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评课稿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评课稿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评课稿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评课稿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评课稿

五年级组

3月13日,我有幸聆听了王国栋老师执教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课前,王国栋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我们数学组的其他老师积极发挥团队精神,对王老师的教案设计认真研究,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理解,提出一些非常好的设想。王老师在听取了路老师及数学组的其他老师的建议后,针对试教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积极思考,认真反思,对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重新定位,对教学设计几度易稿,多媒体课件制作了好几遍。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和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态度由衷地让人敬佩。整堂课,王老师思路清晰,教学节奏把握准确,不仅出色的完成了知识目标,而且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非常注意对学生情感的渗透、实践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落实,不失为一节好课。下面我谈一下,我对这堂课的感受。

1、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王老师把生活中孩子们感兴趣的闯关游戏搬入除法口算的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精彩的课堂。

2、从已有经验入手,知识迁移到新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强调“动手动脑”,从旧知识逐渐迁移到新知识,并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这堂课,王老师先练习了几道除法的口算,让学生说了说84表示几个十几个一,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就是平均分,巩固了旧知与解题方法,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到新授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注重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王老师摒弃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多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教学小棒,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并让小组学生交流并当堂汇报,学生很快便理解了66÷3的算理是先把66分成60和6,60除以3等于20,6除以3等于2,20加2结果是22。这样既注重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又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及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4、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新课程带给我们更大的启示是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王老师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整堂课,王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王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这也是我们教师努力改进的地方。

当然了,每堂课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

我提出以下两点,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新授及探究的时间有点少,拓展练习过多。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三年级,三位数加减列竖式计 算大全

三位数加减列竖式计算大全 774-323= 898+893= 123+444= 212+812= 799-388= 460+101= 522+156= 192+365= 325+645= 517-198= 332+411= 878-164= 815-434= 596-430= 616+199= 529-485= 456-432= 469+399= 464+196= 875-781= 798+101= 304-14= 33+392= 5+493= ( )月( )日 492+337= 153+770= 812-720= 208+112= 878+22= 526-267= 474+119= 318+676= 434+331= 762-520= 445-224= 113-110= 125+706= 736+93= 230-140= 208+422= 159-123= 484-262= 205+275= 235+595= ( )月( )日 799+116= 460-263= 156-137= 517+153= 425-365= 164+66= 965-645= 411-399= 434+122= 430+345= 616-395= 485+110=

432+218= 545-399= 196-129= 781+53= 798-714= 304+232= 792-80= 493-215= ( )月( )日 688-492= 770-417= 701+72= 208-119= 878-452= 257+31= 474-358= 676-280= 331-32= 520+33= 224+140= 110+431= 706-651= 736-720= 140+358= 422-218= 53+266= 262+36= 765-429= 595-425= ( )月( )日 688-492= 770-417= 701+72= 208-119= 878-452= 257+31= 474-358= 676-280= 331-32= 520+3= 224+140= 110+431= 706-651= 736-720= 140+358= 422-218= 53+266= 262+36= 765-429= 595-425= ( )月( )日 607+299= 465-87= 524-374= 4+965=

一年级秋天》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秋天》评课稿 潘丽琴语文——“语”即是语言,培养学生语感美。语感的培养,从汉语拼音教学开始。“文”是文字,文学。 根据杨老师教学目标1.会认“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10个生字,会写“了.子”2个字。认识横撇1个笔画。 我分成两个方面谈谈: 第一方面:生字拼读教学 拼音的学习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打好拼音基础是小学生学好语文前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尚未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技巧,所以课堂上老师得重视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点拨。在拼读教学上,应该是师强调拼读技巧:声母轻而快,韵母重而响。师范拼读,师随其拼读。在学习上针对性点拨:1. qiū. qì. Piàn 属于 送气音的生字。 2. le 了,在课文里读轻声。 3. yè叶属于整体认读音节。4. shù树属于翘舌音,在拼读学习过程抓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第二方面:生字书写教学 什么是规范书写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写字教学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里的“规范”指的是把字写得合乎规则,遵循笔顺的规则,不写错别字,不改变字形,不添笔漏画,还要美观大方。书写

习惯方法策略:1.时间保证:在本节课里,杨老师保证每节课给学生7—8分钟写字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写字任务。 2.写字姿势:学生练字之前,先把写字姿势要领“头正.身直. 臂平.足平”八个字和“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口头提示。“一尺,一寸”这两个较为抽象的内容,如何使学生便于掌握。要做到书本离眼睛一尺,只要人坐直就可以了;而笔尖到卷笔刀削过的最上边差不多刚好是一寸,手拿到卷笔刀削过的边缘,“手指离笔尖一寸”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有了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学生很快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课堂上,杨老师未能很好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笔画的规范和生字的书写位置:杨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子“的落笔横笔画时,指导到位,“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在教学目标认识横撇1个笔画里,假若杨老师能边解说,边板书范写。横平,撇要出尖。这样,在笔画的规范上更加完美。在“子和了”的书写位置指导上,整节课让杨老师给疏忽了,田字格的框架位置不但让学生认识知道它,而且应该让它贯穿在每节课当中,每次的学习都应该教会学生正确书写观察生字的起笔和落笔书写位置。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 上周二赏析了修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还有练习的方式,都给我了较好的启示。我们组通过讨论认为修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很好。 一、活用教材,善于组合教学资源。 修老师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修老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公园一角荡秋千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巩固练习时,又活用教材,将学生带入游乐场的世界,接触生动形象的素材,有4人4人的摩天轮,有2人2人的过山车……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乘法算式的基本特点。 二、直观教学,善于创设活动情境。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本节课,修老师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这个中心,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具体的活动情境,把学生带入公园一角,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的不同,发现相同加数,感知相同加数的个数。进而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在巩固练习中,修老师也不忘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一些相同图形,并列出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加深了

对乘法算式的理解,进一步感受乘法算式的基本特点。 三、巧妙设疑,善于引领自主学习。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惠指出:“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只为学而学,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形成学生欲证不能,欲罢不能的态势,就会使学生很快地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进入数学思维的境界。教学中,修老师让学生听写加法算式:3个2相加;4个3相加;5个4相加;100个2相加。让学生亲身经历100个2相加写加法算式很累很麻烦,从而产生学习乘法新知的欲望。在强烈的好奇心的引领下,使学生的学习走向主动。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索,思考,操作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在巩固练习第1题的教学中,有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与各位探讨。本节课的重点有两点,一是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二是乘法的意义。在练习中,求玩摩天轮的一共有几人?学生已经口答:4×5=20(人),教师又问:用加法怎么列式?学生再口答加法列式。这样,是不是会存在思维的倒退。使部分学生依然依赖加法来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2011年10月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连续进位加)教学设计

2016-20XX年度一师一优课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连续进位加)》学校:__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 作者:______ 胡蕾____

两、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胡蕾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1、联系整百数的口算,初步学会用与加数接近的整百数估计三位数加法的得数;通过应用加法笔算法则进行计算,探索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督促学生逐渐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认真计算、验算和及时改正错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从低位进上来的1。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竖式计算。(全班做,请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62+253=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检查板演题,说说怎样算的,注意观察哪一位上满10进1的,明确十位满10 向百位进1。 2、通过刚才的笔算,谁能说说笔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10进1) 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还将应用加法笔算方法,继续学习三位数加法的笔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的发现。(板书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例5 (1)学生读题,说一说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你能列式吗?教师板书:298+405=? (3)不计算,你能先估算一下一共几百本吗?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只要合理就可以,把它们看成整百数估计。) 学生汇报。298+405可以这样估计:298接近300,405接近400,300+400=700,所以大约一共捐了700本。 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那以后我们在进行三位数加法估算时,一般把加数看作与他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出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同学们一定要熟练掌握。

2019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评课稿

第二单元 汉语拼音 1.a o e评课稿 一、主要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为汉语拼音教学的第一课时《 a o e 》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本,以“轻轻松松学字母,快快乐乐读拼音”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制定出以下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学会a o 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 o e的音。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课教学教师以会读会写字母aoe 和他们的四声为教学重点。其中o的发音和“aoe”三个字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中体现的优点 1、让学生学得快乐。 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借助插图创设了一个游拼音王国,认识拼音朋友的情境,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探索与发现中,愉快地认读、书写。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对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游戏和色彩丰富的画面最感兴

趣。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了不少游戏情境,如,“与字母捉迷藏”、“开汽车送字母回家”、“字母找朋友”等等,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游戏和情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自觉地、快乐地进行学习。 除了游戏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外,在认读字母时,教师还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横列火车、竖列火车、小组读、分排读、朋友间互相读等,化单一为多样,化枯燥为乐趣。 2.让学生学得主动。 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学。在课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在学习认读字母aoe时,让学生同桌互学、自己编儿歌记忆等。在学习字母的字形时,让小老师教学,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学习三个字母的四声时,则让学生任意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读得最熟练的读给大家听。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在同学合作学习时,能在同学的帮助下,纠正错误的发音;在全班同学面前拼读时可以将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示出来,树立了自信心。这样一举两得,学生就会享受到掌握知识、学会本领的快乐,教学难点在相互学习中不知不觉得以突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年级数学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今天的两节课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反思的地方。以下我就陈**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发表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如果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陈老师很成功的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写法和读法。其次,陈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让学生在童趣中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二、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数学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陈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三、让学生在需要中学数学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 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陈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练习环节,陈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陈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提几点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 1、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教案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 一、复习旧知。 1、笔算:59+36= (指名板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先算个位上9+6=15,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上5+3+1=9,所以59+36=95。) 他算得对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用竖式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能笔算两位数的加法,知道了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按照这样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三位数加法的笔算)。 二、探索新知。 1、例题。 (1)出示主题图。 提问: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同学们制作了一批树叶粘贴画,选出142副放进橱柜展览后,还剩86副。)追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制作了多少副?) 可以怎样列式?(142+86=)师板书。 你能用竖式计算吗?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板书:1 4 2 + 8 6 小朋友们先在书上P68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指名板演)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先算个位上2+6=8,再算十位上4+8=12,在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最后算百位上1+1=2,所以142+86=228。) 追问:十位上为什么写2?(十位上相加满10,就向百位进1) 真棒!到百位上计算时,可别忘记加进上来的1。你们听明白了吗? 那谁再来说一说?还有谁?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追问:这道题里哪一位上满10要进1?向哪一位进1? (2)学习验算。 这样算的得数对不对呢?我们可以这样验算(红笔板书“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得数和原来算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交换加数的位置,竖式可以怎样列?(指名说) 师板演8 6 + 1 4 2 小朋友们在书上算一算。(指名板演)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验算的得数和原来算的是——(一样的),说明我们刚刚算的得数是正确的,小朋友们真棒!最后不要忘了“答句”,在书上填一填。我们一齐来说一说。 通过这道题,我们知道了三位数加法可以怎样验算得数对不对?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 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2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643+752,并验算。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评课稿

《项链》评课稿 12月21日,@老师在组內为我们展示了一年级上册的《项链》,这堂课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教学中,苏老师通过引导孩子读读说说,使孩子们感受到浪花的可爱、大海的美丽。这节课,有几点地方的处理很值得我去学习。 一、重视低段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段的孩子的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堂中时刻提醒与关注。苏老师的课堂上就时刻关注这一点。难能可贵的是,苏老师用形象的图片来提醒孩子:怎样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怎样做?怎样同桌合作交流?这样的一步一步强调,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明确,也很有意思。另外,从这节课中,我们也发现,苏老师班的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的完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能清晰地表述出来,这跟平时的注重也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字词层层深入。 识字是一年级的重点,苏老师的这节课,进进围绕这一重点,生字环节的教学是步步为营,由字到句、从点到面并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关注识字的方法,引导孩子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去认字。同时也利用图片、字理等不同的方式将难认的字重点进行教学:如“笑”“向”采用了猜图的方法,既直观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这篇文苏比较优美,课文也很长,苏老师是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

三、关注文本的特点,重视语言的运用。 这篇课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的()这一类的短语出现频繁,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很有必要引导孩子去发现,并尝试说一说。苏老师从图片中提炼,又通过朗读让孩子发现这一类短语的美感,最后又引导孩子学着说一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文水平。 当然,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苏老师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还是比较单一,而且比较费时。从单个带拼音的生字入手教学生字,生字的出示欠缺层次感、规律性,可以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再去发现比较可能会比较好,而且在这里也就可以渗透识字方法的学习。另外苏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言有点生硬,稍欠童趣。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明白课文的含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材料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四:一是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二是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三是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四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纵观整个课堂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加法运算与乘法运算的转换过渡不够理想。 在课堂中,教师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的活动情景,感性地体会“几个几”。然后列出加法算式计算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在参与某一种活动。依次出示了类似的几组算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点,也就是加数相同。也渗透了“几个几的和”这一认识。但教师对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引导认识还是不到位,这位乘法的的改写及意义的理解留下了隐患。接着教师创设了20个4相加的情景,在这个环节教师处理有点不妥。我认为20个4加起来很麻烦应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不能是教师一句“这样写很麻烦”简单代替。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连加算式。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非常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有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的想

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接着教师直接引出了乘法,并进行了各部分名称和乘号认识的教学。我认为这个环节之前应该激发学生思考、创造,让学生去想办法解决这个“20个4相加很麻烦”的问题。教师不急于提示孩子怎么做,而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思考怎么做。之后教师介绍乘法这种运算就水到渠成了,应为这时的学生有这种学习需要。 二、乘法算式的意义理解是不到位的。 通过课堂上学生对一些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练习效果看,学生几乎没有问题。学生对于这样的形式上的改写没有遇到多少困难。但我们需要回到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上来思考,某一个乘法算式,如3×5表示什么,它与哪些加法算式有联系,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示这个乘法,也许许多同学会感到有些困惑。这就是本节课难点没有突破的表现。这里建议教师在学生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是多次渗透几个几的迁移,因为只有求几个几相加的加法算式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可以采取让学生多口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画一画,摆一摆。这也避免了整堂课教师问学生答这样单一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浓一点,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在实现从加法到乘法的过渡后,还要继续注重引导学生将加法和乘法联系起来,结合起来理解乘法的意义。建议设计这样的练习:1、用摆小棒或者画图的形式表示乘法算式。2、给出几个几的图例让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表示。 3、某一个乘法算式是哪些加法算式的简便写法。 4、用语言描述某一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 5、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几个小朋友给出不同的答案,判断谁的回答正确,问问为什么?这样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顺利地从加法过渡到乘法,并对乘法的意义有正确的、应有的认识。

2019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评课稿

第一单元 识字 1、天地人评课稿 习惯真的是个可以改变人生的东西,而习惯在于养成,又有好坏之分,好习习惯惯和坏习惯都是逐步养成的,但要想让你的:人生更美好,就必须养成好习惯,摒弃不良习惯,虽然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但形成习惯后就很自然了,而且受益终生,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正能里。 想起说这个习惯问题,源于前两天的随机听课,讲的是新人教版一年级的第一~课《天地人》,这一课虽然只有六个大字,但其中蕴含的信息有很多,除了让学生认识这六个字,教师还可以从很多角度设计教学,我选择了一个比较普遍的,从汉字本身出发的角度一了解汉字起源,感受文字魅力。备课时我只是解读了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常规备课,课件也没来得及做,课堂活动也没有详细设计,忽略了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并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学汉字的热情。更没有想到的是刚好领导来随机听课,却因为准备不充分而讲得不太好。这不是个好习惯,课是讲给学生的,学生是最优秀的评委,我们的课让学生很喜欢,让学生有收获,让学生易于接受才是最重要的,以后要养成全面备课,尝试养成一课三反思的习惯,不打无准备之战。培养一-个习惯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毅力,可能我也会像学生改掉坏毛病一样,经理-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但坚持下去就可以了。 对于-年级的新生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有趣的活动,不管是汉字的认识,还是文化的传递,主要还要基于活动,这一点我觉得应给向英语学科的教学方式学习,它可以把各种活动融于教学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学习一门外语,那对于天天接触的母语,如果能融于活动中,孩子们肯定更易于接受。 小学阶段年级跨度较大,学生身体,思想,各方面都发展很快,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特征,熟悉知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刘老师设计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节课的。设计构思非常巧妙,从鳄鱼张开的嘴巴抽象出角的概念,并用手势表示,再利用三角板的尖尖的角来突出组成图形的要素——顶点和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例证来巩固角的概念,巩固练习中的几个设计也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比较哪个滑梯陡,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利用灯光扫射的转动过程来提出哪盏灯扫过的范围比较大,再把灯光扫射的两个角画下来进行比较角的大小等等。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课的开始利用鳄鱼张开的嘴巴产生角,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提出了什么是角的大小,“角大”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比较张开度的问题情境,刘老师借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从“实物图——手势——角”的逐级抽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也是本课的亮点,在历来的教学中画好角后老师会顺手添上一条短弧,角的定义中是没有也推导不出要画上这条短弧的,这对教师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对初学的学生来说就是“天外飞仙”,老师从没有认真去想过这弧线到底表示什么,只是一带而过地告诉学生,在两条边形成的这个夹角之间可以划上弧线,这就是角。而刘老师通过大转盘转动的不同方向呈现出旋转方向的短弧,学生可以直观知道短弧的表示作用,它表示的是开口的方向,两边所夹区域的含义,再和学生总结出表示角的大小要注意加上短弧,否则会搞不清楚我们所比较的到底是什么。 【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听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训练学生的复述、分析、评价等口头表述能力”,谈几点收获 1、利用好玩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课堂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游乐园入手,直接把学生松散的心紧紧抓牢。通过让学生观察游乐园中活动项目,发掘数学信息,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2、师生互动交流,共同体验乘法意义 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打开了,争着回答黑板上几个加法算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展示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的利用学生的发言小结出求几个相同

三年级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 练习(可直接打印)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练习一 44+632= 199+398= 801-98= 814-551 = 75+505= 481-21= 665-112= 929-808= 306+112= 28+911= 299+206= 644+64= 537-385= 310+534= 801-146= 500-321= 502+159= 857-429= 459+86= 473+377= 233+539= 139+312= 323+291= 387-289= 400—156= 144+582= 299+398= 801-69=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练习二 814+551= 75+505= 481+21= 665+1000= 729+808 306+812= 28+911= 263+206=

644+64= 537+385= 310+534= 861+146= 558+321= 502+957= 857+423= 459+86= 473+577= 733+530= 139+312= 323+291= 387+833= 964+103= 44+932= 199+398= 801+60= 814+551= 75+505= 481+21=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练习三 665+1000= 729+808= 306+812= 28+911= 263+206= 644+64= 537-385= 310+534= 861-146= 558-321= 502+957= 857-423= 459-86= 473+577= 733-530= 139+312=

323-291= 387+833= 964+103= 940-456= 979-488= 680-502= 637-631= 911-75= 599-481= 834-776= 569-366= 975-883=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练习四622+190= 437+270= 683+181= 903-786= 81+519= 525-412= 736-675= 461+433= 833-732= 961-600= 718-608= 188-14= 166+262= 419+489= 811-796= 230-177= 275+421= 395-46= 487-35= 391+589= 252+6= 696+266= 999-921= 220-3= 397+455= 256+728= 726-501= 168+750=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练习五694-149= 651-615= 332+384= 361+331= 515+483= 156-25= 878-128= 423+493= 867-387= 711-17= 803-408= 707+220=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各位老师,同行们: 首先要谢谢钟老师和杨老师。这次我第三次听陈老师《乘法的初步认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乘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的知识基础,甚至在初中、高中要学的很多知识都与乘法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课陈老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展开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乘法算式的简便,在认知过程中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陈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给我们呈现了一节“简洁但不简单,亲和而富有情意”的课堂,充分突显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陈老师安排了“抱团打天下”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如“帮喜羊羊们算钱”“游乐场解决问题”“摆小棒”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了运用“观察→问题→列式”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二、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体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在课堂中陈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分三次体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第一次在“暖羊羊一共有多少钱”中学生算出4个10相加后,老师提问:如果再增加一张10元,是几个10相加呢?第二次在计算“村长一共有多少钱?”时,陈老师通过“我都听不清了,慢一点儿,我都不知道我该写多少个5了?”“这到底要加多少5啊?”“我现在写得够吗?”“还差几个5?”等语言来引导,这两个环节的明线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几个几”,暗线就是让学生感知了连加计算的麻烦。这时少数学生想到了用乘法表示,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后,全体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练习环节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

810-466= 445-277= 356+626= 865-578= 445+385= 882-553= 825-572= 794-370= 615-99= 339+161= 397+327= 632+261= 294+230= 704-234= 831-316= 100+692= 265+626= 492+825= 623+108= 395+381= 222+605= 256-222= 592-335= 205+11= 685-665= 257+230= 755-740= 979-515= 834-273= 296+475= 686-424= 637-79= 332+243= 413-355= 565+373= 738+150= 797+141= 492-197= 455-24= 296-50=

441-232= 899-892= 70+183= 120+587= 586+293= 226-52= 151+240= 889-414= 1000-455= 345+543= 957-679= 531+975= 987-799=342-274= 258+553= 445+369= 468-389= 457+368= 597+324= 385+247= 978-199= 467+333= 258-168= 275+345= 300-110= 170+244= 520-155= 369+470 = 1000-333= 246+357= 270-144= 356+543= 820-278= 468-357= 569-367= 358+531= 验算:验算:验算: 785-436= 579-436= 258+648= 验算:验算:验算: 467-358= 258-138= 653+259= 验算:验算:验算: 368-233= 136+845= 357+458= 验算:验算:验算: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评课稿 《小母鸡种稻子》是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写的是小母鸡想种稻子,它邀请小鸭、 小猫、小猪和它一起劳动,可它们害怕辛苦,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鸡把 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饭,送给小鸭、小猫、小猪,它们惭愧地低下了头。课文通过小母鸡种 稻子一事赞扬小母鸡勤劳、不怕苦的精神。同时,用小鸭、小猫、小猪的反面形象来教育学生, 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品质。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 让小动物用人的语言方式去交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孩 子乐于接受。《小母鸡种稻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懂得幸福的 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于老师能抓住童话特点,通过教师生动语言和形象的课件展示,把学生愉快的带入童话故 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的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演、说。这堂课体现了低段 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作为新教师在语文教学方法的掌握上又有了一定的进 步。根据我个人的听课感受,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本堂课教学准备较为充分。于老师虽然是刚刚毕业的新教师,但是从整节课的教学上 没有漏出点点的怯意,虽然在课堂细节处理方面还需要加以斟酌,于老师的这节课足见她花了 很多心思去思考准备。 二、教师教态亲切,极具亲和力。在老师的微笑中充满了甜蜜,正是这种自始至终的甜蜜, 让孩子们把执教的老师当作最好的合作伙伴,只有建立了这种亲密的的师生关系后,课堂氛围 才会变得轻松而愉悦,老师尊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很好的把握住了低年级的孩子容易疲劳 的特点,在教学时语言简练。 三、教师语文基本功扎实 1、于老师的扎实教学基本功让我们听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于老师在扎扎实实地教语文、指导 课文十分细致,能够联系实际解决教学重难点。 2、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引导学生用“愿意”练习说话。 3、学生习惯培养十分好。一堂课下来,孩子始终跟着老师,学生都能座得住,课中发言可 以看出,于老师平时十分重视让孩子阅读、积累、感悟。 四、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1、激趣导入有特色,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接着进行谈话,并板书课题:小 母鸡种稻子。上课通过播放歌曲和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 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1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讲了几个小动物?都有谁?他们说了什么话,又是怎么做的? 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诸段看视频,读课文,以问题“小母鸡碰到了谁?怎么说 的?”这样的问题贯穿前几自然段,教学条理性强,特别是第四自然段,分析小动物们的表现 绘声绘色,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3、本堂课的亮点在孩子们复述课文、表演童话,于老师提高多媒体出示的填空练习引导孩 子及把握了课文内容,为复述表演童话奠定基础,还适当穿插品德教育,安排巧妙,都为学生 的课堂质疑和总结铺好了路。 4、教师的教学过渡语言的设计巧妙,每个环节的过渡自然。设计了充满童趣和贴合课文语 言的过渡语,将课文情境贯穿整堂语文课。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明白课 文的含义。 5、于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题的引出非常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富童趣和吸 引力,整堂课结合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的认识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每个环节的 教学也是步步为营,从点到面并渗透了品德教育。学习课文的环节也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童话中 人物的语气,体会角色的情感。用“愿意”造句能师生共同创造说话情景,启发孩子说话,语 言训练得法。 二、建议

找规律评课纪录

找规律评课纪录 湘辉:这一节课,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少了一点浮躁,少了一点花哨,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应有的东西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学校常规模式下的教学。芳老师做的这节课, 充分体现了数学是数学活动这一理念,并且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享受学习,在活动中乐于思考,在操作中感受、体验,很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原则。 颜思湘:芳老师本节课为学生选取了“感知规律一认识规律一探究规律一创造规律”的学习方式,定位非常准确,可见芳老师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很到位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悅的课堂氛围,芳老师在课堂伊始时设计了互动游戏一一猜一猜老师从百宝箱中抽出的花朵的颜色。这就是需要学生探索的规律。 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从开始的随意猜测转变为遵循花朵颜色的规律进行推断。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芳老师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与她合理的选择学习方式是分不开的。 王进: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伯尔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弄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是教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当学生对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芳老师出示了教学主题图,为学 生提供了“花朵.彩旗、灯笼、小朋友”四种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 自己观察.发现、描述图上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学生从同桌互说到全班交流、汇报,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 收获,在共同交流中分享学习成果。 琼英:对于规律的探讨,芳老师采用感知规律一认识规律一探究规律一创造规律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我们看到,芳老师给学生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 对比.分析、概括、描述;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交,。芳老师选择让学生互说自己用学具摆出来的规律、互检对方用

小学生数学评课听课评语集锦

小学生数学评课听课评语集锦 一、《四边形》点评: 1.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4.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总评: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二、《周长》的评课记录

1、兴趣贯穿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从导入中让学生观察镶了金边的相框、引导学生指出如何给月亮、树叶等图片镶金边,到探究新知中指导小组学习、独立学习、汇报研究方法,以学生名字命名研究方法等环节,教师始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自行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长的意义,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概念形成中,学生思维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教师重学法指导。探究知识过程中,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独立操作,都经历了测量、填写报告单、归纳汇报等环节,教师加强对各环节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将数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另外引导学生将图形按适合的方法进行分类,把学生获得的零散的数学知识归纳到完整的知识系统中,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建议在学生活动时间上需要老师进一步调控。 三、《角的分类》 1、复习直接导入,引出新课。让学生说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特点,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练习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练习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练习(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2页练习七第1?5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加法笔算方法和加法验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法,并 能验算计算结果, 能探索、发现和是1000的两个加数间的关系;能应用加法计算解决相 关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加法运算的能力,发展相应的数感; 在探索简单规律中发展 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进一步体会简单加法实际向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 3. 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认真计算、及时改错的态度和习惯,初步培养按法则、规律办 事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今去我们主要练习加法笔算,(板书课题) 进一步掌握加法笔算的方法,做到能正确地笔算,并能验算加法得数。同时还要通过计算,探索加法里的一些简单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加法实际问题。 二、笔算练习 1. 做练习七第1题。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两道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引导:小朋友发现,每组里两题有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那计算时会有哪 些相同、哪些不同呢?请小朋友一组一组地计算,看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想想加法笔算 要注意什么。 学生笔算每组各题的得数,指名三人板演。

检查板演题,重点看第一组怎样算的,算得对不对; 第二、三组题校对得数。让计算有错的学生说说哪儿错了,并改正。 比较:请比较计算过程,想一想,毎组两道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个数算起) 哪儿不同?(不进位和进位,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 进位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满10向前一位进1; 到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一定要加进上的1。) 通过上面的比较,你能再说说加法笔算要怎样算吗? 归纳: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笔算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个数位上的和满10, 就要向前一位进、到前一位相加时,不能忘记加进上来的1。 2. 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428+172 777+223 243+757= 学生笔算,指名三人板演。 检查计算过程、得数和验算方法。 提问:这三题计算时,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都是连续进位加;得数是整百数、一千) 仔细观察、比较,两个数相加得600时,加数个位、十位上的数有什么关系?两个数相加得1000时,加数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有什么关系? 指出:上面的例子里,得数是1000的两个加数,个位上的和是10, 十位、百位的和都是9; 得数是600的两个加数,个位上的和是10, 十位上的和是9。 3. 做练习七第3题。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请小朋友算一算,看找出的两个数的和是不是1000,验证一下上面的发现是不是一个规律。(学生计算) 交流:刚才找出的数相加的和是1000吗?那相加的和是1000的两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有什么关系? 三、笔算应用 1. 做练习七第4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有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哪些是栽好的树,哪些是还没有栽的树,想想问题怎样解决,再自己列式算一算,求出结果。(指名板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