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标准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标准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标准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标准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以下等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含SMA混合料)生产。

2、生产准备

2.1材料

沥青、碎石、矿粉、砂、改性剂、稳定剂、木质纤维素、乳化剂等。

2.2机械设备

2.2.1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为间歇式沥青拌和设备,根据年需求量和工作时间进行配备。沥青拌和设备,包括拌和楼主体、成品仓、沥青罐、导热油炉、石粉仓、集料输送及烘干集尘设备。

2.2.2配属设备

2.2.2.1乳化沥青设备,高速公路施工乳化沥青由甲方指定供应;如果不指供应,则应配备乳化沥青设备(每小时生产能力4—6t)。

2.2.2.2改性沥青设备,如果甲方不指定改性沥青供应商,则应配备改性沥青设备。

2.2.3试验设备

沥青试验仪器(针人度仪、软化点仪、延度仪等);原材料试验仪器(压力试验机、磨耗试验机等);沥青混合料检测试验仪器(马歇尔试验测试仪、沥青含量测试仪等)。

2.2.4运输车辆

自卸式卡车,数量应根据沥青拌和设备生产能力、拌和站与摊铺现场之间的距离以及摊铺进度合理配置。

2.3生产条件

2.3.1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是由若干个体独立工作装置所组哎的综合性设备;厂区内一般包括材料存放场地、沥青贮存地、熔化及加热没备、试验室及办公用房屋。沥青混合料拌和厂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粉尘和噪声等污染,因此厂址不宜选在居民区附近,又要满足拌和对供电和排水的要求:厂址离施工工地以在2h运距之内为佳:此外,厂址还应处于交通干线或至少7m宽路面道路的旁边,

以便生产成品的运输。

场地形状以矩形为佳,场地内的各种设施和布置应协凋。址选择好后,根据生产能力估算场地面积,其面积应能容纳拌和工厂的所有设施。

2.3.2应保证路通、水通、电通及场地平整。路应是环形路,方便运输车辆进出自由。用水量应满足职工生活用水及少量的生产用水,每天需求量20t左右。电的供应最好有变压器,如无变压器则需配发电设备以保证电力供应。

3、生产工艺

3.1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流程(15-1)

3.2改性沥青生产工艺(图15-2)

3.3乳化沥青生产工艺(图15-3)

3.4沥青混合料生产操作方法

3.4.1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生产工艺主要通过中心控制室电子计算机发出的各种指令进行操作。控制室装有各种仪表和信号装置,可监视整套设备运转情况,反映出矿料、矿粉、沥青用量的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控制,

3.4.2计量控制

3.4.2.1测定不同转速时对各冷料斗对应的流量(t/h)。

3.4.2.2确定各配合比相对应的要求转速。

3.4.2.3生产前中心试验室先确定混合料配合比。

3.4.2.4工地试验室每天测定——次各规格冷料的含水量,如果超过限值,控制室可通过调速旋钮对供料流量进行调整。

3.4.2.5将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按所需转数控制供料器,用计算机调控计量:

3.4.3对沥青冷料及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

3.4.4试验室每天上午做两次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监视各项质量指标的波动情况,并通知控制室。4质量标准

4.1材料

4.1.1道路石油沥青

4.1.1.1沥青材料应附有炼油厂的沥青质量检验单。运至拌和厂的沥青材料必须按照现行《公路工程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1.1.2沥青材料的选择应根据交通量、气候条件、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设计、标书要求等情况确定。当采用改性沥青时应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照相应技术要求确定方案。

4.1.1.3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各类沥青路面的面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铺筑沥青路面时,石油沥青材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规定。

4.1.1.4沥青面层所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根据气候分区,沥青路面类型和沥青种类等按规定选用。

4.1.1.5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应将不同来源、不同标号的沥青分开存放,不得混杂。在使用期间,储存沥青的沥青灌或储油池,卜的沥青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80%。在冬季停止施:工期间,沥青可在低温状态下存放。经较长时间存放的沥青在使用前应抽样检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刁;得使用。同一工程使用不同沥青时.应明确记录各种沥青所使用的路段及部位。

4.1.1.6道路石油沥青在存储、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采取防水措施,并避免雨水或加热管导热油渗漏进入沥青罐中;

4.1.2改性沥青

4.1.2.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某些特殊重要工程的沥青面层当采用改性沥青时,其基质沥青应采用符合现行规范“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规定的石油沥青。

4.1.2.2改性剂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1)根据拟改善的路面性能,可对改性剂作如下初步选择:

a.为提高抗永久变形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或热塑性树脂类等改性剂。

b.为提高抗低温开裂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或橡胶类改性剂。

c.为提高抗疲劳开裂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橡胶类或热塑性树脂类等改性剂。

(2)应考虑改性剂处理与储存条件、生产与施工方法的难易程度,对基质沥青与集料的要求等。

(3)应考虑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相容性,在热储或使用温度下的离析程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4)应考虑改性剂及辅助材料、专用设备的价格,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及路面施工成本。

4.1.2.3改性剂生产者或供应商应提供产品的名称、代号、标号与质量检验单,以及运输、储存、使用方法和涉及健康、环保、安全等有关资料。

4.1.2.4根据需要,在改性沥青中还可加入稳定剂类、分散剂类等辅助外加剂。

4.1.2.5制备改性沥青可采用一种改性剂,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改性剂进行复合改性。

4.1.2.6当确定采用改性沥青铺筑路面时,首先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交通及其他特殊使用要求选定设计的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然后选择适宜的基质沥青、改性剂类型,根据已有经验初步确定改性剂剂量,并制备改性沥青进行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改性沥青的相应等级,如该相应等级的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则接受选定的基质沥青、改性剂及其剂量。当该技术指标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重新选择基质沥青、改性剂类型或调整改性剂剂量,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4.1.2.7制备改性沥青时,应采用适宜的生产条件和方法进行,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改性剂剂量和适宜的加工温度,制订详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改性剂在基质沥青中应分散均匀,并达到一定的细度。

4.1.2.8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短时间保存日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进行不问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以保证改性沥青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使用质量;

4.1.2.9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各项指标的试验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执行。

4.1.2.10当采用复合改性沥青时,应根据所用改性剂的类型、比例、剂量等,确定各项技术指标。

4.1.2.11本工艺未做规定的其他改性剂或改性沥青.可参照国内、外使用经验并经试验研究确定相应的技术要求,:

4.1.2.12现场制备改性沥青可以采用次掺配法,也可以采用二次掺配法。搅拌法、混融法适用于采用一次掺配法制备改性沥青,母体法适用于采用二次掺配法制备改性沥青。

(1)搅拌法

a.本法适用于各种可通过搅拌工艺直接与沥青均匀混合的改性剂。

b.搅拌法是将改性剂直接掺入热沥青中,通过机械强力搅拌,使改性剂颗粒与沥青在高温下混合制备成具有所需改性剂含量的改性沥青:成品改性沥青可直接用于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

c.采用搅拌法生产改性沥青时的拌和时间、温度、搅拌速度等应通过试验研究确定。

(2)混融法

a.混融法宜采用高速剪切设备或胶体磨。

b.用混融法生产:改性沥青的混融时间、温度、遍数等参数应根据不同基质沥青、改性剂及设备能力来没定,生产前应制订详细的生产工艺、操作步骤及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方法。

c.改性沥青宜在施工现场随产随用;短时间储存时,应转入储存灌并进行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在储存期间改性沥青不得降低使用效果。

(3)母体法

a.本法适用于各类可生产改性剂含量高的改性沥青母体:

b.改性沥青母体中改性剂的含量应适当,根据技术要求和以往经验及设备状况进行确定。

c.掺配时应根据改性沥青母体中改性剂的含量,制备成具有所需改性剂含量的改性沥青。

d.改性沥青母体与基质沥青掺配时,应充分拌和均匀,掺配温度应适当,宜随配随用,需要短时间储存时,应继续保温并进行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

4.1.2.13成品改性沥青应附产品说明书,注明产品名称、代号、标号、运输与存放条件、使用方法、生产工艺、安全须知等。

4.1.2.14外购的成品改性沥青,在使用前应取样融化检验是否有离析现象,确认无明显的分离、凝聚等现象,且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本规范要求时,方可使

用。

4.1.2.15改性剂应按产品所规定的条件贮存在室内,保持干燥,注意通风和防火,并按进库顺序使用,不就超过保质期。

4.1.2.16现场加工改性沥青成品的贮存应符合规定的要求,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保质期。经检验,确认已经发生离析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4.1.3乳化石油沥青

4.1.3.1乳化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4.1.3.2乳化沥青适用于沥青路面的透层粘层与封层。

4.1.3.3乳化沥青可利用胶体磨或匀油机等乳化机械在沥青拌和厂现场制备,乳化剂用量(按有效含量计)宜为沥青质量的0.3%~0.8%。制备现场乳化沥青的温度,应通过试验确定,乳化剂水溶液的温度宜为40℃~70℃,石油沥青宜加热至120℃~160%。乳化沥青制造后应及时使用。经较长时间存放的乳化沥青在使用前应抽样检验,离析冻结破乳质量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准使用。

4.1.4粗集料

4.1.4.1用于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

4.1.4.2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照规定选用,当生产的粗集料与其他材料配合后的级配,符合各类沥青面层的矿料使用要求时,可以使用。

4.1.4.3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

4.1.4.4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4.1.4.5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择坚硬、耐磨、冲击性好的碎石,其磨光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4.1.5细集料

4.1.

5.亚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其规格应分别符合规范要求。

4.1.

5.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4.1.

5.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宜采用优质的天然砂或机制砂。

4.1.

5.4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

4.1.6填料

4.1.6.2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等憎水性石

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无泥土等杂质,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表的要求。当采用水泥、石灰(消石灰或生石灰粉)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4.1.6.2采用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的回收粉尘做填料时,回收粉尘必须洁净、无杂质、塑性指数小于4,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的50%,其余质量要求与矿粉相同。

4.2热拌沥青混合料

4.2.重普通沥青混合料

4.2.1.1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

4.2.1.2应满足耐久性、抗车辙、抗裂、抗水损害能力、抗滑性能的多方面要求,应根据施工机械工程造价等实际情况,选择沥青混合料的种类。

4.2.1.3上面层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1/2,中下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4.2.1.4普通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清品种、标号、气候条件,按规定选择。当气温低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4.2.1.5普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1)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充分利用同类道路与同类材料的施工实践经验,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2)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的各类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规定,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3)对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动稳定度试验,对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不应小于800次/mm,对一级公路及城市主干路不应小于600次/mm。

(4)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的矿料级配应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冷料仓的供料比

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依据。

b.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从拌和机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中取样,进行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应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使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及其±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

c.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应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及路上取芯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配合比。标准配合比应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中值。

(6)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当进场材料发生变化,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4.2.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简称为SMA)

4.2.2.1设计原则

(1)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关于普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2)SMA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体积设计方法,其配合比设计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a. SMA必须具有互相嵌挤紧密的粗集料骨架,形成石-石嵌挤结构。对SMA-16和SMA-13的粗集料骨架是4.75mm以上的粗集料,SMA-10的粗集料骨架是2.36mm以上的粗集料。马歇尔试件的VCAmix必须小于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VCArmc。

b.填充在SMA的粗集料骨架间隙中的沥青玛蹄脂应符合最小沥青用量的要求,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必须在要求的范围内。

c.按照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及压实层的厚度,SMA分为SMA-16、SMA-13、SMA-10、SMA-5等四种类型,SMA铺筑层的压实厚度不得小于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5—3倍。

4.2.2.2设计标准

(1)设计配合比检验应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试验方法应遵照《公路工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规定进行。但经试验段或施工实践证明规定温度不符合实际况时,容许作适当调整。

(2)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量取,不得采用玻璃温度计测量。在运料车上测量时宜在车厢侧板下方打一个小孔插入不少于15cm量取,碾压温度可借助于金属改锥分几次在路面上打洞插入测量得到。

5、成品保护

5.1拌好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不立即铺筑时,可放人成品储料仓存储。储料仓无保温设备时,允许的储料时间应符合摊铺温度需要为准,有保温设备的储料仓储料时间不宜超过72h。SMA混合料应立即使用,需在储料仓中存放时,以不发生沥青离析为宜,但不得储存过夜。

5.2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大吨位的自卸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层油水(柴油与水的比例可为l:3)混合液,肪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且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板。

5.3运料车应采取覆盖篷布等保温、防雨、防污染的措施。

5.4运料车在运输过程中,不得随意停歇。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沥青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应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间歇式拌和机每锅拌和时间宜为30—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s;拌制SMA混合料时,干拌时间宜提高到10—15s。

6.2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防止粗细集料离析,每卸一斗混合料应挪动一下汽车位置。

7、质量记录

7.1生产施工执行的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

7.2粗集料试验记录:包括筛分、密度、吸水率、含泥量、针片状含量、压碎值、磨耗值。粗集料检验报告。

7.3细集料试验记录:包括筛分、表观密度、含泥量、含水率、砂当量。细集料检验报告。

.7.4矿粉试验记录:包括筛分、表观密度、亲水系数。矿粉试验报告。’

7.5沥青试验记录及报告。

7.6沥青出厂检验报告。外加剂、纤维出厂检验报告。

7.7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及矿料级配试验记录;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记录。沥青混合料检验报告。

7.8产品合格证。

7.9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7.1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通知单。

8、安全环保措施

8.1安全措施

8.1.1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三定”制度。

8.1.2设备操作人员要熟读各设备的操作说明书,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保养规程,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8.1.3设备的管理及操作人员要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岗位培训,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工作。

8.1.4生产中至少有两名以上的操作员在岗,以便替换。

8.1.5工作人员禁止在过劳、饮酒后或身状况不好时进行检查、修理及操作生产。

8.1.6工作应着安全的工作装;准备安全用具(保护眼镜、防尘口罩、耳塞、皮手套、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以便在检查设备或运转作业时穿着使用。

8.1.7准备灭火器和急救药箱(工作人员应熟知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确认放置场所,并按国家消防规则进行清点检查。

8.1.8保持操作室、动力盘的清洁。

8.1.9生产中工作人员应经常巡视主机,但不得在搅拌机下停留。

8.1.10巡视时应检查各部有无异常、异响,以及沥青、燃油、骨料、石粉、车辆、溢料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不了立即向主管领导和控制室主管操作人员汇报,问题严重则应紧急停机。

8.1.11检查时要锁上操作盘和动力盘。

8.1.12检查干燥机、拌和机时一定要将动力盘电源切断。

8.1.13检查中要注意安全标识,并从指定通路通行。

8.1.14禁止使用未经检查的装置。

8.1.15无关人员不得接进设备,对允许接进的人要进行彻底的安全教育。

8.1.16非当班操作人员不得操作设备。

8.1.17操作人员工作中要注意力集中,注视操作盘、电流计、指示灯等计器

是否显示正常,出现异常要参照说明书处理后再工作。

8.1.18生产中如突然停电,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气动阀门打开搅拌门,手动放出搅拌机内骨料。

8.1.19如停电时间超过2h,应排出热料仓内的热骨料后,方可继续生产。

8.1.20出料时要注意保证拌和机下无人,且要确认拌和机下有接料车在。

8.1.21当日工作快结束时,应掌握好停止冷料上料的上料时间,以保证打出的沥青混凝土满足产量和质量的要求。

8.2环保措施

8.2.1治理粉尘:

8.2.1.1设备中安装布袋式集尘装置,过滤后的粉尘排放可以达到标准。

8.2.1.2对粉尘易扬起部位加装围档。

8.2.2治理沥青油烟:针对沥青油烟的理化特性及沥青搅拌站的实际情况,采用电捕集法进行治理较为适宜,沥青油烟经电捕集器净化处理后排出的气体,油烟含量低于75mg/m3,达到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排放标准。

8.2.3噪声污染的治理

8.2.3.1经常检修设备,减少不正常噪声。

8.2.3.2对溢料管进行包裹,消除石料与金属撞击噪声。

8.2.3.3安装吸音壁,进行封闭处理。

8.2.4砂石料场的扬尘污染的治理:

8.2.4.1覆盖大棚,封闭处理。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1)

附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1.规范要求 本设计所指橡胶沥青是指以废旧轮胎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通过反应设备经恒温加热、搅拌与基质沥青高温状态下反应生成的橡胶改性沥青。橡胶沥青混凝土的材料要求、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工艺环节均应严格满足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建设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同时,作为新工艺新材料技术采用,工程实施中应参考 美国加利福利尼州(California)橡胶沥青施工规范(Type-G) 美国道路材料实验协会(ASTM)实验规程。 2.材料要求 2.1沥青 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2.1-2规定的技术标准。 2.2橡胶屑 本工程橡胶沥青中的橡胶屑是用载重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废轮胎为原料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这里所指的轮胎为斜交胎。包括轮胎翻新时从胎面、胎肩打磨下来的橡胶屑加工的胶粉。废旧橡胶屑中可加入天然橡胶粉和改善剂,但总量不宜超过废旧橡胶屑重量的25%。橡胶沥青改性用胶粉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的要求。 表橡胶沥青用胶粉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 为达到橡胶沥青的改性效果和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消音和使用寿命,要求橡胶沥青改性时使用的橡胶粉级配,应按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橡胶沥青规范的要求从0~2.36mm范围配置,杜绝使用单一规格或混杂级配的橡胶屑。 2.3石料 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粗集料采用峨眉山地区产玄武岩石料,其质量技术标准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章节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细集料应同样满足章节中的相关规定。 2.4矿粉 橡胶沥青混合料中推荐使用石灰岩磨细的矿粉,其技术标准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章节中的相关要求。同时本工程还要求,橡胶沥青混合料生产时产生的粉尘可部份(不超过25%)回收使用。 2.5抗剥落剂 橡胶沥青混合料应使用抗剥落剂,以改善橡胶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粘附能力。抗

4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简介_图文.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简介 1.温拌沥青技术的概念 温拌沥青技术,是指用于沥青路面铺筑的沥青混合料,通过加入某种添加剂(即温拌剂),实现混合料拌合、施工温度降低20?30 C,而其品质(使用性能)不下降。 温拌沥青混合料其拌合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拌沥青混合料之间。(如图1 )。 图1温拌沥青技术温度示意图 2.温拌沥青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1)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温拌沥青新技术施工温度低(比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20?30 C),能够减少燃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降低对人体有害气体、

烟尘的排放(见图2表1),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该技术特别适用于在城市道路、里巷道路等人口密集地区施工,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非常小。 (2)能够实现在低温季节的施工 沥青路面铺筑需要在高温状态下施工,因此施工季节集中在炎热的夏季。温拌沥青技术可以使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对施工温度严格控制的要求得以放宽,可适当延长作业时间,保证压实质量;在较低环境温度下施工,延长施工期。 图2温拌和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拌合过程中烟尘排放对比 表1污染物排放量对比 降幅 (%) 测试项目单位热拌温拌采样地点

(CO2) mg/m3 2.6 氮氧化物 (NOX) mg/m3151一氧化碳 (CO)mg/m3 104 二氧化碳 1 61.5 拌和站 40 73.5 91.3 12.2 二氧化硫 104 mg/m3 13 (SO2) 3.3 7 4.6 烟尘mg/m3 5.6 2.59 53.8 沥青烟mg/m3 21.1 摊铺施工现2.06 90.2 场 苯可溶物mg/m3 19.5 0.58 97.0

制造工程部生产工艺执行标准

制造工程部生产工艺执行标准 制造工程部生产工艺执行标准 1、切片: 1、切片方式:三刀四片 2、松散回潮: 1、来料流量设定值:2500Kg/h 2、出料水分: 设定值:按“工艺单”执行(隔日切丝加0.5%) 允差:±1.5% 3、出料温度:65±5℃ 4、松散率:≥99% 3、配叶贮叶: 1、贮叶时间:不小于2小时 2、贮叶高度:小于1300mm 4、热风润叶: 1、来料流量设定值:2500~3000Kg/h 2、出料水分: 控制值:按“工艺单”执行 允差:±1% 3、出料温度:55±5℃ 5、切丝: 1、切丝宽度:1±0.1mm 6、贮叶丝: 1、贮丝时间:不小于2小时 2、贮丝高度:小于1200mm 7、冷端: 1、进料流量设定值:340Kg/批 2、浸渍压力2.5~3.25Mpa,时间50s;排液时间3min; 3、浸渍周期:平均15分钟/批 4、振动柜烟丝缓冲量保持400~800Kg 8、热端: 1、MC45带速:按“工艺单”执行 2、工艺气体温度:350℃ 3、工艺气体风速:38m/s 4、蒸汽流量:1000kg/h 5、膨丝回潮(RC80)出料水分: 设定值: 江苏客户:12% 省外客户:12.5% 特殊要求:按“工艺单”执行 水份允差值:±0.5% 9、贮成丝: 1、贮丝时间:不小于2小时

2、贮丝高度:小于1200mm 10、装箱 1、各项工艺要求:按“工艺单”执行 11、环境温湿度: 1、一楼除尘、加香区:温度22+5℃;湿度62+5%; 2、二楼成丝柜区、装箱区:温度22+5℃;湿度62+5%; 3、其余区域:温度22+5℃;湿度72+5%。 感谢您的阅读!

菜籽油成套浸出设备工艺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芸苔油、香油、芥花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一种食用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主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西北等地,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经过近10年努力,使传统的劣质高芥酸菜籽油变革成了在大宗植物油中营养品质最好的低芥酸菜籽油,到2010年我国油菜双低率达到了90%以上。 1.清洗:清洗前,先将菜籽放在竹制箩筐内,用脚踩碎其中的并肩泥(泥块),然后进行筛选。通过风车除去轻于菜籽的灰杂物。再用粗细筛分别除去大于或小于菜籽的夹杂物。 2.炒籽:采用夹层锅(也可用两个锅套起来用),夹层中可以填入草灰或细砂。开始炒时,火力可稍大,约0.5小时后,锅内菜籽有炸裂声,即应控制火力。菜籽出锅前10分钟要压住火苗,当锅内菜籽温度达到115~120℃,手捻菜籽碎后呈金黄色时,即可出锅。炒时要勤翻动。

3.磨碾:磨要放平,调好磨心高低,下料均匀,大小籽分开磨,磨时不出整籽。碾籽要勤翻勤扫,头道坯将起槽时,加入3%左右的筛净粗糠或2%左右的3厘米长的草心混合,压出的厚度不超过0.2厘米,掺入规定的粗糠或草心后,就可直接蒸坯。 4.蒸坯:头坯蒸2分钟左右,冒青汽,二坯蒸25分钟。蒸时要不断往锅内加水,以补充损失。蒸腰不得漏气,烧火加煤要均匀。甑底上要加一层棕,既能保护甑底,又不粘坯。此时要勤换蒸锅水。 5.包饼、上榨:头道打双圈,二道打单圈,分散包饼,集中装榨,包饼要快,饼要踩紧踩平。包饼以散草为好。 6.压榨:轻打、勤打。使饼迅速压紧,出油后轻压、勤压,1小时后,油大部分榨出,重打、慢打,加大压力。撞杆要打平打正,上下尖均匀。头道打3小时,出油90%,二道打4小时,第二天早晨出榨。为防止冷风吹,用保温板

(国内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本标准5.2 中的表1和表2的部分指标、5.4 及第7 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是对GB1536---1986 《菜籽油》的修订。 本标准与GB1536—1986 的主要技术差异: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规则按GB/T1.1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 和编写规则》进行修改。 ——根据菜籽油的原料及采用的加工方式,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对上述标准中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项目进行了调整;——对质量指标中相关指标值作了修订;——对低芥酸定义和含量依据又低油菜籽的有关标准确定。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修改了有关指标。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536——1986《菜籽油》。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福临门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南顺油脂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薛雅琳、陈燕、徐霞、胡敬、赵红梅、刘作民。 菜籽油 GB 1536--2004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菜籽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菜籽油,浸出成品菜籽油和菜籽原油。菜籽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菜籽原油的贸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总勘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 GB/T5524 植物油脂检验、抽样、分析法 GB/T5525—198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方法 GB/T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 GB/T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 GB/T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 GB/T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 GB/T5530 植物油脂酸值酸度的测定 GB/T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测定 GB/T5532 植物油脂值测定 GB/T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测定法 GB/T5534 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法 GB/T5535 植物油脂检验、皂化物测定法 GB/T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法 GB/T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试验 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 GB/T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GB/T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压榨菜籽油pressing rapeseed oil 油菜籽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3.2 浸出菜籽油solvent extraction rapeseed oil 油菜籽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

制造工艺标准

文件修订/变更记录表GXQ-FG-10-0 文件发放控制记录表GXQ-FG-05-0

15-60度 5.6任何一只元件脚没有插入孔内,为严重缺陷。(图示) 5.7元件倾斜,其元件脚长度在铜泊面<0.8mm,为严重缺陷。(图示) 5.8插件前需要成型的元器件,引线弯曲处距离元器件本体至少在1mm以上,绝对不能 从引线的根部开始折弯。引线弯曲的最小半径不得小于引线直径的2倍,否则为严重缺陷。(图示) L R 5.9电阻、电感、跳线、二极管等卧插元件浮高平均值>1.5mm,则为轻微缺陷。(图示) 5.10电解电容、聚脂电容、音频变压器等大体积立插元件浮高平均值>0.5mm(单面板), 则为轻微缺陷。其它瓷片电容等立插元件浮高平均值>2.0mm,则为轻微缺陷。(图示) 220uF 250V105P 250V 1mm

5.11元件脚弯曲,与旁边之元件相碰,为严重缺陷。(图示) 5.12元件的一端翘起,高度≥3mm;则为轻微缺陷。(图示) 5.13卧插元件(电解等)应平贴PC板,当件体距离板面高度≥1mm,为轻微缺陷。(图示) 5.14元件的尾部翘起,元件体与PC板角度>100,则为轻微缺陷。(图示) 5.15元件两脚碰在一起,为严重缺陷。(图示)

5.16元件倾斜,其斜角a>150,元件的安装高度H>1.0mm,则为轻微缺陷。(图示) a 5.17直脚三极管的高度H>4mm且高于它周围之元件,则为轻微缺陷。(图示) 5.18当单位面积内立插的元件(如电阻、二极管)易产生碰件短路时,元件脚长的一端 未加绝缘套管或未采用绝缘脚元件,则为严重缺陷。(图示) 套管 6.贴片工艺标准 6.1应贴装元件的位置无元件,漏贴为严重缺陷。 6.2与要求贴装的物料不相符,错件为严重缺陷。 6.3贴片与设计要求的极性方向相反,贴反为严重缺陷。

菜籽油加工工艺及设备

食 品 加论文标题:菜籽油加工工艺及设备工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技年级: 09级 术姓名:彭霞 装学号: 备指导老师:黄亮老师 论 文 2011年6月19日

菜籽油加工工艺及设备 【摘要】简单介绍制作菜籽油的原料,加工原理,加工技术,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选型,设备的简介等。 【关键词】油菜籽,吸风振动筛,磁选机,软化器,轧胚机,蒸炒机,过滤机,浸出器,蒸脱机,蒸烘器,汽提塔等。 【产品介绍】原料别名:菜子油、菜油、油菜籽油、芸苔油、香菜油。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种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酮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民间叫作“青气味”。这种气体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优品种的油菜籽则不含这种物质。菜籽油中含有的大量芥酸(芥酸分子式如下:CH3(CH2)7CH=CH(CH2)11—COOH)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产品功效】中医理论认为,菜油味甘、辛、性温,可润燥杀虫、散火丹、消肿毒。 人体对菜籽油的吸收率很高,可达99%。因此它所含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功效。由于榨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种实,一般会含有一定的种子磷脂,对血管、神经、大脑的发育十分重要。

配电柜生产工艺标准

一、目的 通过装配操作人员的精心装配,以保证提供合格、优质的成套开关设备。 二、适用围 成套开关设备的母线制作与装配,二次线配线及零部件的装配。 三、安装要求及元器件安装 3.1安装要求 (1)安装的零部件(元器件、柜架、紧固件、标准件等)必须是经检验后的合格品。 (2)认真看清规表及图纸,填写装配卡。 (3)保证装配的正确、统一、完整性。 a)核对配套的元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接通和分断能力参数是否符合 技术规表的要求。 b)所配电器元件均应有合格证,强制认证的产品应有认证标志。 c)每一用户,同型号同规格的元器件应采用同一生产厂生产的同一安装尺寸的产品。 d)电器元件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附件、备件等在开箱验收后应有专人妥善保管。 (4)柜体结构在成套装配的部分,应符合要求,如铰链和门的开启应转动灵活,开启角度不得小于90°,在开闭过程中不应损坏喷涂层。门的缝隙应调整一致,低压开关柜同一缝隙均匀差< 1mm,平行缝隙均匀关<2mm,高压开关柜平行缝隙均匀差<3mm,门锁上后手柄前后推拉其移动量低压开关柜不超过2mm,高压开关柜不超过3mm,还应有相应的防护要求,附录(1),低压抽屉柜中同型号、同规格的抽出单元(可移开部件)调装配好以后必须具互换功能。 (5)所装元器件应整齐美观、不歪斜,应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使用条件、电器间隙、飞弧距离等)要求进行安装。 附表1:

(6)柜用以固定电器元件及连接导线的紧固件应紧固,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等现象,并应有防松措施,螺钉拧紧后,螺钉端部露出2—5扣螺距,元器件上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同一元件使用的紧固件应是同一标准号、同一种工艺处理后的标准件。 (7)低压配电装置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8)高压成套装置 (9)产品名牌固定牢固、平整、端正,容要完整并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及要求,所装电器元件的铭牌字迹,标注应清晰。 (10)柜体骨架应保证有可靠的电气接地,喷漆后产品在装接地线前必须进行彻底的刮漆处理,并应有明显接地符号。接地螺钉应不小于M12,一次设备接地均采用编结铜扁线,但必须有接地标识(接地标牌或接地色标)。压接头搪锡,截面不小于32mm。

菜籽榨油方法及工艺流程

菜籽榨油方法及工艺流程 菜籽榨油其工艺流程如下: 1、热榨:菜籽一清理~软化一轧胚~蒸炒一压榨操作说明:菜籽选用规格30目/英寸的筛网进行筛选,使菜籽含杂质小于0.5%,然后于进行软化,软化后菜籽含水份9%左右,再进行轧胚、蒸炒,蒸炒使油料温度达110—120度,其水份含量l—1.5%左右,便可以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如利用圆筒炒锅,菜籽经清选去杂后可以直接进入圆筒炒锅或轧胚后进入平底炒锅都可以。穗华榨油机系列设备,涵盖:全自动榨油机、多功能榨油机、螺旋榨油机、液压榨油机、小型榨油机、新型榨油机等,其中包含花生榨油机、茶籽榨油机、芝麻香油机、菜籽榨油机和家用榨油机等。 但在炒籽时加入2—3%的水,炒到110一120度时,即可以出锅压榨。热榨时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判断菜籽是否炒好。用两块木板擦菜籽,若壳仁分离,仁成深黄色为合适,若仁成粉则太干,若壳与仁不分离则太湿。 2、冷榨:菜籽也可以冷榨,冷榨时将菜籽清理去杂,可以加l一2%的水,使菜籽软化,软化后轧胚,不轧胚也可以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但轧胚后再压榨能提高榨油机的性能)冷榨时菜籽含水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出油效率,所以判断油料的干湿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入榨前菜籽含水份控制在5—8%,用土法判断菜籽含水份高低,可以用指甲挤一下菜籽若有响声,并分成两片,有油挤出为含水份合适,若成粉装则含水份少太干,若成扁状,则含水分高太湿。 在压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菜籽中含油量高达33—40%左右,一般热榨时按说明操作书操作不会出现异常现象,若冷榨时由于操作不当或油料含水份不适,菜籽榨油机机体温度不佳,也会出现跑渣、回油或进料不顺等现象,这时可以参考花生仁的冷榨进行处理。

食用调和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用调和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调和油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棕榈油为原料,按比例配制、混合、灌装等工序制成的食用调和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535 大豆油 GB/T 1536 菜籽油 GB/T 1537 棉籽油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GB 5009.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 5009.2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GB/T 5525 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 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235 亚麻籽油 GB 89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GB/T 10464 葵花籽油 GB/T 15680 棕榈油 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 22460 动植物油脂罗维朋色泽的测定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SB/T 10292 食用调和油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浅析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和标准

2011年第8期(总第210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 No.8,2011(Sum No.210) 浅析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和标准 攸立准 (衡水公路工程总公司) 摘 要:在工程实践中,会出现各项性能要求之间的矛盾情况,有时会顾此失彼,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抓住主要矛盾,深入细致地对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按照工艺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下面简要对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和标准进行阐述。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标准;要求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1)08-0069-01 收稿日期:2011-04-28 1高温稳定性 1.1车辙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失稳型车辙 这类车辙是由于沥青路面结构层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内部材料流动,产生横向位移而发生,通称集中在轮迹处。 (2)结构型车辙 这类车辙是由于路面结构在交通荷载作用下产生整体 永久变形而形成, 主要是由于路基变形传递到面层而产生。(3)磨耗型车辙 由于沥青路面结构顶层的材料在车轮磨耗和自然环境匀 速下持续不断的损失而形成。分析以上原因, 影响沥青路面车辙的因素主要有集料、结合料、混合料类型、荷载、环境等。此 外,压实方法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内部结构,从而产生车辙。1.2混合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用量、沥青的粘度、矿料的级配、矿料的尺寸、形状等。提高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可采用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阻力的方法,增加粗骨料含量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内摩阻力。适当提高沥青材料的粘度,控制沥青与矿料比值,严格控制 沥青用量,均能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这样可以增强沥 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1.3沥青路面车辙的防治措施 对于失稳型车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缓:确保沥青混合料中含有较高的经过破碎的集料;集料中要含有足够的矿粉;大尺寸集料要具有较好的表面纹理和粗糙度;集料级配中要含有足够的粗颗粒;沥青结合料要有足够的粘度;集料颗粒表面的沥青膜要具有足够厚度,确保沥青与集料间的粘聚力。 对于结构型车辙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减缓:确保基层设计满足工程实践要求;基层材料满足规范要求,含有较多经破碎的颗粒;混合料内含有足够的矿粉;基底应充分的压实,工后不产生附加压密;路基压实后应满足规范要求;磨耗型车辙可通过交通管制、改善混合料级配来防治。2低温抗裂性 沥青混合料随着温度的降低,变形能力下降。路面由于低温而收缩以及行车荷载的作用,在薄弱部位产生裂缝,从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因此,要求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低温抗裂性。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裂缝是由混合料的低温脆化、低温缩裂和温度疲劳引起的。混合料的低温脆化是指其在低温条 件下, 变形能力降低;低温缩裂通常是由于材料本身的抗拉强度不足而造成的;对于温度疲劳,因温度循环而引起疲劳破坏。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受多种因素制约,就沥青材料选择和 沥青混合料设计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沥青的油源,在 严寒地区采用针入度较大, 粘度较低的沥青,但同时也应满足夏季的要求;选用温度敏感性小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沥青路面的温度裂缝;采用吸水率低的集料,粗集料的吸水率应小于2%;采用100%轧制碎石集料拌制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用量在马歇尔最佳用量0.5%范围内对裂缝影响小,但同时也应保证高温稳定性;采用应力松弛性能好的聚合物改性沥 青;掺加纤维, 使用改性沥青。3耐久性 3.1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 经常会看到,路面在水损害后会出现松散、剥离、坑洞等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主要依靠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程度,水和矿料的作用破坏了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是影响沥青路面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影响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的因素包括沥青与集料表面的界面张力、沥青与集料的化学组成、沥青粘性、集料的表面构造、集料的空隙率、集料的清洁度及集料的含水量、集料与沥青拌和的温度。 3.2沥青路面的耐老化性 另一个影响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是热老化。沥青材料在拌和、摊铺、碾压过程中以及沥青路面的使用过程中都存在老化问题。老化过程可分为施工中的短期老化和道路使用中的长期老化。 (1)沥青短期老化 沥青短期老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运输和储存过程的老化。沥青从炼油厂到拌和厂的热态运输一般在170?左右,进入储油罐,温度有所降低。 调查资料表明,这一过程中沥青老化非常小 。②拌和过程的热老化。加热拌和过程中,沥青是在薄膜 状态下受到加热,比运输过程中的老化条件严酷的多。沥青混合料拌和后,沥青针入度降低到拌和前沥青针入度的 80% 85%。因此,拌和过程引起的沥青老化是严重的,是沥青短期老化的最主要阶段。 ③施工期的老化。沥青混合料运到施工现场摊铺、碾压完毕,降温至自然温度,这一过程中裹覆石料的沥青薄膜仍处于高温状态。沥青混合料在摊铺、碾压和降温期间,沥青热老化进一步发展。 (2)长期老化 混合料中的沥青长期老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①沥青路面在使用早期针入度急剧变小,随后变化缓慢,大体发生在 1 4年之间。②沥青老化主要发生在路表与大气接触部分,在深度0.5cm 左右的沥青针入度降低幅度相当大。 ③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是影响沥青老化的主要原因。④当路面中的针入度减小到35 50之间时,路面容易产生开裂,针入度小于25时路面容易产生龟裂。4抗滑性 用于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其表面应具有一定的抗滑性,才能保证汽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 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抗滑性与矿质集料为表面性质、混合料的级配组成以及沥青用量等因素有关。为提高路面抗滑性,配料时应特别注意矿料的耐磨光性,应选择硬质有棱角 的矿料。沥青用量对抗滑性影响也非常敏感, 沥青用量超过最佳用量的0.5%, 即可使抗滑系数明显降低。另外,含蜡量对沥青混合料行滑性有明显影响,我国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93)的《重交通量道路路用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提出,含蜡量应不大于3%,在沥青来源有困难时对下面层路面可放宽至4% 5%。 · 96·

配电柜生产工艺标准

配电柜生产工艺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目的通过装配操作人员的精心装配,以保证提供合格、优质的成套开关设备。 二、适用范围 成套开关设备的母线制作与装配,二次线配线及零部件的装配。 三、安装要求及元器件安装 安装要求 (1)安装的零部件(元器件、柜架、紧固件、标准件等)必须是经检验后的合格品。 (2)认真看清规范表及图纸,填写装配卡。 (3)保证装配的正确、统一、完整性。 a)核对配套的元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接通和分断能力参数是否符合 技术规范表的要求。 b)所配电器元件均应有合格证,强制认证的产品应有认证标志。 c)每一用户,同型号同规格的元器件应采用同一生产厂生产的同一安装尺寸的产品。 d)电器元件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附件、备件等在开箱验收后应有专人妥善保管。 (4)柜体结构在成套装配的部分,应符合要求,如铰链和门的开启应转动灵活,开启角度不得小于 90°,在开闭过程中不应损坏喷涂层。门的缝隙应调整一致,低压开关柜同一缝隙均匀差<

1mm,平行缝隙均匀关<2mm,高压开关柜平行缝隙均匀差<3mm,门锁上后手柄前后推拉其移动量低压开关柜不超过2mm,高压开关柜不超过3mm,还应有相应的防护要求,附录(1),低压抽屉柜中同型号、同规格的抽出单元(可移开部件)调装配好以后必须具互换功能。 (5)所装元器件应整齐美观、不歪斜,应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使用条件、电器间隙、飞弧距离等)要求进行安装。 附表1: (6)柜内用以固定电器元件及连接导线的紧固件应紧固,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等现象,并应有防松措施,螺钉拧紧后,螺钉端部露出2—5扣螺距,元器件上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同一元件使用的紧固件应是同一标准号、同一种工艺处理后的标准件。 (7)低压配电装置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8)高压成套装置 (9)产品名牌固定牢固、平整、端正,内容要完整并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及要求,所装电器元件的铭牌字迹,标注应清晰。 (10)柜体骨架应保证有可靠的电气接地,喷漆后产品在装接地线前必须进行彻底的刮漆处理,并应有明显接地符号。接地螺钉应不小于M12,一次设备接地均采用编结铜扁线,但必须有接地标识(接地标牌或接地色标)。压接头搪锡,截面不小于32mm。 (11)注意文明生产,电器配件的搬运转移应小心轻放,不要互相磕碰,安装过程中,注意不要碰坏柜体及电器配件的油漆及镀层,产品安装完之后,内部应清洁,无其它印痕及杂物。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

设计文件相关材料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1)粗集料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1 指标单位二级公路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30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5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45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3.0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20 T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 % 1 T0310 含量不大于 软石块含量不大于% 5 T0320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T0663 所用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方正、扁平、针片状的成分较少。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4级。 (2)细集料 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适当的颗料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沥青混合料用细料质量表2 项目单位二级公路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45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 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5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 50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 T0345 (3)砂 本项目公路路面用砂采用机轧砂,其规格应符合表4的规定。 (4)石屑 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沥青混合料中,选用S15。石屑规格应符合表4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表 4 规格公称 粒径 水洗法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5 0-5 100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5)矿粉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 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 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7.5的技术要 求。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 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表5 项目单位二级公路试验方法 表观相地密度不小于t/m3 2.45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1 T0103烘干法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 % % 100 90-100 70-100 T0351 外观无团粒结块

家具车间生产工艺规范标准

家具车间生产工艺标准 家具生产主要有材料配料、零件加工、产品组装、砂磨涂装、成品包装五个工艺过程,这五个工艺流程也称为家具生产的基础流程。 一、备料 概述:就是运用家具备料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备料车间对家具毛料或素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操作,用来供应生产所需。备料是家具生产的第一 道工序,俗话说“万丈高,从地起”,备料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 个家具产品的质量。 工艺流程:备料包括选料、断料、开料(裁板/压板/贴皮/封边)、平刨、压刨、拼板、弯矩成型等工序。 质量要求: 1、拼板时尽量将颜色相近的材料拼在一条拼缝上,保持板面颜色基本一致。 2、备料规格不能太大,更不能缩小,长度保持在1-1.5厘米,宽厚度保持在0.5-0.8 厘米左右的砂光或精切余量。 3、所有材料必须保持方正、平直,杜绝拼缝空隙出现。上胶水时必须将胶水均 匀涂布在木材表面,不能过多或过少,以拼实后表面有芝麻大小胶粒溢出为宜,拼板必须保持一面平整,一头整齐,确保材料利用率。 4、锯裁后的板件必须与实际尺寸要求相符,大小头之差应小于2mm。当板件长 度L为:1000mm<L<2500mm时,允许公差为2mm(极限偏差为土lmm)。 当板件长度L<1000mm时,允许加工公差为lmm(极限偏差为士0.5mm)。 5、截面应平整、与邻边垂直,不允许有波浪、发黑、毛刺、锯痕、崩边等现象。 6、冷压后部件表面应干净、平整,不可有明显的骨架印痕,弯曲变形,划痕及

多余涂胶现象。 7、板芯条要紧密,表面平整,过渡自然无胶水污染。 8、热压贴皮拼花必须保证木纹走向与要求相符,粘贴必须牢固、平滑,不允许 脱胶、离层、气泡、划花、折皱、烂纸、压痕及其它杂物等现象。 9、封边要保证严密、平整、胶合牢固、无脱胶、溢胶、漏封、叠封、撕裂和跑 边现象;表面无划花、刮伤、碰伤、压痕、胶痕等缺陷;接口部位平顺,不能在显眼位置。 注意事项: 1、备料过程中的选料事关重大,要严格按设计要求使用相关材料,不得随意更改任何配件之材质。材料的毛边,以及有撕裂、凹陷、压痕、虫孔、腐朽、斑点、节杷、变形等现象的尽量不予使用。 2、严格按订单要求成套生产(包括小配件)。 3、下料前必须弄清楚材料长短宽窄(规格)和它所在的位置,尽量将正规材料用在表面上。 4、裁板:①、板材进锯时,应平起平落,每次开料最好不得超过两层。②、冷压件布胶必须均匀,胶水必须适量、木纹方向必须一致、压力必须适当、加压时间适宜,板件胶合应牢固,不允许有脱胶现象,板件辅入时,必须与骨架相邻两边取齐,冷压后上、下板位置偏差小于1.5cm。 5、热压贴皮拼花必须注意材料含水率、木皮薄片质量、板材质量、木皮拼缝间隙、木纹走向、热压温度、热压时间、胶水用量及施布等。 6、封边:封边包括喷防粘剂,齐边铣削,工件预热,涂胶,施压封边,封边条剪断,前后截断,上下粗修,上下精修,跟踪修,刮修,铲胶层,布轮抛光,

菜籽油压榨工序及技术

菜籽油压榨工序及技术 油菜籽的加工,主要包括菜籽油的制备、精炼和利用以及菜籽饼中蛋白质的提取、利用和菜籽饼的综合利用。菜籽油在降低了芥酸以后,脂肪酸组成较为合理,不仅提高了营养价值,扩大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用途,同时芥酸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菜籽饼在脱除硫甙等有害物质以后,蛋白质的利用价值得到很大提高。因此,菜籽油和菜籽饼经过生物学和工业加工以后,综合利用价值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菜籽油的制备 菜籽油的制备方法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近年来浸出法发展很快,主要以有机溶剂萃取为原理,可以显著地提高出油率。先进的预榨浸出法的加工程序包括压胚、蒸胚、预榨和浸提,即用压榨机先榨出18%~19%的油分,再对预榨饼进行溶剂浸出,可以使干饼的残油量降低到2%~3%,预榨浸出法的出油率明显高于一般的单一机榨法。但预榨浸出法生产出来的菜籽油含类脂化物与胶质,并且饼中硫甙的分解产物异硫氰酸脂也会随榨油过程溶解于油中,使油的食味和质量受到影响。另外,菜籽油中还含有游离脂肪酸以及来自种皮的黑色素等,使毛菜油颜色较深,影响菜籽油的贮藏与外观。目前,我国菜籽油的生产虽然已有一部分采用预榨浸出法,但大部分还是采用螺旋机压榨。采用螺旋机压榨法,每100kg菜籽少出4kg~6kg油,而且毛油质

量较差。尤其是采用95型榨油机,为了提高出油率,在操作过程中就要提高榨膛的压力和蒸炒温度,必然使毛油颜色变黑,从而大大降低菜籽油的质量。 油菜籽的出油率一般仅为30%,若采用适当的方法,可使出油率提高2%~5%。①筛去泥沙。因在加工过程中泥沙会吸油,从而降低油菜籽的出油率,故在加工前应先筛去泥沙。②控制炉火。一般用平底锅炒菜籽时,都是全部炒熟后才开锅将菜籽倒出,每次会有1.5kg~2kg菜籽黏在锅底被烧煳。因此,将菜籽炒到八成熟时,就要打开上部灶口,封住下部风口,以控制炉火。具体是在灶口墙上砌一个活动槽,嵌入一块活动铁板,需要大火时,把铁板向上提,封住炉口;需要文火时,把铁板往下放,封住风口。③改装榨螺。使用95型卧式轴动榨油机时,可用旧的6号榨螺代替5号榨螺,这样可增大内压力,使出油部位后移8cm~10cm,这样每100kg菜籽可多出油1kg~2kg。④热料上榨。由于油分子在高温中最活跃,从炒锅中刚出来的菜籽温度为108℃,趁热上榨就可以多出油。因此,每锅炒籽量最好控制在40kg~50kg,做到随炒随榨,确保热料上榨。⑤适量掺糠。因为菜籽含油率高,在榨筒中加压后滑动快,油还未全部榨出,菜籽饼就出榨机了,而加谷糠可使菜籽减慢滑动速度,故能多榨油。一般在每100kg菜籽中掺入5kg~7kg谷糠,依据好的菜籽多掺、差的菜籽少掺的原则。注意谷糠应新鲜无杂物。 2.菜籽油的精炼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重交通与中轻交通道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有何区别? 答: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如表3-1。 表3-1 主要区别有: ⑴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含蜡量要求不大于3%,而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对含蜡量未作要求。 ⑵延度试验条件的不同,重交通是在5cm/min水温15℃条件下

的试验结果,而中轻交通是在5cm/min水温25℃条件下的试验结果。 ⑶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163℃、5h的薄膜加热试验项目中,有延度控制指标要求,中轻交通蒸发损失试验对延度没有要求。 要点:沥青标号有区别重交蜡量有指标 延度试验不相同沥青标准应记牢 2、用于沥青面层的粗、细集料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粒径规格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规定选用。其质量技术要求如表3-2。 表3-2

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等,但其规格应分别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有关规定,并应洁净、干燥、无风化,颗粒组成适当。其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的规定。 表3-3 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砂当量试验有困难时,也可用水洗法测定

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大于3%,其他 公路不大于5%。 要点:主要指标应记牢视密大于二点五 压碎小于百二八磨耗不超百三十 扁平高限百十五磨光须过四十二 细集粒料砂当量下限百分之六十 3、沥青混合料为什么要规定使用石灰岩矿粉?对其质量标准有什么要求? 答:用石灰岩和白云石磨得到的矿粉最好,均属憎水性的碱性石料。因此,沥青与石灰岩矿粉混合胶结在矿料界面处,将产生较高的握裹粘附强度。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技术要求见表3-4。 表3-4

生产部各工序工艺标准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的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保持高标准的生产工艺,特 制定本规定。 2、 各工序工艺标准 3、 切割 3.1 切割作业标准 3.1.1 按交货期顺序切割作业,做到当日单,当日切割完毕。 3.1.2 切割顺序:先红单(补片单)绿单(加急单)后正常单,必要时 应做到“立等切割”和“另架专送”。 ..3 配对玻璃切割:(指玻璃厚度不同配对、颜色不同配对、品种不同配对)严格按流程单顺序切割,与其相对应的玻璃也 必须相同对应。 ..4 切成玻璃应擦去玻璃粉,贴上标签。标签贴在玻璃正中位置。 3.2 切割质量标准 3.2.1 磨边位:4~6㎜玻璃为3㎜;8~10㎜玻璃为4㎜;12㎜玻璃为5 ㎜;15、19㎜玻璃为6㎜; ..2 对角线:允许值为<2㎜; 3.2.3 撕边(爆边)<2㎜; 3.2.4 无瑕疵:无结石、无气泡、无划痕、无纸纹、无发霉。同一客户 同一批玻璃无色差。 3.3 玻璃的摆放、移送、交接、生产日报表填写、界区卫生等按本岗位 作业指导书执行。 4、磨边 4.1 磨边作业标准 4.1.1 磨边作业按交货期顺序,进入辖区的玻璃确保48小时加工完毕并移送。 4.1.2 遇红单(补片单)绿单(加急单)应优先安排加工。 4.2 磨边质量标准 4.2.1 磨边成品规格标准:+0-2,对角线<2㎜;遇中空、夹胶和配对玻

璃时,应严格控制规格标准。 ..2 磨边成品倒边标准:4~10㎜玻璃为:1~1.5㎜;12~19㎜玻璃为1.5~2㎜;弯G玻璃倒大边为4~5㎜。 ..3 磨边外观质量标准: 直边机与双边机:全部机磨到位,直边与边缘经抛光,表面 光滑。 倒棱与粗磨:边部无毛刺不刮手,呈白色状态。 粗磨无暗裂,全部呈白色状态,符合钢化条件。 玻璃表面无划痕刮伤。 4.3 玻璃的摆放移送、交接、生产日报表填写、界区卫生等按本岗位作业指导书执行。 5、钻孔(异形) 5.1 钻孔(异形)作业按交货期顺序,遇红单(补片单)绿单(加急 单)应优先安排加工。加工完毕应及时移送。 5.2 钻孔质量标准: 孔径4~40㎜,其孔位偏移允许值范围±1㎜; 孔径40~200㎜,其孔位偏移允许值范围±1.5~2㎜; 钻孔作业要求画线准确,下钻平稳,不爆孔,玻璃表面无划 痕。 遇“夹”或“缺”时,有模板、配件的,要注意察看或套用 模板、配件。 5.3 异形加工质量标准: 5.3.1 异形加工规格标准为+0-5㎜;异形加工有模板时,一定要套用模板。 5.3.2 异形加工边缘部质量标准: 边缘部圆滑、顺畅,无明显接头 粗磨、抛光,达到光亮 玻璃表面无划痕、无划伤。 5.4 玻璃的摆放移送、交接、生产日报表填写、界区卫生等按本岗位作业指导书执行。

菜籽油

油菜籽的介绍及加工工艺 姓名:龙英学号:201106064041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摘要:描述了油菜籽的别名及产地,油菜籽的果实及种子。油菜籽的营养物质及其对应的作用和某些物质的有害作用。还介绍了油菜籽中的双低菜籽的定义,特点及优点和种植。还有传统菜籽加工工艺和它的改进的方法及流程。 关键词:产地、果实、双低菜籽、制油工艺、改进工艺、工艺流程 1.1菜籽油的介绍 1.1.1 原料别名:菜子油、菜油、菜籽油、芸苔油、香菜。 1.1.2原料产地:主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西北等气候温和湿润,相对湿度大,云雾和阴雨日多,冬季无严寒,利于秋播油菜生长,加之温、光、水、热条件优越,油菜生长水平较高的地区。 1.2.3 原料果实:油菜的果实为角果,角果由果啄、果身、果柄三部分组成。角果成熟后由于果瓣失水收缩,能自动裂开,内含种子,油菜的种子称为油菜籽,平均含量35%—42%,是一种重要的油料。 1.3.1 果实种子:种子呈圆球形或卵圆形,粒很小,其直径为1.27— 2.05毫米。由种皮、胚及胚乳三部分组成。 1.3.2 果实种皮:种皮色泽又淡黄、深黄、金黄、淡红、褐色、紫黑、黑色等多种颜色。种皮上有网纹,黑色种皮的网纹比较明显。种皮上可见条纹,与种脐相反的一面有一条沟纹。种皮占油菜籽总含量的14%-20%,厚度在26—28微米左右,种皮与子叶结合紧密,较难去除。种皮含有30%以上的粗纤维,油菜籽中绝大部分的芥子碱和色素以及部分植酸和单宁等抗营养物质也存在于种皮中,因此种皮是影响菜籽饼粕蛋白饲用的主要因素,更是限制进一步开发菜籽食用蛋白的关键。 2.1 油菜籽中的物质

普通品种的油菜籽含油32%—48%、蛋白质20%—30%,碳水化合物25%。传统油菜籽中含有4%左右的硫代葡萄糖苷(又称芥子苷或葡萄糖异硫氰酸盐)。在温热条件下油菜籽中的硫代葡萄糖在芥子酶的作用下降解,产生有毒的含硫化合物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及氰类化合物等,这些分解产物能抑制动物的甲状腺对碘的吸收而发生肿胀,导致代谢紊乱。在油菜籽加工过程中,少量的分解产物转移到油中,大量的残留在饼粕中,因此,油菜籽粕必须经过脱毒处理或限制在饲料中的比例(约10%)才能作为牲畜饲用。传统油菜籽另一个特点是菜籽油中芥酸含量较高。 3.1 双低菜籽 3.1.1何谓“双低” 双低是指低芥酸,低硫甙,国家标准是油品中芥酸含量低于5%,饼粕中硫苷含量应低于30微摩尔/克。符合这两个标准的基本可称为优质油菜。为什么要规定这两个指标呢?芥酸关系油品质量。菜油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其中油酸、亚油酸、芥酸、亚麻酸等各种脂肪酸含量。在油菜所含各种脂肪酸中,油酸与亚油酸均属人体必须脂肪酸,脂肪酸碳链变短,在人体内更易消化吸收。可降低人体内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因而对防止心脏及多种心血管疾病有显著作用。 3.1.2双低油菜籽的特点 油酸人体易于吸收且能够降低人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易在血管璧上沉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血管疾病),但并不影响血液的高密度脂蛋白(它是防止血管硬化的保护因素之一)的浓度。双低油菜中的油酸含量达60%,因而被称为“最健康的油”。亚油酸的比例大,其食用品质就好。亚麻酸和亚油酸一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和保持正常生理机能的必需脂肪酸之一,但它影响菜油的贮藏。亚麻酸不宜太高(以2%—4%为宜)。高芥酸菜油因芥酸含量高,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就低,长期食用高芥酸的菜油会使人体心脏包膜变厚,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高芥酸菜油的营养品质是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