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经管类范文

文经管类范文

文经管类范文
文经管类范文

(范例1)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英国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摘要:我国正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意味着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绝对数的增加,而且还意味着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性别分布、阶层分布、地域分布等要建立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公平理念是不可分割的,公平原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逻辑起点,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高度重视公平问题。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在对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基础上,从教育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对英国《高等教育的未来》(2003)白皮书进行了系统的政策分析。在理论层面,本文一方面分析研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及其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论述,另一方面吸收和借鉴了科尔曼、胡森等人关于教育公平方面的理论研究,这也是本文研究框架的支撑。

关键词: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大众化;英国高等教育政策;政策分析

目录

引言 (1)

一、英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与教育公平 (1)

二、英国高等教育的政策调整 (1)

(一)教育公平观 (1)

(二)社会公平理论的发展 (4)

(三)“第三条道路”与教育 (4)

三、英国教育政策文本 (5)

(一)文本形成 (5)

(二)入学方面的具体措施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引言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民主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已走出精英阶段而逐渐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但它本身并不能消除不平等现象。教育机会权利的均等同实际受教育的平等不是一回事,其中还存在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当我们探讨教育平等问题时,有必要把它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联系起来。本文仅就对当今国际社会影响较大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教育公平理论和观点进行梳理和整合:

一、英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与教育公平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马丁·特罗(Martin Trow , 1926—)博士,在战后欧美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热潮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论著,引起了欧美学者,以及亚洲、拉丁美洲学者的关注,并得到广泛的流传。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而且有二战后经济复苏和民主化的时代特征;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几乎涉及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大多数问题;不仅对世界高等教育思想领域,而且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实践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特罗的理论仍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借鉴和引用的是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教育公平观,对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论和模式论涉及的较少,但由于本文把教育公平的研究限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范畴之内,所以行文中会部分涉及特罗的大众化理论的相关内容。此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形势下,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理论互相影响的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英美两国之间高等教育观的相互影响和撞击更为明显,这也是本文在研究英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时引用一些美国学者的相关理论的一个原因。

二、英国高等教育的政策调整

(一)教育公平观

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教育公平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当20世纪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后,情况发生了转变。特罗认为:“当高等教育入学率很低时,教育机会均等的政治问题将较多的集中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但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高,民主和平等的机会问题越集中在高等教育部

门。”①

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决定了年轻人的职业和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接受高等教育从少数人的特权转为每个适龄青年公民的权利,人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呢?特罗认为,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后所出现的重要问题,他指出:“进入大众化阶段,作为入学限制条件的英才标准虽然仍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但被教育均等的观念冲淡了,人们通过补偿性计划和引进其他非学术标准来减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通过补偿性计划和引进其他非学术标准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缩小社会不同种族之间的差距,对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公平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公平理论的发展

特罗指出,应把高等教育改称为中等后教育。他认为,所有的高等教育都是平等的,承担不同的任务、不分高低贵贱、教育经费不等、有多样化的学术标准,都是中等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都是整个社会的现代教育。特罗认为,所有水平的中等后教育,应有多样化的标准、多样化的使命和多样化的资金投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学术标准趋于多样化,相应的高等教育的入学标准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培养精英人才的高校其招生的学术要求较高,培养职业技术等大众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招生的学术要求较低,开放大学则免试入学。

特罗指出,解决高等教育质量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设立两种水平的高等教育,应创办初级学院之类的新型机构,因为它既可以为四年制学生提供学术性学院头两年的课程,也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和补偿性、职业性的训练,并向青年人和成年人开放继续教育。特罗认为,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应保持它们各自水平的前提下,学生进行交叉、流动。由于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不存在竞争,他们的关系就更加单纯了,也就更加有合作的可能。

(三)“第三条道路”与教育

教育公平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马丁·特罗指出,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

①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学习机会时,即开始跨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变化,量的增长必然要引起质的变化”。马丁·特罗在《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中列举并阐述了“质”的变化中的11个方面。其中,入学选拔方式的转变就是从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视角加以研究。该文通篇充满了作者对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并力图揭示其变化的特点,“当高等教育入学率很低时,教育机会均等的政治问题将较多的集中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但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高,民主和平等的机会问题越集中在高等教育部门。”①

马丁·特罗把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大学入学选拔原则所经过的一系列变化概括为四个阶段:

1、最初的简单原则是根据严格的精英原则,招收合格学生。而这个过程完全是建立在教育机会极不平等的基础之上。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几乎全部由一小部分精英型学术预备学校提供,学生要完成中学课程并获得中学毕业会考合格证书后方可获得大学入学资格。

2、不断增长的民主化压力、经济的需求和高等教育本身的增长,为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作了准备。在这个阶段教育机会不断增加,有可能使来自社会较低阶层家庭的学生进入大学。然而在这个阶段,大学人数的增加主要是中上阶层家庭的学生比例的提高。

3、在第三阶段,人们开始清醒而广泛的认识到社会不平等对教育成就的影响。这反过来又使人们努力减少社会不平等的影响。如扩大综合性中学的发展,并努力改善出身于低阶层家庭的子女的不利条件。

4、在第四阶段,平等主义攻击高等教育和选拔原则,并要求大学实行开放入学,或者扩大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的规模。这个阶段标志着从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向所有社会群体和阶层的人教育成就平等的更加激进原则的重大转变。

三、英国教育政策文本

(一)文本形成

60年代是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历来是研究战后英国高等教育

①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8179127.html,/pub/wml.txt/9808 10-2.html,1998-08-16/1998-10-04

的学者所关注的重点。在这短短的10年时间中,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得以深刻反思,发展目标得以重新调整,新型大学得以建立,并且建立了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等重要机构。1963年发表了著名的《罗宾斯报告》;1964年成立了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1965年英国高等教育开始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双重制;60年代期间诞生了10所新大学;同期间10所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完全的正规大学;1969年诞生了颇有革新意义的开放大学;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了60年代在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非同寻常的意义。

①60年代的发展为70、80年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基础,但它也留下一些隐患。正是当英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时这些隐患的显露致使后来政府采取了与60年代截然不同的政策。

罗宾斯报告的主要原则是,“所有具备入学能力和资格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都应该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罗宾斯报告提出这一重要原则和发展目标的主要依据是:首先,罗宾斯报告认识到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认为必须把教育开支看作是一种投资。把用于青年人培训上的资源投入看作是与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投资一样的投资方式。对高等教育最为关注的国家一般在收入和财富方面也是进步最明显的。但在国际比较方面,英国的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是处于落后状态的(参见表3.1)。

表3.1 若干国家受高等教育者占相关年龄组之百分比(1958-1959)

而在现代社会中,平等既是一种政治理想,也是一项社会原则。但从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全日制高等教育仍然是中上层社会的一统天下,体力劳动者出身的青年主要接受的是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因此,要实现全日制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

①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大力发展全日制高等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

此外,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还出于人口因素的考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之,教育观念的转变,国际比较的不容乐观的形式,社会平等问题的日益尖锐化,适龄青年人数的大幅度增长,教育机会与社会需求之间差距的逐渐扩大——这一切就是罗宾斯报告发表的背景。罗宾斯报告发表后虽然在英国高教界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且70、80年代大多数人都对罗宾斯报告持批判态度。但站在历史的角度看,罗宾斯报告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教育公平的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

(二)入学方面的具体措施

7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原因,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开始失去了60年代的发展势头,至70年代中期甚至出现了停滞状态。但这一时期英国高等教育仍有几项重要发展。首先是开放大学的发展,这是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教育创新。它的主要目标是:“为所有由于以前或现在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机会。”开放大学自开办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它的模式甚至广为世界各国所仿效。但对开放大学的批评主要是,它没有很好地为大量成年工人提供“第二次学习”机会,其学生中占很高比例的仍是中产阶级的教师、主妇等。其次,1969—1973年英国正式成立了30所多科技术学院。至此,英国战后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代宣告结束,整个英国高等教育已经开始收缩。

结论

本文主要借鉴和引用的是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教育公平观,对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论和模式论涉及的较少,但由于本文把教育公平的研究限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范畴之内,所以行文中会部分涉及特罗的大众化理论的相关内容。此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形势下,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理论互相影响的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英美两国之间高等教育观的相互影响和撞击更为明显,这也是本文在研究英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时引用一些美国学者的相关理论的一个原因

参考文献

[1] 刘思峰.教育公平理论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11~126

[2] [美]E.O.多比林.社会公平理论与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1~26

[3] 胡国飞.英国高等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4.27(9):11~16

[4] 杨洁.英国入学平等问题的比较.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8179127.html,. 1999-08-16

[5] Sloman S A, Hayman C A G, Ohta N, et al. Forgetting in primed fragment comple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8, 14:

223~23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