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教学要求

1、把握离别诗风格各异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的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从分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离别诗的写法,从而学习鉴赏离别诗。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品味意蕴,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4、典型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的习俗。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内容及主题倾向】:

第一,直接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都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壈,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注意送别背景。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友人。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如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往往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

【情感基调】:

1、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惆怅迷惘的感情。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意极为凄悲。

2、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3、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主要艺术手法】:

一、托物寓情:

1、《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

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1、《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

四、虚实相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诗歌鉴赏练习·送别诗】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2题。(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哪些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图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参考答案: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用“青山”、“白水”点明送别地点,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抓住诗句中的典型意象,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参考答案: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详见讲义“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部分

参考答案: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

2.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参考答案: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生动形象1分,诗人情感1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无处不在”1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2分)

【解析】第1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就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

参考答案:(久别重逢的)惊喜。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解析】这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要注意“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

参考答案: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色④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御苑:皇家的宫苑。④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第一、二联中,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气氛特征?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两个意象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1分)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怀。(2分)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1分)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或劝勉对方要珍惜时光。(2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6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破阵子》。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石壕吏》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望江南》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杜牧《赤壁》。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方法指导: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1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 (一)捕捉情感 [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训练和提高学生捕捉诗人情感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解题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遵循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对“解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学、练”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在情感方面对诗词进行有效赏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复习重难点] 训练和提高学生捕捉诗人感情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 二、分析考题特点 1.出示泸州市近5年中考古诗词赏析试题(表格略) 近几年来,有关古诗的考查已经成为各地市中考热点,所占分值也呈增加趋势。今年我市古诗鉴 赏试题就由原来的6分增加到8分,这可见其被关注的程度。因此,了解常见题型和掌握必要的 解题技巧,有助于我们在中考中取胜。 2.学生根据表格归纳考题特点: A.选材多为短小精悍、写景类的诗。 B.题型为简答题。 C.考题类型(1)把握意象(2)描绘画面(3)理解意境(4)品味语言(5)分析技巧(6)体会 感情。 三、学会解题技巧 (一、生说出自己捕捉诗人情感的方法 (二)师结合中考试题讲解解题技巧 1、关注题目,明确内容 ①师: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 思、别、送、行、咏、登、寄、赠、遇、访、题…… 2.明确类别,体味情感 ①.师出示相关题材,生说出常见的表达情感,并举例。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20200202163832)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 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 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 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 诗的特色。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教学要求 1、把握离别诗风格各异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的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从分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离别诗的写法,从而学习鉴赏离别诗。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品味意蕴,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 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 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 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 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 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 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4、典型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 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思想感情解题指导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思想感情解题指导(教学设计) 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曾少媚 教学目标 1、分析近几年广州中考题型,了解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题题型。 2、掌握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想 举例分析——归纳方法——巩固训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掌握古诗词除了背诵积累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这节课就是要教给大家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明确考点 1.明确考什么 指导书79页,明确诗词鉴赏要求 ①初步赏析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2.明确怎么考 回顾广州市近五年中考古诗词题

可知主要考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2 主要考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 评一评,给下列答案评分:

2016中考《饮酒(其五)》陶渊明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A: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思乡,壮志难酬的心情。(1分) B: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回归自然的悠闲自得,热爱大自然。(2分) C: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之情。(2分) D: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喜悦、欣慰之情。(2分)E: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喜悦、欣慰之情。 (3分) 据《2016年报》第(2)小题失分的原因: 1、没有从诗歌的写作背景或整体上理解这首诗的情感,导致分析不够准确。 2、学生对诗人的生平了解过少且对诗句内容不理解。 3、对诗人的情感理解不正确或者套用一些常见的术语。 …… 三.检查前置作业:七――九年级课内和课外古诗词篇目和内容分类(课内古诗词有29首,课外古诗词有60首,共89篇),根据给出的题材给诗歌分类。 四.探讨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作者,知人论世 3 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1.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最新中考语文2018年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遵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江西省2017中考语文专题七古诗词赏析复习教案

专题七:古诗词赏析 【考点透视】: 中考试题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其基本考点为: 1.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 2.意境把握。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 3.内容概括。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 4.写法品析。就是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5.名句赏析。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来进行欣赏。 【教学目标】: 能够读懂古诗词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道古诗词的答题方法,做到规范作答。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16?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答案】6.C7.A [2015?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课内古诗词 (一)(2019云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答案: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2019乌鲁木齐)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使至塞上 1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D 导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逐一分析选择作答。B 项,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出汉塞”写作者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访察军情,这是实写。诗人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这是虚写。故选项中的一虚一实的说法不准确。D项,尾联巧“燕然”的典故,流露出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也虚写战争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并没有表现“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 2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修订稿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 习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安街道一中肖植竹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 1、句子画面描写,鉴赏用词之妙。 2、品析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作为一个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尽力。这不,近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诗词的赏析作一次梳理和复习。(板书:古诗词赏析) 二、出示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 2.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3.以《考标》中的34首古诗为主,涉及各种主题。 三、师生探讨 (一)写什么。 1.把握意象。2.体会意境。 例: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提示:借助知识经验,找出意象;理解诗歌大意;分析意境。) 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主要景物。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描述出来。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二)怎样写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专题提要 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案)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诗词鉴赏考点 2.熟悉常考诗词鉴赏题型 3.掌握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鉴赏课内的古诗词,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领悟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熟练运用古诗词中情感主旨类赏析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 播放歌曲《独上西楼》,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是A慷慨激昂的,是B轻松欢快的,还是C哀伤愁苦的?同学们都有好的欣赏能力,古典诗歌是我们汉语言中的精华,许多是古人用来配乐歌唱的,具有音乐美;诗歌精炼含蓄,表达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情感美。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古诗词的鉴赏。 二、考题回顾 中考的钟声临近敲响,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而古诗词的赏析又是中考必考题,比如: 1.出示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鉴赏题 2.近五年诗词类鉴赏题的命题趋向: 纵观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赏析题, 1)一般分值为四分,以八、九年级的居多,涉及各种主题; 2)题型以填空、简答题为主; 3)重在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语言品味。 尤其是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从12年到16年连续五年都出现在试卷上。因此掌握判断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就想跟同学们一起去探究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探究方法(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了解作者,关注背景: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看诗词中的思想情感,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例如: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和《虞美人》,要了解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由昔日的君王变为阶下囚,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表达词人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思想感情。 又如: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要明白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茅》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创作了这首不朽名篇。看到这一内容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人在诗中从述说个人的痛苦,

(完整版)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新

有心·细心·用心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策略 一、做熟悉考纲的有心人: 学习考纲是为掌控复习总方向。我们要抓住考纲关键词,不偏不倚地展开复习。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四学段七-九年级: 1、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 2、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 3、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4、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孝感市2015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1、古诗词阅读理解考查内容:材料源自于教科书,以呈现一首古诗词为主,设一个填空题与一个简答题。 2、考查对于古诗词内容、情感、主旨①的领悟以及语言的品味②和基本写作特色的把握 ③。紧紧抓住这三个方面 要开展好古诗词鉴赏复习工作,熟悉考纲是前提。 二、当解析考点的用心人: 归纳考点是为明确复习重点。我们要分析考查形式和考查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备考。 【真题回放1】《语文试题(样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8、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1分) 【考查点1】对诗句场景、情感内容的理解。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考查点2】对托物寓理名句的赏析。 【真题回放2】《中考复习指导》 (五)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宋词惯用的写法是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这首词也不例外,上阙写的是,

下阙抒发了将士们的思家报国之情。 【考查点1】对整首词景物、情感内容的理解。 2、谈谈“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包含的情感。 【考查点2】对情感复杂抒情名句的赏析。 【考点和角度】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 【考点解析】内容与主旨,就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意图的材料,作者表达的情感、阐述的哲理,或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总结。 【命题角度】展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或,请理解或概括某一诗句的内容或其特点,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阐述了什么样的哲理,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等。 【解答思路】仔细体味试题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反复阅读诗句,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格式1】这句诗写了什么(概括诗句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评价。 【答题格式2】这句诗中什么字(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用得好+运用什么(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托物审理等)手法,写了什么(概括画面内容)+表现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或蕴含着什么哲理。 【真题回放3】《中考复习指导》 (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全诗欲抑先扬。“可怜白发生!”由梦境返回现实,化雄壮为,完成了失意英雄的心灵塑造。 【考查点1】对诗句情感、形象内容的理解。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请从描写的角度试作赏析。 【考查点2】对多角度描写写景名句的赏析。 【考点和角度】体味意象意境,描绘景物画面。 【考点解析】任何作品都会表达一定的主题或情感,而诗歌中主题或情感的表达,则大多依赖于意象、意境的创造。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如表意物象;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巧妙结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作者的内在情思的统一。 【命题角度】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或,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或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第一课时 一、主要题型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在古诗词中,很多意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内涵 大雁———(1)因鸿雁传书之说而渴望获得某种信息,且多是喜讯;(2)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鸿鹄、雄鹰——远大的理想追求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杨柳——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燕——(1)表现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元张可久《暮春即事》:“乌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2)爱情的象征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宋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三)赏析表达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doc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考点梳理I 中考试题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其基本考点为: 1.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 2.意境把握。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 3.内容概括。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 4.写法品析。就是品味诗词屮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5.名句赏析。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來进行欣赏。 【备考指导】 古诗词鉴赏的材料多来自于教材的教读篇目,复习时有明确的抓手。 其一,注重系统习,做好知识储备。对课内诗词的S习要通盘考虑,特别要重视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赏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如对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川的表达技巧、诗歌篇章结构以及语言特点等进行梳理,为答题奐定坚实的基础。 其二,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 其解题技巧,概括的说就是:了解背景细思忖,联想想象创意境。赏析韵律品语言,把握题旨悟诗情。 【例题解析】(2011年湖北孝感试题)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诗人赋予“日”与“春” 以物的新旧交替,“生”与“入”以人的意志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栽桃培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是词人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离人的同情。 D.“浊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即写思乡之情,又抒报国之志,揭示了征人们有家难冋、功业未建的矛盾心理。 【解析】本道试题叫个选项全部是对古诗词名句的赏析,且基本上都是对诗句情感的品析。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并将这些句子放在所属的整首诗或整首词中來考量,一眼便可知B项所表达的内荇与原诗表达的爱国情怀有距离。宂其原因,是没有弄清“花”的深刻含义(国家),对它的理解停留在表而上。 [能力训练】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 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019河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新人教版

古诗词赏析 一、《行路难》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隆重的宴会场面,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描写了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形象地解说了“行路之难”。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句式,表现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的复杂心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角度对其作简要赏析。 3、请说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诗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4、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呈现的画面。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6、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7、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8、诗中采用"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限填四字)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9、诗歌用____和____作喻,说明自己的仕进之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二、《破阵子》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阙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连贯,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突现词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神伤,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2、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4、分析“可怜白发生”中“可怜”一词的表达效果。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第 1 课时 一、考点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考纲要求: 1、认真阅读古代诗歌,理解古诗中重要词句的意义,进而准确地把握全诗的思 想内容和情感; 2、分析、欣赏古诗的主题、情感、形象、写作技巧及语言风格。 三、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初步形成古诗词鉴赏的基本能力 四、学法指导:诵读探究 五、课前预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在这里比喻 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六、探究试题类型(中考题):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4)、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游山西村》(08年盐城中考题)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 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4分) (6). 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2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5分)(09年盐城中考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 么意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考试内容预测: ①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②描写画面。 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④鉴赏诗眼、名句。 八、解答①②两小题,探究在解答这类题型时你有什么好办法? 1、解答“表达了……思想感情”题目方法: 2、关于诗词中的画面描写注意点: 九、课堂作业:《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题(有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题班级姓名完成情况 过关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2分)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2分) 过关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2分)

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过关3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園。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表达出诗人哪些情感?(2分)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过关4 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如何描绘战斗情景和刻画人物形象的?(2分)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过关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场面。(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过关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中考解读】 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考点之一。鉴赏的考点涉及到: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品味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感知艺术形象。在以往的考查中,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失分较多,得分率偏低,这已成为了制约中考语文得高分的瓶颈。中考的古诗词鉴赏,分值是5-7分,题型是主观题,以表述题、评述题为主,题量为1-2题。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所以,这节古诗词鉴赏复习课就定位在:一方面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我也可以这样做(做练习:我学、我练、我提高)”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 【专题知识点】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园田居》) 3、送别诗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 5、咏物诗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

古诗词鉴赏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我省命题方向预测:难度不大,大多是选用绝句、词中小令为材料,新诗基本不设题。陕西省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 (2010) 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2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2.在《农家望晴》和《观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2009) 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2008)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孙觌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20、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2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题目形式答题技巧――“炼字”练一练(陕西中考)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陕西中考)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20、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 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题目形式答题技巧――“情感”【题目形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心情)。【答题技巧】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2、关注作者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