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博传播过程中的“双刃剑效应”,影响公共事件走向的机制分析

微博传播过程中的“双刃剑效应”,影响公共事件走向的机制分析

微博传播过程中的“双刃剑效应”,影响公共事件走向的机制分析

(2010-12-31 01:24:50)

转载

自2009年8月新浪微博启动测试以来,微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使其对政治、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影响逐步显现。它使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面获得了更充分的主动权,也使个体在记录社会、影响社会方面具有了更大的力量。微博不仅让公众具有了积极利用媒介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影响社会的能力。本文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演变成公共事件为例,考察微博个体能量被聚合起来后产生的“裂变效应”,微博所具有的“互粉”和“转发”功能,怎样影响到“宜黄事件”的最终走向并直接推动了这一事件的解决。

微博的“议程设置”:公众决定议题

微博使得人们即使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也能就同一话题发表意见,构成了虚拟的公共意见平台。

微博能够根据关键字的出现频率,统计出正在被热议的话题。这些话题之所以出现在微博首页,并非媒体的议程设置而是公众自身对于现实的认知、思考的结果,越多的人讨论某一话题,它的标签越可能被放置在首页。因此,在微博传播中,公众正在成为“议程设置”者。“真正能决定信息是否具有公共意义的,不是下达信息的媒体(或它们背后的政治权力),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信息的公众。”①2010年9月16日,新浪和腾讯微博首页都被江西宜黄钟家姐妹“女厕攻防战”话题所占领,体现了公众正在成为微博传播中重要的议程设置者。

2010年9月10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钟如翠的母亲罗志凤、妹妹钟如琴以及大伯叶忠诚因抵制江西省宜黄县政府的拆迁工作,在自家屋顶引火自焚。

9月16日,钟家女儿钟如翠和钟如九准备在江西南昌机场乘坐8:15分的航班去北京接受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栏目的采访。7点10分左右,《新世纪周刊》记者刘长接到钟如翠的电话,称她和妹妹钟如九无法登机。7点39分,刘长发表了一条微博:今天上午7点,抚州自焚事件伤者钟家的两个女儿在南昌昌北机场,欲买机票去北京申冤,被一直监控她们的宜黄当地40多个人控制在机场,家属报警无用,现仍在机场,处于被扣状态中,泣血求助网友。

刘长这条微博只获得了寥寥数条转发。约20分钟后,网络意见领袖慕容雪村转发了刘长的这条微博。

钟家拆迁自焚事件由于微博的介入,开始进入微博公共话语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对于网络中的“议程设置”来说,议题可以起源于专业媒体,也可以起源

于公众。而微博议题更多地来自于普通公众,然后经由媒体人和网络意见领袖的转发放大影响力。钟家拆迁自焚事件的消息来自于钟如翠给《新世纪周刊》记者刘长的电话,应该说,公众和媒体人的微博直播和转发共同促成了这一公共议题。

微博局部性优势意见的形成

“微博中意见气候的形成,越来越多地依赖‘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自下而上的方式指的是意见气候的形成并不是由大众传媒的力量来主导的,而是由在某些局部形成的优势网民意见扩散、汇聚后形成的一种意见环境。”②

微博直播、转发和评论,使个人的声音放大到社会空间,个人行为放大为社会性行为,微博成为公共话语空间,个体可以通过这一公共空间获得影响社会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正在成为个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入口,而使越来越多的“私人议题”、“谈话议题”演变成社会公共话题。

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网络意见领袖慕容雪村转发了刘长的微博,不到一个小时,这条微博已被转载近千次,到当天上午,这条微博已被转发2700多次,并获得了超过1000条评论。钟家姐妹在南昌机场的遭遇获得了公众和网民的关注,而伴随着《凤凰周刊》记者邓飞的微博直播,公众对于钟家姐妹的关注以及对这一事件开始形成优势意见:即同情、支持钟家姐妹,对宜黄相关官员谴责和批评。

局部性优势意见在网络中的扩散

微博具有“互粉”、“转发”以及“评论”功能,使每一个微博作者可以对自己的“粉丝群”进行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而“粉丝们”对所认同的信息和意见表达,用“转发”功能实现“信息流”、“意见流”裂变式的传播,评论功能则使这一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了“评论流”,这种聚变和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微博空间迅速成为一张不断扩张的关系网络,这张网络使得个体信息和意见广泛传播,形成微博优势意见,并最终形成社会影响力。

微博的兴起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发布和接收信息。但微博可能会导致信息泛滥、谣言滋生等,其负效应也不容忽视。微博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发挥其最大效用,值得反思与研究。

而微博用户的特殊性,又使这一空间具备了迅速传播公共意见的可能。在现有的微博中,除了个人,微博还可以是一家媒体、网站、一个栏目、一个组织。新浪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8月,共有466家主流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118家报纸、243家杂志、36家电视台和69家电台。用户的多元和特殊性使微博传播同时呈现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使优势意见传播极快。

《凤凰周刊》记者邓飞此后把南昌机场直播编辑成“机场女厕攻防战”,发出了8条微博。微博直播和转发使宜黄钟家姐妹“女厕攻防战”在网络中迅速升温,引发了微博传播中的转发狂潮,形成了微博传播中的“信息流”、“报道流”和“评论流”。

在此阶段,大众传媒的力量开始介入,大众传媒对于优势意见推波助澜式的传播,使这一事件迅速演变成社会公共事件,亿万公众热议和关注钟家姐妹的命运、钟家拆迁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

邓飞详细地记录下了大众传媒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传播。至此,这起钟家拆迁自焚事件由一个区域性的拆迁纠纷演变成社会公共事件。

在微博传播中,简单而强烈的价值判断更容易成为优势意见,优势意见通常具有一种共鸣性。这种共鸣性最终成为网络中一种引人注意的强音,然后影响大众传媒,如,大众传媒报道中对于优势意见的引用,网站编辑用编辑手段突出优势意见,这些方式都会对优势意见的扩散起到推动作用,使区域性的事件演变为全社会的公共事件,进一步促进了优势意见的传播,形成一种社会压力,优势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蓄积或折射着以往相关事件中累积的公众态度。

网络主流舆论影响公共事件走向

“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过程。”③宜黄事件始于微博,逐渐扩展到网络的其他空间,如天涯、猫扑等论坛,加上大众传媒的深入报道,使有关的事实和意见被网民热烈关注和讨论,达成相对一致的舆论,这个一致的舆论和声音继续在网络中进行广泛传播,并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压力。

新华网9月18日报道:

“9月17日晚,江西抚州市委对宜黄县‘9·10’拆迁事件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理。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县长苏建国对‘9·10’拆迁事件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市委决定分别对其两人立案调查。”

这一处理结果彰显了微博传播以及随之形成的网络舆论和全社会舆论影响了该起公共事件的走向,并推动了该起公共事件的迅速解决。微博意见领袖任志强在其微博中说:“没有微博大约也不会有这个效果!”而《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9月18日在其微博中称:“这也是新浪微博创办以来最有价值的一天。”海波则称:今天的微博充满对生命和生活的尊严的呐喊,如果国民都得尊严,国家的尊严亦可得。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8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87.3%的人会上微博对公共事件发表意见。这也表明微博在成为公众和网民分享信息的传播平台时,也正在成为公众和网民表达公共意见的传播平台,而那些反映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事件、与弱势群体相关的事件

极易引起微博作者的共鸣,并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形成强大的微博传播“信息流”、“评论流”和转发热潮,以此引起网络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这一事件演变成公共事件,并可能影响公共事件的走向。

微博传播的“双刃剑效应”

1.微博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也是滋生谣言的“温床”

喻国明教授认为,微博最核心的功能是即时信息的发布与获取。微博具有“直播性”,发布信息极为迅速,在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群体冲突等重大事件发生时,利用妥当可以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

2009年11月21日,针对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的群体性事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不但即时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还在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上,第一时间对事件做出简要说明,此举收效良好,受到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与好评。①

微博传递的仅是信息,可靠性不及传统新闻媒体。经过不断的转发,消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快得让人根本来不及查证它的真实性,这就为谣言的传播制造了“温床”。②事实上,在美国的社交网站上,几乎每天都会有假消息,《第六感生死恋》男主角屈克·史威兹已经在Twitter上“死”了好几次,他必须不断出来澄清,告诉大家他还活着。这一事例表明,微博虽然能充分彰显受众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可也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硬伤”。

2.微博带来信息的丰富多元,也使信息泛滥失控

微博的诞生亦或宣示着一个“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能成为记者。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知识结构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无障碍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会使得微博信息丰富而多元,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每个人也在制造着别人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截至2010年9月,Twitter已经拥有1.5亿用户,每秒产生1000条微博。截至2010年7月,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为9000万条,每天产生的微博数过300万。

由于用户们可以更加简短、快速、随意、随性地发布信息,每天各微博网站上都会发布超量的信息内容。微博涵盖的主题包罗万象,可供延伸的范围过于庞大,微博网站几乎变成了汇聚各类信息的垃圾场,面临失控危机。微博文本的碎片化、琐碎性导致信息泛滥成灾,人们被淹没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③信息的重复与过载相当严重,甚至混乱不堪,过度的信息轰炸使得用户产生疲劳感与无聊感。《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史蒂芬·列维特说:“在微博中,有价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仅为4%左右。”

3.微博的“直播性”方便了个人,也易威胁个人隐私

微博传播的“直播性”主要体现在传播的零时差,用户可以第一时间接收或发送消息。“零时差”提供了一个满足个人碎片化倾诉与沟通的新空间。④微博强大的社交网络与海量信息,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新平台。“手机直播时代”已经到来,借助于手机这个平台,微博堪称为媒体、生活圈、消息源、消费导购平台……微博已经与用户的生活融为一体。

微博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核裂变式的传播。例如,A的凤凰微博有很多“粉丝”,当其信息发布之后,粉丝M认为某条信息有价值,就会转发。同样,M的粉丝也可能会转发这条信息,以至无穷。这也意味着微博传播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微博“捉奸门”事件就是一例。

4.微博表达的自由性与监管过滤的艰难性并存

由于微博对用户的发布状态没有过多的限制与要求,因此,用户表达会更加随意化和个性化。与博客相比,微博更具“草根性”,人人都可以有话说。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中表达自己,展现自己,信息传播更趋向于4A(Anytime、Anyone、Anywhere、Anyway),个人表达的自由性有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但是,技术的便利在给微博网站带来高人气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微博的低门槛意味着用户有较高的自由度,以至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信息传播病毒,加之缺少一个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组织用来传播间谍软件、木马黑客等有害程序。⑤

微博在实现表达的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展示出表达的芜杂与隐忧。表达是自由的,也应是有序的。自由的表达自然是要受到规制的,个体公共化参与,一定有着公共的游戏规则。⑥因而,表达与过滤的对立,考验着用户与管理者。但实际上,微博的过滤与监管又是十分艰难的,其便利性与实时性本身就预示着把关的艰难性。在保障微博表达的自由性的同时,如何做好过滤与监管值得深思与研究。

应对微博负效应的策略

1.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微博是开放和自由的,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公民记者时代”并不虚言。但这必须建立在公民的理性自觉与道德自律的基础之上。公民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理性使用媒介,避免谣言等恶意行为的出现,尤为关键和重要,其实这也是最基本的。在自觉自律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大对公众素质教育的普及,更需要每位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追求和参与,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实践网络道德。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微博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其管理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要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极为重要和紧迫。只有在规范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下,微博才能健康地发展。

3.强化媒体的“把关”职责

我国有4亿多网民,数量庞大,构成复杂。网络传播秩序仅仅依靠网民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微博网站也要认真担负起“把关人”的责任,维护信息传播的良好秩序。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技术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科学主要是认识世界,技术主要是改造世界。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技术就不能脱颖而出。然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客观事实。就好比当上世纪末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克隆羊”后,有些人不是欢呼,而是忧虑,担心这种技术的滥用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器官移植等诸多方面,为许多病人解除痛苦。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问题已引发了大量的思考,怎样看待技术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乐观主义的,一种是悲观主义。乐观主义认为,科技显示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征服,对科技的应用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悲观主义对上述看法深表疑虑,他们确信科技已危及人的自由,希望以回到过去,复归自然的田园方式来解决目前的技术问题。这两种观点各自片面强调了科技的正面作用及负面影响,但又不乏合理内核,一条理性的科技发展之路应是对两者进行辩证评价,借鉴与整合以至于找到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这两种观点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两者之间的区别:科技悲观主义与科技乐观主义的区别是现而易见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方式不同;(2)关注的对象不同。 2.两者之间的联系: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看似矛与盾的关系。其实不然,针对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梅纽因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话为20世纪做个总结,我会说,它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像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和理想。”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辩证地、系统地分析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加祸于人类。科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两种观点都是以历史为依据,却显示一定的片面性。科学技术的价值总是两面的,既能造福社会,也会破坏社会的健康发展。如何发挥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正面功能,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并非仅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更主要的是人类如何去运用。我们不能因为科技悲观主义的批判而返回到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但也不能盲目地坚信科技万能主义,而要使科技在施展其认识和改造世界作用的过程中接受价值理性的指导,而要正确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科技乐观主义和科技悲观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撇开任何一方来讨论另外一方,是不全面的,是不完整的。这两种思想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为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论微博在公共突发性事件中的传播作用与困境

论微博在公共突发性事件中的传播作用与困境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主流媒体不再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作为新媒体的重要代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在很多重要事件和热点话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这个界定可以看出,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牵连广等特征。根据人民网发布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2012年微博用户数量超过2 亿个,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微博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工具,即时性、便捷性、原创性等诸多优势已经在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地显现出来,但是微博的困境也日益突出而窘迫起来。 快速直播事故动态,成为最早的信息源 7·23温州动车事故中,微博成为最早发布事故现场状况的信息源,相关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事故发生后,微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国内媒体新闻报道的信息来源,乃至成为事发动车乘客的亲友发布寻亲信息的平台,并在一定程度上“防骗提醒”发布者、献血倡议发出者等角色,相关信息得以快速传播。 动车事故发生前7分钟,一名叫为“Smm_苗”的网友发出动车行驶缓慢的“预警”微博,实时直播动车行驶信息。“Smm_苗”在微博中这样写到:“ 7月23日19时55分:今天这样的狂风暴雨打雷闪电真是好久没有过的情景了…… 7月23日20时27分: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的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 据官方通报,7月23日20时38分,即“Smm_苗”发表上述微博的11分钟后,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在温州市双屿路段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7月23日20时54分,“Smm_苗”继续更新微博: “救火车好多好多……动车真的出事故了……一朋友亲眼看到一辆动车开得很慢,后面一辆速度超快的撞了上去……还看到动车冒烟了……那些救火车估计是冲那边去的。” 该条微博的转发数超过了2000条。此后,她又陆续发表了数条在事故现场的目击图文记录。此时,微博上的网民——包括动车上被困群众,摄影爱好者,周围市民,在第一时间内发布了事故现场的报道,“Smm_苗”的微博是迄今能找到的关于事故现场的最早的图文记录。 然而,传统媒体的反应却较为迟缓:事故发生5小时后,人民网、新华网首页仍无反应。中央电视台坚持以滚动字幕和官方口径进行播报,直至事发后第4天才有新闻主播评论。7月24日,“7·23”事故甚至未能登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与《解放军报》4大报的头条。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如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19世纪到20世纪末电力的发明,以及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新兴的科学技术。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的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作用时提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而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因此,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1.科学技术的正作用。 在政治方面,科学技术对人类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经济生活方面,科学技术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它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文化方面,科学技术带来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对科学主体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所提出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格状态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构建起崭新的思想、观念和人格。 2.科学技术的负作用 第一,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驾

驭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并且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如海洋、大气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空前下降,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全球变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二,在人的社会交往关系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及社会公正的现象的产生。如代孕妈妈,试管婴儿等,已经严重的挑战了人类的伦理道德。第三,科学发展给人类自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转基因食物与转基因器官移植已经对人本身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克隆技术的不成熟及其本身很可能存在着的固有的致命缺陷,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的健康生存和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综上所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认为有这么两层意思:其一是科学技术本身存在着局限性,其本身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在好得药物也有副作用;其二是科学技术为谁掌握为谁所用的问题。科学之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造福了全人类,但恐怖分子使用炸药就要危害人的生命,正所谓利剑掌握在好人手里就是宝刀,而掌握在坏人手里就成了妖刀了。

运用《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解读微博的信息传播

摘要: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微博;群体心理;《乌合之众》 勒庞以18世纪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对运动中群众的行为和心理进行了研究,成就了《乌合之众》这一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在勒庞看来这“乌合之众”就是群体,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心理的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这就是勒庞的“乌合之众”。 显然“乌合之众”不仅适乎18世纪的法国,更似乎暗合当下的网络社会。在天涯若比邻的信息时代,在全媒体的环境下,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平台,是否是“乌合之众”他们有何特征笔者将以国内微博平台发展得最成熟的“新浪微博”为例进行群体心理学的分析。 一、微博和“新浪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这个最早诞生于美国,被称“Twitter”的信息平台如今已成了国人引为潮流的新媒介平台。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门户网站都兴奋地通过微博发表着自己的声音,营构着自己的新“王国”,而新浪恰恰是他们中的翘楚。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了第一家提供微博 服务的门户网站。根据2010年官方公布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每天发博数超过2500万条,微博总数累计超过20亿条,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最受瞩目的微博运营商。 正是这样一个面向大众、信息发布门槛低的平台,通过互联网聚拢起了广泛的大众,构建起了一个即时分享生活,随时传播信息的新的“心理群体”。 二、微博信息传播中的“乌合之众” 在传统媒体中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是相对清晰的,但在微博这种信息平台上用户可同时兼具传者和受者这两种身份。微博用户不仅仅是“观察者”和“接受者”,甚至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一)传受一体的“无名氏”——“微博心理群体” 2011年3月,新浪CEO曹国伟表示,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一亿。虽然这一亿用户中有 一部分名人、政要选择了实名制认证来表明自己的身份,但是绝大多数用户均是网络匿名。这种匿名无形中暗合了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一再强调的“无名氏”的群体。勒庞认为,在“狂热”的群体中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会失去效力,此时个体的利益和目标会在群体的汪洋大海中被消解,而个体也会在转瞬变成一个“无名氏”。人们使用微博时,常以相对的个体化方式发表言论,正是通过微博这一信息平台,众多的个体才逐渐地聚拢成了一个可能的群体。从网友们梳理出的2010年度十大微博事件中可看出,当在某种重要信息影响下,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就可能因暗示和相互传染而转向相同的方向,从而聚构成一个共同的“微博心理群体”。 (二)“乌合之众”强大的力量

谈谈你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认识(1)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如果正确利用网络,互联网会对进入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互联网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它所传输的信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都会对青少年一代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劈开新世纪的双刃剑 人类正在走进一个高度科技化的新世纪。以信息科学为先导,生物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革命,在自身加速发展的同时,正以亘古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此呼彼应地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演进。有人估计,人类现在所掌握和运用的科技知识将仅为2050年人类知识总量的1%。今天,科学技术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渗透到社会肌肤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它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科学技术———描绘世界政治版图的巨笔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对自然面貌与社会进行改造的同时,也使世界的政治版图一再改写。正是数学、天文学、地理学、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的进步,为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壮举提供了可能,人类世界因而联为一个整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于16世纪;而近代国际政治体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这一系列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并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地位。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工业革命中建立在物理学、化学进步基础上的物质生产技术的飞跃。蒸汽机之于轮船与火车,使浩渺的海洋和广袤的大陆在空间与时间上骤然缩小,同时使我们看到国际政治军事战略理论从“陆权论”向“海权论”、“空权论”的转变。电力、内燃机、生产自动化成为古典资本主义走向自己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的催化剂。资本主义世界内部政治经济矛盾在空间的发展,使其时代特征必然是殖民主义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超过了以往历史上的总和。科学技术这柄双刃剑的特点从未被表现得如此透彻。 二战以后,世界格局的历史位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科技置换军事并同经济紧

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形成和传播模式分析

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形成和传播模式分析 【摘要】:微博正在改变什么?这个问题学界已经讨论了多年。阅读方式的转变、阅读习惯的大变革、微博化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所有这些所带来的影响几乎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微博时代就已经来了。然而,有一些变化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舆论广泛、深入,甚至是即时的传播打破了百年来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传播格局,“围观改变中国”已经深入人心。不过,微博中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微博强大的舆论浪潮是如何形成和传播的?在微博舆论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有的舆论形成了更加强大的规模,而有的舆论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本文通过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使用定性、定量两大分析方法对微博舆论场进行了全景式分析,着重探讨了微博舆论场的定义、组成要素、构成模型,从宏观层面对微博舆论场进行了重新划分和系统界定。同时,本文通过分析发端于微博、并产生广泛影响的PM2.5事件,着重探讨了微博舆论场的形成机制、内部传播模式、与外部舆论场的互动模式三大理论模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旨在为微博的良性发展和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分析微博舆论的形成——传播——演变这一舆论链条,为今后的微博舆论引导和控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关键词】:微博舆论场PM2.5事件意见形成机制内部传导机制外部作用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0引言10-19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二、研究现状10-13三、研究方法13-19第一章微博舆论场的概念界定及组成要素19-301.1什么是微博舆论场?19-231.2微博舆论场的舆论主体及其作用23-271.3微博舆论场的舆论构成模型27-30第二章微博舆论场的意见形成机制30-422.1“PM2.5事件”的舆论形成节点和事件解码30-352.2形成微博舆论场的要素35-402.3微博舆论场的形成模型40-42第三章微博舆论场的内部传导机制42-593.1微博舆论场的传播特性分析42-463.2舆论高峰期微博舆论场的作用机制46-493.3舆论低谷期微博舆论场的承接机制49-533.4微博舆论场的信息特点及传播渠道53-563.5微博舆论场内部的意见传输模型56-59第四章微博舆论场在社会舆论场中的作用模式分析59-664.1社会活动和社会舆论对微博舆论场的作用59-634.2微博舆论场在社会舆论场中的作用模型63-66结语66-69参考文献69-7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1-72致谢72-73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3-7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微博心理学

微博的心理学 微博的社交心理 人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人们的心理底层充斥着无知、恐惧、孤独的底色(潜意识)。人们因此也有着社交、互助的心理需求,来消除自身的恐惧、孤独、无知。由此看,表达的欲望对应着内容的创造,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对应着社交的需求,阅读的需求。这就是微博媒体的心理学本质。 微博的关注心理 一个人的关注信息,反映了他的多样性兴趣,他的被关注信息,反映了他的核心兴趣。前者是他的潜意识,后者是他的意识。 微博,我选择人关注,并不在意ta的知识、权威性(被社会同化的人,权威性对我无意义,他们没有"自我",淹没于群体中,人云亦云;有了搜索,不能触动我的知识,对我也无价值)。而在意ta是否有"自我"及其背后的本质东西(导致其产生自我)。这里或许埋藏着能触动我的有价值的"种子"。 换言之,我的本意是找拥有独特性、影响力的"自我"的人,而不是过于社会同化、只有影响力、缺乏独特性、没有"自我"的人。 微博的发布心理 人们发布微博,是因为人天生具有表达的欲望。但人们往往想说,但不知道如何说人们内心的想法(心理片段)常是散乱的、缺乏逻辑,于是人们一般需要

集中精力(意志将心理能量注入到问题上),在能量的作用下,心理片段之间的联接渐渐浮现,化为清晰意识而表达出来,心理能量得以释放,获得轻松感。 人们的表达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凡是本能都应归属于遗传性心理(集体无意识)。而微博媒体恰好投合了人们的集体无意识(本能的需要,集体的人性),它由此获得了永恒性的成功。我们可以合理的推论:互联网的伟大产品需要击中人性(集体无意识)。 一个人发布的原创微博,应该与其个人意识有关(常识知觉),他的转发评论,应与其个人意识、个人无意识俱相关。一个小事件应集聚了小众的集体意识,一个大事件应触动了大众的集体无意识。 微博的个人心理 对于微博个性化研究来说,我们能拿到的数据:一个人在微博上的行为、内容。这些用于分析他的人格面具、意识能力,是可行的。难办的是他的个人无意识(他遗忘的、但在潜意识中储存的人生阅历、经验、知识),如何唤醒。这可能是个性化研究的最棘手的问题。 微博的人格面具 人带着人格面具(社会形象,可用社会影响力而量化)来到微博上,根据他的阅读、社交、发布行为,可分析其人格面具,但深入不到其内心深层。反映心理的元素三种:潜意识、意识、行为。一个人,可见的行为用于分析人格面具;可见的意识(发布内容),可分析其思维能力,难办的、但也是重要的是个人潜意识。

由自然辩证法看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由自然辩证法看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姓名:张杨学号:139310003 [导语]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自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已先后有过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均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科技功能所存在的内在矛盾,科学技术的确是一把双刃剑,每一项科技成果的诞生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必然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已经为人们公认,并引起了不仅仅是科学界的深入探讨和关注。[关键词]科学技术、科学、规律、自然辨证法、人类社会、双刃剑效应 前言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三者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概念,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就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所以,讲科学和科学技术要有针对性,否则科学和科学技术的概念就容易混淆。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一经渗透到生产力的各种实体性要素中去,就会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大大推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愈来愈大的革命性作用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正是在此基础上,邓小平通过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他在1988年9月会见外国客人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它的发展同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20

微博公共事件与社会情绪共振研究1

保密类别 编号 毕业调查 微博公共事件与社会情绪共振研究 —以北京暴雨微博事件为例 学院电视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班级 2015级 姓名丁玉卓 指导教师涂凌波 中国传媒大学 年月日

摘要 在这个数据化时代,各行业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作为现在人们广泛应用的社交媒体之一微博,能够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最大的特点就是及时、准确地反映了用户的真实感受。自2009年起,以新浪微博为首的微博客开始盛行于网络,并以其信息的即时性、操作的便捷性、形式的个性化和言论的自由度,成为网民对社会事件发表观点的一大渠道,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微博舆论,对多起社会公共事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互动效应。对于传统媒体及相关政府机构,如何对微博加以合理利用,如何对微博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已是迫在眉睫的新挑战和新课题。 本文综合当前国内外关于微博公共事件以及其传播方式的研究,并且由此进一步寻求合理的公共事件应对模式以及手段,分析其中的社会情绪共振内容,从而更好的利用现有的微博本身进行社会引导的基础之上,提升以及实现整体社会发展的持续性以及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微博;公共事件;情绪共振

ABSTRACT In this digital era, the industry has more or less contact.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social media today, micro-blog, can produce massive amounts of data, the biggest feature of these data is timely and accurate reflection of the user's true feelings. Since 2009, the micro blog to Sina micro-blog led became popular in the network, and its information real-time, convenient operation, in the form of individuality and freedom of speech, has become a major channel for user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on social issues, 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micro-blog media, has produced a great influence and the interactive effect to the many social and public events. For the traditional media and relevant government agencies, how to make reasonable use of micro-blog, how to effectively guide micro-blog public opinion, is an imminent new challenge and new issues. This paper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micro-blog public event and study its mode of transmission, and thus to seek a reasonable public emergency response mode and means of social emo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above, in order to guide the use of existing micro-blog itself social foundation, and realiz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rmony and stable. Keywords: micro-blog; public events; emotional resonance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类生活的世界越来越成为技术化的世界,人们深深认识到,技术与人类同样古老,人只是一种技术性的存在物,他要依赖技术而生存。技术是人们具有的智慧的放大器或强化剂,它的价值在于提高物的使用效率和人的能动性。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人们感到科学越发达,技术发展就越迅速,技术给人类安全带来的威胁就越大。凡是使用技术的地方,就有安全问题存在,应把安全从技术的附庸变为独立的科学门类,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研究和发展安全科学技术。 科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技术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技术就不能脱颖而出。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客观事实。那么,技术应用也是把双刃剑,但技术应用造成的不良后果的责任在人而不在物。 内容: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正负面效应的反思前进了一大步,一方面,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知识的巨大威力,从而把科技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因而形成了全社会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氛围。科技不仅有着生产力的功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而且也有着重要的精神塑造功能,并能够带来精神文明的提高。另一方面,人们还看到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社会出现了隐忧和后患,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人在受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威胁的基础上,又多了几分恐惧。面对现实的反思,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交汇的趋势下,安全的范畴就不仅仅局限于工程技术,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应当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等科学体系。(举例)安全的内涵可以从与安全相关的行为中得到描述,如避免受到攻击、侵犯、伤害乃至灾难等显在或潜在危险;消除种种由不确定感、不稳定感、无保障感等导致的恐惧心理;控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瘟疫传播、环境恶化等;努力防止使用武器、扩散武器、爆发战争。所以从广义角度来看,安全的含义包括身体上没有受伤害、心理上没有受损害、财产上没有受侵害、社会关系上没有受迫害的无危险的主体存在状态。实际上,安全本身的规律已经突破了各专业技术的束缚,需要不断完善,特别要与灾害科学与环境科学协调发展,形成一个更大的安全科学。原子弹的杀伤力、无孔不入的电脑黑客、困扰地球的太空垃圾,使人面目全非的生物工程等安全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科学的积极作用1、科技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方便,使生活质量提高、长寿…2、科技揭示了许多社会、自然现象的本质,对破除迷信、发现规律起了重大作用3、科技与宗教之间的斗争中茁壮成长并且有强大的生命力4、科技是生产力。科技给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二、科学的消极作用1、科技发展给地球带来污染,比如汽车、塑料袋….2、为了治理污染,采用更多的科技手段,形成恶性循环,比如农药、化肥….3、破坏生态平衡,比如水电站… 4、科技带来了新的污染源,比如手机、电波辐射… 三、怎样对待科技进步1、科技是双刃剑。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不能抹杀的,同时消极作用也值得重视、反思2、对于科技的过分依赖也是迷信,是迷信科技或科技迷信3、科技不可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解决有的问题要依赖宗教、哲学、心理学等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远古时期,科学和技术不分,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分。根据以下考虑,有理由认为在由自然向社会的生成过程中,技术位于科学之后,技术与自然的关系较远,而与社会的关

科技是把双刃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科技是把双刃剑 ——关于科技进步的两点反思 一引言 科学首先是一种人文意识,但不是宗教。现代科技的发展,解决了许多千百年来悬而未决的事情。当代医学的发展,延长了人的寿命,降低了死亡率;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得以分担;太空技术更是将人类的活动范围得以突破大气层的限制…… 故而许多对科技顶礼膜拜,成了“唯科技主义者”——用“科学产品”武装自已的身体,用唯物主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_百度百科 ⑴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⑵...这两个矛盾激化,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⑸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定义- 1825年英...- 1847年蔓...- 原因概括- 可能性理论- 查看全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9492355.html,/view/4290...htm 2012-9-17 - 百度快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关系_百度知道 4个回答- 提问时间: 2011年04月03日 最佳答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9492355.html,/question/2473872... 2011-4-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3个回答 2006-05-0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3个回答 2012-03-08 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2个回答 2011-10-10 更多知道相关问题>>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_百度文库 评分:4/5 13页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讲: 赵新宇制作人: 赵丹李鹏周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9492355.html,/view/27caf986ec3a87c... 2011-9-19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txt评分:4.5/5 3页

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

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 南京大学王晓亮、王婷婷、杨宣华 摘要: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交流及传播的平台,是一种互联网社交服务。本文围绕微博传播过程,通过抽样,内容分析,甚至问卷调查方法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量描述,非参数检验,相关性检验,聚类分析等),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较活跃传播主体样本进行分类,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类别进行定量的传播效果评估。研究发现:(1)对微博用户对自发话题和转发议题的文本内容使用较多;(2)对于社会的一些热点,公益,公共新闻,粉丝们会更多地去参与转发,而对于博主原创的内容,粉丝们会更多的去交流即回复;(3)用户(主要指人)发微博内容属性是随机的,而对于那些有针对性机构,所发内容呈现一定聚集性。(4)微博中名人效应依然明显,传播效果和诸多因素有关,按聚类分析分出类中,按照本文定量评估方法D(小s,蔡永康,何炅)传播效果最好。最后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些微博发展和建1 设展望。 关键字:微博;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效果评估 一、引言 1.微博概况 作为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媒介工具,微博以其片碎化内容,及时性,跨平台特征风靡全球。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围脖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后来Twitter被Alexa网页流量统计评定为最受欢迎的50个网络应用之一,成为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站。国外Twitter的“大红大紫”,令国内有些人终于坐不住了,校内,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纷纷起来。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2009年诞生的新浪微博,由于具有大量公众人物用户这一优势,自推出之日起借助名人效应,轻松突破百万用户量。据东方早报3月25日的消息称,新浪微博已成为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大的微博产品。所以本文就选取国内新浪微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2.文献综述

浅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浅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技能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第一生产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资源、战略资源、是一种能够产生高附加值的财富,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生产力,从政治上讲它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上讲它是推动力,从军事上讲它是威慑力。 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出发考虑,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科学技术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也有它的利端和弊端。 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这是科学的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的,也就是说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造成的,如果恰当地使用科学,是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 电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人手一机的现象,普及率可以和手机相抗衡,且应用方向更为广泛。邮局的工作变得更轻松,因为人们已不再通过写信的方式与人联系,直接在电脑上发E-mail,聊QQ,或用MSN;图书馆也变得门可罗雀,想要查资料,学习,就直接在键盘上敲一下,然后按一下“Enter”键,就大功告成了;商场也慢慢被取代,网上购物已然变成一种趋势,足不出户,就什么都可以购买到,人们的生活达到了一种空前的便利。 另一方面,电脑在给人创造便捷的同时,也慢慢使人们的生活产生许多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开始沉迷于网络的虚性世界里,现实生活中的条条框框,他们选择了消极地逃避,在虚幻的世界里,他们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地做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的事情。由此产生的色情、暴力,违法、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事业乃至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同样是由电脑引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电脑黑客和电脑病毒。因为方便,所以很多企业、银行,以及国家机构将自己内部的资料存在电脑中,可是这给某些人窃取资料的机会,甚至从中谋取暴利。他们这些人就是所谓的电脑黑客,同样令人发指的就是电脑病毒,它们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电脑、网络的使用。最近上课时,经常听到老师对电脑病毒的抱怨,常常在上课时目睹老师的笔记本电脑因中病毒而出现问题。 在事物的两面性面前,电脑不例外,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愈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科技的创新,体现在生活中是人类生活质的飞跃。汽车、火车、飞机的发明创造及使用,使得古时候花半年进京赶考的现象不再出现,如今要去北京,坐车不到一天就可以到达,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可以了。航天技术的发展,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升空,在现实生活中向人们展现了“飞天”及“奔月”的神话传说。保鲜技术的应用,电冰箱的发明创造,使得我们可以更长久地保存食物,夏天可以吃到冰凉的雪糕,冰淇淋,冰镇的啤酒和饮料。当一个地方干旱、炎热时,可以人工降雨降下甘霖。电脑可以小到笔记本那样,可以随身携带。手机除了可以打电话之外,还可以听歌,拍照,看电子书,看电影,上网。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科技进步对我们的影响,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科技,科技已经与人类生活融为一体。 然而,科技在给我们的生活描绘宏伟绚丽的蓝图时,也留下许多污点和败笔。对科技应用不当,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以及开发利用原子能所带来

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引导分析(2015年5月最新分析)

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引导分析 摘要:在转型时期,社会大众长期以来积压的心理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微博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运而生,频频曝光社会公共问题,成为网络舆情引导的先锋。但同时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揭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关系的调整,另一方面也是散播谣言的温床。本文从微博舆情引导现状入手,对微博在公共事件中所起作用进行解读,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微博;公共事件;舆情引导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是一种供网民进行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共享的平台。网民可以利用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即时更新即可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也可以用140字左右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并可实现即时分享。 作为自媒体的微博,其传播主体具有平民化,个性化的特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发布消息,成为消息的来源,让大众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激发了平民大众的创作和发表欲望。也就是说,只有你的观点新颖或许消息有爆点,就有可能被人关注,形成一个舆论方向。 微博的传播方式是交互化和立体化的。微博不仅用来表达个人情感、传播信息,同时还可以进行社会交往。通过关注、被关注、评论、转发、私信,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传播。在独特的交互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微博能够轻松实现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兼容。 一.微博舆情引导特点 微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引导舆论的作用也渐渐凸显。所谓微博舆论是指微博网站上汇集的网民对某一事件或者某一社会问题所表现出的有影响力的言论或意见。一条微博言论,要形成舆论需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消息的迅速发布及网民参与;二是议题具有很强的舆论潜力。①第一点是微博本身所具备的特点,第二点则取决于言论内容。公共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关乎民生性,是大众最为关注具有舆论潜力的事件。 笔者这里说到的公共事件不止是与政府相关的“微博问政”内容,更多的是包含民生新闻类的引起广泛关注、影响巨大的公共事件。所以在这类公共事件中,微博的舆论引导极易形成,且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一)公共事件传播的舆论中心 微博不仅是舆论传播的一个独立源头,同时也参与舆论的形成、发展与引导的过程。微博网站内个人意见的迅速汇集和扩散促使舆论快速生成,伴随着网友的转发和评论以及传统媒体的介入等舆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是一个民间舆论的集散地。鉴于微博在突发事件报道及信息扩散方面等的各种优势,微博往往成为公共事件的舆论中心,公共事件的舆论传播往往要经历一个由微博网向网络论坛、门户网站、传统媒体等扩散的过程。 (二)舆论传播周期的缩短 在微博特殊的信息传播机制下,舆论传播的周期被极大的缩短。微博较低的信息传播门槛和跨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网络事件的信息发布变得越来越快。网络事件被迅速放大,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到网络事件中来,在短时间内造成极大的舆论声势,网络事件迅速成为微博网站内舆论关注的焦点。 以甬温动车组事故为例,事故发生13分钟后,乘客@羊圈圈羊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转发突破十万,两小时后该名网友获救。事故发生2小时后,官方在微博上发布献血号召,短时间内上千名微博网友前往血站献血,网友@yaoyaosz 发布的血站实况转发突破十万。事故发生后12小时后,微博上相关讨论量已突破200万条,其中寻人的转发量已经超过了五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自然辩证法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握在人手中的双刃剑 摘要: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同时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在今天,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日益融为一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对于环境,生命的多种危害;现代技术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而它的负面性也日益凸显,甚至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毫无疑问,现代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人才是发展以及运用现代技术主体,所以要理性的从人的角度看待现代技术,合理发展应用现代技术。 关键词:现代技术;双刃剑;合理发展;生产力;危害;人 1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发生作用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当代,科技和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变更力量。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促使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不断发生重大变革。现代技术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它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不仅推动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改变了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价值观念;它也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甚至影响到我们人类发展的存亡。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幸福的同时,也承受着很多的压力。 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为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为人们使用有序的信息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又加速了信息的产生与传递。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中心,其交通、通讯、科技力量、大众传媒等的服务水平优越,信息交汇便捷,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城市的中心地位的加强也要求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必然首先在城市兴起。在新技术革命兴起的今天,城市不仅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更是创造、获得和传播信息的场所。信息是资源,是财富。信息开发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信息产业的发达与否,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业产业化,信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