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象观察员

气象观察员

气象观察员
气象观察员

气象观察员

一、活动依据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依据。

气象观察员实践活动采取地面气象站人工模拟观测方式。本气象站可观测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地温等,活动将小学“科学”课中“变化的空气”“天气”等教学内容的知识相融合,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科学知识的探索愿望。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相对温湿度表、雨量器等。

(2)记录观测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气象知识的浓厚兴趣,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认真仔细的观察能力。

三、活动对象及规模

【对象】适合3年级以上小学生、初中学生。

【规模】适宜人数20人。

四、活动内容和方式

【活动内容】引异学生了解人工气象观测站的分类、识别地面气象站常用观测仪器,掌握各种仪器观测方法。

【活动方式】学生现场观测并记录观测结果,体验实践活动。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学会观察和观测温度表并完成观测记录。

六、活动准备

(1)选择活动场地。

(2)制作活动项目用展板。

(3)准备最高温度表

(4)准备活动记录单

最低温度表、干湿球温度表、雨量器、最筒、喷壶。

七、活动过程

【活动思路】首先要了解人工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常识,其次学会观察各种温度表并会读出数据,最后写出观测记录。

【活动过程】参加观测气象站的学生先领取观测记录单,之后听讲解,最后观察、记录。

(一)教师讲解基本知识

1.气象站基本介绍

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此外,还有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观测时间:国家气象局规定,“国家基本气象站”2:00、8:00、14:00、20:00这4个时次的定时观测,要昼夜守班;“国家一般气象站”每天只进行8:00、14:00、20:00这3个时次的观测,夜间不必守班。

2.百叶箱的介绍

百叶箱是安置测温仪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降水和强风的影响,同时使仪器的感应部分适地通风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百叶箱通常由木质或玻璃钢

两种材料制成,箱体两排叶片与

水平的夹角约为45°,呈“人”

字形,箱底为中间一块稍高的三

块平板,箱顶为两层平板,上层

稍向后倾斜。

3.百叶箱中各种温度表介绍

由于一天中气温在不断地变

化,在气象观测中除使用一普通

温度表定时测量气温外,还要使

用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并

将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我们所

测的气温不受太阳直接照射的流

动空气的影响,这样气温波动比

箱外小,读数比较稳,更能反映

真实的气温。

百叶箱内放置有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干球温度表、湿球温

度表。

干球温度表测量空气中温度。

湿球温度表测量空气中湿度。

最高温度表测量一天中最高

气温。

最低温度表测量一天中最低

气温。

(1)温湿度表。

用两支温度表,其一在球部用

白纱布包好,将纱布另一端浸在水槽里,即由毛细作用使纱布经常保持潮湿,此即湿球。另一未川纱布包而露置于空气中的温度表,谓之干球(干球即表示气温的温度)。

观测温度表读数时应注意:

①避免视差- -观测时必须保持视线和水银柱顶端齐平。

②动作要迅速- -读数力求敏捷,尽量缩短停留时间,并且勿使头、手和灯接近球部,不要对着温度计呼吸。

③注意复读- -避免发生误读或颠倒零上、零下的差错。

注:因湿球温度计测量相对湿度需要相对应的数据表或相关的仪器才能计算出相对湿度,此活动中忽略相对湿度的测量。

(2)最高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是测定一定时段内最高温度的温度表。其构造特点是在温度表的球部和细管的连通处特别狭窄。升温时,水银体积膨胀,通过狭窄处上升;降温时,球部水银体积收缩,狭窄处水银柱断裂,细管内的水银柱留在原处,顶端示度即为该时段的最高温度。观测后轻轻甩动溢度表,使细管中的水银下落与球部水银相接,然后平放原位,待下次观测。

最高温度表每天的20:00。观测一次,读数记人观测簿的相应栏中,观测后调整温度表。观测最高温度表时,应注意温度表的水银柱有无上滑脱离窄道的现象。若有上滑现象,应稍稍抬起温度表的顶端,使水银柱回到正常的位置,然后再读数。

(3)最低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内的最低温度。它以酒精为测温液。构造的特点是在内管里装有一个蓝色能滑动的哑铃状游标。当气温下降时,球部酒精收缩,酒精柱下降。酒精柱顶端与游标接触,借酒精柱的表面张力,使游标随之下降。气温上升时,酒精膨胀,酒精绕过游标而上升,而游标则因本身重力的缘故,不能随之移动游标离球部远的一端的示度,就是过去一段时间内曾达到的最低气温。每天最后一次观测后要进行调整:将最低温度表取下,把球部抬高使游标向另一端滑动,调整到酒情住顶部,然后平放在百叶箱内。

每天在20:00观测一次,读数记人观测簿的相应栏中,观测后调整温度表。观测最低温度时,眼睛应平直地对准游标离感应部分的远端位置;观测酒精柱示数时,眼睛应平直地对准酒精顶端的凹面中点(即最低点)。

4.雨量器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

积降水量的仪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

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

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

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

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

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

人特制的雨壁杯内读取降水量毫米数。

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

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

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称出雪的质

量,然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每天8:00, 20:00分别量取前12小时降水量。观测液体降水时要换取储水瓶,将水倒人量杯,要倒净。将址杯保持垂直,使人的视线与水平齐平。以水凹面为准,将读得刻度数即降水量记人相应栏内。降水量大时,应分数次量取,求其总和。

注:此项观察入没有降雨,可以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形式测量,让学生体验过程。

(二)学生参与活动

观测结束后,把观测结果记录在记录单内。

观测人:最后,总结参与“气象观察员”活动的体验与收获。

八、知识链接

(一)天气是什么

短时问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如刮风

下雨、雷电等一天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午后2:00;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溢约为22℃。

(二)地面气象观测台站观测分类

国家基准气象站- -简称基准站。是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其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气候资料而设置的气候观测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必要时可承担观测业务试验任务。

国家从本气象站—简称基本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

置的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情报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主体。

国家一般气象站—简称一般站。是按省(区、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的观测资料主要用于本省(区、市)和当地的气象服务,也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观测资料的补充。

无人值守气象站—简称无人站.是在不便建立人工观测站的地方,利用自动气象站建立的无人气象观测站,用于天气气候站网的空间加密,观测项目和发报时次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三)百叶箱

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的?

百叶箱的内、外部分均为白色,白色表面能将投射到百叶箱上的阳光反射回去,

箱内空气不会因箱壁升温而烤得很热,这样测出的温度更准确。

(2)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

百叶箱应水平地固定在一个特制的支架上。支架应牢固地固定在地面或埋人地下,顶端约高出地面1.25米,这个高度气温变化比较稳定,基本脱离了变化剧烈的地面温度影响。同时这个高度又是人类一般活动的范围,它可以真实地反映空气的温度。

(3)百叶箱朝哪个方向开着?

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四)干湿球温度计

(1)干湿球温度计的安装。

干湿球温度计垂直忿挂在支架两侧的环内,球部向下,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部中心距地面1. 5米高。

湿球温度计球部包扎一条纱布,纱布的下部浸到一个带盖的水杯内。杯口距湿球球部约3厘米,杯中盛蒸馏水.供湿润湿球纱布用.湿球包扎纱布时,要把湿球温度计从百叶箱内拿出.先把手洗干净后,再用清洁的水将温度计的感应部分洗净,然后将一长约10厘米的新纱布在蒸馏水中浸湿,使上端服帖无皱折地包卷在水银球上(包卷纱布的重叠部分不要超过球部圆周的1/4);包好后,用纱线把高出球部上面的纱布扎紧,再把球部下面的纱布紧靠着球部扎好(不要扎得过紧),并剪掉多余的纱线.

(2)注意事项。

必须注怠保持干湿球温度计的正常状态.如发现温度计内刻度磁板破损、毛细管内有水银滴、黑色沉淀的氧化物或水银柱有中断等情况,应立即换用备份温度计。

有灰尘或水,须立即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拭去。

.湿球纱布必须经常保持清洁、柔软和湿润,一般应每周换一次。遇有沙尘暴等

天气,湿球纱布上明显沾有灰尘时,应立即更换。

.在海岛、矿区或烟尘多的地方,湿球纱布容易被盐、油、烟尘等污染,应缩短更换纱布的期限。纱布清洁是温度测值准确的重要保证,必须重视。

.水杯中的蒸馏水要时常添满,保持洁净,一般每周更换一次。

.使用干湿球温度计时,必须按配对下发的两支温度计同时使用,撤换时也应将两支温度计同时更换。

(五)最高温度计

(1)最高温度计的安装。

最高温度计安置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上面的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稍向下倾斜,高出干湿球温度计球部3厘米。

(2)注意事项。

在温度下降时,最高温度计的水银柱有时也会回缩到感率部分,遇到这种清况,应立即换用备份温度计,报废该故障温度计。

(3)最高温度计调整。

用手握住温度计表身,感应部分向下,臂向外伸出约300,用大臂将温度计前后甩动,甩动方向与刻度磁板面平行,毛细管内水银就可以下落到感应部分,使示度接近于当时的干球温度。

调整时,动作应迅速,尽量避免阳光照射,也不能用手接触感应部分。不要甩动到使感应部分向上的程度,以免水银柱滑上又甩下,撞坏窄道调整后,把温度计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时,应先放感应部分,后放表身。

在观测中发现最高温度计水银柱在窄道处断开时应稍稍抬起温度计的顶端使其连接在一起。若不能恢复,则减去断柱的数值作为读数,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有关情况要在观测簿的备注栏注明。

(六)最低温度计

(1)最低温度计的安装。

最低温度计水平地安装在温度计支架下横梁下面的一对狐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低于最高溢度计1厘米。

(2)注意事项。

.在一定和存放最低温度计时,最好将表身直立放置,感应部分向下,并避免高温及振动,以免酒精柱蒸发和中断。

.有时由于搬运和调整不当,或者毛细管内一部分酒精被蒸发后凝结于管顶,或

者因为毛细管内酒精柱上端有残留气体,酒精柱会分离成几段,这些故障可用甩动、

加热、撞击等方法将其修复(如果操作不当,温度计也可能会因此而报废)。

(3)最低温度计调整。

.抬高温度计的感应部分,表身倾斜,使游标回到酒精柱的顶端。

.当在观测读数发现最低温度计(包括地面最低温度计)酒精柱中断时,最低温度

记录做缺测处理,并在观测簿的备注栏注明该温度计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

(七)雨量器

(1)雨量器的安装。

气象站雨量器安装在观测场内的固定架子上。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面高70厘米。

冬季积雪较深的地区,应备有一个较高的备份架子。当雪深超过30厘米时,应把仪器移至备份架子上进行观测。

(2)注意事项。

.经常保持雨量器清洁,每次巡视仪器时,注意清除盛水器、储水瓶内的昆虫、尘土、树叶等杂物。

.定期检查雨量器的高度、水平状况,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纠正;如外筒

有漏水现象,应及时修理或撤换。

.盛水器的刀刃口要保持正圆,避免碰撞变形。

.在炎热干燥的日子,为防止蒸发,降水停止后,要及时进行观测。

.在降水较大时,应视降水情况增加人工观测次数,以免降水溢出雨量筒,造成记录失真。

.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填.不足0.05毫米的降水量计。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实验教学大纲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 学时学分:总学时13 总学分0.5 实验学时13 实验学分0.5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二学期或二年级一学期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先修课程气象学与气候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是《气象学与气候学》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气象学与气候 学”实际上包含三部分内容:气象学、天气学和气候学,对应这三个子学科分别有三部分实践性课程:气象观测、天气分析和气候分析与考察。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温度、湿度、气压等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原理和方法;天气分析的基本要求是结合天气图等工具进行实时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考察则要求结合气候资料和实地考察判断各地的气候类型,掌握其基本气候特征。气象学和相应的气象观测是整门课程的基础;气象和气候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天气学、气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性内容则更加趋重于实际应用。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专业属性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本大纲确定本实习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如下:以气象观测作为重点实习内容;天气分析结合课程教学学会简单的外推分析;学会简单的气候资料分析整理方法。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各气象要素观测仪器的观测方法,通过实际观测巩固加深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气象和气候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经过实习训练以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切实掌握气象观测仪器的观测原理。 2.了解各种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仪器进行基本的气象观测。 3.学会简单的气象资料的分析整理方法 4.巩固和加深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适用的专业 地理科学(师范)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四、主要仪器设备 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曲管地温表、双金属温度计、毛发湿度表、通风干湿表、毛发湿度计、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海拔表、电接风向风速仪、便携式风向风速仪、暗筒式日照计、聚焦式日照计、雨量器、虹吸式雨量计、雨量器专用量杯、蒸发器、《气象常用表》、自动气象观测站等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气象监测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监测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目录 1.项目背景 (1) 1.1前言 (1) 1.2需求与必要性分析 (1) 1.3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3) 1.4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4) 1.5本项目与其它相关部分之间的关系 (4) 2.指导思想 (8) 3.项目概况 (9) 3.1总体建设目标 (9) 3.2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1地面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2高空气象探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3大气成分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4生态气候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1) 3.2.5海洋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1) 3.2.6通信网络分系统建设目标 (12) 3.2.7技术保障分系统建设目标 (12)

3.3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2) 3.3.1概述 (12) 3.3.2地面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2) 3.3.3高空气象探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3) 3.3.4大气成分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4) 3.3.5生态气候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5) 3.3.6海洋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6) 3.3.7通信网络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6) 3.3.8技术保障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6) 4.系统功能 (16) 4.1总体功能 (16) 4.2分系统功能 (17) 4.2.1地面气象观测分系统功能 (17) 4.2.2高空气象探测分系统功能 (19) 4.2.3大气成分观测分系统功能 (21) 4.2.4生态气候观测分系统功能 (24) 4.2.5海洋气象观测分系统功能 (26) 4.2.6通信网络分系统功能 (28) 4.2.7技术保障分系统功能 (30) 5.系统结构 (31) 5.1总体结构 (31) 5.2分系统结构 (3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__气象仪器____实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仪器实验(实习)报告系计算机与软件专业软件工程班级12姓名学号 一. 实验目的: 了解测风测雨气象仪器的原理、组成、作用等,通过实践课,对气象观测仪器加深了解。 二.实验内容: 1. 测风: 测量风的仪器主要有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海岛自动测风站、轻便风向风速表、单翼风向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等。 (1) 测风塔 组成:包括塔底座、塔柱、横杆、斜杆、风速仪支架、避雷针、拉线 测风塔的主要功能:环境监测,风、气压、湿度等资源数据采集。为相应的仪器设备的安装做支撑。 优点:风荷载系数小,抗风能力强。塔身挡风面积小,利于采集数据准确客观,将实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差距降到最低。采集塔柱采用外法兰盘连接,螺栓受拉,不易破坏,钢绞线加固。塔柱正三角型布置,节约钢材,跟开小,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资源,造价低廉(仅为角钢自立塔的1/3或更少),选址便利,塔身自重轻,运输和安装便捷、建设工期短,塔型随风荷载曲线变化设计,线条流畅,遇罕遇风灾不易倒塌,安全系数高,设计符合国家钢结构设计规范和塔桅设计规程,结构安全可靠。

(2)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 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组成的有线遥测仪器。感应器由风向和风速两部分风杯、交流发电机、蜗轮等组成。指示器由电源、瞬时风向指示盘、瞬时风速指示盘等组成。记录器由8个风向电磁铁、自记钟、自计笔、笔挡、充放电线路等部分组成。 EL型风向风向风速计感应部分

(3) 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 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与特定感应器配套可以组成EN1型和EN2型两种自动测风仪。 主要功能有:定时打印输出二分钟、十分钟平均风向风速;打印输出大风报警、航危报大风报警及解除警报的风向、风速及其出现时间,发出报警信号; 每天20时打印输出日极大风速、最大风速及相应的风向、出现时间,日合计、日平均,并可随时显示各种瞬时值和平均值,存储24小时风向风速记录。可代替EL型电接风速风向计的记录器、指示器和大风报警器。 (4)海岛自动测风系统 用途:该系统是专门为测量海岛出现的强风而设计的,其特点是具有较好的测强风力。 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自动采集部分,另一个是接收部分。 采集部分由风向风速传感器、数据处理器、调制解调器、无线电收发讯机、太阳能板和蓄电池等组成。接收部分由计算机、调制解调器、无线电收发讯机和打印机组成。 原理:采集部分对风向风速传感器采样,然后计算出风向风速的平均值。通

中国气象数据网

中国气象数据网 气温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 气温度,简称气温(英文名称 air temperature )。公众天气 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 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国 采用摄氏度(C )为单位。气温的单位除上面提到的用摄氏 度(C )表示,有的以华氏度(F )表示。摄氏与华氏的换 算关系是: C=5/9 (F-32), F=9/5C+32 (式中 C-摄氏温度)。 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 重要指标。它根据需要分为定时气温 (基本站每日观测 4 次, 基准站每日观测 24 次),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1 )定时气温 气象部门每天 02 时、08 时、 14 时、20 时(北京时)每隔 6 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 1.5 米 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C ) 中国气温记 录一般 F-华氏温度,

小时进行一次观测或者02 时、05 时、08 时、11 时、14 时、 17 时、20 时、23 时每隔3 小时进行气温观测。为了特殊需要(如航空),甚至进行间隔1 小时、半小时的气象观测。 2)平均气温 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通常通过气温的平均情况来表达气温一段时间内的状况。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分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累年平均气温等。 1)日平均气温:由于不同气象站,每天观测次数不等,中 国气象部门统一规定,日平均气温是把每天02 时、08 时、 14 时、20 时四次测量的气温求平均,还可以计算为某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精确到0.1 度。

自动气象站介绍

自动气象站型号:JZZ1TRM-ZS2(风速风向,温湿度,气压,雨量,蒸发,地温) 一、简介 JZZ1TRM-ZS2型自动气象站是按照国际气象WMO组织气象观测标准设计、生产的标准气象站,本自动站可观测的气象要素有: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露点温度、风速、风向、气压、太阳总辐射、降雨量、地温(包括地表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土壤湿度、热通量、蒸发、二氧化碳、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共二十多项气象指标。具有性能稳定,监测精度高,无人值守等特点,可满足专业气象观测的业务要求。 二、适用领域 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或组网于气象、机场、环境监测、交通运输、军事、农林、水文、大型工程和科研教学等领域。 三、气象站技术特点 1、JZZ1TRM-ZS2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整点数据3个月以上,工业控制标准设计,便携式防震结构,大屏幕汉字图形液晶显示屏,一屏显示多路气象要素数据及图形,便于现场直接观测,减少了通过电脑监测数据给您带来的不便,轻触薄膜按键。适合在恶劣工业环境使用。具有停电保护功能,当交流电停电后,由充电电池供电,可维持72小时以上。 2、可提供多种数据通讯方式,1)有线方式:标准RS232或RS485标准通讯接口,可以用PDA、笔记本电脑在现场读取数据;2)无线方式:配无线通讯器通过GSM网/GPRS 网可实现远距离布网监测或异地遥测数据,不受距离限制,每个气象监测网点配备一个无线通讯端口,由气象中心监测站的主控微机对网点内所有气象站的数据进行统一监控,以达到整个网点内气象数据整合及统计;3)移动存储方式:通过存储控制器+两块U盘(128MB/块),即可实现数据无限量存储。 3、TRM-ZS2自动气象站系统管理软件,在WINDOWS98以上环境即可运行,实时显示各路数据,每隔10秒更新一次,小时整点数据自动存储(存储时间1~60分钟可以设定),与打印机相连自动打印存储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EXCEL标准格式,可供其它软件调用。 4、系统具有多种供电方式,节能设计,可交直流两用,也可选配太阳能电池供电,适合无电地区常年使用。 四、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测量要素技术指标 1.温度(土壤,叶片,水温等) 通道数: 1~30路 测量范围: -50~150℃ 测量精度: ±0.2℃ 分辨率: 0.1℃ 2.风速 通道数: 1路 测量范围: 0~70 m/s 测量精度: ±0.3 m/s 分辨率: 0.1 m/s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吉林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一、设计原则 (一)先进性 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应用国内最新产品和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 (二)实用性和完备性 系统应体现实用性,功能齐全完备,能与业务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系统应易于操作、易于更新、易于管理,界面友好,数据组织灵活,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使用要求。 (三)标准化和通用性 系统设计应符合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保证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数据编码的标准化、数据规范的标准化。 (四)安全性 (1)系统运行稳定,计算结果准确;不造成死机、“假死”等状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不外泄。 (2)系统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部入侵,保护内部的相关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数据。保障系统数据库以及系统本身不被攻击、盗取。 (3)系统具有有效的数据加密机制,保障数据在网络传输时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不良用户盗取或者丢失。 (五)灵活性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今后系统的变化、服务的扩展和更新等变化因素,在数据库存储、数据库容量、发布终端管理以及系统功能方面都尽量以模块化、组件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开发,保障系统的灵活度。 (六)可拓展性 随着终端和用户类型以及发布手段的不断增加和完善,预留可满足扩展的接口,便于以后业务拓展的需求。 三、建设内容要求

本系统主要建设内容是建立基于web的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服务器位于吉林省气象局,相关部门可以授权应用。此外还需建立为对该系统提供支持的数据库。 (一)整体框架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主要包括环境气象监测、环境气象预报、环境气象服务产品、预报质量检验以及帮助5个主要部分(子系统)。 (二)各子系统功能 1、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功能 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包括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和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两部分。 (1)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 主要开发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警功能。查询功能要求在GIS底图上将吉林省现有的污染观测数据实时显示,需要显示的主要有吉林省气象局环境气象监测站点50米高度PM10、,PM2.5实时数据以及环保局目前网上现有的10个站点的6种污染物(PM10、,PM2.5、 SO2 NO2 、CO、O3)1小时、24小时浓度、IAQI以及AQI数据。 当日实时数据要求以曲线形式显示。 任意时段日值(浓度、AQI)查询以曲线图方式显示。 统计功能开发:可选取任意时段日值和小时值进行统计分析,可显示期间平均浓度、最大值、最小值。 报警功能:PM2.5达到或超过150微克/立方米或AQI达到或超过150(中度污染)立即报警。 (2)气象条件实时监测分析 主要开发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警功能。 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主要包含烟、雾、霾、降水的实时监测以及环流形势、水汽、风、逆温、混合层高度、理查逊数、稳定度等气象参数分析实时观测。 烟、雾、霾提取人工站(3小时1次)报文以及WS报进行监测,实时显示当日出现情况(包括出现时间),并可按时间进行3小时间隔或选取任意日进行查询。一旦监测到雾、霾立即报警。 统计功能要求能统计任意时间段(日)烟雾霾出现情况。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丰富我们的气象知识。 2.了解主要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过程。 二、实验内容: 1.气象知识讲座。 2.参观气象观测场。 3.参观气象台。 4.气象信息发布中心。 三、实验过程: 我们首先听取了气象知识的讲座,老师在讲座中阐述了许多气象的有关知识。气象能为地方经济服务,从气象灾害、气象与气候变化及气象对黔南州的三个大的方面来描述气象对地方经济的服务作用。首先老师通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的“四个一流”、何良玉的话中表明气象的重要性,发展气象事业能为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基础性的作用,对经济发展也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前瞻性作用。老师再就国家安全方面说了气象的重要性,以前国家安全主要靠军事力量来衡量,而现在气象探测、观测及预测也影响到国家安全,各国对于气象的作用的认识也逐步加强。 其次,讲座中谈到气象灾害,它主要包括:干旱高温、暴雨、沙

尘暴、龙卷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类型。近年来,许多气象异常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使的气象气象灾害越来越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安全,如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各地区的干旱与洪涝,使得粮食产量下降,许多旱灾、涝灾的发生,今年北方的大旱很可能就与此有关,以及厄尔尼诺现象,也使太平洋两岸雨水分布出现异常。总的来说,气候与气候变化已经是全球的重大课题,气候的变化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安全,特别是气象灾害的发生更加表现出人们在自然面前的脆弱性。 老师又引用了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的一句话,引出气象能为当地经济建设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气象灾害面前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我们可以利用气象的监测预警机制来防灾减灾,例如各种防霜、防雷电、人工增雨、防风的措施。如在降水较多的时候,在一小时以内降水达50mm可能更大时,就会发布蓝色暴雨信号,在三小时以内降水达100mm可能更大时,就会发布红色暴雨信号,就会产生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提醒当地居民注意这几种气象灾害,还有我们对台风路径的观测和预报,会使沿海地区做好防灾减灾措施。因此,气象能对当地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出很大贡献。另一方面,气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对当地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的利用,会给当地提供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几位当地解决了能源不足问题,有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有为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的服务,许多气象局都通过网站向农民提供各种信息,例如贵州的农经网。 我们参观了气象观测场,在该气象观测场我们认真学习和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和作用,首先是百叶箱内的干湿温度表、最高温度表和

自动气象站使用说明

自动气象站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自动气象站是由多要素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采集单元、太阳能(市电)供电系统、低功耗GPRS(或北斗卫星)专用通讯模块、防辐射外罩、防水箱、不锈钢支架和避雷装置等部分构成。风速风向等传感器为气象专用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具有气象数据采集、实时时钟、气象数据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和标准通信功能,搭配GPRS(或北斗)通讯模块,可实现远程收集气象信息。广泛应用于气象、环保、机场、农林、水文、军事、仓储、科学研究等领域。 二、主要技术参数(参考表1) 表1: 1

三、结构简图、各部件名称及各部件功能说明 结构简图、各部件名称见附图1;各部件功能见表2。 表2 四、安装方法 4.1 基础的预埋 2

4.1.1 将4件M12的地脚螺钉埋入浇筑成长600mm、宽600mm、深550mm 的混泥土中,螺钉露出混凝土30mm。螺钉间距成127mm×127mm正方形。混凝土顶面要求在同一水平面中。 4.1.2 在距离气象站基础中心1500mm远处,再预埋安装避雷针的基础,其深度不少于1500mm,材料可采用钢钎或其它强导电金属。 4.2 避雷针杆、太阳能电板、免维护电瓶及多要素传感器的安装。 避雷针杆、太阳能电板、数据传输系统、免维护电瓶及多要素传感器的安装(见附图1)。 4.3电气箱的安装 4.3.1 打开电气箱,找到无线传输终端,从SIM卡标出正确地插入有效的 SIM卡,并确定已插到位。 4.3.2 将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从箱底部的孔中穿出,放置在电气箱的顶板 上。 4.3.3 将各要素传感器的电缆线按接线图正确连接;再次确认接线无误最后 接上电瓶电源(注意电瓶的正、负极)。 五、网络地址及软件说明 5.1 网络地址 每套自动气象站安装好使用前,需要设置其所在站点的ID号(注册报文)、服务器IP地址及远程端口;这些参数在系统安装时被写入无线数传模块中,正常工作时不需要再进行配置。每个站点ID号必须是唯一的,否则有些的站点将无法与控制软件进行通信;IP地址必须是固定,通过 3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摘要: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供电质量可靠性指标的要求日益提高供电 可靠性,保证主网安全运行是电网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灾 害对电力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于架空输电线路范围广,变电站设备多次暴露 在自然环境中。一旦暴雨、雷电、冰雪等气象灾害来临,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将 面临巨大考验。线路跳闸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安全生产。 关键词:网格化;电网气象;监测预警;实例 引言 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的实质是分析气象信息与电网故障的相关性研究是分析不 同数据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或非 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强度。如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 最后可以建立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转换模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在对网格气象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网格气象监测预警系统以电网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种气象要素 对电网设备的影响,如受大风影响的架空线路、受强降雨影响的车站和房间分析,结合以往电网事故造成的气象条件数据,包括什么样的气象条件造成事故的因素、发生的事故种类、事故的影响等信息,决定未来气象条件下是否存在电网故障的 风险,从而达到电网气象监测和预警的目的。 1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方案 (1)系统建设目标 1.获取各种形式的气象源数据,如自动气象站、雷达估测降水量、基于网格 的精确预报等,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精确监测和预报。 2.建立基于gis系统的网格气象平台,显示气象数据、地理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直观显示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准确定位灾害性天气影响的网格设备。 3.加强气象资料在每年汛期电网日常工作中的应用,通过系统分析汛期可能 受暴雨天气影响的重点防洪设备,使运行维护人员在重点检查、勘察、抢修中更 有针对性,故障排除和补救。 (2)系统建设原则 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用性建设,坚 持实践第一,具有可扩展性和前瞻性;二是采用气象部门和电力部门的标准和规范,紧密衔接基础业务;三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统一;四是加强服务建设,保证 应用效果,加强电网指挥决策服务支持能力。 基于地理关系模型:系统基于完整、系统、准确的地理关系模型,以地理信 息数据为底层基础数据,将各类气象探测数据、预报数据、行政区域、电网基础 设施基础数据附加到地理属性上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地理 信息载体复杂的空间气象信息、属性数据和业务信息通过地图系统以地理的形式 直接显示出来。面向对象和所见即所得的设计和操作方法:系统以面向对象的方 式提供各种操作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操作方法”和“所见即所得的操作接口”。 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的特点,以图形和动画的方式面对用户,信 息的表达更加直观高效,摆脱了用户不得不面对的大量枯燥的表格和文本信息, 从中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实现可视化、直观的显示。 围绕决策服务,不断完善各种气象探测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探测时空密度,

气象学实验报告 word分析

农业气象学 实验报告 姓名:罗意 学号:20152587 日期:2016年9月 地点:四川农业大学 专业班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实验一、辐射与光照强度 实验目的: 1.了解天空辐射表的构造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净辐射表的结构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 3.了解多探头照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使用的仪器: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总辐射的测量 1、天空辐射表的构造、原理:天空辐射表(总辐射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感器, 另一部分是电流计,两部分由电线连接。天空辐射表是测定地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仪器。 2、天空辐射表的安装、使用:用电线将传感器和电流表连接起来,传感器一端,电线末端 的螺丝帽应扭紧,电流表一端,红色黑色线头应接在电流表对应颜色的电线孔中。测定时,将传感器平置于架子上,并避免被遮挡物挡住光线,然后拿起电流计并离传感器一定距离,避免光线被挡,然后打开电源开关,待3-5秒后读出电流计上的视数。 3、观测与记录:观测时拿起电流计并离传感器一定距离,避免光线被挡,然后打开电源开 关,待3-5秒后读出电流计上的视数并记录在记录纸上,并根据电流表上的转换公式(辐射瞬时值=显示值x1000/灵敏度系数)计算出辐射值并记录在记录纸上。读数完毕后关闭电源。此次实验一共测定六次,每次测定时间间隔为四十分钟。(测定数据见最后附表) 二、净辐射量的测定 1、净辐射表的构造、原理:净辐射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感器,另一部分是电流计, 两部分由电线连接。TBB-1净辐射表被用来测量太阳辐射及地面辐射的净差值。它的测量范围为0.28—3μm的短波辐射和3—50μm的地球辐射。净辐射表的工作原理为热电效应,感应部分是由康铜镀铜组成的热电堆,热电堆的外面紧贴着涂有无光黑漆的上下两个感应面,由于上下感应面吸收辐照度不同,因此热电堆两端产生温差,其输出电动势与感应面黑体所接收的辐照度差值成正比。为了防止风的影响及保护感应面,该表装有即能透过长波辐射、又能透过短波辐射的聚乙烯薄膜罩。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1.数据集信息 数据集中文名称: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V2.0) 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 数据集版本:V2.0 数据集建立时间: 2.数据来源:该数据集的数据来源包括2个部分: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础资料专项收集、整理的1961年至最新的全国国家级台站(基本、基准和一般站)的降水月值资料;由GTOPO30数据(分辨率为0.05°×0.05°)经过重采样生产的中国陆地0.5°×0.5°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3.数据集实体 3.1.数据集实体内容说明 3.1.1.数据集实体文件名称: 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文件命名由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年份、月份标识(YYYYMM)组成。 具体形式: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 3.1.2.数据集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 数据集存储格式为ARCGIS标准格式,数据集实体包括1961年1月-至最新的逐月数据文件,每个文件中包括的前6行为头文件信息,其中: 第一行"ncols 128"表示实体数据有128列; 第二行"nrows 72"表示实体数据有72行; 第三行"xllcorner 72"表示数据最左下方格点单元的经度范围是72°-72.5°E; 第四行"yllcorner 18"表示数据最左下方格点单元的纬度范围是18°-18.5°N; 第五行"cellsize 0.5"表示网格是0.5°×0.5°的; 第六行"NODATA_value -9999.0"表示中国区域以外的值用-9999.0表示。 从第七行开始是对应网格的降水值,第七行(降水数据第一行)第一列数据网格中心为(72.25°E ,53.75°N),第七行第二列数据网格中心为(72.75°E ,53.75°N),……,数据最后一行最后一列网格中心为(135.75°E ,18.25°N)。降水值保留1位小数。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格点降水单位:mm。 3.1.3.特征值说明:中国区域以外的值用-9999.0表示。 3.2.数据存储信息 3.2.1.存储格式和读取:数据集存储格式为ARCGIS标准格式,文本文件,固定长记录,按行读取。 3.2.2.数据集在介质中的放置 存储介质及数量:光盘,1张 存储目录结构: datasets:存放数据集实体文件。共包括1961年1月到2012年5月间的617个月值网格点降水数据文件。 metadata:元数据文档(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_META_C.doc)。 description:说明文档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制作, 天气预报, 电视, 节目, 播出 本帖最后由 liyao_vip 于 2009-11-9 10:02 编辑 【内容提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因其广泛的服务性而拥有大量的电视观众,一度在各电视台都占据着收视排名的首位。在制作过程中,人们无疑都希望画面精美、信息量大,而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来,气象影视部门不断加强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设施投入,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随着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气象节目在完善实时制作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数字摄录设备与技术、非线性编辑系统、智能网络存储与传输以及网络化全数字播控技术以及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自动化生成系统和天气预报节目相结合,实现了新一代 影视制作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中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并且以非线性编辑和虚拟演播室技术作为重点,结合自己平时业务中的使用情况,探讨非线性编辑系统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解决天气预报制播工作中的城市预报数据生成、网络化视频采编以及数据传输与播出控制,以及虚拟演播室技术在节目制作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技术优势以及尚欠完善之处。 一. 前言 电视天气预报自从播出以来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早的只有静止图像的城市数据与播音结合到简单动画与播音结合、再到主持人形象与三维画面相结合。随着社会公众对天气服务要求的提高,天气预报制作水平也不断发展,过去,天气预报每天只预报一次,如果在播出时间没有看到,那就无法获得天气信息了,现在人们尽管可以从报纸、广播、网络获得天气信息,但电视仍然以其更为形象化的视觉表现形式,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国家气象局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制作代表着我国气象影视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现在每天制作的气象电视与广播节目按照公共频道和专业气象频道两类分,公共频道的气象电视、广播节目总量为2小时45分59秒,共73档节目。其中CCTV的节目时长为1小时20分15秒,旅游卫视的节目时长为7分30秒,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时长15分,凤凰卫视的节目时长为38分24秒(周一至周五)和8分31秒(周六、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时长为24分钟(周一至周五);6分钟(周六、日)。中国气象频道自制节目总量为3小时4分30秒,其中气象新闻资讯类节目为37分(周一至周五);12分(周六周日)。预报类出主持人节目周一至周日为9分。访谈类节目周一至周五播出,30分。图文城市预报周一至周五为36分,周六周日为35分30秒。专题类节目周一至周五播出,每日25分。然而无论是天气服务内容的扩展、专业产品的可视化、还是节目形式的创新,都依赖于制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及其动向,根据气象业务特点和未来发展需求,建设新一代数字化电视天气预报的制作系统是业务提升发展的方向。 在视频技术的数字化上,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虚拟演播室的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高级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在视、频数字化的基础上,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同时完成多通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一、系统功能概述和用途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是针对交通管理行业部门的应用需求,结合现代尖端计算机应用技术手段而研制成功的高性能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可自动实时监测大雾、低能见度、路面结冰、路面高温、大风、强降雨、降雪、冰雹等多种异常道路交通状况,可通过多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及时向指挥中心报警,同时系统还可以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指挥中心,使得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直观地观察现场实际状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依据。 二、技术水平 本系统采用的设备和技术原理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三、产品性能 1、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监测系统、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三个系统组成。 ①监测系统:由高速公路沿线的各个交通气象监测站组成,主要作用是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系统的原始数据; ②处理系统:由数据处理中心和交通气象管理部门的数据处理中心组成,主要作用是收集处理交通气象监测站的数据,管理各个应用子系统,是系统的处理核心; ③应用系统:由灾害天气应急处理部门、Internet浏览、用户短信、报警、 大屏显示组成,主要作用是提供给各级用户良好接口。

2、交通气象监测站模块组成 中央处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传感器部分 电源管理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 网络通信模块 雷电防护模块 3、交通气象站基本结构 本系统采用美国HAZE系列胶体电池,性能稳定可靠,充放电转换效率高。电池在太阳能方面的应用经常受到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因而系统对电池的充电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基于此原因,充电电压的设定应该最充分考虑到可利用的充电时间长短等条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采用大电流充电, 对确保电池充足电是非常有帮助的。充电电流的设置范围变化较大, 可以是从0.01至5 I10, 但是, 充电电压必须严格限制在 2.3-2.4VPC每单格的范围。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下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0-2.35VPC每单格。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上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5-2.40VPC每单格。 (以上是基于环境温度为20oC的条件下的设置, 如果月平均温度在10oC以下, 则充电电压的设置应按温度每降低1oC,电压提高0.03V进行设置)。 12、防雷部分 防雷器件在气象观测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设备遭受雷击的情况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带有自恢复的特性。针对直击雷,一般采用施工安装避雷针的方式对设备进行保护;而感应雷则需要在各个接口进行防雷保护。因此,针对感应雷,设备包含完善的防雷措施,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指导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指导 前言:根据高等专科师范院校地理系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配合《气象学与气候学》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气象观测、天气图分析的技能,了解天气预报的方法,并能进行气候资料的统计和气候调查,编写了《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试用教材。本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气象观测:着重介绍地面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云、天气现象、能见度等)的观测;二是天气预报简介:如何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中的符号,如何看天气预报图;三是气候资料整理和气候调查。 一·观测场地的要求: 1、观测的目的: (1)通过大量的、系统的、连续的观测,掌握大气中不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将所观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2)通过观测使学生熟悉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同时加深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3)通过观测初步学会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通过观测初步学会建立小型气象园的步骤、要求等。 2、环境要求: 场地代表本地区较大范围气象要素特点和天气、气候特征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一般要求场地平坦空旷,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树林和大水池的地方。观测场地的边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三倍以上,成排的障碍物,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10倍以上,四周不应种高秆作物,以保证气流的通畅。 3、场地大小的要求: 观测场地大小应为25×25m2;如果条件限制,可为16(东西向)×20(南北向)m2。中学气象园的大小可根据学校场地的条件而定,尽可能符合国家气象局的规定,可采用16×20m2的面积,但不要小于5×4m2,否则仪器相距太近,相互遮挡,影响观测质量,而且影响活动的进行。 4、观测场内的要求: 观测场地要求平整,不应有洞穴、坑洼,突起的地方,否则仪器安置不易达到水平的要求。由于一般地区下垫面绿色植物分布的面积最广,所以观测场内应种植浅草,土壤应保持当地的结构特征,同时在场内要铺设0.3-0.5米宽的小路(不能用沥青铺面),保持场内整洁,方便行走,以免踏平草层。为了保护场内仪器设备,观测场四周应设高度为1.2米的稀疏围栏(铁丝网、铁栏杆、竹围栏等),保持气流通畅。围栏的北面正中开一个小门,方便出入。要保持场内整洁,当草高超过20厘米时,要剪短,将草及时运出场地。在冬季降雪时,除小路和百叶箱顶壁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场内积雪应保持原状,使其自然融化。 二·观测场内的仪器的安置 观测场内仪器的安置应当保持一定距离,互不影响,具体要求如下: 1.仪器高的安排在北面,低的安在南面,东西成行,大体对称。 2.仪器设备应安置在东西走向的小路的南侧,便于观测人员观测时能迅 速从北面接近仪器。观测次数多的仪器,尽量接近中间小路。 3.百叶箱内的温度表安置的高度规定为1.5米。 4.测量降雨量的雨量器的安置高度规定为70厘米。 5.测量风的仪器安置在距地面10米以上。 6.观测场内的日射、日照仪器应在开阔的地方,并放在平台上。而且日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1.数据下载 1.1.登录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2.注册用户 1.3.选择地面气象资料 1.4.选择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日值数据 选择所需数据点击预览(本次气象数据为:降水量、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湿度、辐射度、积雪厚度等;地区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 下载数据并同时下载文档说明 1.5.网站数据粘贴并保存为TXT文档 2.建立属性库 2.1.存储后的TXT文档用Excel打开并将第一列按逗号分列 2.2.站点数据处理 2.2.1.由于站点数据为经纬度数据 为方便插值数据设置分辨率(1公里)减少投影变换次数,先将站点坐标转为大地坐标并添加X、Y列存储大地坐标值后将各项数据按照站点字段年月日合成总数据库 (注意:数据库存储为DBF3格式,个字段均为数值型坐标需设置小数位数) 为填补插值后北部和东部数据的空缺采用最邻近法将漠河北部、富锦东部补齐2点数据。

2.2.2.利用VBA程序 Sub we() i = 6 For j = 1 To 30 Windows("").Activate Rows("1:1").Select Field:=5, Criteria1:=i Field:=6, Criteria1:=j Windows("").Activate Rows("1:1").Select Windows("book" + CStr(j)).Activate Range("A1:n100").Select Range("I14").Activate ChDir "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 Filename:="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6\" & InputBox("输入保存名", Title = "保存名字", "20070" + CStr(i) + "0" + CStr(j)), _ FileFormat:=xlDBF4, CreateBackup:=False SaveChanges:=True Next j End Sub 将数据库按照日期分为365个文件 3.建立回归模型增加点密度 由于现有的日辐射值数据不能覆盖东三省(如图),需要对现有数据建模分析,以增加气象数据各点密度。 已有数据10个太阳辐射站点,为了实现回归模型更好拟合效果,将10个样本全部作为回归参数。利用SPSS软件建模步骤:

自动气象站的发展

1.3自动气象站的发展 1.3.1国外自动气象站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芬兰、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地面气象观测网中就已普遍采用了自动气象站。国外自动气象站中,做得最出色的当属芬兰的Vaisala公司。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和20多个地区和组织使用芬兰Vaisala公司的自动气象站进行气象观测。Vaisala公司自动气象站的代表系列是MAWS系列,目前在全球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是MAWS201系列,该系列现已发展到了MAWS301, MAWS410系列。与国产自动气象站相比,国外的自动气象站和气象传感器具有如下特点: (1)气象传感器技术先进。产品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优越,气象要素传感器多样化,除基本的六要素传感器外,土壤和水的温度、太阳辐射、土壤湿度、能见度、云等要素的传感器已经有成熟的产品出现。 (2)使用灵活多变。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增减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实际操作简便。 (3)良好的防护措施。国外自动气象站在防雷、防蚀等方面较国内完善,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而且在装备使用的机动性、操作的便捷性、维修的快捷性等方面都做得较好。 (4)地方性特点较强。尽管国外自动气象站和传感器性能优越,但进口自动气象站都是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设计,在中国长期运行时出现了水土不服,其硬件和软件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1.3.2国内自动气象站 我国自动气象站建设起步时间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于20世纪八十年代才提出要建设自动气象站的构想。1999年7月我国引进芬兰的5套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将自动气象站作为正式观测资料使用,它标志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1999年我国开始建设自行生产的第一批自动气象站,并已于2000年1月起正式投入业务运行。随后,我国加快了自动气象站建设速度,2000-2001年用三峡项目资金在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建了32个自动站;2002年新建了582个自动站;2003年底,全国气象部门累计有1606个自动气象站(含中尺度站)投入运行。2004年底,全国气象部门累计有3548个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近年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已全部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综合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量大面广特点,并且由省级保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市、县两级保障。随着对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新一代气象观测网络建设的规划,已建成1657个新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全省乡镇全覆盖和618 个山洪地质灾害点气象监测,加上土壤水分观测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共同为气象预报预测、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是针对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长时间区域范围内不间断的准确监测而设计开发的一款标准区域气象监测站。主要应用于城市降水网络、山洪预警、森林生态、核电厂环境监测等应用。主要监测要素是雨量、风向、风速、太阳辐射、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一、系统内容 该区域气象监测系统是方大天云设计的支持站点参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加密间隔、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远程维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此外自动站可实现自动电源管理,数据自动

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灾害性天气监测、降水过程加密观测及多种形式气象保障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系统指标 风速 0~60m/s;精度:3%(0-35m/s);5%(>35m/s) 风向 0~359.9°;精度:±3° 降水强度 0~200mm/h;精度:5% 降水类型雨/雪 大气压力 300~1200 hPa;精度:±1.5hPa 空气温度 -50~60°C;精度:±0.2°C(-20~+50°C)‘±0.5°C(>-30°C 空气湿度 0~100%RH;精度:±2%RH 通讯接口 RS232/RS485,板载GPRS 供电方式交流220V/太阳能+蓄电池 工作环境温度 -50~+50℃ 工作相对湿度 0~100%RH 防护等级 IP65 可靠性免维护,防盐雾,防尘 功耗 3-30W 三、功能特点 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区域范围气象监测设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