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

危机的评估与行动干预:理论,伦理与法律

徐凯文

天津爆炸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对消防队员应该接受长期的心理干预,需要本地化。

发生危机最焦虑的是哪些处理危机的人。

伦理原则:保密原则与危机干预的矛盾

“你要是告诉我爸妈我就死给你看。”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共情与来访者建立关系。——菩萨心肠

但是,如果在危机干预的时候,为避免风险要采取——霹雳手段

大概三分之的危机干预之后需要进行专科治疗,治疗效果有限,至少保证生命安全。但是咨询师没有权利把来访者送到精神病医院。

如何做?涉及法律问题。

危机干预的三阶段

(危机评估)

先评估危机有多严重,严重程度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同。

危机程度越高,需要动用越多的资源,尤其是人。

1.行动干预

目标——保证生命安全

2.心理干预

危机是机遇

危机发生的时候,是改变最有可能发生的时候。

如:天津事件会带来消防系统的变革

所以危机干预不能只看到危险,还要看到机遇。

3.心理治疗

大部分个案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

心理危机的树理论

树根:家庭与依恋关系

如:一个动物恐惧的个案,可以追溯到他与父母的关系,处理好树根的问题,症状就会消失。

没有办法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必然存在幼年时的家庭问题。

树干:社会支持、信仰、价值观

四大宗教都产生于乱世。宗教本来就是人类发展出来应对自己痛苦、创伤、死亡的方式。

如:对消防战士的心理干预:你对自己职业的看法,对自己职业的价值感,认同感,意义感,这些都可以成为心理资源

树叶:成就感、自我实现

对人来说最基本的需求还是亲密关系。财富可以支撑脆弱的自尊,但是不足以让我们幸福的生活,成就感也一样。

阳光、雨露:社会环境

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做干预。

举例北大女生室友矛盾的危机事件:打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室友,因为父母离异,有强烈的被抛弃感,所以见到关系好的室友与他人吃饭会觉得愤怒。

大一时候就表现出危险性:剪室友衣服,涂红墨水扔掉

她在什么情况下情绪更不稳定??是什么点会引发她自杀?

资源:父母、朋友都没有。以前学习成绩好是她的资源,到了北大之后变得不优秀,之前支撑他19年的东西没有了,所以发生了危机。那么,有没有可能从学习这个方面作为资源做工作?你愿不愿意找一位学长辅导你学习?

大四再次出现危机:刺激性事件:周围的同学都拿到出国的offer,她没有拿到。

用浓硫酸的瓶子装里白醋,让室友不爽她就觉得很爽——边缘型人格障碍。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测验

1.自杀身亡的人中,很可能以前曾经尝试自杀。yes

如:一个坐地铁想在北京找个没人地方自杀的学生。入学新生测评属于高危,高中有过两次自杀经历。割脖和跳楼。休学一年考进北大有一次割腕。(割脖子以自杀为主,割腕以自残为主。)

抑郁症的自杀率是一般人的20.4倍。在曾经尝试过自杀的人中自杀致死比例更高,30多倍。如果造成他曾经尝试自杀的原因没有解决,那他更可能自杀,因为他已经尝试过自杀,突破对死亡的恐惧。

2.常常声称要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no

有的事情判断错了没关系,有的事情判断错了是要命的。

做危机干预常常是战胜自己的过程。

为回避对他人死亡的焦虑,有可能会以为对方不会自杀。

自杀分为:

冲动性自杀:没有计划,突然情绪崩溃,这种情况比较少

非冲动性自杀:有预谋,有计划,有措施,有过程,所以可以预防。

自杀纠结期:人死灯灭的恐惧感,会有挣扎纠结,行为有所异常,心神不宁,焦虑不安。

自杀呼救期:向周围的人透露他的想法,传递出信息,期待的是有人关心和阻止他。但是因为传递的信息可能模糊不清,旁边的人没有接受到。迹象如:拖延的人变得特别勤快,好像换了一个人,最近好像性格有变化,处理未了事(干净、了无牵挂可以走了)。“你看这些万年青,我很快会用到了。”说的委婉是因为病耻感,羞耻感。

病耻感是预防自杀最大的障碍。对疯狂的歧视,其实是因为人们都有对疯狂的恐惧,对失去控制的控制。不敢说出来,是怕周遭的眼光。

自杀平静期:

当你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寻找专业的帮助。

如:一个肺结核的学生

他自杀的原因绝不会是因为肺结核。他回不了家,因为他是孤儿。

我们要重视每一次自杀的呼救。要评估和确认他是说说而已,还是真的要去做。

3.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一切正常了说明已经好起来了。no

自杀平静期:做好决定,准备自杀的过程是平静舒服的,所以会表现的一切正常,但是其实危险正在发生。

4.性格外向、阳光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往往比内向压抑的人更不容易自杀。no

几乎这世界上最出名的喜剧演员都是抑郁症患者。卓别林、憨豆、周星驰……

有些人需要用外向阳光来应对内心的痛苦。

通过学生自杀个案的心理解剖发现10个里有8个都是活泼开朗积极学生会干部。就其原因都有树根的问题

5.生活压力大时预测自杀的有效因素。yes

压力从何而来?

压力基本不是原因,只是诱因。

有可能攻击自己,也可能攻击他人。

如:中科院博士伤人的刑事案件,事发前两个月经历了毕业、就业、结婚、为人父的喜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变化即焦虑。

人在压力环境下会有认知狭隘。

人在情绪支配下就会变得盲目。

6.如果一个人已经下定决心要自杀,他人通常无法制止。no

作为一个危机的处理者,如果你没有信心去处理,很有可能做不下来。

如:化学学院的博士想要自杀

如果很容易获得自杀的工具,自杀的风险很高。

如:跳楼的个案。骨头碎了,内脏破裂但是不会立即死去是非常痛苦的。最后一句话“救救我,我想活。”但是还是没有救活。

又如:跳未名湖的女孩,不知道父亲是谁,妈妈一直说爸爸是因为自己是女儿才跟妈妈离婚的。但是她最放不下的人是外婆,其实跳湖的一瞬间想到外婆已经后悔了不想死了。

很多下定决心想要死的人,在死的那刻都会有后悔。

咨询师可以接触来访者身体吗?

中老年女性的咨询师可以有适当的身体语言鼓励来访者。

如:留遗书被发现的女生。背过身不见父母

咨询师:我可不可以坐在你面前?

危机时刻发生的时候,身体接触不是绝对的禁忌。

利用来访者的移情,咨询师把手放在她的膝盖上。说:你是一个非常好的女孩,我绝不允许你就这样离去,我一定会尽一切努力……坚定的看着来访者的眼睛说:你现在需要去看精神科医生接受治疗。

顺利收治住院,休学。

干预成功——他不会死

干预失败——危机严重——住院——他死不成

差点出错:评估出错,院系认为没有自杀风险,没有实施24小时监护,结果两天后服毒自杀,还好之前有约定,在服毒前给徐老师发短信,在服毒半小时后被发现救回。

7.决定自己的生死是一个人的基本人权。no

关于人权。人究竟有没有自杀权?从道德上没有论断,但是从法律上

人有维持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美国:如果来访者有自杀倾向,精神科医生:符合某种精神疾病诊断,让他住院或者强制住院。咨询师:报警911,警察持枪带走,还会带来危机评估专家和救护车,如果诊断高危,警察带去医院强制住院。如果反抗就是袭警,如果带枪有可能会被击毙。

中国医生只有诊断权,没有强制住院的权利。

关于自由。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民主自由的时期是十年文革。随便跑到人家家里去,拿走人家东西,因为身份问题虐待和虐杀他人。当民主和自由没有界限的时候,就会带来最大的不自由和不民主。

自由的前提是责任。

如:一个想自杀的有孩子的女性,会因为孩子活下去。

人不仅仅属于自己。

文革时自杀的教授是维护自己自尊的最后的方式。

留专业的危机干预电话。

所有护栏加高半米。

想办法拖延时间,情绪可能会自然的平复下来。

人的身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正常是一个范围。有涨伏,有变化。

危机干预的重要策略就是拖延时间。

如:DID 病人,其中一个要自杀的人格:我知道你对我很好,我要通过我的死来让你知道这世间的恶。

处方:当你的感觉越来越不好,就回宿舍吃半片奥氮平睡觉。

8.与有自杀倾向的人交谈时要注意不要直接讨论自杀哦问题,因为谈论自杀可能会引发他下决心自杀,或提示他如何成功的自杀。no

作业:请学生跟父母谈他们年轻的时候,或者是以往有没有过自杀的经历或者想法。

再深度的催眠来访者内心也是清楚的,也知道不能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之所以接受暗示是因为来访者愿意接受这个暗示。

先对病耻感做处理,想要自杀者才会承认自己想要自杀的念头。

几乎所有人都有想过自杀,有想法又有计划,认真的考虑过自杀的人有半分之二三十。真正去实施的人有百分之一到二,最后自杀致死,千分之2.8.

我注意到你最近过的很痛苦,这些痛苦让你不堪重负,在你最痛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杀?

大多数人都恐惧死亡,当你以镇定、温暖和支持的态度跟来访者谈论死亡的时候,来访者可能会告诉你。你不怕这个事情会发生,让来访者感受到你的专业不会让这个事情发生。

当有人在电话里打电话说要自杀怎么办?拖时间。

你在哪里?校外

为什么这个时候要自杀?考试失败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自杀?吃药

你准备吃什么药?扑尔敏

你现在手里有多少片扑尔敏?4片

你会很困,死不了,你今天死不了,你在哪里,我去接你,我们见面再说。

在急诊室门口。

自杀纠结期就是这样……

直接问可以得出准确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危机干预案例讨论

c同学,年龄19岁大二女生

室友报告c同学当天状态很差,并报有自杀倾向,希望咨询师到宿舍进行危机干预。

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但是在来访者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于情于理于法都是可以追的。

伦理原则的第一条是善行。以最终可以达到帮助来访者的目的。

有能力和有意愿去帮助来访者时不同的。

上述案例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陪伴当事人。

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安全第一!!!

保证生命安全,才有机会去干预和改变。

当我不知道她有多危险的时候,我们就要当她是最危险的个案来处理。

处理个案过程中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干一件事情始终是对的——提高安全监护等级,保证生命安全。

室友报告c同学情绪异常发展过程。

14.c同学报告其好友a同学不理会她,情绪低落,室友劝导c并问a事情发生经过,a表现没有不理c,但c同学因此出现异常。

17.没有离开宿舍,没有吃正餐,只吃零食,逻辑出现问题,不与人接触。思维行为紊乱。

18.逃课,整天在宿舍打游戏。把签名改成:一切到了该结束的时候

19.5点起床,坐立不安,坐立不安,双眼无神,表情淡漠,想与室友讲话又说不出来,原本喜欢的音乐会门票也送人。行为紊乱,床铺很乱,拿出箱子收拾衣服,又不知道该去哪里,表示有轻生的想法,但又害怕死亡。

另外:室友表示c同学在他们来咨询师之前正在与男朋友谈分手事宜。表示担心c同学一个人在宿舍做傻事。

抑郁的人想死,焦虑的人怕死。

焦虑和抑郁的人会共病的。一个抑郁状态的人突然处在焦虑状态是很危险的,因为他在纠结是不是要实施自杀。

自罪自责到妄想的地步:如: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讨厌我。

判断异常的标准:跟他本人平常的表现比较,

个案突然脱落,突然决定结束咨询,有可能是因为他已经做好了要自杀的准备。

考虑文化因素对自杀的影响。

来访者开始处理身边的亲密关系,故意发火,发生冲突,这样我死了你们就不会难过了。处理自己的财物也是危险信号:定时发送邮件,一个跳楼的个案,我死了照顾不了父母了,把钱取出来给爸妈。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都送人了,宠物送人了……都可能是危险信号

咨询师对c同学的现实情况评估:

人际:同学关系良好,有好友a,

学习:优异,国外实习的机会

家庭:父母离异,母女关系不怎么样,经济情况不错。

总结:应激事件的评估

家庭社会因素:

7岁以下孩子生病会有个特点:

儿科疾病会有突然的发烧,烧的很厉害,因为调节温度的中枢没有发育好。

吃美林可能没有用。

医生要做的先是量体温。

体温39度以下物理降温。

so——危机评估第一要务是判断他是否会自杀?风险有多高?

极高危需要立刻住院24小时监护。

危机评估

自杀与心理社会因素

1.人际关系问题:亲密关系丧失

2.被抛弃或拒绝

3.丧失

4.工作和经济情况

5.不良的心理因素和个性因素

自杀与精神疾病

各种抑郁、精神分裂症、酒中毒、人格障碍、神经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自杀与躯体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病程迁久,久治不愈的躯体疾病可能导致自杀青少年自杀特点

在美国和加拿大15-19岁青少年第二大死因,在中国是第一大死因。

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周围有人想要自杀,一定要报告老师,让有经验的人去处理

危险警示

沟通:

1.网络时代的来临对自杀干预是有帮助的。如微博、微信、文章、诗句、日记、期刊、艺术作品等线索发现自杀危险。专注于死亡、死后的世界等有关的主题上。

通知警察,手机定位。凭身份证查询入住酒店。一边拖住时间,一边派人寻找。

2.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关于自杀的问题。

如:用北大id发自杀贴的清华研究生。ip线索

失踪了……

新技术跟危机干预的关系:研究自杀者的网络行为特征。绝大多数的人会搜索和浏览关于自杀的关键词,要么为了写作业,要么为了寻求自杀的方法。从技术上讲不难,这些人群极有可能是高危。但是涉及伦理问题:个人隐私。

如:新疆反恐,通过网络和手机的监控

警告的行为:情绪失控,冲动

1.威胁要自杀

2.7点见照片

自杀的风险因素

人口学特征:年龄

自杀评估(徐老师的方法)

简单易行才是好的方法

前五位影响因子最大的,对判断是最重要的

徐凯文自杀自伤评估表

对徐凯文表的解读:

1.自杀的可实施性有大?危险有多高?

赌命是自杀者常有的现象:半服致死量

如:安定?100片致死量。靠谱的医生单次最多开20片。你的300片怎么来的?

如:想上吊。在哪里?凤凰岭(人少),绳子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随身带着。一根鞋带。——他其实没有下定决心。

如果他用的皮带呢?如果他还专门学习怎么打死结呢?危险!

5分钟窒息时间之内室友赶到。在有人的宿舍自杀,和半夜在野外自杀风险是不一样的。既看到想死的一面,也看到不想死的一面。

准备跳楼。你准备跳哪个楼?多少层?我还没有想好。

为什么选理科楼?

自杀群集现象。全球自杀圣地。

中国:南京长江大桥。

北大:理科楼。你为什么知道有那么多人从理科楼跳的?想要自杀的人才会关注。

有没有去踩过点?除了个别冲动性自杀,几乎所有有计划的跳楼者都会先去踩点。

去过了。怎么会呢?不是都锁了?有一个地方因为下雨,锁生了锈我就踢开从那里上去了。我把锁恢复原状,如果我想,随时可以去实施。——高危!

2.既往自杀、自伤经历

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想要自杀。

3.评估目前现实压力:目前有没有超出他应对能力的压力?

不能凭咨询师主观的感受去判断。每个人对不同事情的压力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评估来访者的主观感受。

4.评估目前支持资源:最主要的还是人际关系:尤其是家人和朋友。

如果有,关系不可利用,1分,虽然不可用,但是还有牵挂。

无亲密关系:2分

5.临床风险

评估0-10分分数解读

0-2分:可以回家,报告督导,需要观察随访

3—4分:报告行政领导,院系辅导员,密切观察随访,24小时监护,24小时后再评估,可通知父母。

5—6分:报告行政领导,报告辅导员,密切观察随访,通知父母,送精神科门诊,或精神科会诊,24小时监护,强烈建议住院。

7—10分,通知父母,立即住院。

在没有建立好关系的时候去解开伤疤是很危险的行为。

来访者会觉得咨询师并不是真的关心自己,只是怕担责任。并且觉得自己给别人添麻烦了。

对有自杀风险高的人要有24小时监护。每分每秒都不能缺人。

延边大学的案例:监护间隙当事人跳楼

7、8月暑假在家就有自杀行为,父母离异没人管。精神科医生认为需要住院,需要监护人签字,但是父母不管,一直没有住院,学校派人24小时监护,3班倒,监护5天,(需同性监护,不能一个人在卫生间呆着,很多被监护自杀都在卫生间实施)家长一直不出现,监护的同学累了,打了一个盹儿,当事人跳楼。

越是这种个案越应该签不自杀协议。

前提是:跟来访者建立好关系。否则这份协议并不能对来访者有效果。

签署协议,实施自杀前会跟咨询师联系,争取一些干预的时间。

从动力的角度来说,一致性的反移情,来访者的无助无望感会影响到干预者。

不要被这种无助无望感淹没,而是要跳出来看待这个问题。

很多时候干预失败是自己没有处理好反移情。

处理危机肯定会焦虑,焦虑会让我们犯错误。

签协议是干预手段,没有法律效应。

焦虑——有人可能会死,而且他的死可能会跟我有关系。

精神科医生处理自杀可以绑起来,上压舌板,电休克(对抑郁,有自杀倾向很有用),打针。

如:富士康跳楼事件

控制不跳楼比控制次品率更难,焦虑蔓延

人大今年一个月跳三个。如何处理?

全校学生的自杀评估。筛查出来700多人。

如果不突破保密原则,自己孤军奋战是很危险的。

但是来访者很有可能会说:你要是告诉老师我就不来了,要是告诉父母我马上就去死。

如何处理??

危机干预就像打仗一样。

一定要团队作战!

打仗是打资源。

危机干预的团队应该这样组成:

学生工作系统:

1.有直接责任的人:班主任、辅导员。往往没有经验,但是是第一责任人。体力充沛,负责执行如何采取措施:联系家长、监护

2.领导:领导有资源,有人和财。

拖的时间越久,越疲惫,越容易走神。家长没钱就学校买机票。

3.专业的心理干预者:参谋长。制定作战方案。告诉每个人应该做什么。

通过微信做危机干预。

把这三拨人加一个微信群。随时互通信息。

不是无限制的让更多人知道,尽量保证隐私。

住酒店也要选安全楼层,1楼或地下室or办公室值班室。

当来访者坐在自己面前时,干预是一定有效的,一定不会死。

只要不自己骗自己,就不会出事。

行动干预到心理干预,事情是会解决的。

成功干预的前提是能够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用心体会和共情。若是咨询师紧张、焦虑、担心他出事,会影响到对方,也会影响事情的处理。

咨询师要沉下心来,能深入到来访者的内心,打动来访者。

要有危机预案。考虑好各种可能性,应对各种情况。

如:一个半年不出宿舍的研究生。越来越孤僻和怀疑,觉得周围有人害他。不能确定问题有多严重。由导师出面约他出来见面。自我介绍还没有说话,来访者就开跑。不知道他会攻击自己还是他人。冲出去之后就被保安和警察围住了。事先安排好。车子、父母都已经到位,马上送医院住院。

危机干预的过程:谈情说爱不讲理

谈大道理不是咨询。

大一和大四临毕业前是自杀高峰。

why?拿到再好的工作和再好的学校,自己的痛苦还是没有能解决,反而陷入更深的痛苦。再大的成就也没有办法摆脱绝望感。

当你认为你摆脱不了的时候才会真的摆脱不了。

当孩子要去自杀的时候,父母愿意反思和改变,所以危险也是机会。

先稳定情绪,再联系父母。

结果案例中咨询师的答应保密,结果最终来访者从17楼跳楼致死。

干预方法与法律:想死死不了——他们只是当时绝望而已。很多事情是可以改变的。

1、通知父母

2、24小时干预:安全楼层

自杀是会流行的。中国最近流行跳楼

跳楼、安眠药、吞枪、烧炭……受环境影响。

仔细筛选监护的场所场所中所有可能的自杀工具。

最好有跟他关系好的人,关系是纽带

一定要轮班,避免注意力分散,忽略细节。

3、在48小时内处理完。

高危需要看医生,说服住院治疗。

强制or半强制的执行

《精神卫生法》非自愿住院

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有权利和义务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但是不建议所在单位送。因为能让他强制住院得到法律主体只有近亲属。

如何联系父母?

在已经采取监护措施情况下联系。

很多问题就是与父母的问题,所有要慎重。

很多来访者会因为父母知道或者父母要来了会选择马上自杀。

很多时候父母不是资源,而是问题。

但是父母不来,又没有办法处理问题。

所以提前严防死守,在通知父母之前严密的监护,保证人身安全。

来之前不要跟孩子联系

照片

与学生监护人的合作

要求监护人尽快到校履行监护责任。

留学生怎么办?短期来不了怎么办?父母的身份证or护照授权学校可以把孩子送到精神病医院。

拒绝到校旅行监护责任怎么办?写知情同意书

“我知道……学校…………如果孩子伤人或自杀,我愿意承担所有结果。”

拒绝到校,并拒绝承担后果?

这样的父母最容易攻击学校。

怎么办?

云南某大学第二起类似马加爵事件。

通知警察。

警察必须配合。

如果不出警,请告诉我你的警号,如果出了问题我好记录在案。

整个危机干预处理过程中一定要详细记录每个细节。如果没有证据证明你做了对和合法的事情,法律会认为你不作为。

电话录下家长不愿意履行责任的证据。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报告

一、心理危机 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而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的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等。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目前,大学毕业生们为找工作四处奔波,中小学生也在为学习、考试忙得焦点烂额,“郁闷”成为当下校园里最流行的一个词。一些学生竟因心理压力过重而崩溃,甚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更多的

教育工作者已开始关注起一个严肃的课题: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他能够帮助心理疾病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并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来扭转错位的心理。危机干预分为预防性、治疗性和补救性三种。 二、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实例 (一)问题的发生 W,男,高三刚毕业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刚进高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C,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我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

公管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T,男,土家族,湖南永顺人,公共管理学院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大一第一学年,他勤奋学习,遵守纪律,能吃苦耐劳,参加学院各项活动积极,尤其是在学校(院)举行的演讲比赛中,其激情四射的演讲,在师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得全院师生喜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二第一学期期末的一次演讲宣传彻底改变了他。参加这次演讲培训之前,家庭拮据的他也曾犹豫过,到学办找辅导员咨询过。当时,辅导员老师意见一致、态度鲜明、坚决地表明了反对意见,但他经受不住宣传者再三的劝说,交了6800元离谱的高额培训费后,参加了寒假期间由再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长沙举办的为期21天的演讲培训。 据我们了解,再东文化传播公司在天马大酒店、天穆大酒店等场所,举办以“公众演说秘诀”、“成功学”、“领导学”等为名目的培训讲座,参加学生为全日制本科生和自考生,每次规模在60——300人之间。高级班缴费有1000元、2000元、5000元、6800元。实质上,这是一种打着传授国际最新知识理念的新型传销,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对参加培训的学生与外界社会举行“心理隔离”,将高校教育贬得一文不值,运用唯利是图的传销理念,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可怕的是,这类公司里的那些“超级讲师”的背景极为复杂,均有国外求学经历,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操控,对大学生举行文化渗透、煽动策反等非法活动。 因此,这个学期一开学,我们加强了对T同学的帮助、教育、管理。坚持点到制度,杜绝旷课;进行经常性谈话,做细致耐心的工作;组织班委、团支部干部对其学习、生活进行监督;召开“大学生成才心理交流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家长取得联系,力争家庭的支持。 我们发现,开学最初的一段时间,以前从不缺课的T因参加培训和公司的其他活动,不时出现了迟到、旷课现象,有时甚至“顶风作案”。为了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年级辅导员、学院周书记与他面对面谈话达20次之多,还经常手机谈心、短信谈话。去寝室查寝、教室查到,我们第一个关注的就是他。我们还通过学生干部做他的工作,让学生干部定期汇报T的思想动态,以便我们侧面了解他的情况,让他们以同龄人的身份与他促膝谈心,以集体主义教育和鼓励他,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记录例3

个案源自心理人社区网友“自游的”发表 说明:危机是指人的心理处于一种解体状态。其中有人质危机、性暴力危机、化学质依赖成瘾、自杀等等。 危机干预,是对他人心理应激状态的特殊参预、干涉或处理。 危机干预,是心理咨询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咨询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下对自杀危机的干预,是本人亲历的真实案例。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遵守伦和职业道德,本案例对可能辨认出当事人的信息,均作了过滤或修改。 A.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机干预 案例简介 安然先生(化名)眼睛近于失明,又再次失恋。在痛苦绝望中,他发手机短信给电台主持人:“这是我最后听你的广播,生命对我来说是不重要的了"。 在专业者看来,这是一例微弱的求助信号。我通过导播,从电台主持人那里要来发短信者的手机号。于是,有了以下危机干预过程。 时间及方式: 时间:(略) 方式:电话(先手机后转座机) 受访者概况 姓名:安然(化名) 年龄: 学历:大学 职业: 危机干预过程: 咨:你好!刚才听了电台广播,我非常关心你所发的手机短信! 安:嗯! . 咨:和你一样,我也是这个台的听众,相信很多听众和我一样,非常为你担心! 安:(没吭声) 咨:能说说,你发那条短信的想法吗? 安:(没吭声) 咨:你能听清我说话吗? 安:嗯! 咨:你遇到了很大的困扰? 遇到了难解的结? 安:(没吭声) 咨:也许你用手机接话不太方便,能告诉我,你的座机号吗? 安:……(报出座机号码) 咨:(接通他的座机后)谢谢你的信任! 安:(仍没吭声) 咨:我是一位社会工作者,也许我不能完全理解你所遇到的问题,但我会为你守密。 安:(似乎有点什么声音,感觉他被保密原则打动,但仍然没有说话) 咨:(正准备询问) 安:(突然地)不公平!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心理危机干预 W,男,高三刚毕业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 中的榜样。刚进高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C, 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 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 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 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 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 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 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 生了冲突,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C也没再 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W却认为这是C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 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C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 有今天全是C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 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C发出了挑战书,邀C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从W第一次摸底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 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 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 过度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 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案例一: (一)问题的发生 W,男,高三刚毕业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刚进高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C,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C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W却认为这是C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C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C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C发出了挑战书,邀C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问题的分析 1.开始于考试焦虑 我们从W第一次摸底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5)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 2.经历了抑郁 W在多次自我挣扎而不能扬眉吐气后陷入了深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深的不安和忧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W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核心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

中学主题班会 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则素材

风雨中,有些痛……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则 周一的早晨,心情还沉浸在昨天“圈内”朋友的聚会所带来的心灵成长的快乐中(我们几个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会定期聚会,以心理督导的形式,既相互宣泄心理的压力,又达到自我的一种心灵成长)。接到一个班主任的电话:“我们班的那个学生还是哭着要回家,昨天一到学校就是这样,你能找她谈谈吗?” 没过几分钟,还是这个班主任的电话又来了,同时转发过来一个短信: “爸爸妈妈我现在很难受,你们也不肯接我的电话,我的心情你们应该知道。可以说我的心理发生问题。我现在不想转学了因为我想到了自杀,很恐怖吧?我最后求你们今天来接我,我等到下午放学你们还不来我就从这里跳下去。”----这是今天凌晨学生发给她父母的。 班主任:她为何如此执着地要回去? 在这之前,班主任就曾和我聊起过这个学生,这是一个外地经选拔考来杭州就读的初一学生。作为新生报到就读不到一个月,就想转学回家乡的学校就读。当时,班主任非常耐心地找她谈心,她告诉班主任,觉得在这里学习压力比较大。班主任老师细细地和她分析了各方面的因素,鼓励她尽快地适应这里的学习,面对挑战。事实上,她的学习在班里属于中上,就适应水平来看,亦是适应得不错的那一类。只是不知为何,她总认为自己很不适合在这所众望所归的学校就读。家长也曾悄悄地安排她去看过校外的心理医生,医生的反馈是,她挺能聊的,反应,思维各方面都不错,应该没什么问题。 只是她仍旧执着地要转学。班主任还告诉我,这之前的一周,她还请过三天病假,以身体不适的名义,她是很在乎学习的学生,在家休息期间很认真地打电话来学校问作业及上课情况。只是一回到学校,情绪就变得十分不稳定,只说想家,但就她其他方面的情况来看,她不像是那些不能独立生活的学生。 昨天是周日,学生按规定回校的日子。父母将她送到学校后,她就一连打了许多电话回家,只说要回家。后来她父母为了让她安心在校学习,就“狠下心”不再接她的电话。结果就发生了开头这一幕。 于是,我和班主任老师约定,马上安排一至两名平时与她关系较好的女生一直“陪伴”她,中午安排她来心理辅导室面谈,同时,请家长立即赶往学校,并将此事上报学校领导。 在辅导室里 中午,为了防止意外,班主任派了一位与她较为“谈得来”的同学陪她来到了辅导室。“我就是易楚。”她进了辅导室对我说。 聪明的女孩一定已经猜到我请她来辅导室的原因了。所以我亦坦诚相待,对她说,“请坐。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愿意与林老师来聊一聊。老师也请你相信,我只是希望能与你有一次沟通,希望能帮助你更快乐一点,不管你以后是否还在这个学校成长。愿意与我聊吗?” 她点点头。短发下是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昨天晚上没有睡好。是什么让她如此不安? 因为是同性,所以我以大姐姐的姿态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背,问道:“看你情绪不太好,说说你的烦恼好吗?” “老师,我在这里学习感觉压力很大。我希望能够转学,换一个环境,自我感觉会好一些。”“我在杭外一点自信也没有,上个月班委竞选,我也没有任何优势。”她低着头说到道,“每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5篇 篇一: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优秀心理危机干预案例选

优秀心理危机干预案例选 篇一: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432字) 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篇二: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402字)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篇三: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481字) 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觉得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惜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有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解析分析

肿瘤病人心理危机干预 一、背景资料: 李某,女,43周岁,是国企一名工人,身高约1.60米体,态发育正常,高中文化,再婚家庭,有一养女,无生育史。 李某是我母亲发小,从小一起长大,又和我母亲在一个单位工作,工作一丝不苟,很要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朋友不多,她曾经离异,后再婚组建新的家庭,丈夫对她非常好,而且二人共同领养一女,现在女儿读初中,两年前一次李某单位体检,x片提示肺部阴影,以前她也曾感觉不适,咳嗽,但没有重视,这次体检,当拿到诊断单时,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得肿瘤,刚开始时候紧张不安,经常失眠焦虑,寝食难眠,同时还怕家人知道自己得了重病,不想让家人一起担忧,把得病一事告诉了要好的朋友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安慰她并陪伴她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了,她得的是肺癌,无奈无法隐瞒,丈夫得知妻子得了肺癌非常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劝说妻子住院手术治疗,妻子极度痛苦,拒绝任何治疗。由于我在肿瘤医院工作,我得知此事后和母亲曾经到她家做思想工作,最终李某同意治疗,马上帮她们联系了住院,手术很顺利,1个月后,出院,手术后,病情很稳定,愈后良好,阶段性做放化疗,但病人情绪低落。由于我在医院做医疗随诊工作,定期对肿瘤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了解病人的愈后情况,转归情况,由于李某和母亲关系甚好,又是同事,所以我对于李某的病情格外关心,两年时间一直坚持随访。 二、主述: 李某说:“没想到啊!我这是怎么了,怎么摊上这么个病呀,为什么我的人生总是这么不顺啊,老天对我不公啊,说好听了,是肿瘤,谁不知道,这是不治之症啊,这是癌症啊,我的天哪,我该怎么办啊,孩子还太小,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眼圈湿润了,不知道我还有多上时间了,我简直要崩溃了…”。 心理测验结果: 1、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总粗分:54,标准分68分。超过SAS 评定分界值50分。 2、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总粗分48,标准分60分,超过SDS抑郁评定分界值50分。 心理测验结果分析: 焦虑自评量表(SAS)的使用是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一般来说,焦虑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61-70分者为中度,70以上者为重度焦虑。由以上的测验结果表明,标准分68分已经超过抑郁评定的分界值50分,属于中度焦虑。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25285

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 与预防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提供心理保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我校现状分析 根据班主任提供的心理危机排查表信息分析,?成因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家庭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的构成不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导致学生出现许多行为障碍或情绪问题的原因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学生家庭构成不健全。学生家长父母离婚或丧失,导致孩子双亲不健全,问题学生由双亲一方单独抚养或其他亲属抚养。造成学生性格异化、行为怪异、情绪反正。 (2)家长教养方式不当。问题学生家庭构成健全,但是家长对于学生的教养方式不正确,或过于严厉,或过分宠爱,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情绪波动大、烦躁、攻击性等问题 (3)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学生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家庭问题,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极大的影响,会引起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 (4)关注度不够缺少关爱。学生缺乏从家长得到的关注和关爱,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问不顾,导致学生出现生活和学习上的多种问题。 (5)家庭贫困或家庭成员残疾造成的学生自卑或其他心理问题。 (6)家庭变故或家庭重组。家庭内部发生重大变故或家庭亲密成员突然离世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二)人际障碍原因 (1)早恋学生与异性同学之间有恋爱行为 (2)同学之间的冲突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产生冲突,导致同学间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3)与校外人员的不正当来往学生与其他校外闲散人员之间不正当来往,甚至勾结校外人员欺凌本校学生。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小学时期正是人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勤奋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课上课下压力较大的情况,小学生普遍心理问题也逐渐显露,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也 就凸显出了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篇1 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觉得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惜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有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自己设计,摆弄。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生命有情感的独立体。爱护有余,尊重不足。 当家长明白自己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扼杀,潜能发挥的压制。后悔莫及,情绪变得激动。我教他这样做: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表扬孩子,对孩子学习的负担和困难理解,(因为这本来也不是孩子的错),当参谋不成就做一个陪伴者,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伙伴。把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 特别是,征求孩子意见后,停掉钢琴学习,辅导文化课程,一个月后考试成绩提升,孩子情感有很大变化,并表示会努力去考钢琴六级。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篇2 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篇3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

[案例]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3篇

[案例]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3篇 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

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觉得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惜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有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自己设计,摆弄。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生命有情感的独立体。爱护有余,尊重不足。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总结

Word下载可编辑资源共享 南北湖小学心理干预方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和对象 心理危机是指学生运用通常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时,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由学校校长负总责,德育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班主任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联动配合。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 3.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 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 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三、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的精神,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农村中学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根据“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运用心理学知识,及时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 ——记一起急性精神分裂症新生危机干预案例 对一名高校辅导员来说,掌握心理学知识非常必要。所谓有备无患,当面对存在心理问题甚至突发心理疾病的学生,辅导员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及时疏导学生不良情绪,有效干预心理疾病的恶化,为送医院治疗尽早康复争取宝贵的时间。 2014年9月,2014级造价专业的一名新生在军训头几天内突发急性精神分裂症,来势凶猛,前景未卜。系部领导和我一道,对该生的心理危机及时进行了有效干预。 一、患病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明(化名),男,出生于1995年,身高175cm,湖南省长沙市人。其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个姐姐,长其6岁。 二、心理危机干预前的准备 1、心理问题浮出水面 小明的心理问题从军训第一天就开始显现出来。9月15日(军训第一天),教官向新生们提出摆臂、踢腿等简单动作指令,小明完成起来都非常吃力,经常喊“报告”(军训规则:自觉动作错了,就主动喊报告)。休息时,不断地向辅导员、向教官、向助辅道歉,显得很紧张。根据心理学知识,我判断,这个学生存在严重自卑心理。 9月16日(军训第二天)晚上,班级同学在教室里安静地观看国防教育视频。小明多次突然站起来,大声嚷嚷。通过单独询问得知,原来他的脑海里呈现出系列画面,他去宿舍取东西,赶回教室时迟到了,他心中一紧张就站起来道歉。这个场景在脑海里反复再现,他则多次站起来嚷嚷。这表明小明已经间歇性地分不清现实与想象了。 9月17日(军训第三天)晚上,我带领班级同学学习《学生手册》。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小明同学突然站起来五、六次,说一些不知所云的话语。每次都显得很紧张,经过耐心安抚,才重新坐下。 9月17日深夜,他一直在宿舍里焦灼地走来走去,凌晨一点时趁室友不注意(我安排室友们看护好小明,避免走失),开门走出宿舍,漫无目的的走进了传达室。后被室友找回。小明的心理状况非常令人担忧,我开始紧锣密鼓地全方位地搜集他的信息。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记录例

自杀干预案例 午夜时分,一个电话惊醒了刚刚入睡的咨询师。“我不想活了。”对方(女)平静地说。 咨询师:“你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呢?” 女(沉默了几分钟):“只是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再找个人说说话。” 咨询师:“你已经决定自杀了吗?” 女:“是的。” 咨询师:“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女:“吃安眠药。” 咨询师:“哦。你手里有药吗?有多少药片?” 女:“有整整1瓶,100片,足够了。” 咨询师:“真的足够了吗?你不是医生吧?你愿意听听一个医生给你讲讲安眠药的知识吗?” 女:“……你说吧。” 咨询师:“过去,100片安眠药确实足够自杀用了。可是现在,安眠药物类的安全性已经越来越高了,安眠药的致死量越来越大。再加上人的个体差异,有的人吃几十瓶安眠药才能死去。你上网查查,吃了几百片最后照样被救过来的大有人在,有的人被抢救过来以后还留下了各种严重的后遗症,肝脏和肾脏功能损伤还不算最坏的,有的人大脑功能受损,变得痴痴呆呆的,多惨啊。” 女:(沉默) 咨询师:“服药自杀的人本来都是想安安静静漂漂亮亮地离开的。的确,服用安眠药是最好的自杀方式:跳楼要摔成一团肉浆;上吊样子太难看;跳河过程太慢太痛苦;割腕太疼;卧轨吧又死得支离破碎,让中国人很难接受。” 女:(沉默,但是电话里传来的呼吸声越来越急促。) 咨询师:“你知道吗,现在服安眠药自杀的成功率只有不到10%,每天医院都里都要送出来这样的自杀未遂的人。而他们出院以后即使很幸运,没有什么后遗症,至少也要考虑该如何再去面对亲人、朋友、单位的同事和左邻右舍等等,也许你折腾了一圈、受够了痛苦,最后还要去接受心理治疗。” 女:“可是,我死的决心已定。我会再想别的办法的。”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中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 一、心理危机 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而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的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等。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目前,中小学生也在为学习、考试忙得焦点烂额,“郁闷”成为当下校园里最流行的一个词。一些学生竟因心理压力过重而崩溃,甚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已开始关注起一个严肃的课题: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他能够帮助心理疾病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并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来扭转错位的心理。危机干预分为预防性、治疗性和补救性三种。 二、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实例 (一)问题的发生 XYQ ,女,高一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女孩子。在初中时成绩相当不错,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可是由于中考失利,来到我校,第一次月考成绩不是很理想,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同桌Z,原来的成绩比她更不好,而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她更受打击。可她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每次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她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她,都在歧视她。就在这时她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曾拿起小刀,想自杀。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C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XYQ 却认为这是C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C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C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C发出了挑战书,也辱骂C。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问题的分析 1.开始于考试焦虑 我们从XYQ 第一次月考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

心理危机干预总题库

第一章绪论 1 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1.1 危机的概念及类型 ●危机 (古希腊语:krisis)意谓身处在一个决定性的紧要关头或转折点而危机的英文 (crisis)意涵同时是危险(Danger)及机会(Opportunity) ●中文释义 危机(crisis)的定义 ●(1)认为危机是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 己的生活; ●(2)强调人们遭遇困难和境遇后的一种“解体状态”,个体在“解体状态”下出现恐惧、 害怕和悲伤的感觉,以及因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而自杀的观念、行为 ●危机更多是指人在应激环境下的一种状态,而非强调事件。 ●危机事件(critical incident):又叫创伤事件(trauma event),是指那些危及生命、出乎意料 的、让当事人无能为力的一些重大的负性事件。 1.3 心理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 ●干预(intervention)又称应激处理(stress management): ●(1) 协助个人或团体安然渡过混乱事件的助人过程,使其能够缩小负面的影响程 度,并且加大成长的可能性 ●(2) 是一个有时限性(time-limited)的介入方式 ●(3) 意图促使危机个案回復到危机发生前的正常功能状态,协助其度过具有危险 性的冲动念头。 ●危机干预在许多方面是不同于咨询专业人员所习惯的传统长期咨询模式 2 西方心理危机干预理论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 ●适应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 ●系统理论 3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焦点 ●时效 ●(一般危机当事者重新建立心理平衡感的时间约为六周) ●次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幻灯片1 1 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和步骤 ●平衡模式 ●重点应该放在稳定受害者的情绪 ●认知模式 ●危机起源于对事件的错误思维,而不是事件本身或及事件、境遇有关的事实。该模 式要求咨询师帮助受害者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成分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将个体内部适当的应付方式,及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充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受害 者能够有更多的问题解决方式的选择机会。 2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完整资料).doc

南北湖小学心理干预方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和对象 心理危机是指学生运用通常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时,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由学校校长负总责,德育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班主任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联动配合。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 3.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三、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 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校保安人员、课任教师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