脱责任D .积极面对,化解危机 (二)多选题 1虚假新闻可以从_____ 角度来理解。(ACD ) A. 新闻观 B.同行竞争 C.新闻伦理 D .新闻采编 2 .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于________ o (ABC ) A. 全部与部分的虚假关系 B.岀发点有一定差异 C. 都对社会有危害性,但失实报道更有隐蔽性 D. 虚假新闻就是失实报道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BCD ) A. 虚假新闻的数量有所减少 B. 虚假新闻开始入侵严肃新闻领域及传统媒体之间联动刊发虚假新闻 C. 报网联动为虚假失实新闻提供了新渠道以及虚假失实新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 D. 虚假新闻信息来源日趋社会化及其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和快速化 11 . ___ 是媒体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________ B) A ?设备方面的投入 B ?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C .不断调整的战略规划 D .高额的经济利益 12. __ 是新闻真实与否的第一把关人。(A) A .记者B.编辑C.广告主D .受众4. 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ABC ) A. 损害了整个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B. 损害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C. 损害了受众对新闻记者的信任 D ?虚假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影响不大 13. 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处理及时性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新闻从业人员减少虚假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A) A .真实性 B .趣味性C.显著性D .接近性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众媒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新闻内容会___________________ 和消费化。(D) A. 理性化B .深刻化C .严肃化 D .产品化 15 .在进行选题把关时,新闻从业者应根据______ 进行取舍。(D)A .个人好恶 B .媒体利益 C ?广告主利益 D ?新闻价值 5. 虚假失实新闻会产生哪些社会负面影响?(ABD ) A. 对报道对象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的侵犯 B. 误导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 C. 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D. 影响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 6. 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国家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BC )

新闻记者考试《新闻法规》练习题标准答案

新闻记者考试《新闻法规》练习题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宪法》第( A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A.35 B.38 C.41 D.47 2.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 B )。 A.肖像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荣誉权 3.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 B )。 A.地位身份 B.良好表现 C.学历 D.经济收入 4.公民或法人应受社会与公众公正评价的权利,是( C )。 A.评价权 B.荣誉权 C.名誉权 D.形象权 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 C ) ①生命健康权②自由权③名誉权 ④肖像权⑤姓名权⑥隐私权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6.名誉权主要表现为。( A ) ①名誉获得权②名誉利益支配权 ③名誉维护权④名誉收益权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大学女同学甲和乙是同宿舍好友,后甲参加某选秀节目,引发舆论关注。乙未经甲同意将甲数张生活照片刊登在乙的新浪博客中,其中有几张甲的照片敞胸露背显得不雅,丙媒体在刊发甲的相关新闻报道时未经甲乙同意,使用了其中数张照片,注明“照片来自乙博客”。丙报道刊出后,引发了一些网民对甲的贬损评价。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 A.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B.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8.张三和李四是大学同学,张三对李四不满,写了一份丑化李四的短文发布在其在某网站开设的微博上。李四发现后联系某网站要求删除该微博,某网站不予理会,致使李四遭受的损害扩大。关于扩大损害部分的责任承担,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C ) A.张三承担全部责任 B.某网站承担全部责任 C.张三和某网站承担连带责任 D.张三和某网站承担按份责任 9.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为了宣传,分别在美容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介绍该照片时使用甲的真实姓名。丙网站在收到甲的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C ) A.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按份赔偿责任 C.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D.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但丙网站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10.甲乙之间有矛盾,乙为发泄对甲的不满,将甲的头像PS为纹格青灰底色,导致甲看起来比较阴森恐怖,然后发布在网络上。乙的行为。( B ) A.是合法行为 B.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侵犯了甲照片的财产权 11.a地某报刊登了本报记者甲采写的对公民乙不利的报道。乙欲状告报社。乙户籍在b地、常住在c地,暂住在d地。乙可以在下列哪些地方起诉?( D ) A.只能在a B.只能在a或b C.可以在a或b或c D.可以在a或b或c或d 12.某媒体刊发了本媒体记者张某采写的对某公民不利的报道。某公民欲状告该媒体。公民可以起诉?( B ) 13.A.只能是媒体 B.可以是媒体或记者张某 C.只能是记者张某 D.必须是媒体和记者张某 13.某网民在其博客中发文章披露称20年前被医院宣布为因肺病去世的某演员其实是因身患艾滋病而病故。博文中除称该演员当年症状类似艾滋病发作,且有圈内传说该演员曾经吸毒外,此外再没有就此提出充足证据。此文随后被众多网站转载,反响激烈。演员父母、兄妹和妻子对该网民、转载的网站提起名誉权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某演员已去世20年,并不具有名誉权,所以法院应该驳回起诉 B.就算起诉,也只有该演员的父母和妻子有起诉资格,其兄妹不具有起诉资格 C.就算起诉,也应该以隐私权起诉,不应该以名誉权起诉 D.法院应该受理此起诉 14.某女大学生为某摄影师充当模特,双方未对照片的发表和使用作出约定。后摄影师将大

新闻写作培训讲义

新闻写作培训 一、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定义) 1. 新闻的定义。 a. 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的; b.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且有价值的; c. 新闻必实)须是对事件(事的“报道”。 2. 新闻六要素=5W 1H。 既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对“5W”事件What、时间When、人物Who、地点Where、原因Why和“1H”How怎么样,如何/结果)的报道。5W 1H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原来我们上学时的教科书里只有新闻五要素,即5W。 a(新闻报道不是重复历史(旧闻) 过去的已知已发生的事实不是新闻,新闻是新近(近期)发生的未知事实,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如:比如3月份发生在车间的新闻,你4月份才去写,或者别人都知道了,你再写,就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了。所以说,新闻必须要及时。 b(新闻稿件不是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都是大家常见的,比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文学作品讲究修饰、形容,甚至虚构、夸大;但新闻重真实、明晰(尽量少用形容词、心理描写、合理想像,多用动词)。新闻通讯是饭、文学作品是酒。

C(新闻不是公文 公文引经典,重重复,有倾向;新闻引“今典”,重差异,求平衡。新闻有新闻的结构、公文有公文的格式。 3. 新闻语言的应用和表述。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a.客观。 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b.确切。 比如,“近300人”比“几百人”,“300多米”比“几百厘米”要精确。 c.简练。 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尽量避免。本来就是一个简讯不要写成消息,本来是一个消息不要写成通讯。 d.朴实通俗。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稿件中有设备、工艺的特殊专用词,即使你写错了,我们编辑也看不出来,所以要求通讯员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注释。 另外,在新闻语言表述中,还应该把握“两多两少”,即:“多用中性词,少用修饰语;多用陈述词,少用褒贬词”。 同时,新闻写作必须用第三者身份进行客观描述,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我们经常看到许多通讯员经常用“我院、我校、我专业”等进行表述,这说明我们没有把自己当成通讯员,应该改为“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2013新闻记者培训完整600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以下哪一项?( A ) A.社会和谐 B.生活小康 C.全面小康 D.四个现代化. 2.党的十三大提出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A ) A.“三步走”发展战略 B.“四步走"发展战略 C.“五步走"发展战略 D.“全面小康”发展战略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B ) A.2015年 B.2020年 C.2030年 D.2040年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C ) 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D.“六位一体" 5.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二的历史地位,并将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6.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D) A.二 B.三 C.四 D.五 7.党的十八大把——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B ) A.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完善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 8.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的梦。(A ) A.人民 B.工人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全球华人 9.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道路。( A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现代化 C.和平发展D.改革开放, 10.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力量,就是——。( B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 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C.工人阶级团结的力量 D.全球华人合作的力量 1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 B ) A.土地改革制度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改革开放政策,D.和平发展政策 1 2.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 A.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B.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D.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 ) A.改革开放 B.优化经济结构 C.提升国民生产总值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A ) A.中国共产党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A ) A.广大人民群众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全球华人 1 6·胡锦涛同志在——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范畴。(C ) A.党的十六大 B O党的十七大 C.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D.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 1 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实现途径。( A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1 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行动指南。(B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1 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根本保障。(C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 O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20.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A ) ‘ A.两次 B.三次 C.四次 D.五次 2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C ) A.改革开放 B.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生态文明建设 2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B ) A.深化所有制改革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激发民营企业的创造活力 D.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2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 ) A.党的领导 B.人民民主 C.无产阶级专政 D.权力制衡 2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D ) A.党的领导 B.理论学习 C.典型示范 D啸IJ 度建设 25.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 (C ) A.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B.吸收国外文化成果 C.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D.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26.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必须把——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A ) A.思想道德建设 B.继承传统文化 C.借鉴国外文化 D.发展文化事业 27.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 A.文化体制改革 B.文化事业发展 C.文化产业进步 D.激发传统文化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D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_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9.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道路,坚定奉

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以下哪一项?(A) A.社会和谐 B.生活小康 C.全面小康 D.四个现代化 2.党的十三大提出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A)A.“三步走”发展战略 B.“四步走”发展战略 C.“五步走”发展战略 D.“全面小康”发展战略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_____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B)A.2015年 B.2020年 C.2030年 D.2040年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_____。(C)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D.“六位一体” 5.党的十八大确立了_____的历史地位,并将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6.党的十八大报告从_ ____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D)

A.二 B.三 C.四 D.五 7.党的十八大把_____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B) A.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完善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 8.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的梦。(A) A.人民 B.工人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全球华人 9.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_____道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现代化 C.和平发展 D.改革开放 10.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力量,就是_____。 (B)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 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C.工人阶级团结的力量 D.全球华人合作的力量 1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_____。(B)

新闻记者培训2013练习题标准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2013练习题标准答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单选题 1A;2A;3B;4C;5D;6D;7B;8A;9A;10B;11B;12B;13D;14A;15A;16C;17A:18B;19C;20 A;21C;22B;23B;24D;25C;26A;27A;28D;29C;30A. 多选题 1ABC;2CD;3AB;4AC;5ABCDE;6ABCDE;7AB;8ABCD;9ABC;10ABCD;11ABC;1 2AB;13ABCD;14ABCD;15ABCD;16BCD;17BCD;18ABC;19ABC;20ABD;21ACD ;22ABCD;23ABC;24ABCD;25ABCDE;26ABCD;27ABCD;28ABC;29ABCD;30AB CD;31ABCD;32ACD;33ABCD 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参考答案 单选题 1A;2D;3B;4C;5C;6D;7B;8A;9B;10D;11B,12C;13A;14D;15C;16B;17D;18C;19A;20 D;21D;22A;23A;24D;25D;26C;27A;28D;29C;30C;31B;32D. 多选题 1ABD;2ABCD;3ABC;4ABCD;5ABD;6ACD;7ABCD;8ABCD;9BCD;10ABCD;11B CD;12ABCD;13ABCD;14ABC;15BCD;16ABD;17ABC;18AB;19BC;20AD;21ABC ;22ABCD;23ACD;24BD;25AC’26ABD;27ABC;28ABCD;29BC;30BC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