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环境监测课件

第六章环境监测课件

第六章环境监测课件
第六章环境监测课件

第六章

15.单选题

(1).污水中只含有两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2).污水中只含有一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3).污水中只含有一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4).污水中含有四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5).污水中只含有两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域分为5类功能区,游泳区属于()功能区。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域分为5类功能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属于()功能区。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域分为5类功能区,某公园划船游乐水域属于()功能区。

(9).某地表水域兼有Ⅰ、Ⅱ、Ⅲ类使用功能,执行()功能类别的标准值。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不同类别pH值均为()。

16.多选题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所根据的条件是(ABDE)。

A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B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C 建设项目的规模

D 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

E 受纳污水水域对水质的要求

(2).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以下几类(ABCE)。

A 持久性污染物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C 酸和碱

D 重金属

E 热污染

(3).按照对建设项目所排放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建设项目所排放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可划分为(ACD)。

A 复杂

B 一般

C 中等

D 简单

E 较复杂

(4).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的平均流量,大河是指流量(C)。

A、≥15m3/s

B、≥50 m3/s

C、≥150 m3/s

D、≥200 m3/s

(5)水体的规模大小判定:河流以平水期或多年(平均流量)判定,湖泊以枯水期(平均水深)及相应的(水面面积)判定。

课内练习

17.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知污水中含有COD、BOD、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3/s,水质要求为Ⅳ类,此环评应按几级进行评价?

方法:1.对照污水排放量:为5000~10000之间 2.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Cd、Hg)、非持久性污染物(COD、BOD)、酸碱(PH为酸性),污染物类型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 3.水域规模:介于150 m3/s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 4.水质要求:Ⅳ类

5.查表可知,此环评应按二级评价要求进行

18.项目废水包括含铜和其他重金属的综合废水、含氰、铬和镍废水。生产废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问题:项目废水中各污染物的浓度、监测点位及其排放标准如下表所示,请说明各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

提示:注意区分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及其控制方式。

第一类污染物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口采样,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放射性物质等。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

19.某项目污水排放量为108020m3/d,向河流排放含BOD、COD有机废水,该河段年平均流量778m3/s,Ⅲ类水域,确定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该项目污水排放应该执行几级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标准:排入三类水体(保护区、游泳区除外)的水域/二类海域

二级标准:四五类水域/三类海域

三级标准:污水处理厂

【解1】确定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⑴该项目污水排放量为108020m3/d>20000m3/d;

⑵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2,则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

⑶纳污河流年平均流量778m3/s,河流规模为大河;

⑷水质要求为Ⅲ类。

因此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解2】项目污水排放应该执行一级标准

20.一建设项目资料如下:

1项目建成后拟向附近一条流量为75m3/s的河流中排放污染物,2且此河流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包括:温度接近于常温的循环冷却水、非持久性污染物以及碱性物质,4且需检测的水质项目为9个,5污水排放量为4900m3/d,循环冷却水排放量为200m3/d。

那么请问:

1此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为几种?

2此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如何?

3此河流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来分析,此地表水质为哪类水质?

4此河流的规模大小?

5此项目建成后,每日的污水排放量是多少?

6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内陆水体)分析,此项目评价等级定为几级?

7假如循环冷却水的温度提高到80℃,那么此项目排放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分别是多少?此时评价等级定位几级?

21.某一热电站位于某一工业园区,厂区西隔一道路与河流A(Ⅲ类水体,多年平均流量16.6m3/s)相邻。直流循环水(温排水)排放量约5930m3/d,经预测,温排水造成河流A周平均温升为 2.2℃;一般废水排放量为449t/d,CODCr 210mg/L,处理达标后由厂内总排口排入西侧河流A。判断该项目地面水环境评价等级。

解:1.该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930+449=6379m3/d;

2.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2,则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中等;

3. 纳污河流年平均流量16.6m3/s,河流规模为中河;

4.水质要求为Ⅲ类。

因此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22.选择题

(1).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的原则是(ABCD)。

A 向有关的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等部门收集现有资料。

B 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

C 水文测量的内容与拟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密切相关。

D 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只在一个时期内进行。

(2).在对有污水排放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水质环境现状调查选择的水质参数应该包括(AD)。

A 常规水质参数

B 所有水质参数

C 有毒性的水质参数

D 特征水质参数

E 一般水质参数

课内练习

23.若评价时间不够,河流一级评价至少应进行哪几个时期调查?

平水期、枯水期

24.一般情况,河口二级评价可只调查哪几个时期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

25.一般情况,湖泊、水库三级评价可调查什么时期?枯水期

26.一般情况,海湾三级评价应调查评价期间的哪些时期?

大潮期和小潮期

27.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00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30m,水深4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几个水样?

28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3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12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几条取样垂线?取几个水样?是否可以混合?

29.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80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55m,水深7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几个水样?

a.若评价等级为二级,且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则取几个混合样?

b.不预测混合过程段时取几个混合样?

c.若评价等级为一级,取几个混合样?

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

30.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00m3/h,CODcr200mg/L,石油类20mg/L,氰化物10mg/L,六价铬6 mg/L。污水排入附近一条小河,河水流量为5000 m3/h,对应污染物的监测浓度分别为CODcr10 mg/L,石油类0.4 mg/L,氰化物0.1 mg/L,六价铬0.03 mg/L。则根据ISE计算结果,对水质参数进行排序。(注:河流执行Ⅳ类标准,CODcr20 mg/L,石油类0.5 mg/L,氰化物0.2 mg/L,六价铬0.05mg/L。)

h h s p p Q

C C Q C ISE ?-?=

)( CODcr=200×300/[(20-10)×5000] 石油类=20×300/[(0.5-0.4)×5000] 氰化物=10×300/[(0.2-0.1)×5000] 六价铬=6×300/[(0.05-0.03)×5000] 六价铬>石油类>氰化物 >CODcr

31.计划在河边建一座工厂,该厂将以 2.83m3/s 的流量排放废水,废水中总溶解固体浓度为1300mg/L ,该河流平均流速u 为0.457m/s ,平均河宽B 为13.72m ,平均水深h 为0. 61m ,总溶解固体浓度为310mg/L ,问该工厂的废水排入河后,总溶解固体的浓度是否超标(标准为500mg/L )? 解:河流: Ch=310mg/L ,

Qh= v ×B ×h=0.457×13.72×0.61 = 3. 82 (m3/s) 废水: Cp= 1300mg/L, Qp= 2.83 (m3/s) 根据完全混合模型,混合后的浓度为:

)

/(73182

.383.282

.331083.21300L mg Q Q Q C Q C C h

p h

h p p =+?+?=

++=

结论:总溶解固体浓度超标

32.一个改建的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流量Qp=0.15m3/s ,苯酚浓度为cp=30mg/L ,河流流量Qh=5.5m3/s ,流速u=0.3m/s, 苯酚背景浓度cp=30mg/L ,苯酚的衰减系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Ex=10m2/s ,求排放点下游10km 处的苯酚浓度(①考虑弥散作用②不考虑弥散)

33.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为0.15m3/s,苯酚浓度为30μg/L,河水流量为5.5m3/s,流速0.3m/s,苯酚背景浓度为0.5μg/L,苯酚的衰减系数为0.2d-1,纵向弥散系数为10m2/s。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分别计算考虑纵向弥散和忽略纵向弥散两种情况下的苯酚浓度)。

34.河边拟建一座食品厂,污水排放量为0.22m3/s,COD150mg/L,该河流量为8.5m3/s,流速0.3m/s,河流污水汇入断面COD背景浓度8mg/L,K=0.2/d,假设污水进入河水后立即与河水均匀混合,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COD浓度。

35.选择题

(1).河流水质预测一维稳态模式的适应条件是(ABCD )

A河流为恒定流动B非持久性污染物C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D河流充分混合段E持久性污染物

(2). 河流水质预测完全混合模式的适应条件是( ACDE)

A河流为恒定流动B非持久性污染物C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D河流充分混合段E持久性污染物F混合过程段

36.练习题

1.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期。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预测什么时段的环境影响?

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这两个时段

2. 当河流断面的宽深比大于等于多少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答案: 20

3. 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的最大弯曲系数小于等于多少时,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答:1.3

4. 排入河流的点源两排放口的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多少?两者之和

5.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排污口上游河段

6.求k1值

有一条河段长4km,河段起点BOD5的浓度为38mg/L,河段末端BOD5的浓度为16mg/L,河段平均流速为1.5km/d,求该河段的耗氧系数K1为多少?

自净利用指数法

37.某河流为III类水体,CODCr基线浓度10mg/L。一个拟建项目排放废水后,将使CODCr浓度提高到13mg/L。设当地的发展规划规定还有两个拟建项目在附近兴建。按照水环境规划该河段自净能力允许利用率λ=0.6,问当地环保部门是否应批准该拟建项目的废水排放?

标准指数法

38.水温为15℃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 4.5 mg/L,已知该河段属于II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标准指数评价,其指数为( 3.25 )。

(根据GB3838-2002,II类水体溶解度标准为≥6mg/L)

39.水温为15℃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 6.5 mg/L,已知该河段属于III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标准指数评价,其指数为( 0.7(DOf=10))。(根据GB3838-2002,

III 类水体溶解度标准为≥5mg/L)

PH值的标准指数

40.某水样pH为13,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 3 )。

41.某水样pH为 6.5,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0.5 )。

案例分析:

42.某公司拟在某工业园区内新建年产3万t黏胶纤维生产线,企业产生的污水全部进入厂内污水站,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水体,该段长江(属于大河)执行地表水III类水体功能。项目年工作日333 天,共8000 h。COD总量控制指标为200t/a。项目废水排放情况详见表1。

废水排放情况一览表:

问题:

1.该项目需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有哪些?

2.确定该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

3.废水要达标排放,Zn和S的处理效率要达到多少?

4.污水处理站对废水处理后,COD的出水浓度应达到多少才可满足总量控制指标?

5.污水处理站对COD的去除率应该达到多少才可满足总量控制指标?

答:1.该项目需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有W1、W2、W3。W4为清净下水,可直接外排。

2.该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

该项目废水为W1、W2、W3,其总量为220m3/h,废水量为5285m3/d,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pH、COD、硫化物、锌,其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复杂,

纳污水体长江属于大规模地面水域,

其地表水水质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II类标准,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二级。

3.废水要达标排放,Zn和S的处理效率要达到多少?

答:(1) 求混合废水Zn的浓度: 175×130/(175+40+5)=103.4mg/L;求混合废水S的浓度: (40×56+175×12)/(175+40+5)=19.7mg/L;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标准分级规定:排入III类水域(划

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2) Zn的处理效率:(103.4-2.0) ×100% / 103.4=98%

S的处理效率:(19.7-1.0) ×100% / 19.73=95%

4.该项目污水处理站出水COD浓度为:

200×109/(220×8000×103)=113.6mg/L。

5.进水COD:(40×1850+175×400+5×400)/(40+175+5)=663.6mg/L。

出水:113.6mg/L。

去除率=(663.6-113.6)/663.6×100%=82.87%

43.某一河段,河水流量Qh =6.0m3/s,河流BOD5浓度Ch =6.16mg/L,河面宽B=50.0m,平均水深h=1.2m,河水平均流速u =0.1m/s,水力坡度I=0.9 ‰。河流某一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流量Qp=19440m3/d,污染物BOD5浓度Cp =81.4mg/L,河流的BOD衰减系数k 1=0.3/d,试计算混合过程段(污染带)长度。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该段内的弥散和沿程河流水量的变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的下游某断面处,污水中的BOD5浓度是多少?

44.内梅罗法(了解)例题

45.某水域经5次监测溶解氧的浓度为:

5.6mg/L,

6.1mg/L,4.5mg/L,4.8mg/L,5.8mg/L,用内梅罗法计算溶解氧的统计浓度值。(答案:4.95)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完整版教材

第一张绪论 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 值是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 及其变化趋势。 二、环境监测目的:(习题1)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 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 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三、环境监测过程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四、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 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 (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监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型监测 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等。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 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

第六章环境监测课件

第六章 15.单选题 (1).污水中只含有两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2).污水中只含有一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3).污水中只含有一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4).污水中含有四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5).污水中只含有两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域分为5类功能区,游泳区属于()功能区。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域分为5类功能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属于()功能区。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域分为5类功能区,某公园划船游乐水域属于()功能区。 (9).某地表水域兼有Ⅰ、Ⅱ、Ⅲ类使用功能,执行()功能类别的标准值。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不同类别pH值均为()。

16.多选题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所根据的条件是(ABDE)。 A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B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C 建设项目的规模 D 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 E 受纳污水水域对水质的要求 (2).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以下几类(ABCE)。 A 持久性污染物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C 酸和碱 D 重金属 E 热污染 (3).按照对建设项目所排放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建设项目所排放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可划分为(ACD)。 A 复杂 B 一般 C 中等 D 简单 E 较复杂 (4).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的平均流量,大河是指流量(C)。 A、≥15m3/s B、≥50 m3/s C、≥150 m3/s D、≥200 m3/s (5)水体的规模大小判定:河流以平水期或多年(平均流量)判定,湖泊以枯水期(平均水深)及相应的(水面面积)判定。 课内练习 17.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知污水中含有COD、BOD、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3/s,水质要求为Ⅳ类,此环评应按几级进行评价? 方法:1.对照污水排放量:为5000~10000之间 2.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Cd、Hg)、非持久性污染物(COD、BOD)、酸碱(PH为酸性),污染物类型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 3.水域规模:介于150 m3/s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 4.水质要求:Ⅳ类 5.查表可知,此环评应按二级评价要求进行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 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提高。 ③、小型便携式、简易快捷式的监测技术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能快速适应各种条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总结-奚旦立第四版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的过程(不同角度)(P1)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对象(P1) 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环境监测的特点(P5) 1综合性:表现在手段、对象、数据统计及分析 2连续性 3追溯性 环境优先污染物(概念)(P8) 1、经过优先选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水体污染分类(P34) 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物质造成的污染。 水质监测方案(地面水、水污染源)(P41-47)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河流断面布设、监测垂线布设、采样点位确定)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完整版

第一张绪论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环境监测技术成为了影响环保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准确、及时的监测和分析,对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3S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科学技术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物监测中应用广泛。同时,本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将向着以有机污染物作为监测的主要目标、监控介质范围扩大、监测分析精度痕量化、分析技术快速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应用广泛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技术;污染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Abstract:Toda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is deepening,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work to carry out. Using moder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pollutants accurately and timel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existing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3S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hys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widely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contaminants in water, air, soil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media.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it will be toward to regard the organic pollutants as the main monitoring targets, expand the scope of monitoring media, analyze to achieve mark quantization, analyze fast, and use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widely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echnology;Pollution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和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监测不仅是加强环境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环境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政府及社会各界不断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对环境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总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 第二章 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当水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6.答:预处理方案: 取一份水样,加适量的硫酸和5%的高锰酸钾溶液,混均加热煮沸、冷却,滴加盐酸羟胺溶液破坏过量的高锰酸钾,加适量的EDTA 掩蔽铜等共存离子的干扰,再加入双硫腙试剂,可以测定汞。 另取一份水样,加硫酸和硝酸溶液消解后,分成几份,分别加新亚铜灵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铜的含量;加双硫腙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铅的含量。 另取一份水样,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常压蒸馏,蒸馏液用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酚 8. 答: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挥发酚时,如果含量低,则经预蒸馏分离后,需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六六、DDT时,需用石油醚萃取。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适用于环境科学专业] 第一部分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环境监测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环境监测能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治理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保护要先行,环境监测课程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都是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 环境监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独立分析、设计、解决环境监测问题,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境监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环境中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的布点采样方法、预处理技术及重要监测指标的分析技术;掌握制订监测方案的方法;掌握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了解环境自动监测、生物监测、遥感遥测等最新环境监测技术与发展前沿。通过学习环境监测,培养学生解决环境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为该课程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特别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噪声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环境监测对象和目的。这部分内容,是对“环境监测”这门学科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概括,包括该课程的性质、特点、学习方法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环境标准的概念及分类、制订原则。 2、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分析方法、环境标准物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的表述方法,为以后各环境要素的监测过程质量保证做好铺垫和准备。

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方法

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方法 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能够连续、快速、在线监测污染物仪器的需求愈来愈迫切。生物传感器正是最有希望解决这一问题的传感器。近l0年来,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用途也正在扩大。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开始了对生物传感器的广泛研究,目前,已有相当部分的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传感技术已成为环境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生物传感器是一类特殊的化学传感器,国际纯 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化学传感器的定义为:一种小型化的、能专一和可逆地对某种化合物或某种离子具有应答反应,并能产生一个与此化合物或离子浓度成比例的分析信号的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应用的是生物机理,与传统的化学传感器和离线分析技术(如HPLC或质谱)相比,有着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如高选择性、高灵敏度、较好的稳定性、低成本、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快速在线连续监测。它在环保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传感要器的构件由敏感元件(生物元件)和信号传导器成。用来制作生物传感器的生物元件和传导器分别为:(1)生物元件:生物体、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膜、酶、酶组分、感受器、抗体、核酸、有机物分子等。(2)传导器:电热测量式、电流测定式、电导率测量式、阻抗测定式、光强测量式、热量测定式、声强测量式、机械式、“分子”电子式等。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取决于它的生物敏感元件,而生物传感器的其他性能则和它的整体组成有关。基本原理是:将生物敏感元件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及信号经由物理元件——换能器,转变为光、电、 声等易检测信号,从而间接地获知待测物的有关信息’ (图1)。最先问世的生物传感器是酶电极,主要以酶作为生物元件。现在所用的生物元件包括抗原或抗体、酶或基质、各种酶的混合体、整个细胞或部分细胞、植物或动物组织和神经受体。生物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决定于敏感元件(分子识别单元)和待测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以下几种类型:(1)将化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2)将热变化转化为电信号;(3)将光效应转变为电信号;(4)直接产生电信号方式。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新的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将不断出现,如正在利用细胞受体和自激振荡等作用现象的新型生物传感器。 2 生物传感器的种类和特点根据生物识别单元的不同,生物传感器可分为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组织传感器、细胞传感器、亲和型生物传感器等;根据生物传感器的变换特征不同,生物传感器可分为生物电极、半导体生物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嗅觉生物传感器(又称电子鼻,它是应用传感器阵列技术模拟人工感知系统实现的)和光(热、电)生物传感器等。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尤其是纳米技术、光纤薄膜与平面波导薄膜材料等)发展成果的推动,生物传感器向着多功能、智能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基因传感器与生物芯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物传感器的研制过程有很多难点,但其快速、高灵敏度等优点却是其他传感器无可比拟的。生物传感器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生物传感器是由选择性好的生物材料构成的分子识别元件,一般不需要样品的预处理,它利用优异的选择性把样品中的被测组分的分离和检测统一为一体,测定时一般不需加入其他试剂。(2)由于它的体积小,可以实现连续、在线监测。(3)样品用量少,响应快,且由于敏感材料是固定化的,可以重复使用。(4)传感器连同测定仪的成本远低于大型的分析仪器,所以便于普及推广。 3 生物传感器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1 BOD生物传感器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BOD测定方法是传统的稀释法:在(20土1)cc培养5 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5 d的生化需氧量B0D 。但这种方法操作繁杂,重现性差,不能及时反应水质情况和反馈信息,不适合现场监测。而生物传感器测BOD只涉及到初始氧化速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对标准溶液的测定来获得。这就可以将测定时间缩短到15 min左右,且重现性提高。BOD生物传感器的原理是:当生物传感器置于恒温缓冲溶液中,在不断搅拌下,

环境监测课程第六章--固体废物监测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固体废弃物监测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2工业废物;3生活垃圾;4危险废物;5急性毒性;6腐蚀性;7浸出毒性;8垃圾热值;9高热值;10低热值;11渗沥水;12传染性废弃物;13病理性废弃物;14反应性;15放射性;16易燃性 二、填空题 1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和特殊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类,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废物按化学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按它的危害状况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危险固体废物特性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易燃性指含闪点低于_________的液体,或经摩擦、吸湿和自发的变化具有着火倾向的固体,着火时燃烧剧烈而持续,以及在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的性质。 5固体废物的腐蚀性是指含水废物,或本身不含水但加入定量水后浸出液的pH≤____或pH≥____________的废物。 6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比放射性活度大于__________________者称为放射性废物。 7废渣堆采样法要求:在渣堆两侧距堆底________________处划第一条横线,然后每隔______________划一条横线;再每隔_____________划一条横线的垂线,其交点作为采样点。 8制样工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缩分时要求反复转堆,至少____________,使其充分混合。然后将圆锥顶端轻轻压平,摊开物料后,用十字板自上压下,分成四等份,取两个对角的等份,重复操作数次,直至不少于_______________试样为止。 10测定样品水分时,对于无机物:称取样品20g左右于_________℃下干燥,恒重至±0.1g,测定水分含量;对于有机物:样品于____________下干燥24h,确定水分含量。11测定样品腐蚀性,对于粉、粒、块状物料,可称取制备好的样品______________置于1L熟料瓶中,加入新鲜蒸馏水250mL,使固液比为_______________。 12腐蚀性测定中,每种废物取三个平行侧定,差值不得大于______________,否则应再取1-2个样品重复进行试验,取中位值报告结果。对于高pH值(9以上)或低pH值(2

环境监测新技术

第三章农业水环境监测新技术 主要内容 一、主要水体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农业用水标准及主要指标检测方法 三、水中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及监测 我国污水的农业利用 目前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为361.84万hm2,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7.33%,约占地表水灌溉面积的10%。 利用V类地面水标准的水体灌溉的农田面积高达1058.5万hm2,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21.44%,占地表水灌溉面积的29.1%。这就是说,我国还有近1/3的农田很可能也发展为污水灌溉。 污水灌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省份有河南、安徽、辽宁、山东、天津、陕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南方灌溉面积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苏、四川、湖北等。 一、主要水体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 在淡水资源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将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作为农业灌溉水的补充水源加以利用,但有时因灌溉不合理,所利用废水未经处理,有害物质含量高,不仅使农作物生长受到不良影响,而且还恶化了农业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GB5084-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指标,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工业废水中存在较广泛,含量较高,危害较大的污染物。 1 有机物 废水中的有机物通常主要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油脂类等较容易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的物质。据研究,废水中在COD超出200 mg/L,长期灌溉,对水稻生长会产生不良影响。 但若大量有机物随废水进入水田,在其分解过程消耗大量氧气,土壤Eh不断下降,使水田土壤处于强还原状态。土壤中原先存在的硫酸盐、高价铁和锰等物质,被转化成硫化物、二价铁、二价锰等对水稻根系有毒害作用的还原性物质。同时,在强还原性条件下,有机物厌氧分解,也会产生硫化物和有机酸等对水稻有毒害的物质。 2酸、碱类物质 一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大量酸、碱类物质。如造纸废水碱性较强,矿山尾矿废水中常有大量的酸。 作物生长需要适宜的pH值,大部分作物最适土壤pH值范围在5.5~8.0。其中,水稻5.7~6.5;小麦为6.7~7.6;蔬菜一般在6.0~8.0。 一般来说,由于土壤有较强的缓冲能力,pH值5.5~ 8.5范围内的酸碱废水,不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用酸性较强的污水灌溉农田,会使土壤中铝离子的溶解度增加,铝离子浓度对作物根系 生长有毒害作用; 另一方面,酸化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进一步加强,引起植物磷营养的缺乏; 此外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若发生酸化,一些重金属的溶解度提高,危害加重。 用碱性废水灌溉农田,土壤发生碱化,会使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许多微量元素的溶解度大大降低,导致作物发生营养缺乏症,特别容易产生缺锌症,不利作物生长。 此外土壤碱化,土壤中Ca2+含量往往会有所增加,也会使有效态磷生成难溶性的Ca3(PO4)2。3盐 含盐量高的各种废水和海水对作物产生危害主要由于高浓度的盐分所造成,称为盐害。其中以氯化钠最为常见。 灌溉水中盐分含量较高,危害水稻时,主要表现是叶片枯萎,分蘖减少。

第六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思考题及答案 修正版资料讲解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及答案 修正版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生物监测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有哪些优势)。 生物监测是一种既经济、方便,又可靠准确的方法。实践证明,长期生长在污染环境中的抗性生物,能够忠实的“记录”污染的全过程,能够反映污染物的历史变迁,提供环境变迁的证据;而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其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反应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较低水平的环境污染,提供环境质量的现时信息。因此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特定污染物的抗性或敏感性来综合地反映环境状况,这是任何物理、化学监测所不能比拟的。 2.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优势。 有些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极为敏感,在污染物达到人和动物的受害浓度之前,它们就显示出可察觉的受害症状。这些敏感生物的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其生存介质的环境质量,用来监测环境。植物还能够将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富集在体内,分析植物体的化学成分并可确定其含量。同时,植物本身的不可移动性、便于管理等特征,使它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监测生物。 3.简述监测生物的筛选原则。 (1)受污染后,是否有典型的受害症状(尤其是急性的受害症状); (2)受污染后,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3)在污染环境中,生物体内代谢产物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4.在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中,如何利用生物的抗性作用? 将生物放置于污染条件下,通过抗性指数来分析污染前后生物性状的比值。如在污染条件下的植物的根。根伸长被抑制的程度越小,抗性指数越大。 5.如何区分指示生物和监测生物?

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应,植物环境污染物的存在。监视生物不仅能够反应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监测生物能够反应污染物的量,而指示生物不能。 6.简述生态监测的特点。 (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2)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 (3)具有多功能性; (4)监测灵敏度高。 7.简述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和生物指数法监环境污染的方法。 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又称差异指数,是根据生物多样性理论设计的一种指数。包括简便多样性指数、Willams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多样新指数的最大优点是具有简明的数值概念,可以直接反映环境的质量。指数值越大,表示多样性越高,生态环境状况越好。 生物指数法有Beck法、Back-Tsuda法和硅藻生物指数法。Beck法与1955年提出以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程度。公式为BI=2A+B(A代表敏感钟,B代表耐污种)。BI≥10,属清洁,水质较好;BI越小,水体污染越严重。Beck-Tsuda法的计算方法与Back法相同。但水质评价标准为:BI≥20属清洁水体;10≤BI<20,属轻度污染水体;6≤BI<10,属中度污染水体;0≤BI<6,属重度污染水体。硅藻生物指数法公式为XBI=(2A+B-2C)/(A+B-C)×100(A代表不耐污种类数;B代表广谱性种类数;C代表仅在污染区出现的种类数)。XBI值在0~50时为多污带,50~100为α-中污带,100~150为β-中污带,150~200为轻污带。 二、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技术试试卷带答案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考试试卷(模拟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20个空格×0.5分=10分) 1.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流量、时间、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时,如显色时室温低于13o C,可在20o C-30o C水浴中显色 15 min. 3.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吸光度值在 0.1-0.7 范围,测定误差相对较小。理论上,吸光度值是0.434时,浓度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小。 4.在气相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的是组分和固定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5.在地表水采样断面同一条垂线上,水深5m-10m时,设2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 m处和河底上0.5m 处;若水深≤5m时,采样点在水面下0.5m处。 6.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时,采样仪器临界限流孔流量每月校准1次,流量误差应小于5%。 7.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 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简称 TSP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μm 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简称 PM10。 8.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一般在排放源上风向设1个参照点,在下风向最多设4个监控点。 9.GC-MS的进样口对真空要求最高。 10.土壤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四种,即对角线法、棋盘式法、梅花点法和蛇形法。 11.测量噪声时,要求的气象条件为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5m/s。 12.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点位应选在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监测时,如是稳态噪声, 则采取1min的等效声级。 13.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通常由化学火焰、电火花、电弧、激光和各种等离子体光源激发而获得。 14.采集用于监测细菌学指标水样的玻璃瓶,在洗涤干燥后,要在160o C-170o C干热灭菌2h或高压蒸汽121 o C灭菌20min。不能使用加热灭菌的塑料采样瓶应浸泡在0.5%的过氧乙酸中10分钟进行低温灭菌。15.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一般每年不少于1次;管理评审每年至少组织1次。

国内外环境在线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环境在线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刘雅妮 摘要: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监测范围的扩大,整体监测质量有了提高,但由于受采样手段、采样频率、采样数量、分析速度、数据处理速度等限制,仍不能及时地监测环境质量变化、预测变化趋势,更不能根据监测结果发布采取应急措施的指令。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在地区分布网点或在重点污染源布设监测点,进行在线监测,并使用了遥感、遥测手段,监测仪器用电子计算机遥控,数据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送到监测中心控制室,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自动成指定的报表,分析出污染态势、浓度分布,可以在极端的时间内观察到空气、水体污染浓度变化,预测预报未来环境质量。在线检测是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和趋势展开论述。 关键词:国内外自动监测快速环境保护 引言:在线监测保持传统理化监测快速精确的特点的同时,自动在线无量程不分档任意测量,解决了一般理化仪器对未知污染物样品或污染物浓度变化很大的排污水体或气体难以直接测定的局限。对污染源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环保部门对废水、废气治污设施运行在线监控,真实有效地“录像”每个瞬间排污单位的排污情况,即连续监测系统。它为环境监理执法所必须的监督,即监测数据为环境监理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 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信网络 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它可尽早发现水质的异常变化,为防止 下游水质污染迅速做出预警预报,及时追踪污染源,从而为管理决策服务。 自动监测在国外起步较早,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连续自 动监测系统,在地区分布网点或在重点污染源布设监测点,进行在线监测。在线 检测是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在水质自动监测、移动快速分析等预警预 报体系建设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1998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在七大水系的10个重 点流域建成了100个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各地方根据环境管理需要,也 陆续建立了400多个地方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水质自动监测周报。 目前国内所用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多为国外进口设备,水质自动化监测装置在制造 上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水质监测的中一环鲁产生2009.3需要,因此,国产化 自动监测仪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潜在的销售市场。自动监测可以实现监测自动 化、实现污染的预警预报,对于防止污染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用;同时还可以实现水质信息的在线查询和共享,可快速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 一: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 1、国外的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 ,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和宏观生态监测

环境监测第四版作业部分答案答案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 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 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 4.此文档打印时可能会出现乱码的问题 作业1 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 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 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L的邻二氮菲ml、ml、ml、ml、ml、ml、ml、ml;加入,L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 二、如何配制成L的铁标准溶液? 答:Fe + 4HNO3= Fe(NO3)3 + 2H2O+NO × 1 用天平称取无杂质的铁粉 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L的HNO3 3 将铁粉与HNO3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 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L的Fe(NO3)3溶液 5 娶,浓度为L的Fe(NO3)3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即得到L的铁 标准溶液 作业2 一、铁的质量浓度为×L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为 510m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 1 求a; 2 求k。 答:1 已知A=abc 则a=A bc =0.19 2×5.0×10?4 =190L·cm-1g-1 2 已知a=190L·cm-1g-1且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1 所以k=a×MFe=190L·cm-1g-1×56 g·mol-1=10640L·cm-1·mol-1 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 作业3 一、酸度(pH值)的确定: 答:去9只50ml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2OH·HCl),摇匀,放置2min,各加入2ml,L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ml、ml、ml、ml、ml、ml、ml、ml、)的NaOH(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值。以水为参比,在选定的波长下,用1cm吸收池(比色皿),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值,绘制A-pH曲线,确定pH范围。 作业5 一、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铬酸钾溶液浓度时,为什么要在酸度较大的溶液中进行测定?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