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洋赤潮生物与厦门海域几种细菌的生态关系研究

海洋赤潮生物与厦门海域几种细菌的生态关系研究

海洋赤潮生物与厦门海域几种细菌的生态关系研究
海洋赤潮生物与厦门海域几种细菌的生态关系研究

第22卷第12期2002年12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 V ol.22,No.12Dec.,2002海洋赤潮生物与厦门海域几种细菌的生态关系研究

郑天凌1,2,田 蕴1,苏建强1,王艳丽1,连玉武1,洪华生2,3

(1.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厦门大学环科中心,厦门 3610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金资助项目(3979011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D 0020001)

收稿日期:2001-03-26;修订日期:2001-11-20

作者简介:郑天凌(1955~),男,福建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海洋环境微生物研究 E -mail:ws hw zh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9170706.html,

摘要:选择我国沿海易发有毒赤潮藻——塔马亚历山大藻[A lex andr ium tamare nse (Lebour )Balech ,1985]和从厦门海域筛选的海洋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在实验生态条件下A .tamarense 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其与3株从厦门海域筛选的海洋细菌S 5,S 7,S 10与A .tamarense 共同培养表现的生态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A .tamarense 可以较好地生长并保持自然状态下的若干特性,其生长曲线与微型生物的生长曲线相似;分别在藻细胞生长的延滞期和指数期加入细菌过滤液,发现3种海洋细菌的过滤液对A .tamare nse 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效果。三者的抑藻能力大小依次为S 10>S 5>S 7。本文对海洋细菌抑藻作用机理、赤潮的生物防治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塔马亚历山大藻;海洋细菌;生态关系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Red -tide Causative Alga and Three Strains of Bacteria Isolated from Xiamen Harbor

ZHENG Tian -Ling 1,2,TIAN Yun 1,SU Jian -Qiang 1,LIAN Yu -Wu 1,WANG Yan -Li 1,

HONG Hua-Sheng 2,3 (1.S chool of L if e Sciences ,X iamen Univ ersity ;2.K e y L ab .f or M arine E nvironm ental

S ciencn o f M inistry of E ducation ; 3.E nv ironmental S ciencn R esearch Centr e ,X iame n Univ ersity ,X iame n 361005,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2,22(12):2063~2070.

Abstract :T he phy siolog ical and ecolog ical pro per ties of A lex andr ium tamar ense ,a kind of r ed-tide causat ive alg a ,and t he ecolo gical relatio nship betw een this alga and thr ee str ains of mar ine bacter ia isolat-ed fr om X iamen w est ern sea area wer e exa mined in t he co nt ro lled eco lo gica l conditions.A .tamarens e can gr o wth well and keep so me o f its peculiar ity when cultured under t he labor ator y conditio ns.I ts g ro w th cur ve is as same as that of t he g ener al micr oo rg anism.Ba ct er ia ar e not found in the purely cultured A .tamar ense cell .T hr ee str ains o f Bacteria ar e isolated fr om the sediments o f X iamen Har bo r .Aft er the mo r-pho lo gica l ex amination and the molecule-bio lo gical study ,it ca n be ident ified that S 5pro ba bly is a new specie o f Sp hing omonas ,S 7is Bacillus megater ium and S 10is B acillus halmap alus .T he r elat ionship be-tw een t hr ee str ains o f bacteria S 5,S 7,S 10and the alg a A .tamar ense is studied by adding t he bacter ia's fil-tr ate into the alg a cultur e separ ately in the lag phase and ex ponential phase o f t he alga g ro w th .T he thr ee stra ins show different ecolog ical effect.T he filtrat e o f ba ct eria S 5and S 10can also mar kedly inhibit the alga's g ro wth and mult iplicat ion at the co ncentr atio n o f 2×1010cells /ml .S 10has the stro nger inhibiting a-bility t han that of S 5.W hile middle concentra tio n(2×109cells/mL )filtr ate of S 5and S 10can mar kedly im-pr ov e the gr o wth and multiplicatio n of the a lg a.S 10has t he stro nger pr omo tio n than that o f S 5to the alg a's gr o wth .T he inhibitio n and pr omo tio n a re bo th mor e r emarkable in the a lg a's lag phase than ex po nent ial phase.T he filtr ate of S 5and S 10has no evident effect o n the alg a's g ro w th at t he co ncentr atio n o f 2×108

cells /ml .Bacterium S 7has no clear inhibition or pr omo tio n to the alga .T he mechanisms o f ba ct eria l inhi-bitio 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r ed-tide contr ol by biolo gical metho ds w ere discussed.

Key words :A lex andr ium tamarense ;m arine bacter ia;eco lo gical r elat ionship

文章编号:1000-0933(2002)12-2063-08 中图分类号:Q14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排入海洋的有机氮、磷等污染物大大增加。造成某些水体交换条件不良的海湾富营养化,赤潮的发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海洋微型藻类是引起赤潮最主要的种类。一般情况下,微型浮游藻类的增殖对水产养殖和渔业捕捞是有益的。但是,有时这种增殖却产生负面效应。海水中浮游藻类超常的大量增殖常常引起赤潮,使水产养殖、捕捞业和旅游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在已知的5000多种海洋浮游藻类中,能够增殖到使海水表层变色(即所谓“赤潮”)程度的大约有300种,而能够产生对动物和人类有害的毒性物质的有40种左右。

赤潮藻类的生长和增殖,除了与环境中温度,光照,盐度,营养物等理化因子有密切关系外,还与海洋细菌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细菌吸收藻类产生的有机物质,并为藻类的生长提供营养盐和必要的生长因子,从而调节藻类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细菌也可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抑制藻细胞的生长,甚至裂解藻细胞,从而表现为杀藻效应。而藻类对细菌也有相似的两方面作用[1]。

A .tamar ense 属于涡鞭毛藻纲,是一种可产生P SP (神经麻痹性贝毒)毒素的海洋甲藻,在美国、欧洲、南美、菲律宾、香港等地区有着较高的赤潮发生频率。其适应能力强、生存范围广,在我国北至胶州湾、南至大鹏湾都有发现,具有发生赤潮的历史。由A .tamarens e 产生的P SP 毒素可以通过贝类的积累而达到使人中毒的浓度。1986年,台湾就曾经发生过因食用含A .tamar ense 的蛤而中毒的事件[2]。齐雨藻等在大鹏湾水域发现了这一种类[3];林元烧也报道了厦门及邻近地区对虾养殖池由塔马亚历山大藻引发的赤潮[4]。 基于该赤潮藻对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对海水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危害的加剧,作者选择其为实验藻种,研究该藻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增殖和衰亡规律及其与几株海洋细菌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微生物防治赤潮的可能途径。

1 材料和方法

1.1 藻种来源及培养条件

藻种 实验用的藻种为单细胞藻类塔马亚历山大藻(A lex andr ium tamarense ),由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

培养基 藻类所用培养液选用改良的f /2培养液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 藻类置于三角瓶中培养,温度为22±1℃,光照时间12L ∶12D,光照强度3500lx 。

1.2 细菌的来源

从赤潮多发区厦门西海域1~10cm 深的海水及沉积物中分离海洋细菌3株(S 5、S 7、S 10)。

1.3 藻细胞计数

摇匀三角瓶中的藻液,用吸管从中吸取藻的培养液0.1ml 滴在专用的藻细胞计数板(购自武汉水生所)的计数槽内,滴加I -N aI 溶液固定。静置1min 后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1.4 细菌计数

细菌计数采用DA PI 染色法。用荧光显微镜(Zeiss M icr oscope,100W HBO mercur y light source;G 365,F T 395,L P 420)进行荧光显微计数。计数时,随机选取10个视野计数被染色的细菌个体(每个视野以15~30个细菌为宜)按下式计算水样中的细菌丰度:

细菌丰度(cell/ml)=A ×S 1/(S 2×V )

式中,A 为10个视野中细菌平均数,S 1为视野面积,S 2为滤膜有效过滤面积,V 为过滤水样体积。

1.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采用萃取荧光法。将藻液滤于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上(0.22L m),然后将滤膜浸入盛有6mlDM F (N ,2064 生 态 学 报22卷

N -

二甲基甲酰胺)原液(A R 级)的萃取瓶中。在黑暗条件(冰箱中5℃左右)放置0.5h 后,萃取液即可移至比色杯中,用日立85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激发光E x =430nm,发射光Em =670nm)荧光测定步骤如下:表1 改良f /2培养液的组成 Table 1 The ingredients of improved f /2culture medium for algae 成分Compoun ds 数量Amount 成分数量陈海水(高压灭菌)1000m l (微量元素)Store s eawater 1.主要营养盐M ajor nutrient ZnSO 4?7H 2O 0.022mg NaNO 375m g CoCl 2?6H 2O 0.01mg NaH 2PO 4?H 2O 5m g M nCl 2?4H 2O 0.18mg NaM oO 4?2H 2O 0.006mg 2.微量元素T race elem ent 3.维生素Vitam in Na 2E DT A ?2H 2O 4.36m g B 10.1mg FeCl 2?6H 2O 3.15m g B 120.5L g CuS O 4?5H 2O 0.01m g Biotin

0.1L g (a)取出样品放于室温,黑暗处约0.5h,使样

品温度与室温一致。

(b )测定样品荧光值F a 。

(c)滴加1滴10%盐酸于比色杯中,30s 后测

定荧光值F b 。根据酸化前后的荧光值,按以下公式

计算Chl -a 的浓度:

Chl-a =FD R /(R ×1)(F b ×F a )×V 1/V 2

式中,F D 为换算因子,FD =0.087(L g /ml);

R 为酸化因子,R =5;V 1为萃取液体体积(ml );V 2

为抽滤的藻液体积(ml);F a ,F b 为酸化前后的荧光

值。

1.6 细菌的分子鉴定

1.6.1 总D NA 的制备及16S rDN A 的PCR 扩

增 取适量菌种,加入提取缓冲液(10mmo l/L T r isHCl,10mmo l/L N aCl),加热振荡混匀,取1L l 稀释成为500L l ,其余在20℃保存。取菌种稀释液2.5L L 为模板,进行16S r DN A 基因PCR 扩增,扩增引物为:16S+5′A G ACT T T G A T CCT G GCT CA G 3′,1486R 5′CGG CT A CCT T G T T ACG ACT T C 3′

,分别对应于16S r DN A 5′末端和3′末端的一段保守序列。PCR 反应程序为94℃下2min ,然后再94℃下1min ,55℃下1min ,72℃下2min,30个循环,扩增完成后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其余保存于20℃。

1.6.2 16S r DN A 序列测定与分析 PCR 产物经Q ia Q uick PCR P urificatio n K it 纯化后,使用377型自动DN A 测序仪(ABI P RISM )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引物为16S +,1486R 。以计算机分析软件BL A ST ,P c-gene 6.0进行序列的比较排列,序列间引入适当的空格,以达到最大的同源性,序列间核苷酸的差异值以Phy lip3.5的DN A dist 进行比较,以N eig hbo r 程序进行树图构建。

2 结果

2.1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三株海洋细菌来自厦门西港海域的沉积物。采样时间为1998年6月,采样地点为厦门西港,取表面1~10cm 的沉积物。

在2216E 海洋细菌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d 之后,获得一批大小形态多样的细菌菌落。经反复分纯、筛选,选留了14株菌落特征差异较大的细菌,进行藻菌关系的实验研究。经过预备实验筛选出3株有明显抑制藻作用的S 5,S 7,S 10菌株,分别对这三株细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S 5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Sp hingomonas ),但基因库中尚未发现与之相符的种,很可能为一新种。S 7与细菌基因库中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基本一致(仅有2个核苷酸差异),是Bacillus meg ater ium 的同种不同株系;S 10为芽孢杆菌的一种,与Bacillus halmap alus 的16S r DN A 差异仅为2%。

2.2 A .tamar ense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周期及生长特征

实验中发现20℃下,当藻细胞接种浓度在100cell/ml 时,开始的几天培养液为澄清液。随着细胞的增殖,培养液的浑浊度逐渐增加。在培养前8d 中,光镜下可看到有2个或4个相连成链的细胞。培养10d 以后,仅见到单个细胞,且藻细胞游动由迅速变为缓慢,并发现有藻细胞消亡后遗留的空壳板。观察藻细胞培养液,发现该藻具有很明显的趋光性。10d 以后培养液明显开始浑浊,这时藻细胞的数量呈指数增长,溶液逐渐变成浅赭红色,恰似海面上赤潮暴发时的状况。在此之后衰老的藻细胞逐渐开始沉淀于三角瓶底部。

该藻在实验室培养中的细胞密度变化曲线符合典型的微型生物的生长规律,即有明显的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说明A .tamar ense 为一种微型藻类,其生长特征和大多数微型生物存在着共性。

2.3 细菌对A .tamar ense 生长和增殖的影响206512期郑天凌等:海洋赤潮生物与厦门海域几种细菌的生态关系研究 

2.3.1 延滞期加入细菌滤液对A.tamar ense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在A.tamar ense生长的延滞期,即最初接种时加入细菌滤液,观察其对藻细胞生长繁殖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1~6所示。

其中细菌滤液的浓度的计算:最高浓度即“原液”是细菌密度为1×1012cell/m l的细菌悬浊液在常温下经过离心并抽滤得到的上清液,10-1为此上清液用无菌海水稀释10倍,10-2为此上清液用无菌海水稀释100倍。加入比例为每500ml藻细胞培养液加入10ml细菌滤液。换算下来,即S原液为密度为2×1010cell/ ml的细菌悬浊液的滤液,S5×10-1为密度为2×109cell/ml的细菌悬浊液的滤液。

从图1可以看出,加入高浓度S5细菌滤液的实验组中,藻细胞的密度的增长从一开始即受到明显的抑制。其增长十分缓慢,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当该细菌滤液稀释到10-1和10-2浓度时,则对A.tamar ense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以S5×10-1对藻细胞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稀释浓度为

10-2的细菌滤液对藻细胞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比较之下,其效果不如S5×10-1

显著。

图1 延滞期加入细菌S5滤液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Fig.1 T he effect on alga cell dens ity(cell/m l)w hen the filtrate of b acteria S5is ad ded to A.tamarense cu l-ture dur ing the lag ph as e

1.Temarens e control;

2.T emarense+S5;2.T emarens e +S5×10-1;4.T emarense+S5×10-

2

图2 延滞期加入细菌S7滤液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Fig.2 T he effect on alga cell den sity(cell/ml)wh en th e filtrate of bacteria S7is added to A.tamare nse cul-ture during the lag phase

1.T emarense control;

2.Temar ens e+S7;

3.Temarens e +S7×10-1;

4.Temarens e+S7×10-

2

图3 延滞期加入细菌S10滤液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

Fig.3 T he effect on alga cell dens ity(cell/m l)w hen

the filtr ate of bacteria S10is added to A.tamarense cu l-

ture dur ing the lag ph as e

图4 延滞期加入细菌S5滤液对藻细胞叶绿素的影响

Fig.4 Th e effect on alga ch lorophyll conten t(10-3

L g/ml)w h en the filtr ate of bacteria S5is added to

A.tamarense cultur e during the lag phase

从图2可知,不同浓度S7细菌滤液对藻细胞的作用与S5滤液的作用具有相似的趋势,但有一定的波动。S7原液浓度对A.tamarens e藻细胞在生长初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细胞生长的后期这种抑制作用不明显。S7×10-1和S7×10-2对藻细胞生长有所促进,但促进并不十分显著。S7与A.tamar ense的这种关系是比较微妙和复杂的。

从图3可见,加入S10细菌滤液的实验组情况与S5基本一致。高浓度S10滤液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比S5 2066

 生 态 学 报22卷

更为明显。这表明此浓度下的S 10细菌滤液具有相当强烈的抑藻作用。但是,较低浓度的细菌滤液,如加入S 10×10-1和S 10×10-2两组的藻细胞生长则受到明显的促进。其中S 10×10-1对藻细胞的促进最为显著。与S 5相比,高浓度的S 10菌液对A .tamar ense 有更强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菌液对A .tamar ense 的生长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此实验期间藻细胞叶绿素Chl -a 的变化情况如图4~图6。可以看到,高浓度的A +S 5原液和A +S 10原液对藻细胞Chl-a 含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S 10原液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叶绿素的变化趋势同藻细胞密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叶绿素和细胞密度同样是衡量藻细胞生物量多少的指标。两者都证明了高浓度的S 5和S 10细菌滤液对藻细胞的生长确实有抑制作用,而较低浓度的细菌S 5和S 10滤液,如S 5×10-1和S 10×10-1对藻细胞的Chl-a 值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更低浓度的细菌滤液如S 5×10-2

和S 10×10-2对藻细胞Chl-a 值也有促进,但促进程度较低。细菌S 10

也有类似的作用。图5 延滞期加入细菌S 7滤液对藻细胞叶绿素的影响

Fig .5 Th e effect on alga ch lorophyll conten t (10-

3L g/ml)wh en the filtr ate of bacteria S 7is added to

A .tamarense cu lture durin g the lag

phase 图6 延滞期加入细菌S 10滤液对藻细胞叶绿素的影响Fig.6 T he effect on alga chloroph yll con tent (10-3L g/m l)w hen the filtrate of bacteria S 10is added to

A .tamar ense cultur e during the lag phase 从图5可知,细菌S 7的滤液加入藻细胞培养液时,较高浓度的细菌滤液即S 7原液对藻细胞Chl-a 含量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低浓度对藻细胞Chl -a 含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规律性不明显,与它对藻细胞密度的作用同样,具有相当的波动性。

2.3.2 指数期加入细菌滤液对藻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在A .tamar ense 生长的指数期,即接种之后的第8天,加入细菌滤液,观察其对藻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如图7~图9

所示。

图7 指数期加入细菌S 5滤液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

Fig .7 T he effect on alga cell dens ity (cell /m l )w hen

the filtrate of b acteria S 5is ad ded to A .tamarense cu l-

ture dur ing the exponential p has

e 图8 指数期加入细菌S 7滤液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Fig .8 T he effect on alga cell den sity (cell /ml )wh en th e filtrate o

f bacteria S 7is added to A .tamare nse cul-ture durin

g the ex ponential phase 指数期加入细菌S 7的滤液,对藻细胞的生长的影响不甚明显。从图8可以看到,加入高浓度的S 7后,206712期郑天凌等:海洋赤潮生物与厦门海域几种细菌的生态关系研究

藻细胞的密度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在细菌滤液加入的最初,对藻细胞的生长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藻细胞逐渐克服了这种抑制,从而密度逐渐增加到接近正常的水平。浓度较低的两组细菌滤液对藻细胞的作用也不明显。联系到延滞期加入S 7出现测量值的波动,可以推断在这几种浓度下,细菌S 7分泌的物质对A .tamar ense 的作用十分有限。

细菌S 10的情况同S 5较为相象。从图9可以看出,加入高浓度S 10滤液的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受到较为明显的抑制。比起延滞期加入同样浓度的S 10对藻细胞的抑制作用来,其作用程度大大减弱了。这说明在延滞期加入细菌S 10滤液可以较为有效地控制藻细胞的增殖,而在指数期加入同样浓度的细菌S 10滤液,其效果不如延滞期显著。

细菌滤液对A .tamar ense 藻细胞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见图10~图12所示。可以看到,细菌滤液对叶绿素的影响趋势基本上与其对细胞密度的影响相同。比起延滞期加入细菌滤液来,指数期加入高浓度细菌滤液对藻细胞叶绿素含量的抑制幅度大大

减小。

图9 指数期加入细菌S 10滤液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

Fig.9 T he effect on alga cell dens ity(cell/m l)w hen

the filtr ate of bacteria S 10is added to A .tamarense cu l-

ture dur ing the exponential p has

e 图10 指数期加入细菌S 5滤液对藻细胞叶绿素的影响Fig.10 T he effect on alga ch lorophyll con tent (10-3

L g/ml)wh en th e filtr ate of bacteria S 5is add ed to A .tamarense cultu re during the lag

phase 图11 指数期加入细菌S 7滤液对藻细胞叶绿素的影响

Fig.11 Th e effect on alga chloroph yll content (10-3

L g/ml)w hen the filtrate of bacteria S 7is added to A .

tamarense culture d uring the lag phas

e 图12 指数期加入细菌S 10滤液对藻细胞叶绿素的影响Fig.12 T he effect on alga ch lorophyll con tent (10-3

L g/ml)w hen the filtrate of bacteria S 10is added to A .tamarense cultu re during the lag phase 3 讨论

3.1 细菌抑藻作用机理的探讨

3.1.1 细菌的抑藻作用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Fukami K 等研究细菌的抑藻作用时发现,黄杆菌Flav obacter ium sp.对裸甲藻G .mik imotoi 具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对Chattonella ,H eter osigina ak ashiwo 和骨条藻Sk eletonema costatum 均无效。这表明该细菌对Gy modinium nagasak iense 的杀灭作用是专一的[5]。本实验中比较3株细菌的滤液对A .tamar ense 作用的差别,可以发现,S 5和S 10对A .tamar ense 的作用是比较显著和有规律性的。其中S 10对藻细胞的抑制和促进都最明显。而细菌S 7和A .tamar ense 的2068 生 态 学 报22卷

关系没有明显的规律并具有相当的波动性。这说明对于同一种藻类,细菌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3.1.2 细菌释放有毒物质到环境中,非特异性地杀伤藻类 假单胞菌Pseud omonas [6],杆菌B acillus [7],蛭弧菌Bd ellovibrio ,黄杆菌Flav obacter ium sp.和Sap rosp ir a sp.[5]可分泌有毒物质释放于水环境中,抑制某些藻类如甲藻和硅藻等的生长。本实验中获得的细菌S 10经鉴定为Bacillus halmap alus 。已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可产生大量的抗生素类物质如扩散性吩嗪色素物质,这些物质对其它细菌和藻类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8]。最近有人从这种细菌中提取了几种特异性杀藻的抗生素物质,其中有些物质如1-羟基吩嗪和氧氯菌素强烈抑制蓝藻和绿藻的生长。而Pseudomonas stutz er i 可分泌高活性的抑藻物质[9]。这些物质是已知的对藻类杀伤力最强的细菌产物,它可杀死顽固的赤潮藻类Chattonella antiqua 。Imai I 等在日本Hir oshima 海湾发现4株A lteromonas 属的细菌也可以杀死C .antiqua [10]。I shio 等在1993年从海洋污水中分离出了一种弧菌V ibr io algoinf estus ,它可分泌一种“甲藻生长抑制剂(DG I)”,可杀死C .antiqua ,不过其毒性不够稳定。而从P .stutz er i 中提取出的DG I 不仅活性较前者高,且毒性较稳定(4℃时3个月保持不变),并且对鱼类无害,所以看来这是比较理想的杀藻物质[11]。关于杀藻机理,一般认为它通过作用于生理过程如阻断呼吸链,抑制细胞壁合成,抑制孢子的形成等方面,以达到抑制藻细胞生长或杀灭藻细胞的结果。细菌对藻类的这些抑制作用使人们开始考虑细菌防治赤潮的可能途径[12,13]。

本实验也说明,在细菌滤液中确实存在某种或多种物质可以对A .tamar ense 的生长起作用。进一步可以推断,细菌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分泌了某些对藻类生长起调控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在较低的浓度下可以促进藻细胞的快速增殖,而在较高浓度下对藻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这种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生长激素,即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浓度则为促进作用。

此外,细菌也可进入藻细胞内而溶藻[14]。这是极其少见的事件。与细菌寄生在藻细胞的情况不同,这种侵入引起了宿主细胞的自溶。

由于藻类和细菌之间存在的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人们在研究浮游植物水华和赤潮的发生、发展、衰落与消亡的机理之时,不能不考虑细菌的重要性。尤其是细菌对赤潮藻类的杀灭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世界赤潮研究领域的重视。细菌杀藻现象为利用微生物防治赤潮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此外,细菌同藻类之间的共生现象是全面研究赤潮机理和赤潮防治对策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3.2 防治赤潮,应该从延滞期着手

从实验中发现,只要环境适宜,A .tamarense 藻即使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培养是极容易生长的。可以想象它在天然海水环境中的生长会更加旺盛。该藻在我国和全球广泛分布,并多次引起海洋和人工养殖虾池的赤潮,正是因为它有很强的适应性。

比较延滞期和指数期加入细菌滤液对藻细胞的密度和叶绿素影响情况,在延滞期细菌滤液的抑藻作用要大大高于指数期。因而,作者认为:防治赤潮,应该从延滞期着手,力图把赤潮藻类的增殖控制在延滞期,不可使之进入指数期。因为一旦进入指数期,其增殖的势头则难以遏制。

虽然A .tamar ense 在实验室中很容易生长,但是合适的培养条件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温度,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观察到,A .tamarense 可以忍受偏低的温度,但很难在较高温度下生存。在多次的培养实践中,发现如培养温度高于28℃,A .tamar ense 极易在1~2d 内死亡。

3.3 细菌防治有害赤潮可能途径的探讨

3.3.1 使用经典手段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赤潮期间细菌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从而描述细菌与这些藻类在生态系统和功能上的关系。定期检测海洋菌群的多样性的变化,以期确定预报赤潮发生的生物指标以及投放多种抑藻菌的准确时间,以维护海洋环境的平衡关系,防患于未然。

3.3.2 分离出对赤潮藻类有特殊抑制效果的菌株。这些菌株可能存在于海底沉积物、海洋污水、或赤潮发生时的海水中。在实验室检测其抑藻效果,测量其最低抑藻浓度等有关指标,建立档案以备使用。

3.3.3 分离并鉴定细菌与藻类的生物活性代谢物,分别研究它们对细菌和藻类生长的效应或毒性,阐明它们在自然界合成的方式和作用机制。

3.3.4 抑藻细菌或细菌抑藻因子的大量生产。可采用发酵罐大量繁殖抑藻细菌;也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206912期郑天凌等:海洋赤潮生物与厦门海域几种细菌的生态关系研究 

将细菌中产生抑藻因子的基因引入工程菌如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生产。大量生产的细菌或抑藻物质制成水剂或片剂,随时可根据需要投放于海水中。

参考文献

[1] Zh eng T L (郑天凌),Zhung T C (庄铁城),Cai L Z (蔡立哲).Th e role of microbes in bioremediation of m arin e pol-

luted en vironmen t.J our nal of X iamen Univ er sity (in Chin ese)(厦门大学学报),2001,40(2):524~534.

[2] Su H M .A toxic dinoflagellate fir st recorded in T aiwan.Proc.1st lnt.Symp.on Red T ides ,NY/Els evire,1989.

85~88.

[3] Qi Y Z(齐雨藻),Qian F(钱锋).S tu dy on the taxonom y of s ever al species of dinoflagellate in Daya Bay.Oceanolo -

g ia E T L imnologia S inica (in C hinese )(海洋与湖沼),1994,25(2):206~210.

[4] Lin Y S (林元烧).T oxic dinoflagellate ——Alex andrium tamar ense a cau sative red-tid e algae in shr imps pond in Xi-

amen area.J our nal of Oce anog rap hy in T aiw an S trait (in Chin es e)台湾海峡,1996,15(1):16~18.

[5] Fuk am i K.Isolation an d p roperties of a bacterium in hibiting the g rowth of Gymnodinium n agasakiense.Nipp on

S uisan G akkaishi ,1992,58(6):1073~1077.

[6] Dakh am a A .Is olation and iden tification of antialgal subs tances p roduced by Ps eud om onas aeruginosa .J .App l .

Phycol .,1993,(5):297~306.

[7] Reim R L.T he ch aracterization of a Bacillus capable of blu e-green bactericidal activity.Can .J .M icr obiol .,

1974,20:981~986.

[8] M iddelboe M ,S onderg ard M ,Letarte Y,e t al .Attached an d free-living b acteria:Producion and polymer hydroly-

s is during a diatom bloom .M icr obial Ec ology ,1995,29:231~248.

[9] Dakh am a A .Stimulatory and inh ibitory effects of Ps eudomon as on the grow th of algae .Can .Te ch .R ep .F ish .

A quat .S ci .,1989,1714:46~51.

[10] Imai I,Is hia Y,S ak agu chi K,et al .Algicidal marine bacter ia is olated from north ern Hiroshima Bay.Jap an .

Fisher ies S cience ,1995,61(4):628~636.

[11] Shin saku Hayash ida ,et al .Isolation of anti -alg al Ps eudomonas s tu tz eri strains and their lethal activity for Chat -

tonella antiqu a Agric .B iol .Chem .,1991,55(3):787~790.

[12] Lin F D(李福东),Zhang C(张诚),Zou J Z(邹景忠).Role of bacteria in the gow th proces s of ph ytoplan kton(细菌

在浮游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M ar ine Sc ience (in Chin ese)(海洋科学),1996,(6):30~33.

[13] Lian Y W (连玉武),W an g Y L(王艳丽),Zh eng T L(郑天凌).Advance in the resear ch on interaction between red

tide alage and bacteria (赤潮科学中藻菌关系研究的若干进展).M arine S cience (in Chinese )(海洋科学),1999,

(1):30~35.

[14] Caiola M G &Peilegrini S.Lysis of M icrocystis aer uginosa by Bdellovib rio-like b acteria.J .Phcol .,1984,(20):

471~475.2070 生 态 学 报22卷

应用MODIS进行赤潮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

第22卷 第6期2007年12月 遥 感 技 术 与 应 用 REMOTE SENSIN 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V ol.22 N o.6Dec.2007 收稿日期:2006212218;修订日期:2007210231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项目编号:2004D KA10060)。 作者简介:周为峰(19782),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渔业遥感和海洋渔业GIS 等研究。 应用MOD IS 进行赤潮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 周为峰1,2,樊 伟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90; 2.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90) 摘要:赤潮遥感监测是卫星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发射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的MODIS 传感器具 有相对的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优势,使得MODIS 在赤潮遥感监测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分析总结了应用MODIS 进行赤潮遥感监测的几种主要方法,并与其它几种主要传感器进行比较,分析了MODIS 在赤潮遥感监测中的优势和不足。关 键 词:MODIS ;赤潮遥感探测中图分类号:TP 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323(2007)0620768205 1 引 言 早在1990年赤潮已被联合国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近海污染问题之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地理分布区域和面积都在增加。由于赤潮发生机理的复杂性、多尺度和瞬时性的特征,赤潮的监测和预报需要对海洋进行迅速、密集和大范围的观测[1]。传统的依靠船舶采样和进行化学或生物学实验的方法难以满足这些需要。卫星遥感技术是进行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洋环境监测尤其是赤潮监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2]。在我国,已有的赤潮卫星遥感监测的研究和应用以NOAA AV HRR 和SeaWi FS 这两个传感器为主。 MODIS 是EOS 系列卫星的主要探测仪器,是 当前世界上新一代“图谱合一”的光学遥感仪器,具有36个光谱通道,分布在0.4~14μm 的电磁波谱范围内。搭载MODIS 传感器的Terra 和Aqua 卫星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发射成功,并且也是EOS Terra 和Aqua 平台上唯一进行直接广播的对地观测仪器。NASA 将其作为SeaStar 卫星的海洋水色仪SeaWi FS 的后继仪器[3]。MODIS 仪器的地面分辨率分别为250m 、500m 和1000m ,视幅宽度为2330km ,在对地观测过程中,每日或每两日可获取一次全球观测数据,36个光谱波段的数据可以同时提供反映陆地、大气、海洋等的特征信息,可用于 对陆表、生物圈、固态地球、大气和海洋进行长期全球观测。这些数据对于开展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监测、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进行全球变化的综合性研究等将是非常有意义的[4,5]。 由于搭载MODIS 传感器的Terra 和Aqua 卫星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发射成功,相对于其它卫星传感器来说,应用的时间较短,尤其是在赤潮监测的技术和运行化方面,仍然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在国内目前的学术文献中报道的并不多,国外的学术文献中反映出MODIS 在海洋赤潮监测的应用研究也处于各种方法的摸索、尝试和完善阶段。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主要集中在基于MODIS 波段特性的海洋水色算法的研究,在报道赤潮的应用实例上以应用MODIS 250m 和500m 的中分辨率波段生成的彩色合成影像的方法为多。 2 MODIS 叶绿素荧光高度法 MODIS 不是典型的海洋水色仪,而是多用途遥 感器,36个波段中有不少波段可用于大气和陆地探 测,但它在波段设置上涵盖了海洋水色探测波段。NASA 将其作为SeaStar 卫星的海洋水色仪SeaW 2i Fs 的后继仪器。MODIS 在海洋水色探测波段的设计上增加了可以探测由太阳激发的叶绿素荧光效应的设置[3]。 叶绿素是参与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分

国家海洋局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海洋局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08-05-12 1.总则 1.1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对突发性事件处理的要求,建立灾害性赤潮灾害应急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赤潮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的威胁,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加强监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密切协作。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对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的重大灾害性赤潮的应急处置。 2.赤潮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国家海洋局设立赤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 2.1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构成 组长:国家海洋局分管赤潮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局领导。 成员:国家海洋局环保司、办公室(新闻办),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分管领导。 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海洋局环保司;专家组由赤潮监测监视、分析预测和防治领域专家组成,适当补充其它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

2.2职责 2.2.1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国重大灾害性赤潮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相关部委对省市赤潮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研究解决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的请示和应急需要。 2.2.2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成员部门及单位。 2.2.3专家祖:负责为应急监视监测、分析预测和防治提供技术咨询和建议,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2.2.4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新闻办):向国务院报告赤潮发生及处理情况;组织管理全国赤潮信息发布工作以及发布全国赤潮监测预警报信息等。 2.2.5中国海监总队:应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组织、协调海监飞机、船舶的调用。 2.2.6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为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开展赤潮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2.2.7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为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开展赤潮分析预测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开展赤潮趋势分析预测等相关技术研究。 各分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应建立相应赤潮应急工作机构,落实相关责任。其中海区一级主要职责为开展本海区的赤潮应急跟踪监测监视和预警报,对省市赤潮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协

2019年厦门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9年厦门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厦门大学教育学考研专业课自主命题,官网不设参考书,很多考生比较迷惑,凯程为大家提供厦门大学640教育学的参考书。 注意:厦门大学640教育学与311大纲推荐的参考书一致,考厦大的同学们可以依据凯程的教育学学硕网课进行复习,凯程课程所有内容包含厦大教育学所有考点。 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凯程推荐必读) 311必考的参考书,内容新颖,介绍了当代的教育学的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知识,大多数的考试题均来自这本书,但这本书不是所有章节都考,只考大纲中介绍到的知识点。 2.《教育学》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311必看的参考书,内容稍有陈旧,但是知识体系最接近311大纲。 教育史 3.《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是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也是体系最完善的教材,并且,这本书与311大纲完全吻合,除此之外,如有时间,还可以将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作为补充读物,如果没有时间,孙培青的一本书就足够了。 4.《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吴式颖的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体系最完整的外国教育史教材,与311大纲的体系完全吻合。这本书内容已经很多了,涉及各地区,各国家,史料详实,建议读这一本即可。 教育心理学 5.《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的教心教材,也是教育学、心理学考研的必读教材,专业词汇很多,理论介绍也多,但是由于专业词汇多,所以初次读书有点难理解,往往很多考生读书到第2-3轮才能理解,但是这本书的介绍深层次,全方位,虽然有点小难,但是却是教育学考研最应该读的书,这本书理解好了,教心考试一定可以过关。 教育研究方法

海洋环境对潜艇作战效能的影响介绍

【潜艇作战的地位】 一个多世纪以来,潜艇以特有的隐蔽性、灵活性和续航力成为海军作战的核心力量,是用于探测、跟踪和与敌水面舰艇、潜艇进行交战的重要武器,是支援海上阻击和海上控制作战的主要力量。潜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能力。攻击核潜艇以鱼雷、水雷、反舰导弹、反潜导弹、陆攻导弹为武器,执行反潜、反舰、海上封锁和对地等作战任务,并在/兵力投送、发射巡航导弹打击海岸或远程内陆设施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潜艇在靠近海岸线的海域可作为情报传输、监视和侦察平台,实时提供有关敌人的军力、部署、基本设施及敌人的意图等方面的情报。 装备高频舰载或舷侧扫描声呐以及遥控水雷探测设备(无人潜行器UUV)的潜艇,最适合进行隐蔽的反水雷作战。潜艇还一直用于秘密投放和撤回特种部队。在未来海战中,我国潜艇可在广阔洋域内灵活部署、广泛机动,遂行多种作战任务。潜艇战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水下环境的重要性】 在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海战逐渐成为涉及太空、空中、海面、水下和海底/五层0三维空间的立体战争。作为战场空间的海洋环境,与敌我双方的军事训练、作战对抗、装备的适应性以至作战保障、后勤保障等均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海上军事装备体系所形成的各种海上作战能力均会受到复杂海洋环境的影响。从海上作战角度看,掌握战场海洋环境与掌握敌情态势同等重要,是在作战准备和对抗行动中取得主

动权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战争状态水下战场态势实时评估或战场仿真都是为了发挥武器平台及武器装备在特定海洋环境中的作战效能。当潜艇处于近水面航行状态时,海面气象水文条件将会对潜艇正常巡航和作业产生影响;当潜艇遇到海洋内波时,会产生严重的振动和颠簸变得难以操纵和控制。海水密度跃变层形成的液体海底和液体断崖效应,对潜艇的上浮下潜操作产生很大影响; 潜艇可以借助温跃层和复杂海底地形隐蔽自己;声呐探测设备是潜艇的耳目,它是潜艇在水媒质环境中利用声波作为信息载体对水中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识别、跟踪以及实现水下导航和通信、水声对抗等的主要设备。声呐信号的传播会受到季节、水域、内波、潮汐、海流、海面波浪、海底沉积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海洋气象、海洋水文、海洋地质等方面的海洋环境对声呐装备的作战效能、隐蔽性、适应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掌握海洋环境信息,建立完善的军事海洋环境保障体系,有效利用水下战场环境模拟仿真和效能评估,趋利避害,才能使潜艇以及艇载声呐、武器装备在水下战场环境中发挥最佳效能,才能使指挥员对作战海区环境一目了然,占据有利地形,使用最佳武器平台攻击对手, 才能使海洋环境效应成为我方作战武器装备效能的倍增器。 【海洋环境对潜艇效能的影响】 海洋环境就是指影响潜艇及艇载武器、探测设备的整体技术、战术性能的海洋气象、海洋水文和海洋地质等方面的自然条件,其直接影响潜艇战术行动的作战效能。如潜艇稳定性和操纵性会受到海浪、海流

赤潮-物理海洋

赤潮-物理海洋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与模型 内容提要序言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近几年来,海洋生态动力学已从过去传统的对生物过程的描述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本书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对海洋中物理、生物、化学、地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动力学理论和基础,并对物理与生物耦合模型建立过程中所出现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书中内容主要来源于作者在美国大学给研究生的授课讲义和近年来从事浅海动力学和海洋生态动力学研究的成果,并引入和介绍了过去十几年内全球性重大交叉学科--生态学研究的发现。 本书的第1~5章可作为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水产、海洋地质专业高年级本生和研究生的教材,第6~7章可作为博士研究生的专题讲座教材。对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学者而言,本书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或工具书。 序言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发展过程从很大的程度上概括了海洋学研究的历史。人们对海洋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海洋生物的观测开始。由于中国人指南针的发明传到欧洲,促进了全球,尤其是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从而产生了十五至十六世纪海洋探险的高潮。海洋学的发展正是在海上探险过程中人们对海洋地理、海洋潮汐、环流、生物知识需要日益增长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那时的海洋学只是一门以观测为主的描述性科学。一个系统的现代海洋学的建立是在十九世纪中期。它与初期海洋探险最大的区别在于建立了系统的观测方法和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手段。 现代海洋学从建立的初期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它的性质:物理、生物、化学、地质交叉的综合应用科学。随着对海洋系统观测所揭示出的海水运动,生物种群、地质地貌和海水成分的现象日益增多,海洋学家们不再满足于对现象直观描述性的理解,从而开始了对各种过程机理的研究和探讨。由于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观测和试验手段的落后,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必须基于对各种现象自身内部的了解。由此,海洋学的各门学科: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以及海洋生态学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区别于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更强调环境对生物圈的影响。但是,由于对物理过程缺乏了解,传统的海洋生态学实际上仍是-门以生物为主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为海洋生物学的范畴。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学的研究更受各沿海国家的重视。随着研究基金的增加,海洋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物理海洋学为例,8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吾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学家们提出的大洋风生环流理论,标志着物理海洋动力学的研究进入了成熟的阶段。随后全球海洋研究计划、卫星遥感海洋监测、近岸环流及锋面、风生混合层,潮汐混合和底边界层等的研究使人们对海洋中的风生、温盐环流、层化结构、中尺度涡旋的产生和演变、海水可压缩性所产生的声波以致地转效应随纬度变化产生的罗斯

近岸水产养殖对海洋渔业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对近岸海洋渔业的影响 渔科1211 内容摘要: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锐减使得海水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由半集约化向高度集约化发展。特别是高密度网箱养殖和高位池数量增加,水体超负荷运载。大量外源性饵料、肥料等,致使水中氮、磷含量猛增,透明度下降,底质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病害逐年加重,赤潮频发,水质恶化。恶化的养殖废水排到近岸,对近岸海水环境造成影响。药剂、激素的不合理使用,对海洋生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高密度水产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不但开始制约养殖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使近岸海域的渔业水环境质量受到影响。 关键词:水产养殖;污染;理化因子;药剂激素;生态环境 海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水体各种理化因子的改变和底泥环境污染的恶化。一般海水网箱养殖场多选在沿海半封闭的内湾,风浪小,水流较缓,有利于网箱、浮筏的架设,但这种半封闭的地理特征,使得湾内外海水交换速率缓慢,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如残剩饵料、排泄废物等不易转移和扩散,导致养殖自身污染的发生。采取高位池养殖的,高密度放养,通过不断投入饲料,以及一些鱼药甚至抗生素等来人工调制反自然规律的水体环境,并通过每天大量换新鲜干净海水来维持水产养殖正常生产活动。长期排放含大量残饵、粪便、死体、高浓度氨氮,亚硝酸盐,H2S,低PH的污水到近岸海域超过环境的承受力,从而使局部水域海水中氮、磷元素增加,透明度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水质恶化[9]。 1、养殖业对近岸海域环境理化因子的影响 1.1养殖水体中浊度和pH值的变化对海洋影响 何悦强等人对大亚湾网箱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的调查表明:短期内网箱养殖对海水的pH值、浊度无明显影响[5]。刘家寿等研究指出:网箱养鱼对水体的pH值无明显影响[1]。但长期进行大规模网箱投饵养殖,由于受有机碎屑、各种沉淀物等的影响,水体的透明度会有所下降,pH值也略有下降。 养殖水体的浑浊,主要来自残饵,残体,粪便以及藻类死亡解体产生悬浮物有机颗粒,而泥沙的进入也会引起水体浑浊。有机物颗粒和泥沙对水体的底质主要是颗粒沉淀后在底部厌氧微生物的厌氧作用下产生H2S、亚硝酸、氨氮等对水产养殖有毒害物质,使底质恶化;水体浑浊对水体的危害,主要是降低水体透明

2017年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题库及答案

2017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题库 单选题(共385题) 1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B. 专业性 2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B. 最高目的 3高等教育从性质来看是一种()。D. 专业教育 4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的一门()。B. 综合学科 5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B. 分支学科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C. 高级专门人才 7下列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8()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B. 通才教育 9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D. 博士后教育 10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C. 欧洲 11大学生作为一种青年群体,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它具有()的特征。 A. 反主流文化 121978年,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是()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 C. 厦门大学 131983年,高等教育学正式作为教育学科的()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入学科专业目录。B. 二级 14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A. 京师大学堂 151984年,()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 C. 潘懋元 161852年,英国红衣主教()发表了《大学的理想》一书。A. 纽曼 17我国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始于()。 18()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A. 1922 19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了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B. 专门职业 20“哲学”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是()意思。A. 爱智慧 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概述 21()是指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B. 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22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 多学科研究法 23()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 综合法 24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利用间接资料属于第()手资料。B. 二 25在高等教育学研究中,()适用于主题复杂、范围较大、时间较长的课题研究。 A. 顺差法 26以著作和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文献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 C. 跟踪检索法

论文海洋生物变化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题目:海洋生物变化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作者:胡志鹏 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对海洋生物与海洋污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其中包括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学过程、海洋生物对污染物分布和归宿的作用以及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此外,作者还就知何保护海洋环境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时常在说我们人类的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比如我们的工厂直接排放的污水,比如我们的轮船所泄露的原油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再比如我们的对海底资源的开采业造成了很多的环境破坏。海洋的环境破坏会对生物的数量造成一定损伤,但是,这些都是直接的影响,我同时还对海洋的生物进行了捕杀和狩猎,那么海洋生物的数量锐减和种群环境失衡会不会反过来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呢? 海洋对人类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的福利需要方面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 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海洋开发热潮也日益高涨.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 因此,开发海洋就必须保护海洋,开展海洋生物与海洋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调查与 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其成果不仅能为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而 且可为其未来作出有效的预报服务.本文就海洋生物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作一概 述,为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1.1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学过程 海洋生物对污染物的首要作用是摄取,包括吸附和吸收两种情况.吸附是物质结合于体 表细胞壁的过程,既有可逆的物理吸附,也有可逆性较小的化学吸附.吸收则是污染物穿过 体表(通过鳃、消化道的壁)进入体内,主动或被动地转移(经血液、血淋巴的循环)到其 它组织和器官的作用. 生物通过被动机制吸附并结合于细胞表面的金属量,比通过代谢或依靠能量作用所吸收 的金属量少得多.吸附污染物的多少,与生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比例有关,个体小的生物 如浮游植物比表面较大、代谢率高、吸附量也多,而且在较短时间内(从几分钟到几小时) 即可达到平衡,浮游动物的平衡时间也较短(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一般每单位时间内污染 物的穿透量是表面吸附量的函数.生物的生理状况、生活周期、摄饵习性和种群密度等对吸 附作用会产生显着影响.如活的比死的刚毛藻能更有效地吸附甲基汞、生物种群密度大吸附

赤潮的基本知识

【赤潮的基本知识】 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鞭毛虫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近年,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与历史记载】 赤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水色异常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 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赤潮发生时,海水变的黏黏的,还发出一股腥臭味,颜色大多都变成红色或近红色。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1803年法国人马克?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赤潮的典型特征】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

国内外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NO .7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高新技术 国内外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李衍森 1,2 陈厚荣 2 吴斌斌 2 谭庚大 2 (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2、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珠海519015) 1引言 赤潮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灾害,它会破坏生态平衡和渔业环境,危害渔业和养殖业,有毒赤潮还能通过食物链转移造成人畜中毒死亡。从总体上讲,近20年来,我国沿海赤潮灾害日益频繁,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10次左右,到90年代上升到每年20次左右[1],进入21世纪以来,赤潮爆发次数剧烈增加,2006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93次,较上年增加11次。其中渤海11次,黄海2次,东海63次, 南海17次, 累计面积约19,840平方公里。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41次,面积约14,970平方公里,主要有毒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棕囊藻和多环旋沟藻[2]。2007年达到82次之多,其中渤海7次,黄海5次,东海60 次,南海10次[3] 。造成我国近海赤潮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的根本原因在于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船 舶排污及碰撞溢油、 海上石油开采溢油增加、近岸养殖过度、近岸旅游造成环境污染等[4]。 自然灾害一直是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严格来讲,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是指充分利用人类对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社会系统的研究成果,对一定区域、工程项目等可能遭受灾害的程度进行可能性意义下的量化分析,并对采取减灾措施后的可能效果也进行分析[5]。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则是通过风险分析的手段或者观察外表法,对尚未发生的自然灾 害之致灾因子强度、 受灾程度,进行评定和估计。评定是根据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脆弱性推断出受灾程度。估计是不确定意义下的估计,“风险评价”也称“风险评估”[5]。 2国内外研究进展2.1国外研究的状况在西方国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开始了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创了自然灾害评价之先例。其后,西欧、日本、印度等国家纷纷效仿,开展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从而推动国际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工作的 深入。资料显示, 美国从里根时代起,政府开始斥巨资资助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目前,风险评价技术已成为美国的一项核心技术.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1991年提出的风险表达式为: 风险度=危险度×易损度[6] 为了改进风险值的估计,人们从观念和方法上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以地震区划为例,人们至少经历了极值化阶段、平均值阶段和超概率阶段等三个阶段。 依据赤潮灾害的危害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定义,一般认为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区内赤潮灾害暴发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西方国家开展了灾害风险评估,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 但是对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文献专著比较 少,目前收集到与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相关文献中,或者是对灾害的自然属性的分析,没有对灾害的社会属性分析,更没有一个详细的比较确切的灾害损失评估模型。 2.2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研究对象为地震、洪涝 和干早等灾种。改革开放以后,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 国内外针对滑坡、 地震、膨胀土、台风、强风、江河洪水、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评估作了大量的研究。 在我国,洪水和地震等其它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已经比较成熟,像 刘希林[7] 对四川凉山州的泥石流风险度进行了分析;李硕[8]等对西藏那曲地区雪灾区域危险度进行了评判;2001年我国政府发布的第四代地震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图》。但对赤潮灾害风险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零星的文献提到了赤潮灾害对海洋经济造成的 经济损失。 赵冬至[9]、李亚楠等针对1989年渤海赤潮造成经济损失提出了赤潮灾害经济损失的研究技术方法以及经济损失评估模型,这是在赤潮灾害发生后对其社会属性最先尝试。 文世勇[10]在国内在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他在研究生毕业论文里重点对渤海海域进行研究.他初步建立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最后通过专家调查法汇总专家意见建立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论文里,作者通过AHp 法和Del 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初步建立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评估模型。文世勇还初步完成了渤海湾海域三种赤潮类型(无毒赤潮、有害赤潮、有毒赤潮)的灾害危险度评估、承灾体易损度评估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与渤海湾海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所研究的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文世勇提出的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估模型为: 其中,H1表示为致灾因子危险度,ai 表示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估中第i 个指标的权重值,其值利用AHP 法确定, Fi 为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估中第i 个指标单项因子影响赤潮灾害的发生概率。文世勇提出的孕灾环境因子危险度评估模型其中, H 2表示为孕灾环境因子危险度,b i 表示孕灾环境因子危险度评估中第i 个指标的权重值,其值利用AHP 确定, M i 为孕灾环境因子危险度评估中第i 个指标的单项因子 影响赤潮灾害的发生概率。 故赤潮灾害危险度模型为:其中H H =αH 1+βH 2,H H 表示赤潮灾害危险度,α表示为致灾因子在危险度评估中的权重值,β表示孕灾环境因子在危险度评估中的权重值,利用AHp 法确定。 可以说,在文献可查的范围内,文世勇是国内对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研究得最深入的。但是,其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譬如评估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了使得评估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实际情况,需要有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其所建立的评估方法实用性有待增强,作者针对整个渤海地区,范围比较广,精度有所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实用效果打了折扣。 3小结与讨论 本人认为,未来赤潮灾害损失的风险评估将在构造比较完善的赤潮灾害损失基础数据库(经济、人口、赤潮种类和毒性等)的基础上,通过良好的数模(公式以及各因子的比重),通过与GIS 及卫星遥感监测的结合以及现场的实时监视结果,建立立体化的赤潮灾 害损失风险评估系统,它的优点是可视化、 数字化、实时化,这将为未来赤潮灾害的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国家的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俞志明,曹西华.九五期间中国沿海有害赤潮灾害状况及其防治对策,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局.二00六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国家海洋局网站,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局.二00七年中国海 洋灾害公报,国家海洋局网站, 2008.[4]金先庆等.赤潮的危害、成因及防治,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2. [5]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United tiousDepartmentofHu anitarian Af -fairsMiti ,tifig.Natural Dlsasters:Phenomena ,fectsand0Ptions 一Manu alforPolic 了Maker -sandPlanners.Ne'York:UnitedNations ,1991,1 一164. [7]刘希林,莫多闻.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9(1):54-61.[8]李硕,冯学智等.西藏那曲牧区雪灾区域危险度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自然灾害学报,10 (1):86-91. [9]赵玲,赵冬至等.我国有害赤潮的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海洋环境科学,2003,2:22.[10]文世勇.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珠海海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珠海附近海域赤潮灾害损失 风险评估系统构想,目标是通过研究,建立良好的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系统,为相关决策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尽可能的把赤潮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关键词: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á ? á ???H b M ?=:1--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 一、赤潮成因 1、人为原因:化学原因。营养性污染物来源: 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岸农业生产超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积累于土壤中,随江河排泄于海洋或湖泊; 陆地水体周围牧业活动; 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现代化工发展,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污水(日常生活淘米、洗菜、洗衣、洗澡、排泄物冲洗的生活污水也含有较多的氮和磷。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使生活污水含磷量很高。)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近海过度海水养殖向水域投放饵料,导致海湾、浅海区营养物质增多。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较多的有利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氮和磷 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 2、自然原因: (1)地形:海湾、浅海海域相对封闭,水体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差;形状或轮廓,如渤海湾C形海湾,喇叭形海湾。 海温和盐度。 (2)气候水文气象:干旱少雨,光照足;风力小;海流缓慢;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加速生物新陈代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气候异常:如温室效应 (3)生物原因:引起赤潮的藻类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 二、危害 1、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2、赤潮对海洋渔业(养殖业、捕捞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1)赤潮生物吸收阳关,遮蔽海面,水体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 (2)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3)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4)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3、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可能随食物链转移引起人类中毒或死亡。 三、防治: 预防方法: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 农业生产限制使用化肥、农药;禁止生产洗涤剂企业生产含磷洗

海洋生物质能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战略思考

第24卷 第4期2009年4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S I N E ART H SC I ENCE Vol.24 No.4 Ap r.,2009 文章编号:100128166(2009)0420403208 海洋生物质能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战略思考① 任小波1,吴园涛2,向文洲2,秦 松3 (1.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北京 100864;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01;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生物质能的研究与开发的目的是解决化石资源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全球性问题。利用油料作物生产生物柴油和利用淀粉作物生产燃料乙醇是当前生物质能产业化开发的重要内容,其原料来源主要依赖农作物,从而导致了生物质能开发与粮食、耕地和水资源竞争的局面。海洋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有效的出路。介绍了海洋生物质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有关国家战略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海洋生物质能的战略思考和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关 键 词:海洋生物质能;微藻;大型海藻;生物燃油;燃料乙醇 中图分类号:S216;P745 文献标志码:A 1 前 言 化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方面,有限的化石资源日趋耗尽,石油短缺和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化石资源利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可能导致全球变暖和灾害性气候频发等系列问题,由此造成每年数千亿美元的损失。上述危机已经引起全球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思考:人类如何减少和摆脱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如何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作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寻求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资源、建立可再生能源支撑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顺利渡过“后化石经济时代”并最终进入“无化石经济时代”,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巨资积极开展相关研发工作,生物质能的开发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油料作物生产生物柴油和利用淀粉作物生产燃料乙醇是当前全球生物质能产业化开发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由于目前的生物质能开发主要以农作物为原料,导致了与粮食、耕地、水等资源竞争的局面;另一方面,上述原料的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海洋生物质能的开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有效的出路。本文将全面阐述国内外海洋生物质能研究开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为我国海洋生物质能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2 国内外海洋生物质能研究现状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它以生物质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可永续利用,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双重属性。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是目前产业化的主要瓶颈是原料来源、生产成本等问题,海洋生物质能的研究和开发,可能为生物质能产业提供充足和廉价的原料供应,成为当前全球生物质能研究开 ① 收稿日期:2009202205;修回日期:2009203204. 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产氮(N2)新途径———绿藻MC21光合氨氧化作用的代谢机制探索”(编号:40776087)资助.  作者简介:任小波(19712),男,四川合江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的科研管理工作. E2ma il:xbren@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9170706.html,

赤潮的危害

赤潮的危害 (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状态。当赤潮发生时由于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这种平衡遭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赤潮海域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增高、pH值增高、溶解氧增高、化学耗氧量增高。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 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导致了海域生态平衡被打破,海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相互间的食物链关系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异常或者破裂,这就大大破坏了主要经济渔业种类的饵料基础,破坏了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正常循环,造成鱼、虾、蟹、贝类索饵场丧失,渔业产量锐减;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鳃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区域性海洋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化学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另外,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还能分泌一些可以在贝类体内积累的毒素,统称贝毒,其含量往往有可能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贝类如果不慎被食用,就会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的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据统计,全世界发生贝毒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人。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在英国,1963 2. 3. 4.高等教育学:((2(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 殊教育活动。 5. 6.(记忆:大学的3大职能——教学、 7. 8. 4。 9. 10.)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 ——非好即坏)(4 11. 12.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 14. 15. 16.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原则:(1(2(3 18.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19. 20.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 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 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章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 1.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 堂。 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 3.)学园”,后来Academy成为“学院”或“研究院”的通称。 4.1088。

浅谈_赤潮_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浅谈“赤潮”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韩晓光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急 剧增殖、大量聚集在海面上形成的漂浮带,它破坏海水中原有正常的生物链,是使海水被生物染色而改变颜色的现象。世界上赤潮生物大约有200种,我国沿海赤潮生物有80余种,大连市近海赤潮生物有43种。赤潮因海水变红而得名,实际上,赤潮发生时,海水不一定都是红色的。海水的颜色随着形成赤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发生不同的颜色变化。由夜光藻引起的赤潮是粉红色的,由中缢虫引起的赤潮是红色的,由绿色鞭毛虫引起的赤潮是黄绿色的,由骨条藻引起的赤潮是灰褐 色的,由异弯藻引起的赤潮是酱油色的等。 赤潮是海洋三大公害之一。赤潮对海洋生物有着致命的危害。赤潮不仅能破坏海洋渔业资源,还可导致海水污染,恶化海洋环境,甚至赤潮毒素还可在海洋生物体中积存,危及人类健康。近年来,在菲律宾和危地马拉,就有60多人因食用被赤潮污染的海洋生物而丧生。 随着工业的发展,气温的升高,排污量的加大,海水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赤潮暴发的次数越来越频。在大连地区连续暴发的赤潮,导致海洋水产 养殖生物的大量死亡,都与赤潮种类、 毒性有一定的关系。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赤潮使大连地区养鲍业瘫痪、对虾养殖业减产。在大连机场口岸,连续两年鲍鱼的出口量为零,在机场口岸贸易史上实属罕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几百万元人民币。 减少赤潮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减少由赤潮引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其防治和研究工作是一个新课题。目前赤潮的防治主要有控制富营养化防治法、赤潮的化学防治法、赤潮的物理防治法、赤潮的生物防治法四种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来减轻赤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图片报道 为配合全国铁路危包开验,常州局认真对企业送检的包装容器进行严格测试,确保运输安全。图为检验人员正在对200升闭口钢桶进行跌落试验。(刘建民 江可宁 摄影报道) ④如果过去的经验显示提出的办法不可行, FDA 会否决申请人改进程序。 第二次即最后一次请求中除非提出有意义的改进实施办法以保证相当成功的可能性,否则FDA 将不予考虑。申请人从FDA FD 766表上得到通知。 12.进口商完成所有改 进程序,通知FDA 可以检查或抽样。 13.FDA 进行后续检查、采样以决定其是否符合改进授权条款。 14.①FDA 分析认为样品合格。向进口商和美国海关发出“放行通知”。FDA 监管收费在FDA FD 790表中估算。副本送美国海关。美国海关负责收取总费用,包括海关方面所需的费用。 ②FDA 认定样品仍然不合格。FDA 监管收费在FDA FD 790表中估算。副本送美国海关。美国海关负责收取总费用,包括海关方面所需的费用。 (本栏责任编辑 李 健) ? 54?资 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