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荧光分析

荧光分析

荧光分析

1、找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1)pH=5.5,邻-羟基苯甲酸

○1在激发波长:350-500nm,发射波长:280nm,狭缝宽度:5.0-5.0nm,扫描速度:500的条件下,根据图可得到发射波长为280nm时的最大激发波长是408nm;

○2在发射波长:270-350nm,激发波长:408nm,狭缝宽度:5.0-5.0nm,扫描速度:500的条件下,根据图可得到激发波长为408nm时的最大发射波长是300nm;

○3在激发波长:350-500nm,发射波长:300nm,狭缝宽度:5.0-5.0nm,扫描速度:500的条件下,根据图可得到发射波长为300nm时的最大激发波长是410nm;

所以,pH=5.5,邻羟基苯甲酸溶液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00nm,最大发射波长为410nm。

(2)pH=12,间-羟基苯甲酸

○1在激发波长:350-500nm,发射波长:280nm,狭缝宽度:5.0-5.0nm,扫描速度:500的条件下,根据图可得到发射波长为280nm时的最大激发波长是410nm;

○2在发射波长:270-350nm,激发波长:410nm,狭缝宽度:5.0-5.0nm,扫描速度:500的条件下,根据图可得到激发波长为408nm时的最大发射波长是316nm;

○3在激发波长:350-500nm,发射波长:316nm,狭缝宽度:5.0-5.0nm,扫描速度:500的条件下,根据图可得到发射波长为300nm时的最大激发波长是413nm;

所以,pH=5.5,邻羟基苯甲酸溶液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16nm,最大发射波长为413nm。

的荧光强度是224.427。

(以上数据均是在pH=5.5,邻-羟基苯甲酸溶液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00nm,狭缝宽度为5.0-5.0nm的条件下得到的。)

曲线:邻-羟基苯甲酸y=235.522x+0.0 R2=0.9997

间-羟基苯甲酸y=148.011x+0.0 R2=0.9991

荧光分析法检测原理及应用举例

1 荧光定义 某些化学物质从外界吸收并储存能量而进入激发态,当其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过剩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放射出去即发光,称之为荧光。可产生荧光的分子或原子在接受能量后引起发光,供能一旦停止,荧光现象随之消失。 2 荧光分类 由化学反应引起的荧光称为化学荧光,由光激发引起的荧光称为光致荧光,课题主要研究光致荧光。按产生荧光的基本微粒不同,荧光可分为原子荧光、X 射线荧光和分子荧光,课题主要研究分子荧光。 3 光致荧光机理 某一波长的光照射在分子上,分子对此光有吸收作用,光能量被分子所吸收,分子具有的能量使分子的能级由最低的基态能级上升至较高的各个激发态的不同振动能级,称为跃迁。分子在各个激发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并随时在激发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下降至基态,在下降过程中,分子产生发光现象,此过程为释放能量的过程,即为光致荧光的机理。光致荧光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分子受激发过程 在波长为10~400nm的紫外区或390~780nm的可见光区,光具有较高的能量,当某一特征波长的光照射分子时,是的分子会吸收此特征波长的光能量,能量由光传递到分子上,此过程为分子受激发过程。分子中的电子会出现跃迁过程,在稳定的基态向不稳定的激发态跃迁。跃迁所需要的能量为跃迁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即为吸收光的能量。分子跃迁至不稳定的激发态中即为电子激发态分子。 在电子激发态中,存在多重态。多重态表示为2S+1。S为0或1,它表示电子在自转过程中,具有的角动量的代数和。S=0表示所有电子自旋的角动量代数和为0,即所有电子都是自旋配对的,那么2S+1=1,电子所处的激发态为单重态, 用S i 表示,由此可推出,S 即为基态的单重态,S 1 为第一跃迁能级激发态的单重 态,S 2 为第二跃迁能级激发态的单重态。S=1表示电子的自旋方向不能配对,说明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自旋方向有变化,存在不配对的电子为2个,2S+1=3,电子 在激发态中位于第三振动能级,称为三重态,用T i 来表示,T 1 即为第一激发态中 的三重态,T 2 即为第二激发态中的三重态,以此类推。

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1.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1)分子结构的影响:发荧光的物质中都含有共轭双键的强吸收基团,共轭体系越大,荧光效率越高;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利于荧光的产生;取代基对荧光物质的荧光特征和强度有很大影响,给电子取代基可使荧光增强,吸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减弱;重原子效应使荧光减弱。(2)环境因素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对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溶剂的极性越强,荧光强度越大;温度对溶液荧光强度影响明显,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引起的荧光的效率降低;溶液pH值对含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有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增强;顺磁性物质如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降低。 2.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比较荧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法。 答:(1)在原理方面: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测定的荧光和磷光是光致发光,均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测量的是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二次辐射,不同的是荧光分析法测定的是从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辐射,磷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辐射,二者所需的激发能是光辐射能。而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所需的激发能是化学能。 (2)在仪器方面: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所用仪器相似,都由光源、激发单色器、液槽、发射单色器、检测器和放大显示器组成。由于在分析原理上的差别,磷光分析仪器有些特殊部件,如试样室、磷光镜等。而化学发光分析法所用仪器不同,它不需要光源,但有反应器和反应池及化学反应需要的恒温装置,还有与荧光和磷光分析仪器相同的液槽、单色器、检测器等。 3.如何区别荧光和磷光?其依据是什么? 答:为了区别磷光和荧光,常采用一种叫磷光镜的机械切光装置,利用荧光和磷光寿命的差异消除荧光干扰或将磷光和荧光分辨开。 4.采取哪些措施可使磷光物质在室温下有较大的磷光效率? 答:(1)在试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2)将被分析物吸附在固体的表面。 5.化学发光反应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1)能快速地释放出足够的能量;(2)反应途径有利于激发态产物的形成;(3)激发态分子能够以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或能够将其能量转移给可以产生辐射跃迁的其它分子。 6.简述流动注射式化学发光分析法及其特点。 答:流动注射分析是一种自动化溶液分析技术,它是基于把一定体积的液体试样注射到一个连续流动着的载流中,试样在流动过程中分散、反应,并被载流带到检测器中,再连续记录其光强、吸光度、电极电位等物理参数。其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精密度。1.谱线自吸对光谱定量分析有何影响? 答:在光谱定量分析中,自吸现象的出现,将严重影响谱线的强度,限制可分析的含量范围。2.激发光源的作用是什么?对其性能有何具体要求? 答:激发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试样蒸发、解离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并产生辐射信号;对激发光源的要求是:激发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荧光分析法练习题82675

第十二章荧光分析法(药学) 一、A型题 1.若需测定生物试样中的微量氨基酸应选用下述哪种分析方法()。 A、荧光光度法 B、磷光光度法 C、化学发光法 D、X荧光光谱法 E、原子荧光光谱法 答案:A 2.分子荧光分析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 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 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 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 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 E、分子荧光分析线性范围更宽 答案:B 3荧光量子效率是指()。 A、荧光强度与吸收光强度之比 B、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之比 C、发射荧光的分子数与物质的总分子数之比 D、激发态的分子数与基态的分子数之比 E、物质的总分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分子数之比 答案:B 4.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固定后,荧光强度与荧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 B、激发光谱

C、荧光光谱 D、工作曲线 E、标准工作曲线 答案:C 5.荧光波长固定后,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 B、激发光谱 C、荧光光谱 D、工作曲线 E、标准工作曲线 答案:B 6.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 A、分子结构 B、激发光的波长 C、温度 D、溶剂的极性 E、激发光的强度 答案:A 7.下列结构中荧光效率最高的物质是()。 A、苯酚 B、苯 C、硝基苯 D、苯甲酸 E、碘苯 答案:A

8.下列因素会导致荧光效率下降的有()。 A、激发光强度下降 B、溶剂极性变小 C、温度下降 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 E、激发光强度增大 答案:D 9.为使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激发光足够强 B、吸光系数足够大 C、试液浓度足够稀 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 E、仪器选择性足够好 答案:C 10.在测定物质的荧光强度时,荧光标准溶液的作用是()。 A、用做调整仪器的零点 B、用做参比溶液 C、用做定量标准 D、用做荧光测定的标度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11.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光源 B、光路 C、单色器 D、检测器

荧光分析法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于发展

荧光分析法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于发展摘要:本文对荧光分析法在检测细胞活性,测定生物样品,推断生物成虫日龄,研究生 物群落动态的应用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就其包含的不同方法进行一一介绍,展望了荧光分析法技术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荧光分析法生物领域应用发展 引言: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当照射停止后,如化合物的发射在10-9秒钟内停止,则称荧光超过此限度即称为磷光。特点:灵敏度更高10-10-10-12g/ml,应用不如UV广泛。SO2分子受特定光照射后处于激发态的SO2分子返回基态时发出荧光, 其荧光强度与SO2呈线性关系, 从而可测出气体浓度。当检测仪器系统确定后,荧光总光强I与SO2浓度的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I=KC 在稳定的条件下,这些参数也随之确定,k可视为常数。因此,式I=kC 表示的紫外荧光光强I与样气的浓度C成线性关系。这是紫外荧光法进行定量检测的重要依据。 荧光色谱法相关内容 1.荧光色谱法的近期发展状况 (1)近10年来,由于微量分析的需要迅速增加,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荧光分析法日益受到重视。有关文献数量猛增,内容也从一般仪器及分析方法介绍发展到高精度、高灵敏度、自动化、多用途的新仪器新技术研究。荧光分析对象从以无机样品为主发展到以有机及生化样品为主,并从成分分析向化学结构、化学形式、微观分析、空间分布等状态分析发展,应用遍及各个领域。荧光光谱图册也陆续出版,美国费城Sadtler研究实验室自1974年起出版标准荧光光谱图及各专用荧光光谱图(如药物)。荧光分析法的应用范围与发射光谱法、火焰光度法、质谱法等相仿,成为一种重要的仪器分析方法。 (2)荧光分析法在纳米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巨大。纳米荧光探针、纳米生物传感器等纳米生物分析材料器件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对发光量子点、复合型荧光纳米粒子和具有光学活性的金属纳米粒子作为生物分子的标记探针取得了成果。 2.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分子角度 分子的激发态,单线激发态和三线激发态 大多数分子含有偶数电子,在基态时,这些电子成对地存在于各个原子或分子轨道中,成对自旋,方向相反,电子净自旋等于零:S=?+(-?)=0,其多重性M=2S+1=1 (M 为磁量子数),因此,分子是抗(反)磁性的,其能级不受外界磁场影响而分裂,称“单线态”

荧光定量实验报告(作业)

RT-qPCR比较不同样本中miR-21的相对表达差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实验原理。 2、掌握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是一种在DNA扩增反应中,以荧光化学物质测每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方法。通过内参或者外参法对待测样品中的特定DNA序列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荧光定量PCR 最常用的方法是 DNA 结合染料 SYBR Green Ⅰ的非特异性方法和 Taqman 水解探针的特异性方法。本实验中采用非特异性 SYBR Green I 染料法,SYBR Green I 是一种结合于所有ds DNA 双螺旋小沟区域的具有绿色激发波长的染料,在游离状态下会发出微弱的荧光,但一旦与双链DNA 结合后,荧光大大增强。因此,SYBR Green I 的荧光信号强度与双链DNA 的数量相关,可以根据荧光信号检测出PCR 体系存在的双链DNA 数量。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实验仪器:PCR仪、荧光定量PCR仪 实验材料:MCF7细胞 实验试剂:逆转录试剂盒、SYBR GREEN试剂盒 四、实验步骤 4.1 MCF7细胞RNA提取(RNAiso Plus) 1)将生长至80%的MCF细胞消化为单细胞悬液,准备提取RNA; 2)9000g,2min离心,弃掉培养基,加1 ml RNAiso Plus用移液枪反复吹吸直至 裂解液中无明显沉淀,室温(15-30℃)静置5分钟; 3)加入氯仿(RNAiso Plus的1/5体积量),盖紧离心管盖,混合至溶液乳化呈 乳白色,室温静置5min; 4)12,000 g 4℃离心15分钟。从离心机中小心取出离心管,此时匀浆液分为三 层,即:无色的上清液(含RNA)、中间的白色蛋白层(大部分为DNA)及带有颜色的下层有机相。 5)吸取上清液转移至另一新的离心管中(切勿吸出白色中间层)。 6)向上清中加入0.5-1倍RNAiso Plus体积的异丙醇,上下颠倒离心管充分混匀

四川大学仪器分析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答案讲课教案

四川大学仪器分析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答案

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基本要求:了解荧光的产生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掌握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和应用特点, 重点: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应用特点。 难点:荧光的产生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参考学时:3学时 作业参考答案 1.简述荧光法产生的基本原理。具有什么样结构的物质最容易发荧光? 答:物质受电磁辐射激发后,被激发的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而发射荧光,基于测量化合物的荧光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即为荧光分析法。 芳香族化合物、带有平面刚性结构的化合物、带稠环结构的化合物容易发荧光。 2.解释下列名词:单重态、三重态、荧光、振动弛豫、内转换、外转换、失 活、系间窜跃、荧光量子产率、激发光谱、荧光光谱 答:单重态:电子自旋都配对的分子的电子状态称为单重态。 三重态:有两个电子自旋不配对而同方向的状态。 荧光: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振动弛豫:由于分子间的碰撞,振动激发态分子由同一电子能级中的较高振动能级失活至较低振动能级,多余的振动能以热的形式失去的过程。 内转换:在相同激发多重态的两个电子能级间,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进到较低能级的分子内过程。 外转换:激发态分子与溶剂或其他溶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转换而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失活:激发态分子不稳定,他要以辐射跃迁或无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这就是激发态分子的失活。 系间窜跃:激发态分子的电子自旋发生倒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态发生变化的无辐射跃迁过程。 荧光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分子发射荧光的能力。荧光量子产率=发射荧光的分子数/激发态的分子数=发射的光子数/吸收的光子数 激发光谱:在荧光最强的波长处测量随激发光波长的改变而变化的荧光强度,将荧光强度对激发光波长作图,即得到激发光谱,实际为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如果将激发光的波长固定在最大激发波长处,测量不同荧光波长处荧光的强度,将荧光强度对荧光波长作图便得到荧光光谱(或称发射光谱)。

相对荧光定量PCR的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对定量方法实际操作 (常用方法) 1. Comparative Delta-delta Ct法定量流程(RG6000软件设置) 1).先对样品中的目的基因与看家基因分别做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确定两个 基因的扩增效率是否一致或接近;将扩增效率优化为一致。 2).同一样品分别进行看家基因和目的基因的扩增,分列在两页中 公式: P1 P2 相同的样品在两页里命名成相 同的名称,并定义为unknown 分别分析P1和P2页 选delta-delta Ct选项 依次填入,并定义对照样品 完成分析 F=2— 待检样品看 家基因平均 Ct值 对照组目的 基因平均Ct 值 对照组看家 基因平均Ct 值 — 待检样品目 的基因平均 Ct值 ——

Comparative Delta-delta Ct法的特点、注意事项及实际应用 1). Comparative Delta-delta Ct法是很常用的一种相对定量方法,其最大特点 是,当优化的体系已经建立后,在每次实验中无需再对看家基因和目的基因做标准曲线,而只需对待测样品分别进行PCR扩增即可。 2). 其缺点是,每次实验都默认目的基因和看家基因的扩增效率一致,而并非真 实扩增情况的反映,这里势必存在一定的误差。 3). Comparative Delta-delta Ct法展开定量实验前,在预实验中,必需对目的基 因和看家基因做两组标准曲线。Rotor-Gene 的软件会自动给出两组标准曲线的R值、扩增效率等信息,如果两组标准曲线的斜率,即M值的差小于 0.1,那么后续实验中就可以用Comparative Delta-delta Ct法进行相对定量 分析。反之,如果M差值大于0.1,就无法用该方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此时的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优化实验,使两组标准曲线的斜率差值小于0.1,二是换用其它的相对定量方法。 应用实例: 如上图,将标准品进行梯度稀释后,分别对目的基因(Gene of Interest)和看家基因(Housekeeper Gene)做标准曲线。软件自动绘制标准曲线,并给出相应的参数。从上图可知,两组标准曲线的M值分别为-3.525和-3.467,两者的

imagej荧光定量方法

1、安装后首先打开ImageJ: 2、打开要分析图片:File>open(热键为Ctrl+O) 3、转换成8bit的灰度图:Image>Type>8-bit 4、黑白反转(因为对于光密度(OD)来说越白数值越小,纯白为0;越黑数值越大,纯黑理论上是无限 大。因此我们需要将上一步所转换的灰度图进行黑白反转,不然的话测出来的数值就会荧光越亮反而数值越小):Edit>Invert(热键为Ctrl+Shift+I) 5、校正光密度(软件默认为测量灰度,因此我们要改为更加适用的光密度,其中原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 得清的,这里忽略):Analyze>Calibrate 在弹出来的界面的Function选择Uncalibrated OD,并下界面左下方勾选Global calibration,然后点击右下角的OK 点击OK后会跳出校正后的光密度曲线: 如不勾选Global calibration,光密度的校正只对这张图片有效,一般分析都要分析多张图片,所以需要勾选,勾选后在打开另一图片时会提示是否将此校正应用于所有图片,不勾选Disable Global Calibration,勾选Disable these Messages

6、选择测量单位(一般选择象素,如有明确的比例,也可以选择相应单位):Analyze>Set scale 点击后在弹出的界面里点击中间的click to Remove Scale,并勾选下面的Global(同样的,如不选Global这个测量单位的选择只对这张图片有效),最后点击OK 7、选择测量项目:Analyze>Set Measurements 在弹出界面中选择我们需要测量的项目Area、Integrated density,并勾选下面的Limit to threshold (这个选项是指只测量我们选中的范围,如不勾选侧会测量整张图片数据),选择后点击OK 8、选择测量域值:Image>Adjust>Threshold(热键为Ctrl+Shift+T) 滑动弹出界面中间的滑块选择适合的域值,以使的你图片中的细胞或待测目标刚好全部被选中,选好之后点击右下角的Set 在弹出来的界面点击OK

荧光光谱法

荧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2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与掌握荧光光度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2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悉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3、学习掌握固体及液体试样的荧光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用一种波长的光照射某种物质时,这种物质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出一种比照射光波长较长的光,这种发射出来的光就叫做荧光。当照射光停止照射时,荧光也随之很快地消失。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产生的、能够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以进行该物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称为荧光分析。 实验证明,荧光通常发生于具有刚性平面的л-电子共轭体系分子中。随着л-电子共轭度与分子平面度的增大,荧光也就越容易产生。因此几乎所有对分析化学有用的荧光体系都含有一个以上的芳香基团,芳环数越多,荧光愈强。能发荧光的纯无机物很少,通常就是利用有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荧光络合物进行无机离子的分析。 图1.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图

荧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图1)可简述为:光源发出的光束经激发单色器色散,提取所需波长单色光照射于样品上,由样品发出的荧光经发射单色器色散后照射于检测器上,检测器把荧光强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经放大器放大后,由信号显示系统显示或者记录。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两种。激发光谱就是就是指发射单色器波长固定,而激发单色器进行波长扫描所得到的荧光强度随激发光波长变化的曲线。荧光发射光谱就是指激发单色器波长固定,发射单色器进行波长扫描所得到的荧光强度随发射光波长变化的曲线。一般所说的荧光光谱实际上仅指荧光发射光谱。这一光谱为分析指出了最佳的发射波长。 荧光定性定量分析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相似。定性时,就是将实验测得样品的荧光激发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与标准荧光光谱图进行比较来鉴定样品成分,一般荧光定性的依据就是荧光光谱峰的个数、位置、相对强度及轮廓。 定量分析时,一般以激发光谱最大峰值波长为激发光波长,以荧光发射光谱最大峰值波长为发射波长,测量样品的荧光强度。对同一物质而言,荧光强度F 与该物质的浓度c 有以下的关系: F = 2、303Фf I0 a b c ⑴ Фf-荧光过程的量子效率; a-荧光分子的吸收系数; I0-入射光强度; b-试液的吸收光程。 在I0 与b 不变时,2、303Фf I0 a b为常数,则⑴式可以表示为 F=Kc ⑵ ⑵即可作为荧光定量检测的依据。 图2 VB2的结构式

四川大学仪器分析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答案

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基本要求:了解荧光的产生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掌握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和应用特点, 重点: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应用特点。 难点:荧光的产生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参考学时:3学时 作业参考答案 1.简述荧光法产生的基本原理。具有什么样结构的物质最容易发荧光 答:物质受电磁辐射激发后,被激发的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而发射荧光,基于测量化合物的荧光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即为荧光分析法。 芳香族化合物、带有平面刚性结构的化合物、带稠环结构的化合物容易发荧光。 2.解释下列名词:单重态、三重态、荧光、振动弛豫、内转换、外转换、失活、系间窜跃、 荧光量子产率、激发光谱、荧光光谱 答:单重态:电子自旋都配对的分子的电子状态称为单重态。 三重态:有两个电子自旋不配对而同方向的状态。 荧光: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振动弛豫:由于分子间的碰撞,振动激发态分子由同一电子能级中的较高振动能级失活至较低振动能级,多余的振动能以热的形式失去的过程。 内转换:在相同激发多重态的两个电子能级间,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进到较低能级的分子内过程。 外转换:激发态分子与溶剂或其他溶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转换而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失活:激发态分子不稳定,他要以辐射跃迁或无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这就是激发态分子的失活。 系间窜跃:激发态分子的电子自旋发生倒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态发生变化的无辐射跃迁过程。 荧光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分子发射荧光的能力。荧光量子产率=发射荧光的分子数/激发态的分子数=发射的光子数/吸收的光子数 激发光谱:在荧光最强的波长处测量随激发光波长的改变而变化的荧光强度,将荧光强度对激发光波长作图,即得到激发光谱,实际为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如果将激发光的波长固定在最大激发波长处,测量不同荧光波长处荧光的强度,将荧光强度对荧光波长作图便得到荧光光谱(或称发射光谱)。 3.溶液中,溶剂的极性、pH值及温度是如何影响荧光强度的。 答:溶剂的影响:随着溶剂极性增加,荧光物质的n—π*跃迁能量增大,π—π*跃迁的能量降低,从而导致荧光强度增加,荧光波长红移。溶剂若能和荧光物质形成氢键或使荧光物质的电离状态改变,会使荧光强度、荧光波长改变。含重原子的溶剂(碘乙烷、四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 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PCR的基础上加入荧光基团,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的实时监测PCR的反应过程,最后通过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目前,实时荧光定量PCR 已成为不同样品间进行基因表达水平定量差异比较的权威性方法。在过去十几年中,该方法迅速流行,涉及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农业、环境、工业和医学研究。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应用 目前,qPC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等行业,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遗传病的早期诊断、药物研究、肿瘤的诊断与研究、食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动物疫病检测等,除此之外,还包括: ● 基因扩增 ● 扩增特异性分析 ● 基因定量分析 ● 基因检测 ● 基因分型 ● SNP分析

● RFLP多态性分析 ● 单/多基因表达研究 ● 高通量基因表达谱研究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常用方法 染料法 荧光染料可与双链DNA结合,每个循环的延伸阶段,染料掺入双链DNA 中,其荧光信号强度与PCR产物的数量呈正相关。同时,其缺点也在于其非特异性。当PCR反应中有引物二聚体或者非特异性扩增时,该染料也可以和这些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结合,发出荧光,从而干扰对特异性产物的准确定量。 常用的染料为SYBR Green I,各公司针对荧光信号强度、抑制作用等进行改进,也推出了很多新的染料供大家选择。 Promega采用新型荧光染料BRYT Green? Dye,对qPCR反应没有抑制作用,与双链DNA结合后荧光信号更强. 探针法 在PCR扩增时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5’端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3’端标记一个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基本原理1、简述仪器分析的一般流程。一个完整的仪器分析流程应包括取样、样品的预处理(溶样、分 离、提纯和制备)、仪器测定、数据处理、结果表达、提供分析报告、对结果进行研究和解释等过程。 2、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遇到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体干扰,对成分复杂的少量样品测定和低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缺点是不能消除背景吸收,对批量样品测定手续太繁,不宜采用。 3、简述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差异。发射光谱:给样品以能量,比如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外层电子由基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电子不稳定,会以光辐射的形式是放出能量,而回到基态或较低的能级。得到线状光谱。吸收光谱: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样品,样品会吸收一部分光,照射前后就有光强度的变化,记录这种变化得到的是吸收光谱,如分子、原子吸收光谱. 区别:发射光谱是指样品本身产生的光谱被检测器接收。比如ICP,样品本身被激发,然后回到基态,发射出特征光谱。发射光谱一般没有光源,如果有光源那也是作为波长确认之用。在测定时该光源也肯定处于关闭状态。吸收光谱是光源发射的光谱被样品吸收了一部分,剩下的那部分光谱被检测器接收。比如原子吸收光谱,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光谱被样品吸收了一部分,检测器则接收剩余的那部分。吸收光谱都有光源,测定时光源始终工作,并且光源、样品、检测器在一直线(中间反射镜不算)。紫外-可见分析技术 1、简述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1)温度:在室温范围内,温度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不大。在低温时,吸收强度有所增大;在高温时,谱带变宽,谱带精细结构消失。(2)溶剂:由于紫外光谱的测定大多数在溶液中进行,而溶剂的不同将会使吸收带的位置及吸收曲线的形态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时,一定要注明所用的溶剂。一般来说,极性溶剂会造成π-π﹡跃迁吸收带发生红移,而使n-σ﹡跃迁发生蓝移。非极性溶剂对上述跃迁影响不太明显。(3)pH值:很多化合物都具有酸性或碱性可解离基团,在不同的pH值的溶液中,分子的解离形式可能发生变化。其吸收峰的形状、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强度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4)仪器的狭缝宽度:狭缝宽度越大,光的单色性越差,吸收光谱的细微结构就可能消失。 2、简述紫外光谱法在有机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试举例说明。紫外可见光谱一般有以下几个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异构体判断,纯度检查。定性分析:判断共轭关系及某些官能团。如在(200-400nm)之间无吸收峰,说明该未知物无共轭关系,且不会是醛、酮,很可能是一个饱和化合物。定量分析: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和含量。异构体判断:乙酰乙酸乙酯存在酮-烯醇互变异构体。酮式没有共轭双键,在204nm处有弱吸收;烯醇式有共轭双键,在245nm处有强吸收。故可根据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可判断其存在与否。纯度检查:例如,如果一化合物在紫外区没有吸收峰,而其中杂质有较强的吸收,就可方便检测出该化合物的痕量杂质。 3、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波长范围的划分,并指出“UV”所表示的范围。紫外可见光谱区是在4-800nm的电磁波,其中4-400nm的电磁辐射称为紫外区,它又分为两段:4-200nm为远紫外区,200-400nm的电磁波为近紫外区,而波长在400-80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区。 4、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光源:光源是提供入射光的装置。单色器:是一种把来自光源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分离出所需要波段光束的装置。吸收池:又称样品池、参比池或比色皿。检测器:其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信号显示系统:配有微机,可对光谱仪进行操作控制,并进行数据处理。 荧光分析技术 1、简述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其中物质产生荧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荧光法的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物质分子必须具有能吸收一定频率紫外光的特定结构;(2)物质分子吸收了特征频率的辐射能之后,必须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荧光效率大,

荧光分析法在生物领域应用

荧光分析法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本文综述了荧光分析法在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检测细胞活性,测定生物样品,研究生物群落动态,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与药物小分子的相互作用等,并展望了荧光分析法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荧光分析法研究进展应用发展前景 0.引言 分子受光子激发后,由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回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伴随的光辐射称为分子荧光。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它有如下特点:灵敏度高,选择性优于吸收光谱法,试样量小,操作简便,发光检测的灵敏度高,发光参数多。正是因为这些优点,荧光分析法在生物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荧光分析法的发展状况 1.1近十年发展状况 近10年来,由于微量分析的需要迅速增加,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荧光分析法日益受到重视。有关文献数量猛增,内容也从一般仪器及分析方法介绍发展到高精度、高灵敏度、自动化、多用途的新仪器新技术研究。荧光分析对象从以无机样品为主发展到以有机及生化样品为主,并从成分分析向化学结构、化学形式、微观分析、空间分布等状态分析发展,应用遍及各个领域。荧光分析法的应用范围与发射光谱法、火焰光度法、质谱法等相仿,成为一种重要的仪器分析方法。 1.2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荧光分析法以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分析工作者的青睐,将荧光分析法应用于药物分析,已在药物有效成分分析鉴定、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临床药物与药效分析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痕量分析。 常规荧光分析法最早被应用与分析抗疟疾药物奎宁,随着荧光分析法的发展,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被广泛用于抗菌素药物、止痛药、镇静剂、止血药等的分析。由于自身具有发射荧光特性的物质相对较少,并且受到拉曼峰和散射光等背景的干扰,常规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使荧光

GUS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GUS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一、GUS 粗蛋白的提取 1、取拟南芥组织100mg,用液氮研磨成粉。 2、加入1ml的GUS提取液(pmsf<蛋白抑制剂>),剧烈震荡。 3、1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得到GUS粗酶提取液。 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总蛋白含量 按上表加入不同量的BSA标准蛋白溶液,测定OD595的吸光值,并得出曲线方程。 2、样品总蛋白的测定 自定合适的比例的稀释GUS蛋白溶液,要求稀释后的待测样品颜色介于1中的0到6之间。例如:稀释40倍,5ul样品+195ulGus提取液,取40ul +200ulG-250混匀,室温放置2分钟,测定OD595光吸收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蛋白含量。 三、GUS活性的测定 用终止液将MU储备液B按上表稀释成0-250nM,用荧光计在激发波长为350nm,发射波长455nm下测定他们的荧光强度做出一条标准曲线,并得出曲线方程。 2荧光定量 1)取两支Ep离心管,各加入1.8mL反应终止液,并编号. 2)在Ep管中加入200提取液,加入50uLGUS粗酶提取液,再加入250ul预热的反应液,混匀。立即取出200ul加入到1号管中,此反应为0时的样品,荧光测定时以此为空白,并开始计时。 3)将反应管放入37摄氏度温箱中进行酶反应,60分钟后,取200ul反应液,加入到2号管中混匀,为反应60分钟时的样品,测定荧光值。 主要溶液的配制:

1、GUS提取缓冲液: 1)0.1M磷酸钠缓冲液(pH7.0)50mL: 0.1M磷酸钠缓冲液(pH7.0):557mL0.1mol/LNa2HPO4+42.3mL1mol/L NaH2PO4定容到1000mL (35.814gNaHPO4.12H2O(358.14)定容到1000mL;15.6g NaH2PO4.2H2O(156.01)定容到100Ml) 2) 0.5M Na2EDTA (pH8.0) 2.00mL: 9.31gEDTA加水剧烈搅拌,加入约1g NaOH, 定容到50 mL. 3) 30% 十二烷基肌氨酸钠0.33 mL:1.5g加水定容到50 4)10% Triton X-100 1 mL: 1 mL Triton X-100 加9 mL水混匀 5)β-巯基乙醇0.07-0.10 mL(马琳论文里面有) 6)甲醇 20ml(网上有的文献里有) 蒸馏水定容至100mL。 2、考马斯亮蓝溶液G-250的配制: 100mg考马斯亮蓝溶液G-250 溶于50 mL95%中,加100 mL85%磷酸,定容到1 mL,过滤后保存于4°C,最终试剂0.01%考马斯亮蓝溶液G-250,4.7%(w/v)乙醇,8.5%(w/v)磷酸. 3、标准蛋白溶液: 50mg牛血清白蛋白(BSA),溶于50 mL0.15M的氯化钠中。配制成1 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 4、0.15M的氯化钠溶液 0.876g氯化钠定容到100 mL 5、4-MU储备液A(4-MU 1 mM):19.8mg4-MU溶于避光保存 4-MU储备液B(4-MU 1 μM):10μL4-MU储备液A定容到10 mL 6、终止缓冲液(0.2M Na2CO3) 10.6g Na2CO3 溶于500 mL水。 7、GUS反应缓冲液: 25mg4-MUG溶于25 mL提取缓冲液中 1) 1mol/L Na2HPO4溶液:35.814g Na2HPO4溶于100ml水。 2) 1mol/L NaH2PO4 溶液:15.601g NaH2PO4 溶于100ml水。 3) 0.1M 磷酸缓冲液(PH7.0):1mol/L Na2HPO4取5.77ml,1mol/L NaH2PO4取4.23ml,定容至100ml。 4) 10%SDS溶液:将90ml水稍微加热,加10g SDS,搅拌溶解,加入几滴浓盐酸调节PH至7.2,然后加水定容至100ml。 5) 0.5 M EDTA (PH8.0):在80ml水中加入18.61g Na2EDTA?2H2O,用NaOH调PH至8.0(约需2g左右的固体NaOH),溶解后定容至100ml。 6) GUS酶提取液:0.1M 磷酸缓冲液(PH7.0)取50ml;10% SDS取1ml;0.5M EDTA(PH8.0)取2ml;Triton X-100取100ul;β-巯基乙醇100ul;用水定容至100ml。 7) MUG底物:称8.8mg MUG,溶于10ml GUS酶提取液中,配制成2mmol/L的工作浓度。 8) 反应终止液(0.2 mol/L Na2CO3 ):称2.12Na2CO3 ,用水定容到100ml。 9) 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考马斯亮蓝G250 10mg, 95%乙醇5m1, H3PO4 10ml,定容至l00ml,过滤后4℃保存。 10) 1mg/ml BSA:20mg BSA,用GUS提取缓冲液定容至20ml。

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Fluorimetry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摘要 药物分析主要应用在药物的质量控制、新药研究、药物代谢、体内药物分析等方面。荧光分析法以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取样量少、仪器设备简单且不昂贵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药物制剂和生物体液中的药物分析工作中.本文对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药物分析;荧光分析法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mainly used in the quality control, research, metabolism, and drug analysis in vivo. Fluorescence analysis method with its high sensitivity, good selectivity, simple method, equipment simple and inexpensive, in recent years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and biological fluids works. In this paper, we will illustrate the progress of the fluorescence analysi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Key word: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Fluorescence analysis

荧光定量PCR之绝对定量分析标准曲线的绘制

荧光定量P C R 之绝对定量分析——标准曲线的绘制 1. 绝对定量定义 绝对定量是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来推算未知样品的量。 将标准品稀释至不同浓度,作为模板进行PCR反应。以标准品拷贝数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测得的CT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对未知样品进行定量时,根据未知样品的CT 值,即可在标准曲线中得到样品的拷贝数。 * Log(起始浓度)与循环数呈线性关系,通过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即得到该扩增反应存在的线性关系 *由样品CT值,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模板量 2. 绝对定量标准品 标准品的一些标准 * 必须用与扩增目的基因相同的引物进行扩增,并且扩增效率相同 *标准品必须是经过准确定量的(我们通常用的是ASP-3700紫外光/可见光微量分光光度计)* 标准品必须是标准化的(例如,同一化的细胞数) *在每组实验时,必须用相同的阈值设定来确定CT值 标准品可以是含有目的基因的线性化的质粒DNA也可以是比扩增片段长的纯化 后的PCR产物,当然也可以是基因组DNA甚至cDNA但前提是所有的作为标准品的核酸

都必须保证稳定。 3. 标准品的制备 一般一条标准曲线取四到五个点,浓度范围要能覆盖样品的浓度区间,以保证定量的 准确性。一般一个点重复三至五次,对于常期稳定使用的标准品可以适当减少重复的次数。倍比梯度稀释方法: 1v 原液(标准品i ) +9v 稀释缓冲液,得标准品ii 1v 标准品ii+9v 稀释缓冲液,得标准品iii 1v 标准品iii+9v 稀释缓冲液,得标准品iv 1v 标准品iv+9v 稀释缓冲液,得标准品v 依次倍比稀释 拷贝数的计算:详见核酸拷贝数的计算 4. 实例 标准品的制作:将标准品依次进行10倍稀释,ASP-3700测得其拷贝数1.55 X 108copy /ul 标准曲线的绘制( 1cycle=1min ) 设置对照:浓度为 1.55X107、1.55X106、1.55X105、1.55X104、1.55X103、1.55X102、1.55 X 101的标准样品各一个,设空白对照

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1荧光光谱分析原理.1 ................................................................................................................................... 4荧光分析法.2 ........................................................................................................................ 4定性分析法.2.1 4 ......................................................................................................................... 2.2定量分析法 荧光光谱分析原理1光谱法是辐射能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相光学分析法 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不涉及能级跃非光谱法不包含物质内能的变化,互作用,以光谱的出来为基础,迁,而是辐射方向和物理性质的改变。 光学分析方法分类 1表分析法特征具体方法 射线荧光光谱、分子荧X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光的发射光光谱、分子磷光光谱、化学发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X光的吸收吸收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电子自旋共振光谱、光声光谱拉曼光谱光的散射 比浊法、散射浊度法光的散射非光谱法 折射法、干涉法光的折射 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光的衍射 旋光色散法、偏振法、圆二向色法光的转动 , 光波愈短荧光发光机理可按量子理论通俗解释: 光具有波动、粒子二重性, 当某些物质受到紫外线或较短波长其光子能量愈强; 反之波长愈长其能量则弱。当, , 吸收了全部或部分光能量, 使其分子的能级升高而处于亚稳定状态光照射其中一部分化为热量, , 这些分子就会立即释放多余的能量恢复到稳定的基态时因为有部分能, 向基态跃迁时是以“光”形式释放而消失。但对某些物质而言, 光波愈, 量被消耗所以重新发出的光能量总比吸收的能量要小。由于能量愈小, , 所以物质所激发的荧光总比照射它的光波要长。磷光的能量较荧光还要小长, 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寿命可达数小时之久所以它的波长比荧光要长, , 如果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紫外和可见区电磁辐射后,它的电子能跃迁至激发本身又回复到基态如果吸收辐然后以热能的形式将这一部分能量释放出来,态,再发射的波射能后处于电子激发态的分子以发射辐射的方式释放这一部分能量, 长可以同分子所吸收的波长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一现象称为光致发光。最常见的两种光致发光现象是荧光和磷光。这两种光致发光的机理不同,荧光发光过程 -3s-10s的时间间隔。而磷光则往往能延续10因在激发光停止后10s内停止发光,此,可通过测定发光寿命的长短来区分荧光和磷光。 一些化学物质从外界吸收并储存能量而进入激发态,当其从激发态再回复到基态时,过剩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放射(即发光)称之为荧光。可产生荧光的分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