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航天器动力学03-轨道要素_684006699

航天器动力学03-轨道要素_684006699

车辆系统动力学解析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 仲鲁泉 2014020326 摘要: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汽车在垂直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介绍车辆动力学建模的基础理论、轮胎力学及汽车空气动力学基础之外,重点介绍了受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影响的驱动动力学和制动动力学,以及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内容。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通过对轮胎和悬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来探究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轮胎;悬架;系统动力学;现状 0 前言 汽车系统动力学是讨论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响应的学科。它是把汽车看做一个动态系统,对其进行研究,讨论数学模型和响应。是研究汽车的力与其汽车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汽车的主要性能的内在联系,提出汽车设计参数选取的原则和依据。 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关车辆行驶振动分析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年前。事实上,知道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问题才开始有初步的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Lanchester、美国的Olley、法国的Broulhiet开始了车辆独立悬架的研究,并对转向运动学和悬架运动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开始出现有关转向、稳定性、悬架方面的文章。同时,人们对轮胎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所认识。在过去的70多年中,车辆动力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中,汽车制造商不仅依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测试经验和高超主观评价技能的工程师队伍。 在随后的20年中,车辆动力学的进展甚微。进入20世纪50年代,可谓进入了一个车辆操纵动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车辆操纵动力学线性域(即侧向加速度约小于0.3g)理论体系。随后有关行驶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完善的测量和计算手段出现后才得以实现。人们对车辆动力学理解的进程中,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因素均发挥了作用。随后的几十年,汽车制造商意识到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汽车产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车辆动力学得以迅速发展。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建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_分类及控制

第35卷 第4期2009年8月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Aer os pace Contr ol and App licati on 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分类及控制3 孙承启1,2 (11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90; 2.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摘 要:给出了航天器开普勒轨道(K O)和非开普勒轨道(NK O)的来源、定 义、分类和特点,阐明了K O和NK O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相关的轨道控制与轨 道确定、制导与导航的涵义. 关键词:开普勒轨道;非开普勒轨道;轨道分类;轨道控制;轨道确定 中图分类号:V4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579(2009)0420001205 Spacecraft Kepler i a n O rb its and Non2Kepler i a n O rb its: D ef i n iti on,C l a ssi f i ca ti on and Con trol S UN Chengqi1,2 (1.B 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B eijing100190,China; 2.N ationa l L aboratory of Space Intelligent Control,B eijing10019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s pacecraft’s Kep lerian orbits(K O)and non2Kep lerian orbits(NK O) including their origins,definiti ons,classificati ons and characteristics,exp lains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he K O and the NK O,and intr oduces briefly s ome issues related t o orbit contr ol and orbit deter m inati on, guidance and navigati on. Keywords:Kep lerian orbits;non2Kep lerian orbits;classificati on of orbits;orbit contr ol;orbit deter m inati on 3本文是作者在2008年8月30—31日国家863计划“空间非开普勒轨道动力学与控制专题讨论会”上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收稿日期:2009203216 作者简介:孙承启(1943—),男,浙江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空间交会对接(e2mail: sunchengqi@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14870650.html,). 人类科学认识天体运动是从哥白尼(1473— 1543)开始的,开普勒(1571—1630)根据前人的天 文观测资料总结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三大定律, 被后人称为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和伽利略 (1564—1642)之后,牛顿(1642—1727)提出了万有 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后人称之为牛顿 三定律),以此为基础的牛顿力学是天体力学的基 础,也是航天动力学的基础.开普勒定律给出了行星 (也适用于航天器)轨道运动规律的运动学描述,牛 顿力学则是对这种轨道运动规律给出了动力学意义 下的解释.开普勒定律可以用牛顿力学得到严格证 明.从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的提出到牛顿力学的建 立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第一次飞跃[1]. 二体问题是天体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是 ? 1 ?

车辆系统动力学发展1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和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都与汽车系统动力学相关。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车辆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本文通过对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的介绍,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和现状做一阐述。 关键字:汽车系统动力学动力学响应发展历史 Summary: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on the vehicle comfort, reliability and safety are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these requirements are related to vehicle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the study of all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the car system discipline, it involves the scope is broad, in addition to the effects of dynamic response of vehicle longitudinal motion and its subsystems, and vehicles to and dynamic content crosswise two aspects in the vertical.Based on the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this emerging discipline to do elaborate. Keywords:Dynamics of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Dynamic response Development history 0 引言 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关车辆行驶振动分析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年前。事实上,知道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问题才开始有初步的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Lanchester、美国的Olley、法国的Broulhiet开始了车辆独立悬架的研究,并对转向运动学和悬架运动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开始出现有关转向、稳定性、悬架方面的文章。同时,人们对轮胎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所认识。 在随后的20年中,车辆动力学的进展甚微。进入20世纪50年代,可谓进入了一个车辆操纵动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车辆操纵动力学线性域(即侧向加速度约小于0.3g)理论体系。随后有关行驶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完善的测量和计算手段出现后才得以实现。人们对车辆动力学理解的进程中,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因素均发挥了作用。随后的几十年,汽车制造商意识到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汽车产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车辆动力学得以迅速发展。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建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过去的70多年中,车辆动力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中,汽车制造商不仅依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测试经验和高超主观评价技能的工程师队伍。 传统的车辆动力学研究都是针对被动元件的设计而言,而采用主动控制来改变车辆动态性能的理念,则为车辆动力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采用“人—车—路”大闭环的概念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驾驶者,人既起着控

航天器总体设计答案总结(新)

航天器总体设计 (无平时成绩,考试试卷满分制,内容为21题中抽选13题) 1、航天器研制及应用阶段的划分。 主要划分为工程论证、工程研制、发射、在轨测试与应用四个阶段。 1)工程论证阶段:开展任务分析、方案可行性论证工作。 2)工程研制阶段:包括方案设计阶段、初样设计与研制阶段、正样设计与研制阶段。 3)发射阶段:发射场测试及发射。 4)在轨测试与应用阶段:在轨测试阶段、在轨应用阶段。 2、航天工程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任务。 组成:航天工程系统是由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网、应用系统组成的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工程系统。 任务: 1)航天器: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执行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特定任务飞行器,又称空间飞行器。 2)航天运输系统:指在地球和太空之间或在太空中运送航天器、人员或物资的飞行器系统,包括运载器、运输器、轨道机动飞行器和轨道转移飞行器等。 3)航天发射场:系指发射航天器的基地,包括测试区、发射区、发射指挥控制中心、综合测量设施、勤务保障设施等。 4)航天测控网:系指对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指挥和控制的综合系统,包括发射指挥控制中心、测控中心、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测控站和多种传输线路及设备。 5)应用系统:系指航天器的用户系统,一般是地面应用系统,如各类应用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载人航天器的地面应用系统、空间探测器的地面应用系统。 3、航天器总体设计概念及主要阶段划分。 概念:航天器总体设计是指为完成航天任务规定的目标所开展的以航天器为对象的一系列设计活动。 主要阶段划分:主要分为任务分析、总体方案可行性论证、总体方案设计、总体详细设计四个阶段。总体详细设计又分为总体初样设计和总体正样设计。 4、航天器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系统层次性原则、研制的阶段性原则、创新性和继承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5、航天器技术从成熟程度上可分为哪四类技术,各自的含义。 1)成熟技术:已经过在轨飞行考验,沿用原有的分系统方案、部件、电路和结构。 2)成熟技术基础上的延伸技术:在成熟技术基础上需要进行少量修改设计的分系统方案、部件、电路和结构。 3)不成熟技术(关键技术):必须经过研究、生产和试验(攻关)后才能在卫星上应用的技术。 4)新技术(关键技术):尚未在卫星上使用过的技术。 6、航天器总体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 1)用户使用要求及技术指标要求的确定。 2)总体方案的确定。 3)总体技术指标的分析、分配及预算。 4)分系统方案及技术指标的确定。

铁道车辆系统静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铁道车辆系统静/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803715026 课程名称:铁道车辆系统静/动力学 英文名称:Rolling Stock Systerm Static & Dynamics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 车辆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语言、工程力学、城市轨道车辆工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铁道车辆系统静/动力学是城市轨道车辆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铁道车辆静力学以及铁道车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铁道车辆静力学、动力学分析和计算方法,为从事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维护、测试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包括两部分。车辆静力学内容包括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用在车辆及其零部件上的载荷,车辆主要零部件的有限单元法计算。车辆动力学内容包括引起车辆振动原因,铁道车辆安全、平稳运行的条件和评定标准,铁道车辆系统的垂直振动和横向振动的原理和分析,铁道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作用在铁道车辆及其零部件上的载荷。 3.掌握车辆主要零部件的有限单元法计算方法。 4.掌握铁路车辆安全、平稳运行的条件和评定标准。 5.掌握引起车辆振动原因和车辆振动的基本形式。 6.熟练分析铁道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 7.熟练掌握铁道车辆系统的垂直振动和横向振动的原理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部分 掌握有限单元法的解题思路,掌握单元刚度矩阵、坐标变换、结构刚度矩阵的建立,掌握载荷处理和约束处理的方法,掌握解题的具体步骤。 2.作用在铁道车辆及其零部件上的载荷部分 掌握作用在铁道车辆上、作用在车体上及作用在转向架上的载荷。 3.车辆主要零部件的有限单元法计算部分 了解客车车体钢结构的计算,了解转向架构架的计算,并且会进行计算结果整理。 4.车辆振动引论部分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掌握车辆振动基本概念与振动形式,掌握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等基本知识。 5. 车辆的垂向振动部分

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作业及试地的题目详解

作业题 1、车辆动力学的具体内容是研究车辆及其主要零部件在各种运用情况下,特别是在高速运行时的位移、加速度和由此而产生的动作用力。 2、车辆系统动力学目的在于解决下列主要问题: ①确定车辆在线路上安全运行的条件; ②研究车辆悬挂装置和牵引缓冲装置的结构、参数和性能对振动及 动载荷传递的影响,并为这些装置提供设计依据,以保证车辆高速、安全和平稳地运行; ③确定动载荷的特征,为计算车辆动作用力提供依据。 3、铁路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 4、动力学性能归根结底都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性能。 5、线路不平顺不是一个确定量,它因时因地而有不同值,它的变化规律是随机的,具有统计规律,因而称为随机不平顺。 (1)水平不平顺; (2)轨距不平顺; (3)高低不平顺; (4)方向不平顺。 6、车轮半径越大、踏面斜度越小,蛇行运动的波长越长,即蛇行运动越平缓。 7、自由振动的振幅,振幅大小取决于车辆振动的初始条件: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振动频率)。

8、转向架设计中,往往把车辆悬挂的静挠度大小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9、具有变摩擦减振器的车辆,当振动停止时车体的停止位置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停滞区。 10、在无阻尼的情况下共振时振幅随着时间增加,共振时间越长,车辆的振幅也越来越大,一直到弹簧全压缩和产生刚性冲击。 11、出现共振时的车辆运行速度称为共振临界速度 12、在车辆设计时一定要尽可能避免激振频率与自振频率接近,避免出现共振。 13、弹簧簧条之间要留较大的间距以避免在振动过程中簧条接触而出现刚性冲击 14、两线完全重叠时,摩擦阻力功与激振力功在任何振幅条件下均相等。 15、在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中,把车体、转向架构架(侧架)、轮对等基本部件近似地视为刚性体,只有在研究车辆各部件的结构弹性振动时,才把他们视为弹性体。 16、簧上质量:车辆支持在弹性元件上的零部件,车体(包括载重)及摇枕质量 17、簧下质量:车辆中与钢轨直接刚性接触的质量,如轮对、轴箱装置和侧架,客车转向架构架,一般是簧上质量。 18、一般车辆(结构对称)的垂向振动与横向振动之间是弱耦合,因此车辆的垂向和横向两类振动可以分别研究。 19、若车体质心处于纵垂对称面上,但不处于车体的横垂对称面上,则车体的浮沉振动将和车体的点头振动耦合起来。

实验一 航天器轨道计算

实验一航天器轨道要素与空间位置关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航天器轨道六要素与空间位置的关系。 2.掌握航天器轨道要素的含义。 二、实验设备 安装有Matlab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航天器的六个轨道要素用于描述航天器的轨道特性,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它们决定轨道的大小、形状和空间的方位,同时给出航天器运动的起始点。这六个轨道要素分别是: ①轨道半长轴(a):它的长度是椭圆长轴的一半,可用公里或地球赤道半径或天文单位为单位。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半长轴与运行周期之间有确定的换算关系。 ②轨道偏心率(e):为椭圆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与长轴的比值。偏心率为0时轨道是圆;偏心率在0~1之间时轨道是椭圆,这个值越大椭圆越扁;偏心率等于1时轨道是抛物线;偏心率大于1时轨道是双曲线。抛物线的半长轴是无穷大,双曲线的半长轴小于零。 ③轨道倾角(i):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用地轴的北极方向与轨道平面的正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度量,轨道倾角的值从0°~180°。倾角小于90°为顺行轨道,卫星总是从西(西南或西北)向东(东北或东南)运行。倾角大于90°为逆行轨道,卫星的运行方向与顺行轨道相反。倾角等于90°为极轨道。 ④升交点赤经(Ω):它是一个角度量。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有两个交点,卫星从南半球穿过赤道到北半球的运行弧段称为升段,这时穿过赤道的那一点为升交点。相反,卫星从北半球到南半球的运行弧段称为降段,相应的赤道上的交点为降交点。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中,太阳从南半球到北半球时穿过赤道的点称为春分点。春分点和升交点对地心的张角为升交点赤经,并规定从春分点逆时针量到升交点。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共同决定轨道平面在空间的方位。

车辆系统动力学-复习提纲

1. 简要给出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的概念2-23,24,25, 1)、约束与约束方程 一般的力学系统在运动时都会受到某些几何或运动学特性的限制,这些构成限制条件的具体物体称为约束,用数学方程所表示的约束关系称为约束方程。 2)、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 如果约束方程只是系统位形及时间的解析方程,则这种约束称为完整约束。 完整约束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qi为描述系统位形的广义坐标(i=1,2,…,n);n为广义坐标个数;m为完整约束方程个数;t为时间。 如果约束方程是不可积分的微分方程,这种约束就称为非完整约束。 一阶非完整约束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qi为描述系统位形的广义坐(i = 1, 2, …,n);为广义坐标对时间的一阶与数;n为广义坐标个数;m为系统中非完整约束方程个数;t为时间。 2. 解释滑动率的概念3-7,8 1.滑动率S 车轮滑动率表示车轮相对于纯滚动(或纯滑动)状态的偏离程度,是影响轮胎产生纵向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使其总为正值,可将驱动和被驱动两种情况分开考虑。驱动工况时称为滑转率;被驱动(包括制动,常以下标b以示区别)时称为滑移率,二者统称为车轮的滑动率。

参照图3-2,若车轮的滚动半径为rd,轮心前进速度(等于车辆行驶速度)为uw,车轮角速度为ω,则车轮滑动率s定义如下: 车轮的滑动率数值在0~1之间变化。当车轮作纯滚动时,即uw=rd ω,此时s=0;当被驱动轮处于纯滑动状态时,s=1。 3. 轮胎模型中表达的输入量和输出量有哪些?3-22,23 轮胎模型描述了轮胎六分力与车轮运动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即轮胎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如图3-7所示。 根据车辆动力学研究内容的不同,轮胎模型可分为:

航天器轨道力学实验一

实验一卫星轨道参数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TK的基本功能; 2、掌握六个轨道参数的几何意义; 3、掌握极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典型轨道的特点。 二、实验环境 卫星仿真工具包STK 三、实验原理 (1)卫星轨道参数 六个轨道参数中,两个轨道参数确定轨道大小和形状,两个轨道参数确定轨道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一个轨道参数确定轨道在轨道平面内的指向,一个参数确定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 ? 轨道大小和形状参数: 这两个参数是相互关联的,第一个参数定义之后第二个参数也被确定。 第一个参数第二个参数 semimajor axis 半长轴Eccentricity 偏心率 apogee radius 远地点半径perigee radius 近地点半径 apogee altitude 远地点高度perigee altitude 近地点高度 Period 轨道周期Eccentricity 偏心率 mean motion平动Eccentricity 偏心率

图1 决定轨道大小和形状的参数 ?轨道位置参数: 轨道倾角(Inclination)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夹角 升交点赤经(RAAN)赤道平面春分点向右与升交点夹角 近地点幅角(argument of perigee)升交点与近地点夹角 ?卫星位置参数: 表1 卫星位置参数 (2)星下点轨迹 在不考虑地球自转时,航天器的星下点轨迹直接用赤经α、赤纬δ表示(如图2)。直接由轨道根数求得航天器的赤经赤纬。

图2 航天器星下点的球面解法 在球面直角三角形SND 中: ?? ???+==??+Ω=+==)tan(cos tan cos tan )sin(sin sin sin sin f i u i f i u i ωαα αωδ (1) 由于地球自转和摄动影响,相邻轨道周期的星下点轨迹不可能重合。设地球自转角速度为E ω,t 0时刻格林尼治恒星时为0G S ,则任一时刻格林尼治恒星时G S 可表示成: )(00t t S S E G G -+=ω (2) 在考虑地球自转时,星下点地心纬度? 与航天器赤纬δ仍然相等,星下点经度(λ)与航天器赤经α的关系为: ???=---=-=δ ?ωααλ)(00t t S S E G G (3) 将(1)代入上式,得到计算空间目标星下点地心经纬度()?λ,的公式,即空间目标的星下点轨迹方程为: ? ???=---?+Ω=)sin arcsin(sin )()tan arctan(cos 00u i t t S u i E G ?ωλ (4) 其中? 为星下点的地理纬度,λ 为星下点的地理经度,u 是纬度幅角,ωE 为地球自转角速度。由(4)中的第二式可知,i =90?时,? 取极大值?max 。i =-90?时,? 取极小值

车辆系统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2009-2010学年第( 2 )学期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 M01206 课程名称 车辆系统动力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阅卷教师签字: 答题时注意:各题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包括填空题)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Sperling 以 频率与幅值的函数 ,而ISO 以 频率与加速度的函数 评定车辆的平稳性指标。 2.在轮轨间_蠕滑力的_作用下,车辆运行到某一临界速度时会产生失稳的_自激振动_即蛇行运动。 3.车辆运行时,在转向架个别车轮严重减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 脱轨 ,而车辆一侧全部车轮严重 减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 倾覆 。 4.在车体的六个自由度中,横向运动是指车体的横移、 侧滚 和 摇头 。 5.在卡尔克线性蠕滑理论中,横向蠕滑力与 横向 蠕滑率和 自旋 蠕滑率呈相关。 6.设具有锥形踏面的轮对的轮重为W ,近似计算轮对重力刚度还需要轮对的 接触角λ 和 名义滚动圆距离之半b 两个参数。 7.转向架轮对与构架之间的 横向定位刚度 和 纵向定位刚度 两个参数对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影 响较大。 8. 纯滚线距圆曲线中心线的距离与车轮 的_曲率_成反比、与曲线的_曲率_成正比。 9.径向转向架克服了一般转向架 抗蛇行运动 和 曲线通过 对转向架参数要求的矛盾。 10.如果两辆同型车以某一相对速度冲击时其最大纵向力为F ,则一辆该型车以相同速度与装有相同缓冲器 的止冲墩冲击时的最大纵向力为_21/2F _,与不装缓冲器的止冲墩冲击时的最大纵向力为_2F_。 院 系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共2页 第1页 5.什么是稳定的极限环? 极限环附近的内部和外部都收敛于该极限环,则称该极限环为稳定的极限环。 6.轨道不平顺有几种?各自对车辆的哪些振动起主要作用? 方向、轨距、高低(垂向)、水平不平顺。方向不平顺引起车辆的侧滚和左右摇摆。轨距不平顺对轮轨磨耗、车辆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一定影响。高低不平顺引起车辆的垂向振动。水平不平顺则引起车辆的横向滚摆耦合振动。 三.问答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已知:轮轨接触点处车轮滚动圆半径r ,踏面曲率半径R w ,轨面曲率半径R t , 法向载荷N ,轮轨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o 。试写出Hertz 理论求解接触椭圆 长短半径a 、b 的步骤。P43-P44 根据车轮滚动圆半径、踏面在接触点处的曲率半径、钢轨在接触点处的曲率半径得到A+B 、B-A ,算得cos β,查表得到系数m 、n ,然后分别根据钢轨和车轮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σ,求得接触常数k ,得出轮轨法向力N ,然后带人公式求得a 、b 。 2. 在车辆曲线通过研究中,有方程式 ()W f r y f w O W μψλ212 1 2 222 * 11=??? ?????+???? ?? 二.简答题 (每题5分,共30分) 1.与传统机械动力学相比,轨道车辆动力学有何特点? 2.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计算有哪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解析和数值方法。数值方法可以用计算机,算法简单,效率高,但存在一定误差;解析方法是利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建立解析几何的方式求解,比较准确,但是计算繁琐,方法难于理解。 3.在车辆系统中,“非线性”主要指哪几种关系? 轮轨接触几何非线性、轮轨蠕滑关系非线性、车辆悬挂系统非线性 4.怎样根据特征方程的特征根以判定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 根据求出的特征根实部的正负判断车辆蛇行运动的稳定性,当所有的特征根实部均为负时,车辆系统蛇行运动稳定,存在特征根为零或者负时,车辆系统的蛇行运动不稳定。

车辆系统动力学 作业

车辆系统动力学作业 课程名称:车辆系统动力学 学院名称:汽车学院 专业班级:2013级车辆工程(一)班 学生姓名:宋攀琨 学生学号:2013122030

作业题目: 一、垂直动力学部分 以车辆整车模型为基础,建立车辆1/4模型,并利用模型参数进行: 1)车身位移、加速度传递特性分析; 2)车轮动载荷传递特性分析; 3)悬架动挠度传递特性分析; 4)在典型路面车身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 5)在典型路面车轮动载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 6)在典型路面车辆行驶平顺性分析; 7)在典型路面车辆行驶安全性分析; 8)在典型路面行驶速度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计算分析; 9)在典型路面行驶速度对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影响计算分析。 模型参数为: m 1 = 25 kg ;k 1 = 170000 N/m ;m 2 = 330 kg ;k 2 = 13000 (N/m);d 2 =1000Ns/m 二、横向动力学部分 以车辆整车模型为基础,建立二自由度轿车模型,并利用二自由度模型分析计算: 1) 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 2) 汽车的瞬态转向特性; 3)若驾驶员以最低速沿圆周行驶,转向盘转角0sw δ,随着车速的提高,转向盘转角位sw δ,试由 20sw sw u δδ-曲线和0 sw y sw a δ δ-曲线分析汽车的转向特性。 模型的有关参数如下: 总质量 1818.2m kg = 绕z O 轴转动惯量 23885z I kg m =? 轴距 3.048L m = 质心至前轴距离 1.463a m =

质心至后轴距离 1.585b m = 前轮总侧偏刚度 162618/k N rad =- 后轮总侧偏刚度 2110185/k N rad =- 转向系总传动比 20i =

航天器的姿态与轨道最优控制

航天器的姿态与轨道最优控制 董丽娜唐晓华吴朝俊司渭滨(第八小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049) 【摘要】从航天器的轨道运动学方程出发, 运用线性离散系统最优控制理论, 提出了一种用于航天器轨道维持与轨道机动的最优控制方法, 建立了相关的最优控制模型并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算法。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最优控制方法是正确和可行的。 【关键词】航天器轨道保持轨道机动最佳控制 Optimal Control of Spacecraft State and Orbit Dong LiNa,Tang XiaoHua,Wu ChaoJun,Si WeiBin (EE Schoo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Shannxi province, 710049)【Abstract】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optimal control method for orbital maintenance and maneuver ,which begins with the kinetics equation of spacecraft and is based on the linear discret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 establishes the relative optimal control model and gives its solu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iven optimal control method in this paper is correct and feasible. 【Key word】Spacecraft ,Orbital keeping ,Orbital maneuver ,Optimal control 1 引言 一般地,常见的航天器有: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宇宙飞船、空间站等。宇宙飞船也称太空飞船,它和航天飞机都是往返于地球和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如空间站) 。

2.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性能演化及控制

“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性能演化及控制”重大项目指南 高速轨道交通是现代铁路客运发展方向,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以往关于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多刚体系统与柔性基础耦合系统建模问题、运动稳定性问题、轮轨滚动接触力学问题等,聚焦于解决功能性设计、安全性评估、动力学性能优化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以使高速轨道交通系统能够成功运行。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运营,出现了一系列长期服役性能演化的实际问题,开始重视高速轨道交通系统长期性能方面的研究,如车辆系统故障机理与演化问题、基础结构疲劳损伤与性能劣化问题,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尚不能从本质上阐释系统动态性能演化的力学机制。深入开展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性能演化及控制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前提与根本保障。 本项目拟以高速铁路车辆与基础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车辆装备和基础结构长期动力学性能演化规律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揭示长期运营过程中车辆及基础结构复杂非线性振动的力学演化机制,提出保障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动态服役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控制策略与方法。开展相关领域基础研究能够促进力学、信息与机械、土木学科交叉,为满足轨道交通领域国家重大装备与基础设施应用需求提供基础理论保障。 一、科学目标 以高速铁路车辆与基础结构构成的耦合系统为研究载体,开展复杂环境下系统运行性能的预测与评估理论方法研究,探明高速轨道交通车辆与轨下基础结构的长期动力学性能演变规律;开展动力学反问题研究,揭示高速列车强非线性振动与车辆服役状态的本质关系,探索系统长期服役过程中的载荷识别方法、故障诊断方法和动力学性能控制方法。由此,推动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工程应用,提升我国在非线性动力学和破坏力学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研究内容 (一)高速轨道交通系统载荷特征与识别及载荷谱。 研究高速列车/轨道强非线性系统的载荷溯源方法,探明载荷作用机制,揭示系统动态载荷的源头,探索不同类型载荷传递路径及其在频域内的分布规律。提出车辆系统关键部件多种载荷的精准辨识方法和测试方法,构建覆盖复杂线路及运行工况的关键部件载荷数据库,揭示车辆系统关键部件载荷的统计学规律和演化规律。 (二)高速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动力学行为演化及控制。 结合高速车辆服役性能跟踪试验海量数据及理论分析模型,揭示高速车辆动力学性能演化机理,发展车辆关键运动部件故障诊断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揭示故障产生机理,探求高速车辆关键运动部件的故障演化规律。研究适用于高维、强非线性车辆系统的多点协调控制方法,发展适用于高速车辆振动控制策略与方法。 (三)高速轨道交通基础结构动力学性能演化、破坏机理及控制。 研究复杂服役环境条件下多种类型动态载荷的表征方法与耦合机制,探索基础结构劣化规律、关键部件的破坏机理及其与动力学性能演变的关联机制。构建表征高速轨道交通基础结构不同劣化特征模型,揭示基础结构不同劣化状态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发展系统动态服役安全的评估方法及控制策略。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性能演化及控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数理科学部负责受理。

车辆系统动力学知识点

车辆系统基础知识 1.车辆系统中主要有哪几种非线性关系:(线性化方法、原理。)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线性化时踏面锥度、重力刚度、重力角刚度为常数。 蠕滑率-力规律:蠕滑系数在线性化后也为常数。 车辆的悬挂特性: 2.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内容: 蛇形运动稳定性;车辆曲线通过时运动状态和轮轨作用力;车辆对轨道不平顺的响应;过曲线时抗脱轨、抗倾覆性能;车辆纵向动力学,车辆间相互作用;新型悬挂形式,主动、半主动悬挂,径向转向架;弓网系统动态特性:受流、噪音;车辆系统空气动力学。 3.轨道车辆的不平顺及其对应的车辆振动类型:(此处需要补充各种常用轨道谱表示方式,以及不同振动形式耦合程度大小与关系) 直线区段的四种不平顺分别为:垂向轨道不平顺,引起车辆的垂向振动,水平轨道不平顺,引起车辆的横向滚摆耦合振动;方向不平顺,引起车辆的侧滚和左右摇摆;轨距不平顺轨距不平顺对轮轨磨耗、车辆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一定影响。

车辆系统动力学指标及评价标准 1.车辆运行安全性及评价标准: 脱轨系数:评定防止车轮脱轨稳定性的脱轨系数,为某一时刻作用在车轮上的横向力Q和垂向力P的比值。脱轨系数临界值定义为当轮轨接触的切向力T等于摩擦系数乘以接触法向力N时的Q/P值。(有两类脱轨系数,一种与时间相关、一种与时间无关,像这种评价指标的原理,虽与考试没什么关系,但是可以尝试弄清楚,谁整理好了可以弄进来。还有不同标准,比如《铁道机车动力学性能试验鉴定方法及评定标准》(TB/T 2360-93)《高速试验列车动力车强度及动力学性能规范》(95J 01-L)《高速试验列车动力车强度及动力学性能规范》(95J 01-M)的限定值,这些个常用标准,值得整理) 轮重减载率:评定车辆在轮对横向力为零或接近于0的条件下,因一侧车轮严重减载而脱轨的安全性指标。(同上) 倾覆系数:评价车辆在侧向风力、离心力和横向振动惯性力的最不利组合下是否会导致使车辆向一侧倾覆。(同上) 2.车辆运行平稳性及评价指标: Sperling:评定车辆本身的运行品质以及旅客乘坐舒适度,根据振动加速度及其振动频率来衡量,不同类型的振动(横向、垂向、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得到的W值不同,然后汇总取算术平均得到总的平稳性指标。(关于这样的指标,为什么能衡量稳定性,原理性的东西,,,,太需要了。) ISO2631-74:用疲劳时间T表示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00412703)车辆系统动力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412703 课程名称:车辆系统动力学 英文名称:Vehicle System Dynamics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学科:机械、交通等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车辆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车辆动力学基本原理,了解车辆动力学发展现状,掌握车辆系统动力学激励原因、建模与试验研究方法、动力学性能评定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主要介绍引起车辆振动原因及铁道车辆安全、平稳性等动力学评定标准,车辆零部件建模方法,轮轨接触理论,蛇行运动稳定性,车辆的曲线通过,列车纵向动力学。 三、课内学时分配

四、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王福天车辆系统动力学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2.张定贤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3.任尊松,车辆系统动力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4.Simon Iwnicki, Handbook of railway vehicle dynamics,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2006

5.沈利人译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6.陈泽深,王成国铁道车辆动力学与控制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7.现代轨道车辆动力学胡用生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8.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翟婉明科学出版社2007 9.车辆与结构相互作用夏禾科学出版社2002 五、教学与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方式、考试+平时成绩评定成绩 编写人(签字):魏伟编写时间:2012.9.4

大连交通大学硕士车辆系统动力学知识点精华

基础题 一、车体运动的六种形式是什么? 沿着XYZ 轴的三个平移运动分别称为伸缩、横摆、浮沉。绕着XYZ 轴的回转运动分别称为侧滚、点头和摇头。 二、单节车辆动力学与整列车的动力学的研究的模型有什么不同? 1单节车辆动力学包括:垂向与横向动力学模型(研究对各种轨道不平顺的响应),横向稳定性模型(眼镜车辆蛇形运动特性和临界),曲线动过模型(分析通过曲线是轮对偏移和轮轨作用力) 2整列车动力学模型包括: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列车横向动力学模型;列车垂向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研究问题范畴:响应问题(在不平顺和通过曲线是引起的)和稳定性问题(不同运行工况引起的) 动力学模型的要求:模型的结构必须是可靠的;模型的各个参数必须的准确的。 三车辆动力性能有哪几种?各用什么指标描述? 1运行平稳性;德sperling 平稳性指标;国际联盟UIC 指标 2运行稳定性:包括:防止蛇形运动稳定性(临界速度要远高于运行速度);防止脱轨稳定性(脱轨系数Q/P ,轮重减载率?P/P );车辆倾覆稳定性(倾覆系数D=P 动载荷/P 静载荷)。 3通过曲线的能力:磨耗指数 四:轨道不平顺有哪几种? 1几何性轨道不平顺:垂向不平顺(轨道在同一轮载作用下沿长度方向高低不平);水平不平顺(左右轨对应点高度差);方向不平顺(左右轨横向平面内弯曲不直);轨距不平顺(左右两轨横向平面内轨距偏差) 2周期性轨道不平顺:钢轨接头处等 3随机性轨道不平顺 4局部轨道不平顺:曲线顺坡轨距变化;过道岔;钢轨局部磨损;路基隆起和下沉。 五:轮轨接触几何参数有哪些?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有哪些?什么是自激振动? 左右车轮的实际滚动圆半径;左右轮轨接触点处的车轮踏面曲率半径;左右轮轨接触点处的钢轨截面曲率半径;左右轮接触点处的接触角;轮对侧滚角;轮对中心的垂向位移。 原因1与轨道有关的激振因素:钢轨接头处的轮轨冲击;轨道的垂向变形;轨道的局部不平顺;轨道的随机不平顺; 2与车辆自身结构的激振因素:车轮偏心;车轮不均重;车轮踏面擦伤剥离;锥形踏面轮对的蛇形运动 自激振动:指一个系统在运动中,如果引起振动的激振源是由于系统结构本身所造成,而不是由于外界强迫输入的,当运动停止时,这种激振力也就随之消失,那么这种振动就称为自激振动。 六:为何轮缘根部圆弧最小半径>钢轨肩部圆弧半径?相等行么?相反行么? 当轮对相对于轨道的横移量不大时,对产生一点接触,当横移量过大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两点接触。圆弧最小半径>钢轨肩部圆弧半径,使得轮对具有较大横移量,即轮缘根部移动到轨肩时,也不出现会两点接触,出现两点接触的可能性降低,能减少轮轨磨耗。 七:什么是踏面斜度与等效斜度?有何区别?等效斜度直接影响车辆的什么性能? 锥形踏面的车轮在滚动园附近作一斜度为λ的直线段,当轮对中心离开对中位置,有一横移量为y 时候,左右轮的实际滚动圆,则的可得出踏面斜度。对于纯锥形踏面,踏面斜度λ恒为常数。 对于磨耗型踏面,踏面由多段弧组成,踏面斜度λ随着轮对横移量y w 的改变而改变,λ不再为一个恒定常数,因此在计算时候,要取的等效值,此等效值定义为踏面等效斜度。 等效斜度直接影响车辆曲线通过性能 八:轮对低动力设计有哪些方法? 1减小簧下质量(空心轴、小轮径车轮、薄车轮)2采用合理的车轮踏面 3 采用弹性轮对4 严格控制车轮质量 九:什么是蠕滑?蠕滑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蠕滑率、蠕滑力、与蠕滑系数?他们有怎样的关系? 由于轮轨间产生的相对位移,车轮滚动时走过的距离将比纯滚动时小,这一现象叫蠕滑。 条件:轮轨接触形成接触斑,轮轨间有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接触斑上产生切向力。 蠕滑率其实就是车轮相对钢轨在各方向的相对滑动率。分为3种:纵向蠕滑率、横向蠕滑率、自旋蠕滑率。 纵向蠕滑率=(车轮实际前进速度-纯滚动前进速度)/纯滚前进速度 横向蠕滑率=(车轮实际横向速度-纯滚动横向速度)/纯滚前进速度 w L R e y r r 2-=λ

车辆系统动力学报告

垂直动力学部分 题目:以车辆整车模型为基础,建立车辆1/4模型,并利用模型参数进行: 1)车身位移、加速度传递特性分析; 2)车轮动载荷传递特性分析; 3)悬架动挠度传递特性分析; 4)在典型路面车身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 5)在典型路面车轮动载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 6)在典型路面车辆行驶平顺性分析; 7)在典型路面车辆行驶安全性分析; 8)在典型路面行驶速度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计算分析; 9)在典型路面行驶速度对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影响计算分析。 模型参数为:m 1= 25 kg;k 1 = 170000 N/m;m 2 = 330 kg;k 2 = 13000 (N/m);c =1000Ns/m 本文拟定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分析计算。 1.建模及运动方程 依据课程题目的要求,以Matlab/simulink为仿真平台,建立具有两自由度的1/4车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双自由度的车辆1/4简化模型 上图中汽车的悬挂(车身)质量m 2 = 330 kg;非悬挂(车轮) 质量m 1= 25 kg;弹簧刚度k 2 = 13000 N/m;轮胎刚度k 2 = 13000 (N/m); 减震器阻尼系数C=1000Ns/m。

车轮与车身垂直位移坐标分别为1z 、2z ,坐标原点选在各自平衡位置,其运动学方程为: 0)()(z 1221222=-+-+z z K z z c m 0)()()(z 112122111=-+-+-+q z K z z K z z c m 根据运动学方程,通过Matlab/Simulink 建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Matlab/Simulink 仿真图 2. 模型分析 2.1 车身位移、加速度传递特性分析 2.1.1车轮位移 车轮位移1Z 对q 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2 112 2121232142122211)()() (q z K K w jCK w K m K K m w m m jC w m m K jCw w m K ++++-+-++-= 22100000017000000607150035500825221000000170000005610000q z 23421++--++-=jw w jw w jw w 系统传递函数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