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7110449_专题十一系统工程知识

27110449_专题十一系统工程知识

27110449_专题十一系统工程知识
27110449_专题十一系统工程知识

专题十一: 系统工程知识

1.系统与系统工程:

1.1 系统的概念:

系统就是由多个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执行特定的功能以达到特定目标的集合体,说的更详细一点就是:

[1]系统是由各个元素或子系统组成的;

[2]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3]系统是有目标的;

[4]系统和环境有关,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5]系统有强烈的整体性,单元要服从整体。

一般系统论的概念: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系统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对系统概括为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有序性和终极性,其中整体性是系统思想的核心观点,整体性不等于局部特性之和;

1.2系统的分类

系统可以按照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分类,一般的分类方法有5种:

[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静态系统、控制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和宇宙系统

[2]按系统的抽象程度: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实体系统

[3]按系统的功能:经济系统、军事系统、电力系统和铁路信息系统

[4]按系统的内部结构、形态: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

统,确定性系统和随机系统;

[5]按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1.3系统的特性

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1]整体性:系统中的元素是有机结合的

[2]层次性:系统中的每个元素仍然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

[3]相关性:系统内各个元素是有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4]目的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目标

[5]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都处在特定的环境中;

1.4系统与环境

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其相关的事物构成的集合,统称为系统的环境。系统从环境中产生,在环境中运行、延续和演化。

系统的能控与能观:也可以称为可控和可观,这在控制系统中是重要的概念;

系统的接口与耦合:是指系统与环境的结合点或者是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点,在信息系统中接口的作用十分重要。系统的耦合是指系统之间的联系,某些系统之间不容易耦合,可以采用缓冲器或者是中间件与之联系。

系统的自组织性:子系统之间的自发通过相互作用就能产生协同想象和相干效应,形成自己一定的组织功能和时空结构,使系统表现出新的有序状态。

1.5系统工程与系统方法

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其核心是组织管理与决策。所谓的系统工程主要有两层意思:

1)作为学科,它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新学科;

2)作为工程,它又是一们工程技术,具有一般工程技术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物质系统

和概念系统;

系统的思想即吧研究对象作为整体来考虑,着眼于整体最优进行,

1.6信息系统工程

信息工程一般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等信息技术于产品为基本构件的系统工程;

信息系统工程的特征:

1)信息系统工程是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和信息工程三者相结合的产物。

2)信息工程基于数据库系统;

3)信息工程的目标是建设计算机化的企业管理系统

4)信息工程是有多种技术和学科的综合;

5)是一个以生产信息、辅助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人/机社会系统工程;

6)以数据库系统为中心,而且已经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上;

信息系统工程的发展:

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

1)数据处理时代:中央处理机

2)微机时代:分布式处理

3)网络时代:规模更大、复杂性更高

2.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2.1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似乎对现行的系统进一步详细调查,将调查到的文挡资料集中,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为系统开发提供所需的资料,并提交系统方案说明书;

系统分析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分析结果,提出信息系统的各种设想和方案,并对所有的设想和方案进行分、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获得一个最优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并在用户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处理方式的情况下,将它明确的表达成书面资料—系统分析报告,即系统方案说明书。

系统分析阶段的结果是得到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1)对当前的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收集数据;

2)建立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3)对现状分析,提出改良意见和新年系统应达到的目标

4)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5)编写系统方案说明书

2.2结构化分析方法

采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对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可以从下面几个步骤出发: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对处理对象进行系统调查,在完全弄清楚用户对新系统的确切要求后,用统一、规范的图表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它是系统开发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①系统范围和系统目标分析:

确定系统的范围、定义业务目标,主要完成3个任务:

?确定系统范围:把系统范围文档化;

?确定系统需求:把业务目标、系统目标和关键功能需求文档化;

?系统内容说明书:系统反问、需求描述和分析中产生的其他信息

②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调查组织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了解组织的现状及管理体制,划分各个功能,分清组织内各种流向,如物资流(正向)、资金流(反向)和信息流(双向),可以使用组织结构图和业务功能图来分析;

③系统性能分析:

性能评价指标是客观评价信息系统性能的依据,一般包括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系统联机响应时间、处理速度、吞吐量、操作灵活性,系统加工数据的准确性,系统的可扩充性等。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各个行业业务流程的过程,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哥哥业务处理的意义,位业务流程的合理化改造提供建议,为系统的数据流程化提供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组织结构于业务流程详细调查:

按现行系统物质、信息或数据流动的过程,逐个调查现行系统中每个环节物质流、信息流或数据流,以弄清每个环节的物质流和信息流的来源和去向,并将现行系统按数据加工的顺序进行描述。

②业务流程图和系统概况图:

业务流程分析是描述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现行系统概况图再现行系统业务流程图基础上提取系统的基本要素—输入、输出、处理、存储和外部环境等编制而成。

③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

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改善和再造,。其中改善是对原来业务流程的连续的、渐进的改善,而再造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根本的再思考和再设计,从而使企业的关键绩效得到提高。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分析就是吧数据再现行系统内部的流动情况抽象出来,舍去了具体组织机构、信息载体、处理工作等物理组成,单纯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察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信息流动、传递、处理、存储等的分析,目的就是确定数据项,合适的数据流向和合适的处理过程,并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出现的问题。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包括输入流、输出流和处理过程。数据流是用于记录系统中各种流的抽象表达形式。数据流贯穿在组织内的每个活动中,数据流是用以控制其他流的,而事务流则是被控制的对象。

数据流图是一种便于用户理解、分析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是逻辑模型的组成部分。数据流图是信息活动的抽象,描述的内容是面向用户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明确系统边界

?总体上遵循自顶向下的原则

?在局部上遵循由外向里的原则

数据流图的绘制一般用以下步骤:

?识别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绘制系统内部数据流

?对复杂加工进行分解

?对草图进行检查和合理布局

?和用户交流

?检查、修改、完善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系统逻辑模型的详细、具体说明,是系统分析阶段的重要文件,实际上是一个关于数据的数据库。

编制数据字典的基本要求:

?对数据流图上的各种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

?命名、编号和数据流图一致

?符合一致性与完整性要求

?模式规范、风格统一、蚊子精炼,数字符号正确

数据字典中有6类条目:

?数据元素: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

?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

?数据流:数据流的来源、去向、组成、流通量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的结构和有关数据流、查询要求

?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是数据的来源和去向

?处理:需要在数据字典中描述的处理框的编号、名称、功

能的简要说明以及有关的输入和输出。

2.3统一建模语言(UML)

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它溶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然UML不是一种方法学,它就不需要任何正式的工作产品。而且它还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模型描述图(diagram),当在某种给定的方法学中使用这些图时,它使得开发中的应用程序的更易理解。UML的内涵远不只是这些模型描述图,但是对于入门来说,这些图对这门语言及其用法背后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很好的介绍。通过把标准的UML图放进您的工作产品中,精通UML的人员就更加容易加入您的项目并迅速进入角色。最常用的UML图包括:用例图、类图、序列图、状态图、活动图、组件图和部署图。

用例图:

用例图描述了系统提供的一个功能单元。用例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开发团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基于基本流程的"角色"(actors,也就是与系统交互的其他实体)关系,以及系统内用例之间的关系。用例图一般表示出用例的组织关系--要么是整个系统的全部用例,要么是完成具有功能(例如,所有安全管理相关的用例)的一组用例。要在用例图上显示某个用例,可绘制一个椭圆,然后将用例的名称放在椭圆的中心或椭圆下面的中间位置。要在用例图上绘制一个角色(表示一个系统用户),可绘制一个人形符号。角色和用例之间的关系使用简单的线段来描述.

用例图通常用于表达系统或者系统范畴的高级功能。此外,在用例图中,没有列出的用例表明了该系统不能完成的功能。在用例图中提供清楚的、简要的用例描述,项目赞助商就很容易看出系统是否提供了必须的功能。

类图:

类图表示不同的实体(人、事物和数据)如何彼此相关;换句话说,它显示了系统的静态结构。类图可用于表示逻辑类,逻辑类通常就是业务人员所谈及的事物种类--摇滚乐队、CD、广播剧;或者贷款、住房抵押、汽车信贷以及利率。类图还可用于表示实现类,实现类就是程序员处理的实体。实现类图或许会与逻辑类图显示一些相同的类。然而,实现类图不会使用相同的属性来描述,因为它很可能具有对诸如Vector和HashMap这种事物的引用。

类在类图上使用包含三个部分的矩形来描述。最上面的部分显示类的名称,中间部分包含类的属性,最下面的部分包含类的操作(或者说"方法")。

序列图:

序列图显示具体用例(或者是用例的一部分)的详细流程。它几乎是自描述的,并且显示了流程中中不同对象之间的调用关系,同时还可以很详细地显示对不同对象的不同调用。

序列图有两个维度:垂直维度以发生的时间顺序显示消息/调用的序列;水平维度显示消息被发送到的对象实例。

序列图的绘制非常简单。横跨图的顶部,每个框表示每个类的实例(对象)。在框中,类实例名称和类名称之间用空格/冒号/空格来分隔,例如,myReportGenerator : ReportGenerator。如果某个类实例向另一个类实例发送一条消息,则绘制一条具有指向接收类实例的开箭头的连线,并把消息/方法的名称放在连线上面。对于某些特别重要的消息,您可以绘制一条具有指向发起类实例的开箭头的虚线,将返回值标注在虚线上。就我而言,我总喜欢绘制出包括返回值的虚线,这些额外的信息可以使得序列图更易于阅读。

阅读序列图也非常简单。从左上角启动序列的"驱动"类实例开始,然后顺着每条消息往下阅读。

状态图:

状态图表示某个类所处的不同状态和该类的状态转换信息。有人可能会争论说每个类都有状态,但不是每个类都应该有一个状态图。只对"感兴趣的"状态的类(也就是说,在系统活动期间具有三个或更多潜在状态的类)才进行状态图描述。

状态图的符号集包括5个基本元素:初始起点,它使用实心圆来绘制;状态之间的转换,它使用具有开箭头的线段来绘制;状态,它使用圆角矩形来绘制;判断点,它使用空心圆来绘制;以及一个或者多个终止点,它们使用内部包含实心圆的圆来绘制。要绘制状态图,首先绘制起点和一条指向该类的初始状态的转换线段。状态本身可以在图上的任意位置绘制,然后只需使用状态转换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

活动图:

活动图表示在处理某个活动时,两个或者更多类对象之间的过程控制流。活动图可用于在业务单元的级别上对更高级别的业务过程进行建模,或者对低级别的内部类操作进行建模。根据我的经验,活动图最适合用于对较高级别的过程建模,比如公司当前在如何运作业务,或者业务如何运作等。这是因为与序列图相比,活动图在表示上"不够技术性的",但有业务头脑的人们往往能够更快速地理解它们。

活动图的符号集与状态图中使用的符号集类似。像状态图一样,活动图也从一个连接到初始活动的实心圆开始。活动是通过一个圆角矩形(活动的名称包含在其内)来表示的。活动可以通过转换线段连接到其他活动,或者连接到判断点,这些判断点连接到由判断点的条件所保护的不同活动。结束过程的活动连接到一个终止点(就像在状态图中一样)。作为一种选择,活动可以分组为泳道(swimlane),泳道用于表示实际执行活动的对象.

该活动图中有两个泳道,因为有两个对象控制着各自的活动:乐队经理和报告工具。整个过程首先从乐队经理选择查看他的乐队销售报告开始。然后报告工具检索并显示他管理的所有乐队,并要求他从中选择一个乐队。在乐队经理选择一个乐队之后,报告工具就检索销售信息并显示销售报告。该活动图表明,显示报告是整个过程中的最后一步。

组件图:

组件图提供系统的物理视图。它的用途是显示系统中的软件对其他软件组件(例如,库函数)的依赖关系。组件图可以在一个非常高的层次上显示,从而仅显示粗粒度的组件,也可以在组件包层次2上显示。

部署图:

部署图表示该软件系统如何部署到硬件环境中。它的用途是显示该系统不同的组件将在何处物理地运行,以及它们将如何彼此通信。因为部署图是对物理运行情况进行建模,系统的生产人员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这种图。

部署图中的符号包括组件图中所使用的符号元素,另外还增加了几个符号,包括节点的概念。一个节

点可以代表一台物理机器,或代表一个虚拟机器节点(例如,一个大型机节点)。要对节点进行建模,只需绘制一个三维立方体,节点的名称位于立方体的顶部。

2.4系统规格说明书

完成整个分析阶段的工作后,要提交一份完整的系统分析报告,在分析报告中,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这三部分是主体。

系统分析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组织情况概述

?现行系统概述

?系统逻辑模型

?新系统在各个业务处理环节采用的管理方法

?与新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

?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初步计划

?用户领导审批意见

3.系统设计基础知识

3.1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系统定制系统蓝图,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精心设计,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总体结构设计:把总任务分解成许多基本的、具体的任务

?详细设计: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十多拿过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

3.2结构化设计方法和工具

(系统流程图、HIPO图、控制流程图)

3.3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要根据系统分析的要求和组主的实际情况来对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和可利用的阻援进行大致的设计,是宏观上的规划。

主要分为4个部分:

?子系统划分:可按照功能、顺序、数据、过程、时间和环境进行划分;

?子系统结构设计:确定划分后的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画出结构图;

?网络设计:根据实际系统的需求,考虑如何配置和选用网络产品。

?硬件设备及配置:计算机和网罗产品的配置问题,以及如何分布这些设备和任务、功能、数

据资源。

系统设计的原则:

?分解—协调原则

?自顶向下原则

?信息隐藏、抽象原则

?一致性原则

?明确性原则

?模块之间的耦合尽可能小,模块内部组合尽可能紧凑

?模块的扇入系数和扇出系数要合理

?模块的规模要适当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特点是可以组合、分解和更换。模块具备4个要素:

?输入和输出

?处理功能

?内部数据

?程序代码

可以使用模块结构图来描述系统结构,模块结构图主要关心的是模块的外部属性,即模块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调用关系,并不关心模块内部。

模块的耦合与内聚:一个合理模块的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模块之间的尽可能独立,接口明确、简单,有适当的共用性,要满则耦合小内聚大的原则。

模块的耦合方式有3种:

?数据耦合:模块之间的通信是若干个数据项

?控制耦合:模块之间传输的信息是控制信息

?非法耦合:模块之间不经过调用关系,彼此直接使用或修改对方的数据

模块的内聚方式:

?巧合内聚:模块组成部分之间无内在联系

?逻辑内聚:模块各组成部分的处理动作在逻辑功能上是相似的

?时间内聚:模块包含的任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

?过程内聚:模块内部各部分受同一控制流支配

?通信内聚:模块内部使用同一块数据

?顺序内聚:模块内部处理动作是顺序关系

?功能内聚:模块内部各部分处理动作为一个功能联系在一起。

3.4系统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

代码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一组有序的符号,以便于计算机和人工识别与处理。代码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单性、适用性、规范性、系统性

代码设计的步骤:

?确定代码对象

?考察是否已有标准代码

?选择代码的种类和类型

?考虑检错功能

?编写代码表

输出设计:

?确定输出的内容

?选择输出设备和介质

?确定输出格式

输入设计:

?最小量原则

?简单性原则

?早检验原则

?少转换原则

?确定输入数据内容

?输入格式、方式设计

?校对方式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也是控制盒选择信息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界面设计包括菜单方式、会话方式、操作提示方式以及操作权限管理方式等

处理过程设计

处理过程的设计就是要确定每个模块的内部特征,即内部的执行过程,包括局部的数据组织、语言和表格等3类。常用的表述方式有几种:

程序流程图:三种基本成分—加工、逻辑条件盒控制流

盒图:从上进入从下走出,限制了随意的控制转移

形式语言:用来描述算法的非正式的比较灵活的语言

决策树:适合描述加工种有多种策略,多个条件

决策表:条件较多,条件之间组合决策方案很多。

数据存储设计:

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使整个系统可以迅速、方便、准确的调用数据。建立了好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后,还要确定数据资源的分布和安全保密的属性。

3.5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设计阶段的最终结果是系统设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系统总的设计方案

?模块设计

?代码设计

?输入设计

?输出设计

?数据库设计说明

?模型库及方法库设计

?网络设计

?安全保密设计

4.系统实施知识

4.1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系统实施就是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将原来纸面上的、类似于设计图式的新系统方案转换成可执行的应用软件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

?软件准备: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一些应用程序

?人力培训:包括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

?数据准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录入

?投入切换和试运行

系统实施的步骤:

?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立数据库系统

?程序设计

?收集有关数据并进行录入工作,然后经如系统测试

?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

4.2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3点:

?模块内部程序自顶向下划分

?各程序部分按功能组合

?各程序之间的联系尽量使用调用子程序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一般与OOD内容相对应,只是一个简单的映射过程。

可视化程序设计:是在所见即所得得设计方法上进行程序设计;

程序语言的选择上取决于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同时还要兼顾项目的性质。

4.3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系统测试方法

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测试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以最少的人力和时间发现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测试的类型可以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其中白盒测试主要是对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进行测试,是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程序中的逻辑通路是否都按照预定的要求正确的工作;而黑盒测试是按照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对程序的功能进行测试,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负荷规格说明的要求。

系统测试的步骤:

?单元测试:也称模块测试,在模块编写完成时进行主要进行5个特征的检查:

◆模块接口

◆局部数据结构

◆重要的执行路径

◆出错处理

◆边界条件

?集成测试:就是把模块按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组装起来进行测试,通常有2种方法:一种是

分别测试每个模块,再把这些模块组装起来进行整体测试;另一种是把下一个要测试的模块整

合到已经测试过的模块中测试完成后再组合起来进行测试,逐步把所有的模块组合到一起。

?确认测试:进一步检查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和用户要求的一样。首先进行的是有效性测试和

软件配置审查,经过用户和专家验收就可以投入使用。

?系统测试:是将已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和网络等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

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目的就是通过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于用户

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

4.4系统转换基础知识

系统转换是指新老系统之间的转换,首先要进行新系统的试运行。新系统运行成功后就可以在新系统和老系统之间互相转换,转换的方式有3种:

直接转换: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立即启用新系统,终止老系统的运行。

并行转换:新老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后新系统代替老系统

分段转换:新系统全部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的代替老系统。

5.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5.1系统运行管理基础知识

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有一套科学的运行制度,信息系统也需要运行时的管理。

首先,制定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其他的软件、信息、数据等因素要必须处于监控之下;

其次,日常的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系统中设置的自动记录功能的审计追踪、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系统资源的管理

再次,系统软件和文档的管理:包括系统软件的版本更新和升级、系统信息文档的管理

系统信息文档的管理包括文档制度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一致性、可追踪性以及文档管理人员的管理和保证。

5.2系统维护基础知识

系统的可维护性是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和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提高可维护性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所有步骤的关键目的,系统是否能被很好的维护,可用系统的可维护性这一指标来衡量。

系统可维护性的评价指标:

?可理解性:理解系统的结构、界面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

?可测试性:诊断和测试的容易程度取决于易理解的程度

?可修改性:模块的耦合和内聚、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的关系影响系统的可修改性。

系统维护的内容和类型: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和数据的维护:

硬件维护:由专门的硬件维护人员负责,主要有定期设备的保养性维护和突发故障维护;

软件维护: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变化对应用程序部分或全部的修改。

?正确性维护:改正系统中未发现的错误;

?适应性维护:适应需求变化和管理变化而进行的修改

?完善性维护:扩充功能和改善性功能所做的修改

?预防性维护:改进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数据维护:由数据库管理员负责,负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并发性控制,还有代码维护;

5.3系统评价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评价分为广义的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评价是指从系统开发一开始到结束的每一阶段都要进行评价;狭义的评价是指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后所年年个的全面的评价。

按评价的时间与信息系统所处的阶段的关系,可从整体上把广义的信息系统评价分成立项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项评价。

系统评价的指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一个系统,按照运行效果和用户的需求,系统质量和技术条件两条线索构造指标。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质量

?技术水平: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首创性和开发的效率

?运行质量:系统的运行率和系统的维护率

?用户需求

?系统成本:开发成本、运行成本、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

?系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财务评价

2020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知识点

2020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知识点 一、考试说明 1.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够掌握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具备管理系统集成项目的能力;能根据需求组织制定可行的项目管理计划;能够阻止项目实施,对项目进行监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系统地监督项目实施过程的绩效,保证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既定的项目目标;能分析和评估项目管理计划和成果;能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制定并适时执行风险应对措施;能协调系统集成项目所涉及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 (1)掌握计算机软件、网络和信息系统集成只是; (2)掌握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方法和工具; (3)熟悉信息化知识; (4)熟悉系统集成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5)熟悉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职业道德要求; (6)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与安全管理体系; (7)了解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 (8)了解信息系统服务的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等相关体系; (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 3.考试科目设置 (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应用技术(案例分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问答题。

4.考试流程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1.信息化知识 1.1信息化概念 ●信息与信息化 本体论信息概念: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 认识论信息概念:主体对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包括对于他 的“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含义和价值的描述。 信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相互关系: (1)认识论信息和本体论信心是相通的,它们共同的核心都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 化的方式”; (2)两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基本条件就是主体因素:引入主体因素,本体论信 息就转化为认识论信息;去除主体因素,认识论信息就转化成为主体论信息; (3)人类认识世界的任务和先觉条件之一,就是要把本体论信息恰如其分的转化为认识论 信息,为其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信息化: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其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 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 时代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 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

系统集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系统集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软件需求的分析方法(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设计约束) 1)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是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描述加工逻辑的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 定树是SA的工具 数据流图描述了对数据的处理流程,用来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数据字典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通常作为数据流图的补充说明 数据字典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在结构化分析,数据字典的作用是给数据流图上每个成分加以定义和说明 E-R 通常在需求分析后建立的实体关系模型,可用于描述数据流图数据存储及其之间的关系 需求分析阶段会用到层次方图,用例图,IPO图,不会用到N-S图IPO图:模块的输入输出,处理内容,模块的内部书库和调用关系N-S盒图,程序流程图,PAD图用于表示软件模块的执行过程,而E-R 图不适用 软件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最后的成果之一,包含数据描述功能描述,性能描述,不包含系统结构描述 SRS(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软件需求说明书 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

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包含硬件、功能、性能、输 入输出、接口需求、警示信息、保密安全、数据与数据库、文档和法 规的要求 一个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包含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程序流程设计在详细设计和实现阶段,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在概要设计,并在概要设计说明说进行说明 详细设计:程序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软件设计包软件的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和过程设计 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 软件测试的对象包括源程序,目标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 软件的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原因:输入输出量太大,输出结果太多以及路径组合太多,测试依据没有同统一的标准 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白盒测试:根据程序内部结构进测试,对程序的所有逻辑分之进行测试,逻辑覆盖属于典型的白盒测试,,在进行动态测试时,需要测试软件内部的结构和处理过程,不需要测试产品功能;在进行静态测试时有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代码检查法

电气工程基础知识汇总

电气工程基本知识汇总 (一)直流系统 1.两线制直流系统 直流两线制配电系统应予接地。但以下情况可不接地:备有接地检测器并在有限场地内只向工业设备供电的系统;线间电压等于或低于50V,或高于300V、采用对地绝缘的系统;由接地的交流系统供电的整流设备供电的直流系统;最大电流在0.03A 及以下的直流防火信号线路。 2.三线制直流系统 三线制直流供电系统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二)交流系统 1.低于50V 的交流线路 一般不接地,但具有下列任何一条者应予接地;(1)由变压器供电,而变压器的电源系统对地电压超过150V;(2)由变压器供电,而变压器的电源系统是不接地的;(3)采取隔离变压器的,不应接地,但铁芯必须接地;(4)安装在建筑物外的架空线路。 2.50~1000V 的交流系统 符合以下条件时可作为例外,不予接地:(1)专用于向熔炼、精炼、加热或类似工业电炉供电的电气系统;(2)专为工业调速传动系统供电的整流器的单独传动系统;(3)由变压器供电的单独传动系统,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低于1000V 的专用控制系统;其控制电源有供电连续性,控制系统中装有接地检测器,且保证只有专职人员才能监视和维修。 3.l~10kV 的交流系统 根据需要可进行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但供移动设备用的1~10kV 交流系统应接地。 (三)移动式和车载发电机 1.移动式发电机 在下列条件下不要求将移动式发电机的机架接地,该机架可作为发电机供电系统的接地,其条件是发电机只向装在发电机上的设备和(或)发电机上的插座内软线和插头连接的设备供电,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插座上的接地端子连接到发电机机架上。 2.车载发电机 在符合下列全部条件下可将装在车辆上的发电机供电系统用的车辆的框架作为该系统的接地极。(1)发电机的机架接地连接到车辆的框架上;(2)发电机只向装在车辆上的设备和(或)通过装在车辆上或发电机上的插座内软线和插头连接设备供电;(3)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插座上的接地端子连接到发电机机架上。 3.中性线的连接 当发电机为单独系统时,应将中性线连接到发电机机架上。 (四)电气设备 1.电气设备的下列外露导电部分应予接地 (1)电机、变压器、电器、手携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2)发电机中性点柜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外壳;(3)电气设备传动装置;(4)互感器的二次绕组;(5)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

人工智能简答与论述题

1人工智能是人造智能,即计算机模拟或实现的智能,它是关于人造物的智能行为,而智能 行为包括知觉、推理、学习、交流和复杂环境中的行为。 2图灵测试的做法:让一位测试者分别与一台计算机和一个人进行交谈,而测试者事先并不 知道哪一个是测试者,哪一个是计算机。若果交谈后测试者分不出哪一个被测者是人,哪一个是计算机,则可以认为这台被测的计算机具有智能。 3人脑的智能及其发生过程都是在其心理层面上可见的,即以某种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表现的。这就是说,基于宏观心理层次,我们可以定义智能和研究智能。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脑(主要指人脑)的这种宏观心理层次的智能表现成为脑智能。把这种有群体行为所表现的智能称为群智能。 区别与联系:它们都属于不同层次的智能。脑智能是一种个体智能,而群智能是一种社会智慧,但对于人脑来说,宏观心理层次上的脑智能与神经元层次上的群智能又有密切关系,正是围观生理层次上低级的神经元的群智能形成宏观心理层次上高级的智能。 4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 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 5符号智能:就是符号人工智能,它是模拟脑智能的人工智能,也就是所说的传统人工智能 或经典人工智能。符号智能以符号形式的知识和信息为基础,主要通过逻辑推理,运用知识进行问题求解,符号智能的主要智能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组织与管理和知识运用等技术(这些构成了所谓的知识工程)以及基于知识的智能系统等。 6计算智能:也就是计算人工智能,它是模拟群智能的人工智能,计算智能以数值数据为基础,主要通过数组计算,运用算法进行问题求解,计算智能的主要内容:神经网络,进化计算(亦称演化计算,包括遗传算法,进化规划,进化策略),免疫计算,粒群计算,蚁群计算,自然计算以及人工生命等。 7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搜索与求解:许多人工智能活动(包括脑智能和群智能)的过程, 都可以看成或者抽象为一个基于搜索的问题求解过程。学习与发现:指机器的知识学习和规律发现。知识与推理:知识表示要求便于计算机的接受,存储,处理和运用,机器的推理方式与知识的表示又息息相关。发明与创造:发明创造不仅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发明创造,也包括创新性软件,它不仅需要知识和推理,还需要想象和灵感。感知与交流:指计算机对外部信息的直接感知和人机之间,智能体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流,机器感知就是计算机直接感知周围世界。记忆与联想:记忆是智能的基本条件,联想与许多智能技术息息相关,联想的前提是联想记忆与联想存储。系统与建造:智能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技术。应用与工程: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工程研究,这是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实际应用的接口。 8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心理模拟,符号推演(从人脑的宏观心理层面入手,一智能 行为的心理模型为依据,将问题或知识表示成某种逻辑网络,采用符号推演的方法,模拟人脑的逻辑思维过程,实现人工智能)、生理模拟,神经计算(从人脑的生理层面,以智能行为的生理模型为依据,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脑神经网络工作过程,实现人工智能)、行为模拟,控制进化(用模拟人和动物在与环境的交互、控制过程中智能活动和行为特性)、群体模拟,仿生计算(模拟生物群落的群体智能行为)、博采广签,自然计算(模拟借鉴自然界的某种机理而设计计算模型)、原理分析,数学建模(通过对智能本质和原理的分析,直接采用某种数学方法来建立智能行为模型)。 9人工智能应用:难题求解;自动规划、调度与配置;机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机器 翻译;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决策;智能通信;智能仿真;智能CAD;智能制造;智能CAI;智能人机接口;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与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计算机辅助创新,计算 机文艺创作;机器博弈;智能机器人。 10标识,运算,搜索是人工智能的三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练习题(一)2019-12-11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练习题(二) 1.什么是人工智能?它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定义: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 研究目标:用计算机模仿人脑思维活动,解决复杂问题;从实用的观点来看,以知识为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示方法和知识的使用。 2.人工智能有哪几个主要学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主要学派: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 特点:符号主义认为人类智能的基本单元是符号,认识过程就是符号表示下的符号计算,从而思维就是符号计算;联结主义认为人类智能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认识过程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是并行分布进行的。 3.什么是人工神经元?它有哪几种主要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处理单元经广泛互连而组成的人工网络,用来模拟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这些处理单元称为人工神经元。人工神经网络可以看成是以人工神经元为节点,用有向加权弧连接起来的有向图。 根据激发函数的不同分为:阈值型(M-P模型)、分段线性型、Sigmoid函数型、双曲正切型 4.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它有哪些联结方式? 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用大量简单处理单元经广泛连接而组成的人工网络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中,各神经元的连接方式一般有很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就构成了网络的不同连接模型。常见的连接模型有前向网络、从输入层到输出层有反馈的网络、层内有互连的网络和网络内任意两个神经元都可以互连的互连网络。 5.什么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研究的目标是什么? 研究机器学习的意义何在? 答:机器学习是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学习活动的一门学科。更严格地说,就是研究计算机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识别现有知识、不断改善性能、实现自我完善的方法。 机器学习研究的目标有三个: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模型;通用学习算法;构造面向任务的专用学习系统的方法。(a)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模型。这一方向是对人类学习机理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对人类的教育,而且对开发机器学习系统都有重要的意义。(b)通用学习算法。这个方向是对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探索各种可能的学习方法,建立起独立于具体应用领域的通用学习算法。(c)构造面向任务的专用学习系统(工程目标)。这一方向是要解决专门的实际问题,并开发完成这些专门任务的学习系统。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中最具智能特征、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机器学习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往往意味着人工智能,甚至整个计算机科学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机器学习速度快、

[信管网]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教材结构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1、信息化基础知识 2、电子政务 3、企业信息化 4、商业智能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4、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1、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2、信息系统建设 3、软件工程 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5、软件架构 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7、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1、什么是项目 2、项目的组织方式 3、项目生命周期 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5、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6、项目管理高级话题 第五章立项管理 1、立项管理内容 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3、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4、签订合同 第六章项目整体管理 1、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 2、项目启动 3、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

4、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5、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6、监督和控制项目 7、整体变更控制 8、项目收尾 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 1、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 2、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3、范围定义 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5、范围确认 6、范围控制 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 1、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2、活动定义 3、活动排序 4、活动资源估算 5、活动历时估算 6、制定进度计划 7、项目进度控制 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 1、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2、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3、项目成本估算 4、项目成本预算 5、项目成本控制 第十章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基础 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3、项目质量保证 4、项目质量控制 第十一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 3、项目团队组织建设 4、项目团队管理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项目整理管理 项目整理管理的主要活动: 1.分析和理解范围 2.将产品需求和特定的标准明确记录在文档里 3.制订系统的项目管理计划 4.把完成项目需要做的工作分解为可管理的更小部分 5.采取恰当的行动使项目按照项目管理计划来实施 6.对项目状态、过程和产品进行度量和监督 7.分析并监控项目风险 项目整理管理的过程 1.项目启动 2.制定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3.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4.指导和管理项目的执行 5.监督和控制项目 6.整理变更控制 7.项目收尾 编制项目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目标的统一管理 2.方案的统一管理 3.过程的统一管理 4.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 5.计划的统一管理 6.人员资源的统一管理 7.各干系人的参与 8.逐步精确

编制项目计划的流程 1.明确目标 2.成立初步的项目团队 3.工作准备与信息收集 4.依据标准、模板,编写初步的概要的项目计划 5.编写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预算等分计划 6.将分计划纳入项目计划,对项目计划进行综合平衡、优化 7.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编写项目计划 8.评审和批准项目计划 9.获取批准后的项目计划成为项目的基准计划 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的方法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监督和控制项目的方法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挣值管理 4.专家判断

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的过程 1.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2.范围定义 3.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4.范围确认 5.范围控制 编制范围管理计划的工具和技术 1.专家判断 2.模板、表格和标准 范围定义的工具和计划 1.产品分析 2.识别出多个可选的方案 3.专家判断法 范围控制的工具和技术 1.偏差分析 2.重新制定计划 3.变更控制系统和变更控制委员会 4.配置管理系统 范围确认应该贯穿项目的始终 不受控制的变更称作项目“范围蔓延”

专家系统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专家系统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学院 专业 研究方向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姓名 任课教师职称 2013年06 月20 日

专家系统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专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在介绍专家系统的内涵、基本结构原理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专家系统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作了探讨,分析了专家系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的结合应用以及在辅助教育教学方面的其他应用。 关键字:人工智能;专家系统;ITES;ICAI;IDSS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其中,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和研究一直领跑于信息技术的前沿,标志着社会发展的智能化趋势。而人工智能中最接近实际应用、发展最快、效益最显著的当属专家系统。可以说“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从幻想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主角川¨。从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专家系统诞生至今,随着知识工程的深入研究,以及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专家系统的应用渗透到几乎各个领域,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当今社会对教育现代化的呼吁和关注,使专家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专家系统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的结合,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灵活性、互动性和适应性,同时,专家系统在辅助教育教学中的其他应用也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有关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中最活跃、最成熟的一个领域。专家系统的实质就是一种具有特定领域内大量知识和经验的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专家系统是一种智能程序系统,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程序系统,是一种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判断与决策并对结论的推理过程作出解释的启发式程序系统。其次,专家系统的智能来源于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专家求解问题的思维过程求解领域内的各种问题,其水平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人类专家的水平,而且能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和人类专家相比更具持久性、灵活性和一致性。专家系统又可称为“基于知识的系统”。这种基于知识的系统以知识为中心,以逻辑推理为手段解决问题。因此,专家系统的核心内容是知识库和推理机制,其主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库、推理机、综合数据库、解释机构、知识获取机构和用户界面。其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 领域专家、知识工程师 用户

07724物流系统工程考点解析

第一章物流系统与系统工程 (一)现代物流及其特征 1.识记:物流、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发货、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处理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综合过程。 2.领会:现代物流的趋势及特征 物流系统化与集成化、物流全球化、物流信息化与网络化、物流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柔性化、物流绿色化 (二)系统的概念 1.识记:系统是由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实体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等实体为构成要素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 概念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实体物质所构成的系统 2.领会:动态系统、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3.简单应用:系统的特性: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系统的分类: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三)物流系统的概念 1.识记: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物流诸环节及其涉及的物品、信息、设施和设备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目标的有机整体。 2.领会: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系统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亦然。 3.简单应用:物流系统的特点: 1.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2.物流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可分的系统; 3.物流系统是跨地域、跨时域的系统; 4.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性。 (四)系统工程的概念及基础理论 1.识记:系统工程 2.领会: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一般系统论;大系统理论;经济控制论;运筹学。(五)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及主要内容 1.识记:最优化就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出使目标函数为最大或最小的解。 2.简单应用:物流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物流系统的要素分析、物流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系统工程最新版本

1安全与危险的概念及其关系是什么?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它是一种使伤害或损害的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的状态。危险:是人们所不愿意见到的可以造成人身伤害,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的威胁。关系:为辩证存在的关系,安全和危险是一对互为存在前提的术语,在安全评价中,主要是指人和物的安全和危险。安全度+危险度=1 2什么是系统,系统安全,安全系统工程?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3安全系统工程:是指应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辨识,分析,评价,排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对工艺过程,设备,生产周期和资金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3安全系统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全局的观点:强调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成一个系统,从整个系统出发,而不是从某一个子系统出发。2总体最优化的观点:空间上要求整体最优,时间上要求全过程最优,三十总体上最优是从综合效应反映出来的。3实践性的观点:离开具体的工程和项目就谈不上系统工程。4综合性的观点: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5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观点。 4什么是安全检查表,它的优点是什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现系统以及设备,及其装置和操作管理,工艺,组织措施中的各个不安全因素,列成表格进行分析。优点:1.安全检查表能够事先编制,可以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不漏掉任何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2.可以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检查执行情况,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3.通过事故树分析和编制安全检查表,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用理论去知道实践,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4.按照原因实践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能使人们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哪些次要,促进职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5.安全检查表可以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按不同的检查对象使用不同的安全检查表,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检验。6.安全检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检查基础和安全系统工程之上的,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5预先危险性分析辨识的方法有哪些?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1识别危险源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气发生的可能性条件2分析系统中个子系统各个原件的交接面及相互关系及影响3分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及储运,4分析工艺过程以及工艺参数或者状态参数5人际关系,操作维修以及环境条件。6用于保证安全的设备防护装置等。 程序:准备阶段:系统边界,范围结构,功能,材料,内部环境等。审查阶段:通过系统的原理方法,辨识分析整个系统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结果汇总阶段: 6什么是故障?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是指系统或元素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和状态,2故障类型是指系统中相同的组成部分和元素所发生故障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五个方面来考虑。即运行过程中的故障,过早的启动,规定时间内不能启动,规定时间内不能停止,隐形能力降低或受阻。3影响分析是对系统中组成部分和元素的不同故障类型危险程度的分析。 7安全评价的定义: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极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的活动,安全评价可针对一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区域范围。 8安全评价原理: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理。 9安全评价的内容:危险性识别(危险源辨识和计算风险率)和危险度评价(判别指标和危险性控制) 10安全评价的程序: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5、安全对策措施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6、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作出评价结论。6、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11系统安全分析的定义:是使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别分析和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的技术方法。 12事件树分析法的含义: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设想事故发展的过程;进而根据这一过程了解事故发生

人工智能(部分习题答案)

1.什么是人类智能?它有哪些特征或特点? 定义:人类所具有的智力和行为能力。 特点:主要体现为感知能力、记忆与思维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行为能力。 2.人工智能是何时、何地、怎样诞生的? 解:人工智能于1956年夏季在美国Dartmouth大学诞生。此时此地举办的关于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问题的研讨会,第一次使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3.什么是人工智能?它的研究目标是? 定义: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 研究目标:用计算机模仿人脑思维活动,解决复杂问题;从实用的观点来看,以知识为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示方法和知识的使用。 4.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解:第一阶段:孕育期(1956年以前);第二阶段: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形成(1956~1970年);第三阶段:发展和实用化阶段(1971~1980年);第四阶段: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1980年至今)。 5.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容有哪些? 解:知识的获取、表示和使用。 6.人工智能有哪些主要研究领域? 解:问题求解、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动定论证明、自动程序设计、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学、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检索等。 7.人工智能有哪几个主要学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主要学派: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 特点:符号主义认为人类智能的基本单元是符号,认识过程就是符号表示下的符号计算,从而思维就是符号计算;联结主义认为人类智能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认识过程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是并行分布进行的。 8.人工智能的近期发展趋势有哪些? 解:专家系统、机器人学、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检索。 9.什么是以符号处理为核心的方法?它有什么特征? 解:通过符号处理来模拟人类求解问题的心理过程。 特征:基于数学逻辑对知识进行表示和推理。 11.什么是以网络连接为主的连接机制方法?它有什么特征? 解:用硬件模拟人类神经网络,实现人类智能在机器上的模拟。 特征:研究神经网络。 1.请写出用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表示知识的步骤。 步骤:(1)定义谓词及个体,确定每个谓词及个体的确切含义;(2)根据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概念,为每个谓词中的变元赋予特定的值;(3)根据所要表达的知识的语义用适当的联接符号将各个谓词联接起来,形成谓词公式。 2.设有下列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如下: Like(x,y):x喜欢y。 Club(x):x是梅花。 Human(x):x是人。 Mum(x):x是菊花。 “有的人喜欢梅花”可表达为:(?x)(Human(x)∧Like(x,Club(x))) “有的人喜欢菊花”可表达为:(?x)(Human(x)∧Like(x,Mum(x))) “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可表达为:(?x)(Human(x)∧Like(x,Club(x))∧ Like(x,Mum(x))) (1)他每天下午都去玩足球。 解:定义谓词如下: PlayFootball(x):x玩足球。 Day(x):x是某一天。 则语句可表达为:(?x)(D(x)→PlayFootball(Ta)) (2)市的夏天既干燥又炎热。 解:定义谓词如下: Summer(x):x的夏天。 Dry(x):x是干燥的。 Hot(x):x是炎热的。 则语句可表达为:Dry(Summer(Taiyuan))∧Hot(Summer(Taiyuan)) (3)所有人都有饭吃。

人工智能习题&答案-第6章-专家系统

第六章专家系统 6-1 什么叫做专家系统?它具有哪些特点与优点? 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也就是说,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 特点: (1)启发性 专家系统能运用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推理、判断和决策 (2)透明性 专家系统能够解释本身的推理过程和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以便让用户能够了解推理过程,提高对专家系统的信赖感。 (3) 灵活性 专家系统能不断地增长知识,修改原有知识,不断更新。 优点: (1) 专家系统能够高效率、准确、周到、迅速和不知疲倦地进行工作。 (2) 专家系统解决实际问题时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不可能遗漏忘记。 (3) 可以使专家的专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便推广珍贵和稀缺的专家知识与经验。 (4) 专家系统能促进各领域的发展,它使各领域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得到总结和精炼,能够广泛有力地传播专家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5) 专家系统能汇集多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协作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它拥有更渊博的知识、更丰富的经验和更强的工作能力。 (6) 军事专家系统的水平是一个国家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7) 专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 研究专家系统能够促进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专家系统对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将对科技、经济、国防、教育、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系统工程》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课程代码:03095 2014年9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方法的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本课程系统地讲述了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主要内容是系统工程方法论、模型化、评价和决策方法。本课程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我国许多支柱产业和领先行业都引入了系统工程理念和方法,如航空、航天、煤炭、电力、金融、保险及政府部门等。 系统工程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给人们提供了一套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论,即如何以系统的观念及工程的观念处理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系统的观念就是整体最优的观念,工程的观念就是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使得人们能够以工程的观念和方法来研究、解决各种社会系统问题。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方法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论、系统模型、系统评价方法和决策分析方法,能够形成对系统科学的总体了解,并且能够按照系统的观点,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做出决策。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充分分析系统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在对系统目标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优行动方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建立起系统分析的逻辑框架,能够搭建系统模型,掌握系统评价的多种方法以及系统决策分析方法,掌握系统工程的学习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系统工程》是项目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项目管理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本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系统与系统工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系统的概念是系统工程学科的基础,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系统工程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系统的概念与特性、管理系统的概念与特点、系统工程的概念以及系统工程方法论框架,了解系统工程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系统 识记:系统概念的形成、系统的定义 理解:系统的特性

人工智能(部分习题答案)..知识讲解

人工智能(部分习题答 案)..

1.什么是人类智能?它有哪些特征或特点? 定义:人类所具有的智力和行为能力。 特点:主要体现为感知能力、记忆与思维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行为能力。 2.人工智能是何时、何地、怎样诞生的? 解:人工智能于1956年夏季在美国Dartmouth大学诞生。此时此地举办的关于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问题的研讨会,第一次使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3.什么是人工智能?它的研究目标是? 定义: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 研究目标:用计算机模仿人脑思维活动,解决复杂问题;从实用的观点来看,以知识为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示方法和知识的使用。 4.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解:第一阶段:孕育期(1956年以前);第二阶段: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形成(1956~1970年);第三阶段:发展和实用化阶段(1971~1980年);第四阶段: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1980年至今)。 5.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解:知识的获取、表示和使用。 6.人工智能有哪些主要研究领域? 解:问题求解、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动定论证明、自动程序设计、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学、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检索等。 7.人工智能有哪几个主要学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主要学派: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 特点:符号主义认为人类智能的基本单元是符号,认识过程就是符号表示下的符号计算,从而思维就是符号计算;联结主义认为人类智能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认识过程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是并行分布进行的。 8.人工智能的近期发展趋势有哪些? 解:专家系统、机器人学、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检索。 9.什么是以符号处理为核心的方法?它有什么特征? 解:通过符号处理来模拟人类求解问题的心理过程。 特征:基于数学逻辑对知识进行表示和推理。 11.什么是以网络连接为主的连接机制方法?它有什么特征? 解:用硬件模拟人类神经网络,实现人类智能在机器上的模拟。 特征:研究神经网络。 1.请写出用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表示知识的步骤。 步骤:(1)定义谓词及个体,确定每个谓词及个体的确切含义;(2)根据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概念,为每个谓词中的变元赋予特定的值;(3)根据所要表达的知识的语义用适当的联接符号将各个谓词联接起来,形成谓词公式。 2.设有下列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如下: Like(x,y):x喜欢y。 Club(x):x是梅花。 Human(x):x是人。 Mum(x):x是菊花。 “有的人喜欢梅花”可表达为:(?x)(Human(x)∧Like(x,Club(x))) “有的人喜欢菊花”可表达为:(?x)(Human(x)∧Like(x,Mum(x))) “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可表达为:(?x)(Human(x)∧Like(x,Club(x))∧ Like(x,Mum(x))) (1)他每天下午都去玩足球。 解:定义谓词如下: PlayFootball(x):x玩足球。 Day(x):x是某一天。 则语句可表达为:(?x)(D(x)→PlayFootball(Ta)) (2)太原市的夏天既干燥又炎热。 解:定义谓词如下:

系统工程导论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简答题) 1、钱学森对于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元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记为 S = < E ,R > 2、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 (1) 系统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 (2) 这些元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3) 由于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 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第二章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计算题、简答题) 1、线性规划问题。(列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2、整数规划问题。(和线性规划问题差不多,但注意结果取整) 第三章系统分析(简答题、计算题) 1、系统分析的概念。 所谓系统分析,就是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及达到系统的目标,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系统的目的、功能、结构、环境、费用与效益等问题进行周详的分析、比较、考察和试验,而制订一套经济有效的处理步骤或程序,或提出对原有系统改进方案的过程。 2、系统分析的步骤。 (1)明确问题与确定目标。 (2)搜集资料,探索可行方案。 (3)建立模型。 (4)综合评价。 (5)检验和核实。 3、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 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KJ法等。 4、系统环境分析的概念。 第四章系统模型与仿真(计算题、简答题) 1、系统模型的分类。

2、系统建模的要求。 (1)现实性 (2)简明性 (3)标准化 3、结构模型。 系统结构模型是一种较正规的概念模型。这类模型对于理清思路、明确问题,与利益相关 者进行沟通,都极为有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模型就是系统结构模型。 4、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 第五章系统预测 1、系统预测一般步骤。 第七章系统决策 1、决策的概念、西蒙决策过程的具体步骤、决策问题的要素、决策问题的分类。 决策的概念:为实现特定的系统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涉及的诸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对若干可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择最佳方案或满意方案所作出的决定。 西蒙决策过程的具体步骤:(1)情报阶段:调查环境,寻求决策的条件和依据; (2)设计阶段:制定和分析可行方案; (3)抉择阶段:从可行方案中选一个行动方案; (4)实施与评价阶段:将行动方案付诸实施并评审。 决策问题的要素:(1)试图达到的明确目标; (2)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一般两种以上);

系统集成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要求 (1)掌握计算机软件,网络和信息系统集成知识; (2)掌握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方法和工具; (3)熟悉信息化知识; (4)熟悉系统集成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5)熟悉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职业道德要求; (6)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与安全管理体系; (7)了解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 (8)了解信息系统服务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等相关体系; (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的技能要求有以下10个方面的要求。 1、网络 基础知识:深刻理解网络基本概念,例如>ISO/OSI、TCP/IP、 VLAN、各种LAN、WAN协议、各种路由协议、NAT等等; Cisco:熟悉Cisco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熟悉Cisco一些主要的技术例如VOIP、Qos、ACL等; Nortel:熟悉Nortel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 Huawei-3com:熟悉Huawei-3com产品线 Foundry:熟悉Foudry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 2、主机 基础知识:熟悉服务器的基本知识,例如各种RAID、各种外设、SCSI卡等等; Sun Solaris:熟悉Sun小型机产品线,掌握各个版本的Solaris使用; IBM AIX:熟悉IBM小型机产品线,掌握各个版本的AIX使用; HP HP-UX:掌握HP-UX的基础知识; Linux:熟悉主流版本的Linux的安装、使用、配置; MS Windows:熟练掌握Windows NT、2000、2003的安装、使用、配置、排错。 3、数据库 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会使用简单的SQL语句,了解数据库复制、数据仓库等高级概念; Sybase ASE:熟悉Sybas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装、配置、维护、排错、复制;Oracle DB:熟悉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装、配置、维护、排错、复制;MS SQL Server:熟悉MS 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装、配置、维护;

系统工程考点

1.课程简介: 《管理系统工程》是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的一类新型科学群。它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以及运筹学、系统工程、管理技术等。 该课程有三个特点: (1)研究对象广泛; (2)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学科; (3)在处理复杂的大系统时,常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目的: 该课程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思想指导下,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管理系统工程基本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管理系统工程的性质、任务、作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系统管理的思想,能够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运用所学知识、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整体观念出发探求管理活动的最优计划、最优组织、最优方案和最优控制,使管理系统发挥出整体优化功能,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章系统科学的形成及体系结构 第一节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系统科学( System Science )作为一门科学有它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而且由于系统科学是一门横断科学,它既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也与社会科学的很多学科有紧密联系,因此系统科学发展的历史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是紧密相连。 从总体上看来,系统科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系统思想产生和形成; 定量的系统科学方法的建立;综合的系统科学体系构建三个阶段。 一、系统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系统思想产生和形成) (一)客观世界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过程的大系统 从结构上看----多层次 从内容上看-----多因素 从时间上看-----多过程 特点:相对独立,互相关联。 (二)大规模改造世界的斗争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及应用 (1)阴阳八卦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天地万物产生的本原 两仪: 阴:消极、退守、柔弱、地、秋、月、夜、女、黑、冷、降 阳:积极、进取、刚强、天、春、日、昼、男、白、 热、..... 四象:春夏秋冬、东西南北、阴阳刚柔、金木水火.. 八卦:乾、坤、震、巽(xun)、坎、离、艮(gen)、兑 天、地、雷、风、 水、 火、山、 泽 实质: a 强调观物取象,不是孤立地看待各种现象; 系统工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