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纹状体在药物成瘾有关的联想性学习中的作用

纹状体在药物成瘾有关的联想性学习中的作用

纹状体在药物成瘾有关的联想性学习中的作用
纹状体在药物成瘾有关的联想性学习中的作用

纹状体在药物成瘾有关的联想性学习中的作用*

鲍云非郑希耕隋南v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摘要多种学习和记忆系统参与成瘾行为,其中联想性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药物相关的条件性刺激通过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异常结合,引起觅药行为的产生、巩固、加强,并参与习惯行为的获得和复吸的发生。这些影响是通过腹侧纹状体对皮层边缘系统的整合以及背侧纹状体的习惯化来调节的,而多巴胺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基于鸟类纹状体发达的解剖特点,脑内多巴胺系统及与哺乳动物成瘾行为的相似性,相信可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成瘾;联想性学习;纹状体;伏隔核;多巴胺

中图分类号Q426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有着极其复杂的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强迫性药物使用和持续性渴求状态,即成瘾者失去了对药物寻觅和摄取的控制[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药物成瘾与学习和记忆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成瘾与学习和记忆都依赖于一些共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具有某些共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以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都伴随着相似的神经元形态的适应性改变,以及脑内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如LTP、LTD),并能持久地改变行为(N estler.2002)。联想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成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多个脑区参与了药物成瘾的学习和记忆过程。纹状体对运动的产生、发动和行为习惯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进入基底神经节的主要通路,纹状体接受几乎所有脑区的传入并接受来自丘脑和边缘结构如海马(h i p poca m pus)和杏仁核(a m ygda la)的传入纤维。来自边缘结构和前额叶皮层(prefron-ta l cortex,PFC)的传入纤维主要投射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 bens,NA c),而背侧纹状体(dorsal stria-tum,DS)的中央和侧部主要受联合和感觉皮层的支配。纹状体与成瘾学习和记忆有关的多个脑区具有广泛的联系,参与了多种与药物成瘾有关的学习和记忆过程[2]。

一、联想性学习在药物成瘾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概述

联想性学习是有机体获得外部环境中不同刺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CB515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130,30170324)、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 SCX2-S W-204-02)资助课题

v通讯作者

3Conk l yn M,A ndresen C,Change lian P,et a.l T he J AK3i n-hibitor CP-690550se l ec tive l y reduces NK and CD8+cell nu m bers i n cynom olgus m onkey blood fo llo w i ng chron ic ora l do si ng.L euko c B i o,l2004,76?1248~1255.

4Kudlacz E,Perry B,Sa w yer P,et a.l The novel J AK-3i n-

h i b itor CP-690550i s a potent i m munosuppressive agent in

various m uri ne models.Am J T ransplant,2004,4?51~

57.

5Bo rie DC,Chang eli an PS,Bor i e DC,et a.l I mmuno s uppres-sion by the J AK3inh i bito r CP-690,550de l ays re j ection and sign ificantl y pro l ongs ki dney all ograft surv ival i n nonhu m an pri m ates.T ransp lanta tion,2005,79?791~801.

6Ce t kov i c-Cv rlj e M,U ckun FM.Dual targe ti ng o f B ruton's ty rosine k i nase and Janus ki nase3w it h rationa lly designed

i nh i b itors preven ts g ra ft-versus-ho st d isease(GVHD)i n a

m urine all ogene ic bone m arrow transp l antation m ode.l Br J

H aema to,l2004,126?821~827.

7Bar t on BE,K arras J G,M urphy TF,e t a.l S i gnal transducer and acti va t o r o f transcr i pti on3(S TAT3)acti va tion i n pros-ta te cancer:D irect S TAT3inh i bition i nduces apoptos i s in prostate cance r li nes.M ol Cancer Ther,2004,3?11~

20.

8M u t h i an G,Br i ght JJ.Q uerceti n.a flavono i d phytoestrogen,

a m e liorates exper i m enta l allerg ic encephalo m ye litis by

b l oc-

k i ng I L-12signa li ng t hrough J AK-STAT pa t hway i n T ly m-pho cy te.C li n I mmuno,l2004,24?542~552.

9K u m ar S,R aje N,H i deshi m a T,et a.l A nti m ye l oma activ i ty of t wo nove l N-s ubstituted and te tra fl ouri nated tha li dom i de ana l ogs.Leuke m ia,2005,19?1253~1261.

10Jacobsohn DA,V oge lsang GB.An t-i cytok i ne therapy f o r t he treat m ent of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urr Phar m D es,

2004,10?1195~1205.

之间或者刺激与自身行为之间的联系的过程,包括经典条件反射(pavlov ian cond iti o ni n g)和操作性条件反射(i n stru m enta l cond iti o n i n g)(Ch iara.2002)。成瘾行为形成过程中有多种学习和记忆系统的参与,其中,联想性学习通过以下四种形式贯穿其中:(1)药物的奖赏作用与药物相关线索相联系能够通过简单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使动物建立起药物和线索之间的联系,即自动形成(auto-shapi n g)过程,这是一种刺激-奖赏学习过程,进而使成瘾动物产生趋近反应(主动接近与药物相联系的条件线索);

(2)反复的药物奖赏性刺激,可通过刺激动机或目标产生的强化作用引起操作性行为,如自我给药行为[3];(3)药物相关线索与觅药行为联系的逐渐巩固和加强,最终诱导习惯性行为的产生[4];(4)在长时间戒断后,再次出现药物相关线索可通过早前联想性学习获得的深刻记忆诱发复吸[5]。

二、纹状体在成瘾有关的联想性学习中的作用

药物成瘾可以理解为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学习过程的异常结合,脑内参与学习和记忆的多个脑结构,如杏仁核、海马、扣带回、前额叶皮层等在这一过程中均有作用。目前越来越清楚地了解到,纹状体本身也参与了一些形式的学习过程[4]。以下就联想性学习过程中纹状体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纹状体的神经联系纹状体具有多巴胺(dopa m i n e,DA)和谷氨酸受体,接受所有皮层区域的谷氨酸能输入。新皮层区域的谷氨酸能激活主要投射到背侧纹状体,其他区域如海马和杏仁核主要投射到腹侧纹状体。输入到纹状体的DA是由中脑-黑质旁路(m i d brai n-substantia nigra pars co mpacta, SN c)和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 m enta l area,VTA)神经元胞体通过密集的轴突网络释放的[1]。90%~ 95%的纹状体神经元为中等大小的GABA能多棘细胞,每个细胞与几千个不同的皮层神经元具有广泛的突触联系[2],解剖上的特点表明多棘突神经元可以整合很多来源的信息。

传入的神经信号经过纹状体多棘神经元的处理传出到其他脑区:一半的投射形成直接通路投射到苍白球内部(g lobus pallidus-i n terna,l GP i)/黑质网状区(substanti a n i g ra pars reticulate,SN r);另一部分经由苍白球外部(g lobus palli d us-externa,l GPe)和下丘脑核间接投射到GP,i GPi发出的纤维投射到中间背侧丘脑,这部分丘脑与前部新皮层区域,包括前额叶皮层具有相互联系[1]。

(二)腹侧纹状体在/刺激-奖赏0学习中的作用NA c作为腹侧纹状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了与成瘾有关的/刺激-奖赏0学习(Ch i a ra.1999)。NA c接受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的谷氨酸能神经传入:来自前额叶的谷氨酸能神经纤维主要进入NA c的核心区,与GABA神经元等形成突触,由此发出的GABA能神经纤维至SN r和腹侧苍白球(ven-tra l pa lli d um,VP);从海马、杏仁核进入NA c的神经纤维则主要终止于其外壳区,并与投射到VTA的GAB A能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直接参与药物奖赏的动机和情绪活动。所以,NA c汇集了边缘结构及前额叶的传人神经冲动,使有关学习和记忆及情绪活动的输入信息,经过NA c的过滤和整合作用,输出到VP和SN r,通过基底核神经回路的反馈调节,转化为需要完成的动作反应[1,5]。

NA c内的神经元主要是DA和GABA能神经元。成瘾药物反复的刺激可引起NA c壳部DA传送的持续性升高,增强了刺激和药物奖赏性之间的联系(刺激-奖赏学习),进而强化了相关的行为,辨别性趋近反应被看作是对获得条件性奖赏刺激的反应。巴甫洛夫趋近行为的产生包括前扣带皮层(an-teri o r c i n gulated cortex,Ant C i n g)、NA c核部、杏仁中央核(centra l a m ygda l o id nucleus,Ce A)的作用,并受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调节。这些部位神经联系的精确功能尚待进一步明确,但是Ant C i n g-NA c核部系统调节巴甫洛夫联想性过程并指导趋近反应已有实验证实[3],NAc核部内注射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噻吨(flupenthixo l)不能够获得辨别性的趋近反应(自动形成)[6]。损毁NA c核部会削弱大鼠趋近行为的获得,而当趋近性行为建立后,损毁NAc 核部同样会削弱条件性刺激(药物相关线索)的作用。阻断Ant C i n g与NAc之间的联系也会削弱趋近行为。研究还表明,来自Ce A的DA神经元投射到VTA,进而间接调节NA c的DA能神经的分布,促进趋近行为,同时NA c的DA的调节也增强了Ant C ing-NAc核部环路的联系,从而促进趋近行为(Ru-do lf等.2002)。

(三)腹侧纹状体参与条件性强化引起操作性行为条件性刺激的动机获得的特性作为条件性强化物控制行为,而成瘾药物的精神性刺激显著增强了这一效应,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DA能支配的NA c,特别是壳部[3]。脑内注射给药研究支持了NA c壳部是成瘾药物引起强化效应的主要区域,注射多巴胺D1或D2受体拮抗剂到NAc壳部不能维持自我给药行为[6]。但是也有实验表明NAc壳部

给予DA受体阻断剂,大鼠在条件性强化作用下仍可获得新的觅药行为,这说明中脑边缘DA系统在条件性强化过程中不能调节操作性行为的产生,而只是起到增强的作用。因此条件性强化物的信息很可能来源于其他途径,能够将信息传到NA c并显著增加其DA的传递。边缘皮层是NAc信息的初级来源,特别是BLA、海马和前扣带回,其中损毁BLA,动物不能完成条件性强化作用下新反应的获得。因此,条件性强化可能依赖于BLA和NAc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在条件性刺激下的操作性行为增强与NA c壳部DA增加有关[5]。

(四)背侧纹状体与习惯性行为的获得在训练的早期,动物在条件性刺激下产生的行为反应是与刺激的结局相联系的,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当刺激和反应之间直接建立了联系,此时的反应就被认为是习惯性行为。一般情况下与可卡因相关的条件性刺激能够引起NA c胞外DA水平的显著升高,但也有研究发现,在可卡因觅药行为产生的同时给予药物相关的条件性刺激没有观察到NA c核部或壳部DA水平的升高,这被认为是在刺激-反应(S-R)之间产生了习惯化行为(Rutsuko等.2000)。有研究表明,在由可卡因相关的条件性强化物所保持的对可卡因的主动寻求行为中,可观察到背侧纹状体细胞外DA水平的显著升高,注射D2受体拮抗剂氟哌噻吨到背侧纹状体,可以减弱条件线索诱发的可卡因觅药行为[7],耗尽背侧纹状体内DA,能够显著减弱奖赏性的操作性行为(Rutsuko等.2002)。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背侧纹状体及其多巴胺在习惯行为产生中的作用。

目前,行为习惯的获得被认为依赖于背侧纹状体,用神经毒素损毁或使背侧纹状体失活就会干扰S-R学习以及其他建立在程序或习惯化基础上的行为。背侧纹状体的LTP和LTD变化,提示习惯形成的纹状体突触可塑性改变的机制有多巴胺参与。习惯化行为的形成发展,包括药物动机习惯化,都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最初受腹侧纹状体传入的支配的影响,之后与和S-R学习联系密切相关的背侧纹状体区域活动有关[2]。有观点认为,边缘皮层-腹侧纹状体苍白球环路是目标导向的觅药行为的结构基础,最终通过背侧纹状体作用的皮层纹状体环路巩固习惯性S-R觅药行为。在由动作向习惯的转化过程中,纹状体区域在由腹侧到背侧的发展过程中受自身调节和相邻区域的DA神经支配。NA c壳部通过投射到VTA调节自身的DA神经支配,而核部不止通过投射到VTA调节自身的DA神经支配,更多通过背侧纹状体投射到SN c等区。慢性自我给药,可通过增加纹状体DA的水平,调节习惯化形成及腹侧到背侧纹状体转化的过程,以控制觅药行为[3]。

(五)腹侧纹状体与药物相关线索诱发的复吸联想性学习在复吸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瘾者在遇到与他们以前用药有关的任务、地点或暗示时,都将恢复觅药和用药行为。如果环境改变,复吸发生的机会将减少。与联想性学习密切相关的成瘾记忆一旦形成将终生不忘,至少会长期持续。临床上,大部分海洛因成瘾患者在离开先前环境后能停止吸毒,因为他们脱离了以前环境的药物相关线索[1]。条件线索诱发的复吸也认为和NAc有关,可卡因相关线索能够引起NAc内DA和谷氨酸的释放[3]。NA c内注射谷氨酸能AM P A受体或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止药物相关线索导致的可卡因觅药行为的复发(Patric i a等.2004)。新近的实验证实,在大鼠压杆的自我给药行为建立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戒断,脑内微量注射异鹅膏胺(musci m o l)和巴氯芬(baclo fen)至NAc核部和壳部,可以观察到NAc 核部对条件线索诱发的大鼠压杆行为的恢复有重要作用,而壳部对行为没有影响[8]。注射D3受体拮抗剂SB-277011-A、D3和D2受体的共同拮抗剂BP-897以及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ha loperido l)均可抑制条件线索诱发的复吸行为,而这些药物对条件线索控制的自然奖赏(食物)寻求没有影响,进一步证实了DA在条件线索诱发的复吸中的作用(Ga l 等.2005)。

三、应用小鸡研究成瘾有关的学习和记忆过程的探讨

可以了解到,纹状体在药物成瘾形成和发展的联想性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纹状体在鸟类十分的发达,另外长久以来小鸡都被认为是研究早期学习的理想模型,印记和一次性厌恶回避就是其中重要的模型。那么,是否可以考虑使用小鸡对纹状体参与的药物成瘾过程中的联想性学习进行研究呢?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鸡的解剖上的特点鸟类具有很好的视觉系统,而大多的环境线索都是可视的,这些线索可作为诱导渴求和复吸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旁嗅球叶(lobus par o lfactori u s,LPO)和中间内侧上纹状体腹核(inter m ed iate m edial hyperstriatum ventrale, I M HV)是小鸡脑内参与学习和记忆的重要脑区,

LPO属于基底神经节,它和旧纹状体旁大(pa leosti a-tum aug m entatum,P A)一起类似于哺乳动物的尾-壳核,而基底部的这些核团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并没有较大的改变,一直执行着各种生物体适应外界环境,维持机体存活及种族繁衍所必需的功能,如参与奖赏、动机、学习和记忆及情绪的产生(Andre w. 1991)。Re i n er等(1983)的研究就表明鸟类的LPO 的吻内侧部分类似于哺乳动物的NAc。而I M HV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纹状皮层,它与LPO共同参与了小鸡的一次性厌恶回避和记忆过程[9]。

(二)小鸡脑内的DA系统及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吗啡能诱导雏鸡出现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而D1受体拮抗剂SC H23390能够阻断小鸡CPP的表达(肖琳等.2004)。小剂量的吗啡腹腔连续注射能诱导小鸡产生行为敏感化,而且多巴胺转运体(dopa m i n e transfer,DAT)阻断剂诺米芬新(no m-i fensine)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吗啡处理后小鸡的自发性活动量(肖琳等.2003)。在与小鸡同类的日本鹌鹑,可卡因可诱导日本鹌鹑的CPP,并可增加其自发活动量[9]。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可以显著削弱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的可卡因处理的日本鹌鹑的CPP[10],这些结果表明这些传统成瘾药物能够使鸟类成瘾,并且DA神经元在其中仍然起重要作用,这与在灵长类、啮齿类动物的实验结果非常相似。研究还表明,小鸡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LPO不仅是参与学习和记忆的重要核团,而且和大鼠的NAc一样,都参与和奖赏相关的神经活动(Yanag i h ara等.2001)。比较解剖学的证据表明,和哺乳动物相似的是,LPO参与两个大的神经环路,中脑环路接受中脑顶盖的两个区域(黑质和VTA,鸟类中脑DA神经元的主要脑区)的DA传入纤维;端脑环路接受背侧端脑和上纹状体腹核的下行传入纤维。主要的传出纤维是到旧纹状体原盖类似于哺乳动物的苍白球。LPO是小鸡脑内DA受体分布最多的部位之一。DA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感觉-运动的整合、注意和唤醒、学习和记忆等)与哺乳动物也是相似的(Durste w itz等.1999)。

这些发现无疑为成瘾的学习和记忆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目前应用鸟类为研究模型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相信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四、结语

联想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成瘾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纹状体主要通过多巴胺的作用参与了成瘾过程中的联想性学习:NA c壳部在刺激奖赏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也参与了精神性刺激药物的强化效应,引起觅药行为的产生; NA c核部在成瘾行为的自动形成中有作用;而背侧纹状体主要参与了成瘾行为习惯的获得;此外,NAc 核部与复吸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很多脑区如杏仁核、海马、扣带、前额叶皮层等通过与NAc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参与了联想性学习过程,但它们与纹状体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由于成瘾药物的广泛生物学基础,鸟类与成瘾有关的脑区和哺乳动物的相似性,以及应用小鸡研究学习和记忆的长久历史都使得以小鸡为模型研究成瘾有关的学习和记忆成为可能,也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Berke J D,H yman SE.A dd i c tion,dopa m i ne,and t he m o l ec-u lar m echanis m o f m e m ory.N euron,2000,25?515~532.

2Ch i a ra GD.N uc l eus accumbens she ll and co re dopa m i ne: differential ro l e i n behav ior and addiction.Behav i oura l Brain R es,2002,137?75~114.

3Ever itt B J,D ick i nson A,Robb i ns TW.T he neuropsy cholog i ca l bas i s o f addictive behav iour.B ra i n R es,2001,36?129~ 138.

4R obbins TW,Ever itt BJ.L i m b i c-str i a talm emo ry systems and drug addicti on.N eurob i o l L eam M e m,2002,78?625~636. 5Eve ritt B J,W o lf M E.P sychomo tor sti m u lant add i c tion:a neural syste m s perspecti ve.J N eurosc,i2002,22?3312~ 3320.

6G rego ry L,G erde m an,John G,e t a.l It cou l d be hab it for m-

i ng:drugs o f abuse and striata l synaptic p l asti c ity.T rends

N eurosc,i2003,26?184~192.

7V anderschuren L J,D i C iano P,Ever itt BJ.Invo l vem ent of t he do rsal str i a t u m i n cue-contro lled coca i ne seeking.J N eu-rosc ic,2005,25?8665~8670.

8Fuchs RA,Evans KA,Parke r M C.D ifferentia l i nvo l v e m ent of t he core and shell subreg ions o f t he nucleus accu m bens in conditioned cue-i nduced re i nstate m ent of coca i ne seek i ng in rats.P sychophar m aco l ogy(B erl),2004,176?459~ 465.

9Csillag A.Str i a to-te lecepha lic and striato-tegm ental c ircu its: relevance to learn i ng i n do m esti c ch i cks.Behav ioral Brain R es,1999,98?227~236.

10A kins CK,L evens N,P ra t her R,et a.l D ose-dependent coca i ne p lace condition i ng and D1dopa m i ne antagon ist

e ffects i n m a l e Japanese qua i.l P hysio l Behav,2004,82?

309~315.

第九章 内分泌与生殖

第九章生殖 内容梗概: 一鱼类性腺的形态;二鱼类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三精巢的机能※四卵巢的机能※五性腺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鱼类性腺的形态 一精巢的形态 大部分硬骨鱼类的精巢为一对延长的器官,附着在体腔背壁上,精巢向后延伸部分形成输精管,终止在直肠和输尿管之间的生殖乳突上。 硬骨鱼类精巢由间质和小叶(或小管)组成。 间质位于小叶之间,由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淋巴管组成。其中间质细胞与哺乳类的Leydig’s细胞同源,是合成激素的场所。 小叶(或小管)具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即生殖细胞和排列在小叶或小管周围的体细胞(小叶界细胞),后者称为谢尔托立氏细胞(Sertoli cell),由它们组成小叶或小管内的小囊。 根据精子发生的模式,可将鱼类精巢结构分成两种类型:小叶型和小管型。 小叶型精巢 ?小叶型精巢为绝大部分硬骨鱼类所具有,它由许多被结缔组织分隔成的小叶组成,小叶中的原始生殖细胞经历若干次有丝分裂,形成含有数个精原细胞的生精小囊。在成熟过程中,一个生精小囊内的所有生殖细胞大都处于相同的发育阶段,随着精子发生到精子形成,生精小囊不断扩大,最后破裂,精子被释放进入与输精管相连的小叶腔中。 小管型精巢 小管型精巢见于花鳉科鱼类和鳉科鱼类。这种精巢为许多小管规则地排列在外端固有膜和中央腔之间。原始生殖细胞仅位于小管近盲端部分,随着精子发生到精子形成,生精小囊逐渐向中央腔方向移动,成熟的精子被释放入与输精管相连的中央腔。 二卵巢的形态 大部分硬骨鱼类的卵巢为一对中空的囊状器官,卵巢腔实际上是体腔的隔离部分,卵巢腔的后端延伸形成输卵管。硬骨鱼类的输卵管与卵巢腔直接相连。成熟的卵直接落入卵巢腔中,通过输卵管由泄殖孔排出。 大部分硬骨鱼类卵巢表现为周期性变化,按卵子发生模式可分为三种卵巢类型: 全同步性卵巢;副同步性卵巢;非同步性卵巢 全同步性卵巢 卵巢中含有的卵母细胞都处于同一发育阶段,具有这种类型卵巢的鱼类,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后即死亡,如一些溯河性鱼类大西洋鲑和大麻哈鱼属;降河性鱼类如鳗鲡。 副同步性卵巢 卵巢至少有两种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组成,如光鲽和虹鳟,每年只产一次卵,而且产卵季节较短。 非同步性卵巢 卵巢中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如青鳉和金鱼。这些鱼一般有较长的繁殖季节,并能进行多次产卵。 鱼类卵巢由卵原细胞、卵母细胞以及外围的滤泡细胞、支持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和神经组织组成。 在早期发育阶段,每个卵母细胞外围被一层不连续的滤泡细胞包围。随着卵母细胞不断生长,滤泡细胞增殖并形成一层连续的滤泡细胞层(颗粒细胞层),之后,由结缔组织形成滤泡膜的外层(鞘膜层)。 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由两个主要的细胞层包围,即鞘膜层(外层)和颗粒层(内层),两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 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LS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

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具体的专业要求 1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在规范临床送检的前提下,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和报告药敏结果时,应首先考虑标本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需重点考虑的标本如下。 1.脑脊髓液: 正常和疾病状态不能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常规不应报告。报告审核时,对于分离自脑脊髓液的菌,下列药物不能报告:仅有口服剂型的抗菌药物、一、二代头孢菌素(除外静脉用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

《生理学试题》附带详细答案

《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动脉血压 2.呼吸 3. Internal environment 4. 静息电位 5. 食物的氧热价 6. 脊休克 7. hormone 8. 心输出量 9. 红细胞沉降率 10. 肾小球滤过率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和自身调节。2.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和纤维蛋白的形成三个基本步骤。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有、、、。4.肾小管的髓袢升支粗段的顶端膜上有电中性同向转运体,小管液在流经髓袢升支粗段时,渗透压。 5.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散热方式是、和对流散热。 6. 氧离曲线右移表示Hb和O2的亲合力;毛细血管血液释放O2。7.胃液中因子缺乏造成肠道吸收障碍,会出现贫血。8.局部反应的特点、和可以叠加。 9.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不同,可把感觉投射系统 分为和。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心交感神经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3.简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4.简述神经纤维传递兴奋的特征。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动物实验中,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 五、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征: A.单向传递 B.有时间延搁 C.对环境变化敏感 D.相对不疲劳性 E.有兴奋的总和 2.影响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因素 A.静息电位 B.最大复极电位 C.阈电位 D.钠通道状态 E.钙通道状态3.胆碱能纤维包括 A.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B.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 C.自主神经节前纤维D.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 E.交感缩血管纤维 4.在环境温度为30℃时作剧烈运动,人体散热的途径有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包括常规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和报告、药敏试验方法、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常见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商品化药敏试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各级临床实验室。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检测微生物(本文件特指细菌)对抗微生物药物(本文件特指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2.2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在琼脂或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中能抑制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2.3 折点Breakpoint 能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用以判断敏感、中介、剂量依赖型敏感、耐药、非敏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抑菌圈直径(mm)的数值。 2.3.1 敏感Susceptible;S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敏感范围时,使用推荐剂量进行治疗,该药在感染部位通常达到的浓度可抑制被测菌的生长,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2.3.2 中介Intermediate;I 当菌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中介时,该数值接近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达到的浓度,从而治疗反应率低于敏感菌群。该分类意味着采用高于常规剂量治疗时或在药物生理浓集的部位,临床治疗可能

有效。该分类同样可作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不可控的技术因素导致的重大偏差,尤其是毒性范围较窄的药物。 2.3.3 剂量依赖型敏感Susceptible-dose dependent;SDD 细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赖于抗菌药物的剂量。当某种药物对菌株的MIC或抑菌圈直径在SDD 范围时,临床可通过提高剂量和(或)增加给药频率等修正给药方案以达到临床疗效。 2.3.4 耐药Resistant;R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该分类范围时,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该药在感染部位所达到的药物浓度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或)被测菌株获得特殊耐药机制,且治疗性研究显示该药临床疗效不确切。 2.3.5 非敏感Nonsusceptible;NS 对于那些因未现或罕现耐药,而仅具有敏感折点的抗菌药物,当该药对某分离株的MIC值高于或抑菌圈直径低于敏感折点时,此分类为非敏感。 2.4 流行病学界值Epidemiological cutoff value;ECV 将微生物群体区分为有或无获得性耐药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是群体敏感性的上限。根据ECV,可将菌株分为野生型和非野生型。 2.4.1 野生型 Wild-type;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未获得耐药机制或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野生型。 2.4.2 非野生型Non-wild-type;N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获得了耐药机制或存在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非野生型。 2.5 效价Potency 抗菌药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通过同类标准物质测定得出。单位mg/g、IU/g或用百分比表示。

人卫版生理习题—生殖

生殖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殖(reproduction) 2.青春期突长 3.雄激素结合蛋白(androgen binding protein,ABP) 4.抑制素(inhibin) 5.间质细胞刺激素(interstitial cell stimulating hormone,ICSH) 6.卵巢周期(ovarian cycle) 7.月经(menstruation ) 8.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 9.副性征或第二性征(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s ) 10.排卵(ovulation) 11.黄体(corpus luteum) 12.附属性器官(accessory sexual organ) 13.精子获能(capacitation of spermatozoa) 14.受精(fertilization) 15.着床(implantation) 16.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ic gonadotropin) 17.绝经期(menopause) 二、填空题 18.睾丸的两个主要生理功能是___和___。 19.男性原始的生殖细胞为___,存在于睾丸___的基膜上。 20.雄激素是由睾丸的___细胞产生的,抑制素是由___分泌的。 21.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性激素主要是___,雄激素的活性以___为最强,其次为___。 22.每个精子细胞由___个常染色体和一个___或___性染色体。 23.精子形成时,丢失了大部分的细胞器,没有___、___及___,而核高度浓缩,变长。 24.由于腺垂体分泌的___可刺激间质细胞分泌睾酮,故称之为___。 25.睾丸产生的能抑制腺垂体FSH分泌的活性物质称为___。 26.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可分为___期、___ 期和___期。 27.月经的产生是由于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突然大幅度___,致使子宫内膜组织坏死、出血。 28.卵巢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产生___,还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其中主要有___、___,还有少量的___及___。29.卵巢周期可分为___、___和___三个时期。 30.引起排卵发生的关键性因素是___峰;该峰是由排卵前___高峰所诱导出现的,后者对腺垂体及下丘脑的这种作用为___效应。 31.排卵后引起体温升高的激素是___。 32.下丘脑弓状核等部位的肽能神经元释放的___调节着腺垂体___和___的分泌,进而对睾丸的生精作用以及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33.妊娠8~10周以前,妊娠的维持主要靠胎盘分泌的___,而妊娠8~10周以后则主要靠胎盘分泌的___和___。 34.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___。怀孕期间,胎盘大量产生的雌激素主要是___,其合成原料来自___。 三、选择题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证据。因此微生物学检验报告是临床和实验室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较为薄弱,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临床与实验室的沟通存在一定不足,密切协作非常必要。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加强临床与实验室合作,发挥检验医师作用,特制订本共识,以期指导相关报告的规范化,减少错误,增加专业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为临床医学诊、治、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共识限于常见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报告。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意义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于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证据[1]。对于经验治疗,依据一方面来自医生自身的经验,一方面是实验室长期不断提供的数据积累。临床需要考虑不同感染的病原谱和常见病原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于靶向治疗,特定分离株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经验治疗选药合理性、经验治疗效果分析、调整治疗选药依据等。 (二)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2]。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3,4]。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5]: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 L S 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二、具体的专业要求 (一)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 规范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敏结果准确。 2.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会不断的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产生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3.试剂 M-H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药敏纸片、无菌棉签、35℃孵育箱、标准比浊管或比浊仪。 4.质控 4.1 常用细菌药敏质控标准菌株参见CLSI规定。 4.2 质控菌株每日随临床标本一起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质 控菌株的抑菌环。质控菌株的抑菌环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结果可信。 4.3 质控的频率由于纸片法药敏试验是很稳定的,在不 失控的时候,可以每周作1~2次质控菌株的测定。如果发现有失控的情况,就必须每日做1次,寻找失控的原因

并予以纠正。如果连续30日失控<3次的,可以恢复每周1次。 5.操作步骤 5.1 挑取4~5个纯培养菌落,接种于3~5ml M-H肉汤(0.5麦氏单位)中,经35℃培养6~8h。 5.2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菌液浊度,使其与标准比浊管的浓度相同。 5.3 用无菌棉拭蘸取校正过的菌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液,涂布整个M-H平板表面,再重复两次,每次旋转平板60°,使整个平板涂布均匀,最后用棉拭涂布平板四周缘一圈。 5.4 涂布菌液的平板于室温中干燥3~5分钟后,用纸片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并用镊尖轻压一下纸片,使其贴平。每张纸片的间距不小于24mm,纸片的中心距平板的边缘不小于15mm,直径90mm的平板宜贴6张药敏纸片。 5.5 将贴好纸片的平板置35℃孵育18~24小时后,用卡尺量取抑菌圈直径。个别菌孵育温度,时间及条件应按照CLSI规定。 6.结果判断 7.根据CLSI M100最新标准将所测抑菌圈的大小,报告为敏感(S)、中介/中敏(I)或耐药(R)。

第二章 雄性生殖系统的发育

第二章雄性生殖系统的发育 摘要:雄性和雌性生殖系统发育与泌尿道紧密相关。直到怀孕7周,人的胚胎维持性双电位。随后,在雄性,睾丸诱导因子从默认的女性表型引起分化。当睾丸形成,睾酮和其他雄激素促进外生殖器和内雄性结构的形成,同时其他的睾丸因子引起雌性生殖器官前体细胞的回归。雄激素在睾丸从上腹部的起源下降也扮演了一定的作用。生殖细胞在头三个月进入一个成熟的逮捕阶段。睾酮的大量出现在新生儿期的睾丸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但青春期最大的雄性激素激增,性腺功能初见发生在精子发生。在这一章中,我们回顾了生殖系统的形成和成熟,重点是激素因素和部分与男性生殖患者相关的临床护理。 缩写词 AGD Anogenital distance 肛门与生殖器间的距离 AMH Anti-Müllerian hormone 抗中肾管激素 CDGP Constitutional delay of growth and puberty增长和青春期的延迟 CF Cystic fibrosis 囊胞性纤维症 CFTR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器 CGRP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SL Cranial suspensory ligament or cranial mesonephric ligament 颅悬韧带 DHT Dihydrotestosterone 二氢睾酮 FSH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促卵泡激素 GnRH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INSL3 Insulin-like factor 3 胰岛素样因子3 LH Luteinizing hormone 黄体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敏结果准确。2.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会不断的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产生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 愈小。 3.试剂 M-H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药敏纸片、无菌棉签、35℃孵育箱、标准比浊管或比浊仪。 4.质控 4.1 常用细菌药敏质控标准菌株参见CLSI规定。 4.2 质控菌株每日随临床标本一起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质控菌株的抑菌环。质控菌株的抑菌环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结果可信。 4.3 质控的频率由于纸片法药敏试验是很稳定的,在不失控的时候,可以每周作1~2次质控菌株的测定。如果次,

寻找失控的原因1发现有失控的情况,就必须每日做 并予以纠正。如果连续30日失控<3次的,可以恢复每周1次。 5.操作步骤 5.1 挑取4~5个纯培养菌落,接种于3~5ml M-H肉汤(0.5麦氏单位)中,经35℃培养6~8h。 5.2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菌液浊度,使其与标 准比浊管的浓度相同。 5.3 用无菌棉拭蘸取校正过的菌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液,涂布整个M-H平板表面,再重复两次,每次旋转平板60°,使整个平板涂布均匀,最后用棉拭涂布平板四周缘一圈。 5.4 涂布菌液的平板于室温中干燥3~5分钟后,用纸片分 配器或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并用镊尖轻压一下纸片,使其贴平。每张纸片的间距不小于24mm,纸片 的中心距平板的边缘不小于15mm,直径90mm的平板宜贴 6张药敏纸片。 5.5 将贴好纸片的平板置35℃孵育18~24小时后,用卡尺量取抑菌圈直径。个别菌孵育温度,时间及条件应按照CLSI 规定。 6.结果判断 7.根据CLSI M100最新标准将所测抑菌圈的大小,报告为。)

实验三、药物敏感性实验

实验三、药物敏感性实验 对于一种病原微生物来说,往往有多种抗菌素对其具有抑制作用,比如对于炭疽杆菌、猪丹毒杆菌、链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来说,对其有效的有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等)。对于像大肠杆菌、布氏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来说对其有效地抗菌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但在实际上,由于人类对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是滥用,导致了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且这种趋势正在逐渐加大,细菌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物与其它种类一样也存在生存的竞争,举例(动物园中的羚羊,在没有天敌存在时体质和繁殖率较弱,当存在天敌时,体质弱的被淘汰而好的生存下来),细菌也一样在不断改造自己来适应环境,比如基因变异等,人类发现新药物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的变异速度,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这种形式比较危急,大家想想这几年几次疾病大流行就可以感觉到了,象非典、禽流感、最近新出现的71号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等。细菌产生耐药性后一些理论上有效的抗生素就不管用了,因此必须通过药物敏感性实验来选择对其敏感的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地区对于同一种病原所用抗生素种类有所差异,因此可能导致不同地区同一种细菌的耐药性往往不同,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在临床应用中药敏试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当动物发病比较急、死亡率非常高并且不能立即诊断,不知道具体的病原就无法正确的用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快的止住病情以减少损失,往往来不及对病原进行鉴定,而是分离培养后直接进行药敏实验,选择效果好的药物马上予以治疗。 滤纸片扩散法:(简介作的过程) 1.含药滤纸片的制备: 滤纸片:用打孔机将滤纸打成直径为6毫米的圆纸片,121摄氏度高压灭菌。 药液配制:一般针对药物性质及单位含量不同其配制方法不同,方法根据规定的标准进行,有的药物用水稀释即可(如氯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但有的药物则需用缓冲液(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还有的需要用强酸(磺胺药物)或强碱(呋喃西林)来溶解,并且药物浓度也各不相同。 将灭菌的滤纸片用无菌的镊子摊布于灭菌的平皿中,每100片加药液1mL,不时翻动,使滤纸片将药液均匀吸净,在37摄氏度温箱中烘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某些抗菌药实效。之后贮存于青霉素小瓶中,放置于冷暗干燥处,备用。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细节耐药检测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细节耐药性监测 来源:检验医学在线2009-4-15 南网编辑2010-7-6 一、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一)纸片琼脂扩散法 纸片琼脂扩散法又称Kirby-Bauer试验,是操作最简易、使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试验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即抑菌圈越大,MIC越小。 2.培养基和抗菌药物纸片 (1)培养基:水解酪蛋白(Mueller-Hin-ton,MH)培养基是CLSI/NCCLS采用的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药敏试验标准培养基,pH值为7.2~7.4,对那些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链球菌等需加入补充物质。琼脂厚度为4mm。配制琼脂平板当天使用或置塑料密封袋中4℃保存,使用前应将平板置35℃孵育箱孵育,使其表面干燥。 (2)抗菌药物纸片:选择直径为6.35mm,吸水量为20ul的专用药敏纸片用逐片加样或浸泡方法使每片含量达到规定所示。含药纸片密封储存2~8℃或-20℃无霜冷冻箱内保存,β-内酰胺类药敏纸片应冷冻储存,且不超过l周。使用前将储存容器移至室温平衡l~2h,避免开启储存容器时产生冷凝水。 3.细菌接种细菌接种采用直接菌落或细菌液体生长方法。用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液浓度。校正浓度后的菌液应在15min内接种完毕。接种步骤如下:①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内壁将多余菌液旋转挤去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片接种3次,每次旋转60°,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②平板置室温下干燥3~5min,用纸片分离器或无菌镊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③置35℃孵育箱孵育16~18h后阅读结果,对甲氧西林和万古霉素药敏感试验结果应孵育24h。 4.结果判断和报告用精确度为1mm的游标卡尺量取抑菌圈直径(抑菌圈的边缘应是无明显细菌生长的区域),当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药敏试验或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试验,围绕纸片周围只要有极少细菌生长提示为耐药。对另外一些菌,在抑菌圈内散在菌落生长提示可能是混合培养,必须再分离鉴定及试验,也可能提示为高频突变株。变形杆菌迁徙生长使抑菌圈内生成的薄层菌可忽略不计。由于培养基内抗药成分使其对甲氧苄啶引起的轻微细菌生长,生长层小于20%可忽略不计。根据CLSI/NCCLS标准,对量取的抑菌圈直径判断病原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形式(敏感/中度敏感/中介、耐药)。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证据。因此微生物学检验报告是临床和实验室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较为薄弱,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临床与实验室的沟通存在一定不足,密切协作非常必要。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加强临床与实验室合作,发挥检验医师作用,特制订本共识,以期指导相关报告的规范化,减少错误,增加专业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为临床医学诊、治、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共识限于常见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报告。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意义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于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证据[1]。对于经验治疗,依据一方面来自医生自身的经验,一方面是实验室长期不断提供的数据积累。临床需要考虑不同感染的病原谱和常见病原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于靶向治疗,特定分离株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经验治疗选药合理性、经验治疗效果分析、调整治疗选药依据等。 (二)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2]。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 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LS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二、具体的专业要求 (一)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在规范临床送检的前提下

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敏感性实验 ●学习内容 ●药物敏感实验?a?a纸片法 ●学习要求 ●掌握药物敏感实验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简称药敏试验): ●用于测试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即体外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通常根据MIC结合常用剂量时体内该药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划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或耐药的界限,给出S(敏感)、I(中介)、R(耐药)等定性的结果,方便临床用药。 ●检测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院内感染的监控,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株的流行。为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扩散法(纸片法)、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宏量液体稀释法、微量液体稀释法) ●药敏纸片的人工制作 ●定性滤纸用打孔器打成直径6mm的圆片,每100片放入一小瓶中,160℃干热灭菌1~2小时,或用高压灭菌(6.8kg 30min)后在60℃条件下烘干。(此应提前做好) ●抗菌药物的浓度(指有效药物浓度) 青霉素200U/mL 其它抗菌药物1000ug/mL 磺胺类药物10mg/mL 中草药制剂1g/mL 庆大霉素4万单位/mL,稀释为1000单位/mL。 ●(临床上可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如上面标明5g本品可拌50kg饲料,其换算方法为lg本品可拌10kg饲料,也就是1g本品拌l0000g饲料,相当于药品浓度为lg本品加l0000mL蒸馏水。) ●用无菌操作法将欲测的抗菌药物溶液1mL,加入100片纸片中,泡5~10分钟。 ●培养皿烘干法:用无菌镊子将浸有抗菌药液的纸片摊平在培养皿中,于37℃的温箱内保持2~3小时即可干燥,或放在无菌室内过夜干燥。 ●将制好的各种药物纸片装入无菌小瓶中,置冰箱内保存备用。 ●干燥的药敏纸片可保存6个月。 ●纸片法 ●每组约5个平皿(每人1个),每个平皿约20毫升琼脂培养基,即约120mL。每平皿约5张纸片。 ●将琼脂培养基熔融后,每个平皿倒入约20毫升,晾干。 ●用肉汤培养待检细菌,至菌液浊度到0.5麦氏标准。 ●用棉球蘸培养好的菌液(棉球均事先消毒)涂抹均匀后晾干。 ●用镊子夹纸片,每个平皿贴5张纸片,要使纸片全部紧贴培养基。为保证均匀,可于平皿背部划出贴纸片点。 ●37℃培养过夜。测量宽度。 药敏试验体外/体内试验可能出现的状况 ●稀释法(缺点:操作复杂)

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篇一:药敏试验报告 药敏试验报告(琼脂稀释法) 一、实验目的 检测载铜离子土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材料:平板,锥形瓶,10mLep管等; 试剂:载铜离子土,沙门氏菌,琼脂平板计数培养基,mh肉汤培养基,硫酸(1%),氯钡(0.25%)。四、实验方法1配制琼脂平板计数培养基,按配方配制300mL,mh肉汤培养基100mL,待高压;2高压灭菌平板,锥形瓶,10mLep 管等; 3沙门氏菌扩大培养:10mlep管中加入4mlmh肉汤培养基,4ul菌液,放置摇床37℃,220rpm过夜培养; 4麦氏比浊管0.5的制备:0.25%氯化钡0.1ml,1%硫酸4.9ml。

8 (即细菌的近似浓度为×10/ml) 5将扩大培养的沙门氏菌调制0.5麦氏比浊度后,再稀释100倍备用; (每组做三个重复,16-24h后观察结果)五、实验结果实验组1、2以及对照组平板中,肉眼可见针尖状半透明菌落,革兰氏染色后,镜下形态为红色短杆状,初步断定为沙门氏菌;实验组3、4、5未见菌落,涂片染色后,镜下也未观察到细菌。六、结论 载铜离子土对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g/L。 篇二:001-药物敏感试验 抗菌药物实验方法――药敏试验 由于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不少耐药菌株可耐受多种抗生素。由此而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它不仅使抗菌药的疗效降低,疗程延长,死亡率升高和治疗费用增加。这不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耐药菌株可能会将耐药性基因由动物转移给人类,对人类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专家强调指出,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以避免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而合理应用抗菌药控制畜禽疾病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以充分发挥抗菌药疗效,并尽可能减少其不良影响。

实验二 药物敏感性试验

实验二药物敏感性试验 实验目的与意义: 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筛选出最有疗效的药物,用于临床,对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流行至关重要。 学会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的方法,能更科学地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实验原理: 通过培养基培养的细菌用药后,药物的扩散,使一定距离内的细菌在培养基上停止生长并且死亡,由此来判定一种药物对细菌的杀菌或抑菌作用的强度。受到抑制形成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 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三角瓶、烧杯、量筒、天平、高压灭菌器、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棉绳、纱布、培养皿、微量移液器、涂布棒、药敏片、小镊子、酒精灯、尺子。 实验步骤: (一)制备琼脂培养基:(略) (二)抗菌药物圆纸片(药敏片)扩散试验:倾倒琼脂培养基,倾注平板时,厚度合适(约5-6mm),不可太薄,待培养基凝固时,取一菌种,均匀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无菌镊子将各种药敏片,分别贴于平板内并压实,各片距离要相等,每个平板上可放4-6片左右。然后标号,于37℃培养箱中放置18-24h。(三)实验结果观察:过夜培养后在纸片周围形成一个抑菌圈,测定抑菌环的直径,记录该菌对某一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 请简要写出细菌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应注意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培养基应根据试验菌的营养需要来配制,此外药物浓度、细菌浓度也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附: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用牛肉膏5克,蛋白胨10克、氯化钠5克,磷酸氢二钾1克,蒸馏水1000ML,加热溶解用0.1N氢氧化钠校PH至7.4-7.6,再加入10-15克琼脂加热溶解,装入三角瓶中,高压灭菌20分钟。即可得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