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病学练习题一

传染病学练习题一

传染病学练习题一
传染病学练习题一

传染病学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㈠单选题

1.关于传染病病原体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B.病原体感染必然引起发病

C.每种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D.显生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是不同的表现之一E.病原体必定引起炎症过程和病理改变

2.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A.艾滋病B.鼠疫

C.乙型肝炎D.疟疾

E.麻风病

3.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

A.传播途径的改变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D.病原体抗原性的变化

E.自然因素周期性变化

4.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

A.咽拭子或血培养等获得病原体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D.病理检查

E.体征的表现

5.流脑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轻型B.暴发型

C.慢性败血症型D.顿挫型

E.普通型

6.确诊流脑的主要依据是

A.脑脊液呈化脓性B.血清特异性抗体监测阳性

C.皮肤粘膜瘀点瘀斑D.当地有流脑流行

E.血液脑脊液涂片镜检或培养发现脑膜炎双球菌

7.流脑主要传播途径是

A.空气传播 B 经水传播

C.经食物传播

D.日常生活间接接触传播

E.密切接触直接传播

8.脑膜炎球菌主要致病因素是

A.变态反应致细胞病变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直接致组织细胞坏死

E.内毒素

9.对于暴发型休克型流脑,治疗措施不正确的是

A.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

B.扩容纠酸

C.应用皮质激素

D.抗DIC治疗

E.应用10%甘露醇脱水

10.钩体病弥漫肺出血型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短程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B.维生素K注射止血

C.度冷丁镇静D.酌情使用西地兰

E.血压偏低时及时使用升压药

11.钩体病后发症的治疗

A.使用长疗程抗生素治疗B.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C.血液透吸D.护肝治疗E.康复治疗12.鉴别流脑和其他化脓性脑膜炎最有价值的指标是A.起病急骤

B.皮肤出现瘀点和瘀斑

C.意识障碍

D.脑膜刺激征

E.脑脊液改变

13.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各种病人

B.家属

C.动物

D.食品

E.血液制品

14.最易导致医院感染传播流行的疾病是下列哪类

A.肠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表皮传染病

D.泌尿道传染病

E.外伤感染

15.开展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常用方法不包括A.RCT

B.现场调查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爆发调查

16.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立克次体

E.原虫

17.疟疾在人群之间传播是通过

A.雄库蚊

B.雌库蚊

C.雄按蚊

D.雌按蚊

E.所有蚊种

18.引起脑型疟的疟原虫有

A.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B.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C.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D.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E.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19.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为

A.仅在肝细胞

B.仅在红细胞

C.有核细胞

D.脾细胞

E.红细胞和肝细胞

20.疟原虫的感染方式为

A.配子体经输血感染

B.子孢子直接钻皮肤

C.由雌按蚊叮咬,子孢子随唾液

D.雌按蚊叮咬时,子孢子主动钻人皮肤

E.雌按蚊叮咬人时,卵囊进入人体

21.疟疾病人可产生

A.伴随免疫

B.带虫免疫

C.终身免疫

D.先天性免疫

E.以上都不是

22.脑型疟患者常用的药物是

A.氯奎

B.青蒿素

C.奎宁

D.常山素

E.磷酸伯安奎

23.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全身感染的迁徙病灶

B.皮肤黏膜开放性创口分泌物培养出细菌,但患者没有症状.

C.新生儿经胎盘所致的感染

D.由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

E.以上都不是

24.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中最重要的致病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难辨梭菌

D.大肠艾希氏菌

E.志贺菌

25.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改变是

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

B.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

C.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

D.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澜

E.全身性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26.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管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B.继发性醛固酮增多C.肾小管重吸收亢进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坏死

E.合并肾结石肾盂积水

27.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后期发生的精神症状常常是因为A.颅内感染B.低血钾C.血浆外渗

D.抗病毒药物所致E.电解质失衡综合征28.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于。

A.无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

B.有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

C.蚊传性出血热

D.蜱传性出血热

E.传播途径不明性出血热。

29.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治疗,哪一项是错误的A.补液B.解热镇痛剂(如安乃近)

C.纠正酸中毒D.纠正电解质紊乱

E.高热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0.伤寒的病原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

B.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C.有荚膜,能耐受高温

D.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但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更佳E.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解后释放出内毒素

31.下列有助于发现带菌者的是

A.H抗体

B.O抗体

C.Vi抗体

D.O抗体加Vi抗体

E.H抗体加Vi抗体

32.伤寒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为

A.外毒素

B.肠毒素

C.内毒素

D.H抗原

E.O抗原

33.关于伤寒的一般治疗,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按肠道传染隔离

B.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C.为防便秘应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

D.补充水份及电解质

E.便秘时用开塞露

34.霍乱弧菌的分型是:

A.霍乱弧菌分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均属于O1群

B.古典生物型属O1群,埃尔托生物型属非O1群

C.新发现的O139霍乱弧菌属于O1群的一个新血清型

D.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均属于非O1群

E.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均属于不凝集弧菌

35.霍乱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是:

A.严重无痛性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米泔水样,继而呕吐,严重脱水征B.先吐后泻,腹痛明显,水样大便,轻度脱水征

C.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明显

D.畏寒、发热,早期中毒性休克

E.剧烈腹痛、腹泻、呕吐、呕吐物呈水样

36.各型霍乱弧菌中,无致病性的是

A.古典生物型B.埃尔托生物型

C.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D.非O1群霍乱弧菌

E.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

37.乙肝疫苗主要成分是哪种

A.HBsAg B.HBcAg

C.HBeAg D.HBV-DNA聚合酶

E.Dane颗粒

38.下列检验中对重型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

A.血清ALT B.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

C.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D.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明显异常E.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

39.重型病毒性肝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减少B.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D.肝素样物质增多

E.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40.慢性活动性肝炎确诊依据是

A.病程超过半年B.肝功能异常

C.血清球蛋白增高D.自身免疫抗体阳性

E.肝穿组织可见碎屑状及桥状坏死

41.重型肝炎应用乳果糖的目的是

A.维持氨基酸的平衡B.减少氨从肠道吸收

C.增加肝脏营养D.促进肝细胞再生

E.恢复正常神经递质

42.慢性肝病时血清球蛋白升高原因是

A.白蛋白合成减少B.氨基酸吸收障碍

C.肝脏清除来自门脉抗原能力下降D.体液免疫能力增强E.球蛋白破坏减少

43.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时腹水产生原因,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减少B.淋巴液回流障碍

C.醛固酮增高D.低钠

E.门脉高压

44.指出下列哪种是戊型肝炎病毒主要传播途径

A.注射、输血B.蚊虫叮咬传播

C.唾液传播D.垂直传播

E.粪、口传播

45.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下列哪项不是应用干扰素治疗的目的

A.抑制或清除血清和组织中HCV B.使血清ALT恢复正常

C.中止或减缓病程,防止肝硬化D.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

E.消除血清中抗HCV

46.35岁女性,手术后二个月出现腹胀,乏力,ALT200U/L,手术时输血800ml,化验甲肝抗体(-),HBsAg(-),抗HBc(+),抗HBs(+),抗HCV(+),诊断应考虑A.术后引起中毒性肝炎B.甲型肝炎

C.乙型肝炎D.输血后肝炎

E.急性丙型肝炎,输血所致

47.妊娠6个月,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半个月,黄疸进行性加深,查体:皮肤、巩膜深度黄疸,肝界不缩小,移动浊音(+),凝血酶原时间29秒(对照11秒),最可能诊断A.急性重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淤胆型肝炎D.急性黄疸型肝炎

E.妊娠急性脂肪肝

48.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近2日出现上腹部不适,烧灼感,反酸,突然出现神志不清,躁动,扑翼样震颤(+),测血氨增高,最可能原因是

A.静点氨基酸所致B.电解质紊乱所致

C.胃粘膜病,引起消化道出血,诱致肝性脑病D.药物引起精神异常

E.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49.一中年女性,近20天感周身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尿色深如浓茶样,化验ALT300U/L,胆红素定量40nmol/L,血清球蛋白45g/L,肝炎病原学阴性,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诊断为

A.急性黄疸型肝炎B.慢性肝炎活动

C.自身免疫性肝炎D.胆囊炎

E.淤胆型肝炎

50.患者,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3天前开始发热,腹痛,腹泻,全腹有压痛,腹水量增加,应尽快做哪项检查

A.血培养B.大便常规及大便培养

C.腹水常规及细菌培养D.腹部B超检查

E.肝胆脾CT检查

51.患者18岁,发热起病3天后下降,伴恶心、呕吐、尿色深如豆油样,病程第八天出现嗜睡,继之神志不清,巩膜皮肤深度黄疸,肝界缩小,诊断应考虑

A.急性黄疸型肝炎B.感染中毒性脑病

C.急性重型肝炎D.亚急性重型肝炎

E.淤胆型肝炎

52.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稳定,近10天突然出现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化验肝功ALT300U/L,胆红素56μmol/L,HBsAg(+),抗HBe(+),抗HDVIgM(+),应诊断

A.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B.慢性迁延性肝炎

C.肝炎后肝硬化D.慢性乙、丁型肝炎重叠感染

E.慢性乙、戊型肝炎重叠感染

52.哪型肝炎病毒属缺陷病毒

A 甲型肝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丙型肝炎病毒

D 丁型肝炎病毒

E 戊型肝炎病毒

53.最易变异的是哪种肝炎病毒

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

54.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55.表示有传染性的指标是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56.下列哪种是现尚不能肯定的禽流感传播方式

A.呼吸道传播B.密切接触感染家禽

C.直接接触病毒毒株D.密切接触禽流感病人

57.出现疑似或确认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对病、死禽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病、死禽之日起进行医学观察()天,并填写相应报表汇总,上报。

A.4 B.7

C.10 D.14

㈡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

35岁男性,持续高热、腹胀、听力下降2周,咳嗽5天。表情淡莫、巩膜可疑黄疸,脾脏轻度长大。外周血白细胞4.1×109/L,中性粒细胞0.69,淋巴细胞0.31,血红蛋白121g/L;尿蛋白阳性。

1.上述病例应首先疑诊为

A.败血症B.肺部感染

C.伤寒D.急性耳聋

E.急性黄疸型肝炎

2.为了明确诊断最需要作哪项检查?

A.血培养B.胸片

C.肥达反应D.B型超声检查

E.复查血常规

患者男性,31岁,某县小学教师。因发热、畏寒、全身肌肉酸痛、乏力5天,于2001年9月12日入院。病前10天曾参加收割水稻劳动3天。查体:体温T 38.6℃,腹股沟淋巴结长大,双眼结膜充血明显;双肺未闻及干湿鸣,心率112次/分;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血白细胞11.1×109/L,N 65%,L 29%,E 6%,HB 119g/L;血小板152×109/L。

3.此时考虑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

A.病毒感染B.钩端螺旋体病

C.败血症D.伤寒

E.流行性出血热

4.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四环素B.青霉素G C.吡喹酮D.阿苯达唑

E.氟康唑

5.病原治疗药物的应用原则是

A.静脉滴注大剂量B.每日肌注小剂量C.疗程7天

D.每日只需用药1次E.退热后即可停药

患儿, 男,7岁,2月份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呕吐6小时。查体:体温40℃,神志淡漠,全身皮肤粘膜有散在淤点淤斑,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血象:WBC15.0×109/L,曲N0.95, L0.05 6.但不做腰椎穿刺检查,其原因是考虑

A. 患儿年龄小,不合作

B. 对治疗无帮助,不必要

C. 容易诱发脑疝

D. 无脑膜刺激征

E. 此时脑脊液多为正常,对诊断无参考价值

7.次日头痛加剧,频繁呕吐, 查体:颈部抵抗,克氏征阳性,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蛋白2.0 g/L,氯化物112 mmol/L,糖0.55 mmol/L,结合上述临床表现,本病应考虑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D. 结核性脑膜炎

E.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8.查血压122/99mmhg,本例除了病原治疗外,最重要的对症治疗措施为

A. 输新鲜血

B. 肝素抗凝

C. 肾上腺皮质激素

D. 20%甘露醇脱水

E. 应用降压药物

北京患者l 2月发病,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出汗后缓解,隔日发作1次,已1周。血常规:白细胞5.0×109,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血色素100g/L,血培养(一)、患者同年6月曾往海南旅游15天。

9.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

B.疟疾

C.急血吸虫病

D.败血症

E.结核

10.为了明确诊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A.骨髓培养

B.血涂片

C.肥达反应

D.检测特异性抗体

E.以上都不是

11.首选治疗方案是

A.氧氟沙星

B 氯喹十伯氨喹啉

C.吡喹酮

D.奎宁十伯氨喹啉

E.抗痨治疗

35岁患者,巩膜皮肤黄染20余天,伴恶心腹胀,食欲不振,尿如浓茶样。查体:神志清,深度黄疸,注射部位可见瘀斑,慢性肝病征(-),鼓肠,腹水征(+),肝右肋触及1.0cm,脾侧未及,ALT300U/L,胆红素定量300μmol/L,白蛋白29g/L,凝血酶时间24秒(对照12秒),AFP80ng/ml。

12.此患者诊断应考虑

A.急性重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D.淤胆型肝炎

E.原发性肝癌

13.下列哪项检查对诊断最有意义

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B.血胆红素定量

C.甲胎蛋白(AFP)D.凝血酶原时间

E.血清白蛋白

14.此患者最终易发展为:(E)

A.慢性肝炎B.原发性肝癌

C.淤胆型肝炎D.胆汁性肝硬化

E.坏死后肝硬化

㈢多选题(K型题),答题时将4个备选答案按下述规定的顺序组合成A、B、C、D、E五个答案。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④,E:①+②+③+④,如:

1.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标志是

①.HBeAg ②.HbsAg

③.HBV-DNA ④.抗-HBc

2.关于戊型肝炎下列哪项不正确

①.HEV是单股正链DNA病毒

②.戊型肝炎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

③.戊型肝炎隐性感染者无传染性

④.戊型肝炎不会爆发或流行

3.医院感染比较常见的传播途径是

①.经空气传播

②.经医疗器械传播

③.经接触传播

④.医源性传播

4.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加强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购入及使用管理

②.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监测

③.加强临床对抗生素应用的管理

④.加强对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与管理

5.钩端螺旋体病早期体征:

①结合膜充血②淋巴结肿大

③腓肠肌压痛④黄疸

6.容易诱发医院感染的创伤性诊疗措施有

①器官移植

②人工心脏瓣膜的植入

③静脉导管

④污染的手术

7.下列那些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①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

②新生儿

③烧伤

④恶性肿瘤

8.伤寒的临床类型有

A.轻型

B.普通型

C.迁徙型

D.逍遥型

E.暴发型

9.门、急诊出现可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应当如何应对?

A.立即给病人戴口罩,进行呼吸道隔离

B.将病人安排在诊室就地隔离

C.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

D.医护人员实施标准预防,加强防护

㈣标准配伍题

A.肺炭疽B.钩端螺旋体肺出血型

C.大叶性肺炎D.非典型肺炎

E.出血热肠出血

1.X线胸片显示纵膈增宽,支气管炎和胸腔积液表现

2.X线检查或见肺部有散在点片影,病情进展即肺部阴影触合成片,内有少量含气空腔残存

3.X线可见按叶或段分布的大片均匀致密阴影

A.确诊伤寒患者

B.伤寒带菌者

C.支持临床诊断伤寒

D.骨髓炎

E.斑疹伤寒

4.发热10天,脾肿大,白细胞减少,骨髓培养有伤寒杆菌

5.慢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有伤寒杆菌

6.持续发热2周伴食欲不振,脾大,肥达反应为H 1:320,O 1:320,OX19 1:80

㈤B1型题

1-3题

A 肺部感染

B 尿路感染

C 消化道感染

D 全身感染

E 颅内感染

1.医院感染中发病率最高的是

2.与器械使用密切相关的是

3.常见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

问题4-7

A.中华按蚊

B.微小按蚊

C.大劣按蚊

D.伊蚊

E.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

4.我国广大平原间日疟流行区的主要媒介是

5.在山区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是

6.海南岛特区疟疾的传播媒介是

7.长江中下游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疟疾传播媒介是

问题8—11

A.钩端螺旋体

B.回归热包柔体

C.埠清博氏包柔螺旋体

D.苍白螺旋体

E.纤细螺旋体

8.钩体病

9.莱姆病

10.回归热

11.梅毒

二、名词解释

1.干性霍乱

2.脑膜炎球菌病

3.肥达反应

4.类白血病反应

5.脑型疟

6.Dane颗粒

7.病毒性肝炎

8.医源性感染

9.医院感染罹患率

10.钩体病后发症

三、判断题

1.流脑的预防是早期发现病人并就地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2.伤寒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耐高温,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3.伤寒复发是因为再次感染伤寒杆菌所致。()

4.伤寒带菌者持续时间超过2月称慢性带菌者。()

5.全世界首例H5N1人禽流感病例是1997年在香港确诊。()

6.疫区范围内禁止活禽在市场内销售、运输、交易。()

7.病人一旦被怀疑为H5N1病毒感染,应马上由家属陪同、多人监护,并送至医院。()8.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

9.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人禽流感的诊断。()10.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禽流感病毒,是人禽流感诊断最常见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1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5、自身感染又称外源性感染,其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

12.新生儿在住院48小时内出现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属于医院感染。()1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应首选X线胸片。()

1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标准预防的三个特点之一是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15.霍乱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系统并发症。()

16.霍乱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霍乱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甲类传染病。()

17.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霍乱的关键环节,为霍乱的特效治疗。()

四、填空题

1.霍乱典型的临床过程分为三期、和。

2.流行性出血烈临床上三大主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期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出现的三红体征指的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流行性出血热继发性休克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5.流行性出血热多尿后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防治__________。

6.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的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__________病毒,形态呈__________或__________。

7.EHFV根据血清学检查,经WHO病毒参考中心认定的有__________型。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型,__________型,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型。

8.能引起人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病毒为__________病毒,经WHO病毒

9.EHFV对__________敏感,不耐__________和不耐__________,对紫外线、乙醇和碘酒等消毒剂__________。

10.EHF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5种途径进行传播。

11.人群对EHF普遍易感,其隐性感染率为__________。

12.EHF出血的机制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导致的凝血机制异常引起的。

13.EHF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于病程的__________天,迟者可达__________天。14.EHF患者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15.EHF常见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伤寒患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其以病程的内传染性最大。

17.预防伤寒的关键性措施是。

18.伤寒甲复发的机会较伤寒多。

19.寒的确诊依据为。

20.感染脑膜炎奈瑟菌后,最多见的感染为,流脑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21.典型流脑脑脊液外观,白细胞计数达,以为主,糖和氯化物。22.流脑的传染源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是,流行期间带菌率高的是群,引起流行的是群,非流行期间最多的带菌菌群是群。

23.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治疗流脑适用于。

24.暴发休克型流脑,在纠正血容量及酸中毒的基础上,如休克仍无明显好转,应考虑选用。

25.流脑患者应实行隔离。

26.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也可以通过、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

27.责任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人禽流感的病例或疑似病例,应依法认真填写《》,城镇应于小时、农村应于小时内电话、传真或计算机网络向当地(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28.禽流感病毒裸露在直射阳光下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29.一旦发现人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按《_ _ 方案》进行疫情报告。30.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有

31.医院感染发生率是指。

五、问答题

1.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生出血现象的机制是什么?

2.典型伤寒的极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3.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

4.老年型肝炎和小儿肝炎的特点是什么?

5.试述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

6.试述钩体病的诊断依据。

7.试述脱水期霍乱的主要临床表现。

8.简述疟原虫引起肝脾肿大的原因。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部分: 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D 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增加时:E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 A.爱滋病 B. 鼠疫 C. 乙型肝炎 D. 疟疾 E. 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D A.间接凝集反应 B. 直接凝集反应 C. 反向凝集试验 D.交叉凝集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E A.病毒性肝炎 B. 登革热 C. 炭疽 D. 爱滋病 E. 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C A.传播途径的改变 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B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天花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百日咳 E.脊髓灰质炎 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C 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的发现 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特异性免疫能力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射疫苗 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 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C.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 D.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 E.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 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C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C A.病原体被消灭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者

《流行病学》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E 2.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四、简答题 1.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二、多项选择题 1. CDE 三、名词解释 1. 潜在减寿年数: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传染病学题库

总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e ) 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 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e 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 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4、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5、须按甲类传染病处治的是:d A.艾滋病、肺炭疽B.艾滋病、传染性非典C.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E.炭疽、传染性非典 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e )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 e )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狂犬病 E.鼠疫 8、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 A.改善营养 B.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9、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 ) A.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10、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 A.2小时内 B.6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b A.机会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 12、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 a) A. 特异性IgM抗体 B.特异性IgG抗体 C.特异性IgA抗体 D. 特异性IgD抗体 E.特异性IgE抗体 13、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 c )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14、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 A.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 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D.有的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 15、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b )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16、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 ( c )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艾滋病 D.结核病 E.疟疾 17、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a )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1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e) A.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19、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以下方面,但除外:d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二)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 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 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轻型感染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 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 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变态反应 D.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 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 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 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 3小时和6小时 B. 6小时和12小时 C. 12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 加强皮肤护理 B. 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 对症治疗 D. 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 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 强制管理传染病 B. 严格管理传染病 C. 监测管理传染病 D. 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 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肠毒素 D. 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 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 内毒素所致DIC B. 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 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

传染病学分章节习题完整版

传染病学分章节习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传染病总论 A-1. 关于传染病的预防, 下列概念哪项是正确的 A. 乙型肝炎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被动免疫方法 B. 丙种球蛋白, 胎盘球蛋白预防戊型肝炎有效 C. 肾综合征出血热不会由病人传给人,对病人血液及尿液无需隔离与消毒 D. 钩体病人不是传染源, 排泄物无需消毒 E.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伤寒的关健性措施 A-2. 下列传染病中发病的季节性最严格的是 A.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 伤寒 C. 流行性乙型脑炎 D. 细菌性痢疾 E. 疟疾A-3. 关于潜伏期,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多数传染病潜伏期比较恒定, 有助于诊断B. 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潜伏期制定的C. 是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依据D. 呈暴发流行的传染病,往往是短潜伏期E. 部分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A-4.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A. 艾滋病 B. 狂犬病C. 肾综合征出血热 D. 流行性乙型脑炎E. 以上都不是A-5.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 表现有脑膜大量纤维蛋白, 中性粒细胞及血浆外渗, 且易引起颅底部炎症、粘连的是哪一种疾病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结核性脑膜炎C. 钩体病(脑型)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 疟疾(脑型)

A-6. 下列哪种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断不采用血培养 A. 伤寒 B. 副伤寒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细菌性痢疾(一般不入血) E. 败血症A-7. 下列概念中, 哪项是正确的 A. 脑膜炎球菌对人及动物均可引起感染B. 沙门氏菌只对人 致病 C. 伤寒并发支气管肺炎多为伤寒杆菌引起的 D. 霍乱常伴有小肠粘膜上皮显着病变 E. 各型钩体病患者都可有肾脏损害表现A-8. 下列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 伤寒可并发虚 性脑膜炎 B. 阿米巴病可并发脑脓肿C. 流行性出血热可发生低钠血症 D. 戊型肝炎病毒可引起肝硬化 E. 钩体病可并发肺出血A-9. 病毒性脑炎与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检查的主要区别点是 A. 细胞分类计数 B. 细胞总数C. 潘氏试验 D. 蛋白质总量E. 糖与氯化物的含量A-10. 虚性脑膜炎是指 A. 全身感染毒血症致脑膜刺激征B. 全身 感染导致脑膜炎症 C. 有脑膜刺激征, 但脑脊液未查到致病菌 D. 有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细胞数<0.05×109/L E. 有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压力不高A-11. 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 A. 有病原体 B. 有传染性 C. 有感染及免疫D. 有发热 E. 传播途径的不同A-12. 传染病接触者的检疫期主要是根据下列哪项决定的 A. 最短潜伏期 B. 最长潜伏期 C. 平均潜伏期D. 前驱期 E. 症状明显期A-13. 确定一个传 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 A. 该病传染性的大小 B. 病情严重的程度C. 按其传播途径和病原 体排出方式与时间而定 D. 潜伏期长短E. 病程的长短A-14.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A. 甲类2种, 乙类23种, 丙类11种B. 甲类3种, 乙类21种, 丙类10种C. 甲类3种, 乙类5种 D. 甲类3种, 乙类25种, 丙类2种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知识点)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

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 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 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

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感谢聆听...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一、七十道选择(靠谱程度:★★★☆☆)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口腔念珠菌病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疱疹性直肠炎 E.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灭螺 B.普治 C.灭螺和普治 D.粪便和水源管理 E.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弧菌属 E.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显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迟发型变态反应 D.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血涂片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骨髓涂片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3小时和6小时 B.2小时和6小时 C.12小时和24小时 D.24小时和48小时 E.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加强皮肤护理 B.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对症治疗 D.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强制管理传染病 B.严格管理传染病 C.监测管理传染病 D.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内毒素所致DIC B.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 D.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E.内毒素所致脑水肿、颅内高压 16.关于黑尿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患者红细胞缺乏G-6-PD B.与抗疟药,特别是伯氨喹啉有关

传染病学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 名词解释 1. 复发 3. 再燃 4. 潜伏期 5. 感染 6.稽留热 7. 弛张热 (二)单选题 1、确定传染病隐性感染的主要依据: A.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 B.有轻微的病理损害结果。 C.有较轻的临床表现。 D.有阳性的病原体检查结果。 E.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阳性结果。 2、传染病确定诊断最直接的证据是: A.临床资料。 B.流行病学资料 C.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D.免疫功能的检测结果。 E.病原学检查结果。 3、潜伏期是指: A.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对病原体特异免疫反应的时段。 B.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典型或特征性临床体征的时间。 C.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的时期。 D.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至症状明显或典型体征为止的时期。 E.从病原体侵入至排出体外的时期。 4、与病原体致病能力不相关的是: A.侵袭力。 B.毒力。 C.病原体的数量。 D.病原体的变异性。 E.机体的免疫功能。 5、发生于城镇的甲类传染病应于发现后多长时间内上报疫情: A.3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6小时。 E.9小时。 6、下列哪项一般情况下不属于传染源: A.隐性感染者。 B.病原携带者。 C.患者。 D.潜伏性感染者。 E.受感染的动物。 7、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通常以哪种最常见: A.病原体被清除。 B.病原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8、隐性感染增加时,其临床意义主要是: A. 显性感染增加。 B.轻型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病原携带状态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9、传染病IgG抗体效价恢复期比急性期增高多少才有诊断价值: A. 增高1倍以上。 B.增高2倍以上。 C.增高4倍以上。 D.增高6倍以上。 E.增高8倍以上。 10、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B.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意个人卫生。(三)填空题: 1、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有:、、、及。 3、引起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为、和。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及。

流行病学试题试题库完整.doc

1、病例对照研究是根据是否患病分组.而队列研究是根据是否暴露分组。 2、流行病学中的“暴露”是指曾经接触过某个因素或处于某种状态.或具备某种特征。 3、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个体匹配一般不超过 4 。 4、现况调查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 5、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 6、RR值是指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7、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共同点是前瞻性研究.设立对照.验证假设。 8、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9、移民流行病学可以探索疾病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谁大的一种研究 方法。 10、在描述性研究中.一般无须特设对照 .其研究资料的主要分析指标是患病率。 11、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可归纳为:信息偏倚、选择偏倚、混杂偏倚。 12、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因素年龄.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此变量有关。 13、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病例时较理想的病例类型是新发病例。 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检验的目的是减少混杂因素。 15、进行推断性统计所计算的RR值远小于1.表明暴露与疾病之间呈负相关。 16、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病因、宿主和环境。 17、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现患率和精确度。

18、时点患病率中的“时点”一词.在理论上时无长度。但实际上在现场调查 时要尽可 能的缩短调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仍认为是时点患病率。 19、目前.用于流行病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种类繁多.请列出三种权威的应用较多的软件 SAS 、 SPSS 、 STATA 。 20、描述疾病分布,其资料来源分为普查、抽样调查 . 名词解释答案 1、危险行为:指一种已经证明会增加人们患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有损健康的行为。 2、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3、流行:是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 4、大流行:当疾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且跨越国界、州界时。 5、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6、虚假关联:可以看作是人为的、偶然的、假二次的或由于几率、偏倚或未能控制其他变量而引起的所有非因果关联。(该名词现已罕用。) 7、生态趋势研究: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 8、生态学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 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基层临床-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感染谱:亦称感染梯度,是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 2、重复感染:是指细胞乃至个体受某种感染体感染后,又感染了同种或异种的感染体。 3、重叠感染:又称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或菌群失调症。是微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严重后果,即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绝对优势的状态。往往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或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 4、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5、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6、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7、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8、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9、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在人体内停留于入侵部位或在离入侵处较远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又分为带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 10、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11、传染源:传染源就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 1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 13、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14、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15、再燃:是指部分患者在进入恢复期前,体温尚未降至正常时再次升高,持续5-7天才回到正常,血培养常为阳性。 16、复发:患者进入恢复期,在体温正常1-3周后,发热等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 17、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18、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9、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 20、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艾滋病Ⅲ期,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21、肺孢子菌肺炎(PCP):又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是由肺孢子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为条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22、卡波西肉瘤: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内皮细胞肿瘤,典型病变表现为皮肤多发性斑点状、斑块状或结节状病损,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此病和人类第8型疱疹病毒(HHV-8)感染有关。 23、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体征,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为直径约0.5~1.0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发疹后的第二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24、帕氏线:在猩红热发作期,在患者的皮肤皱褶,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又称帕氏线。 25、猩红热: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并发症。 26、口周苍白圈:猩红热起病一至两天后,全身出现粟粒样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皮疹。患者皮肤潮红,红晕以

传染病学试题样题

传染病学试题样题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2008 学年(春)季学期考试 2005年级预防医学-口腔本科 《传染病学》试卷A 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一、单选题 1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肾综传单乙脑 A.流行性感冒B.艾滋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D.水痘 E.风疹 2 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肺炭疽病 E.霍乱 3 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A. 囊虫病 B. 恙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E. 钩体病 4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恙虫病乙脑肾综 A. 艾滋病 B. 疟疾 C. 伤寒 D.恙虫病 E. 乙型肝炎 5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莱姆病 B. 斑疹伤寒 C. 黑热病 D. 耳源性脑膜炎 E. 百日咳 6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疟疾 D. 丙型肝炎

E. 登革热 7. 关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免疫功能低下 B. 不完全免疫 耐受 C. 自身免疫反应产生 D. HBV基因突变 逃避免疫清除 E. 治疗不及时 8.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是: A. 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性 B. 嗜酸性变性,凋亡 小体 C. 肝细胞大量坏死 D. 枯否 细胞增生肥大 E. 炎症细胞浸润 9. 重型肝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是: A.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B. 应激性溃疡 C.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 D.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E. 内毒素血症 10. 下列哪项不是肝炎黄疸的常见原因: A. 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裂导致胆汁反流 B. 小胆管受压导致胆汁淤积 C. 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D. 红细胞破坏 增加 E.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变态反应 D.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 继发感染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A A. 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 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B A. 3小时和6小时 B. 6小时和12小时 C. 12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小时和72小时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A A. 强制管理传染病 B. 严格管理传染病 C. 监测管理传染病

传染病学练习题一

传染病学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㈠单选题 1.关于传染病病原体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B.病原体感染必然引起发病 C.每种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D.显生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是不同的表现之一E.病原体必定引起炎症过程和病理改变 2.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A.艾滋病B.鼠疫 C.乙型肝炎D.疟疾 E.麻风病 3.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 A.传播途径的改变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D.病原体抗原性的变化 E.自然因素周期性变化 4.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 A.咽拭子或血培养等获得病原体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D.病理检查 E.体征的表现 5.流脑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轻型B.暴发型 C.慢性败血症型D.顿挫型 E.普通型 6.确诊流脑的主要依据是 A.脑脊液呈化脓性B.血清特异性抗体监测阳性 C.皮肤粘膜瘀点瘀斑D.当地有流脑流行 E.血液脑脊液涂片镜检或培养发现脑膜炎双球菌 7.流脑主要传播途径是 A.空气传播 B 经水传播 C.经食物传播 D.日常生活间接接触传播 E.密切接触直接传播 8.脑膜炎球菌主要致病因素是 A.变态反应致细胞病变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直接致组织细胞坏死 E.内毒素 9.对于暴发型休克型流脑,治疗措施不正确的是 A.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 B.扩容纠酸 C.应用皮质激素 D.抗DIC治疗 E.应用10%甘露醇脱水 10.钩体病弥漫肺出血型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短程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B.维生素K注射止血 C.度冷丁镇静D.酌情使用西地兰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1.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是: A.隔离期 B.传染期C.最长潜伏期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2.HBeAg是HBV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是因为: A.HBeAg是HBV的核心成分 B.它与DNAp和HBVDNA密切相关 C.仅见于HBsAg时阳性血清中 D.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HBsAg为长 E.HBeAg阳性者容易转为慢性 3.关于狂犬咬伤后伤口处理,下列错误项是: A.尽快用20%肥皂水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 B.尽快用0.1%苯儿溴铵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 C.冲洗后用20%乙醇擦洗 D.缝合及包扎伤口 E.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 4.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做下列检查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是: A.血清粉酶 B.淀粉酶C.血脂肪酶D.转氨酶 E.血常规 5.麻疹出疹的特点是: A.发热1~2天出疹,出疹后体温高 B.发热1~2天,热退后出疹 C.发热2~3天出疹,出疹同时有发热 D.发热3~4天出疹,出疹同时体温升高 E.发热3~4天热退后出疹 6.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7.下列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是: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B.低蛋白饮食 C.消化道大出血 D.合并感染 E.使用大量的镇静剂 8.重型肝炎、肝硬化时,早期腹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导致钠潴留 B.门静脉高压 C.低蛋白血症 D.肝硬化时增生的结节压迫血窦,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E.营养不良性水肿 9.流行性出血热刚进入低血压休克期的主要处理措施为: A.补充血容量B.纠正酸中毒C.使用血管活性药 D.使用强心利尿剂或激素 E.纠正DIC 10.最有效的控制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为: A.制霉菌素B.酮康唑C.两性霉素B D.灰黄霉素E.氟康唑 11.移位性蛔虫病及蛔虫病并发症最常见是: A.胆道蛔虫病B.蛔虫性肠梗阻C.蛔虫性阑尾炎 D.蛔虫性胰腺炎E.蛔虫性肝脓肿 1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13.女,16岁,食欲不振,极度乏力,黄疸进行性加深24天,腹胀半个月,既往无肝病史。体查:明显黄疸,皮肤有瘀斑,无蜘蛛痣,肝掌,腹胀,肝脾未扪及,腹水征阳性,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ALT560U/L,诊断应考虑: A.急性重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慢性重型肝炎 D.急性黄疸型肝炎E.淤胆型肝炎 14.男,21岁,学生,3年前患乙型肝炎,病程迁延不愈,ALT波动在50~150U,无黄疸,近1年来多次查肝功能已恢复正常。1周前突然发热,体温38℃左右,上腹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厌油,4天后热退出现尿黄、皮肤黄染,伴皮肤瘙痒、腹软,无压痛,肝右肋下1.5cm,脾未扪及,无腹水征。肝功能:ALT1200U/L,总胆红素71.8μmol/L,白蛋白38g/L,球蛋白29g/L,病前1个月曾到郊区某亲戚家吃饭,当地当时发现有甲肝肝炎患者,本病例诊断为: A.慢性乙型肝炎轻度B.慢性乙型肝炎中度 C.慢性乙型肝炎重度 D.病毒性肝炎、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E.乙型肝炎并胆道感染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 1. 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主要取决于:E A.菌量 B.毒力 C.菌型 D.受损脏器不同 E.机体免疫状态 2. 下列哪一种物质是霍乱弧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A A.霍乱肠毒素 B.内毒素 C. M蛋白 D.透明质酸酶 E.蛋白水解酶 3. 流行于我国的血吸虫病为:A A.日本血吸虫病 B.埃及血吸虫病 C.曼氏血吸虫病 D.湄公血吸虫病 E.间插血吸虫病 4. 甲型肝炎病程中哪个阶段传染性最强:A A.潜伏期 B.黄疸前期 C.黄疸期 D.恢复期 E.慢性期 5. 猩红热的三大特征性表现是:D A.发热、咽峡炎、草莓舌 B.发热、草莓舌、脱皮 C.发热、草莓舌、皮疹 D.发热、咽峡炎、皮疹 E.发热、咽峡炎、杨梅舌 6.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A A.啮齿类 B.猪 C.病毒携带者 D.犬 E.急性期病人 7. HBsAg(+)、HBeAg(+),说明该病人:E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情比较稳定 D.乙型肝炎恢复期 E.具有传染性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C A.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 B.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玫瑰疹 C.发热、头痛、呕吐、 皮肤瘀点、脑膜刺激征 D.发热、头痛、呕吐、昏迷 E.高热、惊厥 9. 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制剂:E A.伤寒菌苗 B.卡介苗 C.麻疹疫苗 D.白喉类毒素 E.破伤风抗毒素 10.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B A.肝细胞内 B.肝内胆管 C.十二指肠 D.肝内淋巴管 E.肝内血管 11. 女,15岁,寒战、间歇高热六天,第一天寒战、高热、剧烈头痛、出汗,热退后活动 自如,隔日又同样发作,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cm,曾服氯喹、伯氨喹啉,三天后出现酱油样尿,量少,血RBC2.0 X 109/L,Hb58g/L,哪种诊断可能性大:B A.伤寒溶血尿毒综合征 B.恶性疟引起的黑尿热 C.钩体病(黄疸出血型) D.间日疟服用伯氨喹啉引起的黑尿热 E.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溶血性贫血 13. 10岁患儿,9月16日因发烧、嗜睡、头痛3天入院,查体:体温40C,意识呈浅昏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