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伦理与文化 (2)

企业伦理与文化 (2)

企业伦理与文化 (2)
企业伦理与文化 (2)

《企业伦理与文化课》期末大作业题目:宁波牛奶集团奶制品质量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班级:国贸118班

宁波牛奶集团奶制品质量安全问题调查报告【摘要】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2008年的“三鹿事件”,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造成全国众多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等严重疾患,并造成多名婴幼儿死亡。在“三鹿事件”引起人们对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的关注后,国家质检总局又通报了在全国22个厂家69批次婴幼儿奶粉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其中包括了中国奶制品行业中的几家龙头企业。奶制品市场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之严重,覆盖面之广是始料不及的。本文将在中国奶制品食品质量安全的大背景下,就宁波牛奶集团奶制品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奶制品、质量安全、宁波牛奶集团、虚标事件

一、调查背景

(一)、中国食品奶制品现状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已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但同时,中国人均奶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都还十分悬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快速增长期。奶类生产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

我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酸奶和其它种类的液态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有全脂和脱脂奶粉,但是黄油、干酪和炼乳产量很少。近几年来,中国乳品加工企业初步改变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使中国乳业资源日趋合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乳制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乳制品品消费市场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快速增长,已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但是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为100kg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250kg。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比例是0.4:0.06:1,乳制品消费比例高,而中国的比例是6.7:2.8:1,乳制品消费比例最低。

令人鼓舞的是,近两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中国乳制品行业正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不破坏资源生态的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从整个乳业产业链抓起,以现代的营销观念,迎接新一轮高品质发展周期的到来。

中国乳品消费在逐步扩大,但目前成规模的消费市场还远没有形成。中国许多人还没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市场还远没有打开,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因经济条件所限消费不起,消费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乳企须

研究中国乳业发展的规律,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强乳业发展的计划性。

(二)、中国食品奶制品现今存在的问题

但是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2008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然而,蒙牛121批次受检产品中却有11批次检出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导致蒙牛乳业当年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高达数亿。2012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对液体乳产品进行的抽检中,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毒素M1超标140%.而黄曲毒素于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事发后,蒙牛以最快速度承认问题存在并郑重道歉,同时也否认问题产品流入市场,以求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

2012年6月份被曝安徽颍上多名学生饮光明奶发生不适,6月26日上市950ML优倍被曝渗入清洗液体;7月份,广州市工商局发布二季度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时,光明奶油及减脂芝士片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

此外,伊利牛奶也存在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问题。不少消费者屡屡投诉伊利牛奶存在质量问题,引起众多消费者对伊利牛奶质量安全有所怀疑,据了解,伊利牛奶质量问题均表现:伊利牛奶结块变质、伊利牛奶喝出粉红块状物、伊利牛奶漏袋厉害、牛奶变质伊利竟称正常现象等四大质量危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以上蒙牛、光明、伊利都是我国奶制品行业的知名品牌,然而,这些知名品牌却屡屡出现安全问题。这不得不让生活在宁波的我们也开始为宁波牛奶而担忧。

(三)、宁波牛奶的问题

备受关注的宁波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牛奶集团)超3万盒牛奶虚标日期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对此,浙江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牛奶业生产的一种乱象,折射出中国生产企业和商家的诚信、社会责任、道德底线的一种失落。

宁波唯一学生奶企事故频发

根据宁波牛奶集团官网介绍,宁波牛奶集团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型保鲜奶集团公司之一,现为“中国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

宁波市现有乳制品生产企业仅有1家,即宁波市牛奶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浙江共有三家“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分别是宁波市牛奶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美丽健乳业有限公司、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

由此,宁波牛奶集团成为了宁波本土唯一一家“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

就是这样一家当地垄断奶企,在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的一年时间内,却多次被网友曝光不法行为。

2012年4月17日,宁波网民曝光在三江购物超市买到了生产日期为18日的宁波牛奶。宁波牛奶集团对此回应称是因操作工失误,中途打码机跳码导致2000多盒酸奶“早产”。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一盒宁波牛奶从工厂到超市上柜,根据规定需要经过工厂与超市多达4人次的外包装检验,但事实上,4个人并没能截住一盒“早产奶”,消费者还是通过正规渠道买到了“早产奶”。

十个月后的2013年2月25日,宁波网友再次曝光了一份《2012年宁波奶制品抽检不合格清单》,其中涉及宁波、涌优、光明、双峰四个品牌,不合格原因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菌群超标。记者从相关部门证实,网上的这份清单是真的。宁波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对外通报称,宁波家庭订奶鲜奶箱抽检仅50%合格。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不建议宁波市民家庭订奶。

余绪未了,两个月后,宁波牛奶再次陷入公众质疑声中。4月17日,网友爆料,宁波牛奶集团在执行18日作业时,却看到了标签为19日、20日的奶。对此,宁波市质监局调查后认定宁波牛奶集团故意虚标超3万盒牛奶。

4月27日,宁波市质监局公布对宁波牛奶集团作出如下行政处罚:责令改正虚假标注产品生产日期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生产的乳制品及含乳饮料32280盒(怀、袋);按违法事实处罚限额的最高限度处以罚款441000元整。

而从此次虚标事件发生至政府公开处理意见的10天时间内,中新网记者尝试多次到企业采访遭遇保安阻挠,无奈之下多次致电企业相关负责人和法人代表,不是电话没人接就是通话后以“正在开会”等理由搪塞,企业一直采取消极回避态度使公众无法直接得到任何官方说法或解释。

(四)、宁波牛奶总体情况

2013年2月,宁波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食安办)紧急公布了一份《2012年下半年宁波市乳制品评价性抽检结果通报》。“为客观评价我市市场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市食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委托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我市2012年下半年市场上销售的乳制品进行了评价性抽检。”在2012年宁波奶制品抽检不合格清单中,宁波17份不合格。对比市食安办发布给各媒体的通稿,跟市食安办正式下发给各成员单位的“甬食安办[2013]9号”文件,后者反映的问题更为严重,宁波牛奶集团合格率仅有65.1%;外地鲜奶合格率高于宁波地产奶。并且大肠菌群超标最严重的也是宁波牛奶公司产品。宁波牛奶公司的高端品牌“涌优”旗下“有机鲜牛奶”、“100%高优质鲜牛奶”都被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和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菌群是反映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受粪便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数值越高表明污染越严重。标准限量值为5cfu/mL。大肠菌群最高超标值(宁波牛奶公司的高品质鲜牛奶)超过标准1000万倍!抽检的201批次鲜奶中,合格率只有68.66%。鲜奶检测项目包括大肠菌群、黄曲霉毒素M1、β-内酰胺酶、三聚氰胺、苯甲酸、山梨酸、无机砷、铬等8项,而63批次不合格鲜奶中,大肠菌群超标41批次,β-内酰胺酶阳性40批次。

然而,宁波奶制品存在食品安全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要属生产商为谋取高额利润而丧失企业道德,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大肠菌群超标原因:生乳在采集、贮存或运输过程中被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中消毒杀菌不严;运输、贮存、销售鲜奶过程中冷链断裂导致微生物繁殖。鲜奶β-内酰胺酶阳性的原因,有可能是奶牛体内的耐药菌株产生,也有可能是为了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而人为加入的。

奶制品是奶牛饲养、生产加工、冷链配送等多环节串联起的一个完整体系,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奶制品的质量。近日市食安办的一份奶制品质量检测报告显示,由于流通过程中冷链系统的不完善,市民奶箱中的鲜奶容易出现大肠杆菌和β-内酰胺酶超标的情况。

二、调查方法和数据的获取

我们通过网上收集一些宁波牛奶问题的状况和第二手资料,并且走访了几家超市,访问了一些购买奶制品的顾客,从而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除了二手资料之外,我们还到宁波几家大型超市访问了消费者关于宁波问题牛奶的观点,以下是消费者对宁波牛奶问题的想法。

市民意见:

1. 本来我觉得是宁波产的牛奶,是我们本地产的,我们应该支持一下,可是发生这些事,我真不知道应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健康去支持他们了。

2. 我都不知道能喝什么牛奶了,我觉得在中国都没有放心奶可以喝了。

3. 我觉得我不会再买宁波牛奶集团产的牛奶,太不放心了,我应该会买其他还没爆出有问题的牛奶。

4. 我觉得都无所谓了,因为最近爆出了太多这些问题了,这么一来,我发现没有一样是健康安全的了,所以我也就无所谓了,喝着再说吧,反正怎么喝都是不健康的。

5. 我觉得企业太没有责任心了,尽管他们说是由于机器出现问题,可我还是不怎么相信,我觉得这是他们的借口,我希望那些企业能够对我们消费者负责,也对他们自己负责。当然,我也希望国家能加大整治地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食品的安全。

三、调查问题分析

宁波牛奶集团虚标超3万盒事件“折射出来的是中国牛奶生产的一种乱象,折射出中国牛奶业的堕落”。在中国,一瓶牛奶就让人很伤心、无奈、无助。“大家都在虚标,都知道的一个潜规则,质疑,他还感到委屈,这正是中国牛奶业生产的一种乱象。”

至于造成这种乱象的原因,总结为三点:第一就是法不责众;第二法律的惩罚不痛不痒;第三大家普遍这样。相关部门对于宁波牛奶集团的经济惩处非常轻。“像宁波这家奶业生产厂家他虚标了,对他罚款44万,对这家企业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轻的惩罚。”

因为宁波牛奶集团在当地处于垄断地位,企业跟政府是利益关联的,宁波牛奶集团的虚标行为其实就是诚信问题,其作为垄断企业没有品牌可言,无法用市场来调节。“像这种打着学生奶、什么指定旗号的产品,很多都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则的一种做法。”如果只是经过政府的相关部门及中介组织认定,而没有经过消费者充分认可的话,以后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建议:政府和市场相关部门必须承担起维护市场公平、规范、诚信的规则,这也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而目前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可能有所偏差。

通过本次调查及各类新闻传媒中专题报道的了解,我国乳制品监测体系的不完善和乳制品卫生质量的差强人意,同时还缺乏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标准配套的检测技术。国家颁布的关于原料奶和奶制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都已经过时,因而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乳制品的销售和消费。在我看来乳制品质量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政府、奶业企业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其它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普及乳制品知识,使广大市民消费者能正确判断乳制品质量的优劣,提高警觉性,主动拒绝劣质乳制品。我想“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对中国的乳品行业来说是一次严重的打击,对一些不法分子和丧失企业道德和良知的乳制品企业也是致命的打击。但

在我眼里,它更是一次乳品行业净化的过程,是中国乳业步入良性轨道并健康发展的起点。

厂家如何应对: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应加强奶制品运输过程中的冷链管理,保证配送运力充足,缩短路上配送时间。

由于好多市民奶箱中的鲜奶是由于取用不及时而发生质量问题的,为此,可以制作了一批“及时饮用提醒卡”,张贴在奶站和奶箱上,以提醒消费者及时取用当天订购的牛奶。“下午订购的牛奶最好当天饮用完,早上订购的牛奶早上就要饮用完,如不能及时饮用,应放入箱中(2℃-6℃)储存。如果消费者当天未能及时取用的,第二天,公司配送人员将主动帮忙进行处理。”

在公司生产车间,应进一步完善奶牛饲养、原奶加工等环节,以保证奶制品生产的前端安全。改进牛奶的灌装环境,确保每个回收的奶瓶洁净度更高。

中国乳制品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还非常漫长,而发展的核心是要实行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标准必须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经营,只有这样的途径才能确保乳品质量,才能让中国的乳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接轨,才能让我们13亿中国人每天喝到一杯安全、优质、健康的鲜奶。我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乳品企业和市民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天一定为期不远。

四、结论与展望

(一)、牛奶的消费的未来展望

1.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

在中国,牛奶的消费与生产同步增长,但城镇居民的乳品的消费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年人均乳品消费水平比农村居民高出近10倍。而城镇居民中,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量差距也比较明显,最高收入户的消费量是最低收入户的4倍左右。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乳品潜在的市场空间将逐步转变为实际的市场需求。从我国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结构分析,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总量略有下降,其中鲜乳品的消费出现下降,而酸奶的消费大幅上升,这也符合国际乳业消费的趋势。2005年,全国乳制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利润总额49亿元,同比增长45%,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农村城市化,2007-2015年中国乳品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方案下,2015年乳品消费总量将为1999年的2.7倍,达到2501.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83%,人均消费量将是2000年的2.43倍,达到17.83千克,年增长率为6.1%;2015年城镇人均乳品消费水平将达到41.03千克,是2000年的2.02倍;农村居民消费水

平达到2.43千克,是2000年的2.31倍,年均增长率为5.72%。2015年由于国家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每年至少可以增加乳品的消费需求153.9万吨。由于中国城乡居民奶类人均消费水平和城乡人均收入增长有很大差异,农村居民奶类消费增长仍缺乏动力,城镇居民在今后

较长时期内仍是奶类消费的主要群体。

2、奶类总产量将持续增长

从乳类总产的发展看,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方案中,2010和2015年中国乳类产量将分别达到1,930.4万吨和2,501.5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2.1和2.72倍。1990-1998年,中国奶类总产量由475万吨增加到745万吨,年增长率为5.8%,2010-015年中国乳类产量预计年增长速度为5.32%。

3、乳业各部门将同步增长

整个宏观经济走势持续好转将会带动乳业各部门的同步增长。城市奶类消费的增加和畜牧大省奶源基地的建设为中国乳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如何改造中国目前传统的乳业产业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此外,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目前奶牛单产水平,进一步推广中国式的产业化经营,扩大农村居民乳品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收入仍面临许多难题。

(二)、投资趋势预测

1、液态奶集中度较高,奶粉市场较分散

我国液态奶产业集中度提高,前四强产量占全国液态奶产量的58.19%,同比增长3.74个百分点。其中蒙牛与伊利产量提升明显,分别同比增长63.05%和53.66%,市场份额得到较快提升。三鹿集团的液态奶业务保持平稳,由于全国液态奶市场的扩大,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而光明乳业受“郑州事件”影响较大,销量受到影响,市场份额下降也较大。

而按照AC尼尔森的统计数据,中国液态奶的产业集中度更高。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到2006年2月份,中国液态奶三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蒙牛30.3%,伊利23.1%,光明8.7%,此三强市场份额合计62.1%。

相比液态奶市场,中国奶粉市场的产业集中度要低得多。主要是由于国内乳品企业很多都是从生产奶粉起家,后来才大规模进入液态奶领域,伊利、蒙牛、光明等在液态奶市场先发优势明显,很快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奶粉市场则需要进一步整合。2005年奶粉行业集中度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CTR2为11.85%,同比降低1.83个百分点;CTR4为17.98%,同比降低2.53个百分点;CTR10为28.52%,同比降低1.69个百分点。其中,前三强里面只有伊利的增长较为明显,产量同比增长达到14.6%,但是增长速度小于全国奶粉业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在前10强中,光明乳业的增长速度最快,

达到46.86%。

2、外资乳业公司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由于乳品的特殊性,鲜奶不适合长途运输,中国的进口主要以奶粉为主,国内奶粉消费在100万吨左右,年进口量在30万吨左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05年中国乳制品进口数量下降7.82%,进出口总量较2004年下降4.3%。乳制品出口势头良好,出口量同比增长16.12%,出口金额增长45.3%。出口量占进出口总量的比重由15%上升到18%。

中国乳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国际乳业巨头的目光,纷纷到中国投资设厂,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尤其是液态奶)。然而,由于对中国乳业市场液态奶的价格战准备不足,到2004年年底时,已经在中国乳业市场奋斗近10年的跨国乳业公司,却被中国本土的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企业逼到了要么停止经营撤离中国、要么暂时偃旗息鼓的尴尬境地。外资乳品企业迄今在中国乳业市场中并没有独大,而是相继采取了韬光养诲之策。如达能将乳业的管理权与品牌的使用权交给光明,帕玛拉特把旗下工厂交给国内企业管理,卡夫将股权卖给了三元。国内的液态奶市场基本还是国有品牌在主导,雀巢等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奶粉市场上。

3、基地型乳业公司在常温奶领域占优

按企业在奶源和市场两大行业竞争核心因素方面优势的不同,可将企业分为市场型和奶源型两大类,伊利和光明分别是国内两大类乳品企业的代表。由于我国乳品行业刚进入高速发展期,因此,虽然两大类型企业在向全国扩张的过程中有相互融合的趋势,但历史的经营模式和竞争优劣方面的差异在短期内很难消除。中国原奶生产成本因奶畜饲养地区和饲养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原奶生产成本总的特征是北低南高、农牧区低于大中城市,农户散养低于集中舍养,基地型乳品企业成本优势明显。市场型乳业公司靠近市场,在保质期短的巴氏奶、酸奶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基地型乳业公司由于规模优势和原料成本优势,通过发展方便(不需要冷链系统)、保质期长的UHT产品而抓住了近年来需求高增长的市场机遇得到快速的发展。液态奶的高度同质化已经被消费者认识,价格成为消费者购买液态奶的重要因素,而市场型乳业企业在成本上不占优势,难以与基地型公司在价格上进行竞争。

在伊利、蒙牛已稳坐中国乳业两强的情况下,城市型乳业的代表光明和三元认识到在常温奶产品上与伊利、蒙牛进行竞争不占优势,要集中在自己优势项目上与之进行竞争。

(三)、宁波奶制品未来的展望

1、首先要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

提升乳制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乳制品企业的自发行动,而且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消费者的广泛参与。

1、)强化乳制品企业管理者的质量安全社会责任意识。

从企业管理活动的实践来看,乳制品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严把质量关还是对质量要求不严,管理者是重要因素,同时,乳制品企业管理者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榜样作用会有助于整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乳制品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强质量安全社会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做出的每一项决策才能符合社会和公众对乳制品企业的期望。

2、)加强教育和培训,强化员工的质量安全社会责任意识。

每一个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环节都和企业员工密切相连,为此,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向员工宣扬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提高员工质量安全的思想意识和质量安全的操作技能。员工有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很高的关于乳制品生产的技能,就为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加强对乳制品供应链的全过程综合管理

1、)加强自有奶源基地的建设。

要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首先就要保证原奶的质量。为此乳制品企业就要加强自有奶源基地建设,在奶牛饲草、饲料及药品上,实行统一管理。这种规模化科学饲养能够有效控制奶牛疫病、对奶牛合理分群、进行科学配方、统一挤奶操作、牛奶冷链控制到位,确保原奶的质量安全。

2、)投入大量资金,改善生产、检验设备。

3、积极进行各项乳制品质量安全认证。

目前,与乳制品质量安全认证有关的主要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良好农业规范(GAP)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 。其中QS认证属政府强制性认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实施的认证,其他三种认证属于自愿性认证。这些质量安全认证能加强乳制品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乳制品企业应该积极进行各项乳制品质量安全认证。

3、加强对乳制品企业质量安全的监管

1、)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乳制品应该属于信任

品,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必须加强监管保障合法企业的利益,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为此,政府要向消费者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让不合格企业和产品无处容身;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乳制品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对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严惩违法违规企业,对遵纪守法企业进行表扬或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低税、免税政策。

2、)乳制品企业要建立内部通报制度。

乳制品企业要建立内部通报制度,发挥自身在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上的作用。所谓内部通报制度,就是允许员工可以直接通过公司内部建立的特别渠道,通报自己所了解的企业内部的违法行为或不正当行为,首先由企业自己纠正公司内部的违法行为和不正当行为。鉴于乳制品供应链的复杂性,乳制品企业应建立这种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 (四)发挥行业协会在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

4、奶业协会是乳制品企业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奶业协会充分利用自己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服务、协调功能,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1、)加强信息服务,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

奶业行业协会组织自己的人员对乳制品生产、科技、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及时发布。

2、)加强科技服务,提升乳制品企业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确保乳制品质量。

奶业协会要为中国乳制品企业应用、推广、创新生产设备和技术提供一个平台,发挥自己纽带的作用,将政府、大学、各科研机构、企业等相关研究乳制品加工新设备、新技术、新包装的部门组织起来,整合人力资源、研究设备、研究经费,共同攻关国内乳制品企业生产发展的一系列难题,推动我国乳制品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3、)强调自律、诚信经营,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做到不欺诈、遵纪守法、诚信经营。

其次保证了质量安全就要追求向外发展。

经过近多年的发展,我国乳制品市场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中城市乳制品市场逐渐出现相对性饱和,小城镇极少数富裕起来的农村市场刚刚启动,制约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市场。因而,引导消费、扩大市场将是乳制品行业的一项长期任务。各会员单位应自觉地遵守《乳制品行业市场竞争规范》,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创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和谐的市场氛围。大型骨干企业要作行业的中流砥柱,企业家要做行业的表率,要带头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要同损害行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要坚决制止在产品标识及广告宣传上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坚决制止以打击竞争对手、美化自己产品为目的没有科学依据的“概念炒作”行为。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宁波牛奶集团是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也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几年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很大,随着人民群众对牛奶营养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这种投入以后

只会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和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要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合理控制成本是一项基本功。宁波牛奶集团“走出去”在澳大利亚建设牧场,也是基于这种考虑。仅从成本的角度,“走出去”就能让成本省下一半。更重要的是,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引进好的资源。21世纪是全球化时代,这让企业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成为可能,相应地,市场也将成为世界性的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么在全球配置资源,要么成为跨国企业配置的资源;要么控制产业链关键环节,要么成为跨国企业产业链的环节。所以,“走出去”不一定是工业企业的事,也不一定是大型企业的事,中小企业也要学会以全球化的视野,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要勇于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大风大浪中成长,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俊峰.毒奶粉事件透视下的我国食品安全及监管问题初探,中国经贸[J],2009(24)

[2]王经钱.我国乳业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探究,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江西,南昌,330013企业技术开发[J]2010,29(9)

[3]王冉.浅谈发展安全牛奶.中国动物保健[J],2002.4.

[4]李兵.饲料成分与牛奶质量的关系.中国奶牛[9],1996.4.

[5]李芊蕾,汤世强,张磊乳业供应链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对策思考-商业时代[J]2010(26)

[6]柯志雄.中国奶殇[M].2009

[7]张利痒,孔祥智.中国奶业发展报告[M].2009

[8]段合敏.中国乳制品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D].东南大学,2006.

[9]郭宇宽解决乳制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N].东方早报,2008-10-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