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般梁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般梁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般梁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般梁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般梁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梁截面的确定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确定梁系的布置形式后,按照建筑外立面造型、室内净高、外观要求、使用功能等需要,并结合结构受力和变形所需,综合确定梁截面的高度。当某梁高度因受力或变形所需而大于典型梁高时,需判断是否会对建筑使用功能造成影响,可能存在影响时,则必须跟建筑专业协商后确定最终解决方案。

二、有关梁的基本计算参数的确定

SATWE中与梁有关的主要有如下参数:

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因混凝土本身就是一种非纯弹性的材料,在梁的裂缝宽度没有超出规范限制的情况下,砼也会进入弹塑性的工作状态,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设计允许考虑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适当减小支座负弯矩,相应增大跨中正弯矩。为避免梁支座处出现过宽裂缝,对现浇结构,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在0.8~0.9的范围内取值,一般可取0.85。

2.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通过此参数可将梁的正负设计弯矩均放大,提高其安全储备。工程设计一般取1.0,不必高于规范的标准而对梁弯矩进行专门的放大。

3.梁扭距折减系数:对于现浇楼板结构,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可以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作用而对梁的扭距进行折减。折减系数一般可取0.4。

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结构设计允许连梁开裂,开裂后连梁的刚度有所降低,程序中通过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来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取值大小以尽量使连梁不超筋为宜,程序限定不小于0.5。

5.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可用此系数来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贡献。按《高规》第

5.2.2条的条文说明,通常现浇楼面的中梁可取2.0,边梁由程序自动计算为1.5。

6.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一般点选该项,以使计算模型较接近实际。

7.梁主筋及箍筋强度:按实际情况取用。

8.梁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对实际配箍没有影响,仅会影响计算配筋简图中输出的数值,为便于以统一的标准对计算配箍值进行判断,现规定设计时均取为100。此外,还需在计算模型中,准确地定义框架梁的抗震等级、框支梁、需进行刚度折减的连梁、需设置的计算铰等,才会得到较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计算结果。

三、按计算配筋简图及规范的构造要求配置梁钢筋对于一个标准层对应多个计算层的平面,需经比较后选出一个配筋普遍较大的计算层作为配筋的基准平面,以该平面为依据完成配筋设计后,再对其它计算层中配筋较大的部位进行局部的修正。

配筋的具体步骤按以下顺序进行:

1.配置梁箍筋

一般设计人员习惯上往往较专注于梁纵筋的配置,而容易忽略梁计算箍筋超过说明中的箍筋缺省值的部位,从而造成若干部位配箍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配箍不足会带来较不利的后果,

原因为:(1)由于抗剪计算的复杂性,其结果的准确性远没有抗弯计算成熟,各国对抗剪承载力的计算还没有得出统一的计算模式,故某些部位即使按计算箍筋配足,亦不一定有太大的富裕(相对于受弯),因此当实际配箍与计算箍筋相差较大时,可能会在正常使用或经受风及小震作用时即发生剪切破坏或出现过宽

的剪切裂缝;(2)抗震时可能无法实现强剪弱弯的延性模型,因配箍不足使框架梁率先出现脆性的剪切破坏,即告退出工作,无法参与抗震耗能的贡献。故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配箍的准确性,从改变设计习惯上下手,杜绝配箍不足的现象。首先,我们根据计算结果并结合规范对配箍的构造要求,分别确定框架

梁和次梁的缺省配箍值,该值在说明中规定,并适用于大部分的梁;以计算配筋简图的表达形式,列出该缺省箍筋对应的数值,如ф8@100/200对应于G1.0-0.5、ф6@150对应于G0.4-0.4(箍筋间距100,HPB235级钢时),然后逐一扫描计算配筋简图中每根梁的箍筋计算值,凡加密区或非加密区中有一项数值超过缺省配箍值时,即作出标记(如划上圆圈);在施工图中,对计算配筋简图中作出标记的部位进行原位配箍,其余未标注部位按缺省配箍即可。这样,箍筋设计即告完成,既不需在纵筋设计时再逐一对照每根梁的计算配箍值,又基本上可以杜绝配箍不足的情况(因通常超过缺省值的部位不会太多,故一般不会发生遗漏的情形)。注意跨高比较小的连梁、框支梁、悬臂梁宜全长加密配箍,剪力较大的局部梁段亦宜全段加密配箍,表示方法可用中括号内的数值表达,并增加相应的说明。

2.配置梁集中力作用处的附加箍筋打印出梁设计内力包络图中的剪力包络图,列出构造配置时(次梁两侧每侧3个,直径、肢数与梁箍筋同)附加箍筋对应的集中力数值,如箍筋为2肢ф8时对应于126kN,2肢ф10(HRB335级)时对应于282kN,判断集中力较大的位置,找出构造配置附加箍不足的部位,作出标记并标出计算需配的附加箍数值,在施工图的相应位置中原位标出。该步骤提在前面进行,也是针对部分设计人员容易忽略或遗漏附加箍筋的设计而采取的对治措施。

3.配置梁纵筋梁纵筋的配置大家最熟悉,也没有简单快捷的办法,老老实实对照计算配筋简图中每根梁的计算值逐一进行配筋。框架梁的贯通筋可以暂不考虑,留待下一步骤统一处理。

4.配置梁贯通筋当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梁面贯通筋按构造配2Φ14即可;当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梁面贯通筋除最小按构造配2Φ14外,尚不应小于梁两端支座面筋中较大面积的1/4,此项内容部分设计人员也常会忽略。故在此也作为一项专门的步骤提出,方法为:(1)对应于贯通筋为2Φ14缺省值的最大支座负筋值为1230mm2,当支座负筋超出该值,相当于支座负筋大于3Φ22时,则需原位另配贯通筋。扫视计算配筋简图中每根梁的面筋计算值,超过300px2的均作上标记;(2)对作上标记的梁在施工图的原位标出贯通筋;(3)原位标注的贯通筋及其它部位贯通筋按以下原则进行配置及优化:①在常用住宅结构跨度下(L≤7m),当负筋为25,贯通筋≥18时,直接拉通较经济;

②在常用住宅结构跨度下(L≤7m),当贯通筋为14,负筋≤18时,直接拉通较经济;③在常用裙楼或地下室顶板结构跨度下(L>7m),当负筋为25,贯通筋≥20时,直接拉通较经济;④在常用裙楼或地下室顶板结构跨度下(L>7m),当贯通筋为14,负筋≤16时,直接拉通较经济。

5.梁腰筋的确定梁腰筋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2.16条的规定确定,每侧腰筋面积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间距大约按200左右。注意不一定均按Ф12@200,直径可用Ф10时则用Ф10,大部分梁的腰筋可在说明的内容中规定。

6.检查并修正违反强条的内容(1)检查框架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是否违反强条规定框架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的面积,

除按计算确定外,两者的比值,尚应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计算规程》(JGJ3-2002)第6.3.2条第4款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3.3条第2款的强条规定:二、三级不小于0.3,一级不小于0.5。在梁配筋填写完成后,专

门检查框架梁端底筋与面筋面积比是否满足要求,如对一般框架梁高为200×600的住宅标准层,按2.5%的最大配筋率其支座钢筋最大配筋值为6Ф25,二、三级抗震时底筋最小要为2Ф25,故当底筋不小于2Ф25时,该梁必能满足要求,不需检查;当底筋分别为2Ф22、2Ф20、2Ф18、2Ф16、2Ф14时,其对应的面筋上限分别为5Ф25、4Ф25、2Ф25/2Ф22、3Ф25、3Ф22,可事先将其一一列出,再对底筋小于2Ф25的框架梁逐根检查,当发现面筋超出相应的上限值时,则需对底筋进行调大处理;对面筋小于3Ф22的框架梁必能满足要求,不需检查。对其它截面尺寸的梁依此类推。对悬臂梁和框架梁的悬臂段,因不存在抗震延性问题,底筋与面筋的面积比则不受此限,但悬臂梁的底筋配置不应小于计算值。对与梁悬臂段相邻的内跨,建议还是按悬臂支座的面筋确定其底筋最小值,以避免在施工图审查时引起不必

要的争议。(2)检查框架梁箍筋加密区间距是否不大于hb/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计算规程》(JGJ3-2002)第6.3.2条第5款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3.3

条第3款强条规定:框架梁端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得大于梁截面高度的1/4。如当框架梁截面高度小于600时,加密区箍筋间距必须小于150。故要检查,在梁配筋图中,是否已增加当梁高小于600时框架梁端加密区箍筋间距为100的通用说明。(3)检查当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大于2%时,箍筋直径是否已比规

定的构造直径加大一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计算规程》(JGJ3-2002)第6.3.2条第5款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3.3条第3款的强条规定: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要比规定的构造直径加大一级(注意不是比计算数值加大一级)。在梁配筋填写完成后,专门检查框架梁端受拉纵筋是否超过2%,如对一般框架梁高为200×600的住宅标准层,当受拉纵筋不小于5Ф25时,则需检查已配箍筋是否满足比构造直径大一级的条件,否则调大,对纵筋小于5Ф25

的梁不需检查。对其它截面尺寸的梁依此类推。对悬臂梁和框架梁的悬臂段,因不存在抗震延性问题,箍筋可不按此执行。对与梁悬臂段相邻的内跨,建议还是按悬臂支座的面筋是否超过2%来确定箍筋的直径,以避免在施工图审查时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四、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1.大跨度梁对大跨度梁的配筋,除需参照程序按强度的计算结果外,还需考虑如下因素而采取相应的措施:(1)需验算长期挠度,不足时需相应增加配筋。具体操作:查出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跨中实际配筋值和SATWE计算得的弹性挠度值,输入MorGain的“挠度换算”中计算,注意中梁刚度增大系数取1.0,截面按T型输入会与实际较相符,当扣除起拱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需相应调大配筋。(2)需考虑因梁的实际挠度较大,带动板一起变形而对板造成的附加内力的不利影响。即板除在按梁分隔的区格内产生局部变形外,还存在与梁一起发生的整体变形。一般来说,跨中部位沿梁长度方向板底会受拉,而支座部位沿梁长度方向表面拉应力会增加,故对单向板,需适当增加短边支座处

板面筋的长度和数量,并按受力筋配置板底长向钢筋;对双向板则需适当增加支座处板面筋的长度和数量,并将板底钢筋隔跨拉通配置。

2.较大跨度的悬臂梁与上述大跨度梁一样,也需验算梁的长期挠度,不足时需相应加大配筋,一般悬臂梁段经常由长期挠度控制配筋,故仅按配筋简图中的强度结果配筋往往是不足的。当为跨度较大的内悬臂时,参照上述大跨度梁的情况,按梁变形对板产生的不利影响,适当加强板配筋。

3.折梁对需靠扭转来维持平衡的折梁,当为没楼板的独立梁时,务必慎用,因当扭距超过梁的开裂扭距后,梁的抗扭刚度从弹性进入塑性状态,其数值退化为不足弹性刚度的1/10,换言之,即梁的实际扭转变形将是程序计算值的10倍以上,将会出现一些难以预估的情形,故一般不建议采用;当折梁上有楼板时,楼板将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阻止折梁发生过大的扭转变形,但注意需相应加强支撑楼板的厚度及配筋。

4.注意需手工调幅的梁对某些因计算模型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约束情况而需手工进行调幅的梁,当一端调为简支时,跨中底筋及另一端的面筋可分别增加该端未调幅前面筋的一半数值。当为半刚接支座时,仍需保留适当数量的面筋。5.需考虑梁长期弹塑性变形影响的情况对以较大跨度悬臂梁为中间支承的梁,应考虑悬臂梁的长期弹塑性变形远大于其弹性变形,而使该梁的内力发生重分布的影响。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用减小悬臂梁截面的方式模拟梁刚度折减或对悬臂梁设铰。

6.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的梁一般情况可设铰处理,特别是按刚接计算配筋较大时。当确实需刚接以提高结构整体抗侧刚度时,钢筋需按《高规》第7.1.11条规定可靠锚固,但建议纵筋直径不宜大于18mm。

7.连梁超筋的调整处理连梁的作用主要有:

(1)在风和常遇地震作用下,作为刚度贡献的一部分为结构提供足够的刚度,使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2)提供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

(3)中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作为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首先屈服进入耗能状态。故实际设计时连梁应达到如下的性能目标才能发挥其预期的作用或应作如下的处理,才能准确反映连梁参与的刚度贡献:(1)在风和常遇地震作用下,若能控制连梁仍处于弹性状态不超筋,则可理想反映其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实际贡献;当采取各种措施均不能控制连梁不超筋时,则其必然会进入一定程度的塑性状态,我们认为应在计算中考虑其刚度退化的情况,以较准

确地反映结构的整体刚度,同时也能反映到因连梁刚度退化其内力相应减小而导致其它构件内力相应增大的实际状况,若忽视连梁超筋的影响,则计算结果对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其它构件的受力均是偏于不安全的。考虑连梁刚度退化的措施有:采取连梁刚度折减(不限于折减系数不小于0.8,当控制折减系数不小于0.8且采取其它措施均不能避免连梁超筋时,这种控制是没有意义的,只会导致上述提到的偏于不安全的情况出现);折减系数取到最小值0.5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计算中减小连梁截面以模拟其刚度折减的情况,以减小截面后的内力和减小截面前的截面尺寸对连梁进行配筋。(2)无论连梁刚度折减到甚么程度,均应保证连梁在风及地震作用时(包括罕遇地震),仍能维持其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3)应有措施确保连梁不首先发生剪切破坏,以保证其率先出现延性的弯曲铰,以发挥地震时其耗能的作用。

五、若干提醒注意的问题

1.不要对梁随意设铰应以实际约束是否接近铰接的原则来判断梁端是否可以设铰,否则将会在人为设铰处造成裂缝开展过宽的后果。应从概念上正确认识构件从弹性直到破坏的全过程变化特点。

2.尽量避免柱上单挑、剪力墙平面外单挑、甚至梁平面外单挑梁的情况因程序未能真实反映挑梁根部约束情况,实际根部构件进入弹塑性状态时刚度会有较大的退化,使挑梁根部转角增大较多,从而会导致挑梁实际挠度过大的情况发生。

浅谈室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浅谈室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浅谈室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只有掌握了室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才能创造出更为精良的作品。 一、室内设计的程序 设计是一种创造的艺术,室内设计正是在不断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逐步将思维中的想象空间构筑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在这想象与现实的延伸过程中,其设计的进程基本分为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方案深入阶段、设计施工阶段和设计评价阶段五大部分。 1.设计准备阶段 设计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明确设计的任务,要求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 如:设计创造出的室内空间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设计规模、总造价、等级标准、设计期限以及所创造出的室内空间环境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风格等等。 第二,收集资料,进行设计分析及可行性调研 如:收集与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与信息,用以研究使用者的功能需求、精神需求、心理需求等;同时,还要研究委托任务书、相关条件、资料以及法规法律等,对可行性进行评估。 2.方案设计阶段 第一,设计定位 设计可依靠地理、人文、心理等需求行为,将使用者的理想空间变为现实的第一步。如:设计的目标定位、技术定位、人机界面定位、预算定位等等。

第二,方案切入 按照相关的资料、设计定位的内涵,进行有目的的规划、构思,发挥人的主观创造力,开发出几套创意新颖的设计构思方案。如:从空间、功能、心理等方面入手展开构想。 第三,综合评价 评价,是在设计过程中,对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案进行比较、评定,由此确定并筛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如:进行功能、心理、材料、技术、成本等方面的综合比较分析。 3.设计深入阶段 第一,深入设计 对筛选出的设计草图进行设计的深入开发阶段。在原有的评价基础上,从总体设想到各单元的尺寸设定,从虚拟空间到建筑构架展开设计,并落实于设计文件。如:平面图、室内空间展开图、仰视图、室内透视图、室内装饰材料详实版面、设计意图说明和造价预算等。 第二,设计表现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加准确的将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充分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语言、形体、图表、模型等手段都能有一定说服力。但与更加醒目直白的效果图来讲,则更能给人一种真实的印象,与其它表现形式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在此的设计方案仍需进行设计的综合评价,经审定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 第三,施工图设计 设计经过设计定位、方案切入、深入设计、设计表现等过程,方案被采纳。在即将进入设计施工之前,需要补充施工所需的有关平面布置、室内立面和顶棚等详细图纸,还应包括设计节点详图、细部大样图及设备管线图等。编制施工说明和造价预算。

CAD课程设计思路、内容与步骤(doc 7页)

CAD课程设计思路、内容与步骤(doc 7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中文版AutoCAD2009基础教程 设计题目:包装CAD课程设计 专业:包装工程班级:0601 学生姓名: 学号: 起迄日期: 2009年06月8日~2009年06月13日

1.

2.设计过程和方法。 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1、4课程设计的意义 做为包装工程的学生,需要了解怎么使用一些绘图软件去制一些包装容 器 展开图和立体图,以便更好的去绘制和设计一些新的包装容器,更好的完成本门学课。通过cad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我能够基本了解怎么使用cad快速去绘制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熟练的掌握了cad的一些基本命令。通过最后cad 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加深对cad的了解和更加熟练的去使用cad,有利于我们对擦得的掌握,是对我们一个学期cad学习的一个总结和考核。只有通过cad的课程设计,才能把cad总个领会贯通。通过解决在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更好更快的使用cad去解决一些问题。 2、设计思路 包装cad课程设计,是综合实训课程,课程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最后一课程设 计,能够使我们熟练的掌握怎么样使用cad来绘制一些包装容器的展开图与立体图。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做的是机械零部件的三视图、机械零部件立体图形、瓶类包装容器的立体样式图、电子产品包装盒的展开图与立体图、电子产品包装内衬的立体图与三视图、装配图。 3 、设计内容及步骤 3、1 液晶显示器瓦楞纸箱的外盒内衬装配图的绘制 1、液晶显示器包装瓦楞纸盒展开图和立体图的绘制: 液晶显示器的外包装使用的是瓦楞纸箱,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瓦楞纸箱的宽高,箱型和尺寸的选取将依据下列条件: a根据销售型纸箱还是运输型纸箱来确定纸箱的箱型。 b确定纸箱的尺寸: c内装物的特性(尺寸、重量、重心、排列组合方式等等);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吴必尊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或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实现整体优化,以求系统获得最大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 即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要求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必须匹配、相容,且达到最优组合,使产生最大功能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故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系统各要素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加以配置、组合的过程。 ②有序性: 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

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下面,本人为大家分享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

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每一个要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力,但导致最后教学效果的力并不是各要素的力的简单加和,而是各要素关系之间构成的“合力”。这是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理。善于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争取最大合力,这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3.教学活动的系统有序原理 教学活动的系统有序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

室内设计方法程序步骤[111349]

室内设计方法程序步骤[111349] 室内设计的方法、程序步骤 一、室内设计的方法 **室内设计的方法,这里着重从设计者的思考方法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 **大处着眼,即是如第一章中所叙述的,室内设计应考虑的几个基本观点。这样,在设计时思考问题和着手设计的起点就高,有一个设计的全局观念。细处着手是指具体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深入调查、收集信息,掌握必要的资料和数据,从最基本的人体尺度、人流动线、活动范围和特点、家具与设备等的尺寸和使用它们必须的空间等着手。 **2、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局部与整体协调统一 **建筑师依可尼可夫曾说:“任何建筑创作,应是内部构成因素和外部联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从里到外’、‘从外到里’。” **室内环境的“里”,以及和这一室内环境连接的其他室内环境,以至建筑室外环境的“外”,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设计时需要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多次反复协调,务使更趋完善合理。室内环境需要与建筑整体的性质、标准、风格,与室外环境相协调统一。 **3、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立意与表达并重 **意在笔先原指创作绘画时必须先有立意,即深思熟虑,有了“想法”后再动笔,也就是说设计的构思、立意至关重要。可以说,一项设计,没有立意就等于没有“灵魂”,设计的难度也往往在于要有一个好的构思。具体设计时意在笔先固然好,但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构思,往往需要足够的信息量,有商讨和思考的时间,因此也可以边动笔边构思,即所谓笔意同步,在设计前期和出方案过程中使立意、构思逐步明确,但关键仍然是要有一个好的构思。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正确、完整,又有表现力地表达出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使建设者和评审人员能够通过图纸、模型、说明等,全面地了解设计意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投标竞争中,图纸质量的完整、精确、优美是第一关,因为在设计中,形象毕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图纸表达则是设计者的语言,一个优秀室内设计的内涵和表达也应该是统一的。 二、室内设计的程序步骤 **室内设计根据设计的进程,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设计实施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 **设计准备阶段主要是接受委托任务书,签订合同,或者根据标书要求参加投标;明确设计期限并制定设计计划进度安排,考虑各有关工种的配合与协调; **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室内设计任务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设计规模、等级标准、总造价,根据任务的使用性质所需创造的室内环境氛围、文化内涵或艺术风格等; **熟悉设计有关的规范和定额标准,收集分析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对现场的调查踏勘以及对同类型实例的参观等。 **在签订合同或制定投标文件时,还包括设计进度安排,设计费率标准,即室内设计收取业主设计费占室内装饰总投入资金的百分比。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是在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分析、运用与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与信息,构思立意,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深入设计,进行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确定初步设计方案,提供设计文件。室内初步方案的文件通常包括: **1、平面图,常用比例1:50,1:100;

大学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大学课程设计的方 法与步骤 内容 1.课程设计指导CBA的目的 2.课程设计指导CBA的适用范围

3.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4.课程设计指导CBA的更新 1. 目的: 建立此CBA的目的是为课程设计人员(包括讲师)提供指导性步骤和方法设计相关培训课程, 而且标准化相关课程设计格式.

2. 适用范围: 此CBA提出的指导性方法和步骤适用于所有UT斯达康的正式培训课程设计(包括技术培训, 管理培训等) 3. 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分以下5个部分: 3.1. 学员期望调查 ?学员期望调查是经过了解目标学员的期望来帮助设计整个课程的目的. -基于课程设置中有关课程的初始目的, 设立目标学员 (考虑学员的部门/专业领域, 经验, 已有培训经历等)

-分析有关目标学员的4个问题: 她们是谁? 她们和你已经知道些什么? 如何吸引她们? 她们为什么要来参加此门课 程? -设计调查问卷了解目标学员及其直接经理对课程的期望(调查问卷案例见最后) 注: 对于已有成熟课程能够采用现场了解学员期望的形式(开始部分), 能够分三个步骤进行: 3.2. 课程架构设计

?课程架构设计的目的是理顺课程设计的整体框架, 具体结果是制定完整的课程介绍 (具体课程介绍模板见后) ?课程内容提纲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提纲主标题支持课程目的 -副标题论点清晰鲜明, 支持主标题(充分/互补), 逻辑关系合理 3.3. 课程主体内容设计 ?主体内容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开始部分 (课程目的, 讲师/学员介绍/学员期望, 课程日程/概述, 后勤安排等) -主体部分 -课程总结 (核心要点回顾, 测试, 行动计划等) 开始部分: ?课程目的部分一般简明地列出学员能够了解/掌握的核心知识、技能或工具, 能够帮助学员明确学习后的结果, 增强学习动机 ?讲师/学员介绍/学员期望是加强学员与讲师、学员与学员间沟通必不可少的环节, 能够采用自我介绍或游戏等其它形式设计介绍部分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简易步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设计方案的确定与工艺流程的说明…………………() 3.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4.塔板数的确定………………………………………() 5.精馏段操作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6.精馏段的汽液负荷计算………………………………() 7.精馏段塔体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8.精馏段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9.精馏段塔高的计算…………………………………() 10.精馏段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11.精馏段塔板的汽液负荷性能图………………………() 12.精馏段计算结果汇总………………………………() 13.设计评述……………………………………………() 14.参考文献………………………………………………() 15.附件……………………………………………………() 附件1:附图1精馏工艺流程图………………………() 附件2:附图2降液管参数图……………………………()附件3:附图3塔板布孔图………………………………()

板式塔设计简易步骤 一、 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对塔型板型、工艺流程、加料状态、塔顶蒸汽冷凝方式、塔釜加热方式等进行说明,并 绘制工艺流程图。(图可附在后面) 二、 精馏塔物料衡算:见教材P270 计算出F 、D 、W ,单位:kmol/h 三、 塔板数的确定 1. 汽液相平衡数据: 查资料或计算确定相平衡数据,并绘制t-x-y 图。 2. 确定回流比: 先求出最小回流比:P 266。再确定适宜回流比:P 268。 3. 确定理论板数 逐板法或梯级图解法(塔顶采用全凝器)计算理论板层数,并确定加料板位置:P 257-258。(逐板法需先计算相对挥发度) 确定精馏段理论板数N 1、提馏段理论板数N 2 4. 确定实际板数: 估算塔板效率:P 285。(①需知全塔平均温度,可由 t-x-y 图确定塔顶、塔底温度,或通过试差确定塔顶、塔底温度,再取算术平均值。②需知相对挥发度,可由安托因方程求平均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再按理想溶液计算。) 由塔板效率计算精馏段、提馏段的实际板层数N 1’,N 2’:P 284式6-67。 四、 精馏段操作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1. 操作压力m p :取2 F D m p p p += 2. 精馏段平均温度m t :查t-x-y 图确定塔顶、进料板温度,再取平均值。或由泡点方程试差法确定塔顶、进料板温度。 3. 平均摩尔质量M Vm 、M Lm :由P 8式0-27分别计算塔顶、进料板处的摩尔质量,再分别 取两处的算术平均值。汽相的摩尔分率查t-x-y 图。 4. 平均密度Vm ρ、Lm ρ: Lm ρ:用P 13式1-7分别计算塔顶、进料板处液相密度,再 取算术平均值。m Vm m Vm T R M p ??= ρ 5. 液体表面张力m σ:由B B A A m x x σσσ+=分别计算塔顶mD σ与进料板mF σ,再取 平均值。 6. 液体粘度m μ:与表面张力的计算类似。 五、 精馏段汽液负荷(Vs 、Ls )计算 V=(R+1)D L=RD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自举一具体课例来说明)。(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请自举一具体课例来说明 课堂教学设计表

二、结合教学时间与本科内容,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供直观材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1)设疑激趣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授鸟的飞行时质疑:“鸟为什么能飞,而人类又不能飞呢?”;讲授病毒时质疑:“为什么病毒必须营寄生生活?”讲授激素调节时提问“有些人多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2小时以后,血糖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提高,这就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直观激趣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录象中了解循环的途径;再通过录像将心脏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功能,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理解。(3)情境激趣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如讲克隆技术时,给学生讲克隆羊多莉的故事和介绍一些有关克隆的影片,当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克隆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教学出现了高潮。.在教育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 二、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能力等。因此生物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开足实验。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生物学这种实验性学科尤其如此。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而后经过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某个结论。因此,思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果”,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室内设计的程序与步骤(精)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课时授课计划 教学实数:2

【一】:点名 检查考勤情况 【二】:理论授课 一、室内设计的学习方法 (1 )案例学习法 (2)室内空间体验学习法 (3 )室内设计专题训练法 (4 )施工现场实践法 二、室内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室内设计是涉及众多学科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室内设计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深化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现场配合阶段和使用后评价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 (1)了解建筑的基本情况 (2) 了解业主的意图与要求 (3)明确工作范围及相应范围的投资额 (4 )明确材料情况 (材料的品牌、质量、规格、色彩、价格、供货周期、防火等级、环保安全指标等内容) (5) 实地调研和收集资料(测量现场,对施工场所以及周围的地理和社会生活环境及其他种种条件和情况作文字记录,按恰当的比例绘图。拍摄必要的照片,以便进行研究和存査。同时应尽可能搜集到必要的设计参考资料,研究其借鉴的可能性) (6)拟定任务书 2、方案设计阶段 (1)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阶段是在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分析、运用与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与信息,形成相应的构思和立意,进行多方案设计,继而经过方案分析、比较、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的阶段。 (通过初步构思——吸收各种因索——调整——绘成草图——修改 ——再构思——再绘成图式的反复操作阶段,最后形成一个为各方均能满意接受的理想设

(2 )提供成果 方案设计阶段提供的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说明书:建筑空间的现状情况、相关设计规范要求、设计的总体构思、对功能问题的处理、平面布置中的相互关系、装饰的风格和处理方法、装饰技术措施等。 设计图纸主要包括平面.平顶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等。除此之外,还有材料实样和设汁估算 3、深化设计阶段 (1 )深化设计 对于大型的、技术要求较卨的室内设计项目,应该进行方案深化设汁,以报业主和有关部门进一步确认。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和深人,是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要完成工程和方案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作为下一步制定施工图、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总投资的重要依据。 (2)提供成果 深化设计阶段提供的图纸种类基本与方案设计阶段相似,但深度较深,并从各专业角度考虑、论证了方案设计的技术可行性。这一阶段应包括其他配套专业的相关图纸。 4、施工图设计阶段 (1 )施工图设计 装修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是直接提供施工,企业按图施工的图纸,图纸必须尽可能规范、详细、完整。 (2)提供成果 设计说明书与设计图纸(完成施工中必需的平面图、立面图和平顶图。设计师应该详细标明图纸中有关物体的尺寸、做法、用材、色彩、规格等;画出必要的细部大样和构造节点图。设计师应该特别重视对饰面材料的分缝定位尺寸,重视材料的对位和接缝关系。) 5、现场配合阶段 6、评价阶段 【三】:作品展示(略) 【四】: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过程及方法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等,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的视野对教学设计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转引自何克抗等,2005),其中学习理论是四种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尽管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种类繁多,但通过对其理论基础(尤其是学习理论)进行认真分析,我

们认为,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面向教师教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传统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媒体; (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二、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 (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 (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自王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则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模板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明确电子系统的设计任务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查阅文献, 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已有条件, 完成方案原理的构想; 2、提出多种原理方案 3、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与确定 4、将系统任务的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电路, 并画出整机原理框图, 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与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 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 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 能够模拟成熟的先进电路, 也能够进行创新和改进, 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 不但单元电路本身要求设计合理, 各单元电路间也要相互配合, 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 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 例如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正确利用计算公式, 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数计算时, 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 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

电路设计功能、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元器件的极限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 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 1.5倍。 (3)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 1) 阻容元件的选择 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 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 有些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 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 例如滤波电路中常见大容量( 100~3000uF) 铝电解电容, 为滤掉高频一般还需并联小容量( 0.01~0.1uF) 瓷片电容。设计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 并要注意功耗、容量、频率和耐压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 2) 分立元件的选择 分立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光电二极管、晶闸管等。根据其用途分别进行选择。选择的器件类型不同, 注意事项也不同。 ( 3) 集成电路的选择 由于集成电路能够实现很多单元电路甚至整机电路的功能, 因此选用集成电路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既方便又灵活, 它不但使系统体积缩小, 而且性能可靠, 便于调试及运用, 在设计电路时颇受欢迎。选用的集成电路不但要在功能和特性上实现设计方案, 而且要满足功耗、电压、速度、价格等方面要求。 4、注意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设计, 单元电路之间电气性能的 相互匹配问题, 信号的耦合方式

教学设计程序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课程序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一、教学分析 本课选择浙江省教育出版社宁波市版教材九年级上第一课,程序设计是一项严谨的工作,需要将生活实例转化成计算机能执行的程序,中间有若干环节。本课意图在于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理解程序设计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2.理解程序设计的方法。 3.能用自然语言叙述两变量值交换过程。 4、掌握两个变量值交换方法。 5、掌握从生活实例到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以及学生亲身实验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掌握构建数学模型和算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能力;通过生活实例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严谨类推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难点及分析 重点: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难点:理解并掌握两变量交换的算法;能够将实例转换为具体算法。 分析: 程序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程序最终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现实问题和程序设计之间需要将日常生活复杂问题简化,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这是程序设计的前提。程序的“按部就班”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这是本课的重点。 交换两个变量值是理解程序设计方法的经典算法。通过实物模拟交换过程,有利于学生初步建立程序设计变量交换的思维雏形。然后再用生活实例比较身高排序,将两变量具体进行应用表现,让学生掌握分析实例的能力,然后将其转换为具体的程序算法,所以将掌握两变量交换的算法作为本节课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是丹城二中206学生,跟他们的任课教师接触之后,了解这是一帮活泼同时又好动的学生,控制的好能够将课堂气氛调动的很好,所以我改变以往的严肃的教态,本节课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树立信心,用学生对自己鼓掌的方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因为这是九年级的第一课,学生也没有具体的程序基础,所以这节课讲解的程序是最容易最经典的,让学生浅显易懂,以及尽量用幽默的语句,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使课堂气氛活跃。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小组讨论,引入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程序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在这之前,我们来当一回专家,讨论下问题!首先大家给自己鼓励把掌声献给自己,等会踊跃发言。 学生:一片掌声 教师:我们来讨论“蛋炒饭的制作过程、洗衣服的制作过程,两个杯中球的位置互换”(PPT中逐一展示) 学生:对于问题非常感兴趣,发言的学生很多,踊跃发表的自己的高论“如何制作蛋炒饭、洗衣服的步骤” 教师:接下来,我们讨论两个杯中的球,如何互换位置,大家前后桌为一组相互讨论下,用语言表述调换的过程。组长安排组员发言,时间为3分钟。 教学意图:教师通过掌声和赞美来活跃课堂气氛,因为初次接触学生彼此之间存在距离感,这个措施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也很好把握了课堂的气氛,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做事情需要严谨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引出实验对象,进行小组合作讨论(5-6为一组,事先确定好小组长) 环节二实验操作,讲解两变量值的交换 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程序设计的六个步骤贯穿于环节二中,上完之后由学生再来总结程序设计的六个步骤。 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讲解、操作都是由学生自主上台完成,体 现学生上课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作为适当的引导) 任务一:通过实验操作,口述操作过程

室内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步骤(1)要点

室内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步骤(1) 一、室内设计的方法。二、室内设计的程序步骤。 关键词:室内设计家庭装修 一、室内设计的方法 室内设计的方法,这里着重从设计者的思考方法来分析,主有以下几点: 1、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 大处着眼,即是如第一章中所叙述的,室内设计应考虑的几个基本观点。这样,在设计时思考问题和着手设计的起点就高,有一个设计的全局观念。细处着手是指具体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深入调查、收集信息,掌握必的资料和数据,从最基本的人体尺度、人流动线、活动范围和特点、家具与设备等的尺寸和使用它们必须的空间等着手。 2、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局部与整体协调统一 建筑师A.依可尼可夫曾说:“任何建筑创作,应是内部构成因素和外部联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从里到外’、‘从外到里’。” 室内环境的“里”,以及和这一室内环境连接的其他室内环境,以至建筑室外环境的“外”,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设计时需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多次反复协调,务使更趋完善合理。室内环境需与建筑整体的性质、标准、风格,与室外环境相协调统一。 3、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立意与表达并重 意在笔先原指创作绘画时必须先有立意,即深思熟虑,有了“想法”后再动笔,也就是说设计的构思、立意至关重。可以说,一项设计,没有立意就等于没有“灵魂”,设计的难度也往往在于有一个好的构思。具体设计时意在笔先固然好,但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构思,往往需足够的信息量,有商讨和思考的时间,因此也可以边动笔边构思,即所谓笔意同步,在设计前期和出方案过程中使立意、构思逐步明确,但关键仍然是有一个好的构思。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正确、完整,又有表现力地表达出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使建设者和评审人员能够通过图纸、模型、说明等,全面地了解设计意图,也是非常重的。在设计投标竞争中,图纸质量的完整、精确、优美是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报告规范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报告规范 课程设计的步骤: 一、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 在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对所需完成的任务作出明确的回答。 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分为逻辑设计和详细设计两步。逻辑设计指的是,对问题描述中的操作对象定义相应的数据类型,并按照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划分模块,定义软件模块结构图;详细设计则为定义相应的存储结构,并写出各函数模块的伪码算法。 三、编码实现和调试 四、总结和整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规范: 课程设计报告的开头应给出题目、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和完成日期,并包括以下十个内容: 一、问题描述 二、基本要求 三、数据结构的设计 四、软件模块结构图 五、程序流程图 六、源程序 七、调试分析 八、测试数据 九、用户使用手册 十、心得体会

第二章课程设计选题 1、文本文件单词的检索与计数 问题描述:要求编程建立一个文本文件,每个单词不包含空格且不跨行,单词由字符序列构成且区分大小写;统计给定单词在文本文件中出现的总次数;检索输出某个单词出现在文本中的行号、在该行中出现的次数以及位置。该设计要求可分为三个部分实现:其一,建立文本文件,文件名由用户用键盘输入;其二,给定单词的计数,输入一个不含空格的单词,统计输出该单词在文本中的出现次数;其三,检索给定单词,输入一个单词,检索并输出该单词所在的行号、该行中出现的次数以及在该行中的相应位置。 (1)建立文本文件 (2)给定单词的计数 (3)检索单词出现在文本文件中的行号、次数及其位置。 2、火车票销售 问题描述:试编制一个简单的火车票销售系统,可完成售票、退票、车票剩余情况查询等功能。每张车票包含车次、座位等信息。 3、DES加密解密算法的实现 问题描述:DES算法处理的数据对象是一组64比特的明文串。设该明文串为m=m1m2…m64 (mi=0或1)。明文串经过56比特的密钥K来加密,最后生成长度为64比特的密文E。然后将密文E解密,还原成明文m。 4、RSA加密解密算法的实现 问题描述:RSA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公开密钥算法,其公钥和私钥是一对大素数的函数。加密时,先将明文变换成0至n-1的一个整数M。设密文为C,则加密过程为:C≡Me (mod n)。解密过程为:M≡Cd (mod n)。要求:分析RSA算法的功能需求,详细设计实现RSA算法的数据结构和流程,给出测试用例和测试步骤,得出测试和结论。RSA算法的实现程序必须提供加密和解密两个接口:int encrypt()和int decrypt()。当加密或者解密成功时返回CRYPT_OK,失败时返回CRYPT_ERROR。 5、二叉树的遍历及左右子树的交换 问题描述:实现二叉树的中序、前序、后序遍历的递归、非递归遍历算法,层次遍历的非递归遍历算法,应包含建树的实现,其次将其所有结点的左右子树交换。 6、哈夫曼树在通信编码中的应用 问题描述:设一份电文中有不同出现频率的字符,为了提高电文的输入和翻译效率,必须有一套简短而又不会产生歧义的字符代码。试根据哈夫曼算法,对电文中的不同字符,构造出一棵哈夫曼树,对每个字符进行编码。要求: 1)将权值数据存放在数据文件(文件名为data.txt,位于执行程序的当前目录中) 2)分别采用动态和静态存储结构 3)初始化:键盘输入字符集大小n、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 4)编码:利用建好的哈夫曼树生成哈夫曼编码; 5)输出编码; 6)译码功能; 7)显示哈夫曼树; 7、二叉排序树的实现 问题描述:用顺序和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 1)以回车('\n')为输入结束标志,输入数列L,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T;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