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_2019版高中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

2018_2019版高中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学案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试判断:学习“四个全面”重要论述,提高思想认识是一种实践活动。( )

提示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学习“四个全面”重要论述,提高思想认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表现,不是实践活动。

2.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请思考: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能动性,二者是不是存在矛盾?

提示不存在矛盾。实践的基本要素以及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同时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实践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3.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请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吗?

提示不能。科学理论属于认识范畴,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探究点一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议题:增加有效供给,提升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之初,国货逐渐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开始行销全球。目前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了更高需求,而许多国货品质却未及时跟上。面对此种情况,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1)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的认识论依据是什么?

(2)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这项工作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消费、供给是客观的,增加“中国制造”是客观必然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期实践活动是各不相同的。

(2)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这项工作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社会的物质活动。

1.准确理解实践的概念

(1)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不是整个世界。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所谓“改造”,即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

(4)“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

2.准确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

例1 (2016·浙江4月学考)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 )

①能动性②客观物质性

③目的性④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强调了①③,应选B。②④不符合题意。

题点实践的特点

探究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议题:探月工程迈出新步伐

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从“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嫦娥”姑娘揭下了“红盖头”。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登月并释放出“玉兔”号月球漫游车,月球漫游车担负“看天、探地、测月”三项任务并将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嫦娥四号计划在2018年发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务是更深层次、更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貌、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档案资料,以更好地满足国家科学、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

(1)从神话传说到探月工程揭开“嫦娥”姑娘的“红盖头”,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探月工程在科学认识月球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1)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来源于探月的实践。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月球的认识随着探月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玉兔”号月球漫游车看天、探地、测月所发出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人们对月球及太空的真理性认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探月工程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的区分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例2 (2015·浙江10月学考)自从塑料被广泛使用以后,“白色污染”一直困扰着人类。最近,中美研究人员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黄粉虫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们还从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

( )

A .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指出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C 当选;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 观点错误;B 、D 与题意无关,排除。

题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新时代产生新理论新理论引导新时代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取得伟大胜利。

1.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这一论断是基于(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时代新要求③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入新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入新时代这一客观变化,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时代新要求,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③说法错误。故选C。

题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说明( )

A.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的探索和发现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答案 A

解析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的探索和发现,A正确。B、D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说法错误。

题点实践的基本特征

3.为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我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合理性。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指导作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推动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

1.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 ) A.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D.突出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答案 C

解析题眼“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实践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题点实践的特点

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航天器传回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 D

解析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只能用诗表达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千年登月梦想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项符合题意;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项错误;A、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题点实践的特点

3.一直以来,人们以为饭后吃水果有利于身心健康。但营养学家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却发现,饭后吃水果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易引发腹胀、腹泻。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营养学家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却发现,饭后吃水果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易引发腹胀、腹泻,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②错误;故选B项。

题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作为一句流行语,被写入了许多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下列说法与“撸起袖子加油干”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天上不会掉馅饼②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撸起袖子加油干”强调实践的作用,“天上不会掉馅饼”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都强调实践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体现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不符合题意;④是意识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题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近日,显微摄影师、天文摄影师、科普作家放出了一组照片,通过显微镜将雾霾颗粒放大1 000倍。在微观角度上看,霾颗粒的形状各异,有复合体,有生物颗粒,有矿物质的,看上去触目惊心。每一天,我们都在不停地将这些小玩意儿吸入体内……材料表明(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科技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的认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④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通过显微镜将雾霾颗粒放大以取得对雾霾的进一步认识,这表明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①正确;通过显微镜将雾霾颗粒放大取得了对雾霾的进一步认识,这表明科技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②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题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答案F。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

答案T。

3.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

答案T。

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机械反映。( )

答案F。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5.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

答案F。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选择题

6.“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社会历史性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D.能动性

答案 C

解析“甩开膀子”即行动、实践,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具有直接现实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题点实践的含义

7.“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后,景海鹏、陈冬两位宇航员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中进行植物栽培试验,种下了生菜种子。这反映了( )

A.实践具有主观随意性

B.实践具有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答案 B

解析景海鹏、陈冬两位宇航员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中进行植物栽培试验,种下了生菜种子,这反映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B项符合题意;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不具有主观随意性,A项错误;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项错误。

题点实践的特点

8.2016年8月16日凌晨,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开启了星际之旅。“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这说明( )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来源和途径④服务和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A

题点实践的特点

9.非洲俗谚: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这体现了(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能动性

C.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

D.实践具有社会性

答案 D

解析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题点实践的特点

10.“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白明生是“天舟一号”的总设计师,他和他的团队见证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进行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实验的全过程。这一活动( )

①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②再一次印证了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是人们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的直接现实性活动④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实践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并进行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实验,说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思维不一定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航天发射是探索自然的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故选B项。

题点实践的形式

11.医生奥斯·布鲁格的父亲经常用手敲击酒桶,根据声音判定桶里的酒的多少。布鲁格想,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医生敲击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心听,不也可以判定病人病情吗?经过仔细钻研,他发明了著名的叩诊法。这则事例主要告诉我们的认识论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答案 A

解析叩诊法的发明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题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2.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建立全新肝癌起始动物模型,首次证明了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招募在单个肿瘤起始细胞阶段对肝脏肿瘤发生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肝癌发病机理和开发免疫治疗手段将产生重要影响。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②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世界的本原;②错误,物质和意识可分割;③正确,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证明了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招募在单个肿瘤起始细胞阶段对肝脏肿瘤发生的关键作用,这说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正确,题意主旨强调通过科学实验研究人们有了新发现;故选B项。

题点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3.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为“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③实践推动认

识不断深化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体现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③符合题意;“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题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以往,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进入了地理发现的大时代,说明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也佐证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

题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5.我国科学家利用深渊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等仪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渊成功获得了海底沉积物样本及海沟水样,这些样品为揭示深渊生态环境演变、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本,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深海深渊科学研究的发展。材料表明( )

①借助先进的认识工具有助于实践的发展

②科学实验活动是人们获得一切认识的来源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④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科学家们借助先进仪器进行实验获得了揭示深渊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样本,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知识的学习也可以获得正确认识,②④表述均不科学;故选A项。

题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6.据报道,研究人员已识别出可增加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遗传疾病风险的特殊基因,该

研究成果对于研制治疗这类疾病的新药意义重大。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答案 B

解析该研究成果对于研制治疗这类疾病的新药意义重大,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B 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A、C 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项错误。

题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从《常回家看看》到《时间都去哪儿了》,再到《父子》,“孝”作为最基本的德行历来被看做是凝聚家庭和民族的重要因素。当前重提孝道家风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和家庭去思考践行。从认识论角度,重提孝道家风( )

①源于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②有利于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③表明认识有循环性和无限性④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当前重提孝道家风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和家庭去思考践行”源于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不断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③错误;故选B项。

三、综合题

18.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教授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建国初期,国内火炸药的生产和研究十分落后,主要依靠苏联援建。20世纪60年代初,火炮如何进一步提高射程?废弃火炸药能不能再利用?如何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敏感性?这一系列问题促使他不断地研究。他带领团队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没有跟着国外的研究思路,而是独辟蹊径地去思考,用独特的思维方法,敢于创新,将计算机技术、诺模图设计原理引入中国火药学体系,经过一系列材料、结构和工艺的创新,利用燃料的补偿效应,开发了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并发明了一种低温感含能材料,丰富和发展了火炸药的理论与技术,突破了多项世界性的瓶颈技术,一系列重大发明应用于武器装备和生产实践,为我国火炸药从跟踪仿制到进入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我国火炸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传奇。

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相关知识,分析王泽山团队的科研实践是如何推动火炸药理论发展的。

答案(1)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火炸药应用中

出现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射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如何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敏感性等新问题,推动他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计算机技术、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的开发等推动了火炸药理论发展。

(3)科研实践锻炼提高了认识能力,他们用独特的思维方法、敢于创新的精神推动了火炸药理论发展。

解析回答本题,可以从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题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9.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解决白洋淀缺水且水质不佳持续多年的问题,仅治理好白洋淀本身的污染是不够的,上游来的水也会将污染源源不断带到淀内,这就需要立足整个流域做全方位科学规划;具体落实解决方案时,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据此,2014年安新县制定了《白洋淀生态保护及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5年-2017年)》,实施了淀区清网、清障、船只整治、生态涵养等13项重点工程,为建设生态雄安新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打造生态白洋淀流域的认识。

答案(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长期以来,在人们错误认识的指导下的实践,致使白洋淀出现缺水且水质不佳持续多年的问题,对雄安新区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2)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政府、企业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对打造生态白洋淀流域收到良好效果。

(3)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打造生态白洋淀流域,在淀区实施清网、清障、船只整治、生态涵养等13项重点工程,是建设生态雄安新区的生态基础。

(4)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安新县作出科学规划,制定行动方案,为打造生态白洋淀流域,建设生态雄安新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解析本题属于认识类试题。在分析说明时,着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角度回答。解答时明确知识范围:实践的含义及其特征、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然后运用上述知识分析,并注意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材料,实现知识与材料的结合即可。

题点综合考查实践的知识

《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整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客观世界的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有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 的存在变为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和实践所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从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认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_________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_________,不符合的认识则是__________。 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__。对同一个_______的对象虽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_____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_____个。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____________。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知识准备: 1、真理是客观的、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歪打正着 一天,张飞从曹操处赴宴归来,对刘备吹胡子瞪眼大发雷霆。孔明问其故,飞答:“都道曹操为人慷慨大方,非也,他是天下第一大小气鬼。”孔明道:“请将军细说一二。”飞道:“我 刚到曹营,他二话没说,就对我伸出双手比了个圆圈,我认为他午饭想让我吃烙饼。我摆了摆手,双臂一伸,要吃拉面。他又竖起右手拇指,我跟着竖起右手三指,意思是说,一碗不 行要吃三碗。曹操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我一抹身回来了。”孔明听罢大笑:“将军误会了曹操,他刚才是与你打了个哑谜。”张飞瞪大眼睛看着孔明。孔明说:“曹操双手画了个圆圈, 意思是我要统一中原。将军双臂一展,意思是说,请问我的丈八长矛答应不?曹操竖起右手拇指,意思是我乃汉朝大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军竖起右手三指,意思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我们众人拾柴火焰高,不怕你!曹操摇了摇头,意思是说,都说张飞绣花粗中有 细,果然名不虚传。此时,他也误会了将军,这场哑谜以将军的胜利而告终。”飞听罢,释然,大笑。 点评:(看我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论认为,这个故事,与“做贼心虚”、“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等民颜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说明因为人们的立场不同,观点和方 法不同,理解水平和理解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准确的理解,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模拟练习: 猪的回答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 声号叫,并且猛烈地反抗起来。绵羊和奶牛非常讨厌小猪的惨叫,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也没有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说:“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仅仅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点评: 智慧分享: 请同学们知识准备中的内容,讲一个趣味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典型高考题

唯物论重要观点和原理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题目中情景一般是处理环境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般用于某种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航天精神) (3)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从辩证法角度:客观实际是联系、变化发展、具体的,多方面的(全面的),做到具体、历史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1、物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认识论重要观点和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实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社会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3)社会实践提高人类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的条件性原理。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真理的具体性原理。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三维教学目标识记: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实践及其特点理解:意识的本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重点难点简单应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综合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法教具教法:知识点的识记与运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特色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解析】1.世界的物质性(识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识记):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简单应用):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同时人们还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理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简单应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综合应用):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

浙江2020版高中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练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F )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F ) 3.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F ) 4.(2019·温州中学检测)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F ) 5.(2019·金华十校联考)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F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 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 答案:A 7.(2019·金华调研)科学家利用“单倍体干细胞”技术,通过神奇的细胞“变性手术”,仅利用卵子就实现了哺乳动物的繁衍,打破了人们对自然界固有“必然性”的认知。这表明( ) ①通过实践能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通过实践能超越规律的限制 ③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 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材料强调科学家通过实践,改变、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①④正确。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超越其限制,②不选。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而不是被推翻,③错误。 8.神舟十一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它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这说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神舟十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④正确。②错误,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错误,指导实践是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4《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4《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一、明确考点 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4、真理和谬误 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二、考情分析 本课主要讲了认识论的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其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高考的高频考点(2009年海南卷23题、江苏卷35题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广东文基16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三、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的知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人们的活动。 ①实践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 活动 (2)特点:、和

(3)形式:、和 【对应练习】Ⅰ、(2009安徽卷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Ⅱ、(2009海南卷22)“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原创精品)2019届高考政治哲学生活必考知识点练习:(5)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二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二 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中国产品能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不苟且、不将就、不敷衍,精耕细作、精琢细磨,体现专业、注重品质的精神。 材料强调了意识( ) ①具有主动创造性、直接现实性 ②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 ③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科学家深信人的意识功能与脑波密切相关。一些科学家通过模拟脑波的电信号特征,开发出了可以用脑波控制的轮椅,想去哪里用意念操控就可以办到。 这一科学进展表明( ) ①意识活动是人脑的功能和存在方式 ②意识活动借助物质手段能转化为实践活动 ③科技的发展赋予了意识新的特性 ④科技创新搭建了意识与人脑之间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3、2018年2月,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它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 材料主要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真理具有相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4、“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因素。面对生活压力,有人积极倡导这样的励志正能量: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倡导“正能量”是因为它( ) ①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②具有选择性,能在特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精神 ③具有能动性,能够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并给人以信心 ④具有反作用,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5、2018年1月16日,中石化西北油田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慧眼”对变电站进行巡检。过去人工巡检一次花费5小时,后期极易疲劳,质量明显下降。“慧眼”充满电可连续工作8小时,一天可巡视3次,巡视频率是人工的21倍,一旦发现故障,“慧眼”的后台数据中心将立即报警,使故障发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幅提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人类相比,机器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机器人的使用能提高工作效率,人类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③机器人能够超越人类思维,在某些方面可以取代人的劳动 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6、知人论世是我们进行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告诉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材料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B.意识是沟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现存在的反映 答案:D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B.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对“客观的物质性”应这样理解 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C.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活动 D.实践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3.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 D.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4.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的“登月”计划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到2005年,将进行环月探测,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2005年到2010年,将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2010年到2020年,将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采样返回。这表明 A.实践活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D.实践是一种能动性、创造性的活动 5. 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 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6.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必须将认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D.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7.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A.生活的积累就是艺术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实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B.有些认识不需要经过实践即可获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活动 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正确反映 1.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 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即认识?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3. 认识具有上升性 巩固练习: 1. [2011·安徽卷]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一切从实际出发 3.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

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4.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这主要强调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的动力来自实践 B.认识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不断发展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6.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启示我们( ) 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一、本课考点: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二、考查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三、考点填空:(填、读背)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活动。 2、实践的特征:性;性;性。 3、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1)实践认识,实践是认识的。①实践是认识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④实践是认识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事物的发展。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3)真理的:任何真理都是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4)真理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1)认识具有: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制约,认识的客体是的。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认识具有:原因: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②人是世代延续的;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的前进或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归纳: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框题: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易错易混知识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改: 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不存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 改: 3、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存在盲目的实践。 改: 4、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改: 5、.实践等同于实际 改: 6、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改:

《求索真理的历程》整体教学设计

求索真理的历程》整体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实践的要素、含义、特点。 2. 理解真理的含义、属性。 3. 认识到实践和真理的辩证关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形成用实践检验真理的认识论指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学习,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道德品质。 2. 树立实践的方法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践精神,自觉用实践去解决现实问题。 [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 4 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学情分析]: 高中生求知欲旺盛,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难题,这一课分析了真理的特点,点出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是实践,会给高中生带来巨大的启示。故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枯燥地讲解知识,而是要带入现实,列举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知识性错误,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思考,从而找到答案,加深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理解。 [教育思想]: 高中教学思想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作用,教师应当充当引导者,而非主导者,鼓

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本的知识,获得属于自己个性化的收获。因而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并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最后辅以探究交流学习成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能力的增长。 [教学重点]: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真理的属性。 3. 实践的含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设计]: 前面的课讲述了人能够通过意识认识世界,意识具有能动性,接着上一课的逻辑关系,本课重点探究真理是怎么推导出的,人类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依据课本内容,本课可以被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本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是实践,可以先从实践的含义开始讲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它是一种物质性活动,也是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然后补充说明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和特点,以及实践的基本形式,在实践的特点中,有一个易错点: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第二部分需要讲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部分需要帮助学生找到两者的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综合测试题 1.(天津一中2013届高三)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浙江省委提出了“腾笼换鸟”思路,即下决心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鸟”。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 B.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实际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物质与意识是一致的 2.探月卫星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我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即绕月探测;二期工程为“落”,即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为“回”,即实现月球样品采样后自动返回。这告诉我们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B .②③C.①④D .③④ 3.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 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从 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从唯物论角度讲,体现了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坚持联系的观点 C.坚持发展的观点 D .实践决定认识 5.(2013 ?新课标1卷?21题)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 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主要有()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7.(2011 ?大纲全国卷)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扫描】 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知识梳理】 1、实践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重要提示:①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第二,实践是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第三,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第四,“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②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论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并不是说盲目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否定单个人实践活动的存在。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而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 (3)方法论要求。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重要提示:①科学理论与客观事物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②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 3、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习单 【自主研读学习单】 【体系构建】 【重难突破】 一.实践 2. 实践的特点 (1)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

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否定单个人实践活动的存在。 (3)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2)方法论: 二.真理 1.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 真理是客观的:判断我们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即主观反映是否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 真理是有条件的: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具体的: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之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误区:(1)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 (2)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F (3)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2.真理和谬误 (1)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二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2)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3.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4.厘清几点认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单元综合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1.物质是具体事物的总和。 提示: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并不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二者不能混淆。 4.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提示: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5.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有可能是对现实客观对象的虚幻、歪曲的反映。 6.判断: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提示: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 7.判断: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提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意识出发。从意识出发实际上是从主观出发。 8.判断: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是静止不变的实际。(×) 提示:一切从实陆出发,就要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科学理论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提示: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科学理论是被实践所验证的正确理论,属于认识范畴。 10.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11.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提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

【范文】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一、@§本单兀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本单元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人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本单元最基本的知识目标。 从能力目标来说,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反对上帝或

神灵创世说,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牢固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总之,本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因此,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同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围绕上述问题,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第四课和第五课主要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六课主要讲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综合探究主要讲党的思想路线。 基本结构是:物质——意识——实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2016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卷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 3.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反复性 6.“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这说明() 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7.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8.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具有客观性④真理是永恒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这主要强调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