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尔流程再造案例

海尔流程再造案例

海尔流程再造案例
海尔流程再造案例

1.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1.1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

业务流程再造(简称BPR),亦有学者称其为“流程再设”、“再造工程”等,就是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通过对其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巨大改善。

1.2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一般来说,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主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

BPR强调管理面向业务流程,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招待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从而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应速度。

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

BPR要求理顺和优化业务流程,强调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

3.建立扁平化组织。

BPR要求先设计流程,而后依据流程建立企业组织,尽量消除纯粹的中层“领导”。这不仅降低了管理费用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的运转效率及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4.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

BPR要求权力下放,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地方,这要求业务处理流程上的人员素质整体提高,并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并将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流程的成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5.面向客户和供应商事例企业业务流程。

企业在实施BPR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要对客房、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尽量实现企业与外部只有一个接触点。

6.利用IT手段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在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时,要尽可能利用IT手段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与共享使用机制,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1.3业务流程再造的作用

再造流程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流程本身,而是所能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组织自己拥有的独特的并与其他企业相比略胜一筹的技术、组织管理、市场响应等方面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在同质市场上享有特别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能力、生产运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支撑企业更快、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流程再造的意义在于:

1.提高运行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节省成本,并大大提高了交货速度或服务速度,立即获得利润的大幅度提高。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员工的价值感和精神满足感。

2.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再造使企业组织系统更加柔性,能够满足顾客的随时改变的服务要求,确保问题解决的速度,从而大大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3.缩短业务流程。流程再造使企业把供应商的供应纳入自己的业务流程之中,提高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介绍

2.1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背景

海尔集团从1984年开始创业,经过二十六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海尔集团几十年来的业绩大家有目共睹,现已跻身于家电行业的前列。

海尔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目标是海尔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提高,员工队伍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发展,借鉴世界各国著名企业的经验,海尔集团认为:组织变革是不容置疑的趋势,而流程再造可以提升企业的效率,可以将员工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与顾客满意度结合起来,带动企业持续不断地发展。1998年海尔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在全集团范围对原来的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并以市场链机制对再造后的流程进行了整合,在业务流程上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在有效根治“大企业病”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管理团队的创新协作精神和员工投入回报机制内部化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升了海尔国际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营效果。

海尔集团在1999年3月达沃斯会议上就提出了国际化企业的三条标准,即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必须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造就一个全球化的品牌和要有一个基于网络系统的营销战略。围绕这三条标准,海尔在1999年3月份就提出企业必须完成两方面转变,一是从职能型结构向以市场链为纽带的流程型结构转变;二是由主要经营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变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2.2海尔集团流程再造思路

2.2.1 业务流程

“打破鸡蛋才能做蛋卷。”流程再造理论的创立者哈默博士这样形象地阐释流程再造。海尔的流程再造革命就是一个为做出美味的蛋卷而把鸡蛋打破的过程。目标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商流、物流、资金流的业务流程。通俗地讲就是企业生产首先要从市场获得定单。有了定单,人、财、物才能流动起来,而且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下的同步流动。没有定单,人、财、物就要停滞。

按照设计,业务流程分为主流程、支持流程和流程基础三个部分。海尔市场链的主流程:就是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同时建立海外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再将企业内部原先分散、各自对外的各种资源整合为全集团统一创品牌服务的营销(商流)、采购(物流)、结算(资金流)体系,使整个企业变成一个环环相扣、运行有序的链条。目的就是通过整合,使海尔同步业务流程中各产品本部从原来分散的负责采购、制造、销售过程转变为统一面向市场客户的生产、开发产品过程,通过生产、开发出能满足消费者即时与潜在的需求的商品,创造有价值的定单。

通俗讲,海尔的业务流程模型图就是“三个大圈(主流程)六个小圈(支持流

程)两块基石(流程基础)”。旋转之间,将全球用户资源、全球供应网络、全球人才“网络”进来,输入用户的需求,输出让用户满意的服务与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再造后推动企业整个流程运转的主动力已不再是过去的行政指令,而是相互间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定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的市场定单,形成以定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每个流程、每个工序、每个人的收入来自于自己服务的市场和对象。服务有效,按合同索酬;服务无效或效果不好,对方可以索赔。这样做的结果,就使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顾客,每一个人都与市场保持零距离。用海尔职工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人都有一个市场,人人都面对一个市场。

2.2.2 组织模式

过去海尔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员工应对的是层层的上级。现在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将其变成了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原来再造前的定单流程是:供货公司把定单先传到集团的市场部,经过事业部、企划处、到生产分厂,分厂做一个计划,再发到车间。现在没有了这些中转站,工人和市场需求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直接对市场负责。2003年2月7日,一位法国经销商订购3000台节能冰箱,当天,冰箱二厂就在计算机ERP窗口上得到了订货信息,并立即安排了生产。可在流程再造之前,这几个小时的过程需要十几天。

2.2.3 物流整合

一个现代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必须要搞现代化物流。如果不搞现代物流,你就没有生路。现代物流提升企业的是核心竞争力。物流使海尔一只手抓住了用户的需求,另一只手抓住了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的供应链,把这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竟争力。要做物流,一方面就意味着企业内部的管理革命,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速度。

2.3海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的具体做法

2.3.1组织结构和内部业务流程组合

2.3.1.1组织结构调整

1999年8月12日,海尔集团根据国际化发展思路对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第一步把原来分属于每个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独立经营的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范围内统一营销、统一采购、统一结算;第二步把集团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如人力资源开发、技术质量管理、信息管理、设备管理等职能管理部门全部从各个事业本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整合后集团形成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物流、商流等核心流程体系和资金流、企业基础设施、研发、人力资源等支持流程体系;第三步把这些专业化的流程体系通过“市场链”连接起来,设计索酬、索赔、跳闸标准。经过对原有的职能结构和事业部进行了重新设计,把原来的职能型的结构转变成流程型网络结构,垂直业务结构转变成水平业务流程,形成首尾相接和完整连贯的新的业务流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流程再造前的组织机构图

图2

、流程再造后的组织机构图

2.3.1.2核心流程内部子流程的建立:

1.商流内部建立企划部、市场资源部、广告部和全国各地工贸公司。

①企划部的业务流程是把从工贸公司获得的订单向产品事业部转变为内部制造订单。

②市场资源部的业务流程是进行营销渠道的建设和管理。

③广告部的业务流程主要是广告策划和媒体管理。

④全国各地的工贸公司负责当地产品销售和接受市场订单。

2.物流内部建立采购事业部、储运事业部、配送事业部。

①采购事业部业务流程主要是从分供方采购产品事业部所需要的零配件。并对分供方进行管理。

②储运事业部业务流程主要是仓储和运输采购事业部的零配件,以供产品事业部制造产品所用。

③配送事业部业务流程主要是从储运事业部的仓库把零配件直接配送到产品事业部的生产线上,同时,把产成品配送到客户手上。

3.产品事业部建立从预装、发泡、总装到成品的制造业务流程。

2.3.1.3支持流程内部子流程的建立:

1.人力资源中心内部建立生产效率业务流程、市场效率业务流程、管理效率业务流程、培训业务流程。

①生产效率业务流程主要处理产品事业部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市场效率业务流程主要负责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效率提高.

③管理效率业务流程主要负责集团内部中层管理人员效率提高和人员招聘及甄选。

④培训业务流程主要根据集团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对员工进行培训。

2.企业基础设施建立能源保障业务流程和设备管理业务流程。

①能源保障业务流程主要负责集团能源和动力供给的服务工作。

②设备业务流程主要负责集团设备采购、安装、预防、维护和维修的服务工作。

3.资金流建立资金流入、资金流出、会计核算、资产审计等四个业务流程。

①资金流入业务流程主要处理商流货款的回收。

②资金流出业务流程主要处理物流分供方的货款支出。

③会计核算业务流程主要处理日常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内部结算、物耗控制、筹资、用资管理;

④资产审计业务流程主要处理集团资产质量的管理、集团效益审计及内部财务审计。

4.研发流程根据用户新的需求设计开发新产品及超前技术开发储备。

5.全面质量管理流程主要负责零部件入厂检验、产品质量管理、过程检验及产成品的出厂检验和试验其它的诸如法律、安保、规划发展、信息管理、企业文化都各自建立完整的业务流程。

2.3.2业务流程整合

2.2.

3.1支持流程与核心流程的整合

海尔在流程化的基础上,通过SST为手段,用市场链把各流程有效的咬合起来,结构的创新必然带来企业系统功能的创新。海尔的实践证明,流程后企业达到三个效果,即顾客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使海尔的经营进入更高的层次,达到前所未有的好效果。业务流程再造前后职能管理业务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职能部门过去主要以行管理管理为主,行使职能管理权利,整合后职能部门变成独立核算的服务型公司,行使服务职能,只有被服务单位对服务效果认可了,才能从被服务单位获得报酬。下面以设备管理业务和研发的流程整合作为案例进行介绍。

案例1 设备管理业务流程的整合

整合后的设备管理公司隶属技术装备本部,技术装备本部必须根据用户即产品事业部的要求确定以降低设备的停机时间为其主项目标,将集团全部设备管理整合起来,实行TPM的第三方综合服务,包括设备的购置、维护、保养及备品备件的准备。标准是经过技术装备本部与产品事业部协商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在双方确定的指标范围内超指标每停机一分钟索赔的额度和停机时间减少1分钟索酬的额度,并且也规定了服务的项目,如果这些服务目标完成由产品事业部付酬。技术装备本部在签定了服务合同后,就改变了原来的设备管理方式及观念,将产品事业部的要求即市场的要求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设备管理员、每位设备维修工及每台设备,且规定到每月、每日、每时,并将此指标与各责任人的工资相挂钩,目标明确、责任清楚,每月技术装备本部根据为产品事业部服务的总的停机工时提取服务费,设备管理员、维修工根据自己负责区域的设备停机工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时及服务获取报酬。同样如果技术装备本部的服务做得不好,事业部在索赔的同时,也可使用社会上的设备管理服务,因此技术装备本部必须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满意的价格。这样,表面上似乎是在组织内部做改变实际上却形成了与外部市场紧密相联系的大市场链。这样,技术装备本部是产品事业部的服务提供者,技术装备本部为产品事业部提供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员是其在产品事业部为产品事业部提供设备管理服务的执行者,产品事业部是设备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技术装备本部的市场。

案例2 研发流程的整合

整合以前研发中心职能是对下属产品事业部进行技术指导监控、考核;整合以后职能是为产品事业部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整合以前职责是负责根据产品事业部提出的要求,设计开发新产品;整合以后职责是负责根据市场上的用户需求,向产品事业部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整合以前经济关系是设计的新产品只要符合产品事业部提出的要求,便可以得到酬劳,酬劳支付按照新产品的产量挂钩,酬劳支付一般按照两个阶段支付,新产品达到一定的产量后支付一半的酬劳,再达到一定的产量后支付另一般酬劳。新产品的开发人员只关心产品的产量,而对产品的市场效果、成本、质量状况及产品的长远性不关心。具体经济关系如图10所示;整合以后经济关系是设计的新产品只要符合产品事业部提出的要求,便可以得到酬劳,酬劳支付按照新产品的产量挂钩,酬劳支付一般按照两个阶段支付,新产品达到一定的产量后支付一半的酬劳,再达到一定的产量后支付另一般酬劳。新产品的开发人员只关心产品的产量,而对产品的市场效果、成本、质量状况及产品的长远性不关心。

具体经济关系如图3、图4所示。

图3、整合前研发部门与产品事业部的经济关系

图4、整合后研发部门与产品事业部的经济关系

2.2.

3.2外部市场资源与内部流程的整合

纵向整合规定了在一个企业和其供应商、销售渠道、买方之间的各种活动的分工。例如,企业可以外购零配件而不是自制,或者将服务承包出去而不是拥有一个服务组织。同样,营销渠道可以代替企业实施许多分销、服务和市场功能。海尔集团在1999年分别成立了物流本部和商流本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整合市场资源,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取得整合的集成效益。其中最主要的一是物流与分供方的“市场链”整合,纳入国际化供应商,实施全球化规模采购,借力整合邮政配送网络;二是商流与销售渠道的“市场链”整合,海尔集团提出了“商家设计,海尔制造”的与市场零距离营销模式。

1.物流与分供方的整合机制

物流整合开始后,第一步就是整合采购,将集团的所有事业部的物资集中采购,通过规模优势,纳入国际化的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采购质优价廉的零部件,既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又保持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有的分供方还直接参与海尔的产品设计,通过与国际化分供方建立起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实现了采购JIT。同时在内部实施了ERP管理系统,通过以ERP为后台的B2B网上采购与网上招标、网上支付,实现了集团内部生产、库存、销售、财务、人力资源与外部供应商和分销商信息的共享与共同计划,最大限度地缩短了采购周期。在储运方面,统一运输,优化运输网络,通过SST机制整合邮政的配送网络,为零距离销售提供了保证。在生产物资配送方面,实施JIT送料,加快了库存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了呆滞物资。整合前,各配送处以满足生产不停线为目标,生产线用量往往达不到2天以上,遇到计划变动,有些物料又未及时办理退库,时间一长就会变成呆滞造成浪费,整合后,物流人员首先整合观念,物流的目标是零库存资金占用,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了4HJIT送料,即控制物资在线时间不得超过4个小时,超过4小时立即退库查明原因,按照SST契约进行处理,1小时之内的立即补料,使现场明亮整洁,呆滞物资减少了50%。1999年9月15日国际化的海尔物流中心启用,物流中心拥有9160个库位,采用世界最为先进的弘PP/3U资源管理集成系统,实行“JIT"生产模式管理。流程再造前后物流对照如下图5所示。

图5、物流再造前后对比

2.商流与销售渠道的“市场链”整合

从产品到商品的流动过程即为商流,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三部分,商流由海外推进本部和国内推进本部二大部分构成。海外商流与国内商流整合程序和机制基本相同,只是海外商流面对的国际市场,国内商流而对的是国内市场。海外商流的整合主要分三个层次:

一是业务流程的整合。整合前,各进出口公司同产品事业部是一家,订单执行没有规范的标准,而且各部有各部的“土办法”。整合初,新成立的海外推进本部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再造,从客户洽谈、技术确认、订单执行到安全收汇共分成26步,清楚地规定了每一步的标准、责任人及操作的规范,这样大大提高了订单的执行效率。

二是搭建商务操作平台。整合前,各进出口公司独立对外,由于各公司同国际接轨的程度不一致,而且整合后的人员多是刚刚接触外贸业务不久,没有经验,为了规范统一的操作标准,提高一次准确率,提高洽谈成功率,整合商务平台,即统一对外洽谈的贸易平台,指导海外投资的建厂平台,整合集团资源的产品平台、企业介绍平台等,上述平台的推行和使用不但提高了内部效率,而且提升了海尔集团的国际形象,提高了市场效果。

三是推出市场链整合机制。整合初期,海外推进本部内外均采用了市场链的激励办法,对外同各产品事业部签订采购合同以明确责任,同时用SST的机制明确索酬、索赔和跳闸标准,每天根据计划和实际情况的差距,不但使问题及时发现,而且大大提高了工厂备货的积极性。对内,同各市场经理、商务人员签订承包合同市场链,明确各人的指标和激励标准,通过市场链的内外整合,使每个人都成了一个“老板”,不但激活了每个人的自我发展斗志,而且形成了一个竞争氛围和群体,在人员没有增加反而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倍速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999年在海外87个国家建立了3万个营销网点,1999年1至12月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123%,2000年1-7月份出口创汇1.69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39倍。

图6、商流再造后业务流程对比

2.4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如下表格所示。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流程再造过程,海尔集团在物流、商流、资金流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在研发、海外推广、订单推广方面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可见,流程再造作为一种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组织模式,能够带来巨大的效益。

3.对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分析

OEC管理,其中“O”代表Overall(全方位),“E”代表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代表Control(控制)、Clear(清理)。OEC管理法也可以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也就是说,当天的工作要当天完成,天天清理并且天天都有所提高。OEC管理是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重要基础,它不仅要求所有的员工必须按规定的内容、时间、标准完成每一天的工作,而且要求每个人每天都要以创新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每天都要有所改进或创新,同时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都有人按时检查、考核和验收。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OEC管理的积累,使海尔有厚实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基础;而市场链流程再造的实施,又优化了OEC的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丰富了OEC的内容,使基础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

以创新为核心的海尔企业文化是支撑海尔大规模流程再造的重要的无形力量。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知难而进、创世界一流的海尔精神,激励着海尔人不断自我否决、自我加压,以莫大的勇气对过去的一切进行创造性地破坏,不断打破现有的平衡,努力建立起更高的、新的平衡,最终目标是打造出具有世界品牌的国际化的海尔。

海尔流程再造分三部分:

1.推倒了企业内外两堵墙,把割裂的流程重新联结起来,形成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市场链流程。

2.速度制胜,输入用户的需求,输出用户的满意,将职能下达任务转化为用户需求,减少层次,让企业每位员工直接感受和快速满足用户的需求。企业的运行都是围绕订单而进行,因此企业的信息化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进而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

3.全员经营,海尔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海尔的流程再造,在当时改变海尔的格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救了海尔,改变了海尔的发展方向,壮大了海尔。同时,海尔集团基于业务流程再造也成为为现代企业学习的典范。其中海尔集团流程再造的优点如下:

1.企业的生产与运作与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时,就相当于把企业自身的压力减到最小,减少库存,减少冗余资金,企业以订单信息为中心,直接把企业与市场结合起来,增强了其竞争力。

2.海尔的运作与用户的需求直接联接起来,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能得到用户的喜欢,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直接保证了产品的销售。

3.海尔的全员经营理念,将大大的提高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因为产品的销售

直接影响全员的收入,这个方案将会责任分到每一个人员中,当一个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对企业负责任认真工作,目标一致的时候,这个企业将能克服万难。

4.海尔的产品现款现货,长期来看,直接支持海尔的资金运作,财务的程序化。海尔的再造,解决了困扰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流动资金的问题,为海尔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保障。

4.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启示

家电行业是我国竞争很激烈的一个行业,家电行业在经历了曾经的盈利后现在已经微利或者亏损,有的企业一夜之间都会步入亏损。家电业的恶性竞争使市场链流程再造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各个企业应该向海尔学习在组织创新中寻找出路。不能以价格战来赢取利润,最终结果将是降价后产品从短暂的销售上涨到最终失去市场。而应该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方面找出原因,降低成本,降低消耗。同时寻求销售途径,而不是依赖原有的销售网络。通过构建新的生产模式配合成熟的营销网络,必然可以拉动企业的利润增长,促进企业的发展。

海尔集团围绕订单来生产,围绕消费者需求生产产品,在自身工艺改善的同时改进服务,生产出的产品更能够切合需求,能有更广阔的销路。同时海尔集团过去企业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信息由领导一级一级的传达下来,没有贴近市场,企业的高层在信息传递后得到的信息有可能是失真的,造成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所以,从某种意义讲,这样的组织结构导致正确地执行着错误的决策。经过流程再造后,消费者的需求信息经历尽量少的信息传递到各个部门,配合良好的物流系统,最终使顾客得到满意的服务。

海尔集团通过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提升了员工的创新力和责任感,提高了整个集团的市场反应速度,从而赢得了市场竞争力。总结其成功之处可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提升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必须从管理机制上寻找动力源,从源头上找活力,尤其要把市场的压力传递给每一个员工,并最大限度地把每一个员工的创新力发挥出来。

2.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传统的组织结构所造就的业务流程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的变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所造成的业务单位信息交流不完全、不通畅和交流迟缓,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和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这些显然已成为各大型企业的通病。海尔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寻求局部的改良和优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和医治大企业病,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3.在新经济环境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能仅仅靠企业的自身资源,必须整合外部市场资源为企业所用。如何利用网络信息优势将企业自身资源与外部市场资源相整合是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海尔以其成功的、富有创新性的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使其在商流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公认的成功。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海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变革方向和值得借鉴的思路。

海尔信息化案例分析

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报告 分析对象:海尔集团 班级:信息121班 学号:19112110 姓名:杨韵寒

目录: 一、海尔集团简介 (1) 二、案例来源 2.1案例一 (1) 2.2案例二 (2) 2.3案例三 (3) 2.4案例四 (4) 2.5案例五 (5) 三、近期资讯 3.1资讯一 (6) 3.2资讯二 (6) 3.3资讯三 (6) 3.4资讯四 (6) 3.5资讯五 (6) 3.6资讯六 (7) 四、分析总结 4.1海尔在信息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7) 4.2威胁和劣势 (8) 4.3总结 (8) 五、本学期收获 (8)

海尔信息化案例分析报告 信息121班 19112110 杨韵寒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集团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案例来源 2.1案例一: 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 信息来源:豆丁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3590896.html,/p-736679705.html 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3)集成的同步供应链管理平台:2000年,在集团范围内实施了销售、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与成本等应用。 (4)生产的跟踪与控制:2000-2004年,在集团各产品事业部实施了MES全程跟踪生产质量。 (5)一站到位的顾客服务系统:从1998-2005年分四期,构建了集中的海尔顾客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覆盖全国超过5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超过10000个服务网点和全国

海尔转型案例分析

海尔转型案例分析 --陈秋宏、张莹莹、陈枭飞、兰川1、变革的原因--适应互联网时代 ·企业的互联网思维:零距离、网络化--企业需要将与员工、合作方的博弈关系转为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企业与用户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需求,所以员工需要自主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需要参与到设计中来) 企业的互联网宗旨:用户体验--从用户被动接受产品到用户主动参与全程体验,企业必须以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为宗旨。 2、进行了哪些变革 (1)组织机构:中控式→分布式(扁平化、网络化、没有中心) 倒三角、自主经营体 按矩阵方式划分的功能模块→平台(大平台套小平台,小平台长出小微物种,丰富整个海尔生态圈) (2)战略:正式实施网络化战略(封闭的传统企业组织→开放的生态平台;与上下游的关系从零和博弈→利益共享) 提倡创客文化,鼓励员工利用海尔资源内部创业 (3)中间商→巨商汇(通过一个互联网平台来管理经销商及小卖家) (4)将O2O彻底打通,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线上线下博弈→线上线下融为一体) 3、变革带来的好处和潜在的风险 好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员工积极性得到提高、小微公司直接面向整个市场,能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力,对顾客的需求反应更及时,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风险: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海尔转型时,竞争对手全力以赴打市场)业绩风险:为了保证库存不折价,就必须把周转速度加快,就必须有订单、保证订单与工厂直连,如果订单是假的,就可能造成产品积压,就会有库存折价。 小微公司长大反向整合(如雷神等获得发展之后远离海尔)

4、新的组织结构图 张瑞敏告诉记者:海尔现在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

案例分析海尔基于流程再造的组织结构创新

案例分析海尔基于流程再造的组织结构创新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7年来以年均增长78%的增长速度持续稳定发展,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如今的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2亿美元,同比增长50%,是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一名牌。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先后登上美国的哈佛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讲台,纵论“海尔圣经”。 在海尔的发展进程中,其组织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大的调整一年会有一两次,小的就更不必说了。张瑞敏认为,一个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序的非平衡结构,一个企业如果是有序的平衡结构,这个企业就是稳定的结构,是没有活力的,但如果一个企业是无序的非平衡结构,肯定就是混乱的。我们在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时就要打破原来的平衡,在非平衡时再建立一个平衡。 海尔最早的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式结构,后来是矩阵结构,第三阶段就是市场链结构,其组织结构变迁如图1所示。 直线职能制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它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到终端。直线职能制结构如前所述,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但企业大了以后,这样就不行了,最大的弱点就是对市场反应太慢。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的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海尔内部局面混乱,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如果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张瑞敏的领导魅力无法展现,海尔无法发展。到1996年,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到了顶峰,于1996年海尔开始实行事业部制。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这是一种分权结构的运作形式。在企业运作方式上,海尔集团采取“联合舰队”的运作机制。集团总部作为“旗舰”,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协调下属企业。下属企业在集团内部是事业本部,对外则是独立法人,独立进入市场经营,发展“市场经济”,但在企业文化、人事调配、项目投资、财务预决算、技术开 发、质量认证及管理、市场网络及服务等方面必须听集团统一协调。用海尔人人都熟悉的话说,各公司可以“各自为战”,不能“各自为政”。张瑞敏说,集团所要求的,你必须执行,有问题我来负责,我来订正,你可以提出建议,但绝不允许阳奉阴违。这正如前所述,实行事业部制,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 随着海尔的壮大,张瑞敏发现海尔染上了“大企业病”,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企业由上到下都是行政隶属关系,一级传递一级,集团是决策中心,事业部是利润中心,分厂是成本中心,班组是质量中心。结果,所有的人只面对上级,都没有面对市场,没有责任对整个过程负责,各司其职,根本无法对大规模企业灵活管理。在1998年9月8日的会上,海尔多年来的直线式“金字塔”管理结构彻底动摇,海尔人对此结构提出了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于1999年3月,海尔开始动组织结构的第一刀:把“金字塔式”的直线结构转变成矩阵结构的项目流程。这种结构仍然保留了所有的事业部和事业部的研发、采购、销售等完整的业务流程,但是集团的整个管理职能不再是程序化的由上到下的统一指令,各个事业部不再各自为政。他们会因为项目而发生关联,事业部包揽全部业务流程的权利被肢解。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

海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经历名牌战略(1984~1991)、多元化战略(199l~1998)、国际化战略(1998至今)三个发展阶段,海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海尔)从1984年亏损147万元、销售收入348万元、员工不到800人的集体小厂起步,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涉及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2004年1月,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海尔是中国唯一入选品牌。 从1998年起,海尔实施了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大大提升了核心竞争力。这一管理创新项目不仅获得了第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特等奖,而且被选入欧盟企业管理案例库。 但海尔CE0张瑞敏却清醒地认识到了海尔与国际化大公司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通用电气等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开始由纯粹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张瑞敏思考的是:已经走向世界的海尔,今后靠什么优势与国际化大公司竞争? 基于全球化视野,海尔发现:自己与未来企业发展方向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问题。按照客户经济的原则,摆在企业经营第一位的是客户满意度,第二位是速度,第三位是差错率。尽管已经走向世界,但传统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却使海尔很难达到这三项指标的优秀指数,使企业和市场形成了两座金字塔,基层员工和市场终端(用户)之间存在着由于组织结构所造成的无数鸿沟,导致市场信息不能完全准确、迅速传递,库存和不良资产增加,用户需求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当时,企业应对竞争的基本手段是价格战。产品生产出来后卖不出去,只好降价,而降价将利润空间挤没了,应收账款也很高,阻碍企业发展。降价的原因就在于产品结构和生产产品的思路:产品不是先销售再生产,而是先生产出来后再想办法销售。围绕订单来生产,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问题的本质在于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不可能以更快的速度拿到更多的订单。因此,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解决组织结构问题,即用市场链打造无边界的企业。 但业务流程再造意味着将旧的结构彻底打破,从头做起,而且没有绝对成功的把握(国际上业务流程再造成功率仅有20%)。这就好比过悬崖上的钢丝,在有狼群追来时,可能大多数人宁肯冒着摔下山谷的危险也要一试;但在没有狼群追来时,却不会去主动走钢丝。因

(完整word版)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 《高级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班级会计学-8班 小组成员陈瑞琪.陈征.王艳辉小组成员董庆波.刘砾瞳 小组成员杨晓丽.李艳艳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创立於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二、案例分析 1.社会因素 创业25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1993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在莱西援建了第一所海尔希望小学,从来拉开了援建海尔希望小学的序幕以及各种活动。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同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政治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于经济企业的发展机遇了许多较开放优惠的政策,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许多落后的商业思想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商业思想所取代,国有企业、集体及民办小厂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许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厂子因此而起死回生,而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3.经济因素 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

海尔流程再造案例

1.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1.1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 业务流程再造(简称BPR),亦有学者称其为“流程再设”、“再造工程”等,就是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通过对其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巨大改善。 1.2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一般来说,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主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 BPR强调管理面向业务流程,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招待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从而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应速度。 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 BPR要求理顺和优化业务流程,强调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 3.建立扁平化组织。 BPR要求先设计流程,而后依据流程建立企业组织,尽量消除纯粹的中层“领导”。这不仅降低了管理费用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的运转效率及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4.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 BPR要求权力下放,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地方,这要求业务处理流程上的人员素质整体提高,并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并将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流程的成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5.面向客户和供应商事例企业业务流程。 企业在实施BPR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要对客房、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尽量实现企业与外部只有一个接触点。 6.利用IT手段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在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时,要尽可能利用IT手段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与共享使用机制,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1.3业务流程再造的作用 再造流程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流程本身,而是所能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组织自己拥有的独特的并与其他企业相比略胜一筹的技术、组织管理、市场响应等方面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在同质市场上享有特别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能力、生产运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支撑企业更快、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流程再造的意义在于: 1.提高运行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节省成本,并大大提高了交货速度或服务速度,立即获得利润的大幅度提高。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员工的价值感和精神满足感。

海尔集团信息化案例介绍

海尔集团信息化案例介绍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理顺庞大的供应、制造、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产业链条,保证企业平滑运转,是海尔集团面临的巨大挑战。那么海尔集团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关键词:信息化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20多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采购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工业园13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30个,海外设计中心8个,营销网点58800个。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016亿元。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在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中,中国海尔排在第95位,实现中国品牌零的突破。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理顺庞大的供应、制造、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产业链条,保证企业平滑运转,是海尔集团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海尔集团把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有效途径。 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首先创新管理模式,变革核心业务流程,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变革,做到信息流程同步化。没有对原有管理模式和核心业务流程的创造性的变革,是不能彻底实施企业信息化的。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海尔集团创新了管理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流程再造。 海尔集团全面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企业管理的革命,通过以订单为纽带的管理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逐步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目标。 一、以订单为管理为核心创新管理模式,变革业务流程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主要目标。如果拥有用户满意的最大化,利润就是必然的结果,否则利润也不可能长久。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所以必须做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才有可能获取利润。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直接的市场竞争转向客户的竞争。海尔集团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变革业务流程,争取逐步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客户零距离的目标:

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分析报告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 式 海尔集团 二000 年八月

目录 容提要 一.海尔集团基本概况 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提出的背景 三.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含与特征 四.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运作平台 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步骤与程序 六.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运行效果

容提要 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全速把企业带入一个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只有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达到与顾客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的境界,才能从根本上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员工的素质、生产能力、布局、组织结构必须适应个性化的市场要求。个性化不是一句空话,没有组织结构流程的改造,没有与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员工素质和责任心的提升,市场反映的要求企业最终无法快速地反馈到终端,企业就谈不上竞争力,更谈不上与国际化大企业的竞争,特别是对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更需要获得倍速发展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从组织层次上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提升业务流程响应市场的速度,在流程上与国际接轨;从员工层次上提升责任心和创新能力,建立起员工的责任心和个性化需求有机联系的管理创新机制,把原来

管理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工作责任心转变成自主性的工作责任心,从源头上培育和建立持续创新的机制,海尔SST管理集成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回顾海尔15年的发展,在管理创新上经历了从TQM(1984—1991)到OEC管理、“吃休克鱼”方式的企业重组(1992—1998)到现在以市场链为手段的业务流程再造(1999年开始)等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的管理创新,实质是寻求企业流程与员工素质与国际化企业全面接轨,突破“大企业病”的瓶颈,解决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倍速发展问题。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是指以索酬(S)、索赔(S)和跳闸(T)为手段,以流程再造为核心,以订单为纽带,重新整合管理资源与市场资源,在OEC管理平台上形成每一个人(流程)都有自已的顾客、每一个人(流程)都与市场零距离、每一个人(流程)的收入都由市场来支付的管理运营模式。它的主要思想以市场链为切入点,对原来的业务流程做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的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使企业质量、成本和周期等绩效指标取得显著的改善。索酬是通过市场链为服务对象服务好,从服务对象处索取报酬,如果不能履约,则要被索赔,如果既不索酬也不索赔,那么第三方就会跳闸,闸出问题来。员工行为从过去只对长官负责转变成现在的只对市场负责,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共享了企业的公共资源。海尔SST管理集成模式实施一年来,大大提高了响应市场的速度,降低了管理费用,克服了“大企业病”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海尔的实践证明SST管理集成模式是成功的,同时也总结出适合中国特色的业务流程再造的经验和模式,这对于中国大企业集团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水平和走出困境、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非

海尔企业流程再造的成功启示

海尔企业流程再造的成 功启示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海尔企业流程再造的成功启示 一、流程再造概念 企业流程再造是以作业过程为中心,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其中,“流程”和“再造”是该理论的核心。“流程”就是把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建立在“超职能”基础上,跨越不同职能部门分界线,重建管理和作业过程。“再造”就是打破旧有的管理规范,再造新的 管理程序,以回归原点和从头做起等新观念和思考方式。 企业流程再造是迄今所有管理理论中最具创造性的、全方位的、根本性的管理变革,它一经提出,便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新的企业管理革命浪潮。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摆脱了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是90年代企业管理的新时尚。 二、海尔集团流程再造成功案例 海尔集团经过17年的发展,己从一个亏损上百万元的集体小企业发展成为年营业额600多亿元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其管理实践经历了OCE管理、“吃休克鱼”方式的企业重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三个阶段。尤其以第三阶段最引人瞩目,给企业界很大启示。 1998年9月8日,海尔集团CEO(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集团中层干部会上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业务流程再造。

于是,从这天开始,一场再造一个新海尔,在海尔集团内部开始了。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切入点是“市场链”。所谓的“市场链”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集团的宏观调控下,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在这条业务链中,每一个流程都有直接的‘顾客”。 海尔把流程分为核心流程(生产流程)和支持流程(服务保障流程)。两个流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互为“市场”的关系。组织结构整合后,职能部门变成了独立核算 的服务型公司(中心),行使服务、支持职能,只有被服务单位对服务效果认可了,才能从被服务单位获得报酬,否则将被索赔。 海尔市场链的主流程:就是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同时建立海外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再将企业内部原先分散、各自对外的各种资源整合为全集团统一创品牌服务的营销(商流)、采购(物流)、结算(资金流)体系,使整个企业变成一个环环相扣、运行有序的链条。目的就是通过整合,使海尔同步业务流程中各产品本部从原来分散的负责采购、制造、销售过程转变为统一面向市场客户的生产、开发产品过程,通过生产、开发出能满足消费者即时与潜在的需求的卖点商品,创造有价值的定单。 三、海尔企业流程再造的成功启示: 一、流程再造并不一定追求流程的彻底性变革。从海尔公司的流程再造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看 出,业务流程小小的变化,或者工序位置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效果根本性的变化。流程再造并不一定追求过程一一流程的根本性改变,而是追求结果一一运作重点彻底的改善。

海尔集团营销网络案例分析

《海尔的营销网络》案例分析报告 提交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0MBA-P2班第一组 刘煜(009078)曹小京(009147)黄小明(009148) 洛炬(009149)袁亚彬(009150)张晴(006976)执笔人:曹小京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线后,改组成立海尔集团公司。 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000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家庭;在海外,海尔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了400多万台海尔家电。 海尔16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 ----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 ----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 ----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 ----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 ----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 ----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

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从1984年至今的16年间,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海尔却始终保持了高速稳定发展的势头,奥秘只有两个字:创新。创新是海尔文化的核心。 二、海尔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海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集团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实用性的新理念。 市场观念: "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卖信誉不是卖产品"、"否定自我,创造市场"。 创名牌方面: 名牌战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 国门之内无名牌。 质量观念: 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 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售后服务理念:

海尔集团财务分析

海尔集团1984年开始创业起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从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著名的跨国公司。特别是1998年海尔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来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并以供应链管理机制对再造后的流程进行了整合,在业务流程上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升了海尔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尔以SST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实质上是根据供应链的核心管理思想为基础的。业务流程(BPR)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决定着组织的运行效率,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主要思想是以市场链(主要为客户需求)为切入点,对原来的业务流程做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确整合性业务流程来代替过去的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以管理的破碎性流程,使企业产品质量、成本和各种绩效目标取得显著的改善。自1998年9月8日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纽带,以海尔企业文化和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服务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为目标的流程再造,通过供应链同步的速度和SST的强度,以市场效益工资激励员工并将其价值取向和用户需求相一致,从而创新并完成有价值的订单,构建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海尔的SST(索赔、索酬、跳闸)是供应链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是把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利益调节机制(价值分配市场化)引入企业内部,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把企业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单纯的隶属关系转化为平等的买卖关系、契约关系。通过战略关系调整把外部市场关系转变转化为一系列的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客户需求订单为驱动力通过订单使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互相吻合、自动调节的供应链,不再单纯通过行政命令的调整和安排,而是把过去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推倒进行了扁平化设计,重建的组织结构不靠“分工”和“职权”来运作,不是“谁大听谁的”而是根据工作流程中“客户需求第一”的原则设置了对应的流程管理人员。海尔根据供应链管理思想创造性推出SBU(Strategical Business Unite战略事业单位),即不同的业务流程之间通过供应链结合起来,不管是核心流程还是支持流程,都有自己直接的“顾客”,流程的工作方式是针对顾客的要求“直接做”而不是“等待向领导请示后再做” 即每一个流程都有一个市场,每一个流程都与市场零距离,每一个流程的效益都有市场支持,这样大大提高流程的积极性和响应市场要求的速度。用海尔职工的话说就是人人都有市场,人人面对一个市场, 根据企业基本运营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海尔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采购管理。 在采购方面,海尔的供应商有2000多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如GE、LG电子、巴斯夫和爱默生等。目前,海尔平均每个月接到6000多个订单,定制7000多个产品,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多种。通过供应链优化,供应商数目减少为840多家,集团采购人员减少1/3,成本每年降低5%。海尔经过调查论证后,结合海尔集团实际将原来与供应商的买卖关系转变为公平、互动、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采购管理向资源管理推进,将

海尔流程再造的成功启示

海尔企业流程再造的成功启示 一、流程再造概念 企业流程再造是以作业过程为中心,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其中,“流程”和“再造”是该理论的核心。“流程”就是把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建立在“超职能”基础上,跨越不同职能部门分界线,重建管理和作业过程。“再造”就是打破旧有的管理规范,再造新的 管理程序,以回归原点和从头做起等新观念和思考方式。 企业流程再造是迄今所有管理理论中最具创造性的、全方位的、根本性的管理变革,它一经提出,便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新的企业管理革命浪潮。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摆脱了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是90年代企业管理的新时尚。 二、海尔集团流程再造成功案例 海尔集团经过17年的发展,己从一个亏损上百万元的集体小企业发展成为年营业额600多亿元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其管理实践经历了OCE管理、“吃休克鱼”方式的企业重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三个阶段。尤其以第三阶段最引人瞩目,给企业界很大启示。 1998年9月8日,海尔集团CEO(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集团中层干部会上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业务流程再造。 于是,从这天开始,一场再造一个新海尔,在海尔集团内部开始了。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切入点是“市场链”。所谓的“市场链”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集团的宏观调控下,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在这条业务链中,每一个流程都有直接的‘顾客”。 海尔把流程分为核心流程(生产流程)和支持流程(服务保障流程)。两个流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互为“市场”的关系。组织结构整合后,职能部门变成了独立核算 的服务型公司(中心),行使服务、支持职能,只有被服务单位对服务效果认可了,才能从被服务单位获得报酬,否则将被索赔。 海尔市场链的主流程:就是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同时建立海外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再将企业内部原先分散、各自对外的各种资源整合为全集团统一创品牌服务的营销(商流)、采购(物流)、结算(资金流)体系,使整个企业变成一个环环相扣、运行有序的链条。目的就是通过整合,使海尔同步业务流程中各产品本部从原来分散的负责采购、制造、销售过程转变为统一面向市场客户的生产、开发产品过程,通过生产、开发出能满足消费者即时与潜在的需求的卖点商品,创造有价值的定单。

20160922案例分析海尔集团讲稿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一、集团简介 海尔创立于1984年,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大型家电品牌,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2015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七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目前,海尔有两大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在全球布局六大品牌:海尔、卡萨帝、日日顺、AQUA、斐雪派克、统帅,从不同领域持续满足用户的最佳体验。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彩蛋: 最早1984年是“瑞雪”商标,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海尔兄弟”设计者据说是张瑞敏的一个画家同学,创意是张瑞敏自己想出来的。德国小孩和冰淇淋代表德国的制冷技术,中国竖着大拇指的小子代表着中国人一定会运用德国的技术造出质量一流的冰箱。此标志还寓意着中德双方的合作如同这两个小孩一样充满朝气和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张瑞敏对此保持着少有的沉默,“海尔兄弟”到底蕴含着张瑞敏的何种追求至今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迷。 1993年东方红叶传媒公司,想和海尔合拍动画片《智慧小兄弟》,

处。 书法“海尔”出自文征明和王羲之。 海尔集团总部中心大楼采用宫灯造型,在2009年被评选为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整体建筑在外面看是个方形的,在一层大厅内向上看,又是个圆形的。这里体现着管理学上著名的“思方行圆”的理念,即在工作中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效果。四个大红柱子,代表着季节的“春、夏、秋、冬”(另一个版本说代表着海尔的四大支柱产业: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大楼地上层数是12层,代表着全年的12个月;大楼12层上4个面设计挂出的24个大红灯笼,代表着农业的24节气;整个大楼的窗户大大小小一共设计了365块玻璃,代表着一年365天;主楼右侧是五龙塔,左侧是卧白虎,外有水环绕象征财富的。 二、战略 (一)整体战略 1984年以来,海尔前后五次发布企业战略,对不同时期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导向性作用。 1984~1991年,海尔实行“名牌战略阶段”,树立“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名牌意识,不盲目上产量,扎扎实实做质量。依靠过硬的质量,海尔仅用四年时间,拿到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枚质量金牌。 1991~1998年,海尔进入多元化战略阶段,“联合舰队”的集团运作模式和“吃休克鱼”的资本运营模式,前后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从冰箱一种产品发展到多元化,包括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等,成为了中国最早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家电企业。

【BPM业务流程管理】海尔集团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

【BPM业务流程管理】海尔集团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 海尔集团 二000年八月 目录 内容提要 一.海尔集团基本概况 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提出的背景 三.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内含与特征 四.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运作平台 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步骤与程序 六.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运行效果 内容提要 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全速把企业带入一个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只有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达到与顾客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的境界,才能从根本上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员工的素质、生产能力、布局、组织结构必须适应个性化的市场要求。个性化不是一句空话,没有组织结构流程的改造,没有与

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员工素质和责任心的提升,市场反映的要求企业最终无法快速地反馈到终端,企业就谈不上竞争力,更谈不上与国际化大企业的竞争,特别是对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更需要获得倍速发展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从组织层次上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提升业务流程响应市场的速度,在流程上与国际接轨;从员工层次上提升责任心和创新能力,建立起员工的责任心和个性化需求有机联系的管理创新机制,把原来管理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工作责任心转变成自主性的工作责任心,从源头上培育和建立持续创新的机制,海尔SST管理集成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回顾海尔15年的发展,在管理创新上经历了从TQM(1984—1991)到OEC管理、“吃休克鱼”方式的企业重组(1992—1998)到现在以市场链为手段的业务流程再造(1999年开始)等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的管理创新,实质是寻求企业流程与员工素质与国际化企业全面接轨,突破“大企业病”的瓶颈,解决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倍速发展问题。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是指以索酬(S)、索赔(S)和跳闸(T)为手段,以流程再造为核心,以订单为纽带,重新整合管理资源与市场资源,在OEC管理平台上形成每一个人(流程)都有自已的顾客、每一个人(流程)都与市场零距离、每一个人(流程)的收入都由市场来支付的管理运营模式。它的主要思想以市场链为切入点,对原来的业务流程做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的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使企业质量、成本和周期等绩效指标取得显著的改善。索酬是通过市场链为服务对象服务好,从服务对象处索取报酬,如果不能履约,则要被索赔,如果既不索酬也不索赔,那么第三方就会跳闸,闸出问题来。员工行为从过去只对长官负责转变成现在的只对市场负责,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共享了企业的公共资源。海尔SST管理集成模式实施一年来,大大提高了响应市场的速度,降低了管理费用,克服了“大企业病”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海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doc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是中国青岛的一家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海尔品牌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具世界竞争力的家电集团,连续多年列中国企业500强前30位。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明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现在海尔在欧美、中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子公司或销售网点,已进入全球化品牌阶段。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线后,改组成立海尔集团公司。 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000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家庭;在海外,海尔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了400多万台海尔家电。 海尔16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 ----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 ----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

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 ----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 ----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 ----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 ----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从1984年至今的16年间,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海尔却始终保持了高速稳定发展的势头,奥秘只有两个字:创新。创新是海尔文化的核心。 第二部分:对海尔集团的计划和决策评价 1.计划 有效地计划是一切成功的秘诀,计划做得好可获得很多的收益,海尔集团通过清楚地确定目标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为企业的行动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有效地配置了资源。并且提高了效率,调动了积极性,为控制提供了标准。从而使海尔企业不断发展,

海尔集团组织结构的变革

海尔集团组织结构的变革 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贯彻执行管理决策职能的保证。 下面通过分析海尔集团组织结构的变革,来探讨组织结构体系在企业生存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被誉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法约尔,最早指出组织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的概念……关于组织的概念总是众说纷纭,本文认为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建立起来的有机体,其内部成员为了共同目标,相互合作、相互约束,形成一定的关系结构和共同规范的力量协调系统(参照《基础管理学》)。 组织结构是组织设计的结果,是组织职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 一。 通过组织结构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组织中各部门的设置情况和层次结构、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各部门之间上下级的隶属关系等。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划分、部门化、职权划分是组织结构设计的三大基础。 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有: 直线制、职能制、直线参谋制、直线职能参谋制、事业部制等;现代的组织结构形式有: 矩阵制、项目制、多维立体结构、学习型组织、基于团队的结构、无边界组织等。 目前,最常用的部门化形式有: 产品部门化、职能部门化、顾客部门化、地区部门化等,未来企业部门化的趋势是跨职能团队、顾客部门化等。

世界上没有一个组织能永远保持不变,其原因或由于组织自身的矛盾和缺陷而显得效率不高,或由于外界环境变化而使得自身难以适应。 一个积极向上的组织必须时刻评估自己的组织效率,掌握组织自身的发展规律,敏锐洞察外界环境的变化,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有计划地、主动地寻求各种变革以求生存和发展。 所以成功的组织变革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海尔集团”为例,通过对其基本情况的了解,分析近几年来“海尔”在组织结构变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借此说明企业组织结构体系在企业生存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关于海尔,它的前身是1955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而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由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起来,84年张瑞敏出任厂长时,员工800人,亏损147亿元,经过20多年的持续稳定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旗下现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并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现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一定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EveryControlandClear)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已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 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体制等管理制度早已深入人心。 “你有多大能耐,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海尔的舞台吸引了多少精英人才。 但任何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海尔的成长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经过多次组织变革,才有了如今管理制度成熟的海尔。 20世纪80年代,海尔同其他企业一样,实行的是“工厂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