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信息技术_探讨生活中的算法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探讨生活中的算法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探讨生活中的算法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探讨生活中的算法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探讨生活中的算法之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泰山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用算法高效寻找问题答案微项目1: 探讨生活中的算法之美,是学习程序设计的最基本的前提,同时算法思想能普遍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性很强。本节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算法有初步的了解,所以不需要将算法与程序设计讲述得过于深入,只需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入门知识即可。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核心和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初一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信息技术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媒体

a.)多媒体网络教室

b.)教材、教学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

主要以任务驱动法、小熊讨论为主,讲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主动学习、探究发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目的。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算法的概念,能从生活中准确举例说明使用算法的例子。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解决任何问题有应具有清晰地思路和步骤。提高学生对算法的兴

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算法的概念,如何分析问题。

难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算法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把大象放入冰箱,分几步?

(2)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方案,使大象装进冰箱。

【学生活动】

(1)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

(2)派小组代表发表解决方案。

【教师活动】

(1)口述总结学生提出的方案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冰箱

第三步:关上冰箱门

(2)展示历史故事《田忌赛马》、《曹冲称象》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1)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

(2)派小组代表发表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中已无形的接触到算法,让同学对算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循序渐进,引出算法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讨论生活中煮茶、炒菜算法能否优化。

设计意图:为了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易于理解后面的知识。

(三)逐步深入,突破重、难点

教师讲述算法调整、优化后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37%法则,二八法则等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层层展开、巩固新知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思考课件中提出的问题。

(2)教师分析课件网络数据传递“三次握手”的过程。

(1)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积极讨论课件中的提问。

(五)课堂总结

提问方式,回顾本节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课下请用发现的眼睛找出身边的生活之美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初一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

整个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信息技术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

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这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讲究教法,因材施教

学生在初一阶段所获得的基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

个问题。这就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练习或人物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出错较多的当面批改,

及时订正。通过这学期的实践,我发现表扬的效果远远大于我的预测,原先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的同学都会很认真的听课,偶尔犯错我仍然鼓励他们,在平时的课上能看出他们在努力地改变,我很欣喜看到他们的怒力,我会再接再厉,坚持下去。所谓“活”就是侧重人物训练,把信息技术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信息素养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信息技术。

效果分析

信息技术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渠道。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参与。例如在教授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时,我通过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二、巧设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在本节课中,我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几次修改,通过大量的算法案例故事等手段落实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我通过小组间的评比,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勇气。

但与自己曾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小组。因此,汇报交流时,个别小组不太积极。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泰山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用算法高效寻找问题答案微项目1: 探讨生活中的算法之美,是学习程序设计的最基本的前提,同时算法思想能普遍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性很强。本节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算法有初步的了解,所以不需要将算法与程序设计讲述得过于深入,只需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入门知识即可。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核心和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信息素质.特别地,算法对于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思想和主要特征,算法学习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有条理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算法教学不仅仅是算法知识的教学,而且更是思维方法与策略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算法——这一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支撑性内容,也正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算法学习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程序设计打下基础。因此,在学校教

育中如何优化算法教学是需要得到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研究算法教学应遵循的目标、原则、方法的基础上,将理论构恕的案例教学设计放入实践中检验,得到及时的课堂教学反馈,并提出案例教学法在算法教学中的价值及应注意的问题,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评测练习

本项目以问题解决和算法世界为主线,力图揭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生活中必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觉得难以解决。

比如著名的秘书问题,该在何时停止面试录取最优秀员工?

比赛排序问题,究竟哪个位置出场会拥有最大的成功概率?

班级大小个排序,给出基本参考同学,大个自动朝后,提高效率。

还有在股票市场,何时该止损何时该买入,这是一个超级困难的问题。

其实,这些都统筹于算法问题,因为算法无处不在,用算法解决问题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课后反思

本课中把算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目的就是让我们更有效率的做每一件事。用算法解决生活之难可能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无论是生活中的问题,还是一些规律,都是通过生活总结出来的,最终还是能回归于生活,这就是算法之美。

本课中提到的“37%法则”令我记忆深刻,什么时间是最优决策点?取37%的间隔决定最优选项。本课中并没有完全深入去探讨算法,而是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这个法则来帮助决策。比如掰玉米问题、工作求职问题、找房等等常见问题,通过这个方法,也能够避免选择员工时的人才流失,最后再做决定比一点点去试探要靠谱的多,这也无疑增加了思考的时间。

课标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直接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学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实景化,教授的方法更加科学化。运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不仅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教学的课本内容,使得所讲课本内容更加的直观,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把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加完整的给学生们提供学习目标,可以更好的整合老师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中学的孩子们正是身体成长和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而信息网络技术刚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老师使用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平台教学可以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反思性、合作性。

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受教育形成创新思维和

发散思维,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发挥。知识建构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师生形成积极民主的交流方式,关注集体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个体在为集体的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增强。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篇一: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教学反思 辽宁省公营子中心幼儿园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 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 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教学8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八块小饼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块),然后将小饼干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 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 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 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 的方法。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 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 活实际。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 为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 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 效果做些简要分析. 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 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 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 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

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

用数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加法)》教学设计 遵义县第二小学:张正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练习用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老师想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并完成今天的任务喔,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 3+4= 1+6= 4+2= 1+5= 5+2= 第二关:师:刚才老师来上课,由于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我就忘记了数一下带来了多少磁场,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好吗? 从两个衣服兜里摸出磁块分别放在黑板两边: 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告诉老师些什么? ( 3 ) +( 2 )=( 5 ) (问:你们知道这些括号里的数字是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呢? 师总结:3表示左边的磁块数目,2表示右边磁块的数目,5表示两边合起来(一共)的数目。

3、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知识去解答。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师板书:解决问题(用加法)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这一课堂教学中真实情节的设计,不但对学生前面的学习进行很好的巩固,同时已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二、新课部分。 1、教学图1 师:秋天来了,很多小朋友都到野外去玩呢。有一位老师看到了一幅图,把它用相机照了下来,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手里,能用自己的话,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吗?(着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说出其中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现在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你们(大括号)。并教学生写大括号。 老师解释大括号和问号各自表示什么? 师问:你们知道大括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吗?那问号呢?谁能完整的说图上告诉了什么?问了什么? 师总结:大括号表示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两只兔子,把它们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也就是问我们“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两只兔子,合起来是多少只?” 师:根据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两只兔子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这个问题吗?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8课时用数学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数的组成,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地解答并验算。 2.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验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培养正确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填空。 ①3个十和2个一组成()。 ②5个十和5个一组成()。 ③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看谁数得快? 一共()个 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个? ②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32个,我是1个1个地数出来的。 生2:一共有32个,我是2个2个地数出来的。

生3:一共有32个,我是10个10个地圈出来的。 师:哪种方法最快? 生:10个10个地圈。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前面学习的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7情景图,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师: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2:要我们求“能穿几串”。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答案是多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生1:我们是用圈圈的方法解答的,把10个珠子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5圈,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生2:我们是用数的组成来解答的。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每10个穿一串,5个十正好穿5串,所以能穿5串。 生3:我们是把10个珠子用线连起来穿一串,58个珠子穿了5串,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师:这种方法与哪种方法很相似? 生:第一种方法。 师:对!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用数的组成来解答。因为它简便。 生2: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 3.尝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要检验一下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应该怎样检验呢?先讨论一下。

六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期“生本对话”课题研究,全班已基本形成课前自学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提高了对预习的要求(不仅要完成课后“做一做”,而且要尝试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也想逐步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问题带动全课的教学推进。 今天,学生在例1环节只提出了教材中的一个问题“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并追问了“为什么”,再无其它疑问。对于“为什么”也回答得很清晰,看来生活积淀为负数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补充了认识温度计上的温度这一知识点。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为第二课时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做准备;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所绘制的温度计是以5℃为一个单位长度,在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读或指温度时有错误,主要是—16℃与—14℃易混淆。在此引导学生辨析,并教给他们方法。 在例2中学生质疑的问题明显增加。有(1)“正数、负数的意义是什么”;(2)“正数、负数的区别是什么”;(3)“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算式中的会有负数吗?如果有,它和减号如何区分?”其中前三个问题是本节课内容,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初中的代数知识。学生们答疑的水平较高。如第一问,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像教材那样用举例子的方式来描述正、负数的意义,而是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总结其含义。“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多棒呀,看来学生的能力不可小瞧!第三个问题是由我解释,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其原因。最后一个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实现中小衔

接,我也进行了补充介绍,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的此次质疑还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对读法较忽视。为此,我补充提问了“+”号可以省略吗?省略后怎样读?它还是正数吗?“—”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怎样读?强调读法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最后,根据本班学情,我补充了下列练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下面记录的是3位学生的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以他们的平均成绩为标准,把平均分记为0分,超过平均分记为正、不足的分数为负,在表格中用正、负数表示他们的分数。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1和许多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课程计划:1和许多课程 计划(反思教学) 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课程计划(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结束,教学反思等内容,可以区分'1'和'多',并将使用'1'和'很多'表达,理解'1'和'很多'之间的关系,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小班数学活动课程,来看1和许多课程计划.活动目标: 1.可以区分'1'和'many',并使用'1'和'many'来表达. 2.理解'1'和'many'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进行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鼓舞孩子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鸭妈妈头饰;一些香蕉;一些糖果;一个大篮子;课件. 活动程序: 首先,由情况介绍,发现'1'和许多; 1.展示鸭妈妈的头饰,老师:今天,我的鸭妈妈想把小鸭带到熊家,你看,有多少鸭妈妈,还有几只小鸭子?带领鸭妈妈,许多小鸭子.

老师把小鸭子带到了熊家,然后走过去读了这首歌:鸭妈妈,很多小鸭子,秋千在哪儿?一只鸭妈妈,很多小鸭子都要去熊家.小熊正忙着忙着准备大礼物. 老师:熊家就在这里,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熊家.播放课件并让孩子观察放在家里的食物.例如:家里有一个大蛋糕,很多小蛋糕.一个红色的杯子,很多绿色的杯子' 第二,创造一种情况'小鸭子送礼物',要知道一个是许多物体的物理组成. 老师:这只小鸭子来到熊家有礼物吗?杨:是的,带着香蕉.老师:妈妈还给熊带了一根香蕉.那么,你想给熊多少香蕉?杨:我打算给熊吃香蕉. 老师:那我们现在就把准备好的香蕉送给熊.请孩子送香蕉,孩子试着说:我给熊送香蕉. 3.育儿,教师观察和指导. 4.老师总结:小鸭子只给熊吃一根香蕉,但是一根香蕉一起变成了许多香蕉.熊收到了很多香蕉.非常感谢小鸭子. 第三,游戏'Gummy Bear Gifts'知道许多物体可以分成一个物体. 老师:你看,熊还为小鸭子准备了一份礼物. (显示棒棒糖)老师:有多少棒棒糖?年轻:很多棒棒糖.老师:熊为什么要准备很多棒棒糖?杨:因为要给每只小鸭.

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 公开课主题鲜明、任务明确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在整理玩过的玩具时随意性特别强总是乱堆乱放针对这一事情对幼儿进行物品整理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大小、颜色、用途等两种不同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 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操作卡的使用物体的粘贴 活动准备 标记卡、托盘、一棵苹果树、大小、红、黄颜色的苹果若干、实物水果、文具、衣物、操作卡、胶水、音乐、手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昨天是动物王国国王的生日小动物们都为国王献上了各种各样的礼物谁知道都有什么呀?这么多的礼物都放在了一起可真乱呀小朋友愿意帮助国王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幼儿按照标记卡的内容对物品进行大、小和用途进行) 二、进行部分

1、按用途分类 2、按大小、颜色分类 三、动手操作分类 请小朋友把记录卡打开我们一起看一下记录卡上有许多漂亮的分类框每个分类框都有一个标记第一个是黄色的鞋子和它对应的是 兰色的鞋子 中间的是大的学习用品和它对应的是小的学习用品最后一行是大的玩具和它对应的是小的玩具请小朋友按照要求把口袋里的物品 贴到相应的分类框里吧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授内容为重办数学活动《物品分类一》活动目标:1、尝试按大小、颜色、用途等两种不同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物品分类”是一节很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课即可以让幼儿学会分类管理又培养了幼儿日常生活中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本节课我采用是以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对已知物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拜访活动开始便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故事“国王的生日礼物”导入随后让幼儿思考问题引导幼儿发散思维一步一步去解决问题幼儿和我预想的一样他们能很好的与教师互动对物 品进行分类第二环节操作卡的使用在操作前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和教 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 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所做的口算第一个加数都是几?9、8、7、6加几的时位加法题目同学们已经会算了,那么5、4、3、2加几的题目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师: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8个梨,你能帮小明算一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吗? 问: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板书: 问: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总结算法。 (1) 想: 所以: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1)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凑十法) (2)第二种方法怎么想的?(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板书: 师:请你试着算一算这道题。 学生试做以后进行交流。 问: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计算5加几的题目,那么4加几、3加几的题目怎么做呢? 2.教学例2 板书: 师:请你试着做一做。 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板书: (1) (2) 想: 所以: 3.比较算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做上述进位加法的题目,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全班交流。 (多数同学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较小数凑丰收10没有较大数凑成10容易,因此要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4.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1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

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

新修订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2015年新修订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目录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观察物体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观察物体与统计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

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第8课时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数的组成,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地解答并验算。 2.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验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培养正确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填空。 ①3个十和2个一组成()。 ②5个十和5个一组成()。 ③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看谁数得快? 一共()个 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个? ②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32个,我是1个1个地数出来的。

生2:一共有32个,我是2个2个地数出来的。 生3:一共有32个,我是10个10个地圈出来的。 师:哪种方法最快? 生:10个10个地圈。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前面学习的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7情景图,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师: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2:要我们求“能穿几串”。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答案是多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生1:我们是用圈圈的方法解答的,把10个珠子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5圈,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生2:我们是用数的组成来解答的。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每10个穿一串,5个十正好穿5串,所以能穿5串。 生3:我们是把10个珠子用线连起来穿一串,58个珠子穿了5串,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师:这种方法与哪种方法很相似? 生:第一种方法。 师:对!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用数的组成来解答。因为它简便。 生2: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 3.尝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排排队》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排排队》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排排队》 活动意图 生活中幼儿缺乏对物体特征的了解,因此,给物体排列的随意性比较强,为此,特意设计了“排排队”的数学活动,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规律,并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迁移AB的规律排列经验,学习看标记尝试进行ABB的规律排列。 2、通过自主探索、看标记的方式尝试将不同物体按规律交替排序。 3、乐于迎接挑战,体验成功感,感知规律的多样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猫、小狗图片;黑色、白色圆点做的规律标记;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排列好的小猫小狗图片,迁移AB规律排列经验,学习看标记。 师:看,谁来了?(小猫、小狗)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要出去玩了,他们怎样排的? 有标记也像小猫小狗这样排队了,可是我找不到是哪个了?你们能帮我找找吗? 总结:这个标记也像小猫小狗那样一个一个有规律的交替 排队的。 2、尝试看标记进行ABB排列。 师:这个标记跟刚才的标记有什么不一样?(.来源屈.老师 教案网)(一个黑点,两个白点的有规律排列。) 谁能看这个标记帮小猫小狗重新有规律的交替排队? 3、小组操作,看标记排列。 第一组:看标记及有预设的部分AB排列(大小)。 第二组:开花,看标记AB排列。 第三组:看标记有预设部分ABB排列(大小)。 第四组:搭高楼,看标记ABB排列(颜色)。 第五组:看标记ABB排列(种类) 4、小结 5、结束:到教室外找一找按规律排列的东西。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生活中常见事物,由浅入深逐步进入题,由此调动幼儿学 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数学《排排队》是一节按规律排队的活动。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学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能大胆观察、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物质准备:每人一套操作材料;胸卡与幼儿人数相等(画有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 活动过程: (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奇妙的袋子(出示奇妙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2.教师边念儿歌边请一位幼儿摸出图形宝宝,让幼儿说其名称及特征。 (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你先来摸一摸。) (二)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1.今天还来了许多图形宝宝,每一张桌子上都有。它们想请你们帮个忙,帮每个图形宝宝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好朋友,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它们找到好朋友?你会用几种办法? 2.幼儿探索、操作,老师巡视。启发幼儿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的?你用了几种办法? 3.集中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操作的方法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同伴。 4.再次操作一次,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分类。 5.竞赛游戏:教师说分类方法(颜色、形状、大小),幼儿在10秒内完成分类,请各组一名幼儿检查。 (三)教师小结:可以找形状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也可以找颜色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还可以找出大小一样的娃娃做为好朋友。 (四)游戏:《图形朋友一起蹲》 1.谈话引入:我们也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2.介绍玩法及规则: ①玩法:幼儿每人贴上图形卡四散站开,进行图形蹲的游戏。请坐着的幼儿检查是否都找对了。游戏重新开始。也可邀请客人老师参与,拉手成圈进行游戏。 ②规则:要找到形状或颜色或大小一样的朋友一起蹲;犯规者取消游戏资格。 活动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大的和小的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大的和小的教案(附教学反思)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大的和小的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大的和小的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知道大与小的区别,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大的给大熊,小的给小熊”,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的和小的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知道大与小的区别。 2.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大的给大熊,小的给小熊。 3.能愉快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大熊和小熊图片各一张,草地两块。 图片:帽子、衣服、包包、皮球、苹果等大小各一张 幼儿操作卡片人手两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小(2)班来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大熊和小熊) 师:你们猜猜谁是大熊谁是小熊?你怎么知道的呢?(大熊大,小熊小) 二.分辨图片中的大和小。 师:今天大熊和小熊还带来了许多好东西,我们来看看吧。(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 师:可是大熊和小熊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了,不知道哪些是大熊的,哪些是小熊的,你们来帮它们找找好吗?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大熊用的是大东西,小熊用的是小东西,要不然它们会不高兴的。

教师让幼儿一一认识图片中的大和小并示范将图片分类 教师示范将大东西放到大熊那里,小东西放到小熊那里。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操作。要求:送的时候要说,如:大帽子个大熊小帽子给小熊。 教师小结:我们小(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把东西都送对了,你们看大熊和小熊都笑了,来我们表扬一下自己。 三.游戏:找朋友 1.找找比比 师:今天大熊和小熊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想到草地上去玩,他们还邀请一些小动物和他们一起玩,(提示幼儿拿出椅子底下的图片)请每个小朋友说说你拿到的是什么?有几个?有什么不一样? 2.送小动物 大的动物和大熊玩,小的动物和小熊玩。 (教师引导幼儿分组送玩具) 3.评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宝宝们送的对不对?集体检查 四.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找还有没有大熊和小熊的玩具(带幼儿出场) 活动反思: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这是我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原因。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与此同时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大和小小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课程计划:大小课程计划 (反思教学) 小班数学活动和小教学计划(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大大小小的区分,区分大小饼干,快乐喂养大小鸭子吃饼干,适合幼儿园老师参加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大小小的课程计划。事件设计背景 根据本课程中儿童的情感需求和年龄特征,引导儿童区分大小。 活动目标 1,大大小小 2,饼干大小后,高兴地喂大鸭子吃饼干。 3.培养幼儿的观察,判断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进行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大小不同 活动准备 1.许多不同类型的“饼干”由棕色纸板制成(保证每个人都大大小小)

2,盒子里有大鸭子和小鸭子盒子 3.背景音乐 活动的过程(活动过程的介绍不一定要详细记录教师和学生的所有对话和活动,但应明确重现活动的主要环节,即开始,基本,结束和扩展。注意:关注基本链接) 1,说孩子的歌曲《小胖猪》'猪满了,闭上眼睛睡觉,两只耳朵扇,小尾巴摇。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显示两个篮球的大小。与孩子一起玩'我在滚动,你拿起'游戏,并让孩子们说他们是在拿大球还是小球。 3,一套'大饼干,小饼干'为每个孩子制作棕色纸板 聆听密码并举起手中不同大小的饼干游戏。 4.游戏:收听密码,提供cookies 你手上拿着什么饼干?(大饼干和饼干) 老师说:“大饼干”,你会举起大饼干喂小鸭;老师说,'小饼干',你应该提出什么饼干?(小饼干) 老师说:'小鸭想吃大饼干,小鸭想吃饼干.'背景音乐《莫扎特-小小鸭子水中游》 3.喂饼干 *老师展示了一个盒子里有两只不同大小的鸭子: 现在,我们把饼干喂给鸭子吗?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5、6班,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一对应》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一对应》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获得对应经验。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碗、勺、梳子、镜子、毛巾、脸盆等。 2.动物和相应的食物卡片多种,填空练习的卡片若干。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1)教师出示实物,启发幼儿说出各种实物名称后,再讨论哪两种 实物可以做朋友,为什么?(发现实物之间的关系)请幼儿动手把它 们一对一对地配好。 (2)启发幼儿在室内找有关联的物品,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如:黑板与黑板擦,扫帚与簸箕等。 2.游戏《喂小动物吃食》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并从左到右摆成一 行,然后引导幼儿讨论:每种动物最喜欢吃什么?让幼儿找到 相应的食物卡片-一对应地摆在下方。 3.分组活动幼儿分成四组活动。 第一、二组:对应摆放实物卡片。<.教案网出处>如教师先从一个 袋中取出花、帽、伞、手电筒等卡片摆成一行,再请幼儿从另一 个袋中取出有关联的卡片(蝴蝶、围巾、雨鞋、电池)一一对应摆放。 第三、四组:填空格。如空格上一排画有鸡、碗、书、篮球筐等,小朋友在下方空格内填画相应的东西(蛋、筷子、笔、球)。

4.教师或家长指导幼儿利用幼儿用书第4页的内容进行补充练习课后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可否通过不同的魔术来集中展示一个内涵,一种数学思想?这一神奇的魔术通过解剖使它不再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似乎可以跳出来一点点了! 我明白了空姐为何自杀?因为她是局内人,她没法走出她的圈地,而我们说她傻,那是因为我们都是局外人!

数学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数学教案课后反思范文 【篇一:数学教学反思】 一、引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以初 中函数的教学为例,初中三年级就开始引入了函数的相关概念。一 般而言,学生会根据教科书中给出的函数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 师也只是把一些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味的数据计算。在这 种情况中,学生只能认识到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函 数到底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对称轴、截距到底是什么。所以,教 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 而数形结合则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数形结 合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函数题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形,以便于学生能更 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 抽象难懂的问题。当然,这也就能有效地为接下来的高中函数的学 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抽象知识变为了具体的知识。综上所述,教 师应在初中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改进、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进行激励性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称赞,因为 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嘉奖是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就会将学习当做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也就从侧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快乐学习的具体表现形式 之一。“鼓励别人一句强于指责别人百句”,这是一句英国的谚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时无刻不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谁都不希望 自己总是被别人指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也应该多 鼓励自己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 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向教师提问,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畏惧而不敢 提问的情况。反之,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消极对抗教师,师 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远了。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也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三、寓教于乐的教学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适当 地加入相对应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劳逸结合,实现既在娱乐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娱乐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认识到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