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十二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健康、健康评价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

3、掌握成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身体成分与运动的关系及运动减肥的作用机制

4、了解运动与免疫的关系

教学重点: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

难点: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

健身活动是人体旨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通过适宜的生理学方法可对健身效果进行评定。本章主要就健康[H1:]、健康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健身运动处方的要素与内容、身体成份[H2:]的测定方法、正常值以及肥胖和运动减肥、健身锻炼与免疫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合理的开展健身锻炼提供生理学依据。

第一节健身活动的意义

健身活动就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所进行的身体活动。通过健身活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使人的劳动强度减少,这也就客观上要求人们进行健身锻炼以弥补肌肉活动的不足,另外,人们可从健身中带来乐趣,从娱乐中增进健康,使健身活动与娱乐有机地结合。

一、健康的生理学评价

(一)健康的概述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而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痛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由于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因此,更深层次的健康观还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的正常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可见,健康的含义是相当广泛的。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身心健康,或者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就生理功能方面,健康人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强,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如抗寒、抗热能力及免疫能力提高。如表16-1[G1:]。(二)健康评价的方法

健康评价的方法很多,由于健身活动主要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故在此重点介绍评定人体有氧能力的方法。

1.台阶实验

台阶实验特别适应于作为平时的健身活动或很少活动者有氧能力的评定,因运动强度不大,

不会造成大的危害,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台阶实验中台阶高度男子40cm、女子33cm,每分钟上下台阶22.5次,共5分钟测定运动后心率(运动后第15~30秒心率值)和体重(kg),并根据表16-2评定其有氧能力。

台阶实验自1930年由哈佛疲劳研究所提出以来,在全世界普遍推广,它的危险性小,简单、实用,可靠性强。在测试过程中,只需台阶、秒表、节拍器与体重计。

测试评分的方法如下:

(1)称体重和测定运动后心率。

(2)根据体重和运动后心率查表16-2A和表16-2B即可得知受试者的得分。

(3)依据其年龄进行修正,查表16-2C(因为台阶实验是以心率来反映的,而最高心率与年龄有关,故用年龄来进行修正)。

(4)根据修正后的得分值查男女健康得分率(表16-2D和表16-2E)。

为了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体重的测定,台阶的高度必须准确,特别是运动后的心率测定要准确,且台阶实验不能在剧烈运动或饮酒或咖啡后进行,情绪要稳定,室内温度适宜。

2.跑步实验

尽全力跑2.4km,根据跑步的时间预测其有氧能力和工作能力,如果是无训练者,那么在测试前至少进行8周的训练,且35岁以上者应当考虑进行一次包括运动时心电图在内的医学检查。

研究表明,12分钟以上跑步的成绩可很好地预测有氧能力,训练有素者跑2.4km在10分钟以内,结果既能反映速度和无氧能力,也能反映有氧能力,台阶实验和2.4km跑的得分可能是一致的,故基于上述原因可以说跑步实验是最好的预测有氧能力的方法,更适合于经常锻炼者,受试者的得分不论年龄、性别、体重都可以进行比较,也可用得分值的大小反映锻炼的效果(图16-1)。

二、健身活动的生理作用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健身活动导致心血管系统产生一系列良好的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心率

长期坚持锻炼的人,安静状态下心率比常人低,耐力运动员的心率在50次/min左右,马拉松运动员心率更低。其机制是:(1)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2)心脏容积增大,心肌收缩力加强,使每搏输出量增多。因此,安静状态下同时出现心搏量增加和心率降低是心脏功能提高的重要标志。

2.每搏量

健身运动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大,可以改善全身耐力,进而增加体力。

3.运动性心脏肥大

运动性心脏肥大现象不仅在职业运动员出现,且在长期坚持耐力项目锻炼的人身上也可见到。长期坚持健身锻炼者,心脏体积出现肥大,且其肥大不同于心肌肥厚的病人,运动性心脏肥大与病理性肥大在功能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综上所述,耐力训练(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等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表16-3可见,坚

持锻炼者与不活动者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运动对降低血脂、稳定血压,治疗、预防冠心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16-3 运动对心功能的影响

指标运动不足者坚持锻炼者

心脏重量轻(约250~300g)重(约400~500g)

心脏容积小大

心率 70~80次·min-1 30~60次·min-1

收缩期血压高低

冠状动脉储备力小大

心脏最大作功能力小大

(二)对骨骼肌的生理作用

1.对肌肉耐力的影响

肌肉耐力即指肌肉进行长时间运动而不出现或推迟出现疲劳的能力,大多数的健身活动都是全身耐力性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等。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步行、上下楼梯、乘车等活动,虽不是繁重的体力活动,但也需要一定的肌肉耐力。通过健身活动可以使骨骼肌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肌糖原与肌红蛋白增加、协调性改变,从而提高肌肉耐力。

2.对肌力的影响

健身锻炼特别是力量性、速度性的活动引起快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快肌纤维的面积可以显著提高,肌力增大。研究发现,经常进行速度性练习者的腓肠肌中与无氧糖酵解供能有关的乳酸脱氢酶、磷酸化酶活性提高,ATP供能速度增快,且肌糖原、CP、A TP、ADP、肌酸含量增加,这为健身锻炼引起肌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健身锻炼对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等均产生良好的影响,可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使中年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并发挥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可使人的体力衰退保持在最小限度内。总之健身活动对维持体力,增进健康有巨大的作用。

第二节健身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概述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是根据参加健身活动者的体质和健康情况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种类、时间、强度、频率与注意事项,它与临床医生开方取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点是一个用药作为治疗手段,另一个是用运动作为主要措施。运动处方是体育活动者进行体育活动的指导性条款。

(二)运动处方的分类

运动处方按应用的目的和对象可分为三类:

1.健身运动处方:健康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

2.竞技运动处方:专业运动员进行运动处方训练,以提高专业运动成绩为目的。

3.康复锻炼运动处方:对患者应用运动处方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

实践证明,按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与训练,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系统性,更有效达到

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健身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的要素

运动处方一般包括下列五项,即(1)运动形式;(2)运动强度;(3)持续时间;(4)运动频率;(5)注意事项及微调整。其中(1)~(4)称为运动处方的四要素。

1.运动形式:依据运动中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有氧、无氧及混合性活动,见表16-4。

在运动处方实施中,选择运动形式的条件是:(1)经医学检查已许可;(2)运动强度,运动量适合本人体力;(3)过去的运动经验与本人喜欢的项目;(4)场地、设备器材许可;(5)有同伴与指导者。

现代运动处方中,运动形式包括三类:第一类: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速度游戏、游泳、自行车、滑冰、越野滑雪、划船、跳绳、上行楼梯及功量车、跑台运动等。第二类:伸展运动及健身操。包括广播体操、气功、武术、舞蹈及各类医疗体操和矫正体操等。第三类:力量性锻炼。采用中等强度,每次8~10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周至少2次,对发展力量素质有明显效果。

2.运动时间:每天进行5~10分钟的耐力运动能改善心血管的功能,最近更多的研究提出每天坚持20~30分钟的运动,效果最佳,当然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不能分开讨论,一般原则是,如运动强度小,则运动时间要长;如运动强度大,则运动时间短。在运动处方中,运动的形式、强度和时间可以有多种变化,在一些情况下采用低强度较长时间的运动较为有效,例如肥胖者的减肥运动;反之在另外一些情况下采用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较为有效,如训练肌肉力量。

3.运动频率:指每周的锻炼次数。每周锻炼几次为好?有人研究观察到:当每周锻炼多于3次时,最大吸氧量(VO2max)的增加逐渐趋于平坦;当锻炼次数增加到5次以上时,VO2max 的提高就很小;而每周锻炼少于2次时,通常不引起改变。由此可见,每周锻炼3~4次是最适宜的频度。但由于运动效应的蓄积作用,间隔不宜超过3天。作为一般健身保健或处于退休和疗养条件者,坚持每天锻炼一次当然更好,但前提条件是次日已恢复、不感觉疲劳,每日运动才是可取的。关键是运动习惯性或运动生活化,即各人可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锻炼次数,但每周最低不能少于2次。

4.运动的强度及监控: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问题。运动强度可根据训练时的心率、梅脱、主观感觉程度(RPE)进行定量化。

(1)心率:心率是确定和监控运动处方强度的最常用指标,主要有最大储备心率百分数法和靶心率范围法二种:

最大贮备心率百分数法(Kavonen法):贮备心率为最高心率与安静时心率之差,训练时心率可通过最大心率贮备与安静时心率两者推算,其公式为:最大贮备心率=HRmax-HRrest,如训练时心率为最大心率贮备的75%,则方程式如下:THR75%=HRrest+0.75(HRmax-HRrest),此法最先由卡沃南(Kavonen)提出,故又称卡沃南法。

靶心率范围法: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是运动中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心率。

近年来,适宜运动强度的确定采用靶心率范围,而不是单一训练时心率值,如一名40岁的男子,安静时心率为75次·min-1,最高心率为220-年龄,即等于180次·min-1。则如表16-5所示:

日本池上认为,心率过低,对机体无明显影响,心率过高,易产生疲劳与运动伤病,因此,最佳心率范围如下:

男21~30岁(女18~25岁):150~160次·min-1

男31~40岁(女26~35岁):140~150次·min-1

男41~50岁(女36~45岁):130~140次·min-1

男51~60岁(女46~55岁):120~130次·min-1

男61岁以上(女55岁以上):100~120次·min-1

也可依据考虑了年龄、性别、强度因素的表16-5选定适宜心率范围。

(2)梅脱:运动强度也可用梅脱来表示,机体的耗氧量与身体活动时的能耗量呈正比,静息状态下耗氧量绝对值约为250ml,相对值约为3.5ml·kg-1·min-1,这一安静状态下的值规定为1梅脱。

所有的活动都能依据其需氧量的大小来进行强度的划分,一项活动如需要安静状态下二倍的需氧量(即静息状态下二倍的代谢率)则强度为2梅脱的运动。

(3)主观感觉程度:主观感觉程度(RPE)用于运动处方中强度的确定,用这一指标可反映个体在进行工作时感觉到的用力程度,给定的数值与相对运动强度呈正相关,当RPE直接被采用时,证实这一指标用于监测运动强度是非常准确的。

依Brog表,分级范围为6~20,此时心率为等级×10,运动处方的适宜强度应为12~13(难)或15~16(非常难)。

表16-6对各种运动强度的表示方法进行了比较,以便决定其适宜的运动强度,表中表明,运动处方的强度如用HRmax的百分数表示用60%~75%HRmax,或用VO2max的%或HRmax 贮备的%表示用50%-74%,则相当于主观感觉程度用12~13级。

在实施运动处方前,应进行一般体检和临床检查,并进行运动试验与体力测验,如图16-2。如有心血管系统等疾病,则不宜开运动处方。

根据以上检查的结果,可以掌握此人的健康状况,体力水平及运动能力等,按其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处方中主要是规定出运动强度的安全界限、运动时间与每周的练习次数等内容。(二)健身运动处方的内容

在一次运动中,通常分三个部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准备部分:在运动处方的早期阶段,准备活动时间要长些,一般10~15分钟,在中后期则准备活动的时间为5~10分钟,一般采用活动强度小的步行、慢跑、伸展牵拉练习等。

2.基本部分:是运动处方的主项运动,一般是指耐力训练与肌力训练两种,前者的作用是发展心血管系统耐力,改善心肺与能量代谢系统的效率。这些活动也利于控制体重,如走、越野跑、跑步、自行车、游泳、划船,有氧舞蹈等都是好的耐力练习项目,一些球类项目如篮球、足球、手球、网球等也能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此外如高尔夫球、保龄球虽然对发展耐力作用不大,但因其娱乐性强,也被广泛采用。在室内也可进行跑步、功量自行车负荷,使之不出户

外也能达到健身效果。

如进行肌力训练,其训练强度为最大能力的80%左右,一般在肌力训练的器械上进行,其负荷的分配方法可参照表16-7。

表16-7 肌力训练负荷强度

负荷程度最大重复次数(RM)最大肌力(%)

最大负荷 1 100

亚极量负荷 2-3 85-95

大负荷 4-7 75-85

稍大负荷 8-12 60-75

中度负荷 13-18 40-60

小负荷 19-25 25-40

很小负荷 25以上 25以上

3.结束部分:每次活动后都应有整理活动,在活动的最后几分钟缓慢地减轻强度。

第三节身体成分与减肥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观察,组成人体总体重的各个部分(骨骼、骨骼肌、关节、韧带、脂肪等)从功能上可分为二类:瘦体重(去脂肪后的体重)和体脂(人体内脂肪含量)。

身体内的脂肪贮藏量决定于贮藏脂肪细胞的数量及每一个脂肪细胞的体积或容积。研究表明,当人体达到成人以后,运动或限制进食都不能有效的减少脂肪细胞的数量,所以成年人体重的减轻只能是脂肪容积(体积)的减小,而不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减少。

一、身体组成的测定方法

测定身体成分的方法有多种,如水下称重法和皮褶厚度推算法,水下称重法精确但复杂,皮褶厚度推算法是通过测定皮褶厚度来反映体脂的含量,体脂可通过皮下脂肪来估计。由于测量皮褶厚度的方法和技术简便,所以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采用,作为推算人体身体组成的方法。

(一)水下称重法

水下称重法是最常用的测定人体成分的方法,该方法的目的是测定人体的密度,人体脂肪的密度大约为0.9,非脂肪成份为1.10,知道身体密度就能推算出体重中脂肪与瘦体重所占的比例,身体的密度是由体重与体积计算出的。体积的测定方法采用水下体重称量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定受试者体重及水下体重,就能算出人的身体密度。但是,这种方法求得的体积是表面体积,因而要测定肺中的余气量作补充校正,将表面积减去余气量,才能算出体积,用此法推算身体密度的公式是:

余气量(RV)是最大吸气末呼吸系统残留的气量,可用肺活量(VC)来推算:成年男子:RV=0.24×VC 成年女子:RV=0.28×VC

青年男子:RV=0.198×VC 青年女子:RV=0.259×VC

从身体密度推算脂肪%的公式不少,国际上比较公认和推广应用的是Brozek公式:脂肪%=(4.570÷身体密度-4.142)×100

再从求出的脂肪%推算脂肪量和瘦体重:

脂肪量=体重×身体脂肪%

瘦体重=体重-脂肪量

水下称重法虽然比较精确,但该方法对于老年人或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不适宜。而且该方法需一定的特殊设备,因此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皮褶厚度推算法

测量皮褶厚度的仪器叫皮褶测定仪(或皮褶厚度计),用这种测量仪时只是测皮褶的厚度。操作方法见实验指导。

最常用的简易测定法是测身体两点(背部及上臂部)的皮褶厚度,背部测量部位在右肩胛骨下角的下方,上臂部在右上臂肩峰点至桡骨头连线的中点肱三头肌肌腹处。将上述两点皮褶厚度(单位:mm)相加作为X,然后按受试者年龄性别分别查表16-8计算其身体密度:

表16-8 推测体密度的回归方程式

年龄男子女子

9~11岁 D=1.0879~0.00151X D=1.0794~0.00142X

12~14岁 D=1.0868~0.00133X D=1.0888~0.00153X

15~18岁 D=1.0977~0.00146X D=1.0931~0.00160X

成人 D=1.0913~0.00116X D=1.0897~0.00133X

二、体脂值与运动

(一)体脂值

体脂%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子的体脂/肌肉比率比男子大(即使在总体重和男子相同亦是这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成分也不相同,研究表明,儿童少年体脂百分比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脂百分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运动生理学家福克斯(Fox)报导,普通男大学生体脂约为15%,女大学生约为26%。运动员体脂比常人要低,国外一项资料报导了运动员体脂的分级(表16-9):

表16-9 运动员体脂分级

男运动员女运动员

很低 6~8% 6~10%

低 9~12% 11~15%

正常 13~15% 16~20%

高 16~17% 21~25%

很高 >18% >26%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体脂绝不是越低越好,体脂过低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理功能紊乱,

对女运动员尤其重要。有研究表明,若女运动员体脂过少时,可能会引起月经紊乱,也有人提出女运动员体脂%的安全下限是体重的13%。长跑、体操等项目运动员体脂%低,而游泳、投掷等项目则相对较高。

(二)身体组成和运动的关系

瘦体重和体脂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是复杂的,它随体育活动形式不同,可产生正或负的影响。例如,在跑的工作中,脂肪代表必须被移动的死重量,而瘦成分包括产生和传递力量的组织;与跑相反,在游泳中,一定量的脂肪对浮力可产生正的影响,而很高的相对瘦体重可能是负的影响,因它必须消耗更多的能量以移动在水中的身体。

体脂在力学上和代谢上对多种体育活动产生负的影响。力学上,体脂过多,由于增大身体不产生力量的质量,这对那些需要克服体重做垂直或水平加速运动的工作是不利的。若使用的力量相同,过多的体脂将减慢运动的速度。代谢上,脂肪过多增大了工作时移动总体重所需要的代谢值。因而可以设想,在那些包含有身体位移的活动中,脂肪量较低,在力学和代谢上是有益的。

一项对男大学生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研究表明,不管运动员专项如何,与非运动员相比,运动员的脂肪相对较少,而瘦体重较大。瘦体重/身高比率,在体重移动较剧烈的运动项目中(如赛跑)较低。一项对7~12岁男女孩体脂%与500m及1000m赛跑成绩的关系的研究表明:虽然个体差异较大,但体脂%愈高,则跑的成绩愈慢。另一方面,需要应用力量对抗外物的活动(如举重)则与瘦体重成正比

三、肥胖与减肥

肥胖是身体脂肪过多使体重超出正常的一种状态。肥胖作为现代文明病的副产物日益受到关注。1983~1986年美国健康统计中心报导全美有1/3的人(约七千万)及至少一千万少年儿童的体重超出正常的10%。肥胖人群的比例在我国也有着增高的趋势。调查表明北京市部分学龄儿童中体重超出正常值20%者约占调查总人数的3~5%,儿童肥胖也会引起高血压和高血脂症,儿童肥胖在成年后发生心脏病的概率较高。

人体脂肪组织含有许多脂肪细胞,人体脂肪增加可因脂组织中脂细胞肥大(Hypertrophy)或脂肪细胞数量增多(Hyperplasia)所致。脂肪细胞数的增加一般在16岁时截止,16岁以后脂肪细胞数量基本不变。人可在母亲妊娠期、婴儿期、学龄前期、青春前期及青春期等各期内发生肥胖;因此,肥胖的预防应从婴幼儿及儿童期开始。(一)肥胖的起因及危害

单纯性肥胖的根本原因是热能不平衡,即热能摄入量大于消耗量,多余的热能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体内,使体重和体脂水平超出正常,单纯性肥胖是最常见的一种,可占肥胖人群的94%。高脂肪加高糖膳食也是肥胖的原因。此外,体力活动不足可能是形成肥胖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采用体重超出正常人均体重的10%或20%作为诊断肥胖或肥胖分级的依据,人在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后,瘦体重增长可使体重明显超过同样身高者,而且

在瘦体重增加的同时,体脂%减少,人的运动能力提高。因此宜采用体脂%作为诊断肥胖或肥胖分级的依据;男性体脂>20%及女性体脂>30%为肥胖,此标准是以有一定活动量的青年男、女成人体脂的平均值加上一个标准差定出。人体体脂的含量与年龄有关,随年龄的增长,人体体脂的%会增高。

肥胖与一系列的疾病或健康有关。Simmonson提出至少有26种医学情况与肥胖有关:例如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胆囊疾患、骨关节病、肾病及恶性肿瘤等。此外,肥胖还可引起严重的心理问题,肥胖者的情绪不稳定,尤其是少儿肥胖,由于参加剧烈运动受限制,有时会造成孤僻的性格,从而引起恶性循环。肥胖本身即为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基于减肥有利于减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改善健康水平,因此减肥已成为当今重要研究课题。

(二)运动对人体能量代谢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运动对基础代谢率影响研究的结果不一致。运动后体内乳酸及脂肪继续氧化、体内糖原贮备的恢复需消耗能量,以及运动引起的内分泌变化、体温增高等均可使运动后代谢率升高至少持续1~2小时至十几小时。测定人在剧烈运动后48~72小时的安静代谢率,其数据比不运动情况下增加8~10%。

有资料报导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饮食量增加,此种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确的;例如,经常大运动量训练的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的进食量比一般静态生活者多,但其体脂%低、而体重保持稳定。运动量过大或过度训练者的食物摄入量减少、体重减轻。中等强度持续时间不长的运动对食欲无明显的影响。适量或长期运动后饮食量的增加会有食物的生热效应,使总热消耗量增加。

运动增加热能消耗。例如肥胖人快速行走的能量消耗可达到300kcal·h-1,如每天行走3小时,则一周内的热能消耗量可增加6300kcal。肥胖者对运动的耐受性差,可能与胰岛素处于相对受阻状态,限制了对自由脂肪酸的利用能力有关。

运动对体成分的影响与运动量、运动类型及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过小的运动量或持续时间短的运动对瘦体重增加的效应不肯定;而长期规律的运动训练使人的瘦体重增加,这一点由优秀运动员的体脂%明显低于正常人所证实。一般在以往或多年来不参加运动者,在增加运动量后会使瘦体重增加,或由于瘦体重增加抵销了体脂的减少,使体重保持不变或稳定。对于身体比较健康者,为使瘦体重增加则需要借助于力量训练。如体操、摔跤、举重等。有报导在具有同样身高的人群中,参加力量训练者的体重可比不活动者高出20~30%,高出的体重几乎全都是瘦体重,由此证实运动不仅减少体脂,而且增加瘦体重。

运动中脂肪的利用受以下三种因素协调和控制:

1.运动负荷的强度和时间

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运动强度>60~70%VO2max)时,脂肪一般都不能动用,脂肪的动用和释放有滞后时间(Time Lag),仅在小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中动用。

2.个体训练状态

训练状态良好及训练适应后可增加对自由脂肪酸及酮体的氧化能力。

3.运动前数日内膳食中糖、脂肪的含量

如果运动前膳食中的糖比例高,则运动中肝糖元及肌糖元的供能比例相对增高。(三)运动减肥

采用运动措施结合减少膳食的热能摄入量减轻体重有很多优点,例如在增加运动量后使热能的消耗量增加,即可使膳食热能需限制的量减少。此外,运动可使瘦体重增加、心血管机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以及对心理和精神产生良好的影响,并可免除单纯采用限制饮食减肥所引起的代谢合并症及副作用,如表16-10。

单纯采用控制饮食大量限制膳食热能,尤其食用低热能膳食(每日热能摄入量为400~800kcal时)体重减轻的速度较快,但减轻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瘦体重(包括糖原和蛋白质等),因此很难坚持,减体重的效果不能持久,甚至会有一系列的副作用。

在少量限制膳食热能的同时采用运动措施综合减轻体重是合理减体重的一种科学的方法。然而肥胖者因体重超重过多时,在运动中关节承受的压力大、移动困难、不稳定性及对热的耐受性差等原因使运动受限。因此,对肥胖人参加运动的内容、方式及运动量控制等方面需个别对待。

减体重的运动量常根据要减轻的体重数量及速度决定。根据采用减少膳食热能的措施,很多学者提出每周减体脂0.4~0.5kg较适宜;每周减体脂1kg在医学上是可以接受的,但不宜超过。每周减1kg体脂即相当于每日亏空500~1000kcal,每周累计的热能短缺量为3500~7000kcal。具体措施可在一周内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持续20~30分钟,运动强度可采取最大心率的60~70%,此种运动量被认为是刺激体脂消耗的"阈值",即每周运动的热能消耗量至少达到900kcal。

关于运动的方式和内容,多数报导均提倡采用动力性、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动力性有氧运动如走路、跑步、游泳、自行车等;行走和跑步虽都具有方便易行的优点,但也具有耗时间、枯燥及下肢负担重的缺点。坐位或卧位骑自行车(采用功量计)的运动中、下肢因不着地使膝关节的负担轻、且可调节运动量并在室内进行,但需要设备且有坐久或卧久后的体位不适,还有在固定体位运动的热传导差及枯燥等问题;有氧舞蹈是一种良好的运动,既是全身性活动,又可提高运动者的兴趣,易于坚持。

第四节运动与免疫

运动与免疫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一个令人注目的研究领域,70年代曾有人报道运动员经大强度运动训练后,或在比赛期间容易感染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运动训练也可能影响机体免疫系统。近10年来,随着现代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的发展,运动与免疫课题研究的深入,诞生了一门新兴学科--运动免疫学(Exercise Immunology),运动免疫学主要是研究身体训练,包括训练的量与强度以及训练的手段和方法是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影响而使人体健康状态发生改变,同时它也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方法,使运动与健康之间

关系这一由来已久的课题找到又一新的科学的立足点并已成为现代免疫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

一、免疫的概述

机体对入侵异物、病菌的反应称免疫。机体有特殊的排出或使细菌、病毒及有机大分子失活的能力。这是由于有能对外来的有机物起凝集、中和或溶解作用的特殊蛋白质的存在,这些物质可以是先天产生的(天然产生的凝集素或抗体)或由于异物的侵入引起的(抗原引起的抗体)。这种由于有机体内存在异物抗原而引起抗体的过程称为免疫过程或免疫反应,也称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套防御体系,其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如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K细胞、NK细胞等),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等。下面主要就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加以阐述。

(一)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泛指所有参与免疫或与之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红细胞、肥大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细胞,K、NK细胞等。

1.T细胞: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的淋巴样干细胞分化为前T细胞,前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为T细胞,成熟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血流→组织→淋巴→血流周游全身,以发挥免疫调节和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按其功能的不同至少可分为五个主要的亚群,即杀伤性T细胞(CTL 或Tc)、抑制性T细胞(Ts)、诱导-辅助性T细胞(Ti/TH)、迟发性超敏反应性T 细胞(TDTH)、及反抑制性T细胞(Tcs)。正常免疫功能有赖于各种免疫细胞,特别是各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协作或相互制约,使之既能清除抗原性异物,又不损伤机体自身组织。

2.B细胞:B细胞也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其发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需抗原刺激,在造血组织内进行由前B细胞→不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第二阶段B细胞离开造血组织后,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并在抗原刺激下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成熟浆细胞可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

3.K细胞:K细胞是一类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它们在表面特征及免疫效应等方面均不同于T、B淋巴细胞,因而Greenberg等人(1973年)命名为K细胞(killer cell)。它只能杀伤被抗体复盖的靶细胞。K细胞是直接由骨髓多能干细胞衍生而来。它占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5%~10%。它存在于腹腔渗出液、脾脏、淋巴结等处。K细胞所杀伤的靶细胞一般较大,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如寄生虫、真菌、病毒感染细胞及同种移植物组织细胞等。因此,K细胞在抗感染、抗肿瘤以及移植排斥反应、超敏反应中均发挥一定的作用。

4.NK细胞:人体淋巴细胞中一类杀伤细胞,它既不需经抗原刺激,也不需要抗体

参与,即能杀伤某些靶细胞,因而称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NK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在淋巴结及其它组织内也有NK细胞存在。人体外周血中NK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5%~7%。NK细胞可直接杀伤靶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抗感染功能,NK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它对T细胞、B细胞、骨髓干细胞等均有调节作用,并通过释放淋巴因子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节。NK细胞并可抑制骨髓干细胞的分化、增殖。

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pre-monocyte)、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Mon)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MΦ)。Mon和M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感染、抗肿瘤、参与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等。单核吞噬细胞具有粘附玻璃及塑料表面的特性,故又称粘附细胞。

(二)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这类蛋白质过去曾称为γ球蛋白。至1968年和1972年的两次国际会议上决定以Ig表示。必须指出,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都具有抗体活性。抗体是生物学和功能上的名称,Ig是结构和化学本质上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由于抗体是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具有免疫功能,且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因此,将抗体参与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人类Ig根据其重链稳定区的分子结构和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可分为五类,即IgG、IgA、IgM、IgD及IgE。人血清中以IgG含量最多,IgA次之,IgM较少,IgD与IgE仅微量。

二、运动对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

运动免疫学的研究多集中于急性运动及长期健身锻炼对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一)急性运动后人体免疫能力的变化

一次急性运动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与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等有关。

1.大强度、短时间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短时间最大强度运动及短期亚极量运动后机体免疫功能显著提高,Dray和Darid (1992)分别让受试者在自行车功量计上以最大强度运动30s和1min,发现其白细胞数量显著提高。增高的白细胞数在运动后1~2h可基本恢复到基线水平。此外,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即刻NK细胞数量和活性、单核细胞数量均呈显著性增高。

2.耐力运动对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耐力运动后,人体免疫功能的反应有所差异。长时间运动至力竭,NK细胞在运动过程中提高,运动后1.5~2h至最低,然后逐渐增高,至运动后21~24h接近安静水平,我们把机体在运动后某段时间内免疫功能暂时下降至最低点的这种现象称为暂时性免疫缺陷。如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进行衰竭性运动后,单核细胞的粘附性、杀伤活性降低,吞噬活性没有改变,这些变化在2h后恢复正常,故力竭性的耐力运动会损害

人体非特异性免疫[H1:]功能。而一般性有氧耐力运动对免疫功能不会造成明显损害。

3.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对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

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结果与递增负荷的方式及运动程度有关。进行25%、50%、75% V?O2max强度各运动5分钟,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T、B细胞的变化明显。非衰竭性的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后NK细胞数量和活性显著性增加;衰竭性的递增负荷运动后,NK细胞的活性显著下降,24h后基本恢复至运动前水平。

(二)健身活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健身活动不同于极量强度的竞赛,如健身性耐力练习、舞蹈、太极拳等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受试者的运动习惯、运动种类及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等。

1.健身活动对细胞免疫[H2:]能力的影响

长年坚持舞蹈锻炼者安静时表现出细胞免疫"节省化"现象,即羊红细胞玫瑰花结百分率较低,而淋巴细胞转化率正常,舞蹈等练习可引起即时性体液免疫[H3:]变化,即酵母多糖-补体玫瑰花结百分率升高。

河野对每周坚持5日以上,每日2小时运动习惯的人进行了免疫机能测定,并以无运动习惯的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具有运动习惯的实验组对淋巴细胞反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核细胞对酵母多糖的吞噬机能也大大高于对照组,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因此,运动习惯对细胞免疫有较大影响,而对体液免疫的影响则较小。Soppi等以无运动习惯的健康人为对象,连续6周进行运动负荷时,与运动开始相比,其淋巴细胞反应性显著提高。提示长期系统地进行健身锻炼可使人体细胞免疫机能明显增强。

有研究者对多年练习太极拳气功的老年人运动前后外周血NK细胞活性和NK细胞数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运动后即刻NK细胞活性,NK细胞数量均呈显著性升高,运动后2小时两项指标都有相应程度的恢复。NK活性虽高于安静值但无显著性变化。另有学者对坚持每天慢跑锻炼二年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研究,以匀速慢跑作为运动负荷,慢跑时间均为30min、速度为150m·min-1,在30min内分别跑完4000~5000m,在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2h、24h分别作T淋巴细胞百分率检测,发现运动后即刻和2小时后T淋巴细胞百分率上升(表16-11)。

表16-11 运动前后T淋巴细胞的变化(脂酶法)

运动前运动后

即刻 2 小时 24 小时

T淋巴细胞 35.73±11.12 55.40±13.07 49.26±13.07 30.66±6.68

t值 6.89 5.31 0.91

P <0.001 <0.0001 >0.8

(依袁家齐等)

2.健身活动对免疫分子的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坚持长跑锻炼的运动组血浆IgA、IgM、IgG显著高于对照组,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数显著小于对照组。

关于运动引起的淋巴因子变化及其与类鸦片肽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持续跑步30min 时,有时可出现被称为"跑步欣快感"的现象。这时可表现为心情愉快,内心舒畅,这是由于运动使β-内啡肽升高所致。

思考题:

1.何谓健康?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2.试述健身活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试述评价人体有氧能力的方法。

4.何谓运动处方?其四要素是什么?

5.如何控制运动处方中的强度。

6.何谓身体成分?其间接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7.试述身体成分与运动的关系及运动减肥的作用机制。

8.试述免疫细胞的种类及生理作用。

9.试述急性运动时人体免疫能力的变化及其与运动强度和时间的关系。

10.举例说明健身锻炼对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

健康体适能及运动处方

伍、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處方 一、運動處方的意義 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是運動指導員、運動教,乃至運動者本身,對所指導的運動者或自己,擬定出的運動內容。運動處方之稱為處方,祈望運動者,能遵循處方內容,持之以恆,獲得預期的訓練效果,就像患者的病痛,因醫師的處方,迎刃而解。運動處方之擬定,須有相當的背景知識;同樣的,運動處方的開立,對於運動者身體狀況,必須正確的把握。 二、運動處方的要素 運動處方的要素是指運動內容的組合,妥善的內容組合,使運動訓練的過程能夠循序漸進,有脈絡可循,確保運動訓練的成果。運動處方之要素,究竟有那些呢? 1.運動強度(Intensity):是指以多強、多激烈的意思,是運動的激烈程度。跑步時,跑多快,每分鐘多少公尺,或每小時多少公里、多少英里。跳繩的話,每分鐘跳幾下,上下台階則指每分鐘上下幾下。 2.持績時間(Duration):是指在強度設定了之後,此強度究竟要持績多少時間,是持續運動時間的長短。運動強度一定的條件下,持續時間增加一倍,則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也增加一倍。運動訓練強度強一些時,欲達相同訓練效果,訓練的時間可以短一些。同樣的道理,強度弱時,欲達相同的訓練效果,訓練的持續時間必須長一些。 3.訓練頻率(Frequency):是指每週運動多少天的意思。如運動的強度與持續時間一定,每週運動六天的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是每週訓練三天的兩倍。 4.運動型式(項目) (Mode):是指選擇的運動種類,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車、或足球、重量訓練等的不同運動。由於不同的運動,引起身體不同的反應,訓練效果多少不同。譬如,無氧性運動訓練(如重量訓練)的效果,主要在於肌肉的發達,有氧性運動訓練(如慢跑)的效果,主要的影響,在於心肺耐力的提升。以及卡路里消耗後,體脂肪的減少。可見不是任何運動訓練都會有同樣的訓練效果。 (三)心肺耐力的訓練處方:

简述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

简述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健康,而体适能,这一体育健康教育的外来术语,已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融入了我国体育健康教育领域。。对于体适能概念的解释则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体能”,有人认为是“身体素质”,有的则认为就是“健康”。体适能这一体育健康新概念,已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和健康观念,促使人们对体育的观念快速转变。对一般人而言, 他们关心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所需的体适能, 即健康体适能。以下就简单介绍体适能与健康及其关系,以便人们能更好的理解体适能和健康。 1 体适能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 或fitness), 是指个人能力足以胜任日常工作以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及压力之身体适应能力。也可以说是身体适应外界环境能力之简称。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 1.1 健康体适能顾名思义,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还是机体保证愉快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前提,其主要内容如下(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重要意义,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1.2 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这些要素是从事各种运动的基础,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健康和疾病有直接关系。 1.3 体适能的评价近年来有人提出以体适能商来评价体适能,体适能商是健康体适能商与技能体适能商的综合反映。体适能商的得分是两着之和,即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各占50%为记分依据,也就是说,手、肌力、肌耐力、柔韧度、心肺耐力及体脂百分比等项健康体能的总分为50,每一个分项的平均得分为10,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速度等6项运动。体能的总分也是50,每个分项的平均得分为8.33,健康体适能商和技能体适能商之和越高,则代表健康与运动的身体机能越好。在运动处方中,体适能商常被用作为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项目的参考。 2 健康 2.1 健康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解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一)填空题 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 和道德良好。 2.肌适能主要包括和。 3.体适能由和组成。 4.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和柔韧素质。 5.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协调和反应时间等。 6.有氧适能是指人体、和氧的能力。 7.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取决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 素: ,,,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8.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可用氧的利用率来衡量,其具体数值可由算出。 9.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两类,其中后者有, 等。 10.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体脂和等。 11.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是由的增加造成的。 12.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 13.美国运动医学会针对普通人群的肌肉耐力标准评价方法是和。 14.依据运动时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及。 15.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每一次训练课都应包括三个部分,即, 和。 16.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度,,和运动时间。 17.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的用于发展和保持健康成年人有氧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具体 运动处方推荐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的持续或间歇有氧活动。 18.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采用抗阻训练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其运动处方建议采用 每周,一组改善主要肌群的练习,每次练习须完成重复。 (二)判断题 1.()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健康”概念,一个人只要躯体和心理健康就可以 认为是健康的。 2.()人体在运动时,心输出量根据需要分配至各器官,心脏和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 明显增加,内脏及不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减少。人体安静心输出量则平均分配至各器官。 3.()许多研究证实,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决定氧运输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有 氧适能水平的重要因素。 4.()心输出量是限制人体劳动和运动能力 (特别是耐力运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换而 言之,发展和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心泵功能,是提高运动员耐力的重要方面。 5.()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高度相关,肌肉力量愈大,则肌肉耐力愈好。

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

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 一、体适能的理论基础 有关健康体适能的诠释有许多,如它是身体适应能力,是心脏、血管、肺脏与肌肉效率运作的能力,是指能完成每天的活动而不致过度疲劳,且尚有足够体能应付紧急状况(林正常)。 体适能是指人体组织器官,尤其是指呼吸、循环、心脏、肌肉、骨骼、神经等有效率地执行其机能,发挥其功能的能力;而体适能又分竞技体适能(sport-related phyical fitness)和健康体适能(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两类。竞技体适能又称运动体适能(motor fitness),这种体适能是运动员追求卓越、超越颠峰,所必备的,其内容包括动作技巧、心肺耐力、身体组成、协调性、敏捷性、反应时间等相关因子;而健康体适能是一般人想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及享受休闲活动所需的体适能,而且也受身体活动习惯的影响(Hastad &Lacy, 1998;吕香珠)。 杨忠祥认为体适能亦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有良好体适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才能应付自如,也才能从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方进隆认为体适能为所有活动的基础,包括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必要活动,它也影响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自我成长。阐述体适能是由身体几种不同特质体能所组成,而这些体能与从事日常生活或身体活动的质量或能力有关,因对象和需求不同,又可以分为:(一)竞技体适能(又称运动适能)往往是体能状况优异者或运动员所追求的体能,(二)健康体适能,是与一般人想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与增进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需的体能,然竞技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有相同的诠释;健康体适能则包括有:有氧适能、肌肉适能、柔软度与身体组成,其解释如下: 1.有氧适能:又可称为心肺适能,指身体肺部吸入氧气,心肺循环系统携带、运送氧 气和肌肉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的能力。 2.肌肉适能:肌肉所具有的功能与特质,如从事某一负荷或活动的最大肌力或长久反 复收缩的肌耐力。 3.柔软度:身体于一关节或多关节内所能移动的最大范围。 4.身体组成:只身体内肌肉、脂肪等组织所占的比例。 卓俊辰指出:好的体适能就是人的心脏、血管、肺脏及肌肉组织等都能发挥相当有效的机能,也就是能胜任日常工作,有余力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以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身体能力。其健康体适能(health-realated fitness)的要素分成有肌肉力量、肌耐力、柔软性、心血管循环耐力及身体脂肪百分比等五大要素。而敏捷性、平衡感、协调能力、速度、反应时间、瞬发力则被列为竞技体适能(skill- realated fitness)要素。 林正常将健康体适能与竞技体适能做简单的比较如下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十二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健康、健康评价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 3、掌握成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身体成分与运动的关系及运动减肥的作用机制 4、了解运动与免疫的关系 教学重点: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 难点: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 健身活动是人体旨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通过适宜的生理学方法可对健身效果进行评定。本章主要就健康[H1:]、健康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健身运动处方的要素与内容、身体成份[H2:]的测定方法、正常值以及肥胖和运动减肥、健身锻炼与免疫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合理的开展健身锻炼提供生理学依据。 第一节健身活动的意义 健身活动就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所进行的身体活动。通过健身活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使人的劳动强度减少,这也就客观上要求人们进行健身锻炼以弥补肌肉活动的不足,另外,人们可从健身中带来乐趣,从娱乐中增进健康,使健身活动与娱乐有机地结合。 一、健康的生理学评价 (一)健康的概述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而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痛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由于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因此,更深层次的健康观还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的正常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可见,健康的含义是相当广泛的。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身心健康,或者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就生理功能方面,健康人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强,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如抗寒、抗热能力及免疫能力提高。如表16-1[G1:]。(二)健康评价的方法 健康评价的方法很多,由于健身活动主要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故在此重点介绍评定人体有氧能力的方法。 1.台阶实验 台阶实验特别适应于作为平时的健身活动或很少活动者有氧能力的评定,因运动强度不大,

大学生健康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大学生健康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3个题,每题5分,合计15分 1、运动处方----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士)以及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试验、身体素质/体适能测试等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订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2、体适能---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运动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为了夺取最佳成绩所需要的体适能。 4、健康体适能----是一般人为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所追求的体造能。 5、身体成分----是指人体总体重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组织(瘦体重)重量的百分比。 6、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或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7、1梅脱---每千克体重,从事lmin活动,消耗3.5ml的氧气,其运动强度即为1MET。 8、F.C.---称为功能能力,是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或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MET值。 9、E.C.--- 称为运动能力,是指在进行增强耐力的锻炼时,应达到并保持的运动强度。 10、THR----称为靶心率,是指在经过心脏功能能力评定之后确定的,锻炼者在进行锻炼时所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 11、ETT----称为运动耐量试验,用来测定机体对运动耐受能力的运动负荷试验。 12、最大强度负荷试验----要求测试终止于受试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吸氧量和最高心率水平。 13、次大强度负荷测试----在测试中采用低于测试者所能承受的次大强度的负荷,然后推测其最大强度的水平。14、GXT----为最大强度负荷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强度,同时测定某些生理指标,直到受试者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强度。 15、开放链运动---为运动时远端环节在空间是游离的,一个环节运动,可以不引起其他环节运动,肌肉收缩发生于一块肌肉,或一组功能相同肌群。

健康体适能论文

健康体适能报告与运动处方 一、健康体适能报告 心肺功能评定报告。身高158mm,体重44kg安静状态,心率80次/分。用ETT测试,第1级时的心率为137次/分。测得F.C.心脏功能能力为16.2MET。从女性F.C.值分段图上看,测试值明显高于相同年龄段的平均值13.9MET,心肺功能优秀。最大摄氧量相对值约57ml/kg/min,绝对值约为2.57L/min。F.C.是反映心肺功能的一个指标。F.C.值越高,说明与同龄人同性别的人相比,心肺功能越好,从事工作或劳动不容易感到疲劳,同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也相对比较低。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为称为最大摄氧量,其表示方法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两种。由于人的个体间的身高及体重差异较大,因此,以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进行个体间的比较是不适宜的,而相对值消除了体重的影响,在个体间进行比较则更有实际意义。 平衡能力评定报告。通过分析双足睁眼,双足闭眼,单足睁眼,单足闭眼状态下的重心移动轨迹图,得出结论:我的重心容易向右后方偏移,偏移幅度值为2.0mm,反映我的重心偏移的幅度一般。测试评价为:视觉调节系数为8.3,中等偏上;平衡稳定性系数为15.4,优秀;本体感觉系数为11.7,良好。综合分析得平衡指数为59.3,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平衡指数平均值分布图,可以看到我的平衡指数目前属于高水平,说明我平衡能力很好。视觉调节系数反映视觉在姿势控制中的作用,该值越大,代表视觉在姿势控制中的作用越大,反之在没有视觉反馈的情况下,身体的平衡功能将变差。平衡稳定性系数反映身体的稳定性,系数越大,说明晃动程度越小,身体的稳定性就越好。本体感觉系数反映本体感觉在姿势控制中的功能情况,系数越大,说明本体感觉性姿势调节能力越强,相对更容易保持平衡。 脊柱机能评定报告。在直立、负重、前屈的状态下测得脊柱轮廓和倾角线,通过与正常值得比较分析评定本人脊柱机能良好,有一个伸展自如、功能良好的健康脊柱,可以通过腹背部肌肉的简单训练和有规律地拉伸大腿肌肉,来保持脊柱健康;脊柱姿势良好,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脊柱肌肉和伸展大腿肌肉来保持姿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一)填空题 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 和道德良好。 2.肌适能主要包括和。 3.体适能由和组成。 4.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和柔韧素质。 5.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协调和反应时间等。 6.有氧适能是指人体、和氧的能力。 7.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取决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 素:,,,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8.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可用氧的利用率来衡量,其具体数值可由算出。 9.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两类,其中后者有, 等。 10.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体脂和等。 11.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是由的增加造成的。 12.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 13.美国运动医学会针对普通人群的肌肉耐力标准评价方法是和。 14.依据运动时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及。 15.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每一次训练课都应包括三个部分,即, 和。 16.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度,,和运动时间。 17.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的用于发展和保持健康成年人有氧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具体 运动处方推荐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的持续或间歇有氧活动。 18.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采用抗阻训练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其运动处方建议采用 每周,一组改善主要肌群的练习,每次练习须完成重复。 (二)判断题 1.()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健康”概念,一个人只要躯体和心理健康就可以 认为是健康的。 2.()人体在运动时,心输出量根据需要分配至各器官,心脏和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 明显增加,内脏及不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减少。人体安静心输出量则平均分配至各器官。 3.()许多研究证实,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决定氧运输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有 氧适能水平的重要因素。 4.()心输出量是限制人体劳动和运动能力 (特别是耐力运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换而 言之,发展和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心泵功能,是提高运动员耐力的重要方面。 5.()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高度相关,肌肉力量愈大,则肌肉耐力愈好。 6.()除了最大吸氧量以外,乳酸阈也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 7.()Ⅱ型肌纤维较Ⅰ型的有氧氧化能力高、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小、力量产生效率

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的指南设计说明

第八章健康人群及特殊情况下的运动处方 第一节妊娠 一、运动测试 除非医疗需要,孕妇不应该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测试。如果获准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测试,则测试必须在医务监督下进行。次极量运动负荷测试(如<75%储备心率[HRR]可用于预测最大摄氧量(VO2max),以制定更精确的运动处方。若孕妇在妊娠前是静坐步动者或有某些医学问题,在参加一项运动项目前应获得医生时许可。 二、运动处方 通常依据普通成年人群的运动处方向孕妇推荐。然而根据孕妇的症状、不适、妊娠中的运动能力以及妊娠过程中运动的禁忌证来监测和调节运动处方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3次,最好每天1次。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40%~60%的储备摄氧量[VO2R]。 由于妊娠过程中的心率不稳定,可以通过主观疲劳程度评定法(RPE) (6~20分级法中12~14分)或“谈话测试”(在活动中可以保持交谈状态)来监测运动强度。根据孕妇的年龄可设定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围。 年龄(岁)心率围(次/分) <20 140-155 20~29 135~l50 30-39 130~145 >40 125~140 运动持续时间:每天至少15分钟,逐渐增加至每天至少累计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 运动方式:大肌群动力性、有节奏的体力活动,如步行或骑车。 三、注意事项 ●有静坐少动生活史或医学问题的孕妇应逐渐增加活动以达到上述推荐水平。 ●有病态肥胖、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压的孕妇开始一项运动项目之前应咨询医生,并由医生根据她们的医学状态、症状和功能能力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 ●孕妇应该避免可能导致身体失衡或引起母亲或胎儿损伤的接触性运动或活动,应避免的运动或活动有足球、篮球、冰球、骑马及较大强度的持拍运动。 ●如果发生下列情况应终止运动:阴道出血、运动前呼吸困难、眩晕、头痛、胸痛、乏力、小腿疼痛或水肿、早产、胎动减少、羊水、漏出。如果发生小腿疼痛或水肿,应排除血栓性静脉炎。 ●孕妇在妊娠前三个月应避免仰卧位的运动,确保没有发生静脉回流受阻。 ●孕妇在运动中应避免Valsalva动作。 ●孕妇应该在热平衡环境中运动,并保持良好的水合,以避免热应激。 ●在妊娠过程中,每天需要增加300kcal热能摄入,以维持代谢平衡。因此,孕妇应额外增加能量摄人以满足妊娠和运动的需求。 ●孕妇可以参加涉及主要肌群的力量练习,应采用多次重复的方式(如每组重复12~15次)直至中度疲劳点。应避免等长肌肉练习、Valsalva动作以及妊娠前三个月仰卧位运动。 ●产后健身运动可以在分娩后约4-6周开始。典型的低能状态可能出现在产后的早期阶段,所以产妇应逐渐增加体力活动水平直至达到妊娠前的体适能状态。 第二节儿童和少年 一、运动测试 通常成年人运动测试的标准也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是,运动时的生理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此需注意以下事项:

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处方-最新年精选文档

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处方 1健康体适能的定义与分类 体适能是指个人除足以胜任日常工作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压力与突如其来的变化的身体适应能力。体适能根据个体需求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关的身体适应能力,是指一般人为提高学习效率、工作效率、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体适能,它包括心肺耐力、肌力及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和神经肌肉松弛等素质。 2大学生对自己体适能的评估指标 大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健康体适能的基本原理和健身原则,可以了解现阶段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从而运用体适能训练来进行科学锻炼;同时也能指引学生自己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主锻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成就感,唤起他们保持自己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下是学生能对自己体适能直接评估的几个指标。 2.1 身体质量指数 人体健康体脂需要在一个合理范围以内,体脂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身体质量指数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质评价指标。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用来评估肥胖程度。理想的体脂肪百分比数值,女性约15%-20%男性约8%- 15%女性超过30% 男性超过25%皆属于肥胖的体型。

2.2 柔韧性 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包括身体各 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关节的解剖特点是先天性的,而肌肉、肌腱、 韧带的弹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改变。可以用坐位体前屈动 作来评估自己的柔韧度。 2.3 肌力和肌耐力 肌力是指机体一块肌肉或一个肌肉群收缩时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是一个人从事某种运动并且达到某种效果的保障,在体育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采取的评估指标是立定跳远。 肌耐力是指肌肉在静力性或动力性的工作形式下对抗负荷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肌肉耐力比较强的人可以长时间进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采取的评估指标是男生俯卧撑、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 2.4 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健康体适能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通常情况下,拥有良好心肺耐力的人运动耐力 和有氧耐力也比较强。采取的评估指标是男生1000 m,女生800 m 一分钟跳绳。 3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3.1 运动处方的概念及分类 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可概括为:“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 结合生活环境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即为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可分三类:竞技运动处方、预防保健运动处方和临床治疗运动处方。 3.2 运动处方的要素 任何一类运动处方都应包括这五项内容: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

大学生健康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3个题,每题5分,合计15分 1、运动处方----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士)以及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试验、身体素质/体适能测试等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订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2、体适能---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运动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为了夺取最佳成绩所需要的体适能。 4、健康体适能----是一般人为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所追求的体造能。 5、身体成分----是指人体总体重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组织(瘦体重)重量的百分比。 6、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或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7、1梅脱---每千克体重,从事lmin活动,消耗3.5ml的氧气,其运动强度即为1MET。 8、F.C.---称为功能能力,是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或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MET值。 9、E.C.--- 称为运动能力,是指在进行增强耐力的锻炼时,应达到并保持的运动强度。 10、THR----称为靶心率,是指在经过心脏功能能力评定之后确定的,锻炼者在进行锻炼时所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 11、ETT----称为运动耐量试验,用来测定机体对运动耐受能力的运动负荷试验。 12、最大强度负荷试验----要求测试终止于受试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吸氧量和最高心率水平。 13、次大强度负荷测试----在测试中采用低于测试者所能承受的次大强度的负荷,然后推测其最大强度的水平。 14、GXT----为最大强度负荷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强度,同时测定某些生理指标,直到受试者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强度。 15、开放链运动---为运动时远端环节在空间是游离的,一个环节运动,可以不引起其他环节运动,肌肉收缩发生于一块肌肉,或一组功能相同肌群。 16、闭合链运动---为运动时远端环节是固定的,其中一个环节运动,会造成其他环节同时运动,肌肉收缩为数块肌肉,或数组肌群同时收缩。 17、柔韧性----是指关节在最大的范围内活动的能力。 二、填空题10个空,每空2分,合计20分 1、20世纪60年代,由于运动处方被用于冠心病的康复,引起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而受到重视。 2、国外对运动处方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主要有美国医学家 kenneth H.Cooper, 他提出的“12分钟体能测验”被许多国家采用。 3、进入2l世纪以来,运动处方其发展趋势为, 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由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发展到各种慢性疾病防治的运动处方;由单一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发展到多方位的力量处方、柔韧性处方;功能评定方法由繁到简;处方程序由手工制订发展到信息化处理等。 4、根据处方对象分类,可将运动处方归纳为两类: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 5、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主要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来制订,在社区中工作的高级健身指导员也会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6、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主要由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人来制订。 7、力量运动处方可用于因伤、病导致肢体长期制动、长期卧床等引起的废用性肌萎缩的康复,身体发育畸形的矫正等。 8、在康复医学中用“关节活动幅度”来衡量柔韧性的好坏。

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处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12552267.html, 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处方 作者:耿爱华 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25期 摘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大学 生在生理上、心理上的显著差异,导致体适能课程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表现,研究高校体适能的教学,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创编新颖的体适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搞好体适能教学,从而使它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形成终身体育上发挥强大作用。 关键词: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18-01 1 健康体适能的定义与分类 体适能是指个人除足以胜任日常工作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压力与突如其来的变化的身体适应能力。体适能根据个体需求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关的身体适应能力,是指一般人为提高学习效率、工作效率、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体适能,它包括心肺耐力、肌力及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和神经肌肉松弛等素质。 2 大学生对自己体适能的评估指标 大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健康体适能的基本原理和健身原则,可以了解现阶段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从而运用体适能训练来进行科学锻炼;同时也能指引学生自己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主锻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成就感,唤起他们保持自己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下是学生能对自己体适能直接评估的几个指标。 2.1 身体质量指数 人体健康体脂需要在一个合理范围以内,体脂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身体质量指数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质评价指标。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用来评估肥胖程度。理想的体脂肪百分比数值,女性约15%~20%,男性约8%~15%,女性超过30%、男性超过25%皆属于肥胖的体型。 2.2 柔韧性 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包括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关节的解剖特点是先天性的,而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改变。可以用坐位体前屈动作来评估自己的柔韧度。

运动处方作业

运动处方作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何谓体适能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 答:体适能是指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包括有氧适能、肌适能、身体成分和柔韧素质。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 3.何谓运动处方其四要素是什么 4. 答:运动处方是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运动处方的四要素为: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 5.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如何分类? 6. 答: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分类为: (1)健身运动处方健康人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预防运动缺乏病为目的。(2)竞技运动处方专业运动员以提高专业运动成绩为目的。 (3)康复锻炼运动处方患者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 7.何谓靶心率法如何应用靶心率来确定运动强度 8. 答:靶心率是由卡沃南提出的一种用贮备心率和安静时心率同时来确定运动时的心率,从而控制运动强度的方法。 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静时心率 0.6~0.8为适宜强度系数,在此强度下运动能有效地提高有氧适能 论述题 1.如何控制运动处方的强度?为什么说确定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最核心和最 困难的部分? 答:可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运动处方中的强度: (1)心率 ①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最大心率=220-年龄 ②靶心率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静时心率 (2)代谢当量(梅脱) (3)自感用力度( RPE) (4)最大吸氧量贮备百分比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通过运动强度的设计可以将运动处方定量化。 只有合理的设计运动处方的强度才能达到运动处方所要达到的目的,强度过小不能起到锻炼的作用,强度过大还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不同目的和实施对象的运动处方其运动强度亦不相同。可见确定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最核心和最困难的部分 2.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和原则如何? 答: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第一步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PAR-Q筛选问卷;第二步推测有氧适能水平;第三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第四步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第五步实施运动处方。 原则:因人而异的原则、有效的原则、安全的原则、全面的原则 2

第1章 体适能与健康体适能的信息管理

第一章体适能与健康体适能的信息管理 关键术语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人们所具有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通常根据其与健康的关系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 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在身体、精神、行为和道德意识上适应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休闲的“身心合一”的完美状态。 健康体适能管理系统(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Management System):简称HEMS,是将会员信息的管理、健康/体质测试与评价、运动试验前的筛选、运动试验方案的确定、测试结果的收集、终止试验的标准、测试结果的分析、运动处方的制定、锻炼效果的前后对比、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初步统计、分析和导出等功能整合为一体,开发的软件系统。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集中识别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它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包括机

器学习、数理统计、神经网络、数据库、模式识别、粗糙集、模糊数学等相关技术。 第一部分体适能 健康(health)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然而,随着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的科学健康观念告诉我们,健康不仅是四肢健全、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是一种在身体、精神、行为和道德意识上适应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休闲的“身心合一”的完美状态。其中,具有良好的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PF)是身体健康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享受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对紧急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体适能的概念与分类 体适能一词来自英文的Physical fitness,最早出现在半个多世纪前由当时“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AAHPER)组织和制定的“国家青年适应能力测试”(National youth fitness test)的文件当中。起初,体适能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其测试内容包括600码跑走、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码快跑、折返跑和垒球掷远7个项目。之后,不少学者和学术组织曾就体适能一词给出了多个不尽相同的定义和解释。1980年,Jensen及Hirst认为个人适应能力是指外在与内在活动能力的总合,而运动适应能力(即体适能)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