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原则

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原则

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原则
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原则

附件:

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原则

1 总则

1.1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推进电力工业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协调一致,改进电力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使电力发展规划工作逐步做到规、科学、合理,特制定本原则。

1.2 本原则适用于省级及以上地区的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省级以下地区编制电力发展规划及电力发展规划的各种专题研究工作亦可参照执行。

1.3 电力发展规划必须执行《电力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贯彻能源开发“以电力为中心”和有关国家能源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统一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努力实现最大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坚持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原则;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1.4 电力发展规划应充分重视电力需求预测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并积极开拓国外电力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充分发挥电网的效益;重视科技进步,加快电力结构调整,实现从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做到开发和节约并重,切实提高电力工业的整体质量;重视投融资规划工作,积极研究资本金筹集途径和形成机制,降低融资风险、控制融资成本;重视电价预测分析工作,加强对电价形成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发挥电价改革对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实现以最经济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数量充足、安全可靠、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电力商品和服务,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1.5 电力发展规划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电力发展规划编制的年限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相一致。电力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一般分五年电力发展规划(简称五年规划),电力发展中期规划(简称中期规划,时间为5~15年)和电力发展长期规划(简称长期规划,时间为15年以上)。

1.6 长期规划应以五年规划和中期规划为基础,主要研究电力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中期规划应以五年规划为基础,在长期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是长期规划战略性问题的深化,同时对长期规划进行补充和修订;五年规划应以现状为基础,在中期、长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是中期规划的深化和具体表现,同时对中期、长期规划进行补充和修订。

1.7 五年规划应根据规划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安排,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经济结构调整方案对电力工业发展的要求,找出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中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按照中期规划所推荐的规划方案,

深入研究电力需求水平及负荷特性、电力电量平衡、环境及社会影响等,提出五年电源、电网结构调整和建设原则,需调整和建设的项目、进度及顺序,进行逐年投融资、设备、燃料及运输平衡,测算逐年电价、环境指标等,开展相应的二次系统规划工作。五年规划是编制、报批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依据,是电力发展规划工作的重点。

1.8 中期规划应根据规划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电力需求水平及负荷特性、电力流向、发电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节能分析、环境及社会影响等,提出规划水平年电源和电网布局、结构和建设项目,宜对建设资金、电价水平、设备、燃料及运输等进行测算和分析。中期规划是电力项目开展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

1.9 长期规划应根据规划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经济布局和能源资源开发与布局情况,宏观分析电力市场需求,进行煤、水、电、运和环境等综合分析,提出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电源的总体规模、基本布局、基本结构、电网主框架、能源多样化等,宜提出更高一级电压的选择意见、电力技术政策、电力设备制造能力开发要求,以及电力科研新技术方向等。

1.10 电力发展规划的编制应坚持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电力部应在国家经济综合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负责组织全国电力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电管局、省电力局应在电力部和同级政府领导下,负责组织所在地区的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国家电力公司、各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级电力公司受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委托,负责提出电力发展规划的推荐方案;编制电力发展规划时应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1.11 各级电力发展规划应具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充分体现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基础、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的指导作用。各省级电力发展规划,应在考虑大区电网或经济区域(包括周边国家)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做好本省资源优化配置;各大区电网电力发展规划,应在考虑跨大区围(包括周边国家)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做好本地区资源优化配置;全国电力发展规划,应努力实现最大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1.12 电力发展规划应进行多方案综合评价,以优化资源配置,电源布局、结构、建设进度,投融资结构,目标网架等,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推荐意见,作为各级电力管理部门的决策基础,向电力投资者提供指导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应对下级上报的电力发展规划及时组织评审,并将评审意见纳入电力发展规划。

1.13 电力发展规划必须实行动态管理。五年规划应每年修订一次,中期规划应每三年修订一次,长期规划应每五年修订一次,有重大变化时应及时修改、调整。

1.14 为保证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规划工作所需经费应由规划计划部门提出年度经费预算,审批后纳入各电力局、电管局和电力部以及各省级电力公司、电力集团公司和国家电力公司的预算。

1.15 电力发展规划报告应包括以下容:概况,电力需求预测,节能分析,能源与资源,电力供需平衡,电源规划,电网规划,环境及社会影响分析,投融资规划,电价预测分析,综合评价,问题及建议。

1.16 在编制电力发展规划工作中,除应执行本原则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中的有关容。

2 电力需求预测

2.1 电力需求预测应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进行电力市场调查,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与电力需求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与国外同类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预测未来的需电量和电力负荷。

2.2 电量需求预测应包括以下容:

2.2.1 各年(或水平年)需电量;

2.2.2 各年(或水平年)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需电量;

2.2.3 各年(或水平年)分部门、分行业需电量;

2.2.4 各年(或水平年)按经济区域、行政区域或供电区需电量。

2.3 电力负荷预测应包括以下容:

2.3.1 各年(或水平年)最大负荷;

2.3.2 各年(或水平年)代表月份的日负荷曲线、周负荷曲线;

2.3.3 各年(或水平年)年时序负荷曲线、年负荷曲线;

2.3.4 各年(或水平年)的负荷特性和参数,如平均负荷率、最小负荷率、最大峰谷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等。

2.4 为提高电力需求预测质量,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电力市场调查,掌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规划资料以及电力消费水平和特性变化,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变化、产业政策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节能措施、需求侧管理、电价、各类相关能源与电力的可转换性及其价格、气候等因素与电力需求水平和特性之间的影响。

2.5 应研究电网的扩展和加强、城市电网改造、供电条件的改善、农村电气化等开拓电力市场的措施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2.6 应根据本地区特点、电力需求预测的具体容和要求、各种预测方法的适用围选用两种及以上方法进行预测并相互校核,积极研究和采用新的预测方法。

2.7 应进行全社会和“网”(电网所覆盖围)的电力需求预测;提出2~3个预测水平,并推荐其中一个作为基本方案。

2.8 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需求预测数据库,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使用、积累基本数据。

2.9 应根据电力市场变化及时对2.2条和2.3条的电力需求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调整。

3 节能分析

3.1 应加强能源使用状况和节能政策的研究,鼓励节能项目的开发和推广,逐步提高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及一次能源的利用率,从需求侧、发电侧、电网侧等方面进行节能分析。

3.2 需求侧节能应重点分析以下措施:

3.2.1 提高电力利用率、推广高效用电设备、采用节电型生产工艺、提高设备运行水平;

3.2.2 实行分时电价、调整客户用电方式、开发低谷电力市场和夜间蓄冷、蓄热技术等。

3.3 发电侧节能应重点分析以下措施:

3.3.1 提高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占发电能源的比重;

3.3.2 火电尽量选用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机组,及时淘汰拆除高能耗、低效率的机组;

3.3.3 推广热电联产;

3.3.4 加大老电厂技术改造力度,加强科学管理,降低电厂的发电能耗和厂用电率。

3.4 电网侧节能应重点分析以下措施:

3.4.1 优化输电、供电系统网络结构,简化电压等级,缩短低压供电距离,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

3.4.2 推广节能型输变电设备,提高电网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

3.4.3 促进区域之间联网,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3.4.4 提高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调控手段,实施经济调度等。

3.5 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节能措施进行效益分析,避免漏计和重复计算,对各种节能措施进行经济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节能目标及节能方案。

4 能源与资源

4.1 应分析江河、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分布、蕴藏量、开发前景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出规划期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容量以及可用于火电开发的水源和水量。

4.2 应分析煤炭、油、气、核燃料资源储量、分布、生产能力及开发利用情况,提出规划期可用于发电的资源数量和质量。

4.3 应加强对地区风能资源的研究,宜对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析,提出上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

4.4 应重视厂、站址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工作,研究提出规划期可供建设的水、火、核等电厂(站)备选厂(站)址、输电线路走廊和变电站站址。

4.5 应根据本地区的铁路运输、航运能力和港口码头吞吐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分析提出与资源开发配套的可用于发电燃料输送的相应运力要求;涉及跨地区燃料输送的,应分析燃料输出或输入地区的铁路、航运、港口等交通运输条件,必要时对输煤输电作技术经济比较。

4.6 应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在充分分析省外、区外、国外的能源资源和市场状况,充分考虑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环境要求的基础上,提出规划期本地区的资源利用和能源平衡方案。

4.7 能源开发应根据国家制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和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到中西部地区开发能源资源。

5 电力供需平衡

5.1 应根据本地区电力市场的需求水平及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电力供需平衡分析,提出合理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各类电源装机进度、需要与区外系统交换的电力电量,并对电源布局、电源结构、合理供电围等提出要求。

5.2 应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选用逐年或代表年、逐月或代表月、周典型负荷曲线或日典型负荷曲线进行平衡;对于水电比重较大并且调节性能差的地区或周负荷波动较大的地区宜选用周典型负荷曲线进行平衡。

5.3 对水电比重大的地区应选用丰、平、枯三种水文年进行平衡;必要时还应对特枯水年进行校核。

5.4 合理选择备用容量是电力工业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规划工作中宜进行可靠性分析计算工作,结合系统发展规模、联网容量、电源结构及生产管理水平等研究提出适合本系统的失负荷概率(LOLP)及备用容量等指标。

5.5 对于水电当年新增机组,若汛期前投产,可参加电力平衡、不参加电量平衡;若汛期已过,可不参加电力电量平衡。对于其它当年新增机组,明确投产时间的,应纳入电力电量平衡;未明确投产时间的,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考虑适当的容量和电量纳入电力电量平衡计算。

5.6 应结合系统负荷特性进行电力平衡,确定系统需要的调峰容量,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调峰能力,在充分利用水电调峰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电源的类型、容量和经济性合理确定各电厂间的调峰容量。

6 电源规划

6.1 电源规划应大力推动水电建设和流域梯级开发,积极发展坑口电厂,建设路口、港口电厂和负荷中心电厂,适当建设核电站;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和洁净煤燃烧技术等工程应用;坚持规模经济,加快电源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严禁小型凝汽式火电机组的建设。

6.2 电源规划应按如下原则研究电源布局方案:

6.2.1 结合水力资源分布、水电项目前期工作和移民安置规划,在有条件的河流上尽可能多建设具有较好调节性能的大中型水电站,因地制宜发展边远山区的小水电;

6.2.2 根据煤炭资源分布和交通运输条件,在煤炭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建设坑口电厂,在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路口和港口电厂,在环境条件允许和技术条件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在负荷中心地区建设骨干电厂;

6.2.3 在能源资源缺乏、交通运输紧、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适当发展核电站;

6.2.4 结合节能分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以大代小”更新改造;

6.2.5 结合区外能源资源分布特点,研究分析与区外供(受)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6.2.6 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建设新能源电站(如风力、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电站等)。

6.3 在主要缺乏电量的系统,应增加基荷电源的比重;在主要缺乏调峰容量的系统,应在充分利用现有机组调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增加调峰能力的措施。

6.4 应选择高效低耗的大容量机组。对于规模较小的电网,应根据电网容量、结构、负荷增长速度、可靠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机组容量。

6.5 合理的电源布局和结构应满足:能源流向合理,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系统装机容量得到充分利用,水电电量充分利用,满足调峰要求,保护生态,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要求。

6.6 电源规划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多个可供选择的电源建设方案、各年合理的在建规模、需要新开工的规模及投资估算等。

7 电网规划

7.1 电网是电力市场的载体,电网规划必须满足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并适当超前。

7.2 电网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以安全可靠为基础、突出整体经济效益、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加强电网结构,统筹考虑城网和农网规划,研究跨区送电、跨区联网、全国联网和周边国家联网,提出合理的电网方案。

7.3 电网规划应重点研究目标网架,论证目标网架的最高电压、输电方式、供电规模,优化结构,进行稳定评价。目标网架应达到如下要求:

7.3.1 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经济合理,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7.3.2 潮流流向合理,避免网环流;

7.3.3 网络结构简明,层次清晰,贯彻“分层分区”的原则;

7.3.4 适应大型电厂接入电网。

7.4 应重视受端网络规划,规划时遵循以下原则:

7.4.1 逐步形成以重负荷地区为中心的坚强受端网络;

7.4.2 必须保证高一级电压电网的供电容量能可靠地传输给低一级电压电网,应具有合理的容载比;

7.4.3 较高一级电压(如220kV及以上)可深入到城市中心;

7.4.4 受端网络中的大型电厂不宜串接入主环网,可考虑以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组单元方式直接接入就近的变电站或开关站;

7.4.5 在负荷密度较大的地区宜根据城市规划和走廊情况,选择大容量的变压器、采用大截面导线和同杆双(多)回线路。

7.5 送端网络规划应根据送端电源所能达到的最终规模,远近结合统筹考虑。对于大型电源基地、路口、港口电厂集中的地区应作出战略性安排,重点研究以下问题:

7.5.1 电厂群间的部电网结构;

7.5.2 电厂群接入受端网络的输电电压和输电方式,线路回路及走廊规划;

7.5.3 大型电厂远距离输电的稳定问题;

7.5.4 输电线路建设顺序和进度的优化。

7.6 必须加强联网规划工作,重点研究以下问题:

7.6.1 具有不同电源结构、不同负荷特性、不同能源资源分布的系统联网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7.6.2 以输送能源为目的的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工程,输电方式(直送或联网)的技术经济比较;

7.6.3 根据联网距离、电力交换容量和方式等因素,提出合理的联网方式、电压等级和控制调节措施;

7.6.4 联网的技术经济效益,如增加电网供电能力、减少系统装机容量、提高系统可靠性、水火电相互调剂、跨流域补偿、系统错峰及调峰效益等,进行详细的投入产出分析,提出联网规划方案;

7.6.5 根据联网工程的特点,提出联网的经济管理和调度管理方式建议。

联网规划应体现平等协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效益分担费用的原则。

7.7 必须重视和加强无功电源的规划工作。无功电源的配置应按分层分区、就地平衡原则,具有适当的裕度和足够的灵活性。

7.8 电网规划应重视短路容量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提出控制措施。

7.9 二次系统五年规划宜对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通信分别进行规划,提出投资估算;对中、长期规划,可只做粗略规划和投资框算。

7.10 应结合电源规划方案,对不同的电网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的电网规划方案及输变电建设项目和投资估算。

8 环境及社会影响分析

8.1 电力发展规划必须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能源与环境方针政策,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规划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规划内容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产业发展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驱动因素、产业政策、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区域经济影响作用明显不同。因此,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不同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更广阔的区域背景条件出发,搞清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 (一)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 产业发展水平需要从行业和区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要从不同行业的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和特征出发,分析该行业在国际或国内同行业中的发展地位和优势,判断和分析该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其次要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分析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有时从行业角度来看,某行业并不代表本行业发展趋势和最高水平,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有些行业在区域发展中地位不一定突出,但它也许代表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应该从行业自身和区域视角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准确分析和把握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不同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制定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基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跳出区域或行业自身的束缚,从更广阔的区域和行业视角来分析产业整体、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等在发展水平、产业关联、资源利用、区域优势发挥、生态和环境保护、产业用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基本格局及其特点分析

集团十四五规划编制(2020年编制可直接用,也可用于公司发展规划)

“十四五”规划报告 ——推动跨界发展提高产业格局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相对低增长的新常态,企业面临的困境需要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来解决。为了适应改革发展步伐,XXXXXXXXX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创新突破、多措并举,想法设法盘活资源资产,开辟XXXXXXXXXXX产业,努力实现XXXXXX产业的融合发展、跨界发展,走出一条符合XXXXXXXXX实际的新路径。 一、“十三五”发展评估 (一)主要经济指标回顾 根据财务报表显示,XXXXXX年,XXXXXXXXX总资产XXXXX 亿元,净资产XXXXX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XXXXX万元,净利润XXXX万元。XXX年XX-XXX月份,XXXXXXXXX总资产达XXXX 亿元,净资产XXXX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XXXXX万元,净利 润XXX万元,分 别比XXXX年累计增长XXXXX%、XXXX%、-XXXX%、XXXXXX%。 因XXXXX年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导致XXXXX年营业收入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净利润指标增长程度较高。详见下表:

1、综合改革方面 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一是对企业管理层级不断压缩,通过内部择优与市场化配置相结合,组织架构调整逐步到位。二是强化绩效考核,突出过程监控。三是加强制度建设,适时推出了一批新

的规章制度,使相关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和强化。四是狠抓作风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2、资源盘活盘优方面 一是国有房产租赁方面,严格按照市场化操作,公开招租,统一政策、标准及尺度。XXXXX年XX-XXX月,实现房租收入XXXXX 万元。二是拟通过XXXXXXXXX林场棚改项目及生态养老项目的建设,盘活林场土地资源。三是通过减持XXXXX万股XXXXX股票,实现投资利润XXXXX万元,股票投资回报率达XXXX%。四是充分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做好理财项目,实现经济收益提质增效。 3、贸易发展方面 项目决定产业结构,关系到发展方向。XXXX年,XXXXXXXXX 抓住XXXXX实施联手、联营、联盟的战略契机,利用优质资源,开展与XXXXXXXXX的贸易业务,有效增加了集团营业收入,现金流有了明显改善。 (三)存在不足 “十三五”期间,面临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虽然XXXXXXXXX在资产管理及项目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1)XXXX企业仍然存在着产权结构单一、权责不够明确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等问题;(2)XXXXXXXXX对资产的监管力度尚且不够充分,发展活力和动力仍显不足;(3)XXXXXXXXX存量资源的闲置和现有运作下的盈利模式有待改善。为此,在“十三五”规划工作中,集团将不断拓宽思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焦桥镇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促进焦桥镇农村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市县文件精神和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我镇文化发展特色及现状,编制本规划。 一、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镇坚持把文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把文化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中心工作同步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以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中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以城乡文明共建、共促、共享活动为契机,大力争取支持,加强村级文体设施建设。目前,建有镇文化中心一处,图书馆一处,4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大院,31个村配备了健身器材。全镇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培训和审批社会体育指导员50多人,群众健身点50多个;成立体育协会5个,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生活。 (二)存在问题。一是基层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二是基层文化事业建设投入总量偏少;三是基层文化队伍青黄不接,专业人才匮乏;四是文化站(中心)编制、机构、活动阵地未完全落实,管理体制不顺。五是现有剧文艺表演团体演员队伍青黄不接,已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观赏要求,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具有较强时代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政策调控,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改造建设1个文化中心,1个图书馆,扶持建设5个村剧团,30个新农村示范文化室,培育发展20个农村示范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创建省级文化体育先进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一馆一站一室”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及资 金支持,镇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投入至少50万元,扶持建设10个新农村示范文化室,发展10户农村示范文化大院,为,农民放映300场电影。 (二)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镇综合文化站补充人员。鼓励、吸引高校毕业生到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加强文化从业人员及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

(完整版)XXX集团公司“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XXXXXXXXXXXXX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起草部门:XXXXXX 主管领导: 编制日期:

目录 1前言 (1) 2 基本情况 (1) 2.1企业概况 (1) 2.1.1企业简介 (2) 2.1.2 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 (2) 2.1.3.业务范围 (3) 2.2 经营管理状况 (3) 2.2 1企业资产情况 (3) 2.2.2 人力资源状况 (3) 2.2.3 经营管理情况 (4) 2.3 企业“十二五”规划预计完成情况 (5) 2.3.1研发及持续改进 (6) 2.3.2技改项目 (7) 2.3.3 物资采购 (9) 2.3.4生产制造 (9) 2.3.5安全质量 (10) 2.3.6人力资源 (12) 2.3.7财务资产 (12) 3 发展环境分析 (13) 3.1 宏观环境分析 (13) 3.1.1 经济环境分析 (13) 3.1.2政治环境分析 (14) 3.1.3、社会因素 (15) 3.1.4、技术环境 (15) 3.2 企业核心业务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16) 3.3竞争力分析 (17) 3.3.1 竞争对手分析 (17) 3.3.2.主要优势 (19) 3.3.3 存在的问题 (21)

4 规划总体思路与目标 (23) 4.1 指导思想 (23) 4.2战略定位 (23) 4.3总体思路 (23) 4.4 发展目标 (26) 4.4.1.总体目标 (26) 4.4.2.具体目标 (26) 5 “十三五”规划重点 (27) 5.1业务发展规划 (27) 5.1.1 总体目标 (27) 5.1.2 规划重点 (29) 5.2 业务支撑体系建设规划 (32) 5.2.1 内部管控 (32) 5.2.2 市场营销 (34) 5.2.3 生产制造 (35) 5.3.4质量、安全 (36) 5.3.5人力资源 (42) 5.3.6 物资采购 (44) 6 “十三五”规划投资及效益分析 (46) 6.1投资方向与规模 (46) 6.2 资金筹措 (49) 7 保障措施及建议 (49) 7.1保障措施 (49) 7.1.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实施 (49) 7.1.2 以人为本,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50) 7.1.3加强市场交流与合作,拓展新市场 (50) 7.1.4释放产线产能,增强履约能力 (50) 7.1.5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运行效率 (50) 7.2 公司建议 (51)

企业发展规划报告编制大纲

企业发展规划报告编制大纲1 总论 1.1企业基本情况 1.1.1企业概况 1.1.2组织结构 1.1.3法人法理结构 1.1.4主要经济指标 1.1.5主业构成及发展回顾 1.1.6重点下属企业概况 1.2规划编制背景 1.3规划范围及时限 1.3.1规划范围 1.3.2 规划时限 1.4规划依据 1.5规划方法 1.6规划主要结论 1.6.1产业规模及结构 1.6.2资源消耗或占用 1.6.3投资规模及经济效益 1.6.4节能减排指标 2 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 2.2 行业发展形势 2.3 竞争力分析 2.3.1 企业发展竞争力分析 2.3.2 主要产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3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发展目标 3.1 指导思想 3.2 规划原则 3.3 发展目标 3.3.1 总体目标 3.3.2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3.3.3 主要经济指标 3.3.4 产权结构(调整)目标 3.3.5 组织结构(调整)目标 3.3.6 信息化建设目标 3.3.7 财务目标 3.3.8 国际化并购与经营目标 3.3.9 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目标 3.3.10 人力资源目标 3.3.11 企业文化目标 3.3.12 安全、环保、节能目标 3.3.13 绿色发展指标

4 产业发展规划 4.1 总体发展思路 4.2 产业发展路线和实施重点 4.3 重点项目实施方案 5 空间布局规划 6 支撑体系规划 6.1 资源配置 6.1.1 原料资源配置 6.1.2 公用工程配置 6.1.3 人力资源管理 6.1.4 投资和融资规划 6.2 市场营销 6.3 技术创新与科研开发 6.4 国际化并购与经营 7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规划 7.1 企业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现状 7.2 规划项目“三废”排放及能源消费情况7.3 主要污染控制措施 7.3.1 水污染控制 7.3.2 大气污染控制 7.3.3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 7.3.4 环保机制与监督 7.4 主要节约能源措施 7.4.1 生产节能 7.4.2 管理节能 8 安全生产规划 8.1 安全生产现状 8.2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8.3 安全生产规划 8.3.1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8.3.2 安全布局 8.3.3 安全防控设施 8.3.4 应急措施 8.3.5 安全教育培训 9 规划效果分析 9.1 产业规模及结构分析 9.1.1 产业规模 9.1.2 产业结构调整 9.2 资源消耗或占用 9.3 投资规模及效益 9.4 节能减排分析 10 规划实施建议 10.1 战略规划管理建议 10.2 管理体制创新建议

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提纲

甘肃省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 编制大纲 (初稿) 总则 规划范围 规划目的和作用 规划依据 规划期限 〔以上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发展现状 〔开发区所处位置及区域自然禀赋、环境条件等。开发区所处区域(市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开发区经济特别是产业等发展现状。〕 第二节优势条件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资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相关限制因素〕 第三节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战略意义 第二章总体发展战略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指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不是编制原则〕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发展目标 〔形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发展目标体系: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目标)要与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结合;在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发展目标要有所体现〕 第三章产业发展 第一节产业发展战略 第二节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三节主导产业

〔分段表述各主导产业〕 第四节重点项目 〔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支撑〕 第四章空间结构(一区多园的可分节表述) 第一节功能分区 第二节用地布局(地块控制) 第三节产业及人口承载容量 第五章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突出与主导产业有关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保障等〕 第六章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道路交通 第二节市政配套设施 〔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电信、供热、燃气、管线综合等配套基础设施〕

第三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开发区社会事业相关领域的建设发展〕 第四节绿地景观系统 〔包括城市设计框架〕 第七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一节环境容量 〔1、人口容量;2、大气环境;3、水环境;4、固体废物等环境质量现状〕 第二节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 〔环境保护原则、目标及措施〕 第三节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建设 〔循环经济相关内容。在产业布局、工艺设计中要注意节地、节水和节能等要求,突出产业集聚效应〕 第四节节能减排 第七章综合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地震、防洪、消防等〕

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丹口镇三年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分六大部分来完成。 一、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发展现状。种植业是我镇重要的和主导的传统产业,贫困户多以栽种茶叶、竹林为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我镇茶叶、笋竹林产业起步较快,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此外,我镇地处县西南山区的地理现状,适合家庭畜禽养殖方式,畜禽养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贫困户增收重要途径。我镇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存在问题。我镇地理位置偏远,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我镇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较好的农产品无法及时运往外地销售,也缺乏企业进驻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同时,贫困户自身文化程度和专业产业知识不强,技能、渠道和资金缺乏问题突出,品牌意识和特色优势不明显,严重影响了我镇产业发展。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各级各部门对产业扶贫工作重视程度加深,政策倾斜明显,网络信息、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我镇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如何引导贫困户转变发展观念,鼓励带头示范大户,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又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引领,以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能人大户带动作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帮扶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质特色产业。 (二)基本原则。坚持聚力到户、受益精准,因地制宜、产业精准,科学设计、项目精准,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帮贫脱贫、联动联考等原则。 (三)主要目标。到2018年,扶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设施蔬菜、优质茶叶、畜禽标准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生态休闲农业等产业,增强特色产品加工能力,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体系。加强镇、贫困村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建设,培育特色产业的知名品牌,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全镇有能力发展的贫困人口通过产业精准扶贫如期实现脱贫。 三、产业扶贫重点任务 根据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按照精准扶贫目标,我镇选择蔬菜、茶叶、竹林、畜禽、水产、休闲农业等六个精准扶贫的产业。各村因地制宜择优安排有关项目,从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进行规划。 四、政策保障 主要包括在土地、金融、产业支撑服务、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精编】凤阳硅(玻璃)产业规划-蚌埠市玻璃产业发展规划编制

凤阳硅(玻璃)产业规划-蚌埠市玻璃产业发 展规划编制

凤阳县硅(玻璃)产业发展规划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二○○八年十二月

凤阳县硅(玻璃)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单位: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工程咨询证书:工咨甲21420070011号) 院长:彭寿 副院长:茆令文 项目负责人:赵飞 主要编制人员 彭寿茆令文赵飞蒋文玖 洪伟周祖芳朱桂东李建梅 于永琪段树桐聂英祥邹朴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凤阳县硅(玻璃)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4) 第一节基本情况 (4) 第二节现状特点 (7) 第三节现有优劣势 (11) 第二章凤阳县硅(玻璃)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6) 第一节硅(玻璃)产业发展趋势 (16) 第二节面临的机遇分析 (27) 第三节面临的挑战分析 (31) 第三章凤阳县硅(玻璃)产业发展思路及主要目标 (34) 第一节指导思想 (34) 第二节发展战略 (37) 第三节发展目标 (40) 第四章凤阳县硅(玻璃)产业发展重点 (42)

第一节产业定位 (42) 第二节产业重点 (44) 第三节重点产品 (46) 第五章凤阳县硅(玻璃)产业重大保障措施 (48) 第一节技术创新与改造 (48) 第二节政策措施 (52)

前言 硅(玻璃)产业是硅基原材料产业的简称。通常指以硅质矿物资源(即二氧化硅含量很高的各种石英矿)和从硅质矿物中提炼出来的单质硅(即单一元素的工业硅)为基础的原材料加工及后续深加工产业,包括石英矿物的开采、加工、提纯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单质硅的冶炼、提纯、加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两大系列(见下表),是一个纵横延伸既深又广、产品种类非常繁多、跨越很多工业部门的庞大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石英矿的用途很广,向后延伸涉及的行业和产品很多,现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广泛应用于玻璃、铸造、陶瓷及耐火材料、冶金、半导体、信息、电子、通讯、建筑、化工、塑料、橡胶、磨料等行业,单质硅及其提纯、加工产品还可广泛应用于军事设施设备上,成为国际性的战略资源。 凤阳县拥有极为丰富的石英资源,矿区覆盖面积达80km2,矿石品位高,易采易选,远景储量达100亿吨以上,无论储量、品位和潜在经济利用价值均居全国之首。近年来石英砂加工业发展迅速,年加工量达500万吨,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同时玻璃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建有30多家生产企业,产品涵盖了浮法玻璃、玻璃器皿、工艺玻璃制品、保温瓶、太阳能玻璃、灯具玻璃、光学玻璃、泡花碱、硅微粉、新型材料等领域,未来凤阳将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硅(玻璃)产业生产基地。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两次视察安徽时的重

产业发展规划书

产业发展规划书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产业发展规划 为更好的发展好现代农业发展猕猴桃种植,根据猕猴桃种植标准化发展方 向,充分发挥我基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基地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猕猴桃产业,建成县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先进种植技术推广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农业观光休闲基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 严格按照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和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管理,进一步加强基地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风险能力,使用有机肥为长期用肥,采用自然防虫防病方法,禁止使用有毒有害药物,充分发挥基地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宣传推广红心和黄心猕猴桃的品牌效应,适应城口地区发展需要,坚持以促进产业增效、增收为中心任务,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充分整合资源,保障食用安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猕猴桃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努力将基地发展成为种植技术先进、销售市场完善、食用安全,消费者满意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遵循原则 坚持安全健康发展原则。按照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用地,挖掘地方特色潜力,发展优质猕猴桃生产,在稳定和提高猕猴桃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推进猕猴桃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多个猕猴桃品种,促进产业发展规划书 企业名称:城口县浩民猕猴桃种植家庭农场 联系人:刘坤旭

优势品种的推广,充分发挥各个品种适应种植的环境,着力转变猕猴桃品种选择方式,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提高科技进步对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我们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实施目标 1加强基地管理,引进优质高产的猕猴桃品种,做好应用与推广。 2成立城口县猕猴桃种植行业协会,实现资源共享。 3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总结,提高单亩产量。 4寻找优质的野生资源不断驯化,培养出高产高质的新品种,申请专利,广泛推广应用。 5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相结合,通过产品的深加工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某某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编制组成员 组长 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副组长 李红玉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规划室主任、副研究员、硕导 王业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兼协调人) 成员 苏红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武占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城乡规划学博士 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赵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西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白联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生 韩镇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生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1) 一、区域概况 (1) 二、发展基础 (2) 三、机遇与挑战 (4) (一)发展机遇 (4) (二)主要挑战 (5)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思路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战略定位 (8) (一)“两区” (8) (二)“一城” (9) (三)“四基地” (10) 四、发展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具体指标 (12) 五、发展思路 (15) (一)坚持“一条主线” (15) (二)突出“两个抓手” (16)

(三)实施“四大战略” (16) (四)培育“五大优势产业群” (17) 第三章产业发展导向 (22) 一、现代服务业 (22) (一)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 (22) (二)创新发展健康服务业 (25) (三)重点培育高端商务服务业 (27) (四)大力提升现代商贸物流业 (31) (五)做大做强科技教育服务业 (34) 二、高端及绿色制造业 (36) (一)积极推进大数据和电子信息制造业 (36) (二)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39) (三)大力发展新医药产业 (41) 三、现代都市农业 (42) (一)积极培育现代高效农业 (43) (二)融合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46) 第四章空间布局与分区指引 (48) 一、空间总体布局 (48) (一)强化“一核” (48) (二)构建“一带”:综合产业发展带 (50) (三)打造“三大功能区” (51) (四)培育“十一个特色产业园区” (52)

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的编制

第二节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的编制 【考试大纲要求】 ㈡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内容 ㈢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的方法与工具 【内容讲解】 一、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的重点内容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的任务和特点,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编制要完成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进行产业现状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内部资源分析、产业政策分析、SWOT分析),二是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三是提出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发展规划报告文本可根据规划主体要求和咨询方经验而设置不同的章节,但以上三方面应保证内容完整,并达到相关深度要求。 ㈠产业现状分析 产业现状分析是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围绕宏观环境和行业趋势,客观评价产业自身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找准起点,为进一步规划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产业现状分析的重点是对外部环境、产业基础、产业政策、自身优劣势等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科学判断。 ⒈外部环境分析 产业发展规划所关注的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和竞争环境分析三个方面。 宏观环境分析重点关注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要重点研究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归纳总结影响因素,站在国家利益和行业发展高度找准行业发展关键点,不能流于形式。 行业环境分析包括产业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分析,是外部环境分析的最重要内容,与规划实施方案关系最密切。 竞争环境分析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角度,寻求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⒉内部资源分析 内部资源分析是对规划主体自身基础条件进行的系统研究。内部资源包括规划主体的产业现状、规划依托的生产力要素条件以及支撑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等。 首先,要对规划主体的产业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和深刻理解。 其次,要对规划依托的生产力要素条件进行逐项分析。 再次,资源型产业要进行资源条件分析。 然后,要对当地的环境、生态、能源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取得环境质量和容量、能源供应和消耗等现状指标和未来总量要求,使规划满足环保、生态和能源利用要求。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我国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对发展生物产业作出部署,作为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推动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十一五”以来,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一批生物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治疗性疫苗与抗体、细胞治疗、转基因作物育种、生物能源作物培育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人用高致病性流感疫苗、分子诊断试剂、超级水稻、聚乳酸等一批创新产品得到推广应用,产业化项目大幅增加,市场融资、外资利用和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2011年实现总产值约2万亿元,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产业初具规模,出现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和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我国在生物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当前,我国面临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食品安全保障、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为保障人

口健康、粮食安全和推进节能减排,亟需加快新型药物、作物新品种、绿色种植技术、生物燃料和生物发电、生物环保技术、生物基产品等开发培育和推广应用。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物产业还存在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科研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创新活力的小企业群体等突出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产业内生发展能力为主线,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企业主体作用,着力优化政策法规体系,营造产业创新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和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生物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高品质发展。加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加快生物科技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逐步提高原创能力。大力发展新产品和新业态,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高附加值产业链。强化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推广先进质量标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企编制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国企编制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产业发展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尤其近十年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规划能否准确定位,能否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体制和机制能否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推动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推動企业未来快速的发展,是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标签:国有企业;产业发展规划;问题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694607.html,ki.1672-3198.2016.08.026 1 前言 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决策意识的增强,各级政府、产业园区、企业越发认识到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不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从而推进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2 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在编制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意志太强 一份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企业本身产业特性、趋势和地区基础条件,同时兼顾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在本区域影响较大,地方政府也重视企业的产业发展规划,一般来说将企业的产业规划纳入本区域的产业规划。地方职能部门长期参与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工作,在产业规划编制过程中,他们提的很多建议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但术业有专攻,受产业特性、趋势了解不深以及相对“短视”的影响,政府有些建议也难免存在偏颇和缺乏市场基础。因此,一份科学的产业规划是专业的规划编制单位和地方各职能部门之间共同协商的结果。如果政府部门意志太强,执意要求规划编制单位严格按照地方政府领导思路进行产业规划,最终的规划有可能科学性不足,针对性不强,实操性有限。 2.2 产业发展能力欠缺,雷同性较高 调整频繁,短期行为、政绩现象尤其严重国家从全局出发,在相关规划中明确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地方政府和大部分企业也十分重视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争取在新一轮的战略机遇中抢先发展,值得肯定。但一些地区和部分企业完全不顾自身发展能力和地方特点,简单复制或者响应上级产业发展建议,盲目跟风,一轰而上,在地区发展能力与规划产业发展条件不匹配的情况下,强行规划相应园区或项目。

产业发展部部门职责

产业发展部部门责任制 产业发展部职责范围: 1.根据集团公司战略定位,负责编制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研究公司发展战略,提出实施方案,报董事会审批,并实施战略控制。 2.指导审查公司所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发展规划及战略方案,监督其方案的实施。 3.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要,研究制定公司投资政策、投资方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4.策划新建项目和重大技改项目的投资论证,并办理投资项目标准、备案的报批等事项;委托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和初步设计论证评审、报批。 5.编制公司项目投资年度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强化投资管理。 6.按照公司战略方针和规划目标,制订投资项目决策程序管理规定;监督投资方案的实施;对投资效果实行跟踪管理和考评;负责投资项目后评估工作,保证投资收益。 7.拟定和审查公司及子(分)公司改制方案;负责公司内外部的合并、分立、破产、转让、兼并、改组中的整体运行事宜;负责制定、审核新设公司方案,报董事会审批。 8.研究制定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融资方案。 9.推动产权制度改革、资产重组、主辅分离、产业改制工作,拟定资本运作实施方案,报董事会审批。 10.参与制订和修改公司《章程》和基本管理制度。 11.提供公司战略性发展咨询。

1.岗位描述 负责公司战略研究、拟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投资管理,产业重组、改制等工作,促进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2.职责 2.1负责组织研究、编制公司及子公司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 2.2负责组织公司投资机会分析,新上项目和重大技改项目的前期工作。 2.3负责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产业投资战略研究、投融资战略研究、资产重组战略研究,定期形成相关的研究报告供董事会决策参考。 2.4根据市场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提出公司产业结构调整意见和建议,研究和统一安排公司的投资政策、投资方向;负责重大项目总体方案的编制。 2.5负责联系相关的社会发展战略机构,与公司相关产业、投融资、产业战略等方面的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就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2.6负责拟定和审查公司及子(分)公司改制方案;负责公司的合并、分立、破产、转让、兼并、改组事宜;负责制定、审核新设公司的方案,报董事会审批。 2.7研究制定公司的重大投资方案,拟定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强化投资管理,监督投资方案的具体实施。搞好公司新上项目和重大技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负责项目上报审批工作。 2.8参与制订和修改公司《章程》和基本管理制度。 2.9参与制订和评价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卷、发行产业债卷等直接融资方案。 2.10负责建立公司所属经营性公司档案。 2.11按照公司战略方针和规划目标,制订投资项目决策程序管理规定,对投资效果进行考评和监督,保证投资效益。 2.12提供公司战略发展咨询。 2.13贯彻集团相关业务部门的指示。完成公司董事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3.考核目标 指标名称数值考核周期 3.1重大投资方案的采用率 70% 季 3.2重大项目的审批率 70% 季 3.3改革方案的采用率 70% 季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前言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十三五”期间,围绕***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乡镇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县、镇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将***村打造成为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区。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本次规划工作的目的是:以***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在村庄管辖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全村现状条件、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

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