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纲要(音乐)

音乐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论

第一节音乐

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1 、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

(1)模仿说(2)劳动节奏说(3)游戏起源说(4)巫术说(5)呼喊说

2、音乐的发展

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社会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的音乐

(2)古代的音乐

中国的古典音乐大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①古乐(三国以前),以雅乐为主

②清商乐(魏晋南北朝时代),又名清乐

③燕乐(隋唐时期),又名宴乐

④俗乐音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3)近代的音乐

(4)现代的音乐

二、音乐的本质

?音乐是以特定的声音组合来反映情绪情感和客观现实的一种艺术门类。

?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感情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归根到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三、音乐的基本特征

四、音乐的功能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

学前儿童音乐:指的是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反映了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具体包括歌唱活动、律动舞蹈、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游戏活动、节奏乐活动等。

一、学前儿童音乐的基本特点

二、学前儿童音乐的审美特性

?儿童的音乐世界实质上是一种审美世界,是一种超越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功利、社会化价值的艺术境界。

(一)形式美:音乐的美体现在音区、力度、节奏、旋律、音色、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上。这些要素加起来,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整体艺术结构和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

(二)内涵美:儿童音乐语言的内涵美是儿童音乐审美特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直观稚拙幻想

三、儿童音乐的类型特征

(一)按照体裁分类

体裁是作品的存在形式。根据使用的乐器(或人声)、表演的形式、作品的曲式和风格,可分为以下几类:

1、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种类繁多,主要特点是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结构简单、语言通俗、节奏简洁、速度适中、音乐性强。

2、儿童器乐曲:

(1)适合儿童演奏的器乐作品

(2)适合儿童欣赏的器乐曲

儿童器乐曲特点:

?形象单一,感情纯朴,表现儿童无忧无虑的欢乐情绪;

?节奏轻巧,曲调单纯,调式明朗;

?句法简短,结构重复,因此主题比较容易记忆。

3、儿童歌舞剧

?儿童歌剧:结构简单、情节生动、故事性强、富有儿童情趣。

?儿童舞剧:一般以一个适宜儿童的故事为背景,根据故事配合音乐安排不同的角色,通过舞蹈表演的方式来展现剧情。

?儿童歌舞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主要以演员的唱词和舞蹈动作、音乐曲调的设计来表现、反映生活。

4、交响童话

?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以儿童童话为表现内容的交响乐。

(二)按照题材分类

题材是作品的内容范畴

1、游戏题材

2、生活题材

3、童话题材

4、大自然题材

四、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是指个体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它包括从事演唱、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的本领。包括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和表达音乐美的能力。

?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对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的体验能力。

?音乐的表现力是指在音乐感受能力的基础上,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自己的声音或动作表达出来的能力。

(一)幼儿音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先天遗传是音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2、良好的环境熏陶是形成和发展音乐能力的必要条件

3、适当的音乐教育是音乐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1)0-3岁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2)3-6岁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3-4岁:想唱好歌曲,知道记歌词,有情绪反应

?4-5岁:能借助一些词汇描述自己对音乐情绪的体验

?5-6岁:能准确地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和任务

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为造就一代有艺术修养的高素质公民打基础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儿童个体发展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儿童右脑,增进大脑功能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促进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

2、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3、增进儿童的身体健康

4、音乐教育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5、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意志发展

6、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个性发展

(1)能促进儿童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

(2)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7、音乐教育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促进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促进纪律性和责任感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

一、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重视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

三、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四、注意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第三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歌唱

第一节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一、0-3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二、各年龄段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歌唱活动的基本问题

一、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二、歌唱的基本形式

(一)独唱(二)齐唱(三)接唱(四)对唱(五)领唱齐唱(六)轮唱(七)合唱(八)歌表演

?适宜学前儿童的合唱形式一般有三种:

1、同声式:两个声部的旋律、和声相同;

2、固定低音式: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固定音型或延长音等;

3、填充式: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在歌词的休止或延长音部分唱适当填充式的词曲。

三、歌唱材料的选择

一、歌词的选择

1、歌词应有趣、易记且能为儿童所理解和熟悉的。

2、歌词结构要相对简单,含一定重复部分。

3、歌词的内容要宜于用动作表现。

二、曲调方面

1、音域不宜太宽;

2、节奏和节拍比较简单,不宜太过复杂;

3、歌曲的速度不宜太快,一般以中速或中速稍快、稍慢为宜;

4、旋律较平稳:幼儿不宜唱旋律起伏太大的歌曲;

5、结构较短小工整:幼儿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大的歌曲。

6、词曲关系比较单纯。

第三节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指导

一、教师熟悉、分析教材

二、教唱新歌

(一)介绍新歌

(二)导入新歌

三、范唱

四、学唱新歌

1、介绍歌词

2、熟悉歌曲节奏、旋律

3、整体教唱法

4、分句教唱法

5、具体指导

(1)整体+分句灵活运用;

(2)教唱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方法不一;

(3)歌唱形式多样化;

(4)给幼儿留创造空间。

五、复习歌曲

(一)组织形式

(二)方法

六、创造性歌唱活动

?创造性歌唱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创编动作

?不同年龄班为歌曲创编动作活动的差异:

?小班:选择歌词中有明确提示动作或对动作有很强的暗示性的歌曲,较容易创编动作。?中大班:歌曲有一定情节,歌词对动作有一定的暗示性,创编的动作应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才能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节。

?也可选择歌词中既有具体的动作描写,又有较抽象的情感体验内容的歌曲。

(二)创编歌词

?学前儿童的歌词创编基本上是一种替换词的形式。歌曲多为简单而多重复的歌曲,歌词一般为儿童所熟悉和理解,容易记忆和替换。

不同年龄班创编歌词活动的差异:

?小班:选择形象性较强的歌曲,每段歌词中只含一种形象,创编时,只要求改变个别歌词,用新词替换原歌曲中的相应歌词。

?中班:选择歌曲的原则基本与小班相同,但改变的成分可比小班稍多一些。

?大班:可以适当增加歌曲中需要替换和改变的部分,同时歌词的表现可以由具体的形象性向较抽象的情感性表现过渡。

歌词创编活动中,教师应注意:

1、为创编活动做好知识和语言上的准备;

2、在歌词的创编中自然地引起表情因素;

3、注意控制创编活动的时间长度;

4、用于创编的歌曲一般只学一段歌词,其余部分引导儿童进行创编。

(三)创编伴奏

(四)变换演唱形式

第四节歌唱活动中音乐感的培养

(一)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是指对歌曲材料中的节奏和节拍的感知和表现。在歌唱活动中要利用歌曲材料对学前儿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1、运用身体动作

(1)自由节奏

(2)均匀节奏

(3)旋律节奏

(4)伴奏节奏

(5)双层节奏:①合作进行②独立进行

(6)节奏动作表演

2、运用视觉材料

?以视觉辅助材料来帮助儿童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节奏。

(1)看图形做动作

(2)听歌曲画节奏

(3)看节奏图猜歌曲

3、运用嗓音

(1)声音模仿

(2)音节歌唱游戏

(3)语言节奏朗诵

4、运用特别选择的歌曲材料: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歌曲材料,以培养幼儿感受某种特定的节奏。

5、改变熟悉的歌曲材料:通过改变儿童已熟悉的某些歌曲的节奏或节拍,与原来的歌曲作品进行对比,以加强儿童节奏感的培养。

(二)旋律感的培养

1、运用听觉、视觉和动觉的协同配合

2、运用嗓音

?移调歌唱

?唱旋律唱名

?默唱

(三)结构感的培养

?所谓结构感的培养,是指在歌曲演唱的同时,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乐句、乐段的起、止、过程、重复和变化,以及歌曲的主要部分和附加部分,以初步形成曲式结构的概念。

1、运用身体动作

2、运用视觉

3、运用嗓音

(1)完整唱出乐句

(2)运用对唱和接唱的方式

(3)运用默唱的方法

(4)运用节奏插句的方法

(四)音色感的培养

1、视觉与听觉结合

2、运用嗓音

(五)速度感和力度感的培养

1、运用视觉

2、选择特定的歌曲材料: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在力度、速度上有明显对比的歌曲作品,通过前后比较,帮助儿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总之,音乐中的各种表现手段(即表现要素)都是可以在音乐活动中分别组织感知的。

?侧重地培养儿童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表现能力,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精确把握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内容、形象、情感的整体把握。

第四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韵律活动

第一节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内容

一、律动及其组合

(一)律动

?什么是律动?

?特点:没有情节,在音乐的伴随下做韵律动作。

?基本动作:走、跑、跳、踢、拍手、叉腰、击掌、摆臂等。

?模仿动作:日常生活、动物动作、自然现象、游戏中的动作。

?舞蹈动作

(二)律动组合

二、舞蹈及其表现形式

?什么是舞蹈?

?舞蹈的表现形式

1、集体舞

2、邀请舞

3、双人舞

4、小歌舞或童话歌舞

5、自编舞

6、表演舞

三、其他节奏活动

1、语言节奏活动

2、人体节奏活动

3、节奏读谱

四、韵律活动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1、掌握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身体部位运动的方式

?身体部位运动的方向

?重心控制

?参与运动的身体部位及其之间的关系

2、变化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变化动作的幅度;变化动作的力度;变化动作的节奏;变化动作的姿态

3、组织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按情节内容组织;按身体部位的某种秩序组织;按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组织;按对称的原则组织;按主题动作组织

4、使用道具的知识和技能

?选择合适的道具;创造性的使用道具

第二节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一、各年龄段儿童韵律活动能力发展概况

(一)0-3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从未分化的不随意阶段,逐步向初步分化的随意阶段发展

(二)3-4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3岁以后,儿童的动作逐步进入了初步分化阶段。(三)4-5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这一年龄段儿童动作发展有了明显进步。身体大动作及手臂动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平衡能力和动作的控制能力有所加强。

(四)5-6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此阶段儿童的动作进一步分化且更精细,动作的自控能力更强。

二、节奏感方面

1、婴幼儿自身活动中的节奏感发展

2、在教师的培养教育下,幼儿节奏感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辨别音乐性质方面

四、音乐想象力、创造力方面

五、动作协调性方面

第三节幼儿园韵律活动的选材

一、动作方面

1、体现兴趣性

2、考虑儿童的动作发展水平

3、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二、音乐的选择

1、旋律优美,富有节奏特点

2、结构工整,音乐形象鲜明,便于用动作表现

三、有关道具的选择

1、有助于动作表现

2、形象美观,操作简单

第四节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指导

一、律动

1、教幼儿按节拍做简单的动作

2、对幼儿进行基本动作训练

3、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4、设法引起兴趣

5、语言讲述与提示启发

6、逐步提高要求

二、舞蹈

1、熟悉音乐

2、教师示范

3、语言提示

4、学习舞蹈队形

第五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音乐欣赏

第一节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基本问题

二、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技能的发展目标

1 、会倾听音乐;

2 、能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基本的表现手段;

3 、能根据音乐作品展开一定的想象和联想;

4 、学会分析对比音乐作品的性质、风格;

5 、能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欣赏感受;

6 、能再认欣赏过的音乐作品。

三、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一)倾听声音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儿童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1、倾听人体声音2、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3、倾听周围的声音

(二)幼儿表现声音能力的培养

(三)幼儿对音乐表现手段感受能力的培养

三、学前儿童音乐欣赏的内容与选材

(一)音乐作品的选择

?所表达的内容、形象或情感应是儿童熟悉、理解并能唤起他们兴趣的;

?形式比较简单;

?结构单纯、工整且长度适中,篇幅不宜过长;

?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

?有较好的演唱或演奏质量;

?应考虑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题材等的丰富多样性。

(二)不同年龄班的选材要点

1、小班:以音乐形象鲜明的歌曲为主,以及形象单一、鲜明,有标题的器乐曲。

2、中大班:歌曲仍应占主要地位,歌曲的内容、性质、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并可欣赏各种器乐曲和一些篇幅较长、形式较复杂的叙事性歌曲。

(三)辅助材料的选择

?动作材料视觉材料语言材料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指导

一、分析材料

二、活动准备

丰富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环境创设;必要的教学具。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

1、介绍作品,提出要求

2、让幼儿听赏音乐

3、恰当运用语言

(二)重复深入地欣赏

1、提出具体的欣赏要求

2、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

3、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在引导幼儿关注音乐的细节部分的同时也不要忽略音乐的整体性

(三)复习巩固

1、欣赏听过的作品、观察幼儿反应

2、欣赏熟悉的作品——说出名称、内容

3、欣赏熟悉的片段——内容、情绪

4、欣赏器乐曲——说出不同乐器的名称

5、用身体动作表达熟悉的音乐

第六章音乐游戏

第一节音乐游戏及其种类

一、音乐游戏的含义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

二、音乐游戏和种类

(一)根据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分类

1、有主题的音乐游戏

2、无主题的音乐游戏

(二)根据游戏的形式分类

1、歌舞游戏:按照歌词、节奏、乐句和乐段的结构做动作,并进行游戏。

2、表演游戏:按专门设计、组织的不同音乐来做动作或变化动作而进行的游戏。

3、听辨反应游戏:听辨声音或音乐,并快速做出相应反应的游戏。

第二节音乐游戏的选材

一、情节、角色方面

二、动作方面

三、音乐方面

1、最好有歌曲或便于幼儿哼唱的乐曲;

2、音乐要形象,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乐段清楚、便于动作表现;

3、听辨游戏的音乐要根据游戏的听辨要求来选择,要求听辨的部分应该清晰、明确、能为特定年龄幼儿感知的。

第三节音乐游戏的指导

1、介绍游戏名称及主要内容;

2、教师示范;

3、儿童熟悉游戏中的音乐;

4、儿童学习游戏中的歌曲或动作;

5、带领儿童游戏

第七章节奏乐活动

第一节节奏乐活动的基本问题

一、学前儿童节奏感的发展

?0-3岁:乐器是他们以身体创造声音的一种自然而有趣的方式。

?3-4岁:能学会较简单的演奏技能,但在演奏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与音乐相协调一致是有困难的。

?4-5岁:在乐器的演奏技能和操作方面有了较大进步,随乐意识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5-6岁:使用和掌握的打击乐器种类更多,能力也更强。合作协调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幼儿园常用打击乐器的种类

三、打击乐演奏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一)认识乐器,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二)配器

配器是指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根据音乐的性质、情绪和风格,选配音响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打击乐器,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以追求整体音响效果的协调和悦耳。

1、为音乐作品选配乐器

(1)根据强弱选择

(2)根据音乐形象选择

(3)根据乐句、乐段结构选择

(4)根据力度来选择

2、为音乐作品选配节奏型及演奏形式

(三)看指挥:根据指挥的要求进行协作演奏,也是儿童要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1、了解“准备”“开始”和“结束”的手势动作;

2、知道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始终注视指挥者,与指挥者合作、沟通和交流;

3、能看懂和明白指挥者表示节奏和音色变化的动作,使自己的演奏与集体的印象协调一致。(四)打击乐器的记谱法

1、通用简谱总谱

2、变通总谱

(1)动作总谱(2)图形总谱(3)语音总谱

四、打击乐演奏活动的选材

(一)乐器

(二)音乐

1、节奏清晰、结构工整

2、旋律优美、形象鲜明

(三)配器方案

1、适合学前儿童的实际能力

2、有一定艺术性

第三节学前儿童打击乐活动的指导

一、熟悉和欣赏音乐

二、空手练习节奏型

三、介绍乐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四、随着音乐打击乐器

第八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审美性原则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体现发展性

?体现系统性

?体现系列化

?体现行为化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2、情感和态度目标

3、操作技能目标

(三)活动程序的设计

?活动程序是为实现教育活动的目标而对活动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具体运用,它是整个音乐教育活动的核心。

1、活动结构的设计

?所谓活动结构的设计,就是对每一个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间的顺序、分配和关系的具体处理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一般有两种组织结构:“三段式”、“单段式”

“系列层次活动”的设计

系列层次活动理论-——许卓娅教授

是以一个材料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系列。

系列层次活动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充分挖掘原有教材的教育潜力,尽量将活动的层次系列分细;

(2)注意对一个音乐材料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让幼儿感知和表现;

(3)注意以切合活动内容、材料多样化的导入方式进入各个系列层次的活动。

音乐活动的一般导入方式:

语言导入、视觉导入、动作导入、欣赏导入

2、活动方法的设计

(1)从活动的目标出发来考虑和设计方法;

(2)从活动的具体内容为参考依据来确定方法;

(3)从儿童的实际情况着手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

(四)制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

活动名称、目标要求、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和答案

2014年自考7月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各种声音现象的模仿之学说是( ) A.巫术起源说 B.游戏起源说 C.模仿起源说 D.情感表达说 2.认为才能是通过后天的有效教育发展起来的,为儿童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是才能发展的第一个必要条件的音乐教育家是( )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依 C.铃木 D.奥尔夫 3.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我国近代美育体系创始人之一的教育家是( ) A.康有为 B.蔡元培 C.张雪门 D.陈鹤琴 4.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帮助儿童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天地的一个重要条件。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的综合一体是( ) A.形式上的综合 B.目的上的综合 C.过程上的综合 D.内容上的综合 5.教师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情绪性质及其审美价值的能力属于教师基本音乐素养中的( ) A.音乐欣赏能力 B.音乐表现能力 C.音乐文化涵养 D.音乐创造能力 6.侧重强调不同活动中同一种能力在要求上的循序渐进是( ) A.能力目标的系列化 B.材料目标的系列化 C.内容目标的系列化 D.过程目标的系列化 7.一般来讲,适合4~5岁幼儿演唱的歌曲的音域为( ) A.e1-g1 B.d1-b1 C.d1-a1 D.d1-c1 8.对于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而特点鲜明的词曲动机的歌曲,适宜采用的歌唱活动导入方法是( ) A.情境表演导入 B.故事讲述导入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试题(2009起)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 、、。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 3. 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 4. 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 5. 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6. 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7.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知觉系统 2.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3. 创编歌词活动 4. 双圈舞 5. 音乐即兴 三、简答(每小题7分,共3 5分) 1. 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2. 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3. 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4. 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 5. 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2. 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 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 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 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 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 5.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 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7. 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 创编歌词活动: 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噪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 双圈舞: 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5. 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音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操作一件乐器、学习一定的发声技能、鉴赏一定量的音乐作品与开设《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方面的前置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行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5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配备了网络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学习重点的系统辅导和专业知识领域的适度拓展。此处,配备网络教学资料包括:IP课件10学时、文本辅导材料及案例资料若干。所有媒体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要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为原则,突出发掘其现时实用价值方面的指导作用。 3.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中央电大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严格认真组织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可采用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保证平时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提倡联系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完成以作业与评价手册等形式所确定的平时作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 第三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最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 能力不退化。 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 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 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简述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 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 辨别、确认。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 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答: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 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 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 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 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四、论述题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为结合区里的“读书让我更有魅力”活动,上周五我们幼儿园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许多老师都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我也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后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许卓娅老师的着作。书中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实际操作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再次拜读许老师的这本着作,对于许老师在打击乐方面的阐述使我感触颇多。尤其是第二章第二节第三小段,关于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书中阐述的孩子演奏乐器能力的发展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正象许老师所说,对于一些用软绳穿起来的碰铃孩子们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这种主要靠小肌肉来演奏的乐器,对手眼协调能力的要求较高。那在孩子的演奏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不能很好的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绳子的顶端,而总是用手捏住碰铃的根部,造成碰铃悦耳动听的音色出不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除了一遍遍的示范,还可以让幼儿倾听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错误的演奏方法演奏出的音色有什么不同,通过反复的教育和练习,孩子们肯定能够逐步学会用小肌肉来演奏乐器,而且,通过不断的练习,他们自然会熟悉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也了解了用什么样的演奏方法才能使自己演奏出来的音色更好听。 还有对孩子们在演奏打击乐作品中的创造性表现进行的阐述。许老师说,随着儿童对音乐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经验日益扩大,感知能力逐步增强,理解体验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对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表现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丰富,与运用这些要素来进行创造性表现的热情和能力也越来越强。对这一点,我是深有认同。以前在班里刚开始开展打击乐的演奏活动时,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不强,对演奏过程中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的把握总是让人非常失望。稍微慢点的乐曲,他们就会抢拍,快点的乐曲速度也总是更不上。 更别提对音乐中力度和音色的把握。演奏出来的作品既机械又枯燥,充其量只能是说给乐曲打拍子。正象许老师说的,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经验太少,理解体验的能力才会上不去。为此,大家可以利用时间,开设音乐欣赏活动,注意调动孩子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比如听到欢快的乐曲,可以引导他们去尽情的用身体用乐器去体验音乐的欢乐。听到悲伤的乐曲,让他们静静体会,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用打击乐演奏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多倾听自己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来的音色,并集体讨论那一种方法演奏出来的音色最好听,最符合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的音乐认知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相应的他们在演奏过程中对音乐的把握,也会有很大进步,对音乐演奏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强。 感谢您的阅读!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卷A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A.内容 B.目标 C.技能 D.手段 2.系列歌唱教学方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让幼儿较好地理解歌曲 B.让幼儿熟练地掌握歌曲 C.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D.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获得实际发展 3.幼儿园音乐角的活动目的主要是() A.进行系统音乐学习 B.进行自发音乐实践活动 C.进行音乐共享交流活动 D.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4.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和音乐相协调一致的能力() A.乐器操作能力 B.随乐能力 C.合作协调能力 D.创造性表现能力 5.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第一步骤是() A.选择教育目标

B.确定教学方法 C.制定教育目标 D.创设教育环境 6. 1900年创立“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依 C.铃木 D.奥尔夫 7.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方式是() A.角色的进入 B.角色的退出 C.角色的保持 D.角色的示范 8.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其基本特征之一是() A.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B.音乐是视觉的艺术 C.音乐是语言的艺术 D.音乐是空间的艺术 9.为3-4岁儿童选择配器方案时,一般宜在() A.乐句之间变化音色 B.乐段之间变化音色 C.乐句之中变化音色 D.乐段之中变化音色 10.集体舞蹈的教育重点在于适应空间变化和() A.人际交流合作 B.掌握基本舞步 C.感受音乐节奏 D.体验舞蹈风格 二、概念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2、创编歌词活动: 3、在幼儿的音乐学习中,“配器”主要是:

4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 实践性 B. 音乐性 C. 游戏性 D. 娱乐性 2.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 个作品的程序为() A. 层层深入的程序 B. 层层累加的程序 C. 一一匹配的程序 D. 一一对应的程序 3.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 概念性语言 B. 比喻性语言 C. 抽象性语言 D. 逻辑性语言 4.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 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 实践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和谐原则 D. 低耗高效原则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 “一杆子”式 B. 三段式 C. 常规式 D. 系列化式 6.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 活动目的 B. 音乐实践类型 C. 活动内容 D. 音乐表现方式 7.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 刘诗昆 B. 圣桑 C. 聂耳 D. 刘铁山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 全面和谐的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 方法,教师应该() A. 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 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 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 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10.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 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音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间接的艺术。 2、世界流行的儿童音乐教育流派主要有奥尔夫体系、达尔克罗兹体系、柯达伊体系、铃木体系、综合音乐感体系。 3、歌唱活动中培养创造性的创编活动形式主要有创编歌词、创编动作。 4、幼儿歌唱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歌曲、歌唱形式、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三部分。 5、韵律活动教学中一般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示范、提问、退出、反馈。 6、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实践的基本内容分为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以教育为本位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和以_音乐为本位_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两种。 8、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9、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试法、综合等级评定法。 10、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和__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音乐作品_ 两种形式。 11、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方面。 1、关于音乐起源的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 3、音乐欣赏活动的材料是指音乐作品和辅助材料。 4、“多通道参与”主要有视觉辅助材料参与、动作辅助材料的参与、言语辅助材料参与三种参与形式。 5、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10、音乐才能主要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1、音乐是社会审美生活的。 2、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的特点。 3、80年代至今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体现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和特点。 5、歌唱教育活动中节奏感培养的具体方法有、、、 和。 7、音乐能力主要是指、、、和。 1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发展性原则强调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从而促进其发展。 2、音乐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首先,音乐是,同时,音乐也是,其次还是和。 4、是培养旋律感和内部听觉表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6、系列层次活动是以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的。它主要是针对而提出的,而预知学习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提出的。二者紧密相联系: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才能使用,也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的实施中才能达到。 7、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中,最先发展的是。 8、韵律动作包括基本动作、和三种。 1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计划性原则是指评价应。 二、概念题:(每题4分,共16分) 1、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 3、系列层次活动----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可以是一首歌曲或乐曲、一种节奏、一种舞步、一个音乐游戏或一种音乐知识技能等)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2

一、填空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1. 教师教儿童歌唱时,坚持要求正确的咬字吐字,能促进儿童 2. 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应该同时兼顾 ___________ 和曲调两个方面。 3. 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时必须陈述 ___________ 行为。 4. 在音乐活动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促进幼儿 ____________ 5.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认为:音乐是人类对 ____________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主观反映。 6. 韵律动作可分为三类: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 ____________ 。 7. 与演奏打击乐器有关的一般技能主要有:用自然协调的动作演奏;奏出适中的音量和 听 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使自己的演奏与整体音响相协调。 8. 在常规的打击乐演奏活动中,同音色组的乐器在空间安排上应该 _____________ 。 9. 音乐的起源是一个多元的,不断分化和 ___________ 的发展过程。 10. 音乐教学活动的时间,是既有限定又有弹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活动中要更多注意的,不 应是钟表所显示 的实际时间,而应是幼儿行为所显示的 ____________ 时间。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 项前的字母填 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 20 分) 1. 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 ) A.音乐感的发展 B.学习能力的发展 2. 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 用( ) A. 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 C.分句欣赏的方法 B. 示范和讲解的方 法 D.反复练习法 3. 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 ) A. 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 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 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 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4. 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 ) A. 目标和谐 B.过程和谐 D.评价和谐 5. 在韵律活动中使用道具,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 道具新颖有趣,使用技巧复杂亦无关紧要 B. 增强儿童的美感,引发想象、联想 C.尽量为儿童提供现成的道具 7. 歌唱活动中,幼儿能够自然掌握,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主要是由于 A. 教师和同伴的正确榜样 B.通过语言交流找准了发声位置 8. 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 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c.全面发展 D.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 的发展。 的健康。 ;注意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 C.方法和谐 D.教师应花较多精力设计道具 6. 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儿童自然发展法 ”的是( ) C. 铃木 D.奥尔 夫 C.通过视觉、触摸觉交流了解了发声方法 D.发声练习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课程标准编者:学前音乐教研室 审核人: 课程负责人:盛丽 编制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 编制日期:2016年1月20日 2016年1月20日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课程的简介性质:《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它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儿歌编配与弹唱、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四个部分组合在一起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四个学期的音乐部分基础教材; 课程的作用:四个学前由基础乐理知识到音乐教学的运用的学习,通过比较系统的、规范的、精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技能、心智技能)两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上好每一节幼儿音乐课。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导的各项活动,讲授《乐理与视唱练耳》、《儿歌弹唱》、《学前音乐教育》等教材,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专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能力目标 (1)熟练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实践于自身风格特点的纠正。 (2)会合理掌握组合音乐、节奏。 (3)会运用各民族特色技术技巧。 (4)能上好学前音乐课。 2、知识目标 (1)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2)掌握儿歌伴奏技能。 (3)掌握地域、民俗的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幼儿音乐的教学方法。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 (2)树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音乐) 期末考试试卷1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音乐分册)期末考试试 卷1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10分) 1.音乐课的基本几种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音乐会的形式进行。 2.3—6岁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过程中,3—4岁幼儿音域为c1-a1,4—5岁幼儿音域为____________,5—6岁幼儿音域为____________。 3.幼儿园韵律动作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动作。 4.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采用的韵律动作组合一般可分为:身体节奏动作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体舞、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题满分20分) 1.音乐欣赏: 2.律动

三、简答题(本题满分30分) 1.小班音乐课程总目标? 2.选择歌曲教材是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3.歌唱得简单知识和技能有哪些?

四、论述题(20分) 谈谈音乐对于儿童的生活和成长的意义? 五、设计一篇中班歌唱活动《坐上我的小飞船》教案(20分)要求:1.教学目的,要求明确 2.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独特 3.教学过程明晰,步骤清楚(字数不少于600字) 4.重点难点突出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游戏的形式、多种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故事的形式 2. C1-C2 B、C1-E2 3.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 4.律动模仿动作组合表演舞自娱舞 二、名词解释(20分) 1.音乐欣赏(10分) 答: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它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开阔幼儿音乐眼界,接触更多音乐作品,愉悦感官,丰富音乐经验,发展想象、记忆、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 2.律动(10分) 答: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等有规则、反复的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 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小班课程总目标? 答:歌唱活动: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喜欢唱歌。正确的唱歌姿势,能跟老师的伴奏唱歌,能独立地完成歌曲。 欣赏: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使他们能安静的倾听音乐,能说出欣赏去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律动:基本上按照音乐节奏做上肢或下肢的简单模仿动作,学习二分四分简单音符;培养幼儿喜欢做音乐游戏和舞蹈,能按照音乐的节拍做动作,能整齐的结束和开始。

学前儿童艺术的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音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操作一件乐器、学习一定的发声技能、鉴赏一定量的音乐作品与开设《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方面的前置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行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5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为音乐擅长于抒发情感和引发情感,所以又被人们公认为是一种( ) A.声音艺术 B.情感艺术 C.听觉艺术 D.时间艺术 2.不但在理论上主张要把艺术教育当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武器,而且身体力行地深入民间采集山歌、小调,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歌曲如《锄头舞歌》的中国教育家是( ) A.康有为 B.蔡元培 C.陶行知 D.陈鹤琴 3.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 A.歌唱教学 B.节奏教学 C.即兴表演 D.动作造型 4.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是( ) A.自发的音乐活动 B.专门性的音乐活动 C.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D.隐性的音乐活动 5.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 A.目标的和谐 B.内容的和谐 C.过程的和谐 D.方法的和谐

6.“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的动作时尽量不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这段目标的陈述体现了( ) A.知识技能目标 B.学习能力目标 C.音乐感发展目标 D.社会性发展目标 7.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的第一关键的技能训练是( ) A.提出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B.确定教育内容 C.选择教育方法 D.制订教育活动评价方案 8.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歌曲,适宜采用的导入方法是( ) A.歌词创编导入 B.故事讲述导入 C.动作导入 D.游戏导入 9.在音量、音色、音高和速度上与集体相一致并能够与集体同时开始和结束,不使自己的歌声突出出来。基本上可以做到上面所述的儿童的年龄是( ) A.2岁末 B.3岁末 C.4岁末 D.5岁末 10.韵律活动中,儿童在反射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活动作是( ) A.基本动作 B.模仿动作 C.节奏动作 D.舞蹈动作 11.“小熊饿了慢慢走,小熊吃蜜蜂,吃饱了高兴地跳舞”的舞蹈动作组织形式是( )

[北京师范大学]18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离线作业

离线作业试卷 一、单选 1.不属于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是: 分值:7 A.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B.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C.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D.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2.下列不属于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分值:7 A. 首调唱名法 B. 柯尔文手势 C. 体态律动 D. 固定音名唱法 3.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学习应该遵循的过程为:分值:7 A. 听-感受(情感体验)-动作-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B.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C.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即兴创造-分析-读谱-写谱-表演 D.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分析-感觉-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4.幼儿音乐目标的制定,首先是把( )作为依据的。分值:7 A. 幼儿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B. 幼儿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特性 C. 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D. 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5.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应该为: 分值:7 A. 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B. 传授或教化的关系

C. 互动、对话的伙伴 D. 单纯教育的实施者与接受者 6.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不恰当的是:分值:7 A. 注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相结合 B. 按照主题、课程形式、大纲所要求的能力发展等某个维度来编排课程 C. 注意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与幼儿音乐能力训练的结合 D. 注意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7.教师想要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或某一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可以采用( )方法。分值:7 A. 谈话法 B. 测验法 C. 观察法 D. 个案研究法 8.培养区别声音的能力(听辩能力)的最佳时段是在( ) 分值:7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9.对幼儿来说最好的音源是分值:7 A. 录音机或CD等音像设备 B. 教师或家长的哼唱 C. 同龄人的哼唱 D. 哥哥姐姐的演唱 10.当教师想要反思自己音乐教育活动组织与引导,同时又想得到旁观者的反馈时,适宜采用( )评价方法。分值:7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K12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润滑剂,儿童同样需要音乐的陶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教案,欢迎参考学习哦。 大班音乐教案《冬爷爷的礼物》 1.初步学会歌曲第一段,感受3拍子音乐的特点,能合拍地唱歌。 2.体验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进一步认识冬季的特征。 1.《冬爷爷的礼物》PPT 2.幼儿已有了解冬天的特征的经验。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冬爷爷来啦,他要送礼物来了,你觉得它会送什么礼物啊(出示ppt) 二、学习歌曲《冬爷爷的礼物》 1.看图片记忆歌词 先让幼儿看图片说一说,然后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引出该图片的相关歌词。 师:对了,原来这些呀都是冬爷爷带给我们的礼物,这些礼物美不美啊?我们一起把冬爷爷送出去的礼物再来说一说吧! 师:冬爷爷的这些礼物不仅能说出来,老师还能唱出来呢?请你听一听哦!

2.教师范唱歌曲。 提问:你喜欢哪一句? 3.让幼儿说一说,并根据幼儿说出来的带领幼儿唱一唱,集体跟唱歌曲2~3遍。 师:这首歌叫《冬爷爷的礼物》刚刚我们唱的只是歌曲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来完整的听一听吧!请你告诉老师除了刚才我们唱的你还听到了什么? 4.感知歌曲3拍子的节奏。 师:你们发现老师刚刚唱的时候在干嘛呀?(做动作打节奏) 师:对了,我打了几个地方?(3个)这个就是我们歌曲中的一个3拍子的节奏,请你们来跟着我打打看。(教师带幼儿一起用动作打一打3拍子节奏) 师:现在我们边打节奏边一起来唱唱冬爷爷给我们带来的礼物吧! 5.多种形式唱。 1)幼儿唱第一、第二段歌词中相同的部分,教师唱不同的部分,再交换。 2)第一段男孩唱,第二段女孩唱,到“啦啦啦”大家一起唱。 3)表演唱。 三、游戏《冬爷爷的礼物》。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织体、----- 、力度、-------- 3.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 和---------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 。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6.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一---- 以及----------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有两种目的,第一,----------,第二,----------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2.故事性歌曲 3.音乐即兴4.制作系统5.技能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 2.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3.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4.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5.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2.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2011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O-l岁)前符号阶段 (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音色曲式结构速度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先密后疏的节奏型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休止符4.三段式回旋式 5.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打击乐和舞蹈中的多层次音层厚与薄得比较多声部歌唱7.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答: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2.答: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3.答: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4.答: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5.答: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的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答:(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3)早期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3.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全国2005年04月0039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 实践性 B. 音乐性 C. 游戏性 D. 娱乐性 2.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个作品的程序为() A. 层层深入的程序 B. 层层累加的程序 C. 一一匹配的程序 D. 一一对应的程序 3.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 概念性语言 B. 比喻性语言 C. 抽象性语言 D. 逻辑性语言 4.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 实践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和谐原则 D. 低耗高效原则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 “一杆子”式 B. 三段式 C. 常规式 D. 系列化式 6.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 活动目的 B. 音乐实践类型 C. 活动内容 D. 音乐表现方式 7.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 刘诗昆 B. 圣桑 C. 聂耳 D. 刘铁山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 全面和谐的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师应该() A. 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 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 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 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10.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是() A. “弹”出去的 B. “推”出去的 C. “打”出去的 D. “爆发”出去的 11. 下列关于“选择韵律活动中的音乐作品”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导学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导学教案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授课班级: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总体要求及考核方式 1.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用教育理论与和技术技能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能力,由于音乐教育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因此,音乐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操作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目标是 1、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一股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了解在现代中国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工作的具体方法。 2、通过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原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得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锻炼,并获得进一步的在中国幼儿园中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的能力。 3、此外,系统地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提高教育分析,教育研究的能.力,增强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儿童音乐的发展过程、儿童音乐的发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学前儿童歌唱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教育、学前儿童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 3.主要学习资源 教材、网络资源 4.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属考试课,成绩为百分制。最后考试成绩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闭卷考试,占总分的60%,考试题型中增加教育活动设计、问题分析论述等综合能力考核的比例;二是设计活动方案(包括试讲、教案设计)等占总分的20%;三是实践报告(见习、模拟训练等),占总分的20%。所以学习重点应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儿教育经验的积累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学习目的】 1.了解加登纳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理论; 2.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的发展特征; 3.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制作的发展特征; 4.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感受的发展特征; 5.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 6.了解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意义的条件。 【学习要点】 本章描述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在描述时以加登纳儿童发展的三大系统为框架。加登纳的理论着重于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整体探讨或描述,而我们运用其三大系统框架来描述学前儿童的音乐心理发展特征,是对他理论假设的粗浅应用。本章第一节从儿童音乐发展的角度介绍加登纳的有关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第二节粗略描述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制作、感受的发展特征;第三节考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所具有的意义与意义背后的制约性。 【学习建议】 1.对儿童艺术发展特征的认识需要阅读一些审美心理学方面的材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