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论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论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论文

博物馆设计

姓名:汪杰

学号:3131008117

班级:城乡规划131 一、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需结合现状建筑、道路、绿地合理布局,突出地域景观特色,打造舒适优美的景观环境。博物馆的景观要与外界通透,以展示优美的环境,同时减少主干道噪声干扰。环境小品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成为环境的点缀和烘托。可适当增加人流活动的小空间。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结合人性化的体验和需求。场地设计结合地域文化,提升现有环境的人文品质,塑造特色景观节点。合理处理博物馆的办公车流、参观者车流、人流的交通组织和停车问题,设计绿荫式停车场。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衬托,和谐统一。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要实地择树,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季相的变化。植物配置要丰富多彩,强调植物的造景功能和适用功能,突出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考虑场地的竖向设计,满足场地和绿化的排水通畅。

下面主要说一下安徽省博物馆新馆的场地设计,安徽省博物馆新馆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其内部各类硬件、软件设施配置完整、功能齐全;包括小型广场、中心中庭、大厅、观众参与互动厅、观众餐饮处、接待处、观众游览休息处、临时展厅、专题展厅、文物库房等部分。建筑外部和中庭还设有部分水景、建筑小品、绿化等。

二、功能分区和空间组合

博物馆是供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研究记载人类文明的实物及标本的公共建筑。博物馆按功能分陈列区、藏品库区、技术及办公用房区及观众服务设施区。博物馆的陈列区和藏品区是主要区,其他区根据功能流线使用要求围绕布置,博物馆的功能布局应合理明确,使观众参观路线与藏品运送路线不交叉,便于游客参观疏散和藏品装卸运输。陈列区有大量人流集散布置在前,藏品及技术办公用房布置在后。根据参观流线及工作功能流线,四个功能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博物馆布局从景观设计角度来看,主入口——人流集散广场——陈列室形成景观主轴,研究室——藏品库——技术用房形成景观次轴,人流量大的陈列区与人流较少的藏品区、技术用房区的适当分隔既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又创造了博物馆独有的环境韵味。【1】

以上的各个分区需要合理的布局,那么就需要合理的交通组织联系、合理的出入口设计。由于功能上的要求和交通疏散的需求,博物馆建筑往往需要设置多个出入口以满足需要。例如:藏品运送出入口、游客游览出入口、车辆停车出入口、展厅出入口、工作人员出入口、报告厅独立出入口等等。而决定这些出入口的布置有很多因素。例如:车辆停车库的出入口设置,需要考虑基地周围主次干道位置等因素,而藏品运送出入口得考虑基地内尺寸和基地内条件等因素,游客游览出入口的考虑基地周边环境、基地朝向的因素。而博物馆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所以一般情况下,博物馆的主入口和主立面都应该面向基地附近的主干道。

博物馆的使用功能不同,所需要的空间架构也不相同。博物馆的主要内部空间,按照功能的区别可分为核心空间、交通空间、陈列空间与服务空间四类。核心空间是博物馆建筑空间序列的高潮和内部空间的核心,它应该在、布置在博物馆参观流线的前部,与门厅直接联系,博物馆的进厅、门厅、主展厅都属于核心空间。核心空间是博物馆的交通枢纽,可在水平方向、垂直两个方向

组织人流,将观众引导到各个陈列室。核

心空间可以是一个礼仪空间,例如贝聿铭

所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核心空

间就是一个大尺度的三角形中庭,可作为

接待场等。博物馆的核心空间还可以是一

个表现空间,他可以变现博物馆的主题、

文化内涵与艺术感染力。

博物馆建筑的交通空间起着组织参观人流、引导观众参观的作用。博物馆建筑的走道、楼梯(包括电梯)以及自动扶梯、坡道的专用空间都是独立式交通空间。当这些交通空间的布置连接中庭式的进厅时,就形成组合式交通空间。这时的交通设施,除了交通功能外还是中庭中的装饰与陪衬。因此这样的中庭式进厅依然属于核心空间之列。

陈列空间是博物馆建筑的基本空间,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载体。博物馆的普及教育职能是通过在陈列空间内进行展出来实现的。而与陈列室,展览厅有关的过厅、通道、

楼梯等室内空间也可列为陈列空间,通过展示设计来辅助发挥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意义。作为博物馆建筑的内部空间,陈列厅、展览室等是建筑内部固定的空间,但是如果进行展览和展示,则会变为整个建筑中最主要的可变空

间。同时,陈列空间的陈列展出方式集中体现了博

物馆的性质和类型,更要求体现博物馆藏品特点、

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水平。于是陈列空间的展示

设计要求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统一。表现形

式应该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应该能够给公众心里

留下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的服务空间是服务于观众的辅助空间。例如:售票、问询、寄存、书店、纪念品销售处、餐饮、休息等。服务空间在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序列中起着配角的作用,而当它们作为门厅时,一般应将服务空间作为形象简洁的中性空间来设计,而当服务空间作为观众休息、娱乐空间时,设计中应该避免千篇一律,防止单调乏味。

博物馆空间的划分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博物馆功能上的要求,另一种是满足观众在空间中的审美要求,而陈列空间作为博物馆核心展示空间,所以在设计时既要能够给与观众强烈的审美感受,也要结合室外环境设计来烘托室内的展示气氛。除此之外,还需要限定室内的开间与进深,考虑人的行动以及视点视角不同。这就是要是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不仅要把握艺术性的展现,更应该依据人体工程学,根据观众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视觉流程审美等方面综合考虑空间的总体规划。

三、交通流线的组织

在不同的博物馆设计当中,陈列区的布置也各有不同。按照人流循环的方式,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串联式是将各种陈列室串联组织的布局。他有参观路线明确、连贯、引导性与连续性强的优点,但是灵活性差,路线过长、单调易造成拥堵,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博物馆。【2】例如良褚文化博物馆展厅内部连线:

(二)放射式

在放射式布局中,各陈列室直接环绕放射枢纽布置。观众参观完一个或几个陈列室之后,再回到放射枢纽,并由此前往其余陈列室。而放射枢纽可以是门厅、进厅或主展厅,也可以是庭院甚至可以变形为走道。这种交通流线组织方式使各展厅基本呈围合式,并以中心枢纽为核心。因而其显著优点是布局灵活性大,可选择性强,使各展厅均可以相对保持独立,可以做到展厅单独开发或者关闭。同时也使得观众容易得到视觉停顿,减轻参观疲劳。但是,由于中心枢纽的介入,使得各展厅之间的连续性减弱,增加了观众参观流线选择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流线的交叉和迂回。而且在仅仅只有一个中心枢纽时,容易导致人流拥堵。然而这种交通流线组织方式被运用的最为广泛。例如:重庆三峡博物馆是以中间中庭为中心枢纽向四周扩散。

将陈列室布置成综合展出的大厅,它可以根据展出内容灵活分割为小空间。这种大厅式的布局紧凑,灵活性大,但是也容易造成参观路线的交叉。无序以及噪声干扰。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就是大厅式布局的典型。展示大厅内部没有一根柱子。主要的垂直交通都布置在建筑外部,给室内展出以极大的灵活。

四、结构选型

大型公共建筑常用结构:

钢筋混凝土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等。

钢结构体系包括: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钢框架—砼剪力墙结构、钢框架—砼核心筒结构、框—筒结构等。

中国水利博物馆建筑体型为大底盘单塔结构,属于

竖向不规则结构。竖向由不规则体系组合而成,底部大

底盘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中部主塔为型钢筋混凝土核心

筒—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顶部空旷共享部分采用

空间拱型网筒—钢框柱组合结构,其中“塔中塔”造型

为竖向悬臂筒。利用设备层作为加强层,实现了核心内

筒向外筒的高位转换。【3】

五、博物馆建筑的造型设计

(一)体型设计

建筑艺术是一门象征艺术,它并不适于像某些绘画一样具体的反应某种思想、内容、主题。如果建筑师要以建筑形象来表达他们,往往需要借助于象征与隐喻。“意念同构的隐喻是人类认知形式的基本形式之一,对外部形状的认识是建立在与己有认识系统相比较、相联系的基础之上的”【4】。公共建筑和其他建筑一样都具有供人们使用的空间,在公共建筑艺术的创作中,把握形式美的创作规律,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设计中,常称为建筑构图原理。【5】而建筑的基本形体立方体、球体、柱体、椎体等,任何复杂的建筑体均可简化基本形体的结合。建筑的基本形体为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其特点是单纯、精确、完整。它们各具变现力,容易使人感知和理解。任何复杂的建筑形体都可由以下几种体型转换方式:推拉、旋转、扭曲、分裂、倾斜、拼接、膨胀、收缩等得到。

犹太人博物馆宁波博物馆

(二)博物馆立面设计

建筑外部形态的表现需要借助材料、线、面、体等

造型的构成元素及其相互组合的方式确定了建筑外部的

基本形态,而材料则通过色彩、质感等赋予建筑形体更

深刻的含义。广泛使用的材料,如:砖、石、木、混凝

土、玻璃、金属板等,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运用,构

成不同的空间氛围。

建筑师刘家琨设计的野苑石刻博物馆采用的是“框

架结构,清水混凝土与页岩砖组合墙”的混合手法,凹

凸窄条模板立下的粗糙质感和层叠的机理体现了一种质

朴和沧桑的中国表达。

日本建筑师设计师设计的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建

筑外立面由6个银色镀铝的金属网格材质的盒子叠加而成。

使得这个7层高的博物馆建筑不显沉重感,还呈现出一种

动态感。

总结:

通过以上博物馆设计知识的总结,让我对公共建筑设计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新颖的创意,独特的立面构思与表达方法。在设计过程中要把所有涉及到的因素加以整合,分析从而得到最好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山西建筑》秦春仙第38卷第22期第14页山西建筑杂志社《博物馆设计》邹瑚莹王路祁斌主编第65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结构学报》乐慈第36卷增刊2006年6月建筑结构学报杂志社《建筑艺术的隐喻》王立山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主编第51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