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的作用以及机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64只健康的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肥胖的作用以及机制。结果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进行比较,发现大鼠在体重、食物的摄取量、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湿重、5-HT、DA、DOPAC含量、血清瘦素含量、FFA含量方面均有所增加,夜晚距离和平均速度、脂联素含量明显降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水量、白天自主行为、夜晚慢速运动时间和快速运动时间及休息时间、Tc、TG、LDL-C、HDL-C含量、血糖、胰岛素含量、ALT、AST、SOD活性、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和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在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白天休息时间、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湿重、DA、DOPAC含量、FFA含量、LDL-C含量、血糖、胰岛素含量、ALT、AST、MDA含量方面均有所减少,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HT含量、血清瘦素含量无明显变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时距离和快速运动时间及平均速度、夜晚距离和平均速度、5-HIAA、NA含量、脂联素含量、SOD活性明显增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剂量组夜晚快速運动的时间显著增加,并且休息的时间相对减少,体内TC含量降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能够有效的抑制肥胖大叔的食物摄取量,减少了它的饮水和进食量,引导肥胖大鼠多进行自主活动,缩短了其休息时长,增加在黑暗时的运动量以及运动速度,促进下丘脑递质对5-HT 的诱导分泌,拉升5-HIAA和NA水平,降低DA的水平,抑制食欲提高了运动量,通过脂肪细胞因子的调节,体内血清脂联素的含量增加,并且体美高脂肪酸的氧化程度和能量消耗更多,脂代谢速度加快,体内FFA、LDL-C和TC的含量明显降低,在提升SOD活性的同时,降低MDA的含量,达到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效果。

标签:茶多酚;神经病药物;奥氮平;肥胖大鼠

[文献标识码]A

肥胖症与体内脂肪不正常和堆积过多有着直接的关系,受内分泌疾病、遗传、运动和饮食的直接影响。肥胖症的显著特点为体重过重,并与高脂血症、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发生过程相互影响。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肥胖和体重增加,给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外学者系统的研究了抗精神病药诱发的肥胖问题,并使用奥氮平等药物创建了大鼠肥胖模型。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就是茶多酚(TP),茶多酚(TP)的主要作用为抗衰老、预防癌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氧化性,能够调节食物摄入和脂肪代谢,从而使肥胖逆转和体重减轻。因此,本次研究选取64只健康的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肥胖的作用以及机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和治疗剂量

常用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原则及治疗剂量首发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 ●单一用药 ●小剂量起始,逐渐加至有效治疗剂量 ●足疗程治疗 ●保证安全性和耐受性的前提下,巩固期和维持期 的药物剂量尽量与有效治疗剂量相同 ●维持期不提倡联合用药 单药足量足疗程 ◆一种药物开始,逐渐加到足量; ◆保证八周时间,可见疗效显现; ◆显效以后不减,常查肝功心电; ◆巩固维持治疗,莫管别人说笑; ◆用药保驾护航,上学上班真好。 常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起始剂量和治疗剂量 药名起始剂量(mg/d) 常用治疗剂量(mg/d) 氯丙嗪25~50 200~600 奋乃静4~6 20~60 氟哌啶醇2~4 6~20 氟哌啶醇注射液5 5~10 10~20 舒必利100~200 600~1400 舒必利注射液100~200 200~600 五氟利多20~80mg/周 氟哌啶醇癸酸酯注射液50~100mg/2周 棕榈哌泊塞嗪注射液50~200mg/月 癸氟奋乃静注射液12.5~50mg/2-3周常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起始剂量和治疗剂量

药名起始剂量(mg/d) 常用治疗剂量(mg/d) 氯氮平12.5~25 200~450 利培酮0.5~1 2~6 奥氮平 2.5~5 10~20 喹硫平25~50 300~750 齐拉西酮40~80 80~160 阿立哌唑10~15 10~30 帕利哌酮 3 3~12 氨磺必利100~200 阴性症状100~400;阳性症状400~800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12.5~25mg/2周25~50mg/2周 棕榈酸帕利哌酮第1天第1针150mg;第8天第2针100mg(三角肌);第35天第3针75~150mg(三角肌或臀肌),随后每月注射一次

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的作用机理

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的作用机理 杨雯雁(09354065)柯玉娟(09354097)袁媛(09354102)郑小丽(09354093)温璐平(09354121)【摘要】1988年阿立哌唑的发现,是受精神分裂症的几种优势病因假说指导。经历的Ⅰ、Ⅱ和Ⅲ期临床试验提示,阿立哌唑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及耐受性好等临床特性。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阿立哌唑的作用机制,其中有两种较为权威的说法。其一,多巴胺假说。认为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异常引起精神分裂症症状。其二,血清素假说。认为多巴胺的活动,受血清素能神经元调节。我们小组旨在研究对抗最典型的精神类疾病——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作用机理的同时,增加自己的生物化学课外知识,锻炼小组合作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能力。 【关键词】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受体;作用机制 一、我们选择研究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原因以及研究精神疾病的意义 人类有很长一段历史对精神卫生健康的关注是一片空白。人们片面地以为身体健康就能百分之百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程度。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精神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进度,不健康的精神状况不仅会使自身遭受痛苦,同时也带给周围的家人朋友很大的负担。精神疾病在古时候被认为是和宗教中的恶魔或者巫术有关,这样的误解不仅耽误了对精神病人的及时治疗,也使历史上对精神疾病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停滞不前。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由此拉开了人们关注人类精神健康的序幕。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世界精神卫生日”,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目前全世界共约有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至今,精神卫生健康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领域。我们小组旨在研究对抗最典型的精神类疾病——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作用机理的同时,增加自己的生物化学课外知识,锻炼小组合作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希望在了解这一领域后能为将来走上药学岗位打下基础,为人类精神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精神分裂症的简介和它的发病原理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精神药物是治疗精神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药物的种类及数量日益增加。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除了对药物的临床疗效作评价外,甚至可能比疗效评价更为重要的是评价药物的不良事件,以说明药物的安全性和应用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监测药物不良事件,加以量化和规范化,便形成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表。 适用范围 本测验为他评量表,操作方便,容易掌握,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应用范围颇广,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住院精神病人。包括青少年病人、老年病人和神经症病人。 评定注意事项 1.评定员应为经量表训练的精神科医师。2.评定员应根据病人报告,体格检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报告作出评定,有些项目,还应向病人家属或病房工作人员询问。 3.有些项目无具体评定标准,可按前述严重度的评定原则评定。4.评定时间:治疗前后评定。5.用于评定各种精神药物引起不良事件的精神疾病患者。6.有些症状较轻,难以判断是否系治疗所致,为谨慎计,宜将可能与治疗有关者也加以评定,并在表格中注明,分析时再定取舍。 评分标准 评定症状的严重水平(0?3) : (0)无该项症状;(1)轻度:指不影响功能活动,病人因之稍有烦恼,只有模棱两可的证据证明症状存在,或完全基于病人的报告;( 2)中度:一定程度的功能影响,但对生活无严重影响,病人因而感到不舒服或不安,可直接观察到症状的存在;( 3)重度:严重影响病人的活动和生活,就具体症状而言,有些症状只要肯定存在,其严重度至少达到中度。具体评分如下: 1 、头昏或头痛 (0)无;(1 )有头昏头晕感, (2)伴失平衡感的头昏和头晕;( 3)晕厥,失去知觉。 2、失眠 ( 0)无;( 1 )平时睡眠减少 2 小时;( 2)减少3?6 小时;( 3)减少 6 小时以上。 3、嗜睡 ( 0 )无; ( 1 )白天嗜睡或睡觉 2 小时;( 2)白天睡眠3?8 小时; (3)白天睡8 小时以上。 4、锥体外系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反应、静坐不能、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迟发性运动障碍) (0)无;( 1 )症状可疑或轻度,但不影响患者的工作或其他活动,不需要药物治疗;( 2) 有明显症状,对患者有影响,需要药物治疗才能缓解; (3)症状明显,对患者造成明显的影响,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往往需要减药或停药。 5、口干 ( 0 )无; ( 1 )主诉口腔粘膜干燥; (2)可查出的口腔粘膜干燥。 ( 3)可明显查出的口腔粘 膜干燥。 6、流涎 ( 0)无;( 1 )夜间睡眠时有唾液增多;( 2)日间有唾液增多; ( 3)淌口水。 7、便秘 (0)无;(1)便秘36 小时以上; (2) 4 天以上的便秘; (3)需手通大便。 8、视力模糊 (0)无;(1)只是主诉;(2)影响视力的清晰度;(3)累及日常活动,如绊倒东西等。 9、尿潴溜

抗癫痫药物的发展史

抗癫痫药的发展史 刘聪(09 级一班0945051033 ) 1. 癫痫病及癫痫药的概况 癫痫(epilepsy , Ep)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过去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目前在老年人中又出现一个癫痫发病高峰。Ep 的治疗虽然有许多种方法,但直到现在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至今尚无针对Ep病理生理异常的根治方法,所以药物亦需要较长期有规律地服用。这样,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已是临床医师面临的矛盾问题。理想的抗癫痼药物(AED)应符合下列标准。①疗效:有广谱抗Ep作用,抗癫痫发作疗效好,可以较长期应用;②安全性:无严重或慢性不良反应,无致畸作用;③药物应用:有多种剂型可供选择,可经多种途径给药,适合于各种年龄及各种身体状况下应用;④药动学:生物利用度较高、人体内过程较稳定,具有一级代谢动力学特征,剂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容易透过血一脑屏障,可以快速进入脑内发挥疗效,蛋白结合率低,无或极少有活性代谢产物,无肝药酶诱导作用,消除半衰期较长,可以每天一次服药,与其他AED或其他类型药物无相互作用,可与其他AED联合应用。随着神经科学与临床药理学的发展,目前已经有许多传统AED和新型AED应用于临床,虽然疗效还不错,然而还没有一种药物能达到上述理想AED 的标准。寻求符合或接近理想AED的高疗效、低不良反应的药物,仍是药理学家及临床神经科医师迫切追求的目标。 2. 抗癫痫药发展史 癫痫的现代药物治疗起始于1857 年,即溴化钾。该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明显,尤其不宜久用。AED的发展历史,大致上可分为4个阶段。① 从1857 年应用溴化物开始1937 年,主要是1912 年发现巴比妥类药(如苯巴比妥)。该类药疗效较溴剂好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逐渐取代了溴剂。但因巴比妥类药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且对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影响,以后也多被其他AED 替代。然而由于该类药物价格较低,在贫困地区仍然是有应用价值的药物,仅用这一种药物对较多患者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此时期的抗癫痫治疗,主要为经验性用药。②1937?1973年。1937年,苯妥英钠用于戊四氮(Ep)动物模型取得成功,1938 年开始用于临床。该药的钠盐无明显镇静作用,是第一个根据动物模型研制的AED可以说是抗Ep 药物的里程碑。以后又陆续开发出扑米酮(1952 年)、乙琥胺(1960年)、卡马西平(1963年)等药物,AEDS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疗效还不够高,一般应用单药治疗,Ep控制率为40%?50%,采用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高…。如苯妥英钠可引起牙龈增生、共济失调和慢性中毒性脑病等。③1974?1986年,广谱AED丙戊酸应用于临床(1974年)开创了AED的新纪元。由于该药具有广谱抗Ep作用,疗效较其他AED高,而且又是第一种以作用机制为基础的AED不良反应比以前的几种AEDs相对轻一些。这一阶段开展了AED药物血浆浓度监测并研究了各种AED 在患者体内的药动学,实现了药物治疗剂量的个体化,使疗效有所提高。④1987年以后,此前,尽管抗Ep 药物治疗逐渐完善,但仍有约20%的EP患者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1987年以后,国外有关学者充分运用临床药理学技术,研制出一些疗效较好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新

精神病的治疗原则

精神病的治疗原则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又数药物治疗运用比较广泛,不少患有精神病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差,因此药物治疗的相关护理常识就需要家属进行了解,不论是从药物药剂还是药量上都需要格外重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治精神病的药有什么。 一、早期: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早期治疗精神病的用药满足先决条件,首先在使用药物之前,医者要认真询问病史,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精神检查,辨明患者主要精神症状,排除其他疾病,了解既往用药情况,做到早期确诊、早期选择、早期用药。 二、足量:根据药物的特点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医者一般从小制量开始,如果剂量小,可以可于晚饭后1次服用;如剂量较大,则需要分2~3次服用,给药剂量逐渐增加。一般门诊患者用药剂量偏低,而住院患者用药剂量偏高。 三、足疗程:精神药物起效缓慢,给药后约10天逐步增加到有效治疗剂量,出现疗效后,应该治疗1~2个月,维持原始剂量,待症状缓解后缓慢减至维持剂量,一般先减早晨,中午的药物后减晚上的药,维持剂量显现症状缓解程度及患者具体情况一般为治疗量的

2/3~1/4,可以晚上一次给药顿服,一般对于首次发病患者维持治疗1~3年,多次复发患者应维持5年以上,甚至终生服药。 四、精神病药物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在用药开始,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半衰期长,为了探索有效剂量,减轻副作用,常常采取分次小剂量开始给药。 上文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原则,相信通过以上介绍之后,现在大家对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选择正确的治疗精神病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正确药物治疗对病情的控制效果比较好,因此这一点需要格外重视。

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的作用以及机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64只健康的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肥胖的作用以及机制。结果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进行比较,发现大鼠在体重、食物的摄取量、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湿重、5-HT、DA、DOPAC含量、血清瘦素含量、FFA含量方面均有所增加,夜晚距离和平均速度、脂联素含量明显降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水量、白天自主行为、夜晚慢速运动时间和快速运动时间及休息时间、Tc、TG、LDL-C、HDL-C含量、血糖、胰岛素含量、ALT、AST、SOD活性、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和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在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白天休息时间、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湿重、DA、DOPAC含量、FFA含量、LDL-C含量、血糖、胰岛素含量、ALT、AST、MDA含量方面均有所减少,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HT含量、血清瘦素含量无明显变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时距离和快速运动时间及平均速度、夜晚距离和平均速度、5-HIAA、NA含量、脂联素含量、SOD活性明显增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剂量组夜晚快速運动的时间显著增加,并且休息的时间相对减少,体内TC含量降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能够有效的抑制肥胖大叔的食物摄取量,减少了它的饮水和进食量,引导肥胖大鼠多进行自主活动,缩短了其休息时长,增加在黑暗时的运动量以及运动速度,促进下丘脑递质对5-HT 的诱导分泌,拉升5-HIAA和NA水平,降低DA的水平,抑制食欲提高了运动量,通过脂肪细胞因子的调节,体内血清脂联素的含量增加,并且体美高脂肪酸的氧化程度和能量消耗更多,脂代谢速度加快,体内FFA、LDL-C和TC的含量明显降低,在提升SOD活性的同时,降低MDA的含量,达到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效果。 标签:茶多酚;神经病药物;奥氮平;肥胖大鼠 [文献标识码]A 肥胖症与体内脂肪不正常和堆积过多有着直接的关系,受内分泌疾病、遗传、运动和饮食的直接影响。肥胖症的显著特点为体重过重,并与高脂血症、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发生过程相互影响。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肥胖和体重增加,给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外学者系统的研究了抗精神病药诱发的肥胖问题,并使用奥氮平等药物创建了大鼠肥胖模型。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就是茶多酚(TP),茶多酚(TP)的主要作用为抗衰老、预防癌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氧化性,能够调节食物摄入和脂肪代谢,从而使肥胖逆转和体重减轻。因此,本次研究选取64只健康的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肥胖的作用以及机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精神科治疗技术习题

精神科治疗技术习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A1型题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处理原则中,最重要的是 A. 积极治疗原发的躯体疾病 B. 支持治疗 C. 加强护理 D. 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 E. 心理治疗 2、较少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抗精神病药物是 A. 奋乃静 B. 氯丙嗪 C. 氯氮平 D. 氟哌啶醇 E. 三氟拉嗪 3、抗精神病药应用原则为 A. 一次大剂量 B. 一次小剂量 C.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治疗量 D. 持续大剂量 E. 持续小剂量 4、抗精神病药物中引起闭经、溢乳不良反应的机理为 A. 阻断中脑-边缘系统 B. 阻断结节-漏斗部 C. 阻断大脑皮质 D. 阻断黑质-纹状体 E. 阻断小脑-大脑通路 5.关于精神康复的任务,以下那条是不正确的 A. 训练心理社会功能 B. 提供心理支持 C. 逐步回归社会 D. 提高康复期的生活质量 E. 维持药物治疗 6、抗精神病药物代谢主要在体内什么脏器? A. 胃肠道 B. 肝脏 C. 肾脏 D. 肺脏 E. 泌尿道 7、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抗多巴胺能不良反应,最严重的是 A. 急性肌张力升高 B. 静坐不能 C. 帕金森综合征

D. 迟发性运动障碍 E. 两眼上翻 8、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抗精神病治疗作用机理为 A. 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 B. 阻断乙酰胆碱能受体 C. 阻断多巴胺受体 D. 阻断5-羟色胺受体 E. 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 9、下面何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A. 氟哌啶醇 B. 维思通 C. 舒必利 D. 奋乃静 E. 氯丙嗪 10、精神分裂症治疗缓解后最好的康复措施是 A. 继续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B. 参加多种工娱治疗 C. 继续住院巩固治疗 D. 及早参加社会生活,坚持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 E. 心理治疗 11、迟发性运动障碍时,不能用安坦治疗,因为该障碍是 A. 多巴胺受体阻断 B. 多巴胺受体不敏感 C. 多巴胺受体超敏 D. 多巴胺活动能减退 E.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过敏 12三环类抗抑郁药起效时间一般为 A. 1~7天 B. 7~10天 C. 14~28天 D. 15~20天 E. 20~30天 13、以下不属于SSRIs类抗抑郁剂的是 A. 帕罗西汀 B. 吗氯贝胺 C. 舍曲林 D. 西酞普兰 E. 氟伏沙明 14、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不适合用于治疗抑郁症 A. 支持疗法 B. 认知治疗 C. 行为治疗 D. 婚姻及家庭治疗 E.厌恶疗法 15、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主要是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1、舒必利: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轻。因为口服后吸收不十分可靠、因人而异,故疗效较不不乱。治疗剂量为600到1400毫克。女性服用后,往往泛起月经异常。 2、氟哌啶醇: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往往被认作是尺度的抗精神病药。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TD的可能性好像也比氯丙嗪较多。治疗剂量为6到20毫克。 3、奋乃静:疗效不见得比氯丙嗪更好,只是嗜睡较轻。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肝功能异常较少。治疗剂量20到60毫克。 4、氯丙嗪:是最老牌的抗精神病药。作用机理很广泛,所以副反应比较多。嗜睡较多,锥外副反应不太严峻。治疗剂量是天天400到600毫克。服药久了,有的会泛起肝功能异常。 以上这些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因为有泛起各种副反应的可能,所以在临床应用时,往往逐步增加剂量,以期逐步适应。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1、齐拉西酮:治疗剂量为80到160毫克。疗效不理想,锥外副反应不少。对心脏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必需予以留意。长处是体重增加较少。 2、阿立哌唑:疗效不理想,副反应较少。治疗剂量10到30毫克。加大剂量后可否增加疗效,没有研究可以作此证实,所以谁也不敢超过30毫克。

精神药物治疗护理常规

精神药物治疗护理常规 使用精神药物治疗者,均按精神药物治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一、适应症:各类精神疾病及心理因素所致的失眠、紧张、焦虑等症。 二、禁忌症:镇静和安眠药物中毒,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状态,消耗性疾病导致的恶病质,各种严重躯体疾病,均应禁用精神药物。 三、精神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1、药物的选择:根据诊断和靶症状,选择最适宜的药物。 1)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幻觉、妄想等症状。 2)三环类、四环类及其他抗抑郁剂治疗各类抑郁症,以控制或消除抑郁、焦虑和运动抑制等症状。 3)抗躁狂药治疗躁狂症并预防双相情感性疾病的复发。 4)抗焦虑药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肌肉松弛的作用。 2、剂量调节 1)治疗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到能控制症状、但无明显副反应的最佳治疗量。2)维持治疗量:病员自知力恢复且病情稳定后应采用维持治疗量,以防止病情复发,维持治疗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3-1/2或视病情而定。 3)主张单一用药。个别病例治疗后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更换或采用联合用药治疗。 4)剂量个体化。因个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及耐受性不同,故药物剂量应个体化。 5)儿童及老年人因年龄的关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差异,药物疗效及副反应亦随之有差异。儿童用药应按体重计算剂量,老年人因各脏器功能普遍减退,药物的排泄率降低,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蓄积而产生严重副反应。因此,剂量均应相应降低,大约为青壮年剂量的1/3-1/2。 四、精神药物治疗护理要点 1、服药治疗中观察病员的进食、睡眠、日常活动情况、主诉和精神症状变化。定时测血压、脉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及排尿性晕厥。一旦发生应将病人平卧或呈头低足高位,必要时给予升压药物,但禁用肾上腺素(副肾素)。 2、发药时应严密检查病员的口腔、水杯,以免吐药、藏药,防止储药自杀。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3、丁酰苯类、吩噻嗪类及长效药物制剂,易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痉挛性扭转、吞咽困难和动眼危象等锥体外系副反应,应密切观察及时报告主管医师,以便及时处理,对吞咽困难者做好饮食护理。 4、治疗过程中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皮肤黄疸、瘙痒和发热症状时,应考虑为药源性肝炎。若出现上感、周身不适、咽部疼痛、高热,考虑为颗粒性白细胞降低的可能性,应急查白细胞计数,并定期复查肝功和血象。 5、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剂具有中枢和周围抗胆碱能作用,因此病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流涎、视物模糊、散瞳、心动过速、颜面潮红、发热、便秘、腹胀和排尿困难等症状,重者可致肠麻痹和尿潴留。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暂停用药,给予毒扁豆碱或其他处理。 6、精神药物可致过度镇静或出现精神症状或发生抑郁情绪等反应,应及时给予处理。 7、抗精神病药物和抗忧郁剂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可导致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猝死等。因此,应定时测量脉搏、血压和进行心电图检查。 8、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剂,有降低抽搐阈,诱发癫痫发作的副作用,工作人员应严密观察并随身携带压舌板,防止病员癫痫发作时咬破舌头。 9、碳酸锂治疗期间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如疲乏无力、嗜睡、恶心、呕吐、厌食、白细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范新印 1、过度镇静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严重者应该减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 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可乐定(0.1 mg或0.2 mg贴剂每周1次)和阿米替林也用于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奎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有报道氯氮平可以改善迟发性运动障碍。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可发生在治疗的任何时期,低剂量起始或药物剂量滴定速度缓慢常可减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症,可以合并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等治疗;静坐不能(严重的运动性不安),可通过降低药物剂量或者使用B受体拮抗剂治疗;合并使用抗焦虑药物可以控制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急性激越。 5、泌乳素水平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常引起泌乳素水平升高及高泌乳素血症相关障碍如闭经和溢乳、性功能改变。舒必利多见,高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也较常见。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也可导致催乳素水平增高及相关障碍。奥氮平也有暂时性催乳素水平升高(呈剂量依赖性)的报道。氯氮平、奎硫平对血浆催乳素水平无明显影响。该不良反应发生与药物拮抗下丘脑一垂体结节漏斗区DA受体有关。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可通过减药、停药、中药、DA激动剂和激素治疗。 6、体温调节紊乱(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影响) 多见于氯氮平治疗者。氯氮平治疗头3周,部分患者出现良性发热,最多持续至治疗第10天左右。体温增高一般不会超过1℃或2℃,继续治疗几天后可恢复正常,没有临床意义。但是,偶尔也可见到体温超过38.5℃,需要监测血常规,停止氯氮平治疗。同时要鉴别诊断是药源性发热、并发感染或是继发于粒细胞缺乏症的感染,脱水、高热、休克、严重木僵或可能是恶性综合征的症状。曾出现过高热的患者可以再次给药,但加量要缓慢。如果仍然出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一、概念与发展历史 (一)概念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靶症状 ⒈ 焦虑抑郁; ⒉ 阳性症状 ⒊ 阴性症状; ⒋ 认知症状; ⒌ 攻击敌意。 (三)多巴胺假说 ⒈ 苯丙胺致精神病; ⒉ 溴隐亭致精神病; ⒊ 早期抗精神病药均有 D2,受体拮抗作用; ⒋ 无 EPS(锥体外系反应),无疗效; ⒌ 高效价药物也具有较高的 EPS 发生率。 四)背景 氯丙嗪(1952)问世是精神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但分裂症治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疗效不佳(尤其是对阴性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过度镇静、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运动障碍等)。 (五)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 ⒈ ECT(电抽搐治疗) 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甲硫达嗪、洛沙平。 ⒊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齐哌西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 二、作用机制、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传统)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主要作用机理为阻断中枢 D2 受体; ⒉ 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⒊ 高效价:氟哌啶醇; ⒋ 中效价:奋乃静; ⒌ 低效价:氯丙嗪。 (二)(新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5-羟色胺与多巴胺拮抗剂(serotonic dopamine antagonists,SDA),同时拮抗DA 与5-HT 而产生抗精神病药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舍吲哚(sertindole); ⒉ 多受体作用拮抗剂:氯氮平、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 ⒊ 选择性 D2/D3 拮抗剂:阿米舒必利(amisulpride);⒋ 多巴胺受体部分拮抗剂:阿立哌唑(aripiprazloe)。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脂溶性糖皮质激素透过细胞膜,与胞浆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移位进入细胞核,与特异性DNA位点—糖皮质激素反应成分(GRE)或负性糖皮质激素反应成分(nGRE)结合,启动基因转录,增加或减少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发挥生理或药理作用。 2、根据半衰期长短,糖皮质激素可分为: 短效型: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型:泼尼松、泼尼松龙; 长效型:倍他米松、地塞米松。 3、药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 糖代谢:升高血糖(促进糖异生,减少组织对葡糖糖的利用,减慢糖氧化); - 脂质代谢:升高胆固醇,脂肪向心性分布(大剂量长期应用); - 蛋白质代谢:促进分解,负氮平衡;抑制合成(大剂量); - 水和电解质: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保钠排钾;钙离子排出增加。 2)抗炎作用: 急性抗炎作用: - 增加炎症抑制蛋白或酶,抑制NOS,COX2,增加脂皮素、血管内皮素等抗炎介质的生成,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NO等炎症介质的生成; - 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TNFα, IL-1, IL-2, IL-5, IL-6, IL-8; - 抑制黏附因子的合成; - 诱导炎症细胞凋亡。 慢性抗炎作用: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蛋白沉积,抑制瘢痕形成防止粘连 3)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诱导T淋巴细胞核B淋巴细胞凋亡和DNA降解,抑制DNA 和蛋白质合成;抑制转录因子NF- B;抑制肥大细胞(抗过敏) 4)允许作用:本身对某些组织细胞无作用,但可给其他激素的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如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 5)抗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对内毒素耐受力,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兴奋心脏。 6)其他作用:解热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消化;骨质疏松;增强应激能力。 4、临床应用 1)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反应; 2)严重急性感染或预防炎症后遗症; 3)抗休克治疗:及早、短时、大剂量使用; 4)血液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 5)替代疗法: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6)局部应用:皮肤病、封闭、滴鼻; 7)恶性肿瘤: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前列腺癌。 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2)诱发和加重感染; 3)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五个原则_精神科试题及答案.doc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氯氮平等。这些种类繁多的抗精神病药物不但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择药机会,也有利于该病的治疗。但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多,如可引起用药者出现心律失常、尿潴留、帕金森综合征等,这些副作用会给用药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为此,该病患者和医生~定要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那么,怎样合理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呢?专家告诫我们,不管是使用哪种抗精神病药物,都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用药剂量要合理通常情况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剂量大多以中等剂量为宜。这是因为,小、剂量用药往往 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而用药剂量过大又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是,不同的药物其最佳的使用剂量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患者及其家属一定要严格地遵照医嘱用药,因为专业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出最为有效的用药方案和准确的用药剂量。此外,患者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待使用一段时间证明无不良反应后,才可在原有剂量的基础上缓慢地增加药量,直至增加到最佳的使用剂量。因为如果药物的剂量突然增加或增加得过快,患者就可能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活动减少、坐立不安、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2.要尽量坚持单一用药因为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较大,若联合用药,会加大对患者的副作用;另外,单一用 药,便于观察和判定药物的疗效,而且在用药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也便于及时停药和对症处置。 3.要坚持长期用药坚持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是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保障。大多数的抗精神病药物都需要在连续使用10~14天后,方可使其使用的剂量达到药物的治疗量。达到治疗量后,患者至少要按照此剂量连续使用8周(一般的药物都需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这段时间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一个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可根据患者病情的稳定程 度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将药物的剂量减至治疗量的1/2~1/3,并以此剂量作为维持量长期服用。4.换药必须慎重 当患者认为某种正在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因某些原因需要更换药物时,一 定要逐渐减少原有药物的使用剂量直到完全停药,然后方可换服其他药物。患者千万不能突然停药或突然换药,以免出现躯体不适,甚至出现高热、大汗、心率加快、意识不清、全身肌肉强直、尿失禁、脱水、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 5.要定期复查精神病患者只有坚持定期复查,才能把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点。因为抗精神病药物在人体内进行代谢时,都会对某些脏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神经系统紊乱以及脂肪代谢异常等。所以,该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做血液化验,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身体异常和调整用药。更正2007年第4期目录中应删除“医药史话”栏目。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作者:————————————————————————————————日期: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首先要强调的是精神分裂症的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因为这时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疗效最好、所需剂量也小,如果能获得有效治疗,病人复原的机会最大,长期的预后也最好。所以对于初发病人的治疗需引起大家的重视。其次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要强调尽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疗程:?1.急性期治疗:急性治疗,在用药治疗的头2周内达到有效剂量,直到症状控制,一般需要6~8周。本期的治疗目标是尽力减轻和缓解急性症状,重建和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2.恢复期治疗:巩固治疗,继续急性期治疗的有效剂量,巩固治疗一般要3~6月,本期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对病人的应激,降低复发可能性和增强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稳定期治疗:即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剂量通常比有效剂量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剂量可减至有效剂量的1/2左右,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除外)通常采用有效治疗剂量或略低于有效剂量维持。? 维持治疗的时间在当前尚没有公认的标准,但需要维持治疗却是大家所公认的。 --John Kane主张,首发病人5年,复发病人终生。?--Csernansky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终生治疗。 --Ben(1981年)提出,维持治疗的时间因人而异:对于急性发病、症状持续短暂(不足三个月)、经及时系统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波动者,6~12月左右;首次发病应维持2~3年;第二次发病者应维持5年;3次或3次以上者或经各种治疗症状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者应考虑终生维持治疗。?--美国《综合精神病学教科书第七版》:首次发作者药物维持1~2年;多次发作者药物维持至少5年;具有自杀、暴力或攻击行为者药物维持更长。 药物维持治疗的目的:预防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阴性症状的治疗)、减轻或减少副作用。?4.停药:缓慢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妊娠妇女的精神药物使用 鉴于许多药物可以自由地通过胎盘,所以在用药前应考虑以下几点: 1.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的发育是绝对安全的。 2.只有药物对母亲的益处多于胎儿的危险时才考虑在孕期用药。若有可能,在怀孕早期(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3?.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可能与预期发生在母亲身上的药理作用不同。 4.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迟发的不良反应。5?.孕期药物的代谢比非孕期明显减慢。 6.禁止在孕妇身上使用已证明有致畸性的药物。7?.禁止在孕期试验性用药。?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FDA)将孕妇对药物的副反应分为以下几档: ?A档(孕A):经过对照研究在头三个月未能发现问题。?B档(孕B): 动物试验未发现问题,但尚缺乏人体研究数据;或动物试验虽然有阳性发现,但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15-02-02T10:55:09.503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刘洁王国红 [导读] 目前已知的抗精神病药除了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外,还对以下受体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刘洁王国红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药剂科安徽淮南232035) 【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临床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就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途径进行综述。 【关键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在传统(或典型)上抗精神病药多为单纯的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而目前抗精神病药物研发的焦点集中干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上,何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的药理特性表现在对除多巴胺D2受体以外的其他受体[1]。关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目前临床应用中的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受体系统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人们一直希望从新的作用靶点寻找可能的抗精神病药。 目前已知的抗精神病药除了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外,还对以下受体有不同程度的作用。以下列举几例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经药及其作用机制。 1氯氮平(clozapine) 氯氮平是20世纪60年代末被开发成功的第一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离体实验研究表明,氯氮平对D4受体的亲和力比对D2受体强10倍左右,并可与D1,D3和D5受体结合。氯氮平对非多巴胺受体也有广泛影响,尤其是对5-HT受体,包括对5-HT2、5-HT3及最近发现的5-HT6和5-HT7受体亚型都有一定的亲和力。 2利培酮(risperidone) 利培酮是苯并异恶唑类衍生物,为氟哌啶醇与利色林的化学结构组合而成。对D2受体和5-HT2受体的亲和力都比对氯氮平强,对α1、α2和H1受体也有较低亲和力。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具有中等程度的疗效。 3奎硫平(quetiapine) 奎硫平也是一种D2/5-HT受体阻断剂,也有多受体作用特征。该药对5-HT2A、α1和H1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对D2和α2受体有中度亲和力,对D1和M1受体亲和力较低[2]。 除以上列举药物外,其他大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也正在研究发展当中,进一步研究精神病的发病机制、清楚了解精神病的神经生化基础然后才能针对这些靶点来开发新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才可以根据个体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的差异性通过药物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相应的方法开发出更多适合个体化的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GoffDC,CatherC,EvinsAE,etal.Medicalmorbidityamortalityinschizophre nia:guidelinesforpsychiatrists[J]JournalofClinicalPsychiatry,2005,66(2):1832194. [2]李坤艳,李焕德.临床治疗剂量喹硫平体内代谢机制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0):156421567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谭红阳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主管药师。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见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的、通常是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疾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所公布的资料,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为0.07‰~0.14‰。各国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来自欧洲的资料表明,丹麦发病率较低,而英国发病率则较高。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地区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症状复杂、至今未明确其病理基础的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年或成年早期,具有知觉、思维、情感、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自然病程多迁延,导致衰退和残疾。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受到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异常、神经生化异常、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脑部影像学等研究资料显示,该病的多数患者脑发育还存在缺陷。生物化学和精神药理学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脑内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如脑内多巴胺活动过强、5-羟色胺功能紊乱,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系统也可能参与其生理病理过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类型、疾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异。不过,这类患者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神经松弛药,是指能够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针对一些临床精神病症状具有有效治疗作用的一类药物。随着临床精神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而提出按主要药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一)药源性精神症状(即矛盾反应)▲▲▲▲▲ 1、主要表现 (1)过度镇静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静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当所致。病从表现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2)情绪抑郁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抗精神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2、处理措施 (1)根据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应等,详加鉴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 等治疗。 (3)采用心理治疗,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治疗 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多虑平25-75mg,3次/日。

紧张症状群:给予金刚烷胺100mg,2次/日。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合并症。抗胆碱类药物引起者,可用0.1%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二)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1、主要表现 (1)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早期。表现为不能静坐、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隆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扭转痉挛等。 2、处理措施 (1)注意鉴别,必要时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加用对抗药(如安坦)来治疗观察。 (2)采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治疗①安坦2mg,2次/日。②海俄辛0.3mg,肌注,2次/日。③苯甲托品1mg,3次/日。④金刚烷胺100mS,2次/日。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TD)▲▲▲▲▲▲ 1、主要表现 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典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产生吸吮、咂嘴、弄舌等动作,称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 2、处理措施 (1)停药或换药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对仍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可改用锥体外系反应较轻的药治疗,如氯氮平、甲硫达嗪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