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意思-赏析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意思-赏析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意思-赏析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意思-赏析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意思|赏析

译文

别后半年未收到你的信,思肠为你断作千百寸,每一寸都系结着万千的愁,每一个愁结都揪着我的心。相见的机会是那样难得,悔不该就那样轻易地离分,又是去年一样梨花白如雪,登楼看花更伤春。

相思的情只能在心中郁结,相思的话儿无处去诉说,愁过白天又愁烟云遮明月,愁到此时心情更凄恻。伤心的泪不停地流淌,把鲜红的袖口染成黑黄颜色。

作者:佚名

这一首词,也有人认为是韦庄留蜀后思君之辞,跟他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不是没有道理的。而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情人别后相忆之词,不必过干求深。把爱情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重在发端,词也是起结最难。发端处要开门见山,一下擒住题旨,才不致流于浮泛。所以况周颐说: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它题便娜动不得(《蕙风词话》卷一)。别来半岁音书绝,正是实写,是全词抒情线素的起点,也是笼罩全篇的冠冕。它既点明了别后的时间是半岁,又倾诉了别后的情况是音书绝。以下的词意全从此语生发出来。不是别后半岁,音书隔绝,就

没有这首词的创作冲动,就没有这首词的审美情趣。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词人迫于无法遏制的情感的需要,真实地反映了别后的心境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离肠即是离情,但离情是无形的、抽象的,离肠是有形的、具体的,便于用数字来表现离愁的程度。在极短的一寸离肠上系上千万愁结,通过两个大小悬殊的对比,更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韦庄不但喜用离肠,而且喜用数字。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上行杯》),就是同一艺术构思。别易会难,古人所叹。而李商隐翻之为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用两个难字,说明别也是很难为怀的。柳永正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雨霖铃》)的描绘。王实甫也为崔莺莺设计过柳丝长,玉聪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西厢记长亭送别》)的痴话。而词人却把这个成语,化为极其平淡的两句话,并没有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什么新的意境。而且似乎有些执着地坚持这个传统的看法。但若把难相见,易相别放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它既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的原因,也是又是玉楼花似雪的过脉、大概半岁前在长亭送别的时候,正是飞雪似杨花;而在两地睽违的今天,又是杨花似雪了。飞花如雪,玉楼中人此时所见光景当亦同之。由此转入所忆之人,及彼此相对忆念之情。张砥中说:凡同前后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这一结既是有效地照应了起句的别来半岁,又为下阕的词意开拓了广阔的境界,大有水穷云起、有余不尽的审美趣昧。

下阕即从居者着想,写她面对明媚的春兄,无日无夜不在怀念远方的行人。暗相思三句,i黯谈而悲,情深而婉,恰到好处地道出了天下少妇的娇羞心情,她暗自咽下别是一般滋蛛的苦酒,而不敢在别人面前倾诉那满腔哀怨,万种闲愁。她在朦陇的夜色中,看到天上团圜的月,想起人问离别的人:想到自己在见月思人,不知对方是否也在望月思乡?这月曾经是照过他们离别的。那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的容态,除却天边月,是没人知(《女冠子》)的。这月也是他们夜半私语时的见证,那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思帝乡》)的绮语,也只有月才知道。可如今是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叫她惘怅。于是她越想越觉得人寂寞、恨重重,玉郎薄幸去无踪(《天仙子》),越想越埋怨自己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谒金门》)。真是含恨暗伤情(《望远行》),万般惆怅向谁论(《小重山》),于是情不自禁地泪沾红袖黦了。词人写过很多的泪,如泪界莲腮两线红(《天仙子》),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就充分肯定它说:词用界字,始于端己。宋子京效之云: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遂成名句。说明词人是善于遣词造句的。只有在新啼痕间旧啼痕(秦现《鹧鸪天》)时,才会在红袖上浸渍着黦,所以它不但与红袖、清泪相映成趣,而且表达了她一次又一次地流下了相思的清泪。王仕祯在《花草蒙拾》中特别拈出这一句话说:着意设色,异纹细艳,非后人纂组所及,山谷所谓古蕃锦者,其殆是耶?就是对韦庄遣词造句功夫的最高评价:富于万篇,贫于一字,是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可见遣

词造句,是艺术传达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这种技巧,就不能使艺术构思得到符合美的规律的表现。刘勰说: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好(《文心雕龙神思》),正是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容易在脑子里浮现一幅奇特的景象,等到把它变成语言写在纸上,就觉得平淡无奇了。此语很好地说明了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的辩证关系。还须特别指出的是:这个结句,不但表现了作者善于遣问造句的艺术才能,而且是采用情结的方式,环顾起句,有尽而不尽之意。下阕以想得二字领后两句,此时二字包前三句,悬想对方相思情景,得杜甫今夜鄜州月诗的思致。此时之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半烟月,又体现出两地同时,两人同心,亦彼事,亦己情,一齐摄入,映照玲珑,构想深微,笔致错落。

绕口令

1、八百标兵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2、巴老爷芭蕉树 巴老爷有八十八棵芭蕉树, 来了八十八个把式要在巴老爷八十八棵芭蕉树下住。 巴老爷拔了八十八棵芭蕉树, 不让八十八个把式在八十八棵芭蕉树下住。 八十八个把式烧了八十八棵芭蕉树。巴老爷在八十八棵芭蕉树边哭。 3、买饽饽 白伯伯,彭伯伯, 饽饽铺里买饽饽。 白伯伯买的饽饽大, 彭伯伯买的大饽饽, 拿到家里喂婆婆。 婆婆又去比饽饽, 不知白伯伯买的饽饽大, 还是彭伯伯买的大饽饽?

4、牛郎恋刘娘 牛郎年年恋刘娘,刘娘连连念牛郎, 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 郎恋娘来娘念郎。 5、哥挎瓜筐过宽沟 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 6、石狮子咬死死涩柿子树 山前有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山后有四十四只石狮子, 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 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 咬死了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不知是山前的四十四棵涩柿子树,

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 还是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 咬死了山前的四十四棵涩柿子树。 7、三哥三嫂子 三哥三嫂子, 借我三斗三升酸枣子。 明年上山摘了酸枣子, 如数奉还三哥三嫂子这三斗三升酸枣子。 8、晒人肉 日头热,晒人肉, 晒得心里好难受。 晒人肉,好难受。 晒得头上直冒油。 9、二人山前来比腿

山前有个崔粗腿, 山后有个崔腿粗, 二人山前来比腿。 不知是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还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10、白石塔 白石塔,白石搭, 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 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大。 11、一匹布一瓶醋 肩背一匹布,手提一瓶醋, 走了一里路,看见一只兔。 卸下布,放下醋,去捉兔。 跑了兔,丢了布,洒了醋。 12、盆碰棚 老彭拿着一个盆,路过老陈住的棚。盆碰棚,棚碰盆,棚倒盆碎棚压盆,

《西江月·平山堂》(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前言】 《西江月·平山堂》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第三次经过平山堂时,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所作的一首词。到作此词为止,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第一次,是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经扬州;第二次,是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扬州;第三次,是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则“三过平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此时四十二岁的苏轼,顿生弹指之间,半生倏忽已过的感慨。近十年的人生跨度中,自己固然已蹉跎岁月,尊敬

的恩师欧阳修亦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⑵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⑶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⑷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

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⑸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 ⑹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是为“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所本。 ⑺未转头时是梦: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此翻进一层,谓未转头时,已是梦幻。 【翻译】 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鉴赏】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一、导入:由课题导入,中秋,咏月 二、课文内容分析 1. 《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简介: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 ②字词积累: 栖(qī):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2、“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答:课文注释③: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3、“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答: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而“在”字,显得平淡寡味了。 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点拨:(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

绝句 杜甫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8、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蜀相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5、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6、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7、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8、水槛遣心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9、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李白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3、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小学语文 苏轼诗词鉴赏 西江月十五首

苏轼诗词鉴赏:西江月十五首 【诗词】西江月十五首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正文: 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为谁流睇不归家。错认门前过马。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刘郎一见武陵花。从此春心荡也。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後鞓红。此花清绝更纤秾。把酒何人心动。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莫叹平原落落,且应去鲁迟迟。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拍浮何用酒为池。我已为君德醉。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更看微月转光风。归去香云入梦。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灯花零落酒花秾。妙语一时飞动。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 以上苏轼作品《西江月》共15首

诗词赏析:辛弃疾《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诗词赏析:辛弃疾《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宋代:辛弃疾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译文 妻之美貌都成为了醉梦,已成过去,而我鬓白余生有几?初见之 初即诵我的抒写愁怀之作,一看便知能与我同甘共苦者。 你的诗作与六朝诗人阴铿和何逊水平相近,书法则在罗叔景赵元 嗣之上,诗囊往来什么适合才能停止,每次归来,你早遣蛾眉迎候, 为我整理诗囊。 注释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 词”“江月令”等。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粉面:粉嫩洁白之面。陆畅《解内人嘲》诗:“粉面仙郎选圣朝,偶逢秦女学*。” 伴牢愁:楚辞篇名,汉扬雄著。《汉书·扬雄传》:“又旁《离骚》作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为一卷, 名曰《畔牢愁》。”注:“李奇曰:畔,离也。牢,聊也。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也。”

“诗在”句:引自杜甫《解闷》十二首:“陶冶性情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阴何:谓六朝诗人阴铿和何逊。 “字居”句:引自《晋书·卫恒传》:“恒作四体书势曰:罗叔景、赵元嗣者,与张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故英自称上比于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苏轼《次韵孙莘老见赠》诗:“龚、黄侧畔难言政,罗、赵前头且眩书。” “锦囊”:用李贺锦囊寻诗事。锦囊来往:出自《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 赏析 开头二句自叹年老。言青春年华已在如醉如梦的生活中过去,如今两鬓如霜也不知还能度过几个春秋,好景不长,令人失望,表现了作者叹老嗟衰的愁苦心态。“来时”二句写作者同诗友的亲密关系。言每次诗友来时,总是对我诵述扬雄《畔牢愁》之作,作者用扬雄的《畔牢愁》借指自己的抒写愁怀之作,表示“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之意,很愿同我往还,密切关系,所以“一见樽前似旧”,和老朋友一样亲密无间。“诗在”二句颂美诗友工诗善书。此处化杜诗和卫恒语意,言友人之诗和南北朝诗人阴铿、何逊相近,值得学习;其书法也在罗(晖)赵(袭)之前,虽见称于人,而我却不敢恭维。结尾二句写候其来诗。《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此处化用其意,言互相赠诗不要停止,已遣侍人等候来诗,对诗友表现了企盼与敬重之意。 此词追忆其生平数事,既以为知音,又表彰其内助之劳,更推崇其诗书之佳,篇幅虽短,情意殷切。

小学必背古诗75首原文(12)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新课标) 1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7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8 凉州词(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9 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2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3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4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50首原文及译文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50首 八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

古诗西江月·秋收起义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秋收起义翻译赏析 《西江月·秋收起义》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前言】《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于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创作的一首词。《西江月·秋收起义》采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纪实特色,堪称为史诗,咏颂了革命初期的工农革命武装暴动的壮举。其语言通俗,节奏紧凑,气势磅礴,刚健有力,比喻形象,富有文采。【注释】(1)西江月:词牌名,由李白《苏台怀古诗》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得名。(2)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定发动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武装起义。毛泽东在湖南省东北部和江西省西北部领导农民、工人和一部分北伐军,成立一支工农革命军。九月九日起在修水、铜鼓、平江、浏阳一带举行武装起义,遭到敌人围击。十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3)军叫工农革命:当时国民党的军队称作“国民革命军”,共产党领导的起义队伍就叫“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51号军事工作大纲》才正式规定,“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目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4)旗号镰刀斧头:这是当时的军旗。1933年改为镰刀锤子,后演变为八一军旗。(5)

匡庐:首次发表时原作“修铜”,即修水、铜鼓。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作者修改的抄件改为“匡庐”。(6)潇湘:原为平浏,即平江、浏阳。湖南省县名首次发表时原作“平浏”,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作者修改的抄件改为“潇湘”。借潇水和湘江指湖南省。(7)同仇:同心合力打击敌人。《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8)暮云愁:象征反动势力压顶,百姓生活窘迫。(9)进、动:按《西江月》词律,上下阕末句末字当与二、三句末字同韵异调,即第二、第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这里没有按律押韵,而依湖南方音用进、动两字隔阕押韵。【翻译】这支军队叫工农革命军,它的旗号是镰刀与斧头。江西庐山一带不停留,要向湖南直接进发。地主重重压迫农民,农民个个同心协力打击地主。秋收时的黄昏云发愁,霹雳一声秋收暴动。【赏析】这首词遣词造句,明快有力,富有文采。仔细品味,不禁惊叹作者用词之考究,对待历史态度之严谨。“旗号镰刀斧头”,使工农革命的特点表现得具体鲜明;“匡庐”准确地道出了在共产党领导下,整个幕阜山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到处响彻秋的怒号的情势。同时,“匡庐”对应下句的“潇湘”,“匡庐”也可引申为“江西”的代称,更全面地反映了“八七”会议后,整个湘赣工农运动的态势。““潇湘”准确说明了当时的斗争意图,当时目标指向当时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但这一目标又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作者用了“要向”,后来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状况,在文家市会师大会上,毛泽东等实事求是,改变了

中考必背诗词48首(完善版)

中考必背古诗词48首 【七上9首】 1. 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 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 浣溪沙晏殊(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七下4首】 10. 木兰诗南北朝乐府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 约客赵师秀(南宋)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夫词 阅读答案附赏析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夫词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参考答案①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②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解析】(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例如,悬崖、翠、川、落日、白鸥等,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答作用时,还要答出在结构上的作用。上阙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的是词人的喜爱之情。从下阙鱼肥酒美等生活场景,从闲管的感慨来看,起着铺垫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及关键词分析作答。词人在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愿为国效力,因此,休说鲈鱼堪脍表达的是词人不愿归隐、愿为国效力的志向;而本词中,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因此,别浦鱼肥堪脍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惬意描写,借助渔夫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悲愤和无奈之情。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据专家考证,这首戏作词作于淳熙五年。全词为《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往来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摇?摇别浦鱼肥堪烩,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解读这首词的词序,它提供了一个矛盾焦点,矛盾在于感心之物(采石岸)与他的感物之心(词人所表达的感情)相悖。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采石矶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长江最窄之处。它无论对于宋朝历史还是对于辛弃疾个人经历来说,都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地点。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戊午,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参谋军事;十一月甲戌,命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往芜湖,趣(李)显忠交(王)权军,且犒师采石。。丙子,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督舟师败金兵于东采石。这一仗虞允文带领一万宋军打败了四万金兵,是南宋难得的一次辉煌。辛弃疾渡淮时,应该正是宋金鏖战之时,虞允文大败金兵,辛弃疾一定知道。何况虞允文是辛弃疾的恩师,辛弃疾曾于南归十年后的乾道七年,在司农主簿小官任上写了著名的战略文章《九议》呈给当时的丞相虞允文,得到虞的赏识和采纳,辛弃疾后来的升任也与此不无关系。按说到采石矶的辛弃疾应该是回顾胜利缅怀恩师激发诗情的地方,面对这个感心之物,按辛弃疾的性格应该浮想联翩、壮怀激烈奋而作豪放词才是,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偏偏作了一首戏作词,并且是他的创作历程中的第一首戏作的词。表面看,淳熙五年是辛弃疾仕途平坦顺利的一年,稼轩时年39岁,正当年富力强,仕途亨通。淳熙二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受丞相叶衡的举荐,辛弃疾出任江西提刑,平茶商军赖文正之后,受到朝廷赏识,得到嘉奖与升迁,先后除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再迁隆兴府江西安抚,到了淳熙五年的春天,在江西安抚任上只三个月的辛弃疾,就被召为大理少卿,到了京城临安。同年九月,就又出任湖北转运副使。正如他自己所说: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霜天晓月旅兴》)但此时辛弃疾心情是动荡不安的。朝廷表面上基本相安无事,实际上矛盾重重,不仅有主战派与主和派的矛盾,还有各个派系、各种阵营、各个利益集体中的矛盾,当时新任的右丞相是史浩,他思想上对南归的豪杰志士很不以为然,甚至是歧视。史浩曾经与张浚辩论,提出中原决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的观点,并称北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及译文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 韩愈【唐】 其一: 天街②小雨润如酥③,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④,绝胜烟柳满皇都⑤。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字词翻译 ①呈:恭敬地送给。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工部官名,主管水利建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说这首诗的主题是早春,是题赠给张籍的(给张籍赏读、鉴赏,就像西方人写好诗后献给某某某)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绝,绝对;胜,胜过。(一说为:最美的景色,编者注)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文翻译 其一: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

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一说为:早春皇都长安烟柳满城的景色是绝美的,从诗意上看编者同意此说,详见附文)。 其二: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范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原文、译文及赏析

西江月·顷在黄州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玉骢:良马。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他住在黄州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把典故融化于景物描写之中,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溪”作一个量词,巧妙又无痕地把风,月与溪融为一体,并洗去了风尘世俗之感。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微风轻轻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真像缀了一溪晶莹剔透的珠玉。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由于感情的挚浓,使比喻的客体升到了突出的地位,因而它的形象显得更鲜明,更生动。这种表现手法是从生活中来的,不背理,更不违情。月色皎洁,加之以醉人痴语,怪不得异想天开,这是“理”;十分珍惜美好的月色,这是“情”。“情理交至”,这就更巧妙地揭开了词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帷幕。这个境界是极为幽美、静谧、纯洁的,如果有一丁点儿外物羼入,就会被损害,被践踏。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 “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苏教版1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二. 导入:同学们,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 (一)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 对照补充的注释,自由诵读,说说诗歌描绘的情景。 1.补充注释:地白:月光满地。栖:鸟停息字树上。 2.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学生推荐代表发言。 4.教师补充。 (四)探究学习 1.你欣赏诗中的哪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 (五)当堂背诵 四.学习《水调歌头》 (一)简介词作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原因。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读带。 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三)疏通课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四)品读课文 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探究学习 1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谈谈你的理解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早春》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早春》原文翻译及鉴赏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早春》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早春》原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原文翻译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早春》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⑵最是:正是。处:时。 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早春》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早春》原文翻译及鉴赏》,对于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小学古诗词:《西江月》阅读

小学古诗词:《西江月》阅读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1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 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 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 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7见:同“现”。 8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9西江月:词牌名。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 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 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赏析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不过,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能够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 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个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 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 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体现了山 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 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 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西江月》鉴赏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 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不过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 种恬静的美。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 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 不过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 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 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 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一、积累运用 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填人名)。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3.________(填作者)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从时代来看,是一首现代诗。4.默写。 ①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 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 __,___ _____。 ③____ ____,______ __,____ ____。不应有恨,____ ____? ④_______ _,月有阴晴圆缺,____ ____。 ⑤中庭地白树栖鸦,_ _______。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 __。 5.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注音。 宫阙()绮户() 7.解释。 (1)达旦:()(2)兼:() (3)中庭地白树栖鸦()(4)不知秋思落谁家 () (5)把酒问青天()(6)低绮 户() (7)乘风归去()(8)弄清 影() (9)何似在人间()(10)千里共婵 娟() 二、阅读理解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