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木桶效应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木桶效应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木桶效应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木桶效应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今年我新接了一个班,最令我头疼的是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不交家庭作业,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绞尽脑汁想了种种方法,都不尽人意。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故事“木桶效应”。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木桶是用好几块木头拼成的,这个木桶想要盛满水,必须每一块木板都一样平整无破损。因为如果有一块木板不齐,或者有破损,水就会从那里流出来,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一只木桶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取决于某块木板上那个洞的最低位置。这个故事让我来了灵感,何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捆绑评价呢?

我把同学们每4人一小组,小组名以组长的名字命名,写到黑板的一角。每天小组捆绑得分,假如组内有3个人作业全对就得3分,4个人全对奖励1分共得5分。如果有1人不完成作业就要被扣掉4分。每周一评比,前4名的小组在各组的苹果树上得到一个苹果,前2名的小组还能在班会上得到老师的小礼物。

为了让组长负起责,更好的督促组员完成作业,针对我们学校即有住校生又有走读生这个特点,每个小组我安排了两个组长,一个收走读生的作业,一个收住校生的作业。组长收齐了再交给课代表,这样一来,谁没有交作业课代表一目了然,也便于我的掌握。

经过几天的实验,结果有了很大的转机,孩子们的作业认真完成的多了,出错的少了,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也少了。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矛盾:1、两个小组长在收作业的时候比较乱,导致课代表弄不明白每个小组到底有几个学生没交作业。2、有个别学生不上进,导致小组都不愿要他们。

针对这些情况,我改变了一些策略。1、小组长变成一个,在每天早读以前收作业。这样课代表对每个小组交作业的情况了如指掌,杜绝了几个试图蒙混过关的学生。2、对学习吃力的学生我减轻了他们的作业难度,对有点懒惰的学生,我减少了他们的作业量,也让他

们尝到给小组挣得荣誉的甜头。结果这些孩子逐渐改掉了不交作业的坏习惯。

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我给孩子们讲了“木桶效应”,我告诉孩子们:“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就像木桶的每一块木板,同学们不可能齐刷刷的,但是只有齐心协力取长补短,就会取得好的成绩。

每天同学们看到因为自己作业做得好给组里加了分,得意之情便会溢于言表,每当看到因为自己过错,自己的组里没有得分就会难过地低下头。过了不久,不交作业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孩子们养成了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的好习惯。

看到“苹果树”上的苹果渐渐多起来,我心里不知道有多得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