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战国秦汉

战国秦汉

夷汉之间_从考古材料看贵州战国秦汉时代的文化格局

2009年第6期 (第29卷总第130期)贵州民族研究Guizhou Ethnic Studies No.6,2009(Vol.29.February.No.130) 夷汉之间 ———从考古材料看贵州战国秦汉时代的文化格局 李飞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梳理,我们发现战国秦汉至魏晋时期,贵州文化格局经历了一次土著向汉化复归于土著的演变历程。这是贵州文化由多元向单一复向多元的一次变迁,最终的结果表明多样性的文化格局成为也必将成为历史的选择,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样性的文化。 关键词:考古材料;文化格局;文化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K871.41.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5-0064-08 Between Yi and Han ———The Cultural Patterns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to Han Dynasty in Guizhou LI Fei (Guizho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Guiyang ,Guizhou 550004,China ) Abstract:Through a detailed research on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we have discovered that cultural patterns have an evolution from aboriginal culture to Han and a reversion to aboriginal culture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to Han Dynasty.This is a change of Guizhou culture from diversity to singleness to diversity.It proves that cultural diversity patterns become a historic choic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needs cultural diversity. Key words: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Cultural Patterns ,Cultural Diversity 收稿日期:2009-09-25 [作者]李飞(1976—),男,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西南考古。 战国秦汉时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结束,铁器时代开始的时期。战国秦汉时代的贵州,是土著文化高度发达,汉文化开始流行的时代。汉文化的大规模涌入,引发了一场夷汉之间文化的长期拉锯,此消彼长,两汉之际汉文化曾一度占据上风,而土著文化终成贵州文化的主流,是今日贵州多彩文化的根基所在。本文用考古资料揭示这一变迁,并尝试作出初步解读。理解这一历史过程,对我们正确看待和应对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变迁将是十分有益的。 一、夜郎时代:土著文化的高峰 1.夜郎及其文化 夜郎是战国秦汉时代中国西南一小国,西南诸邑中,史称“夜郎最大”,武帝时夜郎王曾与滇王一同授印被封。西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5年),夜郎王兴被诛,夜郎灭亡。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其在历史上大约存在了300年时间。关于其地望,一般认为在贵州西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贵州西部的盘县、威宁中水、辅处、赫章可乐、普安铜鼓山、安龙、兴义、兴仁、册亨、望谟、晴隆、六枝、织金等地就不断有战国秦汉时期的青铜遗物发现,多数学者认为其即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

一.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以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更重要的是从笔调的轻重疾缓、柔劲坚挺变化中,透露出画家心手相应的律动感,流露出充满中国情调的笔意和神采。在着色上,秦汉画家广泛应用了朱、深红、浅红、黄、土黄、丹黄、青、绿、浅蓝、深黑、浅黑、白等颜色,并且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和技巧,掌握了对比调和、清淡浓重色调的运用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的体裁在汉代已开先河。 另外汉代绘画在表现动态上如人的舞蹈、云气的动荡和动物的奔驰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高的水平。 宫殿寺观壁画 汉代帛画 墓室壁画 二.秦汉美术雕塑艺术的艺术特征 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 兵马俑 汉代石刻 中国美术简史 姓名:赵蓉 班级:美术学13-2班 学号:1

第0战国秦汉考古教学大纲

《战国秦汉考古》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战国秦汉考古 课程英文名称:archaeology on the Warring States, Qin and Han Dynasties 总学时:68~72 学分:4学分 壹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秦汉考古上接商周考古,下接魏晋考古,其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帝国时代的最前一段历史,也即以往所讲的中国封建社会奠基时期的历史,对于揭示中国古代社会从王国时代演进到帝国时代的历史脉络以及汉代之后中国古代历史的走向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习该段考古,不仅仅是补史证史,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实物资料,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为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如生动直观的历史教材,教育大众,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发展大旅游经济等等。 贰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了解:战国秦汉考古研究的意义;秦汉考古的时空范围与时期划分;秦汉考古的主要研究内容;秦汉考古的重要田野发掘及研究收获;秦汉考古的重要参考书籍。 叁课程的章节 共分战国、秦代、西汉、东汉四大章,每章下又分别按历史梗概、城址、墓葬、手工业、农业、文化艺术等分别设置小节。 第一章战国考古(约20-22个学时) 第一节战国时代的历史和分期 战国指的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的中国社会历史阶段。这一期间诸侯割据、争雄,在周文化基础上分别形成了列国自己的文化特征,表现在考

古学文化面貌上则是明显的地区特点,按照战国七雄的分国区域,考古教学上也会国、分区叙述。 第二节列国城址和各国长城 一、列国城址 主要介绍了8个列国城、它们是秦栎阳城、东周王城、鲁国曲阜城、齐国临淄城、燕下都城、郑韩故城、赵国邯郸城、楚国纪南城。最后,对这些城址提出了综述研究概况。 列国长城遗迹主要介绍了7个国家的长城遗迹,它们是齐、楚、魏、燕、赵、秦、中山长城。长城的出现,是和军事战争密切相关的,秦汉长城正是在战国长城的原有基础上扩建起来的。 第三节列国墓葬 一、墓葬的分区和断代 墓葬的分区基本同于列国的分区,各个分区内的墓葬文化,既表现出了独立性,也存在一致的共性。断代分期主要依靠的是墓葬形制的演变、器物组合特征、器形演变规律,并参照青铜铭文和钱币学的研究。把战国墓葬分成早、中、晚三期。 二、墓葬分区研究 以三晋两周地区墓葬的主体内容,它的青铜器和陶器分期很具有代表性。秦墓的研究在关中是独树一帜。另外还介绍了齐、鲁、燕国墓,中山国墓、曾侯乙墓、以及南方广泛分布的楚墓,最后对这些列国墓的特点进行了综述。 第四节战国时期的农业和工商业 一、冶铁技术的发生及对农业的作用 主要介绍了古代冶铁术的一般过程,我国冶铁术发生的时间、考古中的所见的东周铁器及铁器在农业生产、军事上的作用。 二、青铜手工业 阐述了青铜武器制造为中央集权国家所控制。器类有食器、酒器、水器、土器、兵器、车马器、农具、货币、玺印符节、质量衡器、铜镜及杂器。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进步,不仅青铜艺术有所发展,而且生活用的青铜器大量增加,传统的青铜瓦乐器衰退。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室内史心得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室内史心得 通过本学期对室内设计史的学期习,我对我国室内设计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最感兴趣的的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史。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67年至前221年)房屋的布局为“一堂二内”堂为前部的半敞空间,为住宅的公共部分,相当于现在的“厅”。而内为后部的私用部分,相当于与现在的卧室。典型的代表为凤翔秦国太祖庙(如图),前部平面呈凹字形,前沿中间有二柱,为“堂”,堂之左右有夹室,堂后 为室,是再后有东、西、北堂。 而在这个时期回廊和庭院式布局已经很普遍,高台建筑(如图)和园囿又兴

盛起来,这固然有使用上的和观念上的需要,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内外空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园囿的空间非常广阔,不论是以宫室为主的,还是以园囿为主,都能做到内外相通,使人更接近大自然。高台建筑中的“台”,使用夯土分层筑成的。少数“台”,也可能是利用原有的高地,经过切割、修整、加高而成。而在这个时期的装饰装修采用了砖瓦技术、木结构彩色涂饰、花纹砖,壁画等,(如战国楚先王庙堂及公卿祠堂)。在家具中有了木俎(如图)卧榻式床(床) 陈设也有铜器、织物、漆器、灯具等。春秋战国时代的纹样见于铜器、漆器、砖瓦与织物,瓦当的纹样在春秋特别是战国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纹样的新红雷有动物纹样,如鹿、鸟、饕餮;自然纹,如山纹和云纹;植物纹,葵纹,菊花纹; 文字纹,多为歌颂、纪念等(如图)。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秦国。而在公元前206年,刘邦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25年,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政权,迁都洛阳,史称东汉。秦在统一六国期间,就建了不少宫殿和台苑。如秦始皇陵、阿房宫(如图)

先秦史教案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先秦史》课程教案

《先秦史》课程教案 教材:无 主要参考书: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人民出版社1982年) 3.顾颉刚《古史辨》(中华书局1981年) 4.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2、3、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5.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 6.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7.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课时: 36课时 课程结构与课时分配: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试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和讨论等情况,占综合考核成绩的30%;试卷成绩为期终书面试卷考试,占综合考

核成绩的70%。 第一讲导言 甲、教学基本要求 本讲是《先秦史专题》课程的首讲,通过本章教学,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专题课程,先秦史的内涵和研究的时间范围; 2、使学生认识开设《先秦史专题》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3、使学生深刻理解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4、使学生了解先秦史研究的学术重镇、著名学者与本课程拟开设的专题内 容。 乙、时间分配 4学时 丙、思考题 1.试分析论述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2.列举出先秦史研究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丁、教学内容 一、先秦史专题的名称 1、专题课与通史课的区别 通史:宏观全局面面俱到面宽而不够深 专题: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具体而微深入探索研究性教学 2、先秦史 Pre--Qin Dynasty 秦代以前(秦代与秦国的区别)前221年以前 时间跨度长:史前时代国家的早期阶段(战国以后进入到成熟国家阶段) 二、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先秦史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1、国际学术界两大重要课题都是在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内 (1)人类的起源问题:人类从何而来;现代人类从何而来(人对其自身的思考) (2)国家(文明社会)是如何出现的:我们都生活在国家中世界上国家的出现是按同一个模式还是多种不同模式 人类发展史上的两个巨大变革 2、先秦史是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最早的一段历史的第一页源头源远流长 3、先秦文化是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先秦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态和价值趋向 (1)中国伦理社会的特征形成于先秦时期 伦理社会(家族孝悌)政治伦理化(家国同构由孝亲发展到忠君) 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现在中国依然重人情家本位重视家庭生活天伦之乐 (2)塑造中华民族共同心态的“十三经”主要产生于先秦时期 诗经尚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春秋三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在古人观念中先秦文化几乎是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以致有“书不读三代以下”的说法(3)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先秦时期 《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而生生不息,成为世界上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民族

秦汉史期尔雅末考试答案 (2)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历史上,通过()的驱使才能实现大义灭亲。(1.0分)1.0 分 A、 利益 B、 惩罚 C、 金钱 D、 官位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汉代的法律系统是()。(1.0分)1.0 分 A、 法家化的 B、 道家化的 C、 儒法化的 D、 儒家化的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所谓的“挪置罪名”是指将有罪的()可以说成无罪之人。(1.0分)1.0 分A、 官吏的恩宠 B、 官员 C、 道德的模范 D、 人民的公仆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下列人物中,不主张发展福利国家的是()。(1.0分)1.0 分 A、 王安石 B、 韩非子 C、 司马光 D、 桑弘羊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西方历史上,所谓的“重商主义”是指重视对商业的()。(1.0分)1.0 分A、 尊重 B、 管控 C、 发展 D、 投资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是秦制与封建制的主要区别。(1.0分)1.0 分 A、 经济发展模式 B、 政治制度 C、 文化模式 D、 附庸或者奴才的管理方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是秦制成功的关键所在。(1.0分)1.0 分 A、 使人人平等 B、 改善人民生活 C、 提高国际地位 D、 发展经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从()开始,中国法律逐步儒家化。(1.0分)1.0 分 A、 春秋时代 B、 明清时代 C、 曹魏时代 D、 秦汉时代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0儒家学说认为,()是个人的身体所有者。(1.0分)1.0 分 A、 国家 B、 自然 C、 自己 D、 父母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1()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12从()开始,尚书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机构。(1.0分)1.0 分 A、 西汉 B、 三国 C、 唐代 D、 东汉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先秦秦汉史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先秦秦汉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先秦秦汉史》是为历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先秦秦汉社会历史的面貌及发展变迁状况,继承优秀思想文化遗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从事历史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报考硕士研究生和撰写学位论文奠定基础。 (三)教学內容 本课程是对《中国古代史》课程“先秦秦汉部分”的深化和拓展,将以专题的形式讲述先秦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情况,结合最新考古成果,介绍学术界在先秦秦汉史研究方面的新成绩。 (四)教学时数 36学时。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的方法,并适当布置参考书目,组织一次课堂讨论。 二、本文 第一章先秦秦汉史概述与学术热点分析 教学要点:先秦秦汉时期的时代特点及历史地位;先秦秦汉史史料概述;先秦秦汉史研究概况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先秦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学时) 先秦时期的历史特点;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先秦秦汉史的基本脉络(1学时) 中国文明的起源;夏商周断代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秦汉史的基本脉络 第三节先秦秦汉史研究概述(2学时) (1)先秦秦汉史研究特点; (2)先秦秦汉史研究方法; (3)先秦秦汉史史料概述; (4)20世纪的先秦秦汉史研究; (5)先秦秦汉史研究展望 第二章秦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教学要点:秦人起源问题上文献学、考古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秦国建立特殊历史背景的探

索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嬴秦的起源(2学时) 秦的族源;秦人起源东来说;秦人起源西来说;秦文化特点;秦族的迁徙 第二节早期秦文化探索(1学时) (1)早期秦文化的考古学探索,以甘谷毛家坪遗址和清水李崖遗址为重点; (2)考古学上的秦人来源分析 第三节秦国的建立(1学时) 秦国建立的特殊历史背景;秦人的英雄主义 第三章从封国到帝国 教学要点:从思想史角度分析秦由偏居西隅的弱国而走向统一继而灭亡的原因 教学时数:7学时。 教学內容: 第一节献公改革与墨家学派(2学时) 献公改革;墨家学派与秦结合的历史因缘;墨家后学与秦的关系;墨者对秦政治传统的影响 第二节商鞅变法与法家思想(2学时) 变法过程及内容;变法成功的原因与借鉴;变法的意义与历史影响 第三节纵横家与秦帝业的奠定(2学时) 秦惠文王与张仪;昭襄王对合纵连横策略的利用;远交近攻 第四节秦统一与秦亡原因的思想史探索(1学时) 秦统一原因探索;秦灭亡原因探索 第四章再建帝国 教学要点:统一中央集权、统一帝国的艰辛再建历程(从大泽乡起义到汉武帝即位)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本讲通过对康有为和严复思想的介绍,使同学能更深刻的认识维新派的思想实质,并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作了分析和评价。 第一节承秦立汉(1学时) 王政复辟;项羽的军功王政;非承秦无以立汉 第二节汉初政局(2学时) (1)汉初的主要社会、政治问题; (2)汉高帝五年五月诏与社会秩序的建立; (3)有限皇权和联合帝国; (4)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第三节文景之治(2学时) 诛吕安刘与文帝即位;无为政治和长者群体;文帝的统治;景帝的统治 第五章经学与汉代政治 教学要点:以经学发展演变的视角审视汉代政治史的发展脉络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武帝表彰六经(2学时)

秦汉史测验1

秦汉史测验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据此回答 1.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政治作用是 A.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B.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C.巩固了国家统一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2.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长城D.统一文字 3.秦朝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因为 A.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D.推动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 4.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 B.建立中央官制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5.秦朝采取的下列经济制度中最能够体现其国体的是 A.实行土地私有制B.统一度量衡C.统一货币 D.统一车轨、驰道和邮驿6.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中央集权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B.皇帝直接任免官吏从而控制人事权C.目的是要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D.造成秦的暴政,是一种倒退 7. 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 A、执掌群臣奏章 B、下达皇帝诏令 C、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 D、监察百官 8. 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只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9.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B、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10. 下列论述中,最能反映秦短暂而亡的是 A、“秦之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B、“四维(礼仪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11. 下列内容不符合秦朝文化教育史实的是 A、以小篆为标准字体颁行全国 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文化专制

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复习指导讲解

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复习指导 一、字词精粹 1、正音 栖(qī)絺(chī)譬(pǐ)雠(chóu)嚭(pǐ)赦(shè)鄞(yín)蕃(fān)饩(xì) 氾(fàn)佚(yì)缒(zhuì)阙(jué)杞(qí)逢(páng)恕(shù)恃(shì)辇(niǎn)壑(hè)媪(ǎo)窥(kuī)踵(zhǒng)挟(xié)膏(gāo)腴(yú)恣(zī)昳(yì)朝(zhāo)期(jī)朝(cháo)间(jiàn)。贾(gǔ) 2、辨音 朝:①朝服衣冠:zhāo(早晨);②入朝见威王:cháo(朝廷;朝见,朝拜); 期:①期年:jī(一周年,一整年);②不期而遇:qī(约定); 逢:①逢:páng(姓氏);②适逢:féng(遇到) 贾:①贾人:gǔ(商人);②贾:jiǎ(姓氏); 间:①时时间进:jiàn(间或,断断续续地);②宣德间:jiān(年间,期间) 3、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令壮者无取.老妇,(娶) 6、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娩) 7、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征)8、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 ..之于义。(磨砺) 9、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哺)10、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岂) 1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熟) 12、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嗜)13、邹忌修八尺有.余(又) 14、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率) 4、虚词 以 (一)作动词 (1)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二)作介词 (1)敢以(之)烦执事(拿、用) (2)将免者以(之)告,公令医守之(把)(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凭) (三)作连词 (1)越国以鄙远(连词,而)(2)亡郑以陪邻(连词,来、用来)(3)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连词,从而) (4)以其无礼于晋(因为) 于(基本上作介词用) 以其无礼于晋(对) 遂使之行成于吴(和、同) 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在)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到) 皆以美于徐公(比) 赵氏求救于齐(向)

从考古资料论秦汉时期江南手工业与中原的关系

从考古资料论秦汉时期江南手工业与中原的关系

从考古资料论秦汉时期江南手工业与中原的 关系 周琍 【作者简介】周琍嘉应学院财经系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博士【关键词】秦汉时期/江南手工业/中原/地域特色/文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K8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62(2004)02-0038-06 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在冶铁、炼钢、青铜器、舟船、釉陶、青瓷、漆器、纺织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色。但江南手工业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原手工业的影响。本文试图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探讨秦汉时期江南手工业和中原的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一、江南手工业的地域特色 “江南”一词,在秦汉史籍中屡见记载。这里所说的“江南”,是泛指岭南以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它包括会稽、丹阳、豫章、南郡、江夏、长沙、桂阳等郡,还有沿长江南岸的巴蜀之地也在其列。也就是汉代扬、荆二州的大部分和益州的一部分地区。 江南地区有着悠久的社会文明。经过艰辛的开发历程,到东汉一朝,扛南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差度趋向缩小,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经济区。手工业领域显著进步,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纺织业方面,汉代江南的蜀锦、越布都颇有知名度。 蜀锦是最早驰名于市场的传统手工产品之一,它以图案古雅、富有地方和民族风格著称。巴蜀土地肥沃,桑叶鲜嫩汁多,蚕丝质量很好,丝绸的上色性

特佳。另外,那里的水质最适于丝绸染色和洗濯。两者相辅相成,为蜀锦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注: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史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版。)。汉时,蜀锦的颜色鲜艳,经久不变。扬雄在《蜀都赋》中称赞蜀锦为“阿丽纤靡”和“自造奇锦”。著名的蜀锦还畅销海内外如印度等地,并且转输到中亚、西亚一带(注:《汉书》卷六十一《张骞传》。)。降至三国,其花色品种日见繁多,有织纹由粗到细、互相对称,宛如雨丝的白色线条,再配以各种图案的雨丝锦;有在单色的底色上织成彩色方格,配以各色图案的方方锦。史称“蜀之锦绣,绝妙天下”(注:《古今图书集成》卷三百一十八《太平清话》。)。可以想见蜀锦在我国丝绸我上的重要地位(注:张保丰:《中国丝绸史稿》,学术出版社1989年版。)。 江东闽越一带出产的细质麻布,也是一种质量优良、堪与织锦同比的纺织品。《后汉书·陆续传》载:“(续)喜著越布单衣,光武见而好之,自是常敕会稽郡献越布。”可见越布之精细。这种越布,在东汉前期不多,还是一种高级的赏赐品,如《后汉书·皇后纪》载,明帝死后,“诸贵人当徙居南宫,太后感惜别之怀,各赐王赤绶,加安车驷马,白越三千端(注:一端二丈),杂布二千匹,黄金十斤。”和帝死后,邓太后赐贵人“王青盖车采饰,辂、骖马各一驷,黄金三十斤,杂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到东汉后期,服著白越布的人多了,但越布仍被视为贵重服装。王符《潜夫论·浮侈篇》说:“从奴仆妾,缘服葛子升越,简中女布,细致绮觳,冰纨锦绣。”可见它仍是与“细致绮觳,冰纨锦绣”并列的。《后汉书》注引沈怀远《南越志》说“蕉布之品有三:有焦布、竹子布,又有葛焉。虽有粗精之殊,皆同出而异名。”又引扬雄《蜀都赋》曰:“布则蜘蛛作丝,不可见风,tǒng@②中黄润,一端数金。”盛弘之《荆州记》曰:“秭归县室多幽闲,其女尽织布,至数十升。”看来,葛子、升越(当即是白越、越布)tǒng@②中、女布可能是葛、麻中的四种质量优良的品种。葛、越出自会稽,女布出自秭归附近,tǒng@②中出自蜀郡。左思《吴都赋》说:“蕉葛、升越,弱于罗纨”,说明这两种麻葛织物胜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二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桂林、贺州期末联考)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解析:选A。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为巩固君主专制集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取大型军事行动,故C项错误;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基本稳定,故D项错误。 2.(2019·南通调研)《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解析:选C。材料中“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与材料中“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 3.(2019·福州质检)西汉一朝共有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至尊”。这表明() A.时代变革导致观念变化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缩小 D.政治联姻作用上升 解析:选A。题干中“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以及“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至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大变革,引起

秦汉时期的美术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美术 (221 BC——公元220年) [知识点提示]: (一)秦俑艺术;(二)西汉大型石刻造像艺术;(三)西汉帛画;(四)两汉墓室壁画;(五)画像石、砖艺术。 [重、难点提示]: 介绍秦汉美术的繁荣与发展,秦汉在雕塑艺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秦俑艺术和两汉大型的纪念碑式的石刻造像);汉代绘画在种类、题材、内容上的丰富和艺术上的新风格。 第一节秦汉时期的美术概况 一、历史文化背景: 1.历史概况: a.秦:(BC221—BC206) 西汉:(BC206—公元8年) 新莽:(公元9—24年) 新汉:(公元25—220年) b.秦汉时期的中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强大、富庶、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最为繁荣的 国家之一,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出关经营,以及在交通上起重大作用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社会思想: 以“儒”为主,以“道”为辅,佛教自西汉后期已传入中国,东汉时代已为少数统治者支持和信仰,但无显著影响。 两汉时代的社会思想表现不外是:一者尊君、一统、伦常之说支配人心;一者神仙方士之说盛行,谶纬学说盛行。 形成以儒、释、道三家哲学相结合的中国哲学的主要根基思想 二、社会思潮对美术的影响 三、美术发展的概况: 1.突出成就: a.秦汉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等,美术的各方面,都得到飞跃的发展,体现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富于创造活力的时代特征,对民族美术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三国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美术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b.建筑:都城及宫殿、坛庙、苑囿、住宅以至陵墓等建筑类型,已形成中国建筑一整套有异于世界其它各系建筑的艺术表现手法。 c.雕塑:秦始皇兵马俑、两汉大型石刻造像艺术、汉俑等雕塑类型,气势雄浑、真实生动、充分运用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交织的艺术表现手法。 d.绘画:马王堆的西汉帛画、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石、砖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和道德理想。 d.工艺美术:分工细致、种类繁多、制作精美、青铜工艺、陶瓷工艺、漆器工艺、丝织工艺等成就辉煌、蜚声中外。 书法艺术:各种书体已基本臻于完备,玺印篆刻艺术也很发达。 2.题材内容: a.表现统治者的威严和奢侈享乐的生活。 b.祈求长寿升仙和神仙世界的表达。 c.表彰功臣、烈女、贞妇、孝子、贤妃、忠勇侠义之士、古圣先贤之类的人物故事。 3.艺术风格: a.简朴雄浑、奔放有力,展示了奋发向上、满怀自豪感以及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精神。 b.这个时期在美术创作中已着力神情的生动刻划和动态情节的明确表达,同时也往往注意抓取动人的细节,并适当运用夸张的手法。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秦汉时代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一个突飞猛进、成就辉煌、风格奔放沉雄、影响深远的发展阶段。就文献记载和现在已发现的事物资料来看,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大体可分为: ①宫殿、坛庙、苑囿、陵墓前的大型仪卫纪念性雕塑。 ②用于砌筑及装饰墓室、石祠、石阙的画像石、砖。 ③用于殉葬的陶、石、木、金属雕塑的人物和动物(俑) ④中原地区汉族与边远各民族的实用工艺装饰性雕塑等。 一、秦俑艺术: 自1974年3月在陕西临潼西杨村距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地方发现大型陶兵马俑后,才真正揭开秦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填补了秦代雕塑乃至美术史的空白。 1.形制结构: a.现已发现的三个俑坑,均为地下土木结构建筑,坑底铺青砖,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从 葬兵马俑约八千件,已出土一千多件,从形制来看,是按当时的左、中、右军制安排的一个统一完整、威武雄壮的军阵构图。

6.战国秦汉考古

6.战国秦汉 PART1社会 *战国秦汉考古的特点 1.进入历史时期,文字大量用于历史记载和史书的出现。简牍和帛书的大量出现,为考古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2.进入考古学上的铁器时代,冶铁技术出现,并被广泛应用,在生产领域取代铜器和石器,成为社会生产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3.从春秋到战国秦汉,社会形态处于重大转变时期,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封建制社会。 4.从纷争走向统一。战国时期,由于地域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文化有很大差异。直到秦灭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差异逐渐被消除。经过汉代的磨合,至晚到西汉中晚期,形成融合统一的汉文化和汉民族。 5.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思想的空前活跃。水利工程技术、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农业耕作和施肥技术提高,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各类手工技艺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瓷器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思想空前活跃,百家争鸣。 6.城市和商业快速发展,金属铸币普遍出现。 7.墓葬形式方面,除三代流行以来传统的竖穴土坑墓以外,新出现了砖室墓和崖墓。汉代,玉衣随葬替代了用鼎制度。 *战国时期铁器冶炼的发展及应用: 1.冶铁技术:块炼铁继续使用,生铁冶炼技术得到推广并进一步提高;块炼铁渗碳成钢和铸铁柔化处理工艺广泛应用;展性铸铁(介于生铁和钢之间)在农业手工业应用广泛 2.冶铁遗址: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除陶范、石范外,还使用金属范(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铸件规格统一,便于计量安装更换);使用烘范窑,铸造前先烘范(减少成品中气泡砂眼,保证质量);在兵器铸造中已开始使用淬火工艺 3.铁器类型:战国铁器已经进入当时生产日用及军事各方面,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农业生产/手工业/日用/兵器/刑具及杂器)【战国时期铁器以工具为主,特别是农业生产工具及手工工具----是铁器时代最重要的标志;小型日用器的种类齐全——铁器已渗透到日常生活】 *中国冶铁技术的出现和早期铁器的发现 1夏商时期有铁器出现但非常少,铁器真正的大量出现和普及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早期和中期的铁器发现较少。 3战国早期的发现明显比春秋时期增多。此时期铁器中占首要地位的是兵器,铁农具较少,在各类农具中不占主要地位。 4战国中期和后期已普遍使用铁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都有多种铁器。 叠铸法 亦称“叠层铸造”,指将多层铸型叠合,组装成套,从共用浇口杯和直浇道中灌注金属液,一次得到多个铸件的铸造方法。这种方法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造型材料和金属液,适用于小型铸件的大批量生产。战国时期已开始用叠铸法生产钱币,东汉时叠铸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平并普遍运用。

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_焦南峰

考古与文物 2008年第6期 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考古研究部 陕西的秦汉考古工作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肩负巨大的历史重任。据20世纪末统计,全省范围内共发现早期秦、秦代和汉代文物遗存达5300多处①。五十年来,经过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重点围绕着秦都雍城、秦都栎阳、秦都咸阳、秦始皇陵、汉长安城、西汉十一陵等开展了大规模、密集型的调查、勘察和发掘,同时对遍布全省各地的其它秦汉遗存也做了大量考古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陕西秦汉考古的历史 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前,我国古代和近代就有许多历史学家、金石学家对陕西的秦汉帝陵、都城等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帝陵、都城等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形制规模和附近出土的铜器、玉器、瓦当、钱币等进行了记述、著录或考证②。 20世纪初,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关野贞、足立喜六、水野清一,法国汉学家沙畹、谢阁兰及美国学者毕安祺等先后对西安附近的古代建筑、陵墓进行了初步的调查③;其中1906年1月至1910年2月应聘为“陕西高等学堂教习”的足立喜六进行了较为广泛地实地踏查和简略地勘测。1933年足立喜六根据其踏查、勘测和研究结果,由东洋文库出版了《长安史迹之研究》一书。书中对秦始皇陵、汉长安城、西汉帝陵等秦汉遗迹进行了记述和初步研究。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学者陆续开始对陕西古代遗迹、遗物进行考古调查,其中以“西京筹委会”“陕西考古会”“北平研究院”“西北史地考察团”和“教育部西京艺术文物考察团”开展工作较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④。其中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对宝鸡斗鸡台秦墓的发掘研究⑤和徐旭生、石璋如等的考古调查,应是现代科学意义上陕西秦汉考古研究工作的滥觞。 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是陕西秦汉考古研究真正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期。在这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勘察工作,确认了汉长安城的规模、形制及大体布局,发掘了“王莽九庙”等建筑遗址,奠定了秦汉都城考古的基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则与省内的多家兄弟单位一起对秦都咸阳、秦都雍城、秦始皇陵、西汉帝陵等开展了勘察、测量和试掘工作,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和发掘揭开了秦人陵墓研究的序幕;杨家湾汉墓、阳陵刑徒墓地、汉文帝窦后陵从葬坑的发掘则是西汉帝陵大规模发掘和研究的先声。此外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发掘了西安、咸阳等地相当数量的秦汉中小型墓葬。 十年浩劫后,陕西秦汉考古工作与迈入“黄金时代”的中国考古学一起有了长足的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一步勘察了未央宫、长乐宫和桂宫的结构和布局,探明了东市和西市的位置与基本形制,确定了宗庙遗址的地望;勘察了汉长安城中手工业作坊遗址的分布和北宫的地望和范围。在考古勘察的基础上,先后对汉长安城的城门、礼制建筑、武库、长乐宫宫殿、未央宫宫殿、官署和角楼、桂宫遗址以及制陶、冶铸和铸币等手工业作坊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并对照历史文献对勘查发掘的城门、道路及宫室、仓储、苑池及礼制建筑遗址等进行了细致地辨析,究明了其时代、性质及内涵,确定了部分遗址与文献的对应关系。同时对杜陵的从葬坑、门阙、寝园 ? 6 9 ?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第7章 战国秦汉考古)【圣才出品】

第7章战国秦汉考古 一、名词解释 1.云梦秦简 答:云梦秦简是指在湖北云梦发现的一系列秦朝文书,计1155枚,这是第一次发现秦简。其中古籍有《编年记》、《语书》、《吏道》、《日书》,更为重要的是秦律。由于秦律在传世文献中极为罕见,这次发现震动了学术界。从墓葬时代分析,这些律文是秦统一之前的法律。云梦龙岗秦简150余枚,出自6号墓,内容是秦律,有《禁苑》、《驰道》、《马牛羊》、《田赢》等。这是继睡虎地、四川秦律之后第三次发现秦律,时代系秦末,是秦统一后的律文,但与睡虎地秦律又一脉相承。 2.工官 答:工官是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可以看到,当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县有工官、司空。汉承秦制,在中央及有些郡县设置工官,诸侯王国也有工官。工官产品主要供皇室御用、赏赐及官府军队的需要。考古发现的汉代铁器、漆器外多有工官字样。 3.低温釉陶 答:低温釉陶是指出现于西汉中期并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的浓厚的棕黄色和绿色釉陶。烧成温度在摄氏800度左右,釉中含多量的氧化铅。器物种类有仿铜礼器和生

活用器。低温釉陶多见于墓葬,或专供随葬用。 4.蚁鼻钱 答:蚁鼻钱是指楚国货币。蚁鼻钱形体较小,体呈椭圆形,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头有一小穿孔,又似背面磨平的贝,故常以铜贝称之。其大者长1.8厘米,重4~5克,小者不足1厘米,多数重2.5~3.5克,最终达4.2克。面上有阴文似蚂蚁状,看似蚂蚁歇于鼻尖。又有类“哭”字者,或称鬼脸钱。蚁鼻钱在两湖、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都有出土。 5.侯马晋城 答:侯马晋城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区西北部。年代在公元前585年~前416年,于1952年发掘。该城由6座城址组成,白店、台神、牛村、平望4座城连成一片,其东为呈王古城,东北为马庄古城,在牛村古城及平望古城内均发现有夯土台基,可能是宫殿区。在呈王古城南的秦村发现春秋晚期盟誓遗址,出土了侯马盟书,是研究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和盟誓制度的珍贵史料。牛村古城南郊有铸铜、制陶、制石器等手工作坊遗址。其中侯马铸铜遗址为研究晋国铸铜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在浍河以南的上马村还发现了大片东周墓群。 6.遣册 答:遗册是指随葬品卜录,专门记录随葬品器物,以简牍为主要书写材料。如长沙仰天湖1号墓简以及江陵望山2号墓简均详记殉葬器物,可与实物对照。曾侯乙墓简记兵马甲

秦汉史尔雅课后答案

1.【单选题】以下时期中,不属于比较稳固的时期的是(B)。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2.【单选题】(A)是我们研究秦汉历史时的主要文献来源。 A、考古 B、野史 C、历史学家 D、历史 3.【判断题】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会被划分时段。(对) 4.【判断题】我们国家被世界所认识是从秦以后开始的。(对) 5.【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的时间是在(D)以后。 A、元朝时期 B、明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唐宋时期 6.【单选题】(C)对我们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地位特殊。

A、隋唐时代 B、元明时代 C、秦汉时代 D、唐宋时代 7.【判断题】周原甲骨采取了和殷商甲骨完全不一样的文字系统。(错) 8.【判断题】随着甲骨文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西周是封建的,殷商是奴隶制的。(错) 9.【单选题】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被(D)削弱了。 A、隋唐时期 B、唐朝时期 C、宋朝时期 D、秦制时期 10.【单选题】(A)是秦制成功的关键所在。 A、使人人平等 B、改善人民生活 C、提高国际地位 D、发展经济 11.【判断题】在对秦制价值的判断上,毛泽东和康有为的观点完全相同。(错) 12.【判断题】康有为认为秦汉以后取消了贵族制与封建制。(错)

13.【单选题】关于西周的封建,(B)认为它是以宗族领主为基础的。 A、郭沫若 B、范文澜 C、尚钺 D、陶希圣 14.【单选题】(D)是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内容。 A、消除贫富分化 B、消除社会矛盾 C、消灭剥削者 D、消灭阶级 15.【单选题】(D)是秦制与封建制的主要区别。 A、经济发展模式 B、政治制度 C、文化模式 D、附庸或者奴才的管理方式 16.【判断题】学者们普遍认为:秦制时期的“族”社会与秦以后的非“宗”、非“族”社会无区别。(错) 17.【单选题】(A)是周的建构特点。

秦汉史尔雅课后答案

? ? ? ? 2.【单选题】(A)是我们研究秦汉历史时的主要文献来源。 ? ? ? ? 3.【判断题】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会被划分时段。(对) 4.【判断题】我们国家被世界所认识是从秦以后开始的。(对) 5.【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的时间是在(D)以后。 ? ? ? ?

? ? ? ? 7.【判断题】周原甲骨采取了和殷商甲骨完全不一样的文字系统。(错) 8.【判断题】随着甲骨文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西周是封建的,殷商是奴隶制的。(错) 9.【单选题】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被(D)削弱了。 ? ? ? ? 10.【单选题】(A)是秦制成功的关键所在。 ? ? ?

? 11.【判断题】在对秦制价值的判断上,毛泽东和康有为的观点完全相同。(错) 12.【判断题】康有为认为秦汉以后取消了贵族制与封建制。(错) 13.【单选题】关于西周的封建,(B)认为它是以宗族领主为基础的。 ? ? ? ? 14.【单选题】(D)是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内容。 ? ? ? ? 15.【单选题】(D)是秦制与封建制的主要区别。 ? ? ? ?

16.【判断题】学者们普遍认为:秦制时期的“族”社会与秦以后的非“宗”、非“族” 社会无区别。(错) 17.【单选题】(A)是周的建构特点。 ? ? ? ? 18.【判断题】一般来讲,小共同体本位的社会其伦理色彩并不浓厚。(错) 19.【判断题】秦汉时期的“君”是指皇上。(错) 20.【单选题】法家推动了周秦之变,他们最不能容忍(D)。 ? ? ? ? 21.【判断题】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儒家思想得到很多人的赞同。(错) 22.【判断题】秦始皇以后所讲的“忠”完全延续和继承了孔子时代所讲的“忠”。(错) 23.【单选题】(B),铁器便出现了。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