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的进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并获益匪浅。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的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如新课程(上海版)教材及相配套的教学课件一般都是用小胖、小巧、小丁丁、小亚四个人物的学习或生活的情境图来呈现教学的内容,而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们的年龄在长大,知识结构在发生变化,生活经验在不断丰富,一二年级的学生会对书上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兴趣,而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一味的用这样的情境,学生就会觉得很假、很不真实。

(四)情境创设思维无深度。创设情境是为了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数学的原型,进而提炼到数学的本质,或是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并非是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再现。而在教师的课堂上情境创设常常是几个卡通人物,或是一幅主题图的再现,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思维的深度也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

二、改进数学情境创设的若干策略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常常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现或在别人的课堂上感受到上述问题。几年来,我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不断进行反思如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教学更有实效性,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生长点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信息。以往我们备教材总是注重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但很少考虑教学的知识离我们学生的距离有多远,教材中的一道例题、一个知识点蕴含着许多的生活信息却被忽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让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呈现教学内容,会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现实性,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三年级教材有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容积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这一知识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极为抽象,不易理解,于是放到期中考试之前教,使学生能在期中考试中得到一个满意的成绩,而实际上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之后又很快地被遗忘,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不尽人意的。在教学研究时我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不仅仅是应用题,我们必须抓住教材中的点点滴滴,尽可能的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前,带着

任务逛超市,以饮料为例,做一份调查报告:超市与大卖场到底谁更便宜;课堂上呈现学生的调查情况,很快学生就提出饮料是否便宜,不仅要看价钱,还要看容量。于是问题的焦点便是如何衡量饮料的多少,同学们对学习投入了极高的热情,认识容量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千克与克的难题就不难解决了;课后,教师没有把对单位的学习停留在单位之间的换算等机械的操作上而是让学生回到生活中,观察家中或超市中的饮料或其它物体,它是以什么为计量单位的,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并把你的购物经验告诉给大家。经过这样的学习,开学初学的知识到期中考试学生并没有忘记,得分率与以往基本一致,而到期末考查中,我们就发现这一知识点的得分率就远远高于前一届,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时时运用着所学的知识。许多家长告诉我们,那些小家伙可有意识了,不光看价格了,更会计算单价来进行比较。

经过教师的钻研与疏理,我们发现退位减法、估算、统计、测量等知识,教学的重点不仅是三十五分钟的课堂,更应该是生活的大课堂,学生只有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实践证明,深钻教材,把握教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才能把教材的知识点构建成网络,使教学前为后预设,后为前延伸、拓展,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切实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从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或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愉快地

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我在备“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时,就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碰到或已在运用估算,只是没有合理的归纳总结,不能正确区别什么是近似值与准确值。于是,在设计教案时我就决定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展示了一份乐购超市的促销海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生活信息,五一节到了,乐购有许多促销信息,我们来看一看,估计一下你或你家需要买的物品大概要多少钱?”学生兴趣非常高,踊跃举手,并且很快地说出了估计的数据,我故意很惊讶地说,今天老师要教“估算”,你们都会了?不行,还得考考大家,你们是怎么估计出数值的呢?与以往的计算有何不同?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实际上是把零散的知识统一起来,用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很快得出估算是在求近似的答案,方法是把一个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整千数。不知不觉中学习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如此的有价值,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数学学习是这样的生动、有趣,学会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积累了生活经验。

3.充分创设具有数学内涵的情境。教师通过“备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备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前提。而在情境创设时教师应认识到情境创设在教学中不仅仅起到知识的引入作用而应自始至终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国庆节后要上一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的校级展示课。在试教时,他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情景:小胖国庆节去了北京旅游,他拿回来42张照片要分给3个好朋友,平均每人分到几张?画面很美,呈现了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就提出了异议,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除法的竖式,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从高位除起,先除十位再除个位”“十位上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而这一教学情景对突破教学难点没有任何作用,而教材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拆分法时设计的情景是小胖等小朋友在分铅笔:10支一捆有45支平均分给3人。“10支一捆”显然教材有一定的用意要学生体会“一个十是十个一”,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这位青年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小胖,小巧,小亚国庆节去北京旅游回来,导游要退给他们42元钱,平均每人退到多少钱?(画面呈现4张10元的纸币,2枚一元的硬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先分10元的纸币每人1张,再把一张10元的纸币换成10枚一元的硬币每人4元……借助于生活经验,竖式的计算方法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关注学生发展,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着眼点

新课改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去亲身的感悟获取知识并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发展个性。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根据教学需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认知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现代科技为现代教学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天地,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生活事例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在我们的许多研究课中,我们都体会到高科技的魅力,当然多媒体并不能取代一切,师生之间亲切的交流,在不经意间提供一个生活场景,一个精心设计的话题,一段生活化的故事都是最精彩的,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信息,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架起数学知识与生活原型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节约用水”一课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在学生真挚的感悟中,教师抓住时机,引出课题。接着,教师提供如下文字与图片资料(这是课前同学们收集,教师汇总的),一方面了解地球上的海水与淡水的组成,另一方面展示世界及我国缺水的情况(用数据,用图片一一展示)。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从我做起?”

生动形象的画面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让他们认识到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这节课的学习充满意义,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似乎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主动积极地进入学习探究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融洽了,学习效果尤其好。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数学思考。问题总是源于某种情境,生动

具体的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尝试、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发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我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们小时候都搭过积木,在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在这一过程中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而表面积发生了变化,表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比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少了,表面积减少了多少?”“表面积的减少有规律吗”……一连串的问题激起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动手拼一拼、摸一摸去感受表面积的变化,通过讨论实践得出表面积变化的规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情境蕴含数学问题,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可见,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3.创设操作情境,生成实践智慧。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获取全面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操作机会,决不能仅以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的演示来替代。

例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以下几个操作情景:

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几个不同的角,想办法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同学们借助生活经验很快就想到把几个不同的角叠在一起,一条边重合,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从而判断角的大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觉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无关的,而与两条边的开叉程度有关,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紧接着我出示练习纸,要比较练习纸上的两个角的大小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想到借助于剪下来的一个角,有的同学想到测量,于是借助于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经验,老师引领大家一起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学习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之后又进入到操作活动中,“用你手中的量角器测量你手中的角”,“测量练习纸上的角,比一比角的大小”……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后引导学生总结梳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与步骤。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操作不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在思考,学生参与了获取知识形成及发展的全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灵感,在探究中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4.创设应用情境,促进能力发展。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真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应用观,创设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应用情境,培养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感受

数学的价值。

我在“加减法的估算”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应用情境:杭州游中估算的运用。

(1)如何订机票

(2)如何订房间

(3)如何估计游览景点门票的总价

(4)用200元钱买一些杭州特产,能买些什么?

龙井茶

103元/斤

西湖藕粉

12元/斤

王星记扇子

68元/把

山核桃

21元/斤

丝绸围巾

49/条

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生的想法都极富有创意,使本节课的学习达到了意外的高潮。如一间家庭房与一间单人房的总价与两间双人房的总价差不多,小明一家三人与奶奶一起去该怎样订房间呢?有的说订一间家庭房与一间单人房价格便宜,有的同学认为不仅要考虑价格更要想到要让奶奶玩得高兴不寂寞价格相

差不远应选后者,同来听课的老师连连点头,这对孩子们难道不是最好的情感教育吗?又如在用200元设计一个购物计划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生活经验,200元买两斤单价为103元的茶叶可以吗?也许你会认为他们会回答“不行”,你错了,同学们认为可以试一试,还一下价也许可以。多精彩的回答!这样的应用情境有趣生动具有开放性,使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

又如在教学了条形统计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统计一个月四个星期你零用钱的支出情况,月末展示你的统计结果,我们评出优胜奖。同学们都认真完成了这项作业,在评选中,我发现这份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运用知识,更给大家上了一堂节约用钱、奉献爱心的德育课。在针对班中同学学习不稳定,成绩忽上忽下的情况,我要求学生根据每个单元的测验成绩,绘制一张条形统计图。这一方法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成绩起伏现象,骄傲的不再骄傲,灰心的看到了希望。还有同学告诉老师画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能显示成绩的波动情况。我赞赏的笑了,多么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才三年级,已向五年级的知识进攻了。而这一举动更受到了家长的好评,这比他们一遍一遍的对孩子讲大道理强多了,孩子们在作业中充满了兴趣,充满了灵感,调查收集相关信息时动手、动脑、合作探究比枯燥的题海训练强多了。

(三)采用激励评价,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生成点

情境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

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策略也应当作出相应的改变,评价的作用在于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或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应强调其形成性的作用,一次评价是对前一段学习活动的总结,更是对后一阶段学习的启迪。

1.关注过程,实施多角度的评价。在对学生实施的评价中,我们往往不仅重视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更关注学生态度,情感等非学业方面的评价,重视评价内容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在三年级“数学广场——分段”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一条长100米的公路两边每隔5米种一棵香樟树(两端也种),一共要种多少棵?在学生学习了关于分段的知识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很聪明利用分段中发现的规律来解决新的问题又快又准确;有的学生在画草图,试着用简洁的符号代表树……在画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了规律,也有的没有发现规律,但他肯定能解决问题;有的运用规律自认为解决了问题其实错了,忘了“两边”“两端”……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思考,虽然问题得以正真解决的并不多,但相信他们都有不同的收获。此时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要看到学生在过程中得到的发展及时肯定他们,要看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引导他们进行更合理的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更投入,教学才会更有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不同,学习的差异就客观存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要耐心的倾听,仔细的讲解,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解题方案,并多角度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从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价值导向下,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亮点。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数学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而且有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也有的问题情境创设牵强附会,不能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不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应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地探索。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也就是说,任何知识都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一、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依据 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而有效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合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成败。 关键词:情境创设;课程资源;教师素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虽然方便了教学,但却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意义构建的过程。 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在一堂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一、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含义及意义 情境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一)情境创设的含义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告结束”。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如何认识?由此可知,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二)情境创设的意义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要使课堂鲜活起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创设教学情境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发布者:孟庆民发布时间: 2012-6-19 17:26:03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运用媒体,创设多维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变成一个长方形,不但能清楚地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如果

巧妙创设情境,实现有效的对话互动

巧妙创设情境,实现有效的对话互动 发表时间:2012-11-01T14:22:37.0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2月总第120期供稿作者:陈月 [导读] 牛津小学英语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练习英语的语境,但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平时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 陈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211102 对话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与别人交际信息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种策略:模拟生活情境、创设动画情境、设计游戏情境、营造音乐情境。 一、模拟生活情境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主张:“必须将学生从课堂中所学到的感觉和印象,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观念才能表现出来。”换言之,也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对话是在一定情境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境,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自运用语言的经历来掌握该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运用场合。目前我们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中的许多话题如“购物”、“野餐”、“打电话”、“生日聚会”、“旅游”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A第九单元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病人可模拟出各种生病时的症状,医生可对病人进行检查。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对内容的理解便不感到困难。又如教师节来临时创设送老师贺卡祝老师节日快乐的场景,三八妇女节时创设让学生买礼物送给妈妈的场景,既贴近学生生活,无形之中还进行了道德教育。这些对话表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逼真地再现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动画情境 牛津小学英语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练习英语的语境,但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平时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要想培养和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而现代媒体的运用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借助录像、电视、电影及计算机媒体制作一些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为对话学习创设各种丰富、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唤起学生的对话欲望,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在教学节日时,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同时呈现几个节日场景,那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节日的图片和歌曲,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各种节日都能有所了解,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情境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同时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三、设计游戏情境 在对话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境,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游戏是英语教学的一种好形式,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做游戏,只要运用得法,就能创造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牛津少儿英语》这套教材的内容编排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根据其中的内容设计很多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让他们在一种“无意识、无压力、无包袱”的学习氛围下,在真实环境中习得语言,并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如:我在教“Sorry.That’s OK.”“Are you ready?Yes.”这组对话时,利用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上课拿出几个沙滩球,告诉大家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一起玩球,学生都跳跃起来,非常高兴。然后我请一位学生到前面,笑着问:“Are you ready?”而且从表情、神态中尽量流露出含义,但不讲出来,提示学生可以回答“Yes or No”,然后把球抛给他,故意抛得太高,让他接不到,我很悲伤地说:“Sorry.”引导他说:“That’s OK.”随着活动继续开展,同样的语言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反复感受语言,已不经意地领悟出了这段对话的具体含义,并在反复的游戏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这组对话。 四、营造音乐情境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同样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境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唱,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境;更可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歌曲,或将歌词进行替换使用,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牛津少儿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中,学生学习了“Who’s he?He’s my father.Who’s she? She’s my mother.”的句型,并配有一首歌曲,教师可将歌词替换成brother、sister、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人物练唱,还可采用让一部分学生问,另一部分学生答的形式进行对唱。在兴味盎然的对唱中,这组对话的学习自然是水到渠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必然能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情境,使之为对话教学服务,更好地促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课题一《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

课题:《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 地点:一楼东办公室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落实课题 我校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提问是构成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信息反馈的最直接,最贴近师生心理的一个过程。课堂问题的设计对教与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各科教学中都会有不同形式的,不同类别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质疑,引发思考,完成每步教学目标。课堂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要苦心研究,精心设计,尽力做好,努力提高,这样,我们所提的问题才具有真实的价值。课题提出(选定)后,研究组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实验教师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 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1)理论学习。负责人进行理论讲座。 (2)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资料的搜集积累是实验必备工作,它也是研究的基础工作,是实验研究结论的基石;也是实验总结、实验报告、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基础。 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可以从看书阅览材料中搜集,从教育教学实验中搜集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设计实验课,编拟的教案、记录等;还应从上课的实践中搜集和积累。建立教例撰写制度,开展案例研究,探索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效果分析等。还可以从评课中、作业、课外活动及课外调查中搜集和积累资料。整理者定期整理研究员搜集到的材料。本阶段所有研究员会利用网络教研,集中结合资料设计有关概念,计算,应用题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有效策略,形成实验报告。 2.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1: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情境的特征是什么; 问题2: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有哪些不适合的问题情境,应如何改进;

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的进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并获益匪浅。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的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如新课程(上海版)教材及相配套的教学课件一般都是用小胖、小巧、小丁丁、小亚四个人物的学习或生活的情境图来呈现教学的内容,而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们的年龄在长大,知识结构在发生变化,生活经验在不断丰富,一二年级的学生会对书上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兴趣,而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一味的用这样的情境,学生就会觉得很假、很不真实。 (四)情境创设思维无深度。创设情境是为了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数学的原型,进而提炼到数学的本质,或是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并非是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再现。而在教师的课堂上情境创设常常是几个卡通人物,或是一幅主题图的再现,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思维的深度也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们为了体现新理念,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安排了大量课堂活动。但实质上,有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性;有的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无法达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还有的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活动而活动……在这些课堂中,学生对活动所呈现的“生活”理解不透,体验不深,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有效性,讲究活动的真实性,注重情境创设在思品有效性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方为情境。 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创设恰当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良方。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好方法,它能改变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紧张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故事情境法、主题讨论法、课外阅读法、诗歌名言法。方法的选用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定。 1 、活动情境法。即结合教材知识点把学生带入社会,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在课堂上开展情境展示活动。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一目题时,由于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显得抽象、枯燥,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到村镇社区调查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的投资兴建情况、人员组成模式、生产经营状况、上缴税收及工资收入情况等,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各种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回到课堂再分小组交流活动情况,老师最后作知识小结。这样孩子们兴致很高,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2 、问题情境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如教师在新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目题内容时可以拟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①请你列举出当前的新科技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②从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感想呢?此时,学生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

幼儿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及其方法-最新资料

幼儿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及其方法 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合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体验与感受,符合了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利于他们大胆地进行探索与创新,最终获得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从教学情境创设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坚持的原则进行讨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 一、教学情境创设在幼儿教学中应坚持的原则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科学地把握幼儿教学的特殊性,以保证教学情境创设功效最大程度的发挥。 1.坚持趣味性的原则 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征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景,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或故事讲解等来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教学。 2.坚持形象性的原则 教学情景的创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情景创设中,教师要坚持形象性的原则,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在教授孩子对水果的认知时,可以通过摆放水果模型的方式让孩子们选出自己喜欢的水果,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不同水果的认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坚持情感性的原则 幼儿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他人的情感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中也常常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9033428.html,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作者:吴仁良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7期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要用于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意义重大。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景创设策略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如在开始上课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联起来装饰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必然产生求知欲。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可以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许多方法。再者,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较为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如在学生学习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课尾可出示这样的思考题:小花猫、大公鸡和山羊是好朋友,他们年龄虽然都不同,但爱好都很相似,正如他们对外夸口说的“忘年交”。一天,大象伯伯看到他们三个正在讲故事,便上前问道:“你们三个,究竟谁最大?谁最小?”山羊幽默地说:“我的年龄乘以11/12,公鸡的年龄乘以13/15,小花猫的年龄乘以10/3,这样算出来的三个年龄就一样大了。你能把我们三个按年龄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吗?”大象伯伯糊涂了,同学们,你们能在课后帮大象伯伯找出答案吗?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进行钻研。这一问题表面看“山穷水尽疑无路”很有难度,但学生一旦把握住“算出来的三个年龄就一样大了”这个关键,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悬念可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高度集中,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能促进当前的学习。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情境教学已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钟爱,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 余文森教授说过了这么一句话: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知识好比盐,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多么重要啊。因为有了情境数学教学就会焕发生命活力,只有在现时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数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目标,创设具有引导性的情境 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有更新的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而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目标不同,创设的情境也各异,因此创设情境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真理于情,情境交融,情通理达,增强体验,提高实效。所以情境创设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用具有引导性的提问来发挥教学的最大效果。而引导性的提问就是充满了“数学味”的提问,这种提问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能为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提供数学方面的支持。

二、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现实的情境 [案例二]:《最大公约数》教学片断 师:“王老师有两根木棒,一根长12厘米,另一根长18厘米。想把这两根木棒截成同样长短的小段(整厘米),王老师可以怎样截呢”生:(四人分组交流):“可以怎样截有几种截法”组织大家交流,得出:分别可以截成1、2、3、6厘米。师:(追问):每段4厘米不行吗为什么生:(反思):想到每段必须同时是12和18的约数。最后建立模型,尝试解决。师:如果一根长24厘米,另一根长36厘米,把这两根木棒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整厘米),可以怎样截生:在交流基础上,得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这几个概念。 本案例中,如果让学生直接从几个数中找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关键是学生很难把这一内容的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通过以上情境教学,从公约数的运用入手,学生印象深刻,以后碰到类似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因此,在情境创设中,一定要从生活出发,尽可能真实。 三、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创设有趣的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的。情境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转变。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要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也一定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一)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言。教学中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勾勒的美景氛围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幽默风趣、清晰、精确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人性化的语言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互动能优化教学情境,改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效果。加入一些让学生感到平等、亲切的称谓和礼貌用语。这样能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兴趣。清晰的语言,变化的语调和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兴趣,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的能力。如在学习能被2、 3 、5 整除的数这节内容的时候,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叫学生随意举出一些数字,老师很快说出能否被2、3或5整除。之后由学生计算验证。他们感到惊奇,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欲望。这种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借助问题创设情景一般包括: 1.实用性问题。 借助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如《认识人民币》的导入设计: 师:(课件出示超市画面)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超市、商场。 师:小朋友,你们去超市干吗 生:妈妈带我去买衣服。 生:我去买薯片吃。 师:那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 生:钱。 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名字吗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结合超市购物的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情境的策略

创设情境的策略 初中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策略。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1)问题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 (2)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通过这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教材知识点的内涵,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3)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中学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要求。就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创设而言,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 (2)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3)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4)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育人,关注和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试行,赋予思想品德课教学许多新的内容,我们应力求把思想品德课变成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宫小崔永生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景中扩大,幻化成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创设出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氛围呢?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是上好每一节的前提。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水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注重探索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导入艺术,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我的一些思想与方法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一)、问题导入新课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新课导入中,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人民币换算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我创设了“乘公共汽车”的情景,出示妈妈和小明一起去乘公共汽车图片,可是妈妈带了10元纸币,公共汽车单一票价时1元5角,恕不找零,于是出现了兑换零钱的场景。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们都急于帮助小明,各抒己见。有的说10元换2个5元,10元换5个2元,10元换10个1元等。但由于学生中大部分还

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摘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主体教学模式之一。在高中化学课堂 教学中,教师运用一定的情境不仅能够轻松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而且也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变被动的传授知识为主动的探究知识,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进行 了认真的归结和总结,在此希望与诸位进行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化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有质量的问题的创设,能够将学 生至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氛围当中,大大增加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课 堂注意力,为后续的课堂有效教学垫定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把教材内容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情境,用问 题组成能力主线,达成教学目标,显著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我对氯气性质的教学 时是这样处理的。 老师讲: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氯气的工业制法和对实验室制法的简单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的认识和了解一下氯气的性质,下面请看视频(苏乞儿武状 元这部电影氯气释放出来的录像资料)并就视频中的有关氯气的性质,作一简单 的概括,请注意观察。 学生甲答:(看完视频后)氯气是黄绿色的,密度比空气大。 老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密度比空气大的? 学生甲答:如果密度比空气小,这样在下面的人就闻不到了,就不会中毒了老师补充: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人闻了后会中毒,说明氯气是有毒的。 老师追问: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并没有倒下,那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乙:因为他们用尿液捂住了口鼻,所以才没有中毒倒下。 老师追问:为什么呢? 学生丙:可能是尿液中某种物质把氯气吸收了。 老师阐述:因为正常人的尿液呈碱性,碱性物质可以吸收氯气老师接着提问:如果遇到氯气泄漏怎么办及氯气生产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实验过程中多余的氯气 怎么处理呢?(展示一副2004年江苏淮安段货车侧翻氯气泄漏事情的图片)学 生自由作答:有的学生说用尿液,有的学生说用碱液吸收。……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情境提问的设置,就已经解决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大 部分化学性质及氯气泄漏时的处理方法。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好奇感和思维的 起伏,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知识整理中就变得很轻松。实践证明,对于相同的课 堂教学内容,如果采取机械传授、照本宣科、就事论事,往往是费尽口舌详细讲解,出力不小,但教学效果收获甚微。 二、营造生活气息,拉近学生情感距离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之所以感到在学 校中学习纯粹是一种负担,而不把学习知识当作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应该说这 与学生目前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相割裂有一定的关联,因为学生总有一种感觉,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使不上劲,感觉没有什么用途。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 资源有意识的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体会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 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激发自己学习的兴 趣和动机,学习就会变得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而又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就变成 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所以如何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气氛活跃,而又改变

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情境”,《辞海》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用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 阶梯。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么,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呢??? 一、旧知复习,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时才能促进 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

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二、学科整合,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目标是为了学习数学,但从具体内容来看,具有综合性、多样化的特点。可以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罗万象,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情境,为数学教学所用。从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数学情境中可以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如水文知识,苏科版教材在有理数的乘法学习时,创设的就是水文观测方面的问题情境;地理知识,在学习平行和垂直时,教材创设了观察北京城市交通图的情境;社会学知识,在学习统计图的选用时,教材创设了尝试将中国5次人口普查数据用统计图来表现的情境;美学知识,在学习黄金分割时,教材创设的就是芭蕾舞演员身体比例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塔体比例的情境。教学中,师生之间应形成互动关系,从而让静态的教材变为到动态的生成,激发创新思维。?? 三、生活积累,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策略的研究

板场中学数学课题《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开题报告 经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从即日起正式开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 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 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那么 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 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 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 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 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 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臵,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 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 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 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 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 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 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 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在他主编的 《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 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的提高 怎样科学地处理好教与学、知识内容与教学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课题。几年来的教改实践,我体会到协调好教与学、过程与方法的关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学的契机,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呢? 一、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 知识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对于反映基本概念、基本算理、基本方法的内容,应引导学生自学掌握。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自学新知时,观察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思维易受兴趣的影响而出现随意性。为此学生的自学需要教师架设阶梯,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学习时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标。例如苏教版义务教材小数乘法例题:花布每米1.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例题展示了乘法的算理,是教学的重点。在要求学生自学1.5×0.5时,可设计如下有梯度的思考题: (1)要求1.5×0.5的积,可以变成求什么的积? (2)1.5是怎样变成15的?0.5是怎样变成5的? (3)15×5的积与原题的积比有什么变化?要得原题的积应该怎么办?(4)积是几位小数? 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大都能自学理解题中的算理。教师针对重点,设计思考线路,引导学生自学、讲座使学生过自学阅读课本、边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 二、精心设计感知材料,指导学生探索。 知识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难于理解的根源,一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知识的感性经验,二是知识内涵的综合性较强,抽象程度高。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遵循獐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感知材料,指导学生操作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让学生充分参与过程,获取知识。例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倍数应用题。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倍的概念较抽象,“求一倍数是多少”的反叙应用题思路较难建立,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可分三个层次: 1.动手操作,孕伏思路。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是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摆多少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