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盘瓠文化

盘瓠文化

盘瓠文化
盘瓠文化

盘瓠文化

传承价值

盘瓠传说的重要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盘瓠与辛女神话传说是发生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反映了人类原始社会由母系社会的对偶家庭阶段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家庭特征和社会性质。流传范围广,内容丰富,历史上众多的专家学者都孜孜不倦地研讨,同时也成为国际上的研究课题。

二、民俗学价值盘瓠与辛女神话传说集中了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语言学、口头文学等文化现象,同时衍生出服饰、舞蹈、歌谣、医药、工艺和民俗风情等众多的文化现象,值得继续研讨。

三、民族凝聚力由于神话传说产生于远古时期,但由于它具有某种稳定性、传承性、功用性特征,使其内蕴的原始思维、原始观点以及外在表现祭祀仪式、艺术形式等方面比较成熟而得以长期保留,世代相传。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是民族认同的基本标识,是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四、发展旅游业的需要盘瓠文化事象中的一些民俗,如跳香、苗族挑花、凿花和目连戏等可开发成旅游工艺品和文艺演示,对提高泸溪的知名度有积极作用。

刘昌春

盘瓠是春秋时代一位历史人物,在公元前744年的楚与卢戎战争中,盘瓠杀敌立功、受封以及与公主结婚,是对历史的真实记载。盘瓠传说之所以能演变为神话,也正是图腾标志使然。

盘瓠发祥地

盘瓠神话不仅在《风俗通义》、《搜神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诸多古籍中有完整的记载,而且至今在中国南方的苗、瑶、畲等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且作为始祖或重要的图腾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清《一统志》、《辰州府志》、等均记载着盘瓠文化的发祥地。

盘瓠考源

一、盘瓠其人

盘瓠是人,是以古代“五溪”地区为核心的广阔华南地域的“南蛮”族群的始祖,是朴素唯物主义生命观和族群图腾崇拜的神化。

根据“南蛮”奉“狗”为始祖的盘瓠神话传说,有人认为:盘瓠不存在,盘瓠传说只是民间的故事虚构。其理由有二:一是盘瓠出生

时非人类,二是盘瓠“畜狗”不可能繁衍人类后代。此说法未免过于武断。

现代科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类是按照“微生物→低级动物→高级动物”的序列发展而来的。湘西《苗族史诗》述说人类由龙演化而来,黔东南《苗族古歌·枫木歌》则认为人是由枫树和蝴蝶生的。尽管说法不一,“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认为人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既非本来就有,更非神所创造。”体现的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生命观念。盘瓠传说实际就是用朴素唯物主义生命观阐释人类起源问题。

关于盘瓠的出生,由“虫→犬→人”阐释了“人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既非本来就有,更非神所创造”的朴素唯物主义生命观点。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苛求原始初民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也不能轻率地否认苗族先民对人类起源的“合理化”观念,更不能以盘瓠由“虫→犬”的出生神话而否认盘瓠的存在。

盘瓠是人,不是狗。盘瓠后裔信奉“龙犬”为始祖,当是族群图腾崇拜的缘故。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例如,“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史记》),我们只能说玄鸟是商族的图腾,而不能说商族就是“鸟”的后代。

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它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盘瓠出生神话的后边还蕴涵着难以言表的深沉的“民族隐痛”。涿鹿之战后,作为蚩尤九黎部落联盟之一的“犬”图腾部分族群成员,被黄帝部落俘获,成为“世袭”终生奴隶。当盘瓠因战功成为高辛氏的乘龙快婿得以自由,得到封地后,他想重振族群雄风。但以夙敌曾经的奴隶身份号召族众,并不是那么光彩,也不一定有号召力。编制一个和族群图腾标志紧密相关的出生神话,不仅能冲淡一些为人“家奴”的耻辱,而且也有些“真命天子”的味道。以“龙的传人”自居的华夏族群,皇帝作为首领,不也是常常自我标榜是“龙种”么?

盘瓠的战功也得益于“犬”图腾崇拜。高辛氏“征伐不克”的是“犬戎之寇”,“犬戎”的势力肯定非常强大,强大得高辛氏族众根本无力“征伐”,何况作为高辛氏“畜狗”(家奴)的盘瓠,毫无军事势力,以常情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犬戎乃是九黎部落被迫西迁的一支。“犬戎是以犬为图腾的,苗民中亦有盘瓠犬为重要图腾者。”(5)共同的图腾崇拜消除了敌对双方的心理隔膜,使得盘瓠有了接近“犬戎吴将军”的机会,也才有了取其首级的战功。

“龙犬”图腾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狗”图腾,而是一个以“狗”为主要构件的组合图腾。湖南麻阳漫水龙王庙大门横枋正中刻有扇形浮雕图案,是一个反映农耕生殖意识的“盘瓠图腾”,也是目前世界仅存的“盘瓠图腾”,其主体是龙头、狗耳、牛身(前后大腿根部有水涡纹)、狗尾(上翘)、虎爪,身子左倾,顾首右盼,闲步洞顶“岩块”上的“龙犬”;其左上方环绕四只“蝙蝠”,乃一幅“五福瑞图”(盘瓠的“瓠”,蝙蝠的“蝠”,与“福”谐音)。由此可见,盘瓠后裔信奉的“龙犬”图腾,并不仅仅是“狗”,同时还包含了“龙”、“牛”、“虎”等多种物象,是一个组合图腾。“盘瓠即狗”,“盘瓠后裔是狗的后代”之说,只能是武断的偏见。

所以说,盘瓠是人,是以古代“五溪”地区为核心的广阔华南地域的“南蛮”族群的始祖。

二、盘瓠其族

盘瓠是苗、瑶、畲族先民为主体的南方“蛮夷”的始祖。

盘瓠是“南蛮”始祖。盘瓠后人被称为“蛮夷”,“今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是也”。当时生活在今天陕西南部、湖北江汉平原、四川省、湖南及黔东、渝南、鄂西地区、江西省的广大区

域的“蛮夷”,都是“赤髀横裙”的“盘瓠子孙”。

秦汉时期的“武陵五溪蛮”,即生活在黔中、武陵、五溪(即今湘西、黔东北及相邻的渝南、鄂西)地区的“盘瓠之后”,主要由苗族先民构成,同时“长沙蛮”中也有部分苗族先民。由于战乱,武陵、五溪地区苗族不断迁徙,到唐宋时期,武陵、五溪地区虽仍是苗族居住区,但“分布范围,已达贵州各地、川南和桂北,以及云南的部分地区”。在以后的历史时期,武陵、五溪地区苗族,部分仍居原地深山,大部分继续向黔、川、桂、滇流徙,甚至迁居东南亚等地。

麻阳苗族与盘瓠文化

麻阳古属五溪蛮地.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代属黔中郡管辖。两汉、三国时期,分属沅陵、辰阳两县。“五溪蛮”、“武陵蛮”、“盘瓠蛮”.系指居住在武陵山区的民族集团,统治者将南部氏族反对者统称为“蛮夷”,并以重兵征讨。《后汉书》载:汉充武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占领郡县。光武帝先后遣大将军刘尚、马援等率数万兵力,企图踏平“五溪蛮”,血洗“盘瓠后裔”。他们溯沅水逆流而上,结果以失败告终,大将军马援被困于沅陵,病死于壶头山下。当时,麻阳属沅陵县。此后,麻阳一直是武陵郡辖区。到南北朝陈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朝廷于麻口(今吕家坪溪口)置麻阳戍,驻兵防苗,麻阳之名自此始用。到

了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分沅陵、辰阳二县地,废戌置麻阳县,至今已有1380年历史。

从历史看出,麻阳是盘瓠(五溪蛮)后裔的世居之地。虽然经历了数次的历史大迁徙,但五溪地区仍然是少数民族的杂居区:麻阳苗族虽然同化得较早,但仍然被周家认定为全国五个苗族聚居区之一。浓厚的盘瓠古风遗俗、盘瓠文化的外延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麻阳盘瓠祭起源传说

盘瓠祭起源于远古的盘瓠图腾崇拜和盘瓠神话。盘瓠神话传说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搜神记》和范蔚宗《后汉书·南蛮传》等书都有类似的记载,至今麻阳民间流传的盘瓠神话与古籍记载的大体相同。

《后汉书·南蛮传》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色,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风俗通义》又载:“计

盘瓠不可妻之以女,人曰:‘可将犬覆缸内七天可变人也’。帝依之以行。期间,公主怜夫饥渴提时开缸,龙犬果是人肤。但颅欠之。帝仍以女配盘瓠。”这些记载是荒诞不经的,但与麻阳民间“龙犬娶公主”、“龙犬化人形”等传说惊奇地相似,实际上却反映了湘西五溪地区信奉犬图腾的影子。

麻阳盘瓠祭祀区域及过程

麻阳盘瓠祭多以盘瓠庙为文化活动依托,截止至2009年底已经查明的盘瓠庙(民间多称“龙王庙”、“三座大王庙”等,一般不直接称呼“盘瓠庙”)及其遗址18处,分布于麻阳境内锦江河沿岸11个乡镇。由于历史和战争的原因,麻阳盘瓠庙多重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其中高村漫水、兰里新营、郭公坪陈家坡保留完整,并以漫水盘瓠庙最具特色。

麻阳盘瓠祭多以盘瓠庙为文化活动依托。目前,已经查明的盘瓠庙(民间多称“龙王庙”、“三座大王庙”等,一般不直接称呼“盘瓠庙”)及其遗址18处,分布于麻阳境内锦江河沿岸11个乡镇。由于历史和战争的原因,麻阳盘瓠庙多重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其中,高村乡漫水、兰里镇新营、郭公坪乡陈家坡保留完整,并以漫水盘瓠庙最具特色。

盘瓠祭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积,麻阳盘瓠祭历经数百年的地域人文交融,演变成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现象,每年举行的五月盘瓠龙舟节,是麻阳盘瓠祭最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整个活动,仪式古朴,声势浩大,场面宏阔,观众如潮,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七结束,历时17天,龙歌演唱(五老或歌师领唱,每唱两句,数百男声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贯穿始终。

开神门(农历五月初一)。意为预先向祖神发出参加活动的邀请。

唱大戏(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十)。方圆百里苗民及远道游人,不辞路途辛苦,纷纷赶赴盘瓠龙舟节会。

龙下水(五月十一)。恭请盘瓠庙中龙头及龙船寮龙船下水。

1、拜神(拜寿)(8:00—10:00)。

2、游神(10:00—12:00)。

3、请神(14:00—16:00)。

参神日(农历五月十二至十四)。每天卯时,首司虔诚讨筶,早饭后,鸣炮开船,携带香纸,沿河数十里缅怀盘瓠祖迹,凡盘瓠曾落

脚驻留或建有盘瓠庙的地方,必全体下船进庙上供。

为酬谢主家,龙舟歌手根据所求(岸上贡桌信旗所写“求子”之类内容),选择歌词,回唱《谢茶歌》:“……年老之人得茶吃,五脏调和血脉匀。做工之人得茶吃,身强力壮有精神。……幼男细女得茶吃,易养成人无灾星。茶的根本由此起,依古流传到如今。……”还有《求子谢茶歌》、《病茶歌》等。接茶时,岸上男女老少争相以事先准备的麻纤交换“龙须”(请神前,挂在龙头上的麻纤胡须),戴在脖子或手上,作为免灾符;很多人抱小孩上龙船仓里洗澡(不生疮),接喝“龙涎”(随船首司沿龙头倒下的水,传说可治肠胃病)。接茶的人络绎不绝,盘瓠龙舟桡手起早贪黑忙个不停。

龙舟赛(农历五月十五至十六)。

回神日(农历五月十七)。请盘瓠神回归神位的日子。当天也要举行三项仪式:

1、抢神(比发人)。

2、扫瘟神(划倒船)。

3、回神(请神回庙)。

麻阳盘瓠祭祀的艺术特色

麻阳历史上乃“苗疆要冲”,古称“蛮夷之地,春秋楚国之境”,“盘瓠”在神话传说中是“蛮夷始祖之神”,神话传说记载他曾居住在湘西武溪蛮地,他与他的子孙经历了数千年的生息繁衍,在漫长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麻阳漫水村的盘瓠庙宇和盘瓠文化表现,已引起全国有关部门、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巳被省、市命名“盘瓠文化研究基地”,这将成为苗疆长城旁的一颗明珠,耀耀生辉,世人瞩目。

1995年6月.麻阳应“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组委会邀请,三次奔赴岳阳参加国际性、全国性民间龙舟风采展示大赛“麻阳漫水盘瓠龙舟”长27米,漫水村多个运动健儿,身穿兰色印有“龙犬”图案的服装,头戴狗头帽,脸戴盘瓠面具,英姿焕发,一举夺魁、荣获“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民间龙舟风采展示大赛”世界一等奖.94、98年荣获中国民间龙舟风采展示大赛优秀奖,并获第一、第三名。漫水盘瓠龙舟已载人世界龙舟文化史册。自此“麻阳漫水盘瓠龙舟”一举成名,成为各级大型庆典活动必选节目。在麻阳盘瓠文化基础上创作的“盘瓠图腾”雕刻石柱永久矗立于湖南省城、怀化市麻阳的文化公园或广场。

麻阳盘瓠祭祀文化集中体现在五月龙舟祭祀,农历五月初一至十七,麻阳苗民自发组织划龙舟祭祀。从1995年开始.麻阳财政,民间筹资706万元,规划建设盘瓠文化民俗村.对盘瓠庙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建成了陈列盘瓠文化资料的盘瓠大殿,1999年麻阳漫水村被湖南苗学会确定为盘瓠文化研究基地。麻阳漫水“盘瓠庙”建于明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现仅存二间房屋和一间装有两只27米长的盘瓠龙船寮。石碑两旁上方木架上摆放着四对木雕龙头、龙尾,是每年五月龙舟下水后装饰用在两艘龙舟上的饰物。堂前设有祭祀时杀猪用的岩盆。有两组石凳.庙内陈设古朴,自然神秘。右边堂边房正中神案上供奉着三块石碑脾位,分别是盘瓠、新息、四官三位大王的石碑,现已成为人们祭祀祖神的场所。近几年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来到漫水考查、研究盘瓠文化,该村已被省、市确定为盘瓠文化研究基地。

麻阳地区基本情况

麻阳地区基本情况 (一)经济发展环境 1、城市经济发展 麻阳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湘西开发的大好机遇,围绕把麻阳县城建设成为湘黔渝边界的怀化、吉首、铜仁大三角二极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全面实施三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两路一江”区域带动)四推进(推进农业产业化、山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经济民营化)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城市主导产业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7.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17.15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18.35亿元,增长12.2%;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2:35.2:39.6调整为25.1:36.2:38.7。 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6亿元。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79亿元。建筑业增长较快,2012全县建筑企业总产值达到5.07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3亿元。 3、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消费支出情况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达到13696元。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批发业1.63亿元,增长14%,零售业12.49亿元,增长15.2%,住宿业0.25亿元,增长13.6%,餐饮业1.44亿元,增长16.1%,全县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 (二)人口环境 1、人口总量 2012年末,全县总户数为11.07万户,其中,农业户9.33万户,非农业户1.74万户,总人口达到39.53万人。

2、人口分布及构成(区域分布、年龄构成) 农业人口34.8万人,非农业人口4.73万人,男性人口20.42万人,女性人口19.11万人,性别比例为106.9:100,少数民族人口31.69万人,占总人口的80.2%。 3、未来人口变化趋势 全年出生人口6021人,出生率为15.2‰,死亡人口2807人,死亡率为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5.7%。城镇人口较快增长,2012年全县城镇总人口达到12.5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1.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三)人文环境 1、城市历史沿革 麻阳因戌而名。南朝陈天嘉三年(562),朝廷平“蛮”,镇压少数民族,在麻口(高村东23.5公里的太平溪与锦江交汇处)屯兵置戌。麻口俗称麻潭,又因戌址位于锦江水北,故名麻阳戌。唐武德三年(620),废戌置县(治今黄桑乡旧县村),以麻阳为县名,沿袭迄今。1949年10月,省人民政府成立湘西行政公署,下设沅陵、会同、永顺3个专署,麻阳县隶属沅陵专署;1952年8月隶芷江专署;12月,芷江专署改称黔阳专署,麻阳县隶黔阳专署。1981年6月隶怀化行政公署。1988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麻阳县,设麻阳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与隶属关系不变。 2、风俗习惯 过年麻阳人的过年:不单是指除夕这一天,而是指腊月尾至正月半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苗家人要履行很多程序,有很多独特的习俗。 烧旺火三十夜幕降临,家家要烧“旺火”,将事先砍来的“年猪”伙同其他杂柴一起烧燃,然后以这节“年猪”作为火种,一直要保留到正月十五,乡间有三十夜不能断火和在正月十五前不许到别人家取火种的习俗。 奠茶正月初一至初三早上,每家每户在还没有吃早饭之前,要煎粑或下面条“奠茶”,燃放鞭炮,尤以大年初一为最。

川西林盘的生存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川西林盘的生存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姜涛,苏雪杨,陈其兵,吕兵洋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成都平原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了川西林盘这一独特的乡村聚落景观形态,是西蜀人民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适应性的智慧结晶。作为地方乡土聚落景观,川西林盘真实反映了人与土地和谐共生的关系,具有园林美学、景观生态、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价值。从川西林盘的景观形态、环境生态和社会文化等入手,分析其蕴藏的深厚人文内涵和生存智慧。该研究有利于理解、保护和传承成都平原乡村聚落景观的地域文化,并对城乡融合的现代田园城市设计、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当代川西民居建设等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川西林盘;成都平原;乡村聚落;景观;生存智慧 Living Wisdom and Modern Enlightenment of 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 Plain JIANG Tao,Su Xue-yang,Chen Qi-bing,Lv Bing-ya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611100, China) Abstract:The special nature and humanity environment of Chengdu plain gave birth to unique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This kind of landscape is a bank of wisdom about the adaptability to the land-use pattern.As regional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 is a real reflection of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and people.It owns much value in landscape aesthetics,landscape ecology and social culture.The paper explored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living wisdom of Linpan in landscape patterns,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social culture.The research ma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preserving and inheriting the local culture and is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consideration in modern garden city desig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new rural communities planning and new western sichuan 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Keywords: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Chengdu plain;rural settlement;landscape;living wisdom 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乡村聚落营造经验,创造了多样性的承载特定地域农耕文化的乡村景观。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乡村聚落景观形态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独特的生产生活模式和历史文化传统正慢慢消失。作为川西地区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川西林盘以其“随田散居”的形态和具有的景观、生态、文化等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川西林盘随着川西农村人地关系的调整又面临着大量消亡的现实。因此,深入探究川西林盘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生存智慧对于维护川西林盘的生态和文化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川西林盘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模式奠定基础。 1川西林盘的内涵与现状问题 1.1内涵 川西林盘是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基础,以田园、林院、宅院为构成要素,结合川西农业生产方式与家庭体系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川西的文化特征和具有独特生态价值的川西乡村单元生活空间,这些林盘景观单元与场镇、城市、中心城市有层次、有规律地镶嵌在川西平

麻阳盘瓠文化的内涵探析_王淑贞

V ol. 7 No.1 Feb. 2013 第7卷 第1期2013年2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118 [收稿日期]2012-08-25 [基金项目]2010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保护与产业化开发研究”(编号:2010YBB264);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城镇化背景下西南民族古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综合开发研究”(编号:11YJA850021)。 [作者简介]王淑贞(1976-),女,白族,湖南张家界人,怀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文化与旅游研究。 [通讯作者]王文明(1948-),男,白族,湖南张家界人,怀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研究。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与贵州的交界处,怀化市西北部,历史上有“苗疆要冲”、“湘西门户”、“武陵码头”之称,是全国五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盘瓠是苗、瑶、畲等民族共同敬仰的图腾。但是经过历史的沉淀之后,唯有麻阳保存了完好的盘瓠庙和盘瓠图腾。麻阳盘瓠文化与荆楚巫文化、南蛮土著文化及汉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积年交融,形成了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原生态民俗事象,具有多学科的文化内涵,2006年入选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种种原因,麻阳盘瓠文化处于濒危状态,深入研究它的多学科文化内涵,抢救性保护这一文化瑰宝,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十分紧迫。 一、虔诚神奇的民间信仰 从宗教学的角度看,麻阳盘瓠文化是苗族先民传承下来的民间宗教信仰,有着奇特的宗教学文化内涵。 (一)原始的图腾崇拜 龙犬为主的动物图腾 盘瓠以狗的形象出现,典籍记载和口头传说是一致的。在原始狩猎经济时代,狗是忠实为人服务的动物,是人类肉食的来源。狗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敬重,除此之外,还由于原始时代的人们没有把自己与动物完全分开。“在远古人看来,动物和人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动物跟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有灵魂。”[1]所以远古的麻阳苗族人敬奉狗,把狗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 盘瓠首尊的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以灵魂信仰为基础,确切地说,以鬼魂神灵信仰为基础。人死后离开肉体的灵魂就是鬼魂,可以随时更换形体,既可以保护人,又可以加害人,成为原始人崇拜的对象。人们“把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祖先的灵魂神化,特别是那些生前对本氏族、本部落有重大贡献和功绩,被认为最强大有力和英勇善战的部落首领的亡灵,看成是本部族的守护神,并对它加以崇拜”[2]。祖先崇拜突出表现在祭祖活动,祭祖是对祖先的怀念,更是对祖先的祈求,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兴旺发达。苗族人对自己的祖先极为崇拜,不仅每天要敬祭祖先,而且定期举行祭祖盛典。如麻阳漫水盘瓠庙,将盘瓠看成是自己的祖先神,敬奉盘瓠,希望盘瓠保佑平安、消病免灾。 人畜融合的神灵敬仰 麻阳苗族民间信仰的最大特点是人畜合一的神灵偶像。麻阳苗族人们崇拜的祖先神灵是盘瓠,盘瓠的尊容是龙犬。龙犬不是单纯的狗的肖像,而是多种动物形象的荟萃:龙头、狗耳、牛身、狗尾、虎爪、麒麟身,把这样的神灵称为“龙犬”。“龙犬”的左上方有四只飞舞的蝙蝠相伴。麻阳苗族龙犬具有人的智慧、超人的神灵威力,保护苗族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道兴隆。可见,麻阳的盘瓠,苗族的龙犬,是人、神、动物和谐融合的化身,是人、神、动物合一的信仰化境。 (二)松散的组织形式 每一宗教都有自己的组织和制度。当一种宗教信念为某个人所接受,而且得到众多信徒信仰的时候,就会在共同信念或共同信仰的旗帜下组织起来,结成一定组织形式的团体。但对于麻阳盘瓠信仰来 麻阳盘瓠文化的内涵探析 王淑贞1,2,王文明1,2,王戌英2 (1.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2.怀化学院 民族文化研究所,湖南 怀化 418008) [摘要]盘瓠是我国苗族、瑶族和畲族共同的祖先,对盘瓠的敬奉习俗在苗、瑶、畲族聚居区流传相当普遍。 虽然经过历史的洗礼,但麻阳苗族自治县的盘瓠文化是我国迄今保存相对完整的原始宗教信仰文化之一,借用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对之进行挖掘、分析表明,其涵盖了宗教学、民俗学、文化学、美学等多学科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盘瓠文化;内涵;麻阳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272(2013)01-0118-04

浅谈川西林盘改造——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

—— —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蔡佳欢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 摘要: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有着不可忽略的发展意义。本文先介绍老林盘改造中常见的问题,再以崇州市道 明镇竹艺村为例,对其林盘改造的思路与建筑、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川西传统林盘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关键词:川西林盘;林盘改造;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5-0121-01作者简介:蔡佳欢(1994-),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方向。 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承载着传统古蜀文化,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老林盘的改造势必进行,成功的改造能有效的提升林盘存在的意义。但是,部分老林盘在改造中存在多种问题,不但没有提升林盘的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景观元素与本土文化。 1老林盘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1外来元素的入侵 从当前林盘改造的设计来看,其景观的 构造主要是通过传统川西元素来体现。在目前的林盘改造中,相关人员对传统川西元素的运用不够重视,反而引入外来元素,导致林盘改造缺少相应的文化景观元素,从而造成林盘改造的不伦不类。 1.2传统元素的忽略 就川西林盘而言,其主要是由宅、林、田 构成,每个区域都应该有其独有的特色,并且在整个林盘的规划中,每个区域都应该拥有其独有的传统景观元素,比如传统川西建筑元素、大田景观元素、沟渠湿地景观元素,但很多林盘在改造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景观元素。比如新建砖混建筑、钢构建筑,与林盘氛围格格不入。 1.3元素色彩设置的不合理 在传统川西林盘中,色彩是相当沉静的, 深灰色小青瓦搭配白墙或者灰墙,背景掩映川西林盘房前屋后种植的竹林翠色,林、田、宅的色彩各自独立,却又相辅相成,能很好的体现出川西林盘特有的景观特点。但在部分林盘改造中,色彩的运用与环境格格不入,比如一些耐火钢材料景观小品,其锈红色与周围的颜色形成冲突,不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破坏林盘景观的和谐性。 2成都崇州竹艺村林盘改造现状分析 2.1竹艺村空间景观格局 林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虽然其内部建筑、布局、规模会随着时间的变 化而改变,但其整体的景观结构相对稳定,将林盘作为一个单独的景观单元来进行研究,则其是由林、田、宅、水4个空间结构组成。 竹艺村作为典型的川西丘陵林盘,林盘内河沟与道路形成整个林盘的景观骨架,外部由农田围合,随机分布在林盘内部的节点构成林盘重要公共空间,这些元素经过时间的推移,相会影响却又相对稳定,建立了相对稳定又有秩序的空间景观结构。在林盘改造中只有整体上保持这些原有的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对局部空间环境进行改造,才能更好的保持竹艺村林盘的原始风貌,并且能更好的发挥林盘的经济价值。 2.2竹艺村外部空间 竹艺村外部空间主要是由大田景观构成,整体稳定性较好,农业种植主要是以传统川西作物应季种植,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观形态。林盘外围还有一条旅游公路,地理条件优越,对观光形林盘的打造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2.3竹艺村内部植物 竹艺村作为以竹艺、竹编为打造亮点的林盘,其内部拥有大量原生竹林,房前屋后竹林成片,银杏、水杉、楠木等树种间植其中,地被植物以常绿植物为主,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色彩也随之变化,色彩层次较为丰富。 2.4竹艺村林盘水系 竹艺村大田灌溉水渠密布,外围有一条长马沟作为主要的灌溉沟渠,平均深度约2米,宽度约3米,水深约为1.2米,大田大部分水渠沿着道路走向分布,少部分细小水渠蜿蜒曲折。林盘内部有一条原生白塔湖水系水渠穿林而过,两条完整的水系为林盘生活与农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5竹艺村林盘建筑 林盘内建筑主要为传统川西民居,川西传统民居作为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最好的体现,其在整个林盘景观单元中也是最重要的,竹艺村林盘前部新建部分以川西民居元素为特点的商业行为建筑,比如“竹里“和”丁知竹“,后部新建钢结构/耐火钢材料的餐饮区等。但竹艺村内部还是较好的保存了传 统的建筑形式,主要有”一“字型”,“L ”型,三合院,四合院四种建筑形式,外部装饰绝大多数建筑都有过翻新,比如添加落地窗、墙面覆盖新墙面材料等。 3成都崇州市竹艺村林盘改造存在问题 3.1外来商业气息的入侵 通过走访调查,目前竹艺村商业气息已经逐渐显现,部分民居已经外租改造商业民宿或做餐饮用途,原住民的流失势必造成传统文化的丢失,而林盘的作用始终还是应该作为居住生活使用,可以兼顾一些观光体验,只有这样才能长远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如果走纯商业模式,势必发展不长远。 3.2新建建筑的运用不当 竹艺村新建建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竹里”、“游客中心”为代表的新式传统建筑,其将传统的建筑元素用现代的建筑手法表达出来,能有效的与林盘景观融为一体,既保存了传统的建筑语言与内涵又能很好的为老林盘带来活力。另一类是以林盘后部餐饮区为代表,用钢结构与耐火钢板修建的独立建筑,这些建筑作为个体来看还是挺新颖的,但是放在林盘中就显得有点突兀,与周围的环境相互矛盾,这就有悖于老林盘改造的初衷,不利于林盘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语 林盘作为川西平原独有的景观形态,其承载着西蜀大地不可忽略的文化、景观、建筑价值,依托国家的政策,老林盘将焕发新面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林盘的发展,更因该注重林盘的保护,使老林盘既能满足现代居住的生活需求又能让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使林盘健康持续的发展传承下去。参考文献: [1]黄远祥,王丽娜,李明才,王守洪,何伟,孙大江.川西林盘对成都建设“田园城市”景观意境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09):103-105. [2]周娟.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尹乐,蔡军.川西林盘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以郫县花园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5):2979-2981. THEORIES AND RESEARCH -121-

盘瓠文化

盘瓠文化 传承价值 盘瓠传说的重要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盘瓠与辛女神话传说是发生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反映了人类原始社会由母系社会的对偶家庭阶段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家庭特征和社会性质。流传范围广,内容丰富,历史上众多的专家学者都孜孜不倦地研讨,同时也成为国际上的研究课题。 二、民俗学价值盘瓠与辛女神话传说集中了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语言学、口头文学等文化现象,同时衍生出服饰、舞蹈、歌谣、医药、工艺和民俗风情等众多的文化现象,值得继续研讨。 三、民族凝聚力由于神话传说产生于远古时期,但由于它具有某种稳定性、传承性、功用性特征,使其内蕴的原始思维、原始观点以及外在表现祭祀仪式、艺术形式等方面比较成熟而得以长期保留,世代相传。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是民族认同的基本标识,是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四、发展旅游业的需要盘瓠文化事象中的一些民俗,如跳香、苗族挑花、凿花和目连戏等可开发成旅游工艺品和文艺演示,对提高泸溪的知名度有积极作用。

刘昌春 盘瓠是春秋时代一位历史人物,在公元前744年的楚与卢戎战争中,盘瓠杀敌立功、受封以及与公主结婚,是对历史的真实记载。盘瓠传说之所以能演变为神话,也正是图腾标志使然。 盘瓠发祥地 盘瓠神话不仅在《风俗通义》、《搜神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诸多古籍中有完整的记载,而且至今在中国南方的苗、瑶、畲等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且作为始祖或重要的图腾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清《一统志》、《辰州府志》、等均记载着盘瓠文化的发祥地。 盘瓠考源 一、盘瓠其人 盘瓠是人,是以古代“五溪”地区为核心的广阔华南地域的“南蛮”族群的始祖,是朴素唯物主义生命观和族群图腾崇拜的神化。 根据“南蛮”奉“狗”为始祖的盘瓠神话传说,有人认为:盘瓠不存在,盘瓠传说只是民间的故事虚构。其理由有二:一是盘瓠出生

川西林盘

简介 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这种历史形成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符合行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成都平原通常被大家称为“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它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成都地处古蜀文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广大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而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 川西林盘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它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这一生产生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川西林盘的生态学价值 1.城市森林的外延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这己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同时,城市森林建设也形成了以花草林木构筑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林盘聚落虽然地处乡村地区,但随着新时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它所具有的森林资源也必然成为构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袤的乡村农田肌理作为本底,林盘结构可视为现代大都市范围内众多斑块状的绿岛,作为人、植物、动物和谐共生的载体。在发挥其绿岛效应的同时,配合建设城市森林所提倡的城区绿岛、城边绿带等要求,为最终形成城郊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2.生物多样性 川西林盘因其生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林盘中包含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的生态复合体维持着群落和物种形成的稳定性。林盘结构所具有的林、田的生产格局和林、院的居住模式很类似森林与草地和灌木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这一线性区域的生理机制等同于

关于麻阳旅游开发的思考

关于麻阳旅游开发的思考 莫小明 摘要: 具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麻阳苗族自治县,发展旅游业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亮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大市场、大经济、大格局逐渐形成,品牌战略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作为西部欠发达、欠开发的我县,发挥资源优势,做强特色品牌,建立支柱产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 关键词:旅游产业开发;思考。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文化产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标志,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旅游目前已超过石油、汽车、化工等行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由于旅游具有开放度高、关联带动性强、综合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发展旅游被一些国家确定为刺激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春天,是紧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到来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出旅游被看作一种奢望而远离百姓的生活。直到80年代以后,人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旅游才开始登上社会生活的大舞台。在邓小平同志“旅游产

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的指示下,旅游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旅游结婚、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正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国家旅游局在“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中提出,用20年时间把中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全国各地已出台了扶持,加速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相对于周边地区发展速度较慢的我县旅游,在这群雄争霸的旅游经济大战中,如何超出困境,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呢?我认为,有下面几点想法: 一、麻阳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雪峰山与武陵山脉之间,地处北纬27°32′02″~28°01′46″,东经109°24′43″~110°06′22″。东与辰溪县相连,南与怀化市、芷江县毗邻,西与贵州省铜仁市交界,北与凤凰县、泸溪县接壤。总面积1568.19平方公里,以丘陵为主,平原、岗地、山原兼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日照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特色农产品有晒红烟、冰糖橙、纽荷尔、脐橙、花生、桃等。 麻阳境内自然景观颇多,山清水秀,万山叠障,风光绮丽,旅游资源丰富,有人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古迹建筑类、民俗类等不同类型。麻阳古代,山清、水秀、洞奇、石

川西林盘文化典范――余花龙门子

实施川西林盘群保护与改造创建西蜀林盘文化典范扎实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 ---余花龙门子林盘文化打造简介桤泉镇作为成都市的一个远郊乡镇,依托安仁古镇的打造,在错位中寻求竞争优势。我们确立了以都市现代农业为本底、推进三次产业互动、推进“四大功能区”(生态循环“有机”种养殖功能区、农产品加工聚集功能区、以“公馆门前的大田园”为理念的观光农业休闲渡假功能区、场镇商贸服务功能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在构建新型城乡聚居形态方面,一方面我们按照“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推进土地综合整理,新建一批;另一方面,我们立足安仁---桤泉丰厚的林盘文化资源着力实施林盘保护与改造,提升一批。余化龙门子林盘位于崇州市桤泉镇群安村11组,与大邑安仁刘氏庄园毗邻,地处桤木河畔,风景宜人,环境优美。现有住41户,人口130人。余花龙门子初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36年),先祖余腾海为清朝武举,系元世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后裔,截止已在桤泉繁衍三十余代。 在依托新农村建设的条件下,我们立足三千产业、桤木河滨江河堤打造和农博康道建设,本着以余花龙门子西蜀林盘农耕文化传承与宏扬为核心、还原西蜀林盘原来的民居模样、还原西蜀林盘原来的生产方式、还原西蜀林盘原来的生活方式、还原西蜀林盘原来的民俗文化,坚持共建共享,尊重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之话语权的理念,以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打造旅游小村,实现文态、业态与生态的有机融合,打造公馆门前的“大田园”为目标,对余花龙门子进行了保护性改造。 在改造中,我们坚持“历史的是最珍贵的,最土的就是最洋的”、坚持“民俗本土化、取材本土化、依靠本地群众”、对余花龙门子内的民居风貌进行了修复、对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设,对文化氛围进行了恢复。 通过保护性改造,现在余化龙门子改造工作完成后,余花龙门子青春焕发,林盘内阡陌纵横、炊烟袅袅、沟渠相连、雨污分流、曲径通幽,一个西蜀林盘文化典范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长寿之乡”麻阳探秘

湖南日报:“中国长寿之乡”麻阳探秘 2015-01-27 16:20 作者:肖军黄巍来源:湖南日报编辑:常磊 生机勃勃的麻阳“长寿河”——锦江河。 麻阳,古老神奇的苗乡,寿星云集的家园。 巍巍西晃山,构筑了她的脊梁;滔滔锦江河,灌通了她的血脉。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家儿女,在这里沐浴着大山的阳光,吮吸着“长寿河”的甘甜,创造着绚丽多姿的长寿文化及闻名全国的长寿奇迹。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寿星众多是这方灵秀山水孕育出的一道独特的景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麻阳人均预期寿命达75.6岁,比全国平均高出3岁多;全县39.5万人口中,现有百岁以上老人46位,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居全省之冠。他们若璀璨星辰,闪耀在苗乡大地。 山清水秀、社会和谐、物产富饶,养育出长寿之乡。1日下旬,湖南日报记者走进中国首批“长寿之乡”麻阳,领略百岁老人风采,一探长寿秘诀。 1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麻阳苗族自治县长寿办,该办工作人员正在整理礼品,一派忙碌。 “我们不是给领导送礼,而是给县里的‘宝贝’们送礼。”看着记者惊奇的眼光,县长寿办主任冯本文解释,“‘宝贝’就是百岁老人,按照惯例,每年春节前我们都要上门慰问。由于百岁老人多,够忙一阵了。” 翻阅冯本文拿来的资料,记者了解到,麻阳39.5万人口中,现有百岁以上老人46位,其中年龄最大的113岁;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居全省之冠,远远超过了联合国人口组织规定的标准和中国区域长寿标准。目前,全县人均预期寿命达75.6岁,比全国平均高出3岁多。2007年,麻阳被中国老年协会评为首批“中国长寿之乡”。 麻阳长寿现象广受关注。麻阳人长寿秘诀何在?带着几分好奇,记者查资料、听介绍,走访当地长寿老人,进行了一番探究。 福寿绵延千年

川西林盘艺术文化聚落-项目策划书

川西林盘艺术文化聚落-项目策划书峨眉山-峨眉河-乐山项目—红色动漫产业基地 - 项目策划书 - 日期:2011年9月 1 前言 在当前经过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大环境之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丰富,中共中央国务院适时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文化体制深化改革的文件,号召各地政府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而持续广泛的提升文化产业在各地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虽有所发展,但其产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潜在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整体实力偏弱,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亦处于劣势,文化贸易逆差严重。这与我国目前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国际地位是非常不相符。 2009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的振兴更是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各地文化产业的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对文化产业的振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为促进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扩大文化产业的市场和消费,以大项目带动地区经济,提升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振兴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优化西部地区的整体产业结构,我们有针对性的策划了《川西林盘国际艺术文化聚落》项目,其核心宗旨是以“中国农耕习俗文化保护与国际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结合为核心,以此项目为载体,发展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 建设此项目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与区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交流窗口 川西林盘国际艺术文化聚落致力于保护中国农业民俗文化和推广民俗区域文化,向世界展示民俗区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推动中国当代民俗文化艺术品的商业交流,促进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产品国内外推广,引进国际国内有生命力的各种文化艺术,相互交流,相互交融,促进人类民俗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其成为代表整个地区的形象,与世界进行交流的窗口。 2、艺术文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商业化交易平台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化平台 川西林盘国际艺术文化聚落项目由既深谙艺术又精通商业的专业机构和人士进行运作管理,着力于创建和完善成熟的文化产业链,并打造艺术工作者的创业乐园,一方面开发创业项目,拓展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实现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丰富和充实文化艺术品市场,实 I 现文化与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该项目以艺术文化创作为主,形成复合型的关联业态,互相拉动,催生产业的聚集效应,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从广西巴马看湖南麻阳长寿旅游资源的开发总结

从广西巴马看湖南麻阳长寿旅游资源的开发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边界的湖南省西部,怀化市西北部,唐代置县。古有“苗疆前哨”、“湘黔门户”、“武陵码头”之称,现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绘画)艺术之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长滕代远同志的故乡。 一、麻阳发展长寿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近年来,凭借着“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冰糖橙之乡”、“湖南省水果之乡”等称号和境内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充满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和多样的苗乡土特产品,麻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2007年10月25日,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湖南麻阳首批“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围绕麻阳的长寿资源,麻阳县委、县政府致力开发麻阳的长寿旅游资源,成立了专门机构县长寿办研究、传播、传承麻阳长寿文化,提出了“建设长寿旅游名县的发展”的发展目标。 细细考量麻阳的旅游资源,“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的荣誉称号,是麻阳开发旅游业时,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脱颖而出的特色和亮点,因此我认为,麻阳发展旅游业,应以长寿为核心和切入点、但是长寿并非麻阳所特有,广西巴马早已举世闻名,麻阳要如何在长寿上作文章,则要多借鉴巴马的经验教训,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巴马与麻阳发展长寿旅游业的各自优势 1.巴马长寿旅游资源优势 巴马的长寿现象源远流长并且绵延至今,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 13 次会议上,中国巴马被正式认定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并且巴马百岁以上寿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居世界五个长寿区之首,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巴马有76位百岁以上的寿星,每10万人中有百岁以上长寿者30.98人,居世界第一。先后有法国路透社、美联社、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记者、医学专家及大批游客慕名到巴马访问、研究、观光。 在巴马,这里有舒适的气候,属于一类气候区,日平均气温低于8oC 的天气全年为 5 天,日平均气温高于 29oC 的天气全年只有 6 天,既无严冬,又无酷暑。巴马境内拥有丰富的森林生态群落,空气的负氧离子很高,著名的水晶宫、百魔洞和百鸟岩等旅游景点,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竟高达2万到5万个,盘阳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川西林盘再生探究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川西林盘再生探究 发表时间:2016-06-13T11:03:55.44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4月总第209期作者:郭艳荣1 张俊伟2 [导读] 林盘作为川西特有的生活形态与和环境特征,是植根于生活深层结构的居住文化和川西坝子农耕文化的体现,具备很强的现代乡村旅游的特质。 郭艳荣1 张俊伟2 (1.云南广厦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675000)(2.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近年,国家鼓励返乡创业、建设美丽新村,在倡导生态经济、自然主导的乡村旅游背景下,川西林盘的环境特质和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为其再生带来机遇。该文充分挖掘川西林盘的环境特质,分析适合其发展的乡村旅游产品,为保护林盘的空间特色和林盘的再生提出了主要的原则。 【关键词】乡村旅游;林盘;再生 川西平原在都江堰岷江之水的浇灌下,形成以农耕为主的乡村院落,院落一两户到数十户不等,分散点缀于川西平原,院落周围河流、池塘、溪流纵横,林地、农田环绕,居民就近耕作,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诗一般的画面。林盘作为川西特有的生活形态与和环境特征,是植根于生活深层结构的居住文化和川西坝子农耕文化的体现,具备很强的现代乡村旅游的特质。 1.川西林盘发展面临的现状与背景城镇化导致的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川西林盘空心化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全党的工作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从建设新农村到建设美丽新村,国家一系列举措为建设美好乡村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成都平原乡村旅游热潮高涨,返乡创业、建设美丽新村,开始为川西林盘注入新的活力。 2.乡村旅游背景下林盘的特质分析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生产方式以其资源而形成的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于一体的旅游类型。能为游客提供旅游的同时增加乡村居民的就业和创收。川西林盘特有的环境特色和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为其乡村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1林盘的外部环境构成 川西林盘的外部环境层次主要是田、林、宅,其间有河流、溪流、池塘等或环绕,或穿过,或点缀。 田是农耕居民主要的生存资源,根据气候的特点种植主要为水稻、小麦和油菜等,农田满足居民的就近耕作,便于开展农业生产。农田根据作物的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如春天是黄色的油菜花,夏天是绿油的麦浪和玉米,秋天是金色的稻谷。外部农田和纵横的溪流、池塘等结合在一起成为乡村特有的风景,其间休闲、野营、农作物耕作、采摘、钓鱼等,乐在其中。 林是围绕在建筑周围的林地,以竹为主要植物,其间有果树、菜地以及一些高大的乔木。林成为分割田园与宅院的天然屏障,夏天纳凉,冬天挡风,同时也是居住活动的主要空间之一。林在高度上相比农田的作物高出许多,高大的乔木和茂密的竹林将一个个宅院包围、区隔,自然的界定出林盘的空间范围,层次分明,并创造出宜居的小气候,同时所种植的果树和蔬菜等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原料与农副产品。林子外围通常有道路、溪流水池环绕,又有若干小路穿过外层林地以连通林盘内外,林地空间通透,充满隐逸之趣,其间小憩、阅读、品茗、游乐均为上佳。 宅是居民栖息的场所,主要为川西民居的形式。院落掩映于林木之中,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和联系,一两户或三五成群或数十户聚居一起,成线状、半围合或围合的空间布局。林盘民居大量就地取材,以河渠中的卵石河沙砌筑基础和围墙,以木材搭筑建筑骨架,以田土筑墙或抹面,以土烧结小青瓦屋面等,使建筑与林盘环境的具有相协调的属性。民居为坡屋顶,相对林地院落的尺度较小,远远望去能很好地掩映于竹、树木之中。院内种植花草果木,设瓜果藤架,将低矮的院墙隐没其中,使得院落内外融为一体。身处院落之中可以感受自然的变化,体会清风雨露、鸟语花香之美景。林盘良好的隐逸性和生态环境的宜人性,能提供宁静、安详的养心环境。 2.2林盘的内部环境构成 小尺度空间氛围和与自然共融的空间特性是川西林盘内部空间的主要特点。农耕文化带来的随田散居突出了林盘较小空间尺度,布局的灵活性和空间可识别性。 林盘入口是联系外围农田和林盘中心宅院的外界通道。入口多位于沿林盘边界的路上,形式多样,如简单的柴门、跨过溪流的小桥、竹林形成拱门、高大的乔木等均可形成林盘的入口。入口空间是居民乐意停留的空间,简单的石凳或台阶便能促进居民茶前饭后短暂的交流和小憩。 林盘的小径是林盘的脉络,成为宅院、林地中的菜园、溪流、竹林、禽舍等林盘内部各个地方的联系纽带,随意分布在各个空间之中。林中小径多为泥路,掩映于林盘,漫步小径之中,体会自然的光影,宁静悠长。 院坝是林盘内开敞的半私密空间,是居民进行生产、生活、交往、休憩的场所,是川西农耕文化的精华所在。主要通过建筑和围墙或篱笆围合而成,将宅院与外界分割。院坝内开凿水井,种植蔬菜瓜果,铺晒农作物,圈养鸡鸭等家禽,举办红白喜事,小孩追逐打闹等等,俨然一幅和谐自然的世外桃源景象。 宽大的檐廊是川西民居连接院坝和室内空间,作为居民主要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川西平原日照少,多雨潮湿,林盘民居建筑开窗少而小,半室外檐廊非常适合日常多种功能的活动。川西林盘建筑形式为人们创造了与自然亲近而又能庇护,极具休闲特点的空间环境。 3.川西林盘的乡村旅游产品分析 川西林盘外部农田、林地和宅院及水系的空间层次创造出了特有的环境特征,内部环境空间丰富,极具休闲、度假特色的价值,加之林盘位于成都平原的区位优势,具有短途旅游,亲近自然,度假休闲,农业体验等旅游项目条件。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利用现有居住建筑进行改造和自然的农耕环境向旅游人群提供休闲娱乐、家庭服务、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同时提供就业岗位,解决村庄空心化问题,达到城乡环境共融。结合川西林盘的特质,其旅游的产品主要为乡村休闲、乡村农业观光、乡村传统手工艺体验、农耕生活方式体验、绿色饮食、特色采摘、传统特色民居游览等。

川西林盘论文:川西林盘景观资源保护模式发展模式

川西林盘论文:川西林盘景观资源保护模式发展模式 【中文摘要】伴随着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川西林盘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居住方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何扼制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和侵蚀,营造出既保护原有成都平原传统文化,又能适应现代的 生产生活方式的成都平原特色住居环境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同时,对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对地域化景 观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以川西林盘景观单元与川西林盘聚落为研究主线,以林盘景观资源特征为中心,通过细化林盘构成要素,将田、林、宅院等林盘景观单元要素和城市、场镇等林盘聚落要素进行深度分析,全面研究总结林盘的特征和实质核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基于林盘层次构成的林盘保护模式和以产业为中心的林盘发展模式,深入分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整篇文章研究以系统论为中心思想,将成都平原的整个林盘体系作为对象,在不同的层面上探寻其规律、特征、价值,构建与川西林盘发展和保护相适宜的模式体系;突破以往对林盘仅限于景观单元层次的研究,突出了林盘聚落在成都平原的整体性。本文的中心与是建立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模式,通过模式的建立,期望能为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英文摘要】The Linpan in Chengdu plain, as a principle rusticity landscape in the Chengdu plain, might be defined as a complex habitation mode Moreover, Linpan in Chengdu plain

which a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farming type in western Sichuan that combine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 and landscape, together. It’s worth noting that urban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rural-urban have play different level influence on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living style of Linpan in Chengdu plain. Therefere, How to inhibition the more severity destroy and erosion become the biggest scientific & technique problem in con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Linpan in Chengdu plain. Meanwhile, the researches on Linpan in Chengdu plain have notabley significance to the exploration of landscape localization in China.It is comprehensively understood that the cores of Linpan in Chengdu plain is trees and bamboo, and the main inscapes of this landscape are water, houses and fields, including any kinds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elements. In this case, we refined the cores of Linpan in Chengdu plain by taking the landscape units and settlement of Linpan in Chengdu plain as magistral line and taking principle of landscape resources-oriented. And, we deeply analyzed landscape elements including fields, forests, houses and settlement elememts including city, town. Morevoer, we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cs and essential cores of Linpan in Chengdu plain roundly. We submit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ervation mode by th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