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美学的情感体验

音乐美学的情感体验

音乐美学的情感体验
音乐美学的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是人们思想、语言、歌谣、风习、情趣的产物,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门类。它承载着各个国家、多个民族的文化积淀过程,也记载着人类群体音乐审美变化的每个特定阶段。音乐艺术的发展,不是单一的个体发展,而是综合社会、风俗文化以及当地民众生活、语言、审美等一系列因素的体现,它表达的优美、喜悦、悲伤、哀愁的情感也都是以此为基础体现的音乐风格和美感体验,它是人们情感的表现,是抒发内心感觉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音乐文化发展史,历经多个朝代的更替变迁,随着人们的审美变化和美感表达,音乐艺术不断发展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绩。以先秦时期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为例,古文献材料说明,先民们不仅早已具有关于音乐的审美意识,而且也产生了关于音乐的起源及其功能的种种想象性思维,认为音乐起源于对自然、风、气的模仿,音乐的功能是可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战胜敌人,等等。当时这些看法都是体现在宗教文化与神话中,成为以后文明社会中音乐思想的胚胎和萌芽。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唱论,具有应用美学的特色。其中大多数是讲吐字、音韵、声律、行腔等技术、技巧方面的问题,系统涉及美学问题则比较少见,但其中仍不乏可贵见解。而对于器乐演奏,虽然“丝不如肉”(即用外在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如直接从内在唱出来的音乐),但其讲究“以韵补声”,通过器乐把音乐的律动、韵味表现出来。中国表演美学不仅十分讲究声音的韵味美、形式美,同时也强调音乐要从内容出发,要按情行腔,须心中有意,等等。由此略可窥见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所在。在近现代音乐中,音乐艺术领域不单单是统治者及一部分人的主张和音乐思潮,而是抒发民众的感情,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认为用音乐可以体现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内心感受。

我国音乐犹如浩瀚的大海,具有独特而多样的色彩风貌。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历史久远,又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人们成长生活的地区、环境,以及宗教信仰、习俗各不相同,自然而然就萌发并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文化风貌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民族民间的音乐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的不断积淀以及人们审美角度的变化,音乐因州异国殊,自然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就民族地域、历史时期、作品体裁及风格、形式而言,古老的传统音乐,主要分为南、北两大特点不同的音乐派系。

据大量的音乐史料记载,具有北方代表性的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和江南的音乐文化各具特色,但又相互渗透、连通,同时各自的音乐风格特点具有显著的区别。其中北方音乐以豪放、粗犷、高亢、激昂为主调,而江南音乐特点以柔美、秀丽、婉转的音乐韵味为特征。因此,南北两地的音乐艺术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音乐艺术风格。但无论是南乐派还是北乐派都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内在的统一性。20世纪以来,音乐艺术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改变,听者不再专注于单纯的音韵问题,而是从整体出发,以音乐表演、音乐情感、

音乐精神等方面让观众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都得以满足。从宏观上讲,传统音乐着重于技法,但现代音乐着重于感觉,根据各地音乐风格和特点的不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美感的特征进行剖析。

一、音乐旋律的美感

1.旋律之优美

音乐的优美和动听是相连的,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音乐来表达从自然界中感受领悟到的各种美好事物及愉悦心情,就需要落实到音乐的旋律之中去,用旋律去表达情感。那么这种旋律的美感具有更加温和、平静、细腻的特点。平稳舒展的韵律行进、有序的节奏以及速度、力度的组合,使旋律优美动听,从而表达出人们心中的诗情画意。如古筝曲《云岭音画》,这首作品富有浓郁苗族飞歌风格。这首曲子虽然不是专门描写苗族的,但是通过它来表现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人民纯朴豁达的性格、淙淙的泉水、溶溶的月色、火热的歌舞,从而引起人们对山野、对大自然的无限遐思和向往。古筝加之钢琴的旋律配合,自然、流畅,美感十足;二胡曲《烛影摇红》则是运用三拍子和变奏曲式的结构原则写成的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刘天华精通民族乐器的结构及原理,他大胆地对二胡演奏技法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并在乐曲创作方面又巧妙地吸取了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使音乐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音调,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至今仍保持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2.壮丽之美

与旋律的优美相对应的是壮丽之美。法国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音乐作品听起来是优美的音乐,实际上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一幅有着壮丽之美的图景。壮美的音乐有其独特的整齐有序、铿锵有力的节奏,形成一种刚劲有力、英勇、威武、粗犷的音乐形象,音调激昂向上,表现出人们坚定的意志和勃发的精神风貌。如《战台风》这首乐曲是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全曲气势磅礴,形象鲜明,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充满着力量和感染力;交响音乐《梁祝》,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壮美情感与意境。

3.欢乐之美

在音乐艺术的表达与处理上一般采用活泼、跳跃的节奏,欢快流畅、兴奋昂扬的旋律以及明朗的大调式体系来展示音乐的欢乐之美。如《庆丰年》是由赵玉斋创作的一首欢快热烈、喜庆气氛浓厚的古筝独奏曲目,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乐曲运用了很多新的技巧,形象地展现出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万众同心、喜庆丰年的极为热烈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笛子独奏曲《喜相逢》,表现了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时的欢乐,音乐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唢呐曲《百鸟朝凤》更是把欢

乐之美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但也有用小调音乐风格来表现欢乐之美的,如二胡曲《赛马》则形象地刻画了人们在大草原上赛马的欢乐热烈的景象。

二、音乐内容的美感

1.歌颂崇高

颂歌、赞歌体裁是音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主题之一,它大多是以歌颂英雄人物为主要内容。主调音乐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以大气的旋律进行展示出气势雄伟、庄严辉煌的人物形象。如辛沪光创作的交响诗《嘎达梅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蒙古族人民与封建势力做斗争的英勇事迹;古筝曲《山丹丹颂》原为陕北民歌,是一首颂扬红色政权的歌曲。乐曲描写了红军战士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红花盛放,军民欢歌乐舞的情景。原曲明亮、宽广的激情中渗进了些许忧伤的色彩,使这首优美的旋律更加深情动人。中段用陕北秦腔等戏曲中的音乐过门素材加以发挥和展开,激越而热烈。这些创新使全曲不断在光亮的红色和忧郁的蓝色中穿梭;崇高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虔敬、轻柔、真诚的赞美歌颂与倾诉衷肠,乐曲《莲花谣》正是这样,莲花的纯洁、高雅,出淤泥而不染,为人们世代赞颂。这首乐曲通过对莲花的展姿、起舞、搏浪、绽放等细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莲花的深刻印象和偏爱之情。

2.悲剧之美

悲中有美,悲剧之美是对音乐艺术作品中美的肯定,它的思想内容及音乐形象凄凉、深沉、愤懑,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召力。二胡曲《江河水》就是一部典型的优秀悲剧作品,女主人公的音乐形象深刻动人、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全曲贯穿了女主人公悲痛欲绝、泣不成声的倾诉,曾被用作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音。全曲充满着悲愤的情绪,确定了音乐内容表现的感情基调,让人久久回味;《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都是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突出描写了垓下之围中楚军被汉军所灭,项羽乌江自刎的激壮场面,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描绘出一幅古战场的壮阔画卷,让人们身临其境。

在现代音乐中,音乐的情感体验也是很重要的,它不仅非常丰富和细腻,而且还可以多层次、多侧面地加以组合,构成一幅幅表现心灵情感的音乐图画。作曲家的内在情感体验源于他对社会生活的各种感受,而对于演奏者来讲,音乐是一种体验艺术。要把音乐美完全地表达出来,不但要把作曲家的情感体验和写作意图展示出来,还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作,使作品更深刻、更完美。作为音乐的二次创作者,作者无论是演奏还是演唱,只有仔细领悟和了解作曲家的意图、创作的背景、表现的真实目的与思想,才能更完美地演唱、演奏,表

达其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韵味。所以,现代的音乐美不拘泥于传统中一成不变的旋律,不但继承了传统的乐曲技法,而且加入作曲家和演奏家的个人处理及情感。

音乐是将声音艺术化后,传递到人们的听觉中去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方式的变化,人们对其声音会有更高的要求,对音乐也会有更深刻的美学体验。音乐艺术在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中,“音乐美学的情感体验”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们要研究其涉及的各个方面,探索其包含的多个领域,让其在多元音乐艺术文化交流中,彰显出独特魅力和宝贵价值。

[音乐欣赏,情感,音乐]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了美感。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即使以叙事为主的歌唱,音乐也并不全依靠语义来传达内容,而必定会用赋有感情的音乐语言和赋予美的因素来表达或烘托或寄托感情,即使是附有歌词的声乐曲,其表达感情主要的仍是音乐本身。在综合艺术中(如戏剧、舞蹈、影视等),也总是当需要抒发感情之时,就常常让音乐来负担,借音乐的抒情性能,把情感表露出来,并有所渲染、强调、夸大。 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语言和文字尚需通过符号,或带感情起伏的语气语调信号,来传达感情或思想、内容,且语言及文字有时因民族不同而尚须翻译,那就麻烦了。而音乐,它可以直接地来反映人们内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且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等等限制。因此,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阶层的人民,虽语言不通,却都能通过音乐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因此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音乐是感情的语言,音乐无国界,这些近百年来已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即乐与情通。本文就是讲述了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各方面的体现及要素。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中,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通过对乐曲慢与快的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种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通过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与慢的音乐要

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音 乐善于激发和表现感情。应该说,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感情的表 现和体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写道:“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段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但是,与其他艺术相比,音乐与人的感情之间的联系最为直接。换言之,音乐更善于直接激发和表现感情。 ■感情体验的定义 音乐欣赏的感情体验,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活动。 人生活在世界上,依靠各种感觉器官与周围世界发生着感性的,自然而直接的联系。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经过生存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发展起那些能够确证自己是属人的美的感受,其中包括对于自然音响和对于作为艺术的音乐音响的美的听见感受。人们在听到某些自然音响和音乐音响时,会不假思索地从中得到一种感知,“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已深受感动了。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抚我们,它们作为通向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 ■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 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1.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 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所以,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 2.理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 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 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3.感性感情体验与理性感情体验相结合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最高境界 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由于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汤佩莹(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音乐教育] The music is e ducate d 栏目责编:艾华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讲课稿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 容

√绪论 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 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 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 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 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 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 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 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 2 心理学法 3 社会学法 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 √第一章 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一种艺术媒介] 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 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 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 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 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

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 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 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 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 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 琴对答 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 调变化表达 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 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 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1)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模仿即照某种现成的样子或现象学着做,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指用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如,唢呐曲《百鸟朝凤》模仿鸟叫 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他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或物质对象。 如,德彪西《大海》用定音鼓的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 3)音乐感性材料的暗示性:即不去指明它而是靠人自己去理解,音乐声音的暗示主要是语义性的,往往从对现实对象的概括中而来的,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如,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引子通过声音所造成的惨淡的气氛暗示乐曲悲剧性内容

《音乐美学基础》练习题

《音乐美学基础》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2、物质材料在构成艺术作品时被称为它是沟通人与艺术作品的媒介。 3、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音色。 4、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包括和,前者一般包括。 5、从音乐存在方式的角度来看,音乐通过自身的特性创造出一种时间的、空间、运动。 6、音乐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两种含义,一种是直觉的/非想象的的内容因素,另一种是非直觉的想象的可以称之为的内容因素。 7、在音乐声音的表现性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8、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一般包括等。 9、音乐表演的本质是。 二、简答(每题5分,共40分) 1、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2、音乐美的范畴一般包括哪些? 3、音乐一般来说包含哪些内容?它们分别包括哪些要素? 4、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有哪些? 5、如何看待美的本质这一问题的? 6、如何理解音乐创作的本质? 7、如何认识音乐功能的三个层次? 8、音乐欣赏过程中涉及哪些心理因素?如何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三、论述(共20分) 1、你认为学习音乐美学有哪些意义?

《音乐美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美学规律 2、感性材料 3、力度(音强)速度节奏音程(音高)音色 4、传统作曲技法现代作曲技法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 5、表象虚幻想象中 6、音乐性非音乐性的 7、表情性 8、过程冲突(戏剧性)抒情 9、二度创造 二、简答 1、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音乐的声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声音,它是一种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它建立在创造性的基础上,而这种创造性的因素又蕴涵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等表现手段之中。因此,从总体上说,音乐的声音是一种表现性的声音,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都没有离开这个原则。即使是现代音乐中的噪音,也没有摆脱这个基本的原则。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在弦乐曲《祭广岛受难者的哀歌》中,采用弓根和指尖敲击乐器的面部,在琴马和系弦柱上拉奏等手段,由这种新的演奏法所造的噪音,也同样是一种表现性声音。那些尖锐刺耳而又十分奇特的噪音,无疑能造成一种紧张和恐怖的气氛,同时,在这种气氛中又蕴涵着一种极度痛苦的感情。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音乐性就是声音的表现性,没有表现就没有音乐,音乐作品的成功与否也完全取决于它的表现性程度如何。表现性是衡量是否作为音乐的声音的最高标准。 2、音乐美的范畴一般包括哪些? 优美壮美崇高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 3、音乐一般来说包含哪些内容?它们分别包括哪些要素?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论文 题目: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作者:王辉亚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欣赏感情体验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专业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Waldstein)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羞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些音乐主题: 例1:快速地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塞》 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例2:慢速的 《江河水》 当在钢琴上响起了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3:肖邦《C小调练习曲》 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

浅析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报告) 题目:浅析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系(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学号1428060116 学生姓名刘学青 指导教师汪长礼职称讲师 指导教师朱豹职称工程师 2017 年05 月15日

浅析小学生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 音乐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依。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学会欣赏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欣赏已成为我国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技能,还能陶冶小学生们的情操。本文通过对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的研究,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欣赏能力与水平,从一开始的对曲调歌词等的赏析,到整个歌曲的意境的赏析,进一步引导小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并从中得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并旨在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自己一份贡献。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体验;小学生;教育

An Analysis of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Music Appreci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Music exists in all aspects of lif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Music is an art, art comes from life but higher than life. Music is very meaningful in our lives, so learning to listen to music is also very important. Music appreci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music education. The process of listening to music is the pursuit of the process of beauty,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get the psychological art to meet, and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entim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music appreci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appreciation ability and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lyrics of the lyrics and other appreciation to the mood of the whole song appreciation, and further guid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music appreciation To achieve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and come from their own life insights, and aims to China's music education to make their own contribution.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emotion; experienc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摘要: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研究音乐审美意识的感性特征对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判断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与理论价值。 关键词:情感艺术、时间艺术、想象艺术、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也是人类最美的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音乐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抒发着人们的情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陶冶着人们的惰性,美化着人们的心灵。聆听美妙的音乐,你会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你会感到怡然自得,如痴如醉。列宁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

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为什么音乐会有如此诱人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这是因为美妙的音乐中蕴涵着一种与人类息息相通的审美 特质。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多姿多彩的变化,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内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使人赏心悦目,它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 的享受,而且对改造人们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任何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反映时代气息,无论它表现什么,只要能在作者和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就能起到审美作用。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音乐形象及其审美特征,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实施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 一、情感的艺术 音乐擅长表现情感,没有情感的音乐也就没有了它的灵魂。黑格尔说过“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

音乐学概论考试

一、音乐美学的性质、对象和方法是什么? 音乐美学是音乐学的分支,也是美学的分支,因此还可以说,音乐美学是音乐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音乐美学是基础理论学科——相对于史学来说,它是理论学科;相对于像音乐批评这样约应用学科来说,它是基础学科。 对象: 其一,音乐的美和审美的基本规律,包括从功能和价值的角度,区分审美的音乐和实用的音乐,以及揭示审美的音乐的功能和价值特点;从多个角度,探讨音乐美和审美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音乐美和审美的特殊性所在(如波兰的索菲亚·丽萨《论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美学基础问题涉及历史遗留的“自律”与“他律”的争论;音乐美究竟指什么,或音乐欣赏所审之美指什么,在哪里;音乐或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音乐是如何表现思想感情的;音乐理解问题;从实践中归纳出音乐美学规律,并以此解释具体的音乐现象。 其二,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就目前以都市文化为普遍性模式的音乐生活现状而言,“音乐实践”主要指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的美学问题包括作曲家的审美理想;为了进行美的创造而选择和运用的技法的特点;创作结果——作品的审美特征等等。音乐表演的美学问题包括“二度创作”所依据的美学原则;乐感的美学含义极其对表演的意义,音乐欣赏的美学问题诸如音乐审美的条件;音乐审美的状态;音乐审美的标准;音乐审美规律的具体现象分析;等等。 其三,音乐美学自身的历史。研究音乐美学的历史,对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在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其间深受中西关系影响,因此就条件而言,目前研究音乐美学自身历史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西方音乐美学适合中国音乐美学史两个范围,在其他国家,情况大致相同,各国各民族自身的音乐美学史研究成果尚未在国际上流传,西方国家的音乐美学界通过音乐人类学或民族音乐学的途径,逐渐展开了对非西方地区的音乐美学历史进行研究,但是迄今为止还未出现不同文字版本的专著在世界广泛流传,许多音乐美学资料混杂在世界各地各民族音乐史中,有待于剥离出来建构活补充进各国民族音乐美学史。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有三种。 其一,哲学的方法。音乐美学是基础理论学科,探讨音乐美和审美的基本规律是它的基本研究对象之一,这就需要采用哲学的方法,或称为思辨的方法。 其二,社会学的方法,将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探究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比如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作为社会生活一部分的音乐生活的分类极其特点,以及涉及社会学统计、分析等。 其三,心理学的方法,借助心理学研究成果,对音乐美学诸种问题进行生理、心里层面的探究,为音乐美学研究提供心理科学方面的论据和佐证。例如音乐创作的灵感研究,音乐形式与表现对象的联系的心理学届时,音乐表演心理特点探讨,音乐审美心理规律研究等等,还可延伸至与音乐美学有关的音乐审美教育心理研究。 二、什么叫音乐形态学? 研究构成音乐的一切形式要素,结构,修辞与逻辑规律,并通过这一研究来探讨音乐形式与其风格特征,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诸关系的学科,可称为音乐形态学(musical morphology).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可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呢? 一、运用生动教学语言,引发学生情感投入 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音乐美要依靠情感来体验。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只有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教师用好课堂语言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课堂语言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投入 情感的诱发,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联想。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配音诗、配音画时,可以—展身手。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勇猛和大象的憨态可掬。 三、通过音乐内在魅力,催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美丽并激起人们感情的博览。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的心田,陶冶情操。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列宁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在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同,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这就是音乐特殊的魅力所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敌最前线;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 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C)。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2 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D)。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3 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音乐何需“懂” 1 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D)。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2 《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A)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3 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 美术何需“懂” 1 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C)。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2

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C)。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3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文学何需“懂” 1 “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D)。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2 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A)。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3 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 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 (C)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B、美术 C、音乐 D、舞蹈 2 下面思维方式不属于艺术审美的是(D)。 A、好不好听 B、好不好看 C、美不美 D、像不像 3 五粮液大楼、福禄寿大楼等都是缺乏感性思维与审美的建筑。(√)

音乐美学三大基本问题课后感

音乐美学三大基本问题课后感 在〈〈音乐美学三大基本问题〉〉课程后,我学到了很多,对于音乐也有了不同的见解与认识。曾经束之于楼台高阁的高雅艺术彷佛在学习了这个课程后便得是我这个俗人也能理解的了。 首先,音乐美学课对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改变了只要听音乐就一定要听懂音乐的观点,我也终于明白貌似音乐是一种美丽的感觉,那感觉彷佛是不可言说的,正如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彷佛就是想要表达却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因此却又只能郁积心中,虽然郁积在心中却可以依然快乐,感觉到这是自己的小幸运。比如我在听〈〈乘着歌声的翅膀〉〉时,其实是听不懂的,只觉得这歌声柔美,旋律清扬。让我想到的是随着歌声,神思飞扬,感觉自己好像置身金黄的麦田里,温柔的风吹过。后来我知道〈〈乘着歌声的翅膀〉〉原本是海涅的诗,诗歌本身辞藻美丽,恰与这美丽的歌曲相得益彰。也是这样,我才明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与文学相似,其实我们都没有必要带着功利的心去想着一定要读懂,只要享受其中的美好就好。 第二,我更加系统的了解了音乐。虽然课时很短,但是在那样简短的时间内,我还是听到了你织体,复调等专业的音乐术语,以及也对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音高,音色,音强等词语有了更好的了解。我开始触及音乐在客观上是什么,在主观上又是什么的问题。音乐在客观上可能真的是美好音符的和鸣,乐器的狂欢。在个人体验上是美丽的享受。比如老师在课上给放的《盖邮戳》。《盖邮戳》这曲子其实很简单,就是邮政工作人员在那里盖邮戳,当然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听到工人们吸取着蓝调音乐因素的口哨声。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从前一直因为音乐嘛,不是西方古典音乐,诸如莫扎特,贝多芬那种大家的传世名曲,就是中国古代器乐如古筝,二胡之类的传统民族音乐;要不就是中国陕北民谣那样的艺术,或者也得是经过专业的音乐人创作的类似于周杰伦那样的现代音乐。可是《盖邮戳》却以它美妙的音乐告诉我,其实音乐是可以雅俗共赏的艺术,它可以高雅,也可以让人觉得平易近人。想到这里,不仅很纳闷翻腾的骇浪,以及海面上的鸥鸣,如果可以录制下来的话,是不是也会成为一首美妙的曲子呢?这也可以算得上是自然的馈赠吧。 第三,学习了这么课程后,让我觉得其实我们不可以逃避那些真正经典的艺术,譬如西方的古典音乐,抑或是中国的古典音乐。我们承认现代音乐有它的长处,它更适合普通大众,更加通俗易懂,是大众都可以接触的音乐。现代的年轻人们也主要喜欢这些大众的流行音乐,那些高雅的音乐似乎已经离我们太远。所以上完这门课让我觉得其实不要因为觉得自己听不

最新对音乐的赏析

最新对音乐的赏析 最新关于对音乐的赏析 对音乐的赏析篇一:论情感对音乐赏析的影响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情感是技术与感受、理解的融合,这种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关键词:乐感理解:来源;培养 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通常表现为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前者的表现是隐性的,潜在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后者则将这种内心活动付诸音响传达出来。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二、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便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同样,在音乐表现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贴切地传达音乐的美,我们也会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因而乐感这一概念的涵义应当包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两方面。 三乐感的培养 (1)首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

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与欣赏均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 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而创作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 (2)其次要注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音乐理论的学习,不 断提高宏观把握、微观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能力。钢琴是和声与复 调类的乐器,钢琴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乐队作品的浓缩。如同指挥 家指挥乐队(无论管弦乐队还是民族乐队)需要音乐理论这一基础知 识一样,钢琴家驾驭钢琴同样离不开音乐基本理论。否则,便无法 通晓钢琴作品的和声配置、复调形式、织体特点、曲式结构,便无 法做到胸有成竹,不仅直接影响对具体作品的感受、理解与表达, 而且还会影响钢琴演奏整体水平的提高。。 (3)要注重对于一切优秀音乐作品,包括中外钢琴音乐、交响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特别要注重对于优秀钢琴演奏家的演奏 的欣赏,以便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 风格。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听觉器官大量欣赏,可以直接有效 地吸取艺术精华、培养良好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领略作 品的韵味与内涵、洞悉作品的情绪与意境。欣赏优秀的钢琴音乐, 可以深入地体味作品处理方面的细微差异;欣赏中外管弦乐与民族 管弦乐,可以有益于发挥钢琴演奏和声与复调的独特作用;欣赏民 族民间音乐,可以更准确地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东方神韵。而当今 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则为音乐作品的传播普及开辟了 多种途径。录音录相、广播电视、舞台演出、电影放映等形式使音 乐欣赏成为举手之劳。 总之,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更需要经过专业技术的训练与培养,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 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 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 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 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

音乐美学试题

1、音乐的审美功能:当处于沟通阶段的音乐知觉将音乐中的美感因素与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沟通时,音乐中的审美因素被人体验到,人对于音乐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这时音乐的审美功能就实现了。这种功能一方面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满足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是与社会功利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所牵制的一种精神满足。是倾向性功能和非倾向性功能之间的中介。 2、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反美音乐,虽然在感性直观上也可能很丰富,却具有无序的特征。“反美”特指后现代主义音乐的特征,即无序或多元的特征。“反美”的“反”,有两个含义,一是反对,即反对从传统到现代主义对有序的追求,一是反面,即从形式的反面探寻音乐创作新的可能性。 4、非音乐性的内容,所谓非音乐性的内容主要指那些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份,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感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份。这种内容成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绘画性的内容,另一个是文学性的内容。 简述音乐表演需要遵循的美学原则。 (1)针对忠实原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的关系处理; (2)针对技巧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处理 (3)针对个人审美体验与表达或传递之间的关系处理 前者主要适用于以乐谱为依据的表演;后者适用范围几乎囊括所有表演类型。简述音乐审美能力形成的途径。 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类型: 通过在生活中长期接触音乐而形成,典型如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或大众音乐的审美能力; 通过专门教育形成,如对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音乐的声音善于表现情感,但只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复习题答案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 B )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A.哲学 B.美学 C.心理学 D.社会学 2.西方一般把音乐学划分为三大类:即体系音乐学、历史音乐学和(B )。 A.音乐美学 B.音乐生理学 C.民族音乐学 D.分类音乐学 3.下列( B )项属于对音乐实践问题的研究。 A.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B.音乐感性材料的特点 C.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D.作曲家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4.下列哲学家与著作对应关系中哪项是错误的:( D ) A.黑格尔《美学》 B.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C.尼采《悲剧的诞生》 D.康德《艺术哲学》 5.下列哲学家和主要思想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C ) A.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汉斯立克: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C.尼采:判断力为人的审美活动,并要求人的审美判断能够提升到先天的综合判断的标准。 D.霍夫曼:它(音乐)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浪漫主义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是惟一真正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因为它惟一的主题内容就是无限。 6.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 ) A. 罗曼·茵伽尔顿:释义学的音乐美学 B. 伦纳德·迈尔:心理学的音乐美学 C. 克莱茨施玛尔:现象学的音乐美学

D. 苏珊·朗格:社会学的音乐美学 7.艺术的感性材料与一般物质材料相比,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 B ) A.非自然性 B.非实用性 C.非语义性 D.非对应性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音乐表现的方式:( D ) A.模仿 B.暗示 C.象征 D.拟人 9.以下关于音乐与语言之共通点的论述,哪一项不正确:( C ) A.音乐与语言都是一种符号 B.音乐与语言都具有表情音调 C.音乐与语言都具有非自然性 D.音乐与语言都具有明确的意义 10.以下各陈述中,哪一项正确:( A ) A.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指音乐的声音与语言的声音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 B.唢呐曲《百鸟朝凤》主要运用了暗示的方式来表现鸟鸣的声音。 C.音乐的非自然性意味着音乐是人的创造物 D.“寓意模仿”是法国哲学家杜夫海纳提出的概念 11.下列哪项不属于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 B ) A.力度 B.思想 C.速度 D.节奏 1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 D ) A.和声 B.复调 C.配器 D.模仿 13.以下哪项不是形式美的法则?( C ) A.和谐 B.对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