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教学海伦公式应用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海伦公式应用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海伦公式应用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海伦公式应用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海伦公式应用论文

摘要:海伦公式在初中数学三角形教学中应用很广,对于解决三角形中的难题有着很大帮助,特别是在解决三角形有两条未知边的面积问题时,更简便快捷。除此之外,它在多边形面积的求解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海伦公式概念的理解

古希腊数学家海伦在著作《度量论》中指出:求三角形面积中,只要测量出其三条边,就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p(p-a)(p-b)(p-c),p=12(a+b+c)(p为周长的一半)

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著作《数书九章》中,也提出了用三角形的三边求其面积的方法:S=14[a2c2-(c2+a2-b22)]2这种方法和海伦的方法实质是一样的。

海伦公式也叫做“海伦—秦九韶公式”,它在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非常适用。任何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在用海伦公式求算多边形面积时,三角形的个数为n-2个。所以在测量它们的面积时,只要把若干个三角形的边长测量出来,就能算出多边形的面积。

二、海伦公式的推导证明

海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作用很大。但是为了论证海伦—秦九韶公式存在的合理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导证明。

1、通过勾股定理推导证明。在三角形ABC中,BC是底边,相应的三条边分别为a,b ,c,底边上的高为h。如图所示:证明:由勾股定理可得:k=a-l, h2=b2-l2, h2=c2-k2。则

初中数学所有的公式

初中三年的所有的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最全的的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的的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初中数学教学点滴

初中数学教学点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从事教学工作已有近三十年了。三十年来,在领导和同事们 的关怀与帮助下,在自身勤奋工作和不断地学习中,我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 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我近几年的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好教学的常规工作 每学期开学初,我都认真的写好教学计划,平时注重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钻研教学 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知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编写出切实可 行的详细教案,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 。然后,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面向全体,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弄懂。课后,我认真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 时订正。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凡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都乐于帮助,热情鼓励。对后进生,我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去辅导他们,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我所教的班级中,每 年都有几个学习不够勤奋、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习,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 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争星”活动,学习努力上进的同学加一颗“星” 。 每周集体评比一次,谁的“星”多,就由谁担任学习委员,这样变一般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 的竞比活动,几周下来,我发现那几个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的“星”在逐渐增多,班上的学习 气氛一下浓了起来。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繁杂而细致的工作,因而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不仅 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为了做到 这一点,课后,我认真的钻研教材、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寓教于乐。例如:我在上《代数式的值》时,先对学生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比赛” 。一听说比赛,同学们的脸上一下露出了兴奋的神色。我接着说:“比赛的方法是:每小组推选四名同学,让第一个人随便报一个数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把这个数加1传 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再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人,第四个人把听到的数减1,报出 答案。我们看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好” 。课堂上立即活跃了起来,学生们自然的参与其中,从 而引出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这样,在学生眼里,他们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做一次游戏,师 和生自然的融合到一起,学生们当然也就乐意继续学习下面的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 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 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际上,数学中有 许多知识,光靠教师直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解决问 题的能力。 例如: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最多可以剪几条棱?至少 可以剪几条棱? 乍一看这道题,不好做,但是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你是如何剪的?”“这样剪行吗?”“下一步该怎么办?”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难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获得的知识又不易忘记。 四、不断进取,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完整整理版)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及性质完整版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 b )n= n n a b ;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 4.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 |a+b|≤|a|+|b|;|a-b|≤|a|+|b|;|a|≤b<=>-b≤a≤b ; |a-b|≥|a|-|b|;-|a|≤a≤|a|;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6.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2 b b ac a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完整版)

数学各种公式及性质 1. 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③(a +b )(a 2-ab +b 2)=a 3+b 3; ④(a -b )(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2. 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 ×a n =a m +n ;②a m ÷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 )n =a n b n ;⑤(a b )n =n n a b ; ⑥a -n = 1n a ,特别:()-n =()n ;⑦a 0 =1(a ≠0)。 3. 二次根式 ①( )2=a (a ≥0);② =丨a 丨;③ = × ;④ = (a >0,b ≥0)。 4. 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 ,b 分别为向量a 和向量b ) |a+b|≤|a|+|b|;|a-b|≤|a|+|b|;|a|≤b<=>-b≤a≤b ; |a-b|≥|a|-|b|; -|a|≤a≤|a|; 5. 某些数列前n 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 -1)=n 2 ;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 2=n(n+1)(2n+1)/6; 13+23+33+43+53+63+…n 3=n 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6. 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 2 +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2b a -,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表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中间的一个重要衔接环节,备受人们关注。初中数学教学最为重要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对这几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提升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根据十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做如下论述。 一、把握抓好课堂教学,高教学方法 把握抓好课堂教学, 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 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的去学去问。以往, 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可能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 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 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 对学生要求太严; 课堂气氛紧张、沉闷, 缺乏应有的活力; 使得在课堂上提问很少思考只听回答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形成了教师教多少, 学生学多少, 教师“主讲”, 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在我的调查中很明显的得到了这种情况,这违背了“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积极推动思维 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从要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他们的问答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的重要。老师在提问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词语,可以消除学生回答时的一些心理障碍,诸如害羞、畏难等。对于后进生,老师还可以用一些浅显的问题,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推动积极思维。 三、更新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转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理念的转变也意味着教学方法的改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传业解惑”,在初中这种思想更重,而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简而言之,教师的教学的目的不再单单是为了学生懂得更多知识,而是为了不用教,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以及每一堂课的听课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传授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例如,我讲“完全平方公式”这一内容时,为了解决以往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问题,或者是模糊的记住,记不全。我花了不少时间跟学生探讨研究如何才能更好的牢牢记住公式,学生参与热情浓烈,纷纷给出了方案,既加深了自己的理解,也达到了资源共享的要求,其中一个同学的做法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他用顺口溜的方式来识记:头平方,尾平方,头尾组合来2个。不仅简单易记,还挺生动形象。所以说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学生的很多潜能是可以挖掘的,包括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效率的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教师要有吸引

初中数学所有公式中考必备

初中数学所有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全)

数学公式及性质(完整版)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 b )n=n n a b ;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4.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 |a+b|≤|a|+|b|;|a-b|≤|a|+|b|;|a|≤b<=>-b≤a≤b ; |a-b|≥|a|-|b|;-|a|≤a≤|a|;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给予方法的指导,还要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标签:兴趣;学习方法;数学思想方法 一、数学的学习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中学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是内容抽象晦涩,枯燥乏味,且综合分析线数关系比较复杂,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如何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酿造有趣的学习氛围 单纯的计算说理很枯燥,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情境,便于学生接受。如在讲解《有理数》认识正负数那一节时,先在课前举行一场知识竞赛,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读同时,还由记分引入正数、负数,学生易于接受,课堂效果很好。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是学习动力产生的催化剂,将数学与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引数学典故进课堂,增强趣味性 在数学发展史上,有无数的数学家为数学的发展孜孜不倦,奉献终身。有许许多多的数学典故,教师可以适当的介绍,如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介绍大画家达芬奇和美国总统加菲尔德的证法,利用这些生动感人的数学故事,点缀枯燥的数学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積极性。 (三)挖掘数学的内在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门学科都有它的内在美,数学也不例外。数学的美不像音乐、美术、舞蹈那么直观形象。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展示数学美,才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领会数学中的结构的完整性、图形的对称性、布局的合理性、逻辑的严密性等所体现的数学美。如讲解《黄金分割》时可以挖掘黄金分割的比例美,讲解《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时可以挖掘图形的对称美。当学生用美的眼光去审视数学时,枯燥无味的数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就变得美妙绝伦,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转变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18 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 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 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 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 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a^2+b^2=c^2

(完整)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完整版)

数学各种公式及性质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 b )n= n n a b ;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 4.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 |a+b|≤|a|+|b|;|a-b|≤|a|+|b|;|a|≤b<=>-b≤a≤b ; |a-b|≥|a|-|b|;-|a|≤a≤|a|;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6.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b b ac -±-△=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小学到初中所有数学公式

小学至初中数学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精选3篇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精选3篇导读:本文是关于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精选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一 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701、702班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每天来的不算早但走得很迟,无私奉献,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二、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我又认真学习了几本教育教学丛书,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我阅读了《蔡林深与洋思教育》等书,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应用。 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

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做学困生们的辅导老师,组成"一帮二"小组,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困生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继续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数学思想的运用和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分析规律等;作完初中数学各章的知识树和初中数学的分类知识树;撰写多篇教学经验类等论文。 四、认真参与班级管理,努力形成良好班风 通过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培养班干部,主动与家长沟通,虚心接受家长的见意,并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我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注重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不但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而且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我虚心学习、大胆创新,跟班紧、认真负责、指导到位,并充

初中数学各种应用题公式

初中数学各种应用题公式平均数问题公式:(一个数+另一个数)÷2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 路程÷(大速+小速)=时间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路程÷(大速-小速)=时间 行船问题公式同上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车长+桥长)÷车速=时间 工程问题公式1÷速度和 盈亏问题公式(盈+亏)÷两次的相差数 利率问题公式总利润÷成本×100% 盈亏:(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 利润=售出价-成本(进价)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35463

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 1.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 如:-3, ,0.231,0.737373…, , .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 -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 绝对值:a ≥0 丨a 丨=a;a ≤0 丨a 丨=-a. 如:丨- 丨= ;丨3.14-π丨=π-3.14. 3.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 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 把一个数写成±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 5. 5. 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2位,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被开方数 的小数点每移动3位,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 如:已知 =0.4858,则 =48.58;已知 =1.558,则 =0.1588. 6. 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 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 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7.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②a m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n =a n b n .⑤( )n =n.⑥a -n =n, 特别:( )-n =( )n .⑦a 0=1(a ≠0). 如:a 3×a 2=a 5,a 6÷a 2=a 4,(a 3)2=a 6,(3a 3)3=27a 9,(-3)-1=- ,5-2= = ,( )-2=( )2= ,(- 3.14)0=1,( - )0=1. 8. 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 )(a -b )=a 2-b 2.②(a±b)2 =a 2±2ab+b 2. ③(a+b )(a 2-ab+b 2)=a 3+b 3.④(a -b )(a 2+ab+b 2)=a 3-b 3;a 2+b 2=(a+b )2-2ab,(a - b )2=(a+b )2-4ab. 9. 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原则是:先看能否提公因式.在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二项式用平 方差公式或立方和差公式,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特殊的用完全平方公式),三项以上用 分组分解法.注意:因式分解要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10. 分式的运算:乘除法要先把分子、分母都分解因式,并颠倒除式,约分后相乘;加减法 应先把分母分解因式,再通分(不能去分母).注意: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11. 二次根式:①( )2=a (a ≥0),② =丨a 丨, 如:①(3 )2=45.② =6.③a<0时, =-a .④ 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 12. 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c=0:①求根公式 (a>0,b ≥0). ,其中=b 2-4ac 叫做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