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

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

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

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3. 影响物质穿膜通透性的因素

(1)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的物质比极性的物质更容易溶于脂类物质)(2)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穿膜(小的非极性分子,如O2 、CO2等)

(3)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离子难溶于脂质物质,离子带水膜使体积增大)

(4)亲水性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要依赖于专一性的跨膜

蛋白【实验步骤】一、大体流程配置50%的

鸡血红细胞悬液

在显微镜下观

察细胞形态

混匀后,观察并记录溶血时间

取6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

6只试管分别滴加50%红细胞悬液1滴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二、具体操作

1. 取鸡血6ml,加0.85%NaCl溶液4ml,在1000r/min 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不少于 0.6mol)

2. 将上述离心后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应不少于1.2ml)

3. 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1)0.85%NaCl溶液(2)0.085%NaCl溶液(3)0.8mol/L(0.3mol/L等渗)甲醇溶液(4)0.8mol/L (0.3mol/L等渗)丙三醇溶液(5)6%(5%等渗)葡萄糖溶液(6)2%(1.5%等渗)TritonX-100

4. 向上述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溶液的细胞。【

实验结果与分析】

I.实验结果

图1:0.85% NaCl溶液图2:0.085% NaCl溶液图3:0.8mol/L甲醇溶液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图4:丙三醇溶液(20min)图5:丙三醇溶液(40min)图6:丙三醇溶液(

60min)

图7:葡萄糖溶液图8:TritonX-100

II.观察记录表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III. 实验分析

1号溶液和鸡血是等渗的,在短时间内不发生溶血(时间若过长,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

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本次实验中控制溶血观察时间在1h内;

2号溶液为低渗溶液,发生完全溶血,因此可将 1号、2号溶液作为对照和另四种溶液进行比对;

3号甲醇溶液中的鸡血红细胞溶血速度很快,在几十秒内就已完全溶血,因甲醇的脂溶性高、分子量小,进入细胞的速度很快,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求速度快,在完全溶血前做好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4号丙三醇溶液虽然脂溶性较高,但分子量较大,因此进入细胞的速度慢,溶血过程缓慢,在20min左右发现有溶血的细胞(图4),在40min以后发现有个别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有变化(图5、图6),因丙三醇进入细胞,且其对光的折射率很高,使细胞看上去有缺口;

5号葡萄糖溶液,因其分子量过大,进入细胞的速度很慢,在1小时的观察中,未发生

篇二: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

生命科学学院

姓名:柳伟雄

学号:

Life Science College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班级:XX级生科一班XX00140062 同组者:曾玮璠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XX年5月1日

姓名:柳伟雄系年级:生科一班XX级同组者:曾玮璠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膜的通透性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透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溶液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由于溶质渗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哺乳动物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溶血性细菌,

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三、试剂和器材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

6%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

3.器材

试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6ml,加0.85%NaCl溶液4ml,在1000r/min 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不少于0.6mol)

2.将上述离心后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应不少于1.2ml)

3.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

(1)0.85%NaCl溶液

(2)0.085%NaCl溶液

(3)0.8mol/L(0.3mol/L等渗)甲醇溶液

(4)0.8mol/L(0.3mol/L等渗)丙三醇溶液

(5)6%(5%等渗)葡萄糖溶液

(6)2%(1.5%等渗)TritonX-100

4.向上述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溶液的细胞。

五、实验结果

篇三:实验一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一细胞膜的渗透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对物质渗透的一般规律。

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为一种半透膜,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当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时,细胞吸水膨胀而发生溶血。当红细胞放入含有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中时,由于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透性不同,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会不同,故发生溶血现象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三、实验操作

1、从集市买适量活鸡血,取5ml(防止污染),放入盛有20ml Alsever’s液瓶中,混匀后置冰箱保存备用(2周内使用)。

2、使用前取用Alsever’s液保存的新鲜鸡血5ml,加

入8ml的0.128mol/L NaCl溶液,小心混匀,1000r/min 离心5min,如此3次洗涤,最后配成30%的鸡红细胞(CRBC)悬液。

3、取11支试管,按附表中所示测试溶液,分别取样各3ml,作出标记后,各管均加入红细胞悬液2滴,混匀后静置于室温中,观察各支试管中发生溶血的时间及变化。

四、观察结果

1、试管内液体分两层:上层浅黄色,下层红色不透明为不溶血(―),镜检红细胞完好呈双凹盘状。

2、如果试管内液体浑浊,上层带红色者,称不完全溶血(+或++),镜检部分红细胞呈碎片。

3、如果试管内液体变红色而透明者,称完全溶血(+++),镜检发现细胞全部呈碎片。

五、实验建议

1、鸡血在离心时

,试管均需在扭力天平上平衡。

2、目测红细胞体积或置于带刻度的离心管中,加入生理盐水配成30%的红细胞悬液。、

3、试管中有红细胞和测试溶液时,不应强力摇晃,以免造成人为的红细胞破裂。

实验报告及作业

表1。

※目测判断标准:快速溶血:+++;慢速溶血:++或+;不溶血:―

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

1、离心收集细胞,弃上清,用预冷PBS洗细胞两次。 2、加入预冷70%乙醇,于4℃固定过夜,或-20℃长期固定(4℃过夜一般隔天就进行检测,如果想推迟几天测,那就保存在-20℃,有资料说-20℃可以保存一个月,个人建议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检测,有些实验是在不同时间点上收细胞,这时我就等最后一次固定完了一块测,基本上也多在一周内检测完毕,没有特地去比较保存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3、细胞染色 离心收集细胞,以1mL的PBS洗细胞一次,加入500uLPBS含50ug/mL溴化乙锭(PI),100ug/mL RNase A,0.2% Triton X-100,4℃避光孵育30分钟(PI我是直接用PBS配成工作浓度,然后加入细胞沉淀混匀,RNA酶现加,但有时不加发现对实验结果也没太大的影响)。 4、流式分析 以标准程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一般计数2-3万个细胞,结果用细胞周期拟和软件ModFit分析。 分析时,使用FL2-w和FL2-A显示,去除联体细胞,具体如下图。 细胞周期流式后一般分为G0/G1,S,G2/M期三部份,如果有凋亡,在G0/G1期前面有个凋亡峰(也称sub-G0期),而如果分析时细胞窗口没设置好,可能在最前面还有细胞碎片峰。 结果解读 G0/G1期细胞占总的61.2%,峰位于横座标的45.76 G2/M期占13.07,峰位于横座标的91.43 S期占25.73 G2/G1为2.0(即G2期为4倍体细胞,而G1期为2倍体细胞,比值为2) 峰的变异系数为4.54%(好) 细胞碎片为0.48%,细胞聚集体有0.06%。 总的细胞数(仪器检测到的)为17525个, 在细胞周期中分析的细胞数为17431个(即排除了碎片及聚集体后)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 .了解各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1. 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水分子可通过由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尿素、甘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H+、Na+、K+、Cl–、HCO3 –是高度不通透的。 2.hemolysis(溶血现象):渗入红细胞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水进入细胞,引起细胞吸水胀破;即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的现象称为溶血现象。 3.i sotonic solution(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4.Hypertonic solution(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 5.Hypotonic solution(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

6.semipermeable(半透性):膜或膜状结构只允许溶剂(通常是水)或部分溶质(一般为小分子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其他溶质(一般为大分子物质)透过的特性。 7.osmosis(渗透作用):膜两侧溶液浓度存在差异,造成化学势能差,在势能差的驱动下,溶剂穿过对溶质不透膜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及作用: 150 mmol/L NaCl , 蒸馏水,5 mmol/L NaCl,65 mmol/L NaCl,0.8 mol/L 甲醇,0.8 mol/L乙醇,0.8 mol/L丙醇,0.8 mol/L乙二醇,0.8 mol/L丙三醇,2%Triton X-100,氯仿(三氯甲烷)。 1.NaCl的作用:将正常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NaCI溶液中: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45%~60%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这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称为血影细胞(ghost cell)。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I溶液中时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I溶液中时完全溶血. 2.甲醇:小分子、亲脂性的非极性分子甲醇为低渗溶液,容易溶解于脂双层,并迅速透过,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 3.乙醇:乙醇是脂溶性小分子,可以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红细胞外有相对高浓度的乙醇,大量乙醇分子顺浓度差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内渗透压高于红细胞外渗透压,水通道开放,大量水分子进入红细胞,发生溶血。 4.丙醇,丙二醇,丙三醇的作用与甲醇,乙醇的作用相似,都是脂溶性分子,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分子的增大,溶血时间增加。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doc

姓名:高超学号:201300140020 同组者:樊晓航,王昊明,余敬洋 实验名称:细胞的渗透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 .了解各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水分子可通过由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尿素、甘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H+、Na+、K+、Cl–、HCO3 –是高度不通透的。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深入的溶质可以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进水分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溶血。由于溶质渗入的速度互补相同,因此溶血时相同。 三,实验器材: 鸡血,0.85%的氯化钠溶液,0.0085%的氯化钠溶液,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溶液,试管六支,离心机,滴管,载玻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2-3ml加入0.85%的氯化钠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不少于0.3ml,否则应补加鸡血) 2、将上述离心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的溶液(总体积量不少于0.6ml) 3、取六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个3ml (1)0.85%氯化钠溶液(2)0.0085%的氯化钠溶液(3)0.8m o l/L的甲醇(4)0.85m o l/L丙三醇 (5) 6%的葡萄糖溶液(6) 2%的Triton X—100溶液 4、向上述六支试管中加入50%的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种溶液中的细胞。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 实验结果:

不同性质物质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比较

课题:不同性质物质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比较作者:勋 组员:琪志浩胡彦波 孟月帅

不同性质物质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比较 勋琪志浩胡彦波孟月帅 摘要:相对分子质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由于各种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溶质诱导红细胞融血的时间不同。可以通过测量溶血的时间来粗略比较细胞膜对不同物质通透能力的强弱。 关键词:溶血时间细胞膜通透性不同溶质 0 前言: 细胞膜的存在将胞物质与细胞周围环境隔开,为细胞发生的各种代反应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稳定的环境。但这种屏蔽作用是相对的,因为细胞要与周围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细胞膜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细胞膜可以选择性的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方式:1.被动运输(依据是否需要载体又可以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疏水性小分子和某些极性小分子以自由扩散的形式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核酸等营养物质通过载体蛋白转运进入;2.主动运输,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3.胞吞胞吐,蛋白质等大分子。 单纯考虑细胞膜的脂双层性质,仅疏水性小分子和某些极性小分子可以以低浓度差自由通过细胞膜,绝大多数的极性分子和离子不能自由通过,但细胞膜的脂双层上分布有丰富的功能各异的膜转运蛋白,使得这些极性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得以实现。膜转运蛋白包括两大类:载体蛋白和离子通道。其中离子通道是离子通过细胞膜特有的方式。 以红细胞为实验对象,将其放入溶质不同的等渗溶液中,当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渗透压升高,水分子随即进入细胞,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由于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所以不同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进而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有差异,以此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实验步骤

protocol : 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 1、收集细胞:胰酶(含EDTA)消化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加热处 理后损失多的组宜多收集细胞保证细胞有 0.5-2 X 10*6个),吸取旧培养基到一个新离心管里;少量常温PBS (根据培养皿大小决定量,PBS洗可以保证消化效率)洗2次,清洗的PBS也要收集到上述离心管内【检测凋亡才需收集旧培养基及清洗的 PBS J ;然后胰酶消化 (注意一定要消化完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单个,而不是成片脱落)后利用旧培养基中和胰酶;离心(1000r/300g 5mi n)收集细胞沉淀。 2、用预冷的PBS清洗细胞两次。 3、固定细胞:用0.5ml预冷的PBS重悬细胞沉淀,使细胞充分悬浮成单细胞,再将重悬细胞加入1.2ml预冷的99.7%无水乙醇(乙醇终浓度70%),吹打混匀以免细胞团聚,4C固定2H至过夜。 4、细胞染色:离心(1000r/300g 5min )收集固定的细胞,以1.8 mL的PBS洗细胞一次,离心(第一次实验时用7000rpm才把细胞离心下来,但最后流式结果显示细胞没有碎)再次获取细胞沉淀后加入1 00卩IRNaseA 于37 C水浴30min,最后加入400卩lPI避光染色30 min (常温或4C 均可) 【有的试剂盒说明是:每个样本加入500uL染色剂(据样本数,用P BS 临时配好总量,其中 PI 50ug/ml、RNase A 100ug/mL、Trit on X-100 0.2% ) 4 C避光染色30分钟】 5、流式分析以标准程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一般计数2-3万个细胞,结

果用细胞周期拟和软件ModFit分析。分析时,使用FL2-W和FL2-A显示,去除联体细胞。

抗生素抑菌试验报告

实验报告:抗生素灭菌效果探究 高二(6)班王一峰 实验器材:培养皿,恒温箱,锥形瓶,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药品:琼脂,菌落培养液,多种抗生素。 实验基本原理:抗菌素抗菌的机理大致有如下几种: 1.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2.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3.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 4.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 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 5.影响叶酸代谢。抑制细菌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因为叶酸是合成核酸的前体物质,叶酸缺乏导致核酸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主要是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通过观察培养皿上涂抹抗生素后产生的抑菌圈大小,同时结合显微镜的观察,比较不同抗菌机理的抗生素的抑菌效果。 实验步骤: 1.用蒸馏水洗净培养皿。在培养皿底部的纱布上放一块薄琼脂片。用滴管均匀低价菌落培养液(内含大肠杆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等等)。菌落大致形成直径为20mm 的圆。 2.制做多个基本相当的培养皿。分别滴加2~3滴抗生素: (1)阿莫西林(或盘尼西林)溶液 (2)诺氟沙星溶液 (3)红霉素软膏浸液 (4)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抗生素覆盖区均为直径为5mm的圆。 3.其中,第一种方案作用机理是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第二种方案是阻碍DNA转录和复制,第三和第四种方案都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或反应底物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4.将四个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等待结果。 实验现象:四个培养皿均出现大小不一的抑菌圈,光学显微镜成像显示,抑菌圈是以抗生素为圆心的同心圆,抑菌圈范围内细菌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或消失。抑菌圈外的菌落存在细菌生长。 通过尺可以量得,阿莫西林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约为8mm。而诺氟沙星抑菌圈直径约为6mm,红霉素和林可霉素抑菌圈直径和诺氟沙星为代表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大小基本相同。但是显微镜成像显示抑菌范围内的细菌数目减少量不如阿莫西林多,也未发现胞体破裂,抗生素大量分布的现象。 实验结论:

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活动观察

实验三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活动观察 【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生物膜的选择通透性等生理现象的理解。 2、进一步掌握临时装片技术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液中,因为细胞内的溶质浓度高于细胞外,所以液体很快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胀破,血红蛋白散出,即溶血。将红细胞置于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分子的通透性,有的分子能通过,有的不能通过。溶质分子种类不同,透过的速度也有差异。当溶质分子进入红细胞内时,胞内溶质增加,导致水分摄入,红细胞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破裂而出现溶血,溶血现象发生时浓密的红细胞悬液(不透明)会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 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着具有防御功能的吞噬细胞系统,它由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白细胞构成,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白细胞中,以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吞噬活动较强,故它们常被称为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后会进入血液,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肝、脾、淋巴结及结缔组织中进一步发育,分化为巨噬细胞(macrophage)。巨噬细胞是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非特异性的吞噬功能,当机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和其它异物侵入时,巨噬细胞将向病原体或异物游走(趋化性),当接触到病原体或异物时,伸出伪足将其包围并进行内吞作用,将病原体或异物吞入细胞,形成吞噬泡,进而初级溶酶体与吞噬泡发生融合,将异物消化分解掉。 本实验将观察到小鼠的巨噬细胞对进入其体内的鸡红细胞进行吞噬的情况。 【器材与试剂】 1、器材:光学显微镜、2ml注射器、载玻片、刻度吸管、橡皮吸球、试管及试管架、手术剪、小镊子、记号笔等。 2、材料:小白鼠、1%鸡红细胞悬液、10%兔或人红细胞悬液。 3、试剂:6%淀粉肉汤(含台盼蓝)、生理盐水、0.17mol/L氯化铵、0.17mol/L氯化钠、0.17mol/L硫酸钠、0.17mol/L硝酸钠、0.17mol/L草酸铵、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500u/ml肝素。 4、试剂的配制: (1)6%的淀粉肉汤:称取牛肉膏0.3g、蛋白胨1.0g、氯化钠0.5g和台盼蓝(trypan blue)0.3g,分别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溶解,再加上可溶性淀粉6g,混匀 后煮沸灭菌,置于4oC保存,使用时温浴溶解。 (2)0.17mol/L氯化钠溶液:称取4.967g氯化钠溶于500ml蒸馏水中。 (3)0.32mol/L葡萄糖溶液:称取28.83g葡萄糖溶于500ml蒸馏水中。

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实验步骤

protocol: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 1、收集细胞:胰酶(含EDTA)消化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加热处理后损失多的组宜多收集细胞保证细胞有0.5-2×10*6个),吸取旧培养基到一个新离心管里;少量常温PBS(根据培养皿大小决定量,PBS洗可以保证消化效率)洗2次,清洗的PBS也要收集到上述离心管内【检测凋亡才需收集旧培养基及清洗的PBS】;然后胰酶消化(注意一定要消化完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单个,而不是成片脱落)后利用旧培养基中和胰酶;离心(1000r/300g5min)收集细胞沉淀。 2、用预冷的PBS清洗细胞两次。 3、固定细胞:用0.5ml预冷的PBS重悬细胞沉淀,使细胞充分悬浮成单细胞,再将重悬细胞加入1.2ml预冷的99.7%无水乙醇(乙醇终浓度70%),吹打混匀以免细胞团聚,4℃固定2H至过夜。 4、细胞染色:离心(1000r/300g5min)收集固定的细胞,以1.8 mL的PBS洗细胞一次,离心(第一次实验时用7000rpm才把细胞离心下来,但最后流式结果显示细胞没有碎)再次获取细胞沉淀后加入1 00μlRNaseA于37℃水浴30min,最后加入400μlPI避光染色30 min(常温或4℃均可) 【有的试剂盒说明是:每个样本加入500uL染色剂(据样本数,用P BS临时配好总量,其中PI 50ug/ml、RNase A 100ug/mL、Triton X-100 0.2%)4℃避光染色30分钟】 5、流式分析

以标准程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一般计数2-3万个细胞,结果用细胞周期拟和软件ModFit分析。分析时,使用FL2-w和FL2-A显示,去除联体细胞。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

实验三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 班级:09生科3班学号:200900140157 姓名:俞华军时间:2011/03/17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2. 掌握估测、比较各类物质进入细胞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由于溶质渗入速度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因此,溶血现象可以可用于粗略判定物质穿膜的速度快慢和时间。 影响物质穿膜能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物质脂溶性的大小,因为膜骨架是有脂双层分子构成的,所以脂溶性物质易于穿过细胞膜;二是分子体积大小,较小的分子易穿过细胞膜;三是物质带电状况,因为细胞表面一般带电,不带电的物质易进入细胞。 判定细胞溶血不溶血的方法:溶血的溶液红的程度更高,且溶液发亮,透明度也更高。二是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破裂后细胞形态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是膜结构上有一个小口,膜还是有结构的,只不过体积变小了。 需要说明的等渗溶液中细胞也会是破裂的,因为生活状态下膜两侧不断交换物质,代谢产物的积累使细胞渗透压的平衡破坏,同时有些代谢物质对细胞是有毒性的,所以长时间放置会使细胞破裂,所以做等渗实验时间不宜超过1h。三、实验材料 试剂:鸡血,0.85%氯化钠溶液,0.0085%氯化钠溶液,0.8mol/L甲醇,0.8mol/L 丙三醇,6%葡萄糖溶液,2%Triton X-100 用具:显微镜、粗天平、载破片、盖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离心机、9试管、磁力搅拌器。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2-3ml,加0.85%氯化钠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min(RBC 压积量应不少于0.3ml,否则应补加鸡血) 2、将上述离心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量应不少于0.6ml 3、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 (1)0.85%氯化钠溶液 (2)0.0085%氯化钠溶液 (3)0.8mol/L甲醇 (4)0.8mol/L丙三醇 (5)6%葡萄糖溶液 (6)2%Triton X-100 4、向上述6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1滴,用吸管吸打均匀。观察各管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一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溶液中细胞。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 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 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

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3. 影响物质穿膜通透性的因素 (1)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的物质比极性的物质更容易溶于脂类物质)(2)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穿膜(小的非极性分子,如O2 、CO2等) (3)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离子难溶于脂质物质,离子带水膜使体积增大) (4)亲水性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要依赖于专一性的跨膜

流式检测细胞周期要点

1.收集细胞; ~5000rpm离心5min,收集沉淀,重悬于200ul的PBS中,再次离心收集沉淀; %冰冻乙醇(-20度保存)4度固定过夜or-20度固定1h; 4.离心收集沉淀,PBS洗一次(视沉淀量可忽略); 5.沉淀重悬于200~500ul的PBS,加入Rnase A 37度水浴1h; 目纱布过滤至流式管,加入PI染色,4度避光30min-1h,上机器。 1、Q:要做胃粘膜组织的DNA含量及倍体检查,但取材后要等几个星期才会做流式细胞术检查,请问:胃组织要怎样保存好呢?用低温保存,还是用乙醇固定?或者固定后再低温下保存? A:我做过乳腺细胞的DNA含量测定,取得组织以后,先处理成单细胞悬液,然后再加70%冰乙醇固定,要保证冰乙醇的最终浓度为50%,这样固定的细胞悬液可以至少保存12小时,最多可保存一个月,上机检测前再加PI综合染液。我就是这样做的,保存了将近三个星期,结果还可以,变异系数为5%. 2、实验中想用PI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率,请教几个问题: Q:(1)所用的RNAs酶用什么配制呢?用PBS配吗? A:RNaseA用PBS配制没有问题,但是注意要沸水浴去除DNase的活性。 Q:(2)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时都要用RNAs酶,可以一起检测吗? A: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是同时测定的,不用担心。 Q:(3)Triton-x-100是固定剂吧,用了70%的冷乙醇(是4℃吗?),是不是就不用Triton-x-100固定了? A:Triton X-100是起透化作用的,不是固定剂,可以用75%的乙醇于-20度固定。 Q:(4)还要设什么内参标准(5%鸡红细胞)吗?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 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 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

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3. 影响物质穿膜通透性的因素 (1)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的物质比极性的物质更容易溶于脂类物质)(2)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穿膜(小的非极性分子,如O2 、CO2等) (3)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离子难溶于脂质物质,离子带水膜使体积增大) (4)亲水性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要依赖于专一性的跨膜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

生命科学学院 Life Science College 细 胞 生 物 学 实验报告 :柳伟雄班级:2013级生科一班学号:201300140062 同组者:曾玮璠

大学实验报告2015年5月1日 :柳伟雄系年级:生科一班2013级同组者:曾玮璠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膜的通透性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透到细胞,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溶液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由于溶质渗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哺乳动物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三、试剂和器材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 6%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 3.器材 试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

细胞周期同步化

细胞周期同步化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多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中,其中有少数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活动,其余细胞分别处于G1、S和G2各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对药物干预存在不同反应,会影响实验的重复性,因此,需要获得周期一致性的细胞。利用细胞同步化技术可使细胞大量的处于同一细胞时期,并可获得该时期大量的物质,如细胞中期时的染色体。细胞周期同步化(synchronization)是指为了研究某一时相细胞的代谢、增殖、基因表达或凋亡,借助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实验手段,使细胞群体中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停留在同一时相( 除了G0期的细胞)的现象。细胞同步化本质上包括用一定的方法获得一定数量的同步化细胞群和使细胞进入同步化生长的两层含义。 DNA 合成抑制法是通过抑制DNA合成将细胞同步于同一时期的方法。高浓度TdR(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是目前常用的抑制DNA 合成的同步化方法。它可逆地抑制DNA 合成,而不影响其他时期细胞的转运,最终可将细胞群阻断在S 期或G1 /S 交界处。其原理是: Td R是细胞DNA 合成不可缺少的前体,但向培养基中加入过量TdR,可形成过量的三磷酸腺苷,后者能反馈抑制其他核苷酸的磷酸化,从而抑制DNA 合成。它将细胞同步于G1 /S期交界处,同步化程度高,适用于任何培养体系,可将几乎所有的细胞同步化,但是容易产生非均衡生长,个别细胞体积增大。TdR双阻断法因为简单易行且可逆,在肿瘤药理方面对细胞周期同步化的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羟基脲、5-氟脱氧尿嘧啶、阿糖胞苷、氨甲蝶呤和高浓度ADR、GDR也属于DNA合成抑制剂,它们与TdR作用相似,均可通过抑制DNA合成达到同步化的目的。 中期阻断法是利用破坏微管的药物将细胞阻断在M期从而得到同一时期细胞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素等。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微管的聚合,进而抑制有丝分裂装置的形成,将细胞阻断于有丝分裂中期然后再释放使细胞达到同步化。中期阻断法非平衡生长问题不明显,但可逆性比较差,当阻断时间过长时,许多细胞产生异常分裂。过去研究中也发现,同步后的细胞的生长能力明显不如撤去阻断剂后得到的S期细胞旺盛。秋水仙胺、Nocodazole也是目前常用的中期阻断剂。 经过同步化之后的细胞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其周期进行分析。将细胞用PI(碘化丙啶)染液进行染色,使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内DNA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可分析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百分比。由于细胞的DNA含量在不同时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可以将细胞分成

细胞通透性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9年3月14日 姓名系年级17级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实验实验题目观察细胞的通透性仪器编号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溶血现象及细胞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2. 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会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发生溶血。将红细胞放入含有不同溶质的溶液中,由于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则不能,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hemolysis )。随着水分不断进入,红细胞最终破裂并引起溶血。因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以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因此,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人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三、实验用品 1.实验材料 鸡血(事先取好,加入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 2.实验试剂 0.85%的氯化钠溶液(等渗溶液); 0.0085%的氯化钠溶液(低渗溶液) 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 溶液(高渗溶液); 3.实验器材 试管(此处用的是刻度离心管)六支、离心机、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取血 吸取预先处理好的鸡血溶液6mL,加入4mL的等渗0.85%的氯化钠溶液, 混匀后放入离心机,1200rpm离心5min;

实验02 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

实验二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种物质进入细胞膜的速度; 2. 了解并掌握细胞渗透实验的原理; 3. 熟悉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分别与各种等渗溶液混合,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相差甚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当溶质分子进入红细胞后使其分子浓度增加,即引起胞内渗透压升高,水分子则从渗透压低的胞外侧向渗透压高的胞内侧透入,使细胞膨胀,当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发生细胞溶血现象。此时,光线较易通过溶液,原来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突然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由于不同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故它们诱过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可通过测量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三、实验用品 1.试剂: 1) 0.9%生理盐水; 2) 2种低渗溶液:0.017mol/L 氯化钠和0.032mol/L 葡萄糖;10 种等渗溶液:0.17mol/L 氯化钠、0.32mol/L 葡萄糖、0.17mol/L 氯化铵、0.17mol/L 醋酸铵、0.17mol/L 硝酸钠、0.12mol/L 草酸铵、0.12mol/L 硫酸钠、0.32mol/L 甘油、0.32mol/L 乙醇、0.32mol/L 丙酮。 2.材料: 鸡血 3.仪器设备:50ml 烧杯、10ml 移液管、小试管、橡皮吸耳球、试管架等。 四、方法与步骤 1.鸡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取50ml 小烧杯一只,加1 份鸡血和10 份0.17mol/L 氯化钠溶液,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鸡血; 2.溶血现象的观察: 取试管1支,加入10ml 蒸馏水,再加入1ml 制备好的鸡红细胞悬液,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由不透明的红色悬液变成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使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 3.红细胞的渗透性 取试管一支,加入0.17mol/L 氯化钠溶液10ml,再加入1ml 制备好的鸡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动,混匀后静置于温室中,观察试管中发生溶血的时间及其变化。注意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溶血现象。 4.0.17mol/L 氯化钠、0.17mol/L 氯化铵、0.17mol/L 醋酸铵、0.17mol/L 硝酸钠、0.12mol/L草酸铵、0.12mol/L硫酸钠、0.32mol/L葡萄糖、0.32mol/L 甘油、0.32mol/L乙醇、0.32mol/L丙酮10 种溶液进行同样实验,步骤同上; 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完成下面的表格: 表1 细胞渗透性实验结果记录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测定方法

苑中2011 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1 “细胞增殖”相关知识的建构(2 课时)一、减数分裂与基因的分离、自由 组合定律请画出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细胞分裂图像 例1、(08 江苏)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 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 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 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 有______ 。(5)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请画出可遗传变异种类的概念图苑中2011 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2 1、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交叉互换)例2、(07 广东)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

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图39—1 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D 和d,E 和e,F 和 f 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图39—1 交换 过程示意图(左:交换前的染色体;右:交换后的染色体)(1)请问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几种基因型 的子代表皮细胞?并分别写出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不考虑该生物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有几种基因型?并 写出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如果图39—1 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请问由它产 生的配子类型有几种?并写出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你认为哪一种分裂方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例 3、(10 苏州高二期末)右下图表示某生物体的细胞进行减数 分裂过程中,其中联会的两对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

流式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实验步骤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 1) 已转染miRNA mimics的细胞培养达到85%融合时,用胰酶消化细胞。1000 rpm,离心5min,收集细胞沉淀; 2) 已消毒的PBS重悬细胞,1000 rpm/min,离心5 min,收集细胞。重复此步骤2次,以除去胰酶; 3) 加入预冷的70%乙醇固定细胞过夜; 4) 第二天1000rpm,离心5 min,收集细胞沉淀,PBS重悬两次,以除去乙醇; 5) 离心后加入500ul PBS重悬细胞,加入碘化丙锭(PI)染色液(含50mg/L PI,1g/L Triton X-100,100g/L RNase)混匀,4℃避光孵育30min。 6)流式细胞仪FACStar (美国BD公司) 检测。接收的信号经Cellquest软件处理,对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进行分析。实验重复3次。 2.1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 1) 已转染BART6-3p mimics的细胞培养达到85%融合时,将上清培养液收集至离心管内;常常 2)PBS清洗贴壁细胞3次,用胰酶消化细胞(注意:消化时不可过度),收集于第一步的离心管内; 3) 1000 rpm离心5min,弃上清收集细胞,PBS轻轻重悬后,加入195 ulAnnexin V-FITC结合液,吹打混匀,重悬细胞,加入5ul Annexin V,轻轻混匀。避光室温孵育15min; 4) 加入10 ul PI染色液,轻轻混匀,避光孵育; 空白:Annexin V—FITC结合液200ul 双染:185ul结合液+5 ulAnnexin V—FITC+10ul PI 单染:195ul结合液+5ul Annexin V—FITC 190ul结合液+10PI 5) 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FITC为绿色荧光,PI为红色荧光。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记录doc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记录doc

————————————————————————————————作者:————————————————————————————————日期:

姓名:高超学号:201300140020 同组者:樊晓航,王昊明,余敬洋 实验名称:细胞的渗透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 .了解各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水分子可通过由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尿素、甘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H+、Na+、K+、Cl–、HCO3 –是高度不通透的。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深入的溶质可以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进水分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溶血。由于溶质渗入的速度互补相同,因此溶血时相同。 三,实验器材: 鸡血,0.85%的氯化钠溶液,0.0085%的氯化钠溶液,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溶液,试管六支,离心机,滴管,载玻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2-3ml加入0.85%的氯化钠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不少于0.3ml,否则应补加鸡血) 2、将上述离心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的溶液(总体积量不少于0.6ml) 3、取六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个3ml (1)0.85%氯化钠溶液(2)0.0085%的氯化钠溶液(3)0.8m o l/L的甲醇(4)0.85m o l/L丙三醇 (5) 6%的葡萄糖溶液(6) 2%的Triton X—100溶液 4、向上述六支试管中加入50%的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种溶液中的细胞。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 实验结果: 试管编号是否 溶血 时间结果分析 1,0.85%氯化钠溶液+1滴稀释鸡血否------- 鸟类的是生理 盐水的浓度是 0.85%,故不发 生溶血现象 2,0.0085%的氯化钠溶液是大约50 秒 0.0085%的氯 化钠溶液是标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实验目得】 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得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得速度. 【实验材料与用品】 1、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 /L丙三醇溶 液、6%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 2、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3、材料:鸡血红细胞 【实验原理】 细胞膜就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得选择性屏障,它就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得方式就是不同得,水就是生物界最普遍得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得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得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作用就是细胞膜得主要功能之一。 1.溶血现象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得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得血红蛋白溶液(此时得细胞膜收缩,会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就是由于红细胞得细胞膜对不同物质得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得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得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得时间也不相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得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得指标。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2.物质穿膜运输得类型 (1)被动运输(不耗能) 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与协助扩散。(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

需要跨膜载体蛋白得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得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得穿膜运输。 3. 影响物质穿膜通透性得因素 (1)脂溶性越大得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得物质比极性得物质更容易溶于脂类物质) (2)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穿膜(小得非极性分子,如O2 、CO 2等) (3)不带电荷得分子容易穿膜(离子难溶于脂质物质,离子带水膜使体积增大) (4)亲水性分子与离子得穿膜要依赖于专一性得跨膜蛋白 【实验步骤】 一、大体流程 二、具体操作 1. 取鸡血6ml,加0、85%N aCl 溶液4ml,在1000r /min 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 压积量不 少于 0、6mol ) 2. 将上述离心后得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应不少于1、2ml) 3. 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 (1)0、85%NaCl 溶液 (2)0、085%NaCl 溶液 (3)0、8mo l/L(0、3m ol/L 等渗)甲醇溶液 (4)0、8mol /L(0、3mol/L 等渗)丙三醇溶液 (5)6%(5%等渗)葡萄糖溶液 (6)2%(1、5%等渗)T ri ton X—100 4、 向上述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试管中就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 (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溶液得细胞. 【实验结果与分析】 I 、实验结果 取6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得不同溶质 6只试管分别滴加50%红细胞悬液1滴 混匀后,观察并记录溶血时间 在显微镜下观 察细胞形态 配置50%得鸡血红细胞悬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