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室

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总学时:90 实验学时:26

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

实验技术

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1学期

编写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

(1)、植物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

植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由形态解剖、系统分类两部分组成。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点;基本掌握植物界的各大类群,以及系统分类学原理,基本掌握植物界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认识各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系统。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打下基础。

实验课基本要求:

1)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

2)训练基本技能,如徒手切片、水藏玻片制作、生物绘图等;

3)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

4)基本掌握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2)主要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基本要求:

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熟练利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揭破、观察等方法,学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制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

验研究。

(4)考核与报告:

平时考核,要求书写规范的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统一书写格式;期终考试,评分,100分制,其中理论部分50分,操作50分,平时考核占总成绩30%;教师认真考核,批改实验报告,登记成绩及考勤情况,注意学生学习动态。

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或调整。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实验室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总学时:94 实验学时:26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实验技术实验教材:植物生理学实验指

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4学期

编写人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

(1)、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植物各器官及整体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植物从“基因表达”到“性状表达”之间的体内一系列信息传递、能量与物质代谢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等。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系统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我们将植物生理实验作为一门必修

课而独立开设,实行单独考核与评分。

(2)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一览表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基本要求:通过实验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并能开展一般植物生理学实验研究。(4)考核与报告:

平时考核,要求书写规范的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统一书写格式;期终考试,评分,100分制,其中理论部分50分,操作50分,平时考核占总成绩30%;教师认真考核,批改实验报告,登记成绩及考勤情况,注意学生学习动态。

(5)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实验一: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2学时)

主要内容:用测糖仪测定植物组织自由水含量。

实验二: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2学时)

主要内容:用小液流法测定叶片水势。

1.小液流法

2.折光仪法

实验三: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实验四: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2学时)

主要内容:分别用K+、Na+处理叶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度。

实验五:植物伤流液中糖和氨基酸的鉴定

实验六:植物根系活力的测定(2学时)

主要内容:用TTC法检测根系活力。

实验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素含量的测定(2学时)

主要内容:用比色法测定叶绿素a/b含量。

实验九pH比色法测定植物光合速率

实验十:红外线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2学时)

主要内容:用红外线CO2分析仪测定光合速率。

实验十一:考试

附:实验理论部分

第一章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样品采取、处理、制备;②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③实验结果分析

一、植物材料的采取和制备:取样点选择、取样方法、样品处理、制备方法。

二、植物材料组分的分析:常用的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方法。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计算、统计:正确地计算、统计实验结果。

第二章离心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离心的原理、类型;②普通离心技术

一、原理:影响悬浮液中颗粒在重力场中沉降速率的相关因素。

二、离心设备:类型、组成、配件。

三、制备超离心技术: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四、分析性超速离心的应用:分子量的测定、细胞器的分离。

第三章层析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层析的原理;②层析技术的类型及技术要点

一、原理:分配系数的概念是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二、吸附层析:柱层析和薄层层析

三、分配层析:纸层析、分配柱层析

四、气—液层析:气相层析和液相层析

五、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树脂中有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六、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凝胶材料包括交联葡聚糖、聚丙烯凝胶琼脂糖等。

七、亲和层析:生物大分子分离方法。常用的介质是琼脂糖。

第四章电泳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电泳的原理;②园盘电泳和垂直板电泳技术(同工酶测定)

一、原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与粒子本身特性及介质相关

二、影响迁移率的主要因素:样品、电场、缓冲液、支持介质

三、电泳的分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等电聚胶电泳

四、电泳的应用:氨基酸、蛋白质、多肽、核酸、碳水化合物衍生物的分离第五章红外线CO2气体分析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红外线CO2气体分析原理;②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的应用(光合速率的测定)

一、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的工作原里:CO2对红外线的吸收引起红外线辐射能量变化,可以被检测。

二、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的类型:光导检测器和气体热能计两类。

三、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的应用:植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环保检测等。第六章可见光和紫外光分光光度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分光光度法的原理;②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技术

一、原理: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不同而可对物质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722型分光光度计,751紫外光——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三、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测定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糖类的含量和酶活性等。第七章旋光分析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旋光分析法原理;②旋光法测定淀粉含量

一、原理:旋光物质可使偏振面旋转一定的角度。

二、旋光仪的类型、构造:WXG—4型XG—6型。

三、旋光法的应用:测定淀粉、糖含量

第八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含量

一、原理:在火焰中原子对单色光的吸收作用。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辐射源、火焰、检测器。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测定特定元素的含量。

第九章气体测压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气体测压技术的原理;②微量呼吸检压法测定呼吸速率

一、引言

二、气体测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任何状态下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和质量密切相关。

三、气体测压技术的类型:定容测压法,定压测容法,差示测压法。

四、气体测压技术的应用:测定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酶活性等。

第十章电化学分析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原理;②电导法测定抗逆性

一、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以电极测定体积电位、电流、电阻与离子数量的关系。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的类型和应用:有电位测定法和电导测定法。

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或调整。

“信息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同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和一年级其他专业同学所修学的课程“计算机基础”有很大相同之处。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导论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导论,从课时量而言,两者比例约为4:1。总学时数为58,其中教学时数为30,学生上机实验时数为28,学分为3。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及Windows 7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10、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等。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2010的使用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实用文档的组织与处理;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Excel2010的使用;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10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常识,熟练掌握电子邮件系统Outlook 2010和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的使用;了解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常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信息专业的特点和就业,信息技术的热门研究方向如数据挖掘等。 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基础部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与分类;计算机的工作特点与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69121070 课程中文名称:海洋探测与调查 课程英文名称:Ocean Exploration and Survey 学分:3.0 周学时:2.5-1.0 面向对象: 预修要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海洋技术导论、海洋实验技术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在海洋探测与调查中常用仪器及方法。课程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传感与测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多种传感器的原理、信号转换及应用,(3)海洋调查的主要原理方法、仪器设备,(4)海洋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knowledge on target detection and survey in ocean. The curriculum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1)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concepts on sensors and measurement, (2) working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sensors, signal convers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3) main principles, apparatus, equipment for ocean hydrographic survey, (4) marine survey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海洋探测与调查技术是海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与检测技术、海洋调查方法两大方面内容。 传感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工程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以及运用这些传感器测量诸如压力、温度、位移、物位、转速和振动等参数的方法。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传感器的结构、

《专业导论》大纲

《日语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2505101 2.课程名称:日语专业导论 3.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the Japanese Major 4.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尽快熟悉并融入本专业的学习;科学地认知大学、大学生活、大学学习、日语专业等;培养日语学习的热情并能掌握一定的日语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制定学习计划以至于职业规划,为今后四年的大学学生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认知大学、大学生生活及本专业基本情况,了解我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以做好学习计划,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明确方向。本课程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所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提纲,在课前做好相关准备,以更好的理解上课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2.与相关课程衔接:本课程的后期衔接课程是《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3.学时:本课程共16学时,每周2学时。 4.开课学期:第1学期 5.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展示等。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本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折合为五级制进行成绩评定,具体见课程考试说明。 7.教材:无 8.教学参考资料: 《日语专业教学规范》(国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00年) 《关于编制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安康学院,2011年) 《安康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安康学院教务处,2012年)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2000年)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教育部,1998年)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 年)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大学的功能与本科教育的目的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会计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会计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63125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应专业:会计学专业 总学时:16 总学分:1 课程简介:《会计专业导论》是一门会计专业的重要入门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入校后,首先必须了解和学习的会计知识。本课程主要阐述介绍会计专业的优势和前景,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会计专业学习方法等内容,重点介绍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教育目标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会计专业的优势、现状和发展前景,理解会计学科体系以及发展,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掌握会计专业学习方法,加强和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正确认识,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圆满完成专业学习。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会计学院的专业设置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会计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会计学专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教学难点:会计学专业的优势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专业简介 二、会计学专业的优势 三、了解学院会计专业设置以及师资情况 第二章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内容、设置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内容、设置原则。

教学难点: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及内容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 二、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 三、会计学科体系的设置原则 第三章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分要求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培养特色。理解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主要教学和实践环节)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和理解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教学难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二、会计学专业培养规格 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四章会计专业学习课程结构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和了解高等院校以及会计专业学习特点,理解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专业学习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高等院校概述 二、会计专业学习特点 三、会计学专业课程结构 第五章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和了解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环境工程是一门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以工艺技术为主导的工程学科,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污染场地修复等工程技术领域。学科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结构、专业研究方向与学科前沿,了解我校环境工程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了解人类控制环境污染的工程措施与主要成就,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动向,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8、10和12。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习题要点: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针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等。本章重点、难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熟悉解决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讲我国环境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各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第三讲有机农业专题 习题要点: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的有机农业企业等。 第四讲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专题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种类;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种类及常规处理方法;熟悉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第五讲生物质炭及其环境应用 习题要点: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生物质炭的主要环境应用方式;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物质炭制备方法及常规的环境应用方式;

海洋地质学教学大纲

海洋地质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海洋地质学(双语)课程编码:0501090106 英文名称:Marine Geology 学时:54学分:3 适用专业:海洋技术、海洋科学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海洋科学导论 教材:Marine Geology,天津科技大学,刘宪斌选编,2005 海洋地质学,海洋出版社,刘宪斌译,2005.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现代海洋科学学科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海洋调查与观测、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勘探方法及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该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海洋地质学不仅在“全球变化”和“全球构造”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解决全球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其调查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为发展国民经济、寻找矿产资源、建设沿海及海底工程、预测和防治海洋地质灾害、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科学依据和有效服务。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从事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必备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海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海洋勘探、活动的海底、大洋中脊和海沟、海底火山、海岸带地质学和海洋财富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及掌握的程度要求为: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板块构造理论、大陆边缘和海底构造、海洋沉积的基本概念、基 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使学生掌握常规的海洋地质调查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了解高新技术在海洋地质学中 的应用。 3.熟记常用的海洋地质学英语单词,了解外国学者撰写论文的方法,能够阅读和查阅海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 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史学概论》 英文名称:Outline of Historiography 课程类型: 历史学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0 学分:3 适用对象: 历史学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史学是一门对各种具体的历史研究活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要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必须掌握或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而《史学概论》则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论水平、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之学、基础之学,是大学历史系的专业基础课、骨干基础课。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以增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二是促进学生初步了解和具体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功,为其步入历史研究的殿堂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1)在科学系统地阐述史学理论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2)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的训练;(3)结合史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格培养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成才,有所作为。 授课重点不在于详细讲述基础知识,而在于介绍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正确观点和多种途径及方法。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历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全面把握与重点理解相结合、史论结合、课堂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教材与读参考资料相结合,老师讲解与自学看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另外要求撰写有批判性的读史报告或书评两篇。将邀请校外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录像或教学参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言 教学目的: 1.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2.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教学要求: 识记:史学概论的对象;史学概论的任务;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史家“四长”;学本体论;历史的认识论;历史的方法论 理解: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史学概论的内容是由哪三个板块构成,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运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编史学本体论 第一章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对史学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海洋遥感技术(2)实验教学大纲

海洋遥感技术(2)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根据2006级海洋技术专业(遥感与信息处理)培养计划和海洋遥感技术(2)课程的教学大纲制订。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备注:实验要求:填必修、选修。实验类型:填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实验类别:基础、专业等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海洋遥感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本实验课是课堂授课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作用是通过专业语言和专业软件的学习和编程,达到对本课程重要概念、遥感原理的掌握。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上,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1、对相应卫星传感器对应的软件如SeaDas、Beam、Bilko3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能 熟悉基本操作,并进一步了解其原理; 2、以卫星数据的读取为例,掌握专业软件对科学数据的简单读取,并能进一步对科学 数据进行简单的编辑; 3、熟悉SeaWiFs、以及Envisat/ASAR、Envisat/MEIRS、Envisat/AATSR等的不同卫星 传感器的作用,并进一步掌握卫星数据格式以及卫星数据的接收、传输、输入、输 出、反演等基本过程; 4、通过对卫星数据的读取,能对海洋要素比如SST(海表温度)、海面风场的方向与风 速、内波、海浪方向谱、赤潮、海色、浅海地形等海洋现象,做基本的显示与反演 以及应用等。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利用SeaDAS读取SeaWiFS卫星数据 1、实验的基本内容 (1)对SeaWiFS卫星数据做进一步介绍以及卫星数据的接收原理; (2)学会SeaDAS的基本使用; (3)让学生利用SeaDAS软件反演SeaWiFS卫星数据; (4)SeaDAS的反演原理,与分析/半分析算法做简单比较。 2、实验的基本要求 达到的实验技术要求,通过实例以及PPT的演示,在前两节课里让学生对SeaDAS 软件能有初步了解;熟悉并掌握SeaDAS软件,并利用SeaDAS读取SeaWiFS卫星数据,能进行基本的叶绿素、悬浮物等海色要素的反演。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20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时:10学分:0.5 学分执笔人:吕雄飞审定人:张东青审批人:郭明良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导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分析了本专业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结构等相关内容;阐述了电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本课程作为电子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在不涉及过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2学时) 1、了解电力系统发展简史 2、了解电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二)电力系统简介(2学时) 1、了解电力系统简介 2、了解发电厂 3、了解电力网 4、了解电力应用 5、了解电力市场简介 (三)电力电子技术简介(4学时) 1、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2、电力电子技术在将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3、电力电子技术在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4、电力电子技术在送电工程中的应用 (四)电气工程新技术应用(2学时) 1、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发软件 2、了解磁悬浮列车技术 三、考核方式 卷面考试成绩占50%;课堂回答问题占15%;出勤占15%;课后应用作业占20%。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中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同时,教学中穿插应用实例,增加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电子教案。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六、参考书 1、贾文超编著,《电气工程导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范瑜主编,《电气工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七、说明 1、本大纲适用一表和二表学生,可以根据参考教材适当的增加和减少部分内容; 2、本大纲是依据黑龙江科技大学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可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形成整体认识。 . .

工程软件概论教学大纲-杨荣民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海洋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专业知识课程。课程主要讲授相关数据处理与制图软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相关计算机软件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图件绘制的基本方法。 2.设计思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海洋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行业使用大量的商业化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成果的展绘,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目前行业内主流的数据处理和绘图软件的功能、应用和使用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主要内容包括:(1)AutoCAD绘图应用。掌握AutoCAD绘图的操作方法和技巧;(2)掌握Surfer11.0、Grapher10.0在地质制图中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地质制图中的应用;了解Coreldraw X4在地学矢量图件绘制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掌握绘制方法和基本技能;(3)ArcGIS地图制图和管理数据;(4)MATLAB的功能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5)了解上述常用工程软件的数据格式,掌握不同数据格式间的转换方法和技巧。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测量学相关课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地质学,这些先修课程讲授的内容是学生了解本课程所讲授软件功能和应用的基础。后置的相关课程包括海洋测绘与3S技术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技能类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本课程所讲授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 5 -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相关计算机软件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绘制图件的基本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对海洋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行业实际工作中数据处理与制图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1)AutoCAD 绘图应用。掌握AutoCAD绘图的操作方法和技巧;(2)掌握Surfer11.0、Grapher10.0在地质制图中的基本原理,了解Surfer、Grapher软件在工程地质制图中的优点及应用,了解软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其基本操作流程与技巧,能够结合相关地质技能理解图件表达的内容和含义。了解Coreldraw X4在地学矢量图件绘制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掌握绘制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利用Coreldraw实现地学基础图件的处理和分析;(3)ArcGIS制作地图和管理数据,包括地图创建、图层管理、数据的符号化显示、地图标注、版式设计和打印、数据的图表展示、创建报表、基于地图的查询、数据的栅格操作、ArcGIS的矢量数据编辑、ArcToolBox应用。(4)了解MATLAB的特点、功能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能够通过简单编程,进行简单的数据读写、矩阵运算、空间插值等数据处理,能够绘制基本二维、三维图形。(5)了解上述工程软件的数据格式的种类、异同点,掌握不同数据格式间的转换方法和技巧,学会不同软件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方法。 三、学习要求 本课程共讲授6个软件,各软件自有其特点,软件的学习必须进行实际操作和使用,方可达到真正理解其功能、熟练掌握其方法和技巧的目的。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堂上老师要求的随堂练习;(2)由于所讲授软件结构复杂、功能繁多,仅靠课堂时间无法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要求学生课下自觉进行软件的操作和练习;(3)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课下作业。 四、教学进度 - 5 -

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011000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学分】14学时,1学分【适用专业】化学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本课程为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掌握化学的发展历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化学各分支学科概况、化学对现代文明的贡献以及化学专业考研与就业基本知识,达到培养化学专业思想和了解化学创新方法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化学概述3学时(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 化学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与周口;四次化学革命;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化学键理论的建立及发展;化学的难题、挑战及机会。 教学要求: 1.掌握关于化学的科学概念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2.了解化学与周口的渊源以及化学对于当代的调整及机会; 3.理解化学的四次革命、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化学键理论的建立及发展历程,强化化学专业思想。 教学重点: 化学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化学挑战与机会。 教学难点: 结合化学知识巩固学生的化学专业思想。 (二)第二章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3学时(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新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和修订过程;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方案特色;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2016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和修订过程;

2.理解方案的应用型、创新性特色; 3.掌握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解读。 教学难点: 理解方案的应用型、创新性特色,掌握学习方法。 (三)第三章化学分支学科与创新3学时(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概况;化学研究中的突破;学科交叉与研究热点;化学发展趋势与主要问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各分支学科概况; 2.了解历史上化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3.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及其创新性。 教学重点: 化学分支学科概况。 教学难点: 结合学科交叉理解化学的创新。 (四)第四章化学与现代文明3学时(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 化学与文学;化学与能源;化学与军事;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绿色化学。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与现代文明中的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 2.理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对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作用和对环境等方面的一些副作用; 3.掌握化学推动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 教学重点: 化学对推动现代文明各个方面的贡献。 教学难点: 理解化学对环境、健康、军事等方面的一些负面影响并规避之。

《动画概论》教学大纲1

《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动画概论/ Animation introduction 二课程代码:05509241 三课程类别:专业课 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基础课程。了解影视动画设计、影视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技能,开阔文化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美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了解动画的发展历史和前景,充分认识到动画对人类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动画的基本分类和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提高对动画艺术的鉴赏能力。本课程分别从动画的性质、定义、起源、发展、动画片的类型、动画的工艺、动画片的制作流程、动画创作基本知识以及动画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动画艺术体系的整体框架进行分析讲解。 五学时/学分:32/2 六先修课程:素描、色彩 七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动画的性质与定义 1.1动画的本体特性 1.2动画作品特性 1.3关于动画的定义 重点:动画的定义 难点:动画的本体特性 第二章动画的形态系统 2.1动画的本体形态 2.2动画作品的形态 2.3动画作品的叙事形式 2.4动画作品的分类 2.5动画作品呈现方式 重点:动画作品的形态与叙事形式 难点:动画的本体形态 第三章动画的历史——起源、发展 3.1原始意象动画 3.2机械实验阶段 3.3动画的先驱人物 3.4 动画产业的形成 3.5电脑动画的发展

3.6动画重点国家 重点:动画先驱人物 难点:机械实验阶段 第四章动画片的生产过程4.1策划与筹备阶段 4.2设计与制作阶段 4.3作品加工阶段 4.4三维电脑动画生产流程重点:传统动画工艺流程难点:设计与制作阶段 第五章动画必备知识 5.1制片常识 5.2专业术语 5.3工具与材料 重点:专业术语 难点:制片常识 第六章学习动画的方法6.1动画作品解读 6.2基本能力训练 6.3素质培养 重点:基本能力训练 难点:动画作品解读 第七章动画学术系统 7.1动画理论体系 7.2动画学科体系 7.3动画学术交流 重点:动画理论体系 难点:动画学科体系 九学时分配: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地球科学概论 课程名称(英文):An outline of earth sciences 课程类型:必修 任课教员:吴泰然、焦维新、黄清华、李培军等职称: 总学分:6 总学时:90 一、课程简介 “地球科学概论”涵盖了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各二级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引导学生进入地球科学之门的基础课程,也是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各专业的必修课,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 通过授课和课内实习(包括野外实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空间与行星地球、地球的结构构造、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内外动力过程、地球的基本物理特征、对地观测技术等地球科学基本概念。 2. 地球科学以其研究对象之庞大和历史之漫长为特色,而学生在中学时代又缺乏对地球科学的整体了解。因此需要通过《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地球科学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认识地球科学的思维特点,学会使用规范的地球科学语言,为地球科学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 使学生对地球科学及相邻学科的全貌和学科前沿研究动态有所了解,初步了解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基本内容,认识各专业及后续课程的相互之间的联系,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地球科学内涵,同时为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要求和考试方式 无先修要求 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满分100分。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1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1.1 地球概述 1.1.2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1.1.3 地球科学的研究任务 1.2 地球科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1.2.1 地球科学的特点 1.2.2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1.3 地球科学的现状 1.3.1 地球科学的分支学科及研究现状 1.3.2 地球科学的发展和未来

《模具专业导论》教学大纲2012-10-11

《模具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专业导论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具方向) 学时与学分: 1、课程总学时:36 2、课程总学分: 2 3、理论教学学时:16 4、实践教学学时:20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201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具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模具专业导论》是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具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给出了本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概要介绍,从而使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课程、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及专业应用前景有初步的认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具方向)的新生了解有关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产生、发展、基本内容和最新进展,介绍专业教学计划的内容和大学学习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制作让学生初步体验模具产品几大组成部分、制造装配过程,及工程图的表达方法,为学生了解本专业、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专题报告 第一讲机械工程发展简史 本讲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机械工业发展简史、中国现代机械工业发展简史和中国机械工业发展政策,以及介绍了机械工业科研、教育机构的发展沿革和成绩。 第二讲机械工程基础知识

本讲主要讲授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及等基本知识。 第三讲机械工程材料概论 本讲主要讲授材料的概念、工程材料的分类和常用工程材料和常用热处理方法。 第四讲机械制造技术概论 本部分讲授机械的概念、常用机构的表达、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通用零件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典型机械的分析。 第五讲先进制造技术概论 机械制造概论生产过程、制造技术以及产品开发与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的方法、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 第六讲典型模具结构 冲压模具典型结构:零件结构设计,凸模、凹模的设计,卸料装置的设计、模架的选择,排样方法;注塑模具典型结构:浇注系统的设计,分型面的选择,成型零件结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介绍模具设计制造所需掌握的软件。 第七讲模具结构图的表达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模具各个部分的表达,绘制和阅读模具结构图的方法和技能。 第八讲模具拆装 本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冲压模具拆装;第二部分注塑模具拆装。 第九讲试模 将冲压模具安装到压力机上,进行模具的试模,产品的试制;将模具安装到注塑机上,进行模具的试模,产品的试制。 第二部分项目运作 项目名称模具拆装 项目设计与运作(详见附件: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模具专业导论课项目设计与运作) 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教学大纲

大气科学专业

目录 海洋学I (1) 流体力学 (7) 流体力学实验 (12) 海洋调查实习 (16) 理论力学 (22) 计算方法 (25) 大气物理学 (29) 大气探测 (35) 天气学原理 (40) 动力气象学 (43) 气象统计 (46) 数值天气预报基础 (49) 大气科学导论 (52) 卫星气象学和雷达气象学 (54) 大气环流引论 (56) 非线性大气动力学 (58) 气候学基础 (61)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63) 海洋气象学 (65) 物理海洋学 (67) 卫星海洋学 (73) 海洋环流 (75)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77) 气象资料分析 (79) 天气学分析 (81) 天气预报实习 (84)

海洋学I 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 课程编号:070702101287 课程英文名称:Oceanography 课程总学时:68 总学分:4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学分: 授课对象: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 使用教材:海洋科学导论编者:冯士笮、李凤岐、李少菁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1年7月3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海洋学》课程定位: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各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内容宽泛、重点突出、概念准确的海洋科学入门课程,是进入高层次海洋研究的基础。 《海洋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物理海洋学为核心和纽带,有机结合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与海洋有关的最基本的现象、过程、概念、理论以及观测手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目的使学生较全面认识海洋。 该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求以浅显易懂、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授课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学生讲坛等形式。 考试形式: 闭卷与开卷及平时练习相结合。各部分比例:闭卷50%、开卷20%、平时思考题10%、平时练习20%。

《生态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态学导论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态学是为了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了解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本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一般原理的了解,同时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基本特征,重点掌握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其动态以及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初步掌握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人类面临的几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将来从事环境科学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性的综合性科学,根据其自身特点,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组织层次,全面系统的对生态学内容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同时,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起自然的发展就是人类发展的生态意识,实现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生命的定义; 现代生命起源学说―化学进化论的内容及化学进化的过程; 维生环境的形成及组成; 地球的生命力量―Gaia假说;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生物圈2号”工程的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 北欧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苏联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的观点; 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几个最重要的国际规划: IBP, MAB, IGBP和DIVERSITAS; 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 【教学要求】 了解什么是生命,生命起源的理论,尤其是现代生命起源学说―――化学进化论的内容及化学进化的过程,“生物圈2号”工程的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四个主要时期; 熟悉生态学巩固时期的几大生态学派的基本观点;

《行星与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行星与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行星与地球科学概论》课程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成员、太阳系的起源、太阳系中几条有趣的定律(Titiu-Bode and Three Movement Law of Planets)、宇宙大爆炸,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质年代及地球的演化历史,全球板块构造包括地幔柱、现代板块构造模型的验证实例-夏威夷火山岛链,地震的成因、研究及预报、震害与地基、建筑物结构的关系分析,外力地质作用,生命起源与演化,同时还介绍了澄江动物化石群(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及意义等当前地学研究的热点等。《行星与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纵横几万里,上下数十亿年,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由于地球科学属六大基础科学之一,类似于“地球科学”的公共素质教育课程在国内外也获得了普遍重视,在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的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中的Natural Science课程中都有类似课程,国内一些著名高等院校也为文理工科学生的开设此类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面向全校各院系本科生开设(不适用于交通学院工程勘查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行星与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共分十章,共计32课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行星地球概述 2.关于地球科学 2.1什么是科学?(自然科学框架、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2.2 地球科学框架 2.3什么是地质学 2.4 地质学研究的目的 2.5 地质学研究的方法 2.6 地质作用与能量 3.地球科学发展简史 4.地球科学发展的趋势 5.地球科学优先发展的领域 6.地球科学的目标 7.学习“行星与地球科学”的意义

1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210006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试)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单位:体育系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社会体育导论是大众体育的主体部分。有着较为复杂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国内外着力于朝社会化、科学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更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本学习立足于对社会体育现象最简练的描述与概括,是体育专业学生宏观了解社会体育系统和社会体育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社会体育专业的逻辑起点。课程主要对学生认识体育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综合性导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概念和方向,了解学科建设的特点与分类,以有利于在后期教学开展工作,解析研究问题的根本所在,为后续学习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社会体育学科的基本分类,对专业的本质问题进行适当的客观描述。注重社会体育的专业适应性,学生要建立起学科的重要概念体系; (二)掌握社会体育学科形成原因,对社会体育、地位与功能、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以及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 (三)理解社会体育对体育学科客观表述的和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作用与功能性。以便解决对体育发展中的布局等各种问题,促使对学科认知组合的不断合理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 1、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2、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4、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 重点:社会体育的发展和体育科学化趋势要求建立相应的社会体育学科。社会体育学科拥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研究方法。社会体育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仍不成熟,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难点: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2、社会体育的产生于发展 重点:社会体育有着一个复杂的概念和术语体系。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曲折阶段。国外社会体育的发展概况。社会体育其结构特点、组成要素和功能价值。现阶段中国社会体育发展方向与体质。 难点:社会体育产生于发展 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2、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3、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 4、社会体育与社会会文化 重点:社会体育与社会的产生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向社会体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健身运动、休闲娱乐是医治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社会体育对建设社会文化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点: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社会体育与社会会文化。 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 2、社会体育地位与功能 重点:我国社会体育有其明确的目的与任务和地位与功能。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做成部分,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调节器,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难点: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和地位与功能 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3、体育人口概述 4、非体育人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