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溴氯海因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溴氯海因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溴氯海因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溴氯海因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学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 实习报告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年级: *****级 学生学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老师: ****** 实习地点:海埂公园(滇池)田溪公园 日期: 2014年6月30日——7月9日 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姓名:****** 学号:**********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一.分组情 况 (2) 二.实验目 的 (2) 三.实验准 备 (2) 1.了解实 验 (2) 2.简易采水器制 作 (2) 四.实验流 程 (2) 五.实验器材及药 品 (2) 六.实习步骤安 排 (3) 七.注意事 项 (3) 八.实验成 果 (3) 九.实习总 结 (6)

十.附 录………………………………………………………………………………………… 7 十一.参考文献 (7) 摘要 水生生物学是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所以学院的老师为了使我们 学得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和巩固课堂的理论知识,达到此专业的一定知识水平,让 我们初步掌握一般的普遍的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通过对各类简单水生维管束的和简单结构的微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以及水域环 境的实习观察,达到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目的。此实习我们主要是对滇 池动植物采样和田溪公园水体采样。通过实习,让我学会了如何采取水样,制作 标本和鉴定步骤等专业知识。 前言 滇池位于昆明市中心偏西南方地区总面积770平方公里。昆明历史悠久,远 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滇池周围地区就有人居住。滇池亦称为昆明湖、昆明 池。中国云南省的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着名游览、疗养胜 地。由地势构造陷落而成。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 最深8米。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 滇池地区湿地观赏植物种类丰富,通过本次实地勘察发现在滇池地区湿地观 赏植物种类数目庞大,具有较高观赏、生态及其他实用价值。根据2001~2002年 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得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7种及变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1 名词解释 1. 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2.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 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 4. 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 个唾液腺。 5. 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 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 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齿式: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用数字等符号表示称为齿式。 15. 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6. 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夏卵直接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为单倍体,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17. 不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 18. 夏卵:又称为需精卵,卵壳很薄,不需要经过受精,也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可混交雌体。 19. 休眠卵:卵壳厚,壳上具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或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等各种不

水生生物学复习

《水生生物学》课后思考题 藻类概述: 1.解释:水华,赤潮,囊壳,蛋白核 2.藻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与高等植物有何异同??藻类包括哪些类群? 3.藻类植物细胞构造如何?藻类色素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4.藻类有哪几种体制? 5.藻类有哪些繁殖方法? 6.简述各门藻类同化产物的类型,特点和加碘染色后的特征。 7.试述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8.藻类植物可分为几种生态类群?各种生态类群在渔业水体中的作用如何? 11.什么叫水华?水华有哪些类型?淡水藻类有哪些常见的水华种类? 12.水华在渔业水体中有何意义? 蓝藻门 1.解释名词:假空泡,异形胞,厚壁孢子,段植体,湖靛,复大孢子 简述蓝藻的特征。 3.蓝藻门植物如何区别与其它门类的藻类?它们有哪些特殊的特征? 7.蓝藻植物水华有何特点?最常见的被称为"湖靛"的是什么藻? 9.我国食用蓝藻类有哪些? 隐藻门: 1.隐藻门主要特征是什么? 2.在养鱼水体中哪个属最常见?形成什么样的水华?在养鱼池中有何意义? 甲藻门: 1.甲藻门有何特征? 2.甲藻门植物贮藏物质是什么?与哪些门的藻类植物相同? 3.试述横裂甲藻亚纲细胞壁的结构。并以多甲藻为例,说明甲片式的含义。 6.能形成赤潮的甲藻有哪些种类? 金藻门: 1.金藻门有何特征? 2.金藻门特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黄藻门: 1.简述黄藻门的主要特征。 2.黄藻门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3.黄藻门植物多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水体中? 硅藻门: 1.解释:壳套、相连带、间生带、隔片、假壳片、壳缝、假壳缝、管壳缝、龙骨点、龙骨突。 2. 硅藻门有何特征?试述其细胞壁的结构。 3. 硅藻门植物细胞壁结构如何?在显微镜下如何将硅藻类与其它藻类区分开来? 4.硅藻门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5. 硅藻门植物能运动吗?为什么? 6. 硅藻门植物主要繁殖方法有何特点? 裸藻门: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7.7

一、总则 (一)调查目标 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 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 (一)调查准备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

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二)技术要求 1、调查采样频次 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 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 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 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1]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有被降解的化合物种类浓度,微生物群体的活性如群体的相互作用直接控制反应速度的环境因素。 一.生物降解作用 生物降解是引起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环境过程之一。水环境中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依赖于微生物通过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当微生物代谢时,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碳;另一些有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由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因此,有机物生物降解存在两种代谢模式:生长代谢(Growth metabolism)和共代谢(Co-metabolism)。这两种代谢特征和降解速率极不相同,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生长代谢 许多有毒物质可以像天然有机化合物那样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基质。只要用这些有毒物质作为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便可鉴定是否属生长代谢。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微生物可对有毒物质进行较彻底的降解或矿化,因而是解毒生长基质去毒效应和相当快的生长基质代谢意味着与那些不能用这种方法降解的化合物相比,对环境威胁小。 2.共代谢 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它在那些难降解的化合物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展示了通过几种微生物的一系列共代谢作用,可使某些特殊有机污染物彻底降解的可能性。微生物共代谢的动力学明显不同于生长代谢的动力学,共代谢没有滞后期,降解速度一般比完全驯化的生长代谢慢。共代谢并不提供微生物体任何能量,不影响种群多少。然而,共代谢速率直接与微生物种群的多少成正比,Paris等描述了微生物催化水解反应的二级速率定律: 由于微生物种群不依赖于共代谢速率,因而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可以用 Kb=Kb2·B表示,从而使其简化为一级动力学方程。 用上述的二级生物降解的速率常数文献值时,需要估计细菌种群的多少,不同技术的细菌计数可能使结果发生高达几个数量级的变化,因此根据用于计算Kb2的同一方法来估计B值是重要的。 3.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能力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适应能力及降解潜力 生物降解:复杂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成结构较简单化合物或被完全分解的过程。 终极降解:有机物彻底分解至释放出无机产物CO2与H2O 的过程。 生物转化:通过微生物代谢导致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某种改变、生成新化合物的过程。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物质的化学结构 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难易程度首先取决于生物本身的特性,同时也与有机物的结构特征有关。 环境物理化学因素

水体污染及防治教案

第八章水体污染及其主物防治 水体是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招泽、水库、地下水、川和海洋等。 水体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底泥及水生生物等完整生态系统,它是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 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的数量达到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程度。 我国水资源总量相对较丰富,地表径流总量为27万亿m3,占世界第六位;相当于陆地流总量的5%。 但我国入均占有水量非常少,人均占有地表水仅2639m3,居世界第 110位,世界人均径流量的四分之一。 我国城币缺水更为严重,全国统什有434个城市缺水,其中50个城市属水荒城市。我国有三亿多亩农田受干旱威胁,成灾面积约1亿亩,14亿亩草场缺水。农村有5 000多万人饮困难。3 000多万头牲畜缺水。我国是世界 13个贫水国之一。 2000年全国工业(不包括火、核电工业,下同)废水排放量为509亿m3,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239万t和113万t。 东部地区工业废水及COD、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49%、55%和40%;中部地区分别占35%、31%和40%;西部地区分别占16%、14%和20%。 2000年全国城镇(包括所有具有下水管网的建制市和建制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29亿m3,城镇生活污水中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655万t和69万t。 东部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及COD、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城镇排放量的57%、62%、58%; 中部地区分别占27%、27%、30%; 西部地区分别占16%、11%、12%。 全国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及近岸悔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黄河断流时间最长的年份 废污水排放量的变化 1980~2000年,全国城镇生活用水由81亿m3增加到325亿m3,年均增长率达7.2%;工业用水量由418亿m3增加到1 163亿m3,年均增长率达5.3%。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之和占总用水的比例由11.3%提高到26.5%。与用水量增长趋势一致。 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开展水体污染及其生物防治的研究是污染生态学中重耍的研究课题。 污水灌溉、氧化塘和上地处理系统是污水生物处理的重大措施 第一节污水灌溉 污灌增加的原因: 水土分布不均匀,华北、西北 污水排放增加,农业用水矛盾加大 概念 污水灌溉(sewage irrigation)一般是指使用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巾污水灌溉农田、森林和草地。 城市污水通常是指含有大量生活污水和商业污水以及少量工业废水的混合污水,也有全部用工业废水(主要指农产品加工废水)进行灌溉的。 污水灌溉可分为:

水生生物学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水生生物学》考试大纲 Ⅰ.考察目标 1、了解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特征。认识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水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及研究方法。 2、应用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形态和分类部分占50%,淡水生态学部分占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 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填空题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五、参考书目 1.赵文。《水生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2.何志辉。《淡水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Ⅲ.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形态和分类 一、绪论 1.掌握水生生物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任务 2.水生生物在渔业和水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3.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及发展 4.水生生物学的分支及应用领域 二、藻类 1.藻类、浮游植物和着生藻类的定义 2.藻类细胞构造特点 3.藻类的经济意义及繁殖方法 4.淡水九个藻门的主要特征及各门的常见种类特征。 三、水生维管束植物 1.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常见属的特征2.植物体的构造对水环境的适应 3.不同层次和相同层次群丛的表示方法。 四、浮游动物 1.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主要特点、繁殖方式及常见属的特征2.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 3.浮游生物对浮游生活的适应机制 五、底栖动物 1.底栖动物的主要特点 2.底栖动物的生态分布 3.底栖动物的繁殖方式 4.常见底栖动物属的特征。 六、自游动物 1.河蟹、虾的基本构造 2.河蟹、虾常见属的特征。 七、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1.生生物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 2.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步骤及室内整理 第二部分:淡水生态学 一、绪论 1.淡水生态学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定义、研究的对象 2.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归纳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答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能体现膜结构特点。(信息交流功能) 2.细胞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起始密码子。(启动子) 4.植物细胞内的色素有四种。(还有花青素等) 5.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氢键的形成。(磷酸二酯键) 6.加热使H2O2分解,是因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提供了反应的活化能) 7.大肠杆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原核细胞无高尔基体) 8.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为热能和ATP。(ATP中的化学能) 9.A与a基因的本质区别是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遗传信息不同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10.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RNA是生物大分子,有许多核糖核苷酸组成,故也有许多碱基。只不过有三个碱基充当反密码子) 11.若半透膜两侧质量分数分别为10%蔗糖溶液与10%葡萄糖溶液,且半透膜不允许此两种物质通过,则两侧液面持平。(由于蔗糖分子量大,分子浓度小,渗透压低,所以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一侧扩散到葡萄糖溶液一侧的多,葡萄糖一侧液面高) 12.显性基因A与隐性基因a区别是所含的遗传密码不同.(遗传信息) 13.将酵母菌培养条件从有氧条件转变为无氧条件,葡萄糖的利用量会减慢(加快) 14.ATP与ADP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顺利进行。(酶的催化作用) 15.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有一种,无主次之说) 16.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1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15题) 18.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定有叶绿体。(原核生物如蓝藻,光合细菌无叶绿体) 19.癌细胞的产生仅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20.有丝分裂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异源二倍体或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植物有丝分裂时无同源染色体)

影响微生物生物降解的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物降解的因素 生物工程072班韩轩 070302205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生物降解是什么。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是微生物(也包括其它生物)对物质(特别是环境污染物)的分解作用。它和传统的分解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又有分解作用所没有的新的特征(如代谢,降解等),因此可视为分解作用的扩展和延伸。 从生物降解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白,微生物的生长对生物降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将从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来讨论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营养条件、温度、PH值、需氧量以及有毒物质。 1.营养条件 营养物对微生物的作用是:(1)提供合成细胞物质时所需要的物质;(2)作为产能反应的反应物,为细胞增长的生物合成反应提供能源;(3)充当产能反应所释放电子的受氢体。所以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包括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和产生能量的物质。微生物种类繁多,各种微生物要求的营养物质亦不尽相同,根据对营养要求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特定的种类。 根据所需碳的化学形式,微生物可分为:(1)自养型;(2)异养型。 根据所需的能源,微生物可分为:(1)光营养型;(2)化能营养型。 2.温度对生物降解的影响 温度对微生物具有广泛的影响,不同的反应温度,就有不同的微生物和不同的生长规律。从微生物总体来说,生长温度范围是0~80℃。根据各类微生物所适应的温度范围,微生物可分为高温性(嗜热菌)、中温性、常温性和低温性(嗜冷菌)四类。 微生物的全部生长过程都取决于化学反应,而这些反应速率都受温度的影响。在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适温度范围内,若反应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增快,微生物增长速率也随之增加,处理效果相应提高。但当温度超过最高生长温度时,会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及酸系统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严重时蛋白质结构会受到破坏,导致发生凝固而使微生物死亡。低温对微

关于生物调查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生物调查报告范文

编号:FS-DY-69562 关于生物调查报告范文 题目:生物资源调查 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班级:***** 姓名:*** 1 引言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巩固和扩大我们所学知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认识常见的淡水海洋植物,了了解其主要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经济意义或危害,了解水生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使我们学会海洋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固定方法,锻炼我们劳动观念及动手能力,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等。 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各类水生环境(包括岩滩、

泥滩、沙滩、池塘、河流)的生态环境特征及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定性定量调查,浮游生物的定性和定量调查,海洋生物标本处理制作等。 2 节肢动物 2.1 中国明对虾 2.1.1 简介 中国明对虾又称东方对虾,旧称中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过去常因成对出售,故称对虾。学名,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旧称penaeus chinensis) 2.1.1 形态特征 个体较大,体形侧扁。雌体长18~24厘米,雄体长13~17厘米。甲壳薄,光滑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呈棕黄色。通常雌虾个体大于雄虾。对虾全身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一对。有5对步足,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头胸甲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角。额角上下缘均有锯齿。 养殖品一般体长12-15厘米,体重20-40克。生命周期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1名词解释 1.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2.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 4.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个唾液腺。 5.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

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齿式: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用数字等符号表示称为齿式。15.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6.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夏卵直接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为单倍体,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17.不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 18.夏卵:又称为需精卵,卵壳很薄,不需要经过受精,也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可混交雌体。 19.休眠卵:卵壳厚,壳上具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或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

影响微生物降解因素

影响污染物降解生物因素 影响污染物降解的生物因素我认为可以大体从三方面分析下: 一、有机物结构与生物可降解性 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难易程度与有机物的结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有机物生物降解的机理是:1、水中溶解的有机物能否扩散穿过细胞壁,是由分子的大小和溶解度决定的。目前认为低于12个碳原子的分子一般可以进入细胞。至于有机物分子的溶解度则由亲水基和疏水基决定的,当亲水基比疏水基占优势时,其溶解度就大。2、不溶于水的有机质,其疏水基比亲水基占优势,代谢反应只限于生物能接触的水和烃的界面处。尾端的疏水基溶进细胞的脂肪部分并进行β-氧化。有机物以这种形式从水和烃的界面处被逐步拉入细胞中并被代谢。微生物和不溶的有机物之间的有限接触面,妨碍了不溶解化合物的代谢速度。3、有机物分子中碳支链对代谢作用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碳支链能够阻碍微生物代谢的速度,如正碳化合物比仲碳化合物容易被微生物代谢,叔碳化合物则不易被微生物代谢。这是因为微生物自身的酶须适应链的结构,在其分子支链处裂解,其中最简单的分子先被代谢。叔碳化合物有一对支链,这就要把分子作多次的裂解。具体来说,结构简单的有机物一般先降解,结构复杂的一般后降解。 二、共代谢作用 共代谢的概念:有一类物质称为外生物质或异生物质,是指一些天然条件下并不存在的由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例如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其中许多有易被各种细菌或真菌降解,有些则需添加一些有机物作为初级能源后才能降解,这一现象称为共代谢。 共代谢过程不但提出了一种新的代谢现象 ,而且已被作为一种生化技术在芳香族化合物生物解研究中得到应用。G ihon等以共代谢为手段 ,分离和确定了卤代苯和对氯甲苯的假单胞菌的氧化产物 ,这有助于研究氧进入芳香环的机制。F ocht和Alexander等应用共代谢技术建立了 DDT的环断裂机制。Horvath 利用共代谢反应步骤少的优点 ,分别确定了 2 ,3 ,6 —三氯苯甲酸降解过程中所含的氧化、脱经和脱卤反应 ,从而发现了无色杆菌代谢 2 ,3 ,6 —三氯苯甲酸的途径。Hanne、 Jaakko、 Woods、 Mary 等利用厌氧反应器中存在共代谢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作用 经过几个月的微生物学的初普学习,了解对微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浅谈一下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关键词:微生物水体污染治理修复 水体污染是拍出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出了在水滴中的含量和超出了它的本生自净能力,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 生态平衡,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和人们的生产活动 1.微生物处理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类型中的应用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引起大量藻类及水生植物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变化,加速水体的老化,造成水体的进一步恶化,是水生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影响和破坏,影响人们的生产和活动。 微生物在污水的生态修复中起到主导作用。微生物个体虽小。分解效率高,微生物因为个体小所以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富集大量的微生物个体,每个个体就相当于一个净化装置,从而连成净化系统达到净化效果。另外,微生物的分辨率高,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到两天内消减有机物的量可以达到90%以上,所以微生物时污染物精华的贡献者。 2微生物治理污染水体的机理。 机理是细菌降解农药的酶促反应,及农药化合物经过一系列方式进入细菌体内,然后经过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最终将农药分解成小分子的无毒或毒性较小的化合物。 水解反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酯键和酰键被水解,使得农药脱毒。 氧化作用。微生物通过合成氧化酶是分子氧进入有机分子,尤其是带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毒性较高的化合物插入一个羟基或形成环氧化合物。 3.微生物的修复技术 微生物可以将受到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降解成无机物,对部分无机污染物如氨氮进行还原从而去除,为了充分发挥微生物的降解和转化能力,下面有两种方式:给土著微生物提供适合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可以激活生长代谢处于缓慢的土著微生物,使其重新具有污染物高速分解的能力。第二,补充污染物高速讲解微生物,可以是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菌群,也可以从受污染物水体和泥低中分离筛选富集培养,在返回受污染水域,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结合转移。 4.有益菌在治理污染物中的作用。 有益菌属于纯生物制剂,它含有抗氧化物质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对人,植物,都友协调和促进作用。 有益菌的最大特点:一,对使用者负责,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良好的紧急效益。

水生动物调研报告

水生动物调研报告

目录 第一章水生动物的基本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水生动物的定义、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水螅、涡虫、教学用环节动物及浮游动物的简 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水生动物毒理性研究 (6) 1.4水生动物营养学、生殖生理和发育生物研究.. 7 第二章相应书籍及设计规范等目录信息 (8) 第三章相关性专题网站 (8)

一、水生动物的基本概念 1.1水生动物的定义、分类 →水生动物的定义 水生动物(aquatic animal),中生活的动物。大多数是在物种进化中未曾脱离水中生活的一级水生动物,但是也包括像鲸鱼和水生昆虫之类类由陆生动物转化成的二级水生生物,后者有的并不靠水中的溶解氧来呼吸。按照栖息场所可分为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两种。在脊椎动物中,由于体液的渗透压一般介于海水和淡水之间,故在体液渗透压调节机制方面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之间具有相反的情况。 →水生动物的分类 水生动物可分为为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毛颚动物门、脊索动物门、轮虫动物门。 1.2水螅、涡虫、教学用环节动物及浮游动物的简介→水螅 腔肠动物门水螅纲ydrozoa)螅形目(Hydroida)动物。生活环包括3期:1.自由游泳的浮浪幼体,约1公厘(0.04吋)长;2.附著生活的水螅期,由浮浪幼体固著後发育成,通常成群体;3.水母体水螅体释出。例如广布世界的薮枝螅水母属(Obelia)在进化过程中,许多螅形类的水母期保留在水螅体群体上。群体一般高5~500公厘,有分枝,上生有水螅体。水螅体管状,由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组成,顶端有口,周围有一圈触手。水螅体的基端和与群体等长的一根有生命的总管(共肉相连,个体间可通过共肉交换食物。共肉外面有一粗糙的几丁质鞘(围鞘)保护。群体随著水螅体数目的增多而生长,但也进行有性生殖。群体周期性也产生生殖体茎),生殖体释出浮浪幼体或水母体(随种类而异)。有些种类的水螅体能缩入水螅鞘内,水螅鞘是围鞘的扩展部分,但有的无水螅鞘。多数种类生活在海中,但有的在淡水中。水螅属(Hydra),单独生活。螅形目约有2,000种。

水生生物学

绪论 一、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Hydrobiology ---Freshwater Biology ---Ocean Biology (一)定义: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两大生态类群。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淡水生物学是研究淡水中的生物科学。具体讲:它是研究淡水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及其经济意义等的一门学科,对淡水渔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并以此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的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等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掌握其群落组成、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规律,使有益种群得到增殖,有害种群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水体生产力目的。 (三)任务: 1、认识一般水体主要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动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经 济意义。 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数量种群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以综合分析资料指导生 产(鱼产力与水质关系)。 3、掌握一般水生生物(淡水生物)的调查分析方法。 (四)与其它学科关系: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与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鱼类生态学、水化学、湖沼学、水文学关系密切,是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学科。 二、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 水生生物学从19世纪末叶(1870年)以后才兴起的一门学科 (一)发展原因 1、渔业发展: 捕捞过度,资源变薄(根据饵料分析资源); 与养鱼业发展有关(鱼类的饵料环境)。 2、工业污染: 促使人们去进行净化水体,只有生物净化才不至于重复污染。

10级水生生物复习题

复习题 一、填空题: (一)、硅藻: 1.硅藻细胞壁由和组成。 2.硅藻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称为。 3.硅藻通常可形成三种孢子,即、和。4.硅藻细胞壳由上、下两壳套合成,壳顶和壳底称为,壳边称为,壳套则为部分。 5.硅藻门分为纲和纲。 6.海洋浮游硅藻多属于目。 7.由于种类多、数量大,常被誉为海洋的“草原”。 8.硅藻细胞壁壳面花纹有和两种类型。 9.硅藻细胞壁向内部伸展的片状结构称为。 10.某些硅藻具有运动能力,是因为有结构。 (二)、甲藻: 1.甲藻的上锥部有4组板片,即、、和。下锥部2组,即和。 2.横裂甲藻具有2条鞭毛,一条为横鞭,呈状,环绕于横沟内,作运动,使身体;另一条为纵鞭,作运动,使身体。 3.把甲藻细胞分为上椎部和下椎部。 (三)、绿藻门: 1.绿藻的繁殖方式有三种类型,即、和。 2.绿藻门分为两个纲、纲。 3.绿藻门的细胞壁由和组成。 4.把鼓藻细胞分为两个半细胞。 5.绿藻门水绵的有性生殖有接合和接合两种类型。 (四)、蓝藻门: 1.蓝藻的特征色素为,故藻体带有蓝色。 2.蓝藻的细胞壁分为内、外二层,内层为,外层为。 3.蓝藻的色素位于中,而金藻的色素位于中。 4.蓝藻藻殖段的产生是由于在藻丝的胞间位有或。 (五)、其它浮游植物: 1.金藻和黄藻的同化产物都是和。 2.生活的金藻一般为色,黄藻一般为色。 3.隐藻细胞前端有一特殊形态为,伸向原生质体深处。 4.隐藻和裸藻的主要运动胞器为。 5.蓝藻的同化产物为,裸藻的同化产物为。 (六)、原生动物: 1.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三种,即、和。 2.原生动物门可分为4个纲,而在海洋里浮游的主要是纲和纲的种类。 4.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3种:、和。6.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通常可分为和两部分。 (七)、轮虫动物门: 1.轮虫动物门分为两个纲,其分纲的主要依据为 。

河湖水污染生物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

河湖水污染生物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 1我国地表水污染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不断加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目前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在全国138个城市河段中,流经繁华区域的绝大部分水体均污染严重,其中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体的占38%。 2012全年共监测地表水五大水系88条河段,长2048.2公里,IV类、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3%;劣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2.1%。 河湖水体治理修复,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2河湖水污染生态修复技术 目前,国内已广泛使用的河湖污染水体生态治理技术主要有五项:生物膜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浮岛技术、固定化生物酶技术以及曝气增氧技术。 生物膜修复技术核心在于微生物生境载体材料的选择。生物膜修复材料一般分为孔性材料、聚合物膜材料、有机/无机凝絮剂、光催化材料、氧化剂五大类,市面上常见的有仿水草式填料、辨带式填料、环状悬浮式填料、悬浮球状填料、复合式填料等。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生态浮岛技术是利用植物生态原理来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同时浮岛植物也营造了水面的景观。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将特选的微生物固定在选证的载体上,使其高度密集并保持生物活性,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快速、大量增殖的生物技术。 固定化酶技术是用载体把酶约束在一定的区域中进行催化反应,使反应后的酶可以反复使用的一项技术。

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报告

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水生生物资源 调查报告 2015年 10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1.1 情况介绍 (1) 1.2调查背景 (2) 第二章调查内容与方法 (3) 2.1位点设置 (3) 2.2调查时间、频率及采样方法 (4) 2.3、调查项目与分析测试方法 (5) 2.4、评价标准 (6) 2.5评价方法及项目 (7) 第三章调查结果 (9) 3.1水质调查结果 (9) 3.2沉积物调查结果 (13) 3.3浮游植物调查结果 (17) 3.4浮游动物调查结果 (25) 3.5底栖动物调查结果 (29) 3.6鱼类调查结果 (32) 第四章结果分析与建议 (37)

第一章基本概况 1.1 情况介绍 1.1.1 地理位置 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简称海珠湿地)东起珠江后航道,西至广州大道南,北起黄埔涌,南至珠江后航道,包括海珠湖和万亩果园核心区两部分,占地总面积16500亩,是广州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绿核,是广州市城区重要的生态隔离带,被誉为广州的“绿心”。海珠湿地区域内河网纵横交错,湿地资源丰富,包括石榴岗河、淋沙涌、后滘涌、土华涌、西江涌、龙潭涌等相关39条河涌,其中城市内湖湿地59.7公顷,河涌湿地214.6公顷,涌沟-半自然果林镶嵌复合式湿地202.3公顷,湿地率达54.8%,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域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海珠湿地的保护建设为广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特别重要的生态保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1.1.2 水文特性 海珠区内主要有三大水网系统,流经海珠湿地的主要有黄埔涌水系、赤沙滘水系和石榴岗河,都为感潮河涌,水流为双向流,各河涌出口均有水闸控制,内涌水位受水闸调控。海珠湿地内主要河涌共有44条,总长度约75.453 km,较大的有石榴岗河、黄埔涌、赤沙涌、北山涌、土华涌等河涌。 海珠湿地受潮汐影响明显,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潮汐水主要由黄埔涌和石榴岗河流入。其中黄埔涌与赤沙涌、北山涌和沙滘涌相连,组成了湿地北区水网体系;由石榴岗河进入的潮汐,经过西江涌、塘涌、土华涌、台涌、海珠湖组成湿地西区水网体系,并经杨湾涌、西碌涌再流入珠江。 1.1.3 气象特征 海珠湿地所在的海珠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表现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小的特点。气温年平均为21.47℃,整年无霜期338天。降雨主要集中在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 名词解释: ecosystem:在任何生物区中,不同的生物种群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群落只能在与周围非生物环境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存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境这种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叫做生态系统。neuston:指生活在水面区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Community:自然界任何一个生物种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一个地区总是生活着多个种群,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规律的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 compensation point: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 nekton:是一类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游泳能力强,可逆流游泳的生物。淡水中主要指鱼类。 Biomass:指水域中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 Population:在某种生物的分布区内,任何分布地段中近种生物个体的总合体,或者说是一种生物的自然集合。如生活在同一水域内任何一种鱼的个体,就是这种鱼的种群,其他如浮游植物种群,底栖生物种群等等。 Plankton:指生活在水层区,以浮游方式生活为主,缺乏游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浮游生物是水环境中鱼、贝、虾等淡水动物的主要饵料,是水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niche: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 littoral zone(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这一带的深度按水的透明度而不同,一般为6-8m。 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 6.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 10.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11..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副淀粉:副淀粉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的同化产物。是一光亮带白色而不透明的物体,但是它多半是比较大形而且是环状中空或棒状或椭圆形或或球形。 呼吸系数:指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消耗的氧量之比。 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4.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5.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补偿光线强度: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8.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9.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赤潮:肥水池塘往往由于某一浮游植物种群繁殖过盛,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及浮膜的现象,称为“水华”或“水花”。其中由于微囊藻大量繁殖使水面飘浮着蓝绿色的浮膜或团块引起的水华称“赤潮”,也叫“湖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