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心血管病单选题

中医心血管病单选题

中医心血管病单选题
中医心血管病单选题

主题内容:(务必留空)

题目内容:题干

题目答案:A.此部分就是选支,请直接用 A.B.C.D.E.隔开各个选支即可,千万不要用回车或者空格隔开各个选支。

正确答案:B

试题难度:1

此行空白(每题之间留一行空白)

1.痰浊闭阻型胸痹的代表方为:()

A.瓜蒌薤白白酒汤

B.瓜蒌薤白半夏汤

C.乌头赤石脂丸

D.温胆汤

B

2.气滞心胸型胸痹的主证是:()

A.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

B. 心胸满闷,遇情志不遂时易诱发

C.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

D.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

B

3.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更甚,自汗,面色 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证属:()A. 心肾阳虚B. 寒凝心脉C. 心肾阴虚D. 气阴两虚

A

4.胸痹本虚宜补,尤应重视:()

A.补益心气

B.滋补心阴

C.温补阳气

D.养心补血

A

5.胸痹病位在心,尚与何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A.肝胆脾

B.肺脾肾

C.脾肾

D.肝脾肾

E.肝脾

D

6.下列哪项不是胸痹的病因:()

A.寒邪内侵B先天遗传C饮食不当D情志失调E.年老体虚

B

7.胸痹与真心痛的不同点主要在于:()

A.病情程度不同

B.虚实属性不同

C.寒热病性不同

D.病程长短不同

E.好发年龄不同

A

8.胸痹的临床特点是:()

A.左胸部发作性憋闷

B.左胸部发作性疼痛

C.气短喘促

D.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E.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

E

9.胸痹虚证主要责之哪些脏腑的亏虚:()

A.心肾

B.心脾肺

C.心肝肾

D.心脾肝肾

E.心脾肾

D

10.下列哪项不是胸痹标实的主要病机:()

A.血瘀

B.痰浊

C.寒凝

D.水湿

E.气滞

D

11.“胸痹”病名最早见于:()

A.《内经》B《五十二病方》C.《金柜要略》D.《世医得效方》E.《证治准绳》

A

12.瓜蒌薤白汤治疗胸痹出自:()

A.《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金柜要略》

D.《世医得效方》

E.《证治准绳》

C

13.哪一本书将胸痹的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中藏经》

D.《金匾要略》

E.《伤寒论》

D

14.胸痹的病位在:()

A.肾

B.肝

C.脾

D.心

E.肺

D

15.胸痹心痛之疼痛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

性闷痛为主,一般不会呈现

A.灼痛

B.跳痛

C.绞痛

D.刺痛

E.隐痛

B

16.痰浊壅塞型胸痹心痛的主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胸闷重而心痛轻B.肥胖体沉C.痰多气短D.遇阴雨天易发或加重E.痛有定处,如刺如绞

E

17.李某,女,52岁,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正值正月来诊。症见心痛如绞,手足厥冷,冷汗出,心悸气短,苔薄白,脉微。本病治法为:()

A.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B.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C.通阳泄浊,豁痰开窍

D.活血化瘀,通脉止

痛F.温振心阳,回阳救逆

E

18.刘某,女,46岁,平素性格忧郁,且有“高血压病”病史。某日与邻居发生口角后即

自觉心痛阵发,脘腹胀闷,暖气频作,苔薄,脉细弦。本病治疗主方宜选用:()

A.柴胡疏肝散

B.丹栀逍遥散C当归四逆汤D.栝蒌薤白半夏汤E.甘麦大枣汤

A

19.罗某,男性,58岁,形体肥胖,有“高血压病”病史,梅雨时节来诊。家人代诉患者

早上6时自觉胸部憋闷,恶心呕吐,痰多气短,头痛乏力,当时测血压为110/85mmHg,予

服降压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现除见上症外,诉心胸隐痛,胃脘胀满不适,苔白腻,脉弦滑。本病诊断首先考虑为:()

A.呕吐

B.头痛

C.胃痛

D.胸痹F真心痛

D

20.洪某,男,45岁.症见心胸时作闷痛,心悸,烦热不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咽燥,盗汗,舌红少津,苔剥,脉结。本病治疗方剂宜选用:()

A.天王补心丹

B.丹栀逍遥散

C.六味地黄丸

D.左归丸

E.柴胡疏肝散

D

21.胸痛彻背,感寒尤甚,胸闷气短,心悸不适,肢冷,舌苔薄白,脉沉紧,辨证应属:()

A.寒凝心脉

B.心血瘀阻

C.心阳欲脱

D.痰浊壅滞

E.心肾阳虚

A

22.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的记载,出于下列何书:()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灵枢?五味》

D.《医林改错》

E.《证治准绳》

D

23.“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此语出自:()

A.《灵枢》

B.《素问》

C.《伤寒论》

D.《难经》

A

24.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

A.肝肾亏虚

B.心脾亏虚

C.心气不足

D.肾阴不足

E.心脾肝肾亏虚

E

25.下列哪项不是胸痹的治疗法则:()

A.活血化瘀

B.辛温通阳

C.泄浊豁痰

D.温补阳气

E.滋阴润肺

E

26.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标实常见为下列哪项以外:()

A.气滞

B.血瘀

C.痰浊

D.阴寒

E.火邪

E

27.胸痛,若瘀血、痰浊、寒凝祛除后,其治疗方法当着重:()

A.温补阳气

B.补益心血

C.气血双补

D.滋阴养血

E.脾肾两补

A

28.胸痹之病因,多与下列哪项以外有关:()

A.寒邪内侵

B.心虚胆怯

C.饮食失调

D.情志失节

E.年迈体虚

B

29.男,55岁。胸痛反复发作2个月,现胸部刺痛,夜间尤甚,持续10分钟左右,病处固定,多因生气及受寒后加重,时有心慌,舌质紫暗,脉象沉涩,首选方为:()

A.瓜蒌薤白半夏汤

B.参附汤合右归饮

C.血府逐瘀汤

D.乌头赤石脂丸

E.瓜蒌薤白白酒汤

C

30.男,65岁。胸闷痛反复发作5年余,现胸闷隐痛,心烦少寐,时有心悸,腰酸痛,盗汗,头晕,大便干,舌暗红,脉细数。首选何方:()

A.生脉散加减

B.左归饮加减

C.人参养营汤加减

D.右归饮加减

E.参附汤加减

B

31.女,61岁。近半月来常感胸闷痛,气短喘促,痰多白黏,肢体沉重,形体肥胖,舌暗红,苔浊腻,脉滑,治疗首选下列何方:()

A.瓜蒌薤白半夏汤

B.小陷胸汤

C.瓜蒌薤白白酒汤

D.丹参饮

E.苏合香丸

A

32.男,70岁。因过劳后诱发左侧胸部剧烈疼痛3小时,疼痛向左肩放射,伴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大汗出,四肢厥冷,舌淡紫,苔白腻,脉沉细弦,其治则宜:()

A.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B.宣通胸阳,散寒化浊

C.补益心气,活血化瘀

D.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E.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A

33.女,56岁。反复发作胸痛2年,近日胸痛发作频繁,心痛彻背,感寒尤甚,伴心悸,气短,重则喘息不能平卧,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其治疗方剂首选:()

A.真武汤

B.参附龙牡汤

C.乌头赤石脂丸合苏合香丸

D.瓜蒌薤白桂枝汤

E.瓜蒌薤白白酒汤

E

34.男,48岁。因胸闷痛反复发作3年,近日加重,现胸闷如窒,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头晕沉如裹,咳白痰,形体肥胖,苔浊腻,脉沉。其中医辨证为:()

A.阴寒凝滞

B.痰浊壅塞

C.气滞血瘀

D.痰热中阻

E.心脾两虚

B

35.女,48岁。因胸闷痛反复发作2年,近一周来加重,现胸闷如窒,气短喘促,肢体沉重,痰多,形体肥胖,苔浊腻,脉滑。其治法为:()

A.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B.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C.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D.清热化痰,理气止痛

E.补益心脾,通阳止痛

C

36.女,56岁。近两周来常感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乏力,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甚,舌偏红,脉结代。此时最佳方剂为:()

A.左归饮加减

B.参附汤加减

C.右归饮加减

D.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加减

E.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减

D

37.某心痛病人迁延不愈,并出现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动则甚,肢体浮肿,畏寒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此时最佳方剂为:()

A.参附汤加减

B.右归饮加减

C.左归饮加减

D.生脉散加减

E.真武汤加减

E

38.胸痹心痛气滞心胸的主方是:()

A血府逐瘀汤 B栝蒌薤白半夏汤 C柴胡疏肝散 D当归四逆汤

C

39.胸痹心痛心肾阳虚证的主方是:()

A天王补心丹加减 B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味 C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 D丹参饮合金铃子散加味

B

40.胸痹心痛本虚标实,标实当泻,以何法为重:()

A化痰泄浊B辛温通阳C宽胸理气D活血通络

D

41.苏某,女,62岁,近来反复出现胸部闷痛,阴雨天易发并加重,形体肥胖,痰多气短,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应选何方治疗:()

A当归四逆汤加减B血府逐瘀汤加减 C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D丹参饮合金铃子散加味

C

42.李某,男,58岁,胸痛剧烈反复发作已五年,疼痛发作时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痛引左侧肩背及左上臂内侧,日久不愈,胸闷气短,心悸,舌质暗红并有瘀斑,舌苔薄,脉弦涩,其治法宜用:()

A疏调气机,和血舒脉B散寒活血,宜痹通阳 C通阳泄浊,豁痰开结D活血化瘀,通脉止痛D

43.“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出自:()

A《金匮要略》 B《素问.藏气法时论》 C《素问.厥论》 D《灵枢.五邪》

C

44.记载用大剂量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心痛的医著是:()

A《医林改错》 B《金匮要略》 C《证治准绳》 D《世医得效方》

C

45.16.失眠肝郁化火证、眩晕肝火上炎证可选用:()

A.天麻钩藤饮

B.龙胆泻肝汤

C.镇肝熄风汤

D.黄连温胆汤

B

46.失眠心脾两虚证的舌脉象是:()

A.舌红少苔,脉细数

B.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C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D.舌淡,脉弦细B

47.猝然心痛如绞,喘不得卧,手足不温,冷汗自出,面色百,脉沉细。其治疗最佳方药是:()

A.柴胡桂枝干姜汤

B.白虎加桂枝汤

C.柴胡截疟饮

D.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B

48.记载用大剂量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心痛的医著是:()

A.《医林改错》

B.《金匮要略》

C.《证治准绳》

D.《世医得效方》

C

49.胸痹心痛本虚标实,标实当泻,尤重视用何法:()

A.化痰泄浊

B.辛温通阳

C.宽胸理气

D.活血通络

D

50.胸痹心痛心肾阳虚证的主方是:()

A.天王补心丹加减

B.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C.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

D.丹参饮合金铃子散加味

B

51.心脾两虚不寐的舌脉象是:()

A.舌红少苔,脉细数

B.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C舌淡苔薄,脉细无力D.舌淡,脉弦细C

52.苓桂术甘汤是以下心悸哪一证的主方:())

A.心阳不振

B.水饮凌心

C.心血瘀阻

D.肾阳虚衰

B

53.心悸不安,动则更甚,或持续不已,胸闷气短,甚则喘促难卧,汗出,怯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或迟。证属:()

A.水饮凌心

B.心血瘀阻

C.心阳不振

D.心脾两虚

C

54.提出“无痰则不作眩”的论点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刘河间

C.朱丹溪

D.李东垣

C

55.心脾两虚不寐的舌脉象是:()

A.舌红少苔,脉细数

B.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C舌淡苔薄,脉细无力D.舌淡,脉弦细C

56.心悸气短,活动及思虑劳心后易发,神倦头晕,失眠多梦,健忘,腹胀便溏,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脉象细弱。选用:()

A.安神定志丸

B.黄连阿胶汤

C.桂枝甘草牡蛎汤

D.归脾汤

D

57.钟某,男,40岁,头晕且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胸胁胀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数,代表方是:()

A.龙胆泻肝汤

B.天麻钩藤饮

C.镇肝熄风汤

D.半夏白术天麻汤

A

58.张某,男,65岁,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因气候骤冷,骤遇风寒而发病并加重,形寒,痛甚时冷汗出,手足不温,心悸气短,舌苔薄白,脉沉紧,证属:()A.心血瘀阻 B.寒凝心脉 C.痰浊痹阴 D.气滞心胸

B

59.强调“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

A.李东垣

B.张景岳

C.刘河间

D.朱丹溪

B

60.首先将水肿分为阳水和阴水的医家是:()

A严用和 B.张景岳 C.李东垣 D. 刘河涧

A

61.头胀痛如裂,发热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辩证为:()

A.风寒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寒湿头痛

C

62.头痛头胀,每伴眩晕,心烦易怒,胁痛不适,失眠多梦,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主方是:()

A.天麻钩藤饮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通窍活血汤

D.龙胆泻肝汤

A

63.心悸气短,活动及思虑劳心后易发,神倦头晕,失眠多梦,健忘,腹胀便溏,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脉象细弱。选用:()

A.安神定志丸

B.黄连阿胶汤

C.桂枝甘草牡蛎汤

D.归脾汤

D

64.心悸瘀阻心脉证的主方是:()

A.桃仁红花煎

B.桃红四物汤

C.隔下逐瘀汤

D.血府逐瘀汤

A

65.头胀痛如裂,发热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辩证为:()

A.风寒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寒湿头痛

C

66.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疗眩晕何证型的代表方:()

A.气血亏虚

B.肝肾阴虚

C.痰浊上蒙

D.肝阳上亢

C

67.水肿的辨证大纲是:()

A.寒热

B.表里

C.虚实

D.阴阳

D

68.郁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

A.内伤饮食 B.劳倦过度 C.情志失调 D.房劳过度

C

69.记载用大剂量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心痛的医著是:()

A.《医林改错》

B.《金匮要略》

C.《证治准绳》

D.《世医得效方》

C

70.胸痹心痛本虚标实,标实当泻,以何法为重:()

A.化痰泄浊

B.辛温通阳

C.宽胸理气

D.活血通络

D

71.心脾两虚不寐的舌脉象是:()

A.舌红少苔,脉细数

B.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 C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D.舌淡,脉弦细

C

72.李某,女,28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头重目眩,口苦,嗳气,泛恶,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代表方是:()

A.龙胆泻肝汤

B.朱砂安神丸

C.黄连温胆汤

D.黄连阿胶汤

C

73.治疗风水相搏型水肿首选方是:()

A.越婢加术汤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C.胃苓汤合五皮饮

D.疏凿饮子

A

74.证见胸部膨满胀闷,气短、气急不得卧,咳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楚,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首选方是:()

A.小青龙汤

B.大青龙汤

C.真武汤

D.平喘固本汤

B

75.苓桂术甘汤是以下心悸哪一证的主方:()

A.心阳不振

B.水气凌心

C.心血瘀阻

D.肾阳虚衰

B

76.心悸不宁,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尤甚,头晕目眩,耳呜,舌红,苔少或无,脉细数,其主方是:()

A.归脾汤

B.安神定志丸

C.朱砂安神丸

D.黄连温胆汤

A

77.提出“无痰则不作眩”的论点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刘河间

C.朱丹溪

D.李东垣

C

78.黄某,男,38岁,眩晕,头目昏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诱发加重,面色潮红,性情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辨证为:()

A.肝火上炎

B.痰浊上蒙

C.肝肾阴虚

D.肝阳上亢

D

79.张某,女,36岁,心烦不寐,入睡时寐时醒,乱梦纷纭,胸闷痰多,头重目眩,口苦,嗳气,泛恶,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代表方是:()

A.龙胆泻肝汤

B.朱砂安神丸

C.黄连温胆汤

D.黄连阿胶汤

C

80.心悸气短,活动及思虑劳心后易发,神倦头晕,失眠多梦,健忘,腹胀便溏,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脉象细弱。选用:()

A.安神定志丸

B.黄连阿胶汤

C.桂枝甘草牡蛎汤

D.归脾汤

D

81.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吐痰稀薄,自汗畏风,易感冒,咳呛痰少质粘,口干烦热,咽喉不利,颧面潮红,舌红苔剥,脉细数。治疗选方为:()

A.七味都气丸

B.五磨饮子

C.真武汤

D.生脉散加味

D

82.钟某,男,40岁,头晕且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胸胁胀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数,代表方是:()

A.龙胆泻肝汤

B.天麻钩藤饮

C.镇肝熄风汤

D.半夏白术天麻汤

A

83.张某,男,65岁,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因气候骤冷,骤遇风寒而发病并加重,形寒,痛甚时冷汗出,手足不温,心悸气短,舌苔薄白,脉沉紧,证属:()A.心血瘀阻 B.寒凝心脉 C.痰浊痹阴 D.气滞心胸

B

84.强调“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

A.李东垣

B.张景岳

C.刘河间

D.朱丹溪

B

85.周某,女,32岁,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舌生疮,口干多饮,小便短赤,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数有力。辨证为:()

A.阴虚火旺

B.痰热内扰

C.肝郁化火

D.肝火扰心

D

86.患者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不易复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

小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弱。治疗用何方最佳:()

A.实脾饮

B.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C.胃苓汤合五皮饮

D.参苓白术散

A

87.头胀痛如裂,发热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辩证为:()

A.风寒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寒湿头痛

C

88.头痛头胀,每伴眩晕,心烦易怒,胁痛不适,失眠多梦,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主方是:()

A.天麻钩藤饮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通窍活血汤

D.龙胆泻肝汤

A

89.证见胸部膨满胀闷,气短、气急不得卧,咳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楚,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首选方是:()

A小青龙汤 B大青龙汤 C真武汤 D平喘固本汤

A

90.心悸不宁,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尤甚,头晕目眩,耳呜,舌红,苔少或无,脉细数,其主方是:()

A归脾汤 B安神定志丸 C天王补心汤 D黄连温胆汤

C

91.黄某,男,38岁,眩晕,头目昏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诱发加重,面色潮红,性情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辨证为:()

A肝火上炎 B痰浊上蒙 C肝肾阴虚 D肝阳上亢

C

92.头痛起病较急,痛剧或拘紧,痛连项背,遇风尤剧,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辩证为:()

A风热头痛 B风寒头痛 C风湿头痛 D暑湿头痛

B

93.苓桂术甘汤是以下心悸哪一证的主方:()

A心阳不振 B水气凌心 C心血瘀阻 D肾阳虚衰

B

94.心脾两虚不寐的舌脉象是:()

A舌红少苔,脉细数 B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 C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D舌淡,脉弦细C

95.心悸不安,动则更甚,或持续不已,胸闷气短,甚则喘促难卧,汗出,怯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或舌质胖而淡紫,舌苔白,脉细数无力或迟。证属:()

A水饮凌心 B心血瘀阻 C心阳不振 D心脾两虚

C

96.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常有外伤或久病病史,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其代表方是:()

A血府逐瘀汤 B桃红四物汤 C通窍活血汤 D膈下逐瘀汤

C

97.周某,女,32岁,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舌生疮,口干多饮,小便短赤,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数有力。辨证为:()

A阴虚火旺 B痰热内扰 C肝郁化火 D心火炽盛

D

98.头痛头胀,每伴眩晕,心烦易怒,胁痛不适,失眠多梦,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主方是:()

A天麻钩藤饮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通窍活血汤 D龙胆泻肝汤

A

99.李某,男,45岁,头晕且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胸胁胀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数,代表方是:()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天麻钩藤饮 C镇肝熄风汤 D龙胆泻肝汤

D

100.曾某,男,58岁,有高血压病史15年。此次发病骤急,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半身不遂,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属中风病何证:()

A阳闭 B阴闭 C脱证 D内闭外脱

A

101.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主方是:()

A黄连温胆汤 B朱砂安神丸 C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D黄连阿胶汤

C

102.头痛头重如裹,四肢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苔白腻,脉濡滑,辩证为:()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痰浊上逆 D风湿头痛

D

103.心悸不安,动则更甚,或持续不已,胸闷气短,甚则喘促难卧,汗出,怯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或舌质胖而淡紫,舌苔白,脉细数无力或迟。证属:()

A水饮凌心 B心血瘀阻 C心阳不振 D心脾两虚

C

104.失眠心脾两虚证的舌脉象是:()

A舌红少苔,脉细数 B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C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 D舌淡,脉弦细B

105.肝阳头痛的特点:()

A头痛如裹 B头胀痛而眩 C头痛而空 D头痛而晕

B

106.不寐的病名,首见于:()

A.《素问?逆调论》

B.《景岳全书?不寐》

C.《金匾要略》

D.《类证治裁?不寐》E.《难经?四十六难》

E

107.不寐的主要病机与何脏腑阴阳失调密切相关:()

A.心脾肝肾

B.心脾肝脾肾胃

C.心胆肝脾肾

D.心肺脾肾

E.心肺胃肾

B

108.不寐之病位在:()

A脑 B脾 C肾 D心 E肝

D

109.虚证不寐的病理因素主要是:()

A阴血不足 B津液亏弱 C脾气虚弱 D肝郁气滞 E阳气

A

110.治疗不寐时,朱砂安神丸最适用于:()

A阴虚火旺B痰火扰心C心火炽盛D心胆气虚E心阴不足

C

111.不寐的病理变化总属:()

A.阳盛阴衰,阳阴失交 B胃气不和,心神被扰 C.肝郁化火,风阳内扰 D.心虚胆怯,决断失权 E阴血不足,心神失养

A

112.下列哪项不是合胆气虚所致不寐的症候:()

A.多梦易惊B.心悸胆怯C.气短倦怠D.苔腻而黄E.小便清长

D

113.哪一项不是不寐的常用治法:()

A.疏肝泄热

B.花痰清热

C.凉血清热

D.滋阴降火

E.补养心脾

C

114.不寐证属心肾阴虚、虚火上扰者,其最佳方剂为:()

A.安神定志丸

B.交泰丸C连阿胶汤D.朱砂安神丸E.酸枣仁汤

C

115.化火型不寐的主方为:()

A.归脾汤

B.交泰丸

C.龙胆泻肝汤

D.酸枣仁汤

E.朱砂安神丸

C

116.不寐痰热重而大便不通者,可用:()

A.黄连温胆汤

B.檬石滚痰丸

C.龙胆泻肝汤

D.黄连阿胶汤

E.黄连清心饮

B

117.连阿胶汤与朱砂安神丸都可用于治疗不寐,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黄连

B.朱砂

C.阿胶

D.当归E地黄

E

118.患者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其病机为:()

A.心肾阴虚,虚火扰神

B.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C.心脾两虚,心神失养

D.痰热内阻,上扰心神

E.心胆气虚,神不内守

B

119.患者心烦不寐,燥扰不宁,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数。其治法是:()A.清肝泻火,佐以安神B.清心泻火,安神宁心C.滋阴降火,清心安神D.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B

120.患者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倦怠气短,脉弦细,最佳治疗方剂是:()A.黄连阿胶汤B.天王补心丹C.安神定志丸D.归脾汤E.柴胡疏肝散

C

121.患者女性,21岁,学生,近半年因学业压力较大,精神紧张,经常失眠,伴心烦,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其辨证为:()A.心胆气虚B.阴虚火旺C.肝郁化火D.心火偏亢E.痰热内扰

B

122.患者张某,男,46岁。症见心烦不寐,胸闷泛恶,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本证治法宜:()

A.清心泻火,安神宁心

B.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C.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D.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E.燥湿化痰,镇静安神

B

123.“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

A.《素问》

B.《灵枢》

C.《金匾要略》

D.《医学正传》

E.《景岳全书》

A

124.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有:()

A.风痰

B.风火痰

C.气火痰

D.风火痰气

E.风火痰瘀

E

125.一眩晕的特点是:()

A.坐立不安

B.头重如蒙

C.头痛头胀

D.头晕眼花

E.恶心呕吐

D

126.治疗痰湿中阻之眩晕的主方应选:()

A.二陈汤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天麻钩藤饮

D.异功散

E.参苓白术丸B

127.下列哪项不是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主症:()

A.头痛

B.面赤

C.急躁

D.肢麻

E.乏力

E

128.治疗气血亏虚之眩晕的主方应选:()

A.炙甘草汤

B.归脾汤

C.加味四物汤

D.当归补血汤

E.人参养营汤

B

129.下列哪项不是眩晕痪血阻窍证的主要症准:()

A.头痛固定

B.唇舌紫暗

C.舌有瘀斑

D.面色少华

E.脉象细涩

D

130.眩晕的发生,与下列哪些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A.心肝脾

B.肺脾肾

C.心肝肾

D.肝脾肾

E.心脾肾

D

131.眩晕发病后饮食上要注意气:()

A.禁食

B.低盐饮食

C.清淡饮食

D.流质饮食

E.半流质饮食

C

132.下列哪项不是眩晕的主要病理因素:()

A.风

B.寒

C.火

D.瘀

E.痰

B

133.元代朱丹溪提出“无()不作眩”:()

A.风

B.火

C.气

D.虚

E.痰

E

134.眩晕的病位在于:()

A.心

B.肝

C.脑

D.肾

E.三焦

C

135.患者突发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证属:()

A.肾精不足

B.痰火上扰允

C.痰癖阻窍

D.肝阳上亢E气血亏虚

D

136.患者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

A.天麻钩藤饮

B.黄连温胆汤

C.蕾香正气散

D.半夏厚朴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E

137.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

A.肾精不足

B.痰浊中阻

C.痪血阻窍

D.肝阳上亢

E.气血亏虚

A

138患者凌某,男,40岁,1年前头部外伤后常自觉头晕头痛,健忘失眠,耳鸣,精神不振,面唇紫暗,舌暗红,脉弦涩。了本病治疗方药宜首选:()

A.血府逐瘀汤

B.身痛逐瘀汤

C.桃红四物汤

D.补阳还五汤

E.通窍活血汤

E

139.患者严某48岁。症见头晕头胀补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目赤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扩本病治法应:()

A.平肝潜阳

B.清肝泻火

C.燥湿祛痰开窍

D.活血化瘀

E.清化痰热

B

140.李某,女性,47岁。每于劳累时出现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为:()

A.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B.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C.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D.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E.振奋心阳,宁心安神

D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中医治疗心血管病

首都国医名师学术精粹 廖家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益气活血通补并用---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人民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廖家桢教授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他率先应用中医气血理论指导治疗心血管疾病,并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基本治则。笔者在此简要介绍其应用气血理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 气虚血瘀是基本病机 气血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可以生血、行血、统血;血可以载气运行。《血证论》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张氏医通》说:“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可见,气起着主导作用,气的病理改变可导致血的运行异常。 《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即全身血脉统属于心。血液在脉中环流不息,濡养周身,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若心气异常,则可导致血瘀。气滞与气虚皆可致瘀,然而气滞血瘀是实证,气虚血瘀是本虚标实。 心绞痛是气滞血瘀为主,还是气虚血瘀为主,应“审证求因”,具体分析。心绞痛的患者多有胸骨后或心前区部位的固定性压闷作痛,并兼有舌质紫黯,少数还有瘀斑,这是血瘀的见证。除此之外,还多有疲乏、气短、胸闷、自汗、心悸、脉弦细或结代,部分病例舌淡胖、有齿痕,这些四诊所见显然不属气滞而是气虚的证候。气虚引起血瘀,血瘀又影响气的流畅,而致心脉瘀滞,引起疼痛及舌质紫黯。 《金匮要略》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心居胸中,主阳气,主血脉,今阳气虚亏,而致血脉瘀阻作痛。已故名医蒲辅周也认为:“冠心病属虚者多,而实者少。” 因此,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据临床观察冠心病辨证为气虚血瘀证者达70%以上。然而,也有少数冠心病者,除有胸闷、心绞痛外,并无气虚征象,可归属于气滞血瘀证。益气活血通补兼用 廖家桢认为,多数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可以把“益气活血”作为基本治则,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并用。在组方时可选用二三味补气药如党参、黄芪、黄精,三四味活血药如丹参、赤芍、川芎、红花等组方,以此为基本方,再根据兼证不同加减选用其他药物。 痰浊:胸阳不振,津凝为痰。其特点为舌苔厚腻,口黏无味,胸腹胀满,纳食不香,脉兼滑象。治宜宣痹通阳,选用瓜蒌、薤白、半夏等。痰浊久郁又可化热,症见苔黄腻,口干口苦,心绞痛发时局部有灼热感。治宜清热豁痰,选用瓜萎、黄连(或黄芩)、半夏。 寒凝:胸中阳微,寒邪侵袭,脉泣不行。其特点为胸痛遇冷易发,痛时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脉迟舌淡。治宜芳香温通,选用荜茇、细辛、桂枝、石菖蒲等。 气滞:气机不畅,血脉泣涩。其特点为胸痛因七情而发,两胁不适,胸闷不舒,脉弦。而这类患者气虚较不明显。治宜行气解郁,可选用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等。 阴虚:阳损及阴,阴精不足。其特点为舌红苔少或无苔,或舌有裂纹,五心烦热,心烦少寐,口干喜冷,小便黄,脉细数。治宜滋补心肾,可选用麦冬、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等。 阳虚:久病及肾,心肾阳虚。其特点为畏寒肢冷,腰酸腿软,或心悸气促,面浮肢肿,舌淡而胖,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或简答: 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完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刘完素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了《黄帝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 2.亢害承制论:这是《黄帝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该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 ,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3.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治疗内伤病提倡的基本法则,即用甘温之剂来补益其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所制的主治内伤热中证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以此为基础。 4.内感阴证:是王好古在“内伤三阴”基础上提出的,指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之气等,内伤厥阴、太阴和少阴三阴经而产生的阴寒病证。 5.情志疗法: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些疾病。张子和对此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经验。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 6.伤寒时地议:是缪仲淳论治外感热病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认为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而且古今人禀赋亦各不同,治疗疾病时可参照《伤寒论》的理论,根据实际发病情况,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7.主客交:是吴有性的学术观点之一。主。正气;客。邪气。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在疫病传变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 8.逆流挽舟法:喻嘉言对夏秋感受热、暑、湿气而成痢疾,治疗主张“必从外而出”,所以用汗法,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且有失于表者,外邪入里,病虽日久,也往往仍可引其邪出之于外,这便是他治疗痢疾的独特见解,称为“逆流挽舟”法,其主剂采用人参败毒散。 9.治形论:张景岳治病的方法重在“治形” ,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务。他说“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常用药物以熟地黄为主。 10.(邪伏)膜原:邪从口鼻而入,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11.畜鱼置介:喻嘉言将“同气相求”的原理,联系到人身的疾病,他指出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脱,是因为“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 ,从而维持着阴阳相抱而不脱的平衡状态。 12.阳化内风说:是叶天士在前人论述中风病的基础上,提出的肝风内动而致中风观点,他认为“阳化内风”的病机是“身中阳气之变动” ,指出这种肝风内动,“非外来之邪”。 精彩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精)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1.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左传》 答案:1.E 2. 《素问 ? 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 映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 《灵枢 ? 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3.B 4. 《素问 ? 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 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 五脏 B. 六腑

C. 经络 D. 命门 E. 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 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 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 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 答案:8.E 9. 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浅议心血管疾病及中医治疗

浅议心血管疾病及中医治疗 【摘要】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实际上,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学家、胸部外科医生、血管外科医生、神经学家及介入性放射学家来治疗。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治疗;预防 1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1心悸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1.2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 1.3紫绀紫绀是体征,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6~7vol%的不饱和度)。紫绀的机制为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淤滞。有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 1.4眩晕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1.5晕厥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1.6疲劳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2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2.1合理膳食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

中医各家学说

第一章总论知识点 1.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著作是:《黄帝内经》 2. 后世医家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发挥各家学说的基础是:①社会的需要②对前人医学成就的继承③个人勤奋④哲学理论基础 3.《礼记》所说的“三世医学”是指:《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 4. 中医哪些著作被称为“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5.《四库全书》认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6.哪部著作奠定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 7. “方书之祖”是指何书:《伤寒杂病论》 8. 六经辨证法则是何人所创:张仲景 9. 医经七家是哪几家:《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黄帝内经》《黄帝外经》 10.伤寒学派宋以前伤寒八大家代表医家是谁,他们的著作分别是什么: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11.仲景方的特点:①辨证精细、结构严谨;②用药精专、直取无旁;③取效佳捷、误投坏病 12.中医四大家是指哪几位:张仲景、李杲、刘完素、朱震亨 13. “胃烂发斑”之说是谁的观点:华佗 14. 史称“金元四大家”的是哪几位:刘完素、张从正、朱震亨、李杲 1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药多偏于:辛香温燥 16. 河间学派的代表医家是:刘完素 17. 河间学派研究的课题主要是:火热论 18.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是:张元素、李杲 19.攻邪学派的代表医家是:张从正 20. 丹溪学派研究的中心课题是: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 21.完善脏腑辨证的医家是:张元素 22.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有哪些: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23.“命门”是哪部书提出来的,观点是什么:《灵枢》“命门者,目也”;后世医家又提出哪些观点:《难经》“左肾,右命门”;孙一奎“命门乃肾间动气”;赵献可“两肾之间为命门” 24. 金元医家中受运气学说影响的代表医家有:刘完素、张元素 25. 金元医家中受理学思想影响的代表医家是:朱震亨 第二章伤寒学说及其学派知识点 1. 伤寒学派的搜集整理阶段位于:晋唐时期 2. 伤寒学派的深入研究与学派形成阶段位于:宋金时期 3. 伤寒学派的发展、兴盛阶段位于:明清时期 4.对《伤寒论》进行搜集、整理与编次的代表医家是:王叔和 5. 首创“方证同条”研究伤寒先河的医家是:孙思邈 6. 朱肱研究伤寒创立了什么观点,其实质是什么:①首论六经经络学说;②首倡临证先辨病后辩证之说;实际上是从辨证论治方面研究《伤寒论》的医家 7. 朱肱有关伤寒的著作是:《南阳活人书》 8. 许叔微:以“八纲辩证”概括伤寒,是一种提纲挈领的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叫做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1)辨证: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病史和症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2)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和方药,以及采用其他相应的治疗手段。 3. 证、病、症: (1)证:即证候,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生理反应状态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病变趋势及转归等本质。(2)症:即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病人主观感觉或医生检查所获得的结果。(3)病:即疾病,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 4.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 5. 五行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维持着事物之间平衡协调的变化与发展。 6.肝主疏泄:是指肝对于全身气机、血液和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的功能。 7.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8.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将其吸收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9.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运动特性; 肃降,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运动特性。 10.肾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11.水火既济:又称“心肾相交”根据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理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资助心阴,使心阳不亢,从而维持着心肾两脏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的关系。 12.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互化,故称“肝肾同源”。 13. 体质:是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大全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在我国的心血管中占29.95%,学龄儿童的发病率为1‰。其病因为急性风湿热,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2~3周。主要侵犯心脏及大关节,心脏受侵率约41%。关节炎治愈后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全可反复发作。多次侵犯心脏,则可造成永久性损害,形成慢性风心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内感染,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属于常见的结缔组织病,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心脏,导致心脏瓣膜损害而形成: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曾有过链球菌毒学说、过敏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和毒性上一免疫学假说等等,但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因而对积极防治风心病带来一定的困难。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根据心悸、气急、浮肿、咯血等主要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心痹”,亦可归属于“惊悸”、“怔忡”或“喘证”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载:“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可见对本病之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已有一定认识。之后,张仲景应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了一些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剂,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心瘁证出现的证候特征分成心悸、喘哮、水忡等几个阶段进行论述,与本病临床表现颇相类似。宋代陈无择、清代沉金鳌等医家分别对本病病理机制及症候特征的描述,增添了部分新的内容,值得现代临床借鉴。现代中医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初见于1955年。在50~60年代,用传统经验和方法对本病进行临床验证观察,报道虽不多,但其优势已初见端倪。70年代,曾掀起过用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热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本病广泛深人的研究,则是在80年代以后,广大医者在继承古今医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和实验验证,已逐步认识到外邪虽系诱发因素,而心体残损,心脉瘀阻,阳衰血寒实为其主要病理变化。由于血液流变学改变,造成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全身各脏器相继受累而引起一系列临床危重症。因而活血化瘀,温通心脉已成为主要治则之一。辨证分型亦开始趋于集中统上。临床用药除继续沿用经验方外,又出现了不少自拟方剂,使疗效不断提高。同时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较70年代更为客观、深入。近年来又大力挖掘气功、食疗、民间单方验方等传统疗法,均已显示出可喜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也正在引起重视,首先对一些有效的中草药进行药理分析,如发现党参、黄芪能提高动物的DNA合成率,增加心肌的抗病能力,因此对于阳气虚型患者,有显着的疗效i在针刺机理研究中观察到针刺内关穴后,可提高患者血浆cAMP含量,使心肌收缩增强,进一步证明了内关穴为治疗风心病的有效穴位。 病因病机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西方医学及中医学均冠以“风湿”之名,可见两者的认识颇为一致。通过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实践,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病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其病因外为风湿之邪侵袭,内为脏腑虚损,病机演变过程可分述如下: 风湿外侵,心体受损禀赋素虚,屡受风寒湿邪侵袭,风湿入络迁延不愈,痹阻经脉;或因风湿人脉郁而化热,心营为之病变,气血运行不畅,盖人体气血之循脉皆赖于脏腑之气,尤依仗于心气之鼓动,心脏负担过重,心体受累而致病。此常见于病变早期或急性活动期。心脉痹阻,气血瘀滞风湿性心脏病既成,耗气伤血,气虚不能布血,血虚难以荞心,心气过耗,以致心脏推动血液功能障碍,血循失常,瘀痹于心,心脉为之痹阻,脉络不通,故见唇绀舌紫之外象,咳血、咯血之肺脾郁血之症。 心体内虚,累及他脏心病既久,势必累及肺、脾、肾诸脏。肺贯心脉而司呼吸,心血郁阻,株连肺脏,移邪于肺,而致痰瘀交阻,肺气肃降无权,故有咳嗽痰喘,甚则倚息不能平卧。心气虚影响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无源,而致心血愈虚,呈现惊悸、眩晕,食少便溏等心脾两虚证,脾阳不振,难以运湿;水湿内停,肾阳虚衰,蒸化无权,聚水成饮;水

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复习进程

总论: 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 七、攻邪学派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局方》温燥 金朱丹溪寒凉降火———苦寒 明温补 清寒凉 十、温病学派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145-208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麻沸散: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 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漆叶青黏散:黄精漆叶桑葚何首乌茅山术 《华佗神方》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草乌胡茄子羊踯躅麻黄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胡椒蟾酥荜茇细辛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解麻药神方:人参生甘草陈皮半夏白薇菖蒲茯苓 神膏:乳香没药血竭儿茶三七冰片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风邪入中 类中风内风,内虚 症瘕积聚属肝,胸痹属心,痢疾属脾。 小建中汤衍变的类方:内补当归建中汤,内补川芎汤,大补中当归汤,黄芪汤 《千金要方》内外两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导读:高血压患者在平时应该积极采用饮食方法和针灸推拿进行降压治疗。这两种中医降压方法都是高血压的治疗理想辅助方法,因此患者在平时要重视运用,让自己的血压平稳的降下来,避免负面健康影响的发生。…… 临床上,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许多方法,通过合理发挥这些方法的作用,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下面大家就一起来具体的认识一下这些对高血压患者康复有益的中医方法。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对于患者日常是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个降压方法,可以说,饮食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一个特色,虽然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中西医共同提倡的,但中医的认识远不止与此。中医讲究“天人和一”,人要顺应天时,食疗和药膳也应如此。随着四时气候变化,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饮食药膳的配合治疗,也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不错的选择。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是中医疗法的一个特色,它的降压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针灸推拿作为对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非常适宜,通过针灸推拿,可以使经脉气血畅通,阴阳归于平衡,精神和肌肉得到松弛,从而使血压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适应针灸推拿疗法。临床上应该根据医师的建议

和患者的配合程度进行具体治疗。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日常应该积极采用饮食方法和针灸推拿进行降压治疗。这两种中医降压方法都是高血压的治疗理想辅助方法,因此患者在平时要重视运用,让自己的血压平稳的降下来,避免负面健康影响的发生。 温馨提示:以上是提供的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相信阅读完全文后你对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阅读完全文后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到39健康问答(https://www.wendangku.net/doc/297673471.html,)进行提问,专家将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 A.张景岳 B.王好古 C.张洁古 D.刘完素 E.朱肱 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 A.清 B.凉 C.温 D.湿 E.燥 E.热 A.寒 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 A.张洁古 B.喻昌 C.绮石 D.缪仲淳 E.刘守真 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 A.瘖痱 B.消渴 C.结阳 D.热毒 E.胸膈痞结 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虚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阳气暴脱所致 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 B.消中 C.肾消 D.上消 E.消渴

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 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 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 (三)X型题 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 A.《素问玄机原病式》 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C.《三消论》 D.《宣明论方》 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 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 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 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 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 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 C.里证攻下里热 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 E.里证清热解毒 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 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三一承气汤等。 6.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ABCE) A.防风通圣散 B.地黄饮子 C.双解散 D.白虎汤 E.三一承气汤 二、名词解释题 1.河间学派 1.是以宋金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河间学派由刘完素、马宗素、穆大黄、荆山浮屠、罗知悌、葛雍、镏洪、张从正等医家组成。 2.五运六气病机学说 2.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研究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影响的一种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辨析概要

匿眶猛粼.。N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辨析 潘俊伟 (黑龙江省五常市中医院黑龙江五常 150200 中医中药 l摘要】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绝大多数患者都需终身服药。资料显示:2000年世界心血管药物市场销售额近500亿美元,占世界药品销售总额的18.5%,并且还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机御以及开发有效的心血管疾病药物,盛将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医药益气活血,祛瘀生新等许多治疗法则以及临床的有效性。也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体现中医药的独特疗效。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中医理论中药应用 【中图分类号l R 256.2【文献标识码】A I文章编号l 1674-0742(200902(c一0094一oI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世界医学领域的热点课题。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机制以及开发有效的心血管疾病药物,必将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医药益气活血、祛瘀牛新等许多治疗法则以及临床的有效性,也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体现中医药的独特疗效。下面辨析一下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治疗。 1病因病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功能的维持均有赖于脾胃不断地运化精微营养;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因此,脾肾虚衰,运化与气化功能失衡,机体功能低

下,抗邪能力下降,一些病理产物如瘀血、痰浊、水湿等蓄积于体内,从而引发心血管疾患。 1.1气虚血瘀 气和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统血;血能化气,血能藏气,血能载气。气不得血,则气无所依附,气布以血为根;血不得气,则血不得流通,血行以气为帅。气血冲和,分布均匀。正如Ⅸ读医随笔》云:“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气血失和是导致人体疾病的基本原因,常见的病理表现大概有气血虚弱、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随血逆、气不摄血、血随气脱等类型。心血管病大多以气虚血瘀为病机。气虚血瘀证即有气虚证的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声低息微等表现,又有瘀血证的疼痛、肿块、唇爪青紫、舌紫等症状和体征,临床特点是劳累后瘀血证明显加重,这是因为“劳则气耗”,过分劳倦会导致气虚加甚,无力推动血行,而使瘀血加剧,血瘀日久则气虚更甚。Ⅸ景岳全书》言:“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瘀滞, 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现代医学研究说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呈黏、聚倾向,微循环障碍,凝衄功能亢进,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缩血管物质减少,细胞酶活性降低,免疫细胞功能低下。’ 1.2痰瘀互结 痰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而瘀血是指阻滞于血脉、脏腑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或指积于体内之离经之血。痰来自津, 瘀本于血,生理上“津血『_l 源”,病理上“痰瘀同病”,瘀血日久又可变生瘀浊,血瘀的病机主要是血行不畅,瘀血是血瘀的病理产物。痰的形成又与脾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Ⅸ张氏通》说:“痰挟死血,随后攻注,流走刺痛。”痰瘀阻滞脉络,不通则痛。因此,疼痛部位多固定且较顽固,或刺痛,或持续性阵痛。如痰瘀互结聚于心则胸痹心痛。中医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说法,《证治准绳》云:“百病由瘀血者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瘀证、痰证均有血液流变高、黏、聚的特征。痰浊与瘀血在微循环、

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概况.认为:大多数活血化淤中药在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应用广泛。在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积极发现和提取其有效单一化舍物、探寻新配伍、研究新剂型,将成为深入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并开发其新药的趋势. 目前,国内对活血化淤中药的药理、临床研究成为热点.实验证明一些常用活血化淤中药(君山第四代降脂宁颗粒、银杏叶片。决明子血脂安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活性、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心、脑缺血,对心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等药理活性.随着对活血化淤中药单体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活血化瘀中药剂型的改革、成药的开发尤其是注射剂型的开发应用,该类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已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在减少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活血化淤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与其它类药物相比,不良反应小,相对较为安全,在预防、治疗、康复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已引起包括美、俄、日等国在内的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可以预见,活血化瘀中药将在更广阔的医学领域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研究表明冠心病、脑血栓的发病与高血压、高血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功能增强、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体内自由基含量增高等因素密切相关.活血化瘀类中药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多数活血化淤中药在改变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小板功能、抗凝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活血化瘀药物及其疗法对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十分有效.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中医治疗心脏病

中医治疗心脏病 治疗心脏病,只要从疏通经脉、恢复元气入手,使用祛邪扶正的药物,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但对于危重患者,使用回阳药物,只能十救二三。倘若使用阴寒之品,死亡率必为100%。《灵枢经•经脉》中说:脾足太阴之脉,......注心中,...烦心,心下急痛。所以,服用附子理中汤、参附汤之类的回阳救逆的药物来恢复脾胃的功能,就可以治愈由于心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脏病。 中药验方: [方一] 炙甘草、阿胶各10克,党参15克,生地20---30克,桂枝9克,麦冬10克,柴胡9克,五加皮10克,丹参11)--15克,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方二] 汉防己15克,玉竹9克,黄芪18克,白术9克,白茯苓30--45克。上药混合置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过滤取液,余渣再加水400毫升,煎至80毫升,过滤取液,与头煎混合,共180毫升,分3次温服。 [方三] 炙附子7.5克,白术、茯苓各25克,白芍15克,生芪、五加皮各25克,细辛5克,桂枝7.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生姜15克。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水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2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 [方四] 山药960克,黑芝麻、赤小豆各360克,鸡内金30克,炒枣仁480克,柏子仁360克。共研细末,每天早晚饭前服30克,以开水调为糊状服之。 [方五] 食油、味精、盐、海带、苡仁、鸡蛋、胡椒粉适量。将海带洗净,切条,苡仁洗净,共放入高压锅内,加水将海带、苡仁炖至极烂,铁锅置旺火上,放人食油,将打匀的鸡蛋炒熟,即将海带、苡仁连汤倒入,加盐、胡椒粉适量,炖煮片刻,起锅时加味精,即可服食。 强心、利尿、活血、软坚,适于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食用。 中药处方: (一) 【辨证】湿阻血瘀。 【治法】利湿除痰,活血化瘀。 【方名】利湿化瘀汤。 【组成】制半夏9克,枳实9克,茯苓30克,丹参15克,川芎9克,赤芍9克,沙参15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每日2剂,30剂为1疗程。 (二)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 月~2014年9月我院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研究组予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 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4,P<0.05)。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可以产生现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研究 心血管疾病实际上就是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含有: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 高血压和心绞痛等。随着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 得到了明显的增加,据统计,每年全世界大概有一千多万人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 而死亡[1]。中医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因为中药和相应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组分性,所以给心血管疾病病人进行中医 治疗,具有改善病人微循环、使冠脉得到扩张、使血流量增多以及抗氧化等作用,产生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本文随机选取我院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治疗 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做出了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治疗资 料进行分析和比较,其中有49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5~82岁,平均44.6±5.4岁,患者病程2个月~18年,平均病程是4.76±1.38年,依据中医辨证对患者进行分型:肝气郁结的患者有27例,气滞痰郁的患者有21例,心脾肾 虚的患者有18例,阴虚火旺的患者有1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研 究组和对照,两组心血管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具有均衡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进行治疗之前,给患者使用1.2×106U的尿 激酶,之后注射低分子肝素0.5×104U,每天2次。同时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 三天每次服用0.3克,之后每次服用75~150毫克,每天1次。对于心肌梗死或心脏功能有问题的患者,可以给其输入硝酸甘油,同时每次输入250~500毫升的右 旋糖酐,每天1次,晚上给患者服用辛伐他汀,每晚1次,每次10~40毫克。 所选取的患者全部进行的是中医治疗。分别给患者使用丹参、银杏、川芎以 及葛根和红花等药物进行治疗,先将重要在1000毫升的中药中浸泡半小时,然 后采用武火把清水煮开,然后用文火煎半个小时,每天1剂,分两次进行煎服, 每次350毫升,每次在吃饭1个小时之后服用,10天是一个疗程,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总共给患者服用3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产生的所有临床症状都消失,其心电图指标显示 为正常值,患者的生活处于正常状态;显效:患者产生的临床症状显著得到了缓解,其心电图指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有效:患 者产生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其心电图指标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日常生活中, 患者不可以进行剧烈的运动;无效:患者产生的临床症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心电 图指标也保持不变,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