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

0055《教育统计学》2016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一)说明

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为撰写论文,主要考察对四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分析能力,考试时随机抽取一种方法考核,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时可携带相关资料。

(二)论文选题及内容要求

1、论文选题为教学课件讲授内容中的如下知识点:

(1)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研究。(字数不限)

根据试卷中提供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差异与显著性差异的关系。

a. 讨论包括:本题所使用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解释说明、结果分析和解释等2部分。

b. 解释为什么均值差异要分辨显著与不显著,为什么会出现有很大差异却不显著的现象。

(2)应用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研究。(2000字左右)

在问题提出部分需要说明协变量(至少要有1个)的选择理由,采用自己虚拟的数据来阐述研究方法和结论解释。

(3)应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研究。(字数不限)

根据试卷提供的数据,分析模拟结果,注重解释所研究问题为什么要选择卡方检验的研究方法,并对统计分析结果做解释和讨论。

(4)应用偏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研究(2000字左右)

在问题提出部分必须说明中介变量(或称为桥梁变量)的判定与选择理由,采用自己虚拟

的数据来阐述研究方法和结论解释。

2、论文结构包括:问题提出,研究意义,实验过程,使用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结论分析等5部分。

3、研究中使用的数据一律采用考生自己虚拟的数据,只注重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4、考试采取随机抽题的方式,随机抽取其中的一个选题考试(即一套试卷),考试期间仅允许携带平时个人研究撰写(手写)的资料(不允许电子打印版及手写复印版)、教材(教育统计学和数据统计分析与实践SPSS for Windows),不允许带其他材料。

5、学生将研究论文写在学院的统一考试答题纸上,要求字迹工整。考试结束后现场密封答题随期末试卷一同寄回学院批改。

二、论文大纲

(一)问题提出

这部分首先需要阐述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其次是说明研究问题,以及具体研究的问题维度,最好是能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确定问题。

例如:

(二)研究意义

研究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意义和研究价值,该部分主要描述通过这项研究,能获得什么样的价值,对什么有意义、有价值,研究的意义应当扎根于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或者是国民经济有关的问题。

(三)实验过程

这部分内容包括:

1. 被试的选取及样本的大小和特征;

2. 对被试采用的测试是:问卷、访谈、行为观察还是系统测试;

3. 在考题指定的研究方法中,相应的变量(如协变量、中介变量)是什么?有几个?对变

量的数值有什么要求?同时一定要说出中介变量(或称为桥梁变量)的判定与选择理由。

例如:

(四)使用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试题中指定的研究方法,说明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研究方法,描述方法的适用性。

(五)结论分析

这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结果、分析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讨论。由于部分试卷中的数据是虚拟的,因此要对实验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都需要分析解释。

1. 对于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差异是否显著,对应的结论是什么?

2.对于协方差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显著表示什么结果?不显著又是什么结果?

3. 对于偏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sig<=0.05(0.01)怎么解释?显著性水平sig>0.05(0.01)又怎么解释?

4. 对于卡方检验,观察值和理论值偏离程度太大,代表什么意义,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三、重点内容

第六章抽样样本及总体平均数的推断

1、对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的解释说明

可以从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的特点、适用条件、适用性等方面说明,同时结合具体问题,阐述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的应用,并根据问题做出假设。

独立样本是指两个样本之间彼此独立,没有任何关联,两个独立样本各自接受相同的测量,研究者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两个样本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存在。

检验的前提条件是:(1)两个样本应是相互独立的,即从总体中抽取一批样本对从同意总体抽取的另一样本没有任何影响,两组样本个案数目可以不同,个案顺序可以随意调整;(2)样本来自的总体应该服从正态分布。

为两总体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的零假设H

T检验主要用于检验两个处理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

2、结果分析和解释

在题目中会给出对应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请结合题目作答。

对结果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从df自由度、显著性水平sig、t值之间的比较来说明,重点阐述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差异是否显著,对应的结论是什么?

例如:

又如,假设数据是考生自己虚拟的,需要考虑两种情况:

3、解释为什么均值差异要分辨显著与不显著,为什么会出现有很大差异却不显著的现象。

解释回答时可借助实例来分析。

显著性差异就是事先对总体(随机变量)的参数或总体分布形式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原假设是否合理,即判断总体的真实情况与原假设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所谓显著就是指两种或多种处理试验结果之前,本身确实存在差异。如果不显著,就说明

它们之间的差异是由抽样或偶然的因素引起的,不是真正有实际差异存在。

若两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但是二者的样本平均数本身存在一定差异,那么这两个样本的差异则来源于随机抽样造成的随机误差,因而有可能出现有很大差异却不显著的现象。

第八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主要用于检验多个处理平均数间差异是否显著。

协方差是关于如何调节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效应,从而更加有效地分析实验处理效应的一种统计技术,也是对实验进行统计控制的一种综合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协方差是用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协同变异”大小的总体参数,即二个变量相互影响大小的参数,协方差的绝对值越大,二个变量相互影响越大。

协方差分析有两个意义,一是对实验进行统计控制,而是对协方差组分进行估计。

具体的分析结果如下:

这是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这是主要的统计分析结果,一个典型的方差分析表,解释一下:

1、表格的第一行“校正模型”是对模型的检验,零假设是“模型中所有的因素对因变量均无影响”(这里包括分组、年龄及他们的交互作用),其P<0.001,拒绝零假设,说明存在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因素。

2、表格的第二行是回归分析的常数项,通常无实际意义。

3、表格的第三行、第四行是对组和年龄的检验,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分组和年龄对胆固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

4、表格的第五行是对分组和年龄的交互作用的检验,其P=0.935>0.05,说明分组和年龄无

交互作用,也就是说,年龄对胆固醇的影响不随分组的不同而不同,这也是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之一。这里是满足的。

第十章χ2检验

卡方检验主要用于由质量形状得来的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等。

1、χ2检验的特点

卡方检验是对样本的频数分布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理论分布或某种假设分布所作的假设检验。即根据样本的频数分布来推断总体的分布。它属于自由分布的非参数检验。它可以处理一个因素分为多种类别,或多种因素各有多种类别的资料。所以,凡是可以应用比率进行检验的资料,都可以用卡方检验。

检验统计量χ2值反映了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的吻合程度。

2、χ2检验的基本思想

成立,计算出χ2值,它表示观察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离程度。根据χ2分布,首先假设H

χ2统计量以及自由度可以确定在H0成立的情况下获得当前统计量及更极端情况的概率P。

如果P很小,说明观察值和理论值偏离程度太大,应当拒绝原假设,表示比较资料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否则就不能拒绝原假设,尚不能认为样本所代表的实际情况与理论假设有差别。

3、χ2检验的具体分析

例1:

例2:

结论:χ2=12.857,df=1,双侧P<0.01,按照α=0.05检验水准,可认为两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显著,即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第十一章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量称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通常用r表示。

首先,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从-1到+1,其中r=1表示两个变量为完全正相关,R=-1,表示两个变量为完全负相关。

其次,分析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越接近于0,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不密切。例如,r=-0.89的相关强度高于r=0.12。

2、偏相关分析

偏相关分析是指当两个变量同时与第三个变量相关时,将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剔除,只分析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过程。

p值是针对原假设H0:假设两变量无线性相关而言的。一般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你只需要拿p值和0.05进行比较:如果p值小于0.05,就拒绝原假设H0,说明两变量有线性相关的关系,他们无线性相关的可能性小于0.05;如果大于0.05,则一般认为无线性相关关系,至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609学期12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课程ppt。在复习中有任何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咨询。祝大家考试顺利!

《教育统计学》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华东师大心理统计学大纲 教材:《教育统计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 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理统计学。它主要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对统计数据数量关系的模式加以解释,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给予数学的证明。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另一类是应用统计学。它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工业领域,称为工业统计学;应用到医学领域,称为医学统计学;应用到心理学领域,称为心理统计学,等等。应用统计学是与研究对象密切结合的各科专门统计学。 二、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内容 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可以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部分。 1.描述统计 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2.推断统计 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3.实验设计 实验者为了揭示试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其中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随机变量 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的现象,成为随机变量。第一,一次试验有多中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结果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我们把能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统计处理的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二、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具有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总体中的每个单位成为个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当总体所包含的个数有限时,这一总体称为有限总体。而总体所包含的个数无限时,则称为无限总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的容量,一般用n来表示。一般来说,样本中个体数目大于30称为大样本,等于或小于30称为小样本。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大样本和小样本所用的统计方法不一定相同。 三、统计量和参数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 )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 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 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 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 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 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 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 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 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 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 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东师教育统计学18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 要检验多组计数数据间的差异,适宜的统计检验方法是: A: t检验 B: Z检验 C: 秩和检验 D: 卡方检验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某学校3位领导对本校的10名教师进行评定,为考察这三位领导对这10位教师的评定意见是否一致,应采用: A: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B: 积差相关 C: 肯德尔和谐系数 D: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下列统计图,可表示离散变量数量关系的是: A: 直条图 B: 线形图 C: 多边图 D: 直方图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某县组织六名督学对该县的七所中学进行督导评估,想考察这六名督学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则采用: A: 积差相关 B: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 肯德尔和谐系数 D: 点二列相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进行方差分析时,对所用数据的非必备条件是: A: 组内平均数相等 B: 总体呈正态分布 C: 变异可加 D: 各组方差齐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某班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数分别为152厘米和43.8千克,标准差分别为20.5厘米和7.8千克,该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哪个离散程度大一些? A: 体重 B: 身高 C: 一样 D: 无法比较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数据3、7、2、6、8、9、4的中位数是 A: 7 B: 5 C: 4 D: 6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下列现象中,存在相关关系的是: A: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家庭环境之间 B: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体重之间 C: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方法 D: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态度之间 E: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努力程度之间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A: - B: - C: - D: - E: -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统计学20个重点知识整理

一、统计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按照调查研究的任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运用资料等一系列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 2、统计资料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特征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有联系的其他资料,包括调查阶段搜集的原始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后的图标和文字资料等系统资料。 3、统计学是研究怎样进行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方法论科学,它阐述了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和数量关系时应该遵循的原理、原则和采用的方法等,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研究的基础;统计学是统计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统计学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统计实践起着指导的作用;统计工作要以统计学的理论为指导,并检验和发展统计理论。 二、统计总体和统计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 1、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2、统计总体的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3、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4、例:要研究某一乡镇企业的职工素质情况,则该乡镇企业的全体人员构成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职工就是总体单位。 5、关系:a.总体由总体单位组成; b.组成总体的个体是有差别的; C.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说明总体特征;而标志则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2、统计指标必须是可量的;统计标志未必都是可量的; 3、统计指标具有综合性;而统计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 两者之间的主要联系在于: 1、许多统计指标的指标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2、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例如:要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则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是指标,而某省的粮食总产量是标志。 四、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方法; 5、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五、统计调查的分类 1、按统计调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定期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2、按调查总体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4、按统计调查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分为政府统计调查、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社会调查; 5、按收集资料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和问卷法

教育统计学大纲

高纲142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063 教育统计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教育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整理、分析在包括教育实验、教育调查等教育研究中所获取的数字资料,并且根据样本观察推断未知总体状况,进而把握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统计学,统计学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教育统计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必考科目之一。 学习《教育统计学》,首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需要。作为科研型的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经常阅读国内外的教育研究报告和文献资料,而在这些报告或文献中,许多都是采用统计学方法来表述或解释其研究成果的。此外,我们自己的调查、实验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也需要用统计学的方法来概括和说明。不仅如此,其实一项好的教育调查、教育实验从研究设计开始,就离不开统计学方法的支持。总之,缺乏教育统计学的知识和应用能力,不仅妨碍我们的学术交流,也严重地影响教育研究科学水平的提高。 学习《教育统计学》,同时也是科学训练的需要。统计学所运用的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总体的推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因此通过教育统计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一些处理教育科学研究资料的技术手段,而且有助于我们科研意识的养成、科学思维的锻炼。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思想与内容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该了解三对六种思维方式,即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的思维方式、从局部到整体与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以及教育统计学的思维方式;掌握总体、个体与样本,以及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等基本概念;掌握样本的容量、样本的选取、抽样的类型以及常用的抽样方法;了解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思想。 【学习内容】 第一节教育统计学的思维方式 一、思维方式及其基本类型 二、教育统计学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术语与符号 一、总体、样本与个体 二、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 三、抽样方法简介 第三节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思想 第四节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考核知识点】 1.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统计学第三版 复习重点

统计学复习重点 1、理解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p5-6) 2、熟悉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的图表描述,常用图表 3、理解教材p51思考题T1、T2、T3、T5、T7、T10 4、熟练掌握加权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计算方法(参考教材 p55T11、T13) 5、理解样本均值、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及中心极限定理 6、理解点估计的三个评价标准,区间估计的有关概念(置信度、估计精度、区 间宽度等) 7、熟练掌握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参考 p129例题4.2、p131例题4.4、p142例题4.12、例题4.13) 8、理解样本容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允许误差间的关系 9、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步骤及两类错误、p值 10、熟练掌握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方法(参考教材p159例题5.4、5.5、 5.6、5.8) 11、理解方差分析的相关概念、原理及基本步骤 12、熟练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表的内在联系(参考教材p194表6.5、6.6、p210T3) 13、熟练掌握一元线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及相关概念、重点熟悉Excel回归分析输出表的内在联系(参考教材p227表7.4、p241表7.6、p249T4) 14、熟练掌握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参考教材p287习题1、2、3) 15、理解时间序列的组成因素及两类模型 16、熟悉选择拟合时间序列趋势模型的分析方法、常用模型(如指数曲线模型) 17、理解加权综合指数(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理解指数体系中的恒等式 18、熟练掌握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方法(参考教材p306例题9.4) 19、理解CPI指数及其经济意义,CPI指数与购买力指数的关系 20、理解构建综合评价指数的基本问题(p312)

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2、测量结果能在其上取定数值的量尺,从量化水平高低的角度可分为: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与比率量尺。在名义量尺上所指定的数字,只具有类别标志的意义,而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的意义。顺序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则较高,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如学业成绩评定优劣。等距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又更高,这种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性连续体系上的值,如温度、可比可加。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如身高、体重等。能加、减、乘、除 3、测量工作按一定的规则进行,体现为三种东西即: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的程序与要求、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 4、心理测量跟物理测量的两点突出差异:一间接性;二要抽样进行 5、数据的种类①从数据来源分成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和人工编码数据②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分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数据 6、顺序变量数据之间虽有次序与等级关系,但不具有相等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等距变量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能做加减运算。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7、数据三个特点①数据的离散性②数据的变异性③数据的规律性 8、统计一批数据的次数分布两种方法:一、按不同的测量值逐点统计次数;二、为了简缩数据以区间跨度来统计次数。如分数段统计 9、编制简单次数分布步骤①求全距②定组数③定组距④写组限⑤求组中值⑥归类划记⑦登记次数 10、相对次数分布表主要能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比结构 11、累积次数分布表还分成“以下”累积次数分布表与“以上”累积次数分布表两种。“以下”累积其目的在于反映位于某个分数“以下”的累积次数共有多少

2017年秋教育统计学答案(20200627082742)

综合作业20170802 1. (单选题)从含有N 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 个元素作为样 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本题6.0分) 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6 2. (单选题)从含有N 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 个元素作为样 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样本量为 n 的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概 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本题6.0分) A 、简单随机抽样 3 B 、整群抽样 B c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D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B 、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3. (单选题)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 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 法称为()(本题6.0分)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6 4. (单选题)一个元素被抽中后不再放回总体, 然后再从所剩 下的元素中抽取第二个元素, 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 样方法称为()(本题6.0分) B 、

3 A 、重复抽样 3 B 、不重复抽样 3 c 、整群抽样 d D 、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6 5. (单选题)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类,然后 为()(本题 6.0分) 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6 从各类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这样的抽样方式称 B 、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总体: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是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观察值的集合 2.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就是全面调查,即调查目标总体中全部观察对象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即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 3.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 统计量: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 4.Ⅰ型与Ⅱ型错误 假设检验的结论 真实情况拒绝H0不拒绝H0 H0正确Ⅰ型错误(ɑ) 推断正确(1 ?ɑ) H0不正确推断正确(1?β) Ⅱ型错误(β) Ⅰ型错误(ɑ错误): H0为真时却被拒绝,弃真错误 Ⅱ型错误(β错误): H0为假时却被接受,取伪错误 5.随机化原则与安慰剂对照 随机化原则: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以平衡两组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意义:①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重要设计方法;②避免有意扩大或缩小组间差别导致的偏倚;③各种统计学方法均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 安慰剂对照:是一种常用的对照方法。安慰剂又称伪药物,是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制剂,不含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但其感观如剂型、大小、颜色、质量、气味及口味等都与试验药物一样,不能被受试对象和研究者所识别。(安慰剂对照主要用于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控制研究者和受试对象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偏倚,并提高依从性。安慰剂对照还可以控制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显示试验药物的效应) 6.误差与标准误(区分率与均数) ㈠均数 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产生的、随机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标准误:是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定量指标,其公式表示为S x =S/√n ㈡样本率 率的抽样误差:样本率p和总体率π的差异 率的标准误:样本率的标准差,公式为σp=√π(1-π)/n

教育统计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教育统计学 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的分为数理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两类。 2.什么是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 3.统计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1)描述统计 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包括归组、编表、绘图等数据整理工作和计算各种特征量反映其分布特征。 (2)推断统计 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3)实验设计 实验者为了揭示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订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包括抽样设计、样本容量计算、确定实验对照形式、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安排实验因素、控制无关因素以及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4)三者的关系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推断统计通过样本信息估计、推测总体,从已知情况估计、推测未知情况。良好的实验设计才能使我们获得真实的有价值的数据,对这样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与符号 1.随机变量 (1)随机现象与随机事件:随机现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次试验有多种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结果叫做一个随机事件。 (2)随机变量:这些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它们的发生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把能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统计处理的变量都是些随机变量。每个随机事件往往表现为一种数值。对于不是以数值表示的随机事件,可以将之数量化。 (3)变量的类型 ①离散变量/间断变量:数据的取值只能在固有的单位上计算,而不能划分更小的单位。如人数、名次、等级。 ②连续变量:数据的取值不仅可以在固有单位上计算,而还能划分为其他若干单位。 教材23页练习2:识别下列观察值所属的变量是连续变量还是间断变量。2.总体、样本和个体 (1)总体: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人+物) (3)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的容量,一般用n表示。样本中个体数目大于30一般称为大样本,等于或小于30称为小样本。在有些情况下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时,大样本和

教育统计学答案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总和称为总体。 3.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超过30 的样本。 4.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特征量称为参数。 5.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需计算该组数据的集中量。 6. “65、69、72、87、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76.4 。 7. “78、69、53、77、5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9 。 8. 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145厘米。 9.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10.有7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分别为:80、65、95、70、55、87、69分,他们的全距是40分。 11.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5分,平均分是85分,其差异系数是5.88% 。 12.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的差异程度,要把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转化为差异系数。 13.两个变量之间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4.要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需要计算相关系数。 15. 若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则它们的相关系数是正数。 16.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 17.质与量的相关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和多系列相关。 18.品质相关的分析方法包括四分相关、Φ相关和列联相关。 20. 某班50个学生中有30个女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男生的概率是2/5。 21.某一种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22.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需要判断两个样本是相关样本还是独立样本。 23. 单纯随机抽样能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和独立性。 24. χ2检验的数据资料是点计数据。 25.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一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6.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单向表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27. 双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两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8. 双向表χ2检验是对双向表的数据进行的χ2检验,即双因素的χ2检验。 29.假设检验的方法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30.符号秩次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 31.标准正态曲线在Z=0处为最高点。 32.直条图是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33.直方图是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34.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是经常性资料和专题性资料。 35.教育调查从范围来看,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类的标志按照形式可分为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 二、简述题 1.简述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有关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工

《教育统计学》名词解释重点

第一章绪论 1,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来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2,教育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类。 (1)描述统计:计算集中量(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来反映集中趋势;计算差异量(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平均差、标准差、差异系数)反映离散程度;计算偏态量及峰态量反映分布形态;计 算相关量(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点二列、二列、四分、C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 系数、多系列相关系数)反映一致性程度。 (2)推断统计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3,随机现象三个特性:一,一次试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其所有结果是已知的;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那一种结果会出现;三,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结果。 随机变量:把能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之 4,总体:是我们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 样本数目大于30称为大样本,小于等于30称为小样本。 第二章数据的初步整理 1,教统资料来源有经常性资料和专题性资料。 专题性资料包括(1)教育调查。按调查方法分为现情调查、回顾调查和追踪调查;按调查范围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2)教育实验。分为单组实验(指对同一实验对象先后实施两种实验处理)、等组实验(指在甲乙两组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之实行不同的实验处理)和轮组实验(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两种实验处理,并且每种处理各重复一次,也即每个或多个单组实验的联合) 2,数据的分类。按来源分为点计数据和度量数据;按随机变量取值情况分为间断型随机变量(取值个数有限、独立的、两个单位之间不能再划分细小单位、一般用整数表示,如优劣程度、品德爱好打分)和连续性随机变量(个数无限、单位之间可以再划分、可以用小数表示如身高体重、完成作业的时间等)。 3,频数分布表制作步骤:求全距;决定组数和组距;决定组限;登记频数。 4,用累计频数表示的频数分布表称为累计频数分布表。 第三章集中量 1,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2,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或平均数)的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是n个数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调和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倒算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亦称倒数平均数。 第四章差异量 1,差异量是指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量。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越广,越不整齐;相反,表示分布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2,全距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极差,用R表示。 四分位距是指用依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间部分50%个频数距离的一半作为差异量指标。四分位距就是第三个四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与第一个四分位数(第25半分位数)差的一半。 百分位距是指两个百分位数之差。常用的有两种:一为第90与第10百分位数之差;一为第93与第7百分位数之差。 3,标准差越大,表明离散程度越大,即数据越参差不齐,分布范围越广。

0282《教育统计学》

1、标准分数的数值大小和正负,可以反映其原始数据在团体中的位置。 A.√ 2、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来反映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 B.× 3、点计数据是计算个数所获得的数据。 A.√ 4、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 A.√ 5、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 A.√ 6、标准差是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B.× 7、学生某科考试成绩属于随机变量。 A.√ 8、几何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 B.× 9、用量尺测得的学生身高数据属于测量数据。 A.√ 10、t分布是一种标准正态分布。 B.× 11、直条图是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B.× 12、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A.√ 13、样本上的数字特征称为样本容量。 B.× 14、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在实验前后进行两次测验,所获得的两组测验结果属于相关样本。 A.√ 15、在分层抽样中,将总体分层的基本原则是各层内部以及层与层之间差异都要大。 B.× 16、点估计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的值估计相应总体参数的值。 A.√ 17、数据60、45、90、66、80的中位数是90。 B.× 18、分层抽样是按照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把总体划分成几部分(即几个层),然后从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抽样方法。 A.√ 19、机械抽样的基本方法是:排序、确定间隔、抽取个体。 A.√ 20、机械抽样是把总体中所有的个体按一定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取样的抽样方法。 A.√ 21、统计图的标题要写在图形上方。 B.× 22、统计表的标题要写在表的下方。 B.× 23、样本内个体数值的分布称为某种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B.× 24、差异系数是方差与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 B.×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2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2.1 总体和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的概念: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居于支配和主导的地位,有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的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是研究的总体,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就是该班的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的的不同,我们要选取的研究对象也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的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总体。 如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等都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是无限的,或准确度量它的单位数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的,这样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的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的鱼的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的特征: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的现象或表现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大量单位的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的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的汇总综合中

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的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的总体的特征,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是该总体的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是个体之间的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是它的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三个问题: ★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变异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的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和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是错误的。 2.总体单位 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是什么?总体单位是什么? 总体的同质性是什么?变异性是什么? 3.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的和认识对象的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教育统计学和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下列分布中哪一种是单峰对称分布?( ) A. F分布 B. χ2分布 C. t分布 D.二项分布 2、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 A.全距 (差异量) B.四分位距(差异量) C.方差(差异量) D.标准差(差异量) 3、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 A.二项分布 B. F分布 C.t分布 D.正态分布 4、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 A. Z检验 B. t检验 C.χ2 检验 D. F检验 5、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 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n2小于30。 6、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若r1=0.40,r2=0.20,那么r1就是r2的2倍; B.如果r=0.80,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7、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 A.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φ相关 C.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二列相关 (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8、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 A.F值 B. t值 C. χ2 值 D.Z值 9、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差异系数 B.方差 C.全距 D.标准差 10、教育统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 A. 描述统计学、量化统计学 B.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量化统计学 C.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元统计 D. 描述统计学、多元统计、量化统计学 11、统计分析包括() A. 多元分析与方差分析 B. 回归分析与区间分析 C. 方差分析与区间分析 D. 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12、从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去估计因变量的相应取值的完整分析与计算过程称为() A. 多元分析 B. 回归分析 C. 方差分析 D. 区间分析 13、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A. 最小二乘法 B. 点二列相关 C. 二列相关 D. 标准差 14、当一个测验多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时,它就被认为是可靠的,这一个概念指是统计学中的() A. 信度 B. 效度 C. 一致性 D. 准确性 15、估计测量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指的是() A.效度 B.一致性

统计学重点学习的知识点重点学习的全归纳全面准确.doc

统计学知识点汇总 一、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 1)政治算术学派 最早的统计学源于17 世纪英国。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代表作《政治算术》。政治算术学派主张用大量观察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主张,为统计学 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被称为“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 ( 2)记述学派 亦称国势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德国康令和阿亨瓦尔,主要使用文字记述方法对 国情国力进行研究,其学科内容与现代统计学有较大差别。因此被称为“有统计学之名, 无统计学之实”。 (3)社会统计学派 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德国恩格尔和梅尔。该学派主张统计是实质性的研究社会现象的 社会科学,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联系和 相互关系。 ( 4)数理统计学派 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他所著的代表作《社会物理学》等将概率论和统计 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其认为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从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数理统计学得到迅速发展。到 20 世纪中期,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数理统计学派成为英美等国统计学界的主流。 三、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

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 2)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国民经济总体的 数量方面、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各企事业单位总 体数量方面等等。 ( 3)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 的区别。 ( 4)社会性: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社会 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自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四、统计工作过程 ( 1)统计设计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 (2)收集数据 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整理与分析 描述统计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 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 用的统计信息。 推断统计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 检验总体的数量特征。 ( 4)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