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八《稳态与环境》模块-高中生物

专题八《稳态与环境》模块-高中生物

专题八《稳态与环境》模块-高中生物
专题八《稳态与环境》模块-高中生物

专题八:《稳态与环境》模块

“稳态与环境”模块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第三个必修模块,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在教学内容上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有明显的变化,知识跨度比较大,对刚刚接触新课程的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如何理解本模块的教学要求,如何把握本模块的知识结构,如何开展学生活动,也是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本专题结合老师们在教学时的困难与困惑,就本模块的设计思想以及具体教学策略的实施展开研讨。

第1学时

一.对“稳态与环境”模块的解读

【要点1】解读本模块的题目“稳态与环境”

主要观点:

本模块的题目叫“稳态与环境”,显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二是群体水平的生物与环境,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到一起,既有生物学科总模块数量与学分的限制,也有这两部分知识内在的联系。我们知道,生命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因此将这两部分内容放在一起,并不是内容的简单地合并,而是由“稳态”这一核心概念统领个体和群体两个研究水平的内容。

【要点2】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与教育价值

主要观点: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

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同时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

【要点1】课标对本模块的要求

主要观点:

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4 种群和群落

3.5 生态系统

3.6 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这六项内容中有三项是针对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的。有三项是针对群体水平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我们先来看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在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中主要又是高等动物和人体的稳态与调节。

【要点2】课标内容与原大纲内容相比的变化

主要观点:

这个体水平上,课标与原大纲内容相比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突破了稳态的生理学范畴

稳态的概念突破了生理学范畴,延伸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不仅人体的内环境存在稳态,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稳态。所以稳态的范畴要比过去广阔的多。“稳态”作为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生命系统在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而维持的相对稳定状态。

第二:个体水平的稳态调节在过去强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基础上,现在又增加了免疫调节。

人们对稳态的调控机制的认识是逐渐渗入的,从

贝尔纳:主要通过神经调节。

坎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控制论:探测器、控制中心和受控部分。控制中心和受控部分间有反馈调节作用。到现代观点: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网络。

基于认识上的不断深入,所以课标将现代观点融入进来。不仅强调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还强调了免疫调节。是通过这三方面的调节实现稳态。这三个方面的调节既各有其结构基础,作用方式,又相互联系。

第三:每一种调节不仅有一般性描述,而且都有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深入化。

课标中不仅一般性的描述这三个方面的调节,还通过具体事例进行描述,使之具体化,深入化。例如:体温的调节、血糖平衡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等。这些内容既体现了基础性,又体现了先进性。

第四:关注了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渗透了STS的教育思想。

课标中还特别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渗透了STS的教育思想。例如: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探讨动物激素的应用、关注人体健康等内容,体现了课标的STS理念。

以上是课标在高等动物稳态与调节部分的新变化。课标对高等植物的调节也提出了具体要求。高等植物也要维持稳态,调节过程非常复杂,课标里只强调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激素调节。

【要点3】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主要观点:

教学策略一: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活动来建构知识。

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这部分内容微观抽象,教学中如果仅仅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讲授式教学方法,但是要尽可能的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资料分析、提供演示实验、课件、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等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来完成知识的建构,这样的话,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倡导探究式教学,但是重视知识传授,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讲述演示的教学模式没有过时。讲授式不意味着一言堂,同

样可以设计演示实验、设计资料分析、模型的建构、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可能没有动手,但是思维始终是活跃的。

视频:如何处理兴奋在神经上传导这个比较微观抽象,比较难的知识点?

教学策略二:应当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领悟有关的科学方法。

本模块涉及到很多科学方法,例如:实验、调查等多种科学方法,在实施教学时,应该主动的,创造条件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领悟有关科学方法。本模块在个体水平稳态与调节部分就涉及到以下学生活动: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收集有关利用神经调节原理的仿生学资料

3.调查某种动物激素的应用

4.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

5.模拟尿糖的检测

6.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视频:如何处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个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领悟到对照的思想,控制单一变量的思想,以及设计预实验的必要性。只有通过活动,让学生做,他们才可能领悟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素养。这也回答了教师访谈中提到的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的的困惑。

教学策略三:教学中应当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本模块中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植物激素与农业生产、人体健康与内环境稳态,所以通过引导学生调查、搜集资料,分析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例如:“动物激素的应用”这个问题,有的激素学生熟悉,有的激素学生比较陌生,它们都有生么应用,怎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动物生命活动受到多激素的共同的调节,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然后再交流讨论。

素材:PPT

【小结】

本课时主要解读了“稳态与环境”模块的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教育价值;明确立了课标对本模块的具体要求;比较了在个体水平上课标内容与原大纲内容的变化以及实施教学时的具体建议,提出了三条教学策略。

第一: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活动来建构知识。

第二:教学策略二:应当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领悟有关的科学方法。

第三:教学策略三:教学中应当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第2学时

生物与环境

【要点1】解读“系统”这个概念

主要观点:

系统(system),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例:商业系统,汽车刹车系统。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是整体性,其功能是各组成要素在孤立状态时所没有的。它具有结构和功能在涨落作用下的稳定性,具有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动态性。

展示:3个材料。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同时,细胞本身有具有严整的结构和复杂的功能区域划分。细胞是微观水平的生命系统。

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提出的生物圈的概念,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是最为宏观水平的生命系统。

生物膜、细胞器、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等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其实是由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适用一般的系统分析的方法。

【要点2】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生物对象

主要观点:

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对生命系统的分析切入的是结构和功能两个角度,关注的是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流、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

视频:“生命系统的分析”

生命系统时刻都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稳态是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个体水平的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或者群体水平的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都是将维持自身的稳态作为目标。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既是新知识,也是理解生态系统调节的难点。

【要点3】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分析

主要观点:

“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是对生命系统的静态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群落的演替”是对生命系统的动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是对生命系统的静态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稳定性”是对生命系统的动态分析。围绕三大功能类群的代谢类型和生态位,理解它们与非生物的物质能量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统一的整体。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科学,就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来说,需要建立生命系统的观念,从结构(静态)和功能(动态)的角度,对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进行分析

【要点4】模型、数学模型及其建构

主要观点:

模型实验是根据相似的理论,先设计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间接的了解原型的性质和规律。高中生物课标课程增加了模型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教学内容,学生建模思想和建模能力是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能力。

推荐:天津市津华中学张文胜访谈“生物学通报2006年7期”

物理模型:生态瓶的制作。通过制作生态瓶,比较各自生态瓶中水质、动物数量、植物数量及其生活情况,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类似的还有:DNA双螺旋模型的建构、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模拟实验探究生物膜的结构)

推荐: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卢菁菁等《设计制作生态缸》“生物学通报2006年5期”

概念模型:生态农业图解。对学生设计方案的多样性、科学性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进行重点指导。(类似的还有: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反射弧、神经膜电位、反馈调节等)

视频:北京市丰台二中单宏爽《生态农业》

模型建构:种群数量的变化。应用数学根据软件的帮助,在模型和原型之间在数学形式相似的基础上,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化,进而可以克服取样分析的局限,预测或推断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类似的还有:能量流动中的传递效率、哈代-温伯格定律、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分离比、温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等)视频:北京市十一学校乔文军《种群数量的变化》

【要点5】生态学活动的安排

主要观点:

必须把学生带到自然环境中,通过实地探究,收集所需要的数据,运用数理方法分析和整理数据,然后相互交流体会,这是全新的内容。校园、公园都是理想的地点。《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等活动,对于西北地区可能需要提前到暑假,以研究小组的形式来进行。

推荐:浙江绍兴市第一中学徐建林《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生物学通报2006年9期”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微生物分解作用的研究》等活动,由于个探究活动需要较长的时间(连续观察数天,或者提前处理数月),因此,活动的管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在制定计划、同伴的合作、记录实验数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提示。

推荐: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土壤陈栩《微生物分解作用的研究》“生物学通报2006年11期”

书籍、期刊、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是学生收集资料的常见渠道。在课堂上易于实施的是互联网络,而且问题不是没有足够多的信息,越来越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尽快过滤出有效信息。

视频;互联网搜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结果的筛选示范

教师需要开发乡土资源,通过类似的对家乡“新能源开发与生态农业建设”的调查研究,提高学生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为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视频:《留民营生态农业调查》大兴一中张驰同学,指导教师沈铁军

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和问题具有更高兴奋点,学生对亲自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的分析讨论具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要对课标要求和教材建议的活动进行乡土化的改造,内容可以有调整,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公众决策的能力。【小结】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方法过程的体验,调查探究活动的亲历是决定学生是否认可“生物学”是科学课程的关键。

【结束语】

本模块包括“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物与环境”两大方面,“稳态”作为核心概念统领个体和群体两个研究水平的内容。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是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维持稳态。

【布置作业】

请在下列作业题中选做一题。

1.请你谈谈,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落实课程目标?2.结合你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城乡人口状况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写出你认为最有可能实施的两个探究活动。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第17讲Word版含答案

第17讲微生物的利用与酶的应用 [考纲要求] 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3.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4.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1.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 提醒(1)LB固体培养基添加琼脂等凝固剂,用于单菌落的分离。 (2)全营养LB培养基与尿素固体培养基:①全营养LB培养基(含琼脂糖)是基础培养基;②尿素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如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尿素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如尿素培养基中加入酚红)。(3)加入尿素前的固体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尿素溶液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 2.灭菌与消毒的比较

3.微生物分离的两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提醒划线分离操作的注意事项 (1)每次划线之前及最后一次划线之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2)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4)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4.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操作 (1)原理 ①接种在LB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快速分裂增殖。 ②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接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 (2)流程 5.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实验原理 ①筛选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②有些细菌合成的脲酶能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③细菌合成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从而使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变红。 (2)操作步骤

提醒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中的易错点 (1)误以为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时,配制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作为酸碱指示剂,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应加入琼脂糖作为凝固剂。 (2)误以为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只有尿素。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除了尿素外还有水。 (3)误以为尿素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尿素遇高温会分解,所以其灭菌方法为G6玻璃砂漏斗过滤除菌。 6.探究酶活性最适条件和用量的实验设计 (1)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因素实验的分析 ①实验原则: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严格控制变量,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②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温度、pH或酶抑制剂的影响,在最适温度或pH时,其活性最高,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都与果胶酶的活性大小呈正相关。 (2)三个实验的变量分析 提醒关于果胶的两点说明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4.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一项是() A.种子→鼠→蛇→鹰 B.种子→鼠→猫头鹰 C.草→马→马蛔虫 D.浮游植物→海螺→海豹 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6.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7.“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8.从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 光 B. 植物 C. 蛇 D. 昆虫 9.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鲱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A、藻类 B、水蚤 C、鲱鱼 D、人类 10、通常肉类食物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B、饲养动物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11.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缓慢上升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八年级生物下册识图专题

八年级生物下册识图专题复习 1、下图是家蚕的发育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各序号的名称。 ① ②雌蛾产的 ③ ④ ⑤结茧的 (2)家蚕的幼虫与成虫的 和 差异很大。家蚕的发育方式是 ,其发育顺序为 。 (3)人们设法利用家蚕的 时期,使其多产丝,为美化人们的生活服务。 2、下图为鸡蛋(卵)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写出各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卵壳 ②卵黄膜 ③ ④ ⑤ ⑥ ⑦ 2)鸡卵是否受精,你怎样判断? 答:受精的卵 。 3)将来发育成小鸡的是哪一部分? 4)为受精卵发育成胚胎提供营养的结构是 。为受精卵发育成胚胎提供氧的结构是 。 5)在鸡卵的结构中,一个真正的卵细胞包括 、 和 。 6)固定卵黄_____________。 7)气室在鸡卵的_______端,它是由内外______层卵壳膜围成的空腔。 8)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_____行为。 9)双黄卵比单黄卵多了________结构。 10)鸟的繁殖行为是对__________的陆地环境的适应,也表明鸟类是_________中较高等的类群。 11)刚孵出的小麻雀一根羽毛也没有,而刚孵出的小鸡却毛茸茸的,十分可爱是由于鸡是______。麻雀是_______。 有同学想用温水浸泡,使鸡蛋孵化,你觉得可行吗?为什么? 答: 12)常生活中,当我们要把带壳的熟鸡蛋剥壳时,一般先从更钝的一端下手,因为这端有[ ] 3、绵羊有白色和黑色之分,白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a)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请问: (1)这只公羊与这只母羊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公羊 ,母羊 。 (2)这只黑色小羊在它们的后代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用图解加以表述。 (3)这只黑色小羊与另一只黑色小羊交配,能否生出白色小羊?用图解加以表达。 4、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二方为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 (1)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 答:需要检测,因为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可能是隐性基因携带者,她与患者帮丈夫结婚,男孩遗传病的几率占男孩总数的50%,如图7-7-21所示: 5、知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在某一家庭中,夫妻都是双眼皮,请分析: (1)他们的子女中是否能出现单眼皮的可能? 如果有,几率是多少? (2)如果他们的子女中没有单眼皮出现,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又是怎样的? 6、面是某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父 母 女儿 眼睑形状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有无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无耳垂 舌头情况 能卷曲 能卷曲 能卷曲 (1)表格中所涉及的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 (2)父母双眼皮,而女儿单眼皮,此现象被称为 ;父母舌头能卷曲,女儿的舌头也能卷曲,此现象被称为 。 (3)假若双眼皮基因为A ,写出家庭成员控制眼睑形状的基因组成,父 ,母 ,女儿 。 (4)用遗传图解解释父母均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的原因。 (5)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孩子眼睑的性状可能是 。 7、已知决定白化病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决定肤色正常的基因(A)是显性墓因,现有一对正常肤色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请问: (1)这个儿子的基因组成是 。 (2)这个夫妇的基因组成是 。(3)这个儿子的白化病的基因来源是 。 (2)际上这对夫妇生正常孩子和白化病孩子的机会哪个大?答:生 孩子的机会大。 8、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 在生物学上称为 。其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 现象。假设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墓因控制,深色由 基因控制(用B 表示),浅色由 基因控制(用b 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或 。 (2)工业污染区 (填“深”或“浅”)色桦尺蛾占比例高,非工业污染区 (填“深”或“浅”)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 (3)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 (4)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发育叫做 发育。 (5)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 的方法治理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9、 如右图是嫁接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A B (2)假如A 是柿子的枝条,B 是黑枣树,进行嫁接时,应使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以确保其成活。那么长成植株后,所结果实为 。 10、图1和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嫁接包括两种方式,图1所指的方式是 ,图2所指的方式是 。 2)两种嫁接方式的不同在于接穗不同,图1是用 做接穗,图2是用 做接穗。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方法总结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 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 直接观察类应选有颜色的材料;染色观察类应选取无色的材料 ①滴水或染液→取材→盖片

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细胞分裂) ①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②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始终用低倍镜 依据原理和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2.盐酸在实验中的应用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1.列表比较五个鉴定类实验(填表) 2.熟记常用化学药品及作用(填表)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 应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 | 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 ? ? 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 ? ? 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2.关于颜色反应的实验归纳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模拟调查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1.列表比较几种调查类实验(填表) 2.模拟尿糖检测实验的原理(填空) (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考试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理科综合下生物学科高考在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和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教材基 础实验)。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验 证实验)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实验)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评价和修改) 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中的实验及实验设计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重要题型,每年都作为大 题出现。有关实验方面的内容,是许多考生的弱点,应引起充分重视。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率很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得高分,实验的复习,应该立足于对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实验思维的强化和巩固着手,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等实验能力。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了解题目要求;(2)明确实验目的;(3)分析实验原理;(4)熟悉实验器材;(5)确定实验思路;(6)设计实验步骤;(7)预测实验结果;(8)得出实验结论。 二、如何运用基本方法分析实验题: ㈠了解题目要求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给出了什么样的材料用品?要求回答什么问题? ㈡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实验目的关键在明确题目中的实验是验证型还是探究型的。验证型实验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论往往只有一个;探究型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结论也往往有多个。实验目的是解实验题的方向,原理阐述、步骤设计、结果预测、实验分析、实验结论等都需要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实验的结论要和实验的目的相对应。验证性实验的结论也就是实验的目的。 ㈢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中关键步骤的理论基础,要分析实验中用哪些基本科学理论知识(源于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㈣分析实验器材认真分析所提供的仪器、药品、试剂等,从中选出实验的必备条件。实验的器材也会给实验变量的确定和对照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步骤的设计提供启示。高考时,为让考生的试验设计及分析能有一定的范围,命题者往往通过给出实验用具来进行限制,同时,有些命题背景学生并不熟悉,命题者会通过给出实验用具加以提示。因此,分析实验用具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可以让实验题的解答(尤其是实验步骤的描述)严密不丢分。解题时,可将实验用具可以分为三类:生物材料;一般用具和药剂;特殊用具或药剂。在分析实验用具的过程中,会使考生的实验设计逐渐清晰明了。 ㈤确定实验设计的思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而进行的思维过程,构建实验设计的基本框架,是实验设计的蓝图。 ㈥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步骤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要应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起什么作用和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二 习题教学提纲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二 习题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二习题 1.下列有关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可以准确计算出一定容积的样品中活菌的数量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C.活菌计数法就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D.为保证活菌计数法的结果准确,需设置重复组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2.在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选取深层的土壤作为样品 B.可选取树林中多年落叶的腐殖土作为样品 C.可选取树林中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作为样品 D.可把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30 d左右,再选取已腐烂的滤纸作为样品 3.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下列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是() A.可将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腐烂的滤纸上筛选目的菌进行诱变B.制备培养基时,将各种营养成分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充分溶化后调pH 值,再进行分装、灭菌处理 C.筛选出的菌种,若需频繁使用,可将其接种到试管的固体培养基上,并立即放入4℃冰箱保藏 D.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中的细菌不一定都能产生淀粉酶 4.以下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 C.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 D.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5.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C.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 D.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6.菌落的特征包括 ①菌落的形态②菌落的结构③菌落的大小④菌落的颜色⑤菌落的隆起程度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12942复习课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内容的设置: 全期教材共分6个章节,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与上一个学期相比,增加了观察与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3、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之所在。在总结前三册经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 从数量和类型上看,八年级下册共有探究活动28 个,有关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调查、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 本册书共有“探究”(包括模拟探究)4个。与前三册相比,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例如,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探究的问题由学生提出;用什么植物进行扦插也由学生自己决定;制订探究计划时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扦插的植物成活所需要的水分、土壤、温度等条件,还需要设计对照或对比实验,设置重复组等;实施探究计划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运用七年级所学知识,对扦插技条进行适当的照料,并坚持认真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需要自己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考虑到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方面已经得到训练,教材在讨论探究思路这一环节不再像八年级上册那样提供模拟讨论的情景。 在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方面,除了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收集和分析资料等一般过程技能外,尤为侧重训练应用和评价的技能,包括证据和逻辑的运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对证据和假说进行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预测等。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我所执教的班级相对来说基础稍弱,对他们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及其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学生相对来说优生比例较大,但他们很容易骄傲,且更侧重语、数、外的学习4,有明显的偏科现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 1.(2016·佛山市二模)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长期饮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牛奶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载体。国家标准是每毫升牛奶中细菌数小于30 000个。以下是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 (1)图中步骤①称为________________消毒法。步骤②是____________。 (2)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进行步骤③操作时,应选用下列中的哪种工具?________。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步骤应在________附近进行。 A B C D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同时放入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所示。应该选择其中稀释倍数为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________/mL。 牛奶稀释倍数10-210-310-4 平板1菌落数87 10 1 平板2菌落数83 12 1 平板3菌落数85 10 0 解析:(1)80 (或梯度稀释); (2)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③是接种,因为需要计数,需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工具是涂布器;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步骤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3)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87+83+85)÷10-2=8 500个。 答案:(1)巴氏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 (2)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B 酒精灯火焰(3)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10-28 500个 2.(2016·沈阳市高三质检)红方是腐乳的一种。请回答与其制作有关的问题: (1)补充制作红方的实验流程:①________→②加盐腌制→③________→④密封腌制。 (2)在实验流程①中,首先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

2019届中考生物专题--生物与环境(附答案)

生物与环境 1.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C.蚯蚓改良土壤 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 2.“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 3.(2018?遵义)下列实例中,生物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A.竹节虫形似竹节 B.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C.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D.有些人初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4.(2018?通辽)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 C.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D.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

6.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 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 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 7.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8.丁丁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山洞深处无光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无翅膀;生活在山洞浅处明暗交替的条件下的蚜虫,个体 大多有翅。那么,影响蚜虫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岩石 9.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下列不能说明生物是适应环境的是 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植株矮小,根系发达 B.生活在寒冷雪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C.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够疏松土壤 D.竹节虫静止不动时非常像竹子 1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新)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 一、选择题 1.(2010·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 面的实验步骤错误 ..的是(A ) A.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片→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2.(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 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 变化,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B A.物质C是尿素,其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细胞代谢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 B.转氨酶是肝细胞代谢所需的酶,若在细胞培养液中被检测到原因是细胞膜胞吐所致 C.小鼠肝细胞体外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D.培养小鼠肝细胞时,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对细胞进行分散 3.(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列对相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 C A.用苏丹III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存在 B.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使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变小 C.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用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比用植物细胞更容易 4.(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对相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 C A.用苏丹III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存在 B.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使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变小 C.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用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比用植物细胞更容易 5.(2010·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过氧化氢酶的溶液中,溶液呈紫色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细胞中的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2018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专题复习试题

金鱼藻 图 2 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座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6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Co 大胜韩国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是生物的标准 A.能否运动 B.能否说话 C.能否繁殖 D.是否耗能 2.下列诗句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2016年9月台风鲇鱼登录福建,致宁德河水水位上涨,农田中的作物大多被淹死,这说明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 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④能把光能转化成太阳能 C.⑤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D. ②是遗传信息库 5. 图2是王老师的演示实验装置,实验开始后不可能... 有的现象是 A .金鱼藻上方有气泡产生 B .试管内的气体能使快熄灭的火柴复燃 C .试管内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将金鱼藻用酒精脱色后滴上碘液变蓝色 6. 下列各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7.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草原生态系统 8.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列行为中不. 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规劝他人的毁林踏草 B.宣传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C.植树造林活动 D.使用一次性筷子 9. 关于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能够无限地生长 B. 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 C. 分裂后,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遗传物质不同 D. 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发生改变 10. 下列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的组织是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肌肉组织 D .神经组织 11.“鲁花花生油,滴滴香浓”,你可知道这滴滴香浓的花生油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2020届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八第15讲 生物技术实践

第15讲生物技术实践 1.(2018课标全国Ⅰ,37,15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 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 除氮源外还有(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 (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 答案(1)细菌选择(2)碳源、无机盐蛋白质、核酸(3)碘液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 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链霉素可抑制细菌生长,从功能上看,添加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微生物正常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无机盐、氮源、碳源等。氮源进入细胞后,可以用于合成含氮大分子物质,如核酸、蛋白质等。(3)淀粉遇碘液显蓝色,若淀粉被水解,则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的淀粉被水解,形成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选择菌落 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取结果差别不大组别的平均值,进而得出计数结果。

2021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8专题 生物与环境 生物技术教案 济南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专题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教案 济南版 教学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类型,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解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3.举例说明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大致操作步骤,列举基因工程的应用。 4.评价克隆技术及其伦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 2.分析近四年学业水平试题并总结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准备:1.自学并初步完成助学121页的“专题构建”。 2.初步完成助学124页的“专题达标”题(并尝试标出“疑点、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 时间安排

学生自学——完成助学114页的填空题;师友互助——交换答案,相互讲解; 教师检查反馈统一答案邻的学习小组,再不会的,教师讲解。 合作探究 一 4分钟课件展示下列题目,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1.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 解者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的 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 重破坏,也能较快必得 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 2.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 关问题: (1)该食物网由条食物链组成。该食物网 和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 物部分。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正常情况下,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 是,这是因为食物链中能量流动 是,上一营养级只能把其获得能 量的传给下一营养级,由此可见,在 这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 是。 (4)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 终处于之中。其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 学生讨论探究, 书写各题的答 案: 1.C 2.(1)4 分解 者 (2)草→食草 昆虫→青蛙→ 蛇→鹰 (3)鹰逐级递 减的10%~ 20%草固定的 太阳能 (4)动态平衡 (5)鹰 学以致用, 检查学生对 已复习知识 的理解运用 情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