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_大型真菌调查方法

第七章_大型真菌调查方法

第七章_大型真菌调查方法
第七章_大型真菌调查方法

第七章大型真菌

我们通常所说的菌类,包括细菌、粘菌、卵菌和真菌等类群。因此,“菌类”一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学词汇。细菌属有原核生物界。粘菌、卵菌和真菌具有真核,它们在林奈两界系统中属有植物界真菌门,在Wittaker(1969)五界系统中属于真菌界(Kingdom Fungi)。按现在分类学观点,原来放在真菌界中的卵菌和粘菌等已从真菌中分出。在生物八界系统(Cavalier-Smith, 1988-1989)中,卵菌和粘菌分别被归入假菌界(藻界)(Kingdom Chromista)和原生动物界(Kingdom Protozoa)。真菌界只包括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菌类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十分广泛。子实体大小相差悬殊,它们大部分种类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分辨清楚。由于课堂上对于菌类的分类知识讲授甚少,在实习中仅要求初步掌握大型真菌(属有真菌界)的生物学性状和分类特征,并能识别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和部分常见属种。

1 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

大型真菌是指子实体大型的子囊菌和担子菌,泛指广义上的Mushroom或Macrofungi,即译为蘑菇或蕈菌。我国目前已知大型真菌3800种以上。其中伞菌类1600种,多孔菌类1300种,腹菌类300种,木耳和银耳胶质菌类100余种,子囊菌类400多种。根据实习的具体情况,下面仅对常见大型真菌的科属特征作简要介绍。

1.1子囊菌门(Ascomycota)

1.1.1 麦角菌目(Clavicipitales)

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子囊壳埋生在子座或菌丝层中;肉质子座或棉絮状的菌丝层浅色或深色,常为橘黄色;子囊圆筒状,细长,顶端加厚呈拱顶盖状,并具有狭长、线状孔口;子囊孢子无色,线形,初期无横隔,后渐形成多数横隔,最后由各横隔处断裂成单细胞小段。如麦角菌属(Clavices)和虫草属(Cordyceps)(图)。

1.1.2 肉座菌目(Hypocreales)

肉座菌科(Hypocreaceae)子囊壳部分或全部埋生在显著的子座中;子囊孢子8个,但往往每个孢子分裂成2个近圆形的细胞,由此变为16个孢子。如肉棒菌(Podostroma alutaceum)(图)。

1.1.3 炭角菌目(Xylariales)

炭角菌科(Xylariaceae)子囊壳黑色,埋生于子座内;子囊圆柱形,有柄;子囊孢子8个,单胞,暗色;具侧丝和缘丝。如炭角菌属(Xylaria)、轮层炭壳属(Daldinia)(图)。

1.1.4 柔膜菌目(Helotiales)

(1)地舌菌科(Geoglossaceae)子囊果有柄,舌状、棒状、勺状或头状,颜色不一;子实层覆盖于子囊果的上表面;子囊无盖;生于林中地上、腐枝叶上及其他潮湿的有机质基物上。如地勺菌(Spathularia flavida)(图)。

(2)锤舌菌科(Leotiaceae)子囊果杯状或盘状,颜色鲜艳至深暗,有时具柄;子囊孢子无色至暗色,卵圆形至长线形,单胞至多胞。如地锤菌属(Cudonia)、绿杯菌属(Chlorociboria)(图)。

1.1.5 盘菌目(Pezizales)

(1)盘菌科(Pezizaceae)子囊果盘状或杯状,常较大,无柄至有柄,鲜艳至暗色,肉质,薄而脆;子囊顶端遇碘变蓝色。如盘菌属(Peziza)、沙生地孔菌(Geopora arenicola)、红毛盘菌(Scutellinia scutellata)(图)。

(2)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子囊果大而具柄,多具有海绵状(菌盖表面有显著的网

1

状棱纹)或钟状菌盖,极少数杯状或碗状;子实层覆盖于菌盖的上表面;浅黄色到褐色。如羊肚菌属(Morchella)、钟菌属(Verpa)(图)。

(3)马鞍菌科(Helvellaceae)子囊果大而具柄,形态各异,盘状、马鞍状到脑状;子实层覆盖于上表面。如马鞍菌属(Helvella)、鹿花菌属(Gyromitra)(图)。

1.2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1.2.1 伞菌目(Agaricales)

(1)蜡伞科(Hygrophoraceae)担子果肉质,易烂;菌柄中生,菌盖有蜡样物质;菌褶直生到延生,厚,蜡质,稀疏,边缘锐;担子长度达担孢子长度的5倍以上;孢子多光滑,椭圆形或长形。生地上。如蜡伞属(Hygrophorus)和湿伞属(Hygrocybe)(图)。

(2)侧耳科(Pleurotaceae)担子果肉质,易烂,或质韧,湿润时常能恢复原状;菌柄偏生、侧生至近中生,或无柄,与菌盖组织相连;菌褶延生或由基部辐射而出;孢子无色,罕为淡锈色。生木材上。如侧耳属(Pleurotus)、香菇属(Lentinus)、扇菇属(Panellus)(图)。(3)裂褶菌科(Scizophyllaceae)菌盖韧,革质,干后潮湿时能恢复原状;菌柄侧生或无;菌褶从基部辐射而出,沿边缘纵向分裂并反卷;孢子无色,圆柱形,光滑;孢子堆白色。生木材上。如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4)鹅膏科(Amanit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易分离;有菌托和菌环,或只有菌托;菌褶离生;孢子光滑,无色,成堆时白色至淡色。生地上。如鹅膏属(Amanita)(图)。(5)光柄菇科(Plute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易分离;有菌托或无;菌褶离生或部分离生;孢子光滑,成堆时粉红色至葡萄酒红色或红肉桂色。生地上、腐木或烂草上。如光柄菇属(Pluteus)和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图)。

(6)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菌盖肉质或近膜质;菌柄中生至侧生,或无柄,与菌盖组织连生;菌褶弯生、直生或延生;孢子无色或近无色,成堆时白色、浅黄色或葡萄酒红色,具纹饰或光滑,无芽孔。这个科是一个非常大的科,常见属也很多,如口蘑属(Tricholoma)、蜜环菌属(Armillariella)、杯伞属(Clitocybe)、金钱菌属(Collybia)、香蘑属(Lepista)、小菇属(Mycena)、蜡蘑属(Laccaria)、离褶伞属(Lyophyllum)、小皮伞属(Marasmius)等(图)。

(7)蘑菇科(Agaric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组织易分离,有典型的菌环;菌盖肉质,盖面通常粉状至鳞片状;菌褶离生至部分离生或直生;孢子无色、黄色或紫褐色,多数光滑,少数具疣、点或刺,芽孔有或无;孢子堆颜色多样,纯白色、乳白色、淡黄色、粉红色、紫色至黑色等,往往脱水后变色。生地上。如蘑菇属(Agaricus)、环柄菇属(Lepiota)、白环菇属(Leucoagaricus)(图)。

(8)鬼伞科(Coprinaceae)菌柄中生;菌盖肉质至膜质,往往甚脆,盖面表皮层由棒状细胞或胞囊状细胞组成;孢子暗色,球形、椭圆形或柠檬形等,光滑或有疣、刺、网纹,芽孔明显;孢子堆黑色、暗褐色或暗紫色,罕有葡萄酒紫色或砖红色。生地上、粪上或植物残体上。如鬼伞属(Coprinus)、小脆柄菇属(Psathyrella)、花褶伞属(Panaeolus)(图)。(9)粪锈伞科(Bolbiti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组织相连或稍分离;菌盖半膜质至肉质,表皮层为栅状角质层或由长的平伏菌丝组成;菌褶离生至近离生;孢子光滑,罕有粗面或疣状,芽孔清楚或不明显;孢子堆锈褐色至污褐色。生地上、腐木上或粪上。如田头菇属(Agrocybe)和粪锈伞属(Bolbitius)(图)。

(10)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菌柄与菌盖组织相连,有或无菌幕;菌盖上皮层由平伏菌丝组成,常胶化;菌褶直生、弯生或稍延生;孢子蜜黄色至栗褐色,在KOH液中变为暗黄褐色,一头截形,有芽孔;孢子堆丁香紫色、丁香紫黑色、深肉桂色、深锈褐色或暗锈褐色。生地上、腐木或粪等基物上。如球盖菇属(Stropharia)、鳞伞属(Pholiota)、库恩菇属

2

(Kuehneromyces)。

(11)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组织相连,菌环有或无;菌盖表皮层为平伏的菌丝或疏松的表生菌丝,或细胞稍膨大,并且脱离;子实层体与菌肉不易分离;孢子常有皱纹至被疣,无芽孔;孢子堆锈褐色至粘土色。生地上或腐木上。如丝膜菌属(Cortinarius)、罗鳞伞属(Rozites)、丝盖伞属(Inocybe)(图)。

(12)靴耳科(Crepidotaceae)菌柄有或无,或只有假柄;菌褶三叉分歧,有褶缘囊体,无褶侧囊体;孢子光滑或有内埋的刺;孢子堆浅褐色至浅褐黄色。生腐木、植物残体或地上。如靴耳属(Crepidotus)(图)。

(13)粉褶菌科(Rhodophyllaceae)菌柄与菌盖组织相连,菌盖表皮层由紧密的平伏菌丝或具囊状向上的端细胞组成;子实层体褶状,边缘薄而锐,少数种有脉纹;孢子角形,有纵条纹或粗糙,无芽孔,成堆时粉红色,葡萄酒红色或带红的肉桂色。生地上或其他基物上。如粉褶菌属(Rhodophyllus)(图)。

(14)网褶菌科(Paxillaceae)菌柄中生、偏生、侧生或无,与菌盖组织相连;菌盖肉质,有细软毛,往往粘,盖缘初时内卷;菌褶延生,分叉,在菌柄上交织成网状;褶间有横脉。孢子光滑、有刺或疣;孢子堆白色或褐色至淡锈色。生地上或腐木上。如网褶菌属(Paxillus)(图)。

(15)铆钉菇科(Gomphidi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组织相连;担子果肉质,幼时有一层胶粘的菌幕,后渐消失,在盖缘残留有膜片或丝膜,并在菌柄上残留有易消失的菌环;菌褶厚,稀,延生,蜡质;孢子暗绿色,大型,近梭状;孢子堆绿褐色至黑褐色。与针叶树形成外生菌根。如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is rutilus)(图)。

(16)牛肝菌科(Boletaceae)担子果肉质,易烂,菌盖厚,菌柄中生;菌肉伤后常变为蓝色;子实层体大多数为管状,少数半褶状或褶状。生林地上,与林木形成外生菌根。如牛肝菌属(Bolet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粘盖肝菌属(Suillus)(图)。

(17)红菇科(Russulaceae)担子果肉质,脆,易烂;柄中生;菌盖和菌柄异质,菌肉和菌髓有泡状细胞;孢子宽椭圆形至球形,有淀粉质纹饰,成堆时白色或黄色。生地上。本科仅有红菇属(Russula)和乳菇属(Lactarius)(图)。

1.2.2 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1)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担子果肉质或膜质,有柄,漏斗形至喇叭形,或为截顶棒形;子实层体生于担子果外侧,平滑或皱褶;生殖菌丝薄壁,膨大;担孢子光滑无色或浅色,非淀粉质。生于林中地上。如鸡油菌属(Cantharellus)(图)。

(2)珊瑚菌科(Clavariceae)担子果珊瑚状,直立,不分枝或分枝;菌丝单系或二系;子实层体生于担子果周围,光滑或具皱纹,担子纺锤体状;孢子无色,光滑,非淀粉质,孢子堆白色或淡黄色。生地上或木材上。如须瑚菌属(Pterula)、枝瑚菌属(Ramaria)、杯瑚菌(Clavicorona pyxidata)(图)。

(3)韧革菌科(Stereaceae)担子果平展或反卷,扇形、贝壳形、半圆形,很少完全平伏,通常具有子实层、中间层褐较紧密的边缘带;子实层体光滑至细皱纹或小瘤,生于担子果下侧;二系菌丝具骨架菌丝,罕三系菌丝;无刚毛,有或无锁状联合;常有囊状体或胶囊体;孢子无色,光滑,淀粉质或非淀粉质。如韧革菌属(Stereum)(图)。

(4)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有柄或无柄,有菌盖或无菌盖,革质、木栓质或木质,较坚硬,通常为不同程度的褐色;菌肉均质或双层,黄褐色至深褐色;单系或二系菌丝,无锁状联合,菌丝组织遇KOH液变黑;子实层体光滑、疣状、齿状、管状或褶状;多数种有刚毛;孢子薄壁或厚壁,无色至浅黄褐色,有的在棉蓝试剂中强嗜蓝反应,光滑,罕具纹饰,形状多样。生木材上或林中地上,引起木材白色腐朽。如针层孔菌(Phellinus)、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图)。

3

(5)革菌科(Thelephoraceae)担子果平伏,其子实层体光滑、被疣或齿状,若担子果有柄其子实层体为齿状,菌肉淡色或暗色,遇KOH液变成暗色或带绿色;有或无锁状联合;孢子球形至椭圆形,具纹饰,有小瘤或小刺,淡褐色至有色,非淀粉质。生地上或木材上。如莲座革菌(Thelephora vialis)(图)。

(6)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平伏或平展至反卷,肉质、革质、木栓质到木质;菌盖略圆形、半圆形、扇形、匙型、马蹄形以及其他形状,颜色多样,白色、淡褐色、褐色、单紫色、褐色或红色;菌肉均质或二层;单系、二系或三系菌丝,有或无锁状联合;子实层体管状,迷宫状、齿状或褶状;子实层中无刚毛;孢子无色,腊肠形、圆柱形、椭圆形或近球形,光滑或具纹饰。生木材上,稀生于活树上或地上。如大孔菌属(Favolus)、层孔菌属(Fomes)、多孔菌属(Polyporus)、栓菌属(Trametes)(图)。

(7)灵芝科(Ganodermataceae)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有菌盖,表面常有皮壳,半圆形或有柄;菌丝二系或三系,有锁状联合;子实层体管状;孢子椭圆形至球形,常顶部平截,双壁,内孢壁褐色,有小刺或其他类型的突起,伸入外孢壁。生于木材上。如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图)。

1.2.3 木耳目(Auriculariales)

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担子果平伏反卷,胶质;担子呈栅状排列或散生在菌丝层上,有时有原担子,横向分隔为4个细胞,各生一个长形小梗;孢子生于小梗的顶端,无隔。如木耳属(Auricularia)(图)。

1.2.4 花耳目(Dacrymycetales)

花耳科(Dacrymycetaceae)担子果无柄或有柄,垫状、瓣状或匙状;担子顶端分叉,每枝上生一个短小的梗;孢子生于小梗的顶端,长方形至椭圆形,初时为单细胞,后渐产生隔膜变为2个或更多个细胞。如花耳属(Guepinia)(图)。

1.2.5 鬼笔目(Phallales)

(1)鬼笔科(Phallaceae)孢托在菌托内完全离生,具菌柄,有或没有一个离生下垂的覆钟状菌盖,菌裙有或无;孢体只生于菌盖的外面或孢托上部的外表面,橄榄绿色,成熟时粘液状,有臭味;孢子无色至淡黄色或橄榄绿色,圆柱状至狭椭圆形,光滑。生地上、腐木上或植物残体上。如鬼笔属(Phallus)、蛇头菌属(Mutinus)(图)。

(2)笼头菌科(Clathraceae)孢托无柄或有柄,由球形网状或几个顶部联合的柱或伸开的臂所组成,基部有菌托;孢体通常产生于孢托的内侧,淡橄榄褐色,有臭味;孢子无色、淡橄榄色或淡黄褐色,圆柱状至狭椭圆形,光滑。生地上或植物残体上。如柄笼头菌属(Simblum)(图)。

1.2.6 轴灰包目Podaxales

灰菇包科(Secotiaceae)担子果具柄,菌柄延伸穿过孢体成一及顶的中柱,顶端扩展并与包被成为一体;孢体坚实,由永久的菌髓片组成,菌髓片常交织成小腔或迷路状空隙或腔穴,或稀疏交织、近菌褶状、或多或少呈辐射状排列,或分离、齿状,并垂直悬挂于包被下方,表面布以子实层;囊状体偶尔存在,无孢丝;孢子球形、近球形、宽卵圆形至倒卵圆形,无色,光滑或具纹饰。生地上。如粉菇包(Endoptychum agaricoides)、沙生蒙塔假菇(Montagnea arenaria)(图)。

1.2.7 柄灰包目(Tulostomafales)

(1)柄灰包科(Tulostomataceae)担子果具柄;包被2层,外包被部分脱落,内包被薄,不规则开裂或通过顶孔开裂;孢体成熟时粉末状,由孢丝和担孢子组成;孢子光滑或具纹饰。生地上或沙地上。如柄灰包属(Tulostoma)(图)。

(2)钉灰包科(Battarreaceae)担子果具柄,柄坚硬,圆柱形,通常长,表面具鳞片,基部具菌托;包被覆钟状或扁球形,2层,外包被薄,由外菌幕残片并混以沙粒所组成,内包

4

被半球形,革质,苍白至褐色,在与菌柄连接处环裂,待内包被和孢体散失后露出帽状的顶端,或以在内包被上形成大量小孔而开裂,小孔常或多或少沿内包被的圆周排列;孢体成熟后粉末状,具孢丝和弹丝;孢子球形至卵圆形,厚壁,表面密被疣突,具一短的小梗。生沙地上。如毛柄钉灰包(Battarrea stevenii)(图)。

1.2.8 马勃目(Lycoperdales)

(1)地星科(Geastraceae)担子果外包被星状开裂,3层,内包被呈球形或扁球形,顶生的孔口可释放孢子,少数属、种的内包被易破裂消失;成熟孢体呈粉末状,担孢子球形、近球形,具疣状、刺状或柱状突起,孢丝不分枝。生地上,少数生腐木上。如地星属(Geastrum)(图)。

(2)马勃科(Lycoperdaceae)担子果球形至陀螺形,无柄,无中轴,外包被一层,薄,有小刺或小疣,常全部脱落;成熟后孢体粉末状,内包被顶端开一小口或上部裂成碎片而脱落;孢丝长,分枝或不分枝;孢子球形或椭圆形,具小刺,少数光滑。生地上。如秃马勃属(Calvatia)、马勃属(Lycoperdon)、脱顶马勃(Disciseda cervina)、栓皮马勃(Mycenastrum corium)(图)。

1.2.9 硬皮马勃目(Sclerodermatales)

硬皮马勃科(Sclerodermataceae)担子果球形,包被不分成可分离的层,由于磨损而从顶端破裂,偶尔呈不规则星状;孢体最后呈粉末状,由孢子团块并充满以菌髓片所组成,菌髓片或破碎并变为粉末或形成包裹着孢子团块小腔的永久性壁;无孢丝,丛卷毛永存;担孢子通常球形,有色,有小刺或网纹。生地上,罕全部或部分地下生。如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图)。

1.2.10 鸟巢菌目(Nidularles)

鸟巢菌科(Nidulariaceae)子实体倒圆锥形、杯形、漏斗形、喇叭形、坩埚形,小;包被1至3层,外侧被毛,内外侧或平滑或具纵条纹;产孢结构(孢体—小包)可由菌攀索连于包被内侧,也可与包被离生;子实层不规则地排列与小包内壁,易消解,担孢子无色,光滑,形态大小各异,浸泡在胶质物之中。生腐木、地表或粪便、腐殖质上。如黑蛋巢菌属(Cyathus)(图)。

2 大型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分类依据

大型真菌的鉴别,主要是依据子实体的形态结构和质地,子实层的结构,孢子(即子囊孢子或担孢子)的形态、大小和颜色,以及生态习性等几个方面。

2.1 子实体

子实体是高等真菌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大型真菌中常称为“蘑菇”。子囊菌的子实体称子囊果,担子菌的称担子果。

子实体的形态多种多样,子囊菌中大多为盘状或碗状,有的为马鞍形或羊肚形等。担子菌的子实体大多为伞状,也有的为球形、扇形、笔形、脑状、耳状、块状、喇叭形等,多孔菌类的子实体大多为平伏、平展至反卷以及其他类型。子实体的质地也不相同。可分为肉质、纤维质、革质、木质、木栓质以及胶质等。不同的子实体颜色也不同,有白色、红色、黄色、蛋壳色以及褐色等。在子实体形态结构方面,不同类型的真菌差异较大,下面仅对伞菌类和多孔菌类两个大类群作以简要介绍。

2.1.1 伞菌类子实体的形态结构(图)

(1)菌盖子实体顶端的帽状结构。

菌盖的形态:不同的伞菌,其菌盖的形状不同;即使是一种伞菌,其菌盖的形状也会随子实体的生长阶段而变化。一般将菌盖分为鈡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和漏斗形等,中部有平展、凸起、脐状和下凹等特征(图)。菌盖边缘的形状也不一样,幼小时与成熟后的

5

形状可以完全不同。成熟后一般可分成上翘、反卷、内卷、延伸等,周边有全缘而整齐的,也有呈波浪状而不整齐或撕裂的(图)。

菌盖质地因种而异,有肉质、膜质、胶质、蜡质和革质之分,同时还有软、硬、脆的差别。

菌盖的结构:伞菌菌盖由表皮、菌肉和菌褶(或菌管)三部分组成。

表皮很薄,常含有不同的非光合色素而使菌盖呈现出不同的色泽。表面有干燥的、有湿润的、有粘的;有的光滑、有的具各种附属物,如纤毛和不同的鳞片等(图)。

菌肉是表皮下的松软组织,一般由菌丝组成;有的由菌丝和泡囊组成,如红菇科(图)。菌肉的颜色、质地、厚薄、味道、气味因种而异。有的菌肉在受伤时流出乳汁或水液,如乳菇属;有的受伤后变色,变成黄色、褐色、红色、蓝色和黑色等。

(2)子实层体子实层体是长在菌盖下面产生子实层的部分,上面与菌肉相连,有的呈褶片状,称为菌褶;有的呈管状,称为菌管。菌褶呈放射状排列,向中央连接菌柄的顶部,向外到达菌盖边缘。子实层生长在菌褶的两侧和菌管的内表面(图)。

菌褶在幼嫩时一般是白色,或其他颜色,老熟后多表现为担孢子的各种颜色。菌褶在宽窄、厚薄、长短等方面也各有不同。有等长、不等长和分叉之分。菌褶与菌褶间,有的有横脉连接,有的在靠近菌柄的一端互相交织成网状等。菌褶的边缘通常完整平滑,但有呈波浪状或锯齿状的,也有边缘粗糙有颗粒状物的。菌褶或菌管与菌柄的连接方式有离生、弯生、直生和延生(图)。

菌管可长可短,与菌柄连接的方式一般与菌褶与菌柄连接方式相似。也有离生、弯生、直生和延生等方式。有的菌管和菌肉容易剥离,菌管间也极容易相互分离;有的不容易相互分离。它们的颜色多样,与菌管口部的颜色相同或不相同。管口的形状有的为圆形、有的为多角形,还有的在大管中有若干个小管,称为复式管口。菌管大多不呈辐射状排列,少数为辐射状排列(图)。

菌褶内部组织叫菌髓,它的组成同菌肉一样。根据菌丝排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4种类型:交错型、平行排列型、两侧型和逆两侧型。

菌褶的两侧和菌管内,布满了子实层。子实层有担子、囊状体等。担子通常棒状,常生4个小梗(2个或8个),上面各生一个担孢子。当成熟时孢子强烈弹射。孢子单胞,形状有近球形、卵圆形、椭圆形、纺锤形、多角形、星状等。有一层膜或两层膜,膜表面光滑或粗糙,有小疣、小刺、网纹和棱纹等(图)。囊状体生于菌褶两侧担子之间的叫褶侧囊体,生在菌褶边缘的叫褶缘囊体。它们通常无色,形状多样,如棒状、纺锤形、梭形、瓶形、梨形等。顶端尾状、圆头状、角状、有的顶端有结晶体等(图)。

(3)菌柄菌柄是支撑菌盖的结构。大多数伞菌有菌柄,少数没有。菌柄在菌盖上的生长位置有中生、偏生和侧生之分(图)。质地有肉质、蜡质、纤维质和脆骨质等。菌柄和菌盖不易分离或极易分离。颜色多种,形状也各不相同,如粗筒状、棒状、纺锤状、圆柱状等(图)。长短粗细相差悬殊。菌柄基部有的膨大呈球形,有的膨大呈杵形,有的延伸成假根状等(图)。菌柄表面特征也有多种,有的有棱纹、沟纹或网纹;有的有陷窝或腺点;有的光滑而没有任何附属物;有的有多种多样的附属物,如鳞片、碎片、茸毛、颗粒、纤毛等。菌柄中央有的实心、空心和填塞等类型。这些性状常随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

(4)菌托外菌幕的残留部分在菌柄基部形成的托状结构。其形状主要有苞状、杯状、环状和颗粒状等(图)。

(5)菌环在菌柄的一定部位由内菌幕的残留部分形成的环状结构。菌环有大有小,在菌柄上的着生部位有高有低。有的在子实体生长初期有,后期脱落;有的后期与菌柄分离,能上下移动。多数菌环为单层,少数双层。有的呈蛛网状。有的内菌幕的残片悬挂在菌盖边缘(图)。

6

菌托和菌环的有无因种而异,有的全有、有的全无、有的具二者之一。

2.1.2 多孔菌类子实体的形态结构

(1)菌盖形状多样,如圆形、半圆形、扁平、脐突扁平、马蹄形、剖面三角形、扇形、匙形、漏斗形等。单生、覆瓦状、簇生、丛生或左右相连。表面光滑或有各种毛,或有同心环带和放射状波纹,或有各种瘤状物。有的具有外皮层或皮壳。颜色有白色、灰色、黑色、红色、黄色、褐色、紫色等。有些种类具有伤后变色。菌盖边缘薄或厚,锐或圆钝,完整或有缺刻,平展、内卷或反卷(图)。

(2)菌肉有各种颜色,厚薄不同。多数种类菌肉同色,质地相同。有些种类的菌肉分为两层,上层松软,下层致密。有的种类菌肉与菌管层之间或菌肉与毛层之间有一条黑带。有的种类菌肉中有菌核。菌丝分为三种类型(图):

①生殖菌丝:一般为透明、薄壁的次生菌丝,有些种类壁加厚,多数具锁状联合,有分枝和隔膜,它是担子果构成的基础。生殖菌丝还可以分化形成骨架菌丝、联络菌丝、囊状体、刚毛和担子等。

②骨架菌丝:正常情况下厚壁到实心,分枝或否,无隔膜,宽度上常较一致。从无色到淡黄褐色、淡红色或其他颜色。它是构成子实体的骨架。

③缠绕菌丝:厚壁到实心,无隔膜,分枝,在担子果中起缠绕作用。

子实体内部的三种菌丝不一定同时都存在,而且由于种类不同,常排列成一定形态的菌丝系统,一般分为三种菌丝系统:①单系菌丝系统:完全由生殖菌丝组成的结构;②二系菌丝系统:由生殖菌丝同骨架菌丝或联络菌丝组成的结构;③三系菌丝系统:由生殖、骨架、缠绕菌丝组成的结构。

(3)子实层体通常呈圆筒状菌管,但有各种变化,如分裂成齿状、变成迷宫状或褶状。菌管圆形、略圆形、多角形、迷宫形、褶状或不规则形。一层或多层,少数多年生种类管层间有薄菌肉相间。一般菌管层与菌肉不易分离。

担子棍棒状,透明,通常产生4个担孢子。担孢子有圆柱形、腊肠形、椭圆形、近球形和球形等。多数担孢子光滑而壁薄,少数有小疣、小刺、短脊和纵条纹等纹饰。囊状体与担子大小相同或比担子稍大,棍棒状或其他形状,薄壁到厚壁,光滑或被结晶。刚毛(锈革孔菌科)多呈披针形,厚壁,褐色,一层至多层(图)。

(4)菌柄有侧生、偏中生和中生,单生和分枝。多数与菌盖颜色和质地相同。有些种菌柄呈暗色至黑色。通常圆柱形,但也有的基部膨大或与菌盖接触处加宽。有的菌柄中空,有的双层,外部松软内部致密(图)。

2.2 生态习性

大型真菌因种类不同其生态习性也不同。有的单生,有的丛生,有的簇生,有的覆瓦状着生,有的成群生长。还有的许多子实体在地面上形成一条带或形成圆环形的“蘑菇圈”(图),如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硬柄小皮伞(Marasmius oreades)和紫色秃马勃(Calvatia cyathiformis)等。

大型真菌体内不含光合色素,是典型的异养生物。它们只有从环境中摄取营养而生存,因此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按营养方式可划分为寄生性真菌、腐生性真菌和共生性真菌。不同的大型真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其中大多数生长在森林里,约占已知种类的80%,而生于草原、田野等处的占20%(图:大型真菌生态示意图)。

不同的菌类生长的基质也不同,卯晓岚(2000)根据基物和形成菌根为依据,将大型真菌分为5种生态类型。

(1)木生菌:此类菌以木材为基础,繁殖生长在立木、倒腐木及树桩上。其菌丝体分解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或木质素的能力比较强,往往导致木材木质部呈现白色或褐色腐朽。大多数属于非褶菌类,少数属伞菌类,极少数为胶质类和子囊菌类。如韧革菌属

7

(Steroum)、层孔菌属(Fomes)、栓菌属(Trametes)、木针层孔菌属(Phellinus)、灵芝属(Ganoderma)和木耳属(Auricularia)等。

(2)粪生菌:该类菌多生长在牲畜粪便上或粪肥充足的沃土上。多见于鬼伞科、粪锈伞科、球盖菇科和蘑菇科。如粪鬼伞(Coprinus sterquilinus)、粪锈伞(Bolbitius vitellinus)、半球盖菇(Stropharia semiglibata)、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等。

(3)土生菌:是指以土壤和地表腐殖质为基物的种类,且不包括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的种。主要是蜡伞科、粉褶菌科、环柄菇属(Lepiota)、羊肚菌属(Morchella)、香蘑属(Lepista)等。

(4)虫生菌:指繁殖生长在昆虫体上或与昆虫的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真菌。如虫草属(Cordyceps)和白蚁伞属(Termitomyces)。

(5)外生菌根菌:该类菌生于土壤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如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乳菇属(Lactarius)、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口蘑属(Tricholoma)、鹅膏属(Amanita)等。

3 野外识别大型真菌的方法

野外正确识别大型真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些类群由于具有比较特殊的形态和结构,可以通过肉眼就识别的科、属,甚至到种。但多数种类如伞菌目和非褶菌目,它们的担子果在形态上有很大的趋同性,不仅属间、种间、科间常有相似的特征,甚至在这两个目之间,某些种类的形态结构也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在分类上,显微结构特征如:孢子的形状和大小;伞菌的皮层、菌肉和菌髓的结构类型;非褶菌的菌丝系统类型等都是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仅凭宏观形态特征来区别大型真菌,一般来说识别到科、属也是不容易的,有些种类甚至识别不到科。对于缺乏经验的人和初学者来说,更是难以做到的。要想准确鉴定,必须在实验室内借助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作细致地观察和描述。某些类群在缺乏显微数据的情况下要识别的属、种是不可能的。

鉴于上述原因,野外实习中仅要求了解大型真菌的生物学性状和分类特征,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能够初步识别常见种类到较大的类群,如目和科。对有显著区别特征的种类识别到属和种。为了便于野外的初步识别,对常见类群(包括本地已发现的类群和目前虽未采集到,但估计可能有分布的类群)编制了分类检索表。主要是依肉眼可见的形态特征划分的,但对于那些光凭宏观形态特征难以区别的类群不得已加入了少量的显微特征。

一子囊菌分类检索表

1. 子囊果埋生在子座内 (2)

1. 子囊果不埋生在子座内 (6)

2. 生于禾本科植物的花序上、或昆虫体上、或真菌子实体上;子座常自菌核上产生 (3)

2. 生于地上、落叶层上、或腐木和树皮上 (4)

3. 生于禾本科植物的子房中;菌核黑色,圆柱形或角形··················麦角菌属(Claviceps)

3. 生于昆虫或真菌子实体上;菌核在虫体内或真菌子实体内 ············虫草属(Cordyceps)

4. 子座无炭质皮壳,肉质,颜色鲜艳 ················································肉棒属(Podostroma)

4. 子座有炭质皮壳 (5)

5. 子座球形,剖面上有轮纹 ································································轮层炭壳(Daldinia)5. 子座棒状或腊肠状,分枝或不分枝,分化为可育菌盖和不育的柄部·································

···········································································································炭角菌属(Xylaria)

8

6. 子囊果匙状或锤状,柄不育 (7)

6. 子囊果盘状、杯状、碗状或变态盘状(棒状、羊肚状、钟状、马鞍状或脑髓状),有柄或

无柄 (8)

7. 子囊果匙状 ···················································································地勺菌属(Spathularia)

7. 子囊果锤状 ························································································地锤菌属(Cudonia)

8. 子囊果杯形至盘形,无柄或有柄 (9)

8. 子囊果形成可育的菌盖并有柄;菌盖羊肚状、吊钟状、脑髓状或马鞍状 (16)

9. 子囊果有明显的毛或刚毛 (10)

9. 子囊果无明显的毛 (15)

10. 子囊果有柄,外部被白毛 (11)

10. 子囊果无柄 (12)

11. 子囊果深杯状,肉质或脆骨质···············································小口盘菌属(Microstoma)

11. 子囊果盘状、杯状,肉质或软木质 ·········································肉杯菌属(Sarcoscypha)

12. 子囊果部分或全部埋生在土中,杯状,棕色,外部有弯曲的毛 ·地孔菌属(Geopora)

12. 子囊果不埋生在土中 (13)

13. 子囊果杯状至碟状,色淡或鲜艳,外部有针状或弯曲的毛,无色或有色 ·······················

····································································································毛盘菌属(Scutellinia)

13. 子囊果盘状至杯状,色暗或鲜艳,外部有密集的有色毛绒 ·········土盘菌属(Humaria)

14. 子囊果两侧不对称,杯状或耳状,常在一侧开裂 ···························侧盘菌属(Otidea)

14. 子囊果两侧对称,杯状或盘状 (15)

15. 子囊果鲜橙色或红色;孢子成熟后有网纹··································网孢盘菌属(Aleuria)

15. 子囊果白色、黄色、淡褐色、褐色至紫色;孢子光滑或有小疣 ·········盘菌属(Peziza)

16. 子囊果菌盖羊肚状或吊钟状 (17)

16. 子囊果菌盖马鞍状或脑髓状 (18)

17. 菌盖羊肚状,表面有网状棱纹,边缘完全与菌柄相连···············羊肚菌属(Morchella)

17. 菌盖吊钟状,平滑,有凹槽或棱纹,边缘与菌柄分离··························钟菌属(Verpa)

18. 菌盖马鞍状,偶杯状,平或卷曲,边缘与柄分离或仅有数点相连···································

········································································································马鞍菌属(Helvella)18. 菌盖脑髓状,不规则马鞍状或马鞍状 ·········································鹿花菌属(Gyromitra)

二担子菌分类检索表

1. 担子果耳状、垫状、瓣片状或匙状;胶质、蜡质、肉质或革质,干后角质,湿润后常恢

复原状;担子有分隔或叉形····································································胶质菌类(一)

1. 担子果形状多样;质地各异;担子无分隔,圆柱形至宽棍棒形 (2)

2. 有子实层,于孢子成熟前裸露,裸果型或半被果型 (3)

2. 子实层有或无;担子果长期闭合,或于孢子成熟后开始裸露,被果型 (4)

3. 子实层自始裸露,并继续扩展···································································多孔菌类(二)

3. 子实层初期被菌幕所覆盖,成熟后开始全部裸露;担子果伞形或耳状······伞菌类(三)

4. 有子实层,担子几乎同时成熟 (5)

4. 无子实层,担子分散,由产孢组织单个或成群的产生,分批成熟,并非全部能育 (7)

5. 产孢组织在包被破裂时随延伸的孢托而外露,粘液状,恶臭 ·鬼笔目(Phallales)(五)

5. 产孢组织成熟时粉末状 (6)

6. 子实体鬼伞状,有真正的柄,并延伸穿过孢体成一及顶的中柱 ········································

9

······························································································轴灰包目(Podaxales)(六)

6. 子实体非鬼伞状,无柄或具假柄·········································马勃目(Lycoperdales)(七)

7. 子实体无柄或偶有假根或根状菌丝束 (8)

7. 子实体有发达的柄;产孢组织成熟时粉末状···············柄灰包目(Tulostomatales)(八)

8. 产孢组织组成小包,非粉末状····················································鸟巢菌目(Nidulariales)8. 产孢组织不组成小包,成熟时粉末状 ·····························硬皮马勃目(Sclerodermatales)

(一)胶质菌类分属检索表

1. 担子果具柄和菌盖,菌盖匙状或近珊瑚形,黄色或橙黄色;担子叉状·····························

···································································································假花耳属(Dacryopinax)

1. 担子果耳状、垫状、脑状具皱褶或叶状,无柄 (2)

2. 担子果白色、锈褐色至黑色;担子有纵隔··········································银耳属(Tremella)2. 担子果红褐色或棕褐色,干后黑褐色或黑色;担子有横隔 ···········木耳属(Auricularia)

(二)多孔菌类分类检索表

1. 子实层伸展成一平面或子实层表面有相互交织的棱纹 (2)

1. 子实层着生在担子果的特化组织上 (11)

2. 子实层伸展成一平面 (3)

2. 子实层表面有相互交织的棱纹 (9)

3. 担子果常膜质或革质,有时木栓质,有柄或无柄,仰生或反卷成檐状,后者子实层生于

下侧···························································································································革菌类3. 担子果直立,柱形、棒形、珊瑚形,多肉质,罕革质;子实层生于担子果周围··············

···························································································································珊瑚菌类4 4. 担子果质韧,革质或角质,纤细,多分枝········································须瑚菌属(Pterula)

4. 担子果质脆,肉质 (5)

5. 担子果不分枝,棒状····························································棒瑚菌属(Clavariadelphus)

5. 担子果分枝 (6)

6. 担子果多次伞状分枝;木生························································杯瑚菌属(Clavicorona)

6. 担子果非伞状分枝 (7)

7. 孢子有色···························································································枝瑚菌属(Ramaria)

7. 孢子无色 (8)

8. 担子果白色或灰色;二孢型····························································锁蝴菌属(Clavulina)

8. 担子果颜色多种;四孢型 ································································珊瑚菌属(Clavaria)

9. 担子果喇叭形,肉质;子实层着生在外侧,往往有条状或网状的棱纹,很少光滑··········

························································································································鸡油菌类10

9. 担子果仰生或反卷成檐状,膜质至革质,有时部分胶质····································皱孔菌类

10. 子实层光滑或近光滑···································································喇叭菌属(Craterellus)

10. 子实层具辐射状或网格状棱纹·················································鸡油菌属(Cantharellus)

11. 子实层生于疣或刺上 ··························································································齿菌类12

11. 子实层生于菌管内,菌管不相互分离,有时分裂成齿状或褶状·······················多孔菌类

12. 担子果平伏;刺或疣的顶端呈刷状 ....................................................刺皮属(Odontia)12. 担子果有菌盖或呈块状;刺锥形 (13)

10

13. 担子果块状或分枝,无明显的菌盖 ··················································猴头属(Hericium)

13. 担子果有明显的菌盖 (14)

14. 菌盖革质或木质···············································································栓齿菌属(Calodon)

14. 菌盖肉质 (15)

15. 菌盖近光滑,无鳞片;孢子无色,光滑·············································齿菌属(Hydnum)15. 菌盖常深色或有鳞片;孢子有色,粗糙·······································肉齿菌属(Sarcodon)

(三)伞菌类分科检索表

1. 子实层体由菌管组成,或菌褶组成(褶孔菌属),若为后者,则菌盖表皮为牛肝菌型的表

皮,孢子牛肝菌型····························································牛肝菌科(Boletaceae)(四)

1. 子实层体由菌褶组成 (2)

2. 菌盖和菌柄的组织异质;菌肉由丝状菌丝和泡囊状细胞组成;孢子拟淀粉质··················

········································································································红菇科(Russulaceae)

2. 菌盖和菌柄的组织同质 (3)

3. 菌褶分叉或在菌柄上交织成网状;孢子淡锈色,椭圆形至卵形 ········································

·····································································································网褶菌科(Paxillaceae)

3. 菌褶在菌柄上不交织成网状;孢子形状、颜色多样 (4)

4. 菌褶稀而厚,延生,蜡质 (5)

4. 菌褶薄,非蜡质 (6)

5. 孢子堆黑褐色至类黑色;菌褶幼时盖有一层胶粘的菌幕·····铆钉菇科(Gomphidiaceae)

5. 孢子堆白色;无菌幕································································蜡伞科(Hygrophoraceae)

6. 菌柄偏生、侧生或无柄;担子果木生,肉质、革质或近革质 (7)

6. 菌柄中生 (9)

7. 菌褶边缘纵裂并反卷;担子果耳状,无柄,韧革质 ·········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

7. 菌褶边缘不纵向分裂;担子果伞形或耳状,有柄或无柄 (8)

8. 孢子堆淡褐色至锈色;菌褶三叉分歧 ·········································锈耳科(Crepidotaceae)

8. 孢子堆白色或淡色··········································································侧耳科(Pleurotaceae)

9. 孢子有棱角或纵条纹,成堆时粉红色、葡萄酒红色或带肉桂色 ········································

····························································································粉褶菌科(Rhodophyllaceae)

9. 孢子无棱角 (10)

10. 孢子堆白色、淡色、紫褐色至黑色;有典型的菌环····················蘑菇科(Agaricaceae)

10. 孢子堆淡色或暗色 (11)

11. 孢子堆淡色 (12)

11. 孢子堆暗色 (14)

12. 菌褶延生至弯生;孢子堆纯白色、乳黄色、粉肉色或浅绿色 ··········································

·······························································································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12. 菌褶离生至近离生;孢子堆白色、粉红色至红肉桂色;菌柄易与菌盖组织分离;有菌托

和菌环、只有菌托或二者皆无 (13)

13. 有菌托和菌环或只有菌托;子实层髓两侧型;孢子堆白色 ·······鹅膏科(Amanitaceae)13. 有菌托或二者皆无;子实层髓逆两侧型;孢子堆粉红色红肉桂色···································

....................................................................................................光柄菇科(Pluteaceae)14. 孢子无芽孔;孢子堆土褐色至鲜锈色 ..................................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14. 孢子有芽孔 . (15)

11

15. 子实层体两面平行,成熟时液化为墨汁状;孢子堆暗褐色至黑色;菌盖表面常有扇状棱

纹 ·································································································鬼伞科(Coprinaceae)

15. 子实层体横断面楔形,成熟时不液化为墨汁状 (16)

16. 菌盖上皮层由子实层状或短细胞组成 (17)

16. 菌盖上皮层由匍匐状菌丝组成;菌褶离生至延生;孢子堆暗紫色至带紫色的暗褐色 ····

······························································································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17. 孢子堆带紫的暗褐色至黑色·························································鬼伞科(Coprinaceae)17. 孢子堆鲜锈色或暗赭褐色 ·························································粪锈伞科(Bolbitiaceae)

(四)牛肝菌科分属检索表

1. 子实层体由菌褶组成;菌盖表皮为牛肝菌型的表皮,孢子牛肝菌型·································

··································································································褶孔菌属(Phylloporus)

1. 子实层体由菌管组成 (2)

2. 菌管呈规则的辐射状排列;不易与菌肉分离;孢子堆黄色 ·······小牛肝菌属(Boletinus)2. 菌管排列方式呈不规则交织状;菌管易互相分离,或易与菌肉分离;孢子堆青褐色、橄

榄褐色、黄色、肉色或紫薇色 (3)

3. 菌柄中空,或有肉质的横隔;孢子堆黄色····························圆孔牛肝菌属(Gyroporus)

3. 菌柄内实,(除黄粘盖牛肝菌外) (4)

4. 菌管层在菌柄周围往往凹陷;孢子无色或近无色,孢子堆肉色或紫薇色 ·························

·······························································································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

4. 孢子显然有色;孢子堆青褐色或橄榄褐色 (5)

5. 菌管与菌柄直生或延生 (6)

5. 菌管与菌柄离生或近离生 (7)

6. 菌盖光滑,粘,具有粘液层覆盖;菌柄上有小腺点,菌环有或无·····································

···································································································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

6. 菌盖有绒毛,干,很少粘稠;菌柄上无腺点和菌环 ···········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

7. 菌柄较细,有点、疣点或痂皮状鳞片,暗色;管孔小··········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7. 菌柄粗壮,有网纹、白粉或鳞片,基部往往膨大;管孔大,常呈红色·····························

·········································································································牛肝菌属(Boletus)

(五)鬼笔目科、属分类检索表

1. 孢托为单一中空的柱状体,孢体生于顶部的外表 ·························鬼笔科(Phallaceae)2 1. 孢托笼头状,多格,或柱形而顶端分裂成瓣;孢体生于格或瓣的内侧·····························

·································································································笼头菌科(Clathraceae)3 2. 无菌盖;孢体生于孢托的顶端··························································蛇头菌属(Mutinus)

2. 有菌盖;孢体生于菌盖的表面;无菌幕 ···············································鬼笔属(Phallus)

3. 孢托有柄,顶端笼头状 ·································································柄笼头菌属(Simblum)3. 孢托柱形,顶端分裂成瓣 ······························································散尾鬼笔属(Lysurus)

(六)轴灰包目分属检索表

1. 担子果内部褐色;无菌托 (2)

12

1. 担子果内部黑色;有菌托 ·························································蒙塔假菇属(Montagnea)

2. 柄短粗························································································粉菇包属(Endoptychum)2. 柄细长····························································································胄腹菌属(Galeropsis)

(七)马勃目科、属分类检索表

1. 包被层紧密联合,外包被薄,罕厚,有小疣或小刺,常全部脱落,少顶部脱落··············

································································································马勃科(Lycoperdaceae)2 1. 包被具明显的内外两层;外包被星状开裂···········································································

..................................................................地星科(Geastraceae):地星属(Geastrum)2. 孢丝长,线形,相互交织,无明显的主干. (3)

2. 孢丝系离生、多枝的单位,具明显的主干 (5)

3. 包被顶端开一小口 (4)

3. 包被上部不规则地呈片状开裂,孢体易消失···································秃马勃属(Calvatia)

4. 外包被全部脱落················································································马勃属(Lycoperdon)

4. 外包被厚,坚实,横断开裂························································脱顶马勃属(Disciseda)

5. 内包被厚,木栓质,星形开裂;孢丝粗,树枝形,有刺····栓皮马勃属(Mycenastrum)

5. 内包被薄;孢丝向尖端渐细,无刺 (6)

6. 担子果成熟时从着生处脱离,随风滚动 ···············································灰球属(Bovista)6. 担子果成熟时固定于着生处···························································静灰球属(Bovistella)

(八)柄灰包目科、属分类检索表

1. 担子果高大;柄顶端膨大成帽状,形成包被的基部;包被横断开裂·································

·························································钉灰包科(Battarreaceae):钉灰包属(Battarrea)1. 担子果矮小;柄嵌插于包被基部的凹穴内;包被顶孔开裂 ················································

··················································柄灰包科(Tulostomataceae):柄灰包属(Tulostoma)4 大型真菌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4.1 标本采集

4.1.1 采集用具

平底背筐或平底手提筐,采集刀,掘根器,枝剪,手锯,裁纸刀,大小不同的硬纸盒,塑料袋,旧报纸,漏斗形白纸袋,钢卷尺、编号纸片,采集记录表,白纸,黑纸,玻璃罩,白色厚塑料布2~3块(每块长2m)等等。

4.1.2 采集时间

大型真菌多以夏秋多雨的七、八月份出现最多,所以此时采集标本最为适宜。如伞菌目、木耳目、肉座菌目、柔膜菌目、盘菌目、腹菌类各目和一年生多孔菌类的种类。但盘菌目的一些种如羊肚菌和马鞍菌等多在春末发生,过时即消失,因此也需及时采集。多年生的多孔菌类一年四季均可采到,以春季和晚秋为宜。

4.1.3 采集地点

不同的大型真菌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因此,在进行某一地区的区系调查时应包括所有的生境类型,如各类森林,草地,农田,沙地,粪堆,活立木,枯立木,树桩和腐木等。4.1.4 采集方法

采集方法应视菌类的质地和生长基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地上生的伞菌类、腹菌类

13

和盘菌类,可用掘根器采集,一定要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包括地下部分的根状菌索、假根;菌柄基部的绒毛;菌柄上的菌托、菌环、绒毛和鳞片;丝膜菌的丝膜;菌盖上的鳞片、绒毛;菌缘的菌幕残片等。尽量将其菌蕾、未开伞的幼体、已开伞的成熟子实体和过熟子实体一齐采到。对于立木、树桩和腐朽木上的菌类,可用采集刀连带一部分树皮剥下,有些可用手锯或枝剪截取一段树枝。每种标本应采到10个子实体以上为宜。

对于采集到的标本,要按照标本的不同质地分别包装,以免损坏和丢失。

⑴肉质、胶质、蜡质和软骨质的标本需要用光滑而洁白的纸制作成漏斗形的纸袋包装,把菌柄向下,菌盖在上,保持子实体的各部分完整,将编号纸牌放入后包好。然后,再分别将包好的标本放入塑料桶或筐内。对其中稀有和贵重的标本,或易压碎的标本以及速腐性种类,可将包好的标本放在硬纸盒中,在盒壁上多穿些洞以通风。有些小而易坏的标本,也可装入玻璃管中,以免损坏丢失。

⑵木质、木栓质、革质和膜质的标本,采集后拴好标本编号纸牌,再用旧报纸分别包好或直接装入塑料袋内即可。

4.1.5 野外记录

预先把野外记录表印好并装订成册,采集时随身携带。采集时就标本的特征及其他需记录的事项进行仔细观察和测量,然后按表中项目认真填写。在辨别伞菌的各种味道时,要用鼻闻和口尝。口尝时切记少咬,辨清味道后要立即吐出,以免中毒。当遇到鹅膏类等怀疑有毒的种类时,切勿口尝。记录表中各项在短暂的采集过程中,不可能全部填写,只填写主要部分,其余部分在整理标本时补充。在取得孢子印后,可填写孢子印栏。野外记录表的格式如下(表1):

4.1.6 拍照和绘图

大型真菌的原色照片和彩图对于种类的鉴定是非常必要的。拍摄照片时要有生态照片和形态照片。前者以反映大型真菌的生境为主;后者则突出反映各部分的形态结构特征。每种的形态照片要尽可能多拍摄几张,包括正、侧、倒(示菌褶)和纵切等不同视角的形态特征。现场绘图时可暂时绘好轮廓和主要特征,并在各部位少涂一点儿标志性颜色,待整理标本时再照标本详绘。无论是照片还是绘图,都应有与标本号相对应的编号,以免发生错乱。

14

表1 大型真菌采集记录表

15

4.1.7 标本的整理

采集的标本务必于当天及时整理。首先根据质地、性质等把标本分为三类,以便分别整理。

第一类:肉质、含水多、脆、小、粘和易腐烂的标本。

第二类:肉厚、致密、坚实、含水少、腐烂慢的标本。

第三类:革质、半革质、膜质、木质和木栓质等不易腐的标本。

首先把塑料布铺在桌上、木板上或干燥的平地上;其次在塑料布上铺上白纸或旧报纸;最后把标本按不同的种类分别晾晒在纸上。应注意在摆放标本时要使菌褶或菌孔朝上,清除标本上的杂物,但与其生态环境有关系的枯枝叶、木屑、砂砾和昆虫尸体等应妥善保留,以供鉴定时参考。按时间先后依次整理第一类和第二类标本。需制成液浸标本时,也要及时处理。当日整理不完时,可于次日早晨再整理。通常标本不整理完不外出采集。至于第三类标本可先放于通风处晾干,待有时间时再整理。

4.1.8 孢子印的制作

孢子印就是把菌褶或菌管上的子实层所产的担孢子接收在白纸或黑纸上而获得的孢子堆。孢子堆的颜色是伞菌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利用孢子印观察孢子成堆时的颜色是简便易行的方法。孢子印的制作方法是:将成熟而完整的菌盖从菌柄顶端切下,菌褶或菌管向下,扣在白纸上(有色孢子)或黑纸上(白色孢子),或半边白、半边黑的纸上,再用玻璃罩(杯或碗)罩上,以防风吹或菌盖干燥。经过1~4小时,担孢子就散落在纸上,从而得到了一张与菌褶或菌管排列方式相同的孢子印(图)。

另一种方法是将用来接收孢子的纸中部挖一与菌柄粗细的圆孔,将菌柄插入孔中,使菌褶或菌管贴于纸上,然后再将实体连同纸一起放在盛有半杯水的水杯上。此法可加速孢子的印的接收。

有些种的孢子印湿时与干后颜色有所变化,需及时拍照和记录新鲜孢子印的颜色,并将标本号登记在纸上。孢子印纸和标本一起保存或分别保存,以备鉴定时查用。

4.2 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4.2.1 干制法

对于木质、木栓质、革质、半肉质和其他含水分少,不易腐烂的标本,可用干燥法制备干标本。其方法是将标本放在通风处令其自然干燥,或放在日光下晒干,或摊于火炕上烘干。为了加速其干燥,也可用铁丝网架置于炭火上或电炉上烘烤,但要注意不可离火太近,以免烧焦标本。如备有手提式烘箱最好。此法也适于含水较多的标本的烘干。

切片保存法:用薄而快的刀片,将新鲜标本的子实体纵切成3片,这样基本上可将子实体的形态、结构和附属物保存齐全。然后把切好的菌片放在标本夹内的吸水纸上吸干压平。在压制标本期间要经常换纸,直到菌片干燥为止。

干标本制作好以后,要及时收藏保存。可把标本连同调查记录表、编号一起放入纸盒或纸袋中,并在盒内或袋内放些樟脑等防虫药品和干燥剂。在纸盒或纸袋外面贴上标签,注明菌名、产地、日期和采集人等。然后放入标本柜中保存。

4.2.2 液浸法

对于不易干燥,或为教学、展览之用的标本可用液浸法保存。

(1)一般保存液的制作:在1000ml 70%的乙醇中加入6ml甲醛(福尔马林)即成。将标本清理干净后,即可直接投入该固定液中保存。如果子实体在固定液中飘浮,可把标本拴在长玻璃条或玻璃棒上,使其沉入保存液中。然后再用石蜡封固瓶口,贴上标签,入柜保存。

(2)凡白、灰、浅黄或浅褐色等淡色标本,可用下列溶液保存:

①甲醛10ml,硫酸锌2.5g,水1000ml。

②甲醛50ml,50%乙醇300ml,水2000ml。

16

(3)对色深(红、绿、黑等色)的标本,都可保存在下面的防腐液中,其配方如下:A液:硫酸铜蒸馏水溶液,硫酸铜2~10%;蒸馏水90~98%。

B液:无水亚硫酸钠21g,浓硫酸1g,溶于10ml水中,再加水至1000ml。

先将标本在A液中浸泡24h,然后取出再用清水浸24h。最后浸泡在B液中,用石蜡密封,贴上标签,放置于阴凉处保存。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真菌组. 毒蘑菇.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魏景超. 真菌鉴定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郑儒永. 植物病害与真菌标本的采集制作保管和邮递. 植物学知识1957,1(1):

刘培贵. 内蒙古大青山食用菌资源调查. 中国食用菌. 9(5):26~27,23

刘培贵. 内蒙古大青山高等真菌垂直分布规律及资源评价. 山地研究. 1992, 10(1):19~24 Wang Xiang-Hua, Liu Pei-Gui. The Hypocreaceae of China V. The genus Podostroma.

Mycosystema. 2002, 21(2): 156 ~ 161

李桂林. 赛汗乌拉自然保护区志. 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91~295

邓叔群. 中国的真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邵力平,项存悌. 中国森林蘑菇.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7

卯晓岚. 中国经济真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李茹光. 吉林省真菌志(第一卷担子菌亚门).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李建宗,胡新文,彭寅斌. 湖南大型真菌志.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谢支锡,王云,王柏. 长白山伞菌图志.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余涛,王伟,赵博生,连俊文. 内蒙古大兴安岭大型经济真菌.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李玉,图力古尔. 中国长白山蘑菇.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尚衍重. 内蒙古资源大辞典·菌类资源分册.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章荷生. 东北防护林带大型真菌图志.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赵继鼎. 中国真菌志(第三卷多孔菌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庄文颖. 中国真菌志(第八卷核盘菌科,地舌菌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张小青,戴玉成. 中国真菌志(第二十九卷锈革孔菌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刘波. 中国真菌志(第二十三卷硬皮马勃目,柄灰包目,鬼笔目,轴灰包目).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臧穆. 中国真菌志(第二十二卷牛肝菌科Ⅰ).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周彤燊. 中国真菌志(第三十六卷地星科,鸟巢菌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Teng, S. C. Edited by R. P. Korf. Fungi of China. Mycotaxon Ltd. New York, 1996

17

第七章_大型真菌调查方法

第七章大型真菌 我们通常所说的菌类,包括细菌、粘菌、卵菌和真菌等类群。因此,“菌类”一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学词汇。细菌属有原核生物界。粘菌、卵菌和真菌具有真核,它们在林奈两界系统中属有植物界真菌门,在Wittaker(1969)五界系统中属于真菌界(Kingdom Fungi)。按现在分类学观点,原来放在真菌界中的卵菌和粘菌等已从真菌中分出。在生物八界系统(Cavalier-Smith, 1988-1989)中,卵菌和粘菌分别被归入假菌界(藻界)(Kingdom Chromista)和原生动物界(Kingdom Protozoa)。真菌界只包括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菌类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十分广泛。子实体大小相差悬殊,它们大部分种类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分辨清楚。由于课堂上对于菌类的分类知识讲授甚少,在实习中仅要求初步掌握大型真菌(属有真菌界)的生物学性状和分类特征,并能识别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和部分常见属种。 1 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 大型真菌是指子实体大型的子囊菌和担子菌,泛指广义上的Mushroom或Macrofungi,即译为蘑菇或蕈菌。我国目前已知大型真菌3800种以上。其中伞菌类1600种,多孔菌类1300种,腹菌类300种,木耳和银耳胶质菌类100余种,子囊菌类400多种。根据实习的具体情况,下面仅对常见大型真菌的科属特征作简要介绍。 1.1子囊菌门(Ascomycota) 1.1.1 麦角菌目(Clavicipitales) 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子囊壳埋生在子座或菌丝层中;肉质子座或棉絮状的菌丝层浅色或深色,常为橘黄色;子囊圆筒状,细长,顶端加厚呈拱顶盖状,并具有狭长、线状孔口;子囊孢子无色,线形,初期无横隔,后渐形成多数横隔,最后由各横隔处断裂成单细胞小段。如麦角菌属(Clavices)和虫草属(Cordyceps)(图)。 1.1.2 肉座菌目(Hypocreales) 肉座菌科(Hypocreaceae)子囊壳部分或全部埋生在显著的子座中;子囊孢子8个,但往往每个孢子分裂成2个近圆形的细胞,由此变为16个孢子。如肉棒菌(Podostroma alutaceum)(图)。 1.1.3 炭角菌目(Xylariales) 炭角菌科(Xylariaceae)子囊壳黑色,埋生于子座内;子囊圆柱形,有柄;子囊孢子8个,单胞,暗色;具侧丝和缘丝。如炭角菌属(Xylaria)、轮层炭壳属(Daldinia)(图)。 1.1.4 柔膜菌目(Helotiales) (1)地舌菌科(Geoglossaceae)子囊果有柄,舌状、棒状、勺状或头状,颜色不一;子实层覆盖于子囊果的上表面;子囊无盖;生于林中地上、腐枝叶上及其他潮湿的有机质基物上。如地勺菌(Spathularia flavida)(图)。 (2)锤舌菌科(Leotiaceae)子囊果杯状或盘状,颜色鲜艳至深暗,有时具柄;子囊孢子无色至暗色,卵圆形至长线形,单胞至多胞。如地锤菌属(Cudonia)、绿杯菌属(Chlorociboria)(图)。 1.1.5 盘菌目(Pezizales) (1)盘菌科(Pezizaceae)子囊果盘状或杯状,常较大,无柄至有柄,鲜艳至暗色,肉质,薄而脆;子囊顶端遇碘变蓝色。如盘菌属(Peziza)、沙生地孔菌(Geopora arenicola)、红毛盘菌(Scutellinia scutellata)(图)。 (2)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子囊果大而具柄,多具有海绵状(菌盖表面有显著的网 1

社会调查方法重点总结

一.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1.普遍调查 普查:人口普查最典型 两种方式:统计报表、直接登记 优点:全面性和准确性 局限:工作量大、花费大、组织工作庞杂;调查项目不能多,难以深入 2.抽样调查 程序:设计抽样方案 界定调查总体随机 选择抽样方法 编制抽样框非随机 抽取调查样本 评估样本质量 优点:成本低、效率高;信息详细、资料丰富;运用范围广、准确性高;代表性强(随机),可推论 局限:不宜作定性研究;总体难以界定;受制于统计学基础、计算机能力 二.社会调查的程序 选题阶段:选择问题,价值,创新,可行,具体化,概念化 准备阶段:调查设计,组织队伍,抽取样本,变量测量,问卷设计,提出假设调查阶段:自填问卷,邮寄问卷,结构访问,电话访问,组织管理 分析阶段:资料整理,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理论研究 总结阶段:报告结果,撰写报告,评估质量,应用结果,发布(发表) 三.调查课题 (一)调查课题的类型 按照不同标准,调查课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主要的划分方法有以下两种。 1.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 根据社会调查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调查课题分为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1)理论性课题:所谓理论性课题是以检验和发展某些理论或假设为目的而确立的课题。(简言之:与理论发展有关的研究,一般为理论性课题)。 (2)应用性课题:应用性课题是以认识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目的而确立的课题,其主要目标是提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或对策,以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2.自选性、委派性、招标性课题 根据调查课题的来源,可分为自选性、委托性、招标性课题三大类。 (1)自选课题:自选课题则是研究者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教学或实际工作的需要,或是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研究兴趣,并结合社会的某种需要,自己选定的课题,这类课题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研究者本人,因而研究者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决定权。 (2)委派课题:委派课题指的是那种由有关的机构、部门、单位或个人根据他们的某种要求所确定,并委托或指派给研究者进行调查的课题。对研究者来说,这类

真菌的常规检验法

真菌的常规检验法 实验室检查: ?标本采集分离培养 ?直接镜检生化反应 ?染色镜检免疫学试验 一、临床标本的采集 ?1.皮肤的角质性物质:毛发、指(趾)甲、头屑、皮屑等。 2.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生殖道分泌物、耳垢、痰、粪便、尿液等。 ?3.血液和体液:体液包括胸水、腹水、脑脊液、淋巴穿刺液等。 4.脓汁及渗出物。 二、检验方法 (一)标本直接检查法

不染色标本检查 染色标本检查 (二)培养检查 (三)鉴定 ①KOH溶液:本液适于检查致密的难以透明的材料(如毛发、指甲、鳞屑等)。 ②墨汁:主要用于检查有荚膜的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等) ③水合氯醛-石炭酸-乳酸封固液:此液透明力较强,只限于不透明的标本。 ④生理盐水:为观察真菌的出芽现象可用生理盐水代替氢氧化钾溶液。 微生物学检查步骤: 取患部标本

(毛发、皮屑等)__置载玻片__加10%NaOH(或10%KOH)→微加温消化 →镜检(观察菌丝和孢子) 直接镜检的意义 ①有诊断意义,如浅部真菌病等; ②通过真菌的形态,可确定某些致病性真菌的属或种, 如假丝酵母菌的厚膜孢子等; ③判断某些真菌种的致病性等,如皮肤癣菌、曲霉等。 直接镜检的局限性: ①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真菌感染; ②有假阳性结果。 因此,对直接镜检可疑结果应作复查或用其他检验方法鉴定。 2. 染色标本检查 ?(1)革兰染色:各种真菌均染成革兰阳性。 ?(2)乳酸酚棉蓝染色

?(3)糖原染色: ?又称过碘Schiff(简称PAS或PASH)。真菌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组成,含有多糖。过碘酸使糖氧化成醛,再与品红-亚硫酸结合,成为红色,故菌体均染成红色。为真菌染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4)嗜银染色(GMS):染成黑色 ?(5)粘蛋白卡红染色法(MCS):主要用于新生隐球菌荚膜的染色。隐球菌荚膜和细胞壁呈红色,细胞核呈黑色。 ?(6)荧光染色:主要使用吖啶橙和氢氧化钾来染直接涂片、培养涂片及组织切片。 (二)培养检查法 ?本法可确定菌种,辅助直接检查的不足。 ①菌落性质:酵母菌还是霉菌; ②菌落大小:致病性真菌菌落小,而条件致病性真菌菌落大; ③菌落颜色:病原性真菌颜色淡,污染真菌颜色深;

真菌毒素分析

真菌毒素分析 一般固体食品多选用浸渍、洗脱、索氏回流方法等,将样品和提取液混合后搅拌30~40min,或快速搅拌3min;液体食品则多选用液液分配的方法。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真菌毒素时,为了降低动物蛋白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为使与某些蛋白质结合的毒素(如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有效释放出来,在提取溶剂系统中可适当加入一些蛋白水解酶以提高回收率。必须对样品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在确保不损失待测毒素的前提下除去干扰杂质,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通常是将提取的有机溶剂经石油醚或正己烷处理,以除去脂质和杂质。但这一方法较为烦琐,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柱色谱法是最常用的净化方法,其具体方法虽因样品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操作是相同的。 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一直是制约真菌毒素与人类疾病研究进展的关键。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通常分为三类:①理化检测方法,包括层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液)质联用等;②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皮肤毒性实验、致呕吐实验、种子发芽实验等;③免疫化学检测方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进行真菌毒素检测,目前较为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三类方法中以免疫化学检测法灵敏度最高,但因需要特殊的抗体而受限制。 真菌毒素的分析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理化检测方法,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取 从样品中提取真菌毒素回收率的高低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很大。食品基质严重影响真菌毒素的提取。食品基质不同,所采用的提取方法和溶剂系统各异。一般固体食品多选用浸渍、洗脱、索氏回流方法等,将样品和提取液混合后搅拌30~40min,或快速搅拌3min;液体食品则多选用液液分配的方法。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真菌毒素时,为了降低动物蛋白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为使与某些蛋白质结合的毒素(如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有效释放出来,在提取溶剂系统中可适当加入一些蛋白水解酶以提高回收率。 在食品和农产品基质中提取真菌毒素所选择的溶剂取决于待测毒素种类(一种还是多种)、毒素性质、毒素在提取溶剂中的溶解度、提取溶剂的毒性和价格、非测定成分(杂质)在提取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等。一般选用毒性小、极性大、价格低廉的溶剂系统。常用的真菌毒素提取溶剂包括甲醇、氯仿、丙酮、己烷、乙酸乙酯、乙腈和水的一种或多种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评价一种溶剂系统提取效果优劣的依据是回收率和提取时间,优良的溶剂系统应是毒素回收率高、干扰杂质少、提取时间短。如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vnialenol,DON)标准品添加到饲料中,用乙腈水(21:4,体积比)充分混合搅拌3min即可将毒素几乎全部提取出来,而要从天然污染的饲料中提取相当量的该毒素则需要16min,因此确定检测方法的回收率时应以天然污染的样品为基

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调查附表1

附表1 大型真菌调查记录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点)调查方法:样线(带)法□长:m宽:m 样方法□大小:m×m 样线(带、方)号: 海拔:m- m经纬度:起点N S 终点N S 路线: 调查人:天气:植被类型:表格编号: —1—

注:(1)小生境:林下、沟边、路边、山坡等;(2)基质:树基、树干、树枝、叶面、树桩、腐木、岩面、石隙、洞隙、土坡、岩面薄土、腐生、寄生;(3)生态条件:干燥、湿润、浸水、流水、林荫、散光、直射光。 附表2 大型真菌测量记录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点)样线(带、方)号:调查人:记录人:表格编号: —2—

附表3 大型真菌访谈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访谈地点:被访谈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 访谈人: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3—

注:(1)丰富程度:多、少、偶见;(2)年采摘量:吨/年,用两位小数表示;(3)价格:元/公斤,用两位小数表示;(4)去向:企业、市场自卖等;(5)用途:食用、药用和其他。 附表4 大型真菌市场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被访企业名称:规模:被访人姓名:职责:联系电话: 访谈人: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4—

注:(1)来源:野生、栽培;(2)价格:元/公斤,用两位小数表示;(3)年收购量:吨/年,用两位小数表示;(4)用途:食用、药用和其他。 附表5 大型真菌物种名录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统计人日期: 目/科中文名称俗名学名用途营养类型分布备注 —5—

注:(1)用途:药用、食用、毒菌等;(2)营养类型:木生、土生、粪生等。 —6—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重点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一. 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所谓社会调查,是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现实社会中 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进作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 2.概念的操作化:是指对调查研究所使用的抽象概念给予明确的定义,并确定 其边界和测量指标的一种设计工作。 3.层次谬误: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使用较高的或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 而使用另一种较低的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4.减化论:是指研究者仅仅使用非常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想象。 5.社会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将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用一组 符号和数字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6.信度:运用相同的测量手段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 7.效度:测量工具能够准确.真实地测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8.普查:是指为了掌握被研究对象的总体状况,对全体被研究对象逐个进行调 查研究的一种调查方式。 9.抽样调查:是指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 代表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推论被研究对象状况的一种调查方式。 10.典型调查:是指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抽取若干个具有代表 性的对象作为典型,对其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以认识调查对象的总体状况。 11.个案调查:是指对某个特定的社会单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一种调查方 法。 12.标准化访谈:又称结构性访谈,是指按照统一的设计,有一定结构的调查表 或问卷表所进行的访谈。 13.代填问卷:是指调查者按照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当面提出问题,然后 再由调查者根据被调查者的口头回答来填写问卷。 14.自填问卷:一般是通过报刊发行.邮局传递或派人送发等方式将问卷送到被调 查者手中,并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然后再返回到调查者手里。 1.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①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 ②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③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④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二. 简答题 1.社会调查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真菌检测方法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经48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72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而霉菌多为细胞真菌的一种,也为深部感染真菌,包括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土曲菌等,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全身播散性感然,影响预后。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材料和检验目的来确定。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培养基(RBC)、高盐察氏培养基(CAO),其中PDA和RBC适合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而CAO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酵母菌几乎不长。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些常见的耐高渗性霉菌,如局限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Wallemia等在PDA、RBC上生长非常缓慢或不长,而这些菌在高渗培养基如M40Y、DG18(M40Y琼脂配方:蔗糖400g,麦芽提取汁20g,酵母提取汁5g,琼脂20g,氯霉素50mg,蒸馏水1000ml;DG18琼脂配方: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1g,MgSO4·7H2O 0.5g,氯霉素0.1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6.5)上则正常生长,孢子、形态特征发育良好,而且酵母菌也能在M40Y、DG18上生长,因此,若能同时采用PDA和M40Y(或DG18)分离培养各类样品中的霉菌,将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污染霉菌的菌相。特别是对干燥食品、高糖食品、淹渍食品等,更有必要同时采用M40Y或DG18。 由于霉菌中很多种类不会产生有毒的霉菌毒素,危害较小,而有的菌株即使污染数量不多,但其产生的霉菌毒素却危害较大,因此仅作霉菌计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危害程度,重要的是要知道污染菌的菌相,才能更好地判断被污染食品的安全程度。为此,国外有些研究者设计出各类选择性培养基,可以识别产毒的霉菌。如AFPA培养基(配方:酵母提取汁20g,蛋白胨10g,柠檬酸铁铵0.5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5.6)用于分离黄曲霉毒素产生菌高污染率的食品。产黄曲霉毒素的菌株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AFPA上30℃培养2~3天就形成背面有亮橙黄色的特征性菌落,非常容易识别。有人利用该培养基分离黄曲霉高污染食品花生、玉米等,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因此,针对不同样品,有目的地设计出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以筛选污染菌中的危险菌群,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2接种方式 接种方式主要有倾注法和涂布法两种。目前国际方法中采用倾注法,但近来国际上有不少学者认为霉菌计数采用涂布法更合适。Beuchat和Matsuda等人分别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大

研究大型真菌30余年成果累累

研究大型真菌30余年成果累累—— 杨祝良行走在高山峡谷(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人物小传 杨祝良:1963年生于云南省曲靖市,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专注真菌研究30余年,已发现4个新亚科、21个新属、260余个新种。他为大型真菌绘制族谱,通过编纂书籍、制作宣传挂图等方式,帮助人们提高防范能力,以降低云南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起数、中毒和死亡人数。 在昆明,即便进入雨季,大多数食用野生菌仍无法人工繁育,不少野生菌价格依然高企。然而,曾经很贵的羊肚菌,这两年价格却大幅下降。“你们在市面上看到的羊肚菌,应该是人工种的。多亏咱们现在人工种植技术水平高,大家才有这样的口福……”一进杨祝良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全是菌类期刊专著,杨祝良侃侃而谈。 “我的工作主要是为大型真菌绘族谱、认‘亲戚’” 中国是羊肚菌科物种的世界分布中心,乍看一样的羊肚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却有30多个不同物种。从中找出既容易人工栽培、又高产稳产的物种,谈何容易?前后10多年,杨祝良团队只要出差就在全国各地采集菌株,终于筛选出十几种适合人工栽培的菌株。投放到市场,第一年便见到了效益。可转年再种,有的菌株却出现明显退化,“有的产量骤降,有的干脆不长。”杨祝良带领团队再次聚焦羊肚菌,在基因层面揭示了羊肚菌退化的原理。“现在只要检测两个基因,就能判断菌种是否退化、是否合格。” 研究大型真菌,既有很强的科研价值,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杨祝良说:“我的工作主要是为大型真菌绘族谱、认‘亲戚’。这就好比一个大家族里可能有10多个家庭,每个家庭里又有不同的成员。哪些能放心吃,哪些有

毒,这些研究清楚了,才能进一步考虑产业发展的问题。”杨祝良说。 后来,杨祝良团队瞄准了被业内评价“很棘手”的牛肝菌科分类。他们联合国际同行,借到了国内外重要标本馆的大多数代表性研究材料,终于收集到了全球该科60余属约400种的2600余份标本样品。“借标本、分析基因组是我们非常常规的工作,虽然看似有些枯燥,但看到收集到的标本样品越来越多,我还是乐在其中。”杨祝良说。 2014年3月,杨祝良团队在国际真菌学主流期刊《真菌多样性》上发表论文,首次构建了世界牛肝菌科的分子系统发育框架。紧接着,他们对我国牛肝菌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澄清了一大批分类混乱的菌种;其中一些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专家誉为牛肝菌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杨祝良说:“能出这样的科研成果,不是因为我们多高明,而是得益于我们国家的发展。” “没有一流的野外工作,就没有一流的科研成果” 杨祝良的科研离不开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但去野外发现新的野生菌,依然是杨祝良最大的期盼。他说:“没有一流的野外工作,就没有一流的科研成果。” 1998年夏,杨祝良第一次去青藏高原科考。生于云贵高原的杨祝良没想到,自己竟然在海拔3000多米处产生了高原反应。心跳每分钟120次,躺在床上像跑步,“跑”了一晚,第二天连走路都吃力……科考队长劝杨祝良回去,杨祝良想都没想便拒绝了。他说:“要是不坚持住,以后永远也不能站上世界屋脊,这会成为我科研生涯中的一个短板。” 一周后,杨祝良身体逐渐适应,甚至比最初照顾他的同伴走得还快、爬得还高。他说:“那会儿就想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抓紧机会考察。”也是在那次科考中,杨祝良意外地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草甸发现了野生菌。“一般认为野生菌应该长在植被茂密的林下,可为何出现在植被稀疏的草甸中呢?

微生物总数检测方法(真菌)

微生物总数检测方法(真菌) 一、检测用培养基配方与培养条件 1.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 配制:以北京路桥PDA培养基为例,按说明上配制需称取培养基4克,加水100毫升。 2. 培养条件:25℃-30℃;时间:72-96小时。 二、检测与计数方法 1. 梯度稀释 称取适量的样品,加入带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加入100mL的无菌水(无菌水中事先加入了分散剂3—5滴,分散剂可以是吐温,OP—80,用来分散菌团),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吸水均匀后,上旋转式摇床200 r/min充分振荡60 min,,即成母液菌悬液(基础液)。 2. 用10mL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10mL上述母液菌悬液加入90 mL无菌水中,按1:10进行系列稀释,分别得到1:1×101,1:1×102,1:1×103,1:1×104……1:k稀释的菌悬液(每个稀释度应更换无菌移液管,每一个稀释度瓶种应放有适量的玻璃珠,以保证菌液分布均匀)。 3. 加样及培养 取1个适宜的稀释度,用移液枪吸取菌悬液0.1 mL,加至预先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涂布棒将菌悬液均匀地涂于琼脂表面。此稀释度重复3次,同时以空白作对照,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4. 菌落识别 根据所检测菌种的技术资料,每个稀释度取不同类型的代表菌落通过涂片、染色、镜检等技术手段确认有效菌。当空白对照培养皿出现菌落数时,检测结果无效,应重做。 5. 菌落计数 以出现20—70个菌落数的稀释度的平板为计数标准,分别统计有效活菌数目和杂菌数目。 有效活菌数按式(1)计算,同时计算杂菌数: nm = x kv1/(m0v2) ×10-8或 nv = x kv1/(v0v2) ×10-8(1) 式中: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复习重点(老师最新给的)

1.社会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2)实验研究3)实地研究4)文献研究 2.调查研究(社会调查):以受访者回答问题(自填问卷或结构式访谈)的数据为基础辨析总体状况.社会调查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两种方法收集资料; 社会调查指的是抽样调查;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 3.社会调查的分类行政统计调查;人口普查; 生活状况调查; 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 市场占有率民意调查; 研究性调查:针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调查,目的不是得出一般的结论,而是致力于对某类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或普遍法则进行探索和研究。 4.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调查项目较少。 5.抽样调查指的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可以迅速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资料,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广;准确性高 6.调查课题的类型 理论性课题——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以揭示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 应用性课题——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以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和对策为主要目的 7.调查设计是指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包含制定详细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内容 探索性调查: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考察或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描述性调查: 描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如何描述性研究指研究者通过借助观察等方法与手段搜集资料,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把握反映其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的属性,以实现对其现状和历史作出准确描述的研究方式。 解释性调查: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的社会研究类型。回答社会事物或现象“为什么是这样的” 8.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9.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 10.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1.抽样框抽样范围,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12.参数值是对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总体中所有元素某些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13.置信度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或者说,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把握性程度;置信区间上述“某一区间”,就是置信区间 14.概率抽样: 1)每一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 2)每一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 15.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测量数值 16.社会指标是一种统计指标系统,它记载着各种社会变化,并能把这些变化同社会目标联系起来进行概括和描述。 17.变量: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就是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取值的穷尽性和互斥性 18.操作化的含义: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19.量表使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按一定的结构顺序为安排,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 20.信度即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它指的是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知识点

选择*;简答*;计算*;论述* 重点章节:、、、、(罗红叶老师所上地章节),其余章节可能出选择题. 、了解定量与定性地区别,详见第章 、选题地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测量地四要素:测量地客体、测量地内容、测量地法则、数字或符号. 、测量层次:明确四者地各自特点与区别 ()定类测量:又称类别测量、定名测量,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地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地名称和符号,确定其类别.定类测量是最低地层次测量,其分类是最基本地目标和最经常性地操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数学特征:等于或不等于(属于或不属于) 举例:性别(男女)、婚姻(未婚、已婚、离婚……)、职业(工人、农民、干部、技术人员、商人、其他) 特性:穷尽性与互斥性、对称性与传递性 ()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顺序测量,其取值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又可以认为其实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地序列.可以反映不同地类别,还可以体现出事物或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地差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数学特征:大于或小于 举例: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城市地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特性:对称性与不对称性同在,传递性.通常将不同地序列转化为大小不等地数字,但此数字不能进行数字运算,只是单纯表示“大”“小”地符号.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别为不同类别、不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地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结果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注意:定距测量中地值可以为,但是这个却不具备数学中地含义,如北京地气温为摄氏度,并不是表示没有温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特点:同时具有定类、定序地性质,还可以加减运算 举例: ①测量人地智商:甲地智商为,乙地智商为,那么可以说明甲地智商比乙地智商高,而且高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②测量自然界中地温度:北京地气温度,武汉度. 定类测量地测量结果:北京和武汉地气温不同; 定序测量地测量结果:武汉地气温比北京地气温高; 定距测量地测量结果:武汉地气温比北京高出度. ③公元年代 ()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比例测量,除了上述三种测量地全部性质外,还具有一个绝对地零点(有实际意义地零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举例:收入、年龄、出生率、性别比、离婚率、城市人口密度.如:甲地收入是元,乙地收入是元,那么,由此说明甲地收入是乙地两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是否有实际意义地零点(绝对零点)地存在,是定比测量与定距测量地唯一区别. 层次小结: 上述四种测量地层次由高到低,逐渐上升.高层次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地所有功能,即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地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地内容;同时,高层次地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地测量处理.如:定序测量具有定类测量地分类功能,且可以

真菌检验

1、什么是真菌? 真菌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具有典型的细胞核,不具有叶绿素,以腐生和寄生方式摄取营养,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有完善的细胞器,能进行有性生殖和( 或)无性繁殖。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约有20余万种,大多对人无害,仅有约150种对人和动物致病。 2、真菌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真菌的基本结构为菌丝和孢子,菌丝为微细的管状结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分枝或不分枝,分隔或不分隔,有粗有细,着色或不着色。一般致病真菌的菌丝较细而且分隔。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也是抵抗不良环境的结构,类似于高等植物的种子,是真菌分类坚定的最主要依据。 3、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真菌分为哪两类? 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真菌分为病原性真菌和条件致病菌两大类。病原性真菌本身具致病性,而条件致病菌一般不具致病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即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致病。 4、引起真菌病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代谢障碍,血液病,尿毒症,慢性消耗性疾病,外伤,大手术,器官移植,静脉高营养,导插管,放化疗及爱滋病等都是重要的诱因。 5、真菌生长的特点? 真菌在生长过程中有从中心向四周等距离生长形成圆形菌落的倾向。也正因为这一特点使体股癣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环行或多环行。 6、实验室检查真菌包括什么?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真菌直接检查和真菌培养。 7 、真菌直接检查的意义? (1)直接检查阳性有诊断意义,一般可确定有真菌感染,但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2)根据直接检查所见的真菌镜下形态可确定少数病原菌的种,如新型隐球菌,花斑癣菌等。有些可确定属,如念珠菌属等。 (3)直接检查所见的真菌形态,代表该菌在组织内的形态即组织象。(4)真菌镜下形态有时可提示该菌的活动性,如念珠菌出现真菌丝和假菌丝,皮肤癣菌的菌丝肥大粗长多分枝,胞浆浓都表示该菌处于活跃状态。 8 、真菌培养的目的是什么?

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

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 摘要:真菌毒素作为产毒细菌的代谢物质,它大量出现在粮谷及饲料当中,产毒真菌具有分布广的特点。现代农业技术和食品加工工艺虽然较为先进,然而真菌却还是会在作物的生长、储存以及加工中造成危害,并且这些危害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产毒真菌就将会在食用坚果、油料种子、谷物等粮食作物中繁殖与生长。与此同时,这些真菌真毒也可能会由于畜禽食用含有真菌毒素的实物而进入到其蛋和乳中,进而进入到食物链当中。真菌毒素拥有致癌性、毒性、致畸性等危害,能够引发人畜肾中毒、肝中毒以及生殖异常,因而对其进行检测也就变得十分必需了。 关键词: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分析 真菌毒素也被学者们称之为毒菌毒素,它是产毒真菌的代谢物,它广泛存在于饲料和粮谷中,一旦人畜食用了被真菌毒素污染过的粮食、饲料,极有可能会出现癌症、肝中毒等严重后果,所以这也是人畜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威胁之一。从一份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一的谷类作物都受到了真菌毒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已达到数十亿美元。所以,对粮谷、饲料和畜牧产品造成最大危害的问题之一便是真菌毒素污染的问题。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并通过本文,针对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1 生物鉴定检测方法 这种检测方法主要是运用真菌毒素可影响家禽、微生物以及水生动物等生物的细胞来检测真菌毒素是否真正存在,其专一性较差、灵敏度低,通常情况下仅作为化学分析方法的佐证。同时,它的优势在于检测物质无需高纯度,一般用于定性。一共包含十种:(1)植物实验;(2)饲喂实验动物试验;(3)鳟鱼试验;(4)鸡胚试验;(5)鸭胚试验;(6)荧光反应;(7)组织培养检测法;(8)对微生物遗传因子影响试验;(9)细菌发光试验;(10)抑菌试验。 2 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又被称之为薄层色谱法,它主要应用于分离、分析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过程中,是最早、最广的检测技术。为能有效提升薄层色谱的分辨率,部分样品黄曲霉素检测往往都是应用高效薄层层析方法,当薄层分析仪出现之后,高效薄层层析法和薄层色谱法可以实现自动化定量定性,最小黄曲霉毒素量将无需利用目测,分析的速度将得到极大提升,同时结果也将变得更精准。Otta等把光度计和高压薄层色谱法相结合,并对10个样品中黄曲毒素B1、B2、G1、G2情况进行分析,很多食品中均可以实现检测,利用高压薄层色谱法把样品进行分离和提纯,通过光度计实现定量,完成了低耗、有效、快速定量多种食品中的AFT,同时薄层色谱法在镰刀菌毒方面也有大量运用。TLC分离效率及其检测精度伴随高效薄层色谱法和薄层扫描仪的应用与发展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进而在真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第四版备考重点及课后习题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研究社会的方式: 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优点:实践性、可操纵、可重复、可揭示因果关系。缺点:实验组和参照组的选择难以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实验过程难以有效控制、伦理困境实地研究: 是一种研究者以不带理论预设的方式,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达到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和阐释的研究方式。优点:直观性、可靠性、非介入性、直接接触。 缺点:表面性和偶然性、受时空限制(微观调查)、观察误差、耗时长、资料难以量化。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各种二手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研究有关内容的方法。优点:超越时空限制、非介入性(无反应性、不失真)、可重复、费用低效率高。缺点:“纸上得来终觉浅”、文献的时代烙印、落后于现实、难以找全。 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必考) 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方法论特征: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 (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1 / 12 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比较各自的特点:普遍调查特点(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与之相比,抽样调查具有一下突出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这也是抽样调查最突出的优点;(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3)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4)抽样调查的应用十分广泛;(5)准确性高。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并用图示法画出这一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 总结阶段 选择问题===> 调查设计===> 自填问卷===> 资料整理===>

真菌(1-3)-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真菌(1-3)- -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目前临床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各类免疫抑制剂、移植插管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其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临床诊断的细菌培养其阳性率很低,且检测周期长,不能适应临床治疗诊断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1-3)- -D葡聚糖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1-3)- -D葡聚糖快速检测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试验的基本原理是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在适宜条件下,微量(1-3)- -D葡聚糖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通过测定凝集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1-3)- '-D葡聚糖 含量? 内毒素定量检测的反应机理 细菌内毒素作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中的脂多糖成份(LPS),具有多种的生物活性,微量的内毒素进入机体将会出现发热、血压降低、寒战、引起DIC、内毒素败血症等一系列临床反应,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内毒素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内毒素检测对分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反应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在适宜条件下,微量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形成凝胶,通过测定在形成凝胶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

一、检测体液内毒素的临床意义 由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及脓毒血症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各类抗生素杀灭革兰氏阴性菌的同时,也会使后者释放出一定数量的内毒素,从而加重内毒素血症。早期诊断的细菌学培养需时长,而且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其培养阳性率低。早期的数小时内作为临床上抢救感染性休克的关键,临床医师仅能根据临床特征与体征推断病源学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早期体液中内毒素的正确、快速定量检测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过去的内毒素检测能定性而不能定量,而且个体差异和实验室间的误差较大,无法成为有价值的临床检验项目,北京金山川公司研制的MB-80 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能定量检测体液内毒素的含量,经国内多家单位使用现已在其他省市开始作为临床检验项目进行收费。该仪器检测内毒素具有结果稳定、检测快( 1 小时)、重复性好、准确率高、不同的检测人员操作引起的误差小等优点。 内毒素定量检测在重症病人、感染病人(如脑膜炎)以及其他有严重创伤等疾病的病人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使得内毒素研究一直是热点,但过去由于方法的限制,内毒素检测也是临床的难点。 二、深部真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动态定量检测体液中真菌含量是应用MB-80 微生物快速动态检 测系统进行的。该方法可以快速诊断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深部真菌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1.实验研究: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操纵一个变量(自变量),以观察和分析它对另一个变量(因变量)所产生的效果。由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变量和因变量、前测和后测三组最基本要素构成。 2.实地研究: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其中最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是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问。 3.文献研究: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包括: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4.社会调查(调查研究):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5.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特点:(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 6.抽样调查: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2)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3)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5)准确性高 7.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选题阶段(是一项调查活动的起点,是整个调查工作的第一步。调查问题一旦确定,整个调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调查问题选择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调查工作的成败。)2)准备阶段(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3)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社会调查方法重点

1、社会调查: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社会调查的分类:根据调查对象,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根据收集资料的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和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和电话访问);根据调查的目的或作用,描述想调查和解释性调查;根据社会调查的性质或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研究性调查等。 3、社会调查的任务:搜集调查对象的真实资料;准确地描述调查对象。使调查对象能够在人们意识中真实地再现;正确地解释调查对象。推论多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关联和共变的因果关系,取得对调查对象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对社会调查对象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对策研究。 4、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群众路线。 5、社会调查方法体系: 6、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的区别:一,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上看,前者选取个案、典型作为调查对象,选取依据是研究者的主观分析和判断;后者从总体中随机抽样,抽取相当数量的个案构成总体的一个自己作为调查对象,依据客观规则和程序。二,从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上看,前者无结构式访问、座谈会;后者自填式问卷或者结构式访问。三,从调查资料的分析方法上看,前者定性分析,依靠主观的、思辨的、领悟的和归纳的方法;后者定量分析,依靠客观的、实证的、统计的和演绎的方法。总,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可以说前者所适应的是以封闭性较强、同质性较高、流动性较小、变动速度较慢为特征的传统社会;后者所适应的则是以开放性较强、异质性较高、流动性较大变动速度较快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反映着社会学中人文主义与实证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传统、不同背景、不同基础之间的区别。 1、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阶段(确定调查课题、提出研究假设、做出课题论证)、准备阶段(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队伍、做好物质准备)、调查阶段(进入调查地点、接触调查对象、收集调查资料)、分析阶段(整理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理论研究)、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成果) 2、课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地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范围。 3、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特性则是在它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标准;可行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课题选择中的决定性标准;而合适性则是在前三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标准。这四条标准层层深入,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将一个理想的调查课题从最初众多不成熟的想法、思路和课题雏形中,逐渐分离出来。 4、抽样调查的应用:1. 对于要了解其全面情况但又无法进行普遍调查的社会事物或现象,常使用抽样调查。2. 对于某些社会现象虽然可以进行普遍调查,但如果使用抽样调查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就没有必要采用普遍调查而只采取抽样调查即可。对于具有较高同质性的社会事物或现象,也同样可以用抽样调查代替普遍调查。3. 在对普遍调查进行质量检验或补充修正时,常采用抽样调查。此外,如:为制定决策收集有关信息,在实施决策后收集反馈信息,或者了解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民情民意,也常常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1、对某个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目的,描述性调查。在方法上要求做到系统性和全面性,采用抽样调查,调查样本规模要求比较大,因为要用来自样本的资料去描绘总体的面貌。对社会现象的描述注意准确性和概括性。准确性要求对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等都要做出定量的和精确的描述和说明。概括性要求调查结果反映总体及各个组成部分一般状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