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心理学(终极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终极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终极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终极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小题: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心理与行为的科学。(P1)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心理学研究对象)(P2)

3、★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P2)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里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

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方面。[认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情绪与情感过程是个体对所认识的事物、所从事的活动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的体验。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学的对象包括: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和社会心理。(P2-P3)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

们誉为“心理学之

父”。(p3)

6、构造主义心理学

是第一个(心理学)

学派,构造主义的

奠基人是冯特。(p3)

7、1913年,美国心

理学家华生发表了

一篇题为《一个行

为主义者眼中的心

理学》的论文,宣

告了行为主义的诞

生。华生主张把心

里看做一个黑箱

子,不管黑箱里做

了什么,只要对受

刺激影响的反应做

出观察就可以。因

此,行为心理学应

该以行为作为研究

对象。其研究路线

可以用“刺激-反

应”(S-R)公式来

表示,这是早期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

也被称为“古典行

为主义”。(p4)

后期主要代表人物

是美国心理学家斯

金纳,由于他不否

认人内部心理活动

的存在,发展了行

为主义,所以其理

论被称为“新行为

主义”,把行为主

义心理学推向了极

端。(p4)

8、心理学的主要流

派:构造主义心理

学、行为主义心理

学、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人本

主义心理学和进化

心理学。(p3-p5)

9、精神分析心理

学:精神分析学说

是由奥地利精神病

医生弗洛伊德于19

世纪末20世纪初创

立的,注重对人类

异常行为的分析和

动机、无意识现象

的研究。他还提出

了由本我、自我和

超我组成的人格结

构模型。(p4)

10、1967年,奈塞

尔《认知心理学》

一书的出版是现代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

标志。(p5)

11、人本主义心理

学是由马斯洛和罗

杰斯等人创立的。

(p5)

12、心理学的研究

任务在于对心理和

行为做出科学的描

述、解释、预测和

控制,并借此服务

于社会,提高人类

的生活质量。(p9)

(1)心理学的首要

任务是描述。是对

研究对象的心理和

行为特点作出客观

准确的描述,即心

理与行为“是什

么”。描述通常是进

行更深入研究的必

要前提。(p9)

目的是将研究问题

时所获得的表面事

实,客观地以口头

或文字描述出来,

只求事实的真实

性,不涉及问题发

生的可能是相当可

靠的。(p9)

(2)解释:该任务

的功能是回答“为

什么”的问题,(即

某种心理与行为事

件为什么发生,其

发生的原理和机制

是什么。)(p9)

(3)预测:心理学

中的与测试对一个

特定的行为将要发

生的可能性和一种

特定条件将被发现

的可能性的陈述,

即根据已有的理论

对某种心理和行为

事件在任何条件或

情况下发生的理论

推测。(p10)

(4)控制:(大多

数心理学家把对人

类心理和行为的控

制作为心理学的最

高目标。)控制以

为这通过一定手段

或者方法使心理与

行为发生或者不发

生,即引发那些希

望发生的事件,控

制那些不希望发生

的事件。(p10)

13、高等教育心理

学与教育心理学既

具有共性,同时,

又具有独特性。

(p14)

14、我们可以将高

等教育心理学定义

为:研究高等教育

过程中学生的学与

教师的教的心理现

象和规律的学科。

(p14)

二、论述:高校教

师学习高等教育心

理学的意义。

(p18-p22)

答:一、有助于了

解大学生的心理特

点,提高教育的针

对性。

第一:学习高等教

育心理学有助于高

校教师加深对大学

生认知特点的理

解。

第二:学习高等教

育心理学有助于高

校教师加深对大学

生人格和社会性特

点的理解。

第三:学习高等教

育心理学有助于高

校教师加深对个体

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

学规律,提高教育

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

助于高校教师了解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

助于高校教师把握

教学过程的规律,

提高有效教学的能

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

助于高校教师提高

其评价/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

师角色,增强角色

适应能力。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

学有助于高校教师

正确把握教师角

色,增强其角色意

识。

学习高等教育学还

有助于高校教师获

得各种能力,增加

其对不同角色的胜

任能力。

四、有助于把握必

要的心理保健知

识,促进大学生心

理健康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

助于高校教师正确

认识大学生的心理

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

助于高校教师正确

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

助于高校教师掌握

一定的心理保健和

治疗手段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

理发展

一、小题:

1、★心理发展的含

义:在心里学中,

发展是个体随年龄

增长而发生的具有

顺序性的系统变

化。所谓系统变化

是指发展所包含的

变化不是随机、混

乱、无组织的,而

是系统、有组织的。

(p23)

2、心理发展不但包

括新的行为和心理

特点的出现、已有

心理和行为机能的

增强,还包括已有

特点与能力的衰退

与消失。(p24)

3、心理发展的内容

主要包括认知过程

发展与社会性发展

两个方面。(p24)

4、认知发展学派以

皮亚杰为代表。皮

亚杰认为心理发展

的实质是主体对客

体的适应。主体通

过动作对客体的适

应是心理发展的真

正原因。构成发展

的基本过程是同

化、顺应和平衡。

(p6)

5、人的一生的发展

历程划分为五个时

期:胎儿期、婴儿

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p27)

(1)胎儿期:是从受孕到出生这段时间。

(2)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二三岁这段时间。

(3)儿童期:是从二三岁到十一二岁这段时间。

(4)青少年时期:是由儿童成长成为成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

我国发展心理学界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将大学阶段作为成人早期或青年期的开始。

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阶段。(5)成人期

6、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30-p31)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6岁)

3)具体预算阶段(6-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大学生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2)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p31-p32)

1)情境亚理论(环境适应)

2)经验亚理论(经验导致智慧)

3)成分亚理论(3)佩里认知发展的三段论:(p32)1)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

2)第二阶段:相对

性阶段

3)第三阶段:约定

性阶段

7、性格和气质不

同,气质具有天赋

性,没有好坏之分;

而性格是后天在社

会环境中逐渐形成

的,是个体最核心

的人格构成,受个

体的价值观、人生

观、世界观的影响。

所以性格具有好坏

之分,体现了一定

的社会性和道德

性。(p39)

8、歌德曼总结了青

少年这一特定时期

友谊关系的六大发

展功能:(1)陪伴。

(2)放松。(3)工具性

支持。(4)自我意向

的支持。(5)社会比

较。(6)亲密。

二论述:试析大学

生思维发展的特

点。(p34-p37)

答:(一)在形式逻

辑思维发展的同

时,辩证逻辑思维

逐渐趋向成熟和完

善。

1)形式逻辑思维是

指在感性认识的基

础上对事物本质联

系的抽象统一的反

映。

2)在青少年时期,

个体虽然已经掌握

了某些辩证思维的

方式,但形式逻辑

思维仍占据优势地

位。

3)大学生辩证逻辑

思维的迅速发展与

高等学校的教学密

切相关。

4)大学生的生活、

活动和他们所接触

的人际关系,需要

他们发展辩证思

维。大学生形式逻

辑思维的发展与辩

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是相辅相成的。前

者为后者的发展提

供了可能性;后者

的发展可以促进前

者的进一步发展。

(二)在常规性思

维发展的同时,创

造性思维也在迅速

发展。

1)首先,大学生创

造性思维的发展是

时代发展的需要。

2)其次,大学阶段

是创造性思维发展

的最佳阶段。

3)此为,高等学校

也为大学生创造性

思维的发展提供了

有利的条件。

(三)在思维能力

高度发展的同时,

形成了对思维的元

认知。

1)元认知是对认识

的认识。

2)大学生对思维的

元认知,表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A.他们能直接思考

自己的认识活动,

能够清楚地意识到

自己的认知过程及

其活动方式。

B.大学生对自己的

认知和情绪活动都

充满兴趣,能进行

较深刻的反思。

C.元认知的发展,

使大学生能够更好

地调节和控制自己

的思维活动,提高

学习的效率。

第三章:大学生心

理差异与教育

一、小题:

1、气质可分为以下

四种类型,这四种

类型的最主要的心

理特征分述如下:

(1)胆汁质(刘备、

李逵):精力旺盛;

脾气躁,乐于助人;

思维敏捷。心理活

动特点是兴奋性

高,不均衡。(2)

多血质(张飞、燕

青):容易适应新环

境,结交新朋友。

给人以活泼热情、

充满朝气的印象。

他们的注意力容易

转移,兴趣容易变

换。(3)粘液质(薛

宝钗、林冲):属于

粘液质的人缄默而

沉静,由于神经过

程平静而灵活性

低,反应会比较缓

慢。给人的外表感

觉为态度持重,沉

着稳健。这种气质

类型的不足之处是

有些固执冷淡,不

够灵活,因而显得

因循守旧。(4)抑

郁质(林黛玉):这

种人具有较高的感

受性和较低的敏捷

性。他们反应缓慢,

动作迟钝,缺乏生

气,不爱交际。

(p48-p49)

2、大学生的气质教

育:(1)教育学生

认识和控制自己的

气质。(2)根据不

同的气质类型,因

势利导,采取适当

的教育方法。(3)

气质与职业指导:

1)胆汁型的人,较

适合于反应迅速、

动作费力、应急性

强、危险性大的工

作。如果他们从事

耐心细致的工作,

那么就必然付出较

大的耐力而且效果

还不会好2)多血质

的人,较适合做反

应敏捷、动作多变、

富有表情的社交性

或文艺工作。而要

他们从事单调而持

久的工作,即使付

出很大的主观努

力,其效果也不会

很好。3)粘液质性

的人,较适合于做

按部就班、耐心细

致、刻板性强的工

作。如果让他们从

事激烈多变、灵活

敏捷的工作,将是

难以完成的。4)抑

郁质的人,较适合

于从事繁琐细致、

硬板缓慢的工作,

否则效果不佳。(4)

根据临床研究,两

种不平衡类型(抑

郁质和胆汁质)往

往是精神疾病的主

要发生者。

(p51-p53)

3、大学生的性格类

型差异:(1)外倾

型性格明显多于内

倾型性格;(2)独

立型多于顺从型;

(3)在各种社会价

值类型中,经济型

对大学生有较大的

吸引力(经济型、

理论型、审美型、

社会型、权力型、

宗教型);(4)在双

向性格因素中,中

间型大学生占绝大

多数。(p55-p56)

4、心理学中所说的

能力,是指个体顺

利完成某项活动的

个性心理特征。

(p59)

5、大学生应该具备

以下的能力:自学

能力、表达能力、

操作能力、适应能

力、创造能力。(p60)

6、★斯腾伯格的智

力三元论:情境亚

理论(阐述智力与

环境的关系,即周

围环境对个体智力

具有制约作用)、经

验亚理论(讨论个

体对任务或情境的

经验水平与他们的

智力行为之间的关

系)和成分亚理论

(智力三元论最重

要的部分,分为元

成分、操作成分和

知识获得成分)。

(p64)

滕伯格把智力成

分分为元成分、执

行成分和知识获得

成分。(p64)

7、智力的测量:

现代西方心理学中

常用智商IQ表示

智力的高低。(美

国心理学家推孟首

次引进智商概念,

其含义是被监测者

所获得的智龄分数

与他实际年龄之

比,公式:IQ=智力

年龄/实际年龄

*100。)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其计算公式为:IQ=100+15*(X-X)/ S(p66)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p72)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成为学习方法。(p72)

学习倾向是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偏好,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p72)

9、学习风格的心里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认知要素具体表现在认知过程中的宽窄、信息的继时性加工与同时性加工、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与综合、沉思与冲动等方面。情感要素表现在理性水平的高低、学习兴趣与好奇心的高低、成就动机水平的差异、内控与外控以及焦虑性质与水平的差异等方面。意动要素则表现为学习坚持性的高低、言语表达力的差异、冒险与谨慎,等等。(p73)10、认知风格可分为知觉风格、思维风格和解决问题风格。(p74)

知觉风格包括场独立型(偏爱自然科学)和场依存型(偏爱社会性学科)。场独立型:往往倾

向于以内在参照物

而不是外在参照物

去知觉事物,即能

以自己独立的标准

觉察、判断事物。

场依存型:较多的

依赖外在参照物去

知觉事物,或者难

以摆脱环境因素的

影响,不能从复杂

情境中区分事物的

基本要素和组成部

分。

11、内控性和外控

性区分:控制源指

人们对影响自己生

命与命运的那些力

量的看法。内部控

制特征的学习者相

信自己从事的活动

及其结果是由自己

的内部因素决定的

(,自己的能力和

所做的努力能控制

事态发展)。外部

控制特征的学习者

认为自己受命运、

运气、机遇和其他

人的摆布,这些外

部复杂且难以预料

的力量主宰自己的

行为。(p75)

12、焦虑是个体在

一定压力情境中所

产生的包括担忧、

紧张、恐惧等成分

的复合型情绪。

过敏性焦虑不是因

为客观情境对自尊

心构成威胁而引起

的,而是由遭到严

重伤害的自尊心本

身引起的。自尊心

受伤害程度越高,

过敏性焦虑水平越

高。(p76)

13、研究表明:在

智力上,男女的智

商存在差异,但不

明显(即男女智商

无差异)。在成就

上,男女成就水平

普遍高于女性。

(p85)

二论述题:简述大

学生能力的差异与

教育。(p66-p70)

(一)大学生的能

力差异:(由于个

体在成长环境过程

中受到遗传与环境

的交互作用,因此

每个人的能力是各

不相同的,即能力

存在个体差异。大

学生的能力差异主

要表现在能力类型

和能力的发展水平

上。)

1、能力的类型差

异:(1)模仿能力

与创造能力的划分

(2)认知能力、操

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的划分。(3)一般

能力和特殊能力的

划分。

2、能力水平的差

异:(能力水平有

高低之分,就大学

生的总体智商而

言,明显高于全国

同龄人的智商水

平,IQ大都在100

以上。下面主要分

析大学生智力水平

的学科差异和性别

差异。)(1)大学

生智力水平的学科

差异。(学科差异

不是体现在一般智

力上,而是体现在

特殊智力方面,即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

在智力发展的整体

水平上不存在显著

差异,但在智力的

各要素方面却存在

差异。)(2)大学

生智力水平的性别

差异。(从智力发

展的整体水平看,

男女大学生不存在

显著差异,但从智

力的各要素看,却

存在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的能

力差异的教育含义

1、针对大学生的能

力类型差异,全面

培养大学生的能

力。(教师培养大

学生的能力的主要

途径和方法,可归

纳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是掌握知识和

技能的具体途径和

方法;实践对能力

特别是特殊能力的

发展起着重要作

用;勤奋是提高能

力的几由之路,是

大学生能力发展的

内因;在培养大学

生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注意关于

从每个学生身上,

发现他们潜在的能

力,做到知其所长,

引发其长。总之在

大学生能力培养

上,要把不同层次

的能力同不同形式

的培养方式结合起

来,使处于不同状

态下具有不同能力

的学生,都能得到

认真培养和能力开

发。)

2、针对大学生的能

力水平差异,在教

学方法上要因人施

教。(在传统的课

堂教学中,教师往

往只注意中等程度

的学生。其结果,

智力水平高、成绩

优秀的学生由于不

能以更高的速度前

进,求知欲得不到

满足;智力水平低、

成绩差的学生往往

因跟不上进度,达

不到教学要求,且

屡遭失败而失去学

习的信心。为了解

决上述矛盾,心理

学家设计了许多新

的适应学生智力差

异的教学方式,如)

(1)掌握学习、(2)

个别指示教学和(3)

个人化教学系统、

(4)计算机辅助教学

等。

第四章高等学校

教师心理

一、小题:

1、社会角色是指由

人们的社会地位所

决定的、符合社会

所期望的行为和态

度模式。(p93)

一般而言,人们对

教师角色的期待主

要有:(1)知识的

传播者和指导者。

(2)教学的组织管

理者。(3)学生的

榜样和价值导向

者。(4)家长的代

理人。(5)心理调

节或心理治疗者。

(6)科学研究人

员。(p94-p95)

2、.教师角色的形成

一般经历以下三个

阶段:(1)角色认

知阶段(角色认知

指角色扮演着对角

色的社会地位、作

用、行为规范的实

际认识和社会其他

角色的关系的认

识)(2)角色认同

阶段(通过亲身体

验接受教师角色所

承担的社会职责,

并用来控制和衡量

自己的行为)(3)

角色信念阶段(教

师角色中的社会期

望与要求转化为个

体的心理需要)

(p95-p96)

3、教师心理素质结

构要素:(1)教师

的知识水平(2)教

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3)教师的人格素

质特征(4)教师职

业的积极情感

(p98-p101)

4、教师成长与发展

的最高目标-专家

型教师。与非专家

型教师相比较,专

家型教师主要有三

个方面的特征:

⑴具有丰富而有效

的专门知识:斯滕

伯格认为专家型教

师应具备的知识经

验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内容知识,

即有关教授学科内

容的知识;二是教

育学知识;三是有

关特定内容的教育

学知识。⑵能够高

效率的解决教学领

域内的问题。⑶创

造性的洞察力。

(p109-p110)

二、论述: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p99-p101)

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多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教学组织能力

(2)教学认知能力1)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

2)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

3)教学设计能力

4)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

(3) 教学操作能力

1)语言操作能力

2)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4)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培训来具备教学监控能力.对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1)澄清阶段2)模拟阶段3)联系阶段4)提示阶段

第五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一、小题:

1、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一般来说,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p113-p114)

广义学习的概念,应从下面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第二,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第三,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第四,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做学习。

2、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

中介通过思维活动

而积累经验,进而

产生行为、能力和

心理倾向的相对持

久变化的过程。

(p114)

3、学生的学习,是

人类学习的一种特

殊形式,它通常是

指学生在学校的学

习。与人类一般学

习相比,这种学习

的特点是:第一,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

师指导下,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

进行的,是以掌握

系统的科学知识为

主要任务的,与其

他学习方式不同。

第二,学生的学习

是一种特殊活动,

以掌握间接经验为

主,它同科学家的

发明创造是不同

的。第三,学生的

学习是为将来的工

作做准备的,是为

将来进一步认识和

改造世界打好基

础,并非当时直接

需要。第四,学生

的学习不仅要掌握

知识和技能,而且

还要发展能力,培

养品德,促进健康

人格的发展。(学

生的学习的全面)

(p115)

4、我国心理学家的

学习分类:我国著

名的心理学家潘菽

从按照学习的内容

和结果把学习划分

为四种类型:(1)

知识的学习(2)技

能和熟练的学习(3)

心智的、以思维为

主的能力的学习(4)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

惯的学习。(p116)

5、布卢姆的教育目

标分类: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和动作领

域的教学目标分

类。这三类目标的

每一类目标又排成

由低到高的若干等

级。认知目标包括

知道、了解、应用、

分析综合和评价;

情感目标包括接

受、反应、价值判

断、组织、性格化;

动作技能目标包括

知觉、定向、机械

动作、复杂的外显

反应等。(p118)

6、奥苏伯尔主要是

研究学校学生的学

习:首先,他根据

学习进行的方式,

把学习分为:接受

学习和发现学习。

其次,他根据学习

内容和学生已经有

的知识经验之间的

关系把学习分为机

械学习和有意义学

习。并认为学生的

学习是有意义的言

语学习。(p118)

7、大学生学习(方

式)的特点:⑴学

习方式的多样性。

⑵、学习过程的阶

段性:大学生的学

习过程大体上可以

分为以下几个阶

段:1)基础理论和

专业基础课阶段;

2)专业课阶段;3)

毕业设计或毕业

(实习)论文阶段。

⑶学习内容的特殊

性:大学生学习内

容的特殊性,主要

表现在学习内容的

广泛性、专业性、

争议性和高层次性

上。⑷学习组织的

主体性。

(p119-p121)

8、(学习理论总体

上可分为两大理论

体系:联结理论和

认知理论。)(p121)

学习的联结理论

(最早的学习理

论):这个学派尽

管内部观点不一

致,但是有以下共

同特点:把刺激—

反应作为所有心理

现象的最高解释原

则,把一切心理现

象或所有的学习都

归结为刺激—反应

联结形成的。(2)强

调学习发生的原因

在于外部的强化,

主张研究学习就在

于研究外部条件,

而忽视对学习内部

过程和内部条件的

研究。(p122)

(1)桑代克的学习

理论:桑代克是联

机理论的创始人,

其理论的基本观点

是:1)学习的实质

在于形成一定的联

结。2)学习是通过

不断的“尝试错误

“而实现的。3)情

境与反应之间的联

结是按照一定的规

律形成或建立起来

的。桑代克提出,

情境与反应的联结

有三个规律,即准

备律、练习律、效

果律,其中练习律

和效果律是两大主

要定律。(p122)

(2)斯金纳的操作条

件反射学说(p123)

(3)班杜拉的观察

学习理论:

(p124-p125)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

程:

社会学习分析中控

制观察学习的组合

过程概括了这四个

过程的基本成分:

注意过程;保持过

程;再造过程;动

机过程。

9、学习的认知理

论:

(1)布鲁纳的认知

结构学习理论:

(p127-p128)

其学习理论的主要

观点之一是:发现

学习是最佳的学习

方式。布鲁纳认为

“发现是教育儿童

的重要手段”,学

生掌握学科的基本

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发现法。

(2)奥苏泊尔的认知

同化学习理论:

(p129-p131)

★有意义学习的实

质与条件:

1) 有意义学习的

实质:有意义学习的

实质,就是符号、

文字所代表的新知

识与学习者认知结

构中已有的适当观

念建立实质性的和

非人为性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是指

表达的词虽然不

同,但都是等值的。

2)有意义学习的条

件:A.从客观条件

来看,学习材料必

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必须具有

有意义学习的心

向。C.学生认知结

构中必须具有适当

的知识,以便与新

知识进行联系。D.

学习者必须使这种

具有潜在意义的新

材料与认知结构中

有关的旧知识发生

相互作用,结果旧

知识得到改造,新

知识就获得实际意

义,即心理意义。

10、学习迁移的概

念:学习的迁移(简

称迁移)是一种学

习对另外一种学习

的影响。(p138)

11、学习迁移的种

类(可以从以下几

方面进行分类):

(p138-p139)

(1)根据迁移的性质

分类:学习迁移可

以分为正迁移和负

迁移。1)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

学习产生积极的促

进作用。2)负迁移:

在相似的知识和技

能学习过程中,如

果没有很好地加以

区分,也会产生相

互干扰的现象,即

产生负迁移。

(2)根据迁移层次

分类:美国心理学

家加涅根据迁移层

次的不同,把学习

迁移分为:横向前

移、纵向迁移。1)

所谓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又称“水平迁移”。2)所谓纵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不同水平后继学习(更高级的学习)发生的迁移。例如,作为先前学习的加法、减法学习,对以后更高级的乘法和除法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纵向迁移指的是由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向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迁移,所以又叫“累计迁移”。(3)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分类:学习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1)凡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例“举一反三”。2)凡是后一种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4)根据迁移的内容分类:学习迁移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1)特殊迁移指某一领域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内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2)普遍迁移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的学习的影响,即所学的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化。12、学习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2)概括化理论:贾德提出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在1908年所做的著名“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经典实验。(3)学习定势说: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指

学习者进行学习活

动时的心理准备状

态。(p140-p145)

二、论述:论述:

大学生学习迁移的

有效促进(在教学

实际中,教师应该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

学习迁移?)

(p148-p151)

为了使大学生有效

地学习,要求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

运用迁移规律,掌

握促进迁移的理想

方法,积极地促进

大学生的学习迁

移。

(1)掌握有关的原理

或规则:根据相同

要素说,学生掌握

了扎实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就为

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和技能创造了条

件,另外要注意学

习情境与日后应用

情境的相似性。

(2)提高知识的概括

化水平:科学精选

教学材料,布置适

当练习,并运用原

理去解决实际问

题,鼓励引导学生

总结、概括、归纳

学习内容,提高知

识概括化水平。

(3)让学生学会学

习:要善于把对学

生的指导与学生自

己的总结结合起

来。

(4)发挥定势的积极

作用:在实际教学

中,教师要利用定

势的积极作用帮助

学生迅速掌握同类

问题的解决方法,

又要变化问题,帮

助学生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防止定势

的消极作用。

(5)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

的心理状态,对待

学习既有热情和信

心,又有适当的焦

虑和思维活动的紧

张程度。

第六章大学生的学

习动机及其激发

1.学习动机是指直

接推动学生进行学

习的一种内部动

力,是激励和指引

学生进行学习的一

种需要。注意:外

部的不叫动机。

(p153)

2、动机作用处在何

种强度才能使学习

效率达到最佳水平

呢?耶尔克斯-多

德森定律表明了学

习动机与学习效率

的关系:容易的任

务,学习效率随着

动机作用的增强而

提高,增加任务的

难度,动机强度越

大,学习效率越低。

一般来讲,中等强

度动机效率最高。

(p157)

3、大学生学习动机

的特点:学习动机

的多样性、发展性、

间接性(学习动机

的间接性是大学生

的主要学习动机)、

社会性、职业性。

(p157-p159)

4、成就动机:人们

在完成任务时力求

获得成功的内部动

因。这一概念最早

可以追溯到20世纪

30年代默里提出的

“成就需要”。

(p159-p160)

5、当前最主要的成

就动机理论有:

(p160-168)

(1)麦克里兰德的

成就动机理论:默

里为了测量人格与

需要,曾特别制定

了主题统觉测验

(TAT)。

(2)阿特金森的成

就动机期望×价值

理论:阿特金森认

为,广义的成就动

机分两种:一种是

追求成功的动机,

表现为趋向目标的

行为;二是避免失

败的动机,表现为

想方设法逃脱成就

活动,避免预料到

的失败结果。

(3)韦纳的成就动

机归因理论:

1)原因的划分:韦

纳把众多的原因按

其特性划分为三个

维度:原因源(分

为内部和外部)、

稳定性(分为稳定

和不稳定)、可控

性(分为可控和不

可控)维度(三个

归因维度)。通过

原因的这三个维

度,我们便可以分

析各种原因。(理

解见p165图6-1)

2)原因归因与成功

期望和行为:韦纳

在1986年的研究表

明,对未来成功和

失败的期望主要取

决于一个人对先前

成败结果归因的稳

定性,原因的稳定

性归因会影响成败

期望的继续,就是

他的“期望原理”。

根据韦纳的研究,

原因的稳定性归因

与期望和行为之间

的关系可以概括

为:(理解见p166

图6-2)

3)归因训练的思想

(4)班杜拉的自我

效能感理论:所谓

自我效能感,就是

指人们对自己能否

成功地进行某一成

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它与自我能力

感是同义的。

二论述:★论述大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

发(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该如

何培养和激发大学

生的学习动机?)

(p175-p178)

答:学生学习动机

的激发是在教学过

程中进行的,她主

要依赖于教师的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

以及教学组织。通

常采用下列方法和

措施来激发大学生

的学习动机:(一)

向学生提出具体而

明确的学习目标。

做到这一点,教师

在教授一门新课之

前,都要让学生知

道具体的目标和要

求,以及教学内容

在实践中的应用价

值和在整个知识体

系中的地位,这是

激发大学生学习积

极性和主动性的有

效措施。因为只有

大学生在明白了自

己学习的目标和愿

望后,才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的愿望。

(二)创设问题情

境,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教学实践证

明,创设问题情境

是激发学习积极性

的有效方法。在这

种情境下,大学生

所产生的矛盾、疑

惑或惊讶最能引发

求知欲和学习兴

趣,产生学习的愿

望和意向,获得理

想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学习结

果的反馈作用,是

学生获得学习的成

功。让学生在知晓

自己的学习结果,

不仅能够使其及时

的调节自己的学

习,使学习效果不

断的提高,而且能

够提高其学习的热

情,进一步激发学

习的动力(四)注

意教学内容的新颖

性和教学方法的多

样性。大学生的学

习动机是在丰富多

彩的教学内容和多

样的教学方法中得

以提升的,不断地

更新教学内容和变

换教学方法,可以

使学生产生更高水

平的求知欲,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适当的开展

竞赛活动,在学校中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这是因为在竞赛活动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的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六)训练学生形成积极地归因方式。归因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情感和随后的行为。必须对学生不适当的归因倾向进行校正。这在教育中改善差生的处境是具有指导意义。

第七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一、小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2)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实际上传统意义的技能。)(3)策略性知识(即学习方法)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p181-p182)

2、所谓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

学习的关键。

(p182)

(1)陈述性知识的

表征:心理学家普

遍认为,陈述性知

识主要是以命题和

命题网络的形式进

行表征的。表象系

统和线性序列也是

陈述性知识的重要

形式。(p182)(理解

见p184图7-1)

(2)程序性知识的

表征:1)产生式2)

产生式系统

(p185-p186)

3、元认知:是对认

知的认识,具体地

说,是个人认知过

程的知识和调节这

些过程的能力,也

就是对思维和学习

活动的认识和控

制。元认知的定义

包括两方面内容:

对自己的认识、加

工以及对认知和情

感状态的认识;有

意识、有目的地监

测和调节自己的知

识、加工以及认知

和情感状态。

(p190-p191)

4、陈述性知识学习

的具体机制:当代

教育学家奥苏贝尔

曾根据其研究提出

了三类有意义学习

的机制:(1)符号

学习:又称“代表

性学习”,是指学

习单个符号或一组

符号的意义。(2)

概念学习:实质上

就是指掌握概念的

一般意义,其实质

是掌握一类事物的

共同的本质属性和

关键特征。(3)命

题学习:是指获得

由几个概念构成的

命题的复合意义,

实际上是学习表示

若干概念之间关系

的判断。

5、奥苏贝尔根据新

知识与原有认知结

构的关系,将概念

学习和命题学习分

为下位学习、上位

学习和并列结合学

习三种不同的意义

获得模式。(1)下

位学习(又称“类

属学习”),分为

派生类属和相关类

属。认知心理学假

定,人的认知结构

是在观念的抽象、

概括和包容程度上

按层次组织的。(2)

上位学习(又称“总

括学习”),是在

学生掌握一个概括

或包容程度比认知

结构中原有概念程

度更高的概念或命

题时产生的。上位

学习,从具体到一

般的归纳概括过

程。(3)并列结合

学习:是指新命题

与认知结构中特有

的命题既非下位关

系又非上位关系,

而是一种并列的关

系时产生的。

(p196-p197)

二、论述:陈述性

知识的常用教学策

略(高校教学中应

如何有效促进学生

对陈述性知识的掌

握?)

答:根据目前对陈

述性知识学习的理

解和有关的教学研

究,教师在具体教

学中需要注意合理

运用以下策略。

(一)动机激发策

略。首先,充分利

用学习目标的激励

作用。其次,要及

时修正学生的动机

归因。再次,使新

知识和预期同时呈

现,同时,教师还

应提供给学生成功

产生动机的机会,

以适当的方式给学

生呈现新信息。

(二)注意选择策

略。学生对陈述性

知识的学习主要是

通过视觉和听觉两

个渠道获取信息

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

方法:1.在教科书中

采取符号标志技术

2.精心设计板书和

直观材料的呈现方

式 3.按直觉规律提

供刺激。教师呈现

给学生的刺激要清

晰、明确。(三)复

述策略。复述是为

了保持信息而对信

息进行多次重复的

过程。让学生复述

或回忆有关的旧知

识,同时在讲解过

程中也可以穿插对

有关知识的复述,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

对新知识的理解和

对旧知识的巩固。

(四)意义构建策

略。意义构建策略

泛指帮助学生对新

知识适当理解的各

种措施。这类措施

主要包括精加工、

设计组织者、鼓励

猜测、及时反馈等

多种形式。精加工

是指要求学生对要

学习的材料作精细

的加工活动,教师

便可以运用比较性

组织者帮助学生区

分新旧知识之间的

异同,从而既有利

于学生准确地发现

和建立新旧知识之

间的联系,也有利

于新知识的组织和

系统化(五)认知

结构优化策略。认

知结构优化策略是

促进学生发现不同

新旧知识之间的多

种联系,具体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1.经常指导学

生归纳和整理所学

知识 2.指导学生打

破章节系统归纳方

法性知识 3.加强抽

象知识和感性知识

的联系 4.提高课堂

提问艺术,多提指

向知识结构的问

题。

第八章程序性知识

的学习与教学

一、小题:

1、程序性知识与陈

述性知识的区别和

联系:(p208-p209)

(1)程序性知识与陈

述性知识的区别:

定义不同;测量方

式不同;表征形式

不同(程序性知识

主要以产生式和产

生式系统等形式来

表征);意识控制角

度不同(从意识控

制角度看,陈述性

知识的激活速度一

般较慢);习得与遗

忘速度不同。

(2)程序性知识与陈

述性知识的联系:

1)陈述性知识(读、

写、算)的获得往往

是学习程序性知识

的基础,因此在一

般情况下只有知道

“是什么”,才能学

会“怎么做”。2)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也为获得新的陈述

性知识提供了可靠

保障,3)陈述性知

识和程序性知识虽

然属于不同性质的

两种知识,但在学

习和用于解决问题

期间是以多种方式

相互作用的。

2、所谓变式是指改

变非本质属性以保

持本质属性的概念

正例的变化。变式

是促进概括化的最

有效方法。(p219)

3、策略性知识划分

为认知策略、元认

知策略与资源管理

策略三类。

(p222-p226)

(1) 认知策略:1)精

加工策略:是指把

新信息和头脑中的

旧信息联系起来,

寻求字面意义背后

的深层意义,或者

增加新信息的意

义,从而帮助学习

者将信息储存到长

时记忆中去的学习

策略。2)组织策略:

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类别、层次或其他关系,使之带有某种结构,以便加强与提高对材料的记忆。3)重复策略(2)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1)事件管理策略2)学业求助策略

二论述: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谈谈在高校教学中应如何切实加强策略性知识的教学。)(p230-p231)

答: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是近些年来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有研究者总结出一些有助于策略性知识掌握的教学策略:1.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一次最好只教少量的策略性知识,否则就可能出现贪多不消化的现象。而不能有效的运用到学习中。2.教会自我监控。当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学习任务时,他们应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教会他们尝试进行补救。3.在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现有研究都强调在策略性知识的掌握上,应教会学生知道所学策略的适用场合情景。也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所使用策略的适用场合是否合适等反思途径来完成,这样才能使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更有效。4.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动机。如果学生意识到策略的确提高了他们的成就,就可能得到激励,就可能倾向于继续使用策略。学生懂得,通过采用成功的学习者使

用的策略,他们也

能成为有效的学习

者。5.在具体情境中

教策略。如果把策

略性知识的传授作

为课程来对待,很

容易使学生脱离具

体的应用情景,同

对其他类型知识的

掌握造成混淆。6.

长期教学。现有策

略教学研究来看,

策略性知识的传授

一般无法短时间内

出现明确效果,教

师只有坚持长期的

系统的教学训练,

才能取得满意的效

果。

第九章:问题解决

与创造性培养

一、小题:

1、问题的成分包括

三种:问题初始状

态、要求达到的目

标以及需要获得的

两者之间的通路。

(p233)

(对问题的理解有

三个成分是公认

的:(1)给定:指

问题的的初始状

态;(2)目标,指

问题要求的答案或

目标状态;(3)障

碍,指给定和目标

之间必须经过思维

活动才能消除的障

碍。)

2、现代认知心理学

研究认为,问题解

决活动一般包括两

类思维搜索策略:

算法式和启发式。

(算法式要逐个尝

试解决问题的各种

可能性,以尝试错

误方式解决问题,

它可以保证问题得

以解决,但费时费

力,而且往往难以

实现;启发式以一

定的原有经验为基

础,采用选择方式

搜索解决问题,这

类策略简单省事、

效率高,但不能保

证问题的成功解

决。)(p238)

3、创造性的实质:

(p240)

所谓创造性是指根

据一定的目的和任

务,运用一切已知

信息,进行主动的

思维活动,产生出

某种新颖、独特、

具有社会或个人价

值的产品的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

伯格提出,关于创

造性的定义存在两

个共同要素,即“新

颖性”和“适用性”,

他将创造性定义为

“一种创造既新颖

又实用的产品的能

力”。需要说明的

是,这一界定是根

据结果来判定创造

性的,判定标准其

一是新颖性;其二

是适用性。

4、心理定势:是由

先前的活动形成的

影响当前问题解决

的一种心理准备状

态。

5、有效问题解决者

的特征:(1)在擅

长的领域表现突

出;(2)以较大的

单元加工信息;(3)

能迅速处理有意义

的信息;(4)能在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

忆中保持大量信

息;(5)能以深层

方式表征问题;(6)

愿意花费事件分析

问题;(7)能很好

地监视自己的操

作。(p246-p248)

6、培养大学生问题

解决能力的方法:

(1)实施学习策略

的教学,帮助学生

养成分析问题的策

略性思维的习惯

(2)发展元认知

(3)增强自我监控

学习(4)发展创造

性思维能力(5)促

进学生对专业知识

的全面掌握(6)培

养学生主动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内

在动机(7)问题的

难度要适当(8)帮

助学生正确表征问

题。(p251-p253)

7、头脑风暴法:又

称为“智力激励

法”,是奥斯本于

1939年提出、1953

年正式发表的一种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

方法。是在国外颇

为流行的集体讨论

法。(p255)

8、头脑风暴的基本

原则:(1)禁止提

出批评性意见(暂

缓评价),让与会

者畅所欲言;(2)

鼓励提出各种改进

意见或补充意见,

完善最佳方案。(3)

鼓励各种想法,多

多益善,让与会者

都有机会发表意

见;(4)追求与众

不同、关系不密切

的、甚至离题的想

法,使与会者在自

由与安全的气氛中

交换各种设想。

(p256)

二论述:在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结合实际说明在

教学中如何提高学

生的创造性。)

(p257-p261)

答:在高等教育活

动中,教学是培养

大学生创造性的主

渠道,大量研究表

明,个体创造性的

高低主要受认知、

动力、人格特征和

环境四个方面的影

响。因此,教师可

以有针对性的采用

相应措施。(一)

完善创造性认知结

构。1.帮助学生获取

有关领域的知识,

这是培养创造性的

基础。2.有意识传授

创造技法,凭借操

作从而使自己具有

高水平的创造力。

3.培养科学实验能

力。科学实验具有

客观性、典型性、

可控性的特点。培

养科学实验能力,

锻炼坚定地求真精

神,可以培养耐心、

细心、精心的意志,

以及自我管理的技

巧。4、协助发展

自我管理的技巧。

(二)激发创造性

动机。教师还可以

尝试从确立目标和

意图、激发好奇心

与探索欲、鼓励自

我竞争激发学生的

创造性动机。(三)

塑造创造性人格。

培养创造性人格,

实质是让学生学会

做好,使他们勇于

开拓、敢于吃苦、

乐于思考、坚毅顽

强的品质。可以从

以下五个方面进

行:1.激发学生进行

创造性学习的动机

2.培养良好的意志

品质。3.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4。树立

学生的自信心 5.确

立创造的信念。

(四)创设创造性

环境。从以下四个

方面进行。1.给学生

提供心理的安全和

心理的自由 2.给学

生的学习留有余地

3.开展高水平的学

术活动,鼓励和组

织各种创造活动 4.

开展丰富多彩的竞

争活动。

第十章:德育心理

及大学生品德修养

一、小题:

1、品德,又称为道

德品质或德行,它

是一定社会或一定

时代的道德原则、

规范在个人身上的

体现和凝结,是处

理个人与他人、个

人与社会关系的一

系列行为中所表现

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特征和倾向。

(p263)

2、品德与道德的联

系及区别:

(1)联系:1)个人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2)品德是在后天的教育、榜样示范、社会舆论等形式的影响和感染下,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个人品德在受到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的同时对社会风气也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2)区别:1)研究的范畴不同。2)影响因素不同。3)性质不同。

3、.品德的心理要素包括:(p265-p266) (1)有人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三种因素构成的。(三因素说,即知、情、行)(2)也有人认为品德是由A.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B.道德情感(人的到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一年期的一种内在体验)C.道德意志(利用人自己的意思,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道德生活的困难或矛盾并支配行为的表现)D.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重要标志)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的(四因素说,即知、情、意、行)。

4、品德的发展理论:(p267-p270) (1)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

(2)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六个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

和后习俗水平。

1)前习俗水平(广

义的):

第一阶段:服从于

惩罚的定向。

第二阶段:朴素的

利己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使他人

愉快和帮助他人的

定向。

第四阶段:尽义务、

重权威和维持现有

社会秩序的定向。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墨守成

规和契约的定向。

第六阶段:良心或

原则的定向。

(3)班杜拉的品德

发展理论:班杜拉

和他的同事通过大

量的实验研究(如

抗拒诱惑实验、模

仿学习实验等),

提出了关于认知活

动与社会影响促进

学习方式改善的证

据。

二、论述:大学生

的品德修养方法

(大学生如何提高

个人的品德修

养?)(p277-p278)

答:常用的品德修

养方法有以下四

种:1.学习。学习是

培养、提升道德修

养的重要方法。大

学生的道德知识主

要来源于两个方

面:一是感性知识,

二是理性知识。读

书、听课、模仿榜

样、参观调查、社

会实践以及各种艺

术体验活动都是学

习的形式,通过学

习,他们可使学生

了解关于道德的知

识。2.立志。立志就

是树立愿望,是树

立做一个合乎道德

规范的人的愿望。

立志使学生将道德

由社会外在规范变

为自己的内在欲

望,将道德由他律

转为自律并激发道

德需要,唤醒道德

欲望,确定道德理

想。3.躬行。躬行就

是按照道德规范做

事,从事符合道德

规范的实际活动。

通过躬行,才能落

实品德修养。“慎

独”较难,因此,

坚持后者是最重要

的躬行方式。4.自

省。自省及反省,

是一个人对自己的

品行是否合乎道德

自我检察。通过自

省,学生才能了解

自己的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道德意

志的实际情况,以

便为自己的修养形

成依据,从而有的

放矢的去恶从善,

改过自新,达到自

我认识、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的目的。

第十一章:大学生

人际交往与调适

一、小题:

1、群体是人们按照

某些相同的心理和

社会原因,以特定

方式组织起来,共

同活动且相互制约

的共同体。

具体具有以下特

征:(1)群体必须

是一群人。(2)群

体具有一定的组织

结构。(3)群体有

一定的目标。(4)

群体具有共同的行

为规范和心理倾

向。(p279-280)

2、群体的种类:1、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

群体:正式群体是

指有固定编制和严

格的组织原则的群

体。非正式全体是

指以自发形成的、

以个人需求或意向

为基础而建立起来

的群体。(p280)

3、作为集体,一般

都具有以下基本特

征:1)对共同目的、

任务的深刻认识2)

集体成员间相互友

好3)有合理的组织

结构4)遵守集体规

范。大学生班集体

除以上特征,还有

以下特点:1)强制

性2)同一性3)独

立性4)开放性

(p281)

4、群体心理对大学

生行为的影响:

(p288)

(1)社会助长作用

与社会制约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

许多人一起工作可

以促进个人活动效

率的提高,相反,

如果许多人一起工

作降低了个人的活

动效率,就是社会

制约作用。

(2)从众行为:从

众是指个体在社会

群体压力下放弃自

己的意见,转变原

有态度,采取与大

多数人一致的行

为,如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

在20世纪50年代

曾以大学生为被试

进行过知觉方面的

从众实验。

5、大学生人际关系

的特点:(1)团结

友爱、平等互助(2)

理想色彩浓厚(3)人

格因素起主导作

用。(p290)

6、按照交往对象的

不同,将大学生的

人际关系分为以下

三种类型:(1)同

学关系:同学关系

在大学生人际关系

中占主要地位。(2)

师生关系(3)亲子

关系(p290-p291)

7、影响大学生人际

交往与人际关系的

因素:(1)时空接

近性(2)态度相似

性(3)需要与性格

的互补(4)个性品

质(5)外表

(p291-p293)

8、大学生人际关系

障碍的心理因素:

1)认知上的偏差:

晕轮效应(一好则

百好,一糟则百

糟);刻板印象;

角色固着;自我认

识(不能正确地认

识和评价自我)2)

个性心理上的缺

陷:自闭心理;羞

怯心理;自卑心理;

自傲心理;自私心

理;妒忌心理(p294)

第十二章:大学生

的心理教育

一、小题:

1、大学生的一般心

理问题:轻微的心

理异常,是正常心

理活动中的局部异

常状态。包括六个

方面:(1)环境应

激问题:主要表现

在大学新生身上。

(2)自我认知失调

(3)人际关系障碍

(4)情绪情感不稳

定(5)性适应不良

(6)紧张和压抑

(p304-p305)

2、心理咨询:是指

咨询者就来访者发

展方面的问题或适

应方面的困难,为

其提供正常进行心

理交流的气氛,并

运用专门的心理学

方法,通过疑义解

惑、忠告建议等帮

助、指导、启发来

访者,发现并利用

其潜在的各种因

素,处理和解决来

访者的问题或困

难,使其心理机能

得以调整和提高的

活动过程。(p314)

3、根据心理咨询的

范围和内容,心理

咨询分为:发展性

心理咨询和调适性

心理咨询两大类。

4、心理咨询的形

式:根据不同的标

准可以把心理咨询

划分为不同的形

式,常见的有以下

三种。(p315-p316)

(1)直接心理咨询

和间接心理咨询:

1)直接心理咨询:是指通过来访者与咨询师面对面的交流和相互作用,以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疑难和排解心理困扰。2)间接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通过来访者为其亲人、朋友或学生、孩子等其他人的心理疑难或心理困扰进行的中转咨询。(2)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咨询:1)个别心理咨询:是来访者与咨询师一对一地就来访者的心理疑难或心理困扰进行的咨询。2)团体咨询

(3)通信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心理咨询。

5、精神分析治疗: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技术主要有三种——自由联想、移情和梦的分析。

二论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p310-p314)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对策如下:(一)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保持和发扬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优化校园的文化环境,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在德、智、体等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如新生入校时讲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3设置心理教学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是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4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5.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自我修养、自我拯救都是最为重要的方法。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可有效的防治心理问题的发生,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是大学新生的当务之急,学习负担要适量,生活节奏要合理,使自己的生活有节奏,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佳的适应,合理用脑。

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情绪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培养个人的幽默感;一是增强生活适应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案例分析) 1.李某,男,大三学生,身体瘦小,皮肤偏黑,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性格内向,参加活动不积极,人缘不是很好,同学们都认为他过分敏感,不好相处.有一次,因为跑步落在女生后面,引起同学们的哄笑。从此,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一天晚上外出未归,次日发现他在学校后山上上吊自杀身亡。 (1) 该生自杀的根本原因是。 A.其身体素质差 B.其人缘不好 C.体育成绩不好 D.过分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 (2) 该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 B.学习能力问题 C.恋爱问题 D.性心理问题 (3) 如果要避免该生自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该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B.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 C.得到集体的关照 D.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4) 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 A.比较法 B.投射法 C.反省法 D.访谈法 答案:(1) D (2) A (3) (4) 2.大二男生王某,经常会想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一个定理为什么这样理解,而不那样理解,明明知道那样理解是与事实不符合,也知道书上说的是对的,但老是想……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为此他感到非常苦恼。 (1) 该生出现的症状属于是。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惧症 D.疑病症 (2) 该生出现的症状主要体现在。 A.情绪方面 B.行为方面 C.观念方面 D.意向方面 (3) 该生出现的症状隶属的范畴是。

A.人格障碍 B.神经症 C.性变态 D.精神病 (4) 对待该生出现的症状,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放松疗法 B.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 C.思维阻断法 D.多参加集体活动 答案:(1) A (2) C (3) B (4) 3.王强《高等数学》考试不与格,辅导员老师问他为什么没考好,王强说:“老师出题太偏,我复习的都没考到”,又说:“学校学习条件太差,图书馆位子不够,寝室太吵,教室晚上十点就熄灯”。辅导员问其他同学为什么王强数学没考好,同学说:“他经常上网玩游戏,上课也经常不来。” (1)本案例属于心理学的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 B.归因 C.自我效能感 D.心理健康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修订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修订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案例分析:小杰、阿勇和乐乐是同寝室的室友,三人的成绩在班上都不错。小杰立志期末要拿全额奖学金,所以每一门课都学习得非常认真;阿勇的父母都是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十分卖力;乐乐非常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除了课堂认真学习外,他还在课后积极地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本专业最前端的信息。请结合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案例中三人的学习动机各属哪种类型,有何优劣。并谈谈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小杰等三名同学同寝室同学习,因受到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的激励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在班上成绩都不错。三人的行为可以应用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需要动机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它由三部分构成:认知内驱力:以认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从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派生;自我提高内驱力:认为学业成就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是间接学习需要,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学习是为了获得长者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说明学生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这三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中都必不可少,但随着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小杰立志期末拿全额奖学金而认真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尊、赢得相应地位,是以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主;乐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是以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讲课讲稿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只是配合教学整理简易要点,如果参加考试答题应在此基础上再做概念和理论的详细解释为好,另答题知识也非标准答案,只是本人一家之言,有些参考了张奇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此表示感谢!;综合练习题源于历年真题,由于目前考试主要是案例分析,为此部分论述题没有收录,有些只是回顾而非完全原始题的模板,特说明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 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 2-2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 知识点:涉及师生交往 分析: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 2-3一位教师经常当面讽刺学生,对否?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知识点:教师威信、教师期待 分析:对学生的期待是消极期待,不利于建立教师威信,应以鼓励为主,与学生交往,正确的期待。 2-4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知识点:教师期待P33 分析:教师说学生不好是负面期待,有两个结果,一是发奋努力,二不学了。首先不要对学生嘲笑,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使其变得自信和自强, 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5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机智处理,将不良的危害减到最小,与学生心平气和谈判,发现原因,改正,承诺,先分析原因,再解决问题。 2-6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妥善处理人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激化,最大限度控制消极影响。 3-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小杰、阿勇和乐乐是同寝室的室友,三人的成绩在班上都不错。小杰立志期末要拿全额奖学金,所以每一门课都学习得非常认真;阿勇的父母都是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十分卖力;乐乐非常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除了 课堂认真学习外,他还在课后积极地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本专业最前端的信息。请结合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案例中三人的学习动机各属哪种类型,有何优劣。并谈谈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小杰等三名同学同寝室同学习,因受到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的激励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在班上成绩都不错。三人的行为可以应用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需要动机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奥苏伯尔 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它由三部分构成:认知内驱力:以认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从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派生;自我提高内驱力:认为学业成就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是间接学习需要,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学习是为了获得 长者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说明学生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 这三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中都必不可少,但随着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 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小杰立志期末拿全额奖学金而认真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尊、赢得相应地位,是以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主;乐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是以认知内驱力为主;阿勇受到教师父母的影响,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十分卖力,其学习动机三者均有。 小杰的学习行为指向当前学习中可能取得的成就,指向未来学术 和职业方面的成就和地位,是间接学习需要,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和 知识本身,是外部动机,外部学习目标达到后学习动力可能减弱。乐 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 是由好奇心、探究欲发展起来的,对乐乐的专业发展和毕生研究会有 持久的影响,但在学习过程中外部学习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阿勇应该逐步将学习动机调整到以认知内驱力为主,寻找学习主攻方向。 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就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和职业性,在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奖惩;科学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成就感和责任感;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总之,高校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和学生特点,以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复习资料--超详细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 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鹏在两天紧张的学习中,培训老师围绕高等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观与教育、高校班级群体心理与管理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四个板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及外沿,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受益匪浅,以下是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面对芸芸学子,心态颇为忐忑,如何把专业知识详尽的教授给学生?如何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及课后交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种种疑问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逐一摆在面前,亟需一一化解。经过学习,逐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几点意义: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人格和社会性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胜任能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利于教师摆正位置积极有效开展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效,此次学习是非常及时而必要的。 入职以来,深刻地感受到大学生体格发育趋于稳定、性机能趋于

成熟和身体机能明显提高等生理发展特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情感的发展与情绪得不稳定、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自我评价日趋完善、独立意识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度、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等心理发展特征愈发明显地体现在教学工作中,简而言之,成熟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懵懂的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单向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足以确保老师与学生的全面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观,同时也是构筑自身的教育观念。课前的交流、课堂的互动、课后的谈话等需要老师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专业教师,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专业知识讲求系统化、精准严谨,同时也枯燥乏味,如何让知识点活跃起来,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不仅是技巧问题,也是触类旁通的延展问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类似的知识来佐证,同时将雷同的知识点系统化提炼,抓住主要特点,再结合实际用途分出不同点,在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适当的增加学习目的性和社会责任感,稳步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比照教师发展阶段,认为自己很好地度过了认知阶段,目前正逐步进行认同阶段,但在这个阶段比较深的感触就是职业成就感的不足。在以往的工作中,可以顺畅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得到相应的成绩,但目前而言,很多时候是费尽心机的组织教学工作,结果是部分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