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95、04096

课程英文名称:British Literature & American Literature

学时数:144 学分数:8

适用层次和专业: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英美文学》是我院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提高,增强学生读对西方文学知识及文化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英国文学

第一章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文学(1学时)

第一节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文学渊源

知识点:该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第二节《贝奥武甫》的艺术特征及其对英国文学的贡献

知识点:该作品中的头韵、含蓄陈述、隐喻等艺术特征、第一部民族史诗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中世纪英国文学(3学时)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知识点:文学时期划分、文学特点、代表作家

第二节杰佛利·乔叟

知识点:生平、创作生涯、《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情节、内容、主题

《坎特伯雷故事集》节选:语言特点、艺术成就

第三节英国和苏格兰民谣

知识点:内容、形式、语言特点、代表作品

《罗宾汉和埃林阿代尔》:寓意、语言特点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12学时)

第一节文艺复兴运动

知识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渊源、英国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及影响

第二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知识点:伊丽莎白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意大利文学对英国文学的影响、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作家

知识点:(1)埃德蒙·斯宾塞生平、创作生涯、代表作品的构思、情节、内容、主题(2)克里斯托夫·马洛生平、创作生涯、著名悲剧、思想艺术成就

(3)威廉·莎士比亚生平、戏剧创作生涯、代表作品及其故事梗概、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思想意义、诗歌、艺术成就

《威尼斯商人》选段、悲剧《哈姆雷特》选段、十四行诗(18)

(4)弗兰西斯·培根生平、主要作品、语言特点、杰出贡献

《论学习》的结构、内容、语言特点

(5)约翰·邓恩生平、玄学诗派、文学创作、诗歌、散文

第四章十七世纪英国文学(4学时)

第一节十七世纪的文学概述

知识点:十七世纪历史文化背景、十七世纪文学三个时期的划分、十七世纪文学特点

第二节十七世纪的主要作家

知识点:(1)约翰·弥尔顿生平、文学创作、史诗《失乐园》、主要作品、艺术特点(2)约翰·班扬生平、文学创作、主要作品、艺术特点

《天路历程》第一章的主要内容、人物性格、语言特点

第五章十八世纪英国文学(12学时)

第一节启蒙运动

知识点:启蒙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启蒙运动的人文观、启蒙运动的理性准则

第二节新古典主义

知识点: 新古典主义的创作旨意、新古典主义的文学渊源、新古典主义关于散文、诗歌、戏剧创作的标准

第三节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

知识点:早期新古典主义诗歌、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哥特式小说与伤感主义文学的兴起

第四节十八世纪的主要作家

知识点:(1)亚历山大·蒲伯生平、创作生涯、文学观、主要作品、语言风格

选读《论批评》节选:作品体裁、结构、语言风格

(2)丹尼尔·笛福生平、社会观、主要作品、创作特点

《鲁滨逊漂流记》第九章、第十章的主要内容、人物性格、语言特点、作者的创作意义(3)乔纳森·斯威夫特生平、创作生涯、人文观、讽刺散文的语言风格《格列佛游记》第一部分第四章的人物性格、语言特点、作品的主题

(4)亨利·菲尔丁生平、戏剧和小说创作活动、对英国小说的贡献、语言特色《汤姆·琼斯》第四部、第八章的人物的刻画、史诗特征

(5)塞缪尔·约翰逊生平、创作生涯、主要作品、新古典主义的文学观及语言风格、对英国语言的贡献

(6)理查德·比·谢立丹生平、戏剧创作生涯、戏剧的主题、主要作品、写作技巧《造谣学校》第三幕第四场的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语言特点

(7)威廉·布莱克生平、政治宗教观点、诗歌创作主张、主要作品、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对20世纪英国文学的影响

《伦敦》、《老虎》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

(8)罗伯特·彭斯生平、诗歌创作主张、主要作品、诗歌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艺术特色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14 学时)

第一节浪漫主义思潮

知识点:浪漫主义时期英国社会的历史背景、法国大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的渊源、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主张、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对同时代及后世英国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

知识点:(1)威廉·华兹华斯生平及创作生涯、诗歌创作主张、主要作品、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诗歌的艺术成就、对同时代及后世英国文学的影响

《孤寂的割麦女》、《水仙》、《虹》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

(2)塞?特?科勒律治生平及创作生涯、文学创作主张、哲学思想和文学批评观、主要作品、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文学创作及文艺批评思想对同时代及后世英国文学的影响

(3)乔治·戈登?拜伦生平及创作生涯、主要诗作、主要特点及社会意义《她行走在美的光影中》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

(4)珀?比?雪莱生平、诗歌创作主张、主要作品、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对同时

代及后世英国文学的影响

《西风颂》、《云雀颂》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艺术特色

(5)约翰?济慈生平及创作生涯、美学思想、主要诗作、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诗歌对同时代及后世英国文学的影响

《夜莺颂》、《秋颂》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艺术特色

(6)简?奥斯汀生平及创作生涯、小说创作思想、主要作品、小说的主要特点及社会意义、小说对后世英国文学的影响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梗概、主题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及作品的意义

第七章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文学(12学时)

第一节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文学及社会思潮概述

知识点:早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动乱、中期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稳定、晚期的势力衰退和社会道德观念的改变、科学发现对传统的社会和宗教观念的影响、功利主义思潮的泛滥

第一节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

知识点:小说的形式、该时代小说家的共性、散文和诗歌形式、技术方面的实验和创新

第三节维多利亚时期的主要作家

知识点:(1)查尔斯?狄更斯生平及创作生涯、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与社会改良主义倾向、前期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特征、后期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特征、创作特色与艺术成就

《雾都孤儿》第三章、《大卫?科波菲尔》第四章、第五十五章的主题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及作品的意义

(2)夏洛特?布朗蒂生平、创作思想和主题、作品的社会意义

《简?爱》第二十三章的女主人公形象、在逆境中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主题

(3)埃米莉?布朗蒂生平、、创作主题、对同时代及后世英国文学的影响《呼啸山庄》第十五章的小说的主题、故事的叙述手法、强烈情感的描述

(4)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生平、诗歌创作生涯、主要作品、艺术特色

《渡沙洲》、《尤利西斯》的主题思想、艺术特征

(5)罗伯特?布朗宁生平与诗歌创作生涯、主要作品、戏剧独白、艺术特点《我逝去的公爵夫人》、《夜会》、《晨别》的主题思想、艺术特征

(6)乔治?艾略特生平及创作生涯、新型小说、女性文学观

《织工马南》第二十八章的作品的主题、语言风格

(7)托马斯·哈代生平与创作生涯、创作倾向、作品中的“宿命观”、批判现实主义思想、艺术特色

《德伯家的苔丝》的作品的主题、人物刻画、语言特色

《呼唤》的主题思想、艺术特征

第八章二十世纪英国文学(14学时)

第一节二十世纪英国文学概述

知识点:20世纪英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英国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与衰落、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主张、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对当代英国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二十世纪的主要作家

知识点:(1)乔治·布纳德·萧伯纳生平与创作生涯、政治改革思想和文学创作主张、戏剧创作主张、主要作品、戏剧的特点与社会意义、萧伯纳的戏剧对20世纪英国文学的影响

《鳏夫的房产》的主要内容、人物塑造、语言特点、艺术手法

(2)约翰?高尔斯华绥生平与创作生涯、创作思想、小说的主要特点及社会意义《福尔塞世家》的主要内容、人物性格、语言特点、叙事手法

(3)威廉?勃特勒?叶芝生平及创作生涯、诗歌创作思想、代表作品、诗歌的特点及思想意义、艺术成就、叶芝的诗歌对当代英国文学的影响、戏剧创作

《1916年复活节》、《库尔庄园的野天鹅》的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

(4) T?S?艾略特生平及创作生涯、文学理论与文艺批评观点、主要诗歌作品、艺术特色及社会意义、文学创作及文艺批评思想对现当代英国文学的影响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主题结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艺术手法

(5)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生平及创作生涯、创作思想、主要作品、艺术特色及社会意义、劳伦斯的小说对现当代英国文学的影响

《儿子与情人》的主要内容、人物性格、语言特点、艺术手法

(6)詹姆斯?乔伊斯生平与创作生涯、文学创作主张与美学思想、主要作品、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及思想意义、艺术成就、作品对现当代世界文学的影响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所选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语言特色、艺术手法

(7)弗吉尼亚?伍尔芙生平与创作生涯、意识流小说、其作品和小说理论对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理论与创作的贡献

《达罗卫夫人》的主要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征、叙事方式

(8)迪伦?托马斯生平与创作生涯、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其独特的诗歌艺术特征对当代英国诗坛的影响

《羊齿山》、《不要温雅地步入那美妙的夜晚》的艺术特征、主题思想

(9)菲利普?拉金生平与创作生涯、运动派诗歌、其独特的诗风和诗歌主张对当代英国诗坛的影响

《去教堂》的艺术特征和主题思想

(10)特德?休斯生平与创作生涯、其动物暴力诗的艺术特征和主题思想《栖息之鹰》的艺术特征和主题思想

(11)西默斯?希尼生平与创作生涯、其作品纯美的语言风格和鲜明的爱尔兰民族色彩《沼泽地》的艺术特征和主题思想

第二部分美国文学

Part One (4 periods)

The Colonial Period and The17th Century Literature of Puritanism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i. Religious Cause: Puritanism / Puritan thoughts

ii. Economic ones:

2.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 Characteristics

ii. Authors: William Bradford, Anne Bradstreet, Edward Taylor

Part Two (4 periods)

The Period of Enlightenment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i. American revolution

ii. The age of reason

2.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 Benjamin Franklin: Autobiography

ii. Philip Freneau

Part Three (20 periods)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and Romantic Age

A. Period of Pre-Romanticism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Transcendentalism

2.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 Romanticism

3.Major Writers

Washington Irving: Rip Van winkle

B. Period of Post-Romanticism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i. Civil War

ii. Anti-slavery movement

2.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3. Major Writers

i. Edgar Allen Poe: To Helen

ii. Ralph Waldo Emerson: Nature

iii. Walt Whitman: Songs of Myself

iv. Nathaniel Hawthorne: The Scarlet Letter

v.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A Psalm of Life

vi. Emily Dickinson

Part Four (16 periods)

The Age of Realism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Gilded Age

New England Renaissance

2.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 Realism: definitions & Characteristics

ii. Realism vs romanticism

iii. Practitioners: William Dean Howells, Henry James, Mark Twain 3. Major Writers

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Part Five (12 periods)

American Naturalism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i. The First World War

ii. The Jazz age

iii. Commercialized society

2.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 Naturalism: definitions & Characteristics

ii. Practitioners: Stephen Crane, Frank Norris, Jack London, etc.

3. Major Writers

Theodore Dreiser: Sister Carrie

Robert Frost: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Part Six (8 periods)

American Modernism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i. Great depression

ii. The Second World War

2.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 Modernism: definitions & Characteristics

ii. Lost Generation: Ernest Hemingway, Ezra Pound, e. e. cummings etc.

3. Major Writers

Ernest Hemingway: A Farewell to Arms

John Steinbeck: The Grapes of Wrath

William Faulkner

Part Seven (8 periods)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1945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i. Political Situation: Cold War, Korean War, Cuban missile crisis, Vietnam War etc.

ii.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2.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 The Beat Generation: Allen Ginsberg etc.

ii. Jewish writers: Saul Bellow etc.

iii. Black American Literature

3. Major Writers

Saul Bellow

Allen Ginsberg

Alice Walker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对英美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全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从而掌握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方法。本课程在教学中应以作家、作品为重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原作以努力提高语言水平,并增强对英美文学原著的理解,特别是对作品中表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感情的理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从而进一步养成对英语的敏感性。

在以作品和作家为重点的同时,也要重视对英美国文学发展史的介绍。文学史部分从英美国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简要介绍各个历史断代的主要历史背景,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主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体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

教学中应该注意作品讲解和文学史介绍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四、本课程与其它有关课程的联系

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和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诗歌等韵文的分析必然以语音学的学习作为基础;语言学中的语义学和语用学为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拓展了新的方法和视阈;因此,作为一门在高年级设置的专业选修课,文学的相关课程为:英语国家文化入门、

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

五、学时分配表

英国部分

美国部分

六、成绩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积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为20%,卷面成绩为80%。

七、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

(1)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2)陶洁. 美国文学选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2版

2.教学参考书目:

(1)陈嘉.英国文学史(1、2、3、4).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2月第1版,(2)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

(3)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4)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5)刘海平,王守仁.美国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邵锦娣,白劲鹏. 文学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06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和使用工作的规定 (2013-2014学年校政字1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落实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标准,加强课堂教学组织,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现行《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规范》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所有本科课程都应制定并使用教学大纲。各学院(系)、部(处)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需要定期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章大纲制定及修订 第三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自觉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经所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后,报学院(系)人才培养(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由主管院长签字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条同一门课程若开设多个课堂,原则上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内容基本统一的教学大纲。若确为教学需要,经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在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不同课堂的任课教师可对大纲部分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第五条学院(系)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每隔3-4个学年,应自觉组织研究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并要求对课程教学大纲作相应调整;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每学年均应对相关教师的全部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完善。 第六条体育部和其他教学单位组织开设的相关课程,亦需制定和定期修订教学大纲,经相关领域专家审核通过、主管领导签字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大纲基本内容 第七条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学分、课程性质、授课对象、先修课程要求以及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简介和学习要求等。 (二)任课教师及助教(如有配备)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姓名、职称、办公时间及地点、办公电话、邮箱地址;助教姓名、联系方式、助教办公(答疑或辅导)时间。 (三)课程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及掌握程度、教学进度、每节课研究性学习要求(包括课前预习、课程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能工巧匠的工作容、真实生活乃至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容:本课程的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水文与水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013版)

《水文与水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学时4,课外学时0 学分数:3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 执笔者:黄德斌高级工程师 审核人: 编写日期:2013年9月 一、课程简介 《水文与水资源管理》这门课程系统阐明了水循环各要素和各种水体水文现象的物理机制、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内容有:水文学基础知识;水循环及水量平衡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陆地表面水、海洋及地下水诸水体水循环具体过程分析;水污染特征以及评价、保护的基本方法;水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文与水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懂得水文现象观测方法和水文资料的分析处理过程,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理论解释自然中有关现象和问题的能力,为水资源利用和规划、管理服务,也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服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水的分子结构、形态组成及其转化,水及各种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及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二)理解并掌握水文循环及水量平衡的基本理论,明确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在水资源估算中的应用,理解水文循环的作用、效应等;理解并掌握陆地表面水、地下水和海洋的组成与运动; (三)了解并掌握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对水质、水环境的影响;了解水资源科学利用的原则、方法,掌握如何使水、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处于协调状态的有关原理。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完成。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理论教学为主,以教材为基础,补充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推荐一批参考书供学生课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XMU Undergraduate Course Syllabus Course name Differential Geometry Course code Category code MATH Programme Semester Semester 1, Year 3 Course type □Basic Common Courses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Disciplinary General Courses Specialized Courses □Other Teaching Processes Course focus Lecture □Experiment □Skill-training □Practical Credit Others Practical Total hours Total learning 3 0 0 0 64 64 0 learning Lecture Tutorial Experiment Prerequisites Mathematical Analysis, Linear Algebra, Elementary Geometry,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1.Course description 2. Learning goals This course is one of geometry courses facing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 in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subject for class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curves and surfaces in Euclidean 3- spaces and the research subject for 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general manifolds. This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classical one. The content includes the local theor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frames and fundamental theorem for curves and surfaces, intrinsic geometry of surfaces. The method for this courses is based on calculus. 3.Teaching approache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class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that i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geometr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in three-dimensional Euclidean space, and use this to solve some geometric problems. Train the students their capability of geometric and graphic imagination, from the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Meanwhile let the students feel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modern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Lectures, Exercises,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exercising; Mainly blackboard-based teach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as supplement. hours=L+T+E+P+O Tick a box Tick a box Filled out by department

XX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 英文名称:Basic Plant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x 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产品),农学(种子) 理论课程总学时: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个;综合实验 2 个;设计实验个;创新性实验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七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内容附属于《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一方面进一步印证、巩固和丰富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对生物技术的应用有较深刻的体会。 本实验课程共安排2次实验,均为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能掌握生物技术的关键技术,并完成质粒DNA提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等基本实践环节的工作任务;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分子生物学中出现问题,对植物生理生化的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1教材:肖尊安.植物生物技术.化工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书: 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 胡松年,薛庆中.基因组数据分析手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F.M.奥斯伯等.精编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5. Joe Sambrook, David Russell.分子克隆实验指南(黄培堂等译).科学出

版社,2002. 郭尧君.蛋白质电泳技术(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5. 五、考核办法 完成实验报告程度。 大纲主撰人:韩英鹏 (一)实验项目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 实验类别:综合 计划学时:8学时 每组人数:5人 首开日期: 2. 实验目的与要求 2.1目的:学习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的方法。 2.2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运用农业生物技术原理进行对植物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重组质粒DNA转化不同细菌有不同的转变效率。目前PUC19对E.Coli, DH5α或JMl09菌株的转化,已达到105~107转化子/mg DNA (最高可达108转化子)。转化效率的高低与实验的成败直接相关。DNA分子转化的过程如下:4.1吸附:完整的双链DNA分子吸附在受体菌的表面。 4.2转入:双链DNA分子解链,单链DNA进入受体菌,另一链降解。 4.3自稳:外源质粒DNA分子在细胞内又复制成双镶环状DNA。 4.4表达:供体基因随同复制子同时复制,并被转录转译。对DNA分子来说,成

10-工程水文学教学大纲2016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港航专业的一门必修学科基础课,所包括的专业教育知识单元和知识点,是本专业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该课程的质量对于保证港航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以概率统计知识为基础,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河川、近海的长、短期水文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对工程设计所需的设计参数。由于水文要素的类型多样,水文资料的观测时长不同,在选择统计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慎重考虑。 本课程注重基础理论和基础概念,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特点是:与现行的《海港水文规范》相接轨,指导工程实际应用;注重在不同情况下(具有长期、短期资料以及实测水文资料缺乏)各种水文要素设计值的推求原理与方法。 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为主线,通常课堂授课,辅以习题练习,使同学们将掌握的设计参数来源的背景知识,掌握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方法,循环往复,让同学们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工程水文学基本原理、设计参数推算方法、具体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 (1)工程水文学基本原理 理论课以讲授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课件,结合行业规范,重点强调基础知识的学 - 1 -

习、训练和掌握。对河川水文与海洋水文的特点进行讲授,结合我校海洋科学的特色,着重阐述海洋工程环境要素的成因与资料取得,数据分析的方法。 (2)设计参数推算方法 针对各个章节的不同要素,通过习题,使学生在查阅资料、自我学习等方式下,完成不同要素的推算方法。 (3)具体工程设计参数的获得 选择不同的港航工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参数获得过程,收集资料,重新计算。依此类推,掌握新的工程所需环境设计参数。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本课程是先修课程的工程应用,只有在掌握先修课程的基础上,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基本计算能力,达到华盛顿公约规定的国际工程师认证的标准,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1)掌握如下基础知识:河川水文的基础知识;河川水文测量;水文统计基础知识;河道工程设计水位及流量推求;海浪的基础知识;设计波浪推算;波浪浅水变形;潮汐及风暴潮;近岸海流。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基础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学习,并对《海港水文规范》的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了解,加强能力培养和实践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从事港工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思维方法的培养:具有综合、系统分析的思维方法;具有逆向思维方法; (3)能力的培养:具有查阅规范、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从事工程水文设计工作的能力; (4)工作态度的培养:鉴于工程设计参数与工程安全性、经济性有直接的关系,要求学生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三、学习要求 《工程水文学》为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海岸动力学》、 - 1 -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专业课程项目教学大纲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实验项目)教学大纲 编写规范 一、基本要求 1、教学大纲应有利于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成为教材选用及编写、课堂教学、学生学业检查和成绩评定以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2、教学大纲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实现课程教学目的为目标,以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培养的能力、具备的素质为主线,科学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搭建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进度。避免局限于一本教材或参考书进行编写。其中,有国家指导意见的课程,应在国家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定位进行编写。 3、各教学单位应组织各教研室或课程教学团队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大纲修订的要求及本审定意见,研讨课程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并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编写。 4、教学大纲的语言应简明扼要,教学内容的层次及逻辑顺序清楚,重点明确,难点准确,学时分配合理;如对教学方式方法有建议,可进行总体阐述或在各部分中阐述。 5、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符合统一规范。字体、字号规格统一。文本表述要简明扼要、科学规范、层次清楚,杜绝错别字。正式文稿应删除课程不需要的多余栏目(即该大纲未涉及或无内容的栏目)。 二、理论(含实验)课程、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 1、基本信息 应准确、完整的填写课程的各项信息,并符合学校的有关规定。 (1)中文名称、课程编码:必须与“教务系统”中培养方案所开课程匹配,且相互统一。 (2)英文名称:按照国际标准,科学、规范、准确翻译中文课程名。 (3)开课学院:教学单位全称。未纳入学院的教研室则填写教研室名。 (4)属性:选择填写“理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之一。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为“理论”类课程,以实验授课为主的课程为“实验”类课程。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79 课程名称:《环境水文地质学》 英文名称:Hydr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学时 学分:1.5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高等数学》 二、课程简介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学科,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地理分布的科学。通常所说的水文学是指陆地水文学,而陆地水文学又包括水文学及水文调查、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原理、水文地理学、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工程水文学、城市水文学,而课程主要是工程水文学的容。本课程的总学时为30学时,课堂教学都是按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而设定的,而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不为紧密的则建议自学。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研究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主要讲授与城市供水系统的取水和雨、污水收集排放相关的水文学知识。结合专业需要,使学生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掌握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水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应用,以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有关基本业务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专业工作解决水文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构成一个课程系列。其重点是介绍水文学的基本知识、水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水文资料的应用、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的任务 1.为学习排水管网、水工程施工、水源工程、环境保护等后续知识打好基础,为本专业学生拓宽知识面、扩大就业围做好知识储备。 2.使学生应掌握水循环、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资料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课程英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总学时: 总学分:课程性质:(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相关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推荐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空两格,说明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宋体五号)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空两格,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两格,以“章”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体五号) 四、主要教学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五、典型作业练习 (空两格,宋体五号) 六、课程考核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宋体五号) 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 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时:适用学期: 学分: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模板】

XX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 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水文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文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水文生态学(hydroecology)课程编码:Z301259 总学时/总学分:16/1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 16/1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开课单位:农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基础选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生态与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水文监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发展概况。为专业课的学习、水土保持规划及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编制、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水资源管理等打下初步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 一、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水文学分类。 二、水文与水资源学与本专业的关系。 三、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四、水文与水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水文与水资源学地发展现状。 第二章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讲课2学时) 一、自然界的水分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水循环概念及模式、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周期、我国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二、水量平衡:水量平衡的概念、水量平衡的原理、水量平衡方程 本章重点:水循环模式和类型、水量平衡方程的建立 第三章降水(讲课2学时) 一、降水类型及特征: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基本要素、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表示方法。 二、流域平均降水的计算: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客观运行法、降水资料的分析与插补。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及我国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本章重点:流域平均降水的计算、降水的基本要素 第四章下渗(讲课2学时) 一、下渗的物理过程: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下渗水的垂直分布特征、下渗的基本要素。 二、下渗理论和经验公式:饱和下渗理论、非饱和下渗理论、霍顿经验方程、霍尔坦经验方程、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 Experiments of Principle in Resistance of Plant Disease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 适用专业:植保(植)、植保(农药) 理论课程总学时:4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4)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7(验证实验 5 个;综合实验 1 个;设计实验 1 个;创新性实验个)(选修4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是以植物抗病性机制,植物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及其变异,植物抗病性遗传和变异,植物抗病性鉴定为方要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植物体的各种抗病因子在抗病中所起的作用,结合理论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植物抗病性的原理。 实验课程的特点,发展现状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该项实验,使学生掌握重要植物本身结构与形态特征、植物本身含有的物理化学物质、病原菌的变异、品种间的不同抗病性等与抗病相关的因素在实际中是如何作用的,为将来如何控制病害,更好的进行病害防治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植物病理知识、实验技能和植物抗病性的理论知识支持。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一)教科书 1.植物免疫学李振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2.《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指导》李永刚主编东北农业大学统编教材2004年(二)参考书 1、《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五、考核办法 本实验采用百分制考核,其中实验操作中表现及出勤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80%。 大纲主撰人:杨明秀 (一)实验项目1 木栓化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必修)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5~6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附件3:教学大纲格式 《填写中文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学分 : 4 总学时 : 64 实验学时 : 10 其它实践环节: 适用专业 :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例: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一、热化学 1.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 2.了解等压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掌握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过程中热效应的计算。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反应条件下的意义。 2.掌握化学反应△ G0的计算,会用△ G或厶G0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与△ G0的关系,并掌握有关计算。 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直流电路中的基本测量 了解实验室电源,实验室实验规划和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万用表和直流稳压源的使用,掌握误 差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写法。

二、电源外特性及戴维南定理 掌握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掌握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等效变换的理论。 四、课程学时分配 例: 五、其它 1.先修课程: 2.教学方法建议: 3.考核方式: 例: (1)平时作业10% 平时测验20% 期末考试70% (2)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 4.作业要求 例: 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工程水文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Hydrology 三、课程编码:ZB0610320 四、课程性质: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基础必修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48学时、3学分、第五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水文学》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水文测验技术和工程水文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具有不同资料条件下进行水文分析和计算的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概率论、水力学 后续课程:水利计算 八、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 九、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教材:任树梅、朱仲元:《工程水文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叶守泽:《水文水利计算》,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詹道江、徐向阳、陈元芳:《工程水文学》,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1 第一章绪论 2 2 2 第二章水循环和径流形成 4 4 3 第三章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6 4 10 4 第四章水文统计的基本方法 6 6 5 第五章设计年径流分析计算8 6 6 第六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6 8 7 第七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6 8 8 第八章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6 4 合计44 4 48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本章计划1学时。 二、课程内容 1-1 水文计算的研究内容 了解水文学、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 1-2 水文计算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任务 了解水文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用不同阶段的任务。 1-3 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文现象的3个特点。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

及其相互的关系。二、教学内容(一)、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 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二)、饱和脂肪烃1. 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 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4.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 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 烷烃的来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板(48学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液压与气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Hydraulic and Pneumatic Drive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 学分:3学时:48(其中课内实验学时:10) 一、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性能,并能合理地选用。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典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并能合理地选用。对液压与气压系统具有初步的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概述(学时:2) 简介: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力和运动的工程技术,流体力学中的帕斯卡定律是力传递的基础理论;运动传递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的(动力元件密封容积所排出的液体体积与执行元件的密封容积所接受的液体体积相等)。压力和流量是液压传动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其中压力决定于负载;流量决定于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 重点: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难点: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具体内容: 1、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2、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3、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二.液压流体力学基础(学时:4)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油液的基本性质、液压流体力学基础:A.流体静力学,了解油液黏性、可压缩性,帕斯卡原理;B.流体动力学,了解连续性房产、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C.孔口流动特性、液压冲击及气穴产生的原因. 重点:流体静力学基础; 难点:流体动力学基础;

具体内容: 1、流体静力学基础; 2、流体动力学基础; 3、压力损失、孔口和缝隙流动特性、压力冲击和气穴现象。(简单介绍) 三.液压泵(学时:4) 简介:本章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常用液压泵,液压泵是整个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主要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和功用。 重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 难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具体内容: 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2、齿轮泵; 3、叶片泵; 4、柱塞泵; 5、液压泵的选择和使用 四.液压执行元件(学时:2)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液压执行元件: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执行元件是将液压泵所输出油液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的液压元件,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马达、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分类、液压缸推力和速度的计算、马达的功率和效率计算。 重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难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主要参数的计算。 具体内容: 1、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2、液压缸。(包括液压缸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如推力的计算) 五.液压控制阀及其应用(学时:6) 简介:本章介绍了液压控制阀的分类、结构以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类液压阀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功用,为后续学习常用液压回路和典型液压系统内容做好基础工作。 重点:液压控制阀分类及主要性能;压力控制阀及其应用;流量控制阀及其应用;方向控制阀及其应用。

《水文测验》教学大纲

《水文测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1006 二、课程名称:水文测验 (Hydrometry) 三、学分、学时:2.5学分;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12 四、教学对象: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水文水资源系 六、先修课程:英语、数学分析、数学模型、大学物理、水化学分析、计算机基础、 水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水信息采集学为陆地水文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包括水信息采集与水文数据处理两大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掌握水信息采集和水文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进行基木技能的训练,并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专业课,并为今后从事水信息采集、水文数据处理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1.初步掌握测站布设的基本原理、内容及方法; 2.掌握各种水文仪器(如,水位计、流速仪、采样器等)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3.掌握各种水文要素观测、测验的方法及组织工作,并能较熟练地掌握实测数据的处理、计算; 4.掌握在各种条件下水位、流量、泥沙数据处理的原理、方法和进行数据处理的步骤。 5.初步了解水信息采集误差的分析。 6.了解实测期以前的水信息采集方法及应用。 7.了解遥感技术及自动遥测技术在水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 8.了解水文信息与水质信息采集的异同点。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1.对实验的要求 (1)目的: 实验课为本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使同学进一步了解各种水信息采集仪器的结构、性能,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一方面使同学增加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理论知识,验证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培养同学的操作能力,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2)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