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耳朵的科学

耳朵的科学

耳朵的科学
耳朵的科学

耳朵的科学(四年级第八册)

执教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实验小学汤志兵

指导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教委教研室丁惠祥

评课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教委教研室曾维秀

一、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耳的构造。

2.懂得耳的各部分功能及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能说出耳朵保健的方法。

4.能说出一些动物的耳的某些特征及特殊作用。

5.初步学会设计模拟实验。

6.通过情感体验,认识人体器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耳构造,难点是鼓膜是如何振动传声的。

(三)教具准备

收录机、磁带、录像机、录像带、投影机、投影片(图片、文字)、自制鼓膜传声教具。

(四)导学达标

提出问题——观察——体验——归纳结论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18.耳朵的科学

结构:作用:

耳朵外耳

中耳

内耳

二、说课讲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自然九年级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十与《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构成声学单元。本课是《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的继续和延伸,展于“观察能力”系列,是大纲规定“指导学生学习人体器官的作用和保健知识”的具体内容之一。

通过学生对耳的剖面图的观察,耳的各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从而体会耳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

我们要切实保护好自己的耳朵,进一步掌握耳朵的保健知识。接着演绎到动物耳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结合大纲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和学生的情况,设定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耳的结构,难点是鼓膜是如何振动传声的。

(二)说学情

本教材是在学生获得初步的声学知识后才学习的。而且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深刻。但学生对耳的理性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又碍于本课知识性较强,缺乏趣味性。结合认识是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这一认知规律,为突出训练重点,突破难点,特准备耳朵剖面图灯片、耳的模型、录音、录像、自制教具等进行助学达标。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法:

观察法:借助学生对耳的剖面图的观察进行视觉迁引——懂得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体验法: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大课堂的容量。

讲解法:对实验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目的性,从而减少课中的负面效应,有效地进行教学中的目标助达。

模拟实验法:借助模拟实验,深入浅出,突破难点,为学生对鼓膜的作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提供感性材料,克服了时空的限制。

讨论法:借助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群体教学中小组互助、优势互补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正确的推理,准确的判断。

(四)说学法

教给学生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事物,获取一定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避免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五)说教程

1.前提测评

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消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隐患,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2.展示目标

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及大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并相互渗透、穿插,且注重知能并重的原则和目标导向功能。目标统领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逐一认定,分级达标。

3.导学达标

根据自然学科特点,教育教学规律,本节的思路为:耳的构造|、耳的各部分的功能|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耳的卫生保健、动物的耳的特征。

(1)耳的结构

①出示耳的结构投影。(初步拿握)

②出示实物模型。(具体感知)

③小结。

(2)耳的各部分功能

①耳廓的功能。

A.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在听来自很远很微弱的声音时习惯怎样做?

习惯怎样做?

B·学生展开讨论。

C·出示投影。

D·小结。

②外耳道的功能。

A·学生讨论。

B.小结。

③鼓膜的作用。

A.模拟实验。

B.汇报结果。

C.思考讨论。

D.小结。

④阅书、填空。(强化识记)

(3)耳朵是如何听声音的

A.学生思考讨论。

B.对照投影指出。

(4)耳的卫生保健

A.让学生结合生活谈具体做法。

B.出示文字灯片小结。

(5)动物耳的特征及其作用

A.放录像。(让学生观察)

B.讨论。(得出结果)

4.达标检测

针对目标的可测性测定制定出相应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测评。同时,以客观题为主,当堂反馈,及时矫正。

三、教学实录节选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下面我

生: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

师:好,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听一段录音:

1.里面有些什么声音?

2.你是用什么器官判断的?

生:里面有青蛙的叫声。

生:里面有些水流声,还有蟋蟀的叫声。

生:我们是用耳朵听出来的。

师:说得好,那耳朵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耳朵的知识【板书课题:耳朵的

科学】。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小黑板,指名

生读目标)。

师:要知道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我们得先掌握耳朵的结构,下面请大家带着问题看一幅图(出示耳朵的剖面灯片)。耳朵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哪些部位,形状如何?

生: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

【板书

耳朵】

师:你能说出它的具体部位吗(出示模型)?

生:指出各个部位。

师:噢,原来耳蜗的具体部位不像其他部位显而易见,而是连在.

听小骨内的后部。

师:请说说各个部位是什么样的。

生:耳廓像半个椭圆,有些凹凸不平的沟回。

生:耳廓下部有一个肉块。

生:是骨头的。

师:耳廓是由软骨构成,外层是皮肤。

生:外耳道像一根管子。

生:鼓膜是椭圆形的薄膜。

生:耳蜗像蜗牛。

师:这些部位在听声音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先从耳廓开始进行研究。

师:请大家说一说,平时我们在听来自很远的很微弱的声音时·

你习惯怎样做?请你表演一下好吗?

生:(表演)侧耳倾听。

生:(表演)把手放在耳后。

(师出示小女孩靠在墙角用手放在耳后侧耳倾听的投影)。

师:这样做有什么用处?

生:挡住声波,使声音更清楚。

生:挡住更多的声波,听得更清楚。

师:由此推想,耳廓有何作用?

生:收集声波【板书:收集声波】。

师:耳廓能收集声波,那外耳道呢?小组同学展开讨论。

生:把耳廓收集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进去。

师: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板书:传送声波】。

师:外耳道把声波传给谁呢?

生:鼓膜。

师:鼓膜有什么反应?

生:振动。

师: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

用铝简当作外耳道,在铝筒的一端蒙上一块薄膜当鼓膜,在薄膜上绷根线,在线的中部栓上根火柴棍,然后从另一端对着铝筒大声发音,看火柴棍有什么变化?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把这个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完成,大家只需从投影观察即可(请一同学演示)。.

生:火柴在晃动。

师:为什么会晃动。

生:发出的声音引起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通过铝筒传给薄膜,

引起薄膜振动,薄膜振动,火柴棍就开始了晃动。

师:由此,我们知道鼓膜主要作用是什么?

生:产生振动【板书:产生振动】。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把刚才得出的结论填在课本上。

师:现在谁能照图说说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先出示耳的结构投影,让学生

甚至丧失听力,听不到声音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耳朵,怎样保护耳朵呢?

生:不要在人家耳朵边大声吼叫。

生:不要用尖硬的东西挖耳朵。

生:不要让耳进水。

同于人的地方。下面请大家找找哪些地方与人耳不同(放录像)。

生:耳廓很大,很长,尖尖的。

生:动物的耳廓可以转动。

师:这对动物来说有什么特殊作用?

生:耳廓大就能收集更多的声波,使声音听得更清楚。

生:耳廓转动,可以收集来四面八方的声音及时发现危险信号,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情况。出示幻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生回顾目标)?

师:希望大家能把今天的知识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布置作业.:出示课后思考题,为什么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

四、评课讲稿

《耳朵的科学》一课,无论从目标的设定、学法、教法的设计、多媒体的选择和运用都颇有特色,具体表现在:

(一)目标制定恰如其分

目标具有双向性。目标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提供了依据。本课目标的制定不仅符合大纲的要求、目标教学中目标制定的原则,而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相互穿插,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既有认知目标,又有技能目标,在教学中还渗透了情感目标。

(二)教材处理恰到好处

一节课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而《耳朵的科学》一课,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把握相当见火候,显得游刃有余。例如:教材中仅安排三幅简图,教师为达到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辟硬径,充分运用各种煤体,利用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听觉进行知识迁移,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教材处理得有声有色,恰到好处。无论从激趣、导学、还是达标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五让五导”(即书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说,“三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作,以及测评中的引导,自学中的辅导,解疑中的诱导,评价中的指导和矫正中的开导),使学生在教师引导的看、听、说的愉悦的教学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获得知识和掌握知识,在“自然”中有了个自然。

(三)教学恩路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本课一开始采用情感体验法插放一段录音,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情绪高涨,为以下内容的学习定下一个轻松、愉快的基调。而在讲授知识点时,或讨论法,或讲解法,或实验法,或观察法。令学生在教师不同方法指导下获取知识时屡试屡试屡鲜。尽管在该节课中教法灵活多变,但教学思路却十分清晰:耳的结构—耳的各部分功能—耳的听声音过程—耳的卫生保健—动物耳的特征,有板有眼,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四)多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匠心独运

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在于激发兴趣,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培养能力,而老师的多媒体运用独具旺心,例如:上课伊始,就选择录音进行激趣,课中巧妙地运用投影、模型、录像,通过色彩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深化了教学内容,升华了教学气氛,特别是“鼓膜的作用”的模拟实验,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教师利用自制教具,把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完成,让学生通过银幕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这样比象在手里或放在讲台上来完成效果好得多。

(五)反馈矫正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

在本节课中,老师采用的反馈矫正形式多样:或实验,或提问,或书写,或表演,或查看学生表情,即使发现问题,补漏堵缺,未雨绸缪。教学效果也相当明显,学生达标率在95%以上。还教给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懂得保护耳的基本要求,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观察、实验等能力)。

生物的启示(五年级第十册)

执教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实验小学汤志兵

评课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教研室欧阳范

一、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联想”是在生物启示下发明创造的重要方法。

2.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怎样进行发明创造。

3.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件小发明。

4.激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发明创造的热情。

(二)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l.教材分析

《生物的启示》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自然课本第十册中的第11课,本课是自然学科关于生物科学方面的最后一课。课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地讲述了生物的许多本领令人惊叹、羡慕,在生物的启示下,人们发明了许多新技术新工具.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一些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创造。通过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这类发明创造的原因和方法,这部分内容分二层:

(1)通过讲述人们在鱼的启示下发明船,鲁班在带齿的丝

茅草叶的启示下发明锯,以及人们在鸟的启示下发明飞机,使学生初步知道,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是怎样一回事。

(2)介绍五十年代以来在生物启示下发明的新技术。其中有在蛋壳启示下发明的薄壳建筑结构在蝙蝠利用超声波发现目标启示下发明的雷达,在植物卷曲的长叶启示下发明的筒形叶桥,在昆虫复眼启示下发明的多镜头照相机,以及模仿人的器官及其作用的机器人。课文要求学生自己联想这些新技术是在什么生物

的启示下发明的,联想是这类发明创造的重要方法。

第三部分启发学生根据上述发明创造的原理和变色龙、壁虎两种生物的特点,分别构思一件小发明,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而变化,根据这种原理可以研制随环境变化的伪装衣,伪装色等,壁虎趾下有褶皱,能在墙壁上爬行,根据这种原理可以研制有类似构造的各种鞋类,能在墙上移动的挂物装置等。

2.重点、难点:

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是怎样进行创造发明的是教学的重点,其难点是:体会联想是这类发明创造的重要方法:

(二)说导学达标

本课知识结构的特点是:“抓特征——启示——通过联想——发明创造”。

首先让学生认识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征,接着将在其启发下的创造发明比较,综合其共有的特征,再接着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寓不开“联想”这一重要方法(环节),离开了这一环节,即使有最大的启示也不可能有发明创造,最后在掌握这一规律的基础上,完成思考1和思考2,

(三)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效

果,其教法如下:

1.循序渐进法

充分发挥电教的优势,运用投影和录音,通过声画同步,给学生以具体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螺旋式上升。

2.运用导语情境法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带有描述性的语言作为导语,这不仅对教学目标具有情感激励,而且具有创设情境的效果。

3.观察、比较、思维训练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抓特征,再把两件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出共有的特征,这样在训练言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4·互助达标法

我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个人的观点,同时,又分组讨论,发表各组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之问的互助、互补的积极作用。

5·情感渗透法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激励学生创造发明的感情,使自然教材的内涵得到了升华。

(四)说学习指导

I.观察认识法

这节课没有实验,但有丰富的插图,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设计制作了几张投影片,如“讲人类从鱼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船”这一内容,将灯片制成遮挡片,分类放映,使学生观察进人有序状态,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一些发明是在生物某些特征的启示下,通过联想产生的。

2.讲解指导法

对于教学的难点,如“联想”的概念,学生没有办法上升这一概念的认识,这样,

只有通过老师讲解,才能达标,井在以下几个环节中,我都时时提到人们从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叫“联想”,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即使人类从生物中得到的后示最大,也无法进行发明创造。

3·操作体验法

在让学生认识“薄壳结构层顶”时,首先,让学生将鸡蛋放在手掌上用力握,通过操作,学生体验到鸡蛋为什么握不破,是因为蛋是卵形结构,能够承受比较大的力,从而理解了屋项为什么要设计成薄壳结构。

4.再现生活法

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圈子小,对思考2不一定你能够顺序完成,为了拓宽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辑录了《人与自然》和《动物世界》中的某些片晰.让学生通过看录像、扩大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范围,为学生构思一件小发明和强化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如何进行创造发明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三、教学实录节选

(一)情感激励,认定目标

师: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人与自然”这个节目,这丰富多彩的节目,不仅揭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而且人还从自然界中许许多生物的特征中受到启示,从而通过联想、创造为人类服务的许许多多的发明。例如:人们从班马的条纹中得到启示.将条纹画在街道上,叫“斑马线”·成为人们安全的通道,从动物本身的色彩与环境色彩一样中得到启示,创造了陆军的军装颜色为“橄榄绿”,人们从青蛙游水的后腿的长蹼中.创造了潜水员的脚套和青蛙后腿的长蹼相似的长蹼。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叫“生物的启示”【板书:11.生物的启示】。让我们来了解人在生物的启示下有哪些发明,得到人在生物的启示下能发明创造,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最后要求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提出一些小发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导学达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7,将1-4自然段阅读一下。注意,请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课文中主要讲了人们在哪些生物的启示下有哪些发明创造。

生(甲):人们看到鱼在水中游泳的情景,造出了船,。

生(乙):鲁班从茅草叶子上的锋利小齿,发明了锯.

生(丙):人们从小鸟飞翔的翅膀,发明了飞机。

鼠不错,这几位同学的回答比较完整、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生:(齐)没有。

师: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中主要的内容,但是,人们的这些发明创造·是根据生物的什么得到启示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灯片。

师:分步演示“鱼在水中游”和“船在水上游”的投影片。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鱼的外部形态特征?

生(甲):鱼会在水中游。

生(乙):鱼的体形中间大二头尖。

生(丙):鱼有划水的踏。

师:掀开遮挡物演示。

师:请同学们先说说船的主要特征?

生:船能在水面上游;船的头尾是尖尖的;船游动靠人摇木桨:

师:请同学们将鱼和船的主要特征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鱼和船都能在水上游;鱼和船的体形都是两头尖中间大;鱼游动靠鳍和尾产生动力和掌握方向,船靠人划桨产生动力和掌握方向。

师:板书:鱼—游++船

形体

师:请一位同学依照板书说说,人们在鱼的什么特征启示下,创造发明了船?

师:(小结)说得真好,人们从鱼想到船,即从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这种思维叫“联想”。这就是说,人们从事物的特征上受到启示,进行发明创造离不开“联系”。

师:【板书:启示——联想——发明】。

师:为了进一步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故事,听后,请同学们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

师:(播放:“鲁班发明锯的故事”,配乐故事)?

生:这个故事讲了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师:再请同学们看看投影片(投影茅草与锯),具体地说说鲁班发明锯,是从什么生物的什么特征受到启示的?

"生:鲁班被茅草划破了手指,就发明了锯。

师:这位同学说对了吗?应该怎样说才具体?

生:鲁班被茅草划破了手指后,观察到茅草的叶子上有许多锋利小齿,发明了锯。

师:不错,还有同学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生:鲁班被茅草划破了手指后,看到茅草的叶子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他从中受到启示,后来,就发明了锯。

师:(板书:茅草-锋利”锯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张投影片,一边看一边思考:小鸟和飞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投影片)?

生:小鸟和飞机都能在天空中飞。小鸟和飞机都有翅膀。

师:【板书:鸟一飞+l飞机

形体】

师:(指板书)学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类从鱼会在水中游和鱼的体形,创造了船,鲁班从茅草锋利小齿,发明了锯,人类从小鸟的飞和它的体形,创造了飞机现在的外形。可见,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通过联想,完成了许许多多的创造发明,请同学们再说说,人类从生物的启示到创造发明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生:是观察。

师:是观察吗?观察只是受启示的前提,不去观察生物,会不会从生物中受

到启示?

生:(齐)不会。

师:那么,重要的环节是什么呢?

生:是联想。

师:完全正确,试想想,人们从生物中受到启示后,没有联想,即从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的环节,会有发明创造吗?

生:(齐)没有。

师:(出示一个鸡蛋)老师这里有一个鸡蛋,请我们班上的“大力士”上台来,把鸡蛋放在手掌心,用力握,看能否将鸡蛋握破。

师:握破了么?

生:没有握破。

师:那么,为什么握不破呢?鸡蛋的壳很薄,但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这与鸡蛋本身卵形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卵形结构承受的压力比一般结构的压力要大,这个道理,今后在物理学科中可以学到,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说说,这座建筑物哪个部分是从鸡蛋的卵形结构受到启发而建创的?

生:这个建筑物的屋顶。

师:对,请同学们看以下三幅图,分别说说各幅图的意思。

生(甲):人们从蝙蝠能发出超声波,发明创造了雷达。

生(乙):人们从卷叶的形体,发明创造了筒形叶桥。

师:再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另外两幅插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并说说机器人仿照人的什么特征设计的?

生(甲):第一幅图画了机器人在和小朋友下围棋,机器人仿照人的……

师:哪位同学补充?

生(乙):机器人是仿照人会动脑、眼能看东西,手能拿东西的特征设计的。

师:说得不错,那么第二幅图呢?

生:第二幅图画了机器人给小朋友送开水,机器人是仿照人能看东西、人能行走、人能端东西的特征设计的。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生物的许多令人赞叹的本领,往往会给人以启示,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们的联想,就有了许许多多的创造发明【板书:结论】。

师:接着,请同学们看录像《人与自然》和《动物世界》辑录出的某些片段,请同学们说说录像中放映了哪些动物?它们各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生:放映了变色龙和壁虎,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壁虎的脚有吸盘,能直立在墙上走路。

师:请同学们根据变色龙和壁虎的特征,提出一件小发明的设想,看谁的想法最奇特。

生(甲):根据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特征,我可以为解放军的军装的颜色加上环境色彩,如:土的颜色,树的颜色,让敌人发现不了。

生(乙):根据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特征,我要为解放军的坦克涂上土的颜色,树的颜色,让敌人发现不了.

生(丙):为了不让我们的建筑物被敌人毁掉,我要给高高的水塔和烟囱涂上与环境相同的颜色。

生(丁):根据壁虎的脚有吸盘,能直立在墙壁上行走的特征,我要设计一种登山鞋,让登山运动员去征服最高的山脉。

生(戊):根据壁虎的脚有吸盘,能直立在墙壁上行走的特征,我要设计一种

能在墙壁上挂衣物的挂钩,还可把它安放在靠讲台的墙上,让老师挂小黑板。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从生物的启示下,提出这么多的小发明的设想,老师真想你们长大了,能从生物的启示下,有许许多多的发明,为祖国、为人类服务。

(三)达标测评

师:为了检测一下这节课教学目标达到了没有,老师出几道检测题。(投影)

1、用线把生物和发明正确的联系起来.

鱼飞机

鱼鳍迷彩服

鸟船

蝙蝠船桨

茅草雷达

变色龙锯

2.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

(1)受启示——观察——发明()

(2)观察——启示——发明()

(3)受启示——联想—发明()

(四)布置作业

师:通过检测,同学们基本上达到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生活中,多多观察周围事物,看看某些发明创造与生物的某些特征有什么联系,课后请把练习册20页的题目完成,今天就上到这儿,下课。

四、评课讲稿

(一)情感激励,认定目标

自然课是对小学儿童进行科学启发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使他们获得生动具体的自然知识,发展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将对他们未来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节课应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的各种发明创造;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系列。赖老师的这节自然课,一开始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创设情境激情,为出示教学目标.认定教学目标,进行情感激励。并把住了最佳契机,出示教学目标。为学生认定目标作了很好的铺垫。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来讲,教师能根据课文的知识点制定,既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恰到好处地制定情感领城

目标。可谓目标定得准确和实际。学生认定目标时.采用的是集中认定型。把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盘托出,使学生对这节课将要达到的目标,有个整体的了解。

(二)导学达标,注重直观

导学达标是目标教学基本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导学达标的过程也是解决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过程。而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直观性。如为了达到“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怎样进行发明创造”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投影片,并录制了配音录音带,声画同步,充分调动了学生各感器官去认识事物。为培养学生观察有序,教师还将“鱼和船”的内容,设计成遮挡投影片,分步投影,首先让学生说说“鱼的主要特征,再说说船的主要特征,最

后让学生将鱼和船进行比较观察,说说鱼和船的共有特征。从面体会人们在生物启示下是怎样进行发明创造的。当学生掌握这一观察方法后,对“茅草”和“锯”、“鸟”和“飞机”的观察,无须教师指导,学生的观察自然有了一定的顺序。这种精心设计的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方法,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正如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节课尽管无实验,但插图丰富,教师根据这一特点,选择了投影这一媒体充分让学生通过观察,不仅体现了儿童认识事物从直观入手的心理认识特点,而且体现了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关于“在指导儿童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主要是观察能力……”的要求精神。

(三)导学达标,注重总维

赖老师这节课,上面已讲到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直观的感性材料,但她还不满足于儿童限于感知觉和表象那种直观形象的形式还注重把引导儿童思维过程的理性认识同观察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整个导学达标过程中,体现了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这么一个思维的过程。例如,每次组织学生观察图,教师给了学生充分说不同事物特征,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共有特征,充分让儿童说的过程就是对儿童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训练的过程。更何况语言本身就是思维的外壳。尤其最后让学生根据变色龙和壁虎的特征,提出一件小发明的设想,使儿童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体现,使思维训练达到了一个高度。

(四)板书设计,照映目标

人们总结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板书既有助于儿童理清达标的思路和本课重要内容,又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和交给儿童学习的方法。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可谓体现了自然课救学的特点。又一一照映了教学目标。下面对本节课的板书作点剖析。

鱼——游++船

形体此处照映了目标二“了解人们在生

茅草——锋利”锯物启示下怎样进行发明创造的。”

小齿

鸟——飞——飞机

形体

此处照映了目标-'知道联想是生物启示下发明创造的重要方法。

此处体现了自然学科教学的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