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日建交

中日建交

中日建交
中日建交

中日建交

“尼克松旋风”刮向日本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如同一股旋风,迅速刮向全球,引起各个国家和各方人士的震惊。而震惊力度最大的,当属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由于日本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又是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一环,日本政府一直采取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而与台湾方面签有《日台条约》,现在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本质改变,日本也必须做出相应的积极反应。因此,改善对华关系,就成为日本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课题。当时,担任日本外务省中国课课长的桥本恕,奉命开始进行同中国邦交正常化的准备工作。

中日高层接触的前奏

1971年8月,一直致力于中日民间交流和贸易的松村谦三先生去世。周恩来派资深外交官王国权赴日,参加松村谦三的葬礼。王国权时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兼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周总理给王国权的指示是:此番赴日,实际上是在没有外交关系状态下开展的吊唁外交,要利用特使的身份,与日本各界广泛接触。鉴于佐藤首相执行支持台湾的政策,王国权不主动接触佐藤。

第二天下午1时,松村谦三的葬礼在东京一寺院举行。王国权在松村先生遗像前就坐。不一会儿,佐藤首相进来,他走向左边隔着两个座位的王国权先生,同他握手并寒暄:“远道而来,辛苦您了,谢谢。”这是日本总理大臣第一次同没有外交关系的中国要人握手。散场时,佐藤又一次走过来说:“请您向周恩来总理问候。”王国权答:“谢谢。”

佐藤首相正式宣布辞职后,田中内阁成立。不久,田中首相做了如下表态:“当务之急是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邦交正常化谈判,我们要在激烈动荡的世界形势下,积极推行和平外交……要一口气解决日中关系。”对田中的表态,周总理迅速做出反映。在欢迎也门共和国代表团的宴会上,周总理说: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敌视中国政策的佐藤政府,不到期就下台了。田中内阁组成后,表明在外交

上尽早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值得欢迎的。

然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需要克服许多障碍。其中战争赔偿就是敏感问题之一。中国高层决定“放弃战争赔款要求”,这是为什么呢?周总理在一次会议上做了三点说明。这三点是:1.在中日邦交恢复之前,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就已经在我们之前放弃赔款要求了,共产党的度量应该比蒋介石大。2.日本既然要求同我们恢复邦交正常化,就必须与台湾断交。中央关心的是日本与台湾的关系,在赔偿问题上,采取宽容的态度,有利于把日本拉向我们这一边。3.如果要求日本就战争进行赔偿,这一负担最终必然落到日本人民头上,迫使他们处于困苦之中。这同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愿望是不相符的。

竹入义胜——“日本的基辛格”

中日之间高层领导人的最初接触,需要有个能起沟通作用的桥梁。谁能担当起这项特殊使命呢?他必须是一位热心于中日友好、能够为双方首脑所信任,而且能够做到绝对保密的中间人。周总理的眼光投向了日本公明党。因为1971年8月初王国权访日后,在给周总理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公明党,认为它在日本是个很有民望的政党。周总理对公明党十分关注。其次是当公明党第一次访华时,在周总理与竹入义胜委员长的会谈中,竹入能坦率地、毫无保留地就中日关系陈述自己的意见。对此,周总理印象深刻。再其次,就是据东京的信息,竹入委员长与田中首相交往甚密。此外,从保密上考虑,他也是可以信赖的。不谋而合,田中首相也选中了竹入委员长做“日本的基辛格”,让他与中国接触,传递双方的意图。

7月25日,负有特殊使命的竹入委员长率公明党代表团一行三人,由东京羽田机场起飞,取道香港、深圳、广州,于晚上10时许,抵达下榻的北京饭店,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已经等在那儿了。

27日起,周总理与竹入举行了三轮会谈。

第一、二轮会谈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战争赔偿、和平友好条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尖阁岛(即钓鱼岛)等问题。

第三轮会谈开始,周总理开门见山地对竹入先生说:“今天说一说我们中国

的想法。然后郑重地拿出《中日联合声明草案》手稿。该草案共八大项,重点是:1.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的战争状态宣告结束。2.日本政府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三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3.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为了照顾日本政府的具体情况,在台湾这一棘手问题上,周总理提出三点默契事项:1.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2.《中日联合声明》发表后,日本政府从台湾撤走驻台湾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并采取有效措施让蒋介石集团的大使馆和领事馆撤出日本。3.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团体和个人在台湾的投资和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台湾时,会给予适当的关照。

竹入先生等三个日本使者拼命记录周总理宣读的《中日联合声明草案》和“三点默契”,生怕有所差错和遗漏,又与中方翻译一起逐字逐句地进行核对,当他们听到“放弃战争赔偿要求”和“关照日本在台湾企业”时,感到兴奋不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没想到中国政府如此宽容和大度其实日本方面哪里知道,《中日联合声明草案》和“三点默契”都是周总理亲自起草,报毛泽东批准的。

8月5日,竹入委员长将记录稿交给田中角荣首相。田中仔仔细细地看了两个多小时,才抬起头来,赞赏地说:“竹入君,你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日本使者啊尔后田中立即表态说:“好,我去北京!”

第二天,日本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中国大型访日代表团延期访日。” 谁也没有想到,这是田中传递决定访华的秘密信号。而这正是周总理的巧妙安排。在竹入离开北京前,周总理交待说:“如果田中明确表示来华,请你们发一条廖承志访日代表团访日延期的消息。” 紧接着,周总理派孙平化为团长,率领由203人组成的庞大的上海芭蕾舞团,到日本访问演出。极有意思的是,在日本投降的8月15日这一天,孙平化和肖向前在东京帝国饭店与田中会谈,正式向田中首相传达了中国政府的邀请。田中说:“已经决定访华了。”

1972年9月25日11时30分,田中首相乘坐的专机飞抵北京机场。田中首相走下扶梯,与周总理紧紧握手。坚持原则立场达成双方满意

当天晚上,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主持盛大宴会,招待田中角荣首相。周总理首先致词,后田中首相接着致词:此次访问,从东京直航北京,我感受到日中间

一衣带水的关系。很遗憾的是在过去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表示深深的反省。

田中的“给中国国民添了麻烦”的话,立即引起了在座的所有中国人的反感和气愤,会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人们在议论:“这是什么话太避重就轻了,中国牺牲了那么多人,难道用…麻烦?两个字就能解释那段历史了吗?”“对中国人民一点歉意和愧疚都没有田中的致词使中国方面大失所望,也给以后的谈判投下了阴影。

26日上午,姬鹏飞外长和大平外相进行首轮会谈。日方由条约局长高岛就几个关键性问题解释了日本方面的立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日本政府表示没有任何异议。关于“台湾领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声明,日本政府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立场,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日本要维护曾与台湾签定的《日台条约》在法律上的一致性,所以认为这个条约应该是自然消亡,而不是废除它。关于“中日结束战争状态”和“中国要求战争赔偿的权利”问题,原来已经在《日台条约》中解决了,此次没有必要写入《中日联合声明》中。

高岛所作说明的第2、3、4条,遭到中方代表的严厉拒绝,并立即汇报到周总理那里。下午2时,第二轮会谈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周总理非常严肃地走进来,会场气氛极为紧张。周总理单刀直入地说:“我听了高岛局长对…条约说明?的汇报,真是奇怪。高岛说明的后三条究竟要说明什么?台湾问题是政治问题,你们想用法律来处理它,难道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吗?”没等日方人员回过神来,周总理再次逼向对方:田中首相昨晚在致词中说“添了麻烦”,这只是一句表示轻微过失的道歉话,你们用这样的措词来解决那段不幸的历史,难道不觉得太轻描淡写了吗?田中解释说:从日文来说,“添麻烦”是诚心诚意表示谢罪之意,并且包含以后不重犯、请求原谅的意思。

有关其他问题,日方仍然固执己见,多方辩解。中方坚持自己的立场,丝毫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谈判陷入僵局。当天晚上,田中召集桥本恕等外务省的人,连夜就如何打开谈判僵局,仔细研究那份“说明”,终于拟定出一个妥协方案。

第二天上午,中方领导人陪同田中首相一行游览万里长城。这样做是为了向外界表明中日会谈的友好气氛。姬鹏飞和大平乘坐一辆车。途中,两人继续商谈

着。而此时,那份昨夜修改了的记录稿正在大平的口袋里。大平正是根据这份记录稿的精神,和姬外长交谈的。游览一结束,姬外长就向周总理做了汇报。下午4时,第三轮首脑会谈开始。

关于第2条台湾问题,双方取得一致意见。中国方面仍然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则立场。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立场,并坚持这是基于《波茨坦宣言》第八条的立场。所谓《波茨坦宣言》第八条,是指1943年《开罗宣言》中的规定,日本将满洲、澎湖和台湾等归还给中国。日本接受了这个宣言,所以说日本早在1943年就已放弃了对台湾的领土权。日方假借《波茨坦宣言》第八条立场的文字,避开直接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的提法。

关于第4条“结束中日间战争状态”问题,日方的桥本恕提出是否用“结束中日间不自然状态”的措词。按桥本的想法,中方可能不会有什么异议。可是中方还是认为不够准确和贴切。最后周总理提出用“结束中日间不正常状态”或“将今天不正常的关系正常化”。这种提法上的微妙改变,更符合《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也预示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开始。至此,谈判越过了最大障碍。

第四轮首脑会谈是解决第3条,废除《日台条约》和日本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问题。由于前两个争议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容易一些。大平外相明确承诺:我们一定会采取必要措施,尽快宣布废除《日台条约》和撤销台湾驻日本大使馆。周总理表示满意。

最后,周总理对田中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言必信,行必果”。翻译未能及时译出,总理把这六个字写在纸上,递给田中首相看,田中点头赞同说:啊,我知道,日本也有相同意思的话,叫做“信为万事之本”。中日双方表明了互相信任的态度。

周恩来审定《中日联合声明》

27日晚8时,毛泽东在书房约见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这表明谈判双方已达成共识。会见时气氛融洽,日方人员也很放松,无拘无束地与毛泽东交谈。毛泽东指着周恩来,突然对田中说,已经吵完了吗?不打不成交嘛。在座的人都领悟了毛泽东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在隐喻对立已经完全消除了。毛泽东又问到“添

麻烦”的问题,田中表示,日方准备按中国的习惯修改。会见之后,从22时10分起,两国外长就《中日联合声明》做最后商定,对条文逐字逐句进行推敲,然后送交周总理。

周总理对《中日联合声明》做了极其仔细的审定。从序言到正文,每条每款都经过再三思考和斟酌,直到能够表明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能够代表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才满意。

1972年9月29日10时2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日联合声明》指出,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决定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签字仪式结束后,大平外相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宣布: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结果,《日台条约》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以认为该条约已经完结,驻台湾的原日本大使馆处理善后事宜后将予关闭。

从这一天起,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教案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1、以史为鉴,爱我中华,振兴中华。 2、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思考 三维目标:1、复习了解中日两国在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史实。 2、了解并分析中日关系历史发展与现状 3、不忘历史,正视现实,关心时政,居安思危,振兴中华。 教法:问题教学,启发指导,课件激趣,训练提高 学法:史论结合,政史综合,归纳总结,讨论拓展 双边活动设计 导入: 问题提出:中日两国在近代的关系怎样? 学生回答:(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 教师指导:中日关系的阶段特征(按课件分时期进行复习学习) 1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19世纪6、70年代-------19世纪末)成为侵华主凶、大大加深半殖民地程度 师生重点学习:中日甲午战争 1)提问并分析其发生背景: 2)提问结果并分析败因: 3)问:其影响如何? 2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与美国争夺,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问: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侵略活动有哪些? 1)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二十一条》想灭亡中国。 3)同国民政府签订了《九国公约》。(结合世界史相关日美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争霸内容) 3 九一八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31---1945)从局部侵华到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阴谋破产。 重点学习:日本局部到全面侵华战争 1)提问:日本侵华的事件、暴行及残暴统治? 2)提问: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路线及态度? 3)分析背景、胜因及评价 4 二战后-----中日建交(1945---1972)追随美国,呈敌对状态,但民间往来不断 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学习 5 中日建交-----至今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友好交往是主流,但对待历史问题和边界问题摩擦不断。 小结:日本侵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见课件归纳总结)(学生举例教师提导补充完成) (1)发动参加对华战争 ?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时间表

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时间表 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时间表 1949年10月3日与前苏联(现:俄罗斯)建交;10月4日与保加利亚建交;10月5日与罗马尼亚建交;10月6日与朝鲜建交;10月6日与匈牙利建交;10月7日与波兰建交;10月16日与蒙古国建交;11月23日与阿尔巴尼亚建交; 1950年1月18日与越南建交;4月1日与印度建交;4月13日与印度尼西亚建交;5月9日与瑞典建交;5月11日与丹麦建交;9月14日与瑞士建交;9月14日与列支敦士登建交;6月8日与缅甸建交;10月28日与芬兰建交;1951年5月21日与巴基斯坦建交;1954年10月5日与挪威建交;1955年1月2日与前南盟建交;1月20日与阿富汗建交;8月1日与尼泊尔建交;1956年5月30日与埃及建交;8月1日与叙利亚建交;9月24日与也门建交;1957年2月7日与斯里兰卡建交; 1958年7月19日与柬埔寨建交;8月25日与伊拉克建交;11月1日与摩洛哥建交;12月20日与阿尔及利亚建交;1959年2月4日与苏丹建交;10月4日与几内亚建交;1960年7月5日与加纳建交;9月28日与古巴建交;10月25 日与马里建交;12月14与索马里建交; 1961年2月20日与刚果(金)建交;4月25日与老挝建

交;1962年10月18日与乌干达建交;1963年12月14日与肯尼亚建交;12月21日与布隆迪建交;1964年1月10日与突尼斯建交;1月27日与法国建交;2月22日与刚果(布)建交;4月26日与坦桑尼亚建交;9月29日与中非建交;10月29日与赞比亚建交;11月12日与贝宁建交;1965年7月19日与毛里塔尼亚建交; 1970年10月13日与加拿大建交;10月15日与赤道几内亚建交;11月6日与意大利建交11月24日与埃塞俄比亚建交;12月15日与智利建交;1971年2月10日与尼日利亚建交;3月22日与科威特建交;3月26日与喀麦隆建交;5月6日与圣马力诺建交;5月28日与奥地利建交;7月29日与塞拉利昂建交;8月4日与土耳其建交;8月16日与伊朗建交;10月25日与比利时建交;11月2日与秘鲁建交;11月9日与黎巴嫩建交;11月12日与卢旺达建交;12月8日与冰岛建交;12月14日塞浦路斯建交; 1972年1月31日与马耳他建交;2月14日与墨西哥建交;2月19日与阿根廷建交;3月13日与英国建交;4月15日与毛里求斯建交;5月18日与荷兰建交;6月5日与希腊建交;6月27日与圭亚那建交;9月19日与多哥建交;9月29日与日本建交;10月11日与德国建交;10月14日与马尔代夫建交;11月6日与马达加斯加建交;11月16 日与卢森堡建交;11月21日与牙买加建交;12月21日与

历史问题与中日关系

历史问题: 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历史认识问题;(2)历史遗留问题(如日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3)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4)历史根源问题(在中国方面,需要总结“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日本方面则需要反省“国强就想扩张”的教训)。但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对问题的看法: 1、日本的国民性对其认识问题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日本民族的特点之一是崇尚先进,能不断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但它只对先进文化表示认同。日本的神道教文化又使日本人崇尚武力,争强好胜,蔑视其他民族,对落后的民族缺乏尊重。有些人形容日本人是不顾一切的。1972 年中日恢复关系之初,双方的友好一时掩盖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日本民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日本人危机感很重。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要求在国际社会上有地位,有发言权,但现实差距很大,心里极不平衡。日本经济科技发达,在一些日本人看来,现在是中国更需要日本,而不是相反。高傲和矛盾的心态使日本不愿面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刻反省和道歉。 2、二战后美军对日实行单独占领,保留天皇制,使得日本对战争问题认识不深,对军国主义的清算极不彻底,造成了日本国民对侵略战争历史认识的普遍模糊与混乱。 3、日本的选举制度对中日政治关系的影响不可低估。在日本现行的选区选举制度之下,选举输赢往往取决于国内问题,而不是国家的对外战略问题。政治家关心的是选区内的事,而不是国家大事,心胸过于狭窄,眼光较为短浅,为争取更多的选票,谋取自己的政治私利,往往不顾虑国家的长远利益。 4、国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易使日本政府将矛头向外,转移国民的视线。二战日本曾以经济“奇迹”今世人惊叹,以此为依托,日本在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期提出争当政治大国的蓝图。孰料1991 年“泡沫经济”破灭,易导致日本经济陷于十年萧条。世界经济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如今的日本依然是世界一流,经济强国,但以危机意识著称的日本人对未来充满悲观,要求恢复经济成为压倒一切的呼声。中国的迅速崛起无疑成了日本的头号对手。右翼分子乘机发展,利用民众的不满心理,扩大影响。可以说在日本右翼势力并不占社会主流地位,但能量很大,影响很坏。 5、日本人认为二战中是被美苏打败的,而不是中、韩与亚洲其他国家打败的,心理上不肯服输。且认为田中角荣与村山富市首相对侵略已表示道歉,小泉也参拜了北京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新一代不应背这个历史包袱。不愿现实地面对历史问题。 中日关系: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日本内阁成员接连“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形势与政策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同属于亚洲,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就经济而言正处于无限蓬勃生机之期;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仅次于世界霸权国家美国,与欧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时代,各国更积极探讨所处地区的合作,期望形成竞合态势。那么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格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甚至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形成较大的影响。 现状绝对不是简单的现在的综合,它是历史的沉淀与推进,也是未来发展的触点。在陈述中日关系现状之前,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中日关系的历史。 一、日本的崛起与近代侵略史 日本,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位于亚洲的东部,为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 在中国人的文字中对于日本国的建立曾有传说,华夏史上第一位统一中原的秦始皇因求长生不老药方而派出童男童女各500名,因求方不果而流落岛屿并就此安家并得以衍续。在盛唐时期,有史料记载日本国派遣使臣来学习唐朝的经济管理方法,并且在文化上也对其形成深远的影响。日本文字就是出于汉字的发展,同时汉服发展为日本的和服,在餐饮文化方面都可追朔至中国唐朝的痕迹。 十九世纪中期之前,日本一直处于贫穷岛国的地位,同样经历过200多年的闭关自守时期。1854年,美国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强行打开日本门户。对日本来说,这是其历史的分界线。自此,日本开始进行一场为赶超强国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发动了“明治维新”运动。日本从此走上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纲领。日本政府为了建立现代化国家,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建国的指导方针。 “殖产兴业”,就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874年,大久保利通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它为日本资本主义确立了实行资本主义化的根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日本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资本率先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然后以低价、长期分期偿付的方式出售这些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十余年发展,至19世纪8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已几乎席卷日本一切工业部门。 “文明开化”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科学和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为了实现国民的文明开化,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

中国与世界各国时差对照表

中国与世界各国时差对照表 时间以24小时为单位,+10算法为:北京现在时间加10后得出来的就是当地的时间.-10算法为:北京现在时间减10后得出来的就是当地的时间.例如:我们要算美国纽约的时间,现在北京时间为20:00.那就是拿20-13=7,也就是说中国八时区的晚上20点就是美元纽约的早上七点。所属地区为该国首都或主要城市 美洲国家 国家名所属地区与中国时差美国American 洛杉矶Los Angeles -16 美国American 迈阿密Miami -13 美国American 新奥尔良New Orleans -14 美国American 纽约New York -13 美国American 费城Philadelphia -13 美国American 华盛顿Washington, D.c. -13 巴拉圭Paraguay 亚松森Asuncion -12 巴西Brazil 贝伦Belem -11 巴西Brazil 里约热内卢Ria de janeiro -11 哥伦比亚Columbia 波哥大Bogota -13 阿根廷Argentina 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11 委内瑞拉Venezuela 加拉加斯Caracas -12 加拿大Canada 丘吉尔港Churchill -14 加拿大Canada 蒙特利尔Montreal -13 加拿大Canada 渥太华Ottawa -13 加拿大Canada 魁北克Quebec -13 加拿大Canada 多伦多Toronto -13 加拿大Canada 温哥华Vancouver -16 加拿大Canada 温尼伯Winnipeg -14 巴拿马Panama 科隆Colon -13 巴拿马Panama 巴拿马城Panama -13 古巴Cuba 哈瓦那Havana -13 牙买加Jamaica 金斯敦Kingston -13 玻利维亚Bolivia 拉巴斯La Paz -12 秘鲁Peru 利马Lima -13 墨西哥Mexico 墨西哥城Mexico City -14 乌拉圭Uruguay 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 -11 苏里南Suriname 帕拉马里博Paramaribo -1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西班牙港Port-of-Spain -12 Trinidad Tobago 波多黎各普洱Puerto Rico 圣胡安San Juan -12 智利Chile 圣地亚哥Santiago -12

中国与世界时间联系讲解

世界史和中国史时间联系表 时间段中国史世界史 史前距今10000年前后 ~距今约7000年 我国原始农耕起源,形 成南稻北粟格局 距今约5000年~ 距今4000年 中华大地文明起源呈 满天星斗状 前30世纪 前3500年象形文字 约前3500年~ 约前3100年 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建立(两 河流域),楔形文字产生 约前3100年埃及国家统一,第一王朝建立 前21世纪前期禹传子,启建立夏朝 前18世纪前1792年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即位前16世纪末1600年汤伐桀灭夏,建立商朝 前14世纪~前6世纪 吠 陀 时 代 约前14世纪 雅利安人出现在印度河中 上游地区 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商朝 前8世纪古 代 希 腊 城 邦 制 度 开 始 形 成 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前8世纪中 叶 罗马建城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前770~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前508年雅典的克里斯蒂尼改革 前6世纪佛教创立 前5世纪希 腊 古 典 时 期 前451~前450 罗马“十二铜表法”颁布 前443~前429 雅典的“伯利克里时代” 前4世纪上半叶 前3世纪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前206年秦王婴投降,秦朝灭亡前206~前202 年 楚汉战争 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前2世纪~公元前后前140~87 汉武帝在位,西汉王朝达到鼎盛 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1世纪9年王莽登基,建立新朝1世纪上半叶基督教形成25年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 2世纪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

中日建交的原因和经过

中日建交的原因和经过 “尼克松旋风”刮向日本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如同一股旋风,迅速刮向全球,引起各个国家和各方人士的震惊。而震惊力度最大的,当属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由于日本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又是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一环,日本政府一直采取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而与台湾方面签有《日台条约》,现在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本质改变,日本也必须做出相应的积极反应。因此,改善对华关系,就成为日本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课题。当时,担任日本外务省中国课课长的桥本恕,奉命开始进行同中国邦交正常化的准备工作。 中日高层接触的前奏 1971年8月,一直致力于中日民间交流和贸易的松村谦三先生去世。周恩来派资深外交官王国权赴日,参加松村谦三的葬礼。王国权时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兼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周总理给王国权的指示是:此番赴日,实际上是在没有外交关系状态下开展的吊唁外交,要利用特使的身份,与日本各界广泛接触。鉴于佐藤首相执行支持台湾的政策,王国权不主动接触佐藤。 第二天下午1时,松村谦三的葬礼在东京一寺院举行。王国权在松村先生遗像前就坐。不一会儿,佐藤首相进来,他走向左边隔着两个座位的王国权先生,同他握手并寒暄:“远道而来,辛苦您了,谢谢。”这是日本总理大臣第一次同没有外交关系的中国要人握手。散场时,佐藤又一次走过来说:“请您向周恩来总理问候。”王国权答:“谢谢。” 佐藤首相正式宣布辞职后,田中内阁成立。不久,田中首相做了如下表态:“当务之急是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邦交正常化谈判,我们要在激烈动荡的世界形势下,积极推行和平外交……要一口气解决日中关系。”对田中的表态,周总理迅速做出反映。在欢迎也门共和国代表团的宴会上,周总理说: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敌视中国政策的佐藤政府,不到期就下台了。田中内阁组成后,表明在外交上尽早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值得欢迎的。 然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需要克服许多障碍。其中战争赔偿就是敏感问题之一。中国高层决定“放弃战争赔款要求”,这是为什么呢?周总理在一次会议上做了三点说明。这三点是:1.在中日邦交恢复之前,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就已经在我们之前放弃赔款要求了,共产党的度量应该比蒋介石大。2.日本既然要求同我们恢复邦交正常化,就必须与台湾断交。中央关心的是日本与台湾的关系,在赔偿问题上,采取宽容的态度,有利于把日本拉向我们这一边。3.如果要求日本就战争进行赔偿,这一负担最终必然落到日本人民头上,迫使他们处于困苦之中。这同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愿望是不相符的。 竹入义胜——“日本的基辛格” 中日之间高层领导人的最初接触,需要有个能起沟通作用的桥梁。谁能担当起这项特殊使命呢?他必须是一位热心于中日友好、能够为双方首脑所信任,而且能够做到绝对保密的中间人。周总理的眼光投向了日本公明党。因为1971年8月初王国权访日后,在给周总理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公明党,认为它在日本是个很有民望的政党。周总理对公明党十分关注。其次是当公明党第一次访华时,在周总理与竹入义胜委员长的会谈中,竹入能坦率地、毫无保留地就中日关系陈述自己的意见。对此,周总理印象深刻。再其次,就是据东京的信息,竹入委员长与田中首相交往甚密。此外,从保密上考虑,他也是可以信赖的。 不谋而合,田中首相也选中了竹入委员长做“日本的基辛格”,让他与中国接触,传递双方的意图。 7月25日,负有特殊使命的竹入委员长率公明党代表团一行三人,由东京羽田机场起飞,取道香港、深圳、广州,于晚上10时许,抵达下榻的北京饭店,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已经等在那儿了。 27日起,周总理与竹入举行了三轮会谈。 第一、二轮会谈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战争赔偿、和平友好条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尖阁岛(即钓鱼岛)等问题。 第二、第三轮会谈开始,周总理开门见山地对竹入先生说:“今天说一说我们中国的想法。然后郑重地拿出《中日联合声明草案》手稿。该草案共八大项,重点是:1.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的战争状态宣告结束。2.日本政府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三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3.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为了照顾日本政府的具体情况,在台湾这一棘手问题上,周总理提出三点默契事项:1.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2.《中日联合声明》发表后,日本政府从台湾撤走驻台湾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并采取有效措施让蒋介石集团的大使馆和领事馆撤出日本。3.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团体和个人在台湾的投资和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台湾时,会给予适当的关照。

中日建交40周年

中日建交40周年 一、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古代史 1、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化改新”。 (2)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戚继光抗倭斗争: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日本侵略者)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到我国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历史上称之为“倭患”。戚继光受命抗倭,他组织了一支抗倭军队——“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开赴福建、广东。 阶段特征:和平友好交往是古代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很早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代一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近代史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亚洲的强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 1、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 民地化。 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2、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对北京的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3、1915年乘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4、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山东和青岛,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取得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 引发五四运动,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一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 5、为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略中国,并霸占了中国东北三 省,1932年设立了伪“满洲国”。 6、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接着,日军又进攻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 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在政治上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文化上实行愚民同化政策。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人民达30万人以上。 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被日本占领50 年后,也回到了祖国怀抱。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现代史 1、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处于冷战对抗状态。 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友好和平交往时期。 3、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活动猖獗,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多次制造麻烦,公然向中 国人民挑衅,侵犯中国主权。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编写美化侵略战争、宣扬军国主义、宣扬天皇史观、鼓吹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历史教科书。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 中日关系存在问题 1、近代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谋求中日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中日关系仍很敏感和脆弱。只有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才能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 在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争端问题、“慰安妇”、“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除此之外,中日关系还受到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国因素的制约。 第一、历史问题 “历史问题”是中日两国间最敏感的问题。因为自明治维新以来,直到1945年,日本始终作为一个侵略者,多次发动侵华战争。特别是八年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 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 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第二、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当今和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湾,成为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开端。从那时起,历经变化发展至今,台湾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控扩张的道路,它的对外侵略扩张理论——“大陆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武力向亚洲大陆乃至世界扩张。随着19世纪末日本对外的扩张,台湾以成为其急不可待的目标。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甲午战争使中国大败,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使得日本如愿以偿。 第三、领土争端问题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间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钓鱼岛事件”,在2012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且在中日特殊的历史关系和当今的政治因素、利益因素下,越演越烈。我就 以下几个方面,简要的概述下钓鱼岛问题: 1、钓鱼岛之争的背景 《东海和黄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中“世界上石油开发前景最好而未经 勘探的地区之一,而且储油量最大的区域就在钓鱼岛附近。”自那时起,钓 鱼岛便引起了日本的关注。所以,相争之一是资源。就经济前景而言,它是 一个丰富的油气资源地。且钓鱼岛地理位置亦极其特殊,如以中日两国领土 为参照,则钓鱼岛距离最近的中国领土彭佳屿与距离最近的日本领土先岛群 岛各为90公里左右。可以说钓鱼岛的位置恰好在中日两国的中间。所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按照时间来排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是一个收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与之建立、中断、或回复外交关系的世界其它国家的列表。 截至2010年6月12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现存国家共有171个[1]。目录 [隐藏] ? 1 1940年代 ? 2 1950年代 ? 3 1960年代 ? 4 1970年代 ? 5 1980年代 ? 6 1990年代 ?7 2000年代 ?8 参考资料 ?9 外部链接 ?10 参见 194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1940年代) 时间国家 1949年 ?10月3日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6日 ?10月6日 ?10月7日 ?10月16日 ?11月23日?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朝鲜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蒙古国 ?阿尔巴尼亚

19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1950年代) 时间国家 1950年 ?1月18日 ?4月1日 ?4月13日 ?5月9日 ?5月11日 ?6月8日 ?9月14日 ?9月14日 ?10月28日?越南 ?印度 ?印度尼西亚?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列支敦士登?芬兰 1951年 ?5月21日?巴基斯坦1954年 ?6月17日(暂设代办)?10月5日 ?11月19日(暂设代办)?英国 ?挪威?荷兰 1955年 ?1月2日?1月20日?8月1日?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 1956年

?5月30日?8月1日?9月24日?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7年 ?2月7日?锡兰(今斯里兰卡) 1958年 ?7月19日 ?8月25日 ?11月1日 ?12月20日?柬埔寨 ?伊拉克 ?摩洛哥 ?阿尔及利亚 1959年 ?2月4日?10月4日?苏丹?几内亚 196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1960年代) 时间国家1960年 ?7月5日?9月28日?10月25日?12月14日?加纳?古巴?马里

新中国外交表

新中国外交表时期政策、方针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十年代)1、政策:独 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2、方针:另 起炉灶、一边 倒、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时间:1950年2月。 B、意义: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 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时间:1953年12月, B、事件: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是提出的。 C、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基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 加重要国际会议。对周恩来的努力下,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 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4、参加万隆会议: A、时间:1955年4月。 B、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C、会议期间矛盾产生的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 与会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D、周恩来提出解决方法:“求同存异”方针。 E、同与异的含义:异: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同:刚获独 立,面临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任务。 F、结果: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会 议圆满结束。 G、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 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 七十年代1、政策:独 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1、重返联合国 (1)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主要);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2)事件: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2)过程: A、“乒乓外交”: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

论中国崛起下的中日关系

论中国崛起下的中日关系 【摘要】本文根据中日两国的交往史实,表达一些个人的想法,通过分析两国政府的态度和人民的反响,理性看待中日关系。关键词:美国扶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福田首相;钓鱼岛。 〈一〉 中国和日本同处于太平洋西部,亚洲东部,是世代相邻的国家。中日交往根据最早的史料记载距今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在中日交往史中的大多数时间里,两国关系是友好的。但是,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中日关系也因此变成了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 从此,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在升温与冷眼相待的频繁转化中曲折走过。 日本对华政策是在美国对华政策制约下执行的。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已看出中国不可能走帝国主义路线,成为他的战后战略合作伙伴,便迅速制定了敌视中国政策。 1950年,中华民族共和国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被排斥在对日和约之外。根据《波茨坦公约》规定:对日和约必须先由美﹑英﹑中﹑苏﹑法五大受降国处理。然而,美国不承认中华人民和国,而和蒋介石集团保持正式的外交关系,并操纵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美国国务院顾问杜勒斯甚至到东京对日本首相吉田相谈道:“如果日本政府不和中华民国签订和约,美国国会就不批准旧金山对日和约。”“国民政府作为中国合法政府,已被美国等国家所承认,台湾是远东的军事战略要地。日本政府同国民政府进行和约谈判,是符合日本利益的。” 当时,美国与苏联正处于军备竞争阶段,美国扶持日本作为在东亚地区执行冷战政策的碉堡。而且,日本也正处于战后复苏时期,需要美国的经济支持。所以,即使日本领导人有意愿和新中国建立联系,也被逼无奈向美国对华政策看齐。 笔者认为,导致中日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在今后四十年中处于非正常状态,不仅仅是因为战争所造成的中日民众心理敌视,也有美国从中作梗的原因。 〈二〉 二战后,中日关系在美国与苏联的牵制下艰难前进。 1978年,中国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后,经济开始步入正常的现代化轨道。其他国家不得不重视中国的崛起。日本国内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不但有许多对华友好人士出任党政要员,而且得到参众两院和财界的支持。日本首相福田也善于观察形势,看出日本与崛起的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将有利于日本今后的经济与政治的发展。 福田首相对华的友好态度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调整作用。 1978年6月,苏联得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即将恢复后,百般阻挠,甚至威胁日本,如果同中国缔结的条约写了矛头针对苏联的条款,苏联方面将被迫采取必要措施,调整苏日关系。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孙华 一、指导思想 1.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关注情感的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2.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3.注重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4.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探讨中美关系在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3)了解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经过及影响,认识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启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事先搜集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探讨中国外交突破的现实意义及对国际关系影响,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原因及经历的曲折历程,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的道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 1.课标内容: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2.地位和作用: 教材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在专题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既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学习,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讲述铺定基础。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美国队员登上中国大巴 1971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世乒赛开始的第二天下午,美国队员科恩一个人在练习馆练习,看到中国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也来了。中国队开始练习时,他瞅准机会问梁戈亮,能否和他挥几拍。当年中国男队三大主力之一的梁戈亮同意了,练习大约持续了15分钟。 随后,中国代表团乘车去体育馆,车正要关门时,一个小伙子冲了上来,留着长长的褐色头发,蓝眼睛。 外国运动员一看车内坐的全是中国人,急忙转过身去。这时他运动服背后印着“U.S.A”的字样映入我们的眼帘,大家都用不安的眼光注视着他。从饭店到体育馆,汽车要走十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和他说话。 当时,坐在汽车最后排的庄则栋,心里经过激烈斗争后,从手提包里选出一块较大的杭州织锦,和翻译一起来到他前面。“你好!欢迎你乘我们的车去体育馆。”他转过身来说:“谢谢!”“你叫什么名字?”“科恩。”“虽然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友好,但美国人民是中国人的朋友,为了表示中国运动员对美国运动员的友谊,我送你一幅中国杭州的织锦留念。”庄则栋说……一次历史的偶然,开始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2.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的? 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问题思考: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提示: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1972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文版)

日本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联合声明 (1972年9月29日北京)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三十日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务大臣、二阶堂进内阁官房长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 毛泽东主席于九月二十七日会见了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双方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 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交部长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大平正芳外务大臣,始终在友好气氛中,以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问题为中心,就两国间的各项问题,以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同意发表两国政府的下述联合声明: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 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担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决定自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起建

中国各国建交大年表

中国外交建交大年表 1949: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波兰蒙古民主德 国阿尔巴尼亚 1950: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列支敦士登芬兰 1951:巴基斯坦 1952--1953:无 1954:英国挪威荷兰 1955:南斯拉夫(塞尔维亚) 阿富汗尼泊尔 1956: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7:斯里兰卡 1958: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9:苏丹几内亚 1960: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1961:刚果(金)老挝 1962:乌干达 1963:肯尼亚布隆迪 1964:突尼斯法国刚果(布)坦桑尼亚中非赞比亚贝宁1965:毛里塔尼亚 1966--1969:无 1970:加拿大赤道几内亚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智利 1971: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塞拉里 昂土耳其伊朗比利时黎巴嫩卢旺达秘鲁冰岛塞浦路斯 1972:马耳他墨西哥阿根廷毛里求斯希腊圭亚那多哥日本联邦德国马尔代夫马达加斯加卢森堡牙买加澳大利 亚新西兰 1973:西班牙 1974:几内亚比绍加蓬马来西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 拉尼日尔巴西 1975:博茨瓦纳菲律宾莫桑比克泰国孟加拉国斐济萨摩亚科摩罗 1976:佛得角苏里南塞舌尔巴布亚新几内亚 1977:约旦巴巴多斯 1978:阿曼利比亚 1979:美国吉布提葡萄牙爱尔兰 1980: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津巴布韦 1981:无 1982:瓦努阿图 1983:安提瓜和巴布达安哥拉科特迪瓦莱索托 1984:阿联酋 1985:玻利维亚 1986--1987:无

1988:乌拉圭卡塔尔巴勒斯坦 1989:巴林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1990:纳米比亚沙特阿拉伯新加坡 1991: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文莱 1992: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以色列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格鲁吉亚韩国 1993:捷克斯洛伐克厄立特里亚马其顿 1994:安道尔 1995:摩纳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96:无 1997:巴哈马 1998:南非 1999--2001:无 2002:东帝汶 2003:利比里亚瑙鲁 2004:无 2005:乍得塞内加尔 2006:黑山 2007:哥斯达黎加 2008:马拉维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近年来,经过了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的争论,当前中日的关系处于晦暗期首先,近年来中国与日本矛盾也不断升级,剑拔弩张的时刻也不少有。 根据数据显示,对于中日两国经济往来的看法,有38%的中国居民认为“不好说”,29%的中国居民认为“良好”,3%的人认为“非常好”,认为“非常差”和“不太好”的人数占到30%。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大部分中国居民更加看好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在我国同国外官方资金合作中,日本向我国提供的政府贷款约占40%以上,居首位。自1979年起日本共向我提供四批日元贷款,合计25809亿日元。其中前三批为16109亿日元(79年至95年),第四批日元贷款前三年(96至98年)金额为5800亿日元,项目为40个。 1998年11月江主席访日时双方确定第四批对华日元贷款后两年金额为3900亿日元,项目为28个。但日本的一系列行为似乎总让人们对中日关系的发展画上问号,如日本各界官员和公众人物不顾日本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破坏中日两国的政治互信,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中日关系包括中日经济关系和中日政治关系等,近年来日本政府的一系列行为对中日的政治关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根据新秦调查数据显示,有35%的中国居民认为中日的政治关系“不太好”,另有26%的中国居民认为“非常差”,持中间态度“不好说”的人占到27%,而认为“非常好”和“良好”的人群加起来只有12%。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国居民对中日的政治关系持不乐观态度。 其次,中国和日本渊源是非常深的,关系往来密切,早在唐朝时期,日本就派使者来华学习,中国也有僧人去往日本,日本的文字,茶道等,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日本大和民族是个非常有野心的民族,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一次典型的日侵华战争。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化的程度,刺激了其他国家侵华的野心。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也有参与,并从中获取巨大利益。

中国大事件时间表详细

中国大事件时间表详细 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6年) 夏(470年)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启称夏后建国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554年) 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 西周(275年)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秦襄公带领军队救援周王朝,并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因护送有功,襄公被封诸侯,秦才成为诸侯国。 春秋(294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阶段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天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即春秋五霸)。 (二)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1、战国(254年)(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魏国李悝将变法首次付诸实践。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变法。 封建帝制社会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840年) 2、秦(15年)(前221年~前206年)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3、西汉(209年)(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兵出击匈奴,大败匈奴,经过此次漠北之战,匈奴无力与汉朝对抗。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