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麻疹疑似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

麻疹疑似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

麻疹疑似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
麻疹疑似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

疑似麻疹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

填报单位:被访视单位: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附件2 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现场调查用) 一、传染病报告卡信息 1.1 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1.2 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 1.3 身份证号: 1.4 性别*: 1.5 出生日期*:年月日(公历) a.年龄*:(单位:,可填写实足年龄) 1.6 患者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1.7 病人现住址属于* 1.8 病人现住址*:省地(市) 县(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 1.9 患者职业*(大中小学 1.10 病例分类 1.11 发病日期*:20 年月日 1.12 诊断日期*:20 年月日时 1.13 死亡日期:20 年月日 1.14 疾病名称:法定传染病: 1.15 填卡医生: 1.16 报告单位: 1.17 1.18 备注: 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2.1 报告日期*:20 年月日 2.2 调查日期*:20 年月日 2.3病例户籍*_______ 户籍地址(大陆户籍填写)*:省地(市) 县(区)乡(镇、街道) 户籍地相对现住址 如非本县区,发病时在现住址居住时间*日日日-3月(不含)3月(注:如为外籍或港澳台病例,则选择在中国大陆居住时间) 2.4是否在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工厂等)* 如是,所在集体单位具体名称: 2.5 是否发热*:如是,则发热日期为*:20 年月日 2.6 是否出疹*:如是,则出疹日期为*:20 年月日2.7其他临床症状*: 咳嗽卡他性鼻炎 结膜炎口腔黏膜斑 淋巴节肿大关节炎/关节疼痛 2.8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具体为 2.9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须详细填写) a.含麻疹成分疫苗剂次数剂剂剂3剂i 如接种过,第1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第2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最后一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Ii iii 如为<15岁儿童且未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应接种剂次数(注:8~17月龄应已接种1剂,≥18 月龄应已接种2剂),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b.含风疹成分疫苗剂次数剂剂剂3剂 i 如接种过,第1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疫苗种类: 第2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疫苗种类: ii 是否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12 若是,发病时怀孕周数: 2.13是否为一起麻疹或风疹暴发疫情的病例 如是,是否为一起新的暴发 暴发编码2.14可能的感染地* 如为中国大陆,具体为: 省 地(市) 县(区) 详细感染地来源(尽可能具体到地区及单位) 详述判断依据(尤其阐明出疹前7~21日详细活动情况): 2.15 个案调查备注: 三、标本采集情况 3.1是否采集第一份血标本*: 采集日期: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3.2是否采集第二份血标本*: 采集日期: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3.3是否采集病原学检测标本*: 如是,标本类型:a.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 b.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 3.4 采集其他标本:_____________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 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单位: 调查人员: 第二部分 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监测病例分类 四、血清学检测结果 4.1第一份血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AFP、麻疹监测要点及指标

AFP监测要点及指标 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二)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三、监测内容 (一)AFP病例报告 1、病例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病例报告人员: 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AFP 报告首诊负责制,各医疗单位的内科、儿科主任是AFP报告的重要管理者和责任人。 3、病例报告时限及接受报告的单位: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报县级疾控中心,现已开通网络直报医疗机构应在当天进行网络直报,以便疾控机构及时开展各个案调查及信息录入,接受报告的单位为县级疾控中心。 (二)主动监测 1、医疗机构主动监测 由医疗机构设专人(预防保健科)对本单位的儿科、神经内科(内科)的门诊、病房的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进行主动搜索,发现AFP病例及时报告,主动搜索

麻疹监测方案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麻疹监测方案 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配合《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一)监测病例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二)监测病例分类。 对麻疹疑似病例主要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1.实验室诊断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2.临床诊断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3.排除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者。 (2)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三、监测内容 (一)病例报告。 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在消除麻疹阶段,为提高报告及时性,根据《行动计划》的要求,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卫生院在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 (二)病例监测。 1.流行病学监测

麻疹监测工作小结

长沙县2012年7月麻疹监测工作小结 一、麻疹疫情分析 (一)全县疫情概况 本月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统计,有8例疑似麻疹病例。 1. 时间分布 报告我县现住址8例疑似麻疹病例。 7月份疑似麻疹病例时间分布 2. 地区分布 报告现住址为本县星沙3例、黄花1例、干杉1例、跳马1例、金井1例、北山1例。 (二)疫情分析 通过辖区内医疗机构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未发现疑似麻疹病例;疫情系统报告的8例疑似麻疹病例为<8月龄2例、9-11月龄1例、3岁1例、25岁1例、30岁2例、35岁1 例,经采00.511.522.510.1-2.710.8-10.1410.15-10.2110.22- 2.31

出疹3天血送县疾控中心检测,结果诊断为风疹1例,其他7例均为麻疹、风疹抗体检测阴性,诊断为排除病例。 7月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8病例免疫史信息,接种0剂次4例、不详4例。 病例职业为散居儿童4例、农民3例、家务1例。 7月本县无麻疹暴发疫情及麻疹死亡病例。 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运转正常,系统疫警灵敏。 通过对7月份麻疹监测系统指标统计, 48小时个案调查率、血清学检测结果7天内报告率100%,散发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100%,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较好。 三、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 (一)麻疹疫苗预防接种 常规免疫工作 报告接种率98.78%。 (二)麻疹主动监测 本月对长沙县二医院、长沙县一医院、长沙县妇幼保健院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共搜索病例547例,未发现漏报病例。 (三)开展半年辖区免疫规划全覆盖督导,重点要求接种率、安全告知达标。 (四)制定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方案并下发。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乡镇和社区预防接种接种门诊对消除麻疹工作不够重视。 2、麻疹监测工作流于形式,本地病例报告不达标。 3、乡镇对村医督导部到位,培训形式单一。

麻疹制度 (2)

麻疹和风疹主动监测工作制度根据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麻疹和风疹的监测: 1、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 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得病例。 2、监测病例分类 ⑴、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 ⑵、临床诊断病例: A、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或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B、临床符合病例: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定义: 1、临床诊断病例:小于1周岁婴儿,同时具备下列两项表 现:⑴白内障和/或先天性青光眼;⑵先天性心脏病; ⑶听力损失;⑷色素视网膜病;

或伴上述表现之一,且伴下列之一者:⑴紫癜;⑵脾大; ⑶小头畸形;⑷智力缺陷;⑸脑膜脑炎;⑹放射性骨病;⑺ 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 2、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 三、科室职责 (一)防感控办职责: 1、作为麻疹、风疹主动监测科室,每旬对内科门急诊、专家门诊、胃肠疾病康复中心、神经疾病康复中心、心肺疾病康复中心、老年疾病康复中心、肾内科、中医诊疗康复中心、五官科、儿童康复科等重点科室进行检查。 2、防感控办负责进行麻疹、风疹的全员培训工作。 3、每旬通过门急诊医生工作站查阅门急诊日志并通过与医务人员沟通进行麻疹、风疹主动搜索监测; 4、每旬至少一次到病案室对住院病历进行麻疹、风疹的主动搜索监测; 5、每旬与相关科室主任联系,核实麻疹搜索监测结果,各临床科室设传染病报告监督员。 6、每旬按时对医院麻疹主动监测结果进行汇总,上报区CDC. (二)各科室临床医务人员职责:各科室临床医务人员做为麻疹、风疹责任报告人,当发现有麻疹(或疑似麻疹)、风疹病例时应及时电话报告防感控办、医务科,经相关专家会诊、确诊后再进行网报。同时做好隔离消毒及必要的治疗工作。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小组职责:当发生麻疹或风疹爆发和突发疫情时,及时报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小组,

麻疹监测工作总结

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麻疹监测工作总结 2014年隆昌县的麻疹监测工作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 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和《麻疹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4年版)》,通过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努力,我县麻疹监测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更规范、报告更及时,麻疹监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现将我县2014年麻疹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任务,落实工作指标 为加强和规范麻疹监测工作,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县疾控中心根据《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达全省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任务的通知》(川疾[2008]29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县实际,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四川省2007—2012年消除麻疹进行计划》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内容,做好麻疹的常规报告监测工作,主动发现和报告麻疹疫情,明确各医疗卫生单位监测任务,落实监测工作指标。 二、加强指导,提高监测质量 县疾控中心加强对全县麻疹监测工作的督导和指导,一是县疾控中心在每次冷链运转时对全县每个乡镇卫生院及主动监测 医院进行了督导;二是结合AFP病例的主动监测,县疾控中心计划免疫专业人员每旬深入到主动监测医院进行麻疹主动监测。通过县疾控中心适时督导和耐心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和主动监测医院每月及时准确的上报相关监测资料,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提高了麻疹监测工作质量。

三、麻疹监测工作 (一)报告发病情况 全年共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23例,县级医疗单位报告14例,乡镇医疗单位报告9例,采集标本23例,及时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每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其中确诊麻疹病例1例,排除麻疹病例22例。 (二)地区分布 报告23例疑似麻疹病例中,金鹅镇6例,黄家3例,云顶镇3例,胡家镇2例,石燕镇2例,响石镇1例,双凤镇1例,龙市镇1例,山川镇1例,界市镇2例,东兴区1例。 (三)监测指标分析 按四川省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监测任务要求,病例调查由经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并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48小时内调查率为%,个案调查完整率为%。同时按要求将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表全部及时录入了麻疹专报系统,麻疹7天内报告率达100%,未出现迟报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 (一)部份个案调查表调查填写不规范,有缺项,免疫接种史不详。 (二)部分医疗单位的临床医生对麻疹监测病例标准掌握不准确,诊断为出疹性疾病,但未以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忽视了麻疹病例的检测排查,存在漏报现象。 (三)监测灵敏度不够,部份医疗单位的主动监测工作流于形式,未深入相关科室、卫生室开展疑似麻疹搜索。 五、下一步工作要求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臵技术指南 (2013年版) 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臵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臵尤显重要。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臵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臵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方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 可以用国家免疫规划类疫苗进行预防,以保护易感者为主的能达到控制乃至消灭疾病发生的这类传染病。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OPV)、麻疹疫苗(MV)、百白破混合疫苗(DPT)、乙肝疫苗(HepB)、卡介苗(BCG)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麻风、麻腮风、A+C、白破。 几种主要的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麻疹(俗称“醋子”)、新生儿破伤 风、 乙型肝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监测与控制的原则 疫情信息的报告与监测; 疫情的核实、调查和报告; 血清学/病源学监测; 爆发疫情的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按卫生部规定对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麻疹等传染病进行专门报 告和管理。 专报系统应比常规报告系统敏感。 20世纪90年代起:手工报表; 2004年以后:起用网络报告形式。《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3.0.0.3版,包括:AFP监测、麻疹监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接种率监测、接种异 常反应监测、15岁以下乙肝监测6块内容。 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 病种:脊髓灰质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 最新要求:要对乙脑、流脑流行区进行监测。 方式: 无论医疗机构是否报告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10天到辖区内的监测医院进行主动监测,查看相关科室的门诊日志、住院日志等资料,主动搜索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并做好记录。 新生儿破伤风应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主动监测,主要由乡镇防疫医师进行主动搜索和报告。 “零”病例报告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无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时,也应每10天向所在地县级疾控机构进行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零”病例报告。 血清学监测 ①病例血清学诊断: 麻疹(所有疑似病例包括暴发病例在发病7~14天内采血)。出疹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IgM阳性率为70%左右;阴性者要求采第2份血标本。 ②免疫成功率监测: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以下简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 (四)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一)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监测病例分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 (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 ③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 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 ③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临床诊断病例 (1)流行病学联系病例 ①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②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符合病例 ①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②临床符合风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

3.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

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 一、信息报告与管理要求 详见《卫生应急工作手册》页 附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二、公共卫生监测 疾病监测是最基本地疾病预防和控制活动之一.任何一项有组织地公共卫生实践或疾病预防控制活动,从总体而言,都必然包括监测、干预(卫生服务或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卫生学(流行病学)研究三个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可以描述疾病负担、早期识别疾病地暴发和流行、确定疾病防治重点、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并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建立和验证研究假说.因此,有效地疾病预防和控制依赖于疾病监测.可以说,无论是全球还是一个国家,抑或是一个地区,如果缺乏良好地监测体系和监测工作,任何疾病地预防、控制项目都无法有效开展,更难以取得成功. b5E2R。 、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连续地和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地发生及影响因素地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地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地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地制定、调整和评价. p1Ean。 这一定义反映了疾病监测地三个最基本地要素,即: ()连续、系统地收集相关疾病地数据和资料; ()汇总、分析、解释和评价所收集地数据和资料使之成为可用地信息;

()及时将监测信息发送给相关机构和人员,这些人员不仅应包括使用监测信息用于决策地机构和人员及处于监测系统中不同层次地参与者,还应将监测信息以一定地方式向公众发布. DXDiT。 上述三个要素中地任何一个要素地缺失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有效地监测系统或监测活动. 、疾病监测地几个基本概念 ()被动监测()由责任报告人(如医务人员)按照既定地报告规范和程序向公共卫生机构(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地报告传染病数据和资料,而报告接收单位被动接受报告地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称为被动监测.我国地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即属于被动监测,这种监测方式地缺点是漏报较严重,报告地完整性差. RTCrp。()主动监测()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地特殊需要,由公共卫生人员定期到责任报告单位收集疾病报告、进行病例搜索并督促检查报告质量地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称为主动监测.主动监测多建立在被动监测基础上,为保证报告地完整性而开展地强化监测活动.一般情况下,在开展主动监测地同时,还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进行“零病例”报告.如消灭脊髓灰质炎地过程中,为了保证发现所有地脊髓灰质炎病例,除要求医务人员常规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要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病例搜索,并对病例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这种监测方式有利于提高报告地完整性,减少漏报,但监测成本高. 5PCzV。 ()病例为基础地监测()和事件为基础地监测(-)前者是指监测系统收集每一例特定传染病病例信息.如病例监测、麻疹监测、监测等均属此类监测方式.而我国开展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救灾防病信息监测系统不是以病例为单位进行报告,而是以一宗特定公共卫生事件,如一起食物中毒或疾病暴发等聚集性不良健康事件为单位进行报告.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培训试题

疾病监测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 职称从事专业年年龄(岁)第一部分选择题(30分) 1、麻疹的传播方式是经() A.肠道 B.呼吸道 C.血源 D.虫媒 2、麻疹的主要症状有() A. 发热、咳嗽、流涕并伴出疹 B. 杨梅舌 C.头痛、腰痛 D. 荨麻疹 3、麻疹的潜伏期是多少天?() A. 1~3 B. 3~7 C. 7~14 D.6~18 4、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5、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是() A.远离患者 B.戴口罩 C.接种疫苗 D.做好消毒 6、AFP病例的诊断要点(可多选):() A 急性起病B肌张力减弱C肌力下降D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7、我国已经消除了( ) A、脊灰 B、野病毒脊灰 C、本土野病毒脊灰 D、以上都是 8、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 ) A、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增强、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B、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C、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增强、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增强或亢进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D、以上都不正确 9、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是( )(多选) A、硬瘫 B、软瘫 C、中枢性瘫 D、周围性瘫

10、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属于() A、疾病监测 B、症状监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1. 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HBsAg检测阳性() A、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和急性期 B、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C、无症状携带者 D、HBeAg阳性者 E、抗-HBs阳性者 12. 乙肝病毒感染不引起() A.急性肝炎 B.慢性肝炎 C.重症肝炎 D.肝豆状核变形 E.肝细胞癌 13. 关于乙型肝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致病机制主要是HB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 B.感染途径主要是非胃肠道途径和垂直传播 C.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D.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的多见

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4版)

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4年版) 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2月印发新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并对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了相应升级和完善,主要包括优化监测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录入界面、增设监测病例分类模块、调整统计分析报表、增加实时统计分析功能等。为规范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用升级后的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保证麻疹监测工作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监测病例报告内容、时限与程序 (一)个案信息管理 1.传染病报告卡信息: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之间通过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关联。两个系统共享同一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在两个系统中均可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相互推送,且在年内保持系统间数据一致。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每日浏览传染病报告卡,将经过审核的监测病例纳入专病管理。对主动监测等其它途径发现的、尚未通过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病例,须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先添加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信息部分信息的管理,以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为准。 2.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完成监测病例个案调查后,在48小时内按照《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内容,将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对传染病报告卡部分基本信息的订正,以及在此基础上增加的病例发病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疫苗免疫史、接触史、可能的感染地及标本采集情况等。 报告地和现住址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浏览“外地报本地”和“本地报外地”病例,双方密切配合、高度重视异地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后续管理工作。 3.血清学检测结果:采集监测病例血标本后,须完整填写《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附表4-1的血标本送检信息部分内容,在采集后3日内与血标本一起送达辖区麻疹风疹网

麻疹处置

附件: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疫情调查 (一)个案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开展完整的个案调查,病例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现住址、每一剂麻疹/风疹疫苗接种日期、出诊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标本采集日期、感染来源等10个关键变量要核实清楚,尤其要获取详细准确的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免疫史信息,15岁以下儿童病例须以接种证、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准,准确记录接种剂次和接种时间。调查感染来源尤为重要,若为输入病例还需补充调查2

麻疹监测方案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以下简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 (二)监测病例分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 (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

③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 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 ②临床符合风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3.排除麻疹风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排除麻疹

风疹病例。 (1)血标本检测麻疹和风疹IgM结果均为阴性,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 (2)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且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监测病例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最终完成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在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同时,报告单位所在地、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病例可能的感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病例居住地或活动场所进行调查,了解传播情况。

(附答案)麻疹监测培训考卷

麻疹监测工作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单位:得分: 一、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每题2分,共10分) 1、麻疹疑似病例是否是监测疾病。() 2、若疑似麻疹患儿1月1日出疹,1月4日采血,麻疹风疹抗体均为阴性,且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可以直接排除。() 3、在麻疹疾病监测系统中,病种选择“风疹”,当前实验室诊断“疾病编号”为“其他疾病”,属于麻疹排除病例。() 4、在麻疹疾病监测系统中,病种选择“麻疹”,当前疑似病例“疾病编号”为“风疹”,属于麻疹排除病例。() 5、在麻疹疾病监测系统中,病种选择“麻疹”,当前实验室诊断“疾病编号”为“风疹”,属于麻疹排除病例。()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对疑似麻疹病例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病例、病例、病例。 2、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 3、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 ml,无溶血,无污染;℃条件下保存、运送。 4、出疹后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应在出疹后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 5、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实验室在收到疑似病例血清标本后,应于天内完成麻疹IgM抗体检测。

6、每起暴发疫情中,应采集例左右新发病例的病原学标本,送省级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7、实验室检测结果由检测单位于检测完成后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8、病原学标本应尽快送达省级麻疹实验室,一周内不能送达的,应在℃保存。 9、麻疹疑似病例应在报告后日内完成病例分类的审定。 10、消除麻疹工作指标要求全市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以上。 三、不定项选择题:(40分,每题4分) 1、具有以下症状者,你考虑是否是麻疹疑似病例() A、有出疹者。 B、有发热、卡他性鼻炎等症状者。 C、有发热、结膜炎等症状者。 D、有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等症状者。 2、麻疹疑似病例调查与录入专病系统要求时限() A、接到疫情报告后12小时内完成调查,完成调查后24小时内录入专病系统。 B、接到疫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调查,完成调查后24小时内录入专病系统。 C、接到疫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调查,完成调查后48小时内录入专病系统。 D、接到疫情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调查,完成调查后48小时内录入专病系统。 3、以下哪种情况不可以订正为临床诊断病例() A、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B、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附答案)麻疹监测培训考卷

麻疹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单位:得分: 一、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1、麻疹疑似病例是否是监测疾病。() 2、若疑似麻疹患儿1月1日出疹,1月4日采血,麻疹风疹抗体均为阴性,且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可以直接排除。() 3、在麻疹疾病监测系统中,病种选择“风疹”,当前实验室诊断“疾病编号”为“其他疾病”,属于麻疹排除病例。() 4、在麻疹疾病监测系统中,病种选择“麻疹”,当前疑似病例“疾病编号”为“风疹”,属于麻疹排除病例。() 5、在麻疹疾病监测系统中,病种选择“麻疹”,当前实验室诊断“疾病编号”为“风疹”,属于麻疹排除病例。() 二、填空题 1、对疑似麻疹病例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病例、病例、病例。 2、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 3、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 ml,无溶血,无污染;℃条件下保存、运送。 4、出疹后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应在出疹后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 5、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实验室在收到疑似病例血清标本后,应于天内完成麻疹IgM抗体检测。

6、每起暴发疫情中,应采集例左右新发病例的病原学标本,送省级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7、实验室检测结果由检测单位于检测完成后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8、病原学标本应尽快送达省级麻疹实验室,一周内不能送达的,应在℃保存。 9、麻疹疑似病例应在报告后日内完成病例分类的审定。 10、消除麻疹工作指标要求全市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以上。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具有以下症状者,你考虑是否是麻疹疑似病例() A、有出疹者。 B、有发热、卡他性鼻炎等症状者。 C、有发热、结膜炎等症状者。 D、有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等症状者。 2、麻疹疑似病例调查与录入专病系统要求时限() A、接到疫情报告后12小时内完成调查,完成调查后24小时内录入专病系统。 B、接到疫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调查,完成调查后24小时内录入专病系统。 C、接到疫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调查,完成调查后48小时内录入专病系统。 D、接到疫情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调查,完成调查后48小时内录入专病系统。 3、以下哪种情况不可以订正为临床诊断病例() A、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B、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疾控人员培训试卷(培训后)--麻疹监测

麻疹监测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1.什么是麻疹疑似病例?麻疹疑似病例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2.麻疹监测指标有哪些?监测指标达标要求是什么? (一)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 以市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万以上,同时80%以上的县区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万。 (二)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 麻疹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达到80%以上,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7天内及时报告率达到80%以上。 (三)监测系统特异性指标。 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到达90%以上,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暴发疫情数占暴发疫情总起数的百分比达到80%以上。 3.谁负责麻疹监测报告?怎么报告?有何时限要求?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规定进行报告。在消除麻疹阶段,为提高报告及时性,根据《行动计划》的要求,已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

告;对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快速报告,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学校、托幼机构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要求报告。 4.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病例的基本信息,含麻疫苗免疫史状况,接触史状况,传染源搜索,查找传播途径,密切接触者免疫史状况,发热、出疹时间等发病情况。 5.谁负责麻疹调查?有何时限要求? 每例麻疹疑似病例都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报告单位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 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收集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在完成调查后的48小时内录入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6.合格血清学、病原学标本有哪些要求?分别怎么保存运输?(5分) 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 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 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或可疑的病例,应在出疹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 合格咽试子标本的基本要求是: 出疹前、后5天内采集,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病毒运输液不少于2ml,避光;48小时内能送达的,2~8℃条件下保存、运送。

某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

某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分析 张伟,王克云(眉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眉山620010) 【摘要】目的评价眉山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四川省眉山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2009—2011年监测疑似麻疹病例316例,确诊麻疹24例,其中年龄小于8个月者占20.83%,≥15岁者达50.00%。8~11月龄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者达20.83%,免疫失败者达12.50%,外地报告的眉山地区病例达37.50%。麻疹监测系统灵敏性较高,超过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的要求;监测系统及时性、个案调查质量、麻疹实验室质量均保持在高水平。结论四川省眉山市麻疹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发病年龄呈“双向分布”,需提高8月龄和1.5岁儿童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提高免疫接种质量,继续保持麻疹监测系统良好运转。 【关键词】接种;麻疹/流行病学;分析监测;流行病学特征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5-2284-02中图法分类号:R511.1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measles surveillance in a city during2009-2011Zhang Wei,Wang Keyun(Meishan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Meishan,Sichuan62001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 in Meishan during2009-2011 and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measles.Methods To analyze the data of measles surveillance in Meishan during2009-2011by the describing epidemiology method.Results During2009-2011surveillance,316cases of suspected measles were found and24cases of measles were diagnosed.Among them,the patients with age<8months accounted for20.83 %,and the patients with age>15years accounted for50.00%.The patients with age8-11months and unvaccinating measles vaccine timely accounted for20.83%,the unsuccessful immunization reached12.50%,and the local cases reported in nonlocal places was37.50%.The 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 had the high sensitivity,surpassing the requirement of exclusion cases of 2/100000.The timeliness,case survey quality and the laboratory quality of measles vaccine all remained at the high level.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measles is low in Meishan.The onset age demonstrates the bidirectional distribution.The timely vaccination rate of children aged8months and1.5years should be increased,and the vaccination quality also should be in-creased.This surveillance system should be continued to keep running well. 【Key words】Vaccination;Measles/epidemiology;Analysis and surveillance;Epidemiologic features 2009年四川省制定了《四川省麻疹监测方案》,并运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为评价四川省眉山市在新的麻疹监测系统下麻疹监测工作现状,了解现阶段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麻疹发病率小于1/100万),进一步完善麻疹监测系统,作者对四川省眉山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四川省眉山市统计局。 1.2监测标准病例监测、病例分类、暴发疫情监测等定义、指标依据《四川省麻疹监测方案》(2009年版)。 1.3实验室检测由四川省眉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同时检测麻疹及风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由四川省CDC 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 1.4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各年度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监测概况2009—2011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监测疑似麻疹病例316例,均对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标本实验室检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23例,临床诊断1例,实验室诊断风疹病例61例,临床诊断风疹病例54例,其他177例,无死亡病例。 2.2监测质量评价 2.2.1监测系统敏感性2009—2011年全市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了所有疑似麻疹病例179例和风疹病例137例。经过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标本实验室检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23例,临床诊断1例,排除292例,2009—2011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44/10万、1.53/10万、5.66/10万。按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的要求,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处于较高水平。 2.2.2监测系统及时性根据病例48h内调查率、血清采集率、7d内实验室结果及时报告率对麻疹监测系统的及时性进行评价。2009—2011年四川省眉山市疑似麻疹监测病例48h内调查率分别为96.30%、98.18%、97.10%;血清采集率分别为98.15%、98.18%、98.07%;7d内实验室结果及时报告率分别为62.26%、87.04%、98.55%。 2.2.3个案调查质量全市316例疑似麻疹监测病例都进行了个案调查。用报告的0~4岁疑似病例中“免疫史不详”所占比例来间接反映监测数据的调查质量(“免疫史不详”比例越低表明调查质量越高)。2009—2011年0~4岁疑似病例共88例,“免疫史不详”者分别为0、2、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0.00%、2.27%、1.14%。 2.2.4麻疹实验室质控按随机抽样原则,从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